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比较文学论文题目参考的比较文学论文题目参考(优质19篇)

比较文学论文题目参考的比较文学论文题目参考(优质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2-12 01:28:02
比较文学论文题目参考的比较文学论文题目参考(优质19篇)
时间:2024-02-12 01:28:02     小编:书香墨

总结是一种自我激励和自我评价的方式,通过总结可以激发我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的结尾要有总结性的陈述,对之前的内容进行概括和提炼。总结是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的一种重要方法。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总结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时间和资源。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以下是一些成功人士的总结经验,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

比较文学论文题目参考的比较文学论文题目参考篇一

摘要:比较文学是一门研究跨越国界和超越同一文化背景的文学思潮、流派、运动、作家、作品以及和文学发展有关的各种现象的学科。

纵观世界比较文学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出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累进式发展的三大阶段,即影响研究的欧洲阶段(法国)、平行研究的北美洲阶段(美国)和跨文化研究的亚洲阶段(中国)。

在当今世界学术界,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无疑是最引人瞩目的学科之一。

自它在中华大地上复兴以来,发展迅猛,至今仍然方兴未艾。

比较文学法国学派的代表人物卡雷在他的《比较文学》艺术中对比较文学进行了定义:“比较文学是文学史的一支;它研究国际间的精神关系,研究拜伦与普希金、歌德与卡莱尔、司各特与维涅之间的事实联系,研究各国文学的作品之间、灵感来源之间与作家生平之间的事实联系。

比较文学主要不考虑作品的独创价值,而特别关怀每个国家、每位作家对其所取材料的演变。

美国学派代表人物雷马克对比较文学进行定义:“比较文学是超越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和其他知识领域及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包括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等,简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

比较文学论文题目参考的比较文学论文题目参考篇二

2 兴隆热带植物园植物资源探析。

3 三亚度假酒店硬质景观研究(或以某某酒店为例)。

4 三亚度假酒店水景观研究(或以某某酒店为例)。

5 三亚度假酒店园林布局特点研究(以某某酒店为例)。

6 三亚度假酒店景观特色分析。

7  三亚湾度假酒店园林小品设计初探。

8 三亚半山半岛洲际酒店园林景观分析。

9 论槟榔谷园林造景元素的研究。

10 槟榔谷景观特色研究。

比较文学论文题目参考的比较文学论文题目参考篇三

摘要:歌德当日所言之“文学的通性”,今天更多指向“相异”的通性。

这一新发展替比较文学带来了更多机遇,使之从传统的类比或影响研究狭仄限制中,解脱了出来。

而我们从事中西比较文学研究时,必须以“反映”和“反思”为始点:对两种不同语言文化的作品,都作一番深入的研究,先形成对某一特定作品的认识和了解,再对另一个作品作同样深入的认识,然后再将二者加以比较。

这样,定可经由深刻认识、了解不同的个别文化和作品,进入由比较研究而达到的“深层知识”。

关键词:反映;反思;中西比较文学。

达姆罗什(damrosch)在《什么是世界文学》一书中,再次提到歌德提出的“世界文学”这一名词,进一步地加以阐释,使这一19世纪德国文豪所创导的词语,再次复活。

在该书“歌德创造了一个词语”这一章中,达氏提到周蕾对欧文批评北岛的诗作的猛烈批判。

我不想参与二者的争论,更无意做文化保卫者或批判者;亦不想加入意识形态价值判断及传统经典价值评鉴之争。

我只想提出一点和当前所讨论的中西比较文学研究有关的看法。

当然在短短的20分钟发言限制之下,没有人能将这些看法解说透彻,但问题是可以提出来讨论的。

大约80年前,诗人艾略特拒绝了在北京教书的剑桥教授李察斯的邀约,放弃了去北京的机会。

他拒绝的理由是,他对李氏所创导的跨文化研究的可能性,颇不为然。

他在回信中特别指出,对他来说,“一个人不可能同时站在望远镜的两端”。

艾氏认为,任何一个人,“如想将一个具有悠久传统的(观念)词语,翻译为另一种不同传统的词语,不管其技巧如何高明”,都是不可能的。

充其量他所能做到的,“只是一个非常高明的变胎”。

这亦是我30多年前,在香港中文大学举办的中西比较文学会议中,所提出的问题。

中国或东方文学和西方文学,两个截然不同的文化体系和哲学思想系统,所产生的文学,是否可以随意比较?这是当时我反对肤浅东西文学比较的主要立场。

我认为那是“以偏盖全”的研究,亦是现在我要提出来的“文化通性”(culturaluniversals)及“文化个别性”(cukuralparticulars)的问题。

这两个问题,始终存在于中西或东西或异文化比较或文学比较研究中。

当然“粗枝大叶”的比较,可以不考虑这一问题。

可是今天,比较文学研究的进展,不容许我们如此苟延下去。

观看目前普及的比较研究,自从考古人类学进入了文化、文学等学科研究后,我们不得不更仔细地去讨论“比较研究”这一大题目了。

多年前,当萨义德提出他的“东方主义”论点后,这一要题就变得更具迫切性。

文化的差异和民族、民俗学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对“醒学时期”(ageofenlightermaent)后所产生的“西方中心”(euro-centrism)优越论的挑战。

这亦促成了世界学术界对文化多元性、不同文化比较研究更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比较文学研究自然亦不落后于人,加上政治现实的需要,非同源的文学比较研究,亦兴盛了起来。

中西比较文学研究,在这一大趋势发展之下,自然亦起了极大的变化。

这由近年来,内地、港、台三地比较文学研究的“地势图”(topography)即可证明。

进入解构主义;从以欧美学术界对政治及意识形态反思为始,到今天以之为文学研究,包括比较研究在内的举世通用原则(universalprinciple),不求相同点(sire-ilarity)而探讨相异性(dissimilarity)及多元性(plurality),再再地显示了比较研究的新发展及趋势。

多年来中西比较文学研究的走向,可由亚洲各地举办的比较文学大会所包括的题目,见其端倪。

这次大会亦不例外。

在大会提出的15个大题目及特别圆桌讨论议题中,可以见到有关(1)文学理论,(2)文学作品,(3)文学与文化,(4)文学与宗教,(5)文学离散或离散文学,(6)翻译文学,(7)卅年中国比较文学研究回顾等等多项主要题目。

其涉及内容,已超越卅年前起步时的范畴。

但这亦为我们带来了问题:比较文学(特别是中西比较文学)究竟在研究什么?这亦是卡勒(jonathanculler)多年前提出的问题。

卡氏认为当前的比较文学已不是一门学科。

学科有其特定的目标及由之而定的方法和理论,尽管近几十年来,几乎所有学科都以科学论证方法为主,但各学科所注重的观点,仍有其特定性,同时亦限定了该学科的研究范畴。

可是又因世界发展趋势、经济和政治因素引发了许多意识形态所导向的纠缠复杂争论。

这可由文学研究脱离不了政治纠缠、亦离不开意识形态干涉的演变趋势,看得出来。

出自 cooCO.nEt.CN

所以卡勒说,比较文学不是一门学科,而是一个field。

如此看来,当前的比较文学已远离当年歌德所提的世界文学的定义。

我想歌德的重点观念是文学的通性(universality),而今天的文学通性,正巧相反,是指“相异”的通性(universalvariability)。

这造成了比较文学研究哪一种结果?更多发展或研究空间?还是更多的不可比性?检视过往的努力,我认为这一新发展替比较文学带来了更多机遇,从传统的类比或影响研究狭仄限制中,解脱了出来,找到了更多的研究题目和更广泛的研究空间。

这我想,或许是歌德的最终目的:通过比较各种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学的研究,促成“世界文学”的诞生。

这亦是我要说的“举世共有的、通过文学的比较和研究所获得的了解”。

我们目前所做的工作,必须以“反映”和“反思”为始点。

“反映”一词,从中文来看,似乎只有一个解释,就是“表示”的意思。

在此,我想用英文原意来诠释我的看法。

英文的“reflection”或“reflexivi-ty”可有两种解释:一是指某一作品或行为所显示的意涵,一是指某人对某事的一种思考。

二者的意义截然不同。

应用到文学研究上来,前者指将作品作为时代和社会的精神及思想反映来研讨;后者则可作为作者或读者,通过文学作品来评论时代精神或社会状态,是一种直接的反思。

二者都求对作品、作者、时代、社会能有较深刻的认知和批判。

苏俄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和《地下室手记》、鲁迅的《阿q正传》,就是很好的例子。

二人的作品都显示出作者们对两个民族所代表的“社会状态”、“民族个性”、“政治和文化条件”,有深刻的了解和批判,这都从他们的作品中,表达了出来。

作者既藉作品“反映”出现实状况,又表达了自己对这一状况的批判。

但若将二者的作品,再作比较,我们又可察觉,陀氏所表现的是,一个充满了感性的宗教灵魂,及求知的哲学头脑,和真诚的“俄国个性(或灵魂)”。

而鲁迅所描述的,却是一个沉浸于千年来腐朽、窒息传统中的民族个性。

鲁迅的“自贬”式的自我批判,更是一种“反省”式的“反映”。

可是我们却不能因这一改变,即是比较文学研究范围的扩充,而忽略了中西比较研究的限制。

社会和文化的差异,政治和经济的条件,加上中西传统思想的不同,比较研究亦因之有其极限,而上述的因素即是构成限制的基本因素。

比较文学论文题目参考的比较文学论文题目参考篇四

选题最好能建立在平日比较注意探索的问题的基础上,写论文主要是反映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恐怖主义犯罪及其立法完善。

发展犯罪学视野下的男性青少年犯罪成因研究。

论我国警察职务犯罪及其预防。

被迫行为的刑法规制研究。

试对我国犯罪概念形式特征与实质特征的再认识。

我国流动人口犯罪的刑事对策研究。

我国流动人口犯罪及其预防对策研究。

论当代西方批判犯罪学—阶级维度的考察。

论交通肇事罪中的被害人过错。

信用卡犯罪的原因和预防。

加布里埃尔·塔尔德的传播思想探析。

比较文学论文题目参考的比较文学论文题目参考篇五

批评不是批评的目的。

一,现代、当代文学产生的背景及其环境。

1,1百年轮回;。

1,230年的断层;。

1,3现代文学创作的知识分子化以及潜革命化;。

1,4当代文学创作的伤痕起点、先天不足及其异化;。

二,现代、当代文学作者的知识结构以及价值观的区别。

2,1西方文化的鲜花在封建的牛粪上怒放;。

2,2不知不觉中的狼奶哺育出不完整的人;。

2,3愤怒是当代文学的助产士;。

2,4在栏架前因伤退却的当代文学;。

三、现代、当代文学的传承和类同。

3,1在拒绝人文精神的土地上发育不良的物种;。

3,2对强权或物质的臣服是现、当代文学的殊途同归;。

四、百年文学的未完成越狱;。

4,1十年黄金时间对三十年的反动的反动;。

4,2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是千年政治宗教造成的一种群体症候。

4,3摸着石头迷失在路上;。

五、扭曲了的当代文学之路。

5,1全民的泛物质化,告别阅读时代;。

比较文学论文题目参考的比较文学论文题目参考篇六

随着比较文学课程在国内外各高校的开设,比较文学受到越来越多来自文学界的关注。国际比较文学界比较文学向比较文化发展的趋势由此赫然可见。

一、从文学到文化。

当回顾最近几十年来国际比较文学的发展轨迹和研究现状时,我们不难发现,当代比较文学一个相当主要的发展趋势是:中外比较文学家的研究重心,或者说他们的研究兴趣,正在从比较文学向比较文化转移。

这一点从最近两届的国际比较文学年会的主题中即可窥见一斑。

具体的专题讨论也无不与文化研究有密切的关联,如“文学与属性(ldentity)”,“文学体裁、语言与文化”,“文学与其他文化表现形式”,“比较文学的方法、范式与文化的多样化”,等。

即将在荷兰举行的第十五届国际比较文学年会的主题显然也是继承了这一发展脉络,且在文化研究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它的主题是“作为文化记忆的文学”,而它的研究导向则明确指向“文学与目前和过去世界社会文化发展的关系(诸如殖民、反殖民的进程,新兴国家,民族国家的诞生和发展,国家和人民之间的历史性接触,联邦政体的创建和发展,欧洲部分国家的解体以及其它一些国家的联合)以及文学和性别的文化研究关系”。

探讨文学如何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对待人类历史上的反常事件;性别记忆,探讨文学在性别区分过程中的角色,甚至还可“扩展到民族、种族、宗教、及其他集体身份内部的角色”

;作为文化记忆载体的文类,“试图为现有的文类所不能充分回答的社会及文化问题提供答案,或提出一套解决方案”;“作为文化记忆的文学研究的方法”和“作为文化记忆的翻译”两个副主题,则分别探讨文学在不同时期或文化史中被使用(或被滥用)的方式及翻译对社会的贡献,等等。

国际比较文学界比较文学向比较文化发展的趋势由此赫然可见。

对国际比较文学界的这种发展趋势,中国比较文学界也立即意识到并作出了反应。

1994年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乐黛云教授在为“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四届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写的一篇“代序”中就明确指出,“当前比较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和文化研究紧密结合在一起”,“当前比较文学的另一特点是越来越趋向于一种多元文化的总体研究;围绕一个问题或一种现象,在不同文化体系中进行相互比照和阐释。

在此之前,还在1990年第三届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年会上,乐黛云教授在她的主题发言中也已经明确标举。

以特色和独创主动进入世界文化对话”,提出要寻找一种能够沟通第三世界和发达世界使两者达到相互理解、双方都能接受的“话语”,寻找能够进行真正对话的“中介”。

之后,中国比较文学界连续举行了几个与文化研究有密切关系的研讨会。

首先是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和欧洲跨文化研究院联合举办的“独角兽与龙—在寻找中西文化普遍性中的误读”国际学术讨论会。

这个会议感兴趣的间题是:一干差万别的人类文化有没有普遍认同的东西呢?可不可能有共同的是非标准呢?在即将到来的21世纪,不同的文化是逐渐趋同还是愈加差异呢?在众声喧哗的多元文化中是否仍然会体现出某种规律,某种“理性一元性”呢?人类有没有可能超越自身的文化与文明,达到另一更高的境界,成为许多国家正在议论的“新人类”?等等。

接着,北京大学又于1994年1月举行了“‘平行研究’与‘话语建构”,讨论会,会议围绕着如何建构中西比较诗学对话话语这一“核心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会议明确认为,寻找异质文化之间的话语中介是中国比较文学研究如何在“世纪末”这个多元复杂的文化语境中进一步向更高的层面发展和拓进所面临的“核心问题”。

引人注目的还有1995年10月在北京举行的“文化对话与文化误读”国际研讨会。

既有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跨国资本主义留下的所谓‘东方主义’、‘后殖民主义’之类的文化后遗症,也有阶级、种族和性别造成的文化错位,等等”。

这种特别隆重的规模,顶尖层次的级别和明确渗入文化研究领域的议题,进一步表明,中国比较文学界也已经加入了国际比较文学界从比较文学向比较文化发展的潮流之中。

不无象征意味的是,在此之前著名的北京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也已经悄悄地更名为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中国比较文学学会还成立了中法比较文化研究会、中美比较文化研究会、后现代研究会等分支研究团体。

比较文学,无论是国际的还是中国的,正在趋向比较文化。

二、文学本体的失落。

一般而言,比较文学向比较文化的转向毫无疑问是比较文学研究向深层次发展的表现。

正如乐黛云教授指出的,“比较文学通过文学文本研究文化对话和文化误读现象,研究时代,社会,及诸种文化因素在接受异质文化中对文学文本所起的过滤作用,以及一种文学文本在他种文化中所发生的变形。

这种研究既丰富了客体文化,拓宽了客体文化的影响范围,也有益于主体文化的更新。

”但是,从当前国内外比较文学研究的发展来看,比较文学向比较文化转向也引出了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即比较文学研究中文学本体的失落。

对此,我们不妨对近几十年来国际比较文学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作一些简略的分析。

当代国际比较文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是理论研究。

从70年代起,理论已经在国际比较文学界(尤其是西方比较文学界)占据了极其主要的地位。

各种主义竞相登场,什么后现代主又,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乃至新历史主义,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热衷理论,在理论上标新立异,成为当代西方比较文学界的一大景观。

对西方人文学科来说,理论热的兴起自有它的合理性。

西方世界的多元文化背景,它所面临的那些跨越国界、跨越民族、跨越传统的文化现象和所涉及的问题,诸如第一世界文学与第三世界文学的关系,世界文化中的边缘文化向中心文化转移的现象,等等,都已超越了传统的影响研究或平行研究,必须借助各种新的理论。

同时,由于理论与比较文学的挂钩,冲破了传统文学研究的框架,也为西方人文学科展开了一个极为广阔的学术天地。

但是,西方理论研究的一个弊病是,它过分热衷于自身的“话语”,过分关心一种理论与另一种理论的“对话”,而忽视文学文本的独立价值。

用美国学者墨里?克里格的话说,自60年代起,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由法国传入,理论渐渐自成一体,独立于文学研究。

目前“理论的年代”取代了批评的年代,产生了许多问题。

首先,当今时髦的批评方法是作品的意义取决于理论,而理论本身又取决于政治意识形态一一这各种“决定论”使文学研究失去了以往的客观性。

更可悲的是,由于理论“系统性地入侵”文学系,促进了跨学科研究的迅速发展,因此,从根本上威胁了文学本身的主导地位。

这一点我们从后现代主义理论上可以看到一些反映,后现代主义“所醉心的是语言文字的操作游戏,全然不顾作品有无意义,或者干脆就是反意义、反解释、甚至反形式、反美学的”。

比较文学论文题目参考的比较文学论文题目参考篇七

3、落球法液体粘滞系数测定仪的改进。

4、浅议氦氖激光器在光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5、全息照相实验技巧探讨。

6、实验数据的处理和测量不确定度计算。

7、标准不确定度合成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讨论。

8、钢丝的切变模量与扭转角度关系的研究。

9、物理实验测量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10、向心力实验装置研究。

11、重力加速度测量实验装置研究。

12、液体表面张力实验装置研究。

13、matlab在声学实验中的应用。

14、非线性电阻特性的实验研究。

15、简易万用表的设计制作及校准。

16、体效应管负阻特性的测量研究。

17、微波光学实验研究。

18、组合测量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19、用电阻应变片测量微小形变实验方法的改进与研究。

20、偶氮染料掺杂聚乙烯醇薄膜的光致双折射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比较文学论文题目参考的比较文学论文题目参考篇八

摘要:当前,无论是在西方还是中国,和谐都成了学者研究的对象。

和谐其实属于美学的一个概念。

它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的被人们赋予新意义。

不管它的含义怎么变化,都离不开其最基本的特征,那就是“美”。

和谐美这一概念很早就已经产生,它蕴藏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也存在于西方的传统文化。

本文旨在通过中西传统文化的分析来探讨和谐美,寻求和谐的真谛,和构建和谐的途径。

关键词:社会;和谐;美;中西传统文化。

几千年以来,中国社会传统文化的和谐观和美学思想是相统一的。

关于和谐经典词句非常之多,比如蕴涵和谐意识的“声一无听,物一无文”,追求和谐的“以和为贵”,以及总结生活政治经验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由此可见,古人早已经认识到人对美的感受需要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大自然和谐去体验。

只有和谐才能产生美,没有和谐的实现,美也就无从谈起。

也就是说美即和谐,和谐即美。

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精髓包括儒家、墨家、道家、法等几乎所有的流派都认为和是美的思想根源。

而各个流派的侧重点又不一样。

儒家主要侧重于政治品行方面,认为完美的人格是“克己复礼”,而完美的社会体系是以血缘为纽带来维系的;墨家重视物质利益,他们认为完美的社会是注重自我与利益的和谐统一;道家则从人与万物的关系上,提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他们认为人与大自然的和谐才是美的最高境界;而法家则从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认为美就是个体和社会目标的和谐统一。

他们强调人们应该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按照客观规律去办事情。

由此可见,虽然中国的传统哲学有许多的流派,并且对社会和谐的认识侧重点都不一样,但是在“和”的思想都是一致的,都认为个体与客体应该相互统一。

也就是说,无论是从入世的人伦、义利之和的角度上,还是从出世的自然之和的角度上来说,和谐即为美的审美思想都已经与中国古人的现实生存状态互渗相融,成为其探寻世界、内省自身的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

因此,古人对所处的社会而进行的审美评价就离不开和谐了,且对理想社会的审美构建也离不开和谐了。

比如《论语为政》里对尊崇“和为贵”的社会给出了肯定:“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也就是说只有重视和谐、以和谐为追求的社会才是是美的;《左传襄》对“八年之中,九和诸侯”的和谐社会也给予了赞誉:“八年之中,九和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也就是说只有政通人和、民族和睦的社会才是美的。

因此,我们不难发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和谐观与美学思想是相统一的。

那么,这种传统的和谐社会理想或者说美的社会理想的具体蕴含又是怎样的呢?接下来将对其进行探讨。

首先,在和谐的社会也就是美的社会里,社会各要素,各部分之间应该是和谐的。

《中庸》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其意思是指通过合理的方法,迈向美好的愿望,达到事物发展的理想境界。

由此可以看出,社会和谐应该是社会内部各组织,各要素管理合理,运行有序,并且各种事物具有良好的生长、发展环境。

同时,和谐的、美的社会既要拥有丰厚的物质还需要有健康愉悦的精神世界。

其次,在和谐的社会或者说美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是相互接纳,和睦共处的。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虽然存在着许多的不平等,比如君臣之间,但是这种不平等的等级制度通过家族,血缘,亲情等手段使社会关系又达到了稳固。

对于通过这种方式达到的社会和谐,我们应该批判的去继承那些和谐的,美的东西。

也就是社会成员之间要象兄弟姐妹一样相互爱护,只有这样社会才能到处洋溢善良和互助的氛围。

第三,和谐的社会或者说美的社会在思想文化上也应该是开放的,多样性的。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用“和”与“同”相对立,用“和”反对绝对统一,主张思想上相互包容,兼张并蓄。

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各种文化思想的共生共荣,共同发展。

中国的传统文化推崇和谐为美,那么西方传统文化的美又是什么呢?经过探寻发现,西方传统文化也把和谐视为美的真谛。

同时西方古典学还认为和谐美是美的基本形态。

最早提出“美在和谐”的是古希腊最早的哲学流派的创始人、哲学家毕达哥拉斯。

他认为美即是数的和谐。

他指出“整个天体就是一种和谐,一种数目”,他甚至更进一步明确表述:“什么是最智慧的――数”,“什么是最美的一一和谐”[1]。

古希腊辩证法的奠基人,著名哲学家、美学家赫拉克利特,主张“美在和谐”,他认为美就是对立物的统一。

他说:“互相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一切都是斗争产生的。

”“自然追求对立,对立产生和谐”,“自然是由联合对立物造成最初的和谐,而不是由联合同类的东西。

”“对立造成和谐,如弓和六弦琴”,“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

[2]。

古希腊的“和谐美”对后世的影响深远且巨大。

印度著名诗人、美学家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就是一个典型的“和谐美”论者。

在他的思想体系中,哲学、伦理学及宗教思想的基石就是以和谐为核心的世界观。

他认为,在天地万物之间,各种事物有秩序的运行即是和谐美。

而违背规律的的行为就是违背和谐的,就是不美的。

因此,在泰戈尔的世界中,万物都安然自处,居于永恒的和乐统一之中。

人与神,神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然,自然物与自然物都是有限与无限的和谐统一;精神与肉体,科学与心灵也都达到和谐统一。

只有实现了和谐,也就实现了美。

因此,无论是在古代中国,还是在古老的西方,虽然地域不同,民族不同,但是“和谐”都体现着一种共同的文化精神。

因为“和谐”是人们对美的追求,对人生社会理想的追求。

在社会里,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甚至自然与自然应该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

在这样和谐的社会里,人们的关于和谐的审美观才能够得到不断的发展和提升。

故,和谐社会的本质其实就是美的社会。

参考文献:

[1]张伟.走向现实的美学――《巴黎手稿》美学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曹利华.中国传统美学体系探源.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

比较文学论文题目参考的比较文学论文题目参考篇九

摘要:餐桌礼仪体现一个国家风俗文化内涵。通过比较我国和其他东西方国家餐桌礼仪,能够更好的了解东西方各国的风俗习惯,增进双方之间的交流,从而更好的进行跨文化的交际。

关键词:东西方餐桌礼仪跨文化交际。

一、前言。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中国与东西方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多。并且由于地区差异,不同的民族、国家形成了不同的饮食文化,餐桌礼仪也就成为跨文化交际中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餐桌礼仪有着悠久的历史,至少在周代,饮食礼仪就已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清代受西餐传入的影响,一些西餐礼仪也被引进,中西餐饮文化的交流,使得餐饮礼仪更加科学合理。在现代中国人的完整生活秩序中,餐桌礼仪仍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西方餐桌礼仪起源于法国梅罗文加王朝。时至今日,餐桌礼仪还在欧洲国家继续传留下去。日本、韩国是我国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同中国一样,是有着悠久历史礼仪之邦。日本人和韩国人对于礼节的重视程度比国人有过之而无不及。本文将从座次安排、餐具使用、就餐氛围等方面对东西方各国餐桌礼仪进行比较,以便在跨文化交际中能恰当地、得体地进行交际,从而避免因为不恰当的方式或行为造成误解和交际障碍。

二、东西方各国餐桌礼仪差异。

1.席位安排礼仪。

(1)中餐餐桌礼仪。

中国餐桌座位的设置十分讲究。《礼记》中讲“天地位焉”,意为天地万物各有其位,不容紊乱。在我国,宴会中座位通常是以面向南为上,以面向北为下,形成了“南尊”、“北卑”的传统观念。传统做法除以南北为尊卑外,在民间吃饭,首座可以是主人就坐,但当有前辈、领导、师长等或年龄比主人高或认为是重要客人的时候,首座必须请最长者、最重要的客人就坐,主人可以陪伴在最重要的客人左右。然后是左为上,右次之,再后的排列顺序是左右,以次类推,逐个排列下去,最后一个是背对门的座位,也可以是主人或者买单的人坐,这样买单时进出就不会影响其他的客人。主人必须注意的一点是切不可让客人坐在靠近上菜的座位。如果是圆桌子,则对着大门的是主座现代较为流行的.中餐宴饮礼仪,第一主宾坐在主人的右边,第二主宾坐在主人的左边或者第一主宾的右边。男性往往与女性分桌,女性安排在次桌或次要座位。若家中请客,女主人往往在厨房和餐厅之间穿梭忙碌待所有的菜品上桌才就座陪客。

(2)西餐餐桌礼仪。

西餐宴会中,一般使用马蹄形或长形餐桌,其中女性一直占据了重要位置。晚宴的程序一般是这样的:女主人宣布晚宴准备就绪,之后男主人引宾客依次就座,男女主人分坐两端,然后按男女主宾和一般客人的次序安排座位,即男女穿插安排以女主人的座位为准。主宾坐在女主人的右上方,主宾夫人坐在男主人的右上方。以右为尊,左为次。入座方式为从左侧入座,男士应拖拉餐椅,协助女士入座,以显示女士优先的绅士风度;若家庭宴请,男女主人都应始终陪同。就餐者入座后,姿势要端正、自然,后背微靠椅背,不要坐在椅子边沿。在正式宴会中,英美和法国排位法不同。英美排位法为:左右两端为男女主人,男主宾坐在女主人的右边,女主宾坐在男主人的右边。男女主人的左边是次宾,陪客一般坐在中间位置。而法式长桌的排坐法正好相反,男女主人坐在中间,对坐。女主人右边为男主宾,男主人右边为女主宾,男女主人的左边为男女次宾,陪客尽量坐旁边。正式宴会中,坐席座次的高低依距离主桌位置的远近,左高右低。男女交叉安排,即便是夫妻也不例外。

(3)日韩餐桌礼仪。

日本人在用餐时,通常要摆上一张矮桌,然后男子盘腿而坐,女子则跪坐。韩国人非常重视餐桌礼仪。而韩国的一般家庭使用的为矮脚的小桌,用餐时,宾主席地盘腿而坐。若与年长者同坐,坐姿要端正。而且在长辈面前应跪坐在自己的脚底板上,绝对不能把双腿伸直或叉开,否则被认为是不懂礼貌或侮辱人。在韩国较传统用餐习惯中有“男女七岁不同席”的说法,即男子和女子如果超过七岁就不能坐在一起。中国和韩国作为崇尚儒教的国家对这个都很重视,这也是男女有别观念的体现。

2.餐具的使用礼仪。

(1)中餐餐具的使用和摆放。

中餐的餐具主要有筷子、碟、碗、勺子等。在正式的宴会上,水杯通常放在菜盘的左上方,酒杯放在菜盘右上方。筷子是吃中餐最常用的餐具。使用筷子也是有讲究的,中餐进餐时不可玩弄筷子,也不可用筷子向人指指点点或打手势示意,也绝对不可吸吮筷子或把筷子插在米饭中。筷子使用过程中,运用的是以中指的关节作为支点的杠杆原理,通过食指控制筷子的运行,在协同中完成整个的吃饭过程。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承过程中,筷子作为一种文化一直保留了下来,成为中国文明的一种象征。

(2)西餐餐具的使用和摆放。

西餐的餐具主要有刀子、叉子、碗、盘子、碟子等。都有各自的用途。用餐前先把餐巾打开平放在大腿上,用餐结束后把餐巾大略折好放在桌子上即可。在西餐桌上通常摆放不只一副刀叉,原则上是从外向内取用,左手持叉,右手持刀。刀用来切割食物,叉同于送食物入口。据游修龄教授研究,刀叉的最初起源和欧洲古代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有关,他们的马上生活随身带刀,往往将肉烧熟,割下来就吃。后来走向定居生活后,欧洲人以畜牧业为主,面包之类是副食,直接用手拿,主食是牛羊肉,仍然用刀切割肉食。而且西方人用刀叉也只不过四五百年的历史。在使用刀叉时也有一些禁忌。如:手里拿着刀叉时不能指手画脚;发言或交谈时,应将刀叉放在盘上才合乎礼仪;忌用自己的餐具为别人夹菜;餐具掉落不要弯腰拾捡;等等。

(3)日本餐具的使用和摆放。

(4)韩国的餐具使用和摆放。

韩国传统食具包括筷子和匙。筷子以金属制成,多呈扁平而长;匙亦多为金属制。特别的是,韩国人一般吃饭、喝汤都用匙来进行,筷子多用以夹菜作为辅助工具。

中国人、日本人都有端起碗吃放的习惯,但是韩国人认为这种行为不符合礼仪规范。吃饭的时候也不能用嘴接触饭碗。至于碗盖,可以取下来随意放在桌上。左手就必须放在桌子下面。右手一定要先拿起勺子,从水泡菜中盛上一口汤喝完,再用勺子吃一口米饭,然后再喝一口汤、再吃一口饭后,便可以随意的吃任何东西了。勺子在韩国人的饮食生活中比筷子重要,它负责盛汤、捞汤里的菜等,不用时要架在饭碗或其他食器上。筷子在不夹菜时,传统韩国式做法是放在右手方向的桌子上,两根筷子要拢齐,三分之二在桌上,三分之一在桌外,这是为了便于拿起来再用。

3.就餐氛围和餐桌话语的差异。

(1)中餐的用餐氛围。

中国餐饮一般采用圆桌共餐的形式,这种就餐方式往往能够制造和谐融洽的气氛。古往今来,中国人也非常习惯在饭桌上表达感情。孟子曾经说过,“食色,性也。”可见中国人常以食为人生之乐,讲究排场,并追求热烈的气氛。当然这种大声喧哗的就餐方式已经日益为现代就餐礼仪所摒弃。在用餐过程中中国人喜欢在酒席上劝客人进食,生怕客人吃不饱、吃不好,不断用自己的筷子往客人的盘子里夹菜,还不停地说:“多吃点,多吃点”,这样才能表明主人的热情和诚意。在宴请结束时,主人往往会说:“今天没什么好菜招待大家。菜做得不好,请多包涵,等等。”不难得出,中国人遵循“贬己尊人”的原则。可见,从餐桌礼仪可以看出中国延承至今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特色。

(2)西餐的用餐氛围。

西方人用餐习惯是在长条桌上进行,实行分餐制,每人各自点菜,各持一份。餐食在厨房被分装到每一只餐盘中,由服务员从厨房端出,再快速礼貌地送给每位客人。用餐时他们一般是轻声细语,低声交谈。他们举杯喝酒时,也要说祝酒词,但一般是利用上菜间隙致祝酒辞,祝酒时力求做到话语简短、幽默诙谐。所以在西餐厅,很难看到大声喧闹。用餐时,不替他人取菜,不吸烟,不劝酒。西方盛宴一般只有四到五个菜,以恰好吃完或者稍有剩余为最佳。如果在家里,最好吃完所有的菜,这样女主人会很高兴,认为这样是大家喜欢她做的菜,对她烹饪手艺的一种认可。面对丰盛的宴席,主人会说已经倾其所有来招待大家。

(3)吃日本料理的用餐氛围。

在日本,人们大都是份儿饭。而且,日本人在用餐之前及之后都要高声表达两种感受,用餐前要说“いただきます”“itadkimasu!,意思是欣赏这顿饭食;用餐后要说“ごちそうさまでした”“go-chiso-samadeshita!”意思是感谢款客者预备这顿极美味的饭食。用餐时,日本人一般不给人夹菜,不管是客人还是家里人,自己吃自己的。日本人的用餐礼仪看起来很严厉,但日本人容许狼吞虎咽式吃法。例如,吃寿司,日本人习惯赤手拿着寿司浸一浸豉油,然后直接放入口中他们不会用筷子吃寿司;又如,吃面,日本人直接从汤碗把面吸啜入口,且必会发出声音,应为这表示面食味道很美,也是对厨师表示赞赏。招待客人忌讳将饭盛过满过多,也不可一勺就盛好一碗;忌讳客人吃饭一碗就够,只吃一碗认为是象征无缘;一般来说,日本人认为将上桌的饭菜全部吃净是想对方表示礼貌。

(4)吃韩国料理的用餐氛围。

韩国人在吃饭时长辈先拿勺筷,晚辈再拿勺筷,和中国人遵守严格的座次一样,都是等级观念的反映。喝泡菜汤时不要端起碗,用勺子舀汤时不发出声音并且要慢慢喝。喝水和茶等饮品时也尽量不发出声音。打喷嚏和咳嗽时要避开,用手或毛巾掩着。长辈还在用餐时不能离开座位,筷子不要放在饭碗上或桌上,要等长辈吃完之后才能放下,一块吃完后要说“我吃好了”。而且,用餐时还要注意在和别人一起吃饭时,不能吃的太快或太慢,要和别人保持同步,并且在吃饭时不能随意中途离席。这种礼节给人展示出韩国对别人的关心和照顾。

三、结语。

东西方各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千姿百态的文化习俗。而他们不同的餐桌礼仪是不同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对东西方各国餐桌礼仪差异的分析,不仅能够了解东西方各国之间不同的文化传统,加深对东西方文化的理解,还可以使得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能够做的得心应手,待人接物恰到好处。从而尽可能的避免文化习俗的不同带来的不便,使得跨文化交际能够更加有效的进行。

参考文献:

[1]玛格丽特维萨.餐桌礼仪:文明举止的起源[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7.

[2]欧玲,主编.西方礼仪文化[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4]吴康.日本人与筷子.日语知识,2001,(9).

比较文学论文题目参考的比较文学论文题目参考篇十

《中国现代、当代文学之比较》(提纲)。

前言。

批评不是批评的目的。

一,现代、当代文学产生的背景及其环境。

1,1百年轮回;。

1,230年的断层;。

1,3现代文学创作的知识分子化以及潜革命化;。

1,4当代文学创作的伤痕起点、先天不足及其异化;。

二,现代、当代文学作者的知识结构以及价值观的区别。

2,1西方文化的鲜花在封建的牛粪上怒放;。

2,2不知不觉中的狼奶哺育出不完整的人;。

2,3愤怒是当代文学的助产士;。

2,4在栏架前因伤退却的当代文学;。

三、现代、当代文学的传承和类同。

3,1在拒绝人文精神的土地上发育不良的物种;。

3,2对强权或物质的臣服是现、当代文学的殊途同归;。

四、百年文学的未完成越狱;。

4,1十年黄金时间对三十年的反动的反动;。

4,2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是千年政治宗教造成的一种群体症候。

4,3摸着石头迷失在路上;。

五、扭曲了的当代文学之路。

5,1全民的泛物质化,告别阅读时代;。

5,2政治挂帅的全面复辟无限扩张的禁区;。

5,3难以改变的民族基因:普世价值的缺失;。

六、回归文学是看起来很美的海市蜃楼。

6,1自由是文学最基本的生命体症;。

6,2文学是一种可以割舍的奢侈品,劣币淘汰良币;。

6,3思想的毒奶产生精神的结石,人不能拉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

6,4回到起点,文学也在等待西方的救赎。

比较文学论文题目参考的比较文学论文题目参考篇十一

中国企业民俗管理与建设研究。

中国石化江汉油田水电厂企业文化与管理研究。

企业信息化管理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与对策。

员工情绪管理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

基于企业文化的核心竞争力研究。

先声药业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关系研究。

知识经济时代我国企业文化管理研究。

论我国企业文化的管理与建设。

gm建筑勘察设计有限责任公司管理诊断报告。

基于企业文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信息化环境下物化企业文化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及应用。

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系中的企业文化——原因、地位及其管理。

比较文学论文题目参考的比较文学论文题目参考篇十二

选题最好能建立在平日比较注意探索的问题的基础上,写论文主要是反映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1对某汽车界著名人物的精神事迹的认识。

2韩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及其启示。

3对汽车美学文化及造型艺术的理解。

4结合自己经历谈与汽车有关的文化现象思考。

5中国汽车的消费与使用观念。

6汽车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及其合理利用。

7汽车公害及汽车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8我对汽车在影视剧中的形象的分析与见解。

9车展的作用及对中国车展现状的思考。

10论述世界车展对汽车制造商、消费者以及媒体的影响和作用。

比较文学论文题目参考的比较文学论文题目参考篇十三

摘要:目前,在很多高校中都设置了“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这一专业,然而,国内很多学者对这一专业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对其利弊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而本文则主要针对这一名称提出了质疑。

关键词:高校;专业名称;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一、前言。

教育部于大规模地调整了二级学科,其中,《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这两个二级学科进行了合并,即《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置于现在中国语言文学的一级学科下。

在该课程名称诞生伊始,国内的学者就提出了各不相同的观点。

例如,谢振天指出,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学科,强行把它们合并在一起,对学科发展产生了很大阻碍。

一方面,导致认识论的混乱,很多师生没有正确认识到这一学科的实质,从而将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同等对待,认为两者的教学研究是一样的。

另一方面,在具体的教学研究过程中也造成了混乱,在很多师生眼中,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是相同的,理所当然地把外国文学的相关教学、论著看做是比较文学的教研成果。

再如,孟华指出,把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捆绑起来进行学科设置,对于比较文学的长期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二、对“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名称的质疑。

从本质上来看,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并不是一个学科体系的范畴,而教育行政部门在全国教育系统中把这两个学科强制地合并成为一个学科,并没有经过学术意识的公众论证。

然而,在我国的综合性大学中,尤其是师范类院校,基本上原来的“外国文学”课程均变为了现在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课程,那些“外国文学”的教师也随之成为“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的教学者和研究者。

从某种角度来说,“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这一学科的设置是混乱的,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比较文学”这一学科的定位就是“非学术性”的,另一方面,一些教学研究者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没有形成正确科学的“比较思维”。

事实上,在人文学术史上,“比较文学”和其他各个“文学”存在很大的差别。

例如,“外国文学”、“中国文学”,在命名是都是以“地域”为基础的,其涵义就是在存在于特定地域中的一种“文学”。

但是,“比较文学”作为一个逻辑体系,它是专门用来解析及阐述以上各“文学”的,它不是“文学存在”,而是“学术存在”。

2、世界文学的内涵。

可以说,“世界文学”也是以地域为基础认定的一种“文学”,其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属性:一方面,从古至今,思想家们对未来的人类社会做出的无数的构想,例如,“天下大同”、“桃花源”、“万国共和”和“共产主义”。

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人们期望在人类的生活中能够实现语言上的相同,从而出现了“世界语”,与此同时,人们还期望人类可以在精神形态实现融合,从而形成了“世界文学”。

但是,“世界语”的流布失败了,而“世界文学”也尚未形成一定的模本,因此,可以说,“世界文学”是先哲们的一个“梦”。

另一方面,从本质上来看,真正的“世界文学”尚未形成,而高校学科中的“世界文学”指的是世界各国的“文学”,其仍然是在世界各地存在着。

无论是高校,还是学者,都没有展示出“世界文学”的样本,这是因为“世界文学”属于世界,其超过了“国别”。

严格来说,“世界文学”就是指世界上各个国家文学的一种“集合体”。

在学术意识的层面来说,“世界文学”也就是“国别文学”,或者“外国文学”,是相对于“中国文学”而言的。

例如,《世界文学》这本杂志是国内著名的研究“外国文学”的刊物。

从这个角度来看,“世界文学”早已形成了定论,且学界也达成了基本共识。

3、对“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名称的质疑。

正如前文所述,“世界文学”就是先哲们对于人类未来社会的一种幻想,一个“梦”,尚不存在任何模板。

因此,以一个不具体的“梦”来当做我国高校中一门学科,并不合理。

此外,现行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其实质就是“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专业”。

但是,“外国文学”作为一个总量代词,其需要进行还原,成为具体的“国别文学”,如“美国文学”。

因此,“世界文学”在本质上是一种“地域文学”,这样一来,使得“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所具有的“非学术性”特征更加凸显。

综合以上分析,“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这一学科名称的设定是不科学的、不合理的,需要进行改进和完善。

三、结论。

总而言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这一学科的名称存在很大学术问题。

但是,需要指出的人,在人文学术界,包容性地阐述某一学科概念是非常困难的事情,而要想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就更难了。

因此,在学术研究的过程中,应该寻求学科的基本学术内涵,尊重并遵循其基本特征,从而有效保护这一学术的严肃性与价值。

而“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这一学科的名称,也应该形成基本的公式,以促进其健康长期的发展,不断提升学术本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

[2]范慧玲.关于“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理论与教学、科研实践的思考——以此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教育为切入点[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08:57-60.

比较文学论文题目参考的比较文学论文题目参考篇十四

3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问题研究。

4刑讯逼供罪犯罪主体新论——以法法衔接为视角。

5地名商标正当使用问题研究。

6我国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适用要件的实证研究。

7论不作为犯的因果关系。

8“洗稿”著作权侵权与抗辩。

9我国火灾风险行政法规制研究。

10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共犯问题研究。

11监察证据与公诉证据的衔接研究。

12正当防卫限度条件分析——以黄某故意伤害案为例。

14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工程款的认定——以陈某等诉某人民政府案为例。

15受贿罪量刑规范化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16夫妻离婚股权分割法律问题研究。

17套路贷之法律问题研究。

18实际施工人对外融资的责任承担研究——以绵阳某建设公司系列案件为例。

19抢劫罪与敲诈勒索罪的界限辨析——以蒋某某、王某等人敲诈勒索案为视角。

20商标近似及不正当竞争的认定——以s省l市“黄鸡肉商标侵权案”为例。

21拒绝交易行为的司法认定——以顾某某诉北京互联网信息中心等拒绝交易纠纷案为例。

22科研自由的法律规制研究——基于当代科技发展的思考。

23我国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

24民事裁判文书释法说理研究。

25典权立法问题研究。

26清代服制定罪制度研究。

27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研究。

28交通犯罪刑法介入早期化研究。

29环境侵权民事救济问题研究。

30无人驾驶汽车侵权责任研究。

31反家庭暴力法中的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研究。

32“后发商誉”利益的保护与分配研究——基于“王老吉”商标纠纷案。

33网络犯罪刑法介入早期化研究。

34论混合共同担保中担保人的内部追偿权。

35我国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制度研究。

36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法律问题研究。

37白洋淀湿地生态修复法律问题研究。

39土壤污染修复责任主体研究。

40我国老年人意定监护制度研究。

41盗窃罪司法定罪问题实证研究——以河北省涞水县近六年盗窃案为例。

42论我国继承制度的完善——从传统分家习惯角度。

43京津冀环境污染防治法律问题研究。

44贪污罪与职务侵占罪的界限问题研究——以汪某等职务侵占案为例。

45期货商品交易模式下诈骗罪和非法经营罪的区分——以张某某等诈骗案为例。

46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司法认定——以范某某案为例。

47夫妻一方对外侵权之债认定规则研究——以“陈某某道路交通事故侵权纠纷”为例。

49食品销售中欺诈行为的认定。

比较文学论文题目参考的比较文学论文题目参考篇十五

多节点海底观测网络电能监控系统研究。

实时海洋仿真系统的实现。

宁波市海洋经济发展研究。

海洋环境虚拟现实场景建模与绘制。

卷浪模型建模研究。

长时间海底声音采集技术研究。

船用投弃式温盐深测量系统。

船用投弃式温盐深测量系统。

海洋环境数据加载工具系统设计与实现。

比较文学论文题目参考的比较文学论文题目参考篇十六

选题最好能建立在平日比较注意探索的问题的基础上,写论文主要是反映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地铁隧道内列车运动火灾烟气控制数值模拟研究。

意义与文学解释有效性关系问题的研究。

科举教育与学徒教育。

基于无线传感技术的室内空气品质系统辨识。

prms_storm模型在黑草河流域的应用。

动态p系统及其在自组织网络中的应用。

嵌入式c程序指针检测研究与系统实现。

半夏、掌叶半夏中凝集素蛋白促炎作用及矾制解毒机理研究。

山东省co_2净排放时空差异及低碳路径探索。

基于流形的电热多物理场耦合数值模拟方法。

宋金时期山东地区灾害研究。

超声珩磨再生型颤振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及实验研究。

超声珩磨摩擦型颤振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双足被动动态行走机器人实时仿真系统开发与运动特性分析。

线性回归模型的一种有偏估计。

比较文学论文题目参考的比较文学论文题目参考篇十七

在探讨、研究比较文学教学问题时,笔者认为首先应该考虑的问题就是它的教学目的。我们的高校里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什么,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可以说这是从事比较文学教学的指导思想。那么,在本科阶段学习比较文学课程的目的是什么呢?对这个问题学界的看法也是见仁见智、不一而足。有人强调必须重视比较文学的学科理论,维护比较文学的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有人则认为应该注重比较文学教学的实践性和实用性……笔者认为对这个问题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考虑。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对比较文学的学习并不应该仅仅局限在比较文学的课程范围之内,学习比较文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从事文学欣赏和文学研究的一种宏阔、开放的视野、思路、观念及其方法,提高学生从事各种文学活动时的认识水平和基本素质。因此,在高校中文专业和其他相关专业的有关课程的教学中,都应该贯穿比较文学的精神。例如,我们不论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还是外国文学课程的教学中(特别是在外国文学课程教学中,因为比较文学课程大都是由外国文学教师承担的),在涉及到神话这种古老文学形式的教学时,都可以将中外各民族的神话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从而使学生在了解、把握神话的基本形态的同时,了解中外神话的不同特征,加深对这种人类社会发展早期阶段、并且对后来的文学产生较大影响的文学体裁的认识和把握。例如,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常常把那些意志顽强者和勤劳者形象视为英雄来歌颂,如《夸父逐日》中的夸父、《精卫填海》中的精卫、《愚公移山》中的愚公等。

而在西方,人们崇拜的就不一定完全是以勤劳为特征的英雄,而常常是智慧和力量而见长的英雄,如希腊神话中的奥德修斯、英雄传说中赫拉克勒斯和圣经故事中的大力士参孙等,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中西神话和英雄传说中的差异及其深层原因,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打通学生中外文学的知识储备,从而使学习能够深入进去。从微观的角度来看,通过具体的比较文学课程教学等教学活动的实施,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比较文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换句话说,也就是让学生初步弄清楚什么是比较文学,什么是影响研究,什么是平行研究以及跨学科研究;什么问题具有比较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为什么要从事比较文学的学习和研究以及如何进行比较文学学习和研究等问题,从而培养和增强学生学习比较文学的兴趣和爱好,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对于在我国高校中占较大比重的师范院校的本科比较文学教学来说还担负着一个重要使命,即培养具有一定的比较文学观念和意识、扎实的中外文学基本功底等良好素质的中学语文教师,为在更为广泛的中学语文教学中体现比较文学观念、在中学生中普及比较文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

在有了明确的教学目的之后,本科阶段比较文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就不难确定了。那么,本科阶段的比较文学教学究竟应该向学生讲授些什么东西呢?在这个问题上也有各种不同的观点和见解。随着比较文学学科的发展和教学面的拓展,业内人士逐渐认识到,在作为比较文学基础教学的本科阶段比较文学教学中应该有一个相对统一的规范,这一点已经基本成为共识,而且在中国比较文学教学研究会的领导下已经做了大量工作,比如制订了比较文学教学大纲,编写了比较文学基础教材。但是,由于不同学校在性质、师资、地域等方面的差异,在具体教学中又不应该完全拘泥于大纲和规范,而应该根据教学实际适当地体现自己的特色。况且,笔者认为现有的比较文学教学大纲以及根据大纲编写的《比较文学基础教程》在教学内容的设置和安排上也还存在着进一步调整、完善的空间。因此,对本科阶段比较文学教学内容的相关问题的继续探讨仍然是十分必要的。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认为比较文学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设置主要应该结合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来考虑:

第一,比较文学教学内容与学校的性质与培养的对象有关。(如综合院校与师范院校不同,文科学校与理科学校不同)。目前在已开设比较文学课程的学校中,既有文科院校,也有理工科院校(比较典型的如浙江工业大学),在既有综合院校,又有师范院校,这些不同性质的学校在培养学生的目的和教学的方向上都有着明显的区别,在开设比较文学课程上也有着不同的意图和侧重,对学生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的要求也有所不同。所以,应该根据不同学校的特点来安排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以笔者所在的师范院校来说,安排比较文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就注重考虑与培养中学语文教学师资的目的结合起来。具体来说就是把教学对象作为未来的中学教师来培养他们的比较文学的自觉意识和基本素质,引导他们学习和思考时的比较文学的思路和方法,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例如,在介绍比较文学影响研究时,就可以以近代以来中西方文化和文学的交流和影响的史实为背景,结合传统或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一些篇目来解读作家作品,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例如,多年以来高中语文课文中所选的鲁迅的小说《药》中就包含着不少外来影响的因素。首先,小说采用了第三人称的限知叙事的角度而不同于中国传统小说的全知叙事角度,这正是受外来影响的结果。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以此为范例,向学生讲解中西小说在叙事方式上的不同特点。其次,在这部小说的思想和结构等方面也都可以看出俄国文学的影响。而鲁迅的《狂人日记》受俄国作家果戈理的同名小说影响的事实更是尽人皆知的,小说中体现了作家对知识分子和小人物命运的关注与思考。通过这些作品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外来影响的因素对鲁迅作为一个杰出的思想家和作家在其思想的形成和创作的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同时,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和文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西方的一些作家,对这方面的情况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对学生学习和了解比较文学影响研究来说也是十分必要的。18世纪法国的启蒙作家伏尔泰和德国的杰出诗人歌德的创作在这方面都是比较典型的例子。例如,伏尔泰的《中国孤儿》受元杂剧《赵氏孤儿》的影响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事实,而歌德的创作以及他的世界文学观念的形成和提出,也与他所受中国文学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在教学活动中,对这些问题从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角度做出分析和讲解,对培养学生的比较文学意识,打下良好的基础也是很有意义的。

第二,比较文学教学内容与课程的设置与课时的安排有关(如课程的层次、开设时间的先后等)不同类型的学校开设的比较文学课程在内容的侧重、教材的选择、课时的安排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的考虑和要求。但是,作为本科阶段的教学内容首先应该是比较文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把关于比较文学的最基本的东西介绍给学生。比如,包括比较文学的定义(是什么);比较文学的意义(做什么);比较文学的类型和方法(怎么做);以及比较文学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等。以上内容可以视为比较文学教学的基本部分,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对比较文学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形成一个大致的印象。然后,再根据不同类型的学校和不同的教学对象有选择、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第三,比较文学教学内容与教师的素质和研究的兴趣有关(如教师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的擅长)。不论什么类型、什么性质的学校开设的比较文学课程,首先都要按照基本的教学要求和规范把该门课程最基本的内容介绍给学生(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对基本内容的选择和把握也是可以有一定区别的)。在此前提下,可以根据学校的性质、教学的对象、教师的特点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实践性的教学。可以根据任课教师的研究特长,把自己对比较文学某个领域或某个问题的独特研究和独到见解介绍给学生。比如,可以开展中西各体文学的比较、中西文艺理论的比较、西方文艺思潮对中国文学的影响等内容的教学。这部分内容可以视为提高和应用部分,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比较文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初步的比较文学研究。

三、教学方法。

在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基本确定之后,如何将其贯彻、落实,教学方式方法就成为一个关键的因素。至于运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当然也要根据不同学校、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师来具体考虑。但笔者认为对于本科阶段的比较文学教学来说主要的教学方法不外乎以下几种形式。

第一,课堂教学、奠定基础。课堂教学应该说是一种最基本、最普通、最常见的教学方式,通过课堂教学把比较文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传授给学生。但是,教师的任务并不是简单地把比较文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传授给学生,而是在向学生介绍比较文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同时,引导学生结合已经学过的中国文学和外国文学知识来观照和学习比较文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大量的具体案例(包括作家、作品、文学现象等)的介绍和分析,向学生讲解什么是影响研究,什么是平行研究,什么是阐发研究,什么是跨学科研究等,从而使学生通过具体可感的文本的学习以及文学现象的了解,真正掌握比较文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在参与比较文学的教学过程中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应该立足于中国文化的根基来学习比较文学,以体现中国比较文学教学的特色,正如杨周翰先生曾经说过的那样:研究外国文学的人必须要有一个中国人的灵魂。在当前的比较文学教学、研究领域存在一种偏颇,即对西方文学的注重而对中国传统文学忽视。不少学生谈起西方的理论来能够侃侃而论,而对中国的文学理论则比较陌生、知之甚少,这不能不说是当前比较文学教学中的一大缺陷或弊病。而朱光潜、钱钟书、季羡林等前辈学者之所以成为公认的比较文学界的泰斗和大师,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除了在西方文化和西方文学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之外,都具有扎实的中国文学的修养和中国文化的根基。第二,课外阅读、拓展思路。在比较文学的教学活动中,如何引导学生以比较文学的眼光去重新解读和阐释经典也是一个非常重要方面。比较文学的学习更应该建立在大量阅读中外文学作品和一定的理论著作的基础之上。

第三,讨论交流、沟通有无。通过这种学习方式,交流各自的心得体会,使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甚至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第四,科研写作、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通过对比较文学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一定水平的比较研究,结合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写作要求,写作具有一定水平的、比较文学意识的文章。

第五,学用结合、突出实践。尤其是对于师范院校的比较文学教学来说,可以适当地让一些已经毕业的在中学任教的比较优秀的本科生、研究生回学校参与教学,与在校学生开展一些教学交流活动,结合他们自身的学习比较文学的经历和在中学的语文教学实践现身说法,设身处地地来指导和推动本科阶段的比较文学教学。

以上就是笔者在近些年来从事比较文学教学和研究过程中的一些粗浅的认识、体会和做法,而有些问题还仅仅是一种想法,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去尝试和运用。希望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与实践,来参与本科阶段比较文学教学相关问题的探讨,为我国比较文学教学和研究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绵薄的努力。

比较文学论文题目参考的比较文学论文题目参考篇十八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民族文化正在向世界文化发展,各个民族在交流与碰撞的过程中发生融合,形成了具有统一性的世界文化。随着世界文化的发展,世界文学也逐渐从民族主义文学的壁垒中走出,形成了更加广阔的文学意识,而比较文学也应运而生。世界文化与世界文学的发展促进了比较文学观的建立,并成为了比较文学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比较文学观的建立,为世界文化与世界文学的研究提供了方法与手段,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意义。

一、世界文化发展的主要特征。

1、文化形态呈多元化并存融合状态。

随着世界各国交流越来越频繁,使世界文化形态出现多元化融合并存的特征。从目前世界文化现状可以看出,现代东方文化已经与传统东方文化发生了很多变化,融合了西方文化中的诸多元素;而现代西方文化与古典西方文化也大有不同,其中渗透了大量的东方文化元素。西方现代工业文明受古代东方技术的启发而发展,同时东方国家现代化发展又反过来借鉴了西方的先进文明。西方现代诗从我国汤匙中得到启发,改变了英式诗歌的句法与诗法,开创了西方意象派诗篇,而我国的现代诗歌又受西方影响。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世界文化一直处于多元化文化相互融合的过程。

2、民族文化意识加强并建立起全球文化意识。

20世纪以来,世界文化逐渐从欧洲中心逐渐向世界多中心发展,建立起了全球文化意识,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结果。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各国各民族逐渐融为一体。经济、政治的全球化以及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世界各国的思想、文化、理论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影响。

3、文化研究与历史研究相结合。

世界文化的多元并存特点以及全球化意识的建立,使得东西方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交流与碰撞,使世界文化向着新的方向发展。在这样的环境下,文化研究逐渐与历史研究相结合,人类的历史文化研究开始向着宏观总和的方向发展。

二、当今世界文学的发展趋势。

世界文学的发展表现在从民族文学主义的狭隘观念逐渐转向了更加广阔、宏观的世界文学观念。当今世界文学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特点:。

1、民族文学向世界文学发展。

当前世界文学的发展正处于民族文学向世界文学转型的一个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中,文学交流活动逐渐向世界性发展,国际性文学组织、团体陆续出现,对于文学创作的视野扩大与思想激发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次,民族文学在世界文学的交流与渗透中不断发展,各国对外来文化、文学的接收使得民族文学的圈子得到了扩展。

2、现代文学批评的发展兴盛与世界诗学的产生。

现代文学批评的兴盛是世界文学发展的另一特点。西方文学批评的发展经历了古典主义―人文主义批评、历史主义―实证主义批评以及文学―美学批评三个阶段,批评的对象逐渐从作品向读者发生了转变,开始探讨读者对作品的理解以及读者的反应对于文学创作的影响。文学批评的三个发展阶段分别促进了比较文学“影响研究”以及“平行研究”以及“接收研究”的发展,对比较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贡献,同时还促进了世界诗学的产生。世界诗学的萌生以及现代文学批评的发展对比较文学观的建立有促进作用。

3、世界文化与文学联系加深。

文学的产生受人类社会文化的影响,从20世纪以来,世界文化中的各个学科与文学相互影响渗透,使得文学在内容以及形式上都出现了变化,并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三、世界文化与世界文学的比较文学观建立。

1、世界意识与民族意识相结合。

比较文学研究者需要站在世界的.高度,并用世界性的眼光对各种文学现象进行研究,要树立起世界意识,并具有全球性文学观念,倡导比较文学中的世界精神,使民族文学向世界文学方向发展。在建立世界意识的同时,要加强民族意识,进行比较文学研究时首先要立足于民族文学,以民族文学的发展促进世界文学的发展,同时民族文学吸收外来文学中的精华,使自身得到更好的发展。只有世界意识与民族意识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建立起比较文学观。

2、文化意识与文学意识相结合。

从比较文学的命名可以看出,其研究对象是文学。所以,比较文学观的建立应该以文学为基础,以文学分析作为主要研究方法。而文学与文化的关系日益紧密,使得文学的研究与其他文化学科之间的融合越来越多。因此比较文学的研究要求文学意识与文化意识相结合,以文学意识为主,以文化意识为辅,突出文学性。

比较文学并不是简单的比较,因此有比较并不一定可以称为比较文学。比较文学以多种多样的比较方法对文学进行研究,比较文学观的建立需要建立在比较意识之上,而比较文学中的比较仅仅作为手段,而非目的,因此同时需要具备诗学意识,总结分析文学发展的规律,更好地建立起比较文学观。在比较文学观众,比较意识是基础,而诗学意识则是主导思想。

总之,在如今世界文化与世界文学不断向全球性发展的背景下,比较文学观的建立需要世界意识与民族意识、文学意识与文化意识、比较意识与诗学意识之间相结合,才能建立起适应世界文化与世界文学发展的比较文学观。

文档为doc格式。

比较文学论文题目参考的比较文学论文题目参考篇十九

8. 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对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

9. 财务报告目标重构----基于制度经济学视角

10. 中小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实施环境分析

11. 对现金流量表编制方法的再探讨

12. 需求决定型会计报告模式的探讨

13.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务管理职能

14. 煤炭企业战略重组后财务管理模式探究

15.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

16. 论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评价标准

17.试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财务目标

18.试论市场经济下的企业理财环境

19. 现阶段财务管理体制中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20. 论企业筹资效益

21.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控制与规避

22. 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研究

23. 企业财务模式的战略转变

24.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问题探讨

25. 杜邦分析体系的改进

26. 货币时间价值应用研究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