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文化产业调研报告格式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通用8篇)

最新文化产业调研报告格式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通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7 02:55:03
最新文化产业调研报告格式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通用8篇)
时间:2023-12-17 02:55:03     小编:GZ才子

“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报告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报告。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格式篇一

在全党开展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学习调研阶段,在xx市加快推进文化大建设、大发展的重要关口,区委、区政府围绕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调研课题,组织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及市区部门负责人组成学习考察组,实地考察调研了xxxx玉器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在考察期间,重点察看了xx县xx镇国际玉城项目、中华玉文化中心和几个玉器专业市场,并在当地召开了由xx县政府负责人、部分经营户和行业协会参加的座谈会,听取xx县关于玉雕产业发展情况的经验介绍。通过调研考察,我们对xx省xx县在区位、资源、交通、基础条件等先天不足的情况下,能够成为“中国玉雕之乡”,玉雕产业发展速度之快、市场规模之大、产业链条之完整、对未来发展追求之高,感到很惊奇、很震憾,也很受启发。现将考察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xx县位于xx省西南部,南阳盆地西侧,伏牛山南麓,县域面积500平方公里,人口96万,辖镇8乡3个街道办事处。xx县玉雕加工“始于殷商,兴于汉、宋、元,后继明、清”。尽管其历史较长,但全县并不产玉,甚至连附近地区的玉石资源也很有限,加上交通、产业基础等条件较差,改革开放之前,全县玉雕产业一直也没有更大的发展。

进入改革开放之后,在政府的鼓励和引导下,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玉雕产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创造了“无中生有”、“两头在外”(原材料外进、产成品外销)、“买全国卖全国”的零资源经济现象,尤其是近十几年来,迅速崛起为支撑和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富县富民产业,由此也成就了xx县这个著名的“中国玉雕之乡”和中国北方最大的玉器产业加工销售集散中心之一。当前,全县玉雕产业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产业规模较大。玉雕产加工已遍布全县个乡镇近00个行政村,50个专业村,从业人员近xx年的广泛交流与探索发展,xx玉雕形成了南北兼容、多样并举的独特艺术风格,涌现出一批创作新秀和设计新星,精品数量明显提升,近年来先后有300多件工艺精品,荣获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中宝协举办的天工奖和省部级优等奖。

第四,富民效应明显。玉雕产业年创增加值超过35亿元,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直接出口成交额3亿元以上,玉器出口额占xx省同类产品的80%以上,部分玉雕专业村农民人均纯收达8000元以上,玉雕产业已经成为农民致富的首选项目。

下一步,xx县将抓住xx省首批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建设的机遇,谋求玉雕产业的更大发展。在产业规划上,立足于建设国家特色产业基地,打造我国中西部地区综合性玉器加工、展览、交易中心,制定更高层次、更有前瞻性的玉雕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将其作为全县“十一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成立县玉雕产业发展办公室,为产业长远发展做充分准备。在市场建设方面,加快建设占地300亩、总投资0亿元的国际玉城项目,力争两年内完成,目前投资.5亿元的一期工程已接近完工,项目的建成将进一步扩大整个市场规模,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在人才培养方面,还将建造占地500亩的玉器产业艺术大师园,把国内外玉器产业方面的大师级人才聚集起来,充分发挥他们的独特作用、创新潜能和团体优势,为玉雕产业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对xxxx县与我市玉器产业发展的状况进行了比较,在改革开放之初,我市与xx县在玉器产业方面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甚至我们还要强一些。尽管有更好的区位优势、交通条件和产业基础,但在最近的十几年里,我们的玉器产业在产业规模、产业链条、产业效益等方面被xx县甩在了后面,有的方面甚至与之无法相比。xx县在做大做强玉雕产业方面很多举措引我们深思,予我们启迪。

第一,政府主导作用。

从1993年起,xx县委、县政府先后连续自主举办了八届“中国xx国际玉雕节”,承办了六届“中国南阳(xx)玉雕节”,每届玉雕节都组织开展玉雕精品展评、玉雕产品展销、玉文化研讨、获奖作品现场拍卖等系列活动,极力炒热玉器产业发展氛围,提升xx玉雕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知名度。正是xx县历届县委、县政府一直把玉雕产业作为全县的一个特色经济进行培育,解放思想,放大亮点,主攻特色,以长制胜,持之以恒地抓,一以贯之地抓,才使一个千家万户的小作坊变成了一个拉动县域经济的大产业,使一个偏僻的小县城变成了一个名震南北的玉雕之乡。

第二,规划龙头作用。

起初,xx县玉雕产业也经历了一个无统一规划、产业发展不规范、摸着石头过河的发展过程。随着,各类经营企业大量增加,市场建设蓬勃发展,对外影响力不断扩大,xx县加大了对玉雕产业的统一规划力度,通过规划努力使各类市场布局合理、建设规范、发展有序。根据发展规划的整体布局,一方面,改造建设了十大玉雕专业市场,提高了市场建设品位,也促进了玉雕产业的有效聚合和规模扩张;另一方面,着眼于玉雕产业未来发展,按照国内一流的建设标准,开发建设了占地300亩国际玉城和占地500亩玉雕大师产业园等一批重点工程,为产业进一步发展拓展空间。

第三,政策扶持作用。

xx县对玉雕产业政策扶持的核心内容,就是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实践不争论,鼓励不压制,放手不扼杀,通过加强扶持、引导和服务,把千军万马调动起来,让星星之火迅速燎原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轻税薄赋”、“藏富于民”方针,先后出台了信贷扶持、税收减免等2个优惠政策虽然每年玉雕产业产值超过35亿元,实际税收只有500万元在县直重点部门实行服务承诺制,围绕特色产业开展技术信息、法律咨询等服务成立县行政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一个口子”收费通过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为玉雕产业搭建“发展温棚”

第四,人才支撑作用。

玉雕产业是“能人”经济,是创意经济。在玉雕产业的人才培训和培养上,xx县采取了三条途径:一是选派出去学,近年来xx县多次组织全县大批玉雕人才,远赴江苏扬州、辽宁岫岩等地拜师求艺,学习民间的玉雕艺术,丰富本地的玉雕工艺。二是向工艺大师学,与中央美院、天津美院等校建立人才培训关系,定期聘请国内知名工艺大师和专家教授讲课,培训技术骨干,指导设计创作。三是依托产业学,在玉雕加工制作过程中,采取师父带徒弟等方式,培育大量的初中级玉雕人才。目前,全县有国家级工美大师人,玉石雕刻大师8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中国民间艺术美术家2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23人、玉石雕刻大师43人,高级工艺师47人,初中级技术人才5000多人。正是xx县庞大的初、中、高三级玉雕产业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玉雕高端人才,才支撑了玉雕产业快速发展。

第五,市场管理作用。

目前,xx县各类玉器专业市场所到之处,管理规范,卫生整治,交易有序,这与政府强有力的市场管理和市场服务是分不开的。xx县的主要做法:一是在县级层面成立了玉雕产业管理局、中国xx定玉石行业协会和xx宝玉石质量监测中心,围绕产业规划、市场监督、综合服务等方面发挥作用。二是在乡镇级层面成立了市场管委会,由工商、公安、税收等部门组成,实行统一管理、综合整治。三是在村一级层面由村长担任本村市场的管理主体,对市场进行自治管理。可以说,完善的管理体制机制和高效到位的管理服务,促进了各类市场的繁荣,也带动了整个玉雕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当前,xx的古玩玉器产业正处在发展的十字路口,如何认识和定位xx古玩玉器产业是摆在xx区乃至全市面前一个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通过对xxxx的考察调研,使我们对我市做大做强古玩玉器产业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特别是对我市古玩玉器的产业定位、特色挖掘、政府作用、产业链条等方面进一步理清了思路,坚定了在做大做强我市古玩玉器产业中发挥作用的信心。现就我市发展古玩玉器产业,提出如下几条意见和建议。

第一,xx古玩玉器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产业。

从产业基础来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xx从事玉器加工和仿古玉器制作的经营户已达3000多家,从业人员超过3万人,每年销售额超过xx年十大考古新发现,大禹会诸侯、垓下古战场等文化旅游资源的进一步挖掘,xx市发展“大文化”、“大流通”战略的深入推进,全市的旅游文化发展需要有一种旅游文化产品来支撑,古玩玉器的休闲性、消费性等特点正好满足了全市旅游文化产品开发的实际需求。从当前机遇来看,省文化厅已将南山路文化市场和光彩中国古玩玉器奇石文化城命名为全省首批文化建设示范基地,下一步还将作为特色文化产业基地来培育、来建设。总而言之,xx实实在在有条件、有优势、有需求、有机遇,也有实力在千里淮河畔打造一个有扩散力、有影响力的.国家级古玩玉器名城。

第二,将古玩玉器产业打造成为全市重要的特色经济。

当前,全市古玩玉器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销售市场“多而散”,玉器品种“小而全”,部分产品质量和层次较低,缺乏高端技术人才等。但最大的问题还是缺乏特色。特色是市场通行证、产业扩张力、城市竞争力。应将古玩玉器产业作为全市文化特色产业加以定位,作为城市文化建设的一张“名片”,作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力予以培育和发展。在产品开发上,可以将国内外玉石市场包括xxxx玉料和初级加工产品市场,作为xx古玩玉器产业链的上游,以高端技术人才为支撑,以创新深加工和创意精制作为依托,以高档化、精品化、特色化为发展方向,面向华东、华南高端市场,打造高附加值、高利润空间的工艺收藏品和旅游消费品,实现整个产业质量不断提升。在发展定位上,依托光彩大市场,整合全市资源,加大培育力度,逐步打造辐射力强、带动力大的综合性交易基地,建设具有行业影响力的高端交流平台,进一步吸引南京、扬州、灵璧等地资源,形成华东地区知名的国家级古玩玉器交易中心,最终实现“南有深圳古玩城,北有北京潘家园,中有xx古玩玉器城”的战略定位。

第三,政府应加大对古玩玉器产业的扶持力度。

实践证明,xxxx玉雕产业的强势发展,与政府的强力推动密不可分。xx建立国家级的古玩玉器交易中心,必须加大对产业的扶持力度。在组织领导上,建议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市相关部门参加的xx玉器古玩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全市玉器古玩产业发展的指导和协调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xx区政府。在政策扶持上,将古玩玉器产业作为创意经济,纳入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建设的政策享受范围,同时研究制定专项的产业扶持政策,按照“藏富于民”的原则,在财政税收、土地出让金、一般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方面给予支持。在人才支持上,建立古玩玉器产业发展专家人才库,负责全市古玩玉器产业发展的指导。在工艺美术学院和职业技术学校,设立玉器技术专业,培育玉器高端人才。鼓励民间机构和玉器作坊,采取多种方式,进一步壮大初中级玉器技术人才队伍。在宣传造势上,进一步打造高端宣传推介平台,将每年一度的安徽(xx)玉器古玩博览会提档升格,或可以利用国家级宣传操作平台,大造声势、塑造品牌,提高xx古玩玉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第四,将xx区作为发展古玩玉器产业的重点。

xx南阳的玉雕集中在xx,xx的玉雕集中在xx镇。古玩玉器产业,宜聚不宜散,只有聚集才有效应、才有力量。因此,xx古玩玉器必须聚集起来,形成规模优势。而不管从现在看,还是从未来看,xx区是最有条件和基础,作为这个产业集聚的首选地,这是因为全市的两大古玩玉器交易市场均坐落辖区,辖区第三产业尤其是商贸物流业也较为发达。因此,我们建议市委市政府,将xx区作为全市发展古玩玉器产业的核心区域加以培育,整合资源,引导全市广大古玩玉器经营户向xx区集中,以此打造国家级的古玩玉器交易集散中心。

当前,急待推进的工作重点有:一是加快建设南山路古玩玉器一条街。坚持以明文化为建筑风格,以精品店为主要形式,以高档化、高端化产品为销售重点,加强统一规划,加大整治力度,提高南山路的艺术文化品位。二是加快培育光彩古玩玉器市场。整合调整全市小玉器市场,积极引导全市玉器经营户入驻光彩大市场,打造集研发、加工、展示、销售、批发为一体的大型专业市场。政府应明确光彩大市场包括建材、玉器、报刊、物流四个方面的功能定位,对于市场玉器古玩片区,应实行一站式综合收费管理模式,统一提供税收、工商、金融服务,给予优惠的财政政策。三是制定出台扶持性产业政策。进一步在产业发展的规划立项、财税扶持、市场体制等方面制定详细可操作的倾斜性产业政策,支撑产业做大做强。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格式篇二

非常荣幸能借此机会向省厅领导及各市的朋友们汇报我市的情况。下面,我分三个部分向大家通报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些基本情况。

xx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地处汾水之滨,总面积20275平方公里,人口420万,下辖1区2市14县和两个经济技术开发区。这里古为尧都,史称平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享有“华夏第一都”、“梅花之乡”、“锣鼓之乡”、“剪纸之乡”的美誉,发展文化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打造一批拳头产品、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建设一批重点园区、培育一批支柱产业”“四个一批”建设,出台优惠政策,推动项目招商,吸引社会资本,培育龙头企业,使我市的文化资源优势逐步转化为产业优势。初步形成了演艺业、网络文化服务业、新闻出版业、艺术品与工艺美术业、广播电视电影服务业、文化休闲娱乐业、网络动漫业、文博收藏业、节庆会展业等门类齐全、布局合理、特色鲜明、推进有序的文化产业市场体系。目前,我市共有文化产业单位1763家,固定资产6亿元,从业人员16569人,年收入5.5亿元。

按照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组的统一要求,我市18个国有文艺演出院团,29个电影公司、影剧院等通过改革,文化企业市场主体意识增强,对资本的吸引力提高,在文化市场的竞争力增强。市影剧院转制为市影剧院有限责任公司,主动拓宽市场,寻找商机,开展院线业务,企业收入明显增加。市小梅花蒲剧团转制为小梅花剧团有限责任公司,根据群众要求,增加了剧目和演出场次。转制后的企业活力增强,效益明显,职工的积极性提高。

全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受到中宣部、文化部、广电总局和新闻出版总署的表彰。市影剧院有限责任公司和市小梅花剧团有限责任公司被评为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单位。

我市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相互融合正在形成一种趋势,新的文化产业形态不断产生,实现了经济和社会效益双赢。云丘山依托文化资源开发旅游,投资了4个多亿,打造“中和文化”。xx县人祖山投资5个亿,推出“人祖文化”。前期论证规划结束,已进入实施阶段。这两个文化产业项目都是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融合的典范,也是煤炭反哺文化、以工哺文的好范例;另外,土圪塔民间工艺、仿古家俱、俏春姑布艺和目前我们正在强力推进的民间剪纸工程等,都是在利用民间传统文化资源发展产业,产品的文化含量大大增加;我们的创意动漫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发掘传统文化资源,现在已出版大量动漫图书,如《画说洪洞》、《画说襄汾》、《壶口传说》、《尧帝传说》等等。去年以来,动漫创意队伍以蒲剧、眉户剧为音乐背景,以面塑为造型,以襄汾七十二呆为故事情节开始着手创作系列动画片,使文化、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显现了产业优势,增强了竞争力。

(三)特色文化品牌优势显现。

临汾是文化大市,各县(市、区)都有各自的文化品牌和资源优势。翼城的花鼓,曲沃的“葫芦王”,浮山的`剪纸,侯马的皮影,襄汾的“雄狮登天塔”,安泽的“荀子文化”等都是享誉海内外的文化品牌。雄狮登天塔、蒲州梆子、翼城花鼓、威风锣鼓等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临汾威风锣鼓被称为华夏第一鼓,临汾有“锣鼓之乡”的美誉。戏剧舞台上,六朵“大梅花”和四十八朵“小梅花”争芳斗艳,使临汾成为全国拥有梅花最多的地级市,被中国剧协授予“梅花之乡”称号。我市有侯马晋国古都文化节、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节、安泽荀子文化节、xx县牡丹文化旅游节、中国(山西)黄河壶口文化旅游节、乡宁云丘山中和文化节、xx县梨花节、xx区尧庙正月庙会、贺家庄桃花会、xx县东岳文化旅游节、大宁桃花节等11个节庆文化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推进了我市文化产业工作的开展。

(四)旅游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去年以来,我市围绕大企业、大集团整体开发旅游产品做文章,想方设法留住本地资本,吸引外地资金,推动重点旅游产品建设的不断突破。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为全市旅游业的大发展注入了活力。霍州、洪洞、襄汾、乡宁、xx县、壶口景区管委会等与16家投资方签订了总投资103亿元的22个旅游合作项目。目前,霍州七里峪、洪洞广胜寺、襄汾双龙湖项目正在建设当中。曲沃晋国博物馆项目已完成总投资的60%,xx区尧陵二期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五)产品展示中心形象窗口建立。

2012年3月16日,我局在临汾影剧院承办设置了,xx市文化产品展示,展厅面积近300平方米,共设置了43个展柜,展柜中陈列展示了全市17个县市区近50个文化产业项目单位的40余种特色文化产品,涵盖皮影、剪纸、面塑、漆画、刺绣、麦秆画、根雕、布艺等最能代表临汾本土文化的佳作。这个窗口我们仅调研普查工作就作了八个多月,从2011年5月份着手开始准备的。它是集文化产品展示、培育、挖掘、开发、保护、交易于一体的多功能专用场所,以此充分展示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成就,搭建文化产品推介营销平台,成为宣传临汾,推荐临汾,展现临汾的一张新名片。在调研普查的过程中,我们又同时筛选确定了全市首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完成了一部近五万字的xx市文化产业项目纪实报告《春色满园关不住》。这个报告对临汾文化产业的分布情况作了较为祥实的介绍。

(一)汇编出版了《xx市文化产业蓝皮书》,摸清了我市文化产业的家底。这本书从开始收集数据到汇编成册共用了一年半的时间。梳理了当下我市文化产业的基本情况,摸清了我们的家底,明确了我市文化产业今后发展的总体目标、发展战略和主要任务以及保障措施。这是我的市第一本关于文化发展的调研报告,分“xx市文化产业发展综述”“全市文化产业调查摸底表”“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相关文化产业优惠政策”四部分,介绍了截至2009年人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汇总了全市文化企业名录和国家、省、市出台的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二)制定优惠政策,推动资源型企业和社会资本进军文化产业。在国家许可范围内,我市制定了相关的优惠政策,推动资源型企业和社会资本进军文化产业,以多种形式与转企改制的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联合,参与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实施和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在投资核准、市场准入、信用贷款、资金投入、土地使用、财税政策、对外贸易和申请等方面出台具体的实施意见,为文化产业发展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三)增加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市县两级要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完善投入方式,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实施文化低保工程。鼓励和支持转制国有文艺演出院团深入基层和农村演出,其中市级财政政府采购每年不少于500场,每场10000元,送戏下乡,实施文化低保工程。

(五)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市财政每年划拨3000万,设立市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由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组具体安排,采取贴息、奖励等形式,用于扶持转制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全市文化生产经营龙头骨干企业的升级改造。

(六)拓宽文化投入来源渠道。充分发挥政府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引导、扶持、推动、调控和服务作用,进一步拓宽文化投入来源渠道,提高彩票公益金用于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比重。加大文化事业建设费征收力度,落实从城市住房开发投资中提取1%用于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政策。

(七)成立临汾文化发展基金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基金会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登记注册,成立临汾文化发展基金会。由市委宣传部发起,并实施业务管理。通过财政启动原始基金,面向企业、社会公众募集资金,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开展基金运作,把社会上有意资助的分散资金和资源集中起来,有效地投入到全市公益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中,为文化强市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

(八)评选出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推出重点文化企业和名优文化产品。2012年度,我局共推荐评选出我市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4个,为我们下一步推荐省级示范基地和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打基础。共表彰了53个文化产业发展先进个人和单位。其中有文化产业带头人7个,优秀文化景区7个,优秀文化表演艺术团体13个,名优文化产品12个。这为我市下一步文化工作的开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九)建立临汾文化产业网站。全面介绍我市名优文化产品、文化旅游景区,搭建集展示、销售为一体的网络平台,构建我市文化产品走出临汾的直行通道。

1.发挥政府搭建平台作用,捉进企业与金融机构的的对接合作,推动银企签署《关于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组织项目推介招商,通过组织文化产业项目招商推介会和参加深圳文博会等不断加大推介招商力度。通过我们的推荐对接,洪洞大槐树获得了工行一个亿的贷款。晋作家具,土疙塔布鞋,山核桃工艺等目前都与工作的合作在商谈中,我们下一步是尽全力促进他们的合作成功。

2.开展文化产业研讨会,加强机制建设,形成文化产业发展强大合力。在我市产业工作搞的好的县市招开产业现场交流会,促进项目的融合,交流沟能和合作。举办以文企联姻为主要形式的文化项目招商活动。抓特色,促融合,重引导,搭建一个好平台。扶持民营文化经济,民营企业参与文化产业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建立项目跟踪督导机制,保障推荐一个项目,成全一个企业。

3.打造孵化培育平台,推出一批好项目,助推文化企业快速壮大,结合我市高校资源多、智力密集的优势,努力打造“创产学研销”一条龙的发展模式,搭建文化要素聚集平台,着力孵化培育文化市场主体,有效解决了文化企业在发展初期资金短缺、规模较小、硬件薄弱、布局分散等瓶颈问题。我市储备文化产业项目63个,一批省级文化产业项目和市级文化产业项目已取得良好效益,我们决定在今年继续谋划启动一批,加快建设一批,巩固提升一批。

4.继续实施“走出去”计划。参加文博会,对接北京,深圳、武汉等,凸显大平台优势。宣传推荐我市的文化项目和文化产品。推动我市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走文化产业跨界融合之路。实施文化“联姻”旅游。大力度进行产业对接、延伸、拓展,打造特色文化旅游产业集群。

5.加强对专业人才培养、培训工作力度。强化“宣传+效益”,之路,通过举办节庆文化活动和文化交易博览会等系列文化活动,广邀媒体,全方位宣传xx市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格式篇三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乡文化建设在上级各部门和乡党、政府的关心重视下,致力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把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努力贯彻落实文化艺术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文化活动进一步丰富,文化市场不断繁荣,乡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和文化活动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高度重视,措施到位,文化建设环境良好。

乡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工作,文化中心由副乡长直接分管,岗位职责、财务财产管理、档案管理等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并一一落到实处。乡文化站业务用房因修建政府院被拆迁,于乡党政府划拨土地重建文化站,10月建设完工并投入使用。文化岗位现有3人(专学历),工资和业务金费得到落实,列入财政预算。每年用于文化站业务金费3万余元。文化中心活动正常。目前,有6个村会建立了村级文化活动室,活动开展正常,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二)底蕴深厚,队伍庞,文化建设阵地广泛。

近年来,乡党、政府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出发,依托彝、壮族传统文化以及多民族文化融合的深厚底蕴,切实加了对文化阵地的建设,使文化阵地由平面的、单一的向立体式多样化转变。每年农村的文化活动主要是在各种节庆日、纪念日,由乡文化站通过协办等方式,组织开展民间文艺演出及棋、球类比赛等。上级宣传、文化等部门组织开展“文化下乡”活动,活动形式多为慰问演出、电影公映、送书下乡等,基本解决了老百姓看电影、看戏、看书、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问题。目前,全乡14个村会共有文化室6个、农村文化户14户、文艺演出队5支;文化爱好者队伍也十分庞,全乡有群众文化业余骨干xx年龄偏,知氏化,专业化水平低,而且素质参差不齐,农村文艺后备人才相当缺乏,农村特色文化人才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

县、乡对文化事业的经费投入相当有限,文物事业经费没有纳入财政预算,由于缺乏资金,使得文化部门无法对一些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维修,也无法向民间征集文物。文化室、文化户开展活动没有固定经费来源,主要靠临时筹集。经费的匮乏,造成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现有资源难以得到充分、有效利用。文化站多年来未能添置新书,且文化活动器材匮乏。

(三)文化建设观念滞后。

对于文化建设方面普遍存在认为文化是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在建设上打不开路子、迈不开步子,缺乏创新意识。在加政府投入的同时,要积极借助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发展文化事业的探索。

(四)文化保护及民族民俗文化挖掘力度薄弱。

我乡由于受经济、历史等因素的影响,民族民俗文化挖掘力度不够深入。

(一)加力度,充分发挥农村文化阵地的作用。引导农村文化进入千家万户,形成健康的精神食粮,逐步提高群众的文化素质涵养。

(二)抓好文化市场管理,使文化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

(三)积极开展“先进文化乡镇”创立活动,完善文化阵地设施。多层次多渠道的开展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发展业余演出团队,搞好各类文化艺术培训,更好的满足群众多方面的文化需求。

(四)注重鼓励和扶持群众自办文化产业,使之成为新时期农村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和公办文化的重要补充。

(五)扎扎实实做好文化工作,以勇于开拓创新的精神,以完美的精神面貌,以高素质的文化品牌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快速发展。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格式篇四

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全年收入9285.83亿元,比同期增长14.5%;资产合计1.31亿元,比20同期增长20.2%;利润总额721.8亿元,比年同期增长8.4%。文化创意产业越来越彰显出巨大的竞争力。另一方面,文化创意产业属于智力资源密集型产业,产值增加必然带动就业增加。2012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数达到152.9万人,比增长了45.9万人,年均增长8.3%,占全市就业人数的13.81%。这说明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不仅实现了产值的稳步增长,同时也实现了就业的稳步增长,就业机会的扩大与经济增长同步推进,就业岗位的创造与产业结构调整协调一致,实现了保增长和促就业的良性互动。

(一)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

以来,文化创意产业占gdp的比重呈逐年稳步提升的态势,20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9.5%,至,这一比重达到了12.34%。而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份额以及对gdp的拉动度更能真实地反映增长快慢和波动情况,更能反映其较快的增长势头。其中产业贡献率指各产业增加值增量与gdp增量之比,产业拉动度指gdp增长率与各产业贡献率之乘积(见表1)。可见,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徘徊在10%-14%之间(除20达到26.66%外),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柱作用凸显。在20北京地区gdp9.06%的增长率中有1.13个百分点是文化创意产业拉动的。文化创意产业正在成为北京经济的一个重要的增长点,整个宏观经济越来越依赖于文化创意产业的高速增长。

(二)对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很大部分,尤其是创意产业属于现代服务业,甚至属于生产性服务业),近年来得到了长足发展,新兴业态迅猛发展,对北京区域经济的贡献率不断上升,其发展无疑是北京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内容和方向。北京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年的68.2%上升到年的80%,说明产业逐渐向第三产业转移,体现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可以测度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与三大产业的关联性,进而对促进北京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较准确的把握。1.文化创意产业与第三产业的关联度最大文化创意产业与其他产业会存在关联性,包括前向关联性和后向关联性。前向关联性指文化创意产业要依赖于其他产业对文化创意产业产品以及创意的需求,需求越大越能刺激经济的扩张,从而推动整个经济的发展。后向关联性指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依赖于对其他产业的最终产品的需求,需求越大,越能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运用灰色关联度研究文化创意产业与三大产业的关联性能更好地解释其对经济带来的增长效应。灰色关联度是指从反映系统行为特征的数据序列和与其相关的因素数据序列入手,通过灰色关联度来考察主行为因子和相关行为因子的关系紧密程度。本文运用此方法来研究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与北京三大产业之间的关联性。由表3可知,2004-2013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与第一、二、三产业的灰色关联度分别为0.578981、0.590253、0.629877。因此,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关联度最大,对第三产业的增长有着强劲的带动作用。原因有以下两点。首先,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高渗透性、高附加性、高投资、高收益的绿色产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占比重正在逐年增加。其次,文化创意产业在人才吸收与培养、基础设施、融资渠道等方面也需要第三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2.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的优化过程实质上是在城市中较低层次的产业形态经历成熟之后逐渐走向衰落、较高层次的产业形态在新生的基础上不断成长的过程,城市功能也随之发生优化,产生对区域经济更大的影响及带动效应。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整体规模的扩大一方面提高了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促进了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过程,形成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另一方面,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地提高了第三产业的整体效率,从而有效地优化了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使第三产业能够更加高效、快速、优质地发展,而第三产业的发展也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同时,文化创意产业有着非常广泛、强大的融合功能,能对其他产业产生渗透、融合作用,把文化、技术、制造、服务融为一体,一方面可以增加其他产业及产品的文化含量,提高产品档次,优化产业结构,进而促进其他产业升级,使其他产业更好地与社会、自然和谐发展,使其产品更好地满足消费者更高的精神需求,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另一方面通过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可以加快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使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具有更大的社会价值和意义。因此,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可以促进其他产业的升级与发展。

由文化创意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度以及灰色关联度的实证研究可以知道,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特殊的新兴产业,它自身的发展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且有着明显的外部性,并且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手段。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不但利于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而且对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北京经济正处于全面调整的关键时期,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因此,根据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理论分析及其他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机理研究,可对北京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出以下建议。1.提升产业发展能力产业发展能力是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作为我国的首都,北京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打造了良好的基础。为了提高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能力,首先,要打造具有北京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形成一批影响力强、规模大、效益好的企业集团和产业集聚区域,发挥文化创意产业的整合优势,提升品牌竞争力,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其次,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利用好北京国际化都市的定位,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参与全球竞争,从中吸收、借鉴国际成功经验,增强自身实力。2.增加文化创意产业数量,优化产业结构文化创意产业属于满足人们精神层面需求的产业,具有高智力、高盈利能力等特征,属于高端产业,其数量的多少是一个城市产业结构是否优化的重要标志,因此增加其数量可以实现第三产业规模的持续扩大,满足人们对精神层面的追求。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产业的竞争力来自于人才的竞争力。只有人才资源丰富,才能不断优化文化创意产业产品质量与内涵,推动产业市场化发展。这就要求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人才队伍。通过创意专业建设、创意学院建设等,培养多层次的创意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丰富的人力资源储备。另外,要多渠道吸引优秀文化创意人才,运用合理的激励方法扶持文化创意人才,鼓励承担重点文化项目。同时要多鼓励院校与政府、院校与社区、院校与企业建立人才合作培养机制。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格式篇五

“文化产业”是21世纪国际公认的最有发展前途的“朝阳产业”或“未来取向产业”,是知识经济的核心产业之一,具有环境污染少、资源消耗低等特点,符合持续发展和绿色经济的要求,对于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综合国力和区域竞争力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步上升,作用日益突出。

20xx年10月,“文化产业”这一概念在党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出现,这是“文化产业”第一次在中央文件中使用,建议提出了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任务和要求。20xx年11月,发展文化产业又被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写进了党的十六大报告,报告同时对文化产业的地位和作用、发展目标和手段、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关系做了全面论述。自此,文化产业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党的十七大报告更是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为文化产业发展明确了方向。

近年来,根据浙江省委十届三次会议提出的“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目标和xx市委建设“海洋文化名城”的要求,我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文化产业已逐渐成为推动舟山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全面了解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xx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和xx市统计局联合开展了一次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活动,以发现问题,认清形势,寻找对策,推动我市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目前,xx市文化产业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形势,发展文化产业,特别是海洋文化产业,对于加快我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适时开展文化产业发展调研工作,将有利于:

1、反映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包括发展规模、发展水平及其在我市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发现不足,寻找对策,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2、提高文化产业在信息收集和分析方面的科学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为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及各文化行业间的同度量对比分析,提供统计数据和分析资料。

通过全面调查分析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情况,为市委、市政府提供文化产业宏观管理方面准确、客观的政策依据以及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建议。

1、关于“文化产业”概念的界定和范围的划分。

关于“文化产业”概念的界定和范围的划分,学术界观点众多。党的十六大召开之前,习惯于引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20xx年9月,文化部制定下发了《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将“文化产业”界定为:“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文化产业是与文化事业相对应的概念,两者都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现代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20xx年,国家统计局对“文化及相关产业”的界定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在文化产业范围的划定方面,20xx年9月,文化部《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将演艺业、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网络文化业、图书报刊业、文物和艺术品业以及艺术培训业等九大行业门类纳入文化产业的管理范围。20xx年3月29日,国家统计局下发《文化及相关产业统计分类》,将文化及相关产业的范围分为“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核心层”包括新闻、书报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电影、文艺表演、文化演出场馆、文物及文化保护、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群众文化服务、文化研究、文化社团及其他文化等;“外围层”包括互联网、旅行社服务、旅游景点文化服务、室内娱乐、游乐园、休闲健身娱乐、网吧、文化中介代理、文化产品租赁和拍卖、广告、会展服务等;“相关层”包括文具、照相器材、乐器、玩具、游艺器材、纸张、胶片胶卷、磁带、光盘、印刷设备、广播电视设备、家用视听设备、工艺品的生产和销售等。

此次调研中,我们根据国家统计局对文化产业的行业划分和统计范围,制定了《xx市文化产业调查实施方案》,以统一的范围、统计口径,规范数据来源渠道,保证统计信息收集和分析的科学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

为了能正确反映文化产业发展状况,此次调查统计的时间跨度设定为三年,即2004至20xx年,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轨迹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并从财务状况、业务活动、就业人员和补充指标等4个方面对文化产业进行描述:

(1)财务状况指标:主要反映文化产业的资产、收支和经营状况,包括文化产品生产企业指标、文化产品流通企业指标、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文化服务企业指标、执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文化单位指标。

(2)业务活动指标:主要反映文化产业主要业务活动的状况和规模。

(3)就业人员指标:主要反映文化产业就业人员的数量、结构等情况。

(4)补充指标:主要反映居民文化消费支出情况。

近年来,xx市文化产业得到了较快速度地发展,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人数增加,其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的贡献也进一步显现,创造的增加值较快增长。20xx年,全市文化产业单位共有3232家,文化产业总产出22.42亿元,从业人数2.52万人,资产总规模16.84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9.47亿元,文化产业税收(不包括旅游景点门票收入,下同)5707万元。到了20xx年,全市文化产业总产出30.64亿元,从业人员2.66万人,资产总规模18.54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13.00亿元,文化产业税收7844万元,分别比20xx年增长32.4%、5.4%、10.1%、33.0%和37.4%,年均增速分别为15.1%、2.7%、4.9%、15.3%和17.2%。

然而,文化产业总体情况与xx市经济取得的辉煌成绩相比,仍显落后。近年来,我市以海洋经济为龙头,经济实现了跨越发展,突出“二、三、一”产业发展导向,以船舶工业为代表的临港工业实现了迅猛发展,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迅速提升,全市gdp在第二产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取得了骄人成绩。在这种情况下,文化产业尽管有较快发展,但在全市gdp中所占的份额却略有下降,20xx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4.10%,20xx年占4.01%,20xx年为3.88%。文化产业发展的潜力高有得到充分挖掘,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余地。

从文化产业的三个层次看,20xx年全市文化产业核心层总产出4.40亿元,从业人数0.35万人,总资产7.40亿元,增加值1.69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的比重分别为14.35%、13.16%、39.90%和12.97%;文化产业外围层总产出12.45亿元,从业人数0.57万人,总资产7.65亿元,增加值7.59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的比重分别为40.61%、21.33%、41.25%和58.39%;文化产业相关层总产出13.80亿元,从业人数1.74万人,总资产3.49亿元,增加值3.72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的比重分别为45.04%、65.51%、18.85%和28.64%。文化产业外围层在全市文化产业中占居份额,文化产业相关层次之,文化产业核心层所占份额最小,与20xx年相比,三个层所占份额结构基本保持稳定。

从增加值来看,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中的风景名胜区管理业所占份额,20xx年风景名胜区管理业实现增加值6.04亿元,所占比重为46.45%;第二位是玩具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38亿元,所占比重为10.59%;第三位是工艺美术品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24亿元,所占比重为9.51%;第四位是室内娱乐业,实现增加值0.59亿元,所占比重为4.55%;第五位是电视业,实现增加值0.45亿元,所占比重为3.46%。与20xx年比较,前五位行业没有变化,但从总体发展趋势看,除工艺美术制造业所占份额比20xx年略有下降,其余四个行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均比20xx年有所上升,风景名胜区管理业上升0.2个百分点,玩具制造业上升0.92个百分点,室内娱乐业上升0.31个百分点,电视业上升0.05个百分点。

从企事业单位(包括风景名胜管理区)注册类型看,国有单位占居绝对优势。20xx年国有单位实现增加值6.93亿元,所占比重为70.62%,比2004年提高0.3个百分点;私人有限责任公司位居第二位,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0.74亿元,所占比重为7.58%,与20xx年比发展最快,份额提升最多,两年所占份额提高0.51个百分点;第三位为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实现增加值0.65亿元,所占份额为6.58%,比20xx年提高0.32个百分点;第四位为港澳台合资经营企业,实现增加值0.38亿元,所占份额3.89%,比20xx年下降0.1个百分点。

核心层中印刷业总产出为16072.23万元,从业人数796人,总资产为8143.25万元,实现增加值2755.68万元,分别比20xx年增加34.1%、2.4%、16.4%、36.3%;图书零售业总产出为4251.26万元,从业人数237人,总资产为4687.07万元,实现增加值1491.80万元,分别比20xx年增加33.8%、4.4%、9.9%、35.7%;专业社团总产出为2223.46万元,从业人数361人,总资产为1955.65万元,实现增加值1495.98万元,分别比20xx年增加25.4%、4.0%、3.6%、26.6%;群文活动单位总产出为1772.74万元,从业人数235人,总资产为1145.63万元,实现增加值1150.39万元,分别比20xx年增加10.3%、0.4%、2.0%、10.7%。

外围层中室内娱乐业总产出为13128.91万元,从业人数1955人,总资产为9527.63万元,实现增加值5920.22万元,分别比20xx年增加43.9%、14.5%、12.9%、47.3%;旅行社总产出为30980.9万元,从业人数1023人,总资产为19477.21万元,实现增加值3412.28万元,分别比20xx年增加42.1%、10.5%、10.0%、44.6%;广告业总产出为7803.72万元,从业人数710人,总资产为5558.79万元,实现增加值2507.69万元,分别比20xx年增加58.1%、12.3%、21.6%、59.7%;计算机服务业总产出为3247.06万元,从业人数439人,总资产为3220.80万元,实现增加值1542.00万元,分别比20xx年增加14.3%、0.2%、0.9%、14.9%。

相关层中玩具生产总产出为83093.38万元,从业人数3355人,总资产为10307.42万元,实现增加值13761.02万元,分别比20xx年增加42.1%、10.0%、14.5%、50.4%;工艺品生产总产出为16162.68万元,从业人数9804人,总资产为125.27万元,实现增加值12355.48万元,分别比20xx年增加29.3%、2.4%、6.3%、32.0%;文化家用电器零售总产出为14846.89万元,从业人数943人,总资产为9539.09万元,实现增加值3188.89万元,分别比20xx年增加36.3%、4.0%、8.5%、35.4%;工艺品零售总产出为2816.08万元,从业人数638人,总资产为604.78万元,实现增加值2396.66万元,分别比20xx年增加27.7%、2.6%、8.0%、29.7%。

近年来舟山文化产业发展呈上升趋势,取得了很大成效,特别是在发展中突出海洋特色,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具体表现在:

1、海洋文化旅游业的主导地位日益突出,具有海洋文化特色的文化产品制造业和批零贸易业也开始起步,舟山海洋特色的文化产业初具雏形。

全市依托海洋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着力建设具有海岛特征、海洋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和实施,大力发展海洋文化旅游业,舟山国际沙雕节、中国普陀山南海观音文化节、海洋美食文化节、金庸武侠文化节等一批海岛度假旅游、节庆旅游迅速崛起,已成为全市重要的支柱产业。同时,以海洋、佛教为特征的工艺美术品制造、销售初露倪端,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2、文化产业发展扩展了海洋经济外延,丰富了海洋经济文化内涵,提升了海洋经济的品质,增强了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

文化产业是一个跨行业产业,范围广泛,具有较强的产业辐射性和渗透力,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度较强,如文化旅游业、文化产品制造业就同时涉及旅游业和制造业,其发展也就为舟山经济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此外,文化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对全市第三产业的增长及其比重的提高起到了推动作用,使我市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促进了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20xx年全市文化产业税收达7844万元,比20xx年增长37.4%,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为2.1%,占地方财政一般收入比重为3.2%。

3、文化产业发展丰富、拓展了海洋文化内涵,提升了海洋文化品质,为海洋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文化产业的发展,为文化实现其社会价值提供了有效途径,拓展了海洋文化的生存发展空间,提升了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价值。近年来舟山依托海洋文化资源,成功举办了“中国舟山国际沙雕节”、“中国普陀山南海观音文化节”,促使舟山旅游业从主推佛教文化逐渐转向海洋文化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在促进舟山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进一步挖掘了海洋文化的内涵;依托民间民俗资源,举办了“中国沈家门渔港民间民俗大会”,将原本散落于民间的民俗文化艺术进行加工提炼和集中展示,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在吸引大量市民、外地游客观摩欣赏的同时,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亦提升了传统民俗文化的品味,拓展了文化的空间,为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4、文化产业发展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推动社会就业结构转型、促进社会协调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改变,人们已不再满足于过去单一的文化消费。文化产业的兴起一方面提供了更多精神文化产品,满足了人民群众多元化的文化消费需求。另一方面,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也有效推动了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进一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改善人民的消费结构,提高群众文化消费品味、个人素质及其整体生活质量。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在为人们提供丰富精神食粮的同时,也提升了人的精神文化素质,从而极大地促进了舟山社会和谐发展。

5、发展文化产业成为建设海洋文化名城的重要突破口。

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如鸟之两翼共同构成了海洋文化,海洋文化名城既要有繁荣的文化事业,又要有发达的文化产业,只有两者比翼齐飞,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才是名副其实的海洋文化名城。发展文化产业是繁荣文化事业的有效途径。发展文化产业,有效地推进文化企业单位在用人机制、分配制度以及工作方式、运作思路方面的变革,使文化事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获得生机与活力。同时,可以有效吸引社会力量办文化,使部分文化经营单位从公益性单位中剥离出来,缓解政府财力不足的压力,使政府集中力量办好公益性文化事业,实现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共同发展进步,共同促进海洋文化名城建设。

(一)观念落后,重文化事业而轻文化产业,阻碍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在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的关系上,过去一直存在二元对立的思维误区,过分强调文化经营单位的事业性质及其公益性,而忽略了文化的产业性质,给文化产业发展带来思想障碍。后来“事业单位,企业管理”的双重定位,也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矛盾,难于完全做到规范的企业化管理和运作。正是由于过去一直回避文化产业化的提法,认为跟市场联系起来,就会削弱文化的宣传功能,背弃社会属性,从而导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消极被动,成长速度慢,创新力度小,被抢占了市场先机。

重文化事业而轻文化产业,忽视了文化的产业性质,抑制了文化产业的市场发育,影响了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自我成长,致使文化产业整体发展不充分。

(二)文化产业发展机制不活,体制不顺,阻碍了文化产业按市场化要求实现自我发展。

文化管理机制不活,体制不顺,传统的文化单位尚在事业管理体制中运营,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相互胶着,难以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真正分离,阻碍了文化产业按市场化要求实现自我发展。一是文化管理部门的文化产业促进职能不明确,兼有文化行业管理、发展文化事业和促进文化产业的三重职能,是典型的政资、政事、政企不分。二是社会文化市场主体还没有完全纳入政府文化管理的视野,对市、县(区)的文化企业缺乏资源整合,对社会文化产业单位更是底数不清。

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是相互关联的两个范畴,都以文化为内容,然而性质、目标、方式、策略都各不相同,胶着与混淆的结果是严重影响了文化产业的市场化、产业化、企业化进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中可以通过产业方式运作的部分,必然是经营性文化,这是由文化产业的性质和特点所决定的。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公益性文化具有公共属性,偏重于满足社会公众需要,不以盈利为目标,不能被纳入产业轨道,应由非产业化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常常胶着在一起,既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也使文化事业发展跟不上社会和公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尽快理顺文化管理体制,对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是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当务之急。

(三)文化产业结构不合理,主体较弱,内部发展不平衡。

文化产业内部层级发展不平衡,“核心层”及“相关层”所占比重较小,特别是“核心层”,作为文化产业主体部分,其增加值所占比重明显偏低。

20xx年全市文化产业“外围层”(包括网络文化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及其他文化服务)的增加值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高达58.39%,从业人员占21.33%,资产占41.25%,而文化产业“核心层”增加值仅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12.97%,从业人员仅占13.16%,资产仅占39.90%。文化产业“相关层”的增加值也只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28.64%,从业人员只占65.51%,资产只占18.85%。

从外围层内部行业来看,风景名胜区管理业占绝大部分份额,占外围层的78.4%,外围层除此之外的其他文化产业所占比重则相对偏低,文化产业外围层内部同样存在发展不均衡问题。

(四)文化产业的经济总量较小,人均经济效能较低。

20xx年,全市文化产业总产出30.64亿元,从业人数2.66万人,资产总规模18.54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13.00亿元,仅占gdp的3.88%。其中,“核心层”的文化产业增加值仅为1.69亿元,“外围层”的文化产业增加值也只有7.59亿元,而且主要是旅游景点管理的收入,若扣除旅游门票部分,“外围层”的文化产业增加值也仅有1.64亿元。

20xx年,全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人均创造增加值只有4.89万元,低于全市6.00万元的平均水平。其中文化产业核心层的从业人员人均创造增加值为4.83万元,而文化产业相关层则仅有2.14万元。总体上说,我市文化产业人均创造经济效益的能力还比较弱,其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

(五)文化产业经营单位规模较小,人才匮乏,缺乏大规模产业集团。

xx市文化产业单位的规模偏小、人员偏少。据统计,20xx年,平均每个文化产业单位仅有从业人员7.80人,年增加值上千万元的单位寥寥无几,年增加值在百万元以上的也是屈指可数。从单位性质来看,个体经营户所占25.2%,到20xx年也还占24.5%,经营单位的综合竞争能力、创新能力不强。

xx市文化产业人才匮乏。根据20xx年全市人才资源调查资料显示,文化产业就业人员中人才比重为43.66%,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5.61个百分点。但同年教育行业的人才比重为91.21%,卫生行业的人才比重为86.30%,分别高于文化产业人才比重47.55、42.64个百分点。文化产业的高层次人才更是奇缺,20xx年全市从事文化产业的高级人才只有59人,占全市高级人才的比重仅为2.3%,与教育、卫生等人才密集度高的行业相比有很大差距,与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极不对称。

xx市文化产业单位的规模偏小,人才匮乏,尚缺乏有核心竞争力的大规模文化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缺少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文化产业龙头企业。

目前,我市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路和对策缺乏明晰性。尚未形成文化产业发展长期规划和明确的发展目标。在产业发展目标上,没有根据自身文化优势确立重点扶植和发展的产业。如文化旅游业、节庆会展业、文化娱乐业等都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和实力,应给予重点培育和扶植。在产业发展形态上,由于文化产业没有形成明晰的发展规划和实施步骤,导致了社会投资文化产业的不稳定性,出现了社会力量抢滩文化产业市场的盲目性、无序性和不规范性。如在社会文化产业中,群众通俗文化发展迅速,一些经营者急功近利,违规操作,致使守法经营者遭受影响,其投资积极性和发展的稳定性减弱,严重影响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七)群众文化消费力弱,水平较低,制约了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20xx年全市城乡居民人均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分别仅占消费性支出的14.1%和16.2%(由于统计中无法将教育消费剔除,因此仅能用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进行表述),若将教育消费剔除,估计城镇居民纯文化娱乐消费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不足6%。人们没有主动花钱消费文化的观念,文化娱乐消费仍处于弹性较大的次要位置。

根据国际经验,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人们对文化消费的需求会迅速增长。20xx年我市人均gdp达到4320美元,文化消费潜力很大,潜在的精神文化需求亟待唤醒并急需将其转化为现实购买力。目前,群众多元性文化消费需求没有得到全面启动,文化市场也还存在供需缺口,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定位及功能单一,与居民多维文化消费预期之间存在较大落差。

一个产业的发展需要相应的政策扶持和引导。目前,我市虽然从市场准入、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工商管理等方面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但从总体上看,文化产业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在投融资、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等方面明显不足。有些文化产业政策过于原则,缺乏实施细则,没有及时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没有提供保障措施,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难以贯彻落实。

(一)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上升,作用日益突出。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文化产业作为知识经济的核心产业之一,对于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综合国力和区域竞争力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据有关方面预测,中国的文化产业市场年均产值可达4800亿元,目前仅有1800亿元,尚有3000亿元发展空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中提出的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布局的设想是:以建设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城市为核心,加快产业整合,形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三大文化产业带;积极发展我国西南、西北地区等具有鲜明地域和民族特色的文化产业群;推进科学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应用,加快文化产业优化升级步伐,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加入国际文化产业分工体系,不断提高国际化水平。1999年浙江省委正式提出“发展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大省”的目标,突破了原来单一地看到文化产品意识形态属性和经济价值。20xx年,浙江省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826.93亿元,占全省gdp的7.4%。目前,杭州、宁波、绍兴等地纷纷开始制定和实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十七大报告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目标和方向,可以预见,文化产业的发展将迎来一个新的春天。

(二)舟山经济迅速崛起,实现全面跨越发展,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物资基础。

20xx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3亿元,年均增长16.3%,增长速度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一;人均生产总值突破4000美元,达到34475元,全省排名从第8位跃居第5位。20xx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21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25元,渔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333元。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随之高涨。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又增强了消费者潜在的购买能力,潜在的文化消费市场正逐步扩大。这预示着,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文化产品与服务需求的收入弹性将会高起,文化产业的发展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

舟山大陆连岛工程将于20xx年完成,20xx年正式通车。大桥的建成通车直接加强了舟山与沪、杭、甬长三角经济圈的紧密联系,使舟山的经济发展模式从相对孤立、封闭、岛域分割、资源共享程度低的传统岛屿向更为开放的现代海洋经济转型。大桥突破了地域限制,延伸了发展空间,提升了海岛城市发展定位,能够加快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大桥加速了资源要素的整合和优化配置,大大降低了我市企业投资和生产的成本,为文化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一)转变观念,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长期以来,将文化事业职能和文化产业功能相混淆的体制性障碍,是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打破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增强文化单位自身发展活力,根本就在于改革。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是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之源。

从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破除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逐步建立有利于调动文化工作者积极性,有利于推动文化创新,有利于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将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区分开来,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根本任务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文化需求。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应坚持以政府为主导,限度地发挥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经营性文化产业的主要任务则是繁荣文化市场,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应坚持面向市场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着力推动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

(二)立足现实,发挥资源优势,推进文化产业不断发展。

得天独厚的“渔、港、景”资源和深厚的海洋文化底蕴,是我市发展文化产业最直接的资源优势。

舟山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和长江出海口的交汇处,背靠沪、杭、甬,面向太平洋,踞中国大陆海岸线中心,是长江流域对外开放的主要门户和通道。这里“得渔独丰”----是我国第一大渔场“舟山渔场”的中心,人称“东海鱼仓”;“得*优”----港域水深广阔,航道顺畅、良港天成;“得景独秀”----拥有两个风景名胜区和两个省级风景名胜区。舟山“渔、港、景”等海洋资源闻名遐迩,已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深水港口物流基地、水产品加工贸易基地和海洋旅游胜地。20xx年,实现港口货物吞吐量11414万吨,水产加工业产值150.3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1152.8万人次,创旅游收入73.0亿元。丰富的渔港景自然资源和迅猛发展的产业经济,为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支撑和动力。

独特的地域特点孕育了舟山独特、灿烂的海洋文化,形成了诸如海洋佛教文化、海洋历史文化、海洋景观文化、海洋名人文化、海洋民俗文化等特色文化。海洋文化资源是人类海洋生活的遗迹和结晶,它不仅与人类的海洋经济生产活动密不可分,也是构成海洋文化自然环境的内容和实现海洋文化开发、利用的基础。应进一步挖掘、整合、发挥海洋文化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推动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抓住机遇,解放思想,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目标。

大桥经济时代的来临,为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要利用大桥沟通吸纳功能,为产业发展所必需的要素提供更有力的支撑,并加强与上海及周边地区在经济、科技、信息等方面的联系和交流,使上海的科技研发能力、资金、信息等要素条件为我市文化产业服务。要借助大桥的沟通,把舟山海洋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海洋经济优势,培育海洋文化产业竞争新高地,形成海洋文化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将舟山本地企业生产的产品在更大范围内销售,提高舟山在长三角经济圈中的地位,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面对大桥经济时代的发展机遇,我们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制定文化产业发展的长远规划,从而为文化产业发展指明前进的方向,有效调动各种资源实现产业目标,克服产业发展中的盲目性与随意性。要积极发挥政府部门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组织、管理、协调、引导等功能,尽快制定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确定重点发展的行业门类项目,完成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整体设计。紧紧围绕产业化生产方式这个核心问题,按照产业化运作规律,制定具有前瞻性、战略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发展规划,促进文化产业形成新的布局结构、新的管理体制和新的运作机制。

文化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尚有待制定,这里我们仅根据舟山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发展现状,初步提出“十一五”期间xx市文化产业的发展目标,即“十一五”期末实现海洋文化产业的各项指标显著提高,产业比重不断增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逐渐加强,文化产业整体水平、综合实力和占gdp的比重居全省前列;产业发展环境明显改善,建立起覆盖全市、结构合理、机制灵活、技术先进、优势明显的文化产业体系,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形成3-4个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主导产业,培育并建立2-3个特色鲜明、规模较大、核心竞争力突出的文化产业园区,一批有较强实力和竞争力的文化龙头企业崭露头角,海洋文化产品对外输出的力度不断加大;文化产业年均增长速度快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升至6%以上,城乡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达到10%左右。海洋文化产业逐步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第三产业业的支柱产业。

(四)发展文化产业重点行业,推动形成品牌产业和主导产业。

文化产业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发展文化产业需突出重点,分明主次。我市文化产业发展需根据海洋文化的特点及优势,精心选择一批具有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实行政策倾斜,重点突破,做大做强,使其成为展示我市城市风采和综合竞争力的“城市名片”,以此带动文化产业全面发展。经分析,这些文化产业主要有:

1、文化旅游业。

编排具有浓郁舟山地方特色的一台海洋文化大戏和一批精致的小戏,充实旅游景区文艺表演的内容,进一步搜集整理民间民俗文化,编撰舟山文化旅游系列丛书,加强宣介力度;开发文化主题旅游岛,如“沙岛”、“侠岛”、“泥岛”等;挖掘整理并推出“渔歌”、“军歌”、“佛歌”等系列产品;建立海洋民俗村展示我市渔业博物馆,包括渔村生活习俗、渔业生产习俗、渔乡信仰习俗、渔乡礼仪习俗、渔船发展史(渔具、船模)、渔业文化与艺术史等内容;精心策划组织特色文物及艺术展览,突出精品陈列,加强文物资源的开发、整合和利用,启动以文物与旅游结合拉动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战略;利用上海世博会、杭州休博会、北京奥运会举办的有利时机,主攻滨海休闲度假旅游,把舟山建设成为长三角洲影响力的海洋休闲度假基地和国际知名的海洋文化旅游目的地。

2、节庆会展业。

采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模式,把节庆活动纳入市场经济的轨道,遵循市场规律,建立“投资—回报”机制,吸引大企业、大财团和媒体参与,通过市场化运作,形成节庆会展的良性循环。进一步整合资源,统一包装、统一宣传。在实行这一模式中,各方明确己任,各负其责,如政府负责协调、宣传、安全、制定政策等,真正使各项工作按部就班地进行,确保节庆会展活动顺利进行并取得圆满成果。

我市国际沙雕节,从第4届起,引入市场运作机制,成立了舟山国际沙雕公司,该公司策划、组织、实施沙雕节及相关经营业务,使节庆活动越办越好。要进一步将舟山国际沙雕节的成功经验推介到其他节庆会展活动中,加强对“中国普陀山南海观音文化节”、“海洋美食文化”以及定海的双拥文化节、普陀的民俗民间大会、岱山的中国海洋文化节和嵊泗的贻贝节等节庆会展活动的组织策划,进一步提高其举办水平和影响力。

3、文化娱乐业。

进一步运用法律、行政、舆论的手段引导文化娱乐业健康稳定地发展,着力加强和改进歌舞娱乐场所管理,切实解决娱乐场所散、小、乱、差问题。积极推广自助消费的量贩式歌舞娱乐场所,鼓励娱乐企业走超市化、规模化、品牌化和连锁经营之路。引导歌舞娱乐场所向商业区和旅游区发展,严格歌舞娱乐场所申办程序,实行审核公示制度等。

加快新城海洋文化中心及其他相关文化设施的规划和建设进程,优先建设图书馆、博物馆等城市标志性建筑。大型、综合性的文化娱乐设施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及早规划、及早立项、及早开工建设。

4、演艺业。

依托华东演出协作机制,进一步优化组合,合理配置资源,形成集创作、演出、经营、场所、设计、制作、中介等产、供、销于一体的文化艺术产业集团,努力开发挖掘演出市场潜力,不仅与省内各演出团体合作,并且与省外甚至国外的演出团体合作,建立统一的营销机制,降低经营演出成本,以求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积极发挥市演出公司龙头中介机构的作用,加强在引进、外联等方面的探索和研究,把具有鲜明海洋文化特色和海岛民俗风情的剧目带出舟山,将大陆文化的优秀经典作品引入海岛,形成海洋文化与大陆文化交流融合的良好机制。

5、艺术培训业。

艺术培训业是两个效益并收的产业,也是最能体现和发挥文化优势和特长的潜在资源,市场潜力极大。要把艺术培训作为一项产业来做,积极发挥群艺馆、文化馆人才资源等各方面的优势,提高艺术培训社会化程度。优化艺术培训资源配置,形成国家办与社会办相结合,艺术表演、艺术欣赏与艺术教育相结合的艺术培训市场,使艺术培训成为人民群众的日常文化消费之一。

6、文博业。

在做好文物保护、文物抢救工作的前提下,加快全市文物资源的整合、开发、改造和利用工作。以各级文物馆、博物馆、名人故居为依托,建立以文物复制品生产销售、文化展览和文化景点旅游开发相结合的文博产业体系。努力开发、利用各个历史文化遗产,形成各具特色的文化旅游景点,以展示全市历史文化、佛教文化、军事文化、海洋文化的魅力。充分利用现有和潜在的文物藏品和资源以及场馆设备,在做好藏品巡展之外,广泛引进国内外珍贵文物和艺术品展览。

7、影视业。

近年来,舟山通过广泛吸收民营资本,投资兴建了全国第一座海岛拍摄基地----桃花岛射雕影视城,目前已成为集影视拍摄、旅游、休闲、娱乐为一体的风景点。下一步要依托桃花影视城及其成功经验,积极探索海洋、海岛影视业发展的新模式,进一步改善影视拍摄的软、硬环境,大力引进影视制片人到舟山拍摄影视剧,提高海岛影视拍摄基地的知名度,并带动朱家尖等地影视业的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包含广告、建筑、设计、工艺品、影视、音乐、表演、出版、游戏等,舟山丰富的海洋文化资源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观音故事、海洋动物故事等都是动漫、设计、影视、音乐、游戏等创意产业直接灵感的源泉。应通过进一步优化软、硬环境,制定优惠的扶持政策,积极引进文化创意企业落户舟山海岛。

文档为doc格式。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格式篇六

为落实《湖北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xx-20xx)》,科学谋划“十一五”期间文化产业的发展,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与省文化厅组成联合调研组,于6月中旬至7月上旬分别对武汉、黄石、鄂州、黄冈、襄樊、荆门、荆州、宜昌等市文化系统的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实地学习考察了湖南省长沙、岳阳两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现将省内调研及省外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九十年代以来,武汉等八市的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近几年,随着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文化的需求越来越,文化消费日趋活跃,八市的文化产业成长迅速,产业群体不断扩,对经济发展贡献逐年上升,发展势头良好,已进入一个发展时期。同时,在迅猛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和亟需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将对文化产业发展产生较影响。

(一)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1、产业发展意识滞后。

调研中,这个问题的映比较普遍。这个问题有两个方面:其一是有些地方主要领导尚未充分认识到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对文化的认识还停留在诗益事业、是包袱上,对文化产业发展少重视、少关心、少支持;其二是文化系统内部发展意识滞后,认为文化是事业,靠政府、靠财政的思想尚未从根本上转变,有的单位拥有几百万的固定资产,还埋怨政府投入少,而不是利用现有资源,想方设法创造价值,丧失了很多机遇,还有的认为文化产业是小打小闹,找几个小钱养几个人,成不了气候。

2、文化资源整合和综合开发不够。

各地现有文化产业普遍规模较小,占当地经济总量比重偏低,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不明显,这些现象与文化资源整合不够、经营分散直接相关。现有文化资源分散在文化文物、旅游、园林、等数个部门管理,各部门单打斗、各自为政,相互之间沟通协调不够,对文化资源综合开发十分不利。

3、投融资渠道单一。

长期以来,文化事业主要由财政供养,其发展主要靠政府投入。随着形势的发展,这种单一的体制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部分的文化企业单位属国有性质,民营或私人文化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外资或合资企业更是凤毛麟角。投融资渠道单一,资金匮乏,已经严重制约了我省文化事业的发展。

4、管理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形势。

一方面是有的地方依然存在政府包揽的宏观管理体制,还习惯于用计划经济的手段管文化、办文化,把经营性文化产业混同于公益性文化事业,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管办不分的管理体制依然未能得到有效;另一方面,一些已经进行了文化体制的地方,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不到位,体制依然不活,文化产业缺乏活力和竞争力,发展缺乏内在动力,尚未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距离市场经济体制要求还有较距离。

5、政策扶持落实不够。

这是调研中映最为强烈的一个问题。家普遍映,开放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如1996年出台的《国务院扶持文化产业若干政策》,因为种种原因,时至今日仍没有得到很好落实。此外,地方性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尚未制定,如国有文化事业单位体制的配套政策、部门管理费用减免政策等,鼓励、引导和支持民营或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的政策也没出台,这些都直接导致文化产业发展环境不佳,不利于发挥各方发展文化产业的积极性。

6、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十分匮乏。

调研中映比较强烈的还有人才问题,尤其是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十分匮乏。文化系统内文化产业人才培训滞后,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也难以在系统内安家落户,各地普遍缺乏懂经营、善管理的文化产业人才,缺乏开拓文化市场的人才。

此次调研,在了解掌握文化产业发展问题的同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尽管发展文化产业遇到了很多困难,外部环境尚不宽松,但广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不懈气、不气馁,始终“咬定发展不放松”,胆创新,放手实践,各地就发展文化产业都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这对我们下一步深入研究制定全省宏观指导政策及具体扶持政策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1、完善发展规划,明确工作思路。

产业发展,规划先行。省内文化产业发展较好的城市已经先行启动文化产业规划,对全市文化产业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武汉市于20xx年正式公布《武汉市文化发展规划》,确立了武汉市20xx-20xx年文化发展目标,明确了这期间武汉市文化产业发展遵循“政府推动、企业运作、规范管理”的发展原则,同时各城区以此为主线,分别拿出体现各自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全市已初步形成由点带面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体系。宜昌市也制订了较为完善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xx-20xx年),其他各地也都在文化事业规划中加重了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笔墨,相应增加了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措施,这些措施,对各地下一步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加转制力度,深化体制。

针对文化体制滞后的现状,谷城县文化局于20xx年、20xx年对内部运行机制进行了两次有益的尝试。一是用人制度,将县直文化系统44%的人员从机关和事业单位中分离出来,兴办实体,从事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同时实行“用人五制”,即全员聘任制、人员进出灵活制、竞争上岗机制、严格的考核机制以及末位淘汰制;二是分配制度,打破档案工作制,工资与岗位、效益挂钩,拉开工资档次。通过实行这种以岗定责、以责定酬、竞争上岗的制度,极地激发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目前,全县文化系统债务由之初的800万元降到不足130万元,文化产业形成10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经营项目,年创利润150万元,是财政拨款的1.5倍,走出了一条县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子。

3、盘活存量资产,加快资本营运。

文化系统由于历史原因,多占有一定数量的具有较升值潜力的固定资产。如何盘活这些存量资产?武汉市江汉区在这方面做出了一定成绩。他们认为关键是对现有存量资产进行开发,通过对自身资源进行再组合、再投入、再产出,为产业发展夯实物质基础。他们抓住城市改造和开发机遇,将处于城市中心地段的用地使用权转让,同时购买具有升值潜力的土地储备,并成立营运实体,统一经营国有固定资产,保证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直接带动了区内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

4、强化项目载体,推动招商引资。

要解决长期存在的文化企业规模小、发展缓慢的问题,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必须按照产业发展的思路,以项目为载体,力推进招商引资。襄樊市就十分重视以加强项目建设推动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带动了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一是重视项目资源开发,项目数量较多,20xx年仅文物旅游类就组织了11个建设项目;二是项目实施形式灵活务实,在不违国家有关规定前提下,可采用合资、资、租赁、合作等多种形式;三是拓宽项目领域,将优秀文艺作品、文化基础设施做成项目推介;四是胆创新,首次尝试引入市场机制,将优秀剧目的冠名权、演出权包装为项目进行招商。20xx年上半年招商引资成果丰硕,4个文化产业项目总投资达820万元。

5、突出资源特色,培育精汽牌。

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发展特色经济,培育精汽牌,发展文化产业也是如此。黄石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就比较重视突出自身资源优势,努力塑造地方文化品牌。黄石历史文化资源比较丰富,尤其是以铜绿山古矿冶遗址为代表的青铜文化,由此黄石文化发展在思路上不搞“你有我也要有”的赶超战略,而梳彻“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竞争战略,突出资源优势,重点抓住青铜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实施精汽牌战略,形成具黄石特色的青铜文化旅游业、工艺制造业、博物展览业、演艺业等文化产业。

(一)湖南文化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

1、湖南文化产业对湖南经济增长贡献逐步增加。

开放以来,湖南的文化产业有了较的发展,为湖南经济的增长作出了较贡献,有的产业功能已初步显现。以长沙市为例,据不完全统计,“九五”以来,长沙的文化产业保持了年均15%的高速增长。全市涌现出了一批实力较强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其中产值过10000万元的企业58家,过5000万元的企业28家,过亿元的企业12家,过10亿元的企业2家,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达11.2万人。

2、主体产业发展较快。

当前,湖南已初步形成了以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旅游、娱乐四主体产业为重点的文化产业企业群体,形成了在全国有很影响的“电视湘”、“出版湘”、“电影湘”、“文艺湘”,成为湖南文化产业的主导力量。20xx年湖南全省4家文化产业集团总产值达到120亿元,过10亿元的企业2家、过亿元的12家。湖南出版集团20xx年实现销售收入52亿元,实现利润2.34亿元,资产总值达52亿元。湖南广电集团总资产达68亿元,20xx年媒体广告收入9.47亿元。

湖南新闻出版业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始终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初步在全国确立了“出版湘”的形象,享有“湖南人能吃辣椒会出书”美誊。

广电业发展迅速。1993年来,湖南省广电局在全国同行业中较早提出和实践“广播、电视、宣传、产业”的目标,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在节目生产能力、经营创收、固定资产等3个方面实现了“超十倍”的跨越式发展。产业实力的增强,使广播电视节目覆盖不断扩。湖南卫视已覆盖全国27个省会城市,在全国1亿有线电视用户中拥有9000多万用户,覆盖人口3.24亿,赢得了电视湘的美称。其控股的电广传媒公司上市,到20xx年又增发5300万新股,募集资金15.9亿元,有力地促进了湖南广电行业的产业化进程。

旅游业成绩令人瞩目。湖南有得天厚的旅游资源条件。开放以来,湖南旅游业发展迅速。“九五”期间,全省累计接待海外旅游者169.4万人次,比“八五”期间增长141.2%,年均增长18%。“九五”期间累计旅游创汇8.01亿美元,比“八五”期间增长353%,年均增长22.9%,高出全国同期年均增长率11.5%。“九五”期间,国内旅游人数年均增长8%,国内旅游收入年增长20%。20002年全省旅游业收入246亿元,占全省gdp的5.7%。

文化娱乐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以湖南剧院、田汉剧院为龙头的演出市场持续火爆,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目前,长沙已成为仅次于北京、上海、广州的全国四个重点演出城市。长沙的歌厅演出盛极一时,一无二的长沙歌厅现象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同行的极关注,20xx年上半年,文化部首次在长沙召开了全国娱乐节目交流会。

3、产业和相关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基础设施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依托,在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力投入下,湖南已初步形成了文化产业的基础设施体系。近五年来,湖南文化产业投资额近300亿元。广电系统在广电中心一带2300亩土地上进行了七建设,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金鹰文化城。新闻出版系统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湖南新闻出版厦、湖南图书城、湖南电子出版厦、湖南新闻厦、长沙晚报报业中心。印刷业购置了目前最先进的激光照排、高速彩印及全自动书刊无线胶装联动线等最先进设备。信息网络建设也有卓有成效。投资5亿元、占地100亩、总建筑面积达11.5万平方米的“长沙出版物交易中心”正在积极筹建中。目前,湖南全省县以上图书馆有116所,藏书1300多万册,其中有95个上等级图书馆,数量居全国第一,包括一级馆13个,二级馆47个,三级馆35个。湖南还创办了一批具有特色的博物馆。文化娱乐业方面,湖南剧院、田汉剧院、长沙电影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以全国第六届城运全为契机,一批气势宏伟,造型新颖,设备先进的运动场馆和先进设施投入使用,为湖南体育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等设施建设也有相当发展。

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宾馆、餐饮、礼品、广告、会展、商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些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在湖南特别在省会长沙取得了众所公认的成绩,为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支撑。第六届城运会在湖南举办,金鹰电视艺术节落户长沙,全国农博会、糖酒交易会顺利召开,说明了湖南特别是长沙外部环境和基础建设为湖南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硬件保证。

(二)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经验。

1、力发展歌厅文化。

湖南歌厅文化很火爆,其经验:一是湖南人喜欢热闹,消费观念超前。近几年培养了一批受观众喜爱的主持人、演员、歌星、笑星;二是文化企业找到了一个好的艺术形式。在以湖南文化为底蕴的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将放松和文化消费相结合,找到了一个很好的文化形式。湖南的文化现象是后现代娱乐文化的映,后现代娱乐文化的特点是由去中心化、边缘化、等级化向平面化发展,讲究演员和观众的互动关系,融为一体。综艺性没有明确主题,开心放松心情是主要内容。演出融入了现代流行元素,形成了流行文化和湖南地方文化相结合的众娱乐形式。三是企业找到了好的经营模式。按照市场规律利用国有资产搞短平快,激活了国有资源;四是政府引导,以繁荣为主,引导规范,弘扬先进的,提倡健康有益的,规范落后的,坚决对有害的。

2、用全新思路发展文化产业。

岳阳市文化局提出了“勇气比什么都重要”的口号,凭着一股泰山压顶不弯腰的无畏勇气,自20xx年10月,开发了第一个文化产业项目,汇泽文化广场,安置就业人员1400多人,上交利润810万元,上缴税收870万元。岳阳市文化产业是在极度困境中艰难起步的,到20xx年,市直文化部门负债5000多万元,市直800多名职工有400多人下岗。他们在深思20多年开放的春风为何不度“文化关”,严峻的现实逼着他们在发展文化产业上杀出一条生路。文化突围,首先售念突破,他们在市直单位进行了全员竞争上岗,还向社会招聘了50多名开发经营人才。其次是勇于用坚忍不拔的意志攻坚克难。作为弱势群体的地市文化部门,在实施较规模产业开发的起步阶段,其难度超乎想象。汇泽文化广场建设先后拆迁了18万平方米的建筑,拆迁补偿资金高达1.5亿元,他们还度过了建设资金难关。第三是勇于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制高点。他们在汇泽文化广场的产业经营中,坚持由市场来定位,由竞争来选择,寻找战略合作伙伴,打造文化一流品牌,抢占市场经济的制高点。第四是勇于从战略全局谋求更发展。目前,他们启动开发的5个项目,都是从处着眼,靠创意出奇,得到市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视支持。

3、加强人才环境建设。

近年来,湖南在文化领域积极稳妥进行了一系列的人事制度,在构建一整套能充分激发人的潜力、充满竞争意识的人才环境方面探索出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在用人制度方面,普遍实行聘用制。在培养人才方面,在近20万文化从业人员中,中级职称以上就达4万人,占23%。湖南建立了有力的人才集聚机制,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广泛吸引国内外知名艺术家、经纪人、企业家、高级管理人才,充实了湖南的文化产业队伍。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激励竞争机制,运用竞争机制,实现优胜劣汰;引进激励机制,对有突出贡献的文化人才实行重奖。在分配制度上逐步形成了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设立了“论功行赏、分锅吃饭、奖优罚劣、奖勤罚懒”的利益分配机制。

1、强化产业意识,营造环境。

必须按照文化的属性和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进一步提高文化管理部门、文化从业者和全社会发展文化产业的积极性,营造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环境。要制定湖北省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加强立法,使文化产业有法可依。要加强政策扶持,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2、创新体制,强化,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

进一步理顺行政主管部门与文化事业单位的管理关系,推进文化事业型体制向产业型体制的根本转变。

3、整合资源,组建型文化产业集团。

采取市场选择、政府推动的办法,彻底打破地域分割和部门围墙,建立全省统一的市场。加吸引外资力度以及文化产业自身的兼并和重组、资本运作等方法,使强者更强,在全省范围内组建一批跨地区的、一业为主,兼营相关产业的综合性文化产业集团。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格式篇七

根据市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力发展文化产业,实现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协调发展的战略决策,年初市政协将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确定为今年的重点专题议政课题。九月中旬开始,市政协组成调研组,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截止20xx年底,全市已形成各类文化经营实体824家。其中,核心层:新闻、广播、电视和电影服务类2家;出版发行和的清真餐厅都必须通过专门审查,符合穆斯林要求;所有的行业都必须通过验收和检查,符合行业标准。建设自驾车、房车服务设施,同时,建立旅游服务网站、景点和服务项目gps定位、微信查询等现代手段,使服务方式智能化。

文化产业是明天的经济。文化产业培育周期较长,欲速则不达。我市文化产业方兴未艾,在理论上、政策上的诸多层面正在破题,还有深入研究的必要。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以及开放、“承东启西”的宁夏“两区”建设,为我市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广西的“民歌效应”,甘肃的“《读者》现象”,云南的“丽江模式”,宁夏的“影城奇迹”,贵州的“侗歌范型”,陕西的“乐舞视窗”等,为本市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案例。只要上下同心,我市的文化产业定会风生水起、扬帆远航。

文化产业调研报告格式篇八

近年来,荷塘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打造以生态宜居、文化休闲”为特征的商贸次中心发展定位,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发展三大优势,奠定了发展文化产业的基础。

1、文化底蕴丰厚。目前,我区的文化形态主要有以龙山寺和仙庾庙为代表的宗教文化;

以硬质合金厂、车辆厂、千金药业等为代表的现代企业文化;

以流芳园、抗日工事遗迹、抗日阵亡将士墓、刘劭民烈士墓等为代表的红色文化;

以仙庾岭、婆仙岭为代表的城郊休闲文化;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个——仙庾庙、流芳公园、601老年公寓;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个——仙庾庙会;

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6个。

连续三年被评为湖南省群体工作先进单位;

2008年株洲市首届合唱节荷塘区代表队获银奖;

自创小品《何结巴打狗》参加全省首届农民艺术节获“金穗奖”;

创作《魅力荷塘》、《映日红荷》、《潮涌荷塘》等一系列体现荷塘改革发展成果的书籍,目前《文化荷塘》丛书正在编撰中。

互联网终端用户占辖区常住人口比率20%。据统计,20xx年全区文化产业营业总收入14.5亿元,总资产总计11.9亿元,全区文化市场呈现繁荣、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完善三大举措,激活了文化产业的动力。

1、政策引导。我区在20xx年制定了《荷塘区“十二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荷塘区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株洲荷塘月色示范区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各个政策指导意见。

2、政府扶持。一是结合“文化惠民”,解决“两难”问题。株洲第一家全部由民间资本组建的湖南高威影视有限公司和株洲昊文公益电影放映有限公司落户荷塘区,通过“政府买单,群众观影”的方式极大的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得到了老百姓们的热烈欢迎,还有效的拓展了荷塘区群众文化市场,探路解决了群众对文化需求和文化企业开拓市场之间的矛盾。二是结合各种节庆日活动,活跃民间团体。三是结合部门职能,服务文化市场。

3、机制激励。推荐了一批优秀的农家乐创建湖南省特色乡村旅游示范点和旅游家庭宾馆,整体提升了荷塘区农家乐的档次。推荐龙山寺佛教文化园景区申报a级景区,今年该寺按照国家3a旅游景区的标准,投资1000余万元,启动了改扩建工程。

(三)打造三大品牌,形成了发展文化产业的平台。

以工业园二期为主体,引进高科技环保工业项目,打造金山新城;

以东环北路周边为板块,引进商贸企业,打造荷塘商贸城;

以新华西路两侧为主区域,引进商业项目,打造商贸次中心。

中期集中力量打造会议中心、度假区等接待设施;

远期完成新市镇集中安置点建设,打造生态宜居项目等。目前,总投资1.2亿元由盛世芙蓉餐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投资的“‘耕食记’——中国炎帝文化创意农业园”项目(占地400亩)和“仙泉谷”生态酒店项目(占地100亩)已试营业。另外,湖南省少数民族文化园拟投资20亿元,选址在荷塘区樟桥村仙人造水库及周边地块,项目规划用地9200亩(其中项目建设约1500亩,保留自然生态面积85%以上)。努力将该项目打造成国内顶级休闲度假及民族民俗文化基地,力争成为中南第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区域文化产业品牌和国家级文化产业发展示范基地。

2、商贸文化—“荷塘商贸城”。荷塘商贸城建设项目选址于石宋路以东,新文化路以北,320国道两侧,共约10178.2亩土地。目标旨在打造一个大规模商贸市场群和集国际连锁商业、高档住宅、五星级酒店等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目前,已有上海喜盈门国际连锁商业企业、东方夏威夷、三和·美林湾等亿元项目签约。项目对繁荣红旗经济商贸圈,打造商贸文化的品牌具有重大意义。

3、工业文化——“金山新城”。生态低碳示范新城——金山新城,项目总规划面积23平方公里,以“产城融合、三生宜居”(三生:生产、生活、生态)为定位,形成行政区、产业区、商务区、文体区、商业区科学分布,各类配套产业及设施齐全,城市发展与工业经济发展的有机统一的新城市综合园区。目前,引进了总投资10亿元、年工业总产值100亿元的三一重工产业园项目和投资达65亿元的中基国际高等级老年社区项目。

(四)举办三大活动,增添了发展文化产业的活力。

20xx年,实现旅游收入2622万元,同比增长31.1%,接待游客20。01万人次,同比增长33.4%。20xx年,景区接待游客2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260万元,同比增长30%。

2、“汽车展会”。今年,在株洲汽车城举办20xx株洲汽车展,四天内有30万人次前往赏车、购车,共成交汽车1843台,销售额突破2亿元。据统计,上半年我区汽贸行业零售额同比增长31.9%,占全社会零售总额的40.4%。在全市汽车市场上占有龙头地位,同时汽车文化也成为我区一道亮丽的风景。

3、“荷塘区房交会”。20xx年荷塘区首开城区办房交会的先河,通过这一平台充分展现了荷塘的“宜居文化”魅力,体现荷塘区城市新貌、楼盘品质、生态社区的优势,表现出荷塘区在逐步由工业老城区向宜居新城区、生态新城区迈进中取得新型城市化的成就。

(一)对文化产业认识不够。不同部门对文化产业概念、内涵的界定尚有争议,部分行业增加值难以统计,同时个体文化经营户的投资额、营业额尚未列入统计,对全区的文化产业整体状况的准确性有影响。

(二)产业竞争力亟待加强。在发达国家,文化产业产值已占gdp的20%——30%,在我国的发达地区文化产业产值占gdp的5%——8%,而我区目前拥有各类文化经营企业仅为508家。传统文化产业投资少、规模小、各自为战,分散经营,没有规模以上的文化龙头企业,而新型的文化产业起步较晚,还未形成规模,处于青黄不接时期,造成了文化产业竞争力不强。

(三)文化产业融资困难。文化产业属于大投入大回报、长投入长回报的行业,目前,文化产业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投入和文化单位自身积累,地方财政投入和私人个体财力毕竟有限,文化产业普遍存在融资渠道普遍狭窄的问题,这就导致了资本扩张能力受限,严重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关于发展文化产业的建议。

1、提升思想。牢固树立文化既是事业又是产业的新理念,从抢占新一轮区域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高度,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摆上突出位置,像抓工业经济一样抓文化产业。

2、提升地位。把发展文化产业的业绩列入政绩考核内容,与评先评优挂钩,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到各相关部门和个人。

3、提升氛围。宣传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宣传文化产业的成功做法和经验,以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4、提升层次。以“创文”工作和建设“两型”社会的契机,加强长株潭以及对外文化产业的交流与合作,实现文化产业层次的提升。

1、深化文化管理体制的改革。在实际工作当中区级文化行政部门“属地管理”的责任和义务却不对等。建议成立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加强领导和协调,从组织上确保产业规划和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和开展。

2、深化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建议进一步深化文化事业单位劳动人事、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全面推行领导聘任制、职工聘任制,建立健全竞争、激励和约束机制,放大其社会效益。对其中经营性部分应推向市场,实行企业化管理。

1、优化政策环境。建议尽快出台文化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在人才引进培养、信贷财税、技术改造和创新、地水电资金、文化企事业审批向文化产业倾斜。

2、优化商务环境。建议积极搭建文化产业发展所需的投融资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信息服务平台、专业化市场交易中介平台和专业性电子商务服务平台等,提供管家式、贴身式、个性化、全职能服务,全面优化文化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商务环境。

3、优化人文环境。建议以实施文化载体建设工程和文化精品打造工程为切入点,加强公共文化设施投入,大力开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要通过内联外引,打造餐饮文化、酒吧文化、民俗文化一条街,形成辐射效应,带动其他文化产业发展。四是突出创新特色。要敏锐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的脉搏与方向,加快发展文化创意、移动传媒、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转换和升级,提高文化产业发展水平。

2、致力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一是加大科技含量。要从荷塘区实际出发,重点扶持发展现代文化物流业、数字媒体等高新技术文化产业。二是推进产业集群。结合荷塘区“三城”规划发展,划出一定区域建立文化高新产业区,鼓励文化企业本行业或跨行业联合,建立文化产业集团,集聚资金、资源和市场,做大做强,提高产业集中度,改变我区文化产业低小散状况。

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激励和评估机制,大力引进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如:会展设计师、文化经济人、广告策划师等。

(五)拓宽文化产业融资渠道。

1、建立健全财政投入机制。建议市、区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设立文化发展基金,并从中安排一定的经费,确保对文化事业的经常性投入增幅不低于当年财政支出的增幅。创新政府投入方式,采用贴息补助、奖励、项目采购等方式,将投入额与文化生产、艺术创作方面的成绩或效益挂钩。

2、争取上级经费支持。精心包装策划项目,争取省、市对荷塘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项目的更多支持。

3、鼓励社会投资文化产业。一是放开民营资本的进入。建议降低民营资本注入门槛,放宽民营资本的准入机制,大力吸纳民间资本。还应加大对民营文化企业的扶持力度,采用减免税等方式支持发展,增强民营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的动力。二是吸引创业投资的参与。建议建立荷塘区文化高新产业区,以吸引大量灵活高效的创业投资,并且尽快形成较成熟的文化市场的投资和退出机制、中介服务机制等,以实现文化成果的市场转化。三是向资本市场融资。大力培育文化领域的战略投资者,促进金融机构参与文化产业发展建设。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