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二年级认识时间教学反思篇一
1、使学生会读、会写几时几分。
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合作学习、和珍惜时间的意识。
会读几时几分。
1、有一个好朋友,嘀嗒嘀嗒走不停,叫我学习和休息,你们猜猜它是谁?
2、钟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
3、(课件)你能说出图上小朋友的作息时间吗?
过渡: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时间。(板书:认识时间)。
2)分针是用来记什么的?分针走多少是1分?分针从12走到1是几分?为什么?
4)学生汇报,教师出课件。
5)分针走一圈是多少分?(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3、感知1分钟(课件计时)。
1)分针走1小格,经过的时间是1分。分针走2小格,经过的时间是2分。分针走几小格,经过的时间就是几分。
2)想不想知道1分钟内能干些什么?
学生:跳绳、拍球、夹球、仰卧起坐。
3)1分钟后学生汇报。
小结:一分钟跳绳()下、拍球()下、夹球()个、仰卧起坐()个。课下老师调查了一下,同学们一分钟能写15个生字,20道口算题,打字员阿姨能打200个字等等。世界上最宝贵的是时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你们看一分钟能做多少事情,时间的价值是多么巨大呀!希望同学们能珍惜每一分钟努力学习。
4、时、分的关系。
在钟表里还有一个小秘密,只要你仔细观察,你就能发现。
1)钟面,时针指向几,分针指向几?
2)(课件)在同一时间里时针从几走到几?分针从几走到几?
再观察一次,时针,分针是怎样走的?
3)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几时?(板书:1时)。
分针正好走一圈是多少分?
他们所用的时间是相同的,所以1时与60分有什么关系?
(板书:=)学生读1时=60分。
1、有时时钟不正好指着几时。
2、像这样(出示课件教师演示)。
看钟面时针不是正好指着8时,而是过了一些,所表示的时间就是8时多了,那到底多多少呢?还要看分针。现在分针指向几,(指向1)分针走了多少分?因此表示的时间是8时05分。(板书)由学生写出另一种表示方法。
1、读出下面钟面的时间。83页1题。
2、拨表练习。
1)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老师的一些作息时间。请同学们拨出这些时间,课件出示,我上午8时05分上第一节课,11:45下班。下午1:25分上班,4时55分下班。
2)小组合作,每人说一个时间,另一个同学拨出来。(组内互查)。
3、找朋友。
同学们学到了生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开篇不仅很快就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能使学生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由于时间在生活中是无时无刻不在的,学生对此也有一定程度的感知,所以我一开始就让学生通过猜谜语来回忆上学期钟表的一些知识,从学生日常生活的作息时间来引入课题,再让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去认识钟表,通过讨论,交流的方法由生活经验上升到知识体系。课上,我告诉学生钟表里还有一个小秘密,认真观察的学生才会发现。当我用课件展示时针和分针同时转动但在嘀嗒声中却走得一快一慢的情景时,我发现学生的眼睛、耳朵等各种感官都调动起来,精神也高度集中了。在巩固练习中做找朋友一题时,学生也是兴致盎然,我抓住了这个点,以此贯穿整堂课。
学习活动最大的乐趣莫过于能看到学习活动的成果,本课在练习设计中不仅注重了练习的优化,还注重了数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让学生通过学习知道1分钟就是分针走了一小格,那一分钟有多长呢?又能做些什么呢?在此我为学生们设计了感受一分钟到底有多长这一环节。让学生们在一分钟里做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来了解一分钟内能做多少事情。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把以获得的知识、能力应用于生活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使学生体验参与的乐趣。实践活动中学生乐此不疲,各自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意见,课堂顿时成了学生展示自己个性的舞台。
在实际生活中,时间无处不在,所以通过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猜想、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的能力。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新课程标准精神的体现。教师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一些基本练习,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在生活中。如:拨表练习。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老师的一些作息时间。请同学们拨出这些时间,课件出示,我上午8时05分上第一节课,11:45下班。下午1:25分上班,4时55分下班。让学生动手拨出时间,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又有利于培养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认识时间教学反思篇二
直观教学是利用教具作为感官传递物,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向学生展示,达到提高学习的效率或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由于一年级的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形象直观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认识时间》这一课当中,我就把直观教学作为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策略。
一、图象的直观。
在本节课当中,根据需要我制作了各样的钟面幻灯片,有整体的,有局部的,也有动画的,清晰地显示出钟面各部分联系,在吸引孩子眼球的同时也帮助了孩子观察钟面变化的过程。如引入新课的时候,我就为孩子展示了各种各样的钟面图片,看到这些可爱的小闹钟,教室里一阵沸腾。在指导孩子观察钟面的时候,我就出示了一个大而简洁的钟面,孩子清晰明了地看到钟面的各个结构。在观察大格的时候,我把幻灯制作成动画,孩子每数到哪一个大格,哪个大格便以不同的颜色显示出来。在观察小格的时候,我展示的是一个局部的钟面,还给每一小格添上不同的颜色,让孩子一目了然。
二、实物的直观。
钟表是测量时间的工具,认识时间自然离不开时钟。课堂上我准备了一个真实的孩子常见的'时钟,在为孩子讲解时针走一大格就是一小时的时候,在帮助孩子理解1时到1时55分这段时间内时针的位置变化的时候,我都直接通过拨钟面,简单、明白、真实地把知识呈现在孩子眼前。
三、模具的直观。
现实生活中的小闹钟款式精美,如果课堂上我把生活当中的小闹钟作为学具,孩子往往容易被这些小闹钟美丽的外观所吸引,而且钟面上时针、分针、秒针同时存在,容易对孩子认读时间造成困绕。而外观简洁、钟面只有时针和分针的学具小钟就刚好能突出孩子的主要观察部分,不易让孩子分神。而且,运用学具,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发展了孩子的思维能力,更重要是通过操作可以更好地帮助孩子解决认识整5分的知识难点。
回顾整个课堂,虽然不尽完美,也有遗憾,孩子的观察和操作超出了预想中的时间,导致不能顺利地完成所有的教学内容。但是,在有限的时间成本里,我仍然坚持喻之与形的直观教学,只有符合孩子的认知特点,形象地把知识呈现在孩子眼前,给孩子充分的时间去发现和探讨,才能培养孩子有序观察、合理想象、直观表达的知识素养和学习能力。
二年级认识时间教学反思篇三
前天听了我校荆睿老师的数学课,感受颇深,荆睿老师是我校今年新进的数学老师,他高高的个子,帅帅的,是一位充满朝气与活力的阳光男孩,荆老师的汇报课讲的是《认识时间》,整节课,他不紧不慢,脸上始终面带微笑,从其课堂上可以看出荆老师是一位性格温和、亲和力极强的老师。
1、借助课件教学,能把抽象的时间教学变的直观化,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概念。
2、学生课前准备比较充分。学生准备的有自己动手制作的小钟表,我看到有很多学生制作的小钟表形式多样,很漂亮,借助于制作的学具,学生可以动手操作,积极性将会更大。
当然由于荆老师教学经验不足,存在问题,在所难免。
1、数学课上师生互动特别重要,本节课师生互动很少,或者说学生不理解老师说话的意思,不知道该干什么,经常出现启而不发、没有响应的尴尬局面。
2、数学教师的课堂语言除了逻辑性、严密性更要通俗易懂性,针对低年级的学生,说的太深奥、学生听不懂,说的既准确又浅显易懂是我们数学老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3、教师提问学生时应适时运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这将会使学生得到极大的满足感,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相信今后荆老师在师傅的带领下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认识时间》这一内容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同时为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第一课时主要是使学生知道1时=60分,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重点是用5分5分的方法读取时间和正确写出几时几分,难点是学会正确读取时间的方法,特别是快接近下一时刻的时间认读。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很不容易被理解。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了尽可能地联系生活实际,使用学具、课件演示等,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掌握知识。整个教学过程比较顺利,从学生最后的掌握情况来看教学效果也是相当不错。通过这次听课让我懂得了无论怎么难的知识点,只要我们教师不着急让孩子们自己慢慢地来说,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慢慢来理清,这样所到达的效果远远超出教师直接教给孩子们。
《认识时间》评课稿《认识时间》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钟表,会看几时、半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掌握看几时几分的方法,知道1时=60分。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虽然生活中经常接触时间,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毕竟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真正理解比较困难。特别是看几分,很容易受时针看法的影响而将两者混淆。程老师在教学中,很好地利用了课件,紧抓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实际观察中掌握概念和知识。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在课堂教学时,程老师师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钟面,使时间这一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给学生以较强的视觉刺激,帮助他们建立丰富的感性经验。特别是在认识几分时,课件演示将分针走过的痕迹用较粗的红线标出,让学生清楚知道分针看小格,时针看大格,印象比较深刻。
几时多是学生认识的一个难点。如4时多,学生容易看成5时多。课伊始,陈老师就从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入手,出示时针指向数字9和10之间,问是几时多。并总结如果时针在两个数字之间,看小的。
认识每个数字各代表几分,是这节课的重难点,因为学生没有学习乘法口诀,只能通过一个格一个格的数或5个5个的加,因此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程老师也注意到这一点,在教学中,除让学生集体说说分针走到各个数字分别代表几分外,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记住几个关键的数字,以便更快地读出几分。有的学生说记住6就是30分,有的说记住3就是15分,9就是45分等。这一环节的教学,紧抓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巧记,加深了学生对这一难点的理解和掌握,为后面正确读出几时几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中程老师还注重引导学生对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辨析,从而使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理解得更透彻。如认识时、分时,出示课件观察时针走动1大格是几时,分针走动1大格是几分,然后提问:“两个1怎么不一样?”引发学生思考,进一步认识时针走过1大格是1时,分针走过1大格是5分。
程老师的课堂语言简单明了,能用学生容易理解的语言去描述知识,让学生易于接受。如:“外面的数字给分看的,里面的数字给时看的,不过外面的数没有标,要小朋友自己去记”“一看时针,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指向两个数字之间就看小的(12也可看成0);二看分针,一个大格就是一个5分。”等,这些语言浅显易懂,清楚明白,对低年级学生而言,就是给了他们一个明确的学习指向,让学生清楚知道该怎么看时间,将抽象的知识简单化,学得明白扎实。
学生上来板书时,书写比较随意,中间两个小圆点没有写在右下角,而是一上一下分得很开,两个小圆点也写成两条小斜线。这里应该要注意引导学生规范书写。
二年级认识时间教学反思篇四
在充满活力,日益开放的今天,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反思自己,必须要让自己抽身出来看事件或者场景,看一段历程当中的自己。那么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认识时间教学反思(优秀7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通过例1和例2的学习,学会了认识几时几分,但是学习本节课内容的知识储备仍然十分不充分。首先,由于生活经验缺乏,并且之前并没有教学生去判断时间的先后顺序,因此有相当部分学生并不知道如何判断几个时间的先后。而掌握时间的先后是学习例3的必要前提,因此在教材没有专门安排这个内容教学的情况下,设计“时间轴”等环节进行新授的铺垫。本节课虽然进行了这方面的铺垫,但是由于没有专门学习这个内容,从教学的实际效果来看,这一情况仍然影响到了教学的效果。
本节课的另一个难点在于题目中的数学信息且多且杂,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要将这些数学信息整理出来并且推理出正确的答案,十分困难。因此,我将这些困难进行分解,由易到难,层层推进,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问题解决的方法。首先是引导学生将这些复杂度数学信息梳理成让人一目了然的图示,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从图示中找到合适的时间段,从而判断哪个时间是合理的。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交互式白板进行教学。因为比起ppt,交互式白板具有“非线性”的特点。在收集信息环节,可以让学生直接上台利用电子白板笔在主题图上将重要的数学信息标记出来,然后教师将已经缩小的数学信息进行放大。将在梳理收集的数学信息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上台利用白板的拖曳功能,将几件事情进行排序。如果学生排错了,还可以调换位置。这样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认识到正确排列事情的顺序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
《教师用书》中对于本节课内容介绍了好几种问题解决的方法,但是我斟酌再三,由于时间的限制,本节课主要使用了两种问题解决的策略。第一种是将几件事情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从中找到问题对应的时间段,从而找到正确的答案。第二种方法是利用排除法排除不可能的答案,那么剩下的就是可能的答案。其实这两种方法的教学都有一个前提,就是学生要在收集整理信息之后分清楚哪件事情是先发生的,哪件事情是后发生的。而且这两种方法也并不是互不相干的,解决问题的时候也可以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还可以用其中的一种方法解决问题,然后用另一种方法进行检查。但是,由于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问题比较复杂,在实际的教学中,只有一部分学生能够清晰地进行判断,始终有部分学生处于混沌状态。
本节课在学生收集信息,条理有用信息后,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在自己思考有结果或惘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交流时先让学困生说,其他同学倾听遇到说不清楚时,优生加以补充说明,在小组内形成生生互学的格局,辅以教师有效的及时激励评价,形成蓬勃向上的学习氛围。
整堂课,孩子们的表现让我震撼。许多的话语和行动让我汗颜。从来不知道他们还有这样理智成熟的一面。一个响亮的声音在说:“相信学生!他们身上有无穷的潜力。”静下来反思,那天的行为从理论的角度说,是在延长学生自我调整过程。由此,让我有了更深的感悟: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课程目标应包含“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这三方面目标是有机结合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认识几时几分”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认知难点,产生这样的错误是非常普遍的现象。站在成人的立场去思考,以教师的传授代替学生的经历,缺了学生习得的过程,其结果一定是机械死板、缺乏生命活力的。本堂课经历了暴露学生错误、反思错误原因、追寻时钟转动规律的过程。通过观察钟面从7点到7点55分的动态过程从而正确揭示钟面显示时间的表面现象所隐藏的本质规律,学生充分的体验,积极的反思,形成了主动的建构,真正内化了知识,才有了最后寻得真理的欢呼雀跃。体现了“过程”的价值。虽然在这里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只认清了一个“7:55”,却实现了更大价值的迁移。我相信学生内化了方法,就会顺利的辨认“1:55”、“2:55”等等诸如此类的时间了。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被大力推崇的今天,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成为新教育理念下的一种最具生命力的教学方式,然而,生生互动是教学系统中尚待进一步开发的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教学活动成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合作学习的代表人物约翰逊(d.w.j。hnson)曾指出:“教师的一切课堂行为,都是发生在学生与同伴群体关系的环境之中的。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学习的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强有力。但课堂上同伴相互作用的重要性往往被忽视。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儿童健康的认知发展和社会化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事实上,与同伴的社会相互作用是儿童身心发展和社会化赖以实现的基本关系”。让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从而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上交换思想的过程是通过学生在组内讨论交流、互相切磋、自学探究的过程。这是构建在和谐课堂生态的一种很有效的手段。在本堂课中,教师把交流、讨论、质疑、论证的权利和空间毫不吝啬的交给学生。让他们从同伴中求同,然后站在同一战线,齐心协力为驳倒对方而出谋划策,为自己的观点寻找论据,这样的过程对正确的一方就是一个知识的巩固加深的过程;而对反方就是经历了一个解剖自己、对知识重新建构的体验。这种体验又是在学生主动的、积极的状态下进行的。学生儿童化的语言,儿童化的思维方式是同伴们亲切的、容易理解的,因此比教师的教学语言更具说服力。在生生互动中,每个学生都处于一种相对放松的心理状态,不用担心说错,也特别容易激活思维,为每个学生提供了“畅所欲言”的机会;在互动中,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思维结果和思维方法,可以有效的。拓展思维空间,培养思维能力;“石与石的碰撞,能产金色的火花”,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引发了争论,在争论中激活思维,认识越辩越清晰,思维越辩越敏捷,学习越辩越成功。
前天听了我校荆睿老师的数学课,感受颇深,荆睿老师是我校今年新进的数学老师,他高高的个子,帅帅的,是一位充满朝气与活力的阳光男孩,荆老师的汇报课讲的是《认识时间》,整节课,他不紧不慢,脸上始终面带微笑,从其课堂上可以看出荆老师是一位性格温和、亲和力极强的老师。
1、借助课件教学,能把抽象的时间教学变的直观化,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概念。
2、学生课前准备比较充分。学生准备的有自己动手制作的小钟表,我看到有很多学生制作的小钟表形式多样,很漂亮,借助于制作的学具,学生可以动手操作,积极性将会更大。
当然由于荆老师教学经验不足,存在问题,在所难免。
1、数学课上师生互动特别重要,本节课师生互动很少,或者说学生不理解老师说话的意思,不知道该干什么,经常出现启而不发、没有响应的尴尬局面。
2、数学教师的课堂语言除了逻辑性、严密性更要通俗易懂性,针对低年级的学生,说的太深奥、学生听不懂,说的既准确又浅显易懂是我们数学老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3、教师提问学生时应适时运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这将会使学生得到极大的满足感,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相信今后荆老师在师傅的带领下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认识时间》这一内容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同时为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第一课时主要是使学生知道1时=60分,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重点是用5分5分的方法读取时间和正确写出几时几分,难点是学会正确读取时间的方法,特别是快接近下一时刻的时间认读。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很不容易被理解。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了尽可能地联系生活实际,使用学具、课件演示等,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中掌握知识。整个教学过程比较顺利,从学生最后的掌握情况来看教学效果也是相当不错。通过这次听课让我懂得了无论怎么难的知识点,只要我们教师不着急让孩子们自己慢慢地来说,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慢慢来理清,这样所到达的效果远远超出教师直接教给孩子们。
《认识时间》评课稿《认识时间》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钟表,会看几时、半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钟面,掌握看几时几分的方法,知道1时=60分。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虽然生活中经常接触时间,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毕竟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真正理解比较困难。特别是看几分,很容易受时针看法的影响而将两者混淆。程老师在教学中,很好地利用了课件,紧抓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实际观察中掌握概念和知识。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在课堂教学时,程老师师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钟面,使时间这一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给学生以较强的视觉刺激,帮助他们建立丰富的感性经验。特别是在认识几分时,课件演示将分针走过的痕迹用较粗的红线标出,让学生清楚知道分针看小格,时针看大格,印象比较深刻。
几时多是学生认识的一个难点。如4时多,学生容易看成5时多。课伊始,陈老师就从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入手,出示时针指向数字9和10之间,问是几时多。并总结如果时针在两个数字之间,看小的。
认识每个数字各代表几分,是这节课的重难点,因为学生没有学习乘法口诀,只能通过一个格一个格的数或5个5个的加,因此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比较大。程老师也注意到这一点,在教学中,除让学生集体说说分针走到各个数字分别代表几分外,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记住几个关键的数字,以便更快地读出几分。有的学生说记住6就是30分,有的说记住3就是15分,9就是45分等。这一环节的教学,紧抓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巧记,加深了学生对这一难点的理解和掌握,为后面正确读出几时几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中程老师还注重引导学生对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辨析,从而使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理解得更透彻。如认识时、分时,出示课件观察时针走动1大格是几时,分针走动1大格是几分,然后提问:“两个1怎么不一样?”引发学生思考,进一步认识时针走过1大格是1时,分针走过1大格是5分。
程老师的课堂语言简单明了,能用学生容易理解的语言去描述知识,让学生易于接受。如:“外面的数字给分看的,里面的数字给时看的,不过外面的数没有标,要小朋友自己去记”“一看时针,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指向两个数字之间就看小的(12也可看成0);二看分针,一个大格就是一个5分。”等,这些语言浅显易懂,清楚明白,对低年级学生而言,就是给了他们一个明确的学习指向,让学生清楚知道该怎么看时间,将抽象的知识简单化,学得明白扎实。
学生上来板书时,书写比较随意,中间两个小圆点没有写在右下角,而是一上一下分得很开,两个小圆点也写成两条小斜线。这里应该要注意引导学生规范书写。
《认识时间》一课的教学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是本学期的一个难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用5分5分数的方法认读时间,并通过实际的操作,知道1时=60分。由于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学时,我注意创造机会设计学生动手的环节,并借助钟表、钟面模型等实物进行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概念。
本节课教学顺序:认识钟面——理解1分——时分关系——认识几时几分。
通过观察分针与时针的转动情况,发现“1时=60分”的关系;
时针走过数字几,就是几时;
分针从12起走了多少个小格就是多少分。”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2)教学难点是这样突破的。学生对于接近整时或刚过几时较难掌握,因此在教学中安排了如下教学环节:学生学会认识几时几分后,进一步认识10时55分,通过对10时55分与11时55分和9时55分的对比,理解10时55分。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指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向书本学习(分针走1小格是1分,探究几时几分的认识和1时与60分的关系)、合作学习(重新认识钟面)等,通过多种学习方式的教学,学生学得主动,锤炼了技能、发展了思维。
1、虽然我设计有拨钟这一活动,但是拨的形式还是比较单一,都是老师说学生拨,其实教师可以放手让同学间相互合作:一个人说时间另一个人拨钟,或者一个人拨钟,另一个人说出钟面上的时间,这样学生的参与度会更高,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2、教学语言不够精炼,引导的不细致,时间的有效性没有把握好。
我和学生共同学习了认识时间中——时分的认识,课的伊始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歌曲导入课的方式,“嘀嗒嘀嗒,嘀嗒嘀嗒,当当当……”让同学们认真听,歌曲中唱到了什么?学生们回答“表”也有的说是“闹钟”我又问:“谁能说一说表是用来干什么的?”“表可以帮助我们掌握时间,晚上早睡,早上早起,闹钟还可以帮我们不迟到……”“上一学期,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有关时钟的知识,这一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继续来认识时间”
首先我出示了老师和学生上课的情景图,让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从图中看到了什么?然后又用图中的钟表引出了本节课要学习的新内容!接着再出示钟面请同学们说一说,图中的钟面上都有什么?“我发现钟面上有12个数字,有12个大格,时针从一个数字走到另一个数字是一小时。”“老师,我还发现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这样整个钟面就有60个小格。每个小格就是1分钟。”“我妈妈告诉我说1小时是60分钟。”
接下来我又出示了一个钟面,钟面外面标示的时间不全,由此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发现了什么?应该如何填!同学们通过观察很快的说出了,各个小括号里应该填什么,我又让他们仔细的考虑一下,然后说给大家听,自己为什么这样填!“因为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又有五个小格,我发现每个小括号都是标在对应的数字外面的,所以我用5个5个数的方法,就填出来了!”
在知道了分针每走一大格是5分钟后,我和同学们做了相应的巩固练习。
然后我又利用钟面示意图引导着学生说出了,分针每走一圈,时针正好走了一大格,也就是说,分针走了60分,时针正好走了一小时,由此引出了——1小时=60分。
本节课我认为存在着以下几个不足之处:
1、课堂上的组织教学不是xxx,好多的同学没能被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真正理解的只是少数,课堂上总体来说有些乱。
2、在教学1小时=60分的时候,过程有些罗嗦,先利用书上的图,引导着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在一个小时中的变化,然后再通过观察钟面示意图来说出分针走一圈是60分,时针正好走了一大格也就是1小时。此过程可以将观察书中的图省略掉,直接让学生观察钟面示意图,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看清时针和分针的走动过程,既节省了时间,又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的掌握了知识。
3、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用完教具后马上整理好,以防在后面的讲课过程中,学生会不自觉的摆弄面前的教具而不能认真的听课。
我觉得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以下几个方面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教师在本堂课教学中真正起到了一个参与者、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时而参与学生的观察、研究、讨论;时而恰到好处的引导、点拨;时而对学生汇报时不理解的地方进行讲解;时而为学生汇报的研究成果加以重点强调或升华;在整堂课中,教师的角色和作用根据不同的需要,随时发生改变,并非一成不变的。
在这节课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三次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在这三次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自己的发现和解决方法,然后全班交流,此过程中,学生的个性思维方法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每个同学都能从同学们的汇报交流中获取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这样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这几个方面都得到了较好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整堂课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独立思考的空间,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仅学会了读写时间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有独立发展的空间,既有情感的体验,又培养了搜集、获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学会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无论从课的导入,还是新知识的探究学习,最后的巩固练习,都是源于现实生活,用于生活。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
《认识时间》是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七单元的内容,建立在第一册已经认识整时和半时的基础上,教学5分5分地数,1分1分地数,其中学会5分5分地数又是学习1分1分地数的前提和保证。
学生把5时45分认成25时45分,经过个别辅导,补救过来了。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回忆上课情形,认为经过上学期学习孩子们认识了时针,同时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过于强调的是有关分针指到每一个数字是多少分的内容。学生也受老师教学的负面影响,造成这种错误认识。因此在另一班上课时改变教学设计。先让学生观察时针的位置分为几时多一些、几时半、几时多得多这三种情况,加深对时针的正确认识;接着学习5分5分的数。学完后把时针表示几时与分针表示多少分合在一起,就是钟表上的这一时刻。
一直以来我都想给自己的学生们一个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在这单元的课上,我看到了孩子们脸上的笑容,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为人师的我此时最快乐!
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ntent_2();。
二年级认识时间教学反思篇五
所谓的真实,应该是面对学生的真实的认知起点,展现真实的学习过程。也就是我们不能无视于学生的学习基础,不能把学生当成白纸和容器。随意刻画和灌输。更不能死抱教案一问一答。牵着学生鼻子走,这样我们会把“人”教“死”了,这也是为什么对我们备课提出备学生的要求,第二次尝试虽然没明显的复习痕迹,但其实也都是建构在学生已有的生活与知识基础上的,承认他们的知识功底,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这里是指“互动”。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好的数学老师应该营造一种生动的数学情境,一种平等的对话情境。在这种讨论或交流中,我们进行平等的心灵沟通与知识互换,才能取得更理想的教学效果。”在第二节课中我就采用的是生活的,对话的形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生活中来,课堂更体现了活力。
其实课堂是充满生命活力的。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预设与复制的生命历程。我们应该让孩子对你的课堂印象深刻。所以课前教学设计成为重要。备课要全、深、细。没有备课时的全面与周密设计,就没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和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就没有课堂上的游刃有余。我们只能运用教师的智慧与耐心引导学生,使之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健康的人格和优秀的品质。
它是促使和引导学生积极置身于自主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和手段。有些情境的创设可能只不过是一幅供学生欣赏的美丽图画而已,无法点燃学生心中探究欲望之火。比如说做法一中的情境图。只是单纯的呈现工具而已,作用不大,教学效果不是很明显。而且可能很被动。新课标指出提供给学生的学习内容必须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而对于处于不同年龄层次的小学生来说,现实的含义又是不同的。对低年级而言,它就更多意味着与他们直接相关的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或物,颜色,声音。动画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内容,所以我选择了幻灯片的教学手段,并且以现代感极强、时下最轰动的动画片为饵,以激起他们内心主动探究的愿望。
二年级认识时间教学反思篇六
在设计这节课的教学时,我自认为还比较满意:
1、从生活中来,从上学期学过的“整时”、“半时”引入,复习铺垫。
2、说说钟面上有什么,巩固时针、分针、大格、数字、小格表示的意义。
4、探究怎么读、写时间。
5、应用。似乎层次很清楚,可实际教学效果很不好。失败的原因在哪儿?我认为:
1)过分强调设计的层次,变成了把知识点集中,教完一个,再教下一个,无形中又回到了“满堂灌”的误区。
2)急功近利,只重视了自己的设计是否清晰,只关心我是否能按设计完整地上完课,却忽视了最重要的——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
3)以后我在教学中,要真正的重视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差距,亲身去体会学生的真实想法,让教学真正为每个学生服务,让课堂成为人性化的课堂。
二年级认识时间教学反思篇七
《认识时间》一课的教学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是本学期的一个难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实际的操作,让学生能够用5分5分数的方法灵活认读时间,由于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学时,我注意创造机会设计学生自己理解的环节,并借助多媒体课件的资源进行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概念。
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重要,一个好的课件往往能让学生更形象直观的掌握知识。所以,教学开始,我利用关于闹钟的谜语引出学生熟悉的钟表,并出示钟面,让学生回忆一年级内容,并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回顾旧知的这一环节,内容过多,导致本节课有点拖堂。新授部分分为这几个层次:首先,在屏幕上展示了一个钟面,让学生清楚地看到钟面上有12个数、指针和格子。让学生了解到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12个大格,每个大格又被分成了5个小格。然后,再通过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小格的过程,让学生清楚地认识了时和分。接着,又通过课件的动画演示和色彩的变化,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周的过程,让学生得出1时等于60分,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但在这一环节中,我是考虑到学生对于“几时过”这一知识点时,我设计了“几时多一些”的知识让学生去理解,但是这一部分中,由于本身自己没有钻研教材,语言上比较随便,把这一部分讲的有点含糊。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地掌握新知识,但有的知识光靠教师苦口婆心地讲,学生反复机械地回答问题,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学生也不一定能掌握得好,在教学中,我明白不能单靠教师的讲授,而应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自己探索和交流,但是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出现了让学生主动学习的少的现象。这节课中,设计了各种活动,让学生看看、说说、做做。比如:我组织了拨钟活动,让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拨动钟面。在教学1小时=60分时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实物操作,对时分关系一目了然。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进一步强化了对时间的认识和理解。但是这一部分学生用学具的活动设计的有些少,学生的学具没有得到充分的运用。
但是,虽然我设计有拨钟这一活动,但是拨的形式还是比较单一,都是老师说学生拨,其实教师可以放手让同学间相互合作:一个人说时间另一个人拨钟,或者一个人拨钟,另一个人说出钟面上的时间,这样学生的参与度会更高,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一节课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在课中教师应把握好每分每秒,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效,这要求教师教学语言要简洁精练,引导要清楚明了,但这点我做得不够好,教学语言不够精练,引导的不够细,使得时间的有效性没有把握住,导致课还没完就匆匆结束了。
总之,信任学生,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学生自己去学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讲的,让学生自己去讲。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做学习的主人。
二年级认识时间教学反思篇八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数学教案:认识时间教案及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初步了解钟的表面结构及时针、分针运转规律,学习看整点。
2、养成按时作息,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时钟》。
时钟模型一个、小时钟若个。
一、游戏:猜谜语你见过什么样的钟?(闹钟、座钟、落地钟)钟有什么作用?(起床)。
小结:最短的叫时针,较长的是分针。钟面上有数字1-12,数字紧挨着数字之间为1格,一共有12格。
三、《龟兔赛跑》故事导入师:谁赢了?
小结:分针跑一圈,时针跑一格,也就是一小时。
四:出示三个钟,请幼儿观察。
师:这三个钟一样吗?哪里一样?有不一样的地方吗?请幼儿回答。
例: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1,师1点整。
(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整)游戏:考考你,请幼儿拨钟。
那请小朋友想一想,怎样来记录时间?(几点整就写几,两个点,两个0,表示整点)。
五、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
幼儿说:老狼老狼几点了?教师出示卡片,幼儿拨。
六、出示两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为什么时间一样,而小朋友干的却不一样?
你的一天是怎样安排的?回家和妈妈一起制定一个时间表。
幼儿兴趣非常高,并记住了时间,培养了他们热爱时间的好习惯。
二年级认识时间教学反思篇九
《认识时间》一课的教学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是本学期的一个难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够用5分5分数的方法认读时间,并通过实际的操作,知道1时=60分。
由于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教学时,我注意创造机会设计学生自己理解的环节,并借助多媒体课件的资源进行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概念。教学开始,让学生回忆一年级内容,并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回顾旧知的这一环节,内容过多,导致本节课有点拖堂。新授部分分为这几个层次:首先,在屏幕上展示了一个钟面,让学生清楚地看到钟面上有12个数、指针和格子。让学生了解到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12个大格,每个大格又被分成了5个小格。然后,再通过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一小格的过程,让学生清楚地认识了时和分。接着,又通过课件的动画演示和色彩的变化,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周的过程,让学生得出1时等于60分,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但在这一环节中,我是考虑到学生对于“几时过”这一知识点时,我设计了“几时多一些”的知识让学生去理解,但是这一部分中,由于本身自己没有钻研教材,语言上比较随便,把这一部分讲的有点含糊。
有的知识光靠教师苦口婆心地讲,学生反复机械地回答问题,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学生也不一定能掌握得好,在教学中,我明白不能单靠教师的讲授,而应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自己探索和交流,但是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出现了让学生主动学习的少的现象。这节课中,设计了各种活动,让学生看看、说说、做做。比如:我组织了拨钟活动,让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拨动钟面。在教学1小时=60分时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实物操作,对时分关系一目了然。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进一步强化了对时间的认识和理解。但是这一部分学生用学具的活动设计的有些少,学生的学具没有得到充分的运用。但是,虽然我设计有拨钟这一活动,但是拨的形式还是比较单一,都是老师说学生拨,其实教师可以放手让同学间相互合作:一个人说时间另一个人拨钟,或者一个人拨钟,另一个人说出钟面上的时间,这样学生的参与度会更高,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一节课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在课中教师应把握好每分每秒,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效,这要求教师教学语言要简洁精练,引导要清楚明了,但这点我做得不够好,教学语言不够精练,引导的不够细,使得时间的有效性没有把握住,导致课还没完就匆匆结束了。
总之,信任学生,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学生自己去学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自己去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讲的,让学生自己去讲。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做学习的主人。
二年级认识时间教学反思篇十
“认识时间”的教学是在一年级上学期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
由于时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对“时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表示一时,分针走一小格”等不容易弄清楚,尤其是对时间单位的进率是60,而不是常用的十进制感到不习惯,所以我根据本课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上课一开始利用作息时间表引入,让学生从表中找出学过的时间,从而复习看整时与半时的时间,使学生感受到时间与生活的关系,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新授部分我首先让学生认识钟面(有可以拨动时针分针的钟面配合教学),并通过观察、研究、对口令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钟面上各个数表示几分,为学习时间几时几分的教学,扫除了碍障。接着,让学生动手拨一拨,再通过演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圈的过程,让学生得出一时等于六十分,通过本节课的重点,紧接着,我用课件出示上课时间9:40的钟面,让学生读时间,并请读对的学生当小老师,教大家如何看几时几分的时间,学生更是兴致盎然,学习兴致更浓了。
此时,又出现2:05的钟面,让学生用刚才新学的的方法读时间,再用课件同时出现9:40和2:05的钟面,教孩子们用电子的表达方式,表示这个时间,重点讲解五分是不满十分,要用零在冒号后第一位占一个位置,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最后通过“芳芳的作息时间”读写时间,并设计“帮小动物找家”、计算一节课是四十分钟还要过几分钟是一小时等几个活动来巩固新知,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认识时间对生活有很大的帮助,体现了“生活数学”的新理念。这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好习惯,又有利于培养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良好习惯。
当然,在本节课中我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注重还不够全面,互动的也不够,低年级的学生也应适当互动,在互动中,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思维结果和思维方法,可以有效的拓展思维空间,培养思维能力,也可以有效的堤高教学效率,从而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多为每个学生提供畅所欲言的机会,给予交流的空间。
二年级认识时间教学反思篇十一
为了使学生切实理解和掌握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教学中可以借助计数器这一半直观半抽象的教具,先让学生拨一拨说一下,说出一个数的'组成,然后对着计数器上的数位写出这个数,其次可以利用已有经验进行迁移学习,促进学生认知建构,如教学四位数的读法时学生已经学会了三位数的读法,可以让学生结合计数器进行知识的迁移,拨上一个数后,先说出它的组成,然后试着读数,对于中间有一个零或两个零的数,末尾有一个,或几个0的数,应该怎样读?让学生讨论后,再引导,最后启发学生总结读万以内数的法则,这样即使学生掌握了万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又培养了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最后注意捕捉是与课本知识有关的生活现象,搜集学生生活中的实例,拉近知识与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采用多种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参与认数活动。
二年级认识时间教学反思篇十二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的知识性目标相对简单,“秒”是较小的计量时间的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那样可以借助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小学生一般不易感知1秒和几秒有多长。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1秒、几秒及1分的时间观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用“经历”、“体验”、“探索”等过程性目标动词刻画出学生数学的活动水平。而体验又是一种情感真正投入的学习活动,它需要学生身处学习环境中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使之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能力。例如:在教学“认识1秒”时,我让学生通过反复看秒针走动,听、说秒针走动的声音,说一说,演一演1秒钟你会做些什么,体验“秒”的实际意义。最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脱离钟面的辅助作用进行再体验从而形成初步的1分、1秒的观念,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当提到“秒”时,在学生的头脑中就不再是一个无意义的时间概念,而是和数数、拍手、眨眼、回头……等现实情境联系起来了,学生对“秒”的认识就有了一个鲜明具体的情境支持。几秒的认识教学先是让学生静静地体验五秒、二十秒,再让学生说出秒针走了多少秒。学生有的用数数的方法说出了秒针走的时间,也有的利用旧知的迁移用秒针走了几大格几小格来判断秒针走了多少秒。此处教学,再一次让学生体验了时间单位“秒”,加深了学生对秒的认识,同时还尊重了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最后,通过教师的引导也优化了方法。这节课中,始终贯穿的一根主线就是让学生不断地,有层次性地体验,在体验中,不知不觉他们对秒的认识已经达到一个高潮,也较好的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习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得以发挥出来。任何的学习都是一种主动建构过程。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就理解了。可见,让我们的学生亲身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方式。
本课的另一特点是突显了数学的文化、教育功能。数学不仅仅只是科学,也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份,长期以来,我们过分强调数学的科学性,忽视了其作为文化功能的存在,以致在一般人眼中,数学是枯燥、无味的,只是一些没有生机的数字和图形的堆砌。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我们在强调作为科学的数学时,更要让学生感受到作为文化的数学的存在。本课通过让学生看一秒能做多少事,看刘翔夺冠的资料,充分地让学生感受了时间的宝贵,感受到了数学的文化性和教育性,是本课极具人文关怀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