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护理管理论文参考文献篇一
第一段:引言(介绍护理管理的背景和意义)。
护理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医疗服务工作,其在现代医疗体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护理管理涉及诸多方面,包括资源的合理分配、人员的协调配备、质量的控制和绩效的评估等。经过多年来的实践和探索,我深感护理管理对于医院和患者的医疗体验以及护士个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在本文中,我将结合我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总结护理管理的心得体会,以期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第二段:注重团队建设和协作。
护理管理中,团队建设和协作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护理团队需要高度的合作和沟通才能顺利完成工作。作为一个护理管理者,我深知通过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良好关系和有效的沟通,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因此,我注重建立积极的工作氛围,鼓励团队成员之间的互相支持和帮助,及时解决沟通问题,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支持,保证团队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三段:合理分配资源和优化管理流程。
资源的合理分配是护理管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环。作为护理管理者,我注重对护理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分配,确保每位患者都能得到适当的护理服务。同时,我通过优化管理流程和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来减少重复工作和浪费资源的情况。通过合理分配资源和优化管理流程,我有效提高了护理服务的效率,让患者获得更好的医疗体验。
第四段:注重质量控制和绩效评估。
在护理管理中,质量控制和绩效评估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作为护理管理者,我注重制定和监督各项质量控制措施,确保护理服务的质量。我通过建立护理质量评估指标和定期组织绩效评估,对护理工作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改进。通过不断的质量控制和绩效评估工作,我提高了护理服务的质量并获得了良好的口碑。
第五段:自我反思和持续学习。
护理管理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提高的过程。在实施护理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也明确了自己的不足之处。通过不断的自我反思和总结,我意识到作为一个护理管理者,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管理技能和专业知识。因此,我会持续参加相关培训和学习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
结论:
护理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服务工作,对于医院和患者的医疗体验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注重团队建设和协作、合理分配资源和优化管理流程、注重质量控制和绩效评估以及持续学习和自我反思,可以提高护理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护理管理能力,为更多的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护理管理论文参考文献篇二
一、概述。
小儿腹泻,或称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消化道疾病,临床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本病一年内均可发生,夏秋季节尤其易于发病,不同季节发生的腹泻,临床特点有所不同。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病因。
1.易感因素婴幼儿易患腹泻与下列因素有关。
(1)消化系统发育不良:消化酶和胃酸分泌少,消化酶活性低,对食物的耐受力差。
(2)生长发育快: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相对较多,消化道负担重。
(3)机体防御功能差:胃酸酸度低,杀菌力弱,同时血中免疫球蛋白和胃肠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不足,易患肠道感染。
2.感染因素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引起。
(1)病毒感染:人类轮状病毒是引起秋冬小儿腹泻最为常见的病原。其他有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冠状病毒、诺沃克病毒等。
(2)细菌感染:大肠埃希菌是细菌感染中的主要病原,包括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肠致病性埃希菌、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其他有空肠弯曲菌、耶尔森菌、鼠伤寒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3)真菌和寄生虫:小儿以白色念珠菌多见,梨形鞭毛虫、结肠小袋虫及蠕虫感染也可引起肠炎。
3.非感染因素。
(1)饮食不当:当喂养不定时、不定量或不适宜,以及突然改变辅食种类等,同时由于食物或食具被污染亦可引起肠炎。
(2)疾病引起:患肺炎、上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或急性传染病可伴有腹泻。
(3)其他:个别婴儿对牛奶或某些食物成分过敏,以及气候突然改变等因素均可引起腹泻。
(二)发病机制。
1.感染性腹泻大多数病原微生物随污染的水或饮食进入消化道,亦可通过污染的日用品、手、玩具或带菌者传播。病原微生物能否引起肠道感染,决定于宿主防御功能的强弱,感染剂量的大小和微生物的毒力(黏附力、产毒力、侵袭力、细菌毒性等)。其中以黏附力最为重要。
(1)病毒性肠炎:病毒侵入肠道后,侵袭小肠绒毛上成熟的上皮细胞,小肠黏膜回收水、电解质能力下降,肠液在肠腔内大量积累而引起腹泻。同时继发的双糖酶分泌不足,使食物中的糖类消化不完全而积滞在肠腔内,并破坏肠道内细菌分解,使肠液的渗透压增高,进一步造成水和电解质的丧失,加重腹泻。
(2)细菌性肠炎:肠毒素性肠炎,主要是产生肠毒素的细菌侵入肠道后黏附于小肠黏膜上皮细胞上,进行繁殖和产生肠毒素,使小肠液总量增多,超过结肠吸收的限度而产生腹泻,排出大量无脓血的水样便;侵袭性肠炎,主要是侵袭性细菌侵入肠黏膜组织,引起充血、水肿、炎细胞浸润、溃疡和渗出等病变,排出含有大量白细胞和红细胞的菌痢样粪便。
2.非感染性腹泻主要是饮食性腹泻,由饮食不当引起。当进食过量或食物成分不恰当时,消化吸收不良的食物积滞于小肠上部,使局部酸度减低,有利于肠道下部细菌上移和繁殖,造成内源性感染和消化功能紊乱,肠蠕动增加,引起腹泻,水、电解质紊乱及中毒症状。
三、临床特点。
1.分类。
(1)感染性腹泻:除已在传染病章节中叙述的痢疾、霍乱外,其他统称为肠炎。
(2)非感染性腹泻:包括食物性、症状性、过敏性及其他腹泻病。
2.分期。
(1)急性:病程连续在2周以内。
(2)迁延性:病程连续在2周至2个月。
(3)慢性:病程连续在2个月以上。
3.分型。
(1)轻型:无脱水,无中毒症状。
(2)中型:轻至中度脱水,或有轻度中毒症状。
(3)重型:重度脱水,或有明显中毒症状(烦躁、精神委靡、嗜睡、面色苍白、高热或体温不升、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等)。
4.几种常见病原所致肠炎的临床特点。
(1)大肠杆菌肠炎:以气温较高的5~8月份发病最高,其中产毒性大肠杆菌肠炎与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的.粪便均呈水样,混有黏液,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与细菌性痢疾相似,需作大便培养才能鉴别。
(2)空肠弯曲菌肠炎:多发生在夏季,症状与细菌性痢疾相似,但较轻。
(3)鼠伤寒沙门菌小肠炎:全年散发,夏秋季为多。主要症状为发热和腹泻,大便有腥臭味,严重者每日大便可达30次以上,伴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腹泻频繁者迅速出现脱水和酸中毒,甚至发生感染性休克、dic或败血症。年龄越小,病情越重。一般病程2~4周。
四、护理问题。
1.腹泻与喂养不当、感染有关。
2.体液不足与呕吐、腹泻丢失体液过多有关。
3.体温过高与肠道感染有关。
4.臀部皮肤发红及糜烂与大便次数增多有关。
5.知识缺乏与家长缺乏饮食卫生及腹泻患儿护理知识有关。
1.腹泻次数减少,大便性状正常。
2.脱水的症状和体征得到改善。
3.体温恢复正常。
4.不发生皮肤黏膜损伤。
5.患儿家长能说出腹泻患儿的护理要点。
六、护理措施。
1.控制腹泻次数,预防继续失水。
(1)饮食管理:调整饮食、继续进食是必要的治疗与护理措施。根据患儿病情适当调整饮食,达到减轻胃肠道负担、恢复消化功能之目的。需由少到多,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对乳糖不耐受者,应限制糖量。对少数严重病例应加强支持疗法,必要时用全静脉营养。
(2)严密观察病情:注意大便的变化,观察记录大便次数、颜色、性状、量,及时送检,并注意采集黏液脓血部位,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
(3)控制感染:严格无菌观念,严格消毒隔离,食具、衣物、尿布应专用,护理患儿前后认真洗手,防止交叉感染。
2.纠正体液不足的护理按医嘱静脉补液纠正脱水。轻、中度脱水而无呕吐者,可口服补液盐(ors),服用期间让患儿多饮水,防止高钠血症的发生。如患儿出现眼睑水肿应当停止服用ors液。严重脱水者遵医嘱静脉补液。补液原则:先快后慢,先浓后淡,见尿补钾。补液中密切观察患儿皮肤弹性,前囟、眼窝凹陷情况及尿量,注意不可过快或过慢。
3.发热的护理密切观察患儿体温变化,鼓励多饮水,做好口腔护理。体温过高者可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
4.维持皮肤的完整性勤换患儿的尿布,每次排便后以清水彻底清洗会阴部,并用较柔软纸巾沾拭,保持干燥,禁用不透气的塑料布或橡皮布,防止尿布皮炎的发生。同时常改变姿势和给予良好的皮肤护理,以预防可能因脱水而产生的损伤。
5.健康教育。
(1)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指导合理喂养,避免在夏季断奶。
(2)教给家长婴幼儿腹泻的病因及预防方法。
(3)示范清洁口腔、更换尿布、保持臀部皮肤的方法。
(4)指导家长配制和使用口服补液盐溶液。
(5)注意饮食卫生,食物要新鲜,食具、奶具应定时煮沸消毒。培养儿童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的良好卫生习惯。增强体质,适当户外活动,防止受凉或过热。
参考文献。
[2]季玉光.腹泻婴儿如何喂养[s].现代护理报,-3-15.
护理管理论文参考文献篇三
护理工作是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的发展,医学的进步,客观上对护理学科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作为现代医学领域中一门专门学科。如何适应这一新医疗模式转变的挑战,作者认为:从事护理管理工作者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积极开展工作,以激发和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增强护理人员的职业认同感,使他们热爱临床工作,眷恋永不肯离去,使护理工作迈向新的台阶。
护士的工作是琐碎、紧张和乏味的,随着病人服务要求的提高,护士的心理压力也渐渐增大,害怕自己一不留神让病人产生误解,既影响病人的治疗,又产生护患纠纷,因而一到上班,护士便全身心地,谨小慎微的投入到了工作中去,而到了下班之时已是感到相当疲惫的护士们,只想回到家中好好的休息一下。在科室里,除了年轻护士碰到护理或是治疗上的难题,向护士长和高年资护士请教外,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就少了,时间一长,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就会扩大,心理上也会出现不平衡。鉴于此,护士长应该加强情感化管理,激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消除护士的消极情绪,让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保持良好的心态、稳定的情绪、满腔的热情,快乐地去面对每天繁忙的工作。
民主化管理就是让相关的护士一起参与决策,护士长在做出涉及有关病房护士的决定时,如果不让护士长以外的其他人来参与,通常会使护士觉得自己由人摆布,会自然而然地起来激烈反对,相反如果能让相关护士参与决策,并听取她们的意见,非但不会挫伤她们的自尊心,反而还会提高她们的士气,增强她们对病房的归属感,感到自己是病房重要的一员。
护士班次多,倒班快,夜班频繁,从而打乱了护士的生活规律,体质、情绪容易受到影响。护理工作琐碎,劳动强度大,其劳动价值并未得到人们的承认,护士心理上易产生压抑感、自卑感。所以,在管理中要注重紧张与宽松相结合的人文环境的营造,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病房定期组织活动,由病区护士轮流担当活动组长,设定活动主题,安排活动内容,决定活动地点,选择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有体育运动、娱乐活动、智力竞赛、集体游戏、生日聚会等等。不仅缓解了大家的工作压力,调节了情绪;而且在活动中增强了团队配合意识,增进了同事间的友谊,锻炼和培养了护士的组织力和号召力。
俗话说:“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伴随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发生的变化,护理管理者的管理仅靠“权力”对护士一味采取强制管理的方式,是远远不够的。现代护理管理学也指出:最重要的是要把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作为最根本的指导思想,坚持一切从“人”出发的管理理念。护士是一群特定的群体,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与实施及护理模式的改变,以致现阶段护士工作量大,心理压力也大。他们中间有的渴望自我价值的实现;有的渴望得到社会各界的尊重与理解;有的渴望能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外出进修深造等。这就要求护理管理者除了平时平易近人,不断缩短与护士之间的距离,深入了解护士思想动态外,还要常常站在她们的位置上进行思考,找准她们不同个人的内心的渴求,尽量满足护士合理、健康的需要。或是在工作上使她们有展示自我才华的空间,体现自我价值;或是通过正式的、非正式的谈话、交流与沟通,缓解她们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同时积极寻求让他们能有充电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护理工作的健康发展,才能更好地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医学模式的转变,医患关系也发生了根本的转变,由以往的被动型转为新的平等的医患关系;同时病人需求也由单纯医疗需求转变为“医疗+重视+舒适”的“大健康”观念。这种新就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在实施治疗、护理的过程中要尊重病人的权利,更重要的是要注重病人的心理需求,树立“全人”观念。对此作为护理管理者就要言传身教,尽早的让护士了解其内涵及其具体的操作流程,然后熟练的运用于护理过程之中,如有遇新的入院病人时,指导护士热情地向患者介绍病室环境、主治医师、科室相关人员及目前的诊断和现行治疗方案,以满足病人入院时对科室相关人员、病区环境和诊断治疗方案了解的需求;在治疗操作前指导护士科学、简明的向患者说明操作的过程实施治疗的必要性、可能经受到的痛苦、对身体有无危害等,以满足患者操作时提前沟通,治疗时知情、同意的需求;在服务过程中,要求护士形象仪表端庄大方,语言态度和蔼可亲,以满足患者精神上被尊重的需求;在住院期间,要求护士在病人有需求时及时地出现在病人身旁;抽空闲和病人聊聊天,给病人精神鼓励和心理安慰,实现病人在护理中得到体贴和关心的需求;出院时介绍回家后的用药方法、注意事项和饮食宜忌,以满足病人出院前获得康复指导的需求等等。
随着护理人员对整体护理认识和理解的加深,许多医院试行整体护理工作模式收到实效,整体护理在我国医疗系统已逐步深入和推广。如何衡量和评价整体护理工作的实际质量和效果,建立健全整体护理质量管理体系,使其步入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轨道,已成为各级护理管理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我院在开展整体护理工作4年的基础上,对整体护理质量的科学化管理进行了探索研究。在强调整体护理质量的全员参与和3级质量评价体系的基础上,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对整体护理单元的护士和病人進行调查,结果显示,开展整体护理的护理单元护理质量维持在较好水平;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保持在95%以上,说明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观念及价值观的转变是整体护理质量保证的基础。另一方面,从调查资料的统计学结果了解整体护理实施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及时进行质量控制,使整体护理质量从组织上、制度上及人员上得到保证;同时不断完善整体护理质量管理方法和考核标准,促进整体护理质量管理工作逐步向科学化、便利化和效率化方向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韩光曙。从人本因素和认知理论角度看医护服务系统的安全设计。
护理管理论文参考文献篇四
风险管理主要指的是对医务人员、患者、护理技术以及护理程序、药物、设备等风险因素实施系统管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健康意识与维权意识逐步增加,对于临床护理管理提出了较高要求,做好风险管理工作,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因素,还可以防止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出现,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1]。为了探讨临床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4月-3月我院收治的未实施风险管理的380例患者与203月-年12月我院收治的实施风险管理的380例患者,进行比较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
以我院在204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380例住院患者为对照组,男性患者有198例,女性患者有182例,患者的年龄在18-81岁,平均年龄为39岁。以我院在2016年3-12月期间收治的380例住院患者为实验组,男性患者175例,女性患者205例,患者的年龄在16-9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岁。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备临床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给予实验组患者风险管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所述:
1.2.1对风险管理制度进行完善。
对完善风险管理制度进行制定,实现对护理中各项工作的有效约束和规范,促进护理安全事故发生率的降低。同时还应当对护理工作中每位护理人员可能遇到的风险和护理职责进行明确,引导护理人员自发进行护理技术的提升,进而形成对护理事件的有效预防。
1.2.2定期开展法律知识培训。
定期组织护理人员接受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包括《护理中潜在法律问题》、《医疗事故处理条件》等,并在培训后开展相应的知识考核,促进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和应用法律能力的.提升[2]。
1.2.3组织不同层级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培训。
组织护理人员专业知识考核,促进护理人员专业护理知识的提升,保证护理人员能够对护理操作流程有效掌握,实现护理工作的熟练完成。
护理风险小组应定期组织会议培训,指导护理人员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正确的识别。此外,护理小组成员应在会议上对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根据分析讨论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对策。例如护理人员交接班时,应对特殊护理的患者进行特殊处理,或是将清洁人员未擦干地板引起的跌倒列入预见性风险管理中。
1.2.5护理记录管理。
对护理人员的护理记录进行检查,并对护理工作完成情况中护理纠纷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引导护理人员进行护理记录的规范填写和保管,在发生护理纠纷时作为有效依据。
1.2.6积极改进护理服务态度临床工作中护理人员态度不佳是造成很多护理纠纷的主要原因,所以应当对护理人员强烈的风险管理意识进行培养,并对其护理态度进行强化,在具体护理中保持和蔼的态度,进而促进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升。
1.3评价标准。
将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患纠纷发生率和患者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1.4数据处理。
对实验结果采取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明显(p0.05),在临床上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护患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明显(p0.05),具体内容如表1:患者及突发事件。要处理好这些问题不仅要加强出诊人员院前急救水平,还要加强急救服务意识和法律意识的培养;使出诊人员具有自觉维护患者的权利的思想素质;手脚麻利,反应敏捷的身体素质;遇事沉着冷静、处事不惊的心理素质;遵守医疗规章制度,遵守各项操作规程等执业素质。2.5提高法律意识,强化风险管理由于院前急救有很强的技术性、复杂性,容易发生医疗纠纷,应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增强医务人员的责任心,强化职业风险防范意识[2],医护人员懂得如何在工作中应用法律保护自己和患者,应用法律程序处理护患矛盾的能力。应做好与患者及家属在急救现场及途中的沟通,尊重患者及家属的知情权,医护人员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对于潜在的风险向患者或家属进行详细交代,使家属在患者病情变化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避免医疗纠纷及事故的发生,履行告知义务时要讲究语言艺术,使家属对不好的预后(病情)有个接受的过程。遇到涉及法律问题的患者、三无人员等能认真处理,积极救治,及时准确地完成出诊记录,并向有关部门报告。
3结语。
院前急救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高风险,医护人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修养,严格执行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牢固树立法律意识、医疗安全意识和急救意识,努力改善医疗服务态度,注意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工作,规范院前急救收费,能有效地减少院前医患纠纷的发生。
参考文献。
护理管理论文参考文献篇五
摘要:风险处理是护理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风险处理是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的基础上采取的应对风险事件的措施。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程序。
1护理风险及护理风险管理概念。
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病人在治疗、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医院有组织、有系统地减少护理风险的危害和经济损失,通过对护理风险的分析,寻求对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尽可能地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1]。有关医疗风险专家认为:“医疗风险无处不在”已成为医疗界的共识;有规模的医院经过长期研究,已建立了完整的医疗管理机制,可有效避免医疗事故和医疗风险;用风险管理系统进行连续识别,及时采取措施,把风险降到最低。
2护理风险识别。
要进行风险管理就要对护理风险进行评估,也称为护理风险识别。护理风险识别就是对潜在的和客观存在的各种风险进行系统地评估和归类,并分析产生护理风险事故原因的过程,是护理风险管理程序的第一步[2]。护理风险评估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病人自身的危险因素临床中,一些不安全因素可能来自、病人自身,如消化道出血恢复期病人,由于大量出血病人血容量下降,下床行走时可能会因血压低产生眩晕,造成跌倒摔伤;心梗病人,容易发生猝死。因此,临床护士在病人管理中应考虑到病人自身危险因素,履行告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病人的免疫力、抵抗力也属于病人自身危险因素,如使用同样的药物,有的人会发生药物反应,有的人则不会发生,因此护士在=评估中首先要考虑病人自身危险因素。
2.2环境的危险因素环境的危险因素主要是指病人就诊环境、病人治疗环境、病人居住环境是否达标。如医院空气质量是否达标,特别是医院的手术室、监护室、新生儿室,这些地方空气质量不达标可能会造成院内感染。医院科室布局及看病流程是否合理,人流、物流是否交叉,地面是否光滑,病房有没有壁灯,这些也都属于环境危险因素。。
2.3给药的危险因素临床中给药错误发生最多,因此给药的核对、层层把关是关键环节,医嘱执时间也很重要。。另外,护士交接班中存在危险因素,临床交接班中交接不及时、不彻底、不完善给病人造成不良事件的情况也比较多,因此护士在交接班时要做到及时、全面、准确。在医院管理年活动中,交接制度、查对制度都作为核心制度来要求。
2.4工作流程上的危险因素一般情况下是根据制度确定流程,护理操作要有前后顺序,不能随便颠倒,因此护士在进行护理操作时要遵守操作流程。比如抢救流程,停电流程等,在这些抢救和应急过程中,如果颠倒顺序就可能产生不良后果。
2.5医院感染因素目前控制医院感染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任务。在评估中要检查医务人员是否达到一诊一洗手,一操作一洗手,以及消毒隔离是否到位,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是否合理等,在医院感染控制中要考虑到这些因素。
2.6仪器使用中的危险因素在医院管理活动中特别强调抢救仪器操作程序的设置,以及操作流程的掌握,这些也是医院管理活动中检查的重点。应做到仪器处于备用状态,报警系统合理设置。
2.7医务人员素质和水平是保证病人安全非常关键环节。管理者要注重医务人员素质和水平的提高。
3护理风险处理。
风险处理是护理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风险处理是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的基础上采取的应对风险事件的措施。这些措施包括风险预防,如修订规章制度、完善工作流程、制定防范措施、护理风险教育;风险处理,如一但发生不良事件,处理方式分为医院内承担(院内能够解决)和转移其他机构(院内不能解决)。
每个医疗机构要成立一个专门组织对不良事件进行管理,即建立风险管理。如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成立了护理缺陷管理小组,主要负责差错事故管理、病人投诉管理和压疮管理三方面工作。第一:制定护理风险管理的计划。护理风险管理组织建立后要做好明年的管理计划,明年制定一个工作要点。第二:通过护理风险管理组织的管理和对护士的培训,增强护理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第三:在护理风险管理过程中要抓好基础护理质量。虽然现在培养专科护士,注重专科护理,但是基础护理质量永远是护理管理的重点。
5护理风险研究。
参考文献:
[2]斯李加宁。宋雁宾。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的思路与方法。[j]中国护理管理,2005(1)。
护理管理论文参考文献篇六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以及新的医疗保险制度政策的出台,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提出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的理念,使人们对健康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我院的一个门诊部,因铁路运行机制的影响,地处渝中区两路口(院本部在九龙坡区),位于几家综合型三甲医院的狭缝中,为了长远发展,2002年经过门诊部的努力和渝中区卫生局考察后挂牌为两路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那以后,我们既是铁路医院的一个门诊部,又是要管理5万多居民的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工作中既要承担门诊的基本医疗,又要做好社区的公共卫生服务。所以从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至今,门诊部职工从被动的接受上级安排工作到现在主动的上门为辖区居民服务,经历了艰苦的历程。而我作为一名门诊部护士长,亲身经历并参与了社区护理管理,在无章可循的实践摸索中,深切地体会到要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的服务,必须培养一支一专多能的护理队伍才行。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由于社区居民的人员结构、工作性质、文化程度不一,单位福利的好坏,对社区医疗理解、需求程度不同等,导致入户调查难,建档难,获得相关信息后跟踪随防难。我们现有工作人员42人,护士10人,平均年龄48.5岁。因此,在人员配置上绝对不能凑合,要彻底改变历史遗留下的人员老化、知识老化、工作素质低的现象。要培养一支具备高度责任心、崇高的敬业精神、丰富的感染力和一定的亲合力、交流能力的队伍。社区护理人员必须从思想上充分认识社区护理的重要性,使护理走出医院,走进社区,面向社会,更好地服务群众。
由于政府的财政投入不到位,2002至2006年之间,我们没有得到相应的公共卫生服务补偿,所以大家的工作积极性不高,觉得做与不做一个样。作为管理者,首先应加强职工的思想教育,相信社区医疗服务是一个长远的发展方向;其次是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作为护士长我也身先士卒加入其中,带头完成,如未完成者与当月奖金挂钩,各种慢病的管理率要求达到100%,由管理者组织人员负责抽样调查,并严格执行奖惩制度。这一目标的制定使基线调查这项艰难任务由前半年的5%,到年底迅速提升到68%,有些团队甚至完成了80%以上,较好的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基线调查任务,各种慢病管理率也基本达到100%。
社区护理与医院的临床护理有很多相同之处,但又在临床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内容。
3.1加强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
社区服务的对象多为老年、慢性病患者,积极向他们宣传相关疾病的卫生保健知识,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指导其合理饮食,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我们坚持对就诊者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每月每个团队必须为其辖区群众进行1~2次健康知识讲座,在讲解时必须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并在居委会的配合下制定健康专栏,使卫生知识逐步普及。
3.2定期巡诊和随时出诊。
由于生活上行动不便或者经济困难等原因,有些患者不能到医院来看病,有些慢性病患者不能坚持来院治疗,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制定了定期巡诊和随时出诊制度,并作好相应记录,上门为患者进行治疗护理和康复指导,这样既为患者提供了有效、经济、方便、连续的卫生服务,又为医院增加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3大力开展妇幼保健。
由于实行计划生育后,优生优育就成为年轻父母所关注的热点话题,我们要求每个团队的责任护士必须定期到居委会了解孕产妇的名单,督促指导孕妇进行产前检查,帮助认识孕期的各种危险因素,指导产妇正确的喂养方式及观察幼儿的健康状况,同时提醒父母如期为小孩进行预防接种,以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妇幼保健工作量大,人的期望值很高,尤其是在人员配置不够的情况下(我们只有一个妇保防视护士和三个预防接种护士),要求护士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高尚的职业道德才能去完成。
4.1注意护士业务水平的提高。
由于社区护理是融预防、保健、医疗、康复、护理为一体,要求社区护士不但要具备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技能,还要掌握人文、心理、营养、保健等学科的知识,因此我们的社区护士除了通过全科护士培训外,还利用各种梁道开展继续教育,如参加区疾控中心,区妇幼保健站,区社管中心组织的各种培训,以及外出参观学习,内部组织讲课等,逐步培养成知识技能全面的综合型全科护士,以便更好地为辖区居民提供更全面的护理技术指导。
4.2加强团队建设,提高凝聚力。
社区工作繁杂,不是靠一两个人的努力就能完成的,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既要明确分工,又要强调团体协作,使全体护士都为同一目标努力工作,尤其是护士长应一身作则,起好带头作用。在管理工作中,本着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关心、爱护、体贴每一位护士,帮助排忧解难,使她们能说出心里话,做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提高了人们的凝聚力,激发了服务热情。
4.3加强与各级部门的联系沟通。
社区服务中心的上级主管部门是社管中心,在电子化信息时代,社管中心的领导也想用电子档的形式把各种纸质档的东西反映出来,然而他们又处于探索过程中,电脑设计人员又不懂医学,怎样才能使他们既能有效监控各种数据信息,又不增加医护人员不必要的工作量呢?这就要求管理者积极主动为与社管中心联系,配合修改完善各种电子表格和相应的规章制度,以减少书写内容。
护理管理者还应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向领导要求改变护理人员的缺编问题,我们目前的护士和医生比为1∶1,不能达到国际卫生组织提出的护士和医生2∶1或4∶1的比例,尤其是妇女儿童预防保健工作全部交给社区中心后,护士将严重缺编,另外,要求完善对社区服务补偿,加大财政投入,理顺社区卫生服务的价格,引导社会健康发展。
由于重视了社区的护理管理,提高了护士的业务水平和亲和力,拓宽了知识面,尤其是我中心从企业医院转制以来,人们从做不做一个样的思想转变到自谋生路,自求发展上来,思想观念得到了质的升华,几年来,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社区领导的帮助,改善了就医环境,降低了社区居民的医疗费用,提高了居民的健康水平。同时,大家积极的献计献策,使社区护理更加规范后,制度后,现代化,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在居民心中的满意度,为护理工作走进社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医院制造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护理管理论文参考文献篇七
针对医院护理安全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规范护理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确保护理安全。护理部按照《护理质量考评标准》对全院护理质量进行定期检查或不定期抽查,召开会议,分析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处理,并将检查结果反馈到各病区,各病区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
2.2健全护理安全制度及处理应急预案。
2.2.1完善和制订各项管理制度。
要建立护理安全的有效体系,就必须实现对差错的严格预防和控制。制定相应的护理制度和流程,使之人人知晓并在实践中参照执行,对可能发生护理不安全的高危环节进行重点关注和整治。定期对存在的不安全隐患进行重点讲评分析。对已经出现的医疗不安全事件,应有危机处理方案,尽快找出导致不安全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对策。
2.2.2对各类紧急情况有应急预案。
为确保病人住院期间的安全,病人入院后护士即根据病人的病情,结合病区环境做出初步评估。科室必须健全住院患者紧急状态时的应急预案,确保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
2.2.3重视风险意识、法律意识教育。
护理部要求护士对病人权利和护士义务有正确认识,加强风险意识教育及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开展护理核心制度学习,结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让护士充分意识到遵守规章制度、遵守护理规范是对自己的保护。
2.2.4加强护理管理职能,转变观念,努力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做好护理安全管理工作,首先必须在全体护理人员中树立护理安全的观念,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时刻把病人安危放在心上,建立安全第一的观点。护理管理者应着眼于系统分析,经常检查和督促护士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要加强护士业务素质培训,不断充实和更新知识,提高对病人的护理安全质量。
2.2.5安全管理纳入病房的目标管理。
护士长采取科学管理病房的方法,进行恰当的人力资源管理,既要保证护理人员充足又要避免护士长期处于紧张、疲劳状态而发生差错事故。当使用新的医疗仪器或开展新治疗、新检查时,组织全体护士认真学习以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科室建立交接班前的自查制度,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
3小结。
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永恒主题。护理安全措施的更新和改革应当是一个持续改进、不断追求完善的过程。我们要借鉴外院的经验,认真更新安全观念,通过持续的、预防性的管理和改进,以患者需求为动力,紧跟医学科学发展和医疗服务进展,分析相关因素,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才能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适应广大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高标准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刘丽革,刘丽霞。关于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吉林医学,22(2):116.
护理管理论文参考文献篇八
3、社区护理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管理的研究。
4、对早产儿家属实施系统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5、脑卒中一级预防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
6、脑卒中病人急性期抑郁发生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7、手术患者发生文化休克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8、临床护士对基础生活护理认知状况的调查。
9、护理干预对消化道肿瘤化疗相关性腹泻的影响。
10、维持性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
11、临床护理研究(各专科的护理技术特护措施护患关系应用新技术新仪器等)题目。
12、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及相关因素分析。
13、化疗药物对肿瘤科护士的危害与职业防护。
14、胃癌术后发生顽固性呃逆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15、腹式深呼吸和人性化护理对减轻分娩疼痛的效果观察。
16、住院老年患者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17、护理干预对初诊肺癌患者的睡眠质量的影响。
18、护理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术前焦虑的影响。
19、肝性脑病患者的预见性观察与护理。
20、外科病房陪护人员的管理。
21、脑卒中患者抑郁状况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
22、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
23、护理干预对糖尿病遵医行为影响的研究。
24、高血压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
25、护士长非权力影响力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26、剖宫产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观察及护理。
27、临终护理的研究进展。
28、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
29、沐舒坦雾化吸入防治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护理观察。
30、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塞病人肢体功能恢复的效果观察。
31、整体护理中人文关怀的实施进展。
32、化疗病人深静脉置管护理的研究进展。
33、压疮的护理进展。
34、糖尿病健康教育的进展。
35、异位妊娠护理研究进展。
36、中西医结合开展健康教育的实施与效果评价临床辨证护理要点。
37、急性重症胰腺炎的营养支持及护理。
38、爱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现状。
39、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依从性的影响。
40、我国社区护理与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研究分析。
41、产妇产后心理障碍的原因分析和心理护理。
42、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43、胰岛素泵对型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影响的研究。
44、住院精神病人攻击行为的临床特征及护理。
45、乳癌患者术后护理进展。
46、护理干预对初诊肝癌患者的睡眠质量的影响。
47、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防治的护理进展。
48、对内科急诊危重病人沟通技巧的研究内科病人护理评估护理评价与方法的研究。
49、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前的不良心理及护理干预。
50、人工气道的护理进展。
51、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
52、运用人性排班法提高儿科护理工作满意度。
53、术后疼痛护理的研究进展。
54、化疗药物对肿瘤科护士的危害与职业防护。
55、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康复依从性的影响。
56、医院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措施。
57、女性更年期抑郁发病原因及护理干预的进展。
58、血液病患者静脉渗漏性损伤的护理。
59、中医护理干预对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的影响。
60、严重烧伤患者营养支持的临床护理体会。
61、手术室护理记录常见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62、化学治疗所致外周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进展。
63、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及效果分析。
64、ccu患者睡眠障碍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65、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饮食依从性的影响。
66、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心理护理的研究进展。
67、产妇产生焦虑抑郁情绪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68、影响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69、对早产儿家属实施系统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70、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调查及护理对策。
71、早期人工通便在低出生体重儿护理中的应用。
72、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73、影响中上腹部手术后病人舒适度的因素及护理。
74、高血压患者不遵医饮食行为的原因分析和对策。
75、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
76、护理干预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77、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自我防护对策。
78、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
79、护士在护患纠纷中的心理应激与对策。
80、儿科常见病的健康教育。
81、支气管哮喘健康教育研究现状。
82、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83、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后护理进展。
84、循证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
85、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并发中间综合征患者的护理体会。
86、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高压氧治疗的舱内外护理。
87、我国社区护理发展的必然性和存在的问题。
88、关于老年骨质疏松症病人的健康教育。
89、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依靠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
90、护理理论研究(发展有关的哲理护理模式)。
91、肺癌患者知情程度对心理状态的影响及护理干预。
92、产后抑郁症的护理进展。
93、性传播疾病患者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
94、妇科腹腔镜术围手术期护理的研究进展。
95、化疗性呕吐的防治及护理进展。
96、老年痴呆病人的护理研究进展。
97、脑卒中患者抑郁状况调查分析与护理对策。
98、心理评估方法的研究。
99、在手术室护理中运用舒适护理的体会。
100、外伤性截瘫患者抑郁状况调查及护理对策。
101、急诊护理质量管理应用iso标准的实践探讨。
102、不孕患者社会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
103、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栓塞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104、外科术后病人镇痛满意度调查及护理对策。
105、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康复期患者呼吸肌功能锻炼的护理。
106、预防输血并发症策略的研究进展。
107、腹腔镜异位妊娠手术患者的护理查房。
108、gcs评分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护理中的应用。
109、门诊护理投诉原因的思考及对策。
110、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实施体会。
111、舒适护理在自然分娩待产过程中的应用。
112、腹腔镜异位妊娠手术患者的护理查房。
113、术中应用气压止血带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
114、产时心理护理研究进展。
115、手术室护理记录常见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116、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护理和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
117、国内外护士压力研究与进展。
118、gcs评分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护理中的应用。
119、妊娠合并糖尿病病人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
120、新生儿医院感染与护理行为危险因素分析。
121、护理干预对腹部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122、护理干预对初诊乳腺癌患者的睡眠质量的影响。
123、腹部手术停留置导尿后尿潴留的原因分析与护理。
124、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预防性护理。
125、外科术后病人镇痛满意度调查及护理对策。
126、内科病人的心理护理。
127、舒适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早期康复的效果观察。
128、严重烧伤患者营养支持的临床护理体会。
129、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130、高等护理临床教学管理的创新。
131、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的应用及发展。
132、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133、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研究进展。
134、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的治疗进展与护理。
135、早期康复治疗和护理对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疗效评估。
136、乙肝患儿父母焦虑及应对方式的调查与护理对策。
137、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饮食依从性的影响。
138、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模式的研究。
139、气管切开并发症的预防研究现状。
140、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护理的研究进展。
141、肿瘤病人化疗后并发便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142、医院专职陪护人员压力因素的分析。
144、胸腹部手术后病人早期活动的心理护理。
145、循证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
146、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预防性护理。
147、社区健康评估与方法的研究。
148、小儿秋季腹泻的护理及研究进展。
149、急诊科护生实习带教方法的探讨。
150、高龄患者前列腺电切术后出血原因分析及康复护理。
151、护理干预对肾病综合征患者服用激素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152、陪护人员的负性心理对癌症患者的影响。
153、各种人员心理压力的调查与分析。
154、心理护理干预减轻肿瘤化疗患者恶心呕吐的效果观察。
155、健康教育在外科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156、乳癌根治术患者心理护理的进展。
157、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实施体会。
158、卒中性昏迷患者呼吸道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159、人工肛门患者自我护理的进展。
160、鼻内窥镜手术护理的研究进展。
161、手术室护理带教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62、恶性滋养细胞肿瘤全身化疗副反应的研究进展。
163、康复体位护理及肠内营养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164、护理干预对初诊胃癌患者的睡眠质量的影响。
165、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
166、“知情同意”的伦理与法律上争论问题的研究。
167、儿科护士的素质要求与特点。
168、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前的不良心理及护理干预。
169、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应用问题分析与对策。
170、护理干预对前列腺切除术后病人舒适的影响。
171、住院病人后续服务的实践。
172、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
173、安全注射中医护人员的防护现状及发展。
174、高血压病患者生活方式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
175、临床护士对基础护理认识和实施现状的调查。
176、老年患者腹部手术近期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177、心理危机干预在急诊自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178、临终关怀及护理进展。
179、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锐器致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180、医院专职陪护人员压力因素的分析。
181、icu危重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预防及护理。
182、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观察与护理。
183、小儿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
184、gcs评分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护理中的应用。
185、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构成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186、临产妇的心理状态分析与护理干预。
187、围绝经经期综合征的护理及健康教育。
188、护士在护患纠纷中的心理应激与对策。
189、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190、护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心理影响。
191、护士长非权力影响力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192、行为干预在腹部手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
193、老年患者心理问题及护理干预现状。
194、机械通气者安全吸痰的护理进展。
195、实行人文关怀与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研究进展。
196、大面积烧伤患者输液渗漏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197、神经外科危重病人人工气道的护理研究。
198、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自我防护对策。
199、pbl教学法在护理查房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200、脑瘫患儿生活自理潜力的训练及护理体会。
201、神经内科患者住院期间常见安全问题及护理对策。
202、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调查及干预。
203、儿童哮喘发生的原因分析及护理进展。
204、子宫切除患者性生活质量研究进展。
205、气管切开术后湿化方法的研究进展。
206、外伤性截瘫患者抑郁状况调查及护理对策。
207、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
208、产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分析及心理护理。
209、循证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
210、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自我防护及自我保健。
211、影响高血压患者用药依从性的个人因素。
212、护理人员发生意外针刺伤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213、镇痛泵在妇产科手术后的应用及护理。
214、护理教师的伦理道德规范。
215、护理干预对糖尿病遵医行为影响的研究。
216、内科病人新药使用的观察及护理。
217、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应用问题分析与对策。
218、预见性护理程序在院前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中的应用。
219、手术室护理带教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20、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221、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及相关因素分析。
222、婴儿肤触的研究进展。
223、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及效果分析。
224、国内静脉留置针封管技术的研究进展。
225、预防子宫颈癌的健康教育。
226、老年病人跌倒的因素及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
227、评判性思维在护理领域应用的相关研究。
228、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及效果分析。
229、护理干预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230、内科住院病人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及护理。
231、下肢深静脉血栓构成患者遵医行为的护理干预。
232、影响产妇泌乳不足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233、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原因分析与护理。
234、糖尿病足的护理进展。
235、手术室护士压力源分析与对策。
236、护理干预对哮喘患儿治疗效果的影响。
237、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研究进展。
238、预见性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影响。
239、老年人便秘的护理进展。
240、护理干预对社区糖尿病病人遵医行为效果的观察。
241、循证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
242、高血压患者不遵医饮食行为的原因分析和对策。
243、静脉炎护理干预的研究现状。
244、尿激酶溶栓治疗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245、病例查房教学模式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246、老年病人静脉输液的护理进展。
247、picc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进展。
248、护理管理研究(护理行政管理领导方式护理人才流动和合作安排工作考核护理质量控制)。
249、外科护士在工作中的危险因素和安全防护。
250、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方式。
251、沐舒坦雾化吸入防治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护理观察。
252、妇科腹部手术术后镇痛泵的应用及护理。
253、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治疗及护理进展。
254、医院供应室护士职业危害与自我防护措施。
255、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的护理。
256、妇科腹部手术后患者便秘原因分析及护理。
257、中医“四诊”在病情观察中的作用与体会。
258、人工气道湿化治疗护理的研究进展。
259、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锐器致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260、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早期体位护理效果观察。
261、护理职业危害和安全防护的研究进展。
262、手术患者发生文化休克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263、孕期宣教对产妇分娩方式和新生儿的影响。
264、产科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应对方式调查。
265、外科临床护理中的经济伦理法律问题。
266、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现状及进展。
267、中医护理干预对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的影响。
268、临终关怀的伦理学问题。
269、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进展。
270、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调查及干预。
271、临终患者家属心理反应及护理干预。
272、气管切开患者气道内湿化不一样护理方法效果观察。
273、精神分裂症再复发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
274、人工流产疼痛干预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275、内科各常见疾病健康教育实施质量控制研究内科新技术应用的观察与护理。
276、直肠癌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调查分析及护理干预。
277、妊娠合并糖尿病病人的护理进展。
278、影响剖宫产产妇母乳喂养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279、经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卧床时间探讨。
280、胃癌患者知情程度对心理状态的影响及护理干预。
281、循证护理在预防化疗期白血病患者口腔溃疡中的应用。
282、运动疗法治疗高血压的进展。
283、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284、血液病患者静脉渗漏性损伤的护理。
285、产后出血护理的研究进展。
286、护理干预对上消化道出血病人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
287、大面积烧伤患者输液渗漏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288、护理心理的研究进展。
289、不一样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脐部皮肤感染效果观察。
291、外敷治疗静脉输液外渗致肿胀的研究进展。
292、中年脑卒中患者抑郁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对策。
293、分级护理质量对护患纠纷的影响与护理干预。
294、宫颈癌的治疗与护理研究进展。
295、高血压所致脑血管意外临床护理对策研究进展。
296、影响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心理问题与护理干预模式探讨。
297、术中应用气压止血带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
298、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分析。
299、老年患者腹部手术近期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300、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护理管理论文参考文献篇九
护理部研究决定组织建立风险管理小组,并且任命icu科室的护士长为风险管理组的组长,分配给各个组对应的执行任务。依据风险管理制度的程序,对各个小组组长间的职责以及标准进行明确,例如质控、消毒隔离、护理文书、仪器维护等职责的负责人,各个组长同管理组长共同完成往年护理风险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并进行整合分析,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护和避免。按惯例对风险管理例行每周一次的检查,每月对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意见、建议进行一次会议总结,并且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从而更好的提升icu病房护理工作者对于风险因素的认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帮助护理工作更顺利的开展。
1.2制定三级护理质量控制制度。
对icu病房的各个管床护士的护理风险防范的职责加以明确,提升辨别护理风险的能力以及对护理风险进行风险评估的能力;各个护理小组的.小组长每天都必须对自己组的风险管理质量进行检查,对于已经出现的问题,积极、及时、准确的进行整顿和改正,并且做好详细的记录;管理组的组长必须监测icu病房危重症患者、对其发病的时间点、重点护理环节等相关联的环节,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调整,在会议上对于风险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综合性的分析。
对icu病房的护理管理工作者的护理风险评估能力进行提高,对可能存在的及已经发现的风险因素进行分类整理,并且针对收集整理的历年icu安全事故的案例进行分析,针对护理质量进行有建设性的反馈,辨识icu病房护理风险因素,例如患者的病情性质的分类,是急症、重症、危重症以及仪器的监管问题,护理操作的规范化问题,以及患者及家属的配合程度。
强化理论知识及考核指标:针对icu病房的护理工作者制定针对性的风险管理训练计划,每个月都对其进行风险管理的教育,主要涉及icu的基础业务培训工作、仪器设备的使用、护患间的协调沟通技巧、icu护理的理念、相关联的法律、法规、安全教育等方面,强化护理工作者更准确及全面的认知风险管理,提升护理工作者对高风险因素意识的认知及培养处理应急反应的能力,可以有效地实现预防及避免风险因素的发生。对护理质量的考核因素进行逐步的完善,培训以后进行定期的针对性的护理风险管理考核,针对理论及实践进行考核,将考核的成绩同绩效联系在一起,帮助icu护士提升对于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提升护理工作者的技能,完善护理流程:强化icu病房护理工作者的业务技能水平,规范护理操作及流程,减低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因素,护理工作者经过风险因素的辨识及评估的培训以后,帮助icu护理人员掌握对危重症患者进行观察及护理的要点,密切监测患者的意识形态、瞳孔、四肢等生命体征,正确的监管仪器设备是否通畅、连接是否正确等情况,定期对设备进行擦拭、整理,保证仪器设备在正常的状态下,对于抢救药品、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避免出现过期、损坏等现象的发生,避免耽误抢救的时机,进一步优化护理流程。
2.结语。
针对icu病房的危重患者进行综合护理,依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风险预防的护理机制,做好预防护理风险因素的措施及完善应急处理的措施,对大出血、窒息等患者采取输血、维生素等合理的治疗手段,若是风险因素存在,必须快速做出应急处理,及时抢救危重症患者的生命。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护理记录保证详细、完整的对每项护理操作进行记录,客观、真实的反映护理工作者对患者的每项操作,如患者什么时间进行手术、检查,病情的变化、护理方法等内容,作为患者接受治疗及护理的依据。若是抢救发生时,抢救结束以后必须及时将医嘱及护理情况进行记录。培养医护工作者同患者及家属的沟通能力:icu患者病情发展快,有效准确的跟家属沟通可以帮助患者家属更准确快速的掌握患者的病情,了解患者的状况及风险,减低医疗护理风险的发生率,减少及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该文通过对icu病房进行风险护理管理,从三级护理质量控制制度、提升评估风险护理的能力及提升辨识风险意识护理能力等角度进行分析,强化icu病房护理工作者的业务能力,扎实理论学习知识,规范护理操作流程,确保文书处理的完整、真实性,以及仪器设备是否正常运行,提升患者及家属同医护工作者间的交流及沟通,并且对风险护理进行监督,提出由针对性的整改方案,减低发生护理差错的概率,改善整体的护理服务质量。
护理管理论文参考文献篇十
2.中美护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3.中韩护理本科教育理念及培养目标的比较。
4.对护理本科毕业生工作能力的调查及评价。
5.中美护理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
6.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7.中美护理本科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
8.中美护理本科《护理学基础》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
9.中美护理本科教育课程设置比较分析。
10.护理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分析。
11.对护理本科、大专实习生临床健康教育能力综合培训模式的探讨。
12.麻醉护理本科实习生压力源调查研究。
13.中医院校护理本科毕业生多站式考核的实践与研究。
14.护理本科新生职业认同感的量性及质性研究。
15.老年护理本科教学课程体系模块的构建与阶段性效果评价。
16.中国内地与加拿大护理本科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比较研究与启示。
17.对21世纪护理本科人才培养的思考。
18.护理本科实习生临床能力的构建依据及其构成分析。
19.护理本科实习生核心能力的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
20.96名护理本科男生自我接纳程度的调查研究。
21.护理本科实习生科研能力调查分析及对策。
22.我国护理本科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3.护理本科学生死亡态度调查与分析。
25.护理本科实习生评判性思维态度倾向性与护理临床决策能力的现状及相关性。
26.护理本科实习生专业观调查与分析。
27.内蒙地区4所高校护理本科新生专业认同情况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28.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在评价护理本科毕业生临床综合能力中的实践探索。
29.护理本科临床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应用评价。
30.中美护理本科临床实践环节的比较研究。
31.护理本科男护士离职意愿的相关原因分析与对策。
32.护理本科教育中设置“护理临床推理与决策”课程的探讨。
33.国内外护理本科课程设置现状。
34.护理本科新生心理控制源与自我效能感及应对方式的关系。
35.护理本科实习生结构性授权与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分析。
36.“pbl-seminar”教学法在护理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37.英国4所大学护理本科成人护理课程的研究及思考。
38.护理本科临床实践教学方法的研究进展。
39.从人才结构理论看护理本科人才培养类型的定位。
40.美国护理本科课程设置的启示与借鉴。
41.护理本科专业课理论课堂教学满意度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42.我国护理本科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
43.我国护理本科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4.护理本科实习生评判性思维能力与专业承诺相关性研究。
45.我国高校护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探讨与分析。
46.护理本科男生护理学基础实践技能操作学习的质性研究。
47.国外一流大学护理本科人才培养的优势及比较研究。
48.我国中西医护理本科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49.护理本科实习生手卫生情况的调查分析。
教学法对护理本科专业课教育环境的影响。
教学法在护理本科实习护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52.丹麦护理本科课程设置分析及启示。
53.国内六所院校护理本科内外科护理学课程教学现状的调查。
54.导师制在护理本科实习生中的应用。
55.中美部分护理院校本科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56.中医药院校护理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研究。
57.护理本科临床带教老师综合考评体系的构建。
58.护理本科教育兼职护理教师培养现状和需求调查。
59.护理本科调剂生专业认同度现状调查与分析。
60.护理本科毕业生应聘考核成绩分析。
61.护理本科教育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与应用。
62.护理本科教育专业核心能力目标的初步探讨。
63.转专业政策对护理本科新生的影响及相应的对策。
64.护理本科课程体系交互效应的研究。
65.护理本科女生职业生涯规划影响因素分析。
66.护理本科教学质量保障长效机制的研究与实践——以内蒙古医科大学为例。
67.浅析护理本科教育课程改革。
68.我国护理专业本科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设置方案的构建。
69.护理本科实习生毕业论文回顾分析。
在护理本科教学应用的优势与发展。
护理管理论文参考文献篇十一
护理管理是一种行为,护理管理的优劣直接影响护理质量[1]。在平时的护理管理中,护士任何一个细节的疏忽,都有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加强对护士基础知识和护理工作细节的培训,以规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确保护理安全尤为重要。我院坚持以人为本,在规范护理服务上见真情,在内部管理上动真格,注重细节管理,营造温馨氛围,使护理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优质服务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制度管理,通过严格的、具体的、便于操作的规章制度,把全体人员和各项护理工作纳入优质服务的轨道,使优质服务由运动性变为持久性,由某些人的自发行为,变为在制度约束下全体人员参与的自觉行为[2]。而健全的规章制度既是护理工作规范化的保证,也是实施有效质控的基础。
1.1修订规章制度。
结合我院护理工作实际情况,重新修订了“护理管理手册”、“护理质量标准”、“护理文书书写标准”、“规范化服务流程”等多种护理标准,制定了“护理人员职责”、“聘用人员管理规定”等各项规章制度,为护理工作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在日常护理管理中,做到年有计划、月有检查分析通报、日有安排。狠抓重点科室、重点人员的关键质控,确保了护理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
1.2实施动态质量监控。
质量标准是护理质控与评价护理质量的基础,完善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是提高护理质量的前提。为确保护理服务工作各个环节的优质、高效,在质量管理上,护理部实行了宏观控制、树立科室典型,使科室之间相互监控、护士自我管控的护理质量控制途径,形成了质控网络,使护理服务始终处在连续有效的监控之中。
1.3从细节里发现不合理的工作流程,进行改进如晨间护理扫床整理床铺,以前是交班后进行,可是一来影响医生查房,二来影响患者的治疗,所以将该工作提前到7点半左右,这样患者和医生都满意了,保证了治疗的时间。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在护理实践活动中时刻体现对人的生命与健康、权利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的关心和关注,提供人性化的专业服务。
2.1将人性化融入病区的护理过程。
我们的医疗对象首先是“人”,其次才是“病”。因此我们要尊重、理解、关怀患者。从入院那一刻起,我们就要把患者当作一个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来关注,帮助他们尽快熟悉环境及周围的人;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多与他们沟通交流,给予他们足够的心理支持与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刻苦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以娴熟的技术服务患者。
2.2坚持“五主动”和“五及时”
即护士站工作人员主动起立、主动接物、主动问候、主动自我介绍、主动入院介绍;巡视病房及时、发现病情及时、报告医生及时、抢救患者及时、卫生处置及时,做好院规的介绍。
2.3细化服务措施。
在住院期间,护士长、责任护士给患者宣传安全措施,为患者增加有防滑、防坠床措施,病房的开水锅炉有安全防护措施与警示标志等更具人性化的服务措施,努力为病员提供便捷、优质、满意的服务。
2.4注重三前服务。
护士应走在红灯呼叫之前、想在患者需要之前、做在患者开口之前。在服务上我们要关注病员,为患者进行暴露隐私部位的操作时,应有屏风遮挡患者,充分体现人性化关怀。
2.5营造人性化的环境。
医院和病房应努力营造一种充满人情味的、尽可能体现家庭式的温馨和舒适的环境,从细节服务上体现出对患者的关爱。工作中要做到“七声”,即患者进科室有迎声,进行治疗有称呼声,操作失误有道歉声,与患者合作有谢声,遇到患者询问有应声,接到电话有问候声,患者出院有送声,一切本着方便患者出发,从细微之处入手。
护士礼仪能强化护理行为效果,提高护理质量。对于医护人员来说,一个微笑、一句话、一举手、一投足都是极小的细节,但这每一个细节都会对患者或家属产生不同的影响,可以说医疗活动中的每个细节都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家庭幸福,都代表着医院员工的素质和形象,只要稍有疏忽就会使患者产生不满。所以我们对全院护士进行了“规范化护理服务”培训,使医院的每位护理人员更加注重服务细节,养成严谨、规范的工作作风,更加关心患者,使患者享受更便捷的诊疗流程,享受更人性化的服务。
3.1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在全院各科室、各岗位开展梳理小事、注重细节和改变不良习惯的行动,从仪表、站、座、行、沟通技巧的培训,让护士的每一个动作、每一项操作、每一句用语都符合医疗护理质量和医院管理标准。使医护人员明确什么是好习惯,并努力养成好习惯;只有养成细致周到的服务习惯,才能赢得医院发展更大的空间。
3.2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素质。
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规章制度、服务流程,并通过进行优质服务动员教育,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分批培训,服务礼仪培训。结合“5·12”护士节,组织进行了护士演讲比赛、护理技术操作比赛等活动,激发了护士的职业自豪感和爱岗敬业精神,并通过表彰优秀护士,评选优质服务标兵等活动树立典型,起到了鼓励先进、以点带面的促进作用。医院护理部要多为护理人员营造各种学习机会,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和沟通,开阔视野,不断完善和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文化素养,树立赶超的信心。
3.3关心护士的生活和工作。
为招聘护士购买保险,在护士过生日时,送上一张贺卡;在护士生病送上真诚的问候;工作取得成绩时,给予祝贺、称赞;排班时,在不影响科室工作的情况下,尽量满足护士的需求,达到时间和精力的合理配置,提高工作效率[3]。
3.4加强护士正确是非观的培养。
引导护士正确对待领导和同事的善意批评与指正,营造和谐的同事关系。如是护理工作的共性问题,应在护士例会上提出,强调改正方法;如是个别的问题,采取个别谈话,共同分析;同时加强部门与部门之间、岗位与岗位之间的协作,使整个医疗流程形成一条牢不可破的链,一环扣一环,紧密连接,避免和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切实提高医疗护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4效果。
实施细节管理后,避免了科室出现的严重护理差错事故,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得到提升,在护理质量检查中,降低了医院的感染率,急救物品和急救器材合格率达100%,患者对医院的护理服务的满意率达96%以上;由于重视了护士管理的人性化,增强了护理队伍的凝聚力和团队合作,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发挥了护士的聪明才智,实现了自我价值,为患者提供真正的人性化护理服务,使我院护理管理向规范化、制度化、细节化的方向发展。
1刘启华,王玉玲,郑宜萍。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护士长管理中的应用。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57.
护理管理论文参考文献篇十二
2、课程与教材评价问题研究。
3、教师素质与学生发展研究。
4、师范教育改革与教师能力结构研究。
5、多元智能教学法研究。
6、现代教育理念与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7、突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学制教学改革研究。
8、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教材编写质量评价。
9、基础教育校内考试改革研究。
10、基础教育学生评价制度改革理论与实践。
11、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12、中小学教师评价研究。
13、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研究。
14、中考制度改革研究。
15、高中招生录取制度研究。
16、中小学生学习困难的实证研究。
17、学生学习负担过重问题的新探索。
18、中小学生课后作业问题研究。
19、中小学生学习效率问题研究。
20、中小学生学习方法问题研究。
21、从教材编写质量看学生学习负担过重问题。
22、科学发展观下的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研究。
23、科学发展观下的学校教学改革研究。
24、科学发展观下的学制教学与学生发展研究。
25、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26、成功智力理论与中小学教学改革。
27、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学科教学改革研究。
28、儿童学习能力发展的研究。
29、儿童阅读能力发展的研究。
30、儿童“数一形”能力发展的研究。
31、儿童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研究。
32、儿童道德发展的研究。
33、青春期性教育的研究。
34、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研究。
35、学生考试焦虑的研究。
36、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37、学生择业心理研究。
38、当代学生婚恋心理的研究。
39、社区居民迷信心理的研究。
40、各社会群体婚姻关系的研究。
41、老年人生死观研究。
42、各心理学流派心理咨询技术研究。
43、中小学教师心理调适问题研究。
44、儿童言语能力的发展。
45、邪教心理探秘。
46、强迫症(包括洁癖)心理矫治。
47、恐惧症心理矫治。
48、人际障碍的心理矫治。
49、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问题。
50、学科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
51、校园文化建设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
5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研究。
53、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
5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55、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理咨询研究。
56、教师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辅导研究。
57、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58、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学校合作问题。
059、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问题。
60、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估问题。
6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62、团、队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63、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64、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65、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66、学校管理实践中激励问题的探讨。
67、论21世纪学校校长的综合素质。
68、论21世纪学校领导者的领导影响力。
69、论学校校园文化的组织与建设。
70、学习型组织理论结学校管理的启示。
71、深入素质教育改革,提高学校管理效能。
72、试析团体成员之间沟通的心理障碍与调适。
73、论素质教育目标指导下学校激励手段的运用。
74、试析影响组织管理者正确决策的若干因素。
75、浅论目标管理法在教育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76、试析良好人际关系的作用与创建。
77、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与评估。
78、教师职业发展的心理障碍及管理对策。
79、大中小学生人际交流的心理特点及其教育管理。
80、中小学生学习适应性问题的研究。
81、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及其教育管理。
82、男女学生心理发展差异及教育。
83、大中学生性心理发展及教育问题研究。
84、班主任管理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
85、青少年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
86、大学生职业发展问题及教育对策。
87、青少年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及职业教育指导。
88、青少年学生早恋现象的心理分析及教育引导。
89、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
090、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
91、信息技术与术科(音乐、美术)教学的整合。
92、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
93、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
94、信息技术在新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分析。
95、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96、利用信息技术改变教育方式。
97、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98、信息技术与教师的成长。
99、农村学校信息技术应用探讨。
100、网络教学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探讨。
101、多媒体教学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探讨。
102、中小学学校现教育技术环境建设。
103、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与教改成效研究。
104、信息技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冲击。
105、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
106、信息技术对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影响。
107、信息技术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108、信息技术教育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作用。
109、信息技术与学生的学习(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协作性学习)。
110、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创造教育探析。
11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主体性教育探析。
112、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探究。
113、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小组协作学习探究。
114、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探究。
115、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教学模式探究。
116、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教学方法探究。
117、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教学策略探究。
118、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教学评价探究。
119、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师生交互探究。
120、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情境创设探究。
121、(学科)专题教育(学习)资源网站(库)的建设与应用探究。
122、信息技术与(xx)学科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
123、研究性学习问题。
124、社区教育问题。
125、民办教育问题。
126、农村教育问题。
127、论教师流失。
128、学生流失成因及对策。
129、学生厌学成因及对策。
130、论情感教育。
131、论师生关系。
132、学生人格教育。
133、学生学会做人教学途径。
134、学生学会做事教学策略。
135、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136、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途径。
137、学生网络成瘾成因分析与对策。
138、至于新课改学生学习方式探究。
139、教师职业卷怠成因分析与对策。
140、家庭教育问题。
141、论新课程改革与教师。
142、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可行性论证。
143、论教师的知识建构。
144、论教学方法的改革。
145、论某一个教学模式的构建。
146、关于学生失范行为的调查与研究。
147、论教育中的质性评价。
148、我国学校生活与学习压力的调查与研究。
149、论我国学校变革的阻力。
150、论我国教师的职业压力。
151、学业不良儿童行为的归固分析。
152、小学语文教师知识建构状况的调查研究。
153、小学数学教师知识建构状况的调查研究。
154、中小学校长素质研究。
155、中小学教师素质研究。
156、中小学素质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157、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存在的问题与完善。
158、校长领导艺术研究。
159、提高中小学教学质量的对策研究。
160、校本管理研究。
161、校本课程建设研究。
162、素质教育与教育管理改革。
163、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教师队伍建设。
164、素质教育与行政管理改革。
165、素质教育与教育观念更新。
166、教育质量监控若干问题研究。
167、教育质量新视野。
168、中小学班级管理若干问题研究。
169、中小学生学习负担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170、学习方式转变实践研究。
171、自主学习实践研究。
172、合作学习实践研究。
173、探究学习实践研究。
174、有意义学习实践研究。
175、创新学习实践研究。
176、教学的生活性。
177、教学的发展性。
178、教学的生命性。
179、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180、新课程与教师专业发展。
181、新课程与学校管理改革。
182、好学校的标准研究。
183、优秀教师的标准研究。
184、好学生的标准研究。
185、教师与家长的合作研究。
186、论教育市场化。
187、论教育产业化。
188、论教师劳动的经济价值。
189、我国义务教育投资问题、原因与对策。
190、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与对策分析。
191、论知识经济背景下教育的应对。
192、wto与教育改革。
193、论述教育投资评价。
194、教师职业流动的经济学分析。
195、大学生收费政策的经济学分析。
196、班级规模与学生成就。
197、论义务教育效益发展战略。
198、中美教育观比较。
199、论教师专业化的国际趋势。
200、国际终身教育的理念与政策分析。
201、西方校本管理的特色与启示。
202、西方国家教师教育政策新动向。
203、国外素质教育面面观。
204、当前教师职业压力问题与对策。
205、论学校办学质量评价。
206、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207、论教师劳动的特点。
208、教育乱收费的原因与对策。
209、家长择校热透视。
210、知识经济与教育改革。
211、教育产业化之我见。
212、农村义务教育投资的困境与对策。
213、论教师劳动的价值。
214、论教师职业的地位。
215、民办学校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216、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的办学模式比较。
217、论学校经营。
218、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与对策。
219、职业学校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220、论教育报务。
221、论提高教师地位的有效途径。
222、论教师培训的有效策略。
223、教师合理流动探讨。
224、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比较分析。
225、学习方式的比较与选择。
226、教学方式的比较与改革。
227、讲授式教学与启发式教学的比较分析。
228、对终身教育的几点思考。
229、国外基础课程改革的经验与启示。
230、论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231、孔子的“有教无实”与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232、墨子科技教育思想研究。
233、道家的“无为而治”与理想的教育管理模式。
234、王安石的人才管理思想研究。
235、隋唐科举制度专题研究。
236、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教育思想研究。
237、蔡元培高等教育思想研究。
238、1922年学制改革研究。
239、五四时期工读主义教育思潮研究。
240、1958年的“教育革命”研究。
241、20世纪80年代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研究。
242、稷下学宫与大学教育精神。
243、评述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
244、王守仁儿童教育改革思想简论。
245、蔡元培高等教育思想简论。
246、1922年学制改革的中学课程改革简论。
247、评述毛泽东1957年提出的社会主义教育方针。
248、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新论。
249、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与幼儿教育改革。
250、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研究。
251、中国当代高等教育结构改革研究。
252、中国当代农村教育改革简论。
253、中小学公民教育研究。
254、中小学管理体制改革的历史演变。
护理管理论文参考文献篇十三
古典文学中常见论文这个词,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为论文。以下就是由编为您提供的。
5s管理源自于日本的企业,目前在世界上很多企业得到了广泛推广。本论文主要探讨在临床医学护理中引入5s管理的效果。
5s管理是日本企业的一种独特管理方法,5s是5个日文的简称,具体讲是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
1.整理(1s)。整理的主要内容是将工作场所任何东西区分为必需品和非必需品,现场不放置非必需品,不必要的东西尽快地、果断地处理掉,消除过多的积压物品,及时倒掉垃圾,长期不用的物品放仓库。目的是腾出空间,活用空间,塑造清爽的工作场所,同时防止误用、误送。为此,我实习所在的科室制定了“要”和“不要”的判别基准,要求各科室定时对工作场所进行全面检查,包括看得到的和看不到的。
2.整顿(2s)。整顿的主要内容是对整理之后留在现场的必要物品分门别类放置,排列整齐,营造整整齐齐的工作环境。物品的保管要定点、定容、定量。工作区只能放置真正需要的物品,在放置方法上下功夫,原则上做到“四易”—易找、易看到、易取、易归位。目的是减少寻找物品的时间,要求寻找时间在30秒钟以内。为此,我们对需要的物品根据使用频度,决定日常用量及放置位置。并对存放物品的箱室实施了颜色管理:绿色—无菌药品,蓝色—清洁物品,黄色—用后物品,红色—特殊物品(如抢救用物品),桔色—办公室物品,粉色—库房物品。我们还采取了地板画线定位,放置场所贴标识,制定废弃物处理办法等措施。
3.清扫(3s)。清扫的主要内容是将工作场所清扫干净,消除污源。目的是保持工作场所干净、亮丽,岗位保持在无垃圾、无灰尘的干净整洁状态,为病人和医护人员提供良好的治疗和工作环境。为此,我们建立了清扫基准,制定了以下清扫制度:清扫责任分区制度,谁使用谁清洁(管理)制度;科室每日清扫制度,每月开展一次全科室大清扫制度等。
4.清洁(4s)。清洁的主要内容是将前面3个s——整理、整顿、清扫实施的做法制度化,规范化,且实施管理的公开化和透明化,这是5s的核心。目的是维持3s的成果。这是成功实施5s的基本保障。为此,我们制定了目视管理的基准,还制定了考评方法和奖惩制度,定期自查制度,定期检查制度。护士长经常带头巡查,带动全体护理人员重视5s活动。
5.修养(5s)。修养即素养,主要内容包括:制度化素养,即对于规定了的事,大家都要遵守执行,严守标准;业务素养,就是掌握护理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情商素养,需要有团队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精神面貌素养,是要体现积极、认真、慎独、乐观的工作态度。为了提高我们科室人员的素养,我们采取了5s管理日常化的措施,主要是在每天的晨会中,增加5s讲评:加强教育与训练,尤其是对新进人员进行5s教育和护理技能培训,定期邀请本院和兄弟单位专家讲课和安排本科室中高资历护士轮流讲业务课;经常开展个人和班组5s与业务工作自评等活动,目的是提升护理人员的素质和人格品质,养成乐观积极的工作态度和按规定行事的良好工作习惯,从而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
1.5s提高工作效率。5s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有素养的工作伙伴,物品摆放有序,易取易归位,不需要过多的寻找时间,这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尤其是抢救病员的时候,效率会更高。同时5s倡导的制度化管理,使新来护士经过培训后能够快速适应岗位工作。
2.5s推进管理制度化。按照5s要求,可以形成人人都是管理者,病区、工作区、治疗室等均落实有专人负责管理,每月开展一次5s质量自查工作的制度,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提出整改措施。
3.5s提高护理人员素质。5s管理有助于护理人员养成严谨的个人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职业素质。引入5s管理以前,我们科室个别护理人员工作懒散,心态浮躁,常常出现丢三拉四的现象,出现了一些完全可以避免的问题和事故。
4.5s促进业务培训常规化。实施5s管理,科室可以形成每月自办一次业务培训的惯例,主要由中、高年资的护士轮流介绍主要病种的护理要点和护理经验,也邀请本单位或兄弟单位专家、医生和护士作技术培训。业务培训的常规化极大地促进了整个科室护理水平的提高,而年轻护士护理业务水平的提高则更为显著。
5.5s减少事故发生。护理人员素质的提高,直接提高护理质量,从而可以减少和杜绝了重大医疗事故的发生。
通过5s管理的推进,护理工作的科学化和制度化水平可以大大提高。但在5s实施和推进的过程中,也要注意一些问题。
1.能流于形式。实施5s管理,不能只停留在概念和条条框框上,而要落实到具体的细节上,落实到具体的人和事,5s管理还需不断深化,尤其是素养还有待更深层次提高。
2.注意人性化。在严格推行5s制度化管理时,也要注意人性化管理。比如,遇到一般病人不愿意穿病员服,不宜勉强,而对于危重病人,护理人员应该耐心说服。在人员工作量的分配上,年轻护士可以多承担一些事务性工作,高年资的护士多承担一些组织管理和传帮带工作。这样护理人员的精力充沛,工作质量好,年轻护士进步快,5s也能够得到更好的贯彻。
3.注重细节。每天下班前应将护士站桌椅摆放整齐,清理桌面,物品归类放还原处,检查当班工作是否全部完成,检查次日工作是否准备妥当,关好电脑开关和电源等。对于工作区域的清洁应该落实到专人负责监督管理,并由总务护士和护士长进行日常检查,每周通报一次清洁管理情况。
医院护理管理工作引入企业的5s管理方法,可以使护理工作更科学化、标准化和制度化,护理工作的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如果在实施5s管理的过程中能够再增加一些人性化管理,配备足够的人员,足够的床位,减少加床,改进某些工作流程等具体条件和措施,护理工作将会更加地科学与和谐。
护理管理论文参考文献篇十四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一般病情复杂多样,出现意识异常、反应不敏捷等特点患者的概率较大,相对于医院里面其他科室,神经内科安全隐患多,不但使病人病情延误,加重病痛,同时也给医院造成不必要的损失[1]。
本院针对年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偏高而病人满意度偏低的情况,2012年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护理的安全管理,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降低,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在我院2011年和2012年收治的神经内科患者为回顾性分析对象。
两年收治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安全隐患分析。
1.2.1患者自身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神经内科收治的患者往往病情复杂多变,活动不便的患者有可能造成跌倒等伤害情况的发生;意识方面有障碍的患者有可能在治疗过程中走出医院进而走失;精神异常患者有可能对医护人员或者其他患者进行攻击等;其他方面如医院日常起居活动中失误导致烫伤、冻伤、窒息等[2]。
1.2.2医院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医院诊疗技术的不断更新,需要一个学习和熟悉的过程,这个衔接的过程有可能导致护理上安全问题;医院环境一方面不合理的设置有可能导致安全隐患,另外一方面,环境卫生也影响患者的情绪甚至治疗效果;此外护理人员缺乏责任心和积极性、操作规程及各项规章制度不严格或者护理人员没严格遵守等都是安全隐患[2]。
1.3护理方法。
1.3.1完善操作规程及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及各项规章制度的漏洞应当及时填补,并根据最近最新的情况加以补充,组织护理人员了解和学习操作规程及各项规章制度。
1.3.2建立入院患者评估制度根据不同入院患者的病情,先对其进行评估,护理人员了解基本情况的同时,将患者的安全隐患和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家属,对于高危患者,医院护理人员重点关注。
1.3.3护理人员技能学习和职业培训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培训结束后注意总结交流,同时对培训内容和日常护理工作进行考核,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
1.3.4环境卫生维持对容易导致问题的环境隐患及时清除,创造一个优质的诊疗环境,缓解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压力。
1.4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和满意度调查及统计方式将意外事件发生案例及时记录;患者护理满意度在护理结束两周后问卷调查的方式统计。
两年之间的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和满意度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数据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3讨论。
护理安全管理的前提是正确分析和找出神经内科存在的隐患,然后针对隐患逐个地预防和清除,提高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
安全隐患有可能来自患者自身,也有可能来自医院方面,根据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还应当注意操作规程及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建立入院后病情评估制度、护理人员职业培训和护理工作的考核、加强环境卫生的管理和护理人员的管理。
本次研究在2011年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常规护理基础上,2012年同时在上述方面加强管理,结果显示2012年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和满意度分别为0.72%和98.98%相比于2011年的住院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和满意度4.43%和93.41%,住院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有了显著的降低,患者护理满意度有了显著的提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合理完善的护理安全管理工作能显著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护理管理论文参考文献篇十五
3、新时期如何做好国企行政管理工作。
4、新媒体环境下行政管理创新。
5、现行档案行政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6、浅析提升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策略。
7、我国政府公共行政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变革模式研究。
8、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行政管理优化路径探讨。
9、烟草行政管理的宏观调控职能及转变策略。
10、基于“大局观”素质要求的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强化措施分析。
11、课程群的构建逻辑及其适用性--以行政管理专业为例。
12、中石化某勘探开发公司行政管理问题诊断及提升对策。
13、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的档案行政管理。
14、我国行政管理制度改革创新:历程、重点和展望。
15、浅谈新时代如何做好建筑施工企业行政管理工作。
16、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背景下的事业单位薪酬激励。
17、高职院校基层行政管理人员创新能力提升探讨。
18、基于公共管理的行政管理效率提升措施研究。
19、浅谈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浅析如何提升工商行政管理效能的问题。
21、关于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的思考。
22、浅谈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素养和能力提升。
23、新时代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激励机制研究。
24、从行政管理角度对假药的认定和建议。
25、高校行政管理体制创新路径探究。
26、基于数字化办公室管理模式对医院行政管理的应用。
27、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下行政管理制度创新的特征。
28、论知识经济与行政管理。
29、基于经济管理思维下的行政管理发展研究。
30、经济政策在国民经济行政管理中的作用。
31、国有企业行政管理的问题与改革措施探究。
32、论行政管理现代化的经济价值取向。
33、新形势下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策略研究。
34、关于国有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路。
35、企业如何实现办公室行政管理工作精细化。
36、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激励机制的构建。
37、以行政管理绩效考核为抓手推动学校内涵发展--以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38、基于成本效益分析的行政管理统一性研究。
39、我国工商行政管理法律环境探讨。
40、工商行政管理中的财务管理分析。
41、马克思主义行政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研究。
42、互联网时代高校行政管理的创新之路。
43、电子信息工程在医院行政管理中的应用及优化。
44、我国民办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45、高校行政管理应用人性化管理理念的策略。
46、关于《医院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规划执行手册》在职业规划中应用的探讨。
47、高校服务型行政管理模式研究。
48、高校行政管理与运行机制研究。
49、新医改背景下对公立医院行政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对策。
50、浅谈互联网环境下高校行政管理面临挑战及应对策略。
护理管理论文参考文献篇十六
针对医院护理安全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规范护理工作流程的各个环节,确保护理安全。护理部按照《护理质量考评标准》对全院护理质量进行定期检查或不定期抽查,召开会议,分析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处理,并将检查结果反馈到各病区,各病区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
2.2.1完善和制订各项管理制度。
要建立护理安全的有效体系,就必须实现对差错的严格预防和控制。制定相应的护理制度和流程,使之人人知晓并在实践中参照执行,对可能发生护理不安全的高危环节进行重点关注和整治。定期对存在的不安全隐患进行重点讲评分析。对已经出现的医疗不安全事件,应有危机处理方案,尽快找出导致不安全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对策。
2.2.2对各类紧急情况有应急预案。
为确保病人住院期间的安全,病人入院后护士即根据病人的病情,结合病区环境做出初步评估。科室必须健全住院患者紧急状态时的应急预案,确保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
2.2.3重视风险意识、法律意识教育。
护理部要求护士对病人权利和护士义务有正确认识,加强风险意识教育及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开展护理核心制度学习,结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让护士充分意识到遵守规章制度、遵守护理规范是对自己的保护。
2.2.4加强护理管理职能,转变观念,努力营造安全文化氛围。
做好护理安全管理工作,首先必须在全体护理人员中树立护理安全的观念,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时刻把病人安危放在心上,建立安全第一的观点。护理管理者应着眼于系统分析,经常检查和督促护士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要加强护士业务素质培训,不断充实和更新知识,提高对病人的护理安全质量。
2.2.5安全管理纳入病房的目标管理。
护士长采取科学管理病房的方法,进行恰当的人力资源管理,既要保证护理人员充足又要避免护士长期处于紧张、疲劳状态而发生差错事故。当使用新的医疗仪器或开展新治疗、新检查时,组织全体护士认真学习以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科室建立交接班前的自查制度,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
3小结。
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永恒主题。护理安全措施的更新和改革应当是一个持续改进、不断追求完善的过程。我们要借鉴外院的经验,认真更新安全观念,通过持续的、预防性的管理和改进,以患者需求为动力,紧跟医学科学发展和医疗服务进展,分析相关因素,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才能保证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适应广大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高标准的需求。
参考文献。
护理管理论文参考文献篇十七
20xx年护理部将在院党政班子的领导下,重点围绕“一条主线、两个重点、三个推进、四项建设”的工作目标,充分发挥全院护士的积极作用,不断提升我院护士的综合实力,努力开创瑞金护理新局面。
一、一条主线——以人为本。
1.提升内部员工的满意度。
(2)了解新进护理人员对瑞金医院护理部的需求,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课程设置、临床培训等方面的调查。
(4)加强三级管理,开展护理行政查房,深入病区,听取护士的各种反馈意见,及时解决实际问题。
2.提升外部客户的满意度。
(1)继续开展病人满意率调查,分析问题及时整改。
(2)开展全院护士心理护理培训;
(3)落实公休座谈会(3次/月),及时解决病人需求;
(4)完善单病种健康宣教内容并组织实施;
二、二个重点:护理质量改善与病人安全的促进及重症医学icu的建立。
1.护理质量改善与病人安全的促进。
(1)开展护理项目管理,控制危险因素,促进质量改进。
a)开展专项检查:身份识别制度落实;分级护理制度落实;消毒包的规范、健康宣教实施。
b)建立护理部-科级-病区三级医疗质量安全网络体系,建立一支护理质量实时监控队伍,组织质量评价员进行挂职锻炼;开展质量质量评价员的交流学习。
c)建立科学的质量考核体系:建立专科质量考评体系。
d)围绕医院管理年病人安全目标开展护理项目管理,包括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发生,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防范与减少患者导管滑脱,提高用药安全。
(2)病人安全的促进。
a)进一步完善his2.0系统,建立病人不安全事件、压疮预报等电子上报系统;
3.重症医学科icu的建立。
(1)创建icu特色护理品牌,建立icu护理骨干队伍,培养一批icu专科护士。
(2)制定icu五年总体发展计划。
b)形成并完善各专业小组的培训、考评体系;开展各icu联合查房和icu联合培训讲课,提高icu间的学习和交流,提升icu护士教学和培训能力。
c)开展icu护理十大安全目标学习的系列活动,以提升icu的关键护理质量。(十大安全目标:气道安全、转运安全、管道安全、约束安全、压疮预防、vap预防、crbsi预防、用药安全、手卫生、记录安全)。
d)对全院危重症、疑难护理工作进行指导;承担部分院内咨询及教学任务。
(3)力争打造一支精品的创新型icu护理管理队伍。
a)通过医院内部挂职轮转、病区横向学习等形式,交流管理心得、统一管理要求;
c)开展icu护士核心能力的培养,使icu护士得到专业系统的培训,鼓励督促获得市级icu护士适任证书。
d)通过申报评选,在全院icu中确立一个icu作为学科带头科室,着力建设和发展优秀的icu实训基地和示范病房。
三、三个推进。
1.推进护理交流学习。
(1)通过选派护理人员国内外参观与学习以及邀请国内外护理专家赴我院讲学搭建护理交流学习的平台,使护士开阔眼界,加快我院护理水平的提高。
(2)按照不同学历、不同层次护士培养计划落实护士培养;提供护士生涯规划咨询和指导。为不同学历、不同层次护士制定个性化职业生涯规划。
(3)继续推进护士分层、分级使用,开展能级工作交流会,落实能级工作。充分发挥各层次护士的积极性。
(1)继续推进每年两次的护理科研项目申报和评审工作,紧密结合临床护理需求,力求做到项目贴近临床,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积极参与交大及上海市级一系列科研课题申报工作。
(2)开展贴近临床贴近病人护理技术创新项目擂台赛。争取在病人安全、成本控制等方面有所突破。
3.推进信息化管理与科学的考核体系。
a)。
b)推进电子病历在临床科室的使用。发挥在线考核在护士考核中的作用:组织教学干事、急救队伍、新职工在线考核。
c)每月进行护理网站的维护,根据护理部发展开拓新的护理栏目,比如瑞金医院护理部概况、瑞金医院重点学科、重点专科、护理学科带头人的介绍等,提高瑞金优势学科的知名度。
d)积极鼓励科护士长参加网站投稿,加强科室撰写杂记的意识,开展约稿工作,提高护理网站及《瑞金护理》质量,要求外出培训人员,一张培训照片、一份培训小结、一个建议。
e)。
f)建立科护士长、护士长考评信息体系;建立预报上传信息体统。细化电子签到系统:将电子签到信息细化,包括护士职称、学历、届数等信息。
g)配合医院管理年检查,进一步完善护理常规,做到信息全面、公开。
四.四支队伍建设。
1.护士长队伍建设。
(1)开展护士长系列培训,建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意识,增强护士长主动服务的能力。
(2)建立电子化科护士长、护士长绩效考核体系,加大对护士长个人综合素质、岗位能力、医德医风、科研教学等方面的考核。
(3)开展“我心目中优秀护士长”的评选工作,构建瑞金医院优秀护士长形象大使。
(4)开展病区-病区结对子活动,推进护理病房管理质量。
2.护理骨干队伍建设。
(1)护理部骨干队伍建设。
b)完成每年度的护理部骨干评选及考核工作。通过每年一次的骨干擂台赛选拔,扩大护理骨干人才队伍,并从管理、教学科研、临床专科方面进行培养、考核。
c)每年组织07、08届护理部骨干交流会,完善护理部骨干的考核机制。d)护理部骨干参与四大会诊中心工作,选拔优秀骨干至护理部、院质控办进行轮转。
(2)急救队伍建设。
c)组织急救一、二、三对队员参与急救演练,提高急救队员实战能力。
(3)会诊中心队伍建设。
a)调整呼吸机、静脉输液、疑难病例、压疮护理会诊中心组织构架,开展全院竞聘工作,提高会诊中心全员素质。
护理管理论文参考文献篇十八
学习品管圈已逾4个月,1月8日,医院护理部组织了一场品管圈成果报告分享活动,让每个品管圈把这几个月的成果进行一次汇报。在这次活动上,我们圈的成员看到了自己与其他圈成员的差距,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优点。我们非常感谢医院给予的这次机会,因为这次活动,使更多的科室认识了我们肾利圈,也让我们更加自信。
尤记那次护士长开完院周会回来,告诉大家医院要开展品管圈这个活动,她还告诉我们,每个品管圈要有圈名、圈徽。当时大家都非常好奇,这个品管圈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虽然当时还不知道品管圈是什么,但是对于圈名的命名,大家都流露出了极大的兴趣,在晨会上大家都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最后有人提议,由于我们科的疾病都和肾脏有关,通过外科手术治疗后能够消除病因,使肾脏恢复健康,所以在与疾病的这一场战争中,在我们医护人员及患者的努力下,最后还是肾脏胜利了,我们不如就叫肾利圈。大家都觉得这个提议很好。于是在第一次品管圈会议上,肾利圈就以高票当选为我们的圈名,大家都觉得它非常适合我们科室。
在工作中,我们有时候不知道真正的问题有哪些,或者不知道主要的问题在哪里。我们需要分析,以找出主要的问题,真正的问题。于是,品管圈也就有了它的用武之地。通过学习,我们明白了品管圈就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之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小圈团体(又称qc小组),然后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活用品管七大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我们肾利圈从组圈,到第一次品管圈会议讨论确定了我们的圈名、圈徽和圈长;从活动主题选定,到目标设定;从现状把握,到对策实施,都是各位护士姐妹们摸索着走过来的。虽然大家还只是初次接触品管圈,经验不足,圈子成员的能力及品管圈发挥的作用也还有待提高,但即便如此,在开展品管圈活动过程中,已能感觉到我科病区护理环境整洁度的问题大大改善,姐妹们的自律性也提高了不少,工作环境改善了,物品摆放整洁了,看上去就更舒心,干起工作就更开心。
肾利圈的成长,我们的成长,里面的酸甜苦辣我们一起尝过。一起走过的岁月,因为肾利圈而变得生动鲜活,令人难忘。相信未来,我们会走的更加灿烂辉煌!
护理管理论文参考文献篇十九
摘要:情境模拟法在骨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增强护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提高安全管理效率,要求各医院在骨科护理安全管理中能够采用情景模拟法进行训练,以保证护理的安全。本文先简要分析情境模拟在骨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意义,然后就情境模拟在骨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实践应用进行具体分析。
护理安全是骨科护理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护理质量的重要前提,要求各医院应该要加强对护理的安全管理,切实保证护理的安全。情景模拟指的是在骨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创设具体的护理情境,让护理人员在情境中进行护理安全训练和实践的方法,这不仅能够增强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意识,还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管理和应对能力,有助于保证护理的安全[1]。以下本文就情景模拟在骨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简要的探讨。
情境模拟指的是创设具体的护理安全情境,让护理人员根据具体的护理情境进行安全护理的操作和训练的方法,情境模拟在骨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情境模拟可以帮助护理人员加强对护理安全知识的实践理解[2]。传统的护理安全管理中,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意识,医院会采用理论讲解的方式进行宣传和分析,但是这种形式只能够加强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知识的理论了解,并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情境模拟的应用就能够让护理人员在具体的操作中明白护理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也能够明白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其次,情境模拟的应用可以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和操作,有助于提高护理的专业技能。在情境模拟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模拟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护理安全风险问题,然后进行相应的操作来预防和补救,这个过程实际是对学生进行实践训练的过程,能够有效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并提高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安全风险应对的能力[3];最后,情境模拟能够帮助护理人员从患者角度进行问题的思考,有助于提升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情境模拟也需要护理人员扮演患者角色,扮演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心理进行揣摩,因此能够较好把握患者的心理需求,从而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
2.1做好模拟前的说明准备工作。在具体应用情境模拟方法之前,管理人员需要事先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如,管理人员需要先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安全管理相关知识的讲解,包括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出现哪些安全风险问题,以及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等[4]。然后管理人员要对护理人员进行情境模拟的说明,告诉护理人员接下来需要模拟不同骨科患者的护理情境,让护理人员能够做好心理准备和护理操作准备。为了保证情境模拟的效果,管理人员还可以对不同骨科护理中出现的安全风险问题进行分析,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进行应对。2.2保持情境模拟的真实性。在具体的情境模拟过程中,管理人员必须要保证情境模拟的真实性,这样才能够真正检验模拟操作训练的效果。换句话说,管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情境模拟设计,然后让护理人员进行具体的护理操作。
比如,在康复训练中,部分患者有可能出现因为没有遵从医嘱而进行高强度的康复训练,结果导致康复效果较差,患者身体恢复的速度减慢[5]。在这种模拟情境下,护理人员需要做到的是能够加强与患者的耐心交流,告诉患者需要控制的康复训练量,并且为患者分析随意加大训练量有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这样可以较好地避免出现康复训练的护理风险,并且可以锻炼护理人员的沟通技巧。此外,选择的模拟情境还可以是日常护理的情境模拟,也可以是创伤后护理的安全管理情境,要求情境必须要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能够给护理人员以实际的帮助。情境模拟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不同的骨科患者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护理安全问题,因此在情境模拟训练过程中也需要根据不同骨科护理情况创设不同的护理安全情境模拟,以便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切实保障护理的安全。2.3注意护理人员的操作规范性。要保证情境模拟在骨科护理安全管理的应用效果还必须要求能够规范护理人员的具体操作。护理操作的规范性也是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不少护理安全风险问题就是由护理人员操作不够规范所引起的,因此管理人员在进行情境模拟训练时不仅要考验护理人员的应对能力、实践能力,还要注意观察护理人员的操作是否符合规范,以此来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2.4及时对护理人员的表现进行评价。及时对护理人员在情境模拟训练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可以进一步强化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意识,并且能够帮助护理人员整理护理安全管理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升护理人员的展业素质,为骨科护理安全管理奠定扎实的基础。
例如,护理人员进行训练之后,管理人员需要引导护理人员分析,此次情境模拟中出现的护理安全问题和风险有哪些?护士进行了哪些操作进行预防和弥补?这些预防和弥补的措施中哪些发挥了作用?哪些未发挥作用?为什么?还有哪些方面存在不足等。这样,护理人员就能够加强对护理风险的认识,并且能够从实践操作上进行自我提高,这对于实践经验不足的护理人员而言具有重要的作用。
3结论。
综上所述,情境模拟在骨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各医院应该要重视情境模拟的实践应用,让护理人员在实践的情境中进行护理安全演练,以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行为,保证骨科护理的安全,增强医疗效果。
作者:潘建生单位:福建省福鼎市医院骨科。
参考文献。
[3]仲艳,赵红,周密,樊丽洁,蔡月娥,冯晓玲,袁静,刘建英.情景模拟演练教学法在骨科创伤救护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2016,06:87-89.
[4]李益.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手术室实习护生护理安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06:108+139.
[5]覃红桂,文国英,骆福秀,肖远琼,廖燕湘.情景模拟法在低年资护理人员骨科急救护理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华夏医学,2013,03:610-611.
护理管理论文参考文献篇二十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到2012年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病人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其中2011年对835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2012年针对2011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偏高而病人满意度偏低的情况,对978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护理的安全管理,比较两年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和病人满意度。
结果2012年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率相比于2011年有了显著降低,患者满意度有了显著的提高。
结论经过科学的护理安全管理可以显著降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一般病情复杂多样,出现意识异常、反应不敏捷等特点患者的概率较大,相对于医院里面其他科室,神经内科安全隐患多,不但使病人病情延误,加重病痛,同时也给医院造成不必要的损失[1]。
本院针对2011年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偏高而病人满意度偏低的情况,2012年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护理的安全管理,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降低,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选择在我院2011年和2012年收治的神经内科患者为回顾性分析对象。
两年收治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安全隐患分析。
1.2.1患者自身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神经内科收治的患者往往病情复杂多变,活动不便的患者有可能造成跌倒等伤害情况的发生;意识方面有障碍的患者有可能在治疗过程中走出医院进而走失;精神异常患者有可能对医护人员或者其他患者进行攻击等;其他方面如医院日常起居活动中失误导致烫伤、冻伤、窒息等[2]。
1.2.2医院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医院诊疗技术的不断更新,需要一个学习和熟悉的过程,这个衔接的过程有可能导致护理上安全问题;医院环境一方面不合理的设置有可能导致安全隐患,另外一方面,环境卫生也影响患者的情绪甚至治疗效果;此外护理人员缺乏责任心和积极性、操作规程及各项规章制度不严格或者护理人员没严格遵守等都是安全隐患[2]。
1.3护理方法。
1.3.1完善操作规程及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及各项规章制度的漏洞应当及时填补,并根据最近最新的情况加以补充,组织护理人员了解和学习操作规程及各项规章制度。
1.3.2建立入院患者评估制度根据不同入院患者的病情,先对其进行评估,护理人员了解基本情况的同时,将患者的安全隐患和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家属,对于高危患者,医院护理人员重点关注。
1.3.3护理人员技能学习和职业培训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培训结束后注意总结交流,同时对培训内容和日常护理工作进行考核,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
1.3.4环境卫生维持对容易导致问题的环境隐患及时清除,创造一个优质的诊疗环境,缓解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压力。
1.4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和满意度调查及统计方式将意外事件发生案例及时记录;患者护理满意度在护理结束两周后问卷调查的方式统计。
两年之间的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和满意度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数据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护理安全管理的前提是正确分析和找出神经内科存在的隐患,然后针对隐患逐个地预防和清除,提高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
安全隐患有可能来自患者自身,也有可能来自医院方面,根据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还应当注意操作规程及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建立入院后病情评估制度、护理人员职业培训和护理工作的考核、加强环境卫生的管理和护理人员的管理。
本次研究在2011年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常规护理基础上,2012年同时在上述方面加强管理,结果显示2012年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和满意度分别为0.72%和98.98%相比于2011年的住院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和满意度4.43%和93.41%,住院患者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有了显著的降低,患者护理满意度有了显著的提高,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合理完善的护理安全管理工作能显著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