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数学教学方法探索(实用19篇)

数学教学方法探索(实用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2-01 00:00:02
数学教学方法探索(实用19篇)
时间:2024-02-01 00:00:02     小编:文锋

总结是一种思维的训练,可以提高我们的分析和归纳能力。完美的总结应该展现个人的成长和进步,突出自身的特长和创新能力。通过阅读范文,可以了解到不同领域总结的方式和技巧。

数学教学方法探索篇一

梧州职业学院工程造价专业始建于2011年,当年开始招生。经过4年的发展与建设,形成了“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分解,三层次递进式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该专业已成为师资力量适中、教学条件较好、人才培养水平较高的专业,为梧州工程造价管理岗位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既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掌握现代工程造价管理技能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1.1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1.1.1课程体系设置原则与理念。

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是高职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我们专业在对社会人才需求状况进行全面和准确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提炼出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知识和能力,以此来设置课程体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依据造价员岗位的任职要求,并参照国家注册造价工程师的职业资格标准,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分解(如下图所示),三层次递进式的开发了课程体系,将本专业课程体系中设置成工程技术基础能力模块、工程经济技术专项能力模块和工程造价管理岗位综合能力模块三部分,并以此为基础进行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和改革。

1.1.2教学资源建设。

根据国家对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精神要求,围绕“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两个问题,结合“造价员”和“注册造价工程师”两个层次人员的技术岗位需求,积极探索符合专业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满足造价员岗位能力需求,并适当考虑学生可以在毕业后成为造价工程师”。在对传统专业人才进行反思和对专业特殊性进行剖析的基础上,开展了人才市场需求调研和专业能力需求调研,经过不断创新、实践、总结,逐渐完善了“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分解,三层次递进式工学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式方法如下图所示:

在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采取了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具体做法为:(1)针对工程计价方式具有显著地方特色的特点,且我专业学生多数在广西就业的现状,鼓励专业实践技能型课程采用复合型教材,将广西壮族自治区现行的工程计价标准作为教材体系及实训指导文件的主要构成,实现实训环节与工作过程的完全仿真;(2)结合实际工程,制定完善的实训教学任务指导书,目前专业开设的各类实训课均配备了相应的实训指导书,为执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实践课程体系提供了保障;(3)课程教学过程中采取“三明治”式教学模式,所授课程均采用“讲、学、练”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对巩固学生实践能力效果显著,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目前已出现了工程造价毕业生就业良好的现象,招生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尚有部分学生入学后主动要求转入造价专业;(4)针对学生基础及特长不一的特点,采取分层次教学方法,对于部分学习基础好的学生,补充课外知识,引导学生参加课外实践,作为精品培养,保障其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按照工作情景及工作过程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注重讲学练相结合,课程教学内容注重与工程实践的结合:在基础能力模块课程教学过程中,开发建设包括图片、录像、动画等形式在内的施工工艺课件,将工程建设施工过程搬到课堂;将现行的工程技术标准及工程计价标准应用于课程教学,在校内实训室采用常见的工程图纸类型和广西区在用的工程计价标准进行专业综合技能实训相关实训,实现校内实践教学过程的完全仿真。通过上述手段与方法,保障了课程教学与工程实践的结合,强化了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培养。

1.2.2课程考核方面的改革。

在课程考核方面,积极推行形成性评价,探讨教学考核方式方法的改革,具体做法如下:

(2)实训课程采用完全过程考核方式,按照实训过程考核(40%)、实训成品(60%)相结合的考核方法评定实训成绩。

通过对考核方式的改革,即强化了学生对于必备理论知识的吸收掌握,也强化了学生实践操作技能,保证了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毕业资格中专业证书获得率达到了78%,部分毕业生已通过全国建设工程造价员考试;部分精品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即可以独立承担工程项目,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

1.3.1实践教学体系设置。

结合工程造价岗位的需求,本专业建立了工程识图、工程技术及工程计价三层次递进的实践课程体系,实践学时占培养计划总学时的60.6%。

1.3.2校内生产性实训的设置。

工程识图、工程技术及工程计价三层次的校内的实训教学均为结合工程造价管理相关岗位的生产性实训,校内集中实训环节100%均为生产性实训,占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学时的60.6%。实训内容采用实际工程图纸、最新工程技术标准、现行工程计价标准等相关技术资料,为此多批次派出实践教学老师参加各类工程技术规范更新的培训,从而保障无论实训内容还是实训环境均可以做到与岗位的完全对接。

出处 cOoCo.nET.cN

1.3.3顶岗实习的设置。

结合专业能力培养的需求,本专业在第六学期设置了半年的顶岗实习环节,并制订了针对顶岗实习过程的安全管理、教师指导规范等方面的管理文件,明确了顶岗实习学生的考核评价内容和方法。为强化顶岗实习的效果,本专业要求所有指导老师必须制定实习计划、下发实习任务书、做好实习过程指导记录等,并要求指导教师全程跟踪。同时,要求实习学生必须做到:与实习企业签订顶岗实习协议,由企业指定指导教师;有学校、学生及家长三方签订顶岗实习安全协议,保障校外实习过程的安全问题;做好顶岗实习周日记,定期向学校指导教师汇报实习状况等。通过上述措施,保障了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

1.3.4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措施。

在实践教学管理过程建立了质量监控体系及信息反馈系统。内容包括:建立有专业主任参与的“教学管理委员会”和学校外聘资深专家组成的“督导委员会”两个组织机构;在教学过程中建立了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制度,听课制度,师生交流会制度,教师说课程制度,学生评教与教师评学制度,专业主任及教师相互评教制度等。例如,听课制度中规定了专业主任一学期至少要听每个教师授课一次,教师之间要相互听课至少4次;学生评教除网上评教外,校外实训课程结束时还要进行教学效果问卷式调查;要求教师要做到十有:有实训教学大纲、有实训指导书、有实训开出率统计表、有实训课程标准、有学生安全保证书、有学生实训日志、有实训综合报告、有实训单位意见反馈、有实训工作总结、有实训效果调查;每学期末根据学生评教、督导、教学管理委员会成员、院系领导及教师听课等各方面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其结果纳入人事考核总体评价中,作为教师晋级和聘任的重要依据等。管理措施落实到位,保障了实践教学效果,学生的实践技能能够得到充分训练,在区内各类专业大赛中获得优秀成绩。

1.4产学研结合方面。

1.4.1校企合作机制的建立。

在本专业的建设过程中,依托梧州市工程造价管理站,与咨询、施工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一方面利用自身高素质教师资源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另一方面企业为学校提供学生就业、顶岗实习等条件。比较典型的合作方式包括:为造价工程师协会提供技术支持;为深圳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站提供技术支持;在校内设置企业赞助的专业技能大赛(成效杯)、在企业和学校分别建立实训培训基地(在校内建立广联达软件培训基地,在校外建立依托企业的学生顶岗实习基地),初步形成了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1.4.2校企合作的激励制度。

学校鼓励教师参与校企合作项目,并将“政校企行,三方联动”、“产学创用,立体推进”作为学校办学的基本思路,鼓励教师“出海捕鱼”参与实践。为此,学校制定了一系列激励政策,例如:承担科研课题时的教学任务减免、建立专业教师下企业实习和提供技术服务的管理制度等措施,引导教师主动为行业企业和社区服务。

1.5教学管理方面。

教学管理机构健全,职责明确。建立了校、院(系)、专业的分级教学管理系统,并分设了教学管理与教学督导相并列的教学管理及评估架构。分院院长全面负责教学工作,系主任(专业主任)负责教学任务和教学计划的具体实施,教学秘书负责日常教务管理工作。

教学基本文件齐备,管理制度健全,且执行良好。教学基本文件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案、教学ppt、教学进度表等。所有教学文件均都装订成册,并且在合理性、科学性等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改进,突出高职教育的目标和特色。

建立了学院、分院、督导室一体的教学督导体制,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学生评教、教师评学、教师互评和信息监控(教学日志)为主的多方位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数学教学方法探索篇二

摘要:在新课改的影响下,多数小学数学教师已摒弃传统陈旧的教学手段,积极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小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其本质目的在于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小学生拥有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探究意识,为其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因此,本文着重探讨新课改条件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一、前言。

简单的数学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经常出现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创新,可以引导学生将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相关联,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让小学生体会到改革为数学学习带来的乐趣,从而使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得以充分提升。

在小学的学习科目中,数学学科占有很重的分量。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的进步。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要求也在逐步升高,所以,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手段,发挥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使小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从而主动投身于数学学习中。由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还处于较弱的阶段,对于许多数学知识还未能进行充分了解,因此,教师应充分关注这一点,而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促进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参与性,让小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体现出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一)转变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改的影响下,教师应及时的转变教学理念,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小学生能够化被动为主动,明确自身在数学课堂中的主人翁地位,进而使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实行,自主的探索数学学习中的问题,做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教师应设计出有效的教学方式,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可以对小学生进行分组,让小学生自主的在小组中进行讨论,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潜能,提升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动参与性与积极性,实现小学生数学水平的进步。另外,教师应深切贯彻创新精神,确保自身教学方式的有效性,避免创新教学的方式流于表面,而不能进行深入贯彻,造成小学数学教学停滞不前,而阻碍学生的进步。例如,在学习《比一比》一课时,教师可以对小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自行进行探讨,从而发挥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小学生在探讨的过程中对数学知识有所了解,有助于小学生数学水平的进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发挥出创新的积极作用。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的产生能引领学生不断取得进步。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教学辅助手段,为小学生带来直观的视觉感受,通过对学生内容的放映,充分吸引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注意力,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小学生能够乐于进行数学学习,从而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许多小学数学教师,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述,而忽视小学生的自身兴趣,这致使小学生对数学学习难以产生兴趣,甚至产生厌烦心理。而运用多媒体技术,恰巧能够改善这一状况,让小学生对于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认识物体和图形》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手段,在课堂中,为学生播放出不同的图形,让小学生对于不同图形能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从而促进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

(三)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学习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关性,引发小学生的共鸣情感,让小学生更为透彻的理解到数学知识,并为小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小学生能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找寻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师应为小学生创设富有趣味的教学情境,增强小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应对小学生进行充分引导,确保小学生的正确学习,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使小学数学的教学创新理念能够落实到实处。

四、总结。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的条件下,实行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对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使小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等取得有效进步,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教师应不断创新自身的教学手段,提升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从而发挥出教学手段创新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3]姚永芳.分析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学周刊,2011,(21):184-185.

数学教学方法探索篇三

在小学生动手实践的基础上,可以得到下面的几种放法:(1)每个文具盒放3支,9÷3=3(盒);(2)每个文具盒放9支,9÷9=1(支);(3)每个文具盒放2支,9÷2=4(盒)多1(支);(4)每个文具盒放4支,9÷4=2(盒)多1(支);(5)每个文具盒放5个,9÷5=1(盒)多4(支)。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小学生认真地研究以上的几个除法算式,同时对于小学生进行提问:“具体的放法能够分成几种情况?”小学生会非常容易地发现:一种是能够刚好分完,另一种是在分完之后仍然剩下。这样,教师就可以告诉小学生,对于刚好分完的情况,是除法的除法算式,大家在之前的课堂上已经学会了,对于分完之后仍然剩下的情况,将其称之为“有余数的除法”,这时候教师就可以进行板书。同时,教师也应该教给小学生分完之后仍然剩下的数是“余数”。由此看来,运用已有经验进行新课导入,能够非常科学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方法探索篇四

摘要:高等数学是高等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对学生后继课程的学习和思维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提高高等数学课的教学质量,已成为教学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学生学习高等数学困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改进高等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行了探索。

一、学生学习高等数学困难的原因剖析。

(一)高等数学的特点决定了教材本身就有难度。高等数学是变量数学,概念抽象,难以形象表述,其逻辑推理的方法和语言相对难以理解和接受。另外,高等数学相对初等数学有较大的变异性,对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有较高要求,学生只有在理解概念,掌握定理,对所学知识有整体的把握后才能进行广泛的应用,而且还要求进行辩证思维,这样,对于那些数学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难免会出现不适应的现象。

(二)一些客观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例如,中学数学删减了一些不该删减的内容,教师往往是高考考什么讲什么,不考或非重点的内容不讲或略讲。但大学的高等数学教材并没有因中学数学的“教改”作相应的调整,这就存在着部分内容的衔接问题。其次,教学手段的落后,不能适应形式的需要。数学课堂教学仍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模式,数学实验课大多只能纸上谈兵,学生真正动手的机会少,这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另外,学风日下,今天的大学校园潜心读书的学生越来越少,一部分学生惰学现象严重,不善于自我管理,大量的课余时间用来上网聊天、玩游戏。他们乐于参加各种社会或社团活动,为了参加这些活动,经常旷课、迟到或早退。他们愿意接受那些新潮、时尚的知识,对逻辑思维强、较抽象的高等数学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认真学。

(一)优化教学内容,加强针对性,体现应用性。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根据专业和学生的特点,打破统一教纲和教案的框框,调整教学内容,因材施教。比如,一开始就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理解学习的意义,了解课程的主要内容和作用,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理解教材内容,确定重点、难点内容,分析知识点的背景及来龙去脉,分析教学内容对学生知识结构、技能训练的作用。教师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要深入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特点,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感受内容,分清授课内容的主次、轻重、缓急,避免全面开花,改变教师滔滔不绝、学生昏昏欲睡的状况。

(二)改进和提倡多样的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方法不是唯一的,只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可以尝试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优化组合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积极状态,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例如,可以突出启发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围绕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做文章,利用高等数学特有的逻辑性,用“讲”来引导、启发和组织学生的“学”,使学生积极思考。又如,应善于对比教学。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概念,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抓住高等数学中的各种矛盾(如数与形、常量与变量、微分与积分等),注意新旧知识的对比、正确与错误的对比、公式间的对比以及不同解题方法之间的对比教学。再如,加强“直观”教学。对于高等数学中抽象、复杂的理论,教师应尽量运用猜想、画图、类比等直观性教学法,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如“以直代曲”的数学思想就可以这样类比:地球表面是一个球面,但为什么我们平常看到的却是平面呢?其实这就是局部“以直代曲”。这样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具体的想象空间,不仅容易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三、把握教学规律,完善课堂教学步骤。

教学步骤是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和可操作性的。数学课堂教学的步骤是教师通过优化整合各种教学方法,将先进的教学理念灵活地融入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反思形成的。一般的,教学过程可分为以下六个步骤:

(一)复习导入,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1.复习。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过的知识及时进行复习。复习的方式可采用提问学生、师生协作或者教师总结等。学过的知识越是抽象、难记,越应及时复习,一定要抢在记忆“大塌方”之前加固“大坝”。2.导入新知识。良好的开端是课堂有效教学成功的一半。教师要选好内容的切入点,抓住每一个机会,创设学生愿意学习新知识的有利时刻,通过挖掘教材中的潜在知识,把数学学习任务抛锚在为未来生活和工作作准备的任务或问题中,通过点拨,理清知识点,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打开学生的眼界。教师可使用日常生活经验、数学史、故事、游戏、未来职业需要、类比设疑等方式导入新课。

(二)师生协作教学,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有效构建。师生协作教学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一次课的教学时间是90分钟,分成两节课,每节课的时间为45分钟:师生协作教学一般应占15~25分钟。因为学生还缺少自主学习的方法和能力,所以数学课堂的教学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的有效引导和帮助。师生协作教学时,学生通过口、手、脑、耳等多种感官的相互作用集中注意力,教师在平等、宽松、民主的师生讨论中,与学生产生情感共振,引导学生集思广益,智力互激,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有效构建。

(三)教师精讲示范,再现主要的教学内容。教师精讲内容时,要用严密的数学语言把主要内容概念化、系统化、结构化,结合学生的实际,用典型例题进行示范讲解。如果教师能使用自己编的例题,教学效果会更好。教师对书中例题大部分可略讲,引导学生把书上例题当成参考,当学生遇到不会做的题时,再回到书本,参考或模仿例题的解题思路和步骤。

(四)组织学生课堂练习。与师生协作教学的步骤一样,课堂练习也是教学步骤中的主要环节,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因为学生的数学基础差别较大,所以笔者在组织学生课堂练习时尝试了一些课堂练习的办法和策略,如在黑板上写出已做完的练习题的解答过程,即练习题题解,获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五)简单回顾与总结,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简单回顾与总结能使师生积累有益的经验,促进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在回顺知识点和总结方法时,教师要把重点、难点讲得恰到好处!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时,可以通过师生协作或生生合作,指出学生积极的课堂表现,汇聚学生进步的闪光点,形成有效的过程评价。乌申斯基说过:“学生的学习是一项艰苦的劳动,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对于所有的学生都会产生兴趣,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把一切学习都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学习的过程就是锻炼意志的过程。”因此,教师要给出学生平时课堂学习及表现的量化方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过程评价。如果对学生评价得当,就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六)布置分层次作业和预习任务。数学课堂教学是以一定的课前预习为基础、课后复习为补充的。教师应把作业及预习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期末成绩的一部分,使学生重视平时成绩的积累。教师布置分层作业,可依据学生的具体学习状况,从教材的基础练习、巩固提高练习或课外升学复习资料中选取。课前预习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环节,使预习达到预期的效果,关键在于教师有没有深入挖掘书本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有没有把学生接受知识与培养能力结合起来。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可以是一些与知识有关的数学史、数学常识、数学研究动态及需要上网和查阅资料才能获得的信息。

数学教学方法探索篇五

摘要:

小学数学的作用就相当于金字塔的底座,是学生进行更长远的数学研究的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因此,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高低就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教师在采用教学方式时,应当考虑到与实际相结合,并且与学生个性相结合。对话教学的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效用不容小觑。

关键词:

对话教学;小学数学;思维冲击。

对话教学其实并不仅仅是教师在上课时对学生进行的知识问答环节,更深一层的含义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的包含着教育意义的聆听和倾诉。对话教学对教师与学生之间开放内心的世界提出了需求,对话教学在教学中渴望得到双方世界精神的沟通。对话教学允许学生与教师两者有不同的想法,不一样的思路,产生思维上的冲突和撞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向深水区发展,小学数学教学中也相应添加了对话教学这一教学方式有它优势之处。

1.1学生需要足够的关注和公平的看待:

由于当今时代特殊的独生子女较多的特点,许多学生比以往更需要得到教师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更加公平的看待。学生往往在得不到关注的时候,会对学习失去兴趣,难以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学习和提升,长远看来,对学生的发展和个性成长都产生了不良影响。在教学的进程中,在课堂内对学生进行对话教学,教师能够最大范围的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注,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和探究。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会在不自觉中弱化成绩不太优秀的学生在班级和课堂中的参与,这对这些同学是及其不平等的,因此,我们应当鼓励教师应用对话教学,加强对学生的关注度。

1.2在教学中轻视对话教学的作用:

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倾向于先将知识点一一地告诉学生,省略掉教师与学生共同对知识点进行探究学习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压抑了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究的渴望。学生在学习过后,知识仅仅记住了知识点,并不知道知识点所蕴含的真正内涵,对知识如何应用也很难理解。不利于学生在数学上的长远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起对话教学的作用。在课堂内,调动起学生一起对知识进行探究和理解,推动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

2.1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充分的调动起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做到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去,才能避免学生的注意力发生偏移,使学生专注的进行数学学习。而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其中的教学方式之一,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对话教学。以《对乘法的初步认识》为例,教师将一串3的加法写在黑板上,询问学生共有多少个3,学生经过简单的数数之后会发现有15个3,教师这时可以提问学生,这个加法式等于多少呢?学生有的会开始进行一步一步的计算,有的会开始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教师这时不应该对进行加法计算的学生进行简单的否定,教师首先应该先对学生这种做法表示肯定,再紧接着对学生进行引导,引导学生进行更简单的算法。教师对学生进行对话教学,以短小的加法式先开始提问。学生会发现同样数字的加法,在一定程度上有某种特殊的联系。教师在一问一答之间,就将冗长的加法式子简化成了乘法式子,将乘法的初步认识引入到了数学课堂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点进行揉碎之后,对学生进行提问,教师与学生在一问一答之间,将知识重新进行整合,得到完整的知识。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有助于让学生提高在课堂内的参与度,有助于提升学生自主寻求知识原理的积极性,相较于传统的直接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的教学方式而言,也提高了对知识的透彻理解。

2.2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和教学素养:

在教学中应用对话教学这一教学方式,也决定了必然要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教师的教学不仅仅在于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单一传授,更在于对学生人格魅力的培养、数学思维的培养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小学生学习能力极强,然而也容易走捷径,相较于自己通过探究进行知识的学习,学生更倾向于教师直接传授,因此,教师应该注意提高小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我学习的能力。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当着重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小学教师对小学生的影响远远大于其他任何阶段的教师,因为这一阶段的小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尚在发展过程中,还没有定型。小学生的辨别能力也较差,这使得教师在小学生面前的一言一行都显得尤为重要,对小学生的一生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因此,要着重注意对教师的人文素养的提高,以希求给学生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

结语:

综上所述,对话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效地提升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学效果。鉴于对话教学的积极影响,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疑惑和矛盾进行认真的倾听,对知识的内容在对话中进行升华,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对话教学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正确并且深刻的理解知识内容,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对知识进行应用,有助于推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柔化课堂学习氛围,推动小学生在数学方面的长远发展。

作者:廖冬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凤岗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数学教学方法探索篇六

新课程实施给我国的基础教育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也给学生、老师、学校带来了喜人的变化。但伴随着这些变化,课改也给课堂教学带来许多新的问题和矛盾。笔者从教十余年,课余经常思考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学的各个具体环节应该怎样设计和执行,才能达到教师教起来有劲头,学生学起来有信心和兴趣,最终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的理解。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知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构建、自我生成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

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其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因此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以此进行教学――即“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掌握了这一标准以后,我在教学中始终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了解他们已知的,分析他们未知的,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

二、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数学知识的“再创造”

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不能把现有的书本上的知识原原本本地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填鸭式地接受。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书本上的知识进行“再创造”,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对书本要进行二度消化。二度消化的定义是:结合教学的要求和条件,结合学生的特点,从教学的角度出发,教师对自己已教过的讲授内容,作进一步创造性的理解、加工、发掘,为更好地达到讲授目的而做准备。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

1.翻译法。

翻译法主要用于方程、不等式等代数方面的学习。学数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即把文字性的东西“翻译”成数或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最困难的一点也正在于此,总感觉摸不着头续。如果学会了“翻译”,可以说已经掌握了学数学的基本方法。

2.记口诀法。

记口决法可用于分解因式、公式等较枯燥知识的学习。把那些枯燥难记的数学方法变成琅琅上口的顺口溜、口诀,不仅有趣,而且因为顺口,学生从情感上也不会排斥,而变得愿意接受。这样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学会了方法。

找公因式口决“三步曲”:一步系数,二步字母,三步指数。

一步系数:找各项系数的最大公约数。

二步字母:找各项都含有的字母。

三步指数:找相同字母的最低指数。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学生按照我教授的三步曲口决法,都能够又快又准地找对公因式。(数学教学论文)在学习分解因式时,因为题目变化多样,方法多种,学生感觉无规律可循,所以学习分解因式一直是个难点。如果我们能给学生一种可操作的'方法,那么势必大大降低学习的难度。

分解因式口诀歌。

分解因式并不难,遇题首先仔细看;

各项若有公因式,把它提出莫迟缓;

然后再把公式套,两项就选平方差,三项完全平方式;

遇到二次三项式,十字相乘试试看;

最后结果细检查,分解到底把好关!

学生觉得非常有意思,读上几遍口决歌,自然而然地记住方法,通过课堂反馈显示出学生对分解因式的掌握情况收效良好。

3.三步阅读法。

三步阅读法适用于文字量较多的题目分析。数学能力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读懂题意,进而适当选择数学模型进行求解是非常重要的。考察学生数学能力的题目一般文字量较多,就读懂题意这一点来说,学生感觉非常困难,更不用说如何求解了。那么三步阅读法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分析,找出量与量的关系。

数学问题中量与量之间一定存在着关系,而学生欠缺的就是找出这种关系的能力,一是受到知识基础的制约,二是受到阅读能力的制约,而“三步阅读法”可以有效的帮学生克服困难,行之有效的找出量之间的关系。

4.破案法。

破案法适用于几何题目的分析。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与他的观察、分析能力是密不可分的。逻辑推理是在把握了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的基础上展开的,所以,培养从多角度观察、认识事物的习惯,能全面地分析事物的内部与外部之间、某事物同其他事物之间的多种多样的联系,对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中学生,除了要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教学逐步提高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外,还要在平日的生活中做一个勤于观察、善于分析的人。

三、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教学实践与应用,并实现巩固和升华的过程。

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并形成基本技能必须经过一定量的训练,也就是学生的数学实践过程,这一点是不可缺少的,但是教师必须注重训练题的质而不是一味地注重量。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必须做到精选例题、习题,及时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评。与此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身边熟悉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实用性的认识。一句话,要让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切实感受到“数学与我有关,与实际生活相关,数学是有用的,我要学数学,我要用数学,我能用数学”。

数学教学方法探索篇七

摘要:

随着互联网媒体技术的进步与推广,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作相应的调整。教师需要改进自己所习惯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与时俱进地运用现代电教媒体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能力。本文首先概述了到底什么是微课,然后介绍微课运用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的优势,最后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微课提出建议,希望将微课这一高效的教学手段推广开来。

关键词:

一、到底什么是微课。

对于微课到底是什么,国内专家和各大媒体都没有精确的定义,但是微课在国内是最近几年才逐渐传播开来的,而且速度非常快。微课给受教育者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微课是教师在几分钟时间内针对单个知识点开展的教学讲解活动的教学视频。时间短的确是微课的一大特点,单个知识点说明微课教序视频是追求主题鲜明和短小精悍的。所以综合上述,笔者给微课下了一个定义,那就是:微课是以主题鲜明、精炼为突出特点的,以视频作为传播媒介的,集中、系统和全面地讲解单个知识点的所有教学视频的总称。

1.微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在上课听讲过程中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比较短的,让他们一节课四十分钟过程中始终集中注意力听讲是几乎不可能的,所以如何弥补小学生这个学习上的缺陷是老师必须加以思考的问题。微课视频一般都在五分钟左右,时间长的也不会超过十分钟,主题容易把握,目的明确,而且一般是以文字和图像相结合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通过观看教师播放的简短的视频,可以在短时间内接受视频包含的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内心强烈的好奇心和对未知事物的兴趣。调查显示,喜欢微课的学生往往占绝大多数,几乎没有人表示讨厌微课。

2.微课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容易突破教学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师总会孜孜不倦地为每个学生授业解惑,但总有个别学生因为种种原因而难以理解其中的道理[1]。时间一长,不仅有的教师会对自己的教学能力产生怀疑,而且有些学生可能产生厌学心理和自卑情绪。但是微课教学方式的引入能够有效化解这些问题,通过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使学生把原先无论如何都难以理解的知识点瞬间掌握。比如教师在讲解六年级数学课本中的《圆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想通为什么车轮必须做成圆形,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关于这一知识点的微课视频。学生可以从视频上看到当把正方形作为车轮时,车子在向前行进过程中是十分困难和颠簸的,当把圆形作为车轮时,车子反而走得很平稳快速。因为有的学生在学习这一知识点时无法想象正方形和圆在滚动时的动态场景,所以教师有必要播放微视频。抽象的数学知识大都是难懂的,学生为了掌握它们首先必须在脑中构建形象立体的场景。但是有不少学生难以做到这一点,微课就是促进学生形成这方面能力的催化剂。微课应用范围广、使用效果好,自然会受到越来越多师生及家长的青睐[2]。

3.微课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化个性化学习。

微课视频有点类似于包装好了的包含单个知识点的快餐,可以超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消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传播微课视频的工具越来越多,学生接触和使用微课视频的机会也越来越频繁。学生可以在课前自主观看微课视频,或者在复习时看看,教师也可以进行指导。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知识缺陷有选择性地学习某些知识点,从而达到查漏补缺的效果。

1.课前使用微课,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

在上课前,学生还是初次接触新知识,他们必定会对即将要学习的知识点产生不少疑惑,如果抱着这样的心态听讲,效果必定会大打折扣。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微课做好预习功课,从而扫除基础性的知识障碍,让学生把足够精力集中在重难点上。比如在预习同分母分数加法这一课时,很多学生可能会对“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表示难以理解,教师可以针对这一情况制作一个详细讲解这一知识点的微课视频,用微课视频代替书本给学生展示同分母分数加减的运算过程。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如果总是利用课本预习,一般学生都容易产生犯困和犯难的情形,把微课作为预习过程的辅助手段,有效提高学生的预习热情,而且为课堂教学做好充足准备。

2.在课堂上运用微课,鼓励学生开展合作学习。

数学学习不仅是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还有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3]。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播放微课视频,然后鼓励学生分组开展讨论自己对于微课视频包含的知识点的认识,从而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在思辨过程中得到提高。比如在学习“三角形的高”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在播放这一内容的微课视频之前可以给学生提几个问题,例如“三角形有几条高”、“如何做出三角形的高”等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观看视频。播放完后,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进行分组,让各学习小组讨论教师之前提出的问题,然后教师进行提问。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向小组其他成员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也要注意学习其他同学分析问题时的思维方式。

3.鼓励学生课后利用微课视频深入发展自己的思维。

课堂教学结束后,并不意味着微课的作用就彻底消失。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所有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有选择性地挑选微课视频,在课后反复观看,从而进行查漏补缺,做到万无一失。教师可以给学生看一些实践性很强的微课视频,比如“测面积”、“计算圆周率的值”,这样学生可以在课后进行探索,从而不断发展自己的思维。

4.运用微课时需要注意它的局限性。

微课教学虽然能起到很多作用,但教师不能过于依赖微课,而应该注意到微课也是有局限性的。比如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适合通过微课的形式展现,只有一些抽象的知识才适合,如果学生通过微课学习那些比较好理解的、需要学生自己探索的知识点,反而会降低学生的探索热情。另外,不是所有学生都可以在课后利用微课视频进行学习的,经济条件的限制会造成某种程度上的不公平。这些局限性是微课与生俱来的,需要小学数学教育者进一步思考。

作者:徐艳单位:四平市铁西区迎宾街小学。

参考文献:

[1]殷建红,宋燕.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02:176.

数学教学方法探索篇八

数学课堂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要想创新,就应指导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批判,敢于向权威挑战。然而学生认为教师和教材的权威性是不可侵犯的,都习惯于接受教师和教材讲述的一切,不会去思考、怀疑、批判,所以很难有创新意识。同时,教师在课堂提问中,提出的问题大多是陈述性问题,并让学生围绕某一知识点进行大量的题海战术,缺少了对开放性创新题型的设置。数学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上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设置能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题型,让学生通过独立探索来不断优化数学思维品质。

开放性数学题的解答一般不能按照常规的套路去解决,而必须经过思考、探索和研究,寻求新的处理方法。如求过点((2,3),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这道题的正确结果有两个:x+y=5或3x-2y=0。如果学生按常规思维方式去解决的话,就会忽视截距是0的特殊情况而得不出完全正确的结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重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让学生发现和寻找数学的规律及其表现形式;要把概念形成、结论的推导、方法的思考过程作为教学的主要过程,从根本上改革课堂教学。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师生互动策略。

现代教育学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因此课堂活动应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积极营造一种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主动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在传统的课堂活动中,信息的传输不是双向,只有老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没有互动。结果整堂课死气沉沉,效率低下。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在采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时,也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采取策略,实现师生互动。要注重课堂教学方式创新,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与空间。教师在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过程中,尽可能要让所有学生主动参与,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

然后有意识地进行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通过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对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学生在这样的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

2.创设促进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策略。

把数学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合作解决真正的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创设促进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认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其次,积极开展合作探讨、交流得出很多结论。当学生所得的结论不够全面时,可以给学生留下课后再思考、讨论的余地,这样就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培养他们自主动脑、力求创新的能力。

如在讲解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时,采取实例设疑导入法。先提出一个通俗而有趣的问题:用一张报纸(厚0.1毫米)对折30次,想一想,这叠纸大概有多厚?如果对折100次呢?在学生做出了种.种估计后,教师提出其厚度远远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学生感到惊诧,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于是教师引出课题,师生共同分析,推导出通项公式,并计算出h=a30=(2×0.1)×229=o.1×230(毫米)=105(米),远远大于8848米。通过这样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就把复杂、抽象而又枯燥的问题简单化、具体化、通俗化了,同时也趣味化了,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是互动教学的基础。

从本质上说,互动教学就是引导学生与教师进行更加充分的交流与互动,让学生跟随教师的引导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学习,同时也让教师在交流中发现学生的问题制定更有效的教学计划。由此可以看出,教师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更有效的互动教学,其首要的工作是解决如何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与教师进行交流与互动。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为了加强对课堂教学的掌控力度,因此对学生的要求过于苛刻,并束缚学生的意识和行为。这就导致学生不愿意也不敢在教学活动中表现的过于活跃,不愿意主动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

因此,教师应该以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作为互动教学的基础。首先,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态度。例如,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该以微笑面对学生,以此增加自己的亲和力,使学生愿意亲近教师。其次,教师应该注意自己对学生的评价。例如,在学习概率的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探究生活中运用到概念的方面。此时,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抒发自己的观点,整个课堂变得非常活跃。其中一名学生提出体育彩票就是一种概率问题,研究概率能够买彩票中大奖。

学生的观点顿时引起其他同学的大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秩序。因此,教师立即对学生进行喝止,通过严厉的批评重新掌控教学秩序。在教师的审问下,学生被教师的行为惊吓,导致学生不敢在日后的学习中更活跃的思考和交流。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的评价,同时要尊重学生。例如,在学生的观点提出后,教师可以微笑着抬手示意学生停止相关的联想,并告知学生这个主意可以在课后私下探讨。教师利用有效的评价重新掌控课堂教学的秩序,不至于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引导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主动参与到交流与互动过程中。

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是互动教学的基础。

确定互动交流的主题。

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在高中数学课堂中为学生创造互动交流的主题。首先,教师创造的主题应该鲜明,要为课堂教学服务。换言之,教师创设的主题必须切合课堂教学内容,必须通过互动完成教学任务。其次,教师创造的主题应该具有一定的深度,要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意识,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互动交流。

例如,在《平行关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制定的互动交流目标是平行关系的判定和性质。这样的目标相对简单,学生只需要阅读教材就能够得到答案,根本不需要与教师或其他学生进行互动与交流,这就导致互动教学无法顺利开展。教师确定的学习主题应该具有一定的深度,要使学生的互动交流有足够的价值。因此,教师可以对其进行修改,要求学生探究生活中平行的事例,同时利用平行的性质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课堂提问与学生进行互动,也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高中新生对时间的计划安排表。

1.和高中相比,初中对教材知识的延伸不做太高要求,不要求学生做深层次的理解。但高中对学生在这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同学习难度的差异,就要求同学们在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上下功夫,同时要学会对重点知识的归纳总结。

2.高一阶段由于各科难度猛增、知识点增加,再好的学生也不可能像初中一样得满分,高中生应该学会舍弃,主要抓重要知识学习,抓基础知识学习。

3.高中阶段应该争取自主学习,多总结、多思考。特别是在课堂上理解、消化知识的过程非常重要,这就要求高一同学要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

注意。

1.高二学生的学习压力相比高一要大了很多,很多同学除了每天上课做题,无暇关心学习之外的事情。但是高考的动向每年都有所变化,出题的趋势每年也都有调整,所以学习之余,同学们也要关注一下高考的最新动向,以便瞄准方向,朝着目标前进。届时学习哥将第一时间把最新高考资讯分享给大家。

2.对待文理科一定不要戴着有色眼镜来看,不要觉得成绩好的就要读理科,成绩不好的才会去读文科。这种想法非常幼稚,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好好分析一下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学科,不要盲目跟风。不分文理科的新高考,现在的高中生都赶不上(浙江上海除外),所以慎重对待分科很重要!

3.不要一味闷头苦学,全然不顾方法策略。学习哥会及时给大家分享好的学习方法,同学们也不要盲目学习,适合自己才是王道。

注意。

1.高三其实没有那么苦,只不过是有些单调罢了。要学会持之以恒,不要给自己设限和心理暗示,自己先把自己吓倒了。当然,学习哥会找些好玩的东西给帮助大家放松心情,还会介绍学哥学姐们的经验,帮助大家树立信心。

2.除了几次重大考试之外,同学们也要关心一下除了考试之外的几件重要大事:第一学期,高考报名、特长测试、语数外三科会考、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册准备;第二学期,自主招生报名、体检、体育会考、综合素质报告册内容提交。理清各阶段特点,同学们可以根据每阶段特点制定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例如,心仪的大学、理想的成绩等,便于及时调整复习节奏和重点。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数学教学方法探索篇九

把数学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合作解决真正的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创设促进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认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其次,积极开展合作探讨、交流得出很多结论。当学生所得的结论不够全面时,可以给学生留下课后再思考、讨论的余地,这样就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培养他们自主动脑、力求创新的能力。

如在讲解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时,采取实例设疑导入法。先提出一个通俗而有趣的问题:用一张报纸(厚0.1毫米)对折30次,想一想,这叠纸大概有多厚?如果对折100次呢?在学生做出了种.种估计后,教师提出其厚度远远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学生感到惊诧,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于是教师引出课题,师生共同分析,推导出通项公式,并计算出h=a30=(2×0.1)×229=o.1×230(毫米)=105(米),远远大于8848米。通过这样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就把复杂、抽象而又枯燥的问题简单化、具体化、通俗化了,同时也趣味化了,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教学方法探索篇十

要暴露学生的思考过程,即使错误的也要给予暴露,特别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对他们的关注就是一种帮助,有利于他们获得正确的思考过程,他们心里会有成就感的,他们会觉得老师也在重视和帮助自己,自己在老师的心目中有一定的地位,长此下去,会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解决问题的时候,不要急着说出自己的答案,要先让学生回答思考过程和答案,这样有利于了解情况,如果学生回答对了,可以树立学生聪明的形象,让学生心中产生成就感,同时也为其他同学树立学习的榜样,树立他们的自豪感。如果回答不完整,可以帮助学生按照学生自己的思路继续思考下去,这样学生头脑中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心理也会产生自信心,学生会觉得自己也会思考问题,从而养成积极思考的好习惯。即使学生不会回答,也可以启发引导学生去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潜移默化中教会学生如何思考问题,这样也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成就感。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求知欲是人们思考研究问题的内在动力,学生的求知欲越高,他的主动探索精神越强,就能主动积极进行思维,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引趣、激疑、悬念、讨论等多种途径,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以帮助学生走出思维低谷。在教授新课时,我们可根据课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悬念,急于要求了解问题的结果,而使学生求知欲望大增。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采用生动活泼,富有启发、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活动铺垫了基础。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围绕着一个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而开展的,经过学生直接参与研究,并最终实现问题解决而结束。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当学生学习一章新的知识、乃至一个新的定量和公式时,对学生来说,就是面临一个新问题。事实上,课本中不少定量、公式的证明、推导本身就是一节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好材料。比如,三角函数中,正弦、余弦诱导公式的推导;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研究;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等等。以某一数学定理或公式为依据,可以设计适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探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一般规律,体验研究的乐趣。

数学教学方法探索篇十一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中心地位,支配地位。从整个教学的过程来看,课堂教学的组织、调控、反馈、小结,基本按照教师既定方案实施,离开了教师,课堂教学的进程很难推动。从信息来源来看,主要是教师传授,学生听,形成一条“教参——教师——学生”狭窄的信息渠道。学生既缺乏信息的采集机会,又不能离开教师主动交流;中下等生在讲授法占主导地位的课堂里,常处于“陪坐”状态,就是优等生也只是跟着教师兜圈子,当配角。从评价的标准看,以教师(或教参)的观点量尺度,学生有不同观点,也只能统一于“标准答案”之内。因此,学生在这种课堂里,很难成为起支配作用的主体,也就不可能有主动发展的机会。

要使学生真正起主体作用,就必须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要改变教师教、学生听的单向学习模式,教师既是施教者,也应该是学习者;学生既是学习者,也应该可以施教。师生可以相互学习讨论,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学习讨论,变单向为“双向”、“多向”交流模式。为了上好一堂语文课,不仅教师有备课、采集、交流信息的责任,学生也同样有采集、交流信息,反馈独立思考后所形成观点的权利。要拓宽师生间、生生间教学信息流通的渠道,增加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开展活动的机会。教师要把尽可能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尊重和保留在现实条件下尚有争议的意见。即使是谬误的意见,也要给学生自我修正、完善的机会,而不是一棍子打死。要保护学生开拓创新的意识,其利于学生发展个性。语文教学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最深,更需要改革,要争得学生的主动权也最难,但语文学科的特点,又比较适合于学生自学,真正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又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智力与能力。

营造和谐的自主学习氛围。

克服“居高临下,自以为是,卖弄学问”的倾向,善于营造情景、利用情景、促变情景,建立丰富多彩的课堂情景机制。树立“双主体”观念,提倡平等互动交流,着眼“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建立课堂平等交往的对话机制。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和引路人,在讲课过程中可走到学生中间,一边讲,一边与他们进行眼神的交流。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适时地赏识、肯定或使用表示夸奖和钦佩的手势,如伸出大拇指、鼓掌等,这样做能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因为,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的一句鼓励的话语或一个赞赏的微笑就是一束灿烂的阳光,足以照亮孩子整个人生。再者,不强迫学生一定要接受老师的答案,学生的意见往往有其独到的,适于孩子理解的优点。例如,在《背影》的教学时,一学生提出为什么要买橘子,不买别的水果?另学生脱口而出“橘子就是吉祥的象征”,我立即夸奖他这个解释多么富有文化内涵,说他读的书多,见识广,也许作者根本就没这么想,但这样解释应该是最好的。我这样一说,那位学生不知有多么幸福。

p

数学教学方法探索篇十二

应试教育下的语文教学,教师习惯于把教学参考书奉为最大高权威,习惯于把学生的思路引向参考资料,引向教师预设的轨道,这是十分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

语文是一门没有定论的课程,它远没有数理化那些样精确,对联文章的理解,仁者见面礼仁,智者见智,即使能够求得大同,也是难免存在小异,这里这正是人们所说的: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是一篇课文,同是一首歌,我们小学时读过它,中学时读过它,大学时读过它,对它的理解和感受会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要求学生分析问题、解诀问题都要往参考书上靠,这是不科学的。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任何人都不能穷尽真理。我们崇尚权威,但不能迷信权威。我们要提倡学生购买《教材全解》、《出色教案》等教辅导读物,学生跟老师一同备课,在课堂上可以补充和纠正教师教学要点的遗漏和错误,更可以腾出时间和精力来研究新颖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的功能是指导学生学习,教师应该是“导师”,可能是实际上,我们不少教师充当了“讲师”的角色,他们特别爱“讲”,一节课不讲三四十分钟是不会罢休的。他们认为,这是对工作的尽职尽责,上课时自己不讲,那就不象个老师,课堂就不象个课堂。殊不知,他们在课堂上手舞足蹈,高谈阔论,而一些学生在台下却是昏昏然茫茫然如雾里看花,学生完全失去学习的主动权和自主权,完全处于被动地位,被当作容纳知识的容器,并且这些容器装不是已经消化的食物,而是一些囫囵的枣子。

教师一定要忍痛割爱,还学生自主权于学生,实现角色功能的转变,不当“讲师”而当“导师”。笔者每节课都鼓励学生设疑问老师,抑或让学生上讲台当“老师”,真正实现了角色的转换。

3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模式。

1、教师应当转变教学行为。

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把教学看成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改变教师填鸭式的教学行为,树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观念,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与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应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2、要培养学生勇于提问的习惯。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数事实证明,“问”是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切入口。有人说,学习的过程是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的过程。只有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产生探究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言,让学生在探究中寻找答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适当做以点拨和补充,这与老师将现成的答案一下子“端”给学生,效果会截然相反。

3、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

(1)、教学中要打破定势,反向思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习惯性思维模式中走出来,打破定势思维,试着进行反向思维,引导学生用批判的眼光看事物,从中发现问题。

(2)、巧设情境,发散思维,启发学生梳理问题。巧设情境,广开言路,多向思维,使学生在发散思维中培养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但在巧设情境时,一定要设计具有开放性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拓宽思路。

(3)、挖掘教学难点,探究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新课改下的语文探究式学习中,教师要善于捕捉疑难点,引导学生探究学习,让学生去发现和探究疑难、突破疑难,然后陈述出来。

数学教学方法探索篇十三

语文课堂应是情趣和梦幻的栖息地,让课堂充满情趣。这不仅是低年级孩子的心理需求,也是语文教学识字教学的需要。语文生来就是为着放飞儿童的梦想而存在的,每一个汉字都可以激发孩子无穷的想像,一个个汉字连缀起来就是一片放飞的天空。语文,首先吸引儿童的愉快的情感体验和回味无穷的精神滋养,而不是那些操作性很强的语言技能。识字教学追求趣味,但并不是纯粹地,盲目地为了趣味而趣味,追求情趣是为了追求更高效的识字,认识更有生命活力的生字。

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深入挖掘教材中直观形象的因素,利用汉字本身的规律,借助形象化,趣味化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在观察、联想、比较、思考、游戏中生动愉快地识字,有效地激发儿童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促进其思维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从而使识字教学事半功倍。

一、开展实践活动,把学生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

我们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开展实践活动。每次活动有一个主题,引导学生围绕这个主题自己动手、动脑去收集资料,并交流收获。交流之后,还可采取模拟、创设情境的办法让儿童识字。如举办“动物运动会”、“花的世界”、“我当小导游”等识字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和学生们一起分析汉字的结构特点,让学生通过加偏旁、减偏旁和换偏旁的方法学习新的生字,灵活识字,有效地提高识字的效率。如:学习“奶”,学生有的说“女”加“乃”是“奶”;有的说把“仍”的单人旁变成“女”字旁就是“奶”,这样很快就记住了“奶”字,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又复习了“仍”字。当学生掌握了识字方法,乐于识字,善于识字后,教师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二、故事联想识字。

识记有一些字,老师可以调动孩子的观察、分析、想象等各种能力,抓住字形特点,编成小故事,让学生在听故事编故事的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把字形永久地保留在脑中。例如:教“游”字时,可以告诉学生,游泳必须有水(三点水旁),游泳池一般是方形的(中间是“方”字),小孩子游泳(子)一定要注意安全,得有大人(人)陪着。此外,诸如学习“徒”时,可编成“师徒两人徒手走在路上”;学习“悲”编成“我非常伤心”;学习“妹”编成“妹妹是个女孩,她是未来的希望”......通过语言描述及学生的想象,把识字与语言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丰富了孩子们的识字方法,促进了各种能力的提高。

三、图文结合识字。

细心观察不难发现,低年级孩子对绘画兴味浓厚,不仅喜欢集各种画片,更喜欢涂涂抹抹。如何把学生对绘画的兴趣引到识字的兴趣上呢?我们的做法是集图——说图——贴图——识字。首先我们鼓励学生从废旧书报上、广告上剪取自己喜欢的图片,积累起来,夹进旧本中,就成了一个集画本。每星期学生从中选取最美丽的一幅,仔细观察。自由读写课上,老师精心指导学生说图意,然后小组交流,学生自由练习说图,老师巡回指导,最后据图识字。如一年级学习看图写词写句时,我们就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这样的写词统习:学生可任意剪贴或画一幅大山、白云、小鸟等图画,在画下老师指导学生写“一座大山”“一朵白云”“一只鸟”,这样不仅强化了识字能力,而且提高了说话写话的能力。

四、儿歌识字。

儿歌琅琅上口,生动有趣,一旦记住便永久难忘。平日教学中可以注意抓住字的特点编一些通俗易懂的儿歌,如教学“碧”字,编成“王老头,白老头,同坐一块大石头”;“坐”——“两人背靠背,坐在土地上”;“星”——“星星宝宝哪里来?太阳妈妈生出来”;“冰”——“三点水少一点,一点水变成冰”。如此一编,易学易记,妙趣横生,可以提高学生识字、辨字、记字的能力。

五、形象识字。

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比抽象思维能力要强得多。所以,识字教学与具体的事物和形象相结合,利于学生识记。如用手遮目“看”,竹毛制成“笔”。通过这样的描述,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直观印象,达到了既认形又明意的效果。又如我在教“春”这个字时,就结合字的象形特点进行启发,说了识记“春”字的一个方法:春天太阳暖洋洋的,有三个人都出来晒太阳啦!引导学生用形象形既快速又正确地记住了这个字。

六、猜字谜识字。

在生字的识记中引入谜语,让学生通过猜谜来学习和记忆一些生字,会极大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如:“非”的谜面可记为:一个猪槽两头通,六头小猪两边拱。“鹅”字可记为:我是一只鸟,走路摇啊摇。“尖”可记为:上小,下大。“虽”可记为:一口吃下一条虫。运用以上方法既让学生自己记住了生字,又锻炼了他们说话的能力,发挥了他们无穷无尽的想象力。

从课本、课堂中识字走向生活中识字,让生活成为学生识字的资源,引导学生将生活中那些自己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识字的材料,真正体现了“要使教材成为学生的世界转变为让世界成为学生的教材”。只要我们把握好要求,相信学生一定能学的更好。

数学教学方法探索篇十四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注重发挥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打破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注重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结合学生自身成长经验,注重培养学生语文学科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然而,受农村生活环境的限制,农村小学语文教材资源落后,无法紧随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相关教育部门应结合农村教育实际情况对小学语文进行针对性的改革。

一、目前农村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教育改革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尽管农村语文教学会受生活环境、学习条件、家庭背景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致使农村语文教学脱离社会文化发展的轨道,然而,课堂教学的低效率才是农村语文教学最主要、最严重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的单一。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强调教师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然而,大多数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都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整个语文课堂教学完全依靠教师的“灌输”,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发散性思维等。同时,教师仅仅依靠枯燥、陈旧的语文教材知识对学生进行授课,与社会文化发展主流渐行渐远,导致学生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教学效率最大化,通过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首先应该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主动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通过设计丰富有趣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后彼此探讨合作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陈旧。

一直以来,农村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大多以记忆型基础知识为主,教学内容枯燥、无趣、缺乏新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学生以固定思维模式被动接受学习。因此,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创新,并且完善相关语文辅导内容,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语文学科知识,并且指导学生多角度理解问题,同时,教师利用小学生好胜心强等性格特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语文课程作为小学生的入门课程教学,对小学生日后的学习行为起着重要影响,因此,教师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发挥学生的性格优势,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同时,注重语文教材改革,摆脱陈旧的语文教材内容,跳出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的限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当然,农村教学条件有限,教师应该利用有效的资源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参考以下有效策略旨在提高学生语文课堂效率。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农村教学条件受环境因素等客观限制,不利于学生有效实践先进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应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给学生开放式的课堂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运用多媒体设备声形并茂的优势集中w生的课堂注意力,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复杂的、抽象的语文学科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教师讲解《刻舟求剑》这一篇文章时,可通过多媒体动画视频将这一画面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有利于学生简单理解抽象型概念,进而巩固知识点,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二)结合情景教学手段。

小学语文教学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教师应该发挥语文教学的优势,运用情景教学法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结合实际教学内容,设计丰富、有趣的情景教学活动,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等。此外,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农村真实、美丽的自然环境,指导学生将语文学科知识深入贯彻到自然风光中,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寄情于景、寓教于乐。此外,指导学生运用图画加深理解知识,比如,学习《海底世界》这篇文章时,教师指导学生动手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海底世界,促进学生学习效率,同时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三)注重联系生活,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语文学科知识。

一直以来,农村语文教学中教师忽视了语文学科知识在生活实践中所起的积极作用,教师应该强调学生多观察生活,指导学生将语文学科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深入理解语文学科知识,体会语文的乐趣。同时,教师鼓舞学生通过体会美丽的乡间风情和文化习俗等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从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创新,教师应该有效利用教学资源设计多元化教学活动,进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努力缩短与城市小学语文教学的差距,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

参考文献:

[1]邢梅.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探究[j].新课程(小学),(6).

[2]李本辉.浅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中华少年,2016(5).

数学教学方法探索篇十五

有人提出“语文教育整体观”。所谓语文教育整体观,除了教材内容之外,在教学上,强调阅读教学的“整体输入、整体输出”。

如何理解阅读教学的“整体输入、整体输出”?从阅读一篇文章来说,如果是强调一篇文章的完整意思,不要过多的分析,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作为一篇文章的学习过程,必须处理好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因为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一般都是全篇阅读(整体)——分段阅读(部分)——全篇整理深化(整体)。

因为一篇文章是有结构的,是分段构成的,篇和段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一段之中,是由词句表达的,段和词句也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读文章要一句一句地读、一段一段地读。当然,在读某一段时,必须明确该段在全篇中的地位;在读某一句话时,必须明确该句在这一段中所表达的意思;最后达到对全篇的理解。

关于阅读课要“读整本的书”。读书和学习阅读是否有区别?学生的课外阅读当然要读整篇、整本书。但是小学的语文课不能强调读整本的书,整本书也只能节选作为教材。阅读教学要教学生学习阅读,就不能一遍一遍地整体读。不能因为强调整体而忽视了部分,也不能突出部分而忽视了整体,必须是整体——部分——整体地去读。

二、分析和综合。

有人提出“人的思想具有整体性的特征,思想的发生是整体的……有机的思想的整体不能真正完全地被分析。”这个问题和前面的问题是相关联的,认为思想不能分析,因此读书就要“整体输入,整体输出”。这里将思想与思维方法混为一谈。

分析与综合是人的思维方法。分析与综合是彼此相反又紧密联系的过程。学生学习语文离不开分析与综合的思维过程和方法。

语文教学的分析方法,就是初读全篇课文之后,分段学习:读段时要理解段中的词句。其优点,可以对字、词、句、段所表达的思想内涵理解得具体深入。但是分析法也存在不足之处,过多运用分析法往往忽视对全篇课文的理解和运用,容易削弱语文教学的整体性、思想性、情感性。

前一时期由于语文教学过于提倡分析,造成语文教学出现支离破碎的语言堆砌倾向,这是我们不赞同的。一篇文章是一个整体,如一只瓷花瓶,整体观赏十分美丽,一旦把花瓶打碎了,一堆瓷片就会失去花瓶的美。

同样,一篇文章,只有从整体上把握,才能体现出文章的思想感情和美感。读一篇文章的目的,从理解的角度讲,就是要理解全篇的思想内涵,理解字词句的目的也是为了能读懂全篇。从运用的角度讲,学了语言就是要会表达,学会说话、作文,学习遣词造句,也是为了能作文成章。

所以小学语文教学必须着眼于整篇,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语文教学的综合方法,就是着眼在篇章的读写和积累上。阅读中,重视对篇章内容、思想、情感的理解和感悟;训练中,重视全篇的朗读、默读、背诵;作文中,重视思想内容的正确性、谋篇的完整性。这是其优点。

目前在扭转过多的分析时,强调整体和综合是正确的,但是又不能不要分析,更不能把思想看成不能分析的。因为语文教学的综合法,其不足之处,对字词句的理解和感悟不够,往往也影响对篇章的理解,如果连一句话都表达不清,也难写出通顺的文章。

就如编织器物,如果原材料质地不好,必然会影响编织器物的完美。所以着眼全篇,还要打好字词句的基础。不能只见森林,不见树木。

最完善的办法是在语文教学中将分析与综合结合起来运用:既着眼于篇,又要把字词句基础打得牢固。语言训练,并不是只作语言分解性的训练,对小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要进行综合性语言训练;进行读书、背诵、作文训练,积累语言。

但是读书也不能囫囵吞枣,作文有了构思也要一句一句地写。我还是主张:讲读课要从文章的整体入手,经过必要的词句段的理解和感悟,最后必须落实在篇章上去理解,去感悟,去欣赏,去运用。

数学教学方法探索篇十六

有的教师把启发式教学单纯地理解为采用提问的方式灌输知识给学生,而学生只是机械地回答教师的提问,不发挥自己的能力去理解所学的知识。这主要是教师忽视了教材的钻研、寻找教学的突破口这个重要环节。教师在备课时,除了要理解课文的内容和要求外,还要了解自己的学生,将教学任务转化成若干知识点,并辅之以恰当、多样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启发学生思考,而不是单纯地想几个问题来提醒学生注意。在教学《失街亭》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街亭失守是马稷之过吗?问题一提出,学生们发表了不同的看法,课堂成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辩论会。另外,教师还可采取情景教育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想象,设想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地点、场合自己能做些什么,会有什么样的感情,然后说出来或写出来,再与课文相对照,体会文章的特点,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通过学生揣摩课文以后,教师提出一些相应的问题,使学生顺利地理解和掌握课文中的难点、重点问题。

二、精心构思,设计恰当问题。

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方法因其教学思想在不断变化、丰富,启发式教学也是如此。如:提问―回答是启发式教学的常用方法。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文体、班级、年龄,设置恰当的问题和提问的方式。设计的问题应是具有提示性、隐蔽性、可创造性大的,而答案也不需要统一。所谓提示性,是教师的提问要切合教材的要求,具有可感、直观的特点;问题的隐蔽性,是要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得出答案;问题的答案要具有可创造性,能启迪创造思维,使学生能跳出教材,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发现新的视点。

数学教学方法探索篇十七

编故事识字法,就是把汉字的几个部件利用故事巧妙地联系起来,帮助学生识字的一种方法。此方法适用于识记字形复杂的字。多数汉字是由几个部件组成的,如果发挥想象,把几个部件巧妙地联系起来,让一个个抽象的字变成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这样既使枯燥抽象的笔画变得富有灵气,又给识字增添了趣味性。如:“灭”字(发生火灾时,用水去浇灭);“游”字(有一个戴着泳帽的小孩子正在方形的泳池里游泳);“左”字(左边的人在认真工作);“右”字(右边的人在大口吃东西)。这样一想,这些字就会深深地印在脑子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这一刻也得到了发展。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为了完成这一目标,我们的教学不仅要培养孩子们的识字兴趣,还要教给他们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以往那种教师讲,学生学;教师写,学生抄;单调的课堂教学方式已不复存在了。那么如何进行低年级识字教学呢?一.以多种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不断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才能使他们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低年级孩子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一堂课中如何牢牢抓住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显得更为重要。1.采用直观的教具、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养创新意识。

二.课堂上教会孩子识字方法,让孩子会学。

教师教是为了不教,这就要求我们教给孩子识记的方法。1.形象记忆法。

在识字教学中,通过简笔画、动作、语言等,创设情景,使汉字与事物形象地联系起来,能有效地提高识字效率。如教“哭”字时,学生比较容易写漏一点,老师可以出示一幅小妹妹哭的图画,再让学生用简笔画画出她哭的样子,老师指出“哭”上两个口表示眼睛,一点是哭的眼泪。这样,学生写“哭”字时,就会想到这滴眼泪,就不会漏写这一点了。2.猜谜识字法。

学“碧”字的时候我就编了一个谜语:王子和白雪公主坐在石头上说悄悄话。这个谜语利用了学生喜欢童话故事的心理编的,这样学生就高效率地记住了这个生字。3.顺口溜识字法。

遇到难、易错的字,借助顺口溜教学。如教学“美”字:羊字没尾巴,大字在底下;顺口溜识字教学,幽默风趣寓教于乐,琅琅上口,易学好记,学生印象深刻,既能展现语文课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提高识字效果4.找规律识字法。

了元。换一换:如底和低就可采用换一换的办法5.故事识字法。

小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在识字教学中,若能把一个个抽象的汉字演绎活化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让他们通过听故事、讲故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记住生字,更能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6.用比较法识记。

汉字中的形声字占了多数,因此掌握好这类字的造字规律将对今后提高生字的识记效率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形声字有两部分组成:形旁(表义),声旁(表音)。教学时,要将汉字音、形、义三者结合起来识记。如教学“青、请、镜、睛”,告诉孩子们“青”是声旁,所以这几个字的韵母都是后鼻韵母ing,“请”跟语言有关,部首是言字旁,“镜”是金属,部首是金字旁,“睛”是眼睛,所以部首是“目”旁。运用这种方法能使孩子牢固建立音、形、义三者之间的联系,有效地提高识记效率。

7.鼓励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创新者,他们喜欢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认识事物,得到肯定后往往会获得心灵上的满足,并会用更高的情趣,更积极的方式去探索新知。教师要想方设法保护他们这种热情,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识字,不要强求统一。

8.生活中识字,课外阅读识字。

语文是最开放、最容易和社会发生联系的学科。因此识字教学也应该是开放的,不只局限于课堂,我们要运用好社会生活这个大课堂。我们要让孩子们主动认识出现在身边的字,如:学校的标语,街上的广告牌、店名,食品上的名称等。我们可在班上开展“读故事讲故事”活动,既扩大了识字量,丰富字词积累,又培养了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及时巩固,防止学生识字回生。

低年级学生识字的主要问题是学得快,忘得也快。识字回生的现象相当普遍。其实这也是一种正常的心理过程。因为遗忘的进程是在多种因素下产生的。如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学习程度等。为了避免学生识字回生现象大量发生后难于补救,要适当控制识字速度,不要过分贪多求快,适当控制学习程度,尽量避免低度学习和过度学习,学后及时复习巩固。评:

数学教学方法探索篇十八

探索如何提高物理教学方法。

目前中职教育的现状是学生的基础较差,学生结构和层次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造成中职各科课程教学难度增大。对物理教学而言,带来了更大的难度,学生对物理基础知识的掌握更是良莠不齐,他们普遍对物理课的学习存在种种困难,因此中职学校物理教学工作应从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多方面、多角度提高学生的教学质量。如何让基础知识较差的中职学生在物理学科的学习中产生兴趣,掌握和运用物理知识,培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以确保教育质量,这是我们中职物理教师面临的新课题。

一、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的问题式教学。

在教学中要适当地引用生活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去加以解决,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思维,在问题中找答案,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思路,教师加以引导,学生作为主体,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例如家庭中家用电器故障出现的原因、简易电路的设计方案等,结合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在操作中寻找问题,出现问题引导学生正确解决,即问题中学知识、知识中找问题,两者贯穿融合,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善于正确引导在课堂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充分利用45分钟,使其高质量、高效率?我认为“善引”是关键。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在授课过程中要以“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起主体作用”为主线,以教与学为重点,贯穿整个课堂。可以将生活中的具体例子与所学知识结合起来,先提出学生感兴趣的日常生活现象,让学生自己去想去感悟,再逐渐引出所含的物理理论知识,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对于解决社会生活中问题的重要性,变被动接受和管理为主动参与。

1.发现难点。

教师应熟悉教材,知道课堂教学的难点;通过作业、练习和测试等信息反馈,清楚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难点;教师应善于分析学生,了解学习困难产生的原因。

2.解决难点。

教师可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解决难点。如,新课前复习好相关的数学和物理知识,分解难点;充分准备物理实例和实验化解抽象概念教学的难点;有效利用多媒体手段降低学习难度;对于因学生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和学习方法等原因造成的难点,应从课外练习、测试和辅导等方面进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3.减少难点。

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减少教学内容,减轻学生负担,降低学习难度。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例如学电子专业的在教学过程中以电学内容为主,“力、光、热和原子物理”只讲解一些简单、基础和重点的内容,删减枯燥难学和不实用的部分,既让学生系统了解物理知识,又能学到实用的知识。

四、职业中学的专业与其培养目标有密切关系,这就决定了各科教学内容的深广度。

对于物理教学内容,在教材系统的基础上,要注重与其他学科的协调关系,做到因专业种类选择教材,掌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例如:对机械、机电一体化、建筑专业,力学内容应作为教学的重点,把物体的受力分析、力的合成和分解、力矩平衡条件的应用等内容予以加深拓宽,也为后续课程《机械基础》、《工程力学》、《建筑力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基础,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提高专业技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1.好的演示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形象直观的实验现象所推导出来的结论,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要适当改变演示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演示方式:现象不明显或是仪器太小的演示实验,由台上转移到台下,在学生中间进行演示或教师走动巡回演示,让全班学生都能看清;学生参与演示,将教师单独操作改为师生合作,或教师指导,学生做演示;教师演示的同时,学生叙述所观察到的现象,概括由现象推导出的结论;有些演示实验还可以采用“先讲出结论,再进行实验演示”的方法等等。在教学手段上,合理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弥补由于实验安全问题、实验器材等方面的不足造成的缺憾。

2.扩展学生实验,激发探究兴趣。

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物理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方法和技能后,可以适当改变实验方式,并补充一些课外实验。首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一些实验,实验方法、器材和步骤等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过程、分析论证和概括结论等由学生独立完成,要求学生最后汇成实验报告。其次,适当地开放实验室,弥补课堂实验的不足,让部分学生继续完成因时间不够或器材缺陷而没有完成的课堂实验。第三,扩展课外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根据兴趣自行设计一些实验,如制作小型的'电动机、电磁铁和电磁继电器等。

六、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性,合理应用互动式教学。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及要求,向学生提出许多问题,在问与答中展开教与学,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用已有的知识思考问题,理解实验,以增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掌握和探求新知识。为此,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民主气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教师必须始终记住自己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与学生的活动是交互的,要让学生凭自己的直觉与经验观察物理现象、分析物理规律,允许学生展开讨论或争论,可以独立地发表意见,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以此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责任感与主动性。互动式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以沟通和交流为主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了教师对学生思维动向的主导,以及创设一个能使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合作性的环境。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与“学”两个主体在行动、语言、情感、思维上互动,产生共鸣,相互促进,教学相长,从而构建激情、趣味、求异、互动的教学模式。

中职学生的特点决定了我们作为教师必须抛弃以往的传统说教方式,正确理解与掌握中职生的学习目的,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使难变易,使复杂变有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参与到教学当中,变被动为主动,将学生自己立于学习主导地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独立动手能力、独立创新能力,带着问题去实践,在实践中寻找并解决新的问题。

数学教学方法探索篇十九

摘要:当前,小学识字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对识字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忽视学生识字整体水平的提高等等。针对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多样性识字、优化教学方法”等相应的措施,以激发学生的识字举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识字水平。

关键词:培养探究拓宽方法。

识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首要任务,致力于再生和利用识字资源对于转变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低年级语文课程具有重要意义。而识字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教学生的识字方法。

一、要以识字手段的多样性实现识字教学。

1、多种方式出现生字,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

1)投影出示带有拼音的生字词,先自己拼读,然后小组学习,不会读的互相帮助。

2)制作识字卡:学生既动脑又动手,强化了记忆。

3)看画贴字词语:把词语贴到图画中相应的事物上。

4)去掉生字词拼音,学生先自由练读,然后开火车读。

5)找字卡,一个学生读,其它学生找出字卡展示。

6)各种形式的比赛读。

2、让电脑、学习机等教学媒体为识字服务。

当今,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利用电脑、学习机进行识字,对于相当一部分的学生来说已成了现实。

电脑对学生识字所起的作用较大,我们应矛以重视,巩固字音和字形。一年级学生在使用电脑时,一般是汉语拼音输入法,学生打字必须依赖于对字音的准确记忆。当拼音输入后,屏幕会出现一串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学生要认真地辨别形体,才能找到所要输入的字。

学习机主要帮学生纠正方言,正确读出字音,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在自己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发音对比中,取长补短,提高自己拼读能力和发音水平。

二、培养识字兴趣,激发识字愿望。

1、音形义结合,字谜识字,感悟汉字之理。

汉字是音、形、义结合体,根据这一特点,教学中采用编字谜、实物演示等形式识字,常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字谜识字,往往蕴含着字的形与义。如:比——兄弟两个在一起,一个弯来,一个提;告——一口咬掉牛尾巴。字谜既体现了比较之意,又提示了左右、上下两部分笔画的不同,学生在猜字谜、编字谜中既识记了汉字,又领会了汉字之理。

2、引导学生轻松识记合体字。

针对汉字中合体字尤其是形声字多的特点,我引导学生在掌握汉字偏旁部首的基础上,学会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的方法识记合体字。如“爸、巴、把、吧”的教学:课本最早出现的是“爸”,学生大多早已认识,联系字义教学生认识“父”字头,后来《比尾巴》一课出现了“巴”和“把”,让学生通过比较,从感性上认识独体字和合体字之间的联系,懂得“爸”去掉“父”字头就是“巴”,“巴”加提手旁组成“把”;再后来《自己去吧》中出现了“吧”,让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记住它,学生有的说“巴”加口字变成“吧”,有的说“爸”换口字旁变成“吧”,有的说“把”换成口字旁变成“吧”。通过分解合体字、运用偏旁、部件加减、替换的方法识记新字已经成的学生最常用的方法。

三、探究识字方法,激发识字兴趣。

1、在游戏中识字。

游戏之前,我就告诫孩子们:老师要请最遵守纪律的、学习最认真的孩子做游戏。这样就规范了孩子们的行为,维持好课堂纪律。我参考一些有经验的老师,结合互联网介绍的一些好方法,设计了游戏:找朋友、动物找食等。

1)找朋友。课堂上,我把生字卡发到同学的手中,一个学生拿着“非”字说:“我是‘非’,谁和我做朋友?”另一个拿着“常”的学生马上出来和“非”合在一起,说:“我是‘常’,我和‘非’组成‘非常’。”全班读“非常”。

2)动物找食。老师在黑板上贴上带有汉字的食物画,如:虫子、竹叶、青草,萝卜,又在另一处贴上几种带有汉字的动物画,如青蛙、熊猫、小兔、山羊,让学生分别读出各种食物和动物的名称,然后帮助动物找出它们各自己喜欢的食物,相对应地a就贴在一起。

2、激发兴趣——乐意学。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在教学实践中,要注意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使之乐意学。

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合群,爱交朋友。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可以将生字形象地称为“娃娃”或“小客人”,让学生有一种亲切感。识字的过程也随之变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过程。亲切自然的称呼自然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学习的兴趣也随之调动。

低年级学生最容易受感情因素的感染。顺应儿童的心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创设各种有趣的情境,能使学生饶有兴趣地主动投入到汉字的学习中去。

四、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方面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的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因此,我们的教学不仅仅只是局限在课文中的几个字,而应拓宽识字的空间,把识字教学置于生活的大背景中,让生活成为识字的舞台。

1.在生活中识字以巩固字形。新课程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做识字的有心人,见到什么字,就认什么字,并自觉和同学交流识字成果。生活中孩子们随处随时可以识字,因为生活中的认字资源是与他们常常见面的。大多数孩子都认识“旺旺”、“超市”、“喜羊羊”,也能在超市购物时叫出喜欢食品的名称。这说明生活中不断再现的字形可以形成长时记忆甚至永久记忆。因此,我引导学生认识所住的街巷村子的名字;在和父母外出时认认汽车站牌、饭店招牌、霓红灯牌;在旅游途中认识各处名胜古迹,石碑上的字等。这样做大大提高教材中的生字的呈现机率,从而巩固教材中的生字,并在不经意间扩大了孩子的识字量。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发学生自主、自由地把识字与生活相联系,这样即达到了学以致用,也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2.在课外阅读中培养识字能力。一年级新生在入学5周—7周左右,便基本上能熟练掌握汉语拼音,并能利用音节读一些浅显的儿歌和儿童故事。此时,如能一边教生字,一边引导学生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既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又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了解字的意义。在这种想法的驱动下,我开始培养孩子们在课外阅读中识字。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学生们第一次拿到课外书、报刊的情景。看着眼前的课外书、报刊,孩子们欢呼雀跃,迫不及待地奔向自己喜爱的图书、报刊,如饥似渴地读起来。或许他们并没有看懂图书的内容,或许他们只是被丰富多彩的图画所吸引,或许他们感到这样的读书方式新鲜有趣,不管怎样,总有部分同学爱上了读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有了主动识字的愿望。

总之,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教给识字方法,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同时我们也要在识字教学中培植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使他们真正喜欢汉字,在自主识字中提高识字效率。

参考文献:[1]小学语文教学。

[2]语文课程标准。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