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读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知道读后感怎么写才比较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读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数学的读后感篇一
一天,陈景润去理发,结果跑去了书店看书,错过了理发的机会……这样的故事是不是特别吸引人呢?你知道它出自哪本书吗?告诉你吧,那就是我最喜欢的书——《500个数学故事》。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个个动人的数学家的故事,一道道有趣而又需要动脑筋的数学题。它像一股清澈的.清泉,流入了我的心田。它是一艘小船,载着我驶向数学的海洋。它又是一只神奇的`鸟儿,让我飞进了数学的王国。
原来我一直很讨厌数学,一看见数学题就莫名其妙地害怕,自从看了这本书,我对数学不讨厌了。它给我很大的触动,觉得学数学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有一次,我碰到了一道难题,要是以前,我一定放在一边了。可现在,我毫不犹豫地拿出草稿纸,用心地做了起来。经过画图、思考,终于解答出来了,我高兴得不知怎么形容。
我下决心要向书中的那些大数学家学习,体会学数学的乐趣,长大成为人人崇拜的数学家!
数学的读后感篇二
这个星期,我看了一本书,名字叫《帮你学数学》,是张景中写的。
这本书的每一个小故事都有有声有色的图画,每个故事中含有一个数学题,程度有浅有深,在故事的最后,有这道题的正确解法和答案。
在这个社会上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它的重要性非常大的,曾有这样的三句话:数学是建设四化的武器,数学是其他科学的.基础,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里面的故事简直是多的事,比如说有着这样的一个有趣的故事,驴和马一块驮着粮食,去城市里,驴才走了一会儿,就不肯走了,驴对马说:"马大哥你背的有多重呀?"马就出了给驴的题目,再说驴算出了马驮的有多重,自己算出了自己驮的有多重,在也不叫苦叫累。
我读完了这本书,感觉这本书写的非常好,学习是紧张的,更应该是有趣的,希望大家看了这本书学的轻松,学的有劲,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数学的读后感篇三
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之一,它给予我们营养,丰富我们的知识,增加我们的阅历。作为一名教师,“读书,是一种另类的备课”。最近,我认真拜读了李烈的《我教小学数学》,感受颇深。书中那简洁明快的文字、精炼清晰地教学思路和全新的教育理念深深吸引着我,她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不维权威的教学理念深深的也影响着我,使我受益匪浅。
全书共分三篇:“以爱育爱”、“以会教会”和“课堂教学实录及教案”。书中充分表达了作者的儿童观、教学观,以及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孩子们的爱,并认为,正是在“爱”与“会”的良性循环中,老师和学生得到了同步提高。
一、任何教育都需要在“爱”的土壤上成长。
于漪老师说:“对孩子的爱,能够使一个老师变得聪明起来”。作为老师来说都应是这样的一种人。爱是教育的前提,但远不是教育的全部。应由爱而升华为责任――对孩子的一生负责,这才是教育的真谛。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爱。它可以通过师生之间的良好的情绪情感的交流,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智力活动及综合能力的发展,促进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从而形成健康的人格。唯此,只有教师爱自己的学生,才能使学生爱他们的老师,爱老师你所教的学科,学生的各个方面就能健康的发展。然而学生的兴趣又靠爱而产生的,只要学生有了兴趣,就便会产生爱的念头,他们就会自觉地去寻找。这样就不愁自己的学科教不好。由此可见,以爱育爱尤如泥土和种子,一旦种子撒在泥土中,就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二、以师之“会”促生之“会”()。
以会教会的核心是教师的会,这就是要求教师只有不断地自觉提高自己的水平,只有发自内心地想方设法教好每一位学生,才能真正做到使学生学会。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我们教师的一言一行以及知识水平和教育素养等,对每一个孩子都起作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每点每滴都必须成为学生的表率,这样一来,我们教师的工作便显得非同小可,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马虎。古语说“有其师必有其徒”。这就充分地说明了有怎样的老师就教出怎样的学生,不防我们今天也可以反过来看,知其徒略知其师,就是说知道学生怎样也略知学生的老师如何。正因为学生的会就像一面明镜,可以反映出一个教师全部或某个方面。为此,我们都必须先达到“会”,所指的“会”,不仅是文化知识和各种学习能力,还包括会合作、会关心、会健体、会审美、会劳动、会创造、会生活、会做人等。这样才能使孩子从小打好做人的基础。
读了李烈校长的这本书,我明白:教学中,不仅要研究数学学科知识,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更要研究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要研究如何真诚地爱数学,为学生的成长创设宽松、健康的氛围。只有这样做了,你才会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数学教师。更加明白教师对学生“爱”中融会着的教师的责任与技巧,严中有爱,爱中有严,只有把“爱”与“会”融合在一起时,既有爱的情感,又有爱的行为时,老师才当得有滋有味。我要向李校长学习,让自己的学生处于一个充满爱意的宽松、和谐的环境中,让他们很好地去爱学习、爱生活。
数学的读后感篇四
读过《数学大世界》这本书,这本书主要写在数学上易错的题和数学学的很好的'人,还有考题。
这本书第一页还有富含深刻道理的故事。比如:书上“空瓶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自吹自擂的人往往脑袋空空,是会被人嘲笑的。我们一定要踏踏实实,努力学习。还有科学家法拉第的故事。他们一家人一个星期只能吃一个长面包。法拉第量了一下长度是42厘米。我想,这面包分配在7天吃,也就是一天吃42÷7=6厘米长的面包。法拉第又找来白纸,把面包放在白纸上,在白纸上画了13条距离相等的线条。早晚各吃一片,一周正好吃完。我又想为什么不画14条线条呢?我又仔细一写想,啊!如果画14条,那一切,就是15片,15÷7=2(片)……1(片),条件是一周正好吃完,切14条,15片一天吃2片还剩1片,不符合条件,所以不画14条。我又一想:一天吃2片,那么1片就是6÷2=3厘米……我读了《数学大世界》这本书,增长了好多知识呢!
数学的读后感篇五
寒假里借了几本教育类的书籍准备好好品读,然而过年的热闹,冲散了好多原本好好读书的时间,幸好也不是一无所获,特级教师李烈的《我教小学数学》还是深深吸引着我挤出空来细细品读。
《我教小学数学》这本书主要分《以爱育爱》和《以会教会》两大部分,记录了李烈老师二十多年来的小学数学教学生涯,走的是一条既平凡又闪烁着智慧之光的创新之路,她在书中所阐述的观点让人耳目一新,深入思考。
李老师认为:做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决不能只是研究数学学科,还应该研究人的情感,人的需要;当好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研究数学学科的有关知识,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更要研究如何调动孩子学好数学的积极性,要研究如何真诚的爱孩子,为学生的成长创设宽松、健康的氛围。只有这样做了,你才会成为一名学生欢迎的数学老师。
是啊,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首先要让学生觉得数学真奇妙,要让学生热爱数学。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多关心他们,从而激起他们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尝到了成功的甜头,学好数学的信心必然也会倍增。好奇之心,人皆有之。爱迪生也曾说过:凡是新的不平常的东西都能在想象中引起一种乐趣,因为这种东西使心灵感到一种愉快的惊奇,满足他的好奇心,使之得到他原之自然地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变成孩子们学习和探索的内动力。
数学的东西向来都认为是枯燥无趣的,那么,数学教师就要采取形式把枯燥的知识变得更加有趣味。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如色彩鲜艳的教具;新颖的谜语、故事;有趣的教学游戏;关键处的设疑、恰当的悬念;变静为动的电化教学等等,尽可能使学生感到新颖、新奇,具有新鲜感和吸引力,为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提供物质内容和推动力。
李老师一直都倡导“把数学教育的重心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创造有活力的课堂”,这也正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终生追求的教育目标。只有在充满生命活力课堂上,师生才是全身心投入,因为这不只在教和学,而是感受课堂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登书山如获至宝,游书海如行碧波。面对新课程改革,面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用现代教育思想充实自己,用科学的方法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用自己全部的爱熏陶、感染、教育学生。
数学的读后感篇六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数学家的故事》,讲述了许多数学名人的故事。比如毕达哥拉斯、阿基米德、高斯……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关于祖冲之的故事。
祖冲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对圆周率的计算得出了非常精确的结果。这篇文章讲的是祖冲之经过很长时间的编写,终于写成了《大明历》,他上书皇帝,请求颁布实行。皇帝命令主管天文历法的宠臣戴法兴进行审查。但是戴法兴思想保守,是个腐朽势力的卫道士,他极力反对新历法。面对戴法兴的刁难、攻击,祖冲之寸步不让,和他唇枪舌剑的辩论。最终,《大明历》没有通过,后来在祖冲之去世后,《大明历》才颁布实行。
读了这个故事,使我对祖冲之坚贞不屈的精神非常敬佩。正因为他有这样的精神,才能持之以恒地坚持。是啊,任何事情要取得成功,都离不开“坚持”两个字。不由地,我想到了许多人,有文化名人、爱国将士,和我身边的同学。记得,妈妈告诉我,她经常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工作到深夜,不顾身体的疲劳,坚持着把事情做好,然后才会安心入睡。
读《数学家的故事》让我更加喜欢数学,更让我懂得了许多。
数学的读后感篇七
《马小数玩数学》是我们最熟悉的数学课外书,马小跳是我们熟悉的小数学家。假期里,我第二遍阅读了四年级的《马小跳玩数学》这本书。这本书讲的是马小跳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个个数学难题的故事。里面的故事都蕴含着不同的知识,通过有趣的故事让我们和马小跳一起学数学,玩数学。
在“老爷爷和老奶奶谁年纪大”这个故事里,所蕴含的数学问题是我们熟悉的年龄问题。故事讲的是马小跳和他的朋友们在公园里遇见了数学教授的老爷爷和老奶奶,大家想知道老爷爷和老奶奶谁的年龄大,就在那里争论,谁也不服谁,最后他们派了张达去打探。老爷爷没有直接告诉张达,而是让张达带来问题:今年我的年纪加上老奶奶的年纪一共130岁。20年前,我的年纪加上13岁,是老奶奶的年纪减去13岁后的2倍。这可难倒小朋友们了。你是否和马小跳他们一样傻眼了?那我们就一起来探秘吧!
我们知道,年龄问题常常会用到差倍、和倍、和差的解题方法。我们要牢记年龄问题的三大特点:一,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二,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三,两个人的年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只要我们记住方法,读懂题意,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这道题的突破口就在于20年,如果按20年来计算,老爷爷老奶奶的的年龄和是130减去20乘以2等于90,根据最后的条件,20年前,(老奶奶的年龄—13)乘以2等于老爷爷的年龄+13,我们把90分成2个接近的数代入到算式中,算出20年前老奶奶43岁,老爷爷47岁,验算43+47=90是正确的,所以老奶奶今年是63岁,老爷爷是67岁。
除了这个故事,还有“火车中的速度”的行程问题,“欧阳校长的项链”的周期问题,与“夏林果合影”的排列组合问题等等,每个故事都充满了趣味,引人入胜。除了有趣的数学故事,这本书的主人公马小跳也是很让人喜爱的,我们要向马小跳学习,碰到难题认真研究、独立钻研。
让我们一起加入马小跳玩数学的行列,和马小跳一起来学数学、玩数学,在五彩斑斓的数学海洋中尽情地遨游吧!
数学的读后感篇八
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之一,它给予我们营养,丰富我们的知识,增加我们的阅历。
“我教小学数学”与我们的工作很贴近。我手捧李烈老师的《我教小学数学》很快就读完了,还意犹未尽,一点一滴,好像就在我们身边,那么亲切自然,她犹如一杯好茶,品一口,浓香四溢,回味无穷。书中那一个个源于教学实践的真实而令人折服的故事,那一行行铺满了平凡而又闪烁着智慧之光的创新足迹,更让我深深地佩服李烈老师的敬业精神,佩服她细致的教学艺术,更佩服她睿智的头脑与眼光。特别是书中讲述的“以爱育爱”和“以会教会”的教育教学观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贯穿“以爱育爱”的教育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民主、平等、良好的氛围,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朋友般地与学生交流,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各方面得到健康发展。李烈老师的教学能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设学生成长的宽松环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差异等,从而真正使数学学习过程成为学生愉悦的生命体验过程。读后,使我不禁想到如今的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工作任务很繁重,心理压力更是大。当面对的孩子上课不认真时,当孩子们的作业大面积的出错时……,常常是火冒三丈,感觉自己辛辛苦苦的付出竟然是这样的回报,多少有些伤感和无奈;但更多的是对学生的失望,然后就免不了对学生一顿责骂。
读过“出错”是孩子的“权利”这一节之后,我的教学观念改变了许多。要知道孩子在求知的过程中,属于不成熟的个体,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允许的。从发展的角度讲,这是孩子特有的“权利”。我觉得这一部分给我最大的启发是当我们遇到问题时,不妨另换一个角度去思考。只要我们爱孩子,善于保护孩子们的自信心;只要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只要肯钻研就一定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读了这本书,我才更加明白:爱不是空口号,而是发自内心真诚的行动,爱中融汇着教师的责任和技巧。向李烈老师学习,让自己的学生处于一个充满爱意的宽松和谐的环境中,让爱滋润每一个孩子。
“以会教会”是李烈老师从“以爱育爱”和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出发,立足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本身,研究课堂教学活动,反思自身的教育、教育教学活动而提出的富有特色的教学观。以会教会的核心是教师的会,这就是要求教师只有不断地自觉提高自己的水平,只有发自内心地想方设法教好每一个学生,才能真正做到使学生学会。
“以会教会”是李烈老师从“以爱育爱”和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出发,立足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本身,研究课堂教学活动,反思自身的教育、教育教学活动而提出的富有特色的教学观。以会教会的核心是教师的会,这就是要求教师只有不断地自觉提高自己的水平,只有发自内心地想方设法教好每一个学生,才能真正做到使学生学会。
而我认为,教师的一言一行以及知识水平和教育素养等,都会对每一个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点点滴滴也都会成为学生的表率,因此,我们的工作便显得非同小可,来不得半点虚伪与马虎。什么样的老师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同样,学生怎样也可略知学生的老师如何。正因为学生的会就像一面明镜,可以反映出一个教师的全部或者某个方面,为此,我们都必须先达到“会”。而这个“会”不仅仅是指文化知识和各种学习能力还包括着生活、做人做事等的方方面面。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从小打好做人的基础,使他们成为真正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人。
在这本书中,李烈老师从数学课堂教学的细微处入手,揭示了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学习、实践、研究、反思、总结,以自身的“会”引导学生“会”,提出了许多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心理活动特点的教学方法,如“让孩子们先说话”、“重视起始课”、“在幽默与笑声中学习”、“差异中求发展”、“模仿是为了创造”等。
书中的这些教育观、教学观都是通过一个个生动实在的事例来体现的,有血有肉,亲切自然。我想:这就是具体,这就是细节,细微处才能看出老师对教育、对学生的情有多深。从中可以看出李烈老师那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将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正如李烈老师所以说:“这是严格要求也是爱”。是啊,爱学生就是要对学生负责。因此,我将进一步把自己对教育事业、对孩子的爱,化做具体的行动,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自己的工作,在如何深钻教材、如何以新课程理念设计教学活动的思考中,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在抓好细节,落实要求,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艺术上不断学习实践,努力做一个有思想的行动者。
数学的读后感篇九
这个暑假里我了一本很有趣的书名字叫《特别要命的数学》这本书里给我们讲了很多的数学知识。
以上就是这本书其中的一个故事,讲的是一维、二维和三维世界,非常的有趣。这本书里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比如镜子数、有趣的方格等。我推荐大家去看看这本书,看完之后绝对数学成绩会有进步的。下面我给大家讲个这本书里的一个故事。
你听说过镜子数码?你也可以叫它“数字的'回方结构”它是指顺序和倒序都一样的数字,如131或7227或2187812。这种数字很怪,不管你顺着写还是逆着写,写出来的都是同一个数,而且,你得到这种数字的方法也很奇特。你可以试一试:
1、取一个两位数,写在纸上。
2、在下面写上这个数的前后位置交换后的数。
3、把这两个数加在一起。
4、然后在下面再写上这个数的前后位置交换后的数。
5、再把这两个数加在一起。
6、继续,最后你会得出一个镜子数。如:选78,然后用78+87=165,再用165+561=726,接下来用726+627=1353,继续1353+3531=4884。这个数4884就是我们要找到镜子数。
有些数字算起来更快,比如29,29+92=121。
注意:你要是选数字89、98,那么他算出来的镜子数是881323188。要是想三位数开始,就要把196排除,不信你就试试。
数学的读后感篇十
去年的暑假里我还读过《数学大世界》这本书,这本书主要写了在数学上易错的题和数学学得很好的人,还有一些考题。让我印象最深的是科学家法拉第的故事。他们一家人一个星期只能吃一个长面包。法拉第量了一下长度是42厘米。
法拉第想,这面包分配在7天吃,也就是一天吃42÷7=6厘米长的面包。后来他又找来白纸,在白纸上画了6厘米长的线段并在线段上画了13个距离相等的线条。早晚各吃一片,一周正好吃完。
当时我还在想为什么不画14个线条呢?我又仔细一想,啊!如果画14个线条,用刀切开就是15片,不符合一周正好吃完的条件。
后来学校在数学课上老师讲到这个知识点时,我一听就立刻想到这个故事,明白了道理。
总之,我读了《数学大世界》这本书,增长了好多知识呢!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通过读书,我们收获了知识,也学会了许许多多做人的道理,让我们走进书的海洋,开阔视野、感受读书的乐趣吧!
这个暑假里我了一本很有趣的书名字叫《特别要命的数学》这本书里给我们讲了很多的数学知识。
讲的是一维、二维和三维世界,非常的有趣。这本书里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比如镜子数、有趣的方格等。我推荐大家去看看这本书,看完之后绝对数学成绩会有进步的。下面我给大家讲个这本书里的一个故事。
你听说过镜子数码?你也可以叫它“数字的回方结构”它是指顺序和倒序都一样的数字,如131或7227或2187812。这种数字很怪,不管你顺着写还是逆着写,写出来的都是同一个数,而且,你得到这种数字的方法也很奇特。
你可以试一试:
1、取一个两位数,写在纸上。
2、在下面写上这个数的前后位置交换后的数。
3、把这两个数加在一起。
4、然后在下面再写上这个数的前后位置交换后的数。
5、再把这两个数加在一起。
6、继续,最后你会得出一个镜子数。
如:选78,然后用7887=165,再用165561=726,接下来用726627=1353,继续13533531=4884。这个数4884就是我们要找到镜子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