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小学音乐游子吟教学设计篇一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古诗,会默写,。
2、自己弄懂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提高古诗的鉴赏能力和积累能力。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每个人都有关心、疼爱你的父母,请把生活中父母关心疼爱你的小事讲给大家听听。
2、古诗是用最少的字表达最多的情,把你记忆中的古诗背给同学听听。
3、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这是一首赞美母爱的诗。它的名字叫《游子吟》(生齐说,师板书。)。
二、熟读诗文,理解诗意。
1、我们共同来欣赏这首诗。(出示诗文,一生朗读后,师范读,大家共同读三遍,同桌互相读一遍。)。
2、找诗中的生字。(晖、齐读,解释字意,组词,与辉的组词。)。
3、复习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晓诗意,悟诗情。
4、知诗人。(投影出示选择题,初步了解诗人。然后请一名学生介绍本文的作者,最后教师补充。)。
5、解诗题。(选择游子的意思,选择吟的意思,并让学生结合起来讲解诗题的意思)。
6、晓诗意。(媒体出示几道选择题,简化理解的难度,教案《》。)。
过渡语:俗话说的好,三人行必有我师也,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小组合作学习是解决问题的最好途径,而独立思考也是展示个人能力的好方法。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试着说说每一句诗的意思。
a、学生自由的说。
b、集体评议,教师纠正错误,指点重点语句的理解。
c、出示整首诗的意思让学生进行练习。
7、悟诗情。(假如你是本诗的游子,你会对你的母亲说点什么。)。
本文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8、有感情的朗读全诗。
9、背诵全诗。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填空:
1、《游子吟》的作者是他是代诗人,本诗抒发了诗人之情。
3、两句诗描写了游子远行前的一幅场景两句诗体现了母亲为儿子缝制衣服的动作和神态,,两句诗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儿女对母爱的感激之情表达的深挚,醇厚。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1、本课你的学习收获是什么?
2、请试着把游子吟写成一篇记叙文。
语文学科是百科学习的基础,没有语文知识的铺垫,其他学科的学习可以说是寸步难行。今天有幸上了一节语文公开课,是教学以来的第一次尝试。通过《游子吟》的教学使我感觉到语文教学的乐趣与语文学习的艺术。在教学中我有如下的感悟,先反思如下:
一、语文学科的基础性。
在本课教学中融知识性和能力性为一体,从生字的学习开始,到诗歌的背诵。完全是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学生在自读、朗读、背诵中体验了学习语文的快乐。
二、学生能力自由的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我作为一个知识的引导者、指路人,学生从预习到课堂上的学习完全可以做到自主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今天的课是一节学生实实在在的自我展示的课。这样的效果是我始料未及的。从这节课上我看到了孩子们的潜能是不可限量的。
三、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由于我是第一次教学语文学科,对知识的衔接和基础尝试的把握还不准,所以在教学当中关键点拨还不到位。这样就使有的知识点不能达标。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要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如:基本的拼读方法、基本的语法、基本的句型等。
这样既有助于我的课堂教学,又有助于我自身的语文素养。
小学音乐游子吟教学设计篇二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
儿行千里母担忧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
养儿方知父母恩无悔无怨,无休无尽,可怜天下父母心。
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世上最是母亲亲,断了骨头连着筋。
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为人父母天下大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
2、简介作者:唐代诗人孟郊出身贫寒,早年丧父,母亲含辛茹苦抚养大他。41岁开始,母亲鼓励他进京应试,不中。50岁时,孟郊第三次赴考,不负母亲期望中了进士,得了一个县尉的职,立即接母奉养。想起母亲的含辛茹苦,想起每次求学和赴考前母亲一针一线给自己缝制衣服,盼望远行的儿子平安归来,认为自己难报答母亲的深恩,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3、朗读诗歌。
a、初诗古诗,注意诗中的生字和读音,争取读得字正腔圆。晖(hui)。
b、再读,读通顺,注意停顿和节奏。
c、配乐范读,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律和音乐美感。
1、师:母恩难报,用孟郊的话说是—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师:那谁知道是什么意思呢?
2、诗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慨呢?带着这样的思索,再读诗歌,借助注释,争取读懂每句话及诗歌的大概意思。
1、看图,听《游子吟》的歌曲,品读诗歌,沉入文本,你看到了哪些画面?
生讨论交流,汇报:
小时候,母亲总是……。
求学时,母亲……。
远行前,母亲拉着孟郊的手语重心长的说……。
落榜了,孟郊垂头丧气回到家中,母亲……。
3情感迁移:我们的妈妈呢?她为我们了什么?我们能报答吗?
1、母亲是伟大的,知道母亲节是哪天吗?
3、用上一个词,一句话,一首诗,一首歌,一个符号赞美我们的母亲,记录下此时的感受吧!
4、我们这个世界之所以美好,是因为处处充满了爱,有伟大无私的父母之爱,
师生之爱,朋友之爱,在爱的沐浴下,我们健康茁壮成长。面对这样的爱,我们该怎样呢?
教师赠言:让我们学会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心存感恩,努力学习,报效祖国,报答父母吧!
5、播放《感恩的心》,结束课程。
小学音乐游子吟教学设计篇三
1、能学会演唱歌曲《游子吟》,并从中感受母子情,得到爱的教育。
2、认识波音记号,并学会演唱。
充分感受、体验、表现母子情。
多媒体教学系统、课件、钢琴。
一、导入。
请同学们说说你的妈妈是个怎样的妈妈?(生答)。
生:答。
二、吟读古诗,体验母子情。
1、教师指导学生深情的读古诗。
2、老师跟音乐读古诗,请同学们模仿老师读古诗。
3、师范唱歌曲,孩子们听歌曲。
4、师说说古诗的意思,孩子们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再次深情朗读古诗。
三、学唱歌曲。
1、跟师用“lu”模唱歌曲,学生完整的用“lu”模唱。
2、跟师学唱歌谱。
3、在生唱歌曲之前再听范唱,请学生心理默唱歌词。
4、学唱歌词。
5、歌曲中有几个角色?分别用什么样的动作来表现这两个角色。
6、师跟学生一起用动作表现歌曲中的角色。
7、完整演唱歌曲,加入动作表现。
四、情感升华。
母爱是天底下最伟大的爱,自古以来诗人借诗抒怀,这是因为母亲对孩子倾注了无私的爱,愿为孩子付出一切,下面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正式的故事。
教师讲故事。
师小结,请同学们再一次深情的演唱歌曲。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游子吟》,希望晚上你们可以把这首歌曲献给自己的妈妈,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和感激之情。
《游子吟》是一首描写孩子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和无言的爱的抒情歌曲。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突出母子情的主题,我这堂课主要以“情”为核心,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意感情教育。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在教学《游子吟》一诗时,注重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有感情的朗诵训练,教学中渗透了“母慈子孝”的人文思想,使得学生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
一、教学思路清晰,过渡自然。
一直以来,古诗教学都侧重于理解诗意。而在设计这课教案时,我把古诗教学的重点转移到朗读与创设情境之上,所以我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是:导入——生读——师读——生再读——看——唱——设计动作——表现——情感升华——完整表演。每个环节衔接自然流畅,过渡自然,且能做到层层深入,使学生与诗人感情产生共鸣。
二、对比师生间的朗读,层层推进。
诗歌歌曲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情感。《游子吟》以朴实的语言,生动的形象,真挚的母爱,而被广泛传诵。教学中,我采用对比老师与学生的朗读,层层推进的。形式进行教学。引领学生在诵读中走进文本,在品味中体验情感。比如。在引导学生体会深夜为即将出远门的儿子缝补新衣母亲的情感时,通过课件仔细观察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朗读时。学生的情感一浪高于一浪,如此伟大深沉而无私的母爱,我们无以为报,但可以通过声音去赞颂母亲,把自己对母亲的爱通过深情的歌声把感情抒发出来。
三、延伸意境,升华情感。
《游子吟》一诗内容简短,理解容易,而母爱是博大的,从古至今,流传着许多歌颂母爱的诗歌与故事。老师的一则故事使孩子们对于诗歌的情感得到了升华。,让学生在感悟母爱的同时,增加对其作品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这一节课,我不断的想把母亲对于游子的关爱和游子对于母亲的感激之情灌输于孩子,使我自己觉得课堂上言语不够干净利落,我自己的情绪高涨,却没有带着孩子们一起快速进入角色,所以感觉自说自唱的部分比较多。对于一个陌生的班级,我预想的太过完美,与孩子们互动很少,也没什么默契,课堂上教唱的部分太少了,顾及孩子的接受与情感部分也太少了。最后情感升华部分我如果能与孩子有个小沟通就更好了,自己掌握的还不够好。
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让抓住孩子的心,调动每个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是我教学的重点。对于音乐老师而言,除了具备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外,更需要有良好的课堂教学能力。
文档为doc格式。
小学音乐游子吟教学设计篇四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游子吟》,并从中感受母子情,得到爱的教育。
2、认识波音记号,并学会演唱。
教学重点、难点:
充分感受、体验、表现母子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系统、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说说你的妈妈是个怎样的妈妈?(生答)。
生:答。
二、吟读古诗,体验母子情。
1、教师指导学生深情的读古诗。
2、老师跟音乐读古诗,请同学们模仿老师读古诗。
3、师范唱歌曲,孩子们听歌曲。
4、师说说古诗的意思,孩子们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再次深情朗读古诗。
三、学唱歌曲。
1、跟师用“lu”模唱歌曲,学生完整的用“lu”模唱。
2、跟师学唱歌谱。
3、在生唱歌曲之前再听范唱,请学生心理默唱歌词。
4、学唱歌词。
5、歌曲中有几个角色?分别用什么样的动作来表现这两个角色。
6、师跟学生一起用动作表现歌曲中的角色。
7、完整演唱歌曲,加入动作表现。
四、情感升华。
母爱是天底下最伟大的爱,自古以来诗人借诗抒怀,这是因为母亲对孩子倾注了无私的爱,愿为孩子付出一切,下面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正式的故事。
教师讲故事。
师小结,请同学们再一次深情的演唱歌曲。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游子吟》,希望晚上你们可以把这首歌曲献给自己的妈妈,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和感激之情。
教学反思:
《游子吟》是一首描写孩子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和无言的爱的抒情歌曲。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突出母子情的主题,我这堂课主要以“情”为核心,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意感情教育。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在教学《游子吟》一诗时,注重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有感情的朗诵训练,教学中渗透了“母慈子孝”的人文思想,使得学生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
一、教学思路清晰,过渡自然。
一直以来,古诗教学都侧重于理解诗意。而在设计这课教案时,我把古诗教学的重点转移到朗读与创设情境之上,所以我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是:导入——生读——师读——生再读——看——唱——设计动作——表现——情感升华——完整表演。每个环节衔接自然流畅,过渡自然,且能做到层层深入,使学生与诗人感情产生共鸣。
二、对比师生间的朗读,层层推进。
诗歌歌曲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情感。《游子吟》以朴实的语言,生动的形象,真挚的母爱,而被广泛传诵。教学中,我采用对比老师与学生的朗读,层层推进的形式进行教学。引领学生在诵读中走进文本,在品味中体验情感。比如。在引导学生体会深夜为即将出远门的儿子缝补新衣母亲的情感时,通过课件仔细观察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朗读时。学生的情感一浪高于一浪,如此伟大深沉而无私的母爱,我们无以为报,但可以通过声音去赞颂母亲,把自己对母亲的爱通过深情的歌声把感情抒发出来。
三、延伸意境,升华情感。
《游子吟》一诗内容简短,理解容易,而母爱是博大的,从古至今,流传着许多歌颂母爱的诗歌与故事。老师的一则故事使孩子们对于诗歌的情感得到了升华。,让学生在感悟母爱的同时,增加对其作品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这一节课,我不断的想把母亲对于游子的关爱和游子对于母亲的感激之情灌输于孩子,使我自己觉得课堂上言语不够干净利落,我自己的情绪高涨,却没有带着孩子们一起快速进入角色,所以感觉自说自唱的部分比较多。对于一个陌生的班级,我预想的太过完美,与孩子们互动很少,也没什么默契,课堂上教唱的部分太少了,顾及孩子的接受与情感部分也太少了。最后情感升华部分我如果能与孩子有个小沟通就更好了,自己掌握的还不够好。
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让抓住孩子的心,调动每个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是我教学的重点。对于音乐老师而言,除了具备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外,更需要有良好的课堂教学能力。
小学音乐游子吟教学设计篇五
1、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2、掌握“意恐”、“三春晖”等词义,理解诗的意境。
3、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爱母、敬母”的情感。
[教学重点]用自己的话说出每首诗的意思,培养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诗的意境。
[教学方法]引导感悟。
[学习方法]合作学习、诵读感悟。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歌曲、教师下水文。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引入:(课件: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同学们,世间的爱有千种万种,你在日常生活中都体会到哪些爱呢?(学生回答后)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孟郊的《游子吟》,体味一下孟郊笔下道出的是哪种爱?(板书:游子吟孟郊)。
二、简介作者:请同学借助工具书简介作者孟郊。(学生互相补充)。
三、读文感悟:
1、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4人一组)轮流朗读全诗,纠正字音。
2、分组齐读。
3、教师提出重点易错字:行、晖。(学生正音)。
4、朗读感悟:男生读、女生读、全班齐读。教师指导朗读: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5、学生谈感受:说说你读了这首诗感受到了什么?(学生简述诗的内容及个人感受)。
6、欣赏画面,诵读体会。(是啊!这首诗勾勒出了这样的一幅画面:)。
(放舒缓音乐,在乐声中展放《游子吟》画面,学生低声诵读。)。
7、想象写作,理解意境:请大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想象一位慈母在子女外出前,借灯光为子女缝衣服的情景。(学生合作作文,读文交流。)。
8、师生赛文:(老师也写一篇下水文,和大家交流一下。)。
9、内容归纳:慈母一线缝衣,意恐迟归,反映出深切的'母爱。
明确:意恐、三春晖的意义。
点拨:哪些词更能体现出深切的母爱?(密密、迟迟)这些词如何读?
指导:读时语气温和厚重、深长,读出对母亲慈爱及儿子亲切的感激之情。(学生读诗体会)。
归纳:孟郊写母亲抓住了“一针一线缝衣”这一细节,写出的都是深切的母爱。
四、情感教育。
1、每个人的母亲都很疼爱自己的儿女,你和你的母亲之间也一定会有很多细节,让你感受到了母亲的慈爱。请你开动记忆的马达,搜索感人的故事,让大家和你一起分享深切的母爱吧!(学生讲述母爱的故事)。
2、是啊,温暖的叮咛,无比的关怀,让我们感受到的是温馨的慈晖,在这里请大家记住一个特殊的日子:每年5月的第一个星期日,这一天是母亲节。这一天,请大家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祝福与感谢,你会怎么做呢?(利用多媒体投影显示)。
五、诵读感悟。
让我们一起回忆全诗内容,带着对母亲的热爱与感激,深情的诵读《游子吟》吧!
放舒缓的音乐,多媒体播放《游子吟》的画面。(学生深情地背诵)。
设计者:
作者单位: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蓝旗卡伦中学。
邮编:
联系电话:
作者邮箱:
小学音乐游子吟教学设计篇六
这首诗以一个极为平常而又十分典型的生活细节,揭示了伟大的母爱。这一平常而又有骨肉亲情的生活场景,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经历。在识字、朗读、理解等各个教学环节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利用古诗精练的语言,让学生美美地朗读、背诵,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实际感受伟大的母爱。
1、借助拼音认识7个生字,会写6个字。交流识字方法。
2、从诗中受到启发,学习感受母亲的爱,并学习关心自己的母亲,在家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3、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感受古诗语言的精练,喜欢读古诗。
学生:观察母亲的言行,感受母亲对儿女的爱。
教师:生字卡片,朗读录音,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好妈妈》多媒体课件。
学习生词,朗读并背诵古诗,感受母亲对儿女的关爱,能关爱自己的父母。
2课时。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大家非常熟悉的歌,你们想不想听呢放《世上只有妈妈好》。
2、师:是的,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就是母爱,的确,这份爱让我们刻骨铭心,不尽感激。
3、揭示课题: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唐代诗人孟郊写的一首歌颂母爱的诗《游子吟》。(板书:游子吟)。
游子:古人把离家在外的人叫“游子”。“吟”是诗歌的一种形式。
师:请孩子们自由地读古诗。
1、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初读古诗。
2、学习小组长拿卡片,让其他同学读。同学间相互纠正字音的落实情况。
3、抽生读古诗。师相机范读。
1、学生自读古诗。师:在读中,大家一定明白了不少问题,愿意互相说一说吗(可以同桌讲,也可以小组说,谁认为自己说得好还可以站起来说。)。
2、自己在哪些地方不懂,提出来。体会“寸草心”“三春晖”。
1、学习“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多媒体课件展示:夜深了,油灯下,母亲还在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
(1)师:你看到了什么(母亲灯下缝衣服)。
(2)母亲此时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学生自由表达,从多方面感知母亲对儿子的爱)。
(3)说说你对诗句的理解。
2、学习“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多媒体课件展示。
静景:阳光下,路边生机勃勃的小草。
动景:第二天清早,太阳出来了,母亲把孟郊送到村外。
师:第二天清早,太阳出来了,母亲把孟郊送到村外,此时,母亲会说些什么呢孟郊的感受是什么呢(学生自由说)师:孟郊抚摸着身上的衣服,注视着那又细又密的针脚,心里想,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板书: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师:在这里,作者把母亲对自己的恩情和太阳对春草的恩情相比,表达了作者对母爱难以回报的感叹,让我们把对父母的愧疚,对父母的热爱融入自己的朗读中。
1、学生齐读古诗。
2、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这首诗,看谁读得最好。(找伙伴读、找老师读、自己读、男女生对读、表演读。)。
3、老师有一位朋友,他非常喜欢这首诗,还配了音乐,你们想听听吗再次投映图景,播放课文配乐的朗读录音,让学生与诗人的感情产生共鸣,真正体会慈母对儿女的深情,激发孩子们对母亲的热爱之情。
5、看着同学们吟得这样好,老师也想读一读,好吗读完后给我评评。
师:孩子们,你们真棒!这首诗用简洁直白的语言,给我们展示了慈母不辞辛苦,为临行的孩儿飞针走线的细节,让我们感受到了母亲对儿子的无限关心和爱护。这样的母亲怎不值得我们深情赞颂你的妈妈关心你吗怎样关心的呢(学生自由说)。
师:既然你的妈妈那么关心你,那么爱你,你该怎样对待你妈妈呢(学生自由说)。
多媒体课件:播放歌曲《好妈妈》,再现图景(雨天接“我”回家,深夜送“我”上医院;妈妈下班累了,“我”端上热茶,给妈妈揉肩……)。
1、教师在田字格里范写一遍生字(提示:注意笔画笔顺)。
2、师:“归”、“临”分别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呢(感知左右结构的字)。
3、师:“密”、“游”由哪些部分组成(感知上中下、左中右结构的字)“迟”呢(半包围结构的字)。
4、口头扩词练习。
1、抄写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
1、把这首诗的意思讲给爸爸、妈妈听。
2、尝试读一读另一首诗。
晨起缝破衣。
郑燮。
晨起缝破衣,针线不成行。
母年七十四,眼昏手又僵。
装绵苦欲厚,用线苦欲长。
线长衣缝紧,绵厚耐雪霜。
装成令儿暖,母衣单薄凉。
不衣逆母情,衣之情内伤。
游子吟。
慈母——游子。
手中线——身上衣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小学音乐游子吟教学设计篇七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母亲对儿子的慈爱以及儿子对母亲的真挚感情。
1、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情感。
2、教学创新点:低声吟诵《游子吟》,想像一位慈母在孩子外出前,借着油灯的微光为孩子缝制衣服的情景,借助故事讲述创设意境,理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2、学生交流在自己的日常生活妈妈是怎样照顾自己的?
3、教师小结: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天起,妈妈扶我学走路,教我学说话,妈妈无时无刻不在为我们操劳。
唐朝大诗人孟郊,他曾写下了一首歌颂母爱的诗《游子吟》。[出示课件:游子吟]。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把课题写在黑板上,(指导书写“游”,)“游子”指的就是长期离家外出的人,比如你们的爸爸妈妈长期在外地打工没有回家,那他们就是你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游子。而这首诗中的游子指的就是“孟郊”。“吟”是诗歌的一种形式,写的时候要注意不要把右边的“今”写成了“令”,请大家齐读课题:游子吟。
1、孩子们现在就请你们打开书第155页,借助拼音自由地读读古。
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刚才孩子们读得可认真了,课文里有些戴小红帽的生字娃娃你。
发现了吗?赶快拿出笔圈住他们,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3、看看和老师找的一样吗?(出示生字课件),反复拼读这些小红。
帽的生字娃娃,记住它的名字。
4、通过刚才的拼读你觉得哪些字容易读错,谁来给大家提个醒。
谁的发音最准确,最响亮,老师就请他当小老师教大家读三次。(学生教读,相机纠正)。
5、瞧,生字娃娃可调皮了,它把拼音小帽摘掉了,你还认识它吗?
(指读:男、女生各一个,相机纠正读音)。
6、咦,生字娃娃和好朋友一起手拉手,出来啦,你还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
8、学生练习写字,老师相机指导,并展台点评。[学生静息20秒钟]。
通过刚才的生字学习,孩子们再来读一次古诗。[点击课件,出示古诗]相信你会读得更好,不信,你就试试。
2、[点击:播放音乐]诗人孟郊,自幼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为了考取功名一展抱负,不得不拜别慈母,漂泊他乡,直到50岁那年,他才当上了溧阳县的一个小官,温饱才得以解决,做官后,他马上把母亲接到溧阳县,以回报母亲恩情。这首诗就是写在母亲来溧阳之前。孩子们,在这首诗里面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老师讲给你们听,好吗?在一千多年的唐朝啊,有一个特别有名的诗人叫孟郊,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已经死了,他和他的母亲相依为命。妈妈辛辛苦苦地抚养他长大,所以孟郊特别爱他的妈妈,他的妈妈也非常爱他。有一次,孟郊要出远门了,母亲忙着给他缝补衣裳,夜已经很深了,母亲还在那微弱的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缝啊缝啊!他想:孩子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我得把他的衣服缝得密些,再密些,千万别让他在外面冻着了。
照顾,可自己却不得不远行,想到这,泪水湿润了他的眼眶。。。。。。师:感人吗?想着刚才老师讲的故事,再来读读这首古诗,看看你从诗中又读到了怎样的画面?(妈妈正在给孟郊缝衣服的画面)。
大家看看,现在是什么时候?妈妈还在那干什么呢?谁来说说?(学生交流)。
大家再仔细看看这幅画,这屋子里的光线怎么样呀?
妈妈的头发呢?妈妈的头发花白,行动也十分不便,眼睛也看得不是那么清楚了,可他还是在哪儿缝着、缝着,你们是从哪几行诗看出妈妈还在哪里不定地缝啊缝啊?(指定学生读)。
此时,夜深人静,月色如勾,屋外寒风呼啸,屋内寒气逼心,在微弱的灯光下,年老的妈妈此时是多么的艰难,为何不等到明天再缝呀?(学生交流)。
噢,好厉害,你从哪里知道的?(直接出示三四句)。
那么,这位老母亲是怎样缝的?诗中有一个词非常形象,谁能把它找出来?(密密缝)。
为什么要密密缝呢?(学生交流)师:哪你能用读诗的方式,读出妈妈心中的那份担心吗?
谁再来读读?读出妈妈的那份牵挂。
谁还可以读出妈妈对儿子的不舍?
师:人们常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是呀,想到儿子就要远离家园,
妈妈有太多太多的话要对儿子说??她会说些什么呢?
小学音乐游子吟教学设计篇八
一、情感铺垫:
2、伴乐欣赏有关母爱的诗词名句,一分钟速记。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
儿行千里母担忧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
养儿方知父母恩无悔无怨,无休无尽,可怜天下父母心。
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世上最是母亲亲,断了骨头连着筋。
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为人父母天下大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
二、读诗,了解背景。
2、简介作者:唐代诗人孟郊出身贫寒,早年丧父,母亲含辛茹苦抚养大他。41岁开始,母亲鼓励他进京应试,不中。50岁时,孟郊第三次赴考,不负母亲期望中了进士,得了一个县尉的职,立即接母奉养。想起母亲的含辛茹苦,想起每次求学和赴考前母亲一针一线给自己缝制衣服,盼望远行的儿子平安归来,认为自己难报答母亲的深恩,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3、朗读诗歌。
a、初诗古诗,注意诗中的生字和读音,争取读得字正腔圆。晖(hui)。
b、再读,读通顺,注意停顿和节奏。
c、配乐范读,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律和音乐美感。
三、解诗,初识爱。
1、师:母恩难报,用孟郊的话说是—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师:那谁知道是什么意思呢?
2、诗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慨呢?带着这样的`思索,再读诗歌,借助注释,争取读懂每句话及诗歌的大概意思。
四、品诗,深化爱。
1、看图,听《游子吟》的歌曲,品读诗歌,沉入文本,你看到了哪些画面?
生讨论交流,汇报:
小时候,母亲总是……。
求学时,母亲……。
远行前,母亲拉着孟郊的手语重心长的说……。
落榜了,孟郊垂头丧气回到家中,母亲……。
3情感迁移:我们的妈妈呢?她为我们了什么?我们能报答吗?
五、写诗,升华爱。
1、母亲是伟大的,知道母亲节是哪天吗?
3、用上一个词,一句话,一首诗,一首歌,一个符号赞美我们的母亲,记录下此时的感受吧!
4、我们这个世界之所以美好,是因为处处充满了爱,有伟大无私的父母之爱,
师生之爱,朋友之爱,在爱的沐浴下,我们健康茁壮成长。面对这样的爱,我们该怎样呢?
教师赠言:让我们学会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心存感恩,努力学习,报效祖国,报答父母吧!
5、播放《感恩的心》,结束课程。
小学音乐游子吟教学设计篇九
教学目标:
1.熟读古诗,熟背古诗,读出古诗的节奏与韵味。
2.理解古诗的含义,着重理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这句诗所蕴涵的深义和喻义。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
4.体会作者孟郊所表达的思母情怀;并能用思想和行动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
教学过程:
一、阅读图片,情感铺垫。
一边听音乐,一边认真地阅读《母子图》,你从图画中看出了什么?(学生反馈,教师点评)。
(预案:1.年迈的母亲在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儿子在床上酣睡;2.夜已深了,母亲不辞辛苦地用自己的一针一线为儿子缝衣服,祝愿孩子远行平安,并希望早日归来。3.这是一个好学上进的孩子……)。
师述:看到这样一幅动人的“母子图”,你就会想怎样的一首诗?
(引出——《游子吟》、作者:孟郊,唐朝诗人。)。
师述:孟郊——唐朝著名诗人,很早时候就失去了自己的父亲,与自己的母亲相依为命,自己从小刻苦攻读,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可是多次落榜,只到四十多岁才中进士,当了一名县官。这首诗就是孟郊当了县官了之后,回忆往事,思绪万千时候写就的。下面我们就来欣赏这首古诗。
二、节奏朗读,引入情感。
出示本诗,指导朗读,初步导出学生的.感情。(用反复诵读的方式来激动学生的情感)。
(1)请学生来朗诵,注意节奏。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让听的学生说出她读出了一种怎样的感情来?
(3)带全体同学朗读,全体学生齐读、朗诵,也同样来读出这样一种感情来。
三、理解诗意,挥发情感。
再读一读古诗,你说说有哪些意思不明白的。
(1)你认为在这首诗中,哪几句是比较容易理解的?(1-4句)说说你的理解。
(2)最后一句话最难以理解。
a、先来读一读。
b、这句话描述的是什么?
c、再理解重点的词语:
“意恐”——心里担心、害怕;
“寸草心”——小草,比喻儿女的心意;
“三春晖”——三月里春天温暖的太阳。
d、最后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谁言寸草心,。
四、情读体验,深入悟情。
师述: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来看看这幅图画,当年迈的老母亲在油灯下,眼睛昏花,动作迟缓,但由于对儿女的爱牵动着她心,坚持到底,一定要为孩子缝制一件衣服。
(预案: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恩情不能报以万一,对母亲无限的热爱与崇敬,这是孟郊的心声)。
五、诵读古诗。
母爱难忘,母情难舍,请大家再来读一读诗,注意节奏。
小学音乐游子吟教学设计篇十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古诗,会默写。
2、自己弄懂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提高古诗的鉴赏能力和积累能力。
教学方法: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都要体现。以学生的自学、合作研究为主。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具。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和墨写古诗。
教学难点:诗意和思想感情的理解与掌握。
1、每个人都有关心、疼爱你的父母,请把生活中父母关心疼爱你的小事讲给大家听听。
2、古诗是用最少的字表达最多的情,把你记忆中的古诗背给同学听听。
3、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这是一首赞美母爱的诗。它的名字叫《游子吟》(生齐说,师板书。)。
1、我们共同来欣赏这首诗。(出示诗文,一生朗读后,师范读,大家共同读三遍,同桌互相读一遍。)。
2、找诗中的生字。(晖、齐读,解释字意,组词,与辉的组词。)。
3、复习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晓诗意,悟诗情。
4、知诗人。(投影出示选择题,初步了解诗人。然后请一名学生介绍本文的作者,最后教师补充。)。
5、解诗题。(选择游子的意思,选择吟的意思,并让学生结合起来讲解诗题的意思)。
6、晓诗意。(媒体出示几道选择题,简化理解的难度。
过渡语:俗话说的好,三人行必有我师也,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小组合作学习是解决问题的最好途径,而独立思考也是展示个人能力的好方法。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试着说说每一句诗的意思。
a、学生自由的说。
b、集体评议,教师纠正错误,指点重点语句的理解。
c、出示整首诗的意思让学生进行练习。
7、悟诗情。(假如你是本诗的游子,你会对你的母亲说点什么。)。
本文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8、有感情的朗读全诗。
9、背诵全诗。
填空:
1、《游子吟》的作者是他是代诗人,本诗抒发了诗人之情。
3、两句诗描写了游子远行前的一幅场景两句诗体现了母亲为儿子缝制衣服的动作和神态,两句诗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儿女对母爱的感激之情表达的深挚,醇厚。
1、本课你的学习收获是什么?
语文学科是百科学习的基础,没有语文知识的铺垫,其他学科的学习可以说是寸步难行。今天有幸上了一节语文公开课,是教学以来的第一次尝试。通过《游子吟》的教学使我感觉到语文教学的乐趣与语文学习的艺术。在教学中我有如下的感悟,先反思如下:
在本课教学中融知识性和能力性为一体,从生字的学习开始,到诗歌的背诵。完全是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学生在自读、朗读、背诵中体验了学习语文的快乐。
在课堂教学中,我作为一个知识的引导者、指路人,学生从预习到课堂上的学习完全可以做到自主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今天的课是一节学生实实在在的自我展示的课。这样的效果是我始料未及的。从这节课上我看到了孩子们的潜能是不可限量的。
由于我是第一次教学语文学科,对知识的衔接和基础尝试的把握还不准,所以在教学当中关键点拨还不到位。这样就使有的知识点不能达标。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要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如:基本的拼读方法、基本的语法、基本的句型等。
这样既有助于我的课堂教学,又有助于我自身的语文素养。
小学音乐游子吟教学设计篇十一
设计理念:
《游子吟》是唐朝诗人孟郊所写的一首母爱的颂歌,千百年来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一直脍炙人口。为了让这凝聚了人类美好情感的名作牢牢植根于学生的精神世界,在教学中,始终围绕千古名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咏三叹,咏叹到底。在品读全诗的过程中,通过感知诗意、想象诗画、品读诗情、写出诗感,引导学生读出诗的三种境界,即读出“诗中之画”、“诗中之情”、“诗外之意”。并适时链接阅读〈游子诗〉,使〈游子吟〉的诗画得到了延伸,诗意得到了拓展,诗情得到了升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名句为情感主线,反复品读、回环玩味,让祖国的经典文化和人类的美好情感真正植根于学生的精神世界。
课前交流:
1、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一个很温馨的话题。(板书:mother)这个单词怎么读?是什么意思?你们知道这个单词所表达的深刻内涵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每个字母所代表的含义吧。
出示:(齐声诵读)。
“m-more”:母亲给予我的太多太多;“o-old”:母亲却在慢慢变老;。
“e-eye”:母亲有爱意盈盈的眼神;“r-right”:我想对母亲说:祝您永远健康、幸福!
把这些字母拼起来后,就是我们最亲爱的母亲-mother!把这些含义连起来,就是一首母亲的赞美诗,让我们再次深情地诵读。
教学过程:
一、顺势导入,揭示诗题。
2、初读全诗:这首诗广为流传,耳熟能详,我相信同学们一定都会读,一起来读读。
3、交流感受:读了这首诗之后,你有些什么感受?
4、你知道孟郊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吗?(孟郊一生窘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谋到江苏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做官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他接母亲来溧阳,安享晚年。此时,孟郊就想起了进京赶考,临行的情景。于是他就写下了一首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诗歌《游子吟》。)。
二、朗读诗文,意境交融。
请你结合注释说说你的理解。(鼓励学生用反问句式、肯定句式、感叹句式表达自己的理解。)这句诗表达的是反问的语气,你能把读出这种反问的语气吗?(可以引导学生用反问的句式问自己、问老师、问同桌,反复吟诵这句诗。)。
2、朗读临行前的诗句:为什么儿子不能报答母亲的恩情呢?请孩子们读读前四行诗,结合注释和插图,理解这四行诗,你一定能找到答案的。
预设:抓住“密密缝”,体会浓浓爱。
插图是文字的再现,书上的插图再现了哪句诗?(“临行密密缝”)母亲为什么要“密密缝”?(使衣服结实耐穿,怕儿子迟迟不归。)。
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意恐迟迟归”)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在古代,有这样一个习俗,儿子出远门前,母亲都要为儿缝织衣服,缝得越密,儿子就回来得越早,缝得越稀,儿子就回来得越迟。所以母亲“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母亲把这份愿望缝进了衣服里,现在,我们就把这份祝福融在诗句里,读出来吧。(希望再密一点,让儿子早点回家;还要再缝得密实一些,再结实一些。母亲的心情多么迫切啊!巴不得儿子早点回来。)。
母亲担心的仅仅是儿子“迟迟归”吗?她还会“恐”什么?由此可想,母亲在“游子衣”里,除了缝进了密密的针线,还缝进了什么?请把母亲的担忧、祝福、牵挂和所有的爱,都缝进游子衣里,一起读读前四行诗。
(2)可以说,一件游子衣,一片慈母心。同学们说,这样的深恩能够报答吗?所以,诗人发出感慨(诵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三、延伸意境,升华情感。
1、母爱就像春天的阳光无私地奉献给了小草,“临行密密缝”仅是母爱的缩影。现在,你们就是孟郊,你们想一想,还因为哪些原因让你觉得无法报答母亲?(母亲对自己的养育之恩,对儿子的思念之情。)。
2、学习〈游子诗〉:你知道儿子远行后,母亲又是怎样忍受思念的煎熬?现在我们走进孟郊另一首《游子诗》。屏示并齐读:
游子诗。
孟郊。
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
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
你们知道萱草是什么吗?在古代,不少游子远行前都会在母亲的房前种植萱草,希望母亲在春暖花开时节看到萱草盛开,就像看到了游子,以慰藉母亲的思念之情。
从这首诗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母亲焦虑不安、望眼欲穿、满眼泪花地盼望儿归。)你是从哪句诗体会到的?请带着你体会到的意境,个性品读《游子诗》。你说,母亲对儿子这种强烈的思念之情能够报答吗?所以,作者发出感慨(诵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刚才,我们从〈游子吟〉中,读出儿子临行前,母亲“密密缝”的'画面,又从〈游子诗〉中,读出了儿子行天涯,母亲“依堂门”的画面。不知不觉中,我们就进入了读诗的第一重境界,那就是读出了诗中之画。板书:诗中之画。
4、当“临行密密缝”和“慈母依堂门”这两副画面交汇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在母亲的心里;无论我们走得有多远,都走不出母亲的视线。因为,临行前,引读《游子吟》;远行后,引读“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所以,作者发出感慨(诵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5、当我们再次吟诵同一作者写的两首表达同一主题的诗时,你的心里涌动了什么情感?并把你体会到的情感朗读出来。(对母亲的赞美、热爱、思念之情等;或母爱的无私与伟大等;或想报答母亲的强烈愿望等。鼓励学生自由、个性的表达与诵读。)。
6、母爱是无私的,伟大的,温暖的,细腻的。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用什么方式,都无法报答母亲的恩情。所以,作者不断地问自己:(齐诵):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又大声的问所有的人:(齐诵):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此时,让我们轻声问问自己:(齐诵):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7、刚才,同学们把体会到的情感放进诗里,把自己的心放进诗里,让人感觉,你不是在读孟郊的诗,而是在读自己的心声。不知不觉,你已经达到了读诗的第二重境界了,读出了诗中之情。(板书):诗中之情。
四、激活表达,提炼感受。
1、刚才,你们都轻声地问了自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你们能报答自己的母亲吗?此时,你想对自己的妈妈说些什么吗?那就把你最想说的心里话用一两句话写下来。
2、抽生交流。同学们的字字句句都包含了对母亲的深情。但仅仅用一两句话远远不能表达对母亲的深情,此时,让我们把心中对母亲无尽的爱融化在这首诗里,送给自己心爱的妈妈吧。
五、总结延伸,丰富内涵。
1、感受名句的影响:同学们,在孟郊的诗行里,没有深切的呼唤,没有高声的赞美,然而一份浓浓的真情却从这简单的30个字里自然流露,轻轻触摸着我们的心灵。宋代大文豪苏轼这样评价《游子吟》:“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说明孟郊的诗都是肺腑之言,感人肺腑!直到现在,这首诗里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还广为流传。
3、引诵“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啊,人们在表达自己报答母亲,报答母校,回报社会,报效祖国的感情时,都会用上这一千古佳句。
也许在下一个母亲节,你会情不自禁地吟出这一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也许在你明年毕业,离开母校的时候,你也会情不自禁地吟出这一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也许在你为国争光的时候,你还会情不自禁地吟出这一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在〈烛光里的妈妈〉音乐声结课:最后,让我们在低回、婉转的音乐声中,把所有的感动融进这首诗里,再次吟诵《游子吟》。
板书: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诗中之画。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诗中之情。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诗外之意。
小学音乐游子吟教学设计篇十二
《游子吟》是唐朝诗人孟郊所写的一首母爱的颂歌,千百年来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一直脍炙人口。为了让这凝聚了人类美好情感的名作牢牢植根于学生的精神世界,在教学中,始终围绕千古名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咏三叹,咏叹到底。在品读全诗的过程中,通过感知诗意、想象诗画、品读诗情、写出诗感,引导学生读出诗的三种境界,即读出“诗中之画”、“诗中之情”、“诗外之意”。并适时链接阅读〈游子诗〉,使〈游子吟〉的诗画得到了延伸,诗意得到了拓展,诗情得到了升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名句为情感主线,反复品读、回环玩味,让祖国的经典文化和人类的美好情感真正植根于学生的精神世界。
1、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一个很温馨的话题。(板书:mother)这个单词怎么读?是什么意思?你们知道这个单词所表达的深刻内涵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每个字母所代表的含义吧。
出示:(齐声诵读)。
“m-more”:母亲给予我的太多太多;“o-old”:母亲却在慢慢变老;。
“e-eye”:母亲有爱意盈盈的眼神;“r-right”:我想对母亲说:祝您永远健康、幸福!
把这些字母拼起来后,就是我们最亲爱的母亲-mother!把这些含义连起来,就是一首母亲的赞美诗,让我们再次深情地诵读。
2、初读全诗:这首诗广为流传,耳熟能详,我相信同学们一定都会读,一起来读读。
3、交流感受:读了这首诗之后,你有些什么感受?
4、你知道孟郊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吗?(孟郊一生窘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谋到江苏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做官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他接母亲来溧阳,安享晚年。此时,孟郊就想起了进京赶考,临行的情景。于是他就写下了一首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诗歌《游子吟》。)。
请你结合注释说说你的理解。(鼓励学生用反问句式、肯定句式、感叹句式表达自己的理解。)这句诗表达的是反问的语气,你能把读出这种反问的语气吗?(可以引导学生用反问的句式问自己、问老师、问同桌,反复吟诵这句诗。)。
2、朗读临行前的诗句:为什么儿子不能报答母亲的.恩情呢?请孩子们读读前四行诗,结合注释和插图,理解这四行诗,你一定能找到答案的。
预设:抓住“密密缝”,体会浓浓爱。
插图是文字的再现,书上的插图再现了哪句诗?(“临行密密缝”)母亲为什么要“密密缝”?(使衣服结实耐穿,怕儿子迟迟不归。)。
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意恐迟迟归”)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在古代,有这样一个习俗,儿子出远门前,母亲都要为儿缝织衣服,缝得越密,儿子就回来得越早,缝得越稀,儿子就回来得越迟。所以母亲“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母亲把这份愿望缝进了衣服里,现在,我们就把这份祝福融在诗句里,读出来吧。(希望再密一点,让儿子早点回家;还要再缝得密实一些,再结实一些。母亲的心情多么迫切啊!巴不得儿子早点回来。)。
母亲担心的仅仅是儿子“迟迟归”吗?她还会“恐”什么?由此可想,母亲在“游子衣”里,除了缝进了密密的针线,还缝进了什么?请把母亲的担忧、祝福、牵挂和所有的爱,都缝进游子衣里,一起读读前四行诗。
(2)可以说,一件游子衣,一片慈母心。同学们说,这样的深恩能够报答吗?所以,诗人发出感慨(诵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母爱就像春天的阳光无私地奉献给了小草,“临行密密缝”仅是母爱的缩影。现在,你们就是孟郊,你们想一想,还因为哪些原因让你觉得无法报答母亲?(母亲对自己的养育之恩,对儿子的思念之情。)。
2、学习〈游子诗〉:你知道儿子远行后,母亲又是怎样忍受思念的煎熬?现在我们走进孟郊另一首《游子诗》。屏示并齐读:
游子诗。
孟郊。
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
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
你们知道萱草是什么吗?在古代,不少游子远行前都会在母亲的房前种植萱草,希望母亲在春暖花开时节看到萱草盛开,就像看到了游子,以慰藉母亲的思念之情。
从这首诗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母亲焦虑不安、望眼欲穿、满眼泪花地盼望儿归。)你是从哪句诗体会到的?请带着你体会到的意境,个性品读《游子诗》。你说,母亲对儿子这种强烈的思念之情能够报答吗?所以,作者发出感慨(诵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刚才,我们从〈游子吟〉中,读出儿子临行前,母亲“密密缝”的画面,又从〈游子诗〉中,读出了儿子行天涯,母亲“依堂门”的画面。不知不觉中,我们就进入了读诗的第一重境界,那就是读出了诗中之画。板书:诗中之画。
4、当“临行密密缝”和“慈母依堂门”这两副画面交汇在一起的时候,我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在母亲的心里;无论我们走得有多远,都走不出母亲的视线。因为,临行前,引读《游子吟》;远行后,引读“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所以,作者发出感慨(诵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5、当我们再次吟诵同一作者写的两首表达同一主题的诗时,你的心里涌动了什么情感?并把你体会到的情感朗读出来。(对母亲的赞美、热爱、思念之情等;或母爱的无私与伟大等;或想报答母亲的强烈愿望等。鼓励学生自由、个性的表达与诵读。)。
6、母爱是无私的,伟大的,温暖的,细腻的。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用什么方式,都无法报答母亲的恩情。所以,作者不断地问自己:(齐诵):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又大声的问所有的人:(齐诵):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此时,让我们轻声问问自己:(齐诵):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7、刚才,同学们把体会到的情感放进诗里,把自己的心放进诗里,让人感觉,你不是在读孟郊的诗,而是在读自己的心声。不知不觉,你已经达到了读诗的第二重境界了,读出了诗中之情。(板书):诗中之情。
1、刚才,你们都轻声地问了自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你们能报答自己的母亲吗?此时,你想对自己的妈妈说些什么吗?那就把你最想说的心里话用一两句话写下来。
2、抽生交流。同学们的字字句句都包含了对母亲的深情。但仅仅用一两句话远远不能表达对母亲的深情,此时,让我们把心中对母亲无尽的爱融化在这首诗里,送给自己心爱的妈妈吧。
五、总结延伸,丰富内涵。
1、感受名句的影响:同学们,在孟郊的诗行里,没有深切的呼唤,没有高声的赞美,然而一份浓浓的真情却从这简单的30个字里自然流露,轻轻触摸着我们的心灵。宋代大文豪苏轼这样评价《游子吟》:“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说明孟郊的诗都是肺腑之言,感人肺腑!直到现在,这首诗里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还广为流传。
3、引诵“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啊,人们在表达自己报答母亲,报答母校,回报社会,报效祖国的感情时,都会用上这一千古佳句。
也许在下一个母亲节,你会情不自禁地吟出这一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也许在你明年毕业,离开母校的时候,你也会情不自禁地吟出这一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也许在你为国争光的时候,你还会情不自禁地吟出这一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在〈烛光里的妈妈〉音乐声结课:最后,让我们在低回、婉转的音乐声中,把所有的感动融进这首诗里,再次吟诵《游子吟》。
板书: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诗中之画。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诗中之情。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诗外之意。
小学音乐游子吟教学设计篇十三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15个,会写8个。
2、通过朗读初步认识俗语,初步懂得团结力量大的道理。
3、在朗读中感受汉语的音韵之美,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能主动吸收民族优秀文化的营养。
学习重点: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书写生字第二课时进行)。
学习难点:让学生初步认识俗语这种语言形式,基本懂得它所讲述的道理。
学习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在我们民间有一种语言非常有意思,比如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人心齐,泰山移”等,我们把这种语句称为俗语。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起来学习识字二的第一课《俗语》。板书课题:俗语(生齐读)。
师:俗语就是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的,简练而形象化的定型语句,大多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反应了人民的生活经验和愿望。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一)师生活动。
(录音范读)学生认真听,心里跟着默读。
(过渡:刚才老师给大家讲了什么是俗语,下面我们就去看看课文中有哪些俗语。我们一起来听录音范读一遍,大家要认真仔细地听,心里跟着默读。)。
(二)学生活动。
1、自由读课文。
(过渡:刚才我们一起听录音朗读了课文,下面老师要求大家也来读读课文,不过,老师可有要求告诉大家哟。)。
(课件出示)自读提示:(1)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对照生字表,勾出生字和生词并朗读。(2)然后同桌交流学习生字。(从组词,说话,怎样记住它等方面去进行)。
2、自主学习生字。
(三)师生共同学习生字。
1、反馈生字学习情况。
(过渡:刚才老师叫大家相互学习了生字,读了课文,下面老师就来看看大家的学习情况。)。
(课件出示生字)(小朋友们看仔细了,老师用红色表示的就是生字,通过刚才的自学、相互学习,请小朋友们用拼音把生字的音节拼出来。注意要读准哦。)。
2、生字:小老师教读;抢读;开火车读等形式。
3、练习说话。
三、细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过渡:刚才我们一同来学习了生字,下面我们就去课文中初步感受一下俗语所讲的道理吧。)。
(课件出示)1、生读课文,读句子。
2、说说自已读懂了些什么。
3、抽生说。师相机指导。
4、实践活动,初步理解句意。
(用学生自已准备的小棒理解“一根筷子易被折断,十根筷子抱成团”,让生感受到团结的力量大。)(过渡:小朋友们把你们的小棒拿出来,先折断一根小棒,再把十根合在一起折一折,看看你发现什么了。)。
5、师小结:这几句俗语的意思都是讲的团结的力量大。
6、拓展:生活中还有哪些例子可以证明团结的力量大呢?(生自由的说一说)(拔河、劳动等)。
四、自主实践,知识迁移。
课后收集你感兴趣的俗语,看看自已能记住多少。
板书设计:
人多泰山移。
众人火焰高。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团结力量大。
筷子抱成团。
桨齐开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