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市场建设调研报告(实用12篇)

市场建设调研报告(实用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28 20:25:16
市场建设调研报告(实用12篇)
时间:2023-12-28 20:25:16     小编:温柔雨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报告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市场建设调研报告篇一

加快市场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也是拉动内需、增加就业的重要途径,更是美化县城环境、方便居民生活的坚实保障。近日,组织有关部门对县城市场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市场建设,在财政资金不宽裕的情况下,克服各种困难,积极扶持和培育市场发展。先后启动建设了义乌小商品市场、锦东商业综合体、四中农贸市场项目,引进开发了山东万商城、新世纪广场等项目,同时注重宏源市场、黄河农贸市场、锦水河服装市场、农机市场等传统市场的改造提升,为方便百姓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全县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促进了消费市场的稳健运行。xxxx3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完成75亿元,同比增长15%。

据统计,全县城区除商场、超市外,有黄河农贸市场、“四中”、锦水河街龙山小区摊点群,“老广场”、“锦波园”、“武装部”摊点群等6处农贸市场(摊点群),其中黄河农贸市场占地2.5公顷,经营摊位xxxx0余个,市场经营面积36000平方米,是目前我县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农贸市场,新建的四中农贸市场(4975平方米)和锦东农贸市场(1xxxx平方米)尚未投入使用。专业市场有宏源自摩城、龙泉家具大世界、平阴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3处。特色街区主要有文庙文化路餐饮休闲特色街、锦水河服装一条街、东沟商业特色一条街3处。目前,全县已初步搭建起多层次、多种经济成分及运行方式并存的商品流通网络。

围绕重点市场建设项目推进,市场建设指挥部不断健全完善推进机制,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各项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总投资3亿元的平阴义乌小商品市场于xxxx3年12月28日开门营业;总投资5000万元的锦东商业综合体项目幼儿园部分已开园迎新,农贸市场和商业部分即将投入使用;总投资5000万元的四中农贸市场项目将于8月份恢复操场使用;总投资12亿元的山东万商城项目已完成地质勘探,即将开工建设;总投资6亿元的新世纪广场项目已完成土地招拍挂工作,基础现已开挖。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分工分线,落实责任。指挥部下设办公室、综合保障组、项目推进组,办公室设在县商务局,负责综合协调和保障工作。指挥部对重点市场建设项目分解任务,落实责任,每个市场建设工作都成立相应的工作组织,制订工程推进的具体方案,将任务细化到人、责任到岗,倒排工期,确保按时间进度完成任务目标。新世纪广场项目由榆山街道、城改中心负责推进,山东万商城项目由锦水街道负责推进,淘宝城项目由城改中心负责推进,四中农贸市场由商务局、榆山街道负责推进。各成员单位也结合各自工作,明确分工,积极配合快速推进市场建设各项工作。

二是多方论证,合理规划。市场建设指挥部对每个项目进行多方论证,根据县里研究确定的方案,充分听取规划、建设、国土及相关单位的意见建议,算好对比帐,在尊重规划、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创新融资方式,抓紧招商引资,达成合作意向,全力推进市场建设。同时,在专业市场建设过程中,合理规划,杜绝设置沿街商铺,减少停车压力;在新建居民小区规划时,采取强制措施,规划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特别是便民商贸服务设施,确保规划的合理性,方便居民生活。锦东商业综合体、四中农贸市场建设开创了我县市场建设运营新模式。

三是分类指导,统筹推进。对四中农贸市场等政府投资项目,由主体单位与投资商成立联合办公室,指挥部全程参与项目的建设管理和跟踪审计,确保工程质量和政府投资效益。对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新世纪广场、山东万商城等开发项目,重点保障拆迁清障等土地熟化工作,确保项目开工时间。工程开工后,重点做好协调、服务、配合工作,随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四是强化服务,密切配合。坚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现场协调解决各项目在手续办理、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等方面出现的问题。特别在平阴义乌小商品市场开业前,指挥部全体人员重点突破、全力以赴、集中精力做好协调服务,各部门密切配合,强力推进,确保了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如期开业运营。在万商城、新世纪广场项目拆迁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取得明显成效。同时,制订宣传方案,在10余家媒体宣传推介重点服务业项目,扩大我县三产服务业在周边区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虽然我县专业市场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全县市场建设整体水平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与老百姓的期望还有距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市场规划配套滞后。城区市场大都建于20多年前,规划建设的档次低,配套设施不足,由于年久失修,现已经破败不堪,如黄河市场和宏源自摩城市场棚顶破损严重,在交通、排水、防火、供电等诸多方面存在安全隐患。由于历史原因,城区建设与发展缺乏总体规划,城市功能不够完善,县城各类商业网点布局分散,中心商业区网点过剩、业态相近,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经营者相互交叉,未能形成凝聚力强、辐射面广的市场。

(二)便民服务市场缺乏。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县城人口急剧增加,十几年间县城人口由7万增至近15万,一些规划建设较早的居民小区没有配套建设便民市场,部分新兴住宅区商业网点发展滞后,形成了许多无序的商业摊点和马路集贸市场。据统计,目前城区沿街商户达5441家,经常性占道经营流动摊点1162户,涉及餐饮、蔬菜、瓜果、百货等经营类别,与群众日常生活十分密切,造成交通拥堵和道路交通隐患,严重影响了城市建设和城市形象,社会各界对市场改造升级的需求也尤为迫切。

(三)经营特色不鲜明。我县专业市场的专业性不强,县城专业市场绝大多数没有专业经营特色。如宏源自摩城、农机市场、龙泉家具市场等,其经营的商品在市场外随处可见、随处可买,专业市场变成了经营网点,辐射带动能力弱,形成了专业市场有场无市的尴尬局面。同时,由于规划滞后,出现了个别盲区重复投资现象,形成了“千街一面”的局面,业态聚集效应明显不足。

(四)专业市场数量少。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一批新的商品经营行业应运而生,蓬勃发展,如家具家饰、汽车销售、旧货交易等行业,同时一批原来规模小、经营散的行业自发形成的市场快速集聚发展起来,如农业生产资料、建筑材料、机电新产品销售等,还有一批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如煤炭经营、废旧物资回收等都迫切需要专业市场的引领和规范,促进集聚发展。

(五)专业市场管理缺失。除少数专业市场外,大部分市场(或摊点)都是开放式的,有的还是自发式、季节性的,没有市场主办方,市场成立没有政府部门的建设规划、没有政策和法律依据,更没有管理主体,不能进行规范化市场管理运营。同时,由于国家实行建管分离和取消工商市场管理收费制,黄河农贸市场、宏源自摩城等市场,产权和经营管理责任归属于所在村居,导致专业市场在日常管理,设施维护、功能提升上不能及时跟进,直接影响了专业市场的形象和辐射作用。

(六)缺乏资金投入。专业市场的发展、特别是便民市场的建设离不开政府的推动,在规划、建设、培育完善的过程中,都需要政府的资金投入和优惠政策才能保证市场不断提升、经久不衰,而长期以来在市场建设投入上明显不足。

(一)搞好前期论证,做好科学规划。本着“民生性、公益性、社会性”的市场定位,抓住新一轮城市建设的有利时机,研究修编我县中长期商贸发展规划,加紧启动商业网点规划编修工作。对新区建设规划留足商业网点及农贸市场发展空间,对老城区有重点的增设农贸产品市场及便民服务市场,对集市贸易规划设立专门地点经营交易,在城区周边规划建设家居、建材、汽车等专业市场,减轻主城区市场承载压力。针对市场建设先期投资大、培育周期长、回报率不高的特点,可以采取“一次规划,分期建设,滚动发展”的思路,做到“建设一期,经营一期,滚动发展,综合受益”,这样既能逐步提升市场人气,有效缓解资金压力,还可以规避投资风险,保证市场建设有序健康发展。

(二)坚持项目带动,实施重点突破。项目就是经济,没有项目就没有发展,在加快我县专业市场建设工作中,要坚持项目带动战略,力求今后每年都有洽谈项目,都有在建投产项目。在确定市场建设项目上要做到“两手抓”,一手抓新市场的建设填充,一手抓老市场的改造提升。新市场建设方面,把专业市场大项目建设作为重点,充分发挥大项目、好项目的辐射作用。万商城项目当前重点完成管线迁移,加快手续办理,强力推进一期商铺工程建设;新世纪广场项目重点协调办理有关手续,服务好一期项目开工建设;四中农贸市场和锦东商业综合体需尽快确定政府投资项目的经营管理模式,确保尽早投入使用。同时,积极谋划建设机动车市场、现代物流等市场,提升城市配套服务功能。老市场改造提升方面,把解决对行业发展、居民生活影响大的问题做为切入点、突破点,挖掘原有市场资源,通过新建、改建和加强管理等措施推动市场转型升级。对黄河农贸市场,进行科学规划设计,整修配套设施,提升市场功能,打造综合性新型农贸市场。宏源市场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招商投资建设或政府投融资建设,激发市场新活力。在群众自发形成市场基础上,积极引导规划建设便民市场。

(三)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政府投入。市场建设的首要难题是资金,为了加快市场建设步伐,按照谁投资谁受益和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对公益性农贸市场,采取政府独立投资或政府入股投资的办法;对赢利性市场,采取招商选资的办法。建议,建立市场建设引导资金,制定优惠政策,采取“一事一议”、减免税费等措施,吸引开发商和社会资金建设投入,吸引业户入市经营;建立项目专项资金,用于项目的规划、包装、推介等先期工作。

(四)明确市场主体,创新管理机制。按照“政府主导、企业投资、市场运作、社会管理、民众受益”的原则,明确市场管理主体,建立科学合理的责任制度,积极寻求、探索开发式、合作式建市场的路子,多形式、多层次地创建各种管理制度。如保洁公司委托管理制,市场建设管理部门和市场开办方联合管理制,市场建设管理领导小组分组协作制。同时,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把市场管理与城市管理相结合,探索建立市场管理机构,对市场进行有效监督,规范市场运作,提高市场管理经营服务水平;榆山、锦水、工商、城管、商务等有关单位紧密配合,通过实行退路进厅、坐店经营等方式,解决马路市场问题,促进专业市场健康、持续、和谐发展,努力打造布局更合理、功能更完备、环境更优美、居民群众更满意的市场。

(五)强化宣传推介,提升市场影响力。紧紧依托省会城市经济圈群,利用我县处于中原经济区边缘地带的优势,在济南市及周边10余家电台、电视台、报纸媒体,对我县三产服务业项目向周边地区进行推介宣传,重点推介平阴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山东万商城项目、龙冈梦幻星空、茂昌银座新天地、锦水城、淘宝城等项目,吸引更多人流、物流、信息流向我县聚集,真正打造出一批在全国范围内都叫得响的品牌。

市场建设调研报告篇二

农贸市场是商品流通和满足城乡居民生产、生活和消费的重要场所,是商品市场和商品流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好农贸市场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健全农村流通网络体系,促进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发展的现实需要。为进一步规范新化县农贸市场的建设、规划和发展,提升该县农贸市场购物环境和管理水平,规范市场秩序,繁荣市场经济,搞活商贸流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解决交易难、农产品市场供应和人民群众消费安全等问题,最终达到便民、利民目的。我们对新化县农贸市场进行了深入调研,针对该县农贸市场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新化县情。新化县位于湖南省环长株潭城市群西边、大湘西东边,是湖南通往西南各省的重要门户,盘依雪峰山东南麓,资水中游,国土总面积3642平方公里,人口145万,全县现有26个乡镇、1个开发区、1个办事处,2个国有林场,是革命老区县、全国最大的库区移民县、比照西部开发政策县、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县,是湖南省的人口大县、国土资源大县和文化旅游资源大县。

新化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明显,良好的自然条件孕育了该县农业的发展。新化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农作物种子基地县和粮食储备基地县,是全省氨化秸秆养牛基地、模式化稻田养鱼基地、玉米生产基地、速生丰产林基地和双季稻田成建制亩产过吨粮县,又是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退耕还林、水土保持项目县。目前,该县的粮油、畜牧、水果、水产等形成了产业化规模,全县已形成中药材、生猪、肉牛、楠竹、小水果、茶叶、无公害蔬菜、稻田养鱼等10多个农产品基地,这些农产品流通环节中的主力军便分布在全县的各个农贸市场。

农贸市场现状。该县共有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2家,肉禽蛋批发市场、水产批发市场、水果批发市场各1家;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占地约4万平方米,共有摊位700个,全年交易额17.85亿元,带动2019多人就业。共有各类零售市场20家,从业人员5.8万多人,年交易额约30亿元。共有农贸市场119家(其中马路市场57家),隶属县市场管理办公室30家。全县绝大部分是乡镇农贸市场,共有97家,农贸市场占地约24万平方米,共有摊位1.5万个,全年交易额8亿元,带动2万多人就业。

新化县各农贸市场承担着百姓的购物需求,为搞活商品流通、促进农产品的生产、繁荣市场、振兴经济和方便群众生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分布在各乡镇的市场90%是以赶集形式进行交易的墟场,这些市场设施简陋,普遍存在脏、乱、差的现象。由于形成年代久远,多数是场棚市场,更因年久失修,许多市场设施都已陈旧老化,破烂不堪,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部分市场由于缺乏维修资金,至今无法正常营业。同时,因为历史习惯,该县乡镇市场中有半数以上属于马路市场,位于交通要道的两旁,每逢赶集便人山人海,严重阻塞交通,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也不利于城乡环境整建工作的开展。

农贸市场改造情况。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越来越高,对市场规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整合各种资源,建设一批有规模、有特色、专业化、规范化的市场,使其产生巨大的吸纳和辐射作用,是一个地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新化是一个农业大县,如何发挥农业、农村的经济带动作用是当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农村农贸市场是农村商品经济活动的中心,作为农村商品交易的主要阵地,农村农贸市场既有庞大消费群体,又有消费上升的空间,而且还有一定的购买力,对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019年,新化县完成位于县城的永兴农贸市场和孟公、文田、田坪、油溪、水车等乡镇共6个农贸市场的标准化改造。这些农贸市场改造前大多为简易场棚市场或马路市场,安全隐患大,市场规模小,基础设施落后,成功改造后方便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改善了市场环境,拓宽了农产品流通渠道,促进了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永兴农贸综合市场。位于新化城区,总投资130万元,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覆盖人口8万多人,摊位数60个,年交易额达9200多万元,带动就业增加数108人。永兴市场进行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后,从根本上改变了市场脏、乱、差现象,市场摊位划行规市,过道畅通整洁,购物和经营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带动了就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孟公镇农贸市场。总投资170万元,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新增摊位100多个,增加就业人数500多人,新增年销售量1000万元,新增税收10万多元。进行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后,交通拥挤得到迅速改善,公众满意度明显提高,市场辐射周边多个乡镇,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文田镇农贸市场。总投资180万元,覆盖人口2.5万人,摊位数260个,新增年销售额250万元,带动就业增加数200多人。文田镇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后,市场环境得到根本改善,提高了人民生活质量,促进了农产品流通,推动了当地农业产业化进程。

田坪镇农贸市场。总投资100万元,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市场摊位数200个,解决就业400多人。田坪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后,对促进农产品流通、增加农民就业和收入、加快小城镇建设等发挥了巨大作用,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油溪乡农贸市场。总投资108万元,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市场摊位数130个,解决就业200人,年交易额2500万元。油溪乡农贸市场位于世界七大溶洞奇观之一的梅山龙宫风景名胜区附近,进行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后,有效促进了马路市场整治和城乡环境整建工作的开展,改善了群众购物、生活环境,有利于景区乡镇整体形象的提升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水车镇锡溪农贸市场。位于紫鹊界梯田风景区旅游核心村,市场辐射面广,总投资130万元,市场摊位数180个,就业人员400多人。农贸市场经过标准化改造后,给当地经济发展和个体经营户创业致富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为新农村建设和景区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基础。

新化县农贸市场的标准化改造取得了明显成效,原来的脏、乱、差、湿现象得到有效治理,食品安全保障措施进一步健全,整体管理水平和管理手段进一步提升,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称赞和认可,推动了城乡经济发展。但全县119家农贸市场中仍有大量的老旧市场和马路市场,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和不足,需继续加大改造力度,促进农贸市场的健康发展。

一是新化县农贸市场存在的问题。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居民生活条件的改善,人民群众对生活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新化县农贸市场在多元化、日常监管、配套设施、市场建设和食品安全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开办单位多元化。新化县农贸市场开办单位有个人投资、村民开办、政府建设、自然形成等,多数没有统一规划与相关管理要求,尤其是大部分乡镇农贸市场历史久远,普遍存在脏、乱、差的状况,市场设施简单落后,服务质量较低。

市场管理不规范。多数市场开办者还停留在固有的管理模式上,缺乏服务创新理念和品牌意识,只关心市场房屋、摊位的租赁情况及租金的收入情况,对各经营户的商品质量、摊位卫生、服务态度和经营情况等并不太关注。一些经营者服务意识不强,只注重眼前利益,部分市场出现假冒伪劣、有害有毒商品上市,短斤少两现象时有发生,商品质量和安全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使市场信誉降低。

市场发展较滞后。大部分农贸市场面对的是文化教育程度相对偏低的农村村民和中小经营者,管理难度大,收入少。该县现有的农贸市场大多在建设时缺乏长远规划,有些公共设施早已老化、报废,而开办方却无力更改现状,导致市场开发能力不够,市场发展缓慢。

存在有市无场现象。由于受资金、场地等多种因素影响,该县部分乡镇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农贸市场,而是群众自发形成了一个固定的以马路两侧为依靠的交易场所,尤其在节假日和蔬菜销售旺季,马路两侧被当地群众和周边商户所占据,形成马路市场。马路市场伴街道或公路而存,不仅影响了当地的交通,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而且占用街道和公路作为场地来兴市,造成卫生状况差,市场管理较混乱,农村消费安全难以保障。

二是制约新化县农贸市场发展的因素。新化县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县,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该县农贸市场也在迅速发展壮大。而作为一种传统的商业业态,该县农贸市场还存在很多制约其健康稳定发展的因素,有硬件的因素,也有软件的因素。

管理落后,扶持不足。一是服务管理不到位。目前,该县多数农贸市场的服务管理仅仅就是简单地清扫一下市场垃圾,而且效果不理想,秩序管理、信息咨询等几乎是空白。二是建设资金扶持不足。农贸市场建设资金需要量较大,新化是国家贫困县,经济基础差,财政底子薄,支持农贸市场建设的资金有限,当地政府虽然认识到了农贸市场建设的重要性,但力不从心,市场建设滞后。

规划不当,发展受限。一是大部分市场结构单一,没有特色,是千篇一律的综合市场。市场还是纯粹的流通中转市场,没有生产、加工和包装企业参与,只充当一个外引内销的角色,没有特色产品作为市场的支柱。市场一头连接企业、一头连接农户的链条还没形成,辐射和带动效应还不够,发展缺乏后劲。二是农村市场年代久远,规模较小,规划落后。农贸市场大多依托小城镇建设,但新化县的一些小城镇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更因资金短缺,导致市场选址布局不合理、功能不完善、设计不达标、规模不适宜等问题的产生,因此,一些农贸市场拓展空间有限,难以做大做强。

效益不佳,收入甚微。新化县农贸市场普遍收入不佳,尤其是各农村市场属于典型的传统农贸市场,有的是由几栋场棚、几十块摊板构建而成,缺乏良好的收费设施和环境。每到赶集之日,都是由市场临聘协管员收一下摊位费就算是完成了一天的工作,市场收入微乎其微。一些隶属县市场管理办公室经营的农村市场,尽管千方百计维护市场设施,但因财力不足,农村市场的面貌缺少改观,卫生环境难以改变,维修改造难以改善,安全隐患仍然较多,市场效益不够理想。

竞争加剧,客源减少。随着城市的大型超市、购物广场和专卖店的增加,以及部分农贸市场实行“农改超”,它们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优质的服务,整洁的环境,齐全的商品吸引着大批经营户和消费群体,这对传统农贸市场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农贸市场建设是一项牵涉面广,较为复杂的工程,必须认真抓好规划布局,切实加强服务管理,从多种渠道积极筹集建设资金,才能促进市场又好又快发展。要走综合开发的路子,着重开发一批综合类市场或专业类市场,建立现代化的、能吸引人们购物的、品种多的、条件先进的新型市场,从而不断提高市场收益率,促进商品流通,推动经济发展。

合理规划,立足长远。新化县域面积广阔,人口众多,农贸市场的建设及合理布局至关重要,应按照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和小城镇建设要求,综合考虑,合理规划,科学布局。要以搞活商品流通、繁荣经济建设为主导,防止重复建设和盲目建设。对不符合标准的市场予以改造,新建市场则要按照规范化市场的标准,立足长远,准确定位。

积极扶持,加大投入。农贸市场的建设是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部分,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消费安全。农贸市场建设投入多,收益少,管理难度大,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都要给予大力支持与扶植。既要鼓励民间融资,争取银信部门支持,也要加大政府直接投入和扶持力度,形成共同开发格局。同时出台扶持政策,减免相关费用,提供优质服务。

明确责任,规范管理。一是各职能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协调配合,大力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配合,促进市场统筹发展。二是把住市场进入关,对进入市场的流通主体要加强审核,必要时要具有企业的担保,提高商品交易市场的档次,提高市场的信誉。三是要进一步加强监管执法,加大监管频次、加大打击力度,要让违法者大幅度增加违法成本,倒逼经营户守法经营。同时对监管不力的市场管理干部要进行认真的责任追究。要组织市场内的经营户进行培训学习,开展文明经营户评选活动和守法经营户评选活动,要在每一个市场建立一个宣传专栏,要宣传正面典型、曝光反面典型,引导经营户守法经营、诚信经营。四是在各级市场间要加强沟通和联系,通过沟通和联系,来实现对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人流的合理分解和整合,形成一套能控制成本至盈利水平的有效营运和管理机制,适应现代农贸市场竞争的需要。

市场建设调研报告篇三

为学习江浙地区培育和建设市场的经验,提高我区市场建设水平,带动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按照区委主要领导的指示,20xx年3月30日到4月3日,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陈福兴带领相关部门有关同志,先后对江苏省常熟市招商城、浙江省义乌市国际小商品城和永康市五金城等市场的发展情况进行考察学习,考察期间与各地政府主管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广泛接触,认真交流,并挤时间与义乌国际商贸城市场开发机构、浙江传化企业集团等部门和企业就招商引资等工作交换了意见,宣传大港区的优势和政策,考察取得预期效果。现将考察学习情况报告如下:

几天的学习考察,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江浙地区部分县市充分利用当地群众善于经商的传统,高度重视市场培育和建设,走出一条依托产业发展市场、依靠市场带动经济的成功之路。分析其市场发展过程,我们认为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市场自发形成,政府适时引导型。江苏省常熟市招商城和浙江省义乌市小商品市场属于此种类型。这类市场的明显特点是市场兴起时间比较早,清晰地经历了从马路市场、棚亭市场到现代市场的递度推进过程。由于这类市场“先有市后有场”,市场建设的风险小,政府收益大,但是市场的培育时间较长,一般需要经过十几年的时间。政府在市场成熟阶段开始介入,并把市场规划建设与特色产业发展、块状产业群建设和城市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买全国货,卖全国货”的市场格局,最终成为辐射国内外的商品集散地。全国最大的服装服饰批发市场常熟市招商城。常熟市面积1200平方公里,人口104万,20xx年实现gdp476亿元,财政收入65亿元,其中地方收入近30亿元。20xx年招商城市场交易额达150亿元。常熟市招商城建于1985年5月,经过近20年的开发建设,目前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服装服饰批发市场之一。商城辖区面积3.71平方公里,建有招商市场、五金市场等5个市场,有服装、装饰面料、五金、电器等28家专业批发市场。商业用房112万平方米,店铺、摊位2万多个。来自全国各地5万多经营人员落户商城开店做生意,市场旺季日均人流量达15万人次以上。1996年至20xx年市场商品成交额连续八年超100亿元,其中外贸出口占50%以上。强势打造国际化购物天堂的义乌市中国小商品城。义乌市面积1105平方公里,全市人口近150亿,其中本地人口68万,外来务工经商人口60万,流动人口近20万,20xx年实现gdp488亿元,财政收入31亿元。商城创建于1982年,由国际商贸城、篁园市场、宾王市场三个市场群组成,拥有34个行业、32万种商品,囊括了工艺品、饰品、小五金、日用百货、电子电器、玩具、袜业、服装等所有日用工业品。其中,饰品、袜子、玩具产销量占全国市场1/3强。20多年来,经历四次搬迁八次扩建,现拥有营业面积80多万平方米,摊位34000余个,从业人员8万多,日客流量20多万人次,20xx年市场总成交额达248.27亿元,其中外贸出口占50%强,连续13年位居全国工业品批发市场榜首,是我国最大的小商品出口基地。

(二)政府主导形成,造势扩大规模型。浙江省永康市五金市场属于此种类型。这类市场的特点是市场兴起时间较短,一般兴起于九十年代中期,从松散市场到成规模的集约化特色市场的发展较快,主要表现在由政府主导,实行行政强力推动,具有“先有场后有市”的特点,市场建设的风险大,但是从市场发展过程看,从市场培育到形成成熟市场的时间会大大缩短,只要有产业支撑,善于抓住机遇,加大广告宣传造势,能够迅速提高市场知名度,提高其在同类市场中的竞争力和生命力。政府在市场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带有强烈的行政推动成分,并结合市场发展的规律,把市场建设与特色产业发展、产业群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重要的产地市场和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中国五金科技之都,铸造世界名牌的永康市五金城。永康市面积1049平方公里,人口53.8万,20xx年实现gdp113.6亿元,财政收入13.1亿元,20xx年五金城实现交易额150亿元。永康市五金城建于1992年,目前已发展成为专业市场67个,全市规模以上企业456家入驻市场,销售超亿元的达34家。永康五金城1992年到1996年为创立阶段,在这个阶段了出现了有场无市状况,为此,政府加大推动力度,除在税收、管理费政策和户籍管理的倾斜外,对于在市场内正常营业的商户政府给予补贴,尽力保持商城人气和人流,以此克服有场无市造成的影响;同时为各乡镇分配市场摊位指标,并列入年度政绩考评,确保市场有足够满的摊位;与此同时,一边抓招商入场,一边强化对市场的宣传,仅中央电视台,每年广告投入就达1000万元以上,现在已发展为3000家店铺,外地经销商近3000家,从业人员2万人以上,并定于每年9月28日召开五金博览会,以此扩大五金城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为广大商户创造更多的贸易机会。

通过对上述市场的学习考察,提升了考察人员对建设市场的认识,同时也感到江浙地区以市场建设活跃经济发展的根源所在:一是在扶持企业、开拓市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市场一开始都是为满足当地不同层次消费需求而发展起来的,是城乡工业品供应的重要载体,随着经济发展,这些地区把传统经商习俗与本地小商品生产紧紧地结合起来,特别是解决了新建企业在市场开拓方面的.局限性,成为企业开拓市场的窗口和贸易洽谈的场所。二是在促进大市场、大流通的形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市场的建立,突破了传统的仅靠商业零售和批发的流通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分散的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成为现行流通模式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三是在活跃当地经济、推动相关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建立市场,一方面为本地企业产品找到了销售渠道,另一方面又为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提供了市场需求信息,形成以商促工、工商联动的发展格局,并带动了交通运输、通讯、旅游、加工业的发展,义乌市仅每年的购物旅游收入就数十亿元以上,并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日货物吞吐量达5000余吨。四是在解决富余劳动力,促进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市场的规模和发展速度,为解决群众就业提供巨大的容量,这些地区几乎没有下岗之说。据介绍,义乌市、常熟市招商城等商品市场从业人员高达数十万人,这些市场中还有相当多的外来人员,义乌市的外来人口超过本地人口,其中,外国人达到5000人以上,超过南京市,为提高城市的国际化水平奠定基础。五是在指导生产、形成价格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市场发展到目前的规模和水平,更加注重信息化工作,通过市场供求信息的传递,及时向本地企业提供市场供求动态,为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提供了依据。同时,进一步加快了外地产品的本地化步伐,考察中了解到尽管这些市场容量很大,但本地产品仅占30%-40%左右,其余均为外地产品,义乌提出外地产品本地化目标今后要达到70%以上,对提高区域经济规模必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培育和发展一个成功的市场,来自于诸多因素的作用和影响,通过对重点市场的学习考察,我们认为他们的基本经验大体可以归纳为五个方面。一是走统筹规划,政府搭台的发展路子。培育市场必须建立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这是政府在市场培育和建设中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无论是政府引导型市场、还是政府主导型市场,都离不开合理规划。实践证明,只有注重、加强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把市场发展纳入城市建设中去的地方,才能在强化管理中,促进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二是走准确市场定位、办特色市场的发展路子。市场建设必须依托当地优势,特别是产业优势,以此来选择经营品种和发展规模。常熟市招商城依托当地轻工业产品优势,建立了以服装服饰为主的市场,全市400家服装企业全部进入市场,占市场1/3;义乌小商品城,依托传统产业优势,发展特色市场,走了出一条市场连加工,加工促市场的发展路子,有意识的培育自己的产业基地,为市场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永康五金城充分利用当地五金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块状经济,全市有五金企业1万家,品种达上万种以上,其中汽摩配件、防盗门产量占全国的70%以上,这些为五金城建设提供了强力的产业支撑。三是走强化市场管理与净化市场服务,完善市场功能的发展路子。当我们身临其境,亲身感受江浙地区市场繁荣的魅力时,也感受这些大型市场在管理与服务上的规范化、高水平。常熟市、义乌市和永康市的市场主管部门,具有政府宏观管理而又是企业化运作的部门,充分认识到办市场并不是简单的物业管理,而是在强化制度建设,严格市场管理上下功夫,对进入市场的业主进行诚信培训、管理制度培训和贸易规则培训,同时大胆创新服务手段和方式,一切以国内外客户的利益为前提,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提高了市场的声誉,增强市场的凝聚力。四是走批发市场多种交易模式的发展路子。走出传统的一手钱,一手货的简单模式,积极寻找适合不同市场发展的新型模。这些市场每年都举办大型展览会、展销会、交易会、博览会等,使市场得以快速发展与升华,一些市场通过在外地办分市场,扩大了规模,义乌在全国各地建设了23个分市场;20xx年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成交额达62.2亿元,其中外贸成交额4.46亿美元,占总成交额58%,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已成为我国劳动密集型商品的重要年度展会,以经贸性、外向性和长效性而倍受关注。五是走以股份制形式办市场的发展路子。从所考察的市场建设情况看,虽然市场培育形式不同,但当市场达到一定成熟程度时,必须走多元筹资的建设路子,只有这样市场建设才会有持久的活力。常熟招商城市场主体由市场管委会承担,下设开发公司由政府控股,一名副市长任董事长,相关职能部门参加,主体市场的建设由开发公司进行招商,通过拍卖土地和转让摊位获取政府收益。义乌商城集团是一家上市公司,通过股份制改造,一方面解决了企业办市场的资金困难,另一方面也促进了经营机制的转变,有效地实现了市场管理机制创新。

目前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提出建设市场的问题,应当说是在目前全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提出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抓住市场建设机遇、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下面结合我区实际提出以下建议。

(一)?关于我区市场培育和建设的初步想法。

紧紧抓住市场建设的有利时机,认真研究市场发展的一般规律,努力适应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科学选择政府引导市场建设的方式,完善促进市场发展的政策鼓励体系,依托区域产业优势和产品优势,以引入外地产品本地化为基础,建立以工业品市场为龙头,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以经营中低产品为定位,逐步形成由产地市场向商品集散地市场的递度推进,努力建成面向三北、辐射全国的特色市场,实现培育市场、带动产业、搞活经济、富裕群众的目标,为“三步走”战略的实施营造完善的市场体系。

(二)关于我区市场培育和建设的五个原则。

江浙地区的做法对我们加快市场建设具有重要参考和借鉴意义,从他们的做法中,我们认为在我区市场建设中应当把握好以下四个原则:一是市场化建设原则。建设市场必须走市场化路子,政府在市场建设中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职能,按照市场定位,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市场效率,加快市场建设效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政府收益;二是滚动开发原则。应通过大量调研和专家论证,结合我区实际确定建设市场的类型,但是市场建设初期不应过大,应从规模适度向大规模建设递度推进,永康五金城一期500亩建成后,才进行二期500亩建设,义乌小商品城同样经历了四次搬迁八次扩建,这样一方面能够保持市场的持续繁荣,同时又能逐步提升市场的商气和人气。三是产业关联的原则。市场建设离不开坚实的产业支撑,义乌不仅成为国际性的小商品流通中心,还要成为国际性的小商品制造中心、研发中心。我区在市场建设中,应以增强产业和企业竞争力为立足点,以六大基地建设为抓手,强化资源整合,优化产业布局,努力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群和产业带,并在高层次上推进产业提升。四是突出特色的原则。办市场的竞争如同企业竞争,从国家市场研究部门得出的结论是我国在专业市场建设上,东部沿海地区已基本饱和,争夺现实和潜在消费客户的竞争异常激烈。从我区看虽然有52个市场(其中16个集市),实际交易额为6亿多,但是有特色的不多,特别是面对塘沽洋货市场、陶瓷市场、天津大胡同市场和东丽区在建的市场等周边规模较大的市场,没有比较优势,面对临省市场差距更大,所以要增加吸引力,必须在办出特色上下功夫,以此促进市场迅速做大做强,提高市场的竞争力。五是与城市建设同步的原则。江浙地区市场建设的突出特点是与城市建设同步,把市场建设与城市功能统筹安排,系统考虑。义乌市整个城市就是一个大市场,大市场又要依靠完善的城市功能作保障。所以我区在市场建设时,应立足城市长远发展,谋划市场的布局,努力使市场成为消费的载体,成为城市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关于我区市场建设的两个方案。

方案一:逐步培育,适时规范建市场。一是成立市场建设领导组织。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直接领导,抽调对市场建设有见的的内行参加,组成强有力的领导组织,负责对市场建设的集中统一领导或推动实施。二是对市场进行科学定位。初步想法是把我区具有优势的化工、自行车、汽车配件、针织、铝合金和食品等行业进行整合,同时,把包括大企业产品在内的所有产品,进行归行划市,科学分类,在此基础上,逐步拓展产品范围,把周边地区的产品以及滨海新区的产品纳入进来。近期可围绕海鲜街建设,利用古林海鲜街的在津京地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把海产品市场做起来,组织专人对天津王顶堤、津南葛沽镇和塘沽北塘等水产品批发市场进行专题市场调研,掌握水产品市场的进货源头,从海产品源头做起,建立海产品专业市场,地点选择上古林村东侧地区,然后进行高标准的规划、开发和建设。三是划出特定区域建立工业品市场。按照建设专业市场的规划要求,加快对胜利街、迎宾街和永明路进行改造,按照市场分类,明确市场建设的阶段性目标。四是把市场建设任务指标化。对全区经济部门和各街道进行指标量化,在特定建设区域,明确各单位的建设任务,特别是把全区适于进入市场的企业全部放进市场,在土地出让和各项收费方面,提供最大的优惠,以行政推进和市场化相结合的方式,要求企业必须在城区设立市场窗口,展示其产品,营造大市场氛围,促进大流通的格局的尽快形成。

方案二:筑巢引凤,嫁接引进建市场。走出传统的自然形成市场的模式,在现有市场的基础上,加快市场建设,建设的重点放在引入先进地区的大交易商、大生产商,通过对现有市场的新建、扩建来扩大市场规模。一是大力引进江浙等先进地区成熟的专业化市场。按照我区市场定位和经营品种的商品特性进行分类,建立专业交易区,专业性市场重点培育代表市场特色的品种,形成市场特色,建立起各具特色的市场群体。大力引进先进地区有影响力的交易商,特别是一级批发商,大力培育市场中介组织与经纪人队伍。二是大力引进外地特色行业,促进市场外地产品的本地化。根据我区市场发展的需求,调整市场商品结构,增强市场的竞争能力,特别是发挥我区在土地、能源和人力资源的优势,把经济发达地区的优势行业和骨干产品引入我区,增强本区市场特色,努力实现批发市场与产业基地的有机结合,走市场连基地,基地促市场的发展路子,形成贸工农、产供销一体化的市场发展模式。三是瞄准引入市场的重点,开展多种形式的恳谈会。要广泛与市场发达地区的相关部门或行业协会进行接触,近期与义乌市商博会小商品应用开发技术研究所商定,组织我区相关部门到义乌市进行招商洽谈,或邀请对方组织民营企业家来我区进行投资考察。现在仅义乌市民间资本高达1500亿元,北上投资的趋向较为明显,我们利用一切机会,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出面,或争取市级领导及相关部门的支持,采取多种形式,吸引更多的民营资本参与我区市场建设。四是抓紧制定市场建设扶持政策。重点放在土地出让、财政扶持、户籍管理、能源供应等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上,同时制定职能部门服务市场建设的有关规定,确保在市场建设中各职能部门工作的高效率,以最大的诚意、最便捷的服务,实现政府与市场投资者双羸。

市场建设调研报告篇四

一、调研背景:

由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近几年来,学校发展较快。在专业建设方面体现了办学特色,特别是商务英语专业的建设取得了重大的突破。被确定为市级精品专业,成功的申创为湖南省精品专业建设项目。为了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进一步熟悉和掌握人才市场对该专业人才培养和就业条件要求。我们于至20上半年之间走访了多家用人单位,并通过往届毕业生了解相关信息。根据调研材料分析论证,初步掌握了市场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情况。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逐步拉近了与世界经济发展的距离,对外经贸业务也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中国企业全面参与国际竞争,渗透海外市场,特别是7月1日起施行的“新外贸法”,允许个人经营进出口贸易,我国外贸业面临了全新、多变的发展机遇。为了争取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开创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新局面,20我国外贸企业就逾40万家。新老外贸企业对中等专业人才的需求在逐年扩大,无疑将使国际经贸类人才缺额骤增。且不论原有外贸企业为扩大业务而增招人才,仅以每家新建企业需5~7名商务英语人员来计算,全国就需200万人左右。

近几年湖南的对外贸易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根据20湖南省商务厅公布的数据显示,年,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60.05亿美元,随着产值的增加,人才需求量势必增加。

业已成为学生的热门专业。开设商务英语专业适应了这一新形势,新变化,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和旺盛的生命力。

三、调查分析。

中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以英语为工作语言,参与和从事各类商务活动的应用型人才。职高商务英语有许多独特的语言现象,包括词汇、用语、结构、文体风格等,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才能掌握。教学介于非语言学科与通用语言学科之间,强调语言能力、实用商务知识和技能的有机结合。人才培养过程必须坚持语言与商务、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体现实际、实践、实用的.特点。

为了了解市场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的具体要求,根据我们所调查结果分析,既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又拥有一定的国际贸易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综合性“实用”人才是有很大市场需求的,排在所有专业的前五位,其中既懂经贸理论知识又懂外语的专业人才需求形势明显走俏。

为了进一步了解省内用人市场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要求,我们利用教学业余时间和寒暑假与英语组相关老师对长沙和株洲地区商务英语人员的就业状况和往届毕业生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单位涉及省内企事业单位、教育机构和政府机关,调查主题是“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的素质要求和就业前景”,调查单位共8家。调查结果统计如下表: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人才市场对商务英语专业人员的具体要求。

学质量,拓宽就业渠道,只要这样才能把商务英语专业真正打造成为省级示范专业。

四、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比较扎实的英语基本技能,掌握较宽泛的国际商务基础理论知识,能够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流技巧,适应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翻译和办公管理等方面的复合型及应用型人才。

(二)应职岗位。

本专业毕业生可以在外资企业、涉外企事业单位从事各类译员、外销业务员、报关员、内贸推销员、商务助理、外贸代理等商务贸易方面的接待服务和管理工作。

(三)专业培养规格1、知识结构与要求。

(1)具有相当于中等专业阶段的文化基础知识;

(2)掌握商务贸易和与商务贸易工作相关的专业基本理论知识;

(3)具有较扎实的英语口语基础,掌握与涉外商务贸易相关的应用英语语言知识;

(1)具备在商务贸易领域较熟练地运用听、说、读、写等技能进行商务交际的应用能力;

(3)具有进行商务翻译、外贸跟单、合同签约、涉外谈判等活动的实际工作能力;

(4)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组织协调与公关能力,并具有良好的礼仪风范。

3、证书要求。

(1)二级乙等及以上的普通话测试合格证书;

(2)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证书(pets)二级及以上证书或湖南省英语职业能力证书;

本专业毕业生可以在外资企业、涉外企事业单位从事各类译员、外销业务员、报关员、内贸推销员、商务助理、外贸代理等商务贸易方面的接待服务和管理工作。

(二)涉外文秘方向1、知识结构及要求。

(1)具有普通中等专业水平的文化基础知识和综合素质,能满足职业能力的需要;

(2)具有较扎实的基础知识,能进行国际商务活动的基本操作;

(3)具备与专业相关的基础知识,熟悉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了解各国的文化习俗以及商务谈判技巧等方面的知识。

2、能力结构及要求。

(1)具有较强的语言功底,口语、笔译能力强,能单独完成函电和单证的处理;

(1)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开拓精神,热爱学习,勇于实践,不断创新;(2)具有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忠于职守、讲求信誉的良好职业道德;(3)具有一定的公共关系、人际交往、道德判断、自我教育等方面的能力。

四、具体实施方案。

1、积极配合学校及学院发展思路及要求,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操作计算机,掌握常用的office软件。

市场建设调研报告篇五

2004年5月,国土资源部要求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准确把握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力度和时机,逐步学会运用土地政策为宏观经济“加油门”、“点刹车”。作为国土资源管理参与宏观调控平台的土地市场建设的培育与规范,无疑象一只“无形之手”,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深刻认识我县在土地市场建设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有效运用好土地市场这只“无形之手”,建立起市场配置资源的长效机制,实现政府对土地资产的有效调配和集中统一管理,才能发挥出国土资源参与宏观调控的积极作用。

我县地处豫西山区,工业基础薄弱,城镇化水平不高。近年来,为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县委、县政府按照“巩固完善老城区,强力开发北城区”的基本思路,投入大量资金,对老城区道路、通水、排水、绿地、路灯和各类市场基础性设施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逐步建立了以红旗大道、李贺大道、锦屏大道、滨河路、红旗广场、北城区中心广场、滨河游园为亮点的“四路两场一园”的城市新格局。2002年,县政府又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小城镇建设,极大改变了乡镇面貌,促进了乡镇经济的健康发展。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资金投入,增强了城市的服务功能,城镇地价水平明显增高。这部分升值的地价本应由政府收取,最终回归社会用于城市建设再投入、再升值,但由于土地市场建设不规范,城市大量的土地掌握在用地者手中,一些单位和个人正是看到了土地的潜在价值,在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中钻空子,最终成为政府投资土地上的最大受益者,作为投资者的政府却没有得到应得的回报,造成了国有土地资产的白白流失。

为了强化政府管地权威,使政府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1]15号)文件下发后,宜阳县人民政府及时下发了《关于实行建设用地五统一的通知》(宜政文[2002]61号),明确了征地是政府的专有权利,禁止用地单位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行协商用地,对建设用地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征用、统一开发、统一按项目供地、统一管理。县政府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制定土地利用计划和规划,控制建设用地供应总量,按照合理配置、有效利用土地现状的原则,编制建设用地区域的详细规划,确定开发强度、地块用途,统筹安排各类建设用地。建设单位需要使用农村集体土地的,由县人民政府按照土地利用计划实施统一征用,根据建设用地的位置、用途、数量制定征地方案,每年分批次上报,经批准后,依照有关规定和法定程序,对被征地单位予以补偿,向用地单位供给土地。政府统一征地,实行一个渠道进水,从源头上扭转了土地需求决定供给的被动局面。此举严格控制了建设用地总量,既保护了耕地,又能保证被征地农民的补偿费及时足额到位,不损害农民的利益。而且良好的用地环境吸引了众多商家来宜投资建厂,兴办企业。先后有洛阳龙羽宜电有限公司、洛阳恒基铝业公司、洛阳热电厂、黄河同力水泥集团等企业落户我县,县国土局服务国家、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及一般建设用地项目达15个,提供土地3000余亩,达到了政府管理土地“一个龙头出水”的目的,为我县经营城市土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为规范土地市场秩序,我县开展了土地隐形市场的清理整顿,县国土局在纪检委、纠风办、公、检、法、司、城建、房管等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对全县范围内未经批准擅自转让、出租、抵押划拨土地使用权或改变用地性质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进行了收缴土地出让金和罚款的处理。共查处土地隐形交易80余宗,补缴土地出让金160余万元,把土地使用权交易纳入了依法管理轨道。与此同时,县国土局积极借鉴外地经验,大力推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在推行经营性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等方面进行了尝试,努力建设土地有形市场,但因种种原因,效果并不明显。

二、我县土地市场的特点。

(一)政府对土地一级土地市场实现了高度垄断。

我县在对建设用地实行“五统一”管理之后,政府调控土地一级市场的能力增加了,“一个龙头进水,一个龙头出水”的格局基本形成。“要用地找政府”的政策,有效遏制了用地单位与村、组私下交易、协商用地的行为。特别是北城区建设的用地秩序得到规范,区域发展所需的建设用地,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及《北城区详细控制性规划》来调配,杜绝了违法用地,减少了因用地问题而引发的群众上访事件的发生。

随着我县固定资产投资的逐年增高,由此带动了百业兴旺,也增加了土地的需求量。在土地市场的建设上,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是政府调控土地市场的力量薄弱,应该由政府掌握和调控的城镇建设用地供应量、闲置、存量土地的数量,没有实质性的掌握和控制在政府手中。二是对旧城区存量土地的盘活,以及实现土地集约利用上,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三是土地收购储备机制不健全,没有成立以政府为主导的专门的土地收购储备机构,对县域闲置、低效应纳入储备库的用地,仅限于“预储备”。政府手中的土地和资金不充足,无法对土地市场进行有效的调控,土地资源的价值就不能够充足的显现。

(三)招拍挂出让效果不明显。

显。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以挂牌方式出让的土地使用权有5宗,面积34.23亩,挂牌成交价132.88万元,政府基本无收益。相对于其他市县(区)来说,明显处于落后状态。应该在一级市场出让的土地及收益,没有集聚到政府手中,也因此造成了土地市场的不稳定,开发商对地价的水平、土地成本、土地供应量、规范获取土地的途径的认知度较低,一方面给不法开发商造成了可乘之机,土地隐形交易的现象依然存在;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土地市场秩序,降低了政府应有的威信,还影响到投资商的信心。

三、规范土地市场建设的意义。

(一)有利于政府宏观调控。

作为政府部门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各项专门的规划开展建设活动,必须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调控。土地市场作为基础环节之一,作为社会的基本资源和财富的配置场所,必须按照法律和法规进行规范。规范和有序的土地市场有利于政府对土地资源和社会资源以及经济建设的宏观调控。特别是宜阳县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又较为缺乏,但加快城市建设步伐的大气候又不得不占用耕地。因此,只有规范土地供应渠道,才能够有效保证全县的建设用地需求和粮食生产安全,也才能保证可持续发展有较为充足的土地资源。

(二)有利于节约土地资源,实现集约利用。

对投资者来说,在规范管理的环境下,越是公平取得的资源包括土地,越是会全力以赴地加以利用,绝不会粗放利用,更不会让它长久闲置。特别是宜阳县正处于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中,耕地的减少伴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是成正比例的,建设用地的增加是不可避免的。工业化是消耗自然资源、原材料的过程,所以建立资源节约体系是完全必要的。但是,要实现在集约用地的同时,保障建设用地的需求,就必须建立由市场主导配置资源的长效机制,实现对土地资产的有效调配和集中统一管理,最终使国家受益、企业和个人投资者受益。

(三)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

相对于各级财政而言,土地收益是十分可观的。如河南省方城县,在1992年就开始以拍卖的形式出让土地使用权,开创了河南省土地拍卖的先河,也因此获得了巨大收益。在敲响土地拍卖“第一锣”后的两年间,方城县拍卖出让城区国有土地使用权8.4万平方米,收取土地出让金2100万元,先后用这笔资金开通新街道11条,吸纳近2.5亿元的资金建厂办店,发展新的工商业服务项目。而这一切都是在财政不拿一分钱的情况下实现的,政府真正尝到了运作市场机制配置土地资源的甜头,走出了一条以地生财、聚财,以财建城、建市,促进经济繁荣发展的新路子。

(四)有利于为城镇建设筹集资金。

我县的经济基础薄弱,政府的财政力量极为有限,难以筹措大笔资金搞基础设施和市场建设。在土地市场方面,大面积供应熟地很困难,如果等待一切条件成熟再发展,那就会使宜阳县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其他各地的距离越来越大。所以,增强区域自身的造血功能,增强自身的发展能力十分重要。土地资源的潜在价值,是通过市场途径来体现的,土地市场的正确运作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环境的优化,区位优势的逐渐显现,能够带动宗地价格的上涨。同时,每宗地的投资者,不仅仅投资购买了土地使用权,更为重要的是,他要继续投资搞基建、搞经营,这样就在获得土地使用权后,再投入数倍于土地出让金的建设资金,无形中又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如滨河公园的绿化及基础设施完善后,周边地区的地价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在其周围从事饮食、娱乐等经营的投资者不计其数,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市场繁荣区。据宜阳县城镇国有土地资产评估显示,我县现有国有土地资产总值为33.22亿元,如果经营管理得当,就会为城镇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

四、关于培育和规范土地市场的建议。

规范的土地市场是地方经济发达与成熟的重要标志,只有规范有序的土地市场,才能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才能使政府部门有效地运用市场机制参与对土地资源的宏观调控。如果土地市场不规范,市场秩序混乱,土地资产流失,不仅削减了土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而且影响经济的运行质量,滋生腐败现象,影响社会稳定。所以,根据宜阳县土地市场建设的实际情况,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规范土地市场建设:

(一)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土地收购储备机制。

建立土地收购储备制度,是规范土地储备运行,增强政府调控力度,解决多头供地的重要手段。在具体的操作中,要抓好以下三点:

一是成立土地收购储备中心。该中心代表政府实施土地收购、储备和出让工作,将分散在各土地使用者手中的土地聚集起来,纳入土地储备库,统一归政府调配。并通过招拍挂等形式有计划的出让供地,从而盘活土地资产,促进土地交易市场规范、有序健康地发展。

二是加大对土地收购储备的资金注入。土地收购储备的主要问题是资金问题,要收购土地,必须有一定的资金作支撑。作为土地收购储备的主导部门,政府可先支付一部分启动资金,也可以以土地抵押的方式向银行贷款,土地部门也可自筹资金,然后通过招标、拍卖出让土地收回投资,政府也可增加收益。

市场建设调研报告篇六

将书记员分到各个审判业务庭。因书记员比较熟练电脑知识,首先要对人员进行适当的调整。信息化建设的初期,书记员可以起到电脑老师的作用,有利于推动信息化建设,同时可以协助法官做一些案卷装订等事务性工作,一定水平减轻法官负担。其次要对现行岗位目标责任考核制度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审视和评判,此基础上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量化细化指标,建立较为科学合理的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评价体系。最后要将信息化建设与岗位责任制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之与岗位责任制一起安排、一起检查、一起考核、一起奖罚。

应市区法院等单位的邀请,为进一步提高审判管理水平、加快我州法院信息化建设步伐。经院党组研究决定,并报州委领导同意,月日-月日,率州中院16名中层以上负责人前往观赏考察市区法院、市高级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和审判管理工作情况。考察时间虽短,但增进了友谊,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启发了思路,增强了信心,确实受益非浅,收获颇丰。考察团通过看、听、记、思,深深感到区法院等单位有许多好的经验值得我学习和借鉴。

一、法院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做法。

区法院党组一班人带领广大法官恪尽职守,近年来。服务大局,严格依照“三个领先”指标领先、影响力领先、核心竞争力领先)四个一流”抓一流党建,带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建一流法院)要求,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培养出宋鱼水、尚秀云等一批杰出的优秀法官。透过这些成果,方方面面无不包括着信息化建设所带来的巨大变化。

确保了公正高效。

一)审判管理网络化、智能化。

所有审判、执行案件从立案到归档全部实行网络化管理,

1、办案管理实现网络化。区法院、高院运用清华紫光开发的法院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实现网上立案、办案、归档、查询,增强了审判活动的公开性、有序性和规范性。案件诉讼来法院后,立案庭按要求录入立案信息,快速完成立案工作。基层人民法庭立案也是通过网上进行,方便了群众诉讼。立案后,微机自动分案,防止当事人“选法官”杜绝关系案等现象的发生。案件在审理过程中,各类案件通过计算机进行审判流程管理,立案、分案、文书制作、统计分析等工作都在网上完成。审委会讨论案件的审理演讲”会前以电子文本形式在网上传送,实现案件网上流转。案件审结后,将办结的诉讼案件基本信息和法律文书输入到计算机系统,形成电子档案,增强了档案的检索利用。

2、质量、效率管理实现智能化。区法院、高院院领导运用“领导决策辅助分析系统”对各类案件进行统计分析。设置立案、分案、排期开庭、结案以及归档五个节点对案件进行全程动态跟踪,全面准确掌握审判工作基本情况。审判监督庭根据分工每月在网上随机抽查一部分案件,进行严格的评查,评议内容从程序、事实、法律适用、诉讼收费、裁判结果和社会效果预测六大方面细化为多个小项,评议时依照评议细则逐项进行,评查结果每月在网上通报排位。司法效率方面,实行《审(执)结案期限提醒、警示制度》规定刑事、行政、执行案件必需在法定的期限办结,将民事案件普通顺序审理期限由法定的6个月缩短为90日、简易顺序审理期限由法定的3个月缩短为70日。法院信息管理系统》根据权限对各类案件审限逐件自动提醒,并由立案庭专人负责在网上对审、执案件跟踪检查,每天对民事、行政案件审理期限届满前30日、执行案件执行期限届满前60日的未结案件进行提醒;对民事、行政案件审理期限届满前15日、执行案件执行期限届满前30日、刑事案件普通顺序审理期限届满前10日、刑事案件简易顺序审理期限届满前5日的未结案件进行警示,书面通知承办人,局域网上公布,每月通报,杜绝了超审限和超期羁押案件。去年,该院没有出现一件超审限和超期羁押案件的现象。

3、信息查询实现公开化。区法院在一楼大厅安装了电子显示屏。审判法庭位置查询系统,方便当事人查询信息,实现信息查询电子化,当事人可以随时了解审判情况。设立电子公告系统,每天公告案件开庭审理信息,方便当事人诉讼,提升法院形象。

4、法庭审理实现数字化。市所有法院均建立了数字法庭。实行电脑自动刻录光盘,并运用法律文书自动生成模块,庭审完毕,法律文书即可发送到当事人手中。数字法庭还实现了上下级法院和最高法院联网,高院的领导随时可以观看到辖区法院每个审判庭的庭审情况。

5、司法服务实现便民化。区法院以追求效率和便民作为审判改革的动身点和落脚点。全国法院率先成立审判管理办公室,着力推进审判管理改革。审判管理办公室对外设立“一站式”诉讼服务大厅,将收受证据资料、上诉文书、公示催告、诉讼保全等与审判相关的内容集中操持,解决群众找不到法官、跑不起法院的问题;对内将司法鉴定、评估拍卖、文书送达等环节集中管理,解决法官事务性工作过多,不能专心审判的问题。经过一年多的运行,审判管理办公室共办结保全、鉴定、拍卖案件1371件,收取上诉案卷5268件,其中移转上诉案件2345件,收取证据资料和执行线索11456份,公示催告和支付令658件,引导、接待查询66000余人次等等。通过实际运行,审判管理办公室在提高审判效率和规范司法行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许多当事人对这项机制创新表示了由衷地赞扬,认为:审判管理机构和当事人服务大厅,设置科学,方便了当事人,提高了效率,也促进了司法透明”确保了勤政廉洁。

二)队伍管理公开化、透明化。

就打破了保守的进人渠道,

1、法官队伍实现精英化。区法院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由原来从部队转业干部和地方招干中进人转变为招收德才兼备的优秀政法大学生。目前,该院共有法官和司法辅助人员396人,其中在编干警302人,聘任制人员94人。队伍中91%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硕士43人,博士3人,博士后4人。年该院新招10名审判人员,其中法学硕士7名,法学博士后3人。

2、法官管理实现民主化。法院在实现法官精英化的过程中。强化了法官自我管理的理念,设立了法官大会和法官委员会,赋予其在法官评价、教育培训、晋职晋级、选拔任用等方面的知情权、建议权和参与权,通过充分尊重法官自主性的自律手段,逐步探索建立起自我评价、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新型法官管理机制。同时,建立资深法官制,现有资深法官18名,其享受的待遇与庭长同等,每名资深法官有专用的审判法庭,配有4名助理法官,专司审判之职。

3、岗位考核信息实现公开公平化。法院制定的工作人员岗位目标任务考核方法》中。利用计算机信息每月进行考核评分,公开考评结果,奖优罚劣,接受监督,并将全年考核结果装入干警廉政档案,作为干部培养、提拔和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用数字说话,调动了干警工作积极性。由于实行了阳光工资”制,干警收入较以往有较大的下降,这种情况下,法院变原来的物质奖励为多元化奖励方式,对表现突出的奖励出国、休假、学习、晋级等。

4、规范行为实现监控化。法院院领导和监督部门运用电视监控系统对院机关所有庭审活动进行实时监控。修订完善审判工作、队伍建设、后勤管理多项规章制度,汇编成册在局域网上公开,供干警学习查阅,政治处、办公室、监察室、审监庭等职能部门负责落实,纳入《纪律作风量化考核》严格奖惩。与此同时,该院进一步加大了监督检查的力度,开通监督电话,每逢院长接待日所有院领导均到信访室接待群众,随时听取当事人对法院工作和案件料理情况的意见、建议,实现院长与群众的零距离”接触,疏通监督渠道,加强廉洁自律。

5、人事管理实现数字化。据考察了解。及时输入相关信息,方便查找利用。提高了保证效能。

三)司法政务管理自动化、电子化。

发文仅仅局限于对外单位,

1、办公办案实现自动化。区法院、高院运用《网络智能办公系统》使各种公文的拟制、审核、签发、印制和公文收发、传阅等环节均通过网络进行。实现无纸化办公,改变了激进公文处置中效率低下的文件旅行”提高公文运转速度。裁判文书输入打印终端统一印制,当事人上诉再根据需要印制,防止过去每件案件印制大量法律文书造成的浪费。严格执行失密工作规定,内、外网计算机严格分开,确保网络运行平安,杜绝发生失、泄密事件。

2、平安捍卫实现了规范化。区法院在进法院的大门处安装了安检门。隔离了审判区和办公区,干警一律走法官通道,当事人办事必需经门卫登记后在一楼接待室操持。审判庭、接待室、楼内大厅安装了数字监控系统每个监控点均可在网络上传输记录、查询,用于平安防范。

3、财务管理实现电算化。据区法院的领导介绍。实现会计电算化,利息核算科学化。进一步加强了对诉讼费的管理,财务人员通过微机对每件案件收费情况逐一检查,严禁多收或少收,严格财经纪律。同时,还建立了物资装备管理电子系统,固定资产、物资装备和办案文书、办公用品分门别类建立微机台帐,实行动态管理,随时掌握家底,既保证工作需要,又确保厉行节约。

4、档案管理实现电子化。通过建立档案管理子系统。录入建院以来的所有文书档案文件目录,方便检索查阅。对年以来近10万件诉讼档案进行电子归档,做到诉讼实物档案与电子档案同步归档,方便利用,实现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

市场建设调研报告篇七

人才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一个重要的要素市场,是人事部门服务经济建设的窗口和前沿阵地,人才市场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人事人才服务水平。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才资源的作用将日益凸现,人才配置的市场化趋势也将日益突出,加快人才市场建设,进一步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仅十分必要,而且非常迫切。

xx人才市场成立于1993年,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建立起设施比较完善,功能比较齐全的市场体系。我们制定了《xx县人才市场章程》、《xx县人才市场管理办法》、《xx县开展人事代理工作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开展了人才招聘、人才培养、人事考试、人事代理、毕业生就业指导等多项服务;建立了人才信息库和拥有15000多册档案的标准化档案室,开通了xx人事人才网站。人才市场的成立和发展,促进了xx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带动了人才竞争和人才资源的开发。但从总体上看,xx人才市场机制还不健全,市场作用发挥不够,人才的市场化配置程度不高,依附行政性服务比重较大,市场化业务比重较小,整体服务及信息化水平不高,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人才交流场所建设不到位。这些与我县的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按照建立和完善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指导监督有力的人才市场体系的总体要求,全面推进人才市场建设,进一步提高人才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水平,使人才市场建设与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基本思路是:通过完善政策法规,营造公平透明、竞争有序、规范运作、恪守诚信的市场环境;通过建立行业分市场和乡镇人才服务站,完善人才市场服务体系;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带动市场功能的提升;通过强化硬件建设和从业人员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市场服务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

1、完善人才市场政策法规。制定完善人才流动、人才招聘、人才派遣、档案管理、人事考试等政策规定,在完善原有政策基础上,制定《加快人才市场建设指导意见》、《xx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实施意见》、《xx县人才市场分市场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切实维护用人单位和各类人才两个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2、健全人才市场服务体系。进一步明确教育、卫生人才分市场的职责,发挥其服务本行业的优势;成立乡镇人才服务站,在试点的基础上扩大服务网点建设,逐步形成以县人才市场为核心,乡镇人才服务站、行业分市场、人才中介机构为网点的多层次、开放式的人才市场网络体系。

3、加强地区、行业间的市场合作。促进人才市场与劳动力市场的贯通,形成信息互通、功能互补、竞争有序的人才大市场。

4、推进人才市场职能的转变。积极发展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为用人单位和各类人才提供人事档案管理、职称评定、流动党员管理、人才公共信息发布、公益性人才交流等项公共服务,满足用人单位和各类人才的需求。

5、加快人才市场信息化建设。办好xx人事人才网站,开设网上人才市场,推进人才市场服务信息化、网络化;建立专业化的动态人才信息库,重点建设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库、高层次人才库、高技能人才库、各行业拔尖人才库、在外工作的xx籍专家信息库;建立人才信息定期发布制度,及时反映人才市场供求变化情况,促进人才合理流动。

6、创新人才服务内容和手段。在做好现有服务项目的同时,大力拓展具有市场前景的新型服务,完善人才招聘、人事代理、人才推荐、人才培训等传统业务,开拓人才派遣、人才测评、人事考试等新兴业务;要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服务手段和服务方法,完善原有的“人才服务月”、“与企业结对联络”等项特色服务,积极探索更为贴近用人单位的新的服务方式。

7、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和市场服务工作。充分发挥人才市场的导向作用,引导毕业生选择正确的就业期望值,鼓励毕业生到民营经济组织、企业就业或自主创业;积极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认真组织毕业生参加事业单位招录考试,改进考试办法,提高考务水平;做好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为其提供档案管理、合同鉴证、工资核定、转正定级等全方位服务。

8、积极发挥行业协会在人才服务中的作用。联合劳动保障部门成立全县人才劳务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加强监督指导,发挥其在行业自律、沟通协调等方面的作用。加强人才市场与其他行业协会的沟通与合作,发挥各类行业协会在行业人才技能培训、技术交流、信息收集以及消除行业无序竞争方面的积极作用,充实和完善人才市场的服务功能。

9、加快人才市场硬件建设。目前xx人才市场的硬件设施建设相对落后,与县劳动力市场差距很大,制约了人才交流活动的开展,必须加快建设,迎头赶上,以提升人才市场竞争力。

10、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按照建立高标准人才市场的要求,努力培养一支善于学习、勇于实践、具备现代管理理念、掌握市场运行规则的从业人员队伍;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市场内部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内部管理规章制度;积极倡导诚实守信、服务至上、爱岗敬业、廉洁高效的经营管理理念,塑造积极向上的行业文化;树立“品牌”意识,通过创新服务、诚信服务,打造市场品牌,赢得市场信誉。

市场建设调研报告篇八

调研组成员:

组长:县委副书记、省委下派新农村建设工作队总队长。

副组长:县政府办副主任、县政府研究室主任。

成员:县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主任。

调研乡镇:联珠镇、新安乡、****乡、雅邑乡。

调研时间:7月25日至29日。

调研方式:深入农户座谈(问卷),与村组干部、农经员、国土员座谈,乡、村两级汇报。

一、土地流转现状。

从四个乡镇的调研情况看,目前农村土地流转方式主要是出租、转包,有少部分的转让和入股方式。流转的方向主要是流向外来经营户、专业承包户、本地一般农户及专业合作社等。流转期限一般在1至30年之间和季节性流转不等,流转收入一般每亩在20元至元之间,偏远的山地租金一般每亩在20元至200元,坝区农田租金每亩300元至500元之间;乡级政府驻地及城郊的山地租金一般每亩在200元至500元之间,坝区农田租金每亩600元至2000元,季节性出租的一般每亩在200元至400元之间。土地流转后主要发展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等。当前流转的主要途径是农民自发性流转为主,政府引导流转的甚少,且土地流转零星、规模小、散,集中流转而规模发展的少。

二、存在的问题。

由于上下不够重视,忽视农村土地承包及经营权流转和土地要素市场的建设问题,使当前全县土地要素市场发展不平衡、发展慢,土地流转管理不到位、操作不规范等存在很多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农村土地流转不规范。大部分农民群众对土地流转的政策不清楚,认识不到位。调研结果的共性是土地流转自发性、随意性、分散性、盲目性较大,流转不规范,多数以口头协议为主,书面合同较少。形成了书面协议的,所签协议条款不规范,内容过于简单,合同标的、双方权利义务不明确,没有使用农经管理部门的统一合同模式。大部分流转的宗地,手续不到位,没有经得发包方、村委会的同意和乡(镇)人民政府“农经站”的鉴证、备案,导致约束力不强,容易引起矛盾纠纷,造成土地流转关系混乱,土地流转纠纷增多。部分宗地签订的流转期限违规,超出了二轮土地顺延承包合同期限截止至2025年12月31日的日期。

(二)缺乏引导,规模化流转少,流转效益低。土地流转工作量大、面广、政策性强、难度大,当前流转的主要是农民群众自发性**其自然性,各级政府不够重视,缺乏引导,土地流转范围小,流转渠道不通畅,转入土地困难,无法流向大户和企业手中,规模经营面积少,产业发展很难形成规模化、企业化经营,难于提升土地附加值和增加农民收益。

(三)土地要素因素制约规模化流转。**县境内大部分是山区,山高坡陡,土地破碎、零星分散,山地多、平地少,**区域耕地面积少。耕地进行规模经营,实施机械化作业难于凸显。导致土地无法向大户、企业等流转,限制了农业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经营,致使农业生产处于传统的小农经济,产业经济发展缓慢。

(四)组织机构问题,致使无法管理。土地承包、流转管理机构是农经部门,是农经三大管理职能的其中之一。但当前,**县各乡镇的农经机构和人员编制已经撤销,是一种人在户不在、职能不在的状况。所以无法履行对“土地承包、农村资产及财务、农民负担监督”三大职能管理和经济发展统计、产业发展服务等工作。

三、意见和建议。

(一)建立和完善机构。恢复乡(镇)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和人员编制,机构及人员编制设置在乡(镇)人民政府下。在原人员编制2至3人的基础上,新增编制人数2至3人,使编制人数达到4至6人,从而更好地履行土地承包管理、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这“三大”职能和农村经济发展统计、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等职能工作,才能更好地加快土地流转和规模化产业经济的发展。

(二)深化认识,强化管理。进一步加强学习和宣传土地承包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培训,让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充分认识土地流转政策和土地规模化经营的重要意义,引导好土地规模化流转的方向,让土地资源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以乡镇农经管理部门为依托,加强土地流转的宣传和指导,完善合同管理,规范流转行为,及时解决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引导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进行土地流转,从源头上化解农村土地流转纠纷。积极培育规范土地流转有形市场,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信息服务平台,强化土地供求信息和对依法协商流转的土地进行登记、鉴证和备案,做到有人办理、限时办理、办好的工作流程。

(三)优化土地流转环境,促进土地要素健康发展。要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和制定发展规划,强化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为土地流转后的农民创造足够的就业空间和稳定的保障体系,使农民愿意走出去,且能够走出去,为土地流转创造良好的条件。要加大交通、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和加强产业发展扶持力度,做好产业发展的软硬系统,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更好地推进招商引资步伐,加快推进农业生产区域化、规模化、企业化发展进程。

市场建设调研报告篇九

2004年5月,国土资源部要求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准确把握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力度和时机,逐步学会运用土地政策为宏观经济“加油门”、“点刹车”,加强土地市场建设的调研报告。作为国土资源管理参与宏观调控平台的土地市场建设的培育与规范,无疑象一只“无形之手”,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深刻认识我县在土地市场建设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有效运用好土地市场这只“无形之手”,建立起市场配置资源的长效机制,实现政府对土地资产的有效调配和集中统一管理,才能发挥出国土资源参与宏观调控的积极作用。

我县地处豫西山区,工业基础薄弱,城镇化水平不高。近年来,为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县委、县政府按照“巩固完善老城区,强力开发北城区”的基本思路,投入大量资金,对老城区道路、通水、排水、绿地、路灯和各类市场基础性设施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逐步建立了以红旗大道、李贺大道、锦屏大道、滨河路、红旗广场、北城区中心广场、滨河游园为亮点的“四路两场一园”的城市新格局。2002年,县政府又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小城镇建设,极大改变了乡镇面貌,促进了乡镇经济的健康发展。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资金投入,增强了城市的服务功能,城镇地价水平明显增高。这部分升值的地价本应由政府收取,最终回归社会用于城市建设再投入、再升值,但由于土地市场建设不规范,城市大量的土地掌握在用地者手中,一些单位和个人正是看到了土地的潜在价值,在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中钻空子,最终成为政府投资土地上的最大受益者,作为投资者的政府却没有得到应得的回报,造成了国有土地资产的白白流失。

为了强化政府管地权威,使政府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国办发15号)文件下发后,宜阳县人民政府及时下发了《关于实行建设用地五统一的通知》(宜政文61号),明确了征地是政府的专有权利,禁止用地单位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行协商用地,对建设用地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征用、统一开发、统一按项目供地、统一管理。县政府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制定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和年度规划,控制建设用地供应总量,按照合理配置、有效利用土地现状的原则,编制建设用地区域的详细规划,确定开发强度、地块用途,统筹安排各类建设用地。建设单位需要使用农村集体土地的,由县人民政府按照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实施统一征用,根据建设用地的位置、用途、数量制定征地方案,每年分批次上报,经批准后,依照有关规定和法定程序,对被征地单位予以补偿,向用地单位供给土地。政府统一征地,实行一个渠道进水,从源头上扭转了土地需求决定供给的被动局面。此举严格控制了建设用地总量,既保护了耕地,又能保证被征地农民的补偿费及时足额到位,不损害农民的利益。而且良好的用地环境吸引了众多商家来宜投资建厂,兴办企业。先后有洛阳龙羽宜电有限公司、洛阳恒基铝业公司、洛阳热电厂、黄河同力水泥集团等企业落户我县,县国土局服务国家、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及一般建设用地项目达15个,提供土地3000余亩,达到了政府管理土地“一个龙头出水”的目的,为我县经营城市土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为规范土地市场秩序,我县开展了土地隐形市场的清理整顿,县国土局在纪检委、纠风办、公、检、法、司、城建、房管等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对全县范围内未经批准擅自转让、出租、抵押划拨土地使用权或改变用地性质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进行了收缴土地出让金和罚款的处理。共查处土地隐形交易80余宗,补缴土地出让金160余万元,把土地使用权交易纳入了依法管理轨道。与此同时,县国土局积极借鉴外地经验,大力推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在推行经营性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等方面进行了尝试,努力建设土地有形市场,但因种种原因,效果并不明显。

(一)政府对土地一级土地市场实现了高度垄断。

我县在对建设用地实行“五统一”管理之后,政府调控土地一级市场的能力增加了,“一个龙头进水,一个龙头出水”的格局基本形成。“要用地找政府”的政策,有效遏制了用地单位与村、组私下交易、协商用地的行为。特别是北城区建设的用地秩序得到规范,区域发展所需的建设用地,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及《北城区详细控制性规划》来调配,杜绝了违法用地,减少了因用地问题而引发的群众上访事件的发生。

随着我县固定资产投资的逐年增高,由此带动了百业兴旺,也增加了土地的需求量。在土地市场的建设上,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是政府调控土地市场的力量薄弱,应该由政府掌握和调控的城镇建设用地供应量、闲置、存量土地的数量,没有实质性的掌握和控制在政府手中。二是对旧城区存量土地的盘活,以及实现土地集约利用上,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三是土地收购储备机制不健全,没有成立以政府为主导的专门的土地收购储备机构,对县域闲置、低效应纳入储备库的用地,仅限于“预储备”。政府手中的土地和资金不充足,无法对土地市场进行有效的调控,土地资源的价值就不能够充足的显现。

(三)招拍挂出让效果不明显。

近年来,我县虽然尝试了对经营性用地采用招拍挂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但由于土地有形市场未建立,各项土地市场机制不健全,经营性用地招拍挂的效果并不明显。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以挂牌方式出让的土地使用权有5宗,面积34.23亩,挂牌成交价132.88万元,政府基本无收益。相对于其他市县(区)来说,明显处于落后状态。应该在一级市场出让的土地及收益,没有集聚到政府手中,也因此造成了土地市场的不稳定,开发商对地价的水平、土地成本、土地供应量、规范获取土地的途径的认知度较低,一方面给不法开发商造成了可乘之机,土地隐形交易的现象依然存在;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土地市场秩序,降低了政府应有的威信,还影响到投资商的信心。

三、规范土地市场。

建设的意义。

(一)有利于政府宏观调控。

作为政府部门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和各项专门的规划开展建设活动,必须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调控。土地市场作为基础环节之一,作为社会的基本资源和财富的配置场所,必须按照法律和法规进行规范。规范和有序的土地市场有利于政府对土地资源和社会资源以及经济建设的宏观调控。特别是宜阳县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又较为缺乏,但加快城市建设步伐的大气候又不得不占用耕地。因此,只有规范土地供应渠道,才能够有效保证全县的建设用地需求和粮食生产安全,也才能保证可持续发展有较为充足的土地资源。

(二)有利于节约土地资源,实现集约利用。

对投资者来说,在规范管理的环境下,越是公平取得的资源包括土地,越是会全力以赴地加以利用,绝不会粗放利用,更不会让它长久闲置,调查报告《加强土地市场建设的调研报告》。特别是宜阳县正处于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中,耕地的减少伴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是成正比例的,建设用地的增加是不可避免的。工业化是消耗自然资源、原材料的过程,所以建立资源节约体系是完全必要的。但是,要实现在集约用地的同时,保障建设用地的需求,就必须建立由市场主导配置资源的长效机制,实现对土地资产的有效调配和集中统一管理,最终使国家受益、企业和个人投资者受益。

(三)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

相对于各级财政而言,土地收益是十分可观的。如河南省方城县,在1992年就开始以拍卖的形式出让土地使用权,开创了河南省土地拍卖的先河,也因此获得了巨大收益。在敲响土地拍卖“第一锣”后的两年间,方城县拍卖出让城区国有土地使用权8.4万平方米,收取土地出让金2100万元,先后用这笔资金开通新街道11条,吸纳近2.5亿元的资金建厂办店,发展新的工商业服务项目。而这一切都是在财政不拿一分钱的情况下实现的,政府真正尝到了运作市场机制配置土地资源的甜头,走出了一条以地生财、聚财,以财建城、建市,促进经济繁荣发展的新路子。

(四)有利于为城镇建设筹集资金。

我县的经济基础薄弱,政府的财政力量极为有限,难以筹措大笔资金搞基础设施和市场建设。在土地市场方面,大面积供应熟地很困难,如果等待一切条件成熟再发展,那就会使宜阳县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其他各地的距离越来越大。所以,增强区域自身的造血功能,增强自身的发展能力十分重要。土地资源的潜在价值,是通过市场途径来体现的,土地市场的正确运作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环境的优化,区位优势的逐渐显现,能够带动宗地价格的上涨。同时,每宗地的投资者,不仅仅投资购买了土地使用权,更为重要的是,他要继续投资搞基建、搞经营,这样就在获得土地使用权后,再投入数倍于土地出让金的建设资金,无形中又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如滨河公园的绿化及基础设施完善后,周边地区的地价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在其周围从事饮食、娱乐等经营的投资者不计其数,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市场繁荣区。据宜阳县城镇国有土地资产评估显示,我县现有国有土地资产总值为33.22亿元,如果经营管理得当,就会为城镇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

四、关于培育和规范土地市场的建议。

规范的土地市场是地方经济发达与成熟的重要标志,只有规范有序的土地市场,才能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才能使政府部门有效地运用市场机制参与对土地资源的宏观调控。如果土地市场不规范,市场秩序混乱,土地资产流失,不仅削减了土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而且影响经济的运行质量,滋生腐败现象,影响社会稳定。所以,根据宜阳县土地市场建设的实际情况,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规范土地市场建设:

(一)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土地收购储备机制。

建立土地收购储备制度,是规范土地储备运行,增强政府调控力度,解决多头供地的重要手段。在具体的操作中,要抓好以下三点:

一是成立土地收购储备中心。该中心代表政府实施土地收购、储备和出让工作,将分散在各土地使用者手中的土地聚集起来,纳入土地储备库,统一归政府调配。并通过招拍挂等形式有计划的出让供地,从而盘活土地资产,促进土地交易市场规范、有序健康地发展。

二是加大对土地收购储备的资金注入。土地收购储备的主要问题是资金问题,要收购土地,必须有一定的资金作支撑。作为土地收购储备的主导部门,政府可先支付一部分启动资金,也可以以土地抵押的方式向银行贷款,土地部门也可自筹资金,然后通过招标、拍卖出让土地收回投资,政府也可增加收益。

三是加大土地收购储备和开发力度。土地储备的目的是调节市场供应,政府手中只有掌握大量的土地,才能实现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以供给引导需求。对土地的收购储备,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方式:一是实物储备。对国有企业改制、旧城改造和新增建设用地中商品房开发和经营性项目建设的土地,以及政府应依法收回、收购的土地,实行实物储备,纳入土地储备库;二是规划红线储备。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以及城市建设需求,对划入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土地实行红线储备,严格按规划供地。特别是对城市规划范围内的经营性用地,严格以招拍挂出让方式供地。三是信息储备。对不急于收购储备或受财力限制一时无力进行资金收购的地块,采取信息储备,待时机成熟时,有计划的收回、收购、开发、出让。

在储备用地的同时,土地收购储备中心要在县计划、城建、财政等部门的配合下,加大土地开发力度,将储备生地变为熟地后,有计划的推向市场。通过政府部门一个“口子”向市场供地,强化政府在土地供应上的主导地位,明晰城镇土地的产权关系。

(二)大力推行土地使用权招拍挂出让制度。

土地使用权招拍挂制度既是地价水平的“晴雨表”,也是检验房地产开发商市场运作水平以及实力与资质的试金石,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必将起到优胜劣汰的作用。随着土地市场建设的逐步深入,形成公开、公平、公正的土地市场竞争态势,由市场确定土地价格。

实行“物竞天择”是市场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实现对经营性用地全部实行有偿供应必须把握好四点:

一是坚持土地市场的高度统一。对旧城区的经营性用地以及北城区控制性规划范围内的经营性用地必须纳入县政府统一供应渠道,实现一个“口子”向市场供地。

二是加大土地拍卖出让力度。我县目前对经营性用地主要采取挂牌出让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消减了开发商参与竞价的积极性。所以,在经营性用地公开出让方式上,要把握住拍卖出让方式的优势,由挂牌报价演变为现场竞价,激发开发商的投资积极性。并通过正确的引导,使开发商认识到,在土地市场的竞争中,谁率先进入市场,谁就赢得了主动权,只有通过招拍挂方式,才能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同时,把招拍挂出让方式逐步引向深入,由商业用地逐步发展到工业和居住用地,对除法律规定可以进行划拨供地以外的各类用地,逐步尝试全面推向市场,增加政府收益。

三是加强地价管理。对所有的土地在出让、转让、出租、抵押之前,必须经过地价评估交易中心评估作价;特别是对经营性用地要按照标定地价,确定宗地的最低价格,防止出让价格过低。然后,通过竞价方式,提升土地的产出效益。

(三)建立土地有形市场,创造良好的土地市场环境。

一个地方投资环境的好坏,关键看这个地方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也要看政府部门是否为用地者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土地市场环境。所以,要实现由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由市场选择土地使用者,由市场决定地价,就必须建立土地市场交易场所,公开交易信息,增加交易机会,降低交易成本,保证交易顺畅,接受社会监督。政府只有采用适应市场经济的全新定位,才能为经营土地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严格按计划、按规划供地,控制建设用地供应总量。

要保障土地资产管理和土地市场建设的健康发展,只有依法用市场机制供应土地。国土资源部颁布的《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明确规定了土地供应要公开供地计划、公开出让土地信息、公开集体决策、公开查询登记资料、公开竞争和公开结果,这是供地必须遵循的原则。所以,在土地供应上,必须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供应总量,要按规划、按计划供地,任何建设用地必须安排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将耕地转为建设用地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严格界定有偿和划拨范围,该有偿的有偿,该划拨的划拨,利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引导用地行为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同时,牢固树立保护耕地、集约用地的意识,着眼于存量土地的整理和盘活,重点立足于城乡结合部的土地整理、旧城区的土地改造。虽然在旧城改造上需要投注大量资金,但从长远来看,也提升了旧城区的土地价值量。在北城区的开发上,要以战略的眼光,合理确定北城区的土地利用结构,要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供地,防止城市盲目向外扩展,做到既有量的控制,又有结构的变化;对县域工业用地,要留有一定空间,根据区域发展战略,注重投资强度,提高产出率。

土地作为城市最大的资源性资产,这个资产经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只有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使合理用地、集约、节约用地变成实实在在的行为,在土地市场建设和发展中,积极探索,改革创新,着力搭建以人为本,公平竞争的用地平台,建立更加规范有序的土地市场秩序,才能走出一条新形势下用好土地资源,经营土地资产,服务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路来。

市场建设调研报告篇十

在现在社会,报告十分的重要,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土地市场建设现状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土地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础,既是重要的资源,也是重要的资产,还是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杠杆。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随着各级党委政府对土地管理工作的不断加强,我国的土地市场建设获得了较大发展,土地资本运营已成为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课题。xx是一个较为贫困落后的山区县,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加大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力度,加快国有土地资本运营显得尤为重要。xx年下半年实施县乡机构改革,新组建xx县国土资源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提高土地对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为目标,坚持资源保护与资产管理并重,建立健全土地收购储备各项制度,加大国有土地储备交易工作力度,严格执行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出让规定,土地市场的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近年来,我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在不断深化,如何盘活土地,抓好土地储备交易工作成为经营城市的`一大课题。为此,我们按照县委政府的统一部署,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在改造旧城、开发新城工作中,为实现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在完善土地储备交易制度方面结合县情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

(一)成立机构 建章立制

土地收购储备制度的产生是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调控土地二级市场的内在需求,也是深化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必然结果。由于我县城镇规模较小,布局分散,城区基础设施不完善,城市建设资金短缺,过去长期实行无偿、无期限的土地使用制度,大部分存量国有土地以划拨方式进行转让,非法入市现象严重,应征土地出让金随意减免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大量国有土地资产流失,政府难以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也为土地交易中的“暗箱操作”提供了瘟床。针对这一情况,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国发[xx年8月,我县成立了土地储备交易中心,隶属xx县国土资源局,定编5人,主要从事土地征收征用、土地收购、土地储备、国有建设用地出让等工作。

确定土地收购储备中心是接受县政府委托实施国有土地资本运营工作的法定机构,代表县政府对城镇国有土地实行统一征收、储备、经营和管理,做到“一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同时,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出台了《xx县国有土地收储运营管理暂行办法》、《xx县国有土地收储运营程序》和《xx县土地使用权交易市场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为规范有序地实施土地储备交易提供了保障。

(二)清理整治土地市场,优化土地储备交易环境

20xx年xx月xx日以来,我县就完善土地储备交易机制,加大土地市场配置力度,连续推出了一系列举措。结合我县实际,下发了《xx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坚持统一规划、统一征用、统一开发、统一管理、统一出让的土地管理“五统一”的原则;根据土地市场的变化,及时修改我县的城镇规划区基准地价,并就土地储备范围、土地储备工作程序、储备土地的处置程序等内容进一步明细化、规范化;相继出台《关于加强城镇规划区内土地管理的通告》、《关于加强土地市场秩序管理、严禁非法买卖土地转让土地的通告》,坚决冻结县城区内建设用地的供应和审批,查处非法买卖、转让土地。一系列文件的出台,为搞好土地收购储备和规范土地市场提供了法律法规支持。

(三)多形式并举,广泛宣传国土资源法律法规

为使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我县在宣传力度上花了很大的力气,收到很好的效果。近年来,我们始终把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土地国情、国策的宣传教育工作放在首位。采用书写张贴悬挂标语、出动宣传车、利用网络、广播电视、举办专栏板报、演讲比赛、印发资料、召开座谈会等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土地管理特别是耕地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通过每年开展4.22“地球日”、6.25“土地日”宣传活动,使全县人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我县国土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现状及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明白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以此增强土地忧患意识,全面提高耕地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的自觉性。这样,使国土资源法律法规更加深入人心,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有了明显提高,也为我县推进土地储备工交易工作和规范土地市场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四)认真履行职责,实施土地交易“阳光工程”

招拍挂出让国有建设用地是《土地管理法》、《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国土资源部第39号令)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公开土地出让的方式。法律规定,经营性用地必须实行“招拍挂”。近年来,我县不断完善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出让制度,着力于挂牌出让精心打造土地交易“阳光工程”。全县经营性用地挂牌出让一律实行市场化运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采取招拍挂方式公开出让。并通过《中国土地网》、广播电视等媒体和张贴公告等形式对外发布公告,实施阳光交易。参加竞买土地者有县内、县外,州内、州外,也有省内、省外的投资商、开发商。每宗地挂牌出让公告期满后,有两家以上要求现场竞价,均由县政府牵头组织新区建设指挥部、国土资源、建设、纪检监察、财政等部门联合举行现场竞价会,在媒体上发布交易结果,接受社会监督,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土地储备交易中心成立以来,严格按照规定对国有土地实行统一征用、储备、经营和管理,依法按程序对全县经营性用地实施了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工作,自土地储备交易成立至今的5、6年时间,xx县土地储备交易中心在xx县国土资源局的领导下,以盘活存量国有建设用地、合理流转土地资源为工作出发点,供应国有建设用地32.4840公顷,其中划拨2 .39公顷,出让 .0940公顷,收取土地出让金5054.2625万元,为xx县城新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提供了必要的资金保障,解决了72个党政机关及社会团体单位的办公用地问题,为xx县城特别是县城新区的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我县的土地市场建设正处于发育起步阶段,经过五年多的培育和规范,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市场机制配置土地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还未得到充分发挥,出让供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供地的比例还有待提高。由于行政行为和部门利益驱动,在发展经济、企业改制和招商引资等方面供地操作不够规范,低价出让、甚至减免出让金的现象依然存在,影响了市场机制配置土地资源作用的充分发挥。

二是土地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各项制度有待进一步落实,政府对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还有待加强。土地市场发展的前提是政府控制土地供应总量,但社会上部分人员国土资源政策、法律意识淡薄,违法占地、随意占用耕地的现象屡禁不止,少数开发商与乡(镇)、村违法私自签订用地协议圈占土地搞建设,多头分散供地久治不绝,影响了政府对土地供应宏观调控的实施和耕地保护。

三是由于我县是一个较为贫困落后的山区县,年供地量不大,竞争力不强,加上收购土地的资金无来源,财政提供不了专项周转金,银行贷款困难,造成收储资金无着落,从客观上给土地“招拍挂”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制约。

四是土地私下交易行为比较突出,少数单位和个人为逃避税费,不依法申报办理变更手续,部分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利用原划拨土地直接非法入市或用于经营性房地产开发,造成土地交易市场混乱。

上述问题的产生,既有国土部门内部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的原因,也有外部的诸多原因,主要表现在:一是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建设项目用地选址随意性大,未能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选址,在项目用地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往往实行规划跟着项目走,随意调整规划。多数情况下,用地单位或个人忽视城市规划,认为只要获得政府批准的土地,建设过程中随意性较大,不严格执行供地过程中的规划设计要求;部门间的相互协调不够,宗地管理无法实现,违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土地收购储备中心的职能不到位,政府不能集中统一供地,多头供地现象依然存在,使“一个渠道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原则得不到真正的落实。三是一些单位和个人对土地政策、法律法规意识不强,违法占地现象时有发生,部分乡镇过分强调发展经济,随意提供工业用地,只顾当前利益,不顾长远计划。为引进资金,兴办企业,一味迁就企业不合理要求,以牺牲土地和农民利益为代价,不要求企业主严格地完善依法用地手续,造成农村土地市场混乱。四是缺乏土地储备资金,从而对老城区企业改制、划拨用地改变用途等国有土地管理的难度加大,无法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五是利益分配既不合法又不合理,征收的土地出让金未按上级要求管理、分配使用,致使在应对上级检查时捉襟见肘。

规范土地市场就是政府用市场的眼光看待国有土地,通过运用市场机制和市场规律,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土地资源、资产,实现土地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行为,它对于促进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上述我县土地市场建设存在的问题,我们坚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指导下,通过自身的努力一定能逐步加以解决。

一是继续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工作。采取多种有效方式,从发展和规范土地市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高度,大力宣传规范土地市场、实施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重要意义,为深入推进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土地公开供应制度。建立土地市场集中统一供应制度,国有土地招标、拍卖制度和依法行政工作制度。促进土地“招拍挂”工作公开、公正、公平。

三是要同相关协作部门共同研究解决土地招拍挂工作中的问题,完成供地前期规划、供地后期管理的基础工作和验收工作;建立统一协作关系,共同促进和培育规范的土地市场。

四是要求县财政部门提供一定的土地收储周转金,银行提供相应的贷款,以保障土地收储运营工作的正常运行。通过协调资金(政府出资或银行借款等方式),加大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力度,确保土地储备交易工作的顺利进行,实现国有土地使用权收储及出让管理规范化、合法化。

五是要加强同纪检监察机关的密切配合,进一步加大土地违法案件查处力度,查处与土地有关的违纪违法案件,推动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的实施。

市场建设调研报告篇十一

加强土地市场建设的调研报告5月,国土资源部要求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准确把握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力度和时机,逐步学会运用土地政策为宏观经济“加油门”、“点刹车”。作为国土资源管理参与宏观调控平台的土地市场建设的培育与规范,无疑象一只“无形之手”,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深刻认识我县在土地市场建设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有效运用好土地市场这只“无形之手”,建立起市场配置资源的长效机制,实现政府对土地资产的有效调配和集中统一管理,才能发挥出国土资源参与宏观调控的积极作用。

缴土地出让金和罚款的处理。共查处土地隐形交易80余宗,补缴土地出让金160余万元,把土地使用权交易纳入了依法管理轨道。与此同时,县国土局积极借鉴外地经验,大力推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在推行经营性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等方面进行了尝试,努力建设土地有形市场,但因种种原因,效果并不明显。

我县在对建设用地实行“五统一”管理之后,政府调控土地一级市场的能力增加了,“一个龙头进水,一个龙头出水”的格局基本形成。“要用地找政府”的政策,有效遏制了用地单位与村、组私下交易、协商用地的行为。特别是北城区建设的用地秩序得到规范,区域发展所需的建设用地,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及《北城区详细控制性规划》来调配,杜绝了违法用地,减少了因用地问题而引发的群众上访事件的发生。

于土地有形市场未建立,各项土地市场机制不健全,经营性用地招拍挂的效果并不明显。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以挂牌方式出让的土地使用权有5宗,面积亩,挂牌成交价万元,政府基本无收益。相对于其他市县来说,明显处于落后状态。应该在一级市场出让的土地及收益,没有集聚到政府手中,也因此造成了土地市场的不稳定,开发商对地价的水平、土地成本、土地供应量、规范获取土地的途径的认知度较低,一方面给不法开发商造成了可乘之机,土地隐形交易的现象依然存在;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土地市场秩序,降低了政府应有的威信,还影响到投资商的信心。

三、规范土地市场建设的意义有利于政府宏观调控。

规进行规范。规范和有序的土地市场有利于政府对土地资源和社会资源以及经济建设的宏观调控。特别是宜阳县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又较为缺乏,但加快城市建设步伐的大气候又不得不占用耕地。因此,只有规范土地供应渠道,才能够有效保证全县的建设用地需求和粮食生产安全,也才能保证可持续发展有较为充足的土地资源。

地资产的有效调配和集中统一管理,最终使国家受益、企业和个人投资者受益。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相对于各级财政而言,土地收益是十分可观的。如河南省方城县,在1992年就开始以拍卖的形式出让土地使用权,开创了河南省土地拍卖的先河,也因此获得了巨大收益。在敲响土地拍卖“第一锣”后的两年间,方城县拍卖出让城区国有土地使用权万平方米,收取土地出让金2100万元,先后用这笔资金开通新街道11条,吸纳近亿元的资金建厂办店,发展新的工商业服务项目。而这一切都是在财政不拿一分钱的情况下实现的,政府真正尝到了运作市场机制配置土地资源的甜头,走出了一条以地生财、聚财,以财建城、建市,促进经济繁荣发展的新路子。

积供应熟地很困难,如果等待一切条件成熟再发展,那就会使宜阳县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其他各地的距离越来越大。所以,增强区域自身的造血功能,增强自身的发展能力十分重要。土地资源的潜在价值,是通过市场途径来体现的,土地市场的正确运作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环境的优化,区位优势的逐渐显现,能够带动宗地价格的上涨。同时,每宗地的投资者,不仅仅投资购买了土地使用权,更为重要的是,他要继续投资搞基建、搞经营,这样就在获得土地使用权后,再投入数倍于土地出让金的建设资金,无形中又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如滨河公园的绿化及基础设施完善后,周边地区的地价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在其周围从事饮食、娱乐等经营的投资者不计其数,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市场繁荣区。据宜阳县城镇国有土地资产评估显示,我县现有国有土地资产总值为亿元,如果经营管理得当,就会为城镇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

四、关于培育和规范土地市场的建议规范的土地市场是地方经济发达与成熟的重要标志,只有规范有序的土地市场,才能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才能使政府部门有效地运用市场机制参与对土地资源的宏观调控。如果土地市场不规范,市场秩序混乱,土地资产流失,不仅削减了土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而且影响经济的运行质量,滋生腐败现象,影响社会稳定。所以,根据宜阳县土地市场建设的实际情况,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规范土地市场建设:

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土地收购储备机制。

建立土地收购储备制度,是规范土地储备运行,增强政府调控力度,解决多头供地的重要手段。在具体的操作中,要抓好以下三点:

配。并通过招拍挂等形式有计划的出让供地,从而盘活土地资产,促进土地交易市场规范、有序健康地发展。

市场建设调研报告篇十二

为了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进而确定我旗20__年工作思路及谋划探索今后一个时期特别是“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方向、重点举措,20__年1月6日—12日,旗委、政府组织四大班子及各部门、苏木镇领导干部举行读书会,利用7天时间,赴呼包鄂地区就工业化、城镇化、农牧业产业化方面进行了学习考察。这次学习考察,是我旗近年来组织的人数最多、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一次集体考察学习。呼包鄂地区是自治区经济率先发展的“金三角”,走在了全区经济发展的前列,特别是鄂尔多斯市和和林格尔县在创造了短时期内高速增长的奇迹,被经济学界称为“鄂尔多斯现象”和“和林格尔县现象”。通-过此次考察学习,达到了开阔视野、启迪思想的目的,取得了预期效果。

(一)在中央农业大学干部教育培训中心内蒙古农业大学分院学习培训情况。

1月7日至8日,在中央农业大学干部教育培训中心内蒙古农业大学分院,围绕如何更快更好推进我旗三化互动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等中心课题,进行了为期2天的集中学习培训,聘请了内农大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系主任张立中教授作了《农牧业产业化和建立健全合作经济组织》的报告,内蒙古农业大学农林工程设计院院长姬宝霖作了《工业化、产业化项目的决策与管理》的报告;内蒙古农业大学高教研究所所长盖志毅教授就《怎样制定和执行“十一五”规划及工业化城镇化与草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方面进行了讲授,观看了自治区社科院首席研究员潘照东关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自治区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快速发展》的专题讲座录像。几位学者从理论层面对制约旗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和关键环节有针对性的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深入剖析,为我们发展旗域经济的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

(二)赴呼和浩特市考察情况。

0.43亿元,创造财政收入9.34亿元。四是以龙头企业为支撑,带动产学研、农工贸一体化发展。在强势企业的带动下,园区相继建成了以澳亚国际牧场为代表的世界最先进的奶牛养殖示范基地,带动了奶牛养殖业向高科技、标准化发展;以赛澳牧业为主的肉羊胚胎移植和优良品种推广基地,加快了肉羊品种改良和饲养方式的转变;以内师大盛乐校区、和林格尔一中为主的人才教育培训基地,促进了科研院所与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

(三)赴包头市考察情况。

1月10日,赴包头市参观了北方重工集团、一机集团、青山区阳光大厦、青福镇赵家营体育休闲中心、韵升强磁材料有限公司、阿特拉斯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以及国家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近年来,包头市充分发挥丰富的稀土资源和包钢、包铝等重工业基础较好的优势,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建设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着力打造稀土、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生物技术、有色金属深加工、节能环保六大产业集群。20__年产值实现325亿元,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为了加快开发区的发展,包头市制定了一系列资金支撑和财税扶持政策:每年财政扶持资金1亿元,招商引资奖励资金100万元,风险投资资金1600万元,人才基金100万元,孵化基金、创业基金累计达3000多万元,贷款担保资金累计达2500万元。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免五年、减半五年;科研生产及科研开发型非高新技术企业前三年免80%,后三年免40%;商贸餐饮服务业和建筑房地产企业前三年免30%,后三年免15%。增值税,高新技术企业七年内返还25%;从事稀土产品科研、开发及生产的非高新技术企业,五年内返还10%;营业税,高新技术企业免三年,生产型、科技开发、科技服务、科技贸易企业三年内免80%,商贸餐饮服务业和建筑房地产企业三年内免30%。北方重工等军工企业利用设备优势,与德国、美国、英国的企业集团强强联合,实现了军工到民用的成功转型,研发生产的工程机械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青山区委政府采用土地换资金的方式,将处于商业地段的单位办公场所和土地使用权出让,投资1亿元建成了3.7万平方米的综合办公大楼,使大部分职能单位集中办公,提高了办事效率,极大地降低了行政成本。青福镇赵家营村委适应城市建设需要,主动转变思路,先规划、后招商,改造“城中村”。村委将300亩拆迁改造土地以每亩40万元的价格出让,拿出部分资金,开发临街地段,转为固定资产,村民每人分配10平米的商铺经营或出租,不允许出售,既避免了将现金全部直接发放到农民手中后,导致农民不合理使用,又解决了农民的征地补偿和当前生活来源。同时将大部分出让金和开发商合作,筹资6000万元,建成包头市“阳光地带”休闲体育中心,出租经营,村民占股分红,作为失地村民的长期收益,并由集体或开发商出资解决农民转变为市民后的社会保障问题。使村民离土不离城,就地向三产服务业安置转移。

(四)赴鄂尔多斯市考察情况。

际招标,由建设部总规划师陈晓丽主持,对德国欧博迈亚公司、日本ria都市建筑设计研究所、新加坡新艺元规划公司以及国内清华、同济等6家设计单位的设计成果进行评审论证,择优确定了以“草原上升起不落太阳”为理念的方案进行了深化设计。二是高起点建设,本着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给排水、供电、燃气、热力等八种管网同步推进,一次下地预埋,规划区内城市道路框架全部拉通,主干道路面宽度达80米,热源厂、天然气站、水厂、防洪工程、山体绿化等配套工程同步展开,城市基础设施一次性配套完成。三是城市建设资金全部采用企业化开发,市场化运作的形式,由城投公司与民营企业合股经营,企业控股70%,自主融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以出让或开发土地收益。同时,以政府间转移支付为制约,运用自治区本级政府信用平台,成功向国家开发银行为新区基础设施项目融资11.5亿元,用于新区的开发。采用bt方式,引入区内外大型企业9家承建了总投资为9.1亿元的市政基础工程,加速了“生地”变“熟地”的进程,实现了土地增值。四是按照修建性详规,引进华泰现代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年产5万台韩国现代汽车项目,引进广东珠江投资公司与鄂尔多斯金惠房地产开发公司和东方路桥集团合作开发2653亩房地产、商贸、餐饮等项目,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产业支撑。五是全面推行阳光作业,所有的规划设计及建设工程全部实行公开招标,所有的经营性用地出让都实行招拍挂,所有的工程设计变更、建设资金支付都要经过层层把关和集体研究决定,所有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都进行跟踪审计,形成了行政事项审批的绿色通道。六是对农牧民的征地安置上,采取凡18周岁以上的村民预留宅基地、预留30平方米商业用地、失地农牧民集体参加社保、全年收入低于1200元的贫困农牧民按照每年1200元的标准加入城市低保、采用社会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措施,解决了失地农牧民的后顾之忧。

二、学习考察的主要收获。

(一)要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必须首先抓住重点、把握重心,在关键领域、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一招走好,全盘皆活,牵一发而动全身。和林格尔县的实践证明,没有蒙牛的入驻,就没有和林格尔今天的发展。和林县正是抓住了蒙牛这一实现突破的“牛鼻子”,带动了科研、电力、包装、餐饮等后续和相关产业的迅速集聚,形成了经济增长的级数效应。

(二)要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必须创新思路,突破思维定势,把优势找准、把特色做活。农牧业曾是鄂尔多斯的支柱产业,所占比重一度高达45%。然而鄂尔多斯的粮食生产受到自然环境的严重制约。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19全市粮食产量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的19.8亿斤,即便如此,仍不及当时自治区东部一个产粮大县的产量,农牧业比较优势的弱化作用越来越明显,要实现快速发展,必须依托优势资源,寻求经济的快速转型。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鄂尔多斯以补偿贸易的方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设备,成立了伊盟羊绒衫厂,成为现代工业起步的一个标志。同时,抓住国家能源战略西移的机遇,积极争取和引进投资,建设以“大煤田、大煤电、大化工、大能耗(高载能)”为主的能源、重化工产业基地。随着神府东胜煤田、准格尔煤田、达拉特火电等一大批国家级重点项目的相继实施,完全使工业经济成为全市经济提速发展的强力“助推器”。围绕大项目、重点企业,各旗(县)区出现了一批效益显著、产业特色突出的工业园区和工业重镇,有效带动、促进了全市县域经济的快速增长,进而使鄂尔多斯经济保持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三)落后地区要实现快速发展,必须打破常规的发展方式,在更大的范围、更广的领域内统筹考虑自身发展的优劣势,突出区域差异化发展,主动接受经济发展中心的辐射带动,努力发展朝阳产业,积极承接先进地区的产业转移,从而形成后发优势。和林县在发展过程中,就是充分发挥与呼和浩特市的地缘优势,主动承接呼市的经济辐射,参与大区域经济分工,带动了自身经济的快速发展。鄂尔多斯的康巴什区和伊金霍洛旗主动承接东胜区的产业发展和城市扩张,促进了城镇化建设的迅猛发展,以城镇高档公寓和别墅区为主的设计新颖、体量宏大的新型建筑鳞次栉比,成功融入了鄂市“一市三区”的城镇发展大格局中,总建筑面积8.3万平米的鄂尔多斯市党政办公大楼在康巴什区落成,6月份搬迁使用。

(四)在关系经济发展和群众致富的关键项目上,要统筹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辩证统一。要舍得花本钱、下功夫,在一些可再生资源型企业特别是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引进建设上,可以给予较大幅度、较多方面、较长时间的优惠与支持。在企业创业的初始阶段,可以先予后取、多予少取甚至只予不取。

(五)在推进小城镇建设融资方面以及失地农牧民安置上,要不拘一格,拓宽渠道。学习借鉴包头市青山区青福镇赵家营村和东胜铁西新区的成功做法,采用资产变资本、资金变股金的方式,盘活土地资本,加快小城镇建设和相关产业的培植,从根本上解决被征地农牧民的生存发展问题。同时,要实行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办法,将城镇一切可以和能够投入市场运营的有形、无形资产全部推向市场,通过经营城镇资产,以城聚财、以城兴城,切实解决城市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

(六)借助外脑,努力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美国经济学家哈耶克认为,由于人类的知识局限性,必然存在决策的失误或失真现象。因此,政府决策必须要广泛寻求各方面的信息支持,建立以专家学者为经济顾问的决策支持系统,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密切合作,才能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七)落后地区要实现快速发展,必须要以企业管理模式创新和完善干部管理机。

制,构建企业化管理、人性化服务的新型格局。蒙牛集团把“经营人心”的理念深入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象对待父母一样对待业主,象对待上级一样对待下级,象对待生活一样对待工作”、“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理由”、“有才有德破格使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使用、无才无德坚决不用”等寓意企业制度和理念的警句在厂区内随处可见,使员工时刻提醒自己努力工作,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企业的管理理念和规章制度。并将执行层面的工作和服务具体量化,着力营造“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环境,使企业充满活力。在行政管理中,一般公务员的管理可以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相比照,人事管理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和领域中借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成功经验。比如在人才招聘、用人、激励、报酬等环节以及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上,可以借鉴企业的一些做法。

三、学习考察的主要启示。

(二)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必须以引进建设龙头加工企业为突破口,促进农畜产品就地加工增值,带动传统农牧业生产方式和农牧民经营观念的转变,增强产业化的原动力。

于原料出售阶段,农牧业经营方式落后,缺乏龙头加工企业的带动,农畜产品加工、增值,再加工、再增值的生产模式尚未形成,严重制约了农牧业产业化进程。特别是肉羊养殖业,经过几年的政策推动和扶持,在农区已经具备了100万只肉羊的生产能力,且改良程度较高,初步形成了以肥羔为主的肉羊生产基地。同时由于牧区收缩转移战略的实施,将为农区扩张饲养总量提供大量的羊源,引进建设大型羊肉深加工企业的条件已经非常成熟。因此,必须整合资源、技术、人才等要素,提供最大限度的土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以乌加河镇为中心建设农畜产品加工基地,下大力气引进、扶持、壮大一批农畜产品加工企业,整合现有加工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加工能力。20__年在乌加河镇力争引进安穆娜肉食品有限公司建设年加工80万只肉羊的现代化肉食品加工厂;在德岭山镇引资建设甘草特色产业生产基地,发展甘草种植订单农业;做大做强德岭山葵仁加工企业,继续挂靠安徽华泰集团在乌加河镇进行花葵仓储,发展壮大葵花特色产业;做好石哈河地区旱地小麦、荞莜麦绿色无公害有机食品商品申报认定工作,并要扩大种植面积,建好生产基地,发展有机食品特色产业。同时,要把组织化作为连接企业与农牧民的桥梁,推广乌加河镇创办农畜产品专业营销合作社的成功经验,大力扶持和发展协会、种养联合体和农牧民经纪人队伍,以此实现农企双赢,进而结成利益共同体。“十一五”期末,肉养饲养量达到450万只,出栏率达到60%以上,加工转化率达到60%以上,农产品精加工率达到50%以上,农牧业产业化率达到60%以上。

(三)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必须加快甘其毛道和金泉重化工基地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打造产业发展平台,形成新的后发优势。本着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规划先行,一步到位,分步实施,继续完善口岸产业、城镇规划和水、电、路、通讯网络规划,积极向国家和自治区争取建设项目,公共设施全部采取bot、tot等市场化方式运作,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争取口岸给排水、集镇道路、联检大楼配套、通道改造及中蒙铁路等项目。采取bot方式建设口岸至海流图二级公路。人口达到2万人,城区面积达到2.58平方公里。加大口岸常年开放争取力度,积极支持国内企业取得蒙方煤、铜资源的开采经营权,掌握进口主动权,过货量达到5000万吨,打造国内过货量最大的陆路口岸和连接亚欧的重要纽带。年,常住人口达到2万人,城区面积达到2.58平方公里。加强金泉重化工基地政策措施和服务机构等配套建设,制定出台重化工基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项目准入等规范性文件,基地实行封闭运行,一个窗口对外,基地企业项目审批、收费、检查等职能逐步由基地管委会办事机构单独承担,建立简便快捷、公开公正的办事程序,为基地企业和项目建设、生产、运营提供更加良好的条件。完成基地的产业规划和路网、水网、电网、通讯网、区域工业城市规划,分步开发、滚动发展,通过转让土地使用权、基础设施经营权、公用设施冠名权等,采用市场化运作手段,切实加快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政策环境、服务环境、信用环境等投资软环境建设,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产业准入、资源开发整合等政策措施,严厉打击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切实协调解决好项目建设中涉及的征地、用工、用电、用水以及资源开发利用等一系列问题和引发的各类社会矛盾,全力营造有利于发展的政策环境和“亲商、爱商、扶商、富商”的良好氛围,引进、培育一批有实力、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和专业人才。

(四)科学定位,发(招商引资情况调研报告)挥特色,全力推进城镇化进程。

按照撤乡并镇后的行政区划和产业优势,本着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基础先行的原则,着力打造“倒梯型”城镇发展新格局。海流图承接口岸贸易功能,建设商贸旅游名镇。德岭山依托金泉工业基地,建设工业重镇。乌加河发挥农畜产品集散流通功能,建设商贸强镇。石哈河镇立足绿色产业,建设特色经济大镇。甘其毛道口岸着眼利用境外资源,建设向蒙古国开放的国际大通道。从目前的情况看,我旗城镇规划和定位工作明显滞后,可操作性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建设性详细规划以及功能区规划等有待于尽快解决,经营城市理念不新、方法不活,尤其在城市建设用地、收储方面和城市建设体现文化内涵方面差距很大,城镇投入严重不足,城镇化进程缓慢。因此,要进一步完善海流图新区4.8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规划和新、旧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在此基础上,超前编制道路、给排水、供热、园林绿化等专项配套工程规划。组建成立投资发展公司,抓好开发银行贷款和其他融资项目。全面搞活城市经营,盘活城市现有资产,进一步搞好土地的收储、开发与拍卖,为城市建设积累资金。通过城镇化推进战略,大幅度转移农牧区富余劳动力,20__年,全旗非农产业人口达到5-7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40%以上。

适宜地区从事种养业、三分之一的牧民加入城镇户从事二、三产业或加入社保、三分之一的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三三三”制发展格局,最终达到老年牧民入社保、中年牧民转产业、贫困牧民入低保、学生保入学的社会保障机制,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和谐统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