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精选15篇)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精选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7-14 13:06:12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精选15篇)
时间:2024-07-14 13:06:12     小编:碧墨

每一个阶段的总结都是我们成长的重要记录。多读名著是提升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掌握了总结的写作技巧,或许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篇一

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感悟。

1、鼓励学生对音乐“品头论足”。鼓励学生“品头论足”就是放飞学生思想引导学生走进音乐的有效途径,学生参与“品头论足”便是一种很好的获得,仅管有时与所谓的“标准答案”不同,但其参与过程也是一种很好的收获。

2、支持学生对音乐有“奇异思维”。每个学生的音乐认知与感悟水平总存在差异,生活、学习环境的也不同,这造就了学生有各自的“奇异”体验,这本无可非议。关键是,教师要正确认识,要把学生的奇异思维定格为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认知水平、不同学习生活环境中,从“奇异”到“和谐”的一个必然过程。

3、允许学生聆听中随时“有感而发”。音乐欣赏是音乐体验的过程,也是一个“三度”创作的过程。要努力让学生成为一个“有充分自由”的人。创造需要灵感,而在音乐欣赏中学生的创作灵感却不会随着教师施教的节奏而相继出现。教师只有允许学生随时“有感而发”才足以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的实质,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要倡导学科综合教学。

1、音乐教学的基本形式上要考虑音乐教学的听与唱的结合。要考虑听与动的结合,要尽可能考虑通过综合性音乐活动,让学生在乐(le)中学,乐(yue)中做,促使学生热情参与,增强学生对音乐体验。

2、音乐教学的内容上要充分考虑学科内部知识点的综合及与其他学科、艺术的综合。要将音乐欣赏与知识、技能的学习融合在一起,要将音乐技能的培养与学生的学习信心、合作意识、创造意识等培养结合在一起,丰富课堂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促进学生对音乐整体感知能力、音乐综合能力的提升。在新课改下,我们对音乐学科的定位是,以审美教育为主的、大文化教育背景下的技能学科,归根到底,它的美更多的还是建立在音乐技能基础上的。

三、要坚持以评价促发展。

1、要以“音乐教育生活化”为理念,“快乐参与”为主线,提出课外音乐闲暇活动与课内学业评价相融合的评价策略。要形成“以评价促发展、以参与促提高”的小学“快乐音乐”学业评价,将音乐学习与评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课堂音乐学习与课外音乐活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激发了学习音乐学习的兴趣与终身学习的愿望,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2、要以平时“快乐五分钟”、期末“班级音乐会”等活动为载体,设定开放、民主、公平、公正的评价方式。要注重树立全面、健康、向上的过程认识,建立轻松、民主、公平的过程评价,倡导“快乐音乐我能行”评价,尤其是在后进生的学习与评价中,要坚持“快乐音乐参与”的教育理念,适时构建合作表演机制,降低学习坡度,并允许学生在第一次考核(或表演)不理想的情况下,通过评价反思及训练后,进行后续考核,从开放的学业评价中培养学习兴趣,激励参与。

3、要以“人文化”的理念,改变了以往“重技能、轻人文”的评价模式,突出过程教育,建立了多元化、多样化的评价格局。要把音乐参与、音乐知识与技能、合作与创造等作为专项评价内容,并强化了“成功教育”优化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采用模糊性等第(优秀、良好、一般、须努力)、星级评定及激励性评语作为终结性结果的呈现方式。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篇二

喜爱美的事物是人的天性,音乐审美思想的形成是基于主观思想的,客观理性思想则是其次。音乐的本质是一种表演艺术,与其他的艺术形式不同,它需要用表演形式来让世人体验音乐的美。音乐不像语言艺术,语言本身是具有语义性的,而音乐则不是,单凭纯粹地看谱,几乎没人能了解它所要表达的感情,所以只有表演出来才能使人了解情感色彩渲染下的思想内涵及背后隐藏的故事。

一、演奏中美的含义。

有不少为世人喜爱并广为传颂的钢琴音乐作品,如《梦中的婚礼》等,都具有艺术美感,令人印象深刻。这些作品有一些共性:首先,它得符合大众的审美,旋律简单明了,让人回味无穷;其次,需要人们的审美观逐渐发生改变,从不接受到接受。演奏者最初都是从模仿开始的,不断地重复去模仿,直到渐渐成熟,自己的主观意识与客观意识不断磨合、碰撞,有意识地去分辨演奏的好与坏,学会如何控制整首曲子的感情色彩。在具有这种思维意识后,才能更清晰地认识到音乐的美,形成自我意识的主动性也是培养审美观的重要意义所在。

(一)演奏中美的二度创作表现。从美学理论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音乐的表演实际就是二度创作,这种创作既不能脱离原作,又要在原作中适时地加入自己的东西,使之更加富有情感色彩,能打动人心,引发人的共鸣。创造的同时必须兼顾音乐的真实性,所谓的真实性实际上就是指认真对待乐谱。演奏者在接触到新乐谱时,首先要先视谱,然后再视奏,但是很多演奏者往往只是机械地练习,忽略了作品背后隐藏的思想感情和内涵,例如作品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诞生、作者又是怀揣着怎样的心情进行创作的。

(二)二度创作的运用。二度创作的含义是在不脱离本质的情况下锦上添花,以《悲怆》为例,这首奏鸣曲是贝多芬最早期的作品,是这位伟大的音乐家还未全聋之前创作的,并且是他亲自加上的标题。这首作品中渗透着日耳曼民族特有的理性色彩,当笔者第一次接触到《悲怆》的第三乐章时,感觉它是欢快的,大众也觉得它是一首欢快的快板。但笔者通过翻阅各种资料,更深入地了解到贝多芬的故事之后,才渐渐体悟到第三乐章在欢乐的背后其实隐藏的是微微的不安和内心的骚动,所以在演奏这首作品时既要融入自己的情感,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是非常关键的。

二、演奏中如何运用音乐的美。

(一)演奏中的情感色彩。演奏不同的作品时应该带着怎样的情感色彩去演奏,这可能是令所有的演奏者都感到困惑的事情。同一首作品由不同的人弹奏出来会有不同的感觉,因为每一个人的情感经历是不同的,带入的情感可能是沧桑的,也可能是激越的,但都会影响整个表演情绪的波动。每一位演奏者的表演都是具有独创性的,表演技巧是表演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如果没有掌握好技巧,就根本无法呈现出完美的艺术表现力,所以二者必须统一,这也是音乐表演的重要美学原则之一。

(二)演奏中的.心理情绪。仅仅了解和掌握演奏作品的历史背景以及最基础的演奏技术还远远不够,因为演奏者的心理因素往往是最难控制的。人的心理受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影响,音乐家之所以能完全控制住整个场面,是因为他们拥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对于自身情感的流露能收放自如,而很多演奏者往往缺乏心理调控能力,演奏过程中形成的音乐画面感并不强,缺乏自身情感的投入,只是机械地演奏完作品,听众完全感受不到演奏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因为演奏本身就是呈现给听众的一场听觉盛宴,是为了让听众被你的演奏所折服,所以需要不断地提醒甚至暗示自己要注意把控和调节情绪。当然,情绪的流露与演奏者本身的经历也息息相关,经常听人说“这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什么叫有故事?这样的人一定是经受了许多事情的历练,对世界的看法比常人更透彻,整个人的气场也和常人有所不同。可见,每一位音乐家的风格都既受到他们所处的不同时代背景的影响,也受到自身心理素质和情感的影响。

综上所述,对于美的认识要与钢琴的演奏相结合,不能机械式地演奏;不能有了一定的技术含量就满足,一味地追求技术和炫技,忽略了自身情感的融入;对于作者的了解要透彻,若没有亲身体就无法感受到作品的内涵及魅力;此外,还需要培养自身的心理素质,心理暗示对大脑的控制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可以使演奏者对自身情感的掌控达到收放自如的程度,有利于克服各种心理不适,培养坚韧的承受力,不会因为一次失败就一蹶不起。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篇三

中医临床其他课程的是以中医内科学为基础,是非常重要的临床专业课。把中医内科学这门课程学习好,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诊疗疾病的判断力和思维能力。所以,应用加强中医内科学的教学水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本文针对中医内科学的课堂理论和授课经验,对教学方法进行总结,介绍如下。

1表图教学法表图教学法可以简单明了的把重点知识表达出来,有利于加深学生的记忆,提高思维能力,快速的掌握知识点,有效的增强了学习效果。中医内科学的病症比较多,内容相对比较抽象,而且会涉及很多方面,教材内容条理性不强,易导致学习出现思维混乱的情况,从而降低了学习成果。而应用表图教学方法,可以把各个病症的病因、病情发展过程、症型以及代表方以表图的方式表达出来,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了解疾病,达到理解知识點的效果。

2指导学生总结规律多数学生认为中医内科学中的内容比较难记,但是在临床实践时,只有掌握好知识点,操作起来方可得心应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地研究和分析中医内科学中比较有优势的记忆方法,其中通过联想来加强记忆的方法,称为联想记忆法比较常见。比较相近、相反以及相似的事物之间比较容易联想[1]。应用联想记忆法,一定要注意前、后章节之间的联系,指导患者从不同方面总结规律。比如:肺胀痰浊壅肺证、痰湿蕴肺证、喘证痰浊阻肺证,这三种疾病症状类似,均有着痰多、咳嗽等临床症状,但是症状表现的程度不同,痰湿蕴肺证主要症状就是咳嗽,可以应用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进行调理,肺胀的主要症状是气喘、咳嗽咳痰以及胸部膨满,可以应用三子养亲汤或者苏子降气汤,喘证的主要症状就是气喘,可以应用汤和三子养亲汤。在对学生授课过程中,讲述病症时,可以与其他相似的病症一同讲述,有利于学生的掌握和记忆。

3互动教学法学生在学习期间很少有临床实践的机会,在对中医内科学学习过程中,多数学生不知从何时进行学生,明显动力和学习兴趣不足,而在教学中应用互动教学的方法,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进而加强教学效果。

为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达到监督的效果,教师可以在授课前10min对上节课堂重点知识进行提问,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且师生互动,有助于加强学生主动学习。在授课时,因为中医内科学与很多内容都存在一定关系,比如一个处方可以应用于多个病症,很多病症的治疗方法、临床表现均有着相似的地方,教师在授课时,会对一些联系性较多的内容进行提问,从而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比如:肺胀痰浊壅肺证的治疗方法中有三子养亲汤,教师会对学生提问,之前学过的病症中还有哪些病症可以应用三子养亲汤。讲到喘证时,可以提问学生关于哮喘的病因以及发病机制、主要临床症状等。有助于学生掌握哮症和喘证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老师讲解完之后,预留10min左右的时间,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针对性提问,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探讨和研究,回答问题时,教师也可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加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总而言之:反复的进行提问,加强学生的记忆,有利于师生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让学生全神贯注的进行学习,提高学生动力和兴趣。

4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法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临床实践经验讲述给学生,特别是遇到的一些危重、疑难的病例[2],让学生明白医生这个职业的神圣性和专业性,一定要不断的学习和摸索,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5举例教育法为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同时把理论知识合理运用到临床中,教师可以讲解完一个病症之后,教师可以选择一个相似的病例让学生进行分析、探讨。教师提出相应的要求,让学生判断出疾病的病名,同时说出相关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以及处方[3],采取提问的方式或者学生主动回答的方式,之后让其他同学进行讨论,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6多媒体教学法因为课本的内容不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应用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图像和声音能把患者的临床表现情况展现出来,比如:讲解哮病的时候,可以把哮病的发作时的情况以视频的方法播放出来,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哮病的临床表现,有助于加深学习。

7学生试诊在授课时,让学生到病房对患者进行试诊,从而做出相应的判断、辩证和具体治疗方案[4],之后让学生在旁,观察教师如何对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从而改善自身不足之处,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8总结学习知识是讲究方法和技巧的,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应该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更好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常学辉,王振涛.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之我见[j].光明中医,,25(5):897.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篇四

唱歌教学是属于表现领域的内容之一,这是实际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歌唱是最动人的,最具表现力的艺术,歌喉是每一个人都有的得天独厚的乐器,唱歌是中小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方式,是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主要手段。但是唱歌教学却是中学音乐教学的软助。

以往我们的歌唱教学,很多老师都会按照练声、朗诵歌词、视唱歌谱、歌曲分句教唱的环节进行唱歌教学,这种方式往往人为地降低了学生的歌唱兴趣,加大了歌曲的学习难点,特别是在唱词之前的歌谱视唱,把学生的学习热情全扼杀了。为了提高学生的歌唱水平和能力,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兴趣出发,运用各种方式多渠道地拓宽唱歌教学思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影响唱歌教学的原因:

1、变声期以前的儿童:儿童的发声器官尚未完全,音域狭窄,音量不大;但为了在众人前有表现自己,经常大声叫喊,可能出现声音嘶哑的状况,;加上身心尚未发育成熟,音准把握不够好,唱歌时声音不稳。

2、变声期:

3、开课方式,缺乏歌唱学习的连续性。

4、声乐艺术多种流派的争奇斗艳。

通俗唱法:门坎低、轻声加话筒技术、个性化表现美声。

美声唱法:门坎高、要训练有素、表现相对单一。

学习一首新歌,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例如,让学生反复地听,根据听觉把歌曲学会、记住;或者通过乐谱和各种记号,用读谱的方法把歌曲学会,前者被称为听唱法,后者被称为视唱法。

(一)听唱法:

采用这方法学习新歌,是一种不借用任何其他手段、仅凭听觉学习歌唱的方法。它有利于发展音乐句子感,获得对音乐的'完整感受。

1、从拍子入手的方法。

2、采用句子游戏的方法。

3、听辨乐句数目和形式。

4、听辨歌曲节奏型。

(二)视唱法。

在使用视唱法之前用听唱法充分满足学生的歌唱欲望,通过听觉来感受、学习歌曲,再让他们使用视唱法。

1、从歌曲的节奏谱开始。

2、将歌曲节奏谱改成节奏合奏谱。

3、使用节奏卡农。

4、使用摆放曲调卡片的方法。

5、从听音开始的视唱方法。

6、各乐句一并从音高开始的方法。

7、试着用唱名或乐器把握歌曲旋律。

(三)、采取依曲填词的方式,

(四)、从歌曲歌词节奏练习入手,

(五)、创设不同意境,让学生熟唱歌曲。

(六)、边唱边对歌曲进行表演。

(七)、从赏、说、画导入,让学生熟悉歌词内容,

(八)、熟悉歌曲旋律线的走向,学习歌曲。

(九)、分角色、接龙式、对答式演唱,

(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1、分组自学一句歌词,再采用交换互学的方式学习其他乐句。

2、分组分句学唱,找出难点乐句,师生共同突破。

(十一)、默唱。

出处 COoco.net.cN

(十二)、乐器参与歌曲伴奏。

(十三)、改变歌曲的拍子。

(十四)歌曲重组,变化不同的结构形式。

一般来说,我们在边听边看音乐演奏时,所获得的感受、所受到的感动,在多数情况下都回产生参与表现音乐活动的欲望,只是每个人的音乐表现活动,因受到感动的程度和音乐表现的技能所限而有所不同。(比如说,当孩子在看电视、听唱片或观看音乐演奏实况的时候,常常会情不自禁的发出“啊,真棒”“哇,真美啊”的感叹,这就是在情感上的一种感动,于是就产生进一步听音乐的欲望,或者进而产生亲自参与一起演唱、演奏的感动。)由此可见,对于教科书上的歌曲,学生们所受到的感受、感动是各不相同的,动情的程度也各不相同的,这些都应该让孩子以各种各样的、孩子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因此唱歌教训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表面上教会孩子唱唱歌,而应该是每个孩子产生不同的属于他们自己的、各种各样的感动、动情,这才是对音乐教育的正确理解。

教学缺乏创造性,就会成为没有实际内容的形式化的指导,教学缺乏多样性,就不可能发挥儿童、学生丰富的个性,不可能适应各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多种多样的指导。所谓具有现代特色的教学,就是根据复杂多样的环境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富有创造性的、多样化的教材和教学方法。多样化和创造性是现代教学指导繁荣不可缺少的要素。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篇五

音乐欣赏课是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的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它对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和对音乐的鉴赏力,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音乐欣赏教学不应只是注重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如何运用有限的教学设备、有效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和兴趣。

一、激发兴趣是欣赏的首要条件。

在音乐课堂中,听是接受音乐的必经途径,而学生对单一的老师演奏(唱)或放磁带录音感到枯燥、单调。这样往往使学生在接受音乐时显得很被动,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要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利用多媒体现代化技术,以直观形象与视听结合的形式对音乐构成全新的诠释。欣赏圣桑的《天鹅》时,首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那郁郁葱葱的森林、碧绿如茵的草地,欣赏那从湖而缓缓移过的皎洁月光,欣赏那天鹅高贵典雅的身姿和安详自在的神态。钢琴以清澈的和弦、清晰而简洁地奏出犹如水波荡漾的引子。在此背景上,大提琴奏出旋律优美的主题,描绘了大鹅以高资优雅的神情,安详浮游的消景。中间部分由第一部分主题固定发展而成,犹如对天鹅优雅而端庄形象的歌颂,把人带入一种纯洁崇高的境界。第三部分钢琴以优美的琴音表现出天鹅游荡于水面时,水面波动、天鹅高雅优闲。全曲在最弱奏中逐渐消失。在这首乐曲里,如果大提琴代表了天鹅,钢琴就是那波光粼粼的湖水,美丽的天鹅公主期待着王子的到来。那伤感柔情的音乐,那诗情画意的场景映入学生的眼帘。学生们的心情也随之活跃起来,产生丰富的想象力,大大丰富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们边欣赏、边体验,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接受潜移默化的艺术感染,培养了学生鉴赏音乐的素质。学生只有理解音乐,产生兴趣,用音乐要素去掌握作品的内涵,才能激发学生的真实情感、这对学生理解音乐,创造音乐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听赏”的参与是欣赏教学的关键。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必须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音乐艺术的这种特征决定了在音乐教育发展听觉的重要性。音乐欣赏的一切实践活动也必须依赖于听觉,因此听的参与是欣赏教学的关键。如何引导学生全身心地聆听音乐,在聆听中感知、认识、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教师在听赏中可以运用提问法、对比法和视听结合法去引导学生。

1、提问法。

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实现某一教学目标、有目的、有计。

划、有层次地精心设计问题,并进一步质疑、导疑、释疑,诱导学生通过认真聆听分析、思考、探求问题的解答,让学生无疑而生疑、有疑而思疑、思疑而解疑、解疑而释疑。做到这点关键在于设置的问题必须鲜明生动、重点突出、富有启发性。学生的提问是他们的思维过后汲取知识、感受体味音乐的一种反应。如有学生问:你们能听出乐曲的节拍吗?”、“书中写出乐曲的演奏形式是小号独奏,为什么同时还有其他乐器在演奏,到底怎样的演奏形式叫独奏呢?学生的问题往往比教师的更精彩,更能引起同学们的共鸣。同时也能营造出一种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氛围。

2、视听结合法学生接受教学信息是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音乐作品所表现的是一种抽象的艺术形象。它是根据作曲家对生活的感受及理解,通过对音乐的音高、速度、节奏等要素处理而成的。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尚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抽象思维的能力较差。以他们的认知水平来理解深刻的艺术形象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恰当地运用视频、vcd视听工具则能缓解这个难度,通过影像再现作品内容,表现作品思想,情景交融、身临其境,这样借助视觉的直观来帮助听的感知,有利于学生对音乐形象的理解。

三、多感官的参与是欣赏教学的深入。

l、唱”的参与。

音乐欣赏是以听为主,而哼唱是欣赏过程中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反映,这种反应有助于聆听者强化其感受音乐的能力。如欣赏二胡曲《赛马》时,教师通过自己范唱、弹奏等方式指导学生唱主旋律。在唱的过程中,主题旋律己深深地印在学生们的记忆之中了。所以,当再次欣赏作品时他们对主题的出现和变化非常敏感,乐曲中的主旋时而热情奔放,时而紧张激烈,深深打动了每一位学生的心弦,他们都情不自禁地跟者哼唱。唱主题及片段可使学生更容易入情、入境。

2、“想”的参与。

艺术是没有定式的,尤其是音乐欣赏,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见解。因此我提倡“自由想象”,在欣赏音乐后,让学生大胆想象并发表不同见解。

“想”的参与就是引导学生在聆听音中,根据音乐展开联想和想象。音乐的声音是富于创造性的,它具有不可指向性的特点。各人的领悟和情感不同,对音乐的理解创造也会不尽相同加。如在欣赏舒曼的《梦幻曲》时,教师先不出示曲名,让学生根据乐曲展开想象,并为乐曲取名。听后,学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根据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为乐曲配上了:《月光曲》、《静》、《催眠曲》《清风》《夜晚的情侣》等极富想象力的曲名。通过“想”的参与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感受人、审美判断力而且能使他们随着想象的翅膀飞翔,塑造出更多、更美的音乐形象,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使学生获得更美好的享受。

3、“动”的参与。

情动于中而行了言,言之小足咏歌之,咏歌之不足舞之蹈之。达尔克泽兹在教育心理学方面认为:学习音乐,特别是学习音乐的节奏,必须要依靠身体大肌肉的运动反应,而且这种身体运动反应又必须与个人内心对音乐的反应紧密联系。也就是说:音乐教育应从身、心两方面同时入手去训练学生。

艺术不能容忍说教,审美不能依靠灌输,在音乐欣赏课中通过尝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听赏和多感官参与这两个环节中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使学生在有效地45分钟内,构建了“自主、合作、创造”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审美活动的主体,成了音乐的主人。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篇六

摘要:新课标把感受与欣赏放入课程内容的结构框架的第一领域,足见感受与欣赏在音乐学习中的重要性,感受与欣赏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欣赏能力的形成,对于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林语堂说:”鹤足的挺拔之美是逃离危险的结果,熊掌的雄壮之美是捕捉食物的结果“,音乐的艺术之美也许就是陶冶情操的结果了。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是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在优美的旋律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其中的诗情画意,而且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然而,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本性。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如何激发学生的音乐灵性,以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的需要?如何让音乐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呢?我在多年的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从具体到抽象。

音乐作品可分为声乐和器乐两类。声乐作品有歌词,其音乐形象比较具体、明确,欣赏时我充分利用歌词的意思帮助学生体会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意境。学生基本上能够领会。因此低年级欣赏教学中,应从歌曲入手,如《劳动最光荣》、《永远住在童话里》等。器乐作品由于没有文字的参与,音乐内容就比较抽象。在学生初次欣赏器乐作品阶段,利用《龟兔赛跑》、《三个和尚》等带解释词的音乐童话故事开始,以解释词作拐棍,帮助儿童理解。然后再欣赏直接模仿或近似模仿自然音响的作品,例如模仿钟声的《在钟表店里》、模仿鸟叫声的《百鸟朝凤》《鸭子拌嘴》等。这两种直观性的听觉形象,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通过上述过渡,再逐步引导学生欣赏纯音乐作品,就容易多了。

2.由远及近。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生活接触面小,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作品,学生往往不易理解。欣赏时应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他们所喜爱的、感兴趣的内容开始,逐步由近及远地扩展他们的视野。教学中,常以儿童歌曲入手,逐渐过渡到其他歌曲;由富于儿童情趣的器乐曲扩展到其他方面的器乐曲;由中国的音乐作品扩展到外国的音乐作品,使欣赏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看听动结合。

借助视觉的直观来帮助听觉感知,有利于学生对音乐形象的理解。例如欣赏科普兰的《猫和老鼠》时,可播放动画片《猫和老鼠》让学生边听边看。这种视听结合的方法,对儿童感知音乐表现的形象及情绪颇有裨益。音乐的旋律和节奏都体现了一定的流动性。让学生跟音乐边听边动,有利于学生对音乐情绪的感受。例如在欣赏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钢琴独奏曲《士兵进行曲》时,应鼓励学生根据各自的理解自由地律动,允许他们摇头晃脑,模仿吹奏等动作,并随乐曲情绪变化作时大时小的摆动,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4.感官欣赏,感知音乐的美。

感官欣赏是通过对音响的感知,感受到音乐悦耳动听。这是音乐欣赏的初级阶段,也是音乐欣赏的基础。它适合低年级学生欣赏音乐。低年级学生具有广泛的兴趣、丰富的想象力、强烈的求知欲、爱美的心灵。但缺少只是和生活的经验。在教学中只能通过具体的事物来认识和了解客观世界。

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听一些自然界的声响的声音,使其感知音有长短、高低、强弱快慢、明朗暗淡等丰富的色调。然后再通过大量篇幅短小、形式多样、富有童趣的音乐作品对学生进行感知的听赏。使他们能够辨别音乐作品中轻快、热烈、活泼、雄壮、庄严、诙谐情绪。有了这些感性认识,就能从各方面区感知作品丰富多彩的美。

当然,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有相当的难度。欣赏者必须用自己曾经历过的生活知识和感情去感知、体验所听到的音乐音响,可是小学生生活阅历浅,感情积累少,这是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的一大难题。欣赏音乐,不仅需要形象思维能力,同时也需要抽象思维能力。可是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尚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这是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的又一难题。认识困难是为了克服困难。只要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一些适合小学生掌握的方法,音乐欣赏课是完全可以上好的,是可以达到唤起学生的美感共鸣,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音乐素养的目的的。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课的欣赏教学,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引导,寻求最恰当的教学途径,全面提高音乐素质,使学生具有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篇七

摘要:职业高中作为专业化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对于职业高中学生的教育与培养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现代教育理念要求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全面性,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智力因素、专业技能水平,还需要从德智体美多个角度共同加强培养,对学生音乐兴趣与音乐素养的培养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基于此,本文将针对职业高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方法展开分析与探讨。

职业高中学生在思维与心理上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大多数职业高中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成绩都不理想,或在学习及生活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同时这些学生又处于青春期阶段,因此,在其心理上往往要面对多方面的困扰和压力,这也使得对于职业高中学生的音乐欣赏课教学开展面临着一定的困难,必须要对其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研究,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来改善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效果。

(一)课堂角色定位存在偏差。

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以及许多职业高中对于音乐欣赏课整体重视的不足,常常导致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课堂角色定位存在偏差,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教师则始终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主导着教学活动的开展,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对于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难以得到激发,音乐兴趣的培养效果也相对不理想,这也限制着职业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教学方法和策略不当。

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职业高中学生普遍较为“难管”,许多教师为了保证课堂纪律,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硬性约束的方法策略进行学生的管理与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的个性与活力受到压制,在“不自由”的环境氛围下,不仅对音乐的兴趣得不到激发,甚至对于课堂教学也会产生抵触心理。也有部分教师片面理解以学生为中心的含义,在教学中过度放任学生,导致学生思维意识不能集中在课堂教学内容上,也造成了课堂教学活动难以有效进行,这两种方式都不利于音乐欣赏课教学的有效开展。

(三)师资建设存在不足。

一方面,部分职业高中由于不开设音乐相关的专业在音乐教师的选用上相对较为随意,不注重对教师音乐专业素质的考核,甚至存在有其他教师经短期培训后代教音乐欣赏课的情况,由于专业素质的不足,导致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效果十分不理想,更难以实现培养学生音乐兴趣与素质,陶冶情操的目标。另一方面,部分职业高中在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设施配置上存在不足,或缺乏现代化的教学设施配置,仍使用录音机作为教学基本工具,或虽然配备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但对于教学设备的利用率较低,教学设施的大部分功能被闲置,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的效果。

(一)重新定位,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在职业高中的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重新定位师生角色,以平等的视角对待学生,和学生成为亲密的伙伴,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和谐、自由的学习环境。这一环境中,学生可以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质疑,也可以就教学活动提出自己的建议,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表达出自己对于音乐素材的真实想法,并更加主动的参与到对音乐素材的讨论当中,配合教师的及时鼓励与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与热情,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意识,使学生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获得更加深刻的体验与音乐享受。

(二)张弛有度,科学选择课堂教学的方式策略。

在职业高中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方式与策略,如对于学生的课堂管理必须要做到张弛有度,即不能够盲目硬性约束,也要避免过度的放任。教师可以围绕教学的主题设计开放式的讨论、自由发言等活动,给与学生充分表达的空间,并在这一过程中了解学生对于音乐的真实感受与审美能力水平等,并更多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上的音乐实践中来,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为了避免学生思维脱离课堂,还需要在开放式活动后及时进行课堂秩序的调节,做好课堂的组织,对于学生的音乐欣赏与学习给与有效的指导,并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为学生的音乐学习与音乐欣赏打好基础。只有张弛相结合才能有效提高音乐欣赏课教学水平。

要提高音乐欣赏课教学的有效性,首先音乐教师应具备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多方面的知识修养,职业高中除要通过外聘专业音乐教师和对现有音乐教师进行专业化的系统培训来提高音乐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与艺术修养外,还应为音乐教师创造一定的条件,帮助其增强文学、历史、地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储备,通过多方面知识的互相促进,使教师能够从多角度着手开展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音乐兴趣,并将音乐的美更加准确的传递给学生。

其次,要加强对现代化电教多媒体设施的建设与应用,电教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声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能把学生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以此拨动学生的心弦,荡起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投入学习,也是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富有活力。

三、结语。

本文首先对当前职业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问题进行了分析,之后针对所发现的问题从不同渠道对做好职业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的有效方法与策略展开了探讨,职业高中音乐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拓宽思路,并不断进行自我提升,创新教学方法,从而更好的发挥音乐欣赏课对于职业高中学生的积极影响与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凡.浅议职业学校音乐欣赏课中的情感体验[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06).[2]徐显斌.中学音乐欣赏课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06).[3]杨芳.如何在音乐欣赏课上发挥多媒体的教学作用[j].学周刊,2012,(30).(作者单位:白城第一职业高中)。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篇八

自十七世纪现代英语诞生以来,关于教学方法的探讨、改革和研究就一直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呈现出由单一向多样综合发展、由截然对立向相互融合发展的趋势,有力地促进了英语教学实践活动的展开,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英语教学理论。截止目前,国内外出现了包括路子、技术、方式等在内的多种多样的英语教学方法。诸如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视听法、认知法、情景法、整体动作反应法、沉默法、暗示法、自然教学法、机械反应法、顾问辅导法、信息认知法、自觉对比法、自觉实践法、六步听写法、四步连读法、简笔画情景教学法、结构情景交际教学法、情意情景结构规则功能十字教学法、复习介绍操作练习巩固五步教学法、释放教学法、密集式全浸入教学法、张思忠“适当集中、反复循环、阅读原著、因材施教”十六字教学法、交际法、折衷法等等。这些方法,对我国不同时期的英语教学,都产生过较大的影响,并对我国社会主义英语人材的培养,起过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向前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英语教学的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语法翻译法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国外一些新的教学方法被介绍引进过来,如听说法、视听法等等,大开了英语教师的眼界,也给英语教学带来了春风,注入了活力。广大英语教学工作者,积极投身到英语教学方法的改革、研究和实践之中,英语教学的面貌为之一新。但是,不少英语教师也反映,在他们为改革开放以来英语教学面临的大好形势感到欢欣鼓舞的同时,又感到累得无所适从。一开始是听说法,接着又是意念法、功能法、交际法……,总是围着被不断介绍到国内的外国新的教学法“团团转”,致使英语教学法的研究和实践,在某种程度上陷入了一些误区。具体表现是,在理论研究上,单纯介绍国外英语教学法理论的多,探索与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科学运用的少;挖掘其理论意义的多,探索实际操作的少。在教学实践中,囫囵吞枣机械照搬简单移植验证的多,消化吸收结合实际扬弃创新的少;导致英语教学广种薄收、少慢差费、效率低下,此外忽视英语教学的特殊性、阶段性和目标的多元性等等。所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英语的教学进程,为了使英语教学的改革走出误区并进一步深入下去,真正收到实效,有必要对英语教学的方法作一认真的分析比较,从而为英语教学提供科学的指导。

目前,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使用的方法较多,但从影响的范围和发展的方向及推广的价值上看,听说法、交际法、折衷法及张思忠16字教学法当属主流。从方法本身来看,它们之间是一种扬弃的关系,即交际法是对听说法的扬弃,折衷法和张思忠16字教学法又是对听说法、交际法等的扬弃。这里,将对上述几种方法进行若干比较,以供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借鉴和运用。

(一)听说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美国军队中形成并获得成功,五十年代初在美国流行,六十年代中叶发展到顶峰,流传到世界各国,蜚声世界英语教学界。其特点是:

1、注重语言结构、形式,意思为次,机械记忆为主。

2、语言学习项目不必语境化;

3、语言学习的目标就是掌握语音、句型、单词,因此,大量使用机械练习;

4、句型操练为教学中使用的主要技巧;

5、发音要求近似本族语人的标准;

6、课堂上禁止使用语法解释,禁止使用母语,禁止在初期水平上使用翻译;

7、只有在长期严格的句型操练和大量机械练习之后,方可进行交际活动;

8、先听说后读写,即在较为熟练地掌握了口语之后方可从事阅读与写作;

9、通过教授语言结构(即句型的系统教学)来掌握英语的语言系统;

10、以语言能力的形成为教学所追求的最大目标;

11、以语言项目的难易来安排学习顺序;

13、语言的准确性是追求的主要目标;

14、学生学习状态被动,实践量少,实践时间短,实践范围窄;

15、方法机械、单调,学生易厌倦。

(二)交际法。

七十年代产生于西欧,是当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需要,特别是欧洲共同体成立以来,各种专业英语人才的需要越来越迫切,于是,这种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教学方法便产生了,并很快在世界上流行开来。与听说法相比,它的特点是:

1、意思是最重要的;注重意义,围绕交际功能使用或练习结构;

2、语境化是教学的'基本前提;

3、语言学习目标就是学会有效地进行交际;

4、句型操练属辅助训练手段;

5、发音以可以理解为标准;

7、从开始就鼓励交际活动;

8、如需要,读写可以与听说同时进行;

9、通过交际过程或活动,学生学习英语的语言系统;

10、交际能力是教学所追求的最大目标;

11、以交际的需要、兴趣、意义等来决定学习顺序;

14、学生学习状态主动,实践量大,实践时间较长,实践范围宽;

15、方法灵活多样,有与现实接近的东西;学生兴趣浓厚。

(三)折衷法。

由于各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都不能包医百病,所以,近年来国内外英语教学领域中出现了一种普遍的趋向,就是对各种英语教学法流派采取折衷的态度,取长去短,优化配置,把一对对相互矛盾的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于是产生了新的方法即“折衷法”或“新教授法”。与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交际法等相比,它的特点是: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篇九

动,是让幼儿感受音乐的一个好办法。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幼儿听。例:一次我放了《学做解放军》的音乐,幼儿都禁不住动了起来,神气地走步、敬礼、持枪、吹号,那神俨然像个解放军。音乐引起了幼儿情感上的共鸣,他们的动正是反映了音乐的情绪。在教《采茶》律动时,首先我让幼儿反复倾听音乐,体会乐曲欢乐、活泼的情景,提示幼儿:“茶叶”丰收了,可做采茶律动,然后再听音乐,他们就产生想象活动了,但要幼儿随音乐做采茶的动作还有困难,于是我有通过自身动作来丰富幼儿的视觉形象,特别是让幼儿看看手是怎样抓住茶枝,手腕怎样转动就能采下茶叶。幼儿获得了这些基本知识以后,也就有了音乐和与音乐形象相适应的视觉形象,此时便可以让幼儿随音乐来做采茶动作了,这样教学的效果跟以前大不一样了,幼儿随自己想象创造了许多动作。有的采一次点点头,有的两手轮着采,幼儿跳两跳采一下,有的做抱篮子状,以示“茶叶”丰收了……幼儿自得其乐地做着各种采茶动作,把音乐作品的节奏、欢乐及愉快情绪都表现在每一个动作上。

在教学过程中,我既注意启发幼儿根据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来表演动作,又注意引导、帮助幼儿用自己的动作来解释音乐,表达对音乐的体会。当幼儿听到安静抒情的《摇篮曲》时,想象并做睡觉动作及睡着时的表情;听到渐强的音乐就准备起床;听到活泼欢快的的音乐,幼儿做穿衣、扣扣、系鞋带、小跑步等动作;听到急促、持重的音乐,(表示雷声),幼儿则看天,在强的、快的顿音伴奏下跑跳,并做出在雨中的各种报表情和动作,使幼儿产生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效果,这就是形象思维。这种形象思维次数越多,对智力发展的作用越大。

“万物之初先有节奏”。许多年来,音乐家都从不同的角度来强调节奏的重要性,并把节奏摆在音乐要素之首。那是因为节奏在音乐产生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所致,所以节奏的培养和训练是幼儿学习音乐的长期任务之一。要想培养幼儿有比较强的音乐感,首先要达到五方面的要求:

1、区别音乐中对比明显的快慢变化,并能随音乐做快慢不同的动作;2、区别音乐的渐快渐慢,并能随由于音乐速度的变化改变动作速度;3、能用手拍出熟悉歌曲的各个音的不同节奏;4、能用各种不同的动作来表示简单歌曲或者儿歌中的音的节奏;如跺脚、拍手、点头、转手腕等;5、节奏训练与思维训练融为一体,提高音乐语言的表达能力。

要按照上述要求来训练幼儿的节奏感,教师首先要进行选材。我注意选择2/4拍节奏鲜明、音程简单的歌曲或儿歌作为教材。歌曲一般是由八分、四分音符组成,幼儿易于掌握和接受。具体做法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1、唱歌拍手法:开始先用两拍一下的慢节奏,如:1234|555|5531|232|在过度到一拍一下和半拍一下的节奏,更重要的还要训练幼儿听前奏的快慢。

3、模拟法:(1)模仿交通工具的声音,如:汽车:笛笛|节奏xx|(2)模仿小鸡叫叽叽叽叽|叽叽叽|节奏xxxx|xxx|(3)还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出一些不同的动作、声音来。如切菜、走路、跳绳等。

4、边走边说法:教师(拍肩)说谁能跟我|这样做||节奏;xxxx|xxx||。

四种方法不能孤立的机械的采用,要根据教材个幼儿的特点,因材施教,灵活的运用。

节奏乐器(又称打击乐器)的演奏活动,可以发展幼儿的节奏感,培养他们演奏的能力。因此,节奏乐的练习在幼儿音乐教学上是很有价值的。根据幼儿喜爱节奏乐器的特点,教学中我首先教幼儿学习和掌握各种简单儿童乐器的名称、性能和使用方法,然后让他们摆弄这些东西发出声音,并为歌曲配伴奏。最好采用结构正规、节奏明快、旋律流畅的音乐作品。为便于配乐器,同时也给幼儿以音乐的均衡感,作品以四小节一个乐句为宜。在此基础上,我又根据乐曲的情绪和各种乐器的音响特点进行配乐。优美、抒情的旋律可配三角铁和碰铃;欢快活泼的旋律可配铃鼓和沙锤;清脆、跳跃的旋律可配响笛;奔驰的马蹄声可配双响筒和串铃;长时值的音和颤音可配响木和摇奏的铃鼓;强音和空拍可配沙球;结尾的音可配乐鼓。

通过节奏的训练和乐器演奏等一系列活动,大大激发了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幼儿在不同程度上,都能利用身体的各种器官来感知音乐、理解音乐,提高音乐节奏能力,陶冶性格和情操。

为了充分满足幼儿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学中我适当增加一些听音乐编故事的内容,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听音乐前,我首先,我先对幼儿作启发性谈话,引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能专心致志地听音乐,在听的过程中发挥想象。教师说:“小朋友,今天老师教你们学一种新本领,听听音乐编故事。你们在听时,要动脑筋想,音乐里有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发生什么事情?后来又怎么样?看谁能编出最好听的、最有趣的故事。”这样一说,幼儿就有了积极性,也会认真听音;乐了。具体做法:

1、指导幼儿完整地听音乐。听的时候,我允许幼儿轻声议论乐曲中表现了什么。如:一次我选用了《春天》改编的管弦乐曲作为乐曲的开始,《彼德与狼》中描写的狼的音乐为第二段,《黑猫警长》中英勇追击的音乐为第三段,三段音乐经过巧妙的剪接,编成了故事的材料,幼儿听了很感兴趣,听一遍后就组织幼儿进行讨论:“乐曲里表现的是什么季节?好象看到什么动物?它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后来怎么样了?”这一步主要是让幼儿对这首乐曲有个整体的感受,使他们能初步感受到乐曲所包含的内容。

2、分段听音乐编故事。在整体感受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进行合理的想象,并用准确、具体的语言进行予以表达。例;听完第一段音乐后,幼儿说“春天来了,小草融化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河水哗啦啦的唱歌,草地上的草变绿了。一群小兔子在草地上吃又青又嫩的.草。”还有的说“美丽的春天来了,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勤劳的蜜蜂忙着采花粉,漂亮的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小鸟在叽喳的唱歌,一群小兔在游戏。”听完第二段音乐,我启发幼儿:“小兔忽然听到了什么样的声音?它回过头来发现了什么/它心里是怎么想的?这时大会狼想干什么?小白兔怎么办?”小朋友怎么争先恐后的讲:“小白兔听到了轻轻的声音,回头一看,在草地上发现了一只大灰狼。”听完第三段音乐,我又启发幼儿:“在这危险的时刻谁来了?黑猫警长是怎样知道小白兔遇到危险的?”小朋友们说:“是小鸟非去报告的”还有的说“是黑猫警长从对奖机里听到的。”

3、完整的听音乐编故事。这一步骤目的是让幼儿形象的思维、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都能进一步得到发展。

4、要求幼儿明确思维和表达都必须有有一个中心。他们刚才编的故事可以用一两句话进行概括,这样可以培养幼儿的归纳能力。实践证明:幼儿是能够用简短的话来给故事命名的,如:“黑猫警长救小兔”“小兔得救了”,教师没有必要说哪个讲的好哪个不好,只要幼儿认为好就可以了,这样也可以培养幼儿求同存异的思维能力。

实践中,我感到听音乐编故事的教学一是要注意幼儿的听音乐欣赏的能力,应在幼儿有一定的欣赏音乐能力和较强说话能力的基础上进行。二是听音乐编故事时选择的乐曲必须是健康的,具有鲜明的形象,最好是管弦乐曲。三是听音乐编故事要注意培养幼儿的合理想象,不必强求故事的一致。

五、

五线谱是世界各国通用的一种记谱法,比简谱法形象科学。五线谱教学是音乐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普及线谱知识,我先后在我园大班进行了多次实验。实践证明,只要教具形象明显、讲解规范、方法得当,是完全可行的。其方法可从两方面入手:

1、识记音符练习:主要是借助“音符玩具”进行的。“音符玩具”是用各种颜色的吹塑纸剪纸而成。各种形状的音符、休止符剪成数十个装入一个小塑料袋,上课时分给每个幼儿。在教幼儿认识了一个音符或休止符后,就让幼儿在自己的塑料袋中找出相应的“音符玩具”来。由于把抽象的概念变成了直观、形象的玩具,幼儿即动手恼、又动眼动口,学习起来绕有趣味,对常用的几种音符时值很快地便能识记。

2、识谱、听音练习:食谱主要是借助“线谱工具”,它能直接把五线谱的线、间、固定音高、音响反映出来。课前提供给每个幼儿一套“线谱工具”,教室环境要布置得与所学内容相适应。如:墙上挂有高音谱表和青蛙妈妈带领小蝌蚪游泳的图片。认识的开始,先把高音谱表看作是一个游泳池。在游泳池里有许多条游道,有线游道,也有间游道。把音符看作是小蝌蚪在游泳池里快乐的游泳。游在第一线为mi时,幼儿就把小蝌蚪推在“线谱工具”上的第一线,一个固定的音高就反映出来,连续几个不同高度的音相继发出,这就形成了一个短小的旋律。

这样在“玩”中学,学中“玩”,使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融为一体。为使所学的知识更加巩固,老师还可用幼儿喜爱的音乐游戏来加以复习。如:游戏《七只小蝌蚪》,可让幼儿戴上五线谱头饰,边唱边做游泳动作;《给小音符找家》可让幼儿围在地上事先画好的高音谱表周围,请几个幼儿扮小音符,听老师弹琴,弹哪个音,就去找哪个音符的家。

一是变教学内容的单一性为综合性。在一节课中,围绕一个教育目的,科学安排几种教学项目,综合上课,使之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互渗透,达到培养幼儿多种能力的目的。

二是变教学方法的单一化为多样化。教师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寓教于游戏之中,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他们从多种渠道获得知识信息,完成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任务。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篇十

音乐,是最能够直接表达人的情感和增加丰富的情感的艺术,因此,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为重,强调文化意蕴,削弱技术意味。通过适时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拓宽思维空间,加深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而音乐欣赏传统的教学模式缺少音乐美感,缺少情感体验,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再实践,再探索,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力求不断提升欣赏教学水平。以下是本人在欣赏教学中的几点心得。

一、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唤起学生欣赏音乐的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为了激发学生欣赏的兴趣和欲望,在课堂上,首先要为学生设置一个欣赏、想像的氛围,如:图画展现情境;语言描绘情境;音乐渲染情境等,给学生营造出一个充分联想、想像和思考的空间,通过教师的诱导,将学生领入与音乐作品的风格情绪和具体内容相应的情境之中,使他们的听觉和视觉都被调动起来,很快进入角色,为进一步欣赏做情感、兴趣上的铺垫。比如,教师可以运用与作品相关的文学、历史故事等资料,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如在欣赏古琴曲《流水》时,我以乐曲作为背景音乐,在屏幕上播放一系列相关的图片,同时绘声绘色地讲起乐曲的由来,即“钟子期和俞伯牙”的故事。这时,我发现学生们都在全神贯注地听,从眼神和表情看得出学生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求知欲被激发,已经迫不及待地要进一步鉴赏这部作品了。

二、采用直观式教学,缩短学生与音乐的距离。

干巴巴的说教不适合音乐欣赏教学,在教学中,采取理论讲授与示范表演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真切地感受音乐、认识音乐。如在“钢琴音乐欣赏”一课中,我在讲解钢琴的发音和内部构造时,让学生顺序到前边来观察钢琴,同时我现场演奏学生们喜欢、耳熟能详的轻音乐或流行音乐乐曲,这样学生首先在直观上有了形象概念后,再进行讲解;在欣赏民间歌曲《绣荷包》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各地民歌不同的风格特征,我边示范演唱边讲解云南和山西的《绣荷包》,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篇十一

音乐中常见的节奏型有:均分型、附点型、切分型、连音型、带休止型等。比如,练习带休止符的节奏型时,可以在内心默念出休止的时值,这样对于练习者来说,可以更准确的掌握休止的时值。在练习切分音时要注意,在切分音所在的节拍中,第一个音符并不是重音,重音转移到了第二个音符上,所以第二个音符的出现相对该节拍中的其他音符来说是强的。附点节奏型一定要把附点时值延续够,改掉没延续够就停止的不良习惯。练习连音的节奏需要注意节拍的时值,在固定的时值均匀分配时长,注意与其它节奏的连接。节拍的时值可以在内心默念。

节奏感的训练可以从培养节拍感开始。比如,用节拍器练习数拍,跟着节拍器用嘴数拍子。也可以进行朗诵练习。比如,有节奏的朗读一些简单的诗词、歌词,或即兴的讲一些有节奏的话,并在朗读的同时用手拍出节奏。

通过体态律动集中学习节奏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随着音乐做动作,比如,老师弹奏由二分音符构成的音乐,学生随着音乐边走边做青蛙游泳的动作。模仿声音并做动作,把周围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带到节奏教学活动中去,比如模仿动物、自然现象,交通工具等等。把节奏带入游戏,弹钢琴踩着节拍做游戏。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篇十二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采用音乐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边听音乐边做动作,还可以随时让幼儿进行伴奏或即兴创作,发展幼儿的音乐听觉能力和节奏感。例如,小班音乐游戏《走路》的歌词是这样的:“小兔儿走路跳跳跳,小鸭子走路摇摇摇,小乌龟走路爬爬爬,小花猫走路静悄悄!”当老师把游戏歌词介绍给幼儿后,幼儿立即就学小兔子、小鸭子、小乌龟、小猫走路的样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随后老师告诉幼儿当唱到“跳跳跳、摇摇摇、爬爬爬”时可以做跳、摇、爬的动作,这样幼儿就会认真听并掌握节奏,这样幼儿对歌曲不但学得快,记得牢,更主要的是对节奏有了感受。

到了中大班,可以让幼儿在游戏中听辨节奏并加入节奏训练。如在“捞鱼”的游戏中加入节奏型哒哒哒哒哒的.节奏型,在如玩“穿大鞋”时,幼儿边喊着“一二加油”,边向前走,加入哒哒哒哒的节奏口令,使幼儿配合得更加默契,步伐更加整齐。。

歌谣的节奏鲜明,富有韵律,很接近于歌唱,读起来朗朗上口。因此从节奏歌谣入手练习节奏,可以培养幼儿的大大加强节奏感。在一日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让幼儿时时处处接触歌谣。如在“锄禾”教学中,让幼儿按四二拍节奏拍手朗诵儿歌;在洗手时,边念儿歌边有节奏地搓洗双手;在户外运动中,可以通过“我们都是木头人”“老狼老狼几点了”之类的游戏让其感知节奏。

幼儿好动,情绪外露,喜欢用动作表现他们内心的喜悦,因此,教师要引导他们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

在良好的教育下,小班幼儿能够根据音乐的特点,以身体的动作来反映音乐的内容,这时的幼儿不仅能够做律动,还能学习一些简单的音乐游戏和舞蹈,如模仿小兔跳,模仿大象甩鼻子等。老师可以组织适宜的游戏帮助幼儿提炼动作,形成一定的节奏感。例如,在“介绍我自己”的身体节奏游戏中,幼儿围坐一起,老师一边有节奏地说:“我叫×××,我喜欢××”,一边带着幼儿做拍手或拍腿动作,有节奏地交替进行,节奏型为××|×××|×××|××;幼儿再重复一遍:“她叫×××,她喜欢××”,同时也加上动作,和老师一样的节奏。就这样,请幼儿轮流来为大家介绍自己的名字及喜欢的事物,也可以是任何东西。这不仅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培养了幼儿等待、倾听的能力。

到了中大班,幼儿已经能从高度的听觉集中中解脱出来,将注意力很好地分配到音乐动作和表情等方面。这时,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对音乐的表现力大大增强,而且动作逐渐变得轻松自如,表情越来越丰富、细腻。教师引导、启发,循序渐进,帮助幼儿用他们自己的动作来解释音乐,表达对音乐的认识。如听《进行曲》时,就引导幼儿做出走步、扛枪、举旗、拍球、做操等动作,还可以鼓励他们根据音乐节奏自主创编动作。

为幼儿选择乐器时,一般应考虑以下三点:首先音色要好;其次,大小及重量要适合幼儿;再次,演奏方法要适合不同年龄幼儿的运动能力发展。

小班幼儿对演奏打击乐器很感兴趣,但他们开始演奏打击乐器的节奏要从简单开始。逐渐的练习节奏,他们能够掌握一些主要用大肌肉动作来演奏的打击乐器,如铃鼓、串铃、碰铃、圆弧响板和大鼓等,并能够初步学会按照需要调整演奏所需的力量,奏出比较适中的音量和比较好的音色。

中大班幼儿能够逐步学会使用小肌肉动作演奏乐器,如在击奏铃鼓、串铃、碰铃时自然地运用手腕,以使动作更为流畅,声音更为柔和;用上下震动手臂的方法演奏沙锤;更多地运用手腕运动的方式击奏木鱼、双响筒和三角铁等。

在打击乐器节奏教学中加入节奏图谱,用图形的形式来表现,能有效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而且易于理解。如用一个苹果表示一拍,半个苹果表示半拍,幼儿一次就能记住,而且不会忘。图谱可以用图形来表示打击乐的配器布局,如教师在打击乐《小松树》的图谱制作中,用香蕉表示双响筒,西瓜表示三角铁,草莓表示碰铃,葡萄表示摇铃。刚出示图谱,幼儿就有很高的兴趣,很快就掌握了节奏。可见,图谱的具体形象让幼儿很容易理解,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对幼儿掌握节奏、了解整首乐曲的节奏安排有明显的提示作用。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篇十三

激趣是提高音乐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许多实践证明,决定学生学习态度的因素有两种:一是认识;二是兴趣。兴趣支配着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力集中而稳定。教育学家斯特金认为:“教学效果基本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兴趣又调节着情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表现出巨大热情,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主要运用以下方法。

(一)创设情境:

学生的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是有机的整体。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借助幻灯、录音、录像片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影视图片等艺术资料,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不仅可以映证和深化教学内容,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引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究知识兴趣。

(二)巧妙设疑:

(三)实践操作:

音乐课上要用许多打击乐器。上课前,每生准备一份。根据小组特长在节奏学习中,各小组竞赛,每名学生利用自己手中的乐器练习节奏。在练习中,学生严肃认真唯恐自己组落后。通过学生边演边唱边击的教学形式,用朗读、拍手、拍腿、跺脚等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方法训练节奏。在实践操作中,增加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换位法。

教师再也不是课堂的主宰。新课程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换位,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者、参与者。在换位过程中,我努力研究认真思考认为换位决不是教师不主要。电视剧里的男女主角固然重要,没有导演的精心编排,就不会有精彩的表演。所以换位:是教学态度教学方法的换位,不是放手不管,是角色的换位,决不是与教师毫不相关,我试着从纯粹的师生关系转换成朋友关系,这样做提高了教学效果。

音乐教学紧紧与体育与健康、美术学科相关。只有巧妙地把体育与健康、美术知识运用到音乐教学中,才能更好的上好音乐课。例如:我在教学〈两个小酒窝〉时,先让学生听音乐,然后根据听到的音乐让学生想象画面,自创舞蹈动作。再放音乐,根据自己创作的画。有的同学两眼注视画面;有的同学轻轻拍打着节奏;有的同学随着乐曲小声哼唱;有的同学随着节奏点动着头。在这里,音乐美加上画面美展现了音乐深遂的意境美,使音乐一股暖流缓缓流入孩子们的心田,实现了音乐与美术学科的整合。我校常年开设武术课,我常把学生学到的武术动作做为我授课的律动内容,使学生感到音乐舞蹈并不陌生。

在节奏教学中,我把体育与健康的游戏运用到音乐课中。做游戏可以满足他们爱动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不但能持久、稳定,而注意的紧张程度也较高。如:《火车进站》该节奏游戏要求拍出正确的节奏。方法是:做几张大型节奏牌子,由二个一组拿着,作为火车站,另外由五人至八人为一列,搭成火车,2/4拍音乐开始,“火车”自由跑到“火车站”前集体按音乐节奏拍出“火车站”牌子上的节奏,如果全体同学能拍对,“火车站”牌子上举,“火车”进站,游戏继续。如果说拍错或不齐,“火车站”牌子放下,表示不能进站,搭火车的第一人退到最后一个位置。活跃了课堂气氛,实现了体育与音乐学科的整合。

四、创新法。

培养创新精神是各学科的教育学的核心任务,音乐也不例外,通过音乐教学,大力开发学生的创造、幻想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幻想能力。教学中,我做到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让学生根据原有的生活经验和刚学到的知识进行大胆迁移。低、中年级学生进行自编歌词,自编动作表演等。中高年级学生进行节奏、旋律设计或简易词曲创作。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个个盎然,连平时怕羞胆小的学生也变得积极了。尽管课在学生的喜悦中划上了句号,但学生的创作欲望还会在课后得到延伸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也在没有课业负担的前提下得到了发挥。

五、欣赏法。

随着电教媒体的广泛应用,音乐课件的出现,许多音乐教材都能以声像状态呈现。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欣赏教学法又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教育教学手段。它改变了过去那种只听音乐,看教科书上的图想象。例如:在教红灯记李奶奶片段时,我事先给学生准备了〈红灯记〉影片,从电影中,学生深深体会到这段唱词的情感与。在教学中,学生很容易掌握所教内容。欣赏法生动形象,克服学生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缺点。所以这时适当的运用欣赏法教学更有利于音乐课堂教学。

六、表演法。

学生天生爱表演,也善于表演,尤其是小学低、中年级学生。当学生理解和熟悉一首新歌时,我是试着让学生在自由放松的气氛中,用姿体、手势、表情、眼神,自我表演,边唱边舞,学生自由发挥,教师择优、鼓励,或者在教完一首歌曲时,让学生担当相应的角色,可以是童话角色,也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角色。这种即兴表演不但能使学生更快、更独立地记住歌词,而且对音乐的情绪也有了更深刻的体验。总之,表演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小学生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十分重要,是当下所有小学音乐教师应该重视的问题。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情况,不断创新和改善教学方法,培养小学生音乐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不断完善自身专业水平、教学能力以及自我修养。同时,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在工作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性及其兴趣爱好,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音乐素养的方法多式多样,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及当地的教学条件,应用游戏、多媒体、素材引入等方式进行不断探索和创新。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篇十四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去,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能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培养儿童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及获得音乐知识和技能,使儿童的听觉和发声器官得到良好的发展,并使儿童的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个性有所发展,教学方法的运用起着重要的作用。在长期的小学音乐教学中,笔者摸索了几种教学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按一般心理,每个儿童都想了解自己唱得如何,都想听一听自己的声音,现场录放法是让一位学生上讲台演唱,老师把这一过程录下来,接着放给同学们听,然后大家一起指出他的演唱还存在哪些问题和应该注意的地方。好在什么地方错在什么地方,教师帮助学生一起找出解决的办法加以纠正。采用现场录放法多用于唱歌课之后的巩固练习。这是一种大胆的尝试,这种手段能够刺激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增强音乐趣味性,从而取得很好的效果。

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可以丰富并优化课堂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音乐课件具有形象性、真实性、主动性、感染性等特点,形、声、色并茂,表现手法丰富多彩,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诱导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掌握知识,使教与学变得容易。如在歌曲《愉快的春游多么好》的教学中,屏幕上出现蓝天白云、春暖花开的画面,随着画面的推进,同时响起了歌曲的优美旋律,“花儿开了,鸟儿叫了,多么好;山变青了,水变绿了,多么好;迎着春光,来到田野,多么美;唱起歌来,跳起舞来,多么好。”在音乐和画面的配合下,诗意自现,学生不仅学会了歌曲,同时也理解了歌曲所蕴含的意义。

任何一门学科的课堂教学,提问总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向学生传授知识、传递思想、进行师生交流的重要渠道,恰当的提问不仅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能使课堂结构紧凑、气氛活跃。音乐教学中的提问大致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要求学生立即回答,如:“这首歌曲中是几拍子?以前听过吗?”;另一种是不要求学生立即回答,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去唱,逐渐体会,寻找答案。譬如:在教唱歌曲以前教师范唱的时候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听:“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内容?”“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情绪来演唱?”在欣赏歌(乐)曲时思考“本曲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情绪?”这类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投入到欣赏中,并针对老师提的问题去听,听赏后要能谈出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评论,然后让学生根据大家评论的问题再完整地欣赏乐曲,教师则做补充归纳。

“体态律动法”是本世纪初由瑞士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埃米尔.雅克.达尔克罗斯(1865--1950)首创的,其目的在于通过身体动作体验和培养节奏感,以加强对音乐的注意和记忆,达到促进学习者自我表现的愿望,从而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达到音、舞不分家。当学生唱完或欣赏完一首歌曲后,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体会、想象,编配简单的律动,并通过积极主动的表演展示学生对歌曲、乐曲情感、内涵的理解和表现。例如通过歌曲《娃哈哈》(维吾尔族)的音乐,表演新疆舞蹈的形象;通过歌曲《洗手绢》(汪玲曲)的音乐,表演洗手绢时的愉快劳动情景;乐曲《游戏》(李重光曲)表演儿童游戏时欢乐的情绪;乐曲《骑木马》(刘诗昆曲)表演骑木马时的动作等。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与学这个双边活动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参与意识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和重视的问题。在传统的“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事先安排设计好各个教学环节,让学生按部就班机械地跟着练,教师的主导作用被夸大,而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削弱,故此很难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因此我们在音乐教学中注意充分体现音乐教学的对象是面向全体学生这一原则,给每一位学生创造均等的参与机会。自由参与的方法是教师无须点名提问,在教师不间断的伴奏下鼓励全体同学特别是胆小的同学逐个站起来接唱,面对挑战,勇于战胜自我,特别是胆小的同学有了第一次战胜自我表现的尝试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他们以后的学习,真正达到面向全体,共同进步的目的。

在唱歌课教学中,如果一味采取同时学习,没有一定的变化,会使学生疲劳、机械,失去主观能动性,盲目地随大流跟唱,达不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进行较难的歌曲学唱时尤其如此。对此,我在教学中采用分组比较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兴趣,从而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是:较难的歌曲可以先集体学唱旋律,练习时分成两大组,第一组唱前半部分,第二组唱后半部分,一遍下来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每一组都会集中注意力,担心自己表现得不好。另一组会集中精神去听唱的一组是不是有错误,这样即使唱了局部旋律,也会对整体有很好的掌握。当歌曲学唱进行到一定程度后,还可以分组进行巩固练习。这时的分组更可灵活一些,如:男生组与女生组;按排列分组;按前后位置划分等。这样的巩固练习引入了竞争机制,使每个小组充分调动积极性;使自己演唱更加完善。同时也可使听的一组在听的过程中有较大的收获,达到巩固练习的目的。

一、讲授法。

教学方法有很多种,基本方法之一:就是讲授法。教授法又称“口述教学法”。它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教授法包括讲述法、讲解法两种。它的优点是使音乐教师有较充分的主动性,易于把握所传递的音乐教学大纲及教材中的所有的音乐知识及音乐常规(包括乐理、音乐表现手段、作品的分析处理等),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系统的知识和技巧。但它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运用时要与其他教学方法配合,灵活变换讲授的具体方式。如果运用不当,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可能就会受到压抑,甚至形成一讲到底的“满堂灌”,并将影响讲授效果。教师在运用讲述法时,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在叙述和描绘教学内容时可以穿插一些与讲述内容有关的趣闻,以增强讲述的效果。讲述法一般用于基本乐理的定义,含义等。教师在讲解时,可穿插直观的挂图、音响及练习法等,使讲解更明了、透彻。

二、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展示实物、图片等教具进行示范性演唱或采用现代化视听手段,指导学生获得感性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演示法直观性强,能使学生获得具体、生动、真实的感性知识,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集中注意力,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对教材进行范唱或范奏;配合教学内容出示相应的挂图及实物(如:乐器),运用录音、幻灯、录相等视听电化教具。但是在演示前要按照教学任务与教材内容,事先有明确的目的与要求,并做好充分的准备。范唱、范奏一定要熟练,最好能不看谱进行,能完整地准确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真正起到示范的作用。用来演示的教材要能够突出所学内容的主要特征。如音乐欣赏的录音带要将主旋律部分重新制作,在演示时能进行重点分析、欣赏,使学生对主题能加深记忆。范唱、范奏时,除了一般完整示范外,对作品的重点、难点部分可突出加以演示,便于学生理解学习。但演示要适时、适当。所谓适时,即不能过早出示,也不能过晚,用完后立即整理收藏,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所谓适当,即演示时间不能过长,以免喧宾夺主,适得其反。要合理使用,才能获得教学效果。

三、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为教学中的某一问题,各抒己见,展开讨论,直至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讨论法能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创造精神,能促进他们灵活地运用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对歌曲演唱的处理分析、音乐欣赏作品的理解、形体律动的动作分析、旋律创作的研究等等,都可以采用讨论法。运用讨论法事先要有充分的准备。教师提出问题,并做好一定的知识准备,以便不失时机的启发、引导、解答学生的有关问题。讨论的题目要具体、明确。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问题中心讨论,并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积极参与讨论。讨论后要有小结。教师对学生讨论中的各种意见,要进行辨证的分析,作出科学的结论和评价,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

四、情境法。

情境法是遵循反映论的原理,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激起学生学习情绪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法是融情、言、行为一体的教学法,是与音乐教学的特征相吻合的。在音乐教学中,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往往需要借助情境,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引起学生的内心共鸣,从而用歌唱、奏乐、动作等把它表现出来。人们常说: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就说明“情”在歌唱中的重要意见。情境法在音乐教学上的途径有:创设图画再现情境,扮演体会情境,语言描绘情境,音乐渲染情境等。

如:在欣赏大提琴独奏曲《天鹅》时,初听作品我不出示课题,而是让学生带着“这首曲子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等问题进行欣赏。从而让学生了解音色与音乐作品表现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运用已有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分析音乐作品,通过听赏音乐的情绪情感变化,逐步领会音乐作品的整体情感,感受节拍、节奏、音色、和声、配器等音乐要素的对比与变化,通过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对形象的情感体验,感受与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与意境,加深对音乐形象的理解,引起共鸣。因为在教学中直接提出与教材有关、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其保持着解决问题的积极态度进行学习。用好问题欣赏法,结合学生熟悉的知识或者身边的事情,或是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提出有一定特殊性的、有利于激趣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参加一定的活动,使他们自己在活动中产生问题。这可以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他们自己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得出结论,这更能促进他们学习积极性的不断提高,而且克服困难越多,心情就愈加愉悦,学习的兴趣就愈浓,学习效果也越好。

总之,要上好一节音乐课,只运用几种教学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在整个教学手段上、在教学环节的设计和课堂布局上进行精雕细刻。只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多动脑筋想办法,采取多种多样生动、通俗的方法进行教学,一定能使学生顺利而准确地掌握教材中所规定的技能。我们教师要在每个短短的四十分钟里起主导作用,就必须创造积极的教学状态,发挥自身素质特长,努力做到“启发有方、诱导得法”。让我们铭记柯达伊的告戒:“好的音乐教师,要比歌剧院的指挥重要得多。一个蹩脚的指挥,不过是失败一次,而一个蹩脚的教师连续失败三十年,则要扼杀三十批儿童的音乐天才。”我们肩上的担子是沉重的、神圣的,让我们一起来努力吧!

小学音乐教学方法篇十五

以音乐感受体验为主,通过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感受鉴赏音乐美,情感体验外化等培养学生音乐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以欣赏活动为主,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音乐作品进行聆听、联想、想象、模仿、分析、比较等激发学生自觉地学习、促其形成对音乐学习的浓厚兴趣与求知欲望。

(2)演示法。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实际音响、示范、直观等方法,让学生获得感性知识,深化学习内容的方法。

(3)参观法。

以音乐实践活动为主,通过在老师指导下学生亲身参与的各项音乐实践活动,形成与完善音乐技能和发展音乐表现能力的方法。

(1)练习法。

将知识运用于实际、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和发展音乐表现能力的方法。

是人体随着音乐做各种有规律的协调的动作。

培养学生音乐创造性思维、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方法。包括即兴创作、表演创作等。

以语言传递为主,通过老师和学生口头语言以及学生独立阅读书面语言为主的音乐教学方法。

(1)讲授法。

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活动以及学生独立阅读书面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讲述、讲读、讲解、讲演等。

(2)谈话法。

师生以口头语言问答的方式进行教学的方法。包括启发式、问答式、指导式谈话。

(3)讨论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通过讨论或辩论进行学习的的方法。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