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中学生调查报告及(优质9篇)

中学生调查报告及(优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1-09 04:02:02
中学生调查报告及(优质9篇)
时间:2024-01-09 04:02:02     小编:紫衣梦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掌握报告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对于个人和组织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报告的范文模板,希望能够帮到你哟!

中学生调查报告及篇一

中学生是我国未成年人群体,多数中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当中的很多人还存在着学习压力情况,自己没有信心,学业负担过重,考试失利,升学压力,家长期望过高等等,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了中学生调节学习压力的原因和带来的不利影响,并能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以缓解学生学习压力,帮助其进行有效的学习。

本次进行的中学生调节学习压力情况调查主要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问卷主要由昌图县大四中学九年二班的全体学生完成,本次调查共成功向学生发出问卷24份,收回的有效问卷共20份。

20xx年3月31日。

通过调查分析,对本班学生的学习压力、学习积极性、自信心、学习遇到困难、对自己的成绩是否满意、家长的期望以及遇到学习压力时,自己是如何放松的等多个方面进行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方法和新目标,提供客观和主观上的依据。

1、学生学习压力状况及来源(1—5题)。

调查显示,喜欢学习的占60%,一般的占40%,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压力比较大。占70%。30%的同学觉得学习压力一般。

调查还显示,升学的压力是学生学习压力的主要来源。只有20%的学生认为目前的压力来自于考试压力和课外学习压力,而认为目前的压力来自于升学压力的分别别占80%.成绩过高或过低对下次考试不会造成压力的占70%,会造成压力的占20%,可能会造成压力的占10%。

2、学生学习状况(6——10题)。

调查结果表明,考试前有些紧张的同学占50%,考试前不紧张的同学占30%,考试前很紧张的同学占20%;对自己学习成绩很在意的占70%,,有些在意的占30%。不在意的没有;家长的期望对你来说要求很高的占50%,要求适中的占50%;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找老师和同学帮忙的占30%,单独找同学帮忙的占30%,单独找老师帮忙的占40%,自我解决的占10%,找家长帮忙的占10%;对自己的学习有信心的占40%,信心不强的占40%,没有信心的占20%。可以看出不自信的学生和没有信心的学生所占比例还是比较高,学校对这一方面应该引起重视,多组织一些相关活动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减少学生的一些攀比等不良现象。

3、怎样缓解学习压力(11——12题)。

最喜欢调节学习的压力的方式上网的占60%,一个人安静一下的占30%,体育活动的占10%。

4、课余时间安排(13——15题)。

调查结果表明,课余时间安排在学习和体育活动的占50%,听音乐的占30%,阅读书报、杂志、参考书的占20%;利用课余时间培养自己唱歌特长的占40%,培养自己绘画特长的占40%,培养书法特长的占10%,无特长的占10%;全体同学都认为参与课堂活动对自己的帮助是舒缓身心,缓解压力,保持健康的。

总而言之,必要的压力是中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推动力,为全面发展而付出心血和汗水正是中学生成长过程所必须承担的压力。但是,当前中学生背负着沉重的学习压力,而许多是不应该背负的,"减负"的工作仍然任重道远。减轻中学生的学习压力,促进中学生健康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需要全体教师、学校、社会联起手来,共同关注,共同努力。因此,学校有必要对学生的学习压力进行长期的研究,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健康地成长。

通过调查报告数据分析,要调节学生的学习压力首先要培养教师、家庭、社会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评价观,对学生学业负担的思考与舆论进行正确引导。要让教师知道,减负要从增效开始。要使家长知道,家教不是学生课余生活的全部,社会也是大课堂。要让社会清楚,分数不是学生成绩的全部,综合素质发展才是根本,社会实施强有力的举措,对学生学业负担状况进行有效的监督与调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节中学生学习压力问题,才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质的目标才能实现。

中学生调查报告及篇二

有助于人们了解和容观看待当代中学生的网络聊天交友状况。

a:制定计划,确定调查对象,然后在组内进行人员分组,分配任务。

b:收集资料,做好记录。

c:整理资料、组内成员集中交流。

d:分析问题、结论、建议。

约半数的中学生倾向于“坦诚”“幽默”和“文明”的人作为自己的网友。女生更在意网友聊天时说话是否文明,在遇到说话不三不四的人会马上删除,约9%的人表示最看重网友的素质,17%的人看重网友的才华,19%的人看重对方的外貌,31%的人看重人品,其余的学生则是凭感觉交网友,“聊得来就聊聊,聊不来就不聊。”

中学生最热衷与网友交流的话题是学习方面,日常生活和人生体验等内容。谈论学习的人不足三成。由于是网络虚幻世界,因此,有69%的人选择打字聊天,觉得这样“更有神敏感”。另有11%的人会选择语言聊天,有12%的人喜欢视频聊天,仅有4%的人会“见面聊天”。处于网络时代的“90后”的中学生,交友的动机也是多样的。49%的人期望从网友那里得到情感上依恋和支持,38%的人只在心情不好时找网友聊天。一些被调查的学生说:“进网吧就好像回家,网友的问候会很关心,会让觉得比父母还亲切。”还有的学生说,有许多话不便于父母说,向网友倾诉后会释放心里的压力和郁闷的心情,会顿感轻松和宽慰。还有些中学生为了与网友长时间聊天,竞学会了逃课或逃晚自习、甚至背着父母通宵网聊。

认为通过交网友可以促进学习与成长的学生仅占6%,而且也仅有不足一成的人认为网友的帮助比现实生活中大。

1、要有较高的分辩能力,要选择文明、高雅、有才华的人。

2、不要轻易相信网络中“朋友”的言论,不要被他们传播的信息或情绪影响。

3、不要对网络和网友有依赖心理,这样会影响学习和生活。

4、不要常到网吧里同网友聊天,想一想!你坐在网络时你的父母正在做些什么。

中学生调查报告及篇三

打工只是一种磨练的过程.中学生假期打工得到了许多同学、家长们的认可和支持.一方面,家境相对贫寒的学生,想乘此机会挣些学费,生活费;另一方面,平日消费较大但手头又不大宽裕的学生,想通过打工,挣些零用钱。所以,我们在学习之余应多多的锻炼自己,打工就是一种可行的途径.

中学生调查报告及篇四

责任感是信息时代对人才的素质提出的更高要求之一。在一个既讲效率又讲公平,既讲竞争又讲合作,既讲权利又讲义务,既讲个性又讲共性的社会里,对人才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造就优秀人才的因素很多,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并且起关键作用的情感因素就是责任感。1993年,联合国在中国召开了主题为“21世纪挑战及教育改革”的会议,来自24个国家的与会专家提出了一个共同看法:新世纪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个挑战,既不是新技术革命,也不是经济发展,而是青少年一代的道德问题。一个道德情感贫乏,责任感缺乏的人是不会真正关心他人的,也是无法与他人真诚合作的,更无法适应社会。此外,责任感还是健康人格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责任感强的人是一个崇尚理性并以此指导自己行为的人,一个责任感强的人又是一个感情丰富、极具同情心的人,更重要的是一个责任感强的人往往是一个为实现崇高目标而不懈追求的人,他的创造力会不断地迸发出来,可以说责任感是一个人的创造精神的动力机制。为此我选择这一课题,探索强化责任感的新路子,为进一步加强中学生的责任感,培养适合新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做一点努力。

(2)探索当前学生责任感缺乏的原因;。

(3)探索强化责任感教育的措施,以提高责任感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根据以上目标,我采用的调查方法主要是:问卷调查方法与访谈法。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多角度地了解学生的责任感现状。

问卷设计内容的考虑,从责任感的表现(对自己、对他人、对班级、对社会、对国家)及责任感个性品质构成的四因素:责知、责情、责意、责行等方面设问,共设选择题四题。同一时间向我高三年级的学生发放问卷,共发问卷300份左右,回收有效问卷达95%以上。

1、从对自己的责任感表现看:

人生的自我责任是在人的自爱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自爱指爱惜自己的身体、人格、名誉。作为社会性行为责任的自爱,它广泛地包含了自我作为行为主体对作为客体的自我的身与心的爱护。每一个学生都必须认识到,一个人既然来到这个世界,就应该在合理的范围内,让自己好好地生存下去,并获得发展。即使当自己碰到任何困难的时候,也应当不断地激励自己,勇往直前,坚持到底。这就是对自己负责。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1、学生中坚持运动来锻炼身体,保持健康的占34%;不把运动当回事的占66%;从这组数字看,让人担忧,学生中不少人运动与保健意识方面的责任意识有待加强。

2、从对他人的责任感表现看:

人生于世,不能老想着自己,心中要有他人,不仅要对自己负责,更要对他人负责。每个人都存在于一张社会关系网中,与他人发生着或近或远的关系。作为朋友,忠诚、互助、互谅、解危济困对于我们义不容辞。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3、从对学校、班集体的责任感表现看:

我们立身的集体,需要每个成员去过问、关心,为其良好发展出谋出力,作为学生应在班级体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以自己为集体的努力与牺牲而自豪。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你代表学校参加全市学科竞赛,你会:认为我是被选出来的代表,成绩好不好是我个人的事,不关任何人的事的占5%;从这项来看,多数同学对集体的责任意识较强,但少数同学的责任心态也是让人担忧。

4、从对社会、国家的责任感表现看:

我国古代思想家主张“治国、平天下”,就是指对国家的责任心而言,每个人对自己的祖国,都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对国家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是全部人生责任中最崇高的一种责任。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1你认为人生最大的乐趣是:享受的占6%;能达到自己的每一个目标的占64%;做好本职工作,为祖国为社会多作贡献的占40%。若有机会出国留学,学成之后,你会:外国生活水平高,坚决不回国的占1%;看情况而定的占42%;争取回国,报效祖国的占57%。你认为现在在校读书的目的:报答父母的占6%;上大学或找份好工作的占52%;增长知识,提高素质,将来服务社会的占42%。

总之,对学生调查结果分析显示,我校学生责任感状况的主流是好的,但确实存在不少问题。呈现出如下特点:

1、对家庭、对朋友责任感意识强一些,对自己的责任意识模糊。

2、在朋友圈子里责任意识强一些,在朋友圈子外,对陌生人的责任意识较少一些。

3、对班集体的责任感意识强一些,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意识淡化。

4、责任认知强过责任行为,不少学生可以判断出负责与不负责的是非,但不能把正确选择付之行动。

5、责任情感强过责任能力,学生中不少人对一些事情,有心尽责,而无力尽责。

对调查结果的思考——进一步加强中学生责任感教育的几点建议。

责任感的形成是一个非自发的过程,它需要通过教育、培养,依赖于外部的导向和内在的自教自律、自我体验而形成。强化责任感素质教育力度对策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开拓外部导向与自我内化的统一。

首先强化责任感教育力度,应坚持正确的理论导向,做到道德理论知识教育与道德责任行为教育的结合,实现知行统一。

学校德育工作中,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必要的理论教育是责任感教育不可逾越的初级阶段。通过教育,使学生知道:热爱生命,维护尊严,修身养心,发展自己,实现自我价值——这是对自我的责任。平等待人,乐于助人,善意批评,真诚合作,宽容大度——这是对他人的责任。履行义务,奉献集体与社会,遵纪守法,参与社会活动——这是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和国家尊严,保持民族气节,履行保卫祖国的义务——这是对国家的责任。通过教育使学生明白社会赋予每个人的神圣使命,明白自己应承担的责任是不可推卸的,明白神圣使命的完成必须立足于社会个体的高度责任感。

其次强化责任感教育力度,需要中学生个人的自省和意志努力。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家庭、学校、社会等只是培养责任感的外部因素,个人主观努力才是培养责任感的内部因素和决定性因素。任何好的措施、手段、方法,如果不与学生的自省内化相结合,则言与行不一、思与为不一。因此,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应以人为本,贯穿人本主义思想,一切从学生自身实际出发,立足于学生思维特征、认识能力,注重教育效果的及时反馈,让学生明白,任何说教是否有效,主要通过学生自己的自我认识、自我反省、自我认同、自我修正、自我提高才能达到。必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坚定目标,塑造美好品性。当今社会人们的思想日渐多元化,而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是塑造力、模仿力最强的时期,因此,要培养责任感还必须提高个人的鉴别力,能排除社会、家庭、乃至学校给个人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把“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之一,把“责任感”作为最美好的品性去追求,不断完善自我。

中学生调查报告及篇五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家长们对自己子女过度宠爱,所给零用钱也比较多。那么,这些钱都花在什么地方呢?这些消费开支合理吗?高中生应建立怎么样的理财观念?现在我们决定对中学生的消费情况做一些调查,进行一些研究。

预设目标:希望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大体了解现代中学生消费情况,能够找出其特点,并用所学的知识加以分析,找出原因,进而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实现目标:了解中学生消费现状,分析中学生消费现状的合理方面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撰写论文,实现预定目标。

我们的主题调查采用调查分析的方法。收集了36份有效问卷(男生18份,女生18份)。调查问题均为客观选择题,然后对答案进行统计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准备阶段:在众多课题中不假思索地选择了我们都感兴趣的关于中学生消费状况的研究课题。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通过各种渠道查询资料后,在做好准备工作之后,我们讨论并制成了中学生消费状况调查问卷。

调查阶段:向学生发送问卷。研究对象为高一男生和女生。

统计整理:采用人工统计法,组员利用课余时间对回收的36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

报告撰写:首先,对统计数据进行仔细透彻的分析。此外,参考查询的数据,确定报告格式、讨论目的和分析对象,并编写书面报告。

(一)中学生消费的合理性。

1、合理的消费观念。

消费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行为。消费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可以分为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每个中学生都是消费者,消费主要是生活消费。在消费过程中,消费的概念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第二个问题的调查结果,大约64%的中学生每月的支出合理,只有少数中学生的支出更多。

同时,据第十一题的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在消费时,注重质量的占61.1%,这说明过度追求名牌的消费观念将成为过去,理性消费渐渐成为主流。据第十二题调查表明,50%的中学生有为自己做过“财政计划”,消费的有序进行也是中学生消费观念合理性的表现之一。

2.消费内容的合理性。

据第三题的调查结果表明:

生存消费、发展消费和享受消费的比例相对协调。这表明中学生的消费不仅满足了衣食的基本需求,而且满足精神需求的消费比例也在上升。特别是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迅速发展,网上信息查询和休闲娱乐已经成为当代中学生的时尚消费。这些消费是电子时代的必然产物,这也反映了近年来中国网络产业蓬勃发展给人们带来的无限便利和乐趣。

学习资料是中学生消费中继食品、上网消费以后,居于第三的消费内容,这说明中学生对于学习的重视程度很高。

3.消费方式现代化。

据十四、十五题调查结果表明,约13.9%的中学生使用过银行卡,有50%的中学生已有或将会有属于自己的银行卡.这表明中学生的消费方式已进入信息化网络化的新时代,快捷便利的消费方式深受中学生欢迎。作为新一代青年,当代中学生是不会落后于时代的发展的。

4、对于消费的正确思考。

第一个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94.4%的中学生的经济来源是他们的父母,这是稳定可靠的,有相当数量的学生。根据问题6的调查结果,94.4%的中学生在消费过程中考虑了家庭经济状况,他们认为这是非常必要的。这表明,中学生不再是过去以自我为中心的“小太阳”,而是逐渐成为能为父母和家庭分担责任的主人。此外,问题10显示,66.7%的中学生在心理上做好了自食其力的准备,61.1%的中学生进行过锻炼。这也充分反映了当代中学生对消费的思考越来越理性,对未来消费的思考也越来越成熟。

(二)学生消费中的问题与不足。

1、消费结构仍有片面性。

首先,一些中学生的消费内容过于集中。其次,追求品牌的中学生也占一定比例。这些学生的消费观念明显进入误区,这也反映了中学生消费不合理的一面。当一个中学生身上覆盖着名牌和时尚服装时,表现出来的不是中学生的个人价值,而是虚荣和不合时宜。作为一名中学生,他的个人价值在于他的勇气、勤奋、智慧、活跃的思想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以及他的独立性。这样的中学生充满信心。他们是否穿名牌不会影响他们的个人魅力。相反,如果一个中学生只能依靠自己在名牌上的外表来支撑自己的“价值”和“地位”,那就说明他没有自信,什么都没有。

2.比较现象严重。

据第七题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之间的攀比心理是十分严重的。这种不好的现象会使中学生的消费走向歧路,不利于中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另外,要注意的是94.4%的中学生的.经济来源是父母,过攀比会使中学生的家庭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为了满足这些中学生的虚荣心,过度溺爱孩子的父母只得一再尽力提供经济上的支持。而对于这些中学生来说,真正需要的不是这些,真正需要的是正确的引导和自省,若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中学生的消费观念变得歪曲,消费很难再正常化,会影响他们将来的生存和发展。

3、家长对于中学生的理财教育不够到位。

根据问题8的调查结果,约38.9%的中学生家长不经常甚至从未进行过财务教育,这也是中学生片面消费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问题9的调查结果,86.1%的中学生认为自己需要金融教育,这反映了中学生对金融教育的渴望。

(三)培养中学生合理消费习惯的几点建议。

作为当代中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不攀比,不过分追求名牌,提倡艰苦奋斗精神。

由于中学生处于消费的前沿,他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轻松获取各种消费信息。因此,对于社会上的新兴事物,我们应该学会分辨好坏,增强消费意识,提高自主消费能力。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但是,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薄弱,勤劳、勤俭少言,造成浪费。一些父母相信,现在生活很好,他们不能失去孩子。他们喜欢节俭生活,但也能满足孩子的要求。他们太溺爱自己的孩子了,所以他们可以过着“张嘴吃饭,伸手拿衣服”的生活。学生之间的比较和浪费现象非常严重。艰苦奋斗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优良传统。当小康生活向我们召唤,和平繁荣的时代向我们走来时,我们必须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只有这样,国家才能繁荣昌盛,取得巨大成就。因此,希望学校和家长加强教育引导,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教育作为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使中学生形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勤俭节约的正确消费观和人生观,尊重和珍惜成年人的劳动成果,不要追求奢侈和享乐。

中学生的家长应该对中学生进行适当的理财教育,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

不要过度放纵,严防中学生严重的比较心理,经常给予适当的引导,做中学生合理消费的第一任老师。引导学生节省零花钱,并在最需要的地方使用。它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家庭财务管理。

对于培养当代中学生的合理消费习惯,中学生所在学校也应该积极对中学生进行理财教育。

在一些发达国家,金融教育是中小学和家庭教育的热门话题。学校和家长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根据不同阶段确定不同的教育目标和内容,开展理财教育。面对新世纪,中国加入了wto。在我们准备好之前,外国人不会和我们赛跑。如果你没有意识到金融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其后果不难想象。因此,只有通过教育,中学生才能注意培养合理的消费习惯,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通过本研究,我们不仅了解了现代中学生的小情况,而且提高了我们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

为做好中学生消费状况分析,我们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内容涉及:经济来源、每月花费、消费内容,以及同学的一些想法和消费方式等内容。经过分析研究,我们发现,同学们的消费理念较为合理。大部分人在消费时更注重质量和实用,并考虑到家庭经济状况。看来,在社会主义的中国,中学生消费也是同我国的国情相统一的。并且,同学们也同时保持着艰苦朴素、不乱花钱的优良作风,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我们也不得不看到一些问题,有些同学仍然有攀比心理,而且比较严重,这与许多因素有关,有家庭的也有社会的。还有,有些同学的消费结构不合理,偏重在玩乐上,这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却又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既然已经出现问题,就应该拿出积极的措施来改正。在这方面,我们希望家长和学校对学生加强理财教育,并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让全社会都来关注中学生的消费问题。

在研究和学习中,我们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我们小组的每个成员的学习能力都有所提高。面对问题和困难,我们不会退缩,而是积极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通过研究性学习,我们的学习态度更加严谨认真,在困难面前我么学会了坚持与忍耐,发扬了团结协作的精神,无论做什么,都会感觉到我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我们发现自己遇事更冷静,处事也多了一份成熟。

一份努力,一份甜蜜,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这项研究对我们来说是一次特殊而有意义的经历。我们克服了胆怯,更加自信和成熟。

中学生调查报告及篇六

2。了解学校指导的实际情况和理想教育现状。

问卷调查(学生问卷详细调查)、学生当面了解、采访学校教师和领导。

从15到20岁的左右的六年里,现在的孩子一般都要从中学里走过。六年的漫长时间,可以改变一个人很多的东西,甚至所获得的改变可以左右一个人一生的道路。特别是人在中学阶段的当口。人的身体,人的大脑每分每秒都在发生着奇异而深刻的变化。一点点,人从一个稚气未脱的少年成长为一个青年。这个过程中所接受的每一种思想,所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是一个开始,而在这个阶段确立人的理想就是人生最紧要的第一步。

人的理想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生活理想、社会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是基础,是人生理、心理的基本要求,应予以合理的满足;社会理想是人理智上的最高追求,包括国家的,民族的,人类的。而职业理想是生活理想和和社会理想之间必要的过渡阶段和中介环节。换句话说:生活理想应提升到职业理想的高度上去,社会理想应落实到职业理想的实际中来。

在人一生的活动中职业生涯既是一个人谋生的手段,实现自身价值的必需,又是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人生实践。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就是中学生实现生活理想与社会理想的最佳结合点。

然而,当代中学生的职业理想现状如何呢?对此,笔者对一所普通高中的高一、高二两个年级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从中发现了不少的问题。

问卷显示,虽然经过了初中三年的成长,到了高一高二仍有近16%的学生认为:理想与职业理想的概念是一样的。这充分说明一个问题:这部分学生连职业理想最基本的概念都没有,更不用谈自己树立什么职业理想了。自然的,问卷相关显示:有的学生未曾考虑过自己未来的职业。那么,在其余近84%的.学生中,他们对于职业理想就一定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吗?根据我对一些学生和老师的近距离了解,多数学生对职业理想的问题是比较混沌的,或者说是没有责任型的,职业理想对他们来说并没有起点或者目标的意义。有的学生曾想过有关职业的问题,实际上,也仅仅是一种对未来美好的想象,对于他们来说,最眼前的学业才是他们所应该关注的。

在问卷的主观题中,有很多学生明确地写出:理想就是考上一所好的大学。那么考上好的大学是为了什么呢?为了以后有更好的生活和工作!但是,这种好生活好工作对他们来说是极其抽象的,并没有清晰的想法和设想。他们实际上把考上大学看成了终极目的了。考上大学之后呢?再说吧!正因为有这样的思想,大学生中才会有这样的情况:学中文的不喜欢中文专业,学外语的转学法律,有的甚至放弃了学业。在问及是否关于职业理想的问题以后再考虑会更好一些?现在主要是学习?时,62%的学生选择了是,还有近7%的学生选择了其他。我不禁想起了资深顾问式培训专家倪砥的《我不是在教训你》这本书中的一句话:错就错在不知要到那里去。为了说明这个问题他举了一个例子:1962年克林顿作为阿肯色州的学生代表,到华盛顿出席了全国青少年代表大会。他们参观了白宫,受到了肯尼迪总统的接见。而年仅16岁的比尔在当时就做了一个决定,他要当美国总统,成为影响世界的人。这以后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走进白宫,几乎没有走什么弯路,在他46岁那年如愿以偿。用三十年的时间哪一种合理的目标达不到呢,怕就怕南辕北辙。我们的学生,他们中很多人都脚踏实地没错,眼朝地下,背负着学习的铁犁向某一所大学开垦着,而这所大学所学的东西真正是他自己想要的吗?只要看看下面的问卷结果就可想而知了:对于已分科的高二年级,有近50%的学生所选的班科与自己的职业理想不一致或不知道是否一致。连最眼前的分科都没法保障是学生自己所需要的,大学就可想而知了。这显示出学生学习的盲目性,这种盲目性要持续多久,而我们的学生究竟要往哪里去?撇开上面有没有的问题,我们来看看是什么的问题。首先,要交代的是:我调查的是一所设于小镇上的普通高中,吸收的学生大多是来自周遍地区农村的孩子,有一定区域局限性。

对于我的职业理想是什么这个主观题,我仔细翻阅了完整的四个班级的问卷,(其中两个高一班,两个高二班)我惊异的发现这四个班分别是全班45人中有18人,58人中有13人,67人中有18人,73人中有20人的职业理想是教师。另外,比较多的是医生,每个班里也都有10人左右,此外较多的就是警察、律师。当然也有其他种类的,但这种分布状况实在是不平衡。

是什么左右了我们学生的选择?是选择的范围!又是什么规定了选择的范围?是周围社会所给予学生们有关的职业信息!学生在社会、家庭、学校的重重围困以及学业的重压下,他们的眼睛所能触及并能够比较了解的也只能是这些。更何况,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和小镇,视野更加狭窄,也就更加需要有关这方面的系统的指导和教育。

然而,令人担忧的也正是目前的传统教育,升学率是学校日程的重中之重,而忽视了学生发展的长远需要。现代社会的现状是高度信息化、科技化、多元化,社会发展一日千里,传统的三百六十行其实早已被打破。据统计,全国现有一万多种职业,新职业仍在不断涌现。闭目塞听就不可能得到发展的机会。中学阶段是学生吸收外在信息,定下生长基点的紧要时期,在新的形势下,非常紧要的是让学生了解社会发展状况,了解世界形势,开拓视野,这样学生才会有较高的人生起点和更高的人生标准。而对于学生职业理想教育更是起着目标性的启示作用。

1994年9月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司颁布了《普通中学职业指导纲要》之中,明确表示,职业指导是普通中学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任务是: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职业和专业;了解自己的生理、心理、兴趣、才能和体质等特点;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国家、社会需要和个人志愿之间的关系;增强职业意识和对未来职业的适应能力,使学生能够正确地选择符合社会需要及其身心特点的职业或专业方向。

而且明确规定:职业指导的教学课时,在初中阶段不低于15课时(一般在初二设置为宜),在高中阶段不低于20课时(一般在高一设置为宜)。职业指导的目标和内容,分初中和高中两阶段分别加以说明,并说明了职业指导的途径和方法。

然而,职业指导在学校的现状如何呢?据我了解,类似的指导往往集中在学生毕业前填报志愿时进行。其实进行的指导只是升学指导中的一部分。一般教师也往往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指导。重要依据即是高校历年招生的分数线,主要是注意学生的专业限制和录取可能。虽然减少了一些填报志愿的盲目性,但这显然比较忽视学生的兴趣,身心素质,学习潜能和个人理想,也忽视了行业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再则职业指导的内容并不是单纯的最后选择,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提高素质,发展潜质,使学生达到自我发现,自我分析,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自我决策的高度。这些都需要从入学到毕业全过程的系统启蒙与引导,需要学生在平时就有一种对职业与专业信息较广泛的耳濡目染以及对自身的科学的观察与分析。显而易见,在现行的指导下,要求学生在仓促的时间里决定自己的命运,似乎可能违背问卷里显示的的人所支持的一个美好的少年愿望会努力使职业理想成为现实选择!显然这样的指导已不符合学生发展的需求,离人的全面发展、自由发展、充分发展的目标更远。中学生正值富于幻想,树立理想,建立人生基点的最佳时期,职业理想教育更成为当代中学生潜在的强烈需求。学校的职业理想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定任重道远,只有不断完善不断创新和落实到位才能够适应当代学生的需求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召唤。

中学生调查报告及篇七

大部分大学生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是值得倡导并隆重举行的,比如说“端午节”是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英雄——屈原的;还有部分大学生认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不是很高,不明白部分节日的意义,所以表示不是很提倡,有的人甚至表示对中国传统节日都不是很了解,在调查中我发现很多人不能完全说出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有些竟然表示不知道“端午节“这个节日。

部分大学生认为要与西方国家“接轨”,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及文化,就必须接受西方国家的文化及节日传统;大多数人表示对于西方国家的节日既不能说完全摒弃,也不能说是完全不接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并不代表是否定某一方,而是两者的融合,对于节日这一问题而言,他们表示可以接受,但不会去隆重庆祝,毕竟那是别人的节日。

由于对我国文化、民族传统知识的欠缺以及盲目从众崇洋媚外的心理导致部分大学生对外国节日表现出“狂热”的态度,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当代大学生从小就被社会定位为为了考试而拼命学习的一类人,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钻研”那些课本知识以应付考试,忽视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错误的认为科技、经济等某方面优于中国的部分西方国家就是自己的偶像,从而导致崇洋媚外,热衷于外国的文化教育及服饰等各种东西,当然西方国家的节日也成为他们青睐的对象。

在调查时与部分大学生的交流中,发现了极少部分大学生的一些令人无奈又“匪夷所思”的观点。

1、建议给中国传统节日重新“易名”极少部分。

大学生由于对西方国家的过度崇拜,竟然给部分中国传统节日加上一个类似于西方节日名字的名字,比如“中国情人节”,更令人无语的.是有人建议将“清明节”改名为“中国鬼节”。

2、部分人表示“不承认”中国有些传统节日。

部分人认为当“节日”的概念被“假日”替换以后,是节日就应该有假期,可是中国的很多节日都没有放假时间,这样一来,他们觉得这些节日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节日,从而忽视甚至不承认那是中国传统节日。他们表示这样的节日犹如“食而无味”,所以不愿接受。

在调查中,少量大学生对韩国申报端午祭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这一事件表示义愤填膺,他们认为中国人民应注重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对于xx年韩国申报中国的“端午节”为他们的节日这一事件,我们应该予以重视,对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去重视,保护中国传统节日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刻不容缓。

通过该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节日的重视程度较为欠缺,这是由于对我国文化知识及传统观念的缺乏而导致的。我希望当代在校大学生能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了解,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用行动去证明自己的爱国热情。

详细的数据,该报告只是反映了调查中出现的显著问题,故不能作为有力的论据。

中学生调查报告及篇八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大多数家长已将视线由温饱问题转向了教育问题,对孩子的教育十分重视。因此中学生的消费水平越来越高,导致学生相互攀比以及青少年犯罪等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中学生不同于其他消费阶层,他们无经济收入,日常花销却又不低于一般人。因此,我于20xx--20xx年寒假对周边43名中学生进行了调查,收回有效问卷42份。

1.每月的零花钱。

学生每个月的零花钱在50以下的占42.9%,在50元-100元的占38.1%,也有少部分学生的零花钱很多。家庭生活水平、消费水平都比较高,家长给子女的零花钱也比较多。

2、每月零花钱的来源。

学生的零花钱主要来源是父母,占81.0%。中学生学业重,课程紧,基本上没什么时间参加勤工俭学。学生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年事已高,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是父母,()因此零花钱的主要来源是父母。

3、零用钱主要用途是。

选择储存起来的的占54.8%,买书的占50.0%,买零食的41.6%,还有少部分同学选择买衣服。大多数学生都是走读,一些生活用品之类的东西不用自己打理,因此平时的零花钱都是自己处理。平时学业忙,没时间逛街,于是很多选择储存起来。学生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每天看一篇文章的意识很强,因此选择买书。中学生正长身体,容易饿,加上嘴馋,因此总在课余时间去买零食。

4、购买一种商品首先考虑的因素。

考虑价格的占52.4%,考虑商品的用途的占26.2%,考虑是否符合时尚潮流的是23.8%。买商品时,首先考虑它的价格,只要喜欢、买得起,不管实不实用,都会买下。有些学生考虑的是它的用途,注重物尽其用,认为没必要买没用的东西回来摆,浪费金钱。中学阶段的这个年龄正是对时尚有敏锐观察力的时候,对时尚感兴趣,追求时尚正逐渐影响学生的消费理念。

5、对中学生吃零食、穿名牌的看法。

认为可以考虑的占66.7%,认为不应该的占19.0%。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不再满足于吃得饱,穿得暖,而是追求更舒适的生活,因此经济条件允许下,可以考虑吃零食穿名牌。而有些学生认为不应该,他们认为没必要把钱浪费在吃零食,穿名牌上,只要吃饱饭,穿着舒适就行了,没必要追求名牌。

6、消费理念或消费风格来源。

学生的消费理念和消费风格来源很广,既有父母占23.8%,也又兄弟姐妹占23.8%,更多是自己占38.1%。在家里,平时跟父母,兄弟姐妹出去消费,或多或少收到他们的影响,久而久之也形成了自己的消费理念,不再收他们想想,而是相信自己的眼光。

7、你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看法是。

学生认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该大力提倡的占81.0%,虽然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学生勤俭节约的意识还是很强。

8、如果当月零花钱不够,如何解决?

当零花钱不够时,很多学生选择向父母要,占52.4%,也又少部分选择自己赚,占26.2%。初中生还是消费者,没有赚钱能力,所以零花钱不够时,首先想到的还是向父母要。

9、如果每月零花钱多了100元,会如何处置?

很多学生选择储存起来占41.6%。这个月零花钱多了,或许下个月就不够,为了以防万一,很多学生就选择存储一起来。

现在的学生课余生活丰富了许多,市场经济已经使得消费领域无孔不入。无直接经济来源的学生也成了许多商家的目标群体。现在学生经济正在迅速发展:杂货店、文具店、书店、网吧、小吃摊、电脑游戏光盘店等等一应俱全,五花八门。市区一些商业街上也开出青少年用品专卖店,无疑都是瞄准青少年学生这一消费群体,不少知名运动品牌也把这一群体作为重点消费对象。但是中学生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克服各种不良心理的诱惑,矫正不良的消费形态。应学会购买物美价廉的商品,更多地考虑父母赚钱的不易,建立合理的消费开支预算,寻找合理的消费模式。

一个人的很多习惯都养成于青少年时期,从一个学生对待零用钱的态度,就能折射出将来当家理财的点点滴滴:一个从小克勤克俭的孩子,长大后花钱自不会大手大脚:小时候“要风得风,要雨有雨”,让他感到钱来得很容易,长大后一不留神,就会犯下难以弥补的错误。通过这一次的研究性学习,我们深刻地理解了学生理财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自己也得到了这方面的许多知识。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在人们的行为中慢慢改变,而行为又会反过来影响人们的观念。消费正是这样的,它既受内在因素的影响,也受外来事物的影响,我们应该用一种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勤俭节约和储蓄行为是个良好现象,家长应对此加以鼓励和正确引导,使孩子从小养成善理财的好习惯。

中学生调查报告及篇九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计算机已遍及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家家户户都有台电脑,现在,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对电脑都是了如指掌,甚至是小孩子,也会玩电脑。而人们到底是怎样用电脑的呢?为此,我们对中学生的上网情况做了一次调查。

调查时间:20xx年2月15日——2月18日

调查对象:中学生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进程:首先设计问卷,调查中学生的上网情况,再进行整理,做统计。

调查问卷:

你好!以下是关于中学生上网情况的一份调查问卷,请你仔细阅读每一个题目,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将相应的选项填在括号中。谢谢你的支持与合作!

1、你家是否有电脑? ( )

a.是 b.否

2、你一般上网多长时间? ( )

a. 5小时以上 b. 3~5小时 c. 3小时以下

3、你一般上网时是干什么的? ( )

a. 打游戏 b. 查资料 c. 聊天 d. 其它

4、你的网龄是多少? ( )

a. 5年以上 b. 3~5年 c. 3年以下

5、你上网的原因是什么? ( ) (可多选)

a.学习需要,如查资料 b. 很多人都在上网,自己也想 c. 无聊呗

d.其他

6、对网上资料最感兴趣的项是:(多选题)( )

a .社会科学 b. 教育 c. 情感交流 d. 文学艺术 e. 游戏攻略

f.聊天

7、你认为上网是否对学习有影响( )

a.有 b.影响,但是不大c.响比较大

调查结果:

1、在调查的学生中,100%的中学生家里有电脑。

2、上网时间:大部分中学生都喜欢上网,都将大部分的时间用在网络上。

3、上网的目的:中学生上网,查阅自己爱好的信息或玩游戏者较多,其次是聊天、娱乐、收发邮件、下在音像资料或图片,再次是查阅资料、做网页、查阅有关知识的信息、浏览新闻等等。

4、中学生上网的网龄:他们的网龄大多都是5年或是3~5年。

5、上网原因:55%的中学生是因为无聊或者是想玩才上网。25%的中学生是为了学习才上网的。

6、95%的中学生游戏攻略和聊天感兴趣。

7、65%的中学生认为上网对学习有影响,但影响不大,而35%的中学生认为上网对学习有影响。

调查分析:

通过上面的调查与统计,我们了解到了中学生的上网情况,发现了大部分的中学都不会正确地运用电脑,没有将电脑当作学习的好助手,自己的好伙伴,而是将电脑用来玩游戏,用在一些不正当的地方。会运用网络是好,但是如果过分地沉溺与网络就不好了,如果对网络运用得当,它可是像朋友一样地帮助你,但如果运用不得当,后果将是极其不良的。

那该如何正确地运用网络呢?为此,我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具备一定的自制能力,面对网络不良信息的诱惑,我们应该坚决抵制。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网络功能为我所用。但是,切不可沉迷于此,劳累时可以进行适当的娱乐,要注意上网时间。

2、做家长的也应该在这方面多多关注一下,去接触一下自己孩子的内心,去体验一下他们的感受,教导他们走正确的道路。限制孩子的上网时间,在孩子完全沉迷实及时做好防备,对于已染上网瘾的孩子采取强制手段。多多与孩子沟通,试着计入孩子的世界去了解他们,引导他们。

总结:那就让我们更好地运用网络,让他成为我们身边的好朋友。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