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范文(18篇)

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范文(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2-04 10:20:03
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范文(18篇)
时间:2024-02-04 10:20:03     小编:文轩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总结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提供具体的建议和措施。接下来是一些优秀范文的摘录和说明,希望能对您的总结写作有所帮助。

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篇一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的习作中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些目标对于三年级的作文教学来说,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如何写作文。

三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而作文的要求又比低年级的写话高出一个层次,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他们自发自觉的经常练笔,才能更快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主要有以下三条途径: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无疑是很难的。对三年级的

小学

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

生活

的有心人。例如

学习

描写一种水果,可以在学《苹果》这篇课文时,让学生看

关于

苹果园的资料图片,使学生对石榴苹果生长过程和景象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对苹果花的色彩、形态等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并拿出实物让学生观察、品尝,加深印象。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初步掌握描写一种水果的方法。到了正式写作时,再请学生拿出自己喜

的水果,让他们说说应从哪些方面观察,就比较容易了。这时,教师应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和了解水果的外形、色泽、味道、吃法等等。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并使他们懂得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就不会觉得难了。

丰富的想象力是写好作文的不竭源泉。在作文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之外,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也很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设激发想象的情境,引发他们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创造能力。例如在一次习作中,要求用玩具编写童话,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先利用课件展示很多可爱的玩具和动画,激起学生的兴趣,请学生小组合作为其中的一些玩具确立关系,编故事,编对话……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想象更加充实,更加生动,直到编写成一个完整的童话。在这种情境中,学生得到了自主学习、充分表现的机会,有了自由想象的空间,想象思维得到引发和锻炼,写作兴趣也提高了,写出的作文也比较充实生动。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实现质的提升。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而三年级的学生大多缺乏自觉性,只有不断的鼓励和督促,才能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在这方面我先布置学生每天摘抄好词好句,定期检查。课外向学生介绍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在班队课、体活课、放心班时,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加深他们对语言本身及其应用的印象。除了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之外,还应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从生活中去领悟,去积累,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学习方法。比如在

旅游

或外出时留心观察并做记录等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见闻,又帮助他们获取了真实生动、记忆深刻的素材。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不断丰富完善了,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也能生动起来。学生产生了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之后,如何引导他们写作文,学会写作文就成了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首先,三年级的小学生刚接触作文,帮助他们树立写作信心很重要,所以作文的命题范围应比较宽泛,要留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发挥空间。如果条条框框限制太多,学生的畏惧心理就会更加严重,写出的文章也会内容空洞,缺乏活力。教师要根据

班级

学生的总体特点,选择合适的题目,开发学生的写作潜力,要使学生觉得有话想写,有话可写。教师可以多出一些诸如“我想__”、“一件小事”此类的题目,让学生有更大的选择空间,有更多的素材可选,使他们觉得写作文并不太难,逐步树立写作信心。此外,在初学作文时,学生的水平并不高。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要善于发现文中的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以增强学生的写作信心和兴趣。

其次,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积累,教师应引导他们从中挖掘合适的写作素材。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和家里度过,接触外界的机会不多,所以教师在指导写作时,要善于引领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去体会,深入发掘题材,要给学生创设情境,把生活搬进课堂,演绎其中的精彩片段,给学生以真实的感受,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挖掘素材。例如描写秋天的景物,教师可以诱导学生谈一谈曾经参加过的秋游和秋季的实践活动,帮助他们回想见过的景物,产生一个直观的认识,再通过相互讨论交流和老师讲解等方式引导他们掌握描写景物的基本思路、方法、好词佳句等等。这样学生会很快的提取出素材,写的文章也比较真实。

另外,作文的修改也很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修改草稿的良好习惯,并根据每次作文情况讲解一些修改要点,修改方法等,逐步引领学生学会修改作文,以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篇二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语文教育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学科,担负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任,而作文教学则是其中的基石。当前学生写作中普遍存在无话可说、东拼西凑、人云亦云的毛病,反映到教学实践中,问题的关键就是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缺少创新思维的启迪。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笔者根据个人的思考,谈几点建议。

一、走生活化作文之路,是培养学生写作创新能力的源泉

1.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培养学生迅速而准确,细致而深入,全面而客观的观察力,势必使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种种现象,用自己的眼睛去辨别和评价事物的真善美、假恶丑。眼界宽了,认识广了,脑子里的素材充盈起来,写文章就得心应手,言之有物,为写作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2.让学生体验生活

如果说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解决有什么可写的问题,那么让学生学会体验生活则是解决写什么更有意的问题。培养学生体验生活的能力,就是要求学生需设身处地的思考问题,想象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环境下会如何,从而形成一种准确把握和品味“酸、甜、苦、辣”生活的能力,使写的文章融入恰如其分的感情和营造特定的氛围,达到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目的。

学生不会观察,就会对外界事物视而不见,写作时脑袋空空,无什么可写;不用心去体验生活的滋味,文章就会缺少一份真实、一份灵气,干瘪而无味。罗丹说:“对于我们的眼睛,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教师要培养学生写作创新能力,必须让学生为写作而观察,用心体验生活,养成勤观察,细体验的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提高学生写作创新能力的核心

作文教学中,培养写作创新能力是多方面、多角度、多渠道的。

1.培养逆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写作立意水平

“横看成岭侧成峰”,对同一事物,学生往往只注重正面去理解,而忽视了反面,缺乏辩证思维过程。在写作教学中有意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训练,有利于开拓学生审题立意的广度和深度,提高文章主题的深刻性、鲜明性、时代性、创新性。

如对鹅卵石,有的同学从正面赞扬它的曲线美、光滑美、色彩美,说它“五颜六色天然秀,光洁圆润胜明珠”;有的同学从反面贬斥它圆滑世故,说它“潮涨进三步,潮退滚回去,翻过来一副面孔,滑溜溜深得处世之窍”。运用逆向思维,往往能使观点出人意料,极富创新闪光点。

2.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拓宽学生写作创新空间

学生作文“千文一面,偷梁换柱”现象普遍,这往往是思路难打开的结果。

发散思维的培养,主要是对学生写作思路作多角度扩展和深度的挖掘,寻找新鲜的、有生命力的写作素材。其方法就是根据作文要求给定的信息分项发散,占有与文章有关的大量材料。如《谈误会》一题的写作,可引导学生以“误会”的人为中心发散训练:包括人的年龄、职业、关系;由“关系”又发散为:朋友、上下级、亲人、甚至敌人、病人和盲人等。对《争辩》一题,可从争辩的“物”进行发散思维:人和人、草和树,地球和污染争辩等。可见学生一旦养成发散思维的习惯,可以突破素材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境界大开。

3.培养想象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创新构思

“文似看山喜不平。”好的文章应情节动人、精于构思,这离不开丰富的想象力,想像力又是创造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其方式有,一是结合学过知识进行再造想象。如结合《我的叔叔于勒》一文,让学生发挥想像力,构思于勒是富翁的情节。二是运用形象思维,进行创造想象。象《二十年后的我》、《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希望……》等作文,让学生学会假设、推理、想象、开拓他的想象空间,激活他们的创新思维。

4.培养直觉思维http://,诱发学生写作灵感

苏轼说“道可至而不可求”,意思是循序渐进的积累,道自然而至。直觉思维是未经过逻辑推理的“顿悟”,必须靠知识和经验的积累。这要求教师既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积累材料的习惯,又要善于点燃学生灵感的火花,在知识与灵感之间,帮助学生自我感悟,搭建起直觉思维的桥梁。只要有意识去锻炼,只要坚持不懈去积累,直觉思维所带给学生的是洋洋洒洒,下笔如神的境界。

三、写作创新能力的培养,呼唤创新型的语文教师

1.变苛求为赏识,加强教师教育观念的创新

在传统作文教学中,教师以学生完成任务的多少、优劣予以褒贬,已不适应面向全体,培养每一个学生创新能力的需求。时代要求教师转变观念,变学生被动为主动发展,多一点赏识,少一点苛求;多一点表扬,少一点批评;多一点肯定,少一点否定;多一点信任,少一点怀疑,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写作的兴趣,用师生间平等民主的互动关系,培育写作创新的土壤。

《如何全面培养学生的写作创新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篇三

“写作文真难!”这是许多初中学生的感叹。课是师生心中的“痛”。初中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情绪呢?我认为应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入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保持有益的兴趣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成功。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力。”可见,兴趣在学生作文中起着支配作用,兴趣是激发学生写作的突破口,是学生写作入门的向导,学生只有对写作产生了强烈的兴趣,才能激发倾吐的欲望、写作的动机和表达的热情。让学生有兴趣地“写”,有“写”的兴趣,我们必须想出一套好方法,让学生想写,愿写,乐写。当学生的写作热情有效激活后,想表达又不能表达好,这个时候恰到好处地传授他写作技能,那才是最好的作文教学。因此,教师进行作文教学,理当充分挖掘利用兴趣这一巨大动力,以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但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形成。

一、 引导阅读,唤起写作热情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写作能力,首先必须让学生多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坚持久了,阅读就不只是一种休闲,而成了一种兴趣爱好,进而变成一种享受。多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会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在广泛阅读的同时,积累一些好词佳句,品味一些写作技巧,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句子的深刻哲理。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其次,广泛地开展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经常借阅图书报刊,阅读名家名篇,汲取其中丰富的写作营养。建议学生订阅《语文报》、《初中生作文选》、《小溪流》等有益刊物。对于一些好的作品,就组织开展集体阅读,并讨论文章在写作方面的闪光点。只有做到读书破万卷,才能达到下笔如有神。

当然,为提高阅读质量,必须告诫学生有选择地阅读,要读好书。对于一些名言警句做好摘抄,积累一些精彩的片段和精练的句子,积累多了才能做到厚积薄发,也才能提高写作热情,写作才会出现质的飞跃。

二、积累语言,坚持写作训练

语文教学担负着积累语言的任务,尤其是在阅读教学中。重视积累,丰富语感不仅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特别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都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

在朗读中积累语言。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语言积累的重要途径。教学应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反复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滋味,读出情趣,在读中自然而然地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

在背诵中积累语言。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诵读。汉语词汇丰富,运用灵活,要使自己对语言的运用不假思索,得心应手,必须对语言文字作千百次的重复,才能使语言文字的规律、含义、情味等在头脑中固定下来,使大脑皮层的细胞之间,形成固定的联系系统。熟读和背诵便是完成语言强化的必由之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背诵积累量应有效的落实,落实到每一节课,尤其是阅读教学中。背诵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背诵中积累语言。

在练习中积累语言。教师每天要抽一点时间,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积累的.训练,让学生用自己积累的语言文字说上一两句话,指导用词的准确,检验学生对词汇的内化程度。教师可以主动地运用学生积累的语言文字跟学生进行交流,达到“共振”效果。最有效的方法是从当天所学的课文中选择几个师生最喜欢的词语,造一个完整的句子,或者找几个精彩的句子进行仿句练习。 如果发现学生练习中有新颖的词语,创新的句式,教师可以充分肯定、鼓励,激发学生用词的积极性。

其次,多多练笔,坚持写作训练,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在写作中积累语言。写日记就是很好的训练方式。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叫学生练习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或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及时地记下来。怎么想的,怎么说的,就怎么写,无需做太多的加工润色,但要写出真情实感。通过写日记,可以把平时生活中稍纵即逝的灵感及时捕捉下来,也可以把生活中容易淡化的零碎小事记下来。同时学会摘录好词、好句、好段,写读书笔记,把它们累积起来,作为自己写作的素材库。写多了,写惯了,学生就不会把作文当作“苦差事”,习惯成自然!要是哪天没写,反倒心里空拉拉的,怪不舒服。久而久之,学生自然就不会畏惧写作,进而对作文产生兴趣。

《农村学校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篇四

如何通过学校教育帮助离异家庭学生更好地面对家庭的变故带来的不适和伤害,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重要课题。下面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如何培养离异家庭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文章内容。

(一)形成正确的交往意识。正确的交往意识是学生产生交往需求的基础。心理学认为,交往意识是个体对交往活动的产生和开展起着制约作用。在教育实践中,首先,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条件,不断地让那些孤僻离群,狭隘抑郁、怯懦自卑的学生获得积极的交往体验;帮助他们确定积极的、合适的交往目标。培养他们参与交往活动的信心;更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在交往活动中的“闪光点”,为他们的进步喝彩,让学生从中体验到交往成功的喜悦和自豪。

(二)端正交往动机。任何交往活动总是由一定交往动机所引起的。所谓交往动机是指激起个体进行交往活动或者抑制交往活动的一种意图、打算或心理上的愿望。它是引起个体进行交往或者抑制自己交往活动的内在原因,是直接推动个体交往活动的内部动因,是决定交往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从心理活动的过程来看,交往活动的动机,不外是由两方面的因素构成的。其一是认识即对社会交往活动,交往活动与自己的关系、自身的行动及其后果意义的认识。任何交往活动的动机都包含这种认识在内。其二是对交往对象一定的情绪或情感。人之所以能在交往活动中克服各种阻力和障碍,正是由于情绪。情感的强大推动的结果。

(三)保持良好的交往情绪。情绪是一种主观体验,它对人际沟通心理健康非常重要。离异家庭学生交往倾向被动。交往心理不正常,被人理解和接纳的程度低以及持续的情绪困扰将严重地影响他们日后的发展。因此应的、特别重视对学生的交往情绪指导,帮助他们认识,接纳和把握自己的情绪,学会恰当地表达情绪以及促进时理解和交流,并学会控制、疏导自己的情绪。处理自己的情绪困扰,增进自己的心理健康。有效的方式是创设交往活动的情景,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设定的活动中,自然地流露自己的情绪、情感,观察他人的情绪反应、分享、分担他人的情绪、情感。从而丰富自己的情绪体验。这样的形式对那些由于认识偏差引起的情绪障碍特别有效。还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从而加强学生对积极情绪的体验,增强学生对情绪的自控力和调节。平衡能力。

(一)调整心理状态。要使离异家庭学生的人际关系得到改善,就必须改变他们偏常的心理状态,改变他们过于敏感的心理环境,这可以通过心理辅导课,个别心理咨询来达到。如在心理咨询中教会学生进行自控能力的培养。培养他们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情感,养成谦让、合作的习惯。比如对他们进行克服自卑心理、嫉妒心理等专门辅导。当然在调整偏常心理状态时帮助改善家庭气氛。同伴关系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改变“角色意识”。在与离异家庭学生接触中应尽量淡化其是离异家庭子女的角色意识。尽可能地让自己当成与别人一样的人看待,这可减少其自卑感。另外还可在此基础上进行角色重构,即是根据各自的特点,学校老师可以让其承担一定的社会工作,让其有机会扮演新的社会角色,这对于离异家庭子女改变偏常心理状态,改善人际交往有良好作用。

(三)同感、尊重、针对教育。离异家庭学生情绪波动大,十分敏感自尊,学校教师,全体学生首先不能歧视他们,更不要讽刺挖苦,对他们的处境要有同感,主动和他们交朋友,多关心帮助他们。其次应采取有针对折手段和措施帮助他们。如针对他们的不合群,通过鼓励参加集体活动,加强对他们的交往意识教育;针对他们的家庭气氛紧张、疏远,可通过家访、家长会帮助沟通;针对他们的自卑可通过帮助找优点,回顾成功历史的办法帮助树立自信。

(四)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教育机制。学校应争取把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纳入学校教育要求的轨道上来,应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如建立与离异家庭子女抚养者的密切联系,互通情况,互相配合,开设专题讲座,组织专门活动,帮助离异家庭夫妻双方提高子女的技能;运用社会力量协调解决离异家庭子女有关问题。

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篇五

(一)形成正确的交往意识。正确的交往意识是学生产生交往需求的基础。心理学认为,交往意识是个体对交往活动的产生和开展起着制约作用。在教育实践中,首先,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条件,不断地让那些孤僻离群,狭隘抑郁、怯懦自卑的学生获得积极的交往体验;帮助他们确定积极的、合适的交往目标。培养他们参与交往活动的信心;更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在交往活动中的“闪光点”,为他们的进步喝彩,让学生从中体验到交往成功的喜悦和自豪。

(二)端正交往动机。任何交往活动总是由一定交往动机所引起的。所谓交往动机是指激起个体进行交往活动或者抑制交往活动的一种意图、打算或心理上的愿望。它是引起个体进行交往或者抑制自己交往活动的内在原因,是直接推动个体交往活动的内部动因,是决定交往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从心理活动的过程来看,交往活动的动机,不外是由两方面的因素构成的。其一是认识即对社会交往活动,交往活动与自己的关系、自身的行动及其后果意义的认识。任何交往活动的动机都包含这种认识在内。其二是对交往对象一定的情绪或情感。人之所以能在交往活动中克服各种阻力和障碍,正是由于情绪。情感的强大推动的结果。

(三)保持良好的交往情绪。情绪是一种主观体验,它对人际沟通心理健康非常重要。离异家庭学生交往倾向被动。交往心理不正常,被人理解和接纳的程度低以及持续的情绪困扰将严重地影响他们日后的发展。因此应的、特别重视对学生的交往情绪指导,帮助他们认识,接纳和把握自己的情绪,学会恰当地表达情绪以及促进时理解和交流,并学会控制、疏导自己的情绪。处理自己的情绪困扰,增进自己的心理健康。有效的方式是创设交往活动的情景,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设定的活动中,自然地流露自己的情绪、情感,观察他人的情绪反应、分享、分担他人的情绪、情感。从而丰富自己的情绪体验。这样的形式对那些由于认识偏差引起的情绪障碍特别有效。还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从而加强学生对积极情绪的体验,增强学生对情绪的自控力和调节。平衡能力。

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篇六

我们的学生平时写作文的时候,总是感到无话可说,感到无材料可用,不知从何处下笔。所以我们老师在教学生写作的时候,不但要教会学生写法,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如何为写作丰富材料。读书就象蚕吃桑叶,写作就像蚕吐丝,让蚕不断的吃桑叶,自然它就会吐丝,不给它吃桑叶,它就不能吐出丝!所以丰富学生写作材料,要多读书,同时还要多积累多思考,这样学生在写作时才不会感到空洞无物,无所适从。

一、多积累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是写作文章的建筑材料,积累语言材料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到哪里去积累呢?我们要告诉学生要善于积累课文中的语言材料,那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句、段要积累。语文课本后又是有一些有趣味的小知识、小资料等,这些东西都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这些语言材料的积累可供学生在记叙文中展开纵横驰骋的联想;可供学生作为议论文的依据,已足以应付一般性的作文需要了。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语言的积累。要赋予语言生活气息,要能把语言还原于生活,发表一定的见解;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自己喜欢的语段叙述出来,并注意运用语段中的一些词语。语言材料积累的多了,犹如整装待发的士兵,写作时才能文思敏捷,才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二、多读书

阅读是一种积累,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大凡写作好的同学,书总是读得多。多读一些有益的课外书,可以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开阔学生的思路。学生在写作中就能够运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式,丰富了自己语言和情感的表达。

首先,教师不应再将目光、精力全放在教材所给的文章上,要从课上、课下抽出一定量的时间让学生阅读。采用多种读书方法,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可以让学生到图书馆和阅览室去读书,也可以把图书馆的书借给学生去读,也可以鼓励学生订阅图书杂志和报纸,让学生从课外的书本上搜集一些语言材料和写作素材。学生都很感兴趣,搜集得很认真。然后,同学们互相交流搜集来的材料,达到了互为补充,共同积累的目的。

其次,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故事比赛,读书汇报会,读书心得展……让学生读有所用。读书讲故事,不但可以积累材料,还可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可以讲书上的故事,也可以将读书过程中发生的故事,读书的感受,背诵优美的语言等。这样学生对看过的故事、优美的语言牢记在心,在以后的写作中,学生对这些材料就能够自觉地运用。

三、多思考

我们要把生活和作文统一起来。引导学生多观察、勤思考,学会阅读生活、阅读社会,读无字书,多作情景作文、生活作文,坚持写日记。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必需,成长的必需。

生活中处处有写作的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果仅仅限于作文课上的冥思苦想,那只能是无源之水。我们除了要在课外积极指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作文素材库,有效解决“无米之炊”的问题外,还要指导学生带着思考去深入生活,并能通过生活的表面现象,看到它深刻的本质。写作必须深入生活,从生活中提取素材,才能有源头活水。日常饮食起居、邻里亲情、迎来送往、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写作的材料。另外,邻里纠纷,市井吵闹,街街头巷尾,商场一隅,都市风情,田园野趣,大院清晨,夕阳西下……都可以成为写作的材料,这些材料我们的学生都经历过,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了解生活的意义,为我们的写作打好基础。

作文是一个人语言能力、知识水平、思想素质、思维习惯等的综合反映。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创新能力,突显他们的特色,张扬他们的个性。总之,我们要大力提倡,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写出具有个性特色的文章来。

四﹑多体验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比如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按照菜谱的要求,让学生动手操作,学会炒菜,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把学会炒菜的过程写具体,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详写,抓住重点来描写,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成功的喜悦。还比如让学生学会打篮球,学会游泳、学会种花等,学生们参加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有益活动。

五、多观察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篇七

农村初中大多地处偏僻,信息相对闭塞 ,学生接触到的事物相对较少,读的书基本上是课本,由于学生见得少,读的又少,就现阶段作文水平而言还是不够高,其症结在于作文教学仍处在“封闭性”的状态中。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打破作文教学的封闭格局,加强作文教学的科学性,制定一套相对完整、行之有效的训练计划,使学生写作有“序”可循,有效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创作欲望,写出言之有物情感真实的文章。我们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尊重学生在作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善于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必不可少的前提是让他们对作文产生一种强烈的兴趣,甚至偏爱,并逐步产生一种不吐不快的写作冲动感,从而自觉地利用课堂口头作文或书面作文、课外日记等形式表达出自己的感情。教师掌握这一特点,命题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寻找学生的兴趣点。 喜欢制作,让他们写一篇制作某一物件的过程的说明文,,有喜欢音乐,让他们写出唱歌的感受等,用以激发写作兴趣,达到开拓学生思路的目的,使学生头脑浮现出事物的形象或某种景象,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像,调动写作的积极性。久而久之,每见题目,思路就会开阔,不压抑或程式化的硬编,学生的书面表达也在潜移默化的提高。

二.作文教学中迁移能力的培养

善于把原有的知识有目的地迁移到自己的作文中去,从而形成思维能力的飞跃。在教学中主要从二个方面入手:

1.开阔学生的知识面,使之在广度和深度上有一定的突破。为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田野,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农村生活的变化和发展,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生活和认识生活的能力。例如可让学生观察家畜的生活习性及有关特点,让学生观察体会把犁耕地等田间劳作,深入实践,感受生活,提炼生活,从而掌握丰富的生活知识。与此同时,要求学生博览、精读、勤记。博览是通过学校图书室,农村远程教育网络,也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途径。精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手段,勤记则是增长知识的重要环节。学生只要坚持做到三点,不局限课本,他们的写作水平就必然会提高。

2.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知识的迁移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在这里联想和想像是桥梁,是媒介。教学时,教师应尽可能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如《绿化树》这道作文题,但大数多学生做成了一篇赞颂“奉献”精神的文章,尽管老师指导要辩证地看问题,大胆地写出新意,除了奉献也要必要的索取,但学生总是跳不出传统理念的束缚,思维闭塞,联想不丰富,即使有丰富的知识也难诉诸笔端,写出生动感人的文章。

三.指导行文的构思,激发学生主体创作

写作要构思新颖, 在作文指导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超前命题。使学生留心观察,抓住瞬间领悟选择材料。首先,在每学期初,就将这一学期的作文题目告诉学生,让他们心中有数。学生也把自己喜爱题目推荐给老师,通过讨论两相结合,就可以得出学生感到满意的.作文题目 。其次在写作内容上,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写作的重点(根据教材单元练习),每个重点再从不同角度设计出若干题目,让学生在统一的进度之下,根据自己掌握的材料选题作文。在观察时要尽量抓住事物的特点,努力做到有独特感受和发现。例如,一个学生发现邻居栽种的党参茎杆不如自家茂盛但产量很高,探其原因,邻居打了状根灵使之然,得出务农也要讲科学。这样写出的文章就不落俗套,显得新颖而生动,出人意料。

2.广辟渠道,把学生从这种封闭的小圈子里解脱出来,使他们面向社会,观察了解社会的各种情况,要求学生从实际出发,组织开展专题活动,并有意识的加以引导,使学生产生创作的欲望。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社会。比如,学生通过调查本村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的种植与收成,写出了一些内容充实,文笔流畅,针对性较强的调查报告等不同体裁的文章。由于学生抓住一些动人的细节,并把他们放到特定的环境中中去叙述、描写、说明、议论,从而收到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艺术效果。如学生王娟描写本村村民因挖药、挖土豆而手指粗壮皲裂,裂口充满污垢,印满汗渍的衣服,裂跟的布鞋,与骑崭新的摩托车不相称这一细节的描写,将勤劳、朴实农民本色雕塑似的表现出来,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第二.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第二课堂的开创,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习作展览、书法比赛等有益的活动,大多数学生都能写出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习作。这就证明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如何培养农村初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篇八

常言道: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要让学生喜欢上写作,那得有个缘由,小编收集了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欢迎阅读。

在和许多同仁们谈论时中都提到了一个共同的难题,那就是。

作文。

太难提上去了。这的确是值得我们深思和重视的一个问题。能力的培养不但在从学阶段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对以后的发展也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那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cnfla的相关栏目!

当然,这需要多方面的努力:有教师总的教学方向和思路,有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学生基本素材的积累能力,教师与学生的写作训练过程等等。任何一方面的欠缺都会影响写作能力的训练。我通过十几年的教学,现在单从兴趣培养上谈几点自已不成熟的看法。

现代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有赖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的确是一种学习活动的动力,是一切精神活动的先导,是进入写作的重要的也是首要的条件。因此,我把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放在写作能力培养的第一步。

常言道: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要让学生喜欢上写作,那得有个缘由,但在没有任何接触的时候,要先打开学生心里的那道防线,使之自然而然地喜欢上写作。记得有一次我是这样和六年级的学生谈话的:“同学们,学了五年的语文,你们知道学语文是学什么吗?”答案众说纷纭。我就告诉他们说:语就是语言,文就是文字,人生活在一个大群体中你就必须和别人交流,你要告诉别人什么或听懂别人说什么,这需要面对面的语言交流,简单的说学语文就是学会说话,学会倾听,这简单吧!但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能面对面说的只能写下来,让不在你这一时间或不在你这一空间的人明白你的想法,你的思想,这就是文章。只要你有你的想法,你的观点,你又能写字,把你的观点写出来这就成了你的文章了,这也简单吧!完成这简单的两项,你的语文就学好了,学生们似乎恍然大悟,终于露出了放下沉重包袱的开心的轻松的微笑。当学生接纳了写作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的理念而不排斥它之后,接下来就是培养对写作的感情。记得写作培训时专家杨初青老师告诉我们这样一句话:“感情是靠培养的,没有感情就谈不上喜欢。”作文的情感也是靠培养的。虽然对一个陌生人谈不上喜欢,但对一个天天在一起的同桌,哪怕天天都吵,那也是有感情的。也一样,要让学生频繁接触,学生才能对它产生感情,一个星期写一次不够,三次四次甚至更多,这样对写作自然就有感情了。这并不是用量来压学生,如果这样就只能适得其反,而要让学生真正喜欢上作文,还得讲究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心理学家测试人们在需要和被迫两种情况下工作的效率是7∶3。我认为把这种效率改用于作文上也应当没什么差别。在很多时候学生都只知道老师叫我写什么,老师让我写什么,他们会绞尽脑汁地去想去编造,我慢慢试着让学生把这种“被迫”换过来,成为“我要告诉大家什么,我要让大家明白什么,我要怎样说出来大家才能明白,才能接受呢?”记得我在教学写留言条时,我请了三个同学模拟了一个情境:一个星期天,妈妈不在家,姑姑来了,要带我去动物园玩,可妈妈没带电话出门,门外车子又等着,怎么办呢?要么不去了,要么给妈妈留一张纸条,谁愿意星期天独自呆在家里呢?但这张纸条怎样写妈妈才能明白呢?学生们纷纷议论开了,经过大家的商议,我板书留言条的五点注意事项。没料到,二年级的小学生对留言条的记忆准确无误,很快所有人都完成了。这就是转换角度收到的良好效果。

文章是生活是现实的一个折射。学生的文章更是简单的折射。如果叫一个没吃过橄榄的人说一说橄榄的味道,他一定说不出来;如果叫一个没坐过飞机的人写一写坐飞机的感受,他一定写不上,在很多时候我们老师却这样要求了。学生硬着头皮也写了,但文不对题,上句不接下句,我们的老师还认为:汝子不可教也。但却忽略了体验的重要性,我们要指导学生写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把自己心里的想法和看见的东西大胆的写出来,怎样想就怎样写,不受任何束缚把文章写完,把思路写活,把句子写通顺,产生强烈的写作愿望,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和真实意愿,记得一次班里组织去春游,要求家长签字才能去,有个学生没得到家长签字,气得几天都不理家长,大家都很同情他,我发动大家帮助他,给他妈妈说点什么,题目就是《阿姨,你听我说》,大家很乐意,很真实的就写了,根本没有认为这是一次作文,而且都写得很投入,结果效果明显比其它方式写的作文好。学校、家庭、社会又有很多丰富多彩的场景,有很多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有许多值得赞颂的人和事等,我们还可以根据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活动的特点,引导学生做有心人,准备一个笔记本,把每天有意义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话不用太多,班里订期举行交流展评;也可有意识地组织他们开展观察调查活动,有的事情亲自去实践,如制作科技小作品、饲养小动物、种植花草树木和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以及班队会主题活动等。实践表明,学生对感兴趣的事很乐意去做,也很容易做好,日积月累,学生手头有实在的东西,作文时就可避免千篇一律,无病呻吟的怪现象。

好话人人都爱听,学生的作文如果能得到教师的肯定和表扬,其心理得到满足,更能激发其对作文的兴趣,从而一次比一次乐于些,也写得好。因此,我们老师不但应注意写前指导,更应重视写后的评讲,不要停留在几个错别字或个别不通顺的句子,而要全面观察,找出每篇习作的特点,给予肯定,有些能力是随着训练的增加而具有的,比如一个一年级两位数运算很吃力的学生,上了三、四年级这一关自然就过去了,一节充满了掌声与肯定的作文讲评比那种一会儿批评作文词不达意,一会儿批。

评语。

句不通的作文课效果不知道好多少倍。当然,对于不足的地方也要委婉地指出来,在班级里办一个优秀作文专栏,每个月老师可以从本月的作文中选取出十多篇较好的,教师批改过的文章,让学生规规整整地用作文纸抄下来,教师再进行批改,指出文章精彩的地方,写好评语,张贴在教室里。但作文也不能老是几个人的,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展览的机会,哪些平时作文写得不太好的同学,看到自己的作文也能展览出来,总是把自已的文章看了又看,改了又改,以后作文也用心多了,进步也明显了。在每学年结束时,还可以将学生的作文订成一本优秀作文集,发给学生,学生的兴趣就更浓了。班级的优秀作文集并非完美,但是学生实实在在的学习成果,会给学生带来积极的影响。老师还应给予个别辅导,把一些好的作文向杂志、作文选刊、报社等投稿,如果发表,这将对学生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篇九

资料。

俗话说,三岁看到老,对宝宝良好品性的培养在幼儿时期就应该重视起来。如何面对挫折、如何面对嫉妒、如何适应不熟悉的环境等,爸爸妈妈们都应该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宝宝们。比如,面向挫折时的适当鼓励可以培养宝宝的自信和勇气,面对嫉妒时的开解劝导可以开阔宝宝的心胸,而面对不熟悉环境时,让宝宝走出第一步,礼貌的自我介绍与互相认识,参与到小朋友们的活动中等,对宝宝完整性格的养成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对宝宝人格品性的培养过程中,爸爸妈妈们需要学会的最重要一课是培养宝宝们平和的心态,让宝宝懂得与人沟通,懂得为他人考虑,养成宝宝自信独立、积极乐观的性格。

【温馨提示】。

以貌取人不可取,但是人皆有爱美之心,爸爸妈妈们在关注宝宝内在发展的同时,也不要忽略外表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光滑的脸蛋,柔顺的头发,整洁的衣物肯定会为宝宝加分不少,周围人对宝宝外表的赞美也会提升宝宝的自信哦,让宝宝的人际交往更加顺遂!

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篇十

在语文教学中,写作是一种最复杂的心智活动,它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提供了广阔天地。但目前过多的求同训练,压抑了青年个性,使写作枯燥无味。因而,只有偏重求异思维的训练,大力提倡逆向思考,才能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更好地适应社会。

(一)求异思维及其特性

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求异就是寻求变异。求异思维就是一种开扩思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思考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性的思维方式,进行求异思维的过程就是从已知的条件出发,向着不同的途径,突破习惯范围,产生出大量的,变异的,独特的认识过程。

求异和求同是并存的。因为求异是手段,是思考问题的方法途径,而不是目的。目的是解决问题,完成对预定问题的思考,是为了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找出最科学的.最先进的解决办法。寻求变异地思考问题,尽管思路不同,方法各异,而 归宿只有一个,就是问题的解决,即“殊路同归”。

美国的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了求异思维的三特理论,即求异思维具有多端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吉尔福特的这一学说,得到了广泛地承认,为求异思维的研究和科学的培训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从求异思维的三特理论来训练学生的作文立意

作文的立意决定了文章的优劣,即文贵有新意,立意鲜明,深刻,

出自 cOOco.NEt.Cn

新颖才是一篇精品作文。中学生立意,易拾他人牙膏,平庸,大众化或浅显,大多数同学不能深入挖掘题目或材料的深意,思考主题的新颖有价值,这样使得作文教学缺乏活力,单调无味。针对这种现状,我结合自身实践经验及其同行看法具体从一些几方面谈谈:

第一.依据思维的多端性,引导学生多想中心,扩大选择余地。

多端性又称流畅性。多端就是项目繁多,多种多样的意思。求异思维的多端性是指:多方面﹑多觉度﹑多途径的思考问题。思维灵活迅速,畅通无阻,短时间内,对一个事物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做出多种多样的表达。多端性的重点是“变”字。

第二.依据思维的变通性,对同一问题,引导学生改变思维定势,转变角度,寻求新的闪光点。

变通性又称灵活性。变通即不拘常规,灵活应用,依据不同的情况,做出相应的变动。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应变。作为求异思维的变通性是指:思维随机应变,不受拘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具体的说是思考问题不受传统知识的束缚,不受现代知识的局限,不以现代材料为答案;而是面对问题,从实际出发,随机应变,超长思考,脱俗见解。变通性的重点在“变”字。

打开大众局势,另辟佳境的作文,往往是最优秀的作文。

如:《假如我是老师》这次作文学生一般从以下几方面写:(1)假如“我” 成了老师,将采取一系列的新教学方法,借此暗中揭示中国现代教育体制的种种弊端;(2)假如“我”是老师,不只重视成绩,更重视人品的培养,素质的提高,能力的展示;(3)假如“我”是老师,更注重学生发散思维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使他们更好的适应社会,建设国家。

解配合。多写点幽默感,具体的写出老师的苦衷,会更好。

第三.根据思维的独特性,引导学生不落俗套,去寻求更精妙的立意。

《如何在写作立意方面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独特就是独有的 ﹑特别﹑独一无二的﹑与众不同的。作为求异思维的特性之一独特性指:用前所未有的新角度﹑新观点认识事物,冲破习惯范围,超出常规限度,提出不同凡俗的独特见解。独特性的重点在“独”字。

如:《环境的自述》引导学生从两方面立意,行文。1.作者可以把自己扮演成一位饱经风霜的“环境老人”,叙述自己的如何受到人类无情的摧残,目前以“病痛”重重,再也经不起风吹雨打。在文章中可以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把环境问题比作“环境老人的病痛”。比如:“环境老人”年轻时又浓密的头发——森林,而人类的剃刀——电锯无情的乱锯,践踏,已经是他变成“秃子”了。又如:以前的环境有清澈的湖泊,河流,现在污染严重,河流混浊。总之,要通过”环境老人“的自述,告诉人们环境问题的'严重性,给人们敲醒警钟。

还可以通过从人类社会环境的角度出发,你可以构造一个日新月异的都市形象,通过都市环境叙述自己外貌的改变,来表现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类文化的变化。

文章还可以先写古代都市环境如何简陋,再描述现代都市如何的繁华,在前后对比中揭示人类伟大这一主题。

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对该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强弱和语文综合素质高低的一个比较全面、客观的反映。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急需要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今天,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我们语文教学中的一项很重要的任务。

多方面的联想。我们不能轻视学生所具有的独特想象力,也许平时我们教师不太留意的一条谚语,一句格言、警句乃至电影或电视剧中的一句台词、一个镜头,都有可能诱发出学生求异思维的火花,从而使他们找到构思与立意的最佳突破口。

第三,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注重于教给学生一些有助于培养他们求异思维能力的方法与技巧,尤其是从命题到文体等方面,要有意识地放宽写作的要求,不能限制得过多、太死,否则就会束缚学生的手脚,从而使他们的作品缺乏新意。学生的课余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写作业、玩电脑、看电视、读小说、做家务等等,所以,我们只要求他们以此为话题即可,这样每个同学才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喜好写出言之有物、感人至深的优秀习作。有时候命题本身是比较抽象的,但它同时又给我们的写作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例如“路”这个命题,它涉及到的范围就非常广泛,我们既可以把它理解为过去的路,也可以把它理解为是现在或是未来的路;既可以把它理解为是国家、民族之路,也可以把它理解为是某个集体甚至是自己的人生历程,当然也可以不加想象的把它理解为城市、乡村的各式各样的不同的道路。总之,只要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抓住一点,突破一点即可。

第四,作为语文教师,切忌不能以自己的思维定势和个人喜好来评定学生作文的优劣,在批阅作文的过程当中,只要学生习作中的立意、构思与其作品的主题是合拍的、基本一致的,哪怕是其中有一丁点创新的火花,教师就应该充分的支持和大胆的肯定。其用意在于通过鼓励、表扬那些有创新精神的学生,以带动更多的学生进行求异思维,激发他们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写作水平,从而使他们写出更有创意的文章。

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篇十一

禹州市实验学校,河南禹州461670。

怎样才能使学生爱上作文呢?我认为应该从小学阶段开始就从兴趣抓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目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是《课程标准》中的重要要求之一。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理所当然地成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

一、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增强写作的自信心。

第斯多惠说:“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尊重学生独特体验,及时予以表扬、鼓励,使学生看到自己作文的进步,享受到写文章的乐趣,树立自信心。另外,教师可以从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位为学生营造氛围,提供表现的机会和展示的舞台。学生有了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心里就会充满成功的喜悦。例如,鼓励学生将写得好的作文投向学校电视台、校刊,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征文比赛等。一经采用,不但能诱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形成创作动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自信心。

二、指导学生观察,培养说写能力。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主动的并有思维参与的知觉过程。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感知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观察能力的发展水平。那些观察能力较强的学生,在观察事物时能“觉察出”事物的重要特征与细微差别,因而他们的知识较丰富。而那些观察能力较弱的学生,尽管他们也在认真地观察,却往往“觉察不出”事物的主要特征,甚至“视而不见”,因而他们在回答问题时常常打“擦边球”。因此,观察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一条重要途径。著名科学家巴甫洛夫就把“观察、观察、再观察”当作座右铭。

1.从“无意观察”到“有意观察”

我们在三年级时,曾组织同学们参加课外活动小组。结果参加学吹竖笛子的人数比参加观察小动物生活习性的要多。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孩子对一支小小笛子能吹出动听的曲调感到新奇,而猫呀,狗呀,小青蛙,小蝌蚪什么的,对生长在农村的孩子来说常看见,已习以为常,熟视无睹了。后来我们就针对学生的这一认识,提出一些思考的问题。如,公鸡每天叫几次,是否天天是定时的?猫吃不吃豆子和豆制品?小蝌蚪长大了,尾巴哪儿去了?这些问题孩子们感到很平常,但又回答不上来,这样逐步把小学生的观察积极引导到有目的具体细致观察的轨道上。通过重新细致观察,学生发现了许多新东西,学到了许多新知识。对猫、狗、鸡、鸭又有了新的认识,观察兴趣与日俱增,观察得也具体细致了。

中小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无意注意”起着重要作用。要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就必须把“无意注意”引导到“有意注意”上来。有一次,自习课上我们发现大部分男同学放下作业不做,却围在张驰同学的位桌前,争着看一只用彩色水笔着色的小泥块。当时虽处于寒假前的紧张复习阶段,但我们看到这正是引导学生具体观察的好机会,于是就和大家一起观察起来。为了把学生的“无意注意”引导到“有意注意”上来,我们就布置孩子们在第二天下午带来垫字板、彩笔、泥土等,教他们亲手做这样的泥塑。这样一动手,孩子们对泥塑的制作过程就比较清楚了。一只只形状各异的泥塑做成了,同学们甜蜜蜜地欣赏着,心满意足了。这样,促使学生们进行再观察,把观察活动提到又一个新的高度。引导学生观察,并要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就必须注意学生年级的不同,智力上的差异,年龄、性别、爱好上的差别。

2.多赞赏、鼓励学生,让其体验成功的自豪感。

让学生自己观察,大胆想象,大胆构思,交流收获。教师则根据实际再提一些问题,启发学生对自己没有观察到或观察不仔细的地方,重新观察,重新描述。如第六册《春天来了》。采用观察自然的方法让学生边观察边说话,老师适当指导,使学生变无意观察为有意观察,做到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指导学生连起来说几句话。如有学生说:“春天来了,燕子排着整齐的队伍飞回来了”“小草从泥土钻了出来,给大地铺上一层绿地毯。”“粉色的桃花、雪白的梨花、金黄的`迎春花迎着春风开放了,五颜六色,千姿百态。”三年级学生说出一段段优美、通顺连贯的话语,得到老师同学的赞赏,自己尝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激起学生的观察兴趣,获得有目的地进行观察的效果。

3.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体验。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它涉及到学生的整个生活、实践。因此,要让学生走出学校封闭的空间,把社会作为课堂,拓宽视野:学生可以去旅行,观看大自然的风雪雷电、日出日落;可以走进生活的世界,了解超级市场、观赏名胜古迹、欣赏祖国的壮丽山河和探索乡村变化等。这些都是直接体验,留给学生的新鲜感、深刻的印象以及探索后的满足和快乐是无法比拟的,对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最有意义。学生只要有了亲身体验,就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最有兴味的思想说出来,写下来,那么作文就成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学生肯定会乐意去写,而且有内容写。

三、开展活动进行课外练笔,深化写作兴趣。

长期以来,学生在作文中一直处于被动地位:老师命题――学生写作――老师批改、讲评。课外练笔和命题作文不同,写什么,怎样写,写得长,写得短,作凭学生自由选择和掌握;一件小事,一点感受,一次实验,皆可成为练笔的题材,而此举确实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深化作文兴趣的有效方法。所以,每年开学初,我都让学生准备课外练笔本,让他们学着写日记或读书笔记,每周两篇,内容不限,亦可摘抄,开始学生有畏难情绪,但在耐心引导和严格要求下,还是坚持下来了,并且越写越爱写,越写越会写,有些同学还能天天写,内容由短到长,开启了学生思维,强化了学生作文兴趣,切实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作文水平普遍提高。

总之,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很多,只要语文教师多下功夫,多研究,多思考,想办法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知识面扩大了,写作素材丰富了,练笔机会多了,兴趣浓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篇十二

本文结合当前社会需求和高职英语教学的特点,就当前高职英语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使学生达到熟练运用英语进行写作的目的.

作者:李君英作者单位: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刊名:内江科技英文刊名:neijiangkeji年,卷(期):200728(11)分类号:h3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写作能力

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篇十三

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因为怕在老师、同学面前讲话,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有的总是紧张得结结巴巴说不出一句话来,最终僵在原地,面红耳赤……对于这些有着特殊因素的低段孩子来说,要想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首先要培养他们的说话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点着手。

一、利用语文教材,培养训练学生说、写完整流畅通顺的话。

一年级学生的写话能力不是一下子就能培养出来的,是需要我们在平时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所以在平时我们就要多下功夫。例如在备课的时候,我们就要思考怎样把写话教学贯穿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去。

在教学《雨点》时,我是这样进行说话、写话训练的:当讲到本课文的语句时,我紧扣文中四个地点的特点:池塘平静、小溪慢缓、江河湍急、海洋汹涌,从而使学生真正地理解因为池塘水是静止不动的,所以雨点在里面睡觉;因为小溪的水流很慢,所以雨点在里面散步;因为江河湍急,所以雨点在里面奔跑;因为海洋波涛汹涌,所以雨点在里面跳跃。这样使学生明白因为对象的特点不同,从而呈现的现象也不同,这对于孩子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作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二、寻找恰当的时机,给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

说完整流畅的话是低段孩子写好话的基础,教学中我发现,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来训练学生说话会相对容易一些。于是我就抓住这一点,每遇到有较好的说话机会时,便留给他们充足的时间去开口。

在一次语文课上,孩子们正用心地写着字,我在巡视时,发现吴文豪坐在那里抹眼泪。我问他为什么在哭,他说:”老师,上课前我跟好朋友吵架了!“于是我就把吵架的问题摆到了语文课上,让孩子们说一说好朋友之间该怎样相处,以及好朋友之间闹了矛盾又该怎样和好,如果想道歉的话,该如何说呢……于是,孩子们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交流,由于这个话题对孩子们来说大都有亲身的经历,所以孩子们个个都有话说,气氛很热烈,就连平日里不爱说话的顾晓军也举手发言了。短短的几分钟时间,我既进行了说话的训练,同时又给孩子们上了一堂教育课,事半功倍。

三、用口语交际课,鼓励学生把话说完整,说通顺,说流利。

让学生能开口说话,说规范的话,说有条理的完整的话,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也可为以后的写话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自我介绍“这个口语交际的训练话题中,我让学生先自由表达,在进行口语表达前,首先要求学生说话时要态度大方,声音响亮,有条理。我班的班长方雨馨同学在人前不拘谨,讲话干脆、利落,我就让她先说,然后鼓励调动那些胆小的学生们。男生赵恩琪说话声音小,我就鼓励他放大声音重说一遍。第二遍明显就比第一遍声音响亮多了,且通顺多了。这样,一个带动一个,课堂的发言渐渐踊跃起来了,全班同学的说话水平已有了明显提高。

要想让孩子们真正地做到出口成章,下笔如有神,除了说话外,还要进行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积累好词佳句,也可为写话打下良好的基础。总之,在培养低段学生进行说话写话练习时,如果我们把自己当做港湾里的一盏引航灯,那么每个孩子都能在光明之中驶向茫茫的大海之中,从而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

如何培养中低段学生习作(写话)的兴趣?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写好作文,首先必须让同学们建立两个仓库:一是写作素材仓库,二是语言材料仓库。同学们只要持之以恒地积累,就不会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

写作素材仓库的建立,要靠平时的观察积累,所以同学们每天坚持写观察日记、阅读笔记,把自己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思考的随时记录下来,时间一长,自然是”仓库满满“.有空闲时拿出来一读,加强记记忆,以便日后写作需要时能很快找出来。如果读的时候文思有所触发,不可以随手写下来,或片断,或文章。

语言材料的仓库也要时时”进货“,每天摘抄词语、格言、警句、优美句段等。同学们可以定期交流,谈体会,谈收获。同时还应从生活中,从人们的口头语言中吸收生动有趣的词汇,特别是富有时代感的词汇,久而久之,语言就会丰富起来,写作能力就会随之提高。

一、问题提示法。

首先引导孩子根据图画或作文题目,提出若干个相关的问题,解决了这些问题,就等于找到了”写话“的内容,然后将内容按一定顺序排列起来,就形成了一个整体的写作思路。为了让孩子有个样板可模仿,我按人、事、景、物四类文章分别编写了”问题提纲“,供孩子参考,让孩子在仿照中学会创新,能提出更多更好的问题,使”写话“的内容丰富起来。

例:《我的妈妈》。

《课间十分钟》。

《秋天的校园》。

《爱吃的水果》。

但这种方法有个弊端,孩子也许只会简单地对答,形成一些散装的零件,写出的话呆板、单一,缺乏连贯性和条理性。于是我又采用了下面一个方法。

二、词语联接法。

为了让孩子说起话来有条有理,写起话来具有连贯性,我常根据”写话“内容适当提供一些联接词,如:”首先――接着――然后――最后――“,”有的――有的――还有的'――“,”有时――有时――“等等。孩子可选择合适的联接词,将单个的”零件“串起来,很自然地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的”话“说起来才通顺,读起来才合理。

三、语句扩充法。

只搭好骨架,而没有丰富的语言材料作血肉,读起来就会涩涩的不生动。如何引导孩子将”话“中的重点句子写得更详细更具体更有文采呢?我运用”语句扩充法“逐步让孩子在分析和思考中把”话“写得更丰满些。

四、词句积累法。

要使文章写得优美还需要好词好句的点缀,而且”语句扩充法“最重要的是扩充一些精妙的词语和生动的句子。这对于刚上学不足一年识字量不多的孩子来说,的确是一个难题。因为这一阶段的孩子认识水平、认知能力以及生活阅历非常有限。做家长的应充分利用家庭空间给孩子创造一个积累和运用好词好句的良好环境。

1.卡片积累。

为了让孩子能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积累,我准备了许多个小档案袋,分别配上名称,如颜色、味道、形状。每当他学完一篇新的课文或在阅读课外书籍时,我总是指导他收集较好的词语并制作成卡片分别装入相应的袋子中。这样既能让孩子在制作中学会识词写词,又能够让孩子了解词的类别,并学会应用在生活、学习中。

如”颜色“的档案袋里就收集了:白里透红、白嫩嫩、黄灿灿、红彤彤、洁白、碧绿、瓦蓝、绿油油、黑乎乎等等词语卡片;”味道“袋里有:香喷喷、甜滋滋、香甜可口、清凉酸甜、又苦又涩等等词语卡片;”形状“袋里有:尖尖的、弯弯的、圆滚滚、细长、椭圆等等词语卡片。有时吃水果,我就会让孩子自己去找出能表示这种水果的特点的词语卡片,拿出来认一认,读一读,并试着用这些词语说一句话,或几句话,再将这几句话连成一段话写成日记。

这种卡片积累法需要家长有足够的耐性和恒心,坚持下来就一定会有收获。

2.游戏积累。

要活跃孩子”写话“的思维,必须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周围的事物。因此词句的积累应联系生活的点点滴滴,引导孩子处处留心,处处分析、思考:该怎样?怎样说会使句子更生动、形象?为了不让孩子承受太重的学习压力,我常常以各种游戏的方式来激发孩子说话的兴致。

(1)说一说,看用哪个词最好?

这种方法可称为”换词“游戏,主要是帮助孩子积累和运用同义词,使句子内容丰富而灵活。如孩子带回数学试卷,他得了一百分。此时,我故意问他:”你的心情怎样?“”我高兴极了!“孩子不假思索地说。我笑着又问他:”换个词,还可以怎么说?“他想了想,说:”我开心极了!“我又鼓励他多换几种说法,孩子经过思考和查书寻找,最后竟找出了好几种都能表示”高兴“的词语。

(2)仿一仿,看谁仿得像?

这种方法可称为”仿句“游戏,在生活的空闲里,说一说,仿一仿,轻松地得到说话的训练,为”写话“打下基础。

一天早上,我和孩子在公园里散步。我指着草坪说:”小草钻出来。“孩子抬头四处望望,跟着说:”太阳升起来。“我又说:”嫩绿的小草钻出来。“孩子说:”火红的太阳升起来。“”嫩绿的小草从土里悄悄地钻出来。“”火红的太阳从山上慢慢地升起来。“这样的训练,能让孩子逐渐学会把句子说得更具体、更生动、更完整。

(3)想一想,用怎样的话儿来形容?

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孩子从留意生活的点滴开始学会了积累,从切身的体会中学会了运用。

(4)比一比,谁想得妙?

适当展开联想与想像,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能开发孩子的语言思维能力。一天,我同孩子一起逛商场。忽然,看到一个小弟弟正在玩气球,我对孩子说:”你能把气球想像成一个小朋友,说一句话吗?“孩子眨着调皮的眼睛,冲着我说:”气球在跳舞。“”能说得再详细些吗?什么样颜色的气球,在什么地方,怎样地跳舞呢?“孩子思索了一会儿,得意地说:”又红又圆的气球在空中开心地跳舞。“我连声夸奖,买了个气球作为奖励,孩子高兴地拿着气球真的跳起舞来。

五、积极鼓励法。

不管我们使用哪种方法来引导孩子学习”写话“,但我认为最好的方法还是”积极鼓励法“.对于处在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写话“就如同幼儿”丫丫学语“一样艰难。家长要想做好孩子的启蒙老师,就应像期待宝宝喊出第一声”妈“、”爸“那样耐心而充满希望。对孩子的要求不能过高,”话“中出现了一个好词,一个好句,有一点点进步就应及时鼓励、表扬。

鼓励的方法有多样:或用喜悦的神情大声朗读孩子的”佳作“;或让孩子邀请家里的其他成员、邻里的叔叔、阿姨,来听一听,评一评”自己的佳作“;或将”佳作“直接发表在电脑网页上、家里的墙壁专设的”美文栏“里,并在好词好句下面划上醒目的红色波浪线,表示这里最精彩;或利用周末带他去公园玩玩,去他喜欢的地方转转;或赠送他平日里最喜爱的一件礼物等等。

只要让孩子在精神上能够获得成功的愉悦,使他对于习作(写话)产生浓厚兴趣,由爱说、爱写到能想着说,能认真写,这就等于说孩子真的”入门“了。

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篇十四

让学生自改习作,切不可盲目,一定要考虑周到,做好充分的准备,不然不仅起不到促进作用,相反会坏了学生的习惯。首先,要分好评改小组,通常4人一小组,按习作水平的高低,好、中、差搭配,为了便于管理,再考虑男女生搭配,并选好组长,通常由习作水平相对较高、有一定组织能力的人承担。其次,要教给学生基本的'评改方法:从内容和基本功两方面入手,先看内容是否符合本次习作的要求,是否写具体了;然后从字、词、句、段、篇、点等几方面进行修改,既要用上统一的修改符号,又要将其改正过来,并写上恰当的眉批和旁批;再在末尾写上总评,评语以肯定优点为主,主要是让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拿来学习,当然也要指出不足之处,便于自己在今后的习作中克服同类毛病,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第三,为了让每小组的学生看到更多同学的习作,每次分发作文本时,要提前分好,尽量错开,让他们能看到不同学生、不同风格的作品。

二、加强评改过程中的指导是自改的关键。

让学生自改习作,切不可放任自流,教师千万不能成了无事之人,要始终处于指导者的地位。一是要巡回指导,参与到小组中,指导学生进行评改,进一步教给学生评改的方法,教他们写评语,。二是要及时收集和整理信息,将习作中的优、缺点集中起来,记下一些好的题材,收集精彩的文章及片段等,为集中评价做好准备。三是要强调小组的分工协作,要求四篇文章每个小组成员都要看到,要在讨论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写评语、评出优秀习作。

三、搞好信息反馈,为今后的习作打下基础是自改的目的。

每次自改结束以后,要及时反馈信息。首先要求学生看看自己的习作,看看同学们写的旁批、眉批及总评等,想一想,他们为什么这样改,自己的习作存在哪些问题,还可以下位相互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也参与进来,同大家一起探讨,为今后的习作,为不断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然后要组织集中讲评,先要公布优秀习作名单及有进步的学生姓名,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激起他们继续努力的热情;对于没点到名的学生要提出要求和希望,给予鼓励,不能让他们丧失习作的兴趣和信心;再讲讲本次习作的优缺点,优点要在今后的习作中保持和发扬,缺点要努力去克服;还要引导学生欣赏、评价部分优秀习作和精彩片段。集中评价结束后,再让学生根据老师和同学们提出的建议修改自己的习作,没写成功的要重新写,优秀的习作也要及时誊写整理,为编习作专集做准备。

经过长期实践证明,学生通过自改习作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评改习作的方法,为培养学生的自评、自改能力打下了基础;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在共同探讨、修改、写评语的过程中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同时趁热打铁,提高了习作效率,避免了由教师全批全改导致很久才能看到自己习作情况的现象。

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篇十五

课程改革如春风吹佛着普通高中的语文教学,但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却不容乐观,究其原因是因为职校学生的文化基础比较薄弱。中职学校语文课程的任务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落实职业岗位对学生语文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目前,大部分中职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兴趣,认为语文有必要学,并认识到学习语文对自己的帮助很大,渴望参加各类语文学习活动。但超过半数的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仍然不喜欢思考有关问题,不能积极回答问题;部分学生不关心自己有没有较强的语文能力,课余时间也不能坚持经常读书写作。相当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有兴趣,这是个好现象,但多数学生缺乏学习的目的性、自觉性和坚持性,令语文学习兴趣仅停留在浅表层次上,学习动力不足。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部分学生也将语文看做可有可无的“副课”,认为只要具备一技之长,将来就能有一份工作。他们对语文学习极不重视,个别的甚至讨厌语文学习。

1.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学习。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掌握中职语文教学规律,因材施教,从开发非智力因素入手,运用直观、形象、生动的媒体创设情境,认真组织好每堂课的教学,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些典型、生动、有趣的事例补充教材,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有趣和享受的过程,鼓励他们能主动地、积极地学习。如讲授《静女》一文时,以往让学生就课本进行预习,了解课文内容,朗读课文。但部分学生因贪玩等各种原因放弃预习,部分学生因对文言文理解有困难而置之不理,还有学生因篇幅太长而放弃预习。于是我利用休息时间制作多媒体课件,增加相关图片、音乐背景及有声朗读。通过《敖包相会》音乐导入,穿插有关《诗经》的相关知识,无形之中,学生掌握了知识,再听录音范读课文,明确字音、句读,排除阅读障碍。对重点字音、通假字进行知识传授。进行整体文意感知,介绍现代人改写的《静女》,同时在课件中附有图片,最后在音乐中回味《诗经》爱情诗集锦,并对授课内容进行总结。这样,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在课堂中建构知识体系,课后也难以忘记,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加了他们自发地积极学习语文的信心。

2.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

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是提高我国劳动者就业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对策。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应引起重视。中职教育改变了原有的要求,要实践“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指导,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的`宗旨。高水平的技术人才需要高水平的语文素养,因为语文能力是学好一切的基础,是学生顺利走向就业的桥梁。新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是中职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中职学校的语文教育对学生的就业前景、终身发展、职业生涯的设计、对专业课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无疑会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一名真正合格的人才,不仅应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与技能,而且应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较高的文化修养。而这些素质的养成,与语文课的学习和积累是分不开的。应该把大力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语文教育放在应有的地位。

3.开展活动,夯实学习基础。

中职语文教学不应只局限于教室、课本,更应将其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离不开课外语文的学习。课外语文学习资源丰富多彩,图书、报刊、影视、网络及日常生活等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职校学生课业负担较轻,课余可支配时间较多,而且学生大多喜欢参加集体活动,有较强的表现欲望,教师可尝试多种多样的适合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方式,比如组织辩论会、主题班会、诗朗诵等活动。

三、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实现有效教学。

要想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语文教学水平,教师应放下架子,和学生平等相待,像朋友一样交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中职学生相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基础较差,很多同学在初中阶段就被边缘化,对教师的批评也更加敏感,其自信心不足,容易自暴自弃。此时,应充分发挥情感教育作用,因势利导,动之以情,充分尊重他们,多鼓励多表扬,使他们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教师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师生平等关系中的首席。教学中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新课程改革要求语文教师真正熟悉教学新理念,以全新的理念指导教学。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四、以身作则,实行人文素质教学。

语文教师讲授的过程,就是一个以自身人文素质带动学生人文素质发展的过程。教师是否能以其学识和人格获得学生的信任和钦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充电,并时时注意研究变化着的学生的思想,随时注意改进学习方法,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和探究;要注意开发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加强课内外的沟通,注重培养创新精神,等等。

总之,中职语文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基础,以就业为向导,具有终身语文学习能力为目标,联系学生实际,采用多种有效方式,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教师通过自身的人文素质来引导学生,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拓展思维能力,锻炼意志情操,全面提高素质,这是每位中职语文教师的职责和义务。

(作者单位:546100广西来宾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篇十六

1.了解学生、关心学生。

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一个好的班主任应当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经常深入到学生之中,和学生密切交往,通过各种方法途径及时了解掌握班级的各种信息,熟悉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主要优缺点及思想动态等情况,善于从学生的喜怒哀乐中观察他们的内心世界,并进行认真的研究,做到因材施教,这是开展班主任工作的必备前提。缺少这一步,班主任工作无疑是无的放矢,效果自然是事倍功半,甚至是做无用功。

2.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掌握交往技巧。

据研究,人类间的交往98%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因此,拥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与人交往的基本条件。在教学和各类活动中,尽可能创造各项机会让学生“讲”、“说”,通过大量的练习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笔者执教的班级里,有些学生在作业和考试中表现出来的文字表达能力较强,然而平时却很少言语,不愿多说话。通过了解与沟通,发现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差,越差越不愿讲,越不讲就越差,产生恶性循环。后来笔者注重这方面的培养,在教学和活动中让他们多说,多讲,不论好与差,只要开口就给予鼓励(包括同学间的鼓励),久而久之他们愿意讲了、说了,越讲越好,越说越顺,产生良性循环。

人际交往是一门学问,有很多技巧和艺术。中学生涉世尚浅,在这方面显得非常薄弱。班主任应该就这些方面的经验多与他们交流,或者请相关教师专家来讲课交流。就人际交往而言,首先要注意心理艺术。与人交往要揣摩别人的接受心理,不要只顾自己,强人之难,要提倡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保持双方心理的和谐。其次,要讲究情感艺术。“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与人交往要富有人情味,要理解他人的处境,关注他人的需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和感情,关心帮助他人要真心实意,不要想从别人那里得到什么,而不想向他人奉献。由于现在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被家庭溺爱,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他人感受与需要,这方面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3.加强合作,珍惜友谊。

当今世界飞速发展,面对越来越精细的社会分工,要想做到独当一面可能性越来越小,要想立足社会出色的完成各项工作,与他人的良好合作是现代人的必备技能。同学之间尽管有竞争,甚至有利益冲突,但同学之间的合作仍然占主导地位,同窗情谊是无价的。班主任要强化中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意识,淡化个人意识,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做到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互相关心、帮助,而且要关心集体的发展和集体的荣誉,为集体的发展贡献力量。同学之间有了矛盾要多做自我批评,要通过谈心、交心等积极的方法予以妥善解决。

4.组织引导课外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中。

对教育的实施远远不能仅限于课堂与文化知识的教学中,在有组织的课外、校外的各项活动中对中学生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也是课堂教学所不可替代的。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更是引导者。班主任在各项课外活动中,应积极引导,让学生去组织发动,自我管理约束,这样同学之间必然要多交流,相互协调,从而发展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知识接受教育。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所有工作都是围绕全面提高中学生素质而展开的,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各项工作的最终目标。对中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只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部分,是与其他工作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是不可单独割裂开的。因而,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先进的时代信息、忘我的奉献精神。以对学生交往能力的培养为一个有效切入点,培养出具有适应现代社会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篇十七

环境造就人才,环境可以影响人的心理。欲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要创设激发学生兴趣的环境。通俗地讲学习语文,就是学习如何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因此给学生创造一个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环境十分重要。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尝试:

1、是开办图书角,营造读书氛围。

强调学生博览群书,多读多背。读古今中外名著,读名家散文;背课内外古诗词,背优美写作片段。在他们热烈的讨论中,他们的情感被激发,兴趣被点燃,心灵产生共鸣。

2、是创造一切机会,展示文学风采。

学习语文最重要的一方面是,它能提高一个人的文学素养,在谈吐之间彰显文化的神韵,带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愉悦身心。

3、是编辑手抄报,激发创作兴趣。

创编手抄报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资料的收集、筛选、整理的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二、率先垂范,引领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自我更新,用学习提升教育品质。教师要做一个不知疲倦的开拓者,引领学生前进的方向。

现在的学生,他们已经不是盲目的崇拜哪个老师,而是有很强的择师性。他们喜欢哪个老师就喜欢哪个老师教的那门课。据调查,学生评选出来的“最喜爱的老师”应具备的素质包括:关爱学生,幽默,专业性强。所以,教师要改变就有观念,适应新的形势。师生之间通过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的目标。

三、优化课堂,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日有东升西落,月有阴晴圆缺。学生学习兴趣有时也会减退,必须采取补救措施,以便巩固提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能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持久。

在上语文课时,根据文章体裁特点,要灵活采用不同的教法。教散文,利用音乐、图片等形象直观的手段激发学生的情感。

这样的语文课堂,不仅灵活多样,而且最终落实到课程标准上。学生收获不小,又乐此不疲,教师也省心不少,何乐而不为呢!

四、挑战过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捷克大教育家夸前纽斯说过:“教师的艺术表现在使学生能透彻、迅捷、愉快地学习知识技能。”一个语文教师如果能够根据学科的特点,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的兴趣,并能正确地运用它,那么透彻、迅捷、愉快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在教学中,运用挑战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预期教学效果。挑战赛不单只是使人兴奋,使人快乐,更主要的是启发思维,活跃思考,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

家庭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篇十八

摘要:本文通过对初中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现状的分析,重点阐述了提高初中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四种方法。

关键词:初中英语 写作能力 方法培养

书面表达是学生语言输出能力和运用能力高低最有力的体现,它要求学生使用正确的语法、恰当的词汇、合理的句型结构,清楚连贯地表达思想。据调查,学生在写作时常犯以下错误:语法错误太多,语言不得体,文章没有连贯性,结构不紧密,表达方式单调等。因此,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是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输出和语言运用能力。通过写作训练,能促进学生更准确地掌握语言、词汇、语法等知识,增加学习兴趣,建立学习信心,并培养丰富的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因此,在初中阶段教学论文" target="_blank"英语教学中必须重视写作训练,让学生学习和掌握英语写作的技巧和方法,能用英语写出简单的应用文和记叙文,为学生以后在高中阶段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语言技能是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其中听、读为理解技能,也是信息输入过程;说、写是表达技能,即信息输出过程。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应该要求学生先有储备,也就是要求学生积累大量的单词、短语、固定搭配、习惯用语或句子,要求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整理自己大脑中的信息,搭建框架,遣词造句,然后整合成篇。笔者经过多年教学实践认为,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树立信心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前提教师应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帮助学生消除焦虑心态,帮助他们克服畏惧情绪,抓住一些有利时机及时启发、指导。学生在写作中难免出现用错句型、短语或时态等现象,教师不要严厉地指责他们,应鼓励学生充满信心,树立良好的写作心态,愉快地投入到英语写作中去。

二、加强听说训练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保障说与写都属于表达性、输出性技能,具有相同的认知心理过程,都是大脑积极思维的产物。“说”是通过发音系统,而写是通过文字符号完成这一过程的。当一个人都没有能力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他将很难将这些东西写出来。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必须要求学生认真听老师说英语,然后让学生模仿老师说英语,最后自己开口大胆地说英语。在学生之间进行口语练习时,教师也应要求学生认真听同学说英语,并鼓励学生大胆参与英语口语训练。课外还应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听录音,跟着磁带读英语,以提高自己的听说能力,为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大量阅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读是理解技能,也是信息输入过程。通过阅读大量文章,有助于学生积累英语词汇和句型,并且能让学生体会这些词汇和句型在文章中如何运用。这样,学生在写作时就可以借鉴这些词汇和句型,为自己的文章添色加彩。

四、多写多练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教师应经常给学生布置书面表达的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方式有很多,一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听写。经常给学生布置以下听写任务,如听写要求学生掌握的单词、短语、句子或短文。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听力,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造句。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教材中的重点单词、短语或句型,让他们举一反三,用单词、短语或句型造句,以达到学会运用的目的,让学生活用教材中的语言点,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值日报告。从初一上册后半期开始,就要求学生以《m e》或《m yfriend》为题进行写作练习。每学习一种新的句型,就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或朋友的情况,以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单数两种形式书面介绍自己和朋友的情况,之后每节课要求一名学生(不看作文本)谈谈自己或朋友的情况,要求其余学生认真听同学的值日报告,并就同学所谈内容回答老师的问题。这样通过学生听、说、写综合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听、说、写三方面的能力,学生既可积累大量的语言句子,锻炼自己的英语口语能力、听力,也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仿写、改写、缩写或续写课文。由于学生掌握的英语词汇相当有限,当学生写作时,都会产生无从下笔的感觉,即使写出来,也是错误百出。因此,让学生仿写教材上优质的范文,既可加深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运用,又可让学生在仿写过程中探寻英语的正确表达方式,避免胡乱拼凑的现象。

研究表明,学习语法有助于为外语学习者提供学习效果,正确的语法形式及其运用方法对于促进语言交际是必须的。在初中阶段,教师可以从引导学生关注语法形式入手,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学习与理解。通过改写训练,给学生大量的语言输入,让学生感知、积累一定的语言表达形式,形成正确的语言系统。如《go forit》教材七年级上让学生改写第十一单元section a 3a,该部分是一篇短文,介绍scott一天的日程安排,学习的重点是主语为第三人称单数时动词的使用。学习该短文后,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一天的日程安排,写出自己一天的生活情况,然后展示学生的作文,让学生对同一时态不同人称作主语时动词的正确使用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在教学中常会遇到一些情节较强的故事,教师可以在串讲故事时,整理出一些贯穿全文的重点词汇,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这些词汇开展缩写训练。缩写过程是学生对所学内容高度浓缩和内化的过程,缩写不是简单的改写,而是对现有文章的再创造。如《goforit》教材九年级第九单元后的阅读文章,在学生学习、理解本篇文章之后,给学生提供一些短语,让学生缩写此文章,要求学生使用主动语态写出jam esnaism ith是怎样发明篮球的。这样,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不但熟悉课本,牢记词汇,还了解了作者。另外,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续写短文的作业,以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续写是学生在对文章整体结构把握和理解的基础上,运用习得的知识和能力,充分发挥想象,对文章的结局或者人物的命运进行创造性设计的过程。如教材《goforit》九年级第八单元selfcheck 2,这个部分可以先让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短语,写一篇sally想当一名职业歌手的文章,然后再要求学生假设sally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当上了职业歌手以后,续写她又发生了什么故事。

5.学生自由写作。给学生自由空间,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编写一些故事或描写自己熟悉的人物或记录自己的一些亲身经历等,放手让学生去自由发挥、自我展示,激发学生的英语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之,英语写作是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书面表现,是一个复杂且反复的过程。学生的写作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写作能力的培养必须与听、说、读等技能训练相结合,这样才更能显示语言的交际本质。在开展写作能力培养时,要加强过程指导,从兴趣入手,发展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信心,使学生敢于写作,乐于写作。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