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五台山导游词篇一
黛螺顶,是五台山历史悠久,闻名遐尔,别具一格的一座古刹。黛螺顶,始名青峰,寺宇初名佛顶庵,明万历二十年到清代乾隆十五年,曾名大螺顶,乾隆十五年改名为黛螺顶,一直沿续至今。
黛螺顶是五台山历史悠久,闻名遐尔,别具一格的一座古刹。
历史上依次名为青峰顶、佛顶庵、大螺顶、黛螺顶。
明代释镇澄《清凉山志》卷第七、第九,“异众感通,松说苦空”有记载道:“唐释法念,栖禅青峰,庵南,有大松若舍,可蔽风雨。法念尝坐其间,若昧不昧,见僧作老比丘形,说苦空法。
既寤,乃闻秋声瑟瑟,不胜其悲,因呼为苦空垒。古碑犹存。”青峰即黛螺顶,庵,即小庙。唐代有僧人释法念,在此修行,并有小庙。根据《清凉山志》的记载,黛螺顶的历史从唐代就开始了。黛螺顶山门背后现存明万历二十年仲秋的石碑也有记载:“……乳峰状若旋螺,圆净可爱,俗呼为大螺顶,志曰青峰是也,……传载古有神木,比丘法念,栖托于此。”
黛螺顶的后殿大雄宝殿前,今有一松一柏,松在北,柏在南,围粗一丈,俏拔挺立,直入蓝天,这就是乾隆皇帝诗中的“阶下千年不老松”,即唐朝僧人法念的修行处,寺内的古松见证了黛螺顶的历史。
明释镇澄所作《清凉山志》是研究五台山佛教的重要历史史籍,它全面记述了五台山的自然地理、景物特点、寺庙沿革、僧尼传略、圣地特产乃至神话传说和僧俗人等对五台山名胜古迹的诗词歌赋,特别是对五台山的佛教活动、僧俗交往、文化交流的记载,是我们今天研究五台山佛教的重要依据,具有权威性。“松说苦空”,记载了唐比丘法念在青峰顶建庵,大松树下修禅悟道的过程。再根据寺内保存完好的明万历年间的.石碑记载,以及大雄宝殿前的“千年不老松”,均证明黛螺顶的历史应从唐朝算起。
黛螺顶始建寺,是在唐朝,唐朝具体那一年还待进一步考证。
黛螺顶,始名青峰,寺宇初名佛顶庵,明万历二十年( 1592)到清代乾隆十五年( 1750),曾名大螺顶,乾隆十五年改名为黛螺顶,一直沿续至今。寺内山门后立有的两块石碑:一块立于明万历二十年仲秋,上书“五台山重建佛顶庵碑记”;另一块立于清康熙岁次辛未仲秋,上书“青峰顶造像建亭记”,对黛螺顶有较详细的记述,名称的演变以及明成化年间重建,明万历年间、清康熙年间、乾隆五十一年都曾重修皆有一一记载。
黛螺顶,是五台山东台顶延伸下来的一个小小的山峰,垂直高度只有400米。但站在清水河谷仰望,那坐落于高处与该山峰同名的黛螺顶古刹,相当于一幢130多层高的摩天大厦,也是够高危的了,要想登顶,绝非举足之劳。所以攀登之前,有必要按自身条件从三条途径中首选其一。要步行,右有新路,左有古道。新路,系1991年修,全长108米,净宽2.2米,全部用五台山青石铺成,共有1080级台阶,起名叫“大智路”。关于这路名和台阶的级数,都与佛教常识有点关联。
上黛螺顶拜五方文殊被称为“小朝台”是在乾隆年间。清朝的皇帝大多崇佛,从传说顺治帝出家五台山,到康熙、雍正、乾隆、嘉庆一次次地朝拜文殊圣地五台山,给五台山的佛教文化带来了一个较长时间的繁荣昌盛。
乾隆十一年( 1746)九月,乾隆皇帝第一次上五台山。他在菩萨顶歇宿时,眺望到对面秀逸的黛螺顶“青翠扑入眉宇”。黛螺顶的美丽,引起了这位帝王的愉悦。
关于乾隆皇帝第一次登上黛螺顶,有传说是乾隆五十一年( 1786)青云和尚建好五方文殊殿后,根据笔者点校《清凉山传志选粹》所辑的附录中乾隆皇帝第三次去五台山,登上黛螺顶所作的诗《跋马至黛螺顶》:
螺顶不为高,积雪路颇滑。
策我云锦锥,遂至金轮刹。
狮王坐堂堂,黛髻足底口。
莫作颠倒会,十六本二八。
乾隆皇帝钟情于黛螺顶的自然风光,想把五方文殊合塑于黛螺顶,这样就省去了朝拜五个台顶的攀登之苦乃至风雨雪的阻挡。在乾隆四十六年( 1781)春,乾隆把演教寺住持青云和尚叫到行宫,让他办这件事,5年后,他来黛螺顶朝拜五方文殊。青云和尚遵照乾隆皇帝的旨意把五方文殊合塑于一殿。乾隆五十一年( 1786)三月,乾隆来黛螺顶参拜了五方文殊,开始了五台山历史上的“小朝台”并留有诗一首,刻在黛螺顶五方文殊殿前的石碑上。关于把五方文殊合塑一殿的想法,也许是乾隆皇帝的旨意,也许是青云和尚与小沙弥略知乾隆皇帝对黛螺顶风光的偏爱,迎合圣意,把五方文殊合塑于黛螺顶。
乾隆五十七年( 1792),乾隆皇帝再次作诗《登黛螺顶》:
黛螺不比叶斗高,东顶峰之降冈也。
北望东可复罢乎,笋舆乘暇言登者。
五步十步率一息,羽林都许乘轻马。
更东望海峰实近,廓然真足小天下。
五台文殊智与号,殿中真察肖非假。
一乎五乎孰是乎,不出金刚六如写。
嘉庆皇帝虽然没有巡礼五台山五个台顶,却在嘉庆十六年( 1811)春五月十八日在黛螺顶领略了五座台顶风光,从而写下了东、西、南、北、中五顶的《五台赞碑文》。
从此以后,朝山僧侣到此寺正殿参拜,即可代替朝谒五座台顶,省去许多路程。但也有区别,登五座台顶朝拜文殊菩萨叫大朝台;登黛螺顶朝拜五方文殊菩萨则叫小朝台。俗有“不登黛螺顶,不算台山客”之说。
五台山导游词篇二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我是导游xxx。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蔚县,面积为21883公顷,属恒山余脉,有东、西、个突出的山峰,为区别于山西五台山,称小五台山。五台之中以东台最高,海拔2882米,是河北省境内高山之最。大家看,小五台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崖壁陡似削,山石横如断,几乎90度垂直的石梯令人心惊胆战。进小五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五彩石。
在这里,没有哪两块石头的颜色是相同的。大大小小的石块形状各异,颜色对比强烈:白石头颜色像雪,红石头颜色似火,绿石头颜色如翠往里走,会看到珍珠泉三个醒目的大字。大家看,泉水清澈见底,一串又一串的小泡泡从石头缝中挤了出来,好像一颗颗玻璃弹珠在此起彼伏的溪流中蹦蹦跳跳。不一会儿,一串串金光闪闪的项链又窜出来了,原来是太阳公公为它们染上了颜色。真漂亮啊!你会禁不住去捞它们,可你的手刚碰到它们,它们就变魔术般的.消失了。往前走,这就是传说中的一线天。抬头望,两边的山崖似乎遮住了天空,只留下天的一条缝,就像一根线。穿过一线天,向左看,陡峭的飞崖,奔流的瀑布,震耳欲聋的水声,仿佛走进了壮观的画卷,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啊!继续前进,大家还会看到诡异莫见底的油瓮,高耸入云的塔林听了我的介绍,大家对小五台山更加喜欢了吧?接下来是自主游览,两个小时后在这里集合。
请大家注意安全!祝大家游玩愉快!
五台山导游词篇三
五台山因有五座顶如平台的山峰而得名。五座台顶巍峨高峻,各有各的特点,但都如诗如画,风光秀丽。境内山环水绕,雨量充沛,植被良好,气候凉爽,从古迄今一直为;理想的游览与避暑圣地。
五台山佛教起源于东汉,为中国佛教发祥地之一。北齐、盛唐、清代为五台山佛教史上的三个鼎盛时期。自改革开放以来,佛国圣地又迎来了它的第四个辉煌时代。
根据最新统计,五台山现有寺院124座,较为完好地保留着唐、宋、元、明、清等八个朝代的寺庙建筑及各种佛像、佛塔、壁画等珍贵文物,酷似一座蕴籍精深、浩瀚博大的自然生态园暨佛教文化艺术博物馆。
五台山融会了印度佛教、藏传佛教、民间宗教、儒教、道教和三晋文化的精华,遂有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中国四大灵境之一,中国佛教的缩影,中国佛教建筑艺术宝库,中国宝塔艺术展览馆,中国佛教造像艺术博物馆,中国佛教艺术奇葩,世界佛教的文殊信仰中心,世界佛教五大圣地之一,国际佛教文化交流中心等荣誉,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全人类的共同遗产。可谓此处独有,它山莫比。
五台山目前拥有九项桂冠: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首批国家级示范森林公园;我国对外推出的35张旅游王牌之一;国家aaaaa级风景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区示范点;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山西省旅游业发展的龙头。目前,正在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
五台山导游词篇四
坐落在灵鹫峰上的这座金碧辉煌的寺庙就是素有喇嘛宫之称的菩萨顶。我们已经参观了许多寺庙,大家可能也发现了,大多是红墙灰瓦,,而菩萨顶却是红墙黄瓦。在古代中国,黄色是皇家专用的,可菩萨顶却用了黄琉璃瓦,,您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个问题留给大家考虑,等我们参观完寺庙,听了我的讲解,您自然会明白。
寺创建于北魏,原叫大文殊院。相传唐太宗贞观五年,僧人法云想塑一尊文殊像,可不知道塑何职文殊。一天夜里,法云从长明灯下的蓝光中看见一尊文殊菩萨像,并由塑工塑成。传说这便是文殊菩萨显圣,展示真容,所以此寺又叫真容院,俗称菩萨顶。
寺庙经历代修补,尤其是1952年政府拨款补修了所有殿宇和牌楼、石阶等。现占地30亩,分前院、中院、后院和东配院四处院落,有殿堂楼房121间,是五台山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喇嘛寺院,殿宇云集,雄伟壮观,布局严谨,独具特色。我们从山麓仰望,阳光下飞檐斗拱,相托红墙黄瓦,金碧辉煌,象西藏布达拉宫,所以有喇嘛宫之称。菩萨顶在五台山有很高的地位,是黄庙首领庙。
大家请跟我往上走。
我们登上这高高的台阶,就进入寺庙了。这台阶、木牌坊、幡杆就是康熙皇帝看成龙头的地方。这里我们要让大家数一数,到底有多少台阶,等大家登上这高高的灵峰圣境,我会告诉大家关于这台阶,上面的石狮的说法和传说。
大家数清楚了吗?到底有多少台阶?
我们再看台阶上这对石狮,仔细看过之后,您一定会发现左边这只没有舌头。原来啊,是它偷吃工人食物被割掉了舌头,一直饿着肚子蹲到现在。
这座四柱三门七楼的高大木牌楼是清代康熙五十三年所立。它色彩鲜艳,彩绘龙凤,造型优美,形象生动,结构合理,坚固精致,是五台山木牌楼之冠。
穿过天王殿,我们来到前院,院内古树参天,石碑林立,幽雅清静。我们面前的是大雄宝殿,是菩萨顶的主殿,寺内重要佛事活动一般都在这里举行,内供释迦牟尼、阿弥陀佛、药师佛和十八罗汉。
大雄宝殿右侧是带箭文殊殿。殿内骑狮文殊的肩上插有一支箭,传说是乾隆皇帝射的,不过我们现在看不到这支箭了,它以被前两世班禅取走了。
要说菩萨顶最有特色的建筑,还要数大雄宝殿后的文殊像。大家请跟我来。
我们面前的大殿就是文殊殿。大家看殿前台阶,有许多蜂窝状小眼。原来在殿檐中间的一块瓦上,不论春夏秋冬,也不论阴雨晴天,总是滴水不断,所以又称为滴水檐大殿。由于雨珠滴沥,落地柱石,嘀嗒有声,再加上注溅时水花在阳光下反射出五光十色的艳彩,形成五台山一大景观。您能猜猜为什么滴水不断吗?曾经有很多种说法,其实只是在檐下有一个存水槽之故。不过我们现在已看不到这一景观了,因年久失修和维修时没有注意保存,水槽已不存在了。
殿内原有三尊高约两米的铜质三大士像,就是正中文殊。左观音,右普贤。它们距今应该有四百多年了,是铜铸艺术的珍品,可惜这三尊名冠五台山的铜像,早已被毁。现在的塑像是1985年新塑的。大家仔细看,黄庙殿内的塑像与青庙有所不同,从塑像就可以分辨出是青庙还是黄庙。这里的菩萨像都有肩花,脸微侧,且有华丽的背光,这正是与青庙塑像的不同之处。
在后院,,还有明代万历年间铸造的大铜锅。大家看,如此巨大的铜锅一年也只是腊月初八煮腊八粥用一次。据说有一次小喇嘛因洗锅后,锅内表面结冰,还差点上不来呢,可见这铜锅有多大了。
五台山导游词篇五
观音菩萨在佛教诸菩萨中,位居各大菩萨之首,是中华大地佛教信徒最崇奉的菩萨,拥有的信众最多,影响最大。
佛家认为,五台山是观音菩萨的故乡,真正的观音祖庭就是普庵寺。普庵寺这座千年古刹,历经浩劫,昔日庄严不再,令无数朝拜之善男信女唏嘘。值此五台山即将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由中国的佛教中心成为世界佛教文化传承中心之际,敬邀有缘善信秉佛菩萨之道及无尽众生之喜,重建中华观音祖庭,再现千年珈蓝盛况,让慕名而来的无数海内外信众体会观音尊严形象、感应菩萨无尚法益。
观音祖庭拟于20xx年初动工重建,并将在新落成的观音殿内供奉两千尊观音菩萨镏金宝像,随缘殊胜加持善信福德,望各界有缘善信发心敬供,缔结此殊胜佛缘,以同沾法喜、共沐佛光、消灾免难、福慧绵长!
五台山导游词篇六
五台山因有五座顶如平台的山峰而得名。五座台顶巍峨高峻,各有各的特点,但都如诗如画,风光秀丽。境内山环水绕,雨量充沛,植被良好,气候凉爽,从古迄今一直为;理想的游览与避暑圣地。
五台山佛教起源于东汉,为中国佛教发祥地之一。北齐、盛唐、清代为五台山佛教史上的三个鼎盛时期。自改革开放以来,佛国圣地又迎来了它的第四个辉煌时代。
根据最新统计,五台山现有寺院124座,较为完好地保留着唐、宋、元、明、清等八个朝代的寺庙建筑及各种佛像、佛塔、壁画等珍贵文物,酷似一座蕴籍精深、浩瀚博大的自然生态园暨佛教文化艺术博物馆。
五台山融会了印度佛教、藏传佛教、民间宗教、儒教、道教和三晋文化的精华,遂有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中国四大灵境之一,中国佛教的缩影,中国佛教建筑艺术宝库,中国宝塔艺术展览馆,中国佛教造像艺术博物馆,中国佛教艺术奇葩,世界佛教的文殊信仰中心,世界佛教五大圣地之一,国际佛教文化交流中心等荣誉,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全人类的共同遗产。可谓此处独有,它山莫比。
五台山目前拥有九项桂冠: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首批国家级示范森林公园;我国对外推出的35张旅游王牌之一;国家aaaaa级风景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区示范点;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山西省旅游业发展的龙头。目前,正在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
景区内秩序井然,交通便利,通讯设施健全,有高、中、低档各类宾馆,曾先后接待过很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无数香客游人。
五台山导游词篇七
五百里道场风风雨雨依然日出东台月挂西峰花发南山雪霁北颠。
两千年香火断断续续又是晨钟悠扬晚罄清澈香烟缭绕圣幡蹁跹。
历史上许多名家大师帝王将相游历五台留下了一篇篇诗句绝唱一幅幅墨宝真集可是却没这幅对联对五台山的包容和概括。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境内,总面积2837平方公里,风景核心区位于五台县北部台怀镇内面积379平方公里,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最值得推荐景点首位,国家地质博物馆,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十大避暑胜地之首,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世界五大佛教圣地,2019年6月26日在西班牙塞维利亚第三十三届世界遗产大会列为《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8处世界遗产。
天赐神地:五台山位于太行山中段与河北省毗邻,五台山早在太古代时为大海由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互挤压等一系列造山运动形成大山,后在7000万年前的冰川活动中进退移动形成层峦叠嶂山岳交错山体以结晶岩构成,其中五座山峰高大且平缓形如土台故称为五台山,五座山山峰分别名为:北台叶斗峰海拔3061米是华北地区最高山峰号为华北屋脊,每年都以0.3公分增长。东台望海峰海拔2795形如大象这里可以观看到云海和日出。西台挂月峰海拔2773米形如孔雀松涛林密,月挂西峰。中台翠岩峰海拔2894米形如雄狮,台顶上保留了大量的地质变化时留下的碎石杂生青苔故名。中台位于五台正中在明以前世人认为此峰为五台最高后徐霞客游历五峰留下遗篇《立于中颠难绝北顶》。南台锦绣峰海拔2458米远离四峰一枝独秀形如卧马满山花海故名。五峰环抱外有滹沱流过山环水抱东北中西毗连南独立峰,形成背有靠山后有挡山,五顶上建有五座寺庙,东台望海峰望海寺建于元代供奉聪明文殊,北台叶斗峰灵应寺建于宋代供奉无垢文殊,中台翠岩峰演教寺相传这里是文殊讲法之地故名,建于唐代供奉儒童文殊,此庙是五顶中唯一的汉传密宗寺院,西台挂月峰法雷寺建于唐代供奉狮子吼文殊寺院正中有文殊洗钹池四季圣水不绝。南台锦绣峰普济寺建于宋代供奉智慧文殊。五顶建五寺代表着文殊菩萨的五种智慧,大圆镜——平等性——法界体——妙观察——成所做,与文殊五字心陀罗尼《阿罗波者那》相对。
精妙创法:佛教起源于公元6至5世纪的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创教者乔达摩悉达多大家现在称他释迦牟尼意思是他是释迦族的圣者能仁而利人群能寂而得智慧像英勇无畏的大勇士。佛主的出生颇具传奇色彩在蓝毗尼园的菩提树下降生,七日丧母由其母摩耶夫人的妹妹抚养,太子天资聪慧十二岁就学会了《五明》是《四吠陀》十六岁娶表妹耶输陀罗为妻并得子罗睺罗《他是佛主十大弟子之一修行密宗最高的弟子》,二十九岁出城拜访遇老。死。病。修行人意识到所有人都不可逃避的痛苦决定奉行婆罗门教的修行方法以摆脱命运枷锁遂出家,出家后的太子过着乞食的生活拜访圣者可难以解除他心中的疑团决定自己寻找答案,经过六年的苦修他没有找到答案无奈他独自到了菩提迦耶修禅总结过去的经验调整了思维方式经过七日苦思在东方破晓时觉悟时年三十五岁,觉悟之后在波罗奈城鹿野苑初转标志这佛教的成立,在其一生中在七处弘法九次最后在拘尸那罗入灭终年八十岁。以上是佛主简单的本生事迹大家可以详细了解;其实在这一时期印度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婆罗门教《它的基本教义是梵创世界、因果报应、轮回之说,最大的特点是种姓制: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出现了思想界的新思潮,有人否定因果、轮回之说也有人肯定,有人提出了新思想,佛教的产生和其理论与当时的社会整体环境有关,许多的基本理论就是在吸收改造婆罗门教义形成的。如《因果、轮回》说。广泛来讲佛教是当时的沙门思潮中的产物。
佛教之美:那么佛教的基本教义到底是什么,四圣谛《四真理》:苦、集、灭、道,现实世界中充满了痛苦《佛主认为人生有八苦,肉体遭受的四种苦:生、老、病、死,精神遭受的苦:怨憎、求不得、爱别离,对自己永恒追求而得不到产生的苦:五阴盛苦》,造成痛苦的原因是渴爱,有了渴爱就会有种种欲望,可现实是这些欲望不可能全部得到满足因而就有了痛苦。当你知道痛后痛彻心扉之后大家就认识到要消除渴爱所带来的痛苦和烦恼,消灭了渴爱所带来的痛苦后,人就会摆脱轮回生死达到涅槃的状态,每个人和每个人思维方式不同自我调节不同但佛主总结了“八正道”:正见、正语、正命、正行、正业、正念、正思、正精进、正定,以方便众生找到解脱之道。而产生苦的来源就是五蕴《色、受、想、行、识》这是人体及心理现象构成问题的认识,就如“有的人需要的不多但想要的太多而想要的不是真正需要的”,看似简单的一句话但是很好的诠释了在南瞻部洲娑婆世界的众生都在为这为那去最求即使知道自己错也不愿意承认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然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会一成不变,都会经历从生到灭的过程具体到每件事都有其特性但每件事都会有其生成原因,在相当的一段时间或相当的一个空间无大的变化,在这段时间过后就会产生不稳定因素就像量到质的过程,最后事物已经毁灭形体不存在,就会产生“无常”而“无我”就是在告诫众生一切事物不仅形体不会永远存在,而且精神也会随之消灭是不有存在一个常恒的精神主体。然而世人的无知错把“无常”“无我”的东西当成有常有我的东西来追求这样就会产生痛苦认为事事不如意不是安照自己想要的去发展!其实在适当的情况下要善于发现真善美丑恶本性的东西,导游词《五台山导游词》。这就是佛教的基本教义万物都有缘起才会有《五蕴》要正确认识避免借助《四谛》摆脱《无常、无我》。就像佛主创法一样从现实到理想到幻想最后还是回到了现实。
五台山佛教开始兴盛的过程,也就是《华严经》传入和文殊信仰开始发端的过程。至迟在魏孝文帝时,五台山已经发展成了文殊道场和北朝研习《华严经》的圣地。学习《华严经》的人们纷纷至五台山礼谒文殊,举行法会,著书释论,出现了灵辩及其弟子道昶、灵源、昙现等一大批华严学者。此外,五台山也出现了其他论师,如弘律的法聪、弘净土的昙鸾等。
北齐是五台山佛教的第一个兴盛时期。《古清凉传》载,北齐文宣帝高洋曾“割八州之税,以供(五台)山众衣药之资”,五台山寺院发展到200余所,现在五台山可考的北齐寺院还有近40所。北齐武成帝于河清三年(564)“诏慧藏法师讲六十《华严经》。次年,改五峰山为五台山,使六十《华严经》成为五台山的开山圣典,使五台山的华严学派得到更大发展。其时,在五台山盛传的还有涅槃学、禅学、律学、净土学等。之后的“周武灭法”之难,五台山佛教遭到废毁。
中国的四大佛地大体是在唐代确立,唐代五台山因“文殊信仰”的繁盛,寺院多达360多处,在相对宽泛的社会下佛教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名家高僧借鉴了过去经验与教训和在东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中国人对佛教义理的独特理解的六家七宗,大量的经书问世特别是高僧出访西域寻法。枝末分裂的八宗《华严、天台、三论、净土、密、律、慈恩》的出现标志着佛教完成了中国本土化使佛教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在这一时期出现了许都高僧比如华严四祖澄观国师在五台山显通寺驻锡十载翻译了《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八十华严的翻译系统的阐述了佛理也吸收中华的优良精华,特别是他写的《经疏》明确山西五台即为文殊道场,《在现在五台山的每座寺院中都供奉特别是显通寺七处九会殿内供有五百罗汉在明十三层多宝佛塔对面灵窗上就供奉华严澄观国师塑像》……在这一时期唐文成公主和尼泊尔的尺尊公主入藏,印度的原始宗教婆罗门再度兴起大批佛学大师翻过喜马拉雅来到西藏地区与藏地崇信的苯教相互竞争融合,特别是莲花生大师带领着25弟子入藏改变了当时的佛苯不合使得许多藏民归信佛教,并确定了修行密宗不休禅的思想,莲花生大师也就是藏传佛教的创始人《在今五台菩萨顶文殊殿左侧的大殿就供奉着莲花生大师》藏传佛可以分为前、后弘期。后弘时期藏传佛教在阿底峡、八思巴、宗喀巴等人推进下形成了五大支派宁玛派、噶当派、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格鲁派的活佛大家都耳熟能详在带团中讲到菩萨顶大家都会介绍到“师徒三尊”会介绍姓氏在这里更正下一世不是贾操杰而是宗喀巴的小弟子根敦朱巴班禅是克珠杰》,五派自成体系,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活佛转世。这样以一个民族命名的藏传佛教的产生就形成的佛教的三大支派。
唐宋以后,文殊信仰进一步发展。元朝建国,以五台山文殊道场为内地喇嘛教的总禅林。元朝皇帝将五台山的一些汉传寺庙改为黄教寺院下令八思巴在五台山弘法,这样五台山成为了汉藏并存显密双修的佛教名山。五台山文殊信仰达到高峰,上至皇帝大臣、文人学士、大德高僧,下至香客居士、善男信女、黎民百姓,文殊信仰成为最基本的信仰之一,牢固地占领了人们的意识形态领域。五台山佛教圣地已经深入人心,朝山拜佛,求得文殊保佑庇护,成为人们希冀实现的宏愿。
经过元末的常年征战到了明代五台山佛教再兴高潮。出身于僧侣的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刚一即位就实行了保护佛教,兴隆佛教,尤尊汉藏佛教圣地五台山的政策。他先后诏见了五台山高僧璧峰、具生吉祥,分别颁赐紫衣、金钵、度牒、御制诗等,命随方演教。明成祖派人迎请西藏名僧哈里嘛入京,敕封大宝法王,令统领天下释教,遣使送五台山显通寺安置,又敕修佛舍利塔及显通寺,还于寺中塑哈里麻肖像。黄教祖师宗喀巴弟子释迦也失到五台山巡礼弘法,入京后受到成祖盛情接待,封大国师,赐金印、宝诰、经像、金银器等物。释迦也失又去五台山之后,成祖又几次致书慰问。英宗敕造《大藏经》送五台山普恩寺、五台顶供养,又敕谕护持显通寺。宪宗遣人送一丈六尺镀金文殊像一尊、画幅百轴、香金五千两、布帛千匹、念珠万串于五台山文殊寺,并制书盛赞圣地,敕修文殊寺。
武宗敕建了铜瓦殿,赐额广宗寺,又敕梵僧于中台顶建寺,铸铁为瓦,赐额演教,敕旨护持。
万历年间,五台山佛教更加兴盛。明神宗重修大白塔,为母祈福;敕造《大藏经》送五台山2藏现存于显通寺的水陆法会殿共3120本是现在国内保存下来最完整的大藏经;遣使于五顶和狮子窝设弘福万寿报国佑民吉祥大斋;又先后几次送《大藏经》6藏,于狮子窝与五台顶安置,修建狮子窝万佛塔及五顶寺院,并在五台山设水陆法会,供养全山僧众。其母李太后出钱于五台山修建寺院。其时五台山寺院剧增,全山达104多座,僧侣众多,佛事兴盛。宗派以禅宗和藏传佛教为盛,而华严、律宗、净土诸宗皆有。
清朝建立以后,康雍乾嘉四帝,无论其本人信佛与否,都相续不断地奉行着尊崇佛教政策。到康、雍、乾朝,尊崇佛教,尤尊藏传佛教,已经成为一项基本国策。而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名山中唯一的清黄庙并存的汉藏佛教圣地,且离京城较近,于是清朝诸帝便特别重视扶持五台山佛教。从顺治皇帝起,即重视利用黄教来加强蒙古地区与朝廷的联系,借以融洽民族关系。顺治皇帝曾两次派数十名喇嘛到五台山,作护国佑民道场;命阿王老藏住持五台山真容院,督理番汉僧众。康熙皇帝从康熙二十二年(1684)以后,先后五次朝台,遍礼台顶,朝拜各庙,赐题碑文匾额,还亲封菩萨顶大喇嘛丹巴扎萨克为清修禅师,赐提督印和斩杀剑,命山西全省按时进贡钱粮。常住镇海寺的章嘉呼图克图则受命统辖蒙古和青海的佛教事务。乾隆皇帝继位后,效法其祖,曾六次朝台,广题诗文匾额,屡拨巨款,重修寺院。嘉庆皇帝继位后,也到五台山朝拜一次。
清朝统治者注重鼓励蒙藏佛教徒朝拜五台山,融洽民族关系,五台山喇嘛教权倾一时。康熙四十四年(1705),敕令五台山菩萨顶等10寺改为喇嘛庙,实行从藏传佛教堪布中给五台山委任大喇嘛的制度,还让统辖内蒙、青海佛教事务的大活佛章嘉呼图克图住在镇海寺。乾隆皇帝还命在白水池建寺一所,归三世章嘉活佛私有,赐名永乐院。在清代,蒙藏佛教徒对五台山非常崇拜,内外蒙进香者,每年四月至十月络绎不绝,遂使五台山的藏传佛教达到鼎盛时期。至嘉庆时,五台山有规模宏大的黄庙26所,喇嘛千余人,其中菩萨顶一寺就有喇嘛561人。
至清末,五台山有青庙78所,僧侣在千人以上。清代汉传佛教宗派继承了明末余绪,以禅宗为主,禅宗中以临济宗居首。
清末至中华民国初期,五台山佛教仍保持一定的规模。据1936年统计,五台山有寺院130所,僧尼2200人,其中喇嘛800余人。民国年间,一些寺院僧人曾募捐扩建了南山寺、普化寺、龙泉寺、慈福寺、尊胜寺等。特别是由于民国政府对七世章嘉活佛大加重用,任命为国民政府委员、国大代表和蒙旗宣化使,五台山藏传佛教又兴盛一时。
五台山悠久的历史和旖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地形构造加之古代建筑和文物的保存,特别是它的魂----文殊信仰对世人对全山的影响。世界遗产当之无愧!
五台山导游词篇八
五台山因有五座顶如平台的山峰而得名。五座台顶巍峨高峻,各有各的特点,但都如诗如画,风光秀丽。境内山环水绕,雨量充沛,植被良好,气候凉爽,从古迄今一直为;理想的游览与避暑圣地。
五台山佛教起源于东汉,为中国佛教发祥地之一。北齐、盛唐、清代为五台山佛教史上的三个鼎盛时期。自改革开放以来,佛国圣地又迎来了它的第四个辉煌时代。
根据最新统计,五台山现有寺院124座,较为完好地保留着唐、宋、元、明、清等八个朝代的寺庙建筑及各种佛像、佛塔、壁画等珍贵文物,酷似一座蕴籍精深、浩瀚博大的自然生态园暨佛教文化艺术博物馆。
五台山融会了印度佛教、藏传佛教、民间宗教、儒教、道教和三晋文化的精华,遂有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中国四大灵境之一,中国佛教的缩影,中国佛教建筑艺术宝库,中国宝塔艺术展览馆,中国佛教造像艺术博物馆,中国佛教艺术奇葩,世界佛教的文殊信仰中心,世界佛教五大圣地之一,国际佛教文化交流中心等荣誉,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全人类的共同遗产。可谓此处独有,它山莫比。
五台山目前拥有九项桂冠: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首批国家级示范森林公园;我国对外推出的35张旅游王牌之一;国家aaaaa级风景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区示范点;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山西省旅游业发展的龙头。目前,正在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
文档为doc格式。
五台山导游词篇九
小五台山距离北京城区不到200公里,位于河北省张家口蔚县、涿鹿南部山区,东邻北京门头沟南接保定。地理坐标为:东经114°47'-115°30',北纬39°50'-40°07',东西长60公里,南北宽28公里,总面积21833公顷。有东、北、中、南、西台5个突出的山峰,海拔高度依次为2882米、2837米、2801米、2743米、2671米,因为东台为河北境内之最高峰,故小五台山有“河北屋脊”之美誉。
小五台山山体结构复杂,脉络交错,沟壑纵横,峰谷落差高达1800米,大多山脊的北坡均为断裂面,苍松翠柏斜生其间,无路可寻;南坡山势相对平缓,大面积的'草甸延伸到海拔2200米左右。
石塘岭-东台-中台-南台-隧道口山脊线从东北向西南方向铺开,为涿鹿与蔚县的县界,同时也是一条巍峨的分水岭,小五台地区水资源丰富,主要山谷皆有溪流。分水岭西侧、北侧之水经壶流河注入桑干河,东侧、南侧之水注入拒马河。
小五台山山体由燕山运动造成,为一大背斜构造。除沉积岩外,有大量火成岩和侵入岩,断裂发育,侵蚀强烈,山势险峻,沟深坡陡。气温低、温差大,降水集中于夏季,无霜期短,冻结时间长,阴坡积雪可终年不化。小五台山土壤垂直变化较明显:海拔1400米以下为栗钙土;1400~1700米为褐土,局部有黄土分布;1700~2100米为山地棕壤;2100米以上为亚高山草甸土。
五台山导游词篇十
大家好!欢迎来到小五台山旅游区。我是导游xx。
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蔚县,面积为21883公顷,属恒山余脉,有东、西、南、北、中5个突出的山峰,为区别于山西五台山,称小五台山。五台之中以东台最高,海拔2882米,是河北省境内高山之最。大家看,小五台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崖壁陡似削,山石横如断,几乎90度垂直的石梯令人心惊胆战。
往里走,会看到“珍珠泉”三个醒目的大字。大家看,泉水清澈见底,一串又一串的小泡泡从石头缝中挤了出来,好像一颗颗玻璃弹珠在此起彼伏的溪流中蹦蹦跳跳。不一会儿,一串串金光闪闪的项链又窜出来了,原来是太阳公公为它们染上了颜色。真漂亮啊!你会禁不住去捞它们,可你的手刚碰到它们,它们就变魔术般的消失了。
往前走,这就是传说中的“一线天”。抬头望,两边的山崖似乎遮住了天空,只留下天的一条缝,就像一根线。穿过“一线天”,向左看,陡峭的飞崖,奔流的瀑布,震耳欲聋的水声,仿佛走进了壮观的画卷,大自然真薯斧神工啊!
听了我的介绍,大家对小五台山更加喜欢了吧?接下来是自主游览,两个小时后在这里集合。请大家注意安全!祝大家游玩愉快!
五台山导游词篇十一
大家好!
我们今天要去五台山,想必大家都知道了吧?
“五台山是我国著名的四大名山之一,也是一个“自然。
风光”,历史文物,古建,艺术,佛教文合为一体的旅游区。”
“看!这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显通寺。首先,我们看到的是钟楼,这是五台山超大的一口铜钟——长鸣钟,重约10000斤!这要几十个大人才能抬动呢!而且这超级大钟建筑时要耗费多少材料啊!”
“今天我们就走到这里,希望明天我们有更好的心情来参观这里。”
五台山导游词篇十二
五座高山巍然屹立在天边,被薄如蝉翼的雾笼罩着,朦胧,隐约,飘渺,就如虚幻一般。近了,更近了,来到山脚下,抬头望去,五座高山直插云霄,给人一种神秘而有亲近的感觉。这就是五台山。
五台山没有黄山陡峭;没有泰山雄伟;也没有嵩山领秀。但是,它也有它独特的景色,不信,你看:北台凉漠无情,炎炎夏日却寒风刺骨;西台美丽迷人,在西台能让你一饱“夕阳无限好”的眼福;东台迷雾朦胧,灵气逼人,凌晨,红彤彤的太阳从东方升起,是绝好的观日景点;南台百花争艳,红、黄、橙、蓝、紫……各色花儿都迎着太阳绽放;中台就更美了!望雪山、看日出、观日落、赏百花,美轮美奂。
我们踏着清晨的水雾,来到了塔院寺。只见寺中有一大葫芦形白塔,威严地矗立在中央。这就是五台山的标志性建筑物:舍利塔,据说里面供奉着百年舍利。塔周围有许多寺庙,青褐色的屋脊,褐红色的墙体,房脊两侧龙飞凤舞,很是有特色。
爬上菩萨顶,极目远眺,山下寺院林立,香烟弥漫,沿着蜿蜒的山路爬行的游人们都变成了小蚂蚁。抬头仰望,山上白云缭绕,仿佛仙境一般。
我们赶紧捂着头往山下跑,突然一个与周围格格不入的景象映入眼帘:一位老僧穿着百衲衣,神态自若地往山上走,身边的大雨他都视而不见。当我得知他是从九华山徒步过来的,便对他肃然起敬,佩服之情油然而生:“这要有多大的动力啊!”
下午我们坐上车,沿着陡峭的山路攀爬着东台顶。一路迎着浓重的雾气,车的两边是倾斜的草坡,上面有着成群结队、悠闲自在的牛羊。
到了半山腰,我下车玩耍,湿漉漉的水汽迎面扑来,接着就闻见一股泥土的芬芳。草坡上有许多不知名的花儿,红的、紫的、黄的、白的……各种各样。由于山上雾气重,所以每个花瓣上都挂着晶莹剔透的露珠。再向远处望去,四周的山连绵起伏,加上雾的点缀,形成一幅大自然的水墨画。
五台山真是大自然的经典之作,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我们要好好珍惜。
五台山导游词篇十三
位于镇海寺东南1.5公里处,又称明月池。
该寺始建于北魏,寺院坐北向南,现存有大雄宝殿、金刚菩萨殿两大殿,其中金刚菩萨殿正面3间,原殿额高悬康熙帝亲笔手书的“笑提明月池”木匾一块。殿内的金刚菩萨造型奇特,是五台山唯一的一尊黑色菩萨,他黑脸黑身、表情坚毅、身形伟岸,右脚登地,左腿屈起,脚踩风火轮,臂上缠绕长蛇,手中执法器,所以此像又称“九头十八臂黑金刚菩萨”。这也是文殊菩萨的“三十二相”之一。
观海寺中有一小水池,呈长方形,水色透明,清澈见底。池边砌成圆形,池中心一小孔中有泉水渗出。相传曾有人在漆黑的夜里,看见池内有明月。观海寺因此逐渐被改称为明月池。每年的六月大法会期间,会有一些虔诚的礼佛者来到池边饮“佛水”,走时,还会带些回去以求消灾。
金刚手中法器的象征:日、月象征主宰宇宙的无量佛法;弓、箭象征降魔伏妖;龙象征吉祥如意;钵象征对佛祖的虔诚。
五台山导游词篇十四
首先先赞叹大家,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今天要踏上前往五台山的旅途,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文殊菩萨曾发过大愿,凡向我文殊一步,必得无上利益福德。所以大家此次五台山之行,也必然能够得到文殊菩萨的保佑加持,相信此行一定会圆满吉祥。
大家也许都听说过,中国有四大佛教名山,而五台山居其首位。这四大佛教名山,分别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普陀山,位于浙江舟山县。地藏菩萨道场是安徽的九华山。普贤菩萨的道场是四川峨眉山。观音大悲,地藏大愿,普贤大行。而文殊菩萨呢,是大智,他老人家的道场就是我们将要去参拜的五台山。佛家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叫作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大家也许都听说过,但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它的意思就是用大智慧到达彼岸。可想而知,想要到达生死苦海的极乐彼岸需要什么呢,需要的是大智慧,还不是一般的聪明智慧,这种智慧,能断烦恼的智慧佛家称它为般若。我们的文殊菩萨,般若智慧堪称第一,号称七佛之师,曾是七尊古佛的老师,学生都成佛了,老师还非常谦虚的作菩萨。虽然是菩萨,但他的大智慧大家可想而知也。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五台山,今天我们将要去的五台山古时称作清凉山,为什么称清凉山呢,一是因为五台山山势海拔很高,尤其是它的几个台顶,既使夏季也有可能见到白皑皑的积雪。所以自古以来,五台都是避暑朝圣的胜地。想当年康熙皇帝就曾经五次前往参拜五台山,当然据史料记载,他五次前来其中有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要找寻他的父亲,那就是相传在五台剃发出家的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大家都看过《孝庄秘史》吧,那个片子拍得顺治没有出成家,虽有意愿,但没遂愿。当然顺治出家根本起因不是想要超越轮回,度脱苦海乃至自觉觉他广度众生,他是因为他的爱妃去世,受到了严重的打击,所谓的心灰意冷。反正顺治是否真的出家,这是一个清史之迷。但是,康熙五次前访五台山多少说明了些什么,并且史书记载其中一回孝庄太后还一同前往,但因年事以高身体不适中途而返。我们在电视上看到顺治题到墙上的一首出家诗,名义上是顺治作的,但据考证,是顺治的儿子,康熙皇帝代作的,写得非常好,境界也很高,他说:“天下丛林饭似山,衣钵到处任君餐,黄金白玉非为贵,惟有袈裟披肩难。……朕乃大地山河主,忧国忧民事转烦,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兔走鸟飞东复西,为人切莫用心机,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乾坤一局棋。……我本西方一衲子,因何流落帝王家……。”最后一句讲什么:“十八年来不自由,南征北战几时休,我今撒手归山去,管甚千秋与万秋”。康熙为他爸爸附了这么一首诗,你说顺治出没出家,大家自已猜一猜。
前面讲的称五台山为清凉山是因为这里海拔高,夏季凉爽所以称为清凉山。其实称五台为清凉的另一个真实的意义是什么呢,大家都知道五台山是佛教名山,所以到五台山参访自然离不开佛法的光辉。在佛教中,称我们人间为苦海,为什么苦呢?大家想一想,我们为了衣食住行,为了更好的发展,更多的挣钱,甚至是为了更好的小蜜,烦恼是没有止境的。这种烦恼佛家称它为热恼。而清凉山呢,也就是我们的五台山,它超出尘世热恼之外,乃一处清凉圣地。它用大智慧超越出尘世间的烦恼,另外,它不仅自已超出,还能灭度世间众生的烦热。古人常常敬称佛法为甘露法雨,就是这个意思。这个甘露法雨有什么现实功效呢,它能让众生把这个世间的苦恼看得破,认得清。让我们站得高,望得远,悬崖勒马,苦海回头。
什么叫看得破,认得清,就像那英的那首歌——雾里看花,借我一双慧眼吧。向佛祖去借,向文殊菩萨去借吧。有了一双慧眼,会教我们能够认清哪些东西是真的对自己有用处的,哪些东西是有害的。哪些事情当为,哪些事情不当为。何时进,何时退,古人讲的进退有度,这个尺度真不是那么容易掌握的。
什么叫站得高望得远。佛家一个基本理论三世因果。对于灵魂的无有以及前世存在与否的研究,西方科学家正在如火如荼的在搞,并且已经取得许多很有成效的成果。大家都听说过催眠术吧,它是怎么兴起的呢。因为西方心理学家认为,如果一个人成年后许多严重的心理问题可能都是他们小的时侯,孩提时期受到打击而形成的。导致后期的心理扭曲以及心理疾病。他们希望这些心理疾病的病人在接受催眠的时侯将他们小时侯受的委曲、这些病灶通过催眠回忆起来,讲述出来,心理医生再进行同步的心理引导,从而把他们的病灶根除。正所谓心病还需心药治。所以催眠术在西方很盛行。在这里要说明一下,催眠与睡眠是不一样的,虽然两个都是眠,但是这两种形制下的脑电波是不一样的。催眠这个词的翻译其实是不太准确的。那我讲这些是什么意思呢,因为许多病人在催眠的形制下,本来想让他们回忆起小时侯的病灶,但让科学家们大为吃惊的是,这些人,有许许多多人回忆起的不仅是小时侯,而是前世甚至是前几世的事情。而这些病因不是在今生,而是在前世甚至前几世以前,因为受到的巨大的恐惧和苦难形成的。这些病人在催眠讲述的同时,医生都给他们录了音,同时进行了很有效的心理引导,很多病人,严重的心理病人,就是这样完全康复了。这是西方科学家的科研成果。所谓的科学,就是要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实证求真,另一个是可重复性。在催眠研究的科学家中,有一位非常著名,他是美国的史蒂劳斯博士。他做出的这些确凿案例的不下上万次。几十年间,上万次的实验,一次又一次向他证明:前生的存在,因果的轮回。当然史蒂劳斯博士本身是一个基督徒,基督教是不讲轮回的,他只讲下一世的天堂和地狱。所以这个结果也曾让他诧异过一阵。但是他还是将他的这些研究成果公布出来了,因为他觉得有意义把这个实相公布于世人去研究。并且,当时教授所处的是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当时西方世界并未象今天对轮回研究那么普遍并且公开。在那种情况下,教授是要冒着牺牲自己学术生涯的情况下出了一本著作,那就是著名的《前世今生》。这本书出版后,教授是准备接受一片责骂与置疑的,但出他意料之外,许多他的同行,也都是心理医生,非常支持他,并向他提供了大量他们在催眠状态下病人们相似的案例,他们都能够多少回忆起多世以前的情况。并且那些其他的医生对教授说,我们也收集了许多案例,但我们都没敢发表,您是天下第一人,因为我们也很怕遭到置疑和责骂。因为《前世今生》的发表引起了巨大的震动,美国核心科研杂志《神经与大脑》杂志发表了一篇对于此书的评论,他说:“如果史蒂劳斯博士不是在创造一个巨大的错误,则他必是二十世纪的伽利略。”大家都知道伽利略因为反对地心说,被终生囚禁,而布鲁诺甚至被活活烧死。幸亏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言论自由百花齐放的时代,所以不会再像布鲁诺那样的担忧。我讲了美国科学家对轮回的研究是什么意思呢,史蒂芬斯博士他自已,一个基督教徒,他在研究出这些成果后,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你下一生生命的遭遇,完全是你自已造就的。”并不是上帝主宰的,也不是佛、菩萨、鬼神主宰的,而是自已造做的。正如中国一句古语叫做“自作自受”一样。佛家一句名言:“欲知前生事,今生受者是。欲知来生是,今生做者是。”说的也是同样的意思,只不过是更精确全面了一些。所以我们知道了前生后世的存在,这会给我们现实生活什么启示呢?那就是我们凡事可以随之往开了想了,怎么样呢,比如说,也许我们现在挣得没有别人多,住得也许没有别人好,境遇比不上别人强,但我们并不比别人傻,也许上学时我还比他成绩好呢,怎么会是这样呢。并且不是我们今世里没有努力。那是什么原因呢,真实的原因是我们自已前世里没有种下这么大的福哇。正所谓一句古语:“欲除烦恼须无我,各有前因莫羡人。”这样一想,就可以想开些了。另外,我们还可以放眼看一看,为什么有些孩子,一生下来就生在富人家,叨着金汤勺出生的。而又有些孩子,生在边远的农村,衣食无着,忍寒忍饿。为什么生下就是如此不平等?另外,史蒂芬斯博士还得出一个结论:今世如果你有什么天赋的话,那是你前世里积攒下来的,不是今生你短短几年、十几年间就学得来的。所以白居易有一句名言:“书到今生读已迟”。所以做父母的对孩子要善加引导而不是强迫。
另外更为重要的启示是什么呢?大家都知道烧香供佛,“香”是代表信香,代表佛门的“戒”与“定”。其实佛家也很讲究以花供佛,花是什么意思呢?是代表种善因必有善果,反之种恶因必有恶果。所谓的“如是因得如是果”。所以我们今生既使不如别人,那没关系,我们还有未来,乃至还有来生。所以我们要把眼光放高、放远,不要与人争眼前的利益,不必去争眼前的得失。也许别人费了大劲得来的果实,因为它的来路有些斑点,虽然香车美女围绕,但这眼前的一切可能是潘多拉的匣子,他那个未来堪忧。也许我们这一世穷困潦倒,仅供温饱,但心中有我们中心思想,有我们的理念、追求和底线,正如供佛以香美的花儿一样,自然有香美的果实。种如是因,必得如是果。所以前面才讲,佛法是清凉的甘露法雨,可以灭却人间多少苦恼,解除苦厄。这是佛法的启示,讲求凡事从因上去解决未雨绸缪。另外,冤冤相报何时了等这些名言警句也是从佛门因果轮回中得出的重要启示。
假如三世因果可以张明的话,对于现实社会的人心维善乃至治安是十分重要的,这是有识之士细一思维必会得出的结论。比如说人们明了因果通三世的道理后,假如得了些委曲他也许会想开些,受些冤枉也能大度些,别人对不起自已也能忍让些,要做违法乱纪做奸犯科前也要惦量些。
正因为佛法可以让可以让众生看得破,认得清,站得高,望得远,还可以让人悬崖勒马,苦海回头。从而佛教(佛陀的教育)才能够让众生有一个真正的吉祥安康的未来。这也是清凉山称为清凉的重要意义之一。
在大说起五台山,一定有不少人知道这里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也是名扬中外的旅游胜地,可是若要问起五台山名的由来,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大多数到过五台山的人,通常只是到了以山西省五台县台怀镇为中心的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寺院群。而真正意义上的五台山实际上是指五台县的五座相互连接环绕、挺拔秀丽的山峰。它们分别是: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和中台翠岩峰。由于五山峰海拔均在3000米以上,因此除了一些虔诚的佛教徒能够登临五峰台顶朝拜文殊菩萨外,很少有人能够到达五台的。也是由于台怀镇寺院群分布在五座山峰之间,因此,通常人们把到过台怀镇就视为去过五台山了。
五台山原先并不叫五台山,而是叫紫府山,也称作五峰山道场。这里曾是道士们修行的地方。到了东汉永平2019年(公元68年),天竺(今印度)高僧迦叶摩腾、竺法兰从洛阳白马寺来到五峰山一带,认为这里是文殊菩萨讲经说法的道场,于是就想在这里建筑寺院,供奉文殊菩萨。可是这里的道士并不同意,最后由汉明帝在洛阳白马寺主持,举行道士与两位高僧的赛法,结果两位高僧获胜。从此,佛教界在台怀镇一带就取得了建筑佛教寺院的权利,所建的第一座寺院就是如今的显通寺。从此,历经数朝历代的修建、扩建,以台怀镇为中心的寺院最多时曾达到360多座,直到今天还保留着100多座。因此,五台山也就以其佛教寺院历史悠久、规模宏大位于全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
至于五峰山更名为五台山,这里面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据传说,远古时代的五峰山一带气候异常恶劣,常年酷暑,当地百姓苦不堪言,时逢文殊菩萨在那里讲经说法,见到黎民百姓的疾苦,深表同情,于是发大愿拯救百姓脱离苦海。文殊菩萨装扮成一个化缘的僧人,行程万里到东海龙王那里寻求帮助。他在龙宫门口发现了一块能散发凉风的巨大青石,于是便把它带了回去。当他把那块大青石(东海龙王的歇龙宝石)放置在五峰山一道山谷里,刹那间,那里一下变成草丰水美、清凉无比的天然牧场了。此后,那条山谷也被起名叫做清凉谷。人们在山谷里建了一座寺院,将那清凉石圈在院内。为此,五峰山又名清凉山。
后来,隋文帝听说了此事,便下诏在五座山峰的台顶各建一座寺院供奉文殊菩萨。即东台顶的聪明文殊,西台顶的狮子吼文殊,南台顶的智慧文殊,北台顶的无垢文殊,中台顶的孺童文殊。在东台顶能看日出,西台顶能赏明月,南台顶能观山花,北台顶能望瑞雪。这就是五台山的由来。
五台特产之砍三刀,又名油布袋,色呈金黄,绵甜利口,是五台山人春节期间的主要食品之一。每年年关,家家制作,户户蒸食,代代相传,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五台劳动人民生活贫困,常年以玉米为主食。为了改变这种单调乏味的饮食,五台人便创制了一种粗粮细作的食品。炸制时,为使麻油渗入其中,要在上面砍三刀,故称“砍三刀”。又因其吃起来油香四溢,故又称“油布袋”。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善“油布袋”的口感人们在原来料的基础上加入黍米面(俗称黄米面),这样再蒸出来口感劲道绵润。更能激起你的食欲。
五台特产---降龙木。
降龙木俗称六道子。为多年生灌木,叶小无刺,常丛生于山阴,其杆无心有结,每结自成纹路,纹路竖行,均为六道。灰皮去后,木面光滑,呈白色微黄。六道子生长缓慢,木质坚韧,木面光滑细密,且不易折,强力折之,斜茬似刀,锋利如刃。它是家家喜用之物,用以作叉齿、耙齿,具有铁制叉耙难有的优点。握之不冷不热,提之不轻不重,坚韧如铁,弹力如藤,为众多人所喜爱。
六道子北方多有生长,但以五台山生长的最有名。因为五台山的六道子受过密宗格鲁派祖师宗喀巴大师的加持,六条白线代表文书菩萨的六把智慧剑,可以斩断众生的烦恼。所以是念诵文殊菩萨圣号和文书菩萨心咒最理想的念珠,同时在密宗里它也是修行和文书菩萨有关本尊的理想念珠。每颗珠上都有六道天然形成的纹络,象征着六字箴言(即六字大明咒:嗡嘛呢呗咪吽),有极强的加持力,可以镇宅驱邪。戏曲《降龙木》或《斩子》中穆桂英拿的那条宝贝降龙木就是六道子。五台山六道子佛珠,十分平宜朴实,像征六道轮回,带此珠辟邪、平安、得大吉祥,又表义了大智文殊之加持,所以特别受学佛信众之欢迎。可自己佩带,也可作为不俗的特色吉祥礼品赠送亲友。
五台山澄泥砚,石刻砚乃五台山旅游系列工艺纪念品久负盛名。澄泥砚为我国四大名砚之一,宋米市在《砚谱》中曾评为砚中第一。
本品质坚细腻而轻便,发墨不损害。此产品在1985年荣获山西省第二届工艺品旅游产品博览会优秀作品奖,1986年获山西省第三工艺品旅游产品博览会铜牌奖,1988年获轻工业部工艺美术百花奖优秀产品一等奖。
为什么拜佛?
佛是佛陀的简称,意为觉悟的人,大慈大悲的人,大福德、大智慧的人,拜佛就是以佛为导师,学佛的为人处世,积德修福,做一个慈悲与智慧的人,一个身心清净、健康的人,一个快乐无忧的人,一个有益于社会、国家、众生的人,一个无我利他的至善之人。因为,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就是做人的教育。成功的人生,就是做人的成功。
那么该怎样拜佛呢?关键是至诚恭敬。印光大师嘱咐我们:“欲得佛法真实利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即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即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
为什么拜菩萨?
一、弥勒菩萨:包容、欢喜。
我们一进天王殿,第一个见到的,就是正当中供奉的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塑造的是布袋和尚的形象;他代表什么意思呢?布袋和尚肚皮很大,满面笑容,他所代表的意义就是什么资格才可以入佛门:第一要有肚量,要能包容;第二要慈悲,要以欢喜心接待一切众生。所以弥勒菩萨代表的是——生平等心,呈喜悦相。我们以清净平等的心对待一切众生,以满面笑容接待一切大众,这才是入佛门必备的条件。所以他是教学,而不可以把他当作神明来祭祀,那就错误了,你一定要懂得其真正的含意。你明了之后,才会对于佛家教育佩服到五体投地,不能不称赞,这真是具足了大智慧,圆满的设施。明了他对我们的教育意义,这就是拜菩萨了。
二、地藏菩萨:孝顺、恭敬。
地藏菩萨所表示的是孝亲尊师,所以一部《地藏经》就是佛门的《孝经》,我们从这个地方学起。无论哪一个宗派,哪一个法门,都是从孝亲尊师做起。然后把孝亲尊师扩大,能够孝顺、恭敬一切众生,这就是拜菩萨了。
三、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
观音菩萨表示大慈大悲,慈是使他人快乐,悲是帮助他人解脱烦恼和痛苦。慈悲一切、怜悯一切、救护一切众生,就是大慈大悲。拜菩萨,就是以菩萨为榜样,长养自己的慈悲心,利益他人,造福社会。因为,害人就是害己,助人就是助己,利人自然有益自己,爱护他人,才是真爱自己。
四、文殊菩萨:智慧、善巧。
文殊师利菩萨,代表的是大智慧,圆满的智慧,绝对不是迷惑颠倒,感情用事。佛门常说:“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但是又说:“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这个话对照起来看好像非常矛盾!其实它有道理的,因为,慈悲、方便要建立在理智的基础上,要建立在智慧的基础上,不能感情用事,不能溺爱。感情用事,不思后果,那就是祸害。如果是以智慧为基础,慈悲、方便才能恰到好处,才能善巧,才能自利利他,那是真实的功德。因此,拜菩萨,就是学习开发自己的智慧,为人处世,善巧方便,得当适宜。
五、普贤菩萨:应用、实践。
普贤菩萨代表实践,把孝敬、慈悲、智慧,应用、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穿衣吃饭、学习工作、待人接物,能够把孝敬、慈悲、智慧,应用、落实在其中,这叫做普贤菩萨。拜菩萨,就是学习知行合一、解行相应。
这是我们修学佛法的四个大科目——孝敬、慈悲、智慧、实践。诸位想想,佛教里哪来的迷信?真正是叫我们破迷开悟啊!然后才能离苦得乐。
苦从哪里来的?
从迷来的。
乐从哪里来的?
从悟来的。
觉悟就乐了,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我统统清楚,统统明了,自然就快乐了。你能够掌握这个现实,你能够自在地运用这个现实,支配这个现实,而不是被环境所支配。被环境支配,这个人很痛苦啊!自己有能力支配环境,支配自己生活,样样作得了主宰,他怎么不幸福,怎么不快乐呢?关键就在迷、悟啊!这些菩萨代表修学的纲领,都是叫我们真正地认识佛法,落实在生活中,使我们真正受益。
为什么拜罗汉?
罗汉是佛陀的学生,听闻佛陀的教育,用功修行,解脱了烦恼和痛苦。我们拜罗汉、数罗汉,就要学罗汉,听闻佛法,修正错误的思想、言语、行为,从而离苦得乐,身心清净,生活幸福。
为什么拜四大天王?
一、东方持国天王。“持”是保持;“国”是国家。持国里面最重要的含意就是“负责尽分”。我们修身、齐家,也就是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负责;自己是什么身分,就负担起什么样的职责。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对自己的工作尽心尽力,每一个人在他自己岗位上都能尽忠职守,负责尽职,这才能护持国家,他表示的、教我们的是这个意思。持国天王手上拿的是琵琶(乐器),它也是表示佛法的。代表什么呢?负责尽职要做得恰到好处,不能超过,也不能不及,这就是中庸之道。儒家讲中庸,佛家讲中道。就像弦一样,你要是太紧了,它就会断掉;太松了,就弹不响了,一定要调得恰到好处,这就是说,我们对人、对事、对物都要守分寸,都要做得恰到好处,它是这个意思啊!
二、南方增长天王。“增长”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求进步;与时俱进,不进则退。儒家教学说日日新,日新又新,永远在求进步;佛法讲精进,不但要进步,还要精纯,进步当中要守住精纯,这是佛教给我们的。所以佛法永远站在时代的前端,那你不求进步怎么行,整个社会都在进步,你落在后面,会被淘汰掉的。所以德行上要进步,智慧要增长,技能要进步,才艺也要进步,乃至于我们生活品质也要天天往上提升,这才是佛法。佛法讲苦行,那是在求学的阶段。因为佛所讲的是教我们离苦得乐,不要搞错了,我们离乐去吃苦,这在佛法里找不到。所以苦行是在修学的阶段,好像我们在学校读书,求学的阶段要苦,踏进社会我们造福人群,这个时候是离苦得乐;不但自己离苦得乐,帮助整个社会,帮助一切大众离苦得乐,是这么一个意思,不能搞错。苦行是一个阶段,不是永久的,这个一定要知道。
增长天王手上拿的是宝剑,这个剑也是表示佛法的,代表智慧之剑,能断烦恼。烦恼像丝、像乱麻一样,所以快刀斩乱麻,唯有智慧才能够把所有的烦杂事情,统统都解决掉,它表这个意思。
三、西方广目天王;四、北方多闻天王。前面两个是我们修学的目标,我们要负责尽职、要日新又新。那要怎样才能做到呢?这两位天王教给我们——要多看、多听,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智慧从这儿来的呀!要读书,要读诵佛经;要到处去看、去考察,像现在说观光、考察。“光”是什么呢?光是那个地方的风俗人情,那个地方的生活习惯。我们去看看都了解了,人家的长处,我们学习;人家的缺陷,反省我们有没有。我们能够采人之长,舍人之短,来建设我们的国家,建设我们的社会,这样岂不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国家,最美好的社会了吗!这个不是凭空在想像的,是要叫你多方去考察、去学习。可见佛教给我们的确是非常踏实,绝不是空谈;教我们多看、多听,增长自己的学问,增长自己的见识。
那么广目天王右手拿的是一条龙,或者有的时候造像造的是蛇。龙跟蛇代表什么呢?代表变化莫测。这是讲人心、社会、世界,非常非常复杂,常常在变化,你有智慧才能控制得住,才能掌握局势,才能游刃有余,它表这个意思。
北方多闻天王,他手上拿的是伞盖。伞代表什么呢?伞是遮盖,就是今天我们所讲的环保,遮盖灰尘,既要多看、多听,又要保护自己身心的清净,不被诱惑,不受污染。所以你要是真正明了,真正懂得,一进天王殿看到这些塑像,就给你上了一课。这一课真正护持你自己身心的健康,护持你个人的幸福、家庭的美满、社会的和谐、国家的富强、世界的和平,这统统都护持了,一点都不假。诸位一定要晓得它表法——教学的意趣。这是艺术的教育。
为什么烧香?
“香”代表戒、定真香,烧香就是提醒我们,要修学戒、定,从而开显智慧。由戒生定,由定生慧。
为什么敲钟?
佛门、佛事,钟用于祈寿、感化、超度众生。在一口佛钟上铸有这样的铭文:“钟声闻,烦恼轻,智慧长,菩提生,离地狱,出火炕,愿成佛,度众生。”
佛寺的钟多是晨暮各敲一次,每次紧敲18下,慢敲18下,不紧不慢再敲18下,如此反复两遍,共108下。为何要定为108下?一说是一年有12月、24节气、72候(五天为一候),合为108,象征一年轮回,天长地久。另一说是,人有108种烦恼,钟鸣108响,以尽除人间烦恼。
钟声深沉、洪亮、绵长,才能震撼人心。形大体重的钟基频低,储能大,使钟声深沉绵长。用加入锡的青铜制钟比黄铜和铁制钟声音青脆。钟的下部和钟唇加厚外张,使声音向外辐射能力强,就会使钟声洪亮。所以,大凡具有感染力的佛事钟的钟声,都是由形大体重、钟唇厚而外张的青铜钟发出的。
敲钟时,可别忘了耳闻心诵:“钟声闻,烦恼轻,智慧长,菩提生,离地狱,出火炕,愿成佛,度众生。”如此发心,福慧双修,功德无量。
五台山导游词篇十五
大家好!欢迎来到小五台山旅游区。我是导游李敏楠。
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我的家乡――河北省蔚县,面积为21883公顷,属恒山余脉,有东、西、南、北、中5个突出的山峰,为区别于山西五台山,称小五台山。五台之中以东台最高,海拔2882米,是河北省境内高山之最。大家看,小五台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崖壁陡似削,山石横如断,几乎90度垂直的石梯令人心惊胆战。
往里走,会看到“珍珠泉”三个醒目的大字。大家看,泉水清澈见底,一串又一串的小泡泡从石头缝中挤了出来,好像一颗颗玻璃弹珠在此起彼伏的溪流中蹦蹦跳跳。不一会儿,一串串金光闪闪的项链又窜出来了,原来是太阳公公为它们染上了颜色。真漂亮啊!你会禁不住去捞它们,可你的手刚碰到它们,它们就变魔术般的消失了。
往前走,这就是传说中的“一线天”。抬头望,两边的山崖似乎遮住了天空,只留下天的一条缝,就像一根线。穿过“一线天”,向左看,陡峭的飞崖,奔流的瀑布,震耳欲聋的水声,仿佛走进了壮观的画卷,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啊!
听了我的介绍,大家对小五台山更加喜欢了吧?接下来是自主游览,两个小时后在这里集合。请大家注意安全!祝大家游玩愉快!
五台山导游词篇十六
今天,我们一行六个大人,三个小孩去了五台山。刚出发的时候,天下着蒙蒙细雨,渐渐地,雨停了,太阳露出了笑脸,汽车在公路上飞驰,离目的地越来越近了,山清水秀,天高云淡,我的心情象出笼的鸟儿一样,兴奋极了,望着远处隐隐约约的山峰,我不由得吟起了“白云深处有人家”的诗句,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五台山脚下。
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它因东西南北中五峰突如台状而得名,在三百七十六平方公里的景区范围内,有许多名胜古迹,是全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
由于时间紧,我们只去了中台,中台最有名的是“菩萨顶”,它建于北孝文帝时期,有“喇嘛宫”之称,又称“大文殊院”。寺内一座座佛像庄严肃穆,栩栩如生。佛乐声中,许多游人顶礼膜拜,跪下许愿,我也悄悄地许了一个小小的愿望,希望妈妈下次再带我来五台山。我特别喜欢“大文殊殿”,殿内供奉大小七尊文殊菩萨的塑像,巍峨壮观,生动逼真,听和尚说,文殊菩萨是智慧第一的菩萨,拜文殊菩萨可以保佑我文运亨通。妈妈给我请了一个平安符,希望我聪明伶俐,平安健康。
爬上菩萨顶,极目远眺,山下寺院林立,香烟弥漫,沿着山路蜿蜒爬行的游人们都变成了小蚂蚁。抬头仰望,山上积雪覆盖,白云缭绕,仿佛置身于童话仙境一般。
下山的时候,叔叔阿姨给我买了好多纪念品,我高兴极了。哎呀,今天真是不虚此行啊!
五台山导游词篇十七
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蔚县,面积为21883公顷,属恒山余脉,有东、西、南、北、中5个突出的山峰,为区别于山西五台山,称小五台山。五台之中以东台最高,海拔2882米,是河北省境内高山之最。大家看,小五台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崖壁陡似削,山石横如断,几乎90度垂直的石梯令人心惊胆战。
往里走,会看到“珍珠泉”三个醒目的大字。大家看,泉水清澈见底,一串又一串的小泡泡从石头缝中挤了出来,好像一颗颗玻璃弹珠在此起彼伏的溪流中蹦蹦跳跳。不一会儿,一串串金光闪闪的项链又窜出来了,原来是太阳公公为它们染上了颜色。真漂亮啊!你会禁不住去捞它们,可你的手刚碰到它们,它们就变魔术般的消失了。
往前走,这就是传说中的“一线天”。抬头望,两边的山崖似乎遮住了天空,只留下天的一条缝,就像一根线。穿过“一线天”,向左看,陡峭的飞崖,奔流的瀑布,震耳欲聋的水声,仿佛走进了壮观的画卷,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啊!
听了我的介绍,大家对小五台山更加喜欢了吧?接下来是自主游览,两个小时后在这里集合。请大家注意安全!祝大家游玩愉快!
五台山导游词篇十八
五百里道场风风雨雨依然日出东台月挂西峰花发南山雪霁北颠。
两千年香火断断续续又是晨钟悠扬晚罄清澈香烟缭绕圣幡蹁跹。
历史上许多名家大师帝王将相游历五台留下了一篇篇诗句绝唱一幅幅墨宝真集可是却没这幅。
对联。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境内,总面积2837平方公里,风景核心区位于五台县北部台怀镇内面积379平方公里,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最值得推荐景点首位,国家地质博物馆,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十大避暑胜地之首,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世界五大佛教圣地,2019年6月26日在西班牙塞维利亚第三十三届世界遗产大会列为《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8处世界遗产。
天赐神地:五台山位于太行山中段与河北省毗邻,五台山早在太古代时为大海由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相互挤压等一系列造山运动形成大山,后在7000万年前的冰川活动中进退移动形成层峦叠嶂山岳交错山体以结晶岩构成,其中五座山峰高大且平缓形如土台故称为五台山,五座山山峰分别名为:北台叶斗峰海拔3061米是华北地区最高山峰号为华北屋脊,每年都以0.3公分增长。东台望海峰海拔2795形如大象这里可以观看到云海和日出。西台挂月峰海拔2773米形如孔雀松涛林密,月挂西峰。中台翠岩峰海拔2894米形如雄狮,台顶上保留了大量的地质变化时留下的碎石杂生青苔故名。中台位于五台正中在明以前世人认为此峰为五台最高后徐霞客游历五峰留下遗篇《立于中颠难绝北顶》。南台锦绣峰海拔2458米远离四峰一枝独秀形如卧马满山花海故名。五峰环抱外有滹沱流过山环水抱东北中西毗连南独立峰,形成背有靠山后有挡山,五顶上建有五座寺庙,东台望海峰望海寺建于元代供奉聪明文殊,北台叶斗峰灵应寺建于宋代供奉无垢文殊,中台翠岩峰演教寺相传这里是文殊讲法之地故名,建于唐代供奉儒童文殊,此庙是五顶中唯一的汉传密宗寺院,西台挂月峰法雷寺建于唐代供奉狮子吼文殊寺院正中有文殊洗钹池四季圣水不绝。南台锦绣峰普济寺建于宋代供奉智慧文殊。五顶建五寺代表着文殊菩萨的五种智慧,大圆镜——平等性——法界体——妙观察——成所做,与文殊五字心陀罗尼《阿罗波者那》相对。
精妙创法:佛教起源于公元6至5世纪的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创教者乔达摩悉达多大家现在称他释迦牟尼意思是他是释迦族的圣者能仁而利人群能寂而得智慧像英勇无畏的大勇士。佛主的出生颇具传奇色彩在蓝毗尼园的菩提树下降生,七日丧母由其母摩耶夫人的妹妹抚养,太子天资聪慧十二岁就学会了《五明》是《四吠陀》十六岁娶表妹耶输陀罗为妻并得子罗睺罗《他是佛主十大弟子之一修行密宗最高的弟子》,二十九岁出城拜访遇老。死。病。修行人意识到所有人都不可逃避的痛苦决定奉行婆罗门教的修行方法以摆脱命运枷锁遂出家,出家后的太子过着乞食的生活拜访圣者可难以解除他心中的疑团决定自己寻找答案,经过六年的苦修他没有找到答案无奈他独自到了菩提迦耶修禅总结过去的经验调整了思维方式经过七日苦思在东方破晓时觉悟时年三十五岁,觉悟之后在波罗奈城鹿野苑初转标志这佛教的成立,在其一生中在七处弘法九次最后在拘尸那罗入灭终年八十岁。以上是佛主简单的本生事迹大家可以详细了解;其实在这一时期印度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婆罗门教《它的基本教义是梵创世界、因果报应、轮回之说,最大的特点是种姓制: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出现了思想界的新思潮,有人否定因果、轮回之说也有人肯定,有人提出了新思想,佛教的产生和其理论与当时的社会整体环境有关,许多的基本理论就是在吸收改造婆罗门教义形成的。如《因果、轮回》说。广泛来讲佛教是当时的沙门思潮中的产物。
佛教之美:那么佛教的基本教义到底是什么,四圣谛《四真理》:苦、集、灭、道,现实世界中充满了痛苦《佛主认为人生有八苦,肉体遭受的四种苦:生、老、病、死,精神遭受的苦:怨憎、求不得、爱别离,对自己永恒追求而得不到产生的苦:五阴盛苦》,造成痛苦的原因是渴爱,有了渴爱就会有种种欲望,可现实是这些欲望不可能全部得到满足因而就有了痛苦。当你知道痛后痛彻心扉之后大家就认识到要消除渴爱所带来的痛苦和烦恼,消灭了渴爱所带来的痛苦后,人就会摆脱轮回生死达到涅槃的状态,每个人和每个人思维方式不同自我调节不同但佛主总结了“八正道”:正见、正语、正命、正行、正业、正念、正思、正精进、正定,以方便众生找到解脱之道。而产生苦的来源就是五蕴《色、受、想、行、识》这是人体及心理现象构成问题的认识,就如“有的人需要的不多但想要的太多而想要的不是真正需要的”,看似简单的一句话但是很好的诠释了在南瞻部洲娑婆世界的众生都在为这为那去最求即使知道自己错也不愿意承认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然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会一成不变,都会经历从生到灭的过程具体到每件事都有其特性但每件事都会有其生成原因,在相当的一段时间或相当的一个空间无大的变化,在这段时间过后就会产生不稳定因素就像量到质的过程,最后事物已经毁灭形体不存在,就会产生“无常”而“无我”就是在告诫众生一切事物不仅形体不会永远存在,而且精神也会随之消灭是不有存在一个常恒的精神主体。然而世人的无知错把“无常”“无我”的东西当成有常有我的东西来追求这样就会产生痛苦认为事事不如意不是安照自己想要的去发展!其实在适当的情况下要善于发现真善美丑恶本性的东西,导游词《五台山导游词》。这就是佛教的基本教义万物都有缘起才会有《五蕴》要正确认识避免借助《四谛》摆脱《无常、无我》。就像佛主创法一样从现实到理想到幻想最后还是回到了现实。
五台山佛教开始兴盛的过程,也就是《华严经》传入和文殊信仰开始发端的过程。至迟在魏孝文帝时,五台山已经发展成了文殊道场和北朝研习《华严经》的圣地。学习《华严经》的人们纷纷至五台山礼谒文殊,举行法会,著书释论,出现了灵辩及其弟子道昶、灵源、昙现等一大批华严学者。此外,五台山也出现了其他论师,如弘律的法聪、弘净土的昙鸾等。
北齐是五台山佛教的第一个兴盛时期。《古清凉传》载,北齐文宣帝高洋曾“割八州之税,以供(五台)山众衣药之资”,五台山寺院发展到200余所,现在五台山可考的北齐寺院还有近40所。北齐武成帝于河清三年(564)“诏慧藏法师讲六十《华严经》。次年,改五峰山为五台山,使六十《华严经》成为五台山的开山圣典,使五台山的华严学派得到更大发展。其时,在五台山盛传的还有涅槃学、禅学、律学、净土学等。之后的“周武灭法”之难,五台山佛教遭到废毁。
中国的四大佛地大体是在唐代确立,唐代五台山因“文殊信仰”的繁盛,寺院多达360多处,在相对宽泛的社会下佛教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名家高僧借鉴了过去经验与教训和在东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中国人对佛教义理的独特理解的六家七宗,大量的经书问世特别是高僧出访西域寻法。枝末分裂的八宗《华严、天台、三论、净土、密、律、慈恩》的出现标志着佛教完成了中国本土化使佛教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在这一时期出现了许都高僧比如华严四祖澄观国师在五台山显通寺驻锡十载翻译了《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八十华严的翻译系统的阐述了佛理也吸收中华的优良精华,特别是他写的《经疏》明确山西五台即为文殊道场,《在现在五台山的每座寺院中都供奉特别是显通寺七处九会殿内供有五百罗汉在明十三层多宝佛塔对面灵窗上就供奉华严澄观国师塑像》……在这一时期唐文成公主和尼泊尔的尺尊公主入藏,印度的原始宗教婆罗门再度兴起大批佛学大师翻过喜马拉雅来到西藏地区与藏地崇信的苯教相互竞争融合,特别是莲花生大师带领着25弟子入藏改变了当时的佛苯不合使得许多藏民归信佛教,并确定了修行密宗不休禅的思想,莲花生大师也就是藏传佛教的创始人《在今五台菩萨顶文殊殿左侧的大殿就供奉着莲花生大师》藏传佛可以分为前、后弘期。后弘时期藏传佛教在阿底峡、八思巴、宗喀巴等人推进下形成了五大支派宁玛派、噶当派、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格鲁派的活佛大家都耳熟能详在带团中讲到菩萨顶大家都会介绍到“师徒三尊”会介绍姓氏在这里更正下一世不是贾操杰而是宗喀巴的小弟子根敦朱巴班禅是克珠杰》,五派自成体系,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活佛转世。这样以一个民族命名的藏传佛教的产生就形成的佛教的三大支派。
唐宋以后,文殊信仰进一步发展。元朝建国,以五台山文殊道场为内地喇嘛教的总禅林。元朝皇帝将五台山的一些汉传寺庙改为黄教寺院下令八思巴在五台山弘法,这样五台山成为了汉藏并存显密双修的佛教名山。五台山文殊信仰达到高峰,上至皇帝大臣、文人学士、大德高僧,下至香客居士、善男信女、黎民百姓,文殊信仰成为最基本的信仰之一,牢固地占领了人们的意识形态领域。五台山佛教圣地已经深入人心,朝山拜佛,求得文殊保佑庇护,成为人们希冀实现的宏愿。
经过元末的常年征战到了明代五台山佛教再兴高潮。出身于僧侣的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刚一即位就实行了保护佛教,兴隆佛教,尤尊汉藏佛教圣地五台山的政策。他先后诏见了五台山高僧璧峰、具生吉祥,分别颁赐紫衣、金钵、度牒、御制诗等,命随方演教。明成祖派人迎请西藏名僧哈里嘛入京,敕封大宝法王,令统领天下释教,遣使送五台山显通寺安置,又敕修佛舍利塔及显通寺,还于寺中塑哈里麻肖像。黄教祖师宗喀巴弟子释迦也失到五台山巡礼弘法,入京后受到成祖盛情接待,封大国师,赐金印、宝诰、经像、金银器等物。释迦也失又去五台山之后,成祖又几次致书慰问。英宗敕造《大藏经》送五台山普恩寺、五台顶供养,又敕谕护持显通寺。宪宗遣人送一丈六尺镀金文殊像一尊、画幅百轴、香金五千两、布帛千匹、念珠万串于五台山文殊寺,并制书盛赞圣地,敕修文殊寺。
武宗敕建了铜瓦殿,赐额广宗寺,又敕梵僧于中台顶建寺,铸铁为瓦,赐额演教,敕旨护持。
万历年间,五台山佛教更加兴盛。明神宗重修大白塔,为母祈福;敕造《大藏经》送五台山2藏现存于显通寺的水陆法会殿共3120本是现在国内保存下来最完整的大藏经;遣使于五顶和狮子窝设弘福万寿报国佑民吉祥大斋;又先后几次送《大藏经》6藏,于狮子窝与五台顶安置,修建狮子窝万佛塔及五顶寺院,并在五台山设水陆法会,供养全山僧众。其母李太后出钱于五台山修建寺院。其时五台山寺院剧增,全山达104多座,僧侣众多,佛事兴盛。宗派以禅宗和藏传佛教为盛,而华严、律宗、净土诸宗皆有。
清朝建立以后,康雍乾嘉四帝,无论其本人信佛与否,都相续不断地奉行着尊崇佛教政策。到康、雍、乾朝,尊崇佛教,尤尊藏传佛教,已经成为一项基本国策。而五台山是中国佛教名山中唯一的清黄庙并存的汉藏佛教圣地,且离京城较近,于是清朝诸帝便特别重视扶持五台山佛教。从顺治皇帝起,即重视利用黄教来加强蒙古地区与朝廷的联系,借以融洽民族关系。顺治皇帝曾两次派数十名喇嘛到五台山,作护国佑民道场;命阿王老藏住持五台山真容院,督理番汉僧众。康熙皇帝从康熙二十二年(1684)以后,先后五次朝台,遍礼台顶,朝拜各庙,赐题碑文匾额,还亲封菩萨顶大喇嘛丹巴扎萨克为清修禅师,赐提督印和斩杀剑,命山西全省按时进贡钱粮。常住镇海寺的章嘉呼图克图则受命统辖蒙古和青海的佛教事务。乾隆皇帝继位后,效法其祖,曾六次朝台,广题诗文匾额,屡拨巨款,重修寺院。嘉庆皇帝继位后,也到五台山朝拜一次。
清朝统治者注重鼓励蒙藏佛教徒朝拜五台山,融洽民族关系,五台山喇嘛教权倾一时。康熙四十四年(1705),敕令五台山菩萨顶等10寺改为喇嘛庙,实行从藏传佛教堪布中给五台山委任大喇嘛的制度,还让统辖内蒙、青海佛教事务的大活佛章嘉呼图克图住在镇海寺。乾隆皇帝还命在白水池建寺一所,归三世章嘉活佛私有,赐名永乐院。在清代,蒙藏佛教徒对五台山非常崇拜,内外蒙进香者,每年四月至十月络绎不绝,遂使五台山的藏传佛教达到鼎盛时期。至嘉庆时,五台山有规模宏大的黄庙26所,喇嘛千余人,其中菩萨顶一寺就有喇嘛561人。
至清末,五台山有青庙78所,僧侣在千人以上。清代汉传佛教宗派继承了明末余绪,以禅宗为主,禅宗中以临济宗居首。
清末至中华民国初期,五台山佛教仍保持一定的规模。据1936年统计,五台山有寺院130所,僧尼2200人,其中喇嘛800余人。民国年间,一些寺院僧人曾募捐扩建了南山寺、普化寺、龙泉寺、慈福寺、尊胜寺等。特别是由于民国政府对七世章嘉活佛大加重用,任命为国民政府委员、国大代表和蒙旗宣化使,五台山藏传佛教又兴盛一时。
五台山悠久的历史和旖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地形构造加之古代建筑和文物的保存,特别是它的魂----文殊信仰对世人对全山的影响。世界遗产当之无愧!
首先先赞叹大家,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今天要踏上前往五台山的旅途,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文殊菩萨曾发过大愿,凡向我文殊一步,必得无上利益福德。所以大家此次五台山之行,也必然能够得到文殊菩萨的保佑加持,相信此行一定会圆满吉祥。
大家也许都听说过,中国有四大佛教名山,而五台山居其首位。这四大佛教名山,分别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普陀山,位于浙江舟山县。地藏菩萨道场是安徽的九华山。普贤菩萨的道场是四川峨眉山。观音大悲,地藏大愿,普贤大行。而文殊菩萨呢,是大智,他老人家的道场就是我们将要去参拜的五台山。佛家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叫作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大家也许都听说过,但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它的意思就是用大智慧到达彼岸。可想而知,想要到达生死苦海的极乐彼岸需要什么呢,需要的是大智慧,还不是一般的聪明智慧,这种智慧,能断烦恼的智慧佛家称它为般若。我们的文殊菩萨,般若智慧堪称第一,号称七佛之师,曾是七尊古佛的老师,学生都成佛了,老师还非常谦虚的作菩萨。虽然是菩萨,但他的大智慧大家可想而知也。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五台山,今天我们将要去的五台山古时称作清凉山,为什么称清凉山呢,一是因为五台山山势海拔很高,尤其是它的几个台顶,既使夏季也有可能见到白皑皑的积雪。所以自古以来,五台都是避暑朝圣的胜地。想当年康熙皇帝就曾经五次前往参拜五台山,当然据史料记载,他五次前来其中有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要找寻他的父亲,那就是相传在五台剃发出家的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大家都看过《孝庄秘史》吧,那个片子拍得顺治没有出成家,虽有意愿,但没遂愿。当然顺治出家根本起因不是想要超越轮回,度脱苦海乃至自觉觉他广度众生,他是因为他的爱妃去世,受到了严重的打击,所谓的心灰意冷。反正顺治是否真的出家,这是一个清史之迷。但是,康熙五次前访五台山多少说明了些什么,并且史书记载其中一回孝庄太后还一同前往,但因年事以高身体不适中途而返。我们在电视上看到顺治题到墙上的一首出家诗,名义上是顺治作的,但据考证,是顺治的儿子,康熙皇帝代作的,写得非常好,境界也很高,他说:“天下丛林饭似山,衣钵到处任君餐,黄金白玉非为贵,惟有袈裟披肩难。……朕乃大地山河主,忧国忧民事转烦,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兔走鸟飞东复西,为人切莫用心机,百年世事三更梦,万里乾坤一局棋。……我本西方一衲子,因何流落帝王家……。”最后一句讲什么:“十八年来不自由,南征北战几时休,我今撒手归山去,管甚千秋与万秋”。康熙为他爸爸附了这么一首诗,你说顺治出没出家,大家自已猜一猜。
前面讲的称五台山为清凉山是因为这里海拔高,夏季凉爽所以称为清凉山。其实称五台为清凉的另一个真实的意义是什么呢,大家都知道五台山是佛教名山,所以到五台山参访自然离不开佛法的光辉。在佛教中,称我们人间为苦海,为什么苦呢?大家想一想,我们为了衣食住行,为了更好的发展,更多的挣钱,甚至是为了更好的小蜜,烦恼是没有止境的。这种烦恼佛家称它为热恼。而清凉山呢,也就是我们的五台山,它超出尘世热恼之外,乃一处清凉圣地。它用大智慧超越出尘世间的烦恼,另外,它不仅自已超出,还能灭度世间众生的烦热。古人常常敬称佛法为甘露法雨,就是这个意思。这个甘露法雨有什么现实功效呢,它能让众生把这个世间的苦恼看得破,认得清。让我们站得高,望得远,悬崖勒马,苦海回头。
什么叫看得破,认得清,就像那英的那首歌——雾里看花,借我一双慧眼吧。向佛祖去借,向文殊菩萨去借吧。有了一双慧眼,会教我们能够认清哪些东西是真的对自己有用处的,哪些东西是有害的。哪些事情当为,哪些事情不当为。何时进,何时退,古人讲的进退有度,这个尺度真不是那么容易掌握的。
什么叫站得高望得远。佛家一个基本理论三世因果。对于灵魂的无有以及前世存在与否的研究,西方科学家正在如火如荼的在搞,并且已经取得许多很有成效的成果。大家都听说过催眠术吧,它是怎么兴起的呢。因为西方心理学家认为,如果一个人成年后许多严重的心理问题可能都是他们小的时侯,孩提时期受到打击而形成的。导致后期的心理扭曲以及心理疾病。他们希望这些心理疾病的病人在接受催眠的时侯将他们小时侯受的委曲、这些病灶通过催眠回忆起来,讲述出来,心理医生再进行同步的心理引导,从而把他们的病灶根除。正所谓心病还需心药治。所以催眠术在西方很盛行。在这里要说明一下,催眠与睡眠是不一样的,虽然两个都是眠,但是这两种形制下的脑电波是不一样的。催眠这个词的翻译其实是不太准确的。那我讲这些是什么意思呢,因为许多病人在催眠的形制下,本来想让他们回忆起小时侯的病灶,但让科学家们大为吃惊的是,这些人,有许许多多人回忆起的不仅是小时侯,而是前世甚至是前几世的事情。而这些病因不是在今生,而是在前世甚至前几世以前,因为受到的巨大的恐惧和苦难形成的。这些病人在催眠讲述的同时,医生都给他们录了音,同时进行了很有效的心理引导,很多病人,严重的心理病人,就是这样完全康复了。这是西方科学家的科研成果。所谓的科学,就是要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实证求真,另一个是可重复性。在催眠研究的科学家中,有一位非常著名,他是美国的史蒂劳斯博士。他做出的这些确凿案例的不下上万次。几十年间,上万次的实验,一次又一次向他证明:前生的存在,因果的轮回。当然史蒂劳斯博士本身是一个基督徒,基督教是不讲轮回的,他只讲下一世的天堂和地狱。所以这个结果也曾让他诧异过一阵。但是他还是将他的这些研究成果公布出来了,因为他觉得有意义把这个实相公布于世人去研究。并且,当时教授所处的是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当时西方世界并未象今天对轮回研究那么普遍并且公开。在那种情况下,教授是要冒着牺牲自己学术生涯的情况下出了一本著作,那就是著名的《前世今生》。这本书出版后,教授是准备接受一片责骂与置疑的,但出他意料之外,许多他的同行,也都是心理医生,非常支持他,并向他提供了大量他们在催眠状态下病人们相似的案例,他们都能够多少回忆起多世以前的情况。并且那些其他的医生对教授说,我们也收集了许多案例,但我们都没敢发表,您是天下第一人,因为我们也很怕遭到置疑和责骂。因为《前世今生》的发表引起了巨大的震动,美国核心科研杂志《神经与大脑》杂志发表了一篇对于此书的评论,他说:“如果史蒂劳斯博士不是在创造一个巨大的错误,则他必是二十世纪的伽利略。”大家都知道伽利略因为反对地心说,被终生囚禁,而布鲁诺甚至被活活烧死。幸亏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言论自由百花齐放的时代,所以不会再像布鲁诺那样的担忧。我讲了美国科学家对轮回的研究是什么意思呢,史蒂芬斯博士他自已,一个基督教徒,他在研究出这些成果后,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你下一生生命的遭遇,完全是你自已造就的。”并不是上帝主宰的,也不是佛、菩萨、鬼神主宰的,而是自已造做的。正如中国一句古语叫做“自作自受”一样。佛家一句名言:“欲知前生事,今生受者是。欲知来生是,今生做者是。”说的也是同样的意思,只不过是更精确全面了一些。所以我们知道了前生后世的存在,这会给我们现实生活什么启示呢?那就是我们凡事可以随之往开了想了,怎么样呢,比如说,也许我们现在挣得没有别人多,住得也许没有别人好,境遇比不上别人强,但我们并不比别人傻,也许上学时我还比他成绩好呢,怎么会是这样呢。并且不是我们今世里没有努力。那是什么原因呢,真实的原因是我们自已前世里没有种下这么大的福哇。正所谓一句古语:“欲除烦恼须无我,各有前因莫羡人。”这样一想,就可以想开些了。另外,我们还可以放眼看一看,为什么有些孩子,一生下来就生在富人家,叨着金汤勺出生的。而又有些孩子,生在边远的农村,衣食无着,忍寒忍饿。为什么生下就是如此不平等?另外,史蒂芬斯博士还得出一个结论:今世如果你有什么天赋的话,那是你前世里积攒下来的,不是今生你短短几年、十几年间就学得来的。所以白居易有一句名言:“书到今生读已迟”。所以做父母的对孩子要善加引导而不是强迫。
另外更为重要的启示是什么呢?大家都知道烧香供佛,“香”是代表信香,代表佛门的“戒”与“定”。其实佛家也很讲究以花供佛,花是什么意思呢?是代表种善因必有善果,反之种恶因必有恶果。所谓的“如是因得如是果”。所以我们今生既使不如别人,那没关系,我们还有未来,乃至还有来生。所以我们要把眼光放高、放远,不要与人争眼前的利益,不必去争眼前的得失。也许别人费了大劲得来的果实,因为它的来路有些斑点,虽然香车美女围绕,但这眼前的一切可能是潘多拉的匣子,他那个未来堪忧。也许我们这一世穷困潦倒,仅供温饱,但心中有我们中心思想,有我们的理念、追求和底线,正如供佛以香美的花儿一样,自然有香美的果实。种如是因,必得如是果。所以前面才讲,佛法是清凉的甘露法雨,可以灭却人间多少苦恼,解除苦厄。这是佛法的启示,讲求凡事从因上去解决未雨绸缪。另外,冤冤相报何时了等这些。
名言警句。
也是从佛门因果轮回中得出的重要启示。
假如三世因果可以张明的话,对于现实社会的人心维善乃至治安是十分重要的,这是有识之士细一思维必会得出的结论。比如说人们明了因果通三世的道理后,假如得了些委曲他也许会想开些,受些冤枉也能大度些,别人对不起自已也能忍让些,要做违法乱纪做奸犯科前也要惦量些。
正因为佛法可以让可以让众生看得破,认得清,站得高,望得远,还可以让人悬崖勒马,苦海回头。从而佛教(佛陀的教育)才能够让众生有一个真正的吉祥安康的未来。这也是清凉山称为清凉的重要意义之一。
在大说起五台山,一定有不少人知道这里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圣地,也是名扬中外的旅游胜地,可是若要问起五台山名的由来,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大多数到过五台山的人,通常只是到了以山西省五台县台怀镇为中心的历史悠久、规模宏大的寺院群。而真正意义上的五台山实际上是指五台县的五座相互连接环绕、挺拔秀丽的山峰。它们分别是: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和中台翠岩峰。由于五山峰海拔均在3000米以上,因此除了一些虔诚的佛教徒能够登临五峰台顶朝拜文殊菩萨外,很少有人能够到达五台的。也是由于台怀镇寺院群分布在五座山峰之间,因此,通常人们把到过台怀镇就视为去过五台山了。
五台山原先并不叫五台山,而是叫紫府山,也称作五峰山道场。这里曾是道士们修行的地方。到了东汉永平2019年(公元68年),天竺(今印度)高僧迦叶摩腾、竺法兰从洛阳白马寺来到五峰山一带,认为这里是文殊菩萨讲经说法的道场,于是就想在这里建筑寺院,供奉文殊菩萨。可是这里的道士并不同意,最后由汉明帝在洛阳白马寺主持,举行道士与两位高僧的赛法,结果两位高僧获胜。从此,佛教界在台怀镇一带就取得了建筑佛教寺院的权利,所建的第一座寺院就是如今的显通寺。从此,历经数朝历代的修建、扩建,以台怀镇为中心的寺院最多时曾达到360多座,直到今天还保留着100多座。因此,五台山也就以其佛教寺院历史悠久、规模宏大位于全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
至于五峰山更名为五台山,这里面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据传说,远古时代的五峰山一带气候异常恶劣,常年酷暑,当地百姓苦不堪言,时逢文殊菩萨在那里讲经说法,见到黎民百姓的疾苦,深表同情,于是发大愿拯救百姓脱离苦海。文殊菩萨装扮成一个化缘的僧人,行程万里到东海龙王那里寻求帮助。他在龙宫门口发现了一块能散发凉风的巨大青石,于是便把它带了回去。当他把那块大青石(东海龙王的歇龙宝石)放置在五峰山一道山谷里,刹那间,那里一下变成草丰水美、清凉无比的天然牧场了。此后,那条山谷也被起名叫做清凉谷。人们在山谷里建了一座寺院,将那清凉石圈在院内。为此,五峰山又名清凉山。
后来,隋文帝听说了此事,便下诏在五座山峰的台顶各建一座寺院供奉文殊菩萨。即东台顶的聪明文殊,西台顶的狮子吼文殊,南台顶的智慧文殊,北台顶的无垢文殊,中台顶的孺童文殊。在东台顶能看日出,西台顶能赏明月,南台顶能观山花,北台顶能望瑞雪。这就是五台山的由来。
五台特产之砍三刀,又名油布袋,色呈金黄,绵甜利口,是五台山人春节期间的主要食品之一。每年年关,家家制作,户户蒸食,代代相传,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五台劳动人民生活贫困,常年以玉米为主食。为了改变这种单调乏味的饮食,五台人便创制了一种粗粮细作的食品。炸制时,为使麻油渗入其中,要在上面砍三刀,故称“砍三刀”。又因其吃起来油香四溢,故又称“油布袋”。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改善“油布袋”的口感人们在原来料的基础上加入黍米面(俗称黄米面),这样再蒸出来口感劲道绵润。更能激起你的食欲。
五台特产---降龙木。
降龙木俗称六道子。为多年生灌木,叶小无刺,常丛生于山阴,其杆无心有结,每结自成纹路,纹路竖行,均为六道。灰皮去后,木面光滑,呈白色微黄。六道子生长缓慢,木质坚韧,木面光滑细密,且不易折,强力折之,斜茬似刀,锋利如刃。它是家家喜用之物,用以作叉齿、耙齿,具有铁制叉耙难有的优点。握之不冷不热,提之不轻不重,坚韧如铁,弹力如藤,为众多人所喜爱。
六道子北方多有生长,但以五台山生长的最有名。因为五台山的六道子受过密宗格鲁派祖师宗喀巴大师的加持,六条白线代表文书菩萨的六把智慧剑,可以斩断众生的烦恼。所以是念诵文殊菩萨圣号和文书菩萨心咒最理想的念珠,同时在密宗里它也是修行和文书菩萨有关本尊的理想念珠。每颗珠上都有六道天然形成的纹络,象征着六字箴言(即六字大明咒:嗡嘛呢呗咪吽),有极强的加持力,可以镇宅驱邪。戏曲《降龙木》或《斩子》中穆桂英拿的那条宝贝降龙木就是六道子。五台山六道子佛珠,十分平宜朴实,像征六道轮回,带此珠辟邪、平安、得大吉祥,又表义了大智文殊之加持,所以特别受学佛信众之欢迎。可自己佩带,也可作为不俗的特色吉祥礼品赠送亲友。
五台山澄泥砚,石刻砚乃五台山旅游系列工艺纪念品久负盛名。澄泥砚为我国四大名砚之一,宋米市在《砚谱》中曾评为砚中第一。
本品质坚细腻而轻便,发墨不损害。此产品在1985年荣获山西省第二届工艺品旅游产品博览会优秀作品奖,1986年获山西省第三工艺品旅游产品博览会铜牌奖,1988年获轻工业部工艺美术百花奖优秀产品一等奖。
为什么拜佛?
佛是佛陀的简称,意为觉悟的人,大慈大悲的人,大福德、大智慧的人,拜佛就是以佛为导师,学佛的为人处世,积德修福,做一个慈悲与智慧的人,一个身心清净、健康的人,一个快乐无忧的人,一个有益于社会、国家、众生的人,一个无我利他的至善之人。因为,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就是做人的教育。成功的人生,就是做人的成功。
那么该怎样拜佛呢?关键是至诚恭敬。印光大师嘱咐我们:“欲得佛法真实利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即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十分恭敬,即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
为什么拜菩萨?
一、弥勒菩萨:包容、欢喜。
我们一进天王殿,第一个见到的,就是正当中供奉的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塑造的是布袋和尚的形象;他代表什么意思呢?布袋和尚肚皮很大,满面笑容,他所代表的意义就是什么资格才可以入佛门:第一要有肚量,要能包容;第二要慈悲,要以欢喜心接待一切众生。所以弥勒菩萨代表的是——生平等心,呈喜悦相。我们以清净平等的心对待一切众生,以满面笑容接待一切大众,这才是入佛门必备的条件。所以他是教学,而不可以把他当作神明来祭祀,那就错误了,你一定要懂得其真正的含意。你明了之后,才会对于佛家教育佩服到五体投地,不能不称赞,这真是具足了大智慧,圆满的设施。明了他对我们的教育意义,这就是拜菩萨了。
二、地藏菩萨:孝顺、恭敬。
地藏菩萨所表示的是孝亲尊师,所以一部《地藏经》就是佛门的《孝经》,我们从这个地方学起。无论哪一个宗派,哪一个法门,都是从孝亲尊师做起。然后把孝亲尊师扩大,能够孝顺、恭敬一切众生,这就是拜菩萨了。
三、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
观音菩萨表示大慈大悲,慈是使他人快乐,悲是帮助他人解脱烦恼和痛苦。慈悲一切、怜悯一切、救护一切众生,就是大慈大悲。拜菩萨,就是以菩萨为榜样,长养自己的慈悲心,利益他人,造福社会。因为,害人就是害己,助人就是助己,利人自然有益自己,爱护他人,才是真爱自己。
四、文殊菩萨:智慧、善巧。
文殊师利菩萨,代表的是大智慧,圆满的智慧,绝对不是迷惑颠倒,感情用事。佛门常说:“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但是又说:“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这个话对照起来看好像非常矛盾!其实它有道理的,因为,慈悲、方便要建立在理智的基础上,要建立在智慧的基础上,不能感情用事,不能溺爱。感情用事,不思后果,那就是祸害。如果是以智慧为基础,慈悲、方便才能恰到好处,才能善巧,才能自利利他,那是真实的功德。因此,拜菩萨,就是学习开发自己的智慧,为人处世,善巧方便,得当适宜。
五、普贤菩萨:应用、实践。
普贤菩萨代表实践,把孝敬、慈悲、智慧,应用、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穿衣吃饭、学习工作、待人接物,能够把孝敬、慈悲、智慧,应用、落实在其中,这叫做普贤菩萨。拜菩萨,就是学习知行合一、解行相应。
这是我们修学佛法的四个大科目——孝敬、慈悲、智慧、实践。诸位想想,佛教里哪来的迷信?真正是叫我们破迷开悟啊!然后才能离苦得乐。
苦从哪里来的?
从迷来的。
乐从哪里来的?
从悟来的。
觉悟就乐了,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我统统清楚,统统明了,自然就快乐了。你能够掌握这个现实,你能够自在地运用这个现实,支配这个现实,而不是被环境所支配。被环境支配,这个人很痛苦啊!自己有能力支配环境,支配自己生活,样样作得了主宰,他怎么不幸福,怎么不快乐呢?关键就在迷、悟啊!这些菩萨代表修学的纲领,都是叫我们真正地认识佛法,落实在生活中,使我们真正受益。
为什么拜罗汉?
罗汉是佛陀的学生,听闻佛陀的教育,用功修行,解脱了烦恼和痛苦。我们拜罗汉、数罗汉,就要学罗汉,听闻佛法,修正错误的思想、言语、行为,从而离苦得乐,身心清净,生活幸福。
为什么拜四大天王?
一、东方持国天王。“持”是保持;“国”是国家。持国里面最重要的含意就是“负责尽分”。我们修身、齐家,也就是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负责;自己是什么身分,就负担起什么样的职责。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对自己的工作尽心尽力,每一个人在他自己岗位上都能尽忠职守,负责尽职,这才能护持国家,他表示的、教我们的是这个意思。持国天王手上拿的是琵琶(乐器),它也是表示佛法的。代表什么呢?负责尽职要做得恰到好处,不能超过,也不能不及,这就是中庸之道。儒家讲中庸,佛家讲中道。就像弦一样,你要是太紧了,它就会断掉;太松了,就弹不响了,一定要调得恰到好处,这就是说,我们对人、对事、对物都要守分寸,都要做得恰到好处,它是这个意思啊!
二、南方增长天王。“增长”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求进步;与时俱进,不进则退。儒家教学说日日新,日新又新,永远在求进步;佛法讲精进,不但要进步,还要精纯,进步当中要守住精纯,这是佛教给我们的。所以佛法永远站在时代的前端,那你不求进步怎么行,整个社会都在进步,你落在后面,会被淘汰掉的。所以德行上要进步,智慧要增长,技能要进步,才艺也要进步,乃至于我们生活品质也要天天往上提升,这才是佛法。佛法讲苦行,那是在求学的阶段。因为佛所讲的是教我们离苦得乐,不要搞错了,我们离乐去吃苦,这在佛法里找不到。所以苦行是在修学的阶段,好像我们在学校读书,求学的阶段要苦,踏进社会我们造福人群,这个时候是离苦得乐;不但自己离苦得乐,帮助整个社会,帮助一切大众离苦得乐,是这么一个意思,不能搞错。苦行是一个阶段,不是永久的,这个一定要知道。
增长天王手上拿的是宝剑,这个剑也是表示佛法的,代表智慧之剑,能断烦恼。烦恼像丝、像乱麻一样,所以快刀斩乱麻,唯有智慧才能够把所有的烦杂事情,统统都解决掉,它表这个意思。
三、西方广目天王;四、北方多闻天王。前面两个是我们修学的目标,我们要负责尽职、要日新又新。那要怎样才能做到呢?这两位天王教给我们——要多看、多听,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智慧从这儿来的呀!要读书,要读诵佛经;要到处去看、去考察,像现在说观光、考察。“光”是什么呢?光是那个地方的风俗人情,那个地方的生活习惯。我们去看看都了解了,人家的长处,我们学习;人家的缺陷,反省我们有没有。我们能够采人之长,舍人之短,来建设我们的国家,建设我们的社会,这样岂不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好的国家,最美好的社会了吗!这个不是凭空在想像的,是要叫你多方去考察、去学习。可见佛教给我们的确是非常踏实,绝不是空谈;教我们多看、多听,增长自己的学问,增长自己的见识。
那么广目天王右手拿的是一条龙,或者有的时候造像造的是蛇。龙跟蛇代表什么呢?代表变化莫测。这是讲人心、社会、世界,非常非常复杂,常常在变化,你有智慧才能控制得住,才能掌握局势,才能游刃有余,它表这个意思。
北方多闻天王,他手上拿的是伞盖。伞代表什么呢?伞是遮盖,就是今天我们所讲的环保,遮盖灰尘,既要多看、多听,又要保护自己身心的清净,不被诱惑,不受污染。所以你要是真正明了,真正懂得,一进天王殿看到这些塑像,就给你上了一课。这一课真正护持你自己身心的健康,护持你个人的幸福、家庭的美满、社会的和谐、国家的富强、世界的和平,这统统都护持了,一点都不假。诸位一定要晓得它表法——教学的意趣。这是艺术的教育。
为什么烧香?
“香”代表戒、定真香,烧香就是提醒我们,要修学戒、定,从而开显智慧。由戒生定,由定生慧。
为什么敲钟?
佛门、佛事,钟用于祈寿、感化、超度众生。在一口佛钟上铸有这样的铭文:“钟声闻,烦恼轻,智慧长,菩提生,离地狱,出火炕,愿成佛,度众生。”
佛寺的钟多是晨暮各敲一次,每次紧敲18下,慢敲18下,不紧不慢再敲18下,如此反复两遍,共108下。为何要定为108下?一说是一年有12月、24节气、72候(五天为一候),合为108,象征一年轮回,天长地久。另一说是,人有108种烦恼,钟鸣108响,以尽除人间烦恼。
钟声深沉、洪亮、绵长,才能震撼人心。形大体重的钟基频低,储能大,使钟声深沉绵长。用加入锡的青铜制钟比黄铜和铁制钟声音青脆。钟的下部和钟唇加厚外张,使声音向外辐射能力强,就会使钟声洪亮。所以,大凡具有感染力的佛事钟的钟声,都是由形大体重、钟唇厚而外张的青铜钟发出的。
敲钟时,可别忘了耳闻心诵:“钟声闻,烦恼轻,智慧长,菩提生,离地狱,出火炕,愿成佛,度众生。”如此发心,福慧双修,功德无量。
五台山导游词篇十九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是直映公司的导游员,我姓贾,大家可以叫我贾导。今天我带领大家游览五台山。晕车的游客赶紧吃点晕车药,我边走边给大家介绍。五台山由东西南北中五大高峰组成,据说代表着文殊菩萨的五种智慧:大圆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法界体性智;以及五方佛:东方阿閦佛,西方阿弥陀佛,南方宝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中央毗卢遮那佛。东台名望海峰,海拔2795米,东台顶上“蒸云浴日,爽气澄秋,东望明霞,如陂似镜,即大海也,”故冠此名。由于海拔高,台顶气温低,盛夏时节,仍须穿棉衣。中国佛协前会长赵朴初填词赞曰:“东台顶,盛夏尚披裘。天著霞衣迎日出,峰腾云海作舟浮,朝气满神州。”西台名挂月峰,海拔2773米,西台峰“顶广平,月坠峰巅,俨若悬镜,因以为名。”有诗赞曰:“西岭巍峨接远苍,回瞻乡国白云傍。孤峰岭翠连三晋,八水分流润四方。晴日野华铺蜀锦,秋风仙桂落天香。当年狮子曾遗迹,岩谷常浮五色光。”南台名锦绣峰,海拔2485米,此峰“顶若覆盂,圆周一里,山峰耸峭,烟光凝翠,细草杂花,千峦弥布,犹铺锦然,故以名焉。”著名诗人元好问赋诗赞曰:“沈沈龙穴贮云烟,百草千花雨露偏。佛土休将人境比,谁家随步得金莲?”北台名叶斗峰,海拔3061米,五台最高,有“华北屋脊”之称,其台“顶平广,圆周四里,其下仰视,巅摩斗杓,故以为名。”康熙皇帝赋诗赞曰:“绝磴摩群峭,高寒逼斗宫。钟鸣千嶂外,人语九霄中。朔雪晴犹积,春冰暖未融。凭虚看陆海,此地即方蓬。”中台翠岩峰,海拔2894米,其台“顶广平,圆周五里,巅峦雄旷,翠霭浮空,因以为名。”有诗赞曰:“群峰面面拥奇观,朝雨和烟积翠峦。策杖千山浑不倦,披裘六月尚余寒。苍崖碧嶂周遭合,古木黄沙四望宽。云雾渐看山半起,却疑身已在云端。”
好,游客们,五台山马上就要到了,请大家携带好自己的物品,准备下车。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