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学习时代楷模李桓英的先进事迹和心得感悟介绍(精选24篇)

学习时代楷模李桓英的先进事迹和心得感悟介绍(精选2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2-21 00:44:03
学习时代楷模李桓英的先进事迹和心得感悟介绍(精选24篇)
时间:2024-02-21 00:44:03     小编:念青松

感悟是一种宝贵的心灵财富,它可以引导我们走出困惑和痛苦,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在写感悟时,我们可以通过深入思考和观察来获得更有深度和真实性的感悟。以下是一些优秀作家和名人关于感悟的思考和见解,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

学习时代楷模李桓英的先进事迹和心得感悟介绍篇一

近日,中宣部授予李桓英同志“时代楷模”称号,褒扬她是“致力于建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麻风病防治专家”,号召全社会向她学习。

李桓英,女,中共党员,1921年8月17日出生于北京,现任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研究员,世界著名麻风病防治专家。她通过毕生努力,制定了麻风病防治领域的重大策略,解决了技术上的关键问题,为我国政府制定控制和消灭麻风病的整体规划、为全球实现消灭麻风病目标的可行性提供了重要依据。

学习时代楷模李桓英的先进事迹和心得感悟介绍篇二

进入女子高中的陈法羽很快发现:温柔的面纱之下,是严苛的管理。

学生早晨5点半起床;跑步上下楼梯;课间出操1分钟站好队,晨起5分钟洗漱完毕,从下课铃响,到跑到食堂排队、打饭,到吃完饭10分钟内完成。为了不让学生打理头发、洗衣服费时间,张桂梅要求所有学生留齐耳短发,把洗衣时间严格限定在每周六的晚饭后。女孩子的爱美之心被抑制,连女老师都不能穿裙子来学校。

张老师每天拿着小喇叭,不厌其烦地喊学生起床、跑步、吃饭、睡觉。她告诉学生们:“你们迟到一分钟一秒钟我也不干!”

“她们私下里有时候叫我周扒皮、魔鬼,说我‘半夜鸡叫’”,说起学生们给她的绰号,张桂梅哭笑不得。

华坪儿童福利院的女孩吴思思说:“妈妈在福利院和蔼可亲,可在女高骂起人来吓人。”陈法羽说:“我们来女高读书是来改变命运的,不拼拿什么和别人比?再说张老师也在拼。”

张桂梅劝慰学生最多的话是:坚持,再坚持一下呗。华坪女高校办主任张晓峰告诉记者:张老师坚持拿命办学,师生们服气,其实“她是严师,更像慈母”。

张桂梅言传身教,感染着女高老师们。韦堂芸老师一次左脚骨折,想到还有一百多天就要高考,她拄着双拐给学生上课;教师勾学华婚礼当天早上还在上课,中午赶到婚礼现场,晚上又回学校;语文老师杨晓春常悄悄给学生垫付医药费、生活费,却从不往外说——这样已知和未知的故事,在女高还有很多。

张桂梅知道,女高许多学生家庭贫困、变故多,她们的心要好好去捂。

学习时代楷模李桓英的先进事迹和心得感悟介绍篇三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表示,黄文秀同志在脱贫攻坚一线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从黄文秀身上,我们看到了一颗为民服务的初心。黄文秀作为北师大毕业的高材生,本有着留在繁华都市追求报酬丰厚的工作和便捷舒适的生活机会,但她却选择回到革命老区的家乡,选择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把双脚扎进泥土,为贫困百姓的脱贫致富夙兴夜寐。百坭村的贫困户黄仕京不解,“为什么一个北京毕业的研究生,会到边远的革命老区农村工作?”。黄文秀说:“百色是脱贫的主战场,我有什么理由不来呢?我们党是切实为群众谋发展谋幸福的党,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这就是我的使命。”黄文秀的回答,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我们要向黄文秀同志学习,坚持群众立场,深入基层一线,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

从黄秀文身上,我们看到了一名年轻党员干部的使命与担当。初到村里,上贫困户家敲门却吃“闭门羹”,想详细了解情况贫困户却不愿多说,黄文秀急的哭鼻子、整晚睡不着觉。但她没有气馁,而是改变工作思路和方法,想方设法融入群众,利用周末时间走访全村贫困户并绘制“贫困户分布图”,努力为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通过产业扶贫,成功带领百坭的困难群众将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71%,获得了大家的敬重。我们要向黄秀文同志学习,加强党性修养,增强本领才干,涵养矢志不渝的奋斗精神,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文档为doc格式。

学习时代楷模李桓英的先进事迹和心得感悟介绍篇四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张桂梅数十年如一日,坚韧执着励精图治,勤俭节约无私忘我,不忘初心献身扶贫,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坚韧执着励精图治。丈夫去世后,张桂梅只身去了祖国西南边陲的贫困山区从事教育工作,并选择了师资最弱条件最差的民族中学任教。在任教期间,她全身心投入教学,为贫困的学生和简陋的学校出钱出力,又当老师又当母亲,不留余力的细心照顾着学生们的学习状态和生活起居,为了学生们能够走出大山,她励精图治创办了全国第一家免费女子高中,她主动带头免费为学生们补课,因操劳过度导致身体状况越来越差,长期拖着病体就算腹部长了肌瘤,也忍痛站在讲台上,只为孩子们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除此之外,她还义务担任华坪县“儿童之家”的院长,成为了54名孤儿的母亲。她十年如一日,从未退缩,从不言弃。天道酬勤,在她的不断努力和坚持下,孩子们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师资力量也得到了大大地提升。她的到来改变了许多孩子的一生。

勤俭节约无私忘我。张桂梅在贫困山区任教期间,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事业和慈善事业中。在学校里,学生没有钱吃饭,她拿自己的钱给学生;学生没有衣服穿,她拿自己的衣服给学生;学生生病需要看病,她带学生看病并自己掏医药费。总之,只要学生们缺什么只要她有,她都能解决。在儿童之家,她义务成了众多孩子的“妈妈”,一把屎一把尿不分昼夜的照顾着几个月大的孩子,为了维持儿童之家,她把自己有的能用的都拿出来给孩子们用,并利用空余时间到处筹措资金。然而她不是万能的,她自己并不富裕,她只舍得吃馒头青菜面条,衣服也是好心人给的,她省下来的钱都用到了教育和慈善事业中,自己未留下一分一毫。

不忘初心献身扶贫。张桂梅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她深知教育在扶贫工作中的重要性,她曾说:“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她不忘自己的初心,并积极响应国家扶贫号召,扶贫先扶智,为了贫困山区的教育,她心系群众,勤俭节约,帮助困难学生,带学生看病,给学生添置衣物,对贫困家庭进行家访,为孩子们争取学习机会。她前前后后为山区的孩子们为慈善和教育事业投入了100多万元,其中包括自己的工资奖金和社会各界捐给她治病的.钱,她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教育,并无怨无悔。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张桂梅巾帼不让须眉,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尽显巾帼英雄本色。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她这种坚韧执着励精图治,勤俭节约无私忘我,不忘初心献身扶贫的英雄精神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在此也号召广大党员干部真正把坚定的理想信念化作不忘初心奉献一生的实际行动。

文档为doc格式。

学习时代楷模李桓英的先进事迹和心得感悟介绍篇五

近日,媒体报道了李恒英的事迹。李恒英放弃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聘任,几经周折回到祖国工作,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治愈了国内万余例麻风病患者。直到现在,98岁高龄的李桓英仍奋战在麻风病课题研究的一线。为了国家的抗麻风事业,她放弃了国外定居与家人相伴的机会,在云南艰苦环境中工作多年,甚至多次遭遇车祸、骨折。回顾自己的选择时,李桓英却说:“下乡我从来不叫苦,翻车我也不叫苦,生活是自己找的,但是(我)也从中得到了满足。”李恒英的一生是幸福的,我们组工干部们也是如此。

都知道组工干部的辛苦,选择了组织工作,就是选择了寂寞清苦和夜以继日,但是也选择了另一种幸福。什么是幸福?不同的人答案各异。我们不妨细细品味李恒英式的幸福,或许会有一番新的收获。

组工干部,就是要在“钉钉子”中创造李恒英式幸福。李恒英一次次翻山越岭走进麻风村,将毕生精力投入到防治麻风病的事业之中,多次车祸伤了筋骨,却没有挫伤她的工作干劲,她在别人不敢问津的领域独辟蹊径,锲而不舍地开展新研究,最终帮助中国走出了麻风病时代。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保持力度、保持韧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我们组工干部,就是要学习李恒英的这种钉钉子精神。木匠钉钉子看似简单,可实际操作中,眼中分寸的掌控、手上力度的把握、心里韧劲的坚持,都需要夜以继日的努力。我们组工干部,要具备“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对于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应想方设法迎难而上,一锤一锤接着敲,一点一点接着学,一件一件接着做,在钻研的过程中感受自我的成长,在“钉钉子”的过程创造幸福。

组工干部,就是要在“啃硬骨头”中守护李恒英式幸福。98岁高龄的李恒英定下了一个目标,要工作到100岁:“不愿意这两年白活着,我愿意尽我所能。白坐在家里看小说、看电视,也是浪费。不如用你有生之年,做点更有意义的事。”习总书记强调,“中国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树立奋斗意识,就是要求我们组工干部要做到敢为人先,敢于拼搏,敢于啃“硬骨头”,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锐气作风,始终保持积极作为、勇往无前的拼搏干劲,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以更高更严的标准要求自己,坚忍不拔,迎难而上,顺应新时代大势的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用汗水写担当,用奋斗换幸福。

组工干部,就是要在“学雷锋”中体悟李恒英式幸福。李恒英说,“要把我最好的年代,奉献给祖国。”98岁的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再回到她曾经战斗过的云南。她心里牵挂着那些治愈的麻风病人,更惦记着尚未_的麻风病发病机制。可以说,她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抗麻风事业,为人民服务是她最大的幸福,这不由让我们想到了雷锋精神。雷锋精神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当代雷锋郭明义对于自己的幸福观有过这样的表述:“每做一件好事,就有一股幸福感涌上心头,越做越有劲!”我们组工干部学雷锋不仅仅是学他做好事,更要把握好无私奉献的精神内涵,在无私奉献的过程中体悟这种幸福。对我们组工干部来说,无私奉献不是一种强迫而是一份自觉,不是一次作秀而是一生践行,是源自内心深处的自觉追求。所以工作即便劳累,但奉献的果实却是醇美甘甜的,幸福感的获得就在这里,个人的意义和价值也就在这里。

学习时代楷模李桓英的先进事迹和心得感悟介绍篇六

雷锋同志说过:我愿做高山岩石之松,不做湖岸河旁之柳。我愿在暴风雨中艰苦的斗争中锻炼自己,不愿在平平静静的日子里度过自己的一生。98岁的“上班族”李恒英也说,努力工作到100岁,李恒英94岁退休,95岁入党,98岁回到工作岗位,她说过:一辈子做麻风不后悔,但不入党会后悔。是什么让雷锋、李恒英能有如此大的信念,我想这就是他们心中的初心,只有坚守初心,才能让雷锋同志做到听党的话,服从命令听指挥。党指向哪里,我就冲向哪里。只有坚守初心才能让98岁的李恒英同志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才有那一句努力工作到100岁的誓言。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应该而且必须坚守初心。

初心,是我们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有些人认为我们看到的就是我们所以为的世界,殊不知,世界之大我们无法想象,我们要想拓宽我们的眼界,提高我们的认识,就需要不断的努力和学习,坚守初心,用我们的眼睛去学习,用我们的脑子去思考,去眺望那美丽的风景,而这最为美丽的风景,在基层,人民群众就是那一道最美丽的风景线。作为基层党员干部,只有努力工作,为群众办事,擦亮我们的眼睛,我们的视野才会更加广阔,基层有更广阔的天地,更值得我们去寻找那一份初心,丰富我们的心灵。

初心,是我们的耳朵。所谓耳听八方,善于倾听是,善于会听,是对初心的另一种诠释,用好我们的耳朵,多倾百姓的声音,多倾听他们的想法、需求。我们才能更好的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践行初心,做一个好的倾听者,你会再基层广阔的天地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初心,是我们的双脚。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基层工作不只是需要坐办公室,而需要多出去走走,多下基层,融入到群众中间,去用眼睛看、用耳朵听,去和人名群众打成一片,去寻找自己刚参加工作的那一份初心。初心是什么,初心就是我们内心那一份纯净的思想,那一份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信念,和入党时的铮铮誓言。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要不忘初心,守住初心,用忠诚、干净、担当的态度去对待任何事,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多姿多彩。

学习时代楷模李桓英的先进事迹和心得感悟介绍篇七

1980年,能说一口流利英语的李桓英,被派到世卫组织做访问学者。她了解到,世卫组织正在研究一种联合化疗的新方法:由一种药物的治疗改为多种药物联合化疗。药物的配方已经完成,但是缺乏临床实验。为了争取到世卫组织免费的药物支持和试验项目,李桓英开始在全国进行走访调查。

当时,世界治疗麻风病基本都采用终身服药的办法,医学界普遍认为,一旦停药就会复发。为了缩短疗程,使有限的药物能够治疗更多的患者,1983年,李桓英带着联合化疗药物在云南省的一个村子开展试点,将麻风病的服药时间缩短至两年,这种短程联合疗法为麻风病治疗开辟了新天地。后来,原卫生部将其在全国进行了推广,全国麻风病人数量迅速下降,由1987年的7万和每年发现4000余名病人,分别降至1999年的7000和近2000例。经过10年监测,复发率仅为0.03%,远低于世卫组织规定的1%的标准。这一经验得到了世卫组织的高度评价,1994年开始向全世界推广这一做法。

正是由于对我国麻风病防治工作的肯定,第15届国际麻风会议1998年在北京召开。在这次具有纪念现代麻风防治100周年特别意义的大会期间,李桓英被推选担任大会的轮值执行主席。

多年来,李桓英不断优化治疗方案,消除社会对麻风病的歧视。她解决了该领域的重大策略和技术上的关键问题,为我国政府制定控制和消灭麻风病的整体规划,为全球实现消灭麻风病目标的可行性提供了重要依据。她在麻风防治研究上的成就赢得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评价,6次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2001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2016年9月,第19届国际麻风大会授予她“中国麻风病防治终身成就奖”。

2016年,95岁高龄的李桓英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她这样写道:“我虽已进入耄耋之年,但愿意以党员的身份为麻风防治事业奋斗终身!”当年12月,李桓英庄严宣誓,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

作为李桓英的入党介绍人之一,北京友谊医院党委书记辛有清说,从李桓英身上,看到了她对党的忠诚,对祖国的热爱,对科学的执着,对事业的追求!

学习时代楷模李桓英的先进事迹和心得感悟介绍篇八

8月20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决定,授予李桓英同志“时代楷模”称号。李桓英是世界著名麻风病防治专家、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研究员,8月17日刚刚度过百岁生日。李桓英在麻风病研究领域取得的杰出成就,世所公认;她以百年人生诠释医者仁心,是当之无愧的时代楷模。再高高不过信仰,再大大不过国家。李桓英百年人生,始终与国家、与民族的前途命运融为一体。她在95岁高龄入党,对党组织,李桓英说:我很荣幸自己是党的同龄人,愿意以党员的身份为麻风病救治事业奋斗终身;对于国家和人民,李桓英说:新中国刚刚成立,一切百废待举,正是急缺人才的时候,作为中国人就应该回来。从医80多年来,我做得最正确的选择就是能够回到祖国、报效祖国,只要我还有精力、有力量,我愿意为党和人民奉献终生。奋斗终身,奉献终生。李桓英百年人生,始终初心不改。从当年告别已迁居美国的父母,只身一人毅然回国;从辞去世界卫生组织聘任的专家职务,到在一穷二白的祖国开展研究;从上世纪70年代第一次见到麻风病患者,到终其一生从事麻风病防治和研究;从在为国内群众提供高效治疗中积累经验,到为世界麻风病防治提供成熟可靠的中国方案,李桓英心里始终装着国家和人民,把毕生的精力都投入到她所热爱的事业中,虽耄耋之年亦步履铿锵,任精力有限仍一往无前。图片“要想搞事业,就别怕付出。若要计较,就什么也干不成。”面对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不治之症”麻风病,李桓英迎难而上,她用自己做试验,喝麻风病人家的水,吃麻风病人家的饭,握麻风病人的手……麻风病患者说:“麻风病把我们从人变成了鬼,是李教授把我们从鬼变回了人”。为了战胜麻风病,李桓英踏遍云贵川7个地州、59个县的几乎每一个村寨,两次翻车、两次翻船、两边的锁骨和肋骨摔断,都没有打翻她的信念、阻断她的脚步。以无私大爱,以赤胆忠心,树起医者仁心的精神坐标。图片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李桓英归来时,新中国百废待兴;李桓英百岁时,中国已经建成全面小康,正昂首阔步地走在伟大复兴的路上。前无古人的壮举中,有包括李桓英在内一批批杰出科学家的无私奉献,今天新时代则为每个人提供了建功立业的更大舞台。个人梦想与伟大的中国梦息息相关,实现自身价值与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同根同源。身处一个伟大的新时代,每个人都应向时代楷模李桓英学习,与国家同步、与信仰同行,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创造新的传奇。

学习时代楷模李桓英的先进事迹和心得感悟介绍篇九

一条题为“95岁医学专家李恒英正式入党:我觉得自己可能合格了”的新闻牢牢的抓住了我的眼球,且不论95岁算高龄,但95岁入党这着实是少有,这几乎是用一辈子来展现自己,摊开自己的简历让党和人民群众来考验和监督自己,而“可能合格”又实在是谦虚。李恒英,世界著名的麻风病防治专家,1970年,50岁的李桓英被下放江苏泰州麻风村工作,那是她第一次接触麻风病的防治工作。后又作为世界卫生组织首批官员被派往亚洲、美洲等许多国家,做防治性病等疾病的工作,她近60年为卫生事业的奉献证明了她的存在,心中有责任。李恒英说:“入党和做研究一样,都是追求真理。服务了快60年,我觉得自己现在可能合格了。但还不能放松,还要继续奋斗。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如果去世后,身上不能披上一面党旗,那会遗憾的。”语言朴实,精神可嘉。作为学生党员,在大学入党时,那时刻是神圣的,也觉得自己是合格的,但现在和李恒英专家比起来,自己的差距又很大。国之栋梁,党之瑰宝。如果人人的觉悟都能如此,用真材实料来证明自己,党内就会少很多“蛀虫”,根基也就会越稳。我们需要继续努力。现如今,党员结构的高龄化需要党不断得注入新鲜血液,“新农民入党”、学生党员也越来越多。没有了战争年代入党时的战战兢兢,没有工作岗位上的表现压力,许多党员入党的动机少了些许鞭策,入党时表现是一套,而转正之后的表现又是另外一套,再加上时代的发展,群众对党员的看法越来越多,讨论也越来越多。很多年轻党员在转正前此次都来开会,转正之后就诸多借口不愿参加组织生活,平时也不主动与党组织联系,汇报思想动态。党风党纪要永记,严于律己。所以,作为一名党员,我们要时时刻刻记住那时在党旗下的宣誓,时时刻刻为自己绷紧那根“为人民服务”的弦,拿优秀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向优秀党员学习,向李恒英同志学习。

学习时代楷模李桓英的先进事迹和心得感悟介绍篇十

“坚持,再坚持一下呗”

进入女高的陈法羽很快发现:关爱的同时,是严格的管理。

每天早晨5点半起床,课间出操1分钟站好队。张老师每天拿着小喇叭,不厌其烦地喊学生起床、跑步、吃饭、睡觉,“你们迟到一秒钟我也不干!”

张桂梅和病魔斗:“不能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无休止地看病上”;。

她和贫困较劲:“挽救一个女孩拯救三代人”;。

她对学校老师、学生要求严格:“坚持,再坚持一下呗!”这是张桂梅劝慰大家最多的话。

陈法羽说:“我们来女高读书是来改变命运的,不拼拿什么和别人比?张老师也在拼啊!”

校办主任张晓峰告诉记者,张桂梅老师是在拿命办学,师生们服气。

张桂梅的言传身教也感染着女高老师们。韦堂芸老师受伤左脚骨折,想到还有100多天就要高考,她拄着双拐给学生上课;杨晓春老师悄悄给学生垫付医药费、生活费,却从不往外说——这样已知和未知的故事,在女高还有很多。

张桂梅宿舍里有4张床铺,1张自己睡,3张留给“不听话”的和生病的学生。有名女生性格孤僻,和张桂梅住在一起。不管张老师怎么关心她、开导她,她都不怎么说话。张老师疾病缠身,每天早晨5点起床,忙里忙外一天,晚上还和她聊天。3个月后,这名学生抱着张老师痛哭,说一定好好读书。

“女高的许多学生家庭贫困、变故多,她们的心要好好去焐。”张桂梅说。

学习时代楷模李桓英的先进事迹和心得感悟介绍篇十一

经常听到这句话:比你优秀的人都在努力、比你年龄大的人都在奋斗,你凭什么不努力?是的,努力的人太多,98岁的“上班族”李恒英,在93岁才办理退休手续,但不愿离开岗位、放弃事业,98岁的毅然选择继续回到单位当起“上班族”。李恒英说“我不愿这两年白活着,我愿竭我所能做点更有意义的事,我要努力工作到100岁”。是什么让鲐背期颐,迟暮之年的李恒英毅然回到工作岗位,我想这就是深深根植于她内心的那份责任、使命与担当,催促着他努力、奋进、坚持。而作为年轻的基层党员干部,我们不应该向其学习吗,我们不应该学习她那一份决心和毅力吗。

基层岗位是平凡的,也是亮丽的。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有些也许在平凡的岗位上度过了一年又一年,觉得升职无望,已经厌倦了这样的工作,开始存在懈怠、得过且过的心理了。但是我想说,在大千世界,平凡的岗位数不胜数、环卫工人几十年如一日的打扫城市环境卫生,他(她)们是平凡的,确也是亮丽的,因为他(她)们是城市不可或缺的元素;教师也是平凡的,几十年如一日的重复课本上的内容,面对的群体也是单一的,但是他(她)们却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他(她)们成立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基层党员干部每天面对的是人民群众,是平凡的,确也是社会不可或缺的。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奋斗,我们要干好自己的本质工作,要坚守自己的初心,要时刻回想自己最初进入这个岗位的那一份执着与坚持。是的,在一个岗位干一年容易,可是在一个岗位干几十年缺不简单。我们需要的是年轻人那一份冲劲,更需要有成年人的一份淡定,变化的是我们的年龄,而不变的是我们的心态和初心。努力是基层党员干部最需要的工作态度,所谓活到老,学到老,生命的意义不只是我们来到这个世上,而在于我们走过的路程,如何体现我们生命的价值,这才是关键。作为基层的年轻干部,只有当我们在自己的岗位努力奋斗,为群众干事,就算岗位在平凡,它终将会绽放光彩,基层干部们,努力起来吧。

学习时代楷模李桓英的先进事迹和心得感悟介绍篇十二

朱静怡碰到的,正是张桂梅老师。她告诉记者:我在网上看过张老师的事迹,感动到泪流满面,所有褒奖词语都不足以形容张老师万一。收到信的张老师下飞机时给她一个拥抱,对声音哽咽的静怡说,“没事的,没事的”。

陈法羽一辈子也忘不了在华坪女子高中入学时那张贴在床边、写着自己名字的小纸条。她是女高第二届毕业生,如今是丽江市永胜县一名民警。

20__年,陈法羽初中毕业,没达到高中录取线。父亲对他说:“自费读高中咱家供不起,要不你回家种地,过几年找个好人家嫁了。”那一年,陈法羽十六岁,反复咂么父亲的话,一个几乎注定的命运将她笼罩,真是欲哭无泪。此时有人告诉她,华坪建了所免费女子高中,专门招贫困山区初中毕业的女孩,想读高中可以去试试。这让陈法羽抓住了救命稻草!

开学报到来到宿舍,床已经铺好了,崭新的被褥整整齐齐,床位边贴着同学们的名字。陈法羽找到自己的名字,抚摸着那张字条,忍不住哭了。“这张小床让我感到安全和温暖;这张纸条为我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陈法羽说。

“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张老师对学生的爱真挚热烈,又一以贯之。她为了毕业班的孩子拖着病体上课不去住院;她把丈夫的遗物一件毛背心送给了生病学生;为了帮助山里穷学生她节衣缩食舍不得吃肉;为了学生课堂兴趣她常常唱首歌念几句诗……至今,张老师还每天五点半就起床,为女高学生开灯赶走路上小动物,怕孩子们胆小害怕。

泛爱众,而亲仁。对山区学生的爱也让张老师深思:如何通过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女子高中的初心从此发生。

有人曾说,张老师快枯竭了,人的爱是有限的。张桂梅听后说:不会的,因为有源源不断的爱奔向我鼓励着我!

1996年丈夫去世,对未来无望的张桂梅从大理调来华坪教书,后来自己又身染重病。华坪民族中学的老师们把她当家人:她不想吃药,同事亲属煮好中药劝她喝;老师们谁家做了好吃的,都不忘给她送去些;她病重,女老师晚上就到宿舍陪她休息;为让她多些乐趣,大家找借口约她去唱歌。

学习时代楷模李桓英的先进事迹和心得感悟介绍篇十三

朱有勇是奋斗在脱贫攻坚主战场的“时代楷模”,是共产党员的典范、人民教师的榜样、科技工作者的标杆。

朱有勇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他始终充满热情地严谨治学、教书育人,不仅在高校培养了一批批优秀学子、学术带头人,还把讲台搬到田边,培训出一个个有文化、懂技术的高素质新型农民及科技致富带头人,在贫困地区播撒希望的种子,以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品格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尊重和爱戴,为促进乡村振兴发展尽到了一个“农民院士”的光荣职责。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承载着千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省教育系统和教育工作者要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目标,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着力提高受教育者的道德品质和思想水平。要学习朱有勇明道信道、筑梦育人、立德树人的师者仁心和把农村作为广阔天地的大境界、大胸怀、大格局,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学习朱有勇同志“顶天立地”做学问、“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精神,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源源不断为各行各业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积极推进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优化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推进学分制改革,开发优质课程资源,完善科教结合、产教融合等协同育人模式,发挥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向朱有勇学习,社会各界要进一步开展尊师重教活动,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教育系统广大党员干部职工要不忘初心和使命,努力打造一支忠诚于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云教铁军”,以为人民服务的教育现代化推动云南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学习时代楷模李桓英的先进事迹和心得感悟介绍篇十四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时任湖南省炎陵县委书记的黄诗燕,却倒在了冲刺的道路上。

20__年11月29日上午,开完全县扶贫工作会,回到县委住所,黄诗燕突发心脏病,不幸殉职,年仅56岁。

在株洲市,在炎陵县,相识的、陌生的,在朋友圈发诗文,在网上建纪念馆,人们纷纷悼念这位炎陵县的领头雁。不少人感叹:产业强了,炎陵美了,百姓富了,诗燕书记却走了。

蹚出一条产业路。

他力主发展黄桃,20__年全县近六成贫困人口因此稳定脱贫。

去年11月23日晚,黄诗燕乘车3小时,从株洲家中赶到县里,感觉异常胸闷。24日上午,他在县医院检查身体,发现心电图异常。同事和妻子都劝黄诗燕回株洲做检查。

“县里事多,来来回回耽误时间,先挺一挺再说吧。”黄诗燕说。

20__年6月,组织选派47岁的黄诗燕到炎陵县任县委书记。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难啃的骨头:炎陵地处井冈山西麓,既是革命老区,又是欠发达地区;贫困人口比例高,到20__年全县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6761人,贫困发生率达16.57%。

分析县情后,黄诗燕鲜明提出守望“两座山”:守“绿水青山”,望“金山银山”;农业发展重点抓好生态特色产业,比如特色水果、茶叶、药材、花卉苗木等;用好生态山水自然资源,发展全域旅游;以特色种养产业和旅游产业推动精准扶贫。

“后来看,黄书记主抓黄桃产业,抓对了。”分管农业的炎陵县副县长盘晓文说。20__年炎陵黄桃只有5000亩,学农出身的黄诗燕认为,炎陵县黄桃优势种植区与贫困村高度重合,县里高寒山区,海拔高、气温低、空气湿,多沙质土壤,种植农作物“十种九不收”,却适合黄桃生长。

从20__年开始,黄诗燕始终如一为炎陵黄桃站台,大大小小的活动不知道参加了多少场。

终于,黄桃从炎陵的深山沟,走向各地。当地目前种植8万多亩,20__年产值11亿元,黄桃有关收入占到全县农民农林牧渔业收入的40%;4784户14152名、近六成贫困人口靠种植黄桃人均年增收8800元以上,实现稳定脱贫。

鞠躬尽瘁抓脱贫。

8年多时间,他走遍了炎陵的每一个村。

20__年8月,炎陵县在湖南省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中第一批脱贫,不少干部直呼“没想到”。

“炎陵脱贫摘帽,是我们向20万老区人民兑现的一个庄严承诺。”黄诗燕说。

20__年起,黄诗燕帮扶大源村,几乎一个月进村一次。“隔三差五就能见黄书记到村里来!”曾昭华老人说。

道路硬化、电网改造、路灯安装、自来水,图书室……几乎凡是村民提到的生产生活上的困难,黄诗燕都尽力去协调解决。如今,大源村青山环绕,新居白墙黛瓦掩映在绿树丛中,水泥路直通农家院,果树遍布山间,犹如一幅山水画。这个霞阳镇最偏远、最落后的大村,成了远近有名的风景村。

“山高不如脚背高,路长没有脚板长。”这是黄诗燕经常说的一句话。湖南海拔最高的山在炎陵,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炎陵最多。8年多时间,黄诗燕走遍每一个村,翻越了炎陵的每一座山,有的村子多次去。“120个村他都去过,差不多每个月都有一周,他在村里走访贫困户。”县民政局局长吴集会说。

脱贫攻坚倾注了黄诗燕全部心血。大到扶贫产业选择、重大文件制订、重要举措出台,小到贫困户建档立卡手册,他逐一梳理、逐一审定。

“黄书记很早提出来,要化繁为简,把各种表格整合成一本简洁明了的扶贫手册。”县委办副主任陈德望说,“扶贫手册完成后,从20__年到现在,炎陵一直都在用这本手册,国家、省里来评估考核,都说这本册子做得好。”

20__年—20__年,全县累计脱贫6647户22907人,54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发生率由16.57%降至0.54%。20__年2月通过脱贫攻坚湖南省检查验收,在全省5个同类县中,贫困发生率最低(0.6%)、群众认可度最高(98.49%);当年6月通过脱贫攻坚国家检查验收,错退、漏评“零反馈”。

以身作则好作风。

他的办公室是上世纪80年代的平房;每个星期走基层在1000公里以上。

走进黄诗燕在炎陵县委的办公室和宿舍,记者很惊讶。

办公室是上世纪80年代的平房,工作人员多次要求进行简易装修都被他拒绝。宿舍很小,床上用品都很普通。

“宿舍里的东西,都是上一任领导留下来的,黄书记上任后没有添置一件新家具。”县委办副主任刘明华说,“平时除了接待外,一有时间书记就在走基层,每天都排得很满。”

“作为党员干部,就是要有功名利禄全放下、一心只为千万家的境界。”黄诗燕多次在讲话中这样说。

“担任炎陵县委书记近9年,黄书记为炎陵发展不辞辛劳,每个星期走基层来回车程至少在1000公里以上。”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黄建中说。

“黄书记在炎陵没有私交圈。”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杨红兵说,“他常说‘人和人之间最好的感情就是工作上相互支持,在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工作中交往最好的感情’。”

由于常年在县里工作,离家远,黄诗燕对妻子女儿都照顾不上。平时工作忙,也很少有时间打电话。黄诗燕心里总感觉愧疚,每次洗衣服都和妻子视频聊聊天,“等忙完这阵子,就回家好好歇歇!”可这一等,竟等到天人相隔。

在炎陵县2030平方公里土地上,黄诗燕的事迹还在传颂着。他用8年多始终如一的奋斗,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庄严承诺,诠释了人民公仆的深刻内涵。

学习时代楷模李桓英的先进事迹和心得感悟介绍篇十五

近日,公园街社区组织了社区党员居民观看习近平总书记对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的报告,通过大家聚精会神的观看,感受颇深,大家纷纷表示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党员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在社区的平凡工作岗位中做出不平凡的事情,为广大居民服务是我们的最终工作目标。

黄文秀同志生前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委宣传部干部。2016年黄文秀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成为2016届广西定向选调生,年3月,黄文秀同志积极响应组织号召,到乐业县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在这里,黄文秀同志埋头苦干,带领88户418名贫困群众脱贫,全村贫困发生率下降20%以上。2019年6月17日凌晨,她在从百色返回乐业途中遭遇山洪不幸遇难,献出了年仅30岁的宝贵生命。

而对于基层群众来说,基层连着民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黄文秀是新时代青年的楷模,共产党员的先锋。社区群众,特别是社区党员要以黄文秀为榜样,学习她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激发筑梦新时代不竭的内生动力。

报告观看后,大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后,最后公园街社区书记钟书澜总结发言说道:“从黄文秀身上,我看到了什么叫担当,怎样去干事,如何才是群众立场、群众路线。学有榜样,我们要以她为榜样检视自己、反观自己,找出差距。爱岗、敬业,肯实干、出实绩,以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

感悟黄文秀在入党申请书中写下的话语,以正面典型、先进人物为榜样,树理想、守初心、担使命,激发起筑梦新时代不竭的内生动力。党员同志们都深刻感受到了此次活动的意义所在,明白要有自己的担当、自己的选择、自己的作为,相信自己会把黄文秀同志的精神融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共同创造美好的新时代!

学习时代楷模李桓英的先进事迹和心得感悟介绍篇十六

通过学习李桓英先进事迹,让我明白了生命的意义,也让我懂得了使命的伟大。98岁的“上班族”李桓英说,努力工作到100岁,她94岁退休,95岁入党,98岁回到工作岗位,她说过:一辈子做麻风不后悔,但不入党会后悔。是什么让李桓英能有如此大的信念,我想是她心中的初心。

初心,是我们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有些人认为我们看到的就是我们所以为的世界,殊不知,世界之大我们无法想象,我们要想拓宽我们的眼界,提高我们的认识,就需要不断的努力和学习,坚守初心,用我们的眼睛去学习,用我们的脑子去思考,去眺望那美丽的风景,而这最为美丽的风景,在基层,员工群众就是那一道最美丽的风景线。作为基层党员干部,只有努力工作,为群众办事,擦亮我们的眼睛,我们的视野才会更加广阔,基层有更广阔的天地,更值得我们去寻找那一份初心,丰富我们的心灵。

初心,是我们的耳朵。所谓耳听八方,善于倾听是,善于会听,是对初心的另一种诠释,用好我们的耳朵,多倾百姓的声音,多倾听他们的想法、需求。我们才能更好的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践行初心,做一个好的倾听者,你会再基层广阔的天地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初心,是我们的双脚。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基层工作不只是需要坐办公室,而需要多出去走走,多下基层,融入到群众中间,去用眼睛看、用耳朵听,去和人名群众打成一片,去寻找自己刚参加工作的那一份初心。初心是什么,初心就是我们内心那一份纯净的思想,那一份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信念,和入党时的铮铮誓言。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要不忘初心,守住初心,用忠诚、干净、担当的态度去对待任何事,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多姿多彩。

学习时代楷模李桓英的先进事迹和心得感悟介绍篇十七

怀着激动的心情观看了央视频的《时代楷模李桓英》节目,我对身边的这位和蔼可亲的老专家又有了新的认识,以前只知道她为战胜麻风病做出过贡献,却没有这么详细的跟随她一百年足迹了解过她的时代楷模事迹。一个出身优渥的高知女性放弃联合国高薪,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回国,把一生都奉献给了麻风事业。节目中她的每段采访都是一次心灵的洗涤,到底一个人要如何度过一生才有意义呢?麻风村摘帽改为曼南醒村时她说:“他(患者)的赞美对我的触动最深,我达到了我的人生目的。”面对父母要求她回到美国一家团聚,她说:“我是中国人,我的根在中国,我不能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离开。”面对工作,她说:“科研工作要严谨,我这两年不能白活,要尽所能用有生之年做些更有意义的事儿。”她的每一段采访都深深触动了我的心灵,她不愧时代楷模称号,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她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诠释,她大医精诚、护佑苍生的医者仁心,她尊重科学、勇于创新的中国智慧,她心有大我、赤诚报国的爱国情怀都值得我们学习。如今面对新冠疫情,我们医务人员应当秉承李桓英精神,投身到抗击新冠病毒的战役中,才能够像她一样攻克难题、护佑苍生不愧当年从医誓言,致敬青春奉献给祖国的百岁老人-时代楷模李桓英教授。

学习时代楷模李桓英的先进事迹和心得感悟介绍篇十八

中共云南省委7日在昆明举行学习“时代楷模”朱有勇先进事迹座谈会。号召云南省要深入广泛开展向朱有勇同志学习活动,营造学习先进、争当先进、争创一流的浓厚氛围。

朱有勇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多年来致力于农业科学研究,取得多项重大科研成果,立足农村实际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主动来到深度贫困的“民族直过区”承担扶贫任务,带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改变了当地贫困落后的面貌。

12月2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朱有勇的先进事迹,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

“作为一个农民教授,为农民做点事,这是我的初心,驻村扶贫这些年来,我们把科技论文写在了大地上,这比把论文写在纸上艰难得多,但是在我们心中、在拉祜族群众心中,科技成果漫山遍野飘香的分量比一纸论文要重得多、亮得多。”朱有勇表示,必须用科学技术成果改变落后的生产技术,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山里的民族兄弟和全国人民一起富裕起来。

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副教授黄惠川是朱有勇的学生,前,时任云南农业大学校长的朱有勇一句:“我是一个农民教书匠,不会坐着说话。”深深打动了他,他考入云南农业大学,师从朱有勇攻读硕士、博士。

“为了能把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技成果真正应用到田间地头,朱有勇院士就把家安在了这个偏远的小山村里,带着我们一起学拉祜话、唱拉祜歌,穿着迷彩服、绿胶鞋和老百姓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赢得了老百姓的信任、尊重和爱戴。”黄惠川说,朱有勇将团队研发多年的林下有机三七种植关键技术无偿地给了当地的农户和群众使用,唯一的条件是“不用一颗化肥、不打一滴农药、收益的15%要用于扶贫公益事业”。而这15%,正是本应属于朱有勇的技术股份。

“全省科技工作者深受感动、备受鼓舞,大家纷纷表示,要学习朱院士主动担当、无私奉献的奋进姿态,更要学习他心系贫困群众、不忘初心使命的精神品质。”云南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高俊在发言中表示,朱有勇院士获得这个荣誉,是对他长期以来把论文写在脱贫攻坚主战场、把科研成果用在广袤农村沃土的高度褒扬。

学习时代楷模李桓英的先进事迹和心得感悟介绍篇十九

无论在民族中学还是后来的女子高中,教学质量向来是张桂梅最看重的事。

在民族中学时,曾经有一个班令老师们头疼,张桂梅却主动要求担任班主任。她进山寻回那些不读书的学生,为看住那些晚上总想跑出去的学生,她把行李搬进男生宿舍,和32名男生住在一起。男生们慢慢接受了张桂梅,感觉“就像在家里,和妈妈住在一起”。但是,男生们不知道,他们粗重的鼾声、梦话和足臭,常常让张桂梅睡不好觉。她甚至从下午开始就不敢喝水,担心晚上起夜时学生趁机溜出去。

在女子高中,张桂梅在宿舍里铺了两张床,一张自己睡,一张留给需要特殊关怀的学生。为了随时关照学生,她睡觉不脱衣服。有个和张桂梅住在一起的学生,始终不肯和她多说话。这期间,张桂梅在食堂打饭时,摔了一跤,肋骨断了三根。她没有住院就又回了学校。每天早晨仍然5点起床,但要靠学生抱起来;夜里很晚睡下,还要忍着疼痛和学生聊会儿天。3个月后,这名学生抱着张老师大哭起来,说一定不会辜负张老师。

如今,张桂梅的右腹部、右臂上能摸到肿块,头上还有骨瘤,她的肺浮现了问题,嘴唇经常没有知觉,但她仍然每天拿着小喇叭喊起床,喊吃饭,喊跑步,喊睡觉……“我要让孩子们知道,我向来就在她们身边。”张桂梅说。

为给学生解馋,张桂梅每个月轮流带着学生出去“加餐”。直到有一次,张桂梅去付账时,学生发觉她翻遍了所有的包才凑脚了钱。

6学生们这才知道,张老师每顿饭只舍得吃两角钱一份的小菜,每天的生活费仅3元。

她至今还在用一部老式诺基亚,手机里存着学生和家长的电话,“听说智能手机容易坏,怕换手机后这些电话号码会丢失”。

她的衣服很土,有些是别人买给她的。她去参加党的十七大前,华坪县委给她7000元置装费,让她买套西服去北京开会。她却用这笔钱为学校买了台电脑。

她把获得的3万多元奖金,捐给了灾区;5000元的劳模奖金,一次性交了党费;30万元的“兴滇人才奖”奖金,捐给了华坪县丁王民族小学;昆明市总工会千叮咛万叮嘱拨给她治病的两万元,她也捐了;她甚至还想预支自己的`丧葬费,把这些钱用在山区孩子们身上。

她把自己的十七大党代表证、五一劳动奖章、奥运火炬和毕生的荣誉证书,全部捐给了县档案馆。她说:“我的一切都是党和人民给的,我奉献给党和人民的还远远不够。”

学习时代楷模李桓英的先进事迹和心得感悟介绍篇二十

近日,媒体报道了李恒英的事迹。李恒英放弃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聘任,几经周折回到祖国工作,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治愈了国内万余例麻风病患者。直到现在,98岁高龄的李桓英仍奋战在麻风病课题研究的一线。为了国家的抗麻风事业,她放弃了国外定居与家人相伴的机会,在x艰苦环境中工作多年,甚至多次遭遇车祸、骨折。回顾自己的选择时,李桓英却说:“下乡我从来不叫苦,翻车我也不叫苦,生活是自己找的,但是(我)也从中得到了满足。”?李恒英的一生是幸福的,我们组工干部们也是如此。????都知道组工干部的辛苦,选择了组织工作,就是选择了寂寞清苦和夜以继日,但是也选择了另一种幸福。什么是幸福?不同的人答案各异。我们不妨细细品味李恒英式的幸福,或许会有一番新的收获。

组工干部,就是要在“啃硬骨头”中守护李恒英式幸福。98岁高龄的李恒英定下了一个目标,要工作到100岁:“不愿意这两年白活着,我愿意尽我所能。白坐在家里看小说、看电视,也是浪费。不如用你有生之年,做点更有意义的事。”习总书记强调,“中国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树立奋斗意识,就是要求我们组工干部要做到敢为人先,敢于拼搏,敢于啃“硬骨头”,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锐气作风,始终保持积极作为、勇往无前的拼搏干劲,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拿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以更高更严的标准要求自己,坚忍不拔,迎难而上,顺应新时代大势的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用汗水写担当,用奋斗换幸福。????组工干部,就是要在“学雷锋”中体悟李恒英式幸福。李恒英说,“要把我最好的年代,奉献给祖国。”98岁的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再回到她曾经战斗过的x。她心里牵挂着那些治愈的麻风病人,更惦记着尚未破解的麻风病发病机制。可以说,她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抗麻风事业,为人民服务是她最大的幸福,这不由让我们想到了雷锋精神。雷锋精神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当代雷锋郭明义对于自己的幸福观有过这样的表述:“每做一件好事,就有一股幸福感涌上心头,越做越有劲!”?我们组工干部学雷锋不仅仅是学他做好事,更要把握好无私奉献的精神内涵,在无私奉献的过程中体悟这种幸福。对我们组工干部来说,无私奉献不是一种强迫而是一份自觉,不是一次作秀而是一生践行,是源自内心深处的自觉追求。所以工作即便劳累,但奉献的果实却是醇美甘甜的,幸福感的获得就在这里,个人的意义和价值也就在这里。

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ntent_2();。

学习时代楷模李桓英的先进事迹和心得感悟介绍篇二十一

预备期这一年里,李桓英仍奋斗在一线。2017年年初,她悄悄打包,准备再次出发前往云南。她心里牵挂着那些治愈的麻风病人,更惦记着尚未解的麻风病发病机制。“我身体没问题,就是去看看病人的病情有没有复发,他们的亲属有没有潜在感染。”

一如她2016年对着党旗承诺:“如果我能活到100岁,还有5%的人生可以成为一名光荣在党的人,更加坚定跟党走,为医学事业继续奋斗!”

1921年出生于北京的李桓英,曾于1946年留学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毕业后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成立后的第一批官员,她在世界卫生组织任职7年,被派往亚洲、美洲的许多国家,为防治性病等疾病在贫穷落后地区的蔓延做出了努力。

1957年,在李桓英为世界卫生组织工作7年期满时,世界卫生组织主动提出与她续签合同,期约5年,她婉言谢绝,瞒着家人,只身一人绕道伦敦,几经周折,于1958年从莫斯科回到了祖国。

时年37岁的她,回到阔别多年的北京,被分配到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性病研究所工作,开展“梅毒螺旋体制动试验”“麻风抗原检测”等。

当时实验室设备简陋,李桓英用土法自力更生制作的麻风菌脂质抗原(pgl)提取成功。她和同事先在自己身上做试验,至今,李桓英左右手臂上还留有清晰可见的疤痕。

1970年,李桓英来到江苏省的一个麻风村考察,在这里,她第一次见到麻风病人。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历来是备受歧视的、致残的“不治之症”。

当时由于没有治疗麻风病的有效药物,最人道的处理,是把他们赶到一个偏僻的地方,让其自生自灭。这一幕刺痛了李桓英:“我当初回国就是为了帮助祖国的同胞!”

李桓英决定,攻克麻风病。

1978年,李桓英调到北京友谊医院、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任研究员。从此,57岁的她将全部精力奉献给麻风病的防治和研究工作。她将国外先进的治疗方法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率先开展了服药24个月就停药的短程联合化疗和消灭麻风病的特别行动计划,解决了麻风病的治疗难题,为数以万计的麻风病人解除了疾苦。

1996年,李桓英又率先在国内开展消除麻风运动,首次提出了麻风病垂直防治与基层防治网相结合的模式,被称为“全球最佳的治疗行动”。

“很多人问过我,当初已经离开祖国那么多年,为何选择回国?我都毫不犹豫地告诉他们,因为我是中国人,不能忘本。”

李桓英说:“回国,我就一个目的,把我学到的东西用到生我养我的地方,不愧是个中国人。”

“全世界麻风病防治现场工作,你是做得最好的!”

1979年春天,李桓英第一次前往云南西双版纳考察麻风病情,那时的西双版纳3个县,分布着大大小小十几个麻风寨。过去,由于缺乏特效药物,以及社会对麻风病的恐惧、歧视和偏见,麻风病人忍受着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

“麻风病面临的最大障碍就是歧视!”为了拉近与麻风患者的感情,李桓英没有穿戴任何防护衣服和面具,走家串户给病人做检查,甚至与病人见面时总是握手拥抱拍肩膀。

由于长期的疾病折磨和远离人群,寨子里的人们对治疗既缺乏信心,又难以适应按时按量服药的治疗要求,有的病人甚至自暴自弃,把送来的药丢进水塘里。

李桓英听闻,十分着急,亲自上门送药,口渴了舀起病人家的水扬头就喝,饭捧起就吃。时间一长,寨子里的村民都传:“村寨来了个女医生,不怕麻风!”

“我们做医生的是没有恐惧的,我走遍世界,恐惧对我不是个事儿。我甚至巴不得自己被传染上——让你们亲眼看看我能治好它!”

李桓英还会教麻风病人穿鞋。“早晨和晚上,你们要这样。”手一下子伸进病人刚脱下来的脏鞋,“摸摸有没有砂子和钉子,再穿上”。麻风病人手脚是麻木的,甚至,端滚烫的火盆都感觉不出烫手。李桓英不怕脏,就是为了教给他们防止皮肤破损溃烂的自我防护方法。

她用自己的行动来消除大家对麻风病的歧视,不断向人们证明:麻风病是可治之症,麻风病人并不可怕。

为了我国麻风病防治事业,高龄的李桓英长期奔波在云、贵、川贫困边远地区,7个地州、59个县,几乎每一个村寨都留下了她的足迹。

在她的努力下,云南省勐腊县的麻风病患者被全部治愈,1990年的泼水节,他们摘掉了麻风寨的帽子,作为一个行政村,被正式划入勐仑镇,李桓英为它取名为“曼南醒”,意思为“新生的山寨”。这一天,李桓英和人们一块儿跳起了傣族舞蹈。

学习时代楷模李桓英的先进事迹和心得感悟介绍篇二十二

在x麻风寨工作的时候,李桓英非常关心一位共产党员——勐腊县原县委副书记刀建新。

一天,李桓英找到时任友谊医院党委副书记的郑瑞芬,神情严肃,“郑书记,您得帮帮刀建新。”

1950年,年轻有为的刀建新突然从工作岗位消失。麻风病使他失去了跟家人团聚的机会,更让他痛心的是,他已经好多年“不交”党费。

李桓英知道,“党费”是刀建新几十年的心结,不解决这个问题,就算治愈了麻风病他也不能释怀。

郑瑞芬和李桓英一起找到x省卫生厅,郑重转达了刀建新想回归组织生活、交党费的愿望。

回京后不久,郑瑞芬就接到了李桓英的电话。电话那头,平日自持的李桓英异常激动,“郑书记,刀建新的事解决了,他现在可开心了。我也很开心,感谢你!”

郑瑞芬闻言亦动容,“是您的功劳啊,李教授!我们党员应该感谢您!”

如今,95岁的李桓英仍然是个“上班族”。她每天上午背着挎包从家出发,前往工作室、实验室。在今年举行的第19届国际麻风大会上,李桓英荣获首届“中国麻风病防治终身成就奖”。

这位1921年出生于x、中国共产党的同龄人,x同济大学医学院、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优秀毕业生,37岁只身回到祖国。时至今日,她仍孑然一身,挚爱惟有患者。

等过完春节,李桓英又要出发去x。她想看看那里治愈的麻风病人病情有没有复发?他们的亲属有没有潜在感染?“麻风病的发病机制我们还没有弄清楚,未来还有很多事要做。我还有时间,我还可以奋斗。”

李桓英摸着胸前的党徽,浅浅微笑:“如果我能活到100岁,还有5%的人生可以跟党走,为医学事业继续奋斗。等到举行葬礼的那一天,希望我的身上能盖上中国共产党的党旗!

学习时代楷模李桓英的先进事迹和心得感悟介绍篇二十三

1980年,能说一口流利英语的李桓英,被派到世卫组织做访问学者。她了解到,世卫组织正在研究一种联合化疗的新方法:由一种药物的治疗改为多种药物联合化疗。药物的配方已经完成,但是缺乏临床实验。为了争取到世卫组织免费的药物支持和试验项目,李桓英开始在全国进行走访调查。

当时,世界治疗麻风病基本都采用终身服药的办法,医学界普遍认为,一旦停药就会复发。为了缩短疗程,使有限的药物能够治疗更多的患者,1983年,李桓英带着联合化疗药物在x省的一个村子开展试点,将麻风病的服药时间缩短至两年,这种短程联合疗法为麻风病治疗开辟了新天地。后来,原卫生部将其在全国进行了推广,全国麻风病人数量迅速下降,由1987年的7万和每年发现4000余名病人,分别降至1999年的7000和近2000例。经过10年监测,复发率仅为0.03%,远低于世卫组织规定的1%的标准。这一经验得到了世卫组织的高度评价,1994年开始向全世界推广这一做法。

正是由于对我国麻风病防治工作的肯定,第15届国际麻风会议1998年在x召开。在这次具有纪念现代麻风防治100周年特别意义的大会期间,李桓英被推选担任大会的轮值执行主席。

多年来,李桓英不断优化治疗方案,消除社会对麻风病的歧视。她解决了该领域的重大策略和技术上的关键问题,为我国政府制定控制和消灭麻风病的整体规划,为全球实现消灭麻风病目标的可行性提供了重要依据。她在麻风防治研究上的成就赢得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评价,6次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2001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2016年9月,第19届国际麻风大会授予她“中国麻风病防治终身成就奖”。

2016年,95岁高龄的李桓英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她这样写道:“我虽已进入耄耋之年,但愿意以党员的身份为麻风防治事业奋斗终身!”当年12月,李桓英庄严宣誓,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

作为李桓英的入党介绍人之一,x友谊医院党委书记辛有清说,从李桓英身上,看到了她对党的忠诚,对祖国的热爱,对科学的执着,对事业的追求!

学习时代楷模李桓英的先进事迹和心得感悟介绍篇二十四

在首个“中国人民警察节”到来之际,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福建省“漳州110”的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福建省“漳州110”,全称为“福建省漳州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直属大队”,1990年引领全国建立110报警服务台和快速反应机制,实现了打击犯罪、维护治安、服务群众功能的有效整合,赢得了当地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人民群众的高度信赖,被百姓亲切地誉为“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漳州110”,推动“110”成为人民警察队伍的标志性品牌。中宣部当时会同有关部门,将“漳州110”作为全国重大典型进行宣传,在全社会引起广泛深刻影响。进入新时代,“漳州110”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公安工作系列重要论述精神,坚持党建引领,筑牢忠诚警魂,深化警务机制改革,着力打造“漳州110”升级版,积极拓展建立网格治理“社区(乡村)110”,进一步提升打击犯罪和服务群众的整体效能,有力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漳州110”的先进事迹宣传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广大干部群众认为,“漳州110”是忠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总要求的优秀公安基层单位代表,是新时代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守护者,是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践行者。他们的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人民公安对党忠诚、听党指挥的政治品格,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价值追求,改革强警、锐意创新的奋进精神,克己奉公、无私奉献的良好形象。广大公安民警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警察警旗授旗仪式上的重要训词精神,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漳州110”为榜样,以人民为中心,做人民的保护神,不断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创造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时代楷模”发布仪式现场宣读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授予福建省“漳州110”“时代楷模”称号的决定》,播放了反映“漳州110”先进事迹的短片,中央宣传部负责同志为“漳州110”成员代表颁发了“时代楷模”奖牌和证书。中央政法委、公安部、福建省委有关负责同志和“漳州110”成员代表参加发布仪式。

“漳州110”是群众对漳州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直属大队的简称,于1990年成立。30余年来,“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漳州110”这句俗语在漳州口口相传。

漳州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局长黄跃欣介绍说,1990年,“漳州110”引领全国建立110报警服务台和快速反应机制,开创维护治安与服务群众并重的先河。1996年8月,公安部在漳州召开现场会,面向全国推广其先进经验。

经过多年探索实践,不断改革创新,“漳州110”成为漳州人民心中“工作最苦、坏人最怕、百姓最爱、形象最好”的先锋警队,更成为了人民警察队伍的标志性品牌,被誉为“人民的保护神”。

“漳州110”经历几次重大改革,1996年建立全天候巡防网络,变“坐等接处警”为“就近接处警”;2000年实施巡指分离;2016年构建“四警四化”警务新机制;如今探索多警种联合作战机制。忠诚使命、止于未发、更快更灵、共治善治的时代特征熠熠生辉。

“漳州110”探索构建“四警四化”警务新机制以来,实现第一时间减少群众受到伤害、第一时间找到报警渠道、第一时间赶到事发现场、第一时间高效依法处置。漳州市每个时段同时有63个警组、335名警力“动中处警”。

今年1月1日起,漳州市公安局110合成作战中心与合成作战警务新机制试运行初见成效,已研判破案15起,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26名。

漳州市公安局指挥情报中心副主任张骏昌表示,目前漳州城区警情5分钟内到场率达80%以上、10分钟内到场率基本实现100%,群众满意率始终保持100%。

“人民的守护神”

在“漳州110”事迹展览馆内,三面锦旗颇为醒目。它们中,两面来自福建省委省政府和国务院,而摆在最前面的,则来自一名普通受助群众,上面绣着“人民的110”几个大字。

对“人民”的珍视体现在每个细微之处。队伍的功勋荣誉墙上,400余面老百姓自发送来的锦旗被高高悬挂于展馆顶部,寓意着“人民至上”。

这是队伍一以贯之的精神。2018年6月,在接到指挥中心指令称附近一小区民居起火后,入队不久的民警徐毅和陈超2分钟内赶到现场,面对无人应答的铁门,陈超一咬牙,硬生生拉开门上的钢管破门而入,将火扑灭。

徐毅说,尽管陈超的手被钢管割得鲜血淋漓,整个救援过程很危险,两人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漳州人民已经习惯遇到困难就拨打110,这是沉甸甸的信任,也是对我们的肯定。”

队伍成立以来,类似的故事不胜枚举。大到徒手夺刀、飞檐走壁救下轻生女孩,小到送迷路老人回家、为市民找回失窃的电动车……当地百姓津津乐道的故事里,总有这支队伍的影子,“漳州110”因此被称为“人民的守护神”。

“30多年来,手段在变,队伍在变,但‘人民至上’的核心理念不会变。”“漳州110”现任大队长黄海强说,围绕人民所需,为群众创造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生活体验是“漳州110”长期追求的目标。

警察故事:队伍里的他们。

“漳州110”成立之初,仅靠7名民警、3支枪、1辆三轮摩托车,就在两个月内处理了上百起警情,“送孕妇上医院”“护送女工下班”两件求助警情引发了“漳州110”服务精神的萌芽。如今,“漳州110”发展到9个中队、240余名警力。“以人民为中心,做人民的保护神”的新时代“漳州110”精神根植在每个“漳州110”人的行动之中。

“漳州110”的孩子。

1999年2月5日,“漳州110”原副大队长张志民刚回家度寒假,顾不上与家人团聚,便主动请缨护送一名重病民工返乡。

出自 CoOcO.net.cn

未料在高速路段车辆发生故障,司机将车辆靠边抢修时,身着警服的张志民主动保护下车休息的群众安全,确保道路畅通。约过了十分钟,一辆吉普车飞驰而来,将张志民撞飞数米远,当场壮烈牺牲……年仅29岁的他用宝贵生命践行了赤诚为民、无私奉献的崇高承诺。

张志民同志走后,留下了年仅3岁的遗孤张钊。20多年里,一代又一代“漳州110”人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传承接力、关心爱护着张钊,用集体的力量温暖孩子弱小的心灵。

如今张钊已长大成人,2019年,他毅然传承父亲遗志,接过父亲的枪,成为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张钊说:“我感觉父亲的形象慢慢地变清晰,我可以离他越来越近,看到了一点他的样子。”

“再快一秒”

“漳州110”在初创时期实行不脱衣、不脱裤、不脱袜“值班三不脱”,接警后,值班民警直接从三楼顺竹竿滑下,为出警挤出宝贵30秒。

“漳州110”民警林泽斌讲述了令他难忘的故事:2017年三伏天的中午,警校刚毕业的他和中队长王建龙处理完一起纠纷,渴得不行。路过岗亭时,他接了一大杯水,“咕咚”一下喝完,要再接水时,却被中队长拦住了:“解渴就好,别喝多,万一待会上厕所时警情发生,可是要耽误几十秒。咱们的一秒,可能就是人民群众生与死的时间差啊!”

漳州市诚亿地产负责人王浩铮对此也深有感慨,他说:“我曾因一件紧急事情拨打了110,报警后我心中烦闷,点了一支烟,让我没想到的是,不到半根烟的功夫,110民警就来了,让我真切感到什么叫出警神速。”

“漳州110”是人民群众对漳州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直属大队的简称,其前身是成立于1986年的漳州市公安局芗城分局治安巡逻中队。“漳州110”是全国公安机关最早实行警务机制改革的基层单位,1990年引领全国建立110报警服务台和快速反应机制,实行巡逻与接、出、处警一条龙服务的警务机制,开创警务改革先河。1996年8月,公安部在漳州召开现场会总结推广其先进经验,推动全国各地开通110报警服务台,使110成为人民警察队伍的标志性品牌。1997年11月,国务院授予其“人民的110”荣誉称号。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多次亲临考察指导,并赞誉其为“人民的保护神”。

2020年是“漳州110”成立30周年。30年来,漳州“110”一直行走在为人民服务的大道上,成为“人民的保护神”。

在“漳州110”事迹展览馆里,有三面绣着“人民的110”的锦旗:一面是受助群众送的,一面是福建省委省政府颁发的,一面是国务院授予的,三面旗帜真实地展现了“漳州110”的为民初心。

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地方,相同的“漳州110”民警。“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110”“人民的保护神”“人民卫士,一心为民”便是人民群众用来形容“漳州110”的话语。

更快、更准,造就更强。“漳州110”初创时期,实行不脱衣、不脱裤、不脱袜“值班三不脱”制度,为的就是出警能更快一秒。30年来,快速反应是“漳州110”的生命线,再快一秒成为“漳州110”始终奋进的动力。

“快速反应、热情服务”已成为“漳州110”的标签。近年来,他们坚持网格化、全天候巡防接处警模式,构建精准的巡防机制。在漳州市区主城区时刻保持16个梯队32名警力在街面巡逻接处警,县城区由巡特警反恐大队承担24小时全天候接处警和巡逻防控任务,最大限度将警力摆上路面。

近年来,“漳州110”还从百姓“需求侧”出发,从公安机关“供给侧”入手,不断增强服务群众的本领,努力为人民群众创造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生活体验。“漳州110”勤务机制转型升级为“主动预警,精细布警,多维接警,动中处警”和“智能化指挥、精准化服务、标准化执法、专业化建设”的“四警四化”现代勤务机制。2020年底,组建110合成作战中心,从“快派快处、快破快挽、快督快结、快奖快惩”8个方面入手,打造主责主业全链条快速精准作战体系,推动维稳安保、社会防控、打击整治、执法规范、队伍管理全要素创新发展,在更高起点上持续推进现代警务模式成熟定型。

漳州市12个县(市、区)全面实行“四警四化”警务新机制以来,全市巡特警年均接警11.38万余起,现场抓获犯罪嫌疑人800余人,现场抓获率不断提升。“咱们的110,随叫随到,真灵。”漳州市民吴全富点赞。

打铁先要自身硬。“漳州110”成绩斐然:每年群众满意率均达100%;警队43批次520人无违法违纪;114人次立功受奖,49次获得省部级以上集体表彰,涌现出全国公安英雄模范6人次和一等功臣6人。

在“漳州110”精神的感召和带动下,漳州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呈现新局面,辐射引领出共治善治新格局。设立“反诈110”,健全完善反诈骗智慧信息系统;成立“交通110”,与城管部门联动,共同负担抢险救灾、应急增援等任务;建立“民生110”,推动64个市直部门联动公职,最大范围回应民生诉求;创立“民间110”,研发推广“芗里芗亲”app,汇聚28万志愿者力量,开辟专群结合的新路子。

文档为doc格式。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