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语文教材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六课标教材教学设计(精选8篇)

2023年语文教材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六课标教材教学设计(精选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9 23:44:03
2023年语文教材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六课标教材教学设计(精选8篇)
时间:2023-12-19 23:44:03     小编:字海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材教学设计篇一

重庆市九龙坡区课程标准(人教版)实验教科书适用性研究课题组。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动物特点进行口语交际,激发他们习作的兴趣和热情,培养良好的习作习惯。

2.积累词句,发现新的描写动物的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短文,明白待客之道,了解苏东坡的`机智、聪明。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观察小动物。

2.教师查找有关动物的资料。

课时:5。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播放“动物世界”录像,引入新课。

1.提问:动物世界里的动物有趣吗?有哪些动物,它们长得什么样子?

小结:同学们介绍了录像里的这么多小动物,现在大家将课前看到的动物也说给大家听一听。

二、提出说话要求。

喜欢什么动物就说什么动物,抓住动物特点把话说通顺连贯。

三、学生自愿结合,小组练说。

1.喜爱同一种小动物的学生自愿结成小组,讲自己喜欢什么小动物,再讲它的外形,生活习性、与人类的关系和用处等。(讨论中鼓励学生质疑,特别是对某种小动物不太了解同学,可以向喜欢这种小动物的同学咨询。)。

[4]。

语文教材教学设计篇二

感悟民族的胆略和气概,崇高的南极精神。

揣摩准确、凝练、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在活动中提高口语交际和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课堂口语交际能力。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生交流网上“考察”南极的收获。交流话题“说说你所知道的南极”。

二、学习课文。

(一)整体感知。

1、阅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并整理到笔记本上。

2、用心阅读,概括每个小标题的内容。

3、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内容。

(二)课堂活动。

(1)设计问题及答案。

(2)活动过程:男同学扮演记者,女同学扮演女画家。

(三)深入探究。

1、女画家体验到了怎样的南极生活?-------------艰苦。

2、你能从文中找到能表现艰苦生活的具体内容吗?

(1)学生自主阅读,勾画批注.

(2)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小组代表发言.

3、你读了课文对文中所写到的南极人,又有着怎样的认识?

(引导学生认真探究,体会感悟南极人的精神风貌.)。

(1)阅读思考,勾画批注.

(2)交流阅读感悟。

4、体会文章的表现手法。

问题: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些精神的?

学生朗读相关的句段,画出自己喜欢或感动的句子并说出理由。

语文教材教学设计篇三

重庆市九龙坡区课程标准(人教版)实验教科书适用性研究课题组。

口语交际。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1.生自读这段文字,谈一谈读了这段文字后的感受。

2.师出示长城被破坏的图片,进一步激发学生要保护长城的`爱心。

3.得出课题:不仅要保护长城,而且要保护其他的文物。

二、具体谈谈保护长城。

1.分小组商议保护长城的建议。

2.全班交流。

3.分析总结出一系列保护长城的措施。

三、拓展。

1.认识世界遗产标志,以及什么是世界遗产。

2.交流了解,中国有多少世界遗产!

4.怎样来保护世界遗产?

5.形成书面建议或倡议书。

习作。

2课时。

写导游词。

[4]。

语文教材教学设计篇四

1、落实重点字词形音义。

2、理解文章引用居里夫人自己话的作用。

3、理解居里夫人科学探索的艰辛及其坚守与乐观。

1、理解文章引用居里夫人自己话的作用。

2、理解居里夫人科学探索的艰辛及其坚守与乐观。

自学。

1、给加点字注音。(完成后齐读两遍)。

炽热沥青铀矿窒息猝至吹嘘踱步镭钋。

1、课文题目是《美丽的颜色》,“美丽的颜色”在课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找出来。

第一次:17~18自然段;

第二次:20自然段;

第三次:21自然段;

自展请学生齐读这一部分(17~25)。

请学生分角色读17、18自然段对话,体会情感(期待)。

请学生读第二处,体会情感(确信)。

一起读第三处,提示重读的词语,读出感叹号的语气(惊喜)。

2、小结:对于美丽的颜色,居里夫人的情感,经历了几个阶段?

(生:三个,温馨的期待————神秘的确信————意外的惊喜),经历这三个阶段,居里夫人的“宝宝”镭终于诞生了,它有着美丽的颜色。

但是,美丽的颜色仅仅指“镭”的颜色吗?我们再来看看,文章的前部分写了什么,请一位同学来概括。

生:居里夫人探索镭的艰苦而且微妙的过程。(此处,要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加以引导,提醒他们注意第一自然段,需要让孩子知道叙事性文章的概括,不仅需要把握关键事件,还需要把握能体现中心的关键词语。)。

(一)体会艰苦。

1、那么,这个艰苦体现在哪里呢?请同学读课文,进行圈点勾画。

例如:

(1)“那个炉子即使把它烧到炽热的程度,也令人完全失望,走到差不多可以碰着它的地方,才能感受到一点儿暖气,可是离开一步,立刻就回到寒带去了。”(修饰语、关联词)。

(2)“她独自一个人就是一家工厂。”(单句成段,强调)。

(3)“玛丽从前很天真地预料沥青铀矿的残渣里含有百分之一的镭,那个估计现在到哪里去了?”(数字、反问)。

(4)“我们没有钱,没有实验室,而且几乎没有人帮助我们做这件既重要而又困难的工作做好。这像是要由无中创出有来。”

(5)“玛丽在院子里穿着满是尘污和酸渍的旧工作服,头发被风吹得飘起来,周围的烟刺激着眼睛和咽喉。”

(二)体会快乐。

1、但这样艰苦的日子,在居里夫人看来,却是怎样的?

(生:美好而且快乐的。)。

(师:板书乐,你从哪里看出了美好和快乐?)。

如,感谢这种意料的发现,……像是在梦里过日子一样。

(你能理解为什么居里夫人的快乐是“微妙”的了吗?)。

自评。

1、大家有没有发现,在这个部分里,写传记的人好像有点偷懒,文章中大段大段地“抄袭”了居里夫人的生前笔记中的话,这些段落可否删去?(生:不能,真实性,母亲的话更真实,也和作者的话相互印证。13、14段。)。

2、“玛丽写到的话”文章的后半部分又不见了,为什么?(生:把19自然段的他们改成我们:缺少对话细节,没有生动性。)。

语文教材教学设计篇五

1、阅读《乡土中国》品味语言,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2、梳理全书内容,理解《乡土中国》的主旨,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

3、掌握整本阅读《乡土中国》的方法,提高鉴赏能力,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

4、引导学生认识文学作品的解读的空间,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培养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梳理全书内容,理解《乡土中国》的主旨。

1、导入新课。

阅读整本书,学习不同类型书籍的阅读方法,积累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拓宽阅读视野,我们将终身受益。

2、写作背景。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所著的一部研究中国乡村社会特点的学术著作。此书的写作,缘起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作者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讲授“乡村社会学”课程的经历。最初费孝通参考美国的教材授课,上过几轮后,他利用自己的社会调查成果重起炉灶,以中国基层传统社会——农村为对象,边研究边授课,并撰写了14篇文章,之后整理汇成此书。

《乡土中国》由作者根据自己上世纪四十年代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乡村社会学”课程内容结集而成。在书中,作者用通俗、简洁的语言对中国基层传统社会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概述和分析,全面展现了乡土社会面貌和内在精神气质,需要指出的是,书中讲到的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本书是了解中国与中国人的必读经典。作为社会学本土化的重要论著,《乡土中国》对研究中国乡土社会的传统文化、社会结构具有开创性意义;其通俗自然的用语和深人浅出的阐述,大大增强了该书的可读性。

3、作者介绍。

费孝通,江苏吴江人,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费孝通从事社会学、人类学研究,写下了数百万字的著作,是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第七、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费孝通在其导师马林诺夫斯基指导下完成了博士论文《江村经济》,该书被誉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成为国际人类学界的经典之作。费孝通先后对中国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进行实地调查,提出既符合当地实际,又具有全局意义的重要发展思路与具体策略。同时,开始进行一生学术工作的总结,提出并阐述了“文化自觉”的重大命题,并出版有《行行重行行》、《学术自述与反思》、《从实求知录》等著作。

4、层次结构。

第二篇: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靠种地谋生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以农为生形成了中国农民聚村而居的乡土社会。

第三篇:从时间格局中说明乡下人没有文字的需要,进一步为被指作“愚”的乡下人辩护。

第四篇:阐明了差序格局这一全新的概念,并与西方的团体格局作比较。

第五篇:中国差序格局下,缺乏团体道德,难以找到一个笼统的道德观念,道德依附于差序的人伦存在。

第六篇:区别了“家”与“家族”,并具体论述了它们的性质特点。中国的家族主轴是纵的,而夫妻成了配轴。

第七篇:探讨了中国传统感情定向的基本问题,用两种文化模式的对比分析了乡土社会男女隔阂的原因。

第八篇:说明了礼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在乡土社会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礼治社会中人们是主动的服从成规。

第九篇:点明了中国在从乡土社会蜕变的过程中法治秩序与礼治秩序的矛盾,现行的司法制度在乡下发生了很多副作用。

第十篇:论述了社会冲突中的“横暴权力”与社会合作中的“同意权力”,但在农业性的乡土社会中“无为”的政治是最现实也是最理想的。

第十一篇:指明在中国传统乡土社会的权力结构中,与“横暴权力”与“同意权力”并存的还有教化式的权力,中国政治性质用民主或者不民主形容都是不合适的,于是作者使用了“长老统治”一词。

第十二篇:说明血缘事身份社会的基础,而地缘是契约社会的基础,在亲密的血缘社会中契约是很难生存的。

第十三篇:在社会变迁快的情况下,会产生时势权力;在社会变迁慢的情况下,长老权力继续发生作用。

第十四篇:详细区分了欲望和需求,在乡土社会中自然已经做好选择,人们只需靠经验按欲望去行事,而城市却不然。

5、全文分析。

这本书是费孝通根据他所讲授的“乡村社会学”的课程内容,在大量的社会调查与思考的基础上写成的。它以其对传统中国农村社会的经典概括和描述而闻名于世。书中尝试回答“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这个问题。在论述这个问题时还参照了一个“他者”,即西方社会。这本书不是一个具体社会的描写,这里讲的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6、写作特点。

内容短小精悍、言简意赅。

《乡土中国》虽然只有七万多字,并且每一篇的篇幅都不长,但提炼的问题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视野宏大,见解精辟,颇多点睛之笔,令人耳目一新,体现出很强的学术气魄与见识。

语言平实,深入浅出。

文章虽然见解独到,思想深刻,但文字不以气势压人,反而平易晓畅、简洁明快、深入浅出。其中除了费孝通卓越的学术能力和高超的写作功力外,还离不开他对中国乡土社会的了解与情感,以及他在研究期间对中国乡土社会所做的一系列实地调查。

形散神聚,思路清晰。

全书由14篇文章组成,每篇文章看似主题各不相同,但其实都是围绕着中国社会“乡土性”的特点,分别从经济、文化、社会关系、社会规范、政治等角度展开,形散神聚,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语文教材教学设计篇六

教学目标:

1.认识“江,河”等9个生字,认识新偏旁。

2.认识新笔画,正确书写“江,河”等5个生字。

3.朗读课文,读记带有“水”的词语。

教学重点:认识“江,河”等9个生字,认识新偏旁。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了解问句的用法。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图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江,河”等9个生字,2.认识新偏旁。

3.认识新笔画,正确书写“江,河”等5个生字。

教学重点:认识“江,河”等9个生字,认识新偏旁。

教学难点:认识新偏旁。

教学准备:生字卡,图片。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各种水流的图片,请学生说一说看到了什么?教师归纳小结、板书“江河湖海”。

二,初读儿歌,学习生字。

1.老师提出学习要求:借助拼音读儿歌,画出生字,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一读。3.指名读儿歌,集体正音。

4.教师出示词语相关图片,请学生对应图画,猜猜名称,教师正音。

5.同桌合作识字。

三,指导写字。

1.出示“江和水”3个生字,说笔顺,学生跟着老师书空。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老师边范写,边讲解。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课你有什么收获?谈谈收获。

板书:江河湖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江,河”等9个生字,2.认识新偏旁。

3.认识新笔画,正确书写“江,河”等5个生字。

教学重点:认识“江,河”等9个生字,认识新偏旁。

教学难点:认识新偏旁。

教学准备:生字卡,图片。

教学准备:

一.复习引入。

1.出示生字卡片,组织学生读一读。江,河,水,要,进。

2.指名读一读。

二,学习词语。

1.教师出示词语卡片。

江河,胡海,泉水,小溪,要,流进。

2.组织学生在课文中找出这些词语,并在下面画一画。

3.学生自读词语。4.在小组内互相读一读。5.指名学生读一读,老师正音。6.老师带领学生读词语并解释词意。

7.组织学生读一读带有这些词语的句子,说一说什么意思。8.让学有感情的生大声读一读课文。

三.学习新偏旁。

1.老师在黑板上出示5个新偏旁。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又要认识新的偏旁朋友,你们想学习吗?2.老师教学生新偏旁。

3.组织写生找出带有这些偏旁的词语。4.在练习本上写写偏旁。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课你有哪些收获?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读记带有“水”的词语。2.学会有感情的读课文。3.理解课文,了解问句的用法。

2.教学重点:朗读课文,读记带有“水”的词语。

3.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了解问句的用法。

4.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1.教师出示词语卡片。2.组织学生读一读词语。3.听写词语。

4.指名学生在黑板上听写词语,全体订正。

二,学习朗读课文。

1.组织学生先自己读课文,老师强调读准字音。2.儿歌简单易懂,注意读好问句的语气。3.组织学生读一读问句,老师强调问句的语气。

三,词句的理解和运用。

1.老师出示图片,结合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2.结合课后练习“读读记记”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所知道的带有“水”的词语,越多越好。3.组织学生多练习几遍。4.让学生分组在小组内读课文。5.男生读课文,女生评价。6.女生读课文男生评价。7.老师带领学生有感情的读课文。8.组织学生说一说课文大概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去说一说。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课你有什么收获?指名学生谈谈收获。

板书:

江河湖海。

江水,湖水,海水,泉水。

溪水生水开水。

语文教材教学设计篇七

《散。

步》教学设计。

成都航天中学。

许咏秋。

【学习目标】。

一、预习反馈。

4.检查、矫正课前预习第1题。5.交流搜集的尊老爱幼故事。

二、学朗读,感受亲情。

6.听读课文(听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体验作品的语感和情感。7.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8.课文写了哪几个人物?在散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参考答案:母亲、“我”、妻子、儿子。在散步的过程中,母亲因为有病,要走平顺的大路;“我”的儿子要走有意思的小路,产生了分歧。

三、品词句,领悟亲情。

第1页。

共3页。

9.《散步》这篇文章,通过平凡的事表现一家人的浓浓亲情,读来感人肺腑,无论是语言的运用,还是情感的表达,都值得学习。请再读课文,勾画出文中描述四个人物的语句,说说你喜欢谁,为什么?(勾画、朗读、品味,分析这些语句写出了人物的哪些特点)。

(1)我喜欢“母亲”。理由是:

(2)我喜欢“丈夫”。理由是:

(3)我喜欢“妻子”。理由是:

(4)我喜欢“小孩”。理由是:参考答案:略。

参考答案:“熬”字更能体现母亲的身体弱,多病。为下文的描写埋下伏笔。“度”则不能表达这样的效果。

11.文章末尾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参考答案:一边是风烛残年的母亲,一边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都需要我们的照顾和关心。所以从表面上看,这表现了中年人肩负着既要扶老又要携幼的人生责任;从深层的意思看,这里的“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母亲”代表着过去,“儿子”代表着未来,所以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则象征着中年人肩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文章的结尾,用象征的手法,使文章的思想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意蕴更深刻。把亲情推及得更广泛的境界。

四、学写法,突出亲情。

参考答案:开放性试题。如果表示赞同,理由可以如下:本文的主题思想是通过一家人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现出来的,这个题目可以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提示了文章的叙事线索;如果不赞同,可以围绕本文标题不能揭示文章中心关等谈理由。参考标题如:“母亲与儿子”、“选择”、“背上的世界”,以上标题与文章中心相关;“初春漫步”、“大路还是小路”,以上标题与文章线索相关。

第2页。

共3页。

13.文中有两处景物描写,请在文中把它们勾画出来,并采用旁批法注明其作用。

参考答案:第一处景物描写:“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句中的“新绿”、“嫩芽”、“水泡”透露出了初春的气息,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是对生命的高歌,是对生命力的礼赞。第二处景物描写:“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不波粼粼的鱼塘。”“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水波粼粼的鱼塘”,不仅表现出初春的特征,更突出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衬托出了母亲愉快的心情。两处景物描写,看似简短,实则蕴含着美妙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

14.课文中有不少对称式的句子,如例句所示。读读课文,至少画出两处这样的句子(例句除外),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示例: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参考答案示例:(1)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2)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好处:运用对称的句子,互相映衬,使我们读起来很有情趣。

五、说故事,回忆亲情。

15.说说你在家里感受到的亲情故事。

参考答案:略。

课后学习。

16.学了本文,你对亲情一定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请你回家之后,为父母或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等亲人做一件事(如洗衣、洗脚、做饭等),来表达自己的亲情,并将这件事写下来,500字左右。

参考答案:略。

第3页。

共3页。

语文教材教学设计篇八

教学目标:。

1认识“操、场”等九个字:认识“提手旁、提土旁、足字旁、绞丝旁、王字旁”五个新偏旁。

2认识“提、横折提”两种新笔画。正确书写“拍、皮”等六个生字。

情感目标: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掌握常见体育活动的名称,培养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愿望。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围绕体育活动进行口语表达。

教学方法理解体会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谈话:上一节课我们学了课文江河湖海,你知道河水、江水是从哪儿来的吗?

听写书空:“要、进、河、江”

二、谈话导入课文:

下课的时候你最喜欢参加什么活动?交流下课以后同学们可以参加许多活动,大家在一起多开心呐。现在请同学们看书第十六页,看一看图上画的小朋友参加了哪些有趣的活动,生交流。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我们现在读一读课文,看一看课文能告诉我们什么,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对声调。

2同桌互读,画出生字多读几遍。

3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一读,指名领读,正音。

4指名读词语,集体正音。

5说一说前三个词语与后三个词语的第一个字有什么相同处。认识偏旁。

6再读词语,试用其中一词说话。

四、指导写字:拍、皮。

1出示“拍、皮”二字,说笔顺,组词、书空。

2师板书,生观察.

3学生练习师巡视指导。

五、读词语、儿歌。看谁读得流利。

六、作业:1熟读课文,给十七页生字写音.

2抄写所学生字。

七、板书设计。

3、操场上跳绳跑步踢球。

拔河扔沙包拍皮球。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那么多的生字朋友,在上课之前我们先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2开火车读生字,其他同学认真听有没有错误,师随机讲评。

3还记得上节课我们认识的五个偏旁吗?想一想,有这些偏旁的字和什么有关系。生交流。

二、熟读儿歌。

1上节课我们还学了儿歌大家读得不错吆,现在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2生自由读。

3男女生分组读,比一比谁读得好。

三、指导写字:“课、真、身、体”

1出示生字,指导观察,交流写字注意点。

2教师示范板书,生练习,师巡视指导。

3展示写字成果,学生互评。

四、拓展活动。

1读读涂涂,读题目明确要求。2以“我喜欢的活动”作为话题训练。

五、作业:1熟读课文2抄写生字。

六、板书设计。

3、操场上课、真、身、体。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