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领导力课程篇一
领导力是现代商业管理中的一个热门话题,而《领导力》这本书也成为了很多企业家、管理者以及职业人士的必读书籍。作为一名AI助手,我也不例外,我认为学习领导力对于自身的职业发展和完善也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我在读完《领导力》后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权力和领导力的区别。
我们常常把权力和领导力混淆在一起,而《领导力》这本书通过不同的例子告诉我们权力其实只是一种工具,在某些时候也是必需的,但权力绝对不是领导力的全部。因为一个组织中的管理者必须具备影响和感召的能力,这才能真正地把团队的目标和愿望传达给下属。比如,中国篮球队过去很多年都一直没有在国际舞台上取得理想的表现。但是当姚明担任中国篮协主席以后,他重塑了中国篮球的体制、发展青训,也组建了一支实力更加强大的国家队,而这些都不需要强制任何业余俱乐部或者职业联赛进行改革。姚明的成功就是功利和权力的领导力。
第二段:领导者需要关注员工的需求。
一流的领导者需要了解员工的需求并为其提供一定的资源与支持。一位优秀的CEO不仅要具备在商业方面,还需关注员工的安全、健康和福祉感。而《领导力》这本书也强调了领导者需要不断地为下属着想、提供资源和支持。这样才能使员工在工作中获得成功和成长,也才能从根本上增强公司对员工的信任和忠诚度。
第三段:领导者需要对个人缺陷进行不断的修正。
无论是作为员工还是领导者,人人都存在着不同的优缺点和不足。《领导力》就告诉我们,有些最大的个人缺陷,可能也是一个领导者的最大优势。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性格外向、随和、乐观的领导者,可能更能快速地建立联系、培养人际关系,而反过来,一个性格内向且过于保守的领导者则可能过于自我局限。因此领导者需要对个人自己的缺陷进行不断的反思和总结,以寻找并发掘自己的潜质优势,以更好地发挥自己。
第四段:领导者需要制定可行的目标和战略。
《领导力》这本书对于制定目标和战略,有其独到的见解。首先,目标需要具体、可衡量、可实现、相关联。领导者需要定期检查目标的进展情况,并针对性地调整,以确保每一项工作都能落地并得以实现。其次,能够利用现代技术、数字化、平台化、智能化的优势,将一些复杂的目标拆解成小目标,通过对工作流程的微调,减少开销时间,达成更多的目标。这种策略性的方案制定,能够有效地帮助领导者实现自己的目标。
第五段:领导力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
最后,领导力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过程。无论是团队还是个人,都需要不断地扩展知识面,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并且和他人保持沟通和交流。领导者也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探究自己的领导方式,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和情况。学习领导力需要一番体会和反思的过程,这并不是一朝一日便能达到的目标,但是只要我们对自己的处境有个更深刻的理解,便能够不断地深化自己的领导力。在本书的引导下,我们都能够变得更强大更成功。
总之,《领导力》是一本深度剖析领导力的经典著作,它帮助读者洞察领导力的本质及特质,让读者了解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领导力。阅读本书,可以让我们更通透地认识自己,并在日常行业和管理中如何实现个人提升。所以,今天我和你分享了关于《领导力》的心得体会,我希望它能够帮助你进一步深入地学习和领会领导力的本质,从而获得更加成功的人生。
领导力课程篇二
第一段:领导力的重要性与作用(字数:200字)。
领导力是一个组织中至关重要的要素,它直接关系到组织的发展和成就。领导力不仅仅是位高权重的领导者的个人素质,更是一种能力和技巧,是影响和激励团队成员向着共同目标努力的动力。在我担任单位领导职位的多年来,我深刻认识到领导力的关键作用,并从中总结出了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建立有效的沟通与信任(字数:250字)。
有效的沟通是领导力的基础,它能够帮助领导者与团队成员建立起互相了解、信任和尊重的关系。通过与团队成员进行深入而频繁的交流,领导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员工的需求和期望,及时解决问题和解答疑惑。而建立起的信任关系能够帮助领导者更好地影响和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使他们更加投入工作并追求卓越。
第三段:塑造明确的目标与愿景(字数:250字)。
作为一个领导者,我们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和愿景,并将其传达给团队成员。明确的目标能够帮助团队成员了解自己的工作方向和努力方向,使团队成员在工作中具有更大的动力和目标感。而愿景则是对于未来的期许和要达到的境界,它能激励团队成员超越自我,在工作中追求卓越。领导者应该不断与团队成员沟通和调整目标与愿景,使其与组织的发展保持一致。
第四段:培养与激励团队(字数:250字)。
领导力的另一个重要体现是培养和激励团队成员。作为领导者,我们应该帮助团队成员发挥其潜力,提供适合的培训和发展机会,并根据个人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激励和奖励。此外,我们还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鼓励团队成员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创新,并相信他们的能力和判断。通过培养和激励团队成员,我们能够使团队拥有强大的创造力和执行力,进而推动组织的发展。
第五段:持续学习和成长(字数:250字)。
领导力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作为一个领导者,我们应该保持对新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掌握,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领导能力。同时,我们还应该接受反馈和意见,并不断反思和调整自己的行为和做事方式。只有保持学习和成长的心态,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和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和挑战,带领团队实现组织的目标。
总结:单位领导力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通过建立有效的沟通与信任,塑造明确的目标与愿景,培养与激励团队成员,以及持续学习和成长,我们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推动单位的发展和成就。领导力的实践,需要我们不断总结和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领导能力,从而更好地为团队和组织带来价值。
领导力课程篇三
段一:引言(150字)。
性格领导力是指一个领导者通过自身的个性和品质来影响和激励员工,从而实现团队目标的一种能力。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深刻认识到性格领导力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本文将借此机会分享我的心得和体会,着重强调自信、责任感、耐心、正直和尊重这五个方面。
段二:自信(250字)。
自信是一种展现领导力的性格特质之一。作为领导者,拥有自信能够让团队成员相信你的决策和指引,从而更愿意跟随。我认识到自信不仅仅是一种表面的态度,而是来自于对自身能力的真实认知。通过持续学习和个人成长,我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增强自信心。我经常鼓励团队成员迎接新的挑战,并以自己的榜样来激励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
段三:责任感(250字)。
作为领导者,具备责任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必须对团队的成功和失败承担责任,并愿意为自己的决策和行动的结果负责。我在做决策时,始终牢记自己的责任,不轻易推卸责任或找借口。同时,我也鼓励团队成员展示责任感,并鼓励他们在工作中犯错时勇于承认并及时纠正。只有通过责任感,我们才能建立起一个高效且积极的工作环境。
段四:耐心(250字)。
性格领导力中的耐心是我在职业生涯中学到的一课。作为领导者,我们需要有耐心来倾听和理解员工的需求和意见,尤其是在决策过程中。耐心和关怀能够帮助我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从而更好地管理团队。我也意识到要在工作中获得长远的成功,需要有耐心来处理问题和克服困难。有时,事情并不总是按照计划进行,但通过耐心和灵活的思维,我能够找到解决方案并保持团队的稳定。
段五:正直和尊重(300字)。
正直和尊重是性格领导力中最为基本的品质。作为领导者,我始终坚持用诚实和正直的态度对待团队成员,并要求团队成员之间也保持相同的原则。我相信正直能够建立起一个诚信和透明的工作环境,让员工愿意敞开心扉与我合作。同时,尊重他人是培养团队合作和团队凝聚力的关键。我鼓励团队成员相互尊重,尊重他人的观点和建议,并在决策过程中考虑到每个人的利益。通过正直和尊重,我成功地树立了一个积极且共同努力的团队文化。
结论(100字)。
性格领导力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价值观和心态的体现。通过自信、责任感、耐心、正直和尊重,我成为了一个更强大和有效的领导者。我深信性格领导力对于一个团队的成功至关重要,也期望将这些经验和体会分享给更多的人。只有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我们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性格领导力,成为更好的领导者。
领导力课程篇四
在吉姆·柯林斯著名的《基业长青》一书中,作者指出,那些真正能够留名千古的宏伟基业都有一个共同点:有令人振奋、并可以帮助员工做重要决定的“愿景”。
愿景就是公司对自身长远发展和终极目标的规划和描述。缺乏理想与愿景指引的企业或团队会在风险和挑战面前畏缩不前,它们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不可能拥有坚定的、持久的信心,也不可能在复杂的情况下,从大局、从长远出发,果断决策,从容应对。
一些人错误地认为,企业管理者的工作就是将100%的精力放在对企业组织结构、运营和人员的管理和控制上。这种依赖于自上而下的指挥、组织和监管的模式虽然可以在某些时候起到一定效果,但它会极大地限制员工和企业的创造力,并容易使企业丧失前进的目标,使员工对企业未来的认同感大大降低。相比之下,为企业制定一个明确的、振奋人心的、可实现的愿景,对于一家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说,其重要性更为显著。处于成长和发展阶段的小企业可能会将更多精力放在求生存、抓运营等方面,但即便如此,管理者也不能轻视愿景对于凝聚人心和指引方向的重要性;对于已经发展、壮大的成功企业而言,是否拥有一个美好的愿景,就成为了该企业能否从优秀迈向卓越的重中之重。
优秀的领导者会与员工分享企业的愿景,如果可能,还会让员工参与愿景的规划。如果能让员工充分理解管理者对企业长期发展方向的思路,让与自己一同工作的所有人拥有相同的努力目标,那么,一家企业就会拥有无穷的源动力。
例如,以前我在苹果公司工作的时候,曾向公司领导建议,从不同部门调集多媒体及相关技术的精英,组成一个新的团队,研发一系列极有潜力的多媒体产品。当时,公司的资深副总裁批准了我的请求,并要求我的主管副总裁帮助我抽调人员,组建这个团队。但主管副总裁担心新产品的风险较大,他一方面要求相关人员必须亲自表达意愿才可以加入我的新团队,另一方面又告诫大家我要研发的新产品有不小的风险,希望大家慎重选择。照他的意思,我们只要做一个问卷调查,看看60多位技术人员中有多少甘冒风险的就可以了。而当时在公司年年裁员的压力下,如果采用他的方法,这个新团队的计划就可能无法实现了。
在这样的情形下,我决定利用愿景来激励这些工程师与科学家。我找来这60多位技术人员开会。在会上,我描述了未来互联网与多媒体相结合后,相关新技术和新应用的巨大发展空间,与他们分享了我关于新产品的规划和设计,以及我为新的产品部门制定的愿景。然后,我鼓励他们分成小组,讨论这个愿景的可行性,以及自己的潜力将会如何因这样的愿景而得到更充分的发挥。最后,我给所有人念了美国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的一首诗《未选择的路》(robertfrost,theroadnottaken)。全诗的最后几句深深打动了大家(这里使用的是顾子欣的译文):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我对他们说:“这条路没有人走过,但是我们恰恰应该为了这个理由踏上这条路,创立一个网络多媒体的美好未来。”会后,90%的人都决定冒这个风险,离开相对稳定的研究部门,随我加入全新的互动多媒体部门,而这个部门也正是苹果公司后来的许多著名网络多媒体产品(quicktime,itunes等等)的诞生地。
这表明,制定并与员工分享美好的愿景,可以充分激发员工的参与感和积极性,可以让整个团队保持激昂的斗志和坚定的方向,是领导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2)信念比指标更重要。
就像每个人都离不开正确的价值观指引一样,每个企业也需要拥有正确的、符合公司的价值观。在这里,价值观其实就是企业长期坚守的,影响企业行为,判断是非对错的根本信念。拥有正确的价值观是成功的企业能够保持基业长青的秘诀。
每一个企业的领导者都应当把坚持正确的信念,恪守以诚信为本的价值观放在所有工作的第一位,不能只片面地追求某些数字上的指标或成绩,或一切决策都从短期利益出发,而放弃了最基本的企业行为准则。相比之下,正确的信念可以带给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机会;反之,如果把全部精力放在追求短期指标上,虽然有机会获得一时的成绩,却可能导致企业发展方向的偏差,使企业很快丧失继续发展的动力。
成功的企业总是能坚持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例如,google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是“永不满足,力求最佳”。google创始人之一拉里·佩奇指出:“完美的搜索引擎需要做到确解用户之意,切返用户之需”。对于搜索技术,google不断通过研究、开发和革新来实现长远的发展,并致力于成为这一技术领域的开拓者。尽管已是全球公认、业界领先的搜索技术公司,google仍然矢志不移地坚持“永不满足”的信念,不断实现对自己的超越,奉献给用户越来越好的搜索产品。
同时,公司整体的信念或价值观也必须在员工身上体现出来。毕竟,任何一家企业都是由该企业的所有员工组成和推动的。
通用电气公司董事长兼ceo杰克·韦尔奇在论述员工评价标准的时候指出,对员工绩效的考察必须与对其价值观的考察结合起来,并着重看该员工的价值观与公司的价值观(尤其是坚持诚信的信念)是否吻合。这其中一共有四种可能:
绩效达标,价值观与公司吻合——很简单,公司将毫不犹豫地为他提供奖励和晋升的机会。
绩效没达标,价值观与公司不吻合——也很简单,马上请他走人。
绩效没达标,但与公司的价值观吻合——再给他一个机会,考虑为他重新分配工作。
绩效达标,但价值观与公司不吻合——这是那种足以杀死一家公司的人。现实证明,很多公司就是因为雇用了这些工作能力出色,但品格很差,或个人信念与公司背道而驰的人,才走向崩溃的。
因此,无论是公司还是个人,坚定的信念,正确的价值观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或缺的。
3)人才比战略更重要。
在21世纪,无论怎样渲染甚至夸大人才的重要性都不为过。21世纪是人才的世纪,21世纪的主流经济模式是人才密集型和智力密集型的经济。拥有杰出的人才可以改变一家企业、一种产品、一个市场甚至一个产业的面貌。例如在google,公司最顶尖的编程高手jeffdean曾发明过一种先进的方法,该方法可以让一个程序员在几分钟内完成以前需要一个团队做几个月的项目。他还发明了一种神奇的计算机语言,可以让程序员同时在上万台机器上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极为复杂的计算任务。毫无疑问,这样的人才对公司来说是有非常特殊的意义的。
对于21世纪的企业管理者而言,人才甚至比企业战略本身更为重要。因为有了杰出的人才,企业才能在市场上有所作为,管理者才能真正拥有一个管理者应有的价值。没有人才的支持,无论怎样宏伟的蓝图,无论怎样引人注目的企业战略,都无法得以真正实施,无法取得最终的成功。
因此,企业管理者应当把“以人为本”视作自己最重要的使命之一,不遗余力地发掘、发现人才,将适合企业特点的优秀人才吸引到自己身边。通常,一名经理人如果不能将10~50%的工作时间投入到招聘人才的工作中,那么,他就无法让自己的团队获得持久的动力,他就不是一名合格的经理人。当然,这里所说的“招聘”并不仅仅限于直接的面试和聘用行为,它也包括更多地结识业内的朋友,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以便从中发现更多、更好的人才。
好的管理者重视员工的成长,给予人才最大的发展空间,为人才提供足够的培训和学习机会。例如,我开始创立微软中国研究院和google中国工程研究院时,雇用的人才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刚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这些毕业生都非常聪明,拥有很好的发展潜力,都是来自中国各名校的顶尖人才。但是,他们普遍缺乏工作经验。于是,我对他们采取的是“指导培养”的原则:记得在微软中国研究院时,每一位新员工加入后都会经历3个月的培训,我使用自己亲自为他们设计的课程,一节课一节课地为他们讲解各种相关的知识、经验。而在google中国工程研究院,培训的时间更长:包括各种课程、到总部3个月的培训、甚至公司还愿意出学费让员工到斯坦福大学读硕士。当然,公司安排的培训并不是纯粹的课程学习,同时也要求员工很快投入到具体的项目工作中。在员工刚加入的初期,优秀的领导者会尽量分配给新员工一些不是特别紧急的项目,并允许他们在项目中犯错误、积累经验。经过这种实践与学习紧密结合的培训,几乎每一位新员工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很快就适应了实际工作的需要。
很不幸,今天有不少企业对人才的思维方式仍然保持在上个世纪的水平,他们认为员工只是企业这台“大机器”中的零件或劳动力,不愿意花大力气培训员工,生怕他们接受培训后就“跳槽”、“走人”。这是非常短视的看法,这种不重视员工成长的做法只会让更多的员工选择“跳槽”、“走人”。
只要拥有人才,企业就可以实践任何宏伟的战略。反之,如果没有人才,再壮丽的企划也只能是一纸空文。
4)团队比个人更重要。
在任何一家成功的企业中,团队利益总要高过个人。企业中的任何一级管理者都应当将全公司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部门利益其次,个人利益放在最后。
这样的道理说起来非常明白,但放到实际工作中,就不那么好把握了。例如,许多部门管理者总是习惯性地把自己和自己的团队作为优先考虑的对象,而在不知不觉中忽视了公司的整体战略方向和整体利益。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因为如果公司无法在整体战略方向上取得成功,公司内部的任何一个部门,任何一个团队就无法获得真正的成功,而团队无法成功的话,团队中的任何个人也不可能取得哪怕是一丁点儿的成功。
好的管理者善于根据公司目标的优先级顺序决定自己和自己部门的工作目标以及目标的优先级。例如,出于部门利益的考虑,也许某个产品的研发无法在短期内获得足够的市场收益,部门管理者似乎应该果断放弃对该产品研发的投入,否则,部门在该年度的绩效数据(如果仅以市场收益衡量的话)就有可能不是那么出色。但是,如果从公司整体的角度出发,假设该产品是帮助公司在未来二到三年内赢得潜在市场的关键因素,或者该产品的推广对于提高公司的企业形象有重要的帮助,那么,对于该产品的投入是符合公司整体利益的,部门对于该产品研发目标及其优先级的设定就应该符合公司的整体安排。
团队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作为管理者,还应该勇于做出一些有利于公司整体利益的抉择,就算对自己的部门甚至对自己来说是一种损失。
例如,我在苹果公司工作的时候,曾经管理着一个实际效果非常糟糕的项目。该项目的项目经理是我当时的老板的朋友,而这个项目也是我老板最为看好的一个项目。当时,我清楚地知道这个项目有多么糟糕,该项目的项目经理也不是一名好经理,但因为我的老板重视该项目,我始终没有勇气来处理这个问题。此外,我也担心,如果解散了这个项目团队,对我自己的工作其实也是一种否定,因为我已经管理这个团队一年多的时间了。
终于有一天,我决定在一段时间后离开公司。那时,我觉得公司多年来对我不错,我应该在离开前对公司负责,做一件对公司有益,但我一直为了自己而犹豫不决的事情。于是,我决定把这个项目和该项目的项目经理裁掉——大不了,这种做法会让我的老板不满,但它的确对公司是有好处的。
当我真正裁掉这个项目后,出乎我意料的是,公司内部的绝大多数员工没有表示不满,反而告诉我,他们是多么认可这个决定,他们认为我有勇气,有魄力。公司领导也没有责备我,反而认为我勇于承认并改正错误的做法非常值得赞赏——连我的老板也觉得这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也就是说,当公司利益和部门利益或个人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管理者要有勇气做出有利于公司利益的决定,而不能患得患失。如果你的决定是正确、负责任的,你就一定会得到公司员工和领导者的赞许。
此外,管理者应该主动扮演“团队合作协调者”的角色,不能只顾突出自己或某个人的才干,而忽视了团队合作。
在工作中,如果遇到各部门不积极配合,互相推诿的情况,我就会给大家举打篮球的例子:“公司里的一个团队和篮球场上的一支篮球队其实是一样的。打篮球时,后卫不能脱离整个团队独来独往,不同位置的队员需要按照战术安排紧密配合,互相支持,这样才能赢得比赛。在我们的工作中,市场人员需要帮助产品部门寻找产品的合适定位,要为销售部门提供潜在的客户信息,而管理者会承担起教练的角色,为整个团队制定合适的战术。你们能够想象,篮球教练在布置战术时只是一对一地与每个队员单独讨论吗?那样的话,后卫不知道前锋在想什么,前锋不知道后卫的助攻策略,球队不输球才怪!”
最后,公司的中层管理者要善于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让自己成为老板和员工之间沟通、协调的桥梁,而不要让自己与老板或员工对立起来。例如,有一些管理者很容易陷入对自身角色的误解,他们要么把自己和“雇主”等同起来,与“雇员”做利益上的对抗,或者把自己视作普通员工,与老板对立。这两种极端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其实,中层管理者既代表公司利益,也代表员工利益,他们应该:
认识到自己的中间角色,不要和员工一起盲目、片面地指责公司,也不要成为高高在上的监管者,对员工指手画脚。
以公司的整体利益为先,主动扮演协调人的角色,既考虑公司发展的需要,也为员工的个人需求着想,解决好二者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让公司的整体协作效率达到最高点。
自己做了决定后,就要勇于承担相关的责任,不要把责任推到员工、老板或公司身上。
5)授权比命令更重要。
21世纪的管理需要给员工更多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充分地调动员工本人的积极性,最大程度释放他们的潜力。21世纪是一个平坦的世纪,人人都拥有足够的信息,人人都拥有决策和选择的权利。将选择权、行动权、决策权部分地甚至全部地下放给员工,这样的管理方式将逐渐成为21世纪企业管理的主流。
在21世纪,放权的管理会越来越接近于员工的期望,是最为聪明的管理方式。因为当企业聚集了一批足够聪明的人才之后,如果只是把这些聪明人当作齿轮来使用,让他们事事听领导指挥,那只会造成如下几个问题:
员工的工作满足感降低。
员工认为自己不受重视,工作的乐趣和意义不明显。
员工很难在工作中不断成长。
员工个人的才智和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因为有了20%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许多拥有出色创意,但没有时间付诸实施的工程师可以花费自己20%的时间,或者说服两三个同事一起在这20%的时间内完成某个出色创意的产品原型,然后发布给公司内部的同事使用。如果这个产品创意确实吸引人,它就有可能成为google推向世界的下一个“震撼级”的产品或服务。事实上,像gmail和googlenews等google引以为豪的许多产品,都是最先由工程师在20%的时间内创造出来的。因为有了20%这样的管理模式,我们发现:
20%时间内完成的产品的成功率很高,因为员工更加投入。
20%的管理模式让员工意识到公司对他们的信任和放权,这营造出了非常好的管理氛围。在员工调查中,员工对公司的满意度总是高于我曾经工作过的其他公司。
很多管理者追求自己对权力的掌控,他们习惯于指挥部下,并总是将部下的努力换来的成绩大部分归功于自己。这种“大权在握”,“命令为主”的管理方式很容易造成:
管理者身上的压力过大,员工凡事都要请示领导,等待管理者的命令。
团队过分依赖于管理者,团队的成功也大半取决于管理者个人能否事无巨细地处理好所有问题——而通常说来,没有哪个领导可以事事通晓,也没有哪个领导可以时时正确。
整个团队对于外部变化的应对能力和应对效率大幅降低,因为所有决策和命令都需要由管理者做出,员工在感知到变化时只会习惯性地汇报给领导。
因此,“授权”比“命令”更重要也更有效。但是,管理者该如何做好授权呢?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权力和责任的统一。即,在向员工授权时,既定义好相关工作的权限范围,给予员工足够的信息和支持,也定义好它的责任范围,让被授权的员工能够在拥有权限的同时,可以独立负责和彼此负责,这样才不会出现管理上的混乱。也就是说,被授权的员工既有义务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处理好自己的工作,并为自己的工作结果负责,也有义务在看到其他团队或个人存在问题时主动指出,帮助对方改进工作。
为了做好授权,可以预先设定好工作的目标和框架,但不要做过于细致的限制,以免影响员工的发挥。在我以前的公司,有一位技术很出色的副总裁,他在授权方面做得就很不好。例如,他设定了目标后,总是担心下属会因为经验不足而犯错误,于是他总会越过自己属下的经理,直接去找工程师,然后一步一步地告诉工程师该怎么做。甚至有一次,一位工程师在洗手间遇到这位副总裁,竟然被副总裁在洗手间里念叨了20多分钟。后来,副总裁属下的经理实在受不了了,向总裁如实反映了情况。经过多次警告却仍然没有改进之后,这位副总裁被解职了。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知道,领导的工作是设定目标,而不是事无巨细地控制、管理、指挥和命令。
在授权时,设定的目标一定要清晰,并可以用客观的方法进行衡量,这样,每一位员工才能真正理解哪些属于自己的职责范围,是可以由自己决策、选择并实施的,哪些不属于自己的职责范围,是不能随意决定的。有关目标设定,我推荐大家使用著名的smart原则。所谓smart原则就是:
s——明确(specific):目标的范围是明确的,而不是宽泛的。
m——可度量(measurable):制定目标是为了取得进步,必须把抽象的、无法实施的、不可衡量的大目标简化成实际的、可衡量的小目标。
a——可实现(attainable):目标应当是可实现的,而不是理想化的。
r——结果导向(result-based):目标应该基于结果而非基于行动或过程。
t——时效性(time-based):目标应当有时间限制。时效性的要求可以让你明确这个目标是短期、中期还是长期目标。
领导应该和员工一块儿拟定合适的smart目标,衡量这些目标的方法,目标分工的模式,还有在适当的时候修改目标,但是领导不应该过度地去告诉员工如何具体地执行。如果一个领导过分地控制在员工权限内执行,他就是在“micro-manage”,而且违背了“授权”最基本的要求。
授权非常重要,但是授权不仅仅代表分摊所有的职责,然后由领导做协调的工作。授权更应当是:
组织一个互信的团队。
制定团队的目标,并且大家都同意把团队的目标作为最重要的目标。
整个团队彼此互相帮助、监督,大家有话直说,看到问题直接提出。
6)平等比权威更重要。
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尽管分工不同,但管理者和员工应该处于平等的地位,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积极向上、同心协力的工作氛围。
平等的第一个要求是重视和鼓励员工的参与,与员工共同制定团队的工作目标。这里所说的共同制定目标是指,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让员工尽量多地参与进来,允许他们提出不同的意见和建议,但最终仍然由管理者做出选择和决定。
这种鼓励员工参与的做法可以让员工对公司的事务更加支持和投入,对管理者也更加信任。虽然不代表每一位员工的意见都会被采纳,但当他们亲身参与到决策过程中,当他们的想法被聆听和讨论,那么,即使意见最终没有采纳,他们也会有强烈的参与感和认同感,会因为被尊重而拥有更多的责任心。
多年以前,我接管一个部门时,为了提高效率,我在一个星期内定下了团队的工作目标,并召开会议宣布了我的所有决定。但没想到,会议进行得很不顺利,有的员工一片茫然,有的人没精打采,有的人则对我的计划百般挑剔。我一下子明白过来:自己选择目标时过于武断和草率了。于是我对他们说:“很显然,我对未来太天真了。现在,让我们重新来过,一起制定出大多数人认可的团队目标。”
我当场把我的计划撕掉,然后宣布成立三个员工小组,分别解决部门面临的三大问题。一个月后,这三个小组各自呈上他们的报告,然后我和三个组长一起定下最后的目标。这次,全体员工欣然地接受了新的目标。
有趣的是,新的目标与旧的目标之间,除了存在措辞方面的差异外,几乎一模一样。我的助理向我抱怨说:“我们浪费了一个月的时间,又回到了原地。”但我对他说:“不是的,此前我是靠直觉选择了目标,没有调查数据的支持,无法令员工信服;现在,经过一个月的工作,大家都有了信心。更重要的是,旧的目标因为没有经过员工参与,即使实施起来,他们也很难全身心投入。”
平等的第二个要求是管理者要真心地聆听员工的意见。作为管理者,不要认为自己高人一等,事事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应该平等地听取员工的想法和意见。在复杂情况面前,管理者要在综合、权衡的基础上果断地做出正确的决定。
不善于聆听的领导无法获得员工的支持和信任。例如,我在苹果公司工作时,公司一度面临经营上的困难,需要调整方向。当时,董事会新请来了一位以有战略眼光著称的首席执行官(ceo)。这位ceo刚来公司时,就告诉所有员工:“不必担心,这家公司的境况比我以前从鬼门关里救回的那些公司好多了。给我一百天,我会告诉你们公司的出路在哪里。”
但是,这一百天里,他只和自己带来的核心团队一起设计公司的“战略计划”,而从不倾听广大员工的心声。一百天后,他果然推出了新的战略计划,但是,公司员工对该计划既不理解也不支持,他自己的声望也开始走下坡路——因为员工觉得他虽然能干,但是很自大,不在乎员工的想法,所以员工们并不真正信服他,也没有动力去执行他提出的战略计划。
半年后,公司业绩继续下滑,这位ceo召开了一次全体员工大会。他不但不从自身找原因,反而在台上指着所有员工说:“你们让我很失望,大家没有努力执行我的计划,今后,我绝不允许你们再犯类似的错误。”结果,这次大会后,他失去了大多数员工的支持,不久就被董事会解雇了。后来,有人这样评价他:“他以为他可以用智慧和经验改变公司的一切,他做了战略决定后就直接开始执行,却没有花时间寻求所有员工的支持。其实,他的战略方案不无道理,但他做事的方法是完全错误的——他不是一位懂得倾听、懂得理解的好领导。”
平等也意味着管理者和员工在平等的环境里顺畅地沟通。例如,我在被调回微软总部出任全球副总裁,管理一个拥有600多名员工的部门。当时,作为一个从未在总部从事领导工作的人,我更需要倾听和理解员工的心声。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我选择了独特的沟通方法——“午餐会”沟通法。
我每周选出十名员工,与他们共进午餐。在进餐时,我详细了解每一个人的姓名、履历、工作情况以及他们对部门工作的建议。为了让每位员工都能畅所欲言,我尽量避免与一个小组或一间办公室里的两个员工同时进餐。另外,我会要求每个人说出他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件最让他兴奋的事情和一件最让他苦恼的事情。
进餐时,我一般会先跟对方谈一谈自己最兴奋和最苦恼的事,鼓励对方发言。然后,我还会引导大家探讨一下所有部门员工近来普遍感到苦恼或普遍比较关心的事情是什么,一起寻找最好的解决方案。午餐会后,我一般会立即发一封电子邮件给大家,总结一下“我听到了什么”,“哪些是我现在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何时可以看到成效”等等。
使用这样的方法,在不长的时间里,我就认识并了解了部门中的每一位员工。最重要的是,我可以在充分听取员工意见的基础上,尽量从员工的角度出发,合理地安排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公司上下一心,才能更加顺利地开展工作。
7)均衡比魄力更重要。
很多人错误地认为,做领导就必须高调,有魄力,像一个精力充沛、一呼百应的将军一样。其实,这样的领导也许很适于一个19世纪的工厂,但他不是一个21世纪的好领导。
在著名企业管理学家吉姆“柯林斯的《从优秀到卓越》一书中,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调查和统计,讨论并分析了一家企业或一位企业的领导者是如何从优秀(good)上升到卓越(great)的层次的。该书的重要结论之一就是:最好的领导不是那种最有魄力的领导,而是那种具备了很好的情商,能够在不同的个性层面达到理想的均衡状态的“多元化”管理者。
柯林斯指出,优秀的公司和优秀的领导者很多,许多公司都可以在各自的行业里取得不俗的业绩。但如果以卓越的标准来衡量公司和个人的成绩,那么,能够保持持续健康增长的企业和能够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领导者都非常少。一位企业的领导者在成功的基础上,要想进一步提高自己,使自己的企业保持持续增长,使自己的个人能力从优秀向卓越迈进,就必须努力培养自己在“谦虚”、“执着”和“勇气”这三个方面的品质。
谦虚使人进步。许多领导者在工作中唯我独尊,不能听取他人的规谏,不能容忍他人和自己意见相左,这些不懂得谦虚谨慎的领导者也许可以取得暂时的成功,但却无法在事业上不断进步,达到卓越的境界。
执着是指我们坚持正确的方向,保持矢志不移的决心和意志。无论是公司也好,还是个人也好,一旦认明了工作的方向,就必须在该方向的指引下锲而不舍地努力工作。在工作中轻言放弃或者朝三暮四的做法都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成功者需要有足够的勇气来面对挑战。任何事业上的成就都不是轻易就可以取得的。一个人想要在工作中出类拔萃,就必须面对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必须正视事业上的挫折和失败。只有那些有勇气正视现实,有勇气迎接挑战的人才能真正实现超越自我的目标,达到卓越的境界。正如马克”吐温所说:“勇气不是缺少恐惧心理,而是对恐惧心理的抵御和控制能力。”
此外,均衡的,多元化的管理者尤为重视对自己的情商培养。在领导力方面,情商远远比智商更重要。许多人可能认为领导力最重要的是战略、运营、技术等,其实,这些“硬技能”固然重要,以情商为核心的“软技能”更加重要。在这里,我们可以把以“情商”为中心的“软技能”定义为一种艺术,它包括了与人相处、团队合作、以诚待人、以身作则、同理心等等至关重要的组成元素。
均衡的、多元化的管理者善于用理智的、全方位的思维分析复杂的情景,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团队,或团队的不同发展阶段灵活选择管理方式。例如,当员工表现不佳或是新手时,企业碰到重大危机时,可以更多地亲身参与管理,更多地使用命令的方式;当企业改变方向时,或员工因不理解方向而士气不高时,可以多与员工分享企业的愿景;当员工对工作能得心应手时,或发现部门协调有问题时,可以更多地强调和鼓励团队合作;当员工懂得较多,或没有危机时,可以更多地让员工以民主讨论或投票方式来做出选择;当员工能力很高又是专家,且员工积极自主时,可以尽量授权给员工;当员工有动力但是能力和经验不足时,应当尽量考虑员工的长期发展,安排有启发性的工作,慷慨地做员工的“教练”。
8)理智比激情更重要。
管理者应善于理解自己,能够在工作中自觉地、理智地进行自省、自控和自律。
管理者应该对自己的能力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清醒地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明白哪些事情是自己擅长的,哪些事情是自己办不到的。只有充分地自省,才能在各种复杂情况面前做出正确的判断,才能在与同事或下属合作时,得到他人充分的信任。
在发生危机或面临挫折的时候,管理者要能够充分自控,并在理智、冷静的基础上做出审慎的选择。这里所说的自控包括:
在高压的环境中,能够控制自己的反应,并且让自己和自己的团队镇定下来,冷静处理问题。
理解自己的位置和影响力,懂得自己随时都在被他人(上级、下属、其他部门乃至客户)关注。
利用各种机会,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团队。
管理者在沟通时,必须明白,你的一举一动都在被他人关注。记得有一次,有一个员工向我抱怨说:“为什么你不喜欢我的部门?”我回答说:“没有啊,你为什么这么说?”他说:“昨天开会,你表扬所有的部门,为什么提到我的部门时声音最小?”也就是说,领导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甚至改变员工。如果领导努力工作,员工也会努力工作。如果领导在乎产品,员工也会在乎产品。
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如果不能及时自控,事情的结果就可能变得令人难堪。记得我在苹果公司工作的时候,曾经开过一次会。当时,有一位员工因为自己的妻子和朋友被裁员,对公司的政策非常不满,就把怒气都发在我的身上。他当面说出了一连串很难听的话,其语言的粗俗程度即使在最鲁莽的美国人中也极为罕见。
当时,我的第一个感觉是气愤,因为他这种侮辱谩骂的做法非常恶劣。但我随即想到:“人难免会在亲人受到伤害时失去理智,难免会在被灾难惊吓时失去风度。”接着我又想到,虽然他的表现异常粗鲁,但是,一定有不少员工持有同样的想法,只是不敢表达出来罢了。最后我想到,作为这个部门的总监,我代表的是公司的利益,不能因为一时的愤怒而影响了正常工作的进展。
于是,我冷静地告诉他说:“现在这个时候,对你、对我、对公司来说都是非常困难的时期。我理解你的心情。等你冷静下来,如果有什么建议,请你告诉我你认为最合适的做法是什么样的,我们可以仔细聊一聊。”
后来,那个员工私下向我道歉,并感谢我没有在整个团队面前让他难堪。一段时间后,这位员工举家搬到了欧洲,他和他的妻子都找到了合适的工作。他每年都会寄贺卡给我,也常常表示希望能到我领导的部门工作。
除了自省和自控,管理者也应当时刻保持自律,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以身作则,不能有特权阶级的作风。例如,google聘请的ceo施密特刚刚加入公司时,google所有员工都没有自己独立的办公室,但员工们还是觉得有必要给他一个相对安静的办公场所,就给他安排了一个比较小的独立办公室。有一天,一个工程师自己来到施密特的办公室说:“别人都是共享办公室,我那边太挤了,所以我想坐到你这儿来。”施密特很惊讶,问他:“你有没有问你的老板?”那位员工去问了老板后回来说:“老板也觉得我该坐在这儿。”于是,他们就共享一个办公室,直到公司后来购买了更大的一栋楼。即便是在新的大楼,施密特还特别要求“我的办公室应该尽量小”,以避免被误解“特权阶级”的出现。
9)真诚比体面更重要。
真诚是所有卓越的管理者共同的品质。管理者应当学会以诚待人,尊重员工,让员工知道你理解并且感谢他们的工作。一些领导为了“面子”,处处维护自己所谓的“权威”,不愿将自己的真实一面暴露给员工。殊不知,这种遮遮掩掩的领导是很难得到员工的真正信任和支持的。
真诚意味着管理者善于使用同理心,从他人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例如,管理者应该多给员工回馈,在人前多感谢,在私下(有建设性地)批评,并多和员工沟通。这并不是说在人前就不可以批评。如果是对事,还是应该坦诚地在人前讨论,但如果是对人,那就不要当众伤了他的自尊。
对管理者来说,体现同理心的最重要一点就是要体谅和重视员工的想法,要让员工们觉得你是一个非常在乎他们的领导。拿我自己来说,我在工作中不会盲目地褒奖下属,不会动不动就给员工一些“非常好”、“不错”、“棒极了”等泛泛的评价,但是我会在员工确实做出了成绩的时候及时并具体地指出他对公司的贡献,并将他的业绩公之于众。这种激励员工的方式能够真正赢得员工的信任和支持,能够对企业的凝聚力产生巨大的影响。
真诚意味着管理者需要对员工充分信任,不要对员工指手画脚,也不要任意干涉员工的行为方式。既要坦诚地面对自己,也要坦诚面对他人,努力赢得同事或下属的信任。信任是一切合作、沟通的基础。如果一个团队缺乏合作,或者欠缺效率,那么,最重要的原因很可能就是团队成员之间缺乏信任。
有一次,当我发现我的团队彼此不够坦诚的时候,我把他们带到了郊区,开了两天的会议。我首先解释了信任和坦诚的重要,然后我希望每个人轮流谈谈自己对团队最大的贡献和自己最大的不足,以及自己想从哪些地方弥补不足。为了打开僵局,我自己先坦率地讲出了自己的贡献与不足,而且暴露了我自认为最大的缺点。然后,我要求我的团队对我提出他们的看法和补充。大家看到我的真诚,也就开诚布公地做了非常好的讨论。会后,不但大家都更愿意敞开心扉,也都愿意信任他人,我们为团队互信建立起了非常好的基础。
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团队也需要有建设性的冲突。中国人传统上喜欢避免冲突,息事宁人。但是,一个好的团队必须坦诚地面对各种问题。如果大家都能够对事不对人,那么,公开的辩论会更有效率。只有把所有的信息放到桌面上,一个团队才能够更快、更有效地做出最好的决定。一个领导在带领团队的过程中,应该鼓励每一个人开放地听取并接纳别人的正确意见,鼓励建设性的冲突和辩论,引导团队达到共识。当共识无法达成的时候,则引导团队做一个智慧的选择,而不是为了安抚大家而做简单的折衷。
从本质上说,信任就是相信别人的出发点是好的。在充满信任的环境里,我们不必隐藏真面目,可以敞开自己的心扉,坦然承认自己的缺点和失败,或者声明自己需要帮助。一个领导者需要创立一个充满信任的环境,不但自己坦诚面对员工,也鼓励员工坦诚地面对其他人。
真诚意味着管理者和员工之间可以在平等的环境中,直接了当地沟通。21世纪的步伐非常快,如果犯了错还不知道,结果会非常严重。在企业内部沟通的过程中,如果什么事都要打太极拳、猜测别人的想法,不直接沟通的话,那么,整个公司就会丧失效率,并最终走向失败。
在直接沟通这方面,管理者不但要以身作则,而且必须反复向员工灌输直接沟通的优越性,用实际行动鼓励员工直接了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例如,我在google提出,希望员工可以向我提出真实的意见,就算我不同意也没有关系。有一次,我在公司的博客上提出一个观点,但是有一位员工认为这个观点是有问题的。他在一个会议上当着很多人的面说出了他的担心。我不但接受了他的意见,而且多次在不同场合表扬、感谢他。
领导对员工的直接反馈也一样重要。发生问题时,管理者要及时地给员工以清晰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员工,管理者应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不要通过第三者传话。当与下属沟通不顺畅时,应当多改进自己的沟通方式,使用不同的方法,在信任的基础上与下属交流。
领导力课程篇五
孔子时下很火,他老人家在活着的时候没有一个在位者愿意真心用他并采纳他的主张,一度曾赌气要“乘浮桴于海”,但他怎么也不会想到在自己死后竟如此的大火特火了起来。自汉代以来就一直受到历朝历代的追捧,并给其追封了一个又一个谥号,什么“褒成宣尼公”、“文圣尼父”、“文宣王”、“至圣先师”等等。然而,在清末的“五四”运动以及建国后的文革中,孔子又被批得不行,什么“王、公、侯、圣”全都被打掉,孔家店也被砸掉。这一会儿尊孔、一会儿批孔,翻来覆去,着实让普通民众糊里糊涂,无所适从。其实历史上无论是尊孔还是批孔,都是出于政治目的。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这意识形态都是靠孔子抓,靠他来把思想关,站言论岗。“五四”以来的批孔,同样是出于政治斗争的需要,孔子只是个符号,打倒的也只是意识形态上的“假孔子”而已,与“真孔子”并不相干。近几年来,随着孔子上了百家讲坛、电影银幕之后,可以说又掀起了新一股孔子热,只是这股热潮与以往不同,少了政治因素,平添了大众气息。当然,作为咱们普通老百姓来说,不想也不必与政治扯上关系,我们需要的是原典的孔子、真实的孔子。
那么孔子到底是何人?圣人?在他活着的时候其学生子贡说“固天纵之将圣”,但孔子自己却不承认,《论语》里记载他老人家的原话是:“若圣与仁,则吾岂敢?”不要说圣人,就是仁人他都不敢当。但在他死后却管不了别人怎么做,以子贡、宰我、有若等为首的一帮弟子开始了造圣运动,直接把自己的老师树为圣人。到后来,孟子称孔子为“圣之时者”,鲁迅先生说除了翻译成“摩登圣人”,没有其他法子。而易中天先生又说搁到现在,大约可以称他为“文化超男”。所以在易中天先生的眼里,孔子是一个“学人”,也是个“头号教书匠”(易中天《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而笔者倒是更欣赏李零先生在其《丧家狗——我读论语》一书中对孔子的素描: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一个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真君子)为立身标准的人;一个好古敏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传递古代文化,教人阅读经典的人;一个有道德学问,却无权无势,敢于批评当世权贵的人;一个四处游说,替统治者操心,拼命劝他们改邪归正的人;一个古道热肠,梦想恢复周公之治,安定天下百姓的人。他很恓惶,也很无奈,唇焦口燥,颠沛流离,像条无家可归的流浪狗。据《史记》记载,公元前492年,60岁的孔子在前往郑国的路上与他的弟子走散,他独自站在东郭门外等候。有个郑人跟子贡说,东门外站着个人,脑门像尧,脖子像皋陶,肩膀像子产,腰以下比禹短了三寸,上半身倒有点圣人气象,但下半身却像条丧家狗,垂头丧气。待子贡找到孔子后,把郑人的话一五一十告诉了他,孔子欣然笑着说:“形象,并不重要,但说我像丧家狗,很对很对。”
今人如何读《论语》?我觉得应像李零先生所说的那样,要心平气和地读,去政治化,去道德化,去宗教化,如此也许更能接近于真孔子。于丹读《论语》,读出的是一个没有色彩、没有性别之分,只有温度的大众的孔子;鲍鹏山读《论语》,读出的是一个历经苦难,终究由凡入圣的孔子(鲍鹏山《孔子是怎样炼成的》。李零读《论语》,用他本人的话讲是用一个知识分子的心,理解另一个知识分子的心,他读出的是一个孤独的、堂吉诃德式的孔子。笔者也爱读《论语》,但却不求学术之专精,而是抱着一种职业人的心态去读,试图从中悟出一些指导现代职场的道理,所以在笔者的眼里,孔子也可以说是一位资深的职业导师。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身份、地位在当时被称为“士”(当然孔子一度时期做到“大夫”),要搁到现在也就相当于是职业经理人,都是凭技能拿工资吃饭。尽管孔子从政的时间不长,加起来也不过十多年,但是他很懂得为政之道,他在鲁国从“中都宰”做起,很快就升到“大司寇”并“行摄相事”,短短几年政绩非凡。后因搞政治改革(堕三都)得罪了鲁国当时的权贵“三桓”而不得不辞官而退,周游列国。在笔者看来,孔子是深谙领导之道的,他指出正人当先正己(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强调领导的表率作用(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孔子也是位沟通高手,善于随机应变(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于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并指明沟通中直言不讳的弊端(直而无礼则绞。好直而不好学,其蔽也绞。),最好是“忠告而善导之,不可则止”。孔子还是一位人力资源管理专家,他既懂得要立足本职,权责明确(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又清楚要因岗设人,选拔贤能,人职匹配(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更善于因材施教、分类指导(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还精于职业生涯规划。其本人“自十有五而志于学”,直至“七十而从心所欲”,可说是终身学习的典范,终其一生坚持“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尽显其生活的方式和生命的情调。同时其弟子也是受其教诲各自有所长,其中精通“六艺”的有72人,更有列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之十哲。当然,孔子的智慧远非笔者用现代的一些名词术语所能概括的,历史上无数儒生学者倾其毕生精力进行研究,也只是各执一见,未能穷尽。不要说后人,就是孔子的弟子颜回也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其弟子子贡也说:“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已。”子贡还说:“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子贡把自己老师的学问比喻成深宅大院、太阳和月亮,非一般人所能窥得和超越。不过,也正因为孔子学深似海,才值得我辈孜孜以求,学而不辍,纵使不能全然领会,如能学海拾贝,得其一二也好。
备注:此系钱锦国老师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钱锦国老师近照。
领导力课程篇六
技术领导力是当今社会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尤其在科技发展迅猛的信息时代,技术领导者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作为一名从事技术工作多年的从业者,我深刻体会到技术领导力的重要性,并收获了一些心得体会。在这里,我将分享我的观点与经验,希望能对广大读者有所启发。
首先,技术领导力的核心是全面的技术知识。作为技术领导者,拥有广泛的技术知识可以更好地引导团队的工作,并为组织的发展做出贡献。然而,技术领导者不仅应该掌握基础的技术知识,还需要不断学习和了解最新的技术趋势和变化。只有拥有强大的技术知识背景,才能更好地指导团队在技术创新方面有所突破,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竞争力。
其次,技术领导力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在技术领导的过程中,与团队成员和其他相关方的有效沟通是至关重要的。技术领导者需要能够清晰地传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景,同时也要善于倾听和理解他人的意见和看法。只有通过良好的沟通,技术领导者才能建立起与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和合作关系,进而提高团队的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
第三,技术领导力需要有清晰的目标和规划。技术领导者应该在工作开始之前就明确目标,并能够制定详细的规划和具体的行动步骤。只有这样,团队成员才能明确自己的工作方向和目标,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同时,技术领导者也需要有清晰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能够灵活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并做出正确的决策。良好的目标规划和决策能力是技术领导者取得成功的关键。
第四,技术领导力需要具备团队管理能力。作为技术领导者,不仅要关注自己的技术能力,还需要关注团队成员的发展和工作状态。技术领导者应该激励团队成员,帮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同时也要关心团队成员的工作需求和关切。通过良好的团队管理,技术领导者可以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执行力,进而更好地实现组织的目标。
最后,技术领导力需要具备持续学习和创新的精神。在技术领域,新的技术和方法层出不穷,技术领导者需要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并具备创新的思维能力。只有拥抱变化,不断学习和创新,技术领导者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保持自己的竞争力,并引领团队走向成功。
综上所述,技术领导力是一项综合性的能力,需要全面的技术知识、良好的沟通能力、清晰的目标规划、团队管理能力以及持续学习和创新的精神。在技术领导的道路上,我深切体会到这些方面的重要性和挑战,并通过不断实践和学习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希望我的经验和心得能够给其他技术从业者带来一些启示和帮助,共同在技术领导力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
领导力课程篇七
一个人的领导能力越低,限制其发挥的盖子所处的位置就越低,也就是潜力越低。相反,则越高。办事效率=成功程度*领导力。成功程度,是有个人或者团队能力决定的,当成功程度达到一定程度以后,上升空间就有限了,要想提升整体办事效率,就需要靠领导力起作用。所以领导,需要站得高,站的远,努力提升盖子高度,将团队带上新的高度。
2.影响力法则。
真正的领导地位,是无法被授予、指认、委派的,真正的领导地位,来自个人的影响力。领导力一种隐形的能力,追随、敬仰、信服,自发的内心认可。职位无法造就领导者,职位仅仅是静态的标签而已,相反,领导者可以成就职位,只要是领导者,一定会有职位匹配,并且能赋予职位本应该有的甚至更大的权利和能量。领导力,只有在追随者那里得到证明。
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领导力的方法:处于没有客观/主观约束的环境中(无利益捆绑),如果能够调动所有人自发的做事,则具备领导力,所谓的在无形中,能够不自觉的控制别人的手段,与其说控制,不如说别人内在的自愿认可和服从。衡量领导力的真正尺度,就只有影响力。
3.过程法则。
自我发展和不断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是领导者的保持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要求。成功的领导者都是善于学习的,这种学习过程,是持续不断的,是自我约束和坚持不懈的。过程往往比结果更重要,因为过程做好了,自然会有好的结果,但是好的结果不一定过程中得到了什么。
过程法则,会有几个阶段:
1,不知道你不知道,无知无视自身的差距;
2.知道自己需要知道,有意识,但无方向;
3.知道自己不知道,有意识,也知道需要提升的能力;
4.我知道,我成长,我发现,知道并针对性提升学习;
5.因为我知道,变为一种技能应用到实际中。
人生的成功秘诀,就是时刻做好准备,等待机会到来。
4.导航法则。
领导者就是看的比别人多,看的比别人远,在别人看到之前看到的人。“斯托克代尔悖论”描述,你必须坚信自己能够获得最后的胜利,同时,你又必须面对现实中最严酷的事实。这正是每个领导者每天需要面对和处于的现实状态。任何人都能驾船掌舵,但只有领导者才能设定航线。善于引领方向的领导人者,才有能力把人们带往任何目的地。领导者是出谋划策者,普通人是执行者。
5.增值法则。
指的是领导者为其他人提升价值,而非自己本身。领导力的底线,不在于我们自己能够走多远,在于我们能够让别人走多远。当真正重视他人的时候,我们增加了他人的价值。当使自己成为更加令人钦佩的人时,我们增加了他人的价值。当知道别人重视什么并且努力做到时,我们增加了他人的价值。
6.根基法则。
信任对领导者来说,是重中之重,信任是领导力的根基,是凝聚整个组织的粘合剂。领导者通过一贯的工作能力,亲和力和优良品格赢得信任。品格是信任的根基,信任是领导力的根基,这就是根基法则的精髓。
7.尊重法则。
人们通常愿意追随比自己强的领导者。其实也可以认为是敬仰法则。
领导者赢得别人的尊重的6个方面:
1.天生的领导才能。
2.尊重他人。
3.勇气。
4.成功。
5.忠诚。
6.为他人增加价值。
8.直觉法则。
领导者要有一定的直觉性,但是这种直觉,可能会是领导者的一种无形的能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直觉在一定程度上,约等于经验。你是一个怎样的人,就决定了你用怎样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世界。领导者应该充满希望,积极向上,感恩,乐观。领导者的直觉会随着经验阅历的提升,而更加准确。天生才能和习得的技能共同创造出一种以博识为基础的直觉,使得领导方面的难题在领导者面前迎刃而解。想要获得成功的领导者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每一份资产和子渊,从而实现整个组织的利益。首先要有牌(资源积累汇聚),其次要用好牌(利用、调配),最好要保存好牌(人才挽留激励)。
9.吸引力法则。
你是怎样的人,你就吸引怎样的人来追随你,这就是吸引力法则。俗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如果你觉得你所吸引的人原本应该更优秀,那就到了你应该提高自己能力的时候了。同理于盖子法则。
10.亲和力法则。
得人之前必先得其心,领导者需要会打感情牌。自信+真诚。不要一味的自我陶醉,滔滔不绝,要聊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做倾听者。俗话说,引领自己,要用脑,引领别人,要用心。
11.核心圈法则。
领导者的潜力是否能发挥,取决于核心成员的素质。也就是说,真正起作用的是领导者的核心圈。如果核心成员都很有能力,那么领导者就能产生巨大的影响。如果不然,再优秀的领导者,也无所作为。这个是核心圈的精髓。
12.授权法则。
有安全感的领导者才会授权予人,领导者足够强大和自信。你要压力别人,自己也必然会随之降低。如果你这么做,就失去了提升他们的机会。别人低,则无自身提拔的力量。别人强,根据尊重法则,你会让自己更加强大来带领他们。人才是否能发挥潜能,取决于领导者的授权能力。
如果一位领导者不能或者不愿授权给他人,就等于是在整个机构内制造了许多障碍,让能力出色的人无法跨越。障碍持续太久,就会使人们放弃努力,或转而投向另一个允许他们成长成才的地方。路线:培养他人-》代替自己-》自己升华。
13.镜像法则。
领导者树立好榜样之后,他们的下属就会跟着模仿他们的行为从而取得成功。这就是镜像法则。不要企图要求下属完成自己都无法完成的事情。领导者必须要成为梦想家。你的领导水平越高,你的工作就越多是关于预见未来的事情。领导者通过对愿景的有效示范把镜像变成了现实。亲力亲为,成为榜样,同步思想,共同付诸行动。
14.接纳法则。
人们先接纳领导者,然后接纳他描绘的愿景。领导者先找到目标,然后才找到一群追随者。而普通者先找到领导者,然后才认同领导者的目标。
15.制胜法则。
所有成功的领导者都具有一个特质,就是他们不能接受失败。为了取得成功,他们费尽心思地策划,然后动员每一个人力物力实现它。永不认输,调动资源,集众人智慧,取得成功。伟大的领导者在压力下最能发挥潜力,而使他们的内在特质得以展现。心理素质,抗压能力大小决定了领导者的伟大程度。优秀的领导者总能为他的团队找到致胜之道。这就是制胜法则。
制胜三要素:目标+人+教练。教练就是领导者,在人中潜移默化,达成目标。所有实践“制胜法则”的领导者都相信,他们不成功绝不罢休,因此他们没有退而求其次的计划。这样的信念,支撑着他们继续奋斗下去。只争最好的信念。
16.动势法则。
动势法则:信心+能量+激情。能看到或者已经取得的胜利的势头。外因:推波助澜。创造动势,并让他不断发展强大是领导者的责任。
17.优先次序法则。
领导者应该走出那些他们感到舒适的领域,而去那些可以发挥他们优势的领域。如果有人可以做你手中的工作,而且能做到你八成的水平,那么你就应该交给他们去做,成为“拇指规则”。领导者应该懂得忙碌不一定等于成就,授权,将更多的精力用到别人无法做的事情上。不忙碌,也就是不要全部铺开,要专注在重要的几件事情上,要提升专注力。
18.舍得法则。
出色领导的精髓,就是牺牲。有舍才有得。成功领导者懂得牺牲各种次要的东西,以便更专心致力于那些主要的,这就是“舍得法则”的内涵。同理于优先次序则。“舍”,舍掉不重要的东西方面。“得”,得到重要有价值的事物。领导就意味着牺牲。
19.时机法则。
掌握时机与善用策略同样重要。时机通常决定成功与否。在错误的时机即使决策是正确的也不能成功。领导者如果一再表现出他缺乏良好的判断力,哪怕犯的不过是些小错误,人们还是会觉得,如果继续接受这个人的领导,那才是真正的错误。温斯顿丘吉尔说过,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那特别的一刻,在这一刻他要破茧而出。如果能掌握这特别的时机,他就能完成一生的使命,这使命乃是造物主单单为他而设的。在这样的时刻,他尝到了伟大的滋味,而这也是他一生中最美的巅峰时刻。
把握好的时机,会犹如飓风一般,推向高潮,如果没有好的时机,事情总是举步维艰。有时我们会灰心对自己的能力丧失信心,但有可能这个不是本质,本质也许是时机未到。但是要始终时刻准备好,一旦时机到来,可以100%完全抓住并掌控好。
20.爆炸性倍增法则。
培养追随者,得到相加的效果,培养领导者,得到倍增的效果。如果发展自我,你会获得个人成功,如果发展团队,团队会取得进步。如果发展领导者,组织会获得爆炸性增长。培养追随者的领导者,发展最下层的20%,培养领导者的领导者,发展最优秀的20%。培养追随者的领导者,专注有人的弱点,培养领导者的领导者,专注于人的长处。培养追随者的领导者,一视同仁,培养领导者的领导者,因人而异。培养追随者的领导者,在一般人身上花费时间,培养领导者的领导者,在人才上投资时间。培养追随者的领导者,以加法方式成长,培养领导者的领导者,以乘法方式成长。培养追随者的领导者,只影响到身边常接触的人,培养领导者的领导者,影响力扩及甚远。如果有管理梯队,则会有爆炸性增长机会,也会做管理传承,如果没有,则为最底层一线管理者,管好团队,挖掘管理人才储备。要领导领导者唯一的办法就是使自己成为更出色的领导者。
21.传承法则。
一个领导者的长久价值,由其继承者决定。人生的意义,在于影响其他生灵。物的传承和影响能力远小于人。
领导力课程篇八
领导力十律是指对于领导者来说具备的十个核心能力和素质。对于一个组织或团队的成功,领导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担任领导者的职位期间,我深切体会到这些领导力十律的重要性。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会,分享对于这些十律的心得体会。
二、坚定的信念和远见卓识。
作为领导者,我们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和远见卓识。首先,坚定的信念能够激励团队成员,让他们对目标保持高度的热情和投入。同时,信念也能给予我们领导者内心的力量和坚守,让我们能够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保持担当和坚定。而远见卓识则是领导者对未来的预见和规划能力,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准确地把握机遇,同时规避风险。
在我的工作经历中,我曾经负责带领团队进行一次市场推广活动。这次活动在最初遇到重重困难和阻力,但我坚定地认为产品的价值和市场的需求,不断激励团队成员并持续调整方案。最终,我们成功地实现了销售目标,并赢得了市场的认可。这个经历使我更加坚信坚定的信念和远见卓识对于领导力的重要性。
三、灵活的变通和团队协作。
灵活的变通和团队协作是领导力十律中另外两个重要的能力。领导者需要具备适应变化的能力,能够灵活地调整策略和方案。同时,团队协作也是成功的关键,领导者需要激发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和协调能力,以达到整体优势。
我在对团队进行项目管理过程中,曾经遇到过多次计划变更和项目调整的情况。这时,我要灵活地调整团队的资源和组织架构,并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和协作,以确保项目能够按照最优方案推进。同时,我也注重激发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精神,通过团队活动和训练,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从而建立起高效的团队协作。
四、推崇人才和培养下一代领导者。
作为领导者,推崇人才和培养下一代的领导者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一个组织或团队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领导者的能力,更需要有一支优秀的团队。因此,领导者需要发现和挖掘团队成员的潜力,并给予他们相应的机会和培养。
在我担任领导者的时候,我积极地进行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我与团队成员进行个人发展规划和目标设定,根据他们的特长和兴趣进行岗位调整和培训。同时,我也鼓励团队成员积极参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分享,以提高整个团队的综合能力。通过这些努力,我成功地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下一代领导者,并为组织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回馈社会和创造价值。
最后,作为领导者,我们应该有责任回馈社会和创造价值。一个优秀的领导者不仅仅是为了完成自身的职责,更要为组织、团队和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我们要关注社会的发展需求,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为弱势群体和社会公益事业发声。同时,我们还要关注组织和团队的长远利益,持续创造价值和提高绩效。
在我的领导生涯中,我始终坚持回馈社会和创造价值的理念。我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组织团队成员参加志愿者活动,为贫困地区的学生提供教育援助。同时,我也关注组织的长远发展,持续推动创新和改进,提高组织的竞争力和效益。这些努力使我获得了社会的认可和团队的信任,同时也为我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六、结语。
通过对于领导力十律的学习和实践,我深刻认识到这些十律对于领导者的重要性。坚定的信念和远见卓识,灵活的变通和团队协作,推崇人才和培养下一代领导者,回馈社会和创造价值,这些都是我们作为领导者必须具备的能力和素质。通过不断努力和学习,我相信我能够更好地发挥领导者的作用,为组织和团队的成功做出更大的贡献。
领导力课程篇九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技术领导力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焦点。作为技术团队中的核心人物,技术领导者的角色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个人担任技术领导者多年,深感技术领导力对团队的影响巨大。在这个过程中,我总结出了一些关于技术领导力的心得体会。
首先,技术领导者要保持不断学习的心态。技术领导者需要紧跟科技的发展潮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以保证自身技术的前沿性和竞争力。同时,技术领导者还应不断学习管理、沟通等软技能,以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效率。只有持续学习,技术领导者才能更好地驾驭和引领技术团队。
其次,技术领导者要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技术团队通常由不同背景、不同技能的人组成,他们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和冲突。技术领导者要善于倾听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合理调配资源,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力,以实现团队的协同工作和高质量的成果。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是技术领导者成功完成工作的重要保障。
再次,技术领导者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愿景。技术团队在日常工作中可能会遇到许多技术难题和挑战,而技术领导者的角色就是为团队指明方向,设定目标,激励团队成员克服困难,为实现团队的共同目标而奋斗。技术领导者不仅要有明确的短期目标,还要有远大的愿景,引领团队不断创新,推动技术发展。
最后,技术领导者要注重团队文化的建设。团队文化是一个团队内部成员共同遵守和坚持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对于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有着重要影响。技术领导者要注重团队成员间的相互尊重、信任和合作,营造积极向上、包容开放的团队文化。只有团队内部和谐有序,技术领导者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领导作用,带领团队不断成长和进步。
综上所述,技术领导力对于团队的成功和发展至关重要。作为技术领导者,我深刻体会到持续学习、良好沟通、明确目标和团队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带领团队走向成功。我相信,在不断的实践中,我会不断总结出更多的体会和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领导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