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年级语文单元教案设计篇一
知识与技能:。
1.会用查字典的方式认生字。
2.学会用预测的方法理解文章意思。
掌握“假、几”等多音字,积累四字词语,熟悉引号的用法。
积累关于团结合作的谚语。
1.学会用预测的方法理解文章意思。
2.掌握“假、几”等多音字,积累四字词语,熟悉引号的用法。
教法:引导法、点拨法、情境教学法。
学法:自读自悟、自主合作探究法。
课件、生字卡片。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用查字典的方式认生字。
2.学会用预测的方法理解文章意思。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一、交流平台。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觉得预测有什么好处?
(1)组内交流。
(2)同学之间说一说。
2.为了更好地做出正确的预测,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二、识字加油站。
1.同学们先用字典查“典、基”等生字。
2.同桌间相互检查、互相指正。
三、课堂小结。
预测是阅读故事时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既会充分调动大家的阅读积极性,也会让大家阅读时更加仔细认真。但是预测有时也会有误差,我们在查找资料时,要注意这种方发是否通用。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四。
典基础阁佳盲唐。
课时作业:
书写生字。
课后反思: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运用词句段。
2、从“日积月累”中积累句子。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一、词句段运用。
1.读准加点的字音。
(1)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读准字音。注意每一行四个词语中的加点字。
(2)小组交流:组内同学互相读一读。
(3)指名朗读,注意正音,齐读巩固。
(4)全班交流。
(5)教师引导小结:这四行词语,每一行带点的都是多音字。
(6)拓展练习。
同学们还知道哪些这样的字?你能举个例子吗?
2.下列成语有什么特点?你还能说出这样的成语吗?
(1)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读准字音。注意每一列三个成语的特点。
(2)小组交流:看看自己的发现是否和其他同学一样。
(3)指名朗读。
(4)全班交流。
(5)教师引导小结:这三列成语,都是含有数字的`成语。
(6)拓展练习。
同学们还知道哪些这样的成语?你能举个例子吗?
3.读句子,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1)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的句子。
(2)小组交流:看看自己有什么发现?
(3)全班交流。
(4)教师引导小结:对于人物的语言描写,有的提示语在前,有的提示语在后,有的提示语在中间。
(5)拓展练习。
你能举个例子吗?
二、日积月累。
1.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先在组内朗读,相互正音,再交流自己的收获,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讨。
2.小组朗读。
3.师生对读,齐读。
4.看谁最先背下来。
5.背诵比赛。
三、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四。
多音字。
带数字的成语。
引号的用法。
团结的力量和意义。
课时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书写本课练习册。
课后反思:
省略。
三年级语文单元教案设计篇二
生字:会认会写生字23个,认读生字34个。
积累:(一)、生字目标:会认34个字,会写23个字。
(二)、理解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重要词语的意思。
3、培养搜集资料、筛选资料的能力。
(三)、积累目标:
1、通过朗读和交流能根据上下文理解相关词语,积累词汇,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
2、学句子写句子,提高写话能力。
感受智慧的意义,体会指挥来源于创造力、知识、经验、意志品质。
续写《田忌赛马》
用冰取火
整体设计个性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一支探险队到南极去考察,在一个孤岛上,他们的打火器找不到了。探险队员用冰做成“冰透镜”,点燃了火。故事表现了探险队员顽强的意志品质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聪明与智慧。
学习目标
1、读课文内容,理解探险队员是怎样用冰取火的,并了解其中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探险队员们的聪明与智慧。
3、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运用智慧和知识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事例。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学生收集到的有关南极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南极的气候,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板书课题。
学生质疑。
二、初读课文:
用所有可能的办法认识生字。读通句子。抽读。你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分小组合作学生,小组讨论。
三、细读课文讨论交流:
1、当大家绝望的时候,年轻的队员是怎么做的?把你找到的句子,读给同学们听。
指导朗读,学生交流,总结:自读,抽读,赛读此句,你都知道了什么?
三年级语文单元教案设计篇三
师:相传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秦王想用十五座城池交换赵王手里的一块美玉。这块美玉就是和氏璧。那么,这个绝世珍宝是怎样被人发现的呢?这里边蕴含着一个凄美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走进《和氏献璧》吧!板书课题齐读。
过渡:那第一次献璧的情形是怎样的?
1、学习第一次献璧。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1、2自然段,想想卞和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去献璧的?(高兴、信心,满心欢喜)指导朗读。
卞和满心欢喜地去献璧,结果却被鉴定为(这只是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头)。
师:此时的卞和,心情又是怎样的?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形容(急切)请你用急切的心情来读一读卞和说的话。(指名读,男女生读)。
过渡:虽然失去了左脚的卞和伤心、失望、难受,但是他没有改变献璧的决心。
2、学习第二次献璧。
师:于是在武王登上王位后他又去献璧,玉匠又是怎么说的.?谁来读一读。
(出示:玉匠不屑地说:“这不过是块普通的石头。”)。
师:“不屑”是什么意思?谁能带着不屑的语气再读读这句话?
师:就是玉匠这不屑的一句话让卞和失去了右脚。
师:失去了双脚的卞和,(生接读:捧着那块石头泪流满面)。
他想:(生接读:这无价之宝难道真的要永远被埋没吗?)。
师:如果献璧的人是你,你还会继续献璧吗?为什么?(指名回答)。
过渡:卞和仍然继续献璧,不过这一次献璧与前两次不同,有什么不同呢?
3、学习第三次献璧。
师:请你默读课文5、6、7自然段,思考:第三次献璧与前两次有什么不同?
课件出示句子:卞和捧着那块石头,在楚山脚下一连痛哭了三天三夜,直哭得双眼泪尽,血都流了出来。
指名读这句话,找出表示卞和动作的词。
师:请你做一做“捧”的动作。将“捧”换成“拿”可以吗?为什么?师:那么我们读的时候该怎么读呢?请你来读一读。
师:描写卞和神态的词语是哪个呢?(痛哭)“痛哭”说明卞和哭得怎样?(哭得十分伤心、伤心到了极点)那哪些词句表现了他伤心到了极点?(一连、直、三天三夜)。
师:是啊,他是多么地伤心啊!直哭得(生接读:双眼泪尽,血都流了出来)那你能不能试着读一读这个句子呢?(指名读句子)。
过渡:读到这,大家一定很想知道卞和为什么哭得这么悲伤吧。
课件出示: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师:谁会读这个句子?(指名读,齐读)你能告诉我这一句话的意思吗?没关系,老师给一点提示,你可以在课文中找到相应的句子。谁找到了?(生读)这是卞和说的话。
课件出示:宝玉,却被说成是普通的石头;坚贞之士,却被说成是骗子,这才是我悲痛的原因啊!
师:现在你知道卞和悲伤的原因了吗?(生答)那坚贞之士指的是谁呢?(卞和)。
师:孩子们,你们认为,这句话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呢?(伤心)请你来读一读。(指名读)。
师引读:是啊,事实被扭曲,是比砍去双脚更令人痛心的事啊!卞和悲伤地说:(生读)。
师引读:忠贞被诬蔑,受到侮辱和残害,内心的痛苦无人诉说,卞和无比悲怆地回答:(生读)。
师引读:双脚被砍,内心早已被割碎,心痛不已的卞和,泣不成声地回答:(生读)。
师:(课件出示)文王听到了回报,便叫玉匠整治那块石头。经过仔细打磨,玉匠把一块温润澄净的美玉呈献上来,在场的人都惊呆了。于是,文王下令将这块价值连城的美玉命名为“和氏璧”。
师:卞和冒着生命危险三次献璧,他的故事确实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你能用一个词语来赞扬卞和这种可贵的精神吗?(永不放弃、坚持不懈、忠心耿耿、坚贞)。
师:卞和献出的仅仅是一块玉吗?还有什么?(忠贞)这也是人最宝贵的品质啊!
课件出示:
卞和献出的不只是价值连城的和氏璧,他献出是更是自己的_______。
师:学到这儿,课文中的那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有话想对他说吗?指名同学说一说。
1、收集带有“玉”的成语,了解它们的意思。
2、同学间互相推荐有关和氏璧的故事读一读。
三年级语文单元教案设计篇四
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
教学准备:相关的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谈话导入。
1、教师讲故事:
2、板书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学生齐读课题。
3、交流读书经验。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交流。课件出示下列句式,帮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
画师让三个徒弟____________,看谁____________。大徒弟____________,二徒弟____________,而三徒弟____________,却得到了画师的高度赞扬。
请学生按照句式的提示自由发言,教师进行指导,主要让学生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品读课文,感悟妙处。
1.画师要考徒弟什么?课文哪一段是写这个问题的,找出来读一读。指名读。
2.画师考的结果怎样?哪一句是写结果的?
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画师看了他俩的画,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当他拿起小徒弟的画时,禁不住点头称赞。
学生自由读这段话,思考:根据这段话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三个徒弟各画了什么?为什么画师不满意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而对小徒弟的话却点头称赞?)。
3.学生默读课文,根据问题在文中找一找,并用笔勾画出来。
4.交流阅读感受,对比探究,重点感知三徒弟的画面。
(1)大徒弟画的什么?要读出多应强调哪些字词?指名读(板书:密密麻麻很小很小)。
(2)二徒弟画了什么?从哪些字词看出多?指名答(板书:许许多多果然)。
猜想:二徒弟可能画了多少只骆驼?
(3)三徒弟是怎样画的?读一读相关的句子。指名读后提问:小徒弟画的多吗?哪里看出不多(板书:两只一只另一只)。
5.对比三幅画,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6.理解画师的话,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1)读一读画师的话,指名读,齐读。
(2)理解“若隐若现”(课件出示:若要是;你;好像)应选择哪一个,连起来说说意思。
(3)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画中那只若隐若现的骆驼有什么作用?(课件出示小徒弟的画)学生发言后再齐读画师的话。
(4)从大徒弟和二徒弟的反应中体会小徒弟画的妙处。
理解“恍然大悟”。他们悟到了什么?用“原来……”练习说话。
(5)教师小结:虽然大徒弟和二徒弟画的骆驼比较多,但是他们画的骆驼数毕竟是有限的。而小徒弟却用有限的两只骆驼代表了无限的可能,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因此,他的画才会得到师傅的赏识。
四、拓展延伸,丰富认识。
引言:像这样想别人没想到的故事还有很多。
1、《踏花归来马蹄香》:
你从哪里看出这个人的画很有创意?他是怎么表现出香的?
2、联系实际:你有没有听到过类似的故事?你有没有想到别人没想到的事?
五、考考你。
1、导语:讲了这么多创新的故事,老师也想考考你们有没有创新思维。我们也来“画骆驼”,比比谁画得骆驼多。
2、每人在白纸上画,而后交流。
三年级语文单元教案设计篇五
教学要求:
1.认识“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晶”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体会隐喻的写作方法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4.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善于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我们每天走在上学、放学的路上,你有没有发现路途上美丽的风景?本文作者就发现了上学路上的美丽风景,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学会发现美、描述美、赞赏美!
2.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
3.作者简介:张秋生,诗人、儿童文学家,1939年8月生于上海,天津市静海县人,长期从事少儿报刊编辑工作,曾任《少年报社》总编辑,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创作集童话、诗歌、散文于一体的文学作品,作品抒情、幽默,篇幅短小,富有儿童情趣和内涵,颇受小读者喜爱。本课就选自张秋生的童话集《小巴掌童话》。
4.法国梧桐:大量传入我国约在上世纪一、二十年代,主要由法国人种植于上海的租界内,故称为“法国梧桐”,简称“法桐”或“法梧”。叶子有5个叶尖,少有3个或7个,叶子长宽差不多。正式的名称叫“三球悬铃木”,属落叶乔木,是世界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有“行道树”之称。
二、自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字,指正字音。
3.边读边思考:金色巴掌指的是什么?
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用横线标出来。
2.课文分几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3.通过上下文你理解了哪些词语?
四、交流课文内容。
1.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2.提出自己的疑问(简单问题当堂解决,解决不了留待进一步读书解决。)。
五、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认读、组词。
2.记忆生字,提醒学生与熟字区分比较。
3.书写点拨。
4.写生字和词语,当堂展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语段。
二、自读课文,感知内容。
1.从哪里可以看出门前水泥道的美?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2.小组内合作交流。
3.采用指名读、比赛读等方式激励学生朗读。
4.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借助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把一物当作另一物来写。如,本文中“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使人一目了然,形象生动。
5.你能说一个打比方的句子吗?
6.短文描写的是什么季节?这个季节还有什么样的美景?
三、交流感悟,丰富想象。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指名说一说。
四、总结感受。
1.这篇课文描写了上学路上水泥道的美。秋天一夜风雨过后天放晴了,“我”在上学路上,发现水泥道上布满了落叶,通过比喻的手法详细描写了水泥道的美,最后动情地赞赏了水泥道的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上学路上水泥道的美。
文档为doc格式。
三年级语文单元教案设计篇六
提示:同学们,我们有太多的人要感谢。感谢父母,感谢老师,感谢同学和朋友……你最想感谢谁呢?请选择一、两件事情表达你内心的感谢。
要求:1、写出真情实感,语句通顺,内容具体,不少于250字。
2、书写工整,不写错别字。
三年级语文单元教案设计篇七
1.学习10个生字,会认识8个生字。
2.感受槐花给人民带来的美丽和快乐,体会对槐花的喜爱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学习生字,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是重点。
理解“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的含义。
槐花的图片。
生字卡。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
1.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2.多么美丽的花朵啊,同学们能有自己的话来赞美它吗?
二过度:
1.在我国的乡村,一到五月槐花就争相开放,那时的乡村真成了——美丽的槐乡。(板书课题)。
2.请生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五月的槐乡是孩子们满意的季节?
2.生自由读课文。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洋槐开花的时候,是一副这样的景象?请同学来读第一自然段。
2.生读第一段,并引用书上的话,回答该问题。
3.槐花盛开的时候给大家怎样的感觉?
4.请大家带着这样的感觉来读一读地一段吧。
5.生齐读第一段。
五练习背诵课文第一段:
1.小组练习。
2.大组展示。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请生个别有感情地背诵第一段。
2.有感情地一齐背诵第一段。
二学习课文:
1.过度:请同学们一起来读课文的最后一段: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
2.从哪里可以看出,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
3.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课文,边思考边做记号。
4.大组交流:
把你勾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一听。
5.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三总结课文。
1.槐乡的槐花给孩子们带来了这么多乐趣,大家喜爱它。
所以当它盛开的时候才会那么满意呀。
2.文章的最后一段是全文的总结。
四练习背诵。
五书写生字。
板书:
3.美丽的槐乡。
吃槐花。
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
别槐花。
喜爱槐花。
装槐花。
三年级语文单元教案设计篇八
1.会认会写3个一类字,会认5个二类字。理解漫画大意。
2.通过为漫画配上适合的词语,使学生理解每幅漫画的意思,能讲一个完整的幽默故事。
3.培养学生的幽默感,体会漫画带来的愉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理解12个成语的意思。
词卡、字卡、实物投影。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生字,学成语,看漫画,讲故事。
教学过程:
一、学习一类字,认读二类字。
痴:书痴、痴狂、如醉如痴、痴心妄想。
偿:如愿以偿、偿还、赔偿、有偿。
贯:全神贯注、一贯。
二、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贯”的上半部分。
三、读成语,理解成语意思。
课后作业:写生字,写成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积累名人名言。
教学过程:
一、完成课后读写词语习题。
二、读名言,理解其中深意,丰富学生积累。
三、拓展课堂知识,引入漫画新题材。
作业:正确书写生字;自主创作漫画。
书痴。
六幅漫画十二个成语三个一类字及扩词。
三年级语文单元教案设计篇九
1.练习一字组多词和造词填空,学会运用字词。
2.学会积累关于友情的名言,警句和谚语。
3.阅读《李杜之交》,扩展知识面。
4.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新闻,关注国家大事,把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在生活中学语文。
1.学词积累与运用。
2.名言、警句和谚语的积累。
3.新闻收集与交流。
1.收集一些关于友情的名言,谚语以及关于国家大事的新闻。
2.准备好几篇唐、宋代诗人友情方面的知识短文。
两课时。
教学流程:
一、练:
1.学生尝试。
2.发现规律。
3.适当扩展。
二、日积月累。
1.让血色怀念感读熟这些句子。
2.小组内讲讲这些句子的意思。
3.拓展。
4.鼓励背记名人名言。
三、知识窗。
1、《李杜之交》一文介绍了两位伟大诗人之间的友谊。
2、读字生读,然后交流。
四、窗外事。
1、让学生课前看电视。
2、收集资料。
3、办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