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总结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每一个要点写清楚,写明白,实事求是。那关于总结格式是怎样的呢?而个人总结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篇一
1.药品:
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2.反应的原理:
(1)过氧化氢水+氧气。
(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导管口要塞一团棉花)。
(3)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3.实验装置。
4.收集方法:
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口要伸到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赶尽)。
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排水法(刚开始有气泡时,因容器内或导管内还有空气不能马上收集,当气泡连续、均匀逸出时才开始收集;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表明气体已收集满)。
本方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
5.操作步骤: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点:点燃酒精灯,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对准试管中药品部位加热。
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离: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撤离水槽。
熄:熄灭酒精灯。
6.检验方法: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7.验满方法:
(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2)用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8.注意事项:
(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固体药品加热时),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破裂。
(2)导管不能伸入试管太长,只需稍微露出橡皮塞既可,便于排出气体。
(3)试管内的药品要平铺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4)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离试管口约1/3处)。
(5)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的部位加热;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6)用排水法集气时,集气瓶充满水后倒放入水槽中(瓶口要在水面下),导管伸到瓶口处即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集气瓶正放,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底部。
(7)用排水法集气时,应注意当气泡从导管口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当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证明已满。
(8)停止反应时,应先把撤导管,后移酒精灯(防止水槽里的水倒流入试管,导致使馆破裂)。
(9)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要正放,瓶口处要盖上玻璃片。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篇二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
(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
(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气体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学肥料:n、p、k。
13、排放到空气中的三种气体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
15、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18、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全为混合物)。
19、三种黑色金属:铁,锰,铬.
20、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21、炼铁的三种氧化物: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22、常见的三种强酸:盐酸,硫酸,硝酸.
23、浓硫酸的三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24、氢氧化钠的三个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25、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三种氧化物:氧化铜,水(氧化氢),二氧化碳.
26、实验室制取co2不能用的三种物质:硝酸,浓硫酸,碳酸钠.
27、酒精灯的三个火焰:内焰,外焰,焰心.
28、使用酒精灯有三禁:禁止向燃着的灯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29、玻璃棒在粗盐提纯中的三个作用:搅拌、引流、转移。
30、液体过滤操作中的三靠:(1)倾倒滤液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2)玻璃棒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端,(3)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31、固体配溶液的三个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32、浓配稀的三个步骤:计算,量取,溶解.
33、浓配稀的三个仪器:烧杯,量筒,玻璃棒.
34、三种遇水放热的物质: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
35、过滤两次滤液仍浑浊的原因: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6、药品取用的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37、金属活动顺序的三含义:(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在水溶液中越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2)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里的氢;(3)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38、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9、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1)温度,(2)是否搅拌(3)固体颗粒的大小。
40、使铁生锈的三种物质:铁,水,氧气.
41、溶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42、影响溶解度的三个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
三、初中化学常见混合物的重要成分。
1、空气:氮气(n2)和氧气(o2)。
2、水煤气: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
3、煤气:一氧化碳(co)。
4、天然气:甲烷(ch4)。
5、石灰石/大理石:(caco3)。
6、生铁/钢:(fe)。
7、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
8、铁锈:(fe2o3)。
1、氯化钠(nacl):食盐。
2、碳酸钠(na2co3):纯碱,苏打,口碱。
3、氢氧化钠(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
4、氧化钙(cao):生石灰。
5、氢氧化钙(ca(oh)2):熟石灰,消石灰。
6、二氧化碳固体(co2):干冰。
7、氢氯酸(hcl):盐酸。
8、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绿。
9、硫酸铜晶体(cuso4.5h2o):蓝矾,胆矾。
10、甲烷(ch4):沼气。
11、乙醇(c2h5oh):酒精。
12、乙酸(ch3cooh):醋酸。
13、过氧化氢(h2o2):双氧水。
14、汞(hg):水银。
15、碳酸氢钠(nahco3):小苏打。
五、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
(一)质量增加的。
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
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
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
(二)质量减少的。
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
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一)、气体的检验。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二)、离子的检验.
6、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
7、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
8、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9、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
10、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
11、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12、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
13、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
(三)、相关例题。
14、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
15、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
16、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17、检验三瓶试液分别是稀hno3,稀hcl,稀h2so4?
18、淀粉:加入碘溶液,若变蓝则含淀粉.
19、葡萄糖: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若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就含葡萄糖.
七、物质的除杂。
1、co2(co):把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2、co(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3、h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通过氢氧化钠固体。
4、cuo(cu):在空气中(在氧气流中)灼烧混合物。
5、cu(fe):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6、cu(cuo):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7、feso4(cuso4):加入足量的铁粉。
8、nacl(na2co3):加入足量的盐酸。
9、nacl(na2so4):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
10、nacl(naoh):加入足量的盐酸。
11、naoh(na2co3):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12、nacl(cuso4):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13、nano3(nacl):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
14、nacl(kno3):蒸发溶剂。
15、kno3(nacl):冷却热饱和溶液.
16、co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
1、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是h2.
2、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
3、密度最小的气体是h2.
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h2.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6、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原子.
7、ph=0时,酸性,碱性最弱.
ph=14时,碱性,酸性最弱.
8、土壤里最缺乏的是n,k,p三种元素,肥效的氮肥是尿素.
9、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10、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是中国.
1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13、空气里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14、空气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
15、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16、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碳。
九、有关不同。
1、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排列不同.
2、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是因为含碳量不同.
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氧气和臭氧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水和双氧水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4、元素种类不同:是因为质子数不同.
5、元素化合价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6、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十、有毒的物质。
1、有毒的固体:亚硝酸钠(nano2),乙酸铅等;。
2、有毒的液体:汞,硫酸铜溶液,甲醇,含ba2+的溶液(除baso4);。
3、有毒的气体:co,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十一、溶解性表的记忆口诀。
钾钠铵盐个个溶,硝酸盐类也相同。
碱溶铵钾钠钡钙,硫酸盐类除钡钙,。
氯化物除银亚汞,碳磷酸盐多不溶。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篇三
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
原子。
不带电电子(一)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这三种粒子构成的。如有一种氢原子中只有质子和电子,没有中子。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于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中存在带电的粒子,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篇四
1、托盘天平:是用来粗略称量物质质量的一种仪器,每架天平都成套配备法码一盒。中学实验室常用载重100g(感量为0.1g)和200g(感量为0.2g)2种。
2、漏斗:是一个筒型物体,被用作把液体及幼粉状物体注入入口较细小的容器。在漏斗咀部较细小的管状部份可以有不同长度。漏斗通常以不锈钢或塑胶制造,但纸制漏斗亦有时被使用于难以彻底清洗的物质,例如引擎机油。
3、广口瓶是用于盛放固体试剂的玻璃容器,有透明和棕色两种,棕色瓶用于盛放需避光保存的试剂(例如硝酸银)。广口瓶一般用于存放试剂,瓶口内部磨砂,用于与瓶塞配合使用。
4、石棉网是用于加热液体时架在酒精灯上的三脚架上的铁丝网。它是由两片铁丝网夹着一张石棉水浸泡后晾干的棉布做的。
5、铁架台: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铁环可代替漏斗架使用。一般常用于过滤、加热、滴定等实验操作。是物理、化学实验中使用最广泛的仪器之一,常与酒精灯配合使用。
返回目录。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篇五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的科学。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三化学知识点,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1、单质:非惰性气体一般由两个原子组成:f2,o2,h2,cl2
2、惰性气体:一般由一个原子组成:he,ne,ar,kr,xe
3、化合物:氢化物居多:h2s,hcl,h3p,hf,hbr,hi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等气体。
(一)质量增加的
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
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
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
(二)质量减少的
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
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一)、气体的检验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二)、离子的检验.
6、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
7、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
8、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9、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
10、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
11、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12、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
13、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
(三)、相关例题
14、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
15、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
16、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方法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
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学肥料:n、p、k
13、排放到空气中的三种气体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二氧化碳和水)。
15、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18、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全为混合物)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篇六
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
二、固体药品的取用。
1、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镊子夹取,
2、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用钥匙(或纸槽)。
3、使用过的镊子或钥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三、液体药品(存放在细口瓶)的取用。
1、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
吸有药液的滴管应悬空垂直在仪器的正上方,将药液滴入接受药液的仪器中,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不要将滴管平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别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冲洗)。
2、从细口瓶里取用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3、量筒的使用。
a、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可用量筒量取。
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读数偏高,仰视读数偏低。
b、量取液体体积操作:先向量筒里倾倒液体至接近所需刻度后用滴管滴加到刻度线。注意:量筒是一种量器,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不能长期存放药品,也不能作为反应的容器。不能用来量过冷或过热的液体,不宜加热。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篇七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
(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
(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气体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学肥料:n、p、k。
13、排放到空气中的三种气体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
15、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18、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全为混合物)。
19、三种黑色金属:铁,锰,铬.
20、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21、炼铁的三种氧化物: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22、常见的三种强酸:盐酸,硫酸,硝酸.
23、浓硫酸的三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24、氢氧化钠的三个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25、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三种氧化物:氧化铜,水(氧化氢),二氧化碳.
26、实验室制取co2不能用的三种物质:硝酸,浓硫酸,碳酸钠.
27、酒精灯的三个火焰:内焰,外焰,焰心.
28、使用酒精灯有三禁:禁止向燃着的灯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29、玻璃棒在粗盐提纯中的三个作用:搅拌、引流、转移。
30、液体过滤操作中的三靠:(1)倾倒滤液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2)玻璃棒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端,(3)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31、固体配溶液的三个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32、浓配稀的三个步骤:计算,量取,溶解.
33、浓配稀的三个仪器:烧杯,量筒,玻璃棒.
34、三种遇水放热的物质: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
35、过滤两次滤液仍浑浊的原因: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6、药品取用的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37、金属活动顺序的三含义:(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在水溶液中越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2)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里的氢;(3)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38、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9、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1)温度,(2)是否搅拌(3)固体颗粒的大小。
40、使铁生锈的三种物质:铁,水,氧气.
41、溶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42、影响溶解度的三个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
三、初中化学常见混合物的重要成分。
1、空气:氮气(n2)和氧气(o2)。
2、水煤气: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
3、煤气:一氧化碳(co)。
4、天然气:甲烷(ch4)。
5、石灰石/大理石:(caco3)。
6、生铁/钢:(fe)。
7、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
8、铁锈:(fe2o3)。
1、氯化钠(nacl):食盐。
2、碳酸钠(na2co3):纯碱,苏打,口碱。
3、氢氧化钠(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
4、氧化钙(cao):生石灰。
5、氢氧化钙(ca(oh)2):熟石灰,消石灰。
6、二氧化碳固体(co2):干冰。
7、氢氯酸(hcl):盐酸。
8、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绿。
9、硫酸铜晶体(cuso4.5h2o):蓝矾,胆矾。
10、甲烷(ch4):沼气。
11、乙醇(c2h5oh):酒精。
12、乙酸(ch3cooh):醋酸。
13、过氧化氢(h2o2):双氧水。
14、汞(hg):水银。
15、碳酸氢钠(nahco3):小苏打。
五、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
(一)质量增加的。
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
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
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
(二)质量减少的。
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
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一)、气体的检验。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2、氢气:在玻璃尖嘴点燃气体,罩一干冷小烧杯,观察杯壁是否有水滴,往烧杯中倒入澄清的石灰水,若不变浑浊,则是氢气.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变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4、氨气:湿润的紫红色石蕊试纸,若试纸变蓝,则是氨气.
5、水蒸气:通过无水硫酸铜,若白色固体变蓝,则含水蒸气.
(二)、离子的检验.
6、氢离子: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加入锌粒。
7、氢氧根离子:酚酞试液/硫酸铜溶液。
8、碳酸根离子:稀盐酸和澄清的石灰水。
9、氯离子: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若产生白色沉淀,则是氯离子。
10、硫酸根离子:硝酸钡溶液和稀硝酸/先滴加稀盐酸再滴入氯化钡。
11、铵根离子: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12、铜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则是铜离子。
13、铁离子: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是铁离子。
(三)、相关例题。
14、如何检验naoh是否变质: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变质。
15、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石灰石:滴加稀盐酸,若产生气泡则含有石灰石。
16、检验naoh中是否含有nacl:先滴加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含有nacl.
17、检验三瓶试液分别是稀hno3,稀hcl,稀h2so4?
18、淀粉:加入碘溶液,若变蓝则含淀粉.
19、葡萄糖: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若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就含葡萄糖.
七、物质的除杂。
1、co2(co):把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2、co(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3、h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通过氢氧化钠固体。
4、cuo(cu):在空气中(在氧气流中)灼烧混合物。
5、cu(fe):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6、cu(cuo):加入足量的稀硫酸。
7、feso4(cuso4):加入足量的铁粉。
8、nacl(na2co3):加入足量的盐酸。
9、nacl(na2so4):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
10、nacl(naoh):加入足量的盐酸。
11、naoh(na2co3):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
12、nacl(cuso4):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钡溶液。
13、nano3(nacl):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
14、nacl(kno3):蒸发溶剂。
15、kno3(nacl):冷却热饱和溶液.
16、co2(水蒸气):通过浓硫酸.
八、化学之最。
1、未来最理想的燃料是h2.
2、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
3、密度最小的气体是h2.
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是h2.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6、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原子.
7、ph=0时,酸性,碱性最弱.
ph=14时,碱性,酸性最弱.
8、土壤里最缺乏的是n,k,p三种元素,肥效的氮肥是尿素.
9、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10、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是中国.
1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13、空气里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14、空气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
15、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16、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碳。
九、有关不同。
1、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排列不同.
2、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是因为含碳量不同.
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氧气和臭氧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水和双氧水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
4、元素种类不同:是因为质子数不同.
5、元素化合价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6、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十、有毒的物质。
1、有毒的固体:亚硝酸钠(nano2),乙酸铅等;。
2、有毒的液体:汞,硫酸铜溶液,甲醇,含ba2+的溶液(除baso4);。
3、有毒的气体:co,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十一、溶解性表的记忆口诀。
钾钠铵盐个个溶,硝酸盐类也相同。
碱溶铵钾钠钡钙,硫酸盐类除钡钙,。
氯化物除银亚汞,碳磷酸盐多不溶。
文档为doc格式。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篇八
1、酒精灯火焰:分三层为外焰、内焰、焰心。
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温度最低,因此加热时应把加热物质放在外焰部分。
2、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a、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b、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灭;c、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d、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e、不用酒精灯时,要盖上灯帽,以防止酒精挥发。
3、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可以加热的仪器,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玻璃棒、集气瓶。
4、给药品加热时要把仪器擦干,先进行预热,然后固定在药品的下方加热;加热固体药品,药品要铺平,要把试管口稍向下倾斜,以防止水倒流入试管而使试管破裂;加热液体药品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要把试管向上倾斜45°角,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别人四、洗涤仪器:
1、用试管刷刷洗,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止试管损坏。
2、仪器洗干净的标志是: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篇九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
(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
(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方法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学肥料:n、p、k。
13、排放到空气中的三种气体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二氧化碳和水)。
15、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17、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18、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全为混合物)。
19、三种黑色金属:铁,锰,铬。
20、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21、炼铁的三种氧化物: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22、常见的三种强酸:盐酸,硫酸,硝酸。
23、浓硫酸的三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24、氢氧化钠的三个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篇十
在化学学习中,不少学生对老师存在依赖心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中学生总希望老师必须明确指出哪些需要我们去看、去记,而在复习中老师又会给我们对知识进行概括和总结,并指出重难点。不论是课本中的习题,还是课外资料中的习题,都需老师给出详尽的解答过程,每次测验前都希望老师指出比较具体的复习内容,且指出重点。从而导致学生课后找不到问题,也不主动找问题,心想:反正老师会给我们找问题,并且帮我们解决的。
2、畏难心理。
有许多学化学困难的学生,对学习化学有畏难心理。可能是因为老师在学习化学前告之学生,学好化学必须过好三关:概念关、化学用语关、实验关,潜意识中便认为化学难学,认为自己天生就不是学化学的料,对此缺乏信心和勇气,缺乏学习化学的兴趣。另外,部分学生看到那么多的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组成上类似于英语,就可能跟英语那样难学。
3、定势思维的影响。
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其思维方式受日常经验、数学知识以及旧教材知识技能的影响,易形成一种定向化、规律化的思考和解决化学问题的思维方式。在实际学习中,常因定势思维影响而导致失误,使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难以提高。
4、学习方法失误。
许多中学生既没有智力缺陷、没有人格缺点、也不懒散,可学习上就是不进步。归根结底就是:学习无计划、无目的;没有预习的习惯;上课不专心、思想开小差,不记笔记;视作业为“公事”,课后不看书复习就匆忙赶作业,抄作业,甚至逃作业;分组实验时袖手旁观,照抄别人的实验报告;对作业中出现的错误不以为然;不做总结,对自己的学习心中无数;课外贪玩,在家不学习,沉湎于翻阅与学习无关的课外书刊、杂志和电脑游戏等而分散精力。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