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三峡人家导游词 宜昌三峡人家导游词(大全11篇)

2023年三峡人家导游词 宜昌三峡人家导游词(大全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5 06:41:04
2023年三峡人家导游词 宜昌三峡人家导游词(大全11篇)
时间:2023-12-15 06:41:04     小编:温柔雨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三峡人家导游词篇一

各位朋友:

我叫x,是各位的导游,很高兴与大家相遇相识。在此我衷心祝愿峡江的青山绿水能带给大家一份好心情,也希望三峡人家能给大家一种别样的风情体验!

各位朋友,我们的游船现在是航行在灯影峡中,正在驶向龙进溪码头。借此时间,我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三峡人家的自然风光和淳朴风情。

三峡人家风景区位于长江三峡中最为奇幻壮丽的西陵峡境内,三峡大坝和葛洲坝之间,跨越秀丽的灯影峡两岸,面积14平方公里。三峡人家石牌之美,美在“湾急、石奇、谷幽、洞绝、泉甘”,它包括龙进溪、天下第四泉、野坡岭、灯影洞、抗战纪念馆、石牌古镇、杨家溪漂流等景区,其旅游内涵可以用“一二三四”来概括,即:一个馆(石牌抗战纪念馆),两个特别项目(三峡人家风情项目和杨家溪军事漂流项目),三个第一(三峡第一湾——明月湾、中华第一神牌——石令牌、长江第一石——灯影石),天下第四泉——蛤蟆泉。其中三峡人家风情项目又分为水上人家、溪边人家、山上人家、今日人家。古往今来,历代文人骚客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文,如唐代李白,北宋欧阳修、苏辙、黄庭坚,南宋陆游,清代张之洞,还有现代大诗人郭沫若等等。诗人们用他们的灵性之笔,或写三峡人家,或写橹声帆影,或写蛤蟆甘泉,或写青山飞瀑,或写秀峰奇石……读了这些诗篇,恍若身临其境,饱览了三峡人家石牌的神奇景色和浓郁风情。

传统的峡江吊脚楼点缀于青山绿水之间,久违的古帆船、乌蓬船静泊于碧波清溪之中,江面上悠然的渔家在撒网打鱼,溪边少女挥着棒槌在清洗衣服……水上人家、溪边人家、山上人家,今日人家,一幕幕景致如画,千百年流传不衰的习俗风情更是体现着峡江人民的质朴好客。

三峡宜昌第一漂——杨家溪漂流。

杨家溪因宋朝杨家将的后裔曾移居于此而得名。神秘的杨家溪漂流以军事漂流为主题,充满了浓厚的军训色彩,它分为动水漂流和静水漂流。在这里漂流,游人坐军车,穿军服,唱军歌,划皮艇,仿佛水上军训,一路搏激流,过险滩,既可领略冲浪闯滩的刺激,又可感受平湖荡舟的悠闲。

中华第一神牌——石令牌。

据《东湖县志》载:江南芯奘?崃?呤?桑?缗品ぃ?拭钆疲频孛?从纱硕?础j?钆聘?2米,顶部宽12米,底部宽13米,厚约4米,重达4300余吨,远观之雄伟壮观,气势非凡。五代后周时期,峡州州治一度设于石牌,南宋建炎(公元1127-1130年)年间,峡州夷陵郡“移治石鼻山,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复旧”,在石牌设治六、七年。

长江第一石——灯影石。

四块兀立山巅的奇石,酷似《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形象,每当夕阳西照,晚霞映衬峰顶时,远远望去,它们仿佛灯影戏幕上的人物造型,惟妙惟肖,“灯影石”即由此得名。当年郭沫若先生游历灯影峡时,曾题诗赞叹:“唐僧师弟立山头,灯影联翩猪与猴”。

灯影石中最负盛名的是沙僧石,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石”。它矗立在悬崖绝壁之巅,呈蘑菇状,重达100余吨,底部的承重截面仅200余平方厘米,平均每平方厘米承载近半吨的重量,堪称世界奇观。

三峡第一湾——明月湾。

浩浩长江奔涌至石牌河段时,在这里向左急转弯110度,改向东去,形成一个巨大的月牙形,这就是“长江三峡第一湾”。

船过明月湾,置身于游船之上,眺望远方江面,便会发现两岸连绵不绝的山峦仿佛阻塞了滚滚长江,但船进山退,路转峰回,旋即又豁然开朗。故而当年郭沫若先生在过石牌远眺第一湾时,发出了“山塞疑无路,湾回别有天”的感叹。

西陵第一洞——灯影洞。

灯影洞幽深狭长,长约1500米,洞内岩溶地貌景观奇特,洞道地形多变。洞内的“五色奇音石”是灯影洞最绝妙的景观,它色彩丰富,呈黑、白、黄、灰、绿五色交织,明晰,用手敲击,可闻鸣锣击鼓之声,令人叹为观止,洞内一条落差达30米的地下河,水流或缓缓无声,或状如洪钟,或潺潺悦耳,或悠如琴鸣,行走在这梦幻般的地下世界,令人心醉神迷。

三峡人家导游词篇二

快乐着你的快乐!幸福着你的幸福。我有幸被学校选拔在十一长假期间到湖北省宜昌市参加全省少儿游泳比赛。两天的比赛结束后,10月3日一大早,我们从未到过宜昌的几个小伙伴相约,在妈妈的陪同下准备游览宜昌的八大景点之一——三峡人家。注意已定,我们就早早地起来,稍作梳洗后就来到宜昌市区的一个地摊点上吃过早点便向我们约好的旅游地出发了。

大约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就到了三峡奇石之乡的停车场,停好我们自带的小车,随同人山人海的游客一起在静静地等候旅游车的接送。

等了大约20来分钟,接送的客车来了,随着拥挤的人群,我们好不容易才挤上了旅游的大巴车,上车之时也领略了挤车的不容易,看到了为上车而大打出手的不堪一幕。“大巴”经过20多分钟(由于山路的弯曲,连我在内的几个人都感到了严重的不舒服,就差一点要吐出来了)便到了旅游的第一站——胡金滩码头。在码头等船之时,看着码头上的浮雕,不禁让我想起了当年船夫拉纤的艰辛和纤夫生活的辛酸。

买好上“三峡人家”的旅游票,登上船沿江直上在明月阁码头弃船上岸了。我们一路谈笑风生,好不惬意。

看着景区三峡人家的田园生活:渔夫的捕鱼,渔女亭亭玉立于船头的迷人景致。不禁勾起了我对古时山间人家的简朴、举世无争、善良淳朴的无端的遐想。

一路迎着溪流缓缓而上,不时映入眼帘的是鸬鹚(俗称鱼鹰)立于船头,肥鹅不时地嘻于碧水之间,多好的一副田园秋景图啊!

三峡人家的节目表演:“鹊桥”之处的恋人幽会,三峡人家的古朴婚礼,媒婆的幽默逗笑,游人的互动不时引起掌声一片,笑语连连。好不心情舒畅!

欢愉之情,时间也跑得快。不知不觉之中已是下午的3点了,此时游兴未尽的我也不得不来到“龙进溪码头”准备侯船返程了。

三峡人家导游词篇三

三峡人家风景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湖北省首批文明风景旅游区,湖北省十佳景区,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基地,湖北省对外开放先进单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三峡人家风景区。

导游词。

”欢迎大家阅读!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您走进三峡人家风景区。我叫,是各位的导游,很高兴与大家相遇相识。在此我衷心祝愿峡江的青山绿水能带给大家一份好心情,也希望三峡人家能给大家一种别样的风情体验!

各位朋友,我们的游船现在是航行在灯影峡中,正在驶向龙进溪码头。借此时间,我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三峡人家的自然风光和淳朴风情。

三峡人家风景区位于长江三峡中最为奇幻壮丽的西陵峡境内,三峡大坝和葛洲坝之间,跨越秀丽的灯影峡两岸,面积14平方公里。三峡人家石牌之美,美在“湾急、石奇、谷幽、洞绝、泉甘”,它包括龙进溪、天下第四泉、野坡岭、灯影洞、抗战纪念馆、石牌古镇、杨家溪漂流等景区,其旅游内涵可以用“一二三四”来概括,即:一个馆(石牌抗战纪念馆),两个特别项目(三峡人家风情项目和杨家溪军事漂流项目),三个第一(三峡第一湾——明月湾、中华第一神牌——石令牌、长江第一石——灯影石),天下第四泉——蛤蟆泉。其中三峡人家风情项目又分为水上人家、溪边人家、山上人家、今日人家。古往今来,历代文人骚客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文,如唐代李白,北宋欧阳修、苏辙、黄庭坚,南宋陆游,清代张之洞,还有现代大诗人郭沫若等等。诗人们用他们的灵性之笔,或写三峡人家,或写橹声帆影,或写蛤蟆甘泉,或写青山飞瀑,或写秀峰奇石……读了这些诗篇,恍若身临其境,饱览了三峡人家石牌的神奇景色和浓郁风情。

绝版峡江风情——三峡人家。

传统的峡江吊脚楼点缀于青山绿水之间,久违的古帆船、乌蓬船静泊于碧波清溪之中,江面上悠然的渔家在撒网打鱼,溪边少女挥着棒槌在清洗衣服……水上人家、溪边人家、山上人家,今日人家,一幕幕景致如画,千百年流传不衰的习俗风情更是体现着峡江人民的质朴好客。

三峡宜昌第一漂——杨家溪漂流。

杨家溪因宋朝杨家将的后裔曾移居于此而得名。神秘的杨家溪漂流以军事漂流为主题,充满了浓厚的。

军训。

色彩,它分为动水漂流和静水漂流。在这里漂流,游人坐军车,穿军服,唱军歌,划皮艇,仿佛水上军训,一路搏激流,过险滩,既可领略冲浪闯滩的刺激,又可感受平湖荡舟的悠闲。

中华第一神牌——石令牌。

据《东湖县志》载:江南有巨石横六七十丈,如牌筏,故名石令牌,石牌地名即由此而来。石令牌高32米,顶部宽12米,底部宽13米,厚约4米,重达4300余吨,远观之雄伟壮观,气势非凡。五代后周时期,峡州州治一度设于石牌,南宋建炎(公元1127-1130年)年间,峡州夷陵郡“移治石鼻山,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复旧”,在石牌设治六、七年。

长江第一石——灯影石。

四块兀立山巅的奇石,酷似《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形象,每当夕阳西照,晚霞映衬峰顶时,远远望去,它们仿佛灯影戏幕上的人物造型,惟妙惟肖,“灯影石”即由此得名。当年郭沫若先生游历灯影峡时,曾题诗赞叹:“唐僧师弟立山头,灯影联翩猪与猴”。

灯影石中最负盛名的是沙僧石,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石”。它矗立在悬崖绝壁之巅,呈蘑菇状,重达100余吨,底部的承重截面仅200余平方厘米,平均每平方厘米承载近半吨的重量,堪称世界奇观。

三峡第一湾——明月湾。

浩浩长江奔涌至石牌河段时,在这里向左急转弯110度,改向东去,形成一个巨大的月牙形,这就是“长江三峡第一湾”。

船过明月湾,置身于游船之上,眺望远方江面,便会发现两岸连绵不绝的山峦仿佛阻塞了滚滚长江,但船进山退,路转峰回,旋即又豁然开朗。故而当年郭沫若先生在过石牌远眺第一湾时,发出了“山塞疑无路,湾回别有天”的感叹。

西陵第一洞——灯影洞。

灯影洞幽深狭长,长约1500米,洞内岩溶地貌景观奇特,洞道地形多变。洞内的“五色奇音石”是灯影洞最绝妙的景观,它色彩丰富,呈黑、白、黄、灰、绿五色交织,用手敲击,可闻鸣锣击鼓之声,令人叹为观止,洞内一条落差达30米的地下河,水流或缓缓无声,或状如洪钟,或潺潺悦耳,或悠如琴鸣,行走在这梦幻般的地下世界,令人心醉神迷。

抗战第一馆——石牌抗战纪念馆。

公元1943年5月,为保卫陪都重庆,15万中国军队围绕石牌与10万日寇展开了殊死拼杀,取得了被誉为“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辉煌胜利,粉碎了日寇觊觎重庆的美梦,成功地阻截了日寇进犯大西南的铁蹄。此战是二战期间中国抗日战场以弱胜强的一次著名战役。

石牌抗战纪念馆是三峡地区第一个综合性抗战纪念馆,修建在当年抗战的军事遗址之上,馆舍面积440平方米,由凭吊缅怀大厅、多媒体展览厅、图文展览厅、实物展览厅四部分组成,收藏珍贵实物200余件,珍贵图片近100幅。公元2019年3月,宜昌市人x政府将石牌抗战纪念馆命名为首批国防教育基地。

天下第四泉——蛤蟆泉。

灯影峡南岸扇子山下,原有一大石豁然挺立,好似一只张口吐舌、睁眼鼓腮的蛤蟆,其背后的一股泉水四季长流不息,水清味甘,是烹茶、酿酒的上好水源,这就是著名的蛤蟆泉。“茶圣”唐代陆羽品尽天下名泉后,誉之为“天下第四”,陆游亦有诗赞其为“天下泉中第四泉”。除二陆之外,苏辙、黄庭坚、王士祯、张之洞等都曾在此留下咏泉诗文。

神奇的石牌是长江三峡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一幅精彩的画卷,是两坝之间风景最为奇秀、风情最为淳朴的地方。2019年6月三峡大坝下闸蓄水,石牌所在的西陵画廊保留了唯一一段原汁原味的三峡风光,这颗明珠放射出更加夺目的光彩。今天,各位朋友离开城市的喧嚣,忘却工作的烦恼,一头扎进三峡石牌的神奇山水之间,到天然氧吧里作一次绿色深呼吸,去三峡人家里感受一段厚重的峡江风情,您会真切地感受生命与自然贴近的意义,体味感悟自然、关爱生命的无穷乐趣。

各位朋友,我们航行的这段峡谷叫灯影峡,又叫明月峡,北宋时期称作石牌峡。船行江中,两岸的岩石色彩斑斓,黄、灰、褚等颜色兼有,不少地方呈银白色,明净可人,如天工细心打磨而出,这明净的峡壁被明净的天宇映射,酷似一幅水墨国画,崖壁映入江水之中,静影澄碧,江水瑟瑟,更添明丽之趣。若晚间过此,月落西山,月光之下的山光水色形成的那种“净界”,难以言喻。唐宋以来的诗人,对此多有吟咏,李白的“春水月峡来”,欧阳修的“江上挂帆明月峡”等,都是对它极为生动而特有的描绘。

各位朋友,我们的游船已到龙进溪码头了,请大家带好自己的行李,准备下船。

[龙进溪景区]。

朋友们,我们的游船靠岸了,咚咚的鼓声敲响了三峡人家的热情和豪放,清幽的溪谷向我们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请大家先按捺一下自己急切的心情,注意下船安全。

各位朋友,我们眼前的这条清溪叫龙进溪,她是三峡人家风景区最具风情的景区之一。溪口一座青瓦长廊石桥,掩映在摇曳的枝叶中,衬托出一种古朴幽深的意境。桥下一湾清水,清澈见底,波平纹静,目之所视,温顺如处。正对溪口的江北山崖上,一条带状石岭从山顶蜿蜒而下,快临江时向上高高翘起,活象一条巨龙,而看那龙头所向,似要跳进南岸的清溪,回巢歇息去了。龙进溪因此而得名。

龙进溪里,溪水碧绿,波光粼粼,林木苍翠,枝繁叶茂。小路纵横交错,鸡鸣狗叫相闻;古帆船静泊水中,吊脚楼掩映竹林,水车“咿咿呀呀”在水中转动,山民们怡然自得,自由自在,与世无争,过着原始古朴的生活,唱着心中想唱的情歌,吹一段古朴的下里巴人曲,喊一支高亢的峡江号子。舞蹈还是那么野性,菜肴还是那么地道,山民的热情还是那么如酒般浓烈醇厚。走进这条清幽的溪谷,真有一种“步入桃源不知归”的醉意。

水上人家。

在龙进溪水与长江的交汇处,几只古帆船迎风而立,小渔船撒开了渔网,初峡亭精巧别致,在近溪的一边,一道水坝已筑起,截住了清幽的龙溪水,使溪水抬高了1-2米,溪水碧绿,林木苍翠,斑驳沧桑的龙溪桥横跨其上,几只小渔船静静地泊在桥下,“龙溪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如梦似幻,令人如痴如醉。世世代代生息于峡江的人们,以一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执着,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生存方式和劳动习惯,这其中最具特色的便是渔民的家了。许多三峡人祖祖辈辈生活在船上,常年以打鱼为生,在水上流动,和风浪搏击,与渔船为伴,形成了“水上人家”。现在渔民生活虽然改善了,但这种古老的习俗却长久地保存了下来,年轻一代仍然撒网捕鱼,风里来雨里去,延续着这种古老的渔文化。

成语。

“一帆风顺”即由此而来;逆水行船时则要降下风帆,利用人力拉动船只前进。一边用人在船上推桡,一边用人在江边拉纤,两方齐心协力,才能让船只前进。由此船工拉纤便应运而生,成为三峡地区独具特色的风景线。留意一下峡江两岸的峭壁,和江滩的礁石,你就会发现那上面一道道深邃而光滑的石糟,那是纤夫们拉纤时的纤索勒刻下来的,那是一代一代峡江人留下来的生活的痕迹。“可怜牵船人,水湿半头裤,一步千滴汗,双手攀石路。”“三尺白布四两麻,脚蹬石头手扒沙。一步一滴辛酸泪,恨得要把天地砸。”这是流传在三峡地区的歌谣,是峡江纤夫自己的呐喊。长长的纤绳勒在纤夫赤裸的背,拉动着飘摇在波涛中的木船,江帆拉断了桅杆,船工手中的橹也折断了,船却依旧在滩前的急流中徘徊,有时乘船的旅人不得不舍舟登岸,踏上遥远而坎坷的纤道,伸出手去拉一把纤绳……没有人考究这历史有多长,有了长江,有了舟楫,拉纤也许就相伴而生了,这劳动的习俗就沿袭下来。峡江人那执着顽强的抗争精神足可与高山峡谷媲美。

船工们在拉纤时,为协调用力和减轻疲劳,便喊起了船工号子,高亢激昂的峡江号子,回荡在高山峡谷之间,时而雄浑高昂,时而苍凉悲壮,仿佛生命的呐喊,显示了船工与大自然抗争的伟力,更是船工悲苦生活的真实写照。船工们在拉纤时,凄苦而悲凉,偏偏两岸又时时传来啾啾不住,哀啭不绝的青猿啼叫,犹如重伤口上撒把盐,越发激起纤夫们的无限凄苦哀愁,使纤夫们禁不住摧肝裂胆,泪湿衣襟。北魏郦道元《巴东渔者歌》写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宋代欧阳修任夷陵县令时也留下:“万树苍烟山峡暗,满江明月一猿哀”的诗句,表达了同样的感受。

峡江渔船。

刚才大家对帆船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说古帆船勾起了大家的沧桑回忆,那么,峡江渔船则会带您找回至真至淳的渔家之乐。峡江渔船,风情独具。它既是渔民的“家”,又是古老三峡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历数千年而不衰,有如活跃在峡江一带的黑精灵。峡江渔船形如绍兴乌逢船,大者可载一二十人,小者可载三四人。构造分为上下两部,下为木舟,上为竹篷,篷有若干扇,形呈半圆,由竹丝夹竹箸编成,外表涂以煤烟和桐油,成黑色。每扇皆可随意移动,合拢,可挡日晒雨侵,推开可采光透气。篷内为舱,大者舱内人可直立,备有客座,小者人虽不可直立,但舱底铺席,可枕席坐靠或卧躺。其动力装置,大船为橹,小船为桨,现在大多已装有发动机,行船已十分容易了,但龙进溪的渔船仍需摇橹划桨,保持着古老的样式。坐渔船则更是一种至乐。推开半扇船篷,江上清风,泠然而来,凭眩远眺,明月山水,帧帧丹青,联翩而至,令人目不暇接。仰靠船舱、闭目养神,身心俱随船体轻摇,飘然悠悠,如登太虚之境,胸中了无世情;平卧舱板上,船底流水潺湲,汩汩有声,如琴如筝,至于在舱内围桌把盏,品茗谈笑,更是其乐融融,走遍世界,没有比这更美的氛围了。

“桥如虹,水如空,一叶飘然烟雨中”,“拈棹舞,拥蓑眠,不作天仙作水仙”,这是古人对渔船的讴歌和向往。而今,我们也禁不住它的诱惑了。有机会的话朋友们可登上乌蓬船,亲自摇橹划桨,体验渔家之乐。

峡谷幽幽。

各位朋友,今年是猪年,在龙进溪就生活着成群的猴子。两岸山坡林木葱笼,藤蔓交杂,两百多只猿猴,分成几个部落,它们往来嬉戏,猿声阵阵,欢迎我们这些稀客的到来,给清幽的溪谷增添了几分生机。桥下碧波荡漾,溪水清澈见底,登上原始古朴的豌豆角或竹排筏,四面无遮无拦,抬头可见山景,俯首能赏水色,侧耳可听溪声,伸手能触清流,好似在画中游。几只小渔船安静的泊在溪边,船头晾晒着破衣服、旧渔网,船尾飘起了袅袅炊烟,一种“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风情不觉恍入梦中,祥和而又宁静。

摇橹荡舟间,渔船就轻轻的拐了个弯,穿过了古朴的石拱桥。清幽的溪边撑开了一张大渔网,斑驳的渔船,陈旧的木杆,破旧的渔网,令人不禁生出几许沧桑感来。原来这是峡江一带捕鱼用的大渔网,俗名“扳罾”。它别具风情,是三峡人不可缺少的劳作用具,凝聚着三峡人的勤劳和智慧,现已难觅其踪影了。

七叠泉。

沿着小路向溪谷深处前进,“曲径通幽处,溪边草木深”,两岸植被繁茂,郁郁葱葱,花香扑鼻,溪流碧波荡漾,清澈见底,妩媚多情,不时传来清脆的鸟鸣声,似乎在欢呼远道而来的客人。久居繁华的都市,忽然身处“两岸猿声啼不住”的深山幽谷中,感受着“鸟鸣山更幽”的清闲,仿佛来到了桃源仙境一般。前面的溪谷中,几块巨石横卧溪水中,一左一右,正好守住了溪谷,在龙门之前的一块岩石上,有一条形似鲤鱼的天然小鱼,头朝溪里,奋力跳跃,好象要跳过龙门,到三峡人家去作客,故叫“鲤鱼跳龙门”。

眼前的溪流,从整块岩石形成的河床上流过,水流在坚硬的岩石上冲刷流动,天长日久,就形成了七个小水槽,好像七个欢快的音符在向我们演奏一曲美妙的乐章,这就是“七叠泉”。过“七叠泉”,溪中的河床上,布满圆润光滑的鹅卵石,卵石之上长满翠绿的草,草上盛开着洁白的花,好似溪中盆景园,奇妙无穷,情趣盎然。

猪年观猴。

在三峡人家,猴子是游客最为喜爱的动物。那些活泼可爱的猴哥猴妹们,让中外游人津津乐道,并留下了许多美妙的回忆,许多人“千里奔波只为猴”。2019年是猪年,猪年说猴,大家观猴戏猴的同时,我给大家介绍一点猴知识。

俗话说,“深山无老虎,猴子称霸王。”以前,三峡人家的猴子占山为王,以凶狠、刁蛮而出名。自从这里成为旅游胜地之后,它们习性大为改变,成为“猴居士”。它们对于来这里旅游的游客非常友善,从不主动攻击游人,从未捕食过鸟类等动物。

在三峡人家,猴子栖息于山地阔叶林区有岩石的生境中,喜欢在地面活动,在崖壁缝隙、陡崖或大树上过夜。以多种植物的叶、芽、果、枝及竹笋为食。寿命一般在30岁左右,5岁性成熟,发情期多在秋季,孕期半年,春末夏初产仔,一般每2年1胎,每胎1仔。

猴子长期过着群居生活。猴群的组合,一般由15只成年雄猴、数只雌猴和小猴组成,自成部落,划疆而治,互相礼让。每群猴有1只成年雄猴为首领,即猴王,遇敌时猴王在队尾护卫。猴群过着典型的母系氏族的生活。猴王的产生,主要靠众多雌猴的“推举”而来。因此,猴王一般都是年轻标致、体格强健、骁勇善战的。在争夺猴王的过程中,往往是通过残酷的拼搏、打斗,只有胜者才能成为猴王。猴王统一指挥社群所有活动,成员之间分工明确,互相协作、保护,内部不准以强凌弱,不准擅自离群活动。

猴王任期一般为4-5年。猴王在位期间很是威风,众猴必须绝对服从猴王的调派。猴王不仅多吃多占,不可一世,而且享有“一夫多妻”制的特权,所有成年的母猴都是它的“王妃”,所以猴王都是“妻妾成群”。但猴群内部除猴王外,绝不允许偷情。猴王从不主动退位,当其年老体衰、不能胜任繁衍和管理猴群的任务时,就会在新一轮猴王争夺占中被打败而被迫“退居二线”。猴王退位后的命运往往很凄惨,新猴王总是要把它们逐出部落,令其“孤家寡人”,独自流落他乡,客死异地。

三峡人家的猴子具有猴群多不怕人的优点。它们与人相亲,和谐相处,成为景区独具一格的活风景。它们居住在溪谷两岸,在蓝天、白云、溪涧、森林中悠然地生活着。渴了喝山泉水、热了到潭中洗澡、饿了吃树叶。在懒散的阳光下,常见母猴抱着小猴嬉戏,在宛若沙发的卵石上,躺着进行阳光浴,互相享受着清理毛皮和按摩的美好时光。

现在,三峡人家的猴子见多识广,一眼就能分辨出哪些是游客,哪些是本地人,对于携带吃食的游客,总能抢先一步迎上前去,索讨食物。当管理人员发放猴粮时,猴子们排列得整整齐齐,像幼儿园的小朋友一样乖巧。猴子在吃食上是很挑剔的。它们最喜爱的食物是香蕉、黄瓜、花生、夹心饼干等,一般的干粮是不受猴们欢迎的。猴子习惯于“有奶便是娘”的思维,只要您给食物吃,它们就会积极主动配合,竭力好好表现一番。猴子还能区分矿泉水和果汁饮料,特别喜欢喝可口可乐、鲜橙多等饮料,一些聪颖的猴子已能像小孩子一样,将瓶扭开后,把瓶口放着嘴里喝水了。猴子也是十分爱美的哟。猴妃猴妹常对着水面照镜子,看仪容。猴哥们则很喜欢穿裙子的女性,特别是红裙子,总爱凑上去亲热、撒娇,更有甚者,要撩起裙子看个究竟。

绿色氧吧。

朋友们,长期生活在城市,车水马龙的喧器,都市污浊的空气,工作、生活的压力,使得人们身心日益疲惫。对于日日生活在钢筋水泥丛中的人们来说,最大的企盼就是远离都市污浊的空气,找一片山青水秀的净土,一头扎进山野林泉间,在大自然中放松自己,让绿色驱散心头的忧愁和烦恼,让快乐相伴左右。行走在清幽的龙进溪谷,绿色扑面而来,花香扑鼻而至,空气特别新鲜、芬芳,让人赏心悦目、爽朗陶醉。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森林,森林是个天然的过滤器,能过滤空气中的有毒气体,还可阻挡空气中放射性物质的辐射和传播,能改善水质和净化水源。森林还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很多植物能分泌出杀菌素,杀死周围的病菌,可把空气中的球菌、杆菌、丝状菌等多种细菌杀死,对原生动物和真菌具有很强的杀伤力,空气中的含菌量只有非森林区的1%。森林中的花草、植物散发的气味对人的心理和生理也有奇妙的作用,天竹蓝的香味能产生镇静作用,可治疗失眠症;樟树的薄荷气味能兴奋中枢神经,清醒大脑;桂花可令人心醉。森林中植被繁茂葱郁,其释放出的空气“负氧离子”,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细胞活力,增强肌体抗病能力。身处“绿色氧吧”、“森林浴场”,呼吸次数明显减少,血流也会缓慢,各处的神经会变的松驰,听觉、思维活动、灵敏度都会明显提高。因此人们都渴望回归大自然,尽情呼吸新鲜空气,清洗五脏六腑,吐故纳新,愉悦精神,彻底洗去因久居闹市而沉积在你体内的尘埃,消除疲惫的身心,恢复生命的本色。

今天,各位朋友身处绿色氧吧,可在这里尽情呼吸新鲜空气,清洗自己的五脏六腑,吐故纳新,愉悦精神,彻底洗去因久居闹市而沉积在你体内的尘埃,消除疲惫的身心,恢复生命的本色。

情侣瀑。

各位朋友,龙进溪是一条多情的溪谷,山水豪情、吊楼风情、瀑的多情交相融合,在此体现的淋漓尽致,让人心醉神迷。

走过精巧别致的“甘液亭”,黄龙瀑的呐喊已如雷贯耳了。跳水桥前的深潭之上,一股瀑流如水帘般从洞口上方倾泻而下,似洞天福地一般。过水帘洞,立于平台之上,黄龙瀑的雄壮气势就呈现在眼前了,水流从对面山崖中的一个山洞流出,呈扇形展开,倾泻而下,一路高歌猛进,坠入崖下的深潭,声如洪雷,响彻山谷,恰似一名奔放豪迈的峡江汉子。有人说黄龙瀑是被禁锢了数千年的峡江男儿的呐喊,而我以为“情到浓时可破山”,黄龙瀑是对爱情义无反顾的追求,哪怕拼尽生命的最后,纵使被摔的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相传有一条惩凶除恶的黄龙居住在此洞,故名黄龙瀑。黄龙洞深不可测,目前还没有探测出这股水流从何而来,据化验,这股水长年不断,四季恒温,水中含有锌、钡、铝、锶等对人体有益的元素,口感甜润,适宜发展矿泉饮品。站在瀑边,阵阵凉风扑面而来,顿觉空气清新,精神振奋。有瀑布的地方,负氧离子含量特别高,每立方厘米达4万多个,而城市里仅为每立方厘米200—300个,吸入负氧离子含量高的空气,能使人精神振奋,增强躯体康复能力,加速新陈代谢,促进身体健康。“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追寻健康是现代人外出旅游的根本目的之一,因此大家在这里不妨放松身心,在这里多呆上一会儿,多呼吸新鲜空气,作一次全新的“瀑布浴”。

古话说,“精诚所致,金石为开”,或许是黄龙瀑的执着感动了上天吧,在溪谷对岸的山凹里,温柔多情的“琴瀑”在风中轻诉,流下了感动的眼泪。她如“养在深山人未识”的小女子一般,自山顶飘落而下,倾诉着一身的温柔。泉水自崖顶飞落时,被那凸凹嶙峋的岩石撕扯成无数细小如帘的水珠,飘飘洒洒,好似丝丝琴弦垂挂九天,自天际漫舞而下,微风吹来,琴弦拂动,好似在演绎一段似水柔情般的爱情故事,故名“琴瀑”。从山崖的走势来看,瀑布中间的岩石与两面山崖连成一体,似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故又叫“琴鹰瀑”。

一个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一段埋藏许久的心语倾诉,在黄龙瀑的奔流呐喊声中和琴瀑的温柔飘洒中化为忠贞不渝、长相厮守。黄龙瀑和琴瀑隔溪相望,一个宽大雄壮,一个温柔缠绵,一边龙吟虎啸,一边鹰飞琴语,演绎着不尽的相思,也似在召唤着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故被美称为“情侣瀑”。

龙进溪全长约15公里,其尽头与三峡第一岩——黄牛岩山脉相连,规划在溪尾建索道登黄牛岩顶。自黄龙洞往里走,峡谷越来越窄,两岸峰崖越来越陡,溪中怪石林立,百鸟争鸣,在这里静听野语,体味山魂,给人以忘忧忘情、无悲无愁的感受,是登山、探险、戏水、玩石的天然公园。

溪边人家。

各位朋友,告别奔放缠绵的情侣瀑,前面的吊脚楼里已飘出了清爽怡人的茶香,就让我们去品味溪边人家颇具特色的“一匹罐”大叶茶吧!走进吊脚楼的茶室,一种农家淳朴的气息扑面而来,茶室内摆放着八仙桌,木椅子,桌上放着大碗,碗里的茶色金黄,清香四溢,让人飘飘欲仙。这种大叶茶茶色颇似红茶,但与红茶迥然不同。它是由三峡地区著名的“一匹罐”泡制而成。为什么叫“一匹罐”呢?它采自峡江的高山半高山地带,叶片肥大,泡茶时,往往一个茶罐里只需放一匹茶叶,浸泡出来的茶汁也非常浓烈,还可反复加水3至4次。且这种茶叶只有用土罐浸泡出来的茶叶味道才更醇厚,故名“一匹罐”。“一匹罐”茶香气浓烈,清心润肺,是炎炎夏日解渴止暑的上优茶叶,茶汁过夜不馊,味道却愈加纯正,故颇受人们的欢迎。说起它,还有一个传说:传说南海观世音助唐僧师徒四人到西天取经路过西陵峡时,见峡江两岸山青水茂,可是百姓都异常穷苦,于是大发慈悲之心,从空中撒下了一些仙界的大叶茶种,大叶茶从此遍布峡州。这个故事称大叶茶是“神来之物”,足见它是历代推崇的上乘之茶。

各位朋友,品尝了“一匹罐”,听了传说故事,大家感觉如何呢?如果大家想买一点带给家人的话,楼下的摊点上有卖的,非常便宜,大家可去选择购买。

朋友们,在竹林掩映之中,一排吊脚楼沿溪而建,这就是“溪边人家”了。它们依山傍水,一半着陆,一半入水,在群山的环绕下,伴着青山绿水、斜阳草树、雾霭烟雨,如诗如画。吊脚楼上吊着大蒜、包谷、红辣椒、蓑衣、斗笠。屋顶飘出袅袅炊烟,门前的溪水里,鸭鹅嬉戏,吊脚楼下小狗“汪汪”的叫着,好像在说“欢迎欢迎”。吊脚楼前的大石头上,几位山里妹子在捶洗衣服,唱起了热烈缠绵的情歌,棒棰捶在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响声,似在演奏一曲深情的恋歌。

各位朋友,溪边人家正在举行“娶亲”仪式,我们也去凑凑热闹吧!

吊楼上,姑娘正在哭嫁,依依不舍家中亲人,一时半刻还不能出来。借此机会,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三峡人家的婚俗仪式。姑娘出嫁前,一般要“哭嫁”,“哭嫁”是一门传统的技艺,哭的越悲惨越感人。姑娘一般要从十二、三岁开始学“哭嫁”,还要专人进行教哭,教的人大多是哭嫁优秀者。在漫长的岁月中,哭嫁是一种美,一种智慧,哭得动听、哭得悲戚、哭得感人,其形式又多种多样,新娘一般在婚前一个月开始哭嫁,内容为对骨肉分离的眷念,悲中有喜,喜中有悲,亦悲亦喜,爱恨交织,是丰富的人情美和人性美,是一种特有的审美方式和价值取向。

三峡人家“娶亲”别具一格。新郎迎亲,媒人在前,一队人鸣锣,一队人执铳,先向舅家送上厚礼一份,名曰“代还骨种”,拦门礼独有特色,男女双方各请一位能说会道的人当总管,男方总管(也称路督管)率领迎亲队伍到女方门口,女方则在大门时摆放一张桌子,双方总管对歌,(三峡人家爱歌舞,刚学会说话就能唱歌,刚学会走路就能跳舞,歌舞凝聚着三峡人家的生活),若男方总管赢,便可进门迎亲,若女方总管赢,则从桌子下面爬过去。

新娘出嫁时,凤冠霞帔,缨络垂旒,云带蟒袍,下面百花裥裙,大红绣鞋,由娘家的兄长用七尺红棱作“背亲带”,拦腰将新娘背起,嫂嫂打开新郎送来的红伞,将新娘遮住送上花轿,这叫“遮露水”,亲兄弟要站在轿子两旁,意为“守护”,娘家总管提两壶美酒,在周围洒酒,意为“辞行酒”。这时新娘要唱“哭上轿”。上路后,围鼓响手双吹双打,轿前轿后,前护后拥,陪嫁随之,如遇到迎亲队伍,两位新娘互换一只露水鞋,以示姊妹友谊,新娘进新房要猛踩一下门槛,拜天地后要抢坐新床,俗称“守床”,其坐床习惯是男左女右,以床的中线为界,有心计的新娘常抢坐在床的中线上,以象征日后的地位,新郎也不甘示弱,彼此互不相让,直到揭盖头,新娘嫣然一笑,闹新房对歌欢声,直至深夜。

婚后三天回门,一切如常,恰如三春花事过,随来的四月五月天气,仍是新竹新荷,只觉人世水远山长。哭嫁”、“娶亲”是三峡人家繁衍生命的仪式,是对生命的向往、对生命的重视、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各位朋友,锣鼓已经敲响,娶亲仪式即将开始了,新娘有许多嫁妆,需要人手去挑去扛,让我们也过一把瘾,去扛嫁妆,加入到娶亲队伍中去吧!

作别溪边人家,魂儿却丢在了吊楼里。置身这一方弥漫着风情的山水间,无须说话,就象溪谷里点缀的一条渔船,一个棒棰,甚或一只鸭,那种融合,只须用心体会。

返回龙溪桥,依依不舍的感觉逐渐浸染了整个身心,潜意识里的那种骚动与渴望,在这条风情的溪谷里得到满足,那段渐已逝去的岁月,在这里重被拾起。

漫步溪边人家,既是心灵的放松,更是风情的体验,是令人魂牵梦绕的生命灵魂之旅。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要告别龙进溪了,请大家把笑声留在这里就行了,心和魂可一定要带走哟。

[蛤蟆泉景区]。

告别龙进溪,让我们沿着江边长廊去探寻天下第四泉蛤蟆泉。行走在江边的花架长廊之中,满眼绿色,清香阵阵,心旷神怡。

蛤蟆泉。

不知不觉中,我们的眼前出现了一栋古香古色的仿古建筑,它背靠峭壁,面临江水,因势而建,精巧气派,它便是蛤蟆泉茶楼,二楼挂有“天下第四泉”的匾额。蛤蟆泉位于扇子山下,因江边有一块椭圆形巨石,从江中望去,好像一只张口鼓舌的蛤蟆而得名。后因建葛洲坝,水位上涨,蛤蟆淹没在江中,但其身后的泉水却依旧长流不息。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在此留下诗句:“巴东峡里最初峡,天下泉中第四泉”。“最初峡”指的就是灯影峡,“第四泉”就是指蛤蟆泉了。

蛤蟆泉传说是月宫中的蛤蟆吐的琼浆玉液,清人杨毓秀在《东湖物产图赞》中给我们演绎了一个传奇的神话故事。月宫中的一只小蛤蟆,因偷饮了天池中的圣水,被月宫之子吴刚一斧打昏,从半天云里掉到了灯影峡的江边,被一位善良的老樵夫搭救,小蛤蟆为报救命之恩,风化成石,蹲在江边长年喷吐甘液。小蛤蟆吞食天地灵气,汲取日月精华,它所喷吐的也是琼浆玉液,石牌当地流传着一首民谣:“明月水,明月水,小蛤蟆吐的活宝贝,泡茶茶碗凤凰叫,煮酒酒杯白鹤飞,十里闻香人也醉。”茶圣唐代陆羽曾多次到此品尝,他在《茶经》中写道:“峡州扇子山有石,泄水独清冷,状如龟形,俗云蛤蟆口水第四。”他遍尝天下名水,给全国宜茶之水排定了座次:庐山康王谷水帘水第一;无锡惠山寺石泉水第二;蕲州兰陵石下水第三,峡州扇子山下蛤蟆口水第四;苏州虎丘寺泉水第五……”据科研机构检测,由于灯影峡南部山地属花岗岩石风化地层,自然降水渗入地下,顺岩石倾斜方向西流,汇集成软水型优质泉水,硬度低,无水垢,水清味甘,是烹茶、酿酒的上好水源。用于泡茶可保护茶叶中的氨基酸、维生素等养份,并使茶叶清香醇美。泉水中含有微量重酸根,常用此水沐浴,能使皮肤柔软、润滑,富于弹性。陆游饮用这里的泉水后,称赞它“啮雪饮冰疑换骨,掬珠弄玉可忘年”,给予了它很高的评价。

由于北宋前的后周时期峡州州治和南宋建炎年间的夷陵郡曾设治于石牌,当时市井繁荣,交通方便,蛤蟆泉又声名远扬,使北宋后的许多文人都在蛤蟆泉留下了优美的诗文,如欧阳修的“蛤蟆喷水帘,甘液胜饮酎”,“共约试春芽,枪旗几时绿”,苏辙的“岂惟煮茗好,酿酒更无故”,黄庭坚的“巴人漫说蛤蟆碚,试裹新芽来煎尝”,陆游的“巴东峡里最初峡,天下泉中第四泉”,文人墨客的吟唱,使蛤蟆泉更加生辉,成为西陵峡的著名景观。

峡州茶。

各位朋友,在介绍了第四泉之后,大家是否也和欧阳修一样,急不可待,想上茶楼去品茶畅饮呢?好,现在就让我们登上二楼去感受峡州茶文化的浓烈醇厚吧!大家知道杭州有两绝:“虎跑泉水龙井茶”,而我们宜昌如今也有了两绝,就是:“蛤蟆泉水峡州茶”,蛤蟆泉即天下第四泉,而峡州茶则指产于宜昌峡江两岸的高山云雾茶叶。茶叶的生长主要取决于阳光、水份、土壤和地形。古。

谚语。

说:“山高雾大出好茶”,长江西陵峡两岸多属高山、半高山地区,山林茂密,岗岭起伏,雨量充沛,常年云雾缭绕,而且土壤多属微酸性,适宜茶叶生长,因此西陵峡两岸名茶辈出,群耀峡江,如全国名优绿茶峡州碧峰、金岗银针、千丈白毫、邓村云雾等等。早在唐代,我国古代著名的茶叶专家陆羽就将宜昌列为山南产茶之首。并把宜昌之茶命名为“峡州茶”。宋代的宜昌父母官欧阳修也有诗云:“春秋楚国西偏境,陆羽茶经第一州”,由此可见,宜昌峡江两岸自古以来就是产茶之地,而且是名茶之乡。今天我们在享有“天下第四泉”之誉的蛤蟆泉旁兴建茶楼,表演茶艺,展示茶道,正是对三峡地区传统茶文化的一种继承和发扬。

蛤蟆泉茶楼背靠群山,面临江水,将峡江风光尽收眼底。外观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意趣无穷;步入茶室,则古色古香,高雅闲适。静坐于茶楼之上,把盏临风,凉风习习吹来,江水汹涌东去,洞中泉水叮咚,这时喝一口香茗,顿觉清凉爽口,茶香拂面,使人疲惫顿消,暑意尽散,令人飘飘然然,似醉非醉,真乃人生一大快事。

各位朋友,下面就让我们坐下来,“偷得浮生半日闲”,看看茶艺表演,喝几杯清茶吧。

[野坡岭景区]。

各位朋友,刚才我们在峡州民俗表演厅尽情领略了背山的厚重与采茶的欢快,下面就让我们登上野坡岭,走进山上人家,去体验一次山里人的真实生活。

野坡岭。

沿着台阶蜿蜒而上,看着路两边的花草树木,听着清脆的鸣叫声,相信各位朋友会有“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的真切感觉。各位朋友,大家请看前面的大石上刻有“野坡岭”三字,这就是进入野坡岭景区的第一道关口。据当地老人们讲,原先这山坡岭上人烟稀少,加上树茂林密,经常有野猪、獾子、麂子、兔子等野兽出现,故名野坡岭。而如今,住在深山里面的人家陆续搬迁到峡江边上,这里成了上山劳作的必经之路,走的人多了,也不再是荒郊野外了,但这一带却保留了“野性”十足的劳作和生活习俗。

施盐坡。

沿着台阶继续登山,路两边的植被越来越茂密,这一带就是“施盐坡”了。从这里到平善坝一带背山面江的山坡,过去人称“施盐坡”,实为“私盐坡”。这个名字大约起源于清代。据史书记载,清初规定,宜昌只准销淮盐。川盐入境,以x私论处,并于雍正年间,在平善坝设川盐卡,进行捕缉。据传,在平善坝横江设有铁链条,天黑后将链条从江水中绞起锁江,以防船只偷渡。由于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资,川盐运鄂又是顺江而下,因此,尽管官府严禁川盐入鄂,但从四川偷偷运进的私盐还是不少。盐贩通常先与湖北买主联系好,把盐偷运到石牌一带,请“背脚”沿着我们现在走的这条路,将盐从江边背到山顶,绕道出峡后,设法过江进城出售。久而久之,人们便把这个山坡叫“私盐坡”,后避讳“私”字才传为“施盐坡”。

峡江背篓。

过去,山民们在这条路上运输货物,全靠双肩和背篓,人们将背盐和背货进山的人称为“背脚”,也就是“脚夫”。峡江两岸,崇山峻岭,山隔水阻,老百姓世代与高山相伴,也与背篓结下了不解之缘。过去,这里是一片背篓的世界,大背、小背、扁背、脚背、花背、三斗背、五斗背,种类繁多,样式精巧别致。小伙、姑娘、老人、小孩,不论上山还是下山,都背着背篓,穿行在蜿蜒崎岖的山路之间,成为一道流动的风景线。姑娘出嫁,要织“洗衣背篓”作陪嫁,洗衣背篓小巧玲珑,蔑丝细腻,图案别致,花纹精妙,是新娘子巧手勤劳的“招牌”;女儿生孩子,娘家要送一个“娘背篓”(又叫“儿背篓”),作为斟“粥米酒”礼行。背篓成长筒形,腰小口大,专门用来背孩子;摘苞谷则用“高背篓”,它口径粗,腰细,底部呈方形,高过头顶,象倒立的葫芦;砍柴、扯猪草要用“柴背篓”,它蔑粗肚大,经得住摔打。用背篓必用打杵,有了打杵,随时可歇肩。在道路两旁,有许多天然的土石坎,可以墩背子歇肩,叫“懒凳”,但总赶不上打杵方便。打杵形如丁字,常叫“丁字打杵”,有的还在打杵脚上钉有铁箍和铁钉,一杵一个窝,用以防滑,所以又叫它“铁打杵”。背脚要歇息时,随时可用丁字打杵将篓底撑上,人作半卧势,以稍事休息。背篓,在山里人看来,就象沙漠骆驼,江河之舟,是非常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背篓,是峡江人民适应特殊地理环境的产物,是岁月的积淀,智慧的结晶,也是一副优美的民俗风情画。多少年来,峡江人在此上山下山,来来往往,背负着辛酸与苦楚,也背负着喜悦与丰收,背出了三峡人特有的自信与刚强。

各位朋友,今天我们虽然无法亲身体验背背篓的滋味,但经过这段台阶的攀登,相信大家早已体验到了背脚者的辛酸与沉重。

孤亭。

各位朋友,现在出现在我们眼前的亭子名叫孤亭,大家可在这里休息一下。亭子外边的这块石碑上,刻着南宋著名诗人陆游的《扇子峡》一诗:“绝境慰人心,谁家住玉岑?乱云生翠窦,密雪洒青林。高阁临空豁,孤亭陷邃深。定知非俗士,槽急不容寻”,“孤亭”的名字就是从诗中第六句而来。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游览三峡时,被这里的秀丽风光所吸引,他触景生情,挥豪写下了这首诗。站在孤亭,向四周望去,远处群山苍茫,云雾缭绕,近处桔林簇簇,炊烟袅袅,脚下大江奔涌,百舸争流,一幅巨大的峡江山水风光图展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目及千里,思接千载。

孤亭,还是中观石令牌的绝佳之地。站在这里,放眼望去,巍峨的石令牌矗立江边,气势非凡,它与身后的山体有一道裂缝,宽3米有余。据说是大禹治水时用神斧所劈,谁知石令牌坚不可摧,只劈开一道裂缝。从山顶上看,石令牌与其身后的山体恰似人的鼻子,因而此山叫石鼻山,南宋建炎年间峡州夷陵郡曾设治于石鼻山,达六七年之久。

天下第一桃。

各位团友,大家请看道路左边,这里有“天下第一桃”桃园。石牌一带,气候宜人,土壤呈酸性,自古就为产桃之地,历史上多有诗文吟唱:“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桃花飞绿水,三月红江边”等等。但由于历史原因,历史上桃花盛开的美景,已名不符实了。三峡人家风景区在开发和建设中,成功的引进了北京农科院培育的优良品种——大富豪雪桃,栽植面积达10多亩。这种桃花花期长,花瓣大,花色鲜艳,挂果周期长,从春季开花至冬季采果,长达200天左右,桃果在生长期呈青、黄、玫瑰红三种颜色的神奇变换,令人惊叹!该桃果子大,平均单果重250克左右,最大的可达800克,因而被中国“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授誉为“天下第一桃”。该桃的另一独特之处是为反季节水果,春季开花直到冬季方可摘果,期间花开花落,颜色变化,桃果满枝又为峡江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各位朋友,这种独特的民居就是人们所说的“吊脚楼”,朋友们可能只从电视上见到过,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它。山上人家的这种“吊脚楼”,被现代建筑学家称为“杆栏式建筑”。峡江一带地势险峻,房屋多依山势而建,木质结构,房前屋后,竹林芭蕉簇拥。遇到高坎地势,则要立柱或筑墙,才能与正屋跑平合檐,故称“吊脚楼”。其独特之处是前低后高,侧面有走廊,后面有阳台,俗称“走马转角楼”。一般分为上下两层或三层,上层通风,干燥,防潮,是居室,下层是猪牛栏圈或堆放杂物,还可防止毒蛇猛兽侵袭。吊楼有大有小,一般人家为一栋4排扇3间屋,或6排扇5间屋,大户人家则7柱4骑,四合天井大院。吊楼上有绕楼的曲廊,曲廊还配有栏杆。由于临江,地势险要,一户人家的一套居子,往往有三四个层次,似台阶一样。步入山上人家,几步台阶,便把你引进一个个原始淳朴的屋子,进入屋子,穿过一道门,又一架台阶把你引入另一处居室,好像捉迷藏一样,回廊九曲八折,遮遮藏藏,外人进得去,却难走出来。在这些老屋里走一走,便可领略到峡江人顺应自然,又不断地与自然抗争,执着地营造生活,又拼命地享受生命的个性。而屋顶上的遮盖物,也是大有讲究的,有盖泥瓦的,也有盖茅草、石板和青瓦的,各有所喜,也各有其说。盖泥瓦的人家会说“黄土上了屋,家人都幸福”;盖茅草的人家会说“茅草屋里腊肉香”;盖石板的人家会说“石板底下有福享”。但这都体现了峡江人民的乐观、风趣和对生活的热爱。走上吊脚楼,檐角高翘,曲廊盘绕,举目四望,风光如画,大有空中楼阁之诗画意境,有诗赞叹道:“奇山秀水妙寰球,山上人家美尽收。吊脚楼上枕一夜,十年作梦也风流。”

各位朋友,来到山上人家,大家不仅可以登临吊脚楼,感受优雅的飞檐和廊道的曲折,更可以走进各种作坊,亲眼见识,黄豆成豆腐、大米熬成糖,苞谷变米花的全过程,更可以亲手爆一回米花,炒一回瓜子,炕几个红苕,或者喝一碗豆花,吃一块麻糖。当您品尝着三峡风味特产,体验着农家劳作之美的时候,无尽的乡土气息,新奇的劳作过程或许会让您跨越时空,回到那逝去的年代。

饮食习俗。

各位朋友,走进西边的偏房门,便进入一个天井屋。这栋房屋按照“四水归池”的原理,从东西南北四个方位排列,院子的正中间是水池,没水的时候便是空地,屋上盖着石板瓦,屋里是山里人的居室。临江的一栋房屋是堂屋,采用吊脚楼的结构,分为两层,二楼全用木板架空,堂屋与晒楼用木窗隔开,供游人休息或品尝农家饭菜之用,现在这里为农家饭庄,屋里摆放着农家特有的椅子和桌子,灶屋里飘来腊肉的香味。坐在这里,喝着农家苞谷酒,吃着山里土腊肉,推开木窗,一边吃东西一边欣赏江景、山景,是您在都市中绝对无法经历的享受。

世代居住在这里的山里人以苞谷、高梁、大米、红薯、杂豆、洋芋等为主食。加工花样颇多,吃法亦很讲究。菜肴讲究酸、辣、香,这与苞谷杂粮等粗食有密切关系,杂粮粗涩难咽,配以酸、辣、香,益于开胃,山里人居住在山岩沟谷,喝着天然矿泉,食辛辣有助于温胃健脾,还可以杀菌,防治肠胃疾病。山里人做饭还喜欢用佐料,山胡椒、葱蒜、花椒、辣椒粉等是终年常用的佐料。峡江俗语说:“三天不吃酸和辣,心里就象猫儿抓,走路脚软眼也花”。

山里人还擅长腌制酸辣子,吃起来又麻又辣,别有滋味,既可油煎,又是上等佐料。秋冬后,各家各户都要制作几坛辣味,以备冰封时节、农忙季节、蔬菜淡季吃。夏天,天气炎热,不宜吃荤腥,鱼、腊肉又易变味,拌上糯米粉子,腌成酸鱼肉,既不油腻、腥臭,又防腐、可口,是招待宾客的佳品。山里人比较地道的菜肴主要有:蒸肉、懒豆腐、渣广椒、五香豆干、家常豆腐、腊肉、烟熏豆豉、炕洋芋、干扁刁子鱼、炖江鲢、绿豆皮、血豆腐,而饮苞谷酒,喝罐罐茶,则几乎是天天离不开的生活习惯。

豆腐作坊。

各位朋友,现在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制作豆腐的过程。豆腐是山里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山里人居住分散,平时买东西不是很方便,来了客人,打豆腐,以豆腐、豆花待客,便成为传统的待客方式。特别是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家打豆腐。山里人打豆腐全用手工制作,以木柴为燃料,火候掌握很好,比城里人的豆腐更加鲜嫩可口。豆腐究竟产于何时,据《本草纲目》、《辞源》等书记载,始于淮南王刘安时代。刘安是汉高祖的孙子,他为求长生不老之药,在安徽八公山下召集术士门客,燃起炉火,用黄豆研浆和盐卤同炼“仙丹”,哪料仙丹未炼成,却炼出了鲜嫩可口的豆腐,成为民间喜爱的食品,流传至今已两千多年。

各位朋友,山里人把做豆腐的过程叫打豆腐,一共是六个步骤:一是泡,即用清水把黄豆泡好,一般要泡到黄豆膨胀;二是磨,用石磨把浸泡过的黄豆磨成粗浆,一个人推磨,一个人投料,放多了不行,磨出的豆渣过粗,放少了也不行,速度慢,坏石磨;三是沥,用两条厚厚的竹片交叉固定好,用一根绳子吊在屋梁上,把一块白纱布的四角系在竹片头上,再把磨好的粗浆倒进沙布里,不停地摇动,豆汁就沥到下面的盆里。留在纱布上面的是豆渣,算是打豆腐的副产品,可以炒了吃,也可经过霉制,制成“霉豆渣”,这个副产品也是山里人的特色菜之一;四是煮,把豆汁煮热,便成了豆浆。豆浆可以直接喝,它含钙量高,对肺有一些滋补作用,也可辅助治疗肺结核;五是膏,即在豆浆中加入石膏,让其凝固成“豆腐膏子”,也就是大家在城里喝的豆腐花、豆腐脑;六是压,把“豆腐膏子”用比较细密的纱布包好,放在桌上,上面放一块木板,用石磨、砖头等重物压下去,豆腐膏子的水分慢慢被挤出来,再打开,就成了豆腐成品。制成的豆腐要放在水里浸泡,如果想多吃些时日,可以制成豆干,将豆腐里的水份彻底压干,放在太阳下晒或者放在火上烤,即可制成象砖头一样硬的豆干。

一方小小的天地,一种普通的豆子,只须经过人工操作,便可变换出多种可口的豆腐制品,可谓神奇至极。朋们们不妨“大开口戒”,尽情品尝鲜嫩可口的豆浆、豆花。各位朋友,通过介绍和身临作坊,我们详细了解了黄豆变成豆腐的全过程,今天的收获不小了吧,有条件的朋友回家后不妨试着打打豆腐。

制糖作坊。

朋友们,品尝了豆腐,下面请随我走进制糖作坊,去见识大米熬成糖的奇妙过程。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制糖的相关知识,我国最早的糖,除密糖外,主要是麦牙糖。一般说来,植物种子在发芽过程中会产生糖化酵素,这种酵素会把淀粉水解成麦芽糖。古代麦芽糖的名称有很多,如饧(xing,二声,糖稀)、饴(yi,二声,糖浆)等。我国制麦牙糖的历史悠久,《诗经》中有这方面的记载,到现代民间制麦牙糖已相当普通,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详细记载了制饧和饴的各种方法,从发芽、浸米、蒸米、糖化、过滤、煮饴、搅拌、加工等程序看,与现在制饴基本相同。

制糖时,先将泡好的糯米或玉米磨成浆,沥出汁子,再把汁子放在锅里熬。这个熬是最重要的环节。麦牙是产生甜味的主要原料,加麦牙也是非常关键的步骤,什么时候加进去,与汤汁的比例大小都是要把握好的。熬糖时,灶里的火要恰到好处,使锅中汁子一个泡一个泡地鼓,火太大就会使汁子焦糊。熬糖人会不断用锅铲把汁子挑起来,侧着锅铲让汁子朝下,若锅铲上流下的汁子坠成一片粘粘的晶莹小片,糖稀便熬好了。这时连锅端起,放在屋外让糖稀变冷。当冷却成一个黑色发亮的糖团后,便要扯麻糖了。

将糖团搭到一个捆在门柱上的木叉上,一边扭一边慢慢朝后拉,只要拉成条的糖不断,就一直朝后拉。然后又把糖条从中间挽到木叉上去,又扭,又拉,如此循环往复,直至糖条拉成白色,并起一些细细的纤丝。便用菜刀等硬物敲成几段,放入铺了炒米的簸箕中,用炒米粉拌在糖条上(起隔离作用,防止麻糖之间粘连),用刀或木棒把糖敲成小块,这就是麻糖了。麻糖还有一种副产品“糖米泡子块”。即在蒸糖稀的过程中,当糖稀有了甜味时,便在米泡中倒入一些热糖稀,和匀,放在木盆中,待冷却后用刀切成方块即成。

杂货作坊。

爆米花刚刚结束,屋外又飘来一阵香味,请大家随我去看一下,究竟在干什么呢?

步入这个小屋,一切都真相大白了,原来在烤红薯。看着冒油的焦黄红薯,我不禁要流口水啦。大家知道,红薯有多种吃法,可以蒸、煮、烧、烤,独唯烤出来的红薯最清香可口。烤红薯也是挺有讲究的,红薯大小要适中,冼净,放在炉台上,火不能大,要慢慢地烤,火大了,外表焦糊,里面却是生的。烤出的红薯皮焦黄,冒着油,糖分极高,十分可口,而最好吃的要算红薯皮了。看着焦黄可口的红薯,大家是不是忍耐不住了?可是我要提醒大家别吃多了,因为红薯在峡江一带被称为“苕”,即又憨又笨的意思,吃多了,当心变成苕了罗!

各位朋友,大家闻到瓜子的香味了吗?上面有人在炒瓜子准备招待各位呢。炒瓜子又叫“起沙锅”,即将从河里筛选的细沙倒到锅里,炒热后,加入瓜子、苕皮子、枯豌豆、花生、板粟之类的山货,利用沙的传热作用,在锅里反复炒动,不久便可发出香味。由于沙的传热和隔离作用,使山货不直接接触锅底,这样不致被炒糊,原理科学,简单有趣。

这几样之中,苕皮子要从夏天开始准备,将红薯洗净,切成片状,放在锅里蒸个半熟,捞起来放簸箕里晒干,贮藏备用,腊月里拿出来炒好,中间常鼓起一个个气泡,很脆口。当然,制作时也可切成条状,则称之为苕干了。

此外,在这里大家还可品尝到三峡著名的风味小吃“三峡凉虾”。凉虾的制作过程比较简单,即用大米制浆煮熟,用漏勺漏入凉水盆中而成,因头大尾细形似虾,故得名,用它配入红糖水,是夏季解渴佳品,香甜软嫩,入口冰凉。

各位朋友,当我们品味风味小吃时,这里还有各种各样的土特产供我们选购,大家可到商店里参观一下,买一些土特产和纪念品回去送给家人和朋友。

[灯影石景区]。

各位朋友,刚才我们亲身体验了山里人的真实生活,又大饱了口福,现在让我们继续前进,去一睹灯影石的风采。

朋友们,我们已来到了灯影石的脚下。抬头仰望,一架之字形的狭窄石梯架在悬崖峭壁之上,只见一线天光尚存,请大家攀爬时,一定要注意安全。走在梯上,令人心惊胆寒,然而“无限风光在险峰”,只要我们征服了这段天险,登上山顶,便会“一览众山小”风光无限,体味到征服自然的喜悦与乐趣。

灯影石。

各位朋友,眼前这四块峥嵘的岩石,酷似《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生动形象,每当夕阳西下,几块石头倒映在深蓝色的天幕上如演灯影戏一般,故名灯影石,它是灯影峡的标志性物体。你看孙悟空手搭凉蓬,前行探路,猪八戒捧着肚皮,一步三摇,沙和尚肩负经囊,紧步相随,唐僧岸然端坐,合掌闭目。若您观赏的角度适当,真是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在灯影四石中,最负盛名的是有“万里长江第一石”之誉的沙僧石,它呈蘑菇云状,重达100多吨,底部支撑点仅200余平方厘米,平均每平方厘米承载0.5吨的重量,如此单薄的身躯历经数千万年的沧海桑田,竟能安然无恙,堪称世界奇观。千百万年来,雷电击不倒它,狂风摇不动它,暴雨冲不毁它,它兀立于石牌之巅,饱经天下沧桑,阅尽人间万事,显示着神奇的阳刚之美。因而有“万里长江第一石”的美称,当年沫若先生游历三峡,见此奇石赞颂不已,写下“唐僧师弟立山头,灯影联翩猪与猴”的著名诗句。从山下仰望,似乎只要用手轻轻一拨,沙僧石就会转动起来,如此神奇的巨石,被各地的摄影家们从不同的角度拍下姿态万方的图片,流传甚广,成为长江三峡的标识之一,有人估算,沙僧石的无形资产已达亿元人民币。

我刚才给大家介绍唐僧师徒的时候,就有朋友问怎么不见了孙悟空的踪影?其实孙悟空正在履行他的职责,在前面为师弟们探路。大家请看前方的山崖间,孙悟空正手搭凉蓬,左右张望,用他那双火眼金睛寻找前进的道路。

各位朋友,灯影石如此神奇,请大家不要错过了与他们合影留念的机会。

朋友们,正如西游记主题歌所唱的那样: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今天大家一路上寻幽谷、探溶洞、登山顶,克服了不少困难,也大开了眼界。下面还有一段游程,就让我们“踏平坎坷成大道”,踏上新的征程吧。

从灯影石取经归来,我们现在所站的地方叫“八面来风”。站在这里,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凉风从石穴,峰顶,山腰,脚下等四面八方徐徐吹来,让人思绪飞扬,眼前的石灰岩如经书般层层叠起,让我们的心也随着西游一番。

李四光与石牌地质剖面。

本世纪20年代,李四光曾专程到三斗坪的黄牛岩、石牌,江北的南沱等地,对黄陵背斜的震旦纪、寒武纪的地质结构进行详细考察,写成了《新华夏海之起源》的论文。1948年李四光出席伦敦第18届国际地质年会时宣读了该论文,一下轰动了伦敦,轰动了国际地质界。1983年联合国来黄陵背斜考察,把黄牛岩至石牌一带的地质剖面点确定为世界寒武纪标准地质剖面点,作为重点保护的地带。李四光还创建了举世闻名的古生代标准地层——“震旦系(纪)”。“震旦”即中国的古称(“系”即地层或岩石单位;“纪”即地质年代单位)从此以后,在全世界范围内只要发现与西陵峡震旦系相同的岩石(地层)都统一称震旦纪(系)地层(岩石)。它是地层中沉积盖层岩石最老的地质时代。也是地质年代中唯一的以“中国”名称命名的地层年代。如寒武纪是以英国的寒武山脉而得名;奥陶和志留纪是英国古代民族名;泥盆纪是因英国的泥盆州而得名;二叠纪在德国;侏罗纪在法国;白垩纪在英法海峡等。震旦纪地层无论从地壳构造的发展和生物演化的进程看都是一个特殊的地质阶段。李四光先生用西陵峡中典型地名将这一带的地质剖面冠名为:震旦系上统灯影组、陡山沱组和下统南沱组(含冰碛层)、莲沱组。这一科学的划分和定名得到国际地层学会公认,一直沿袭至今,全球通用。因此,可以说,“震旦系”不光是一个地质名称,它应是我国民族立于世界之林的象征。

沿着小路蜿蜒而下,两边地层裸露清晰,地质地貌奇特,这就是被联合国确认的长江灯影峡震旦纪国际标准地质剖面点,为全国三大典型地质剖面之一,震旦纪比恐龙时期还早3亿多年,该剖面长约10公里,总面积近3平方公里,地层中含有丰富的古生物化石,经鉴定有216个种属,最古老的地层为距今约28.5亿年前所形成的崆岭群,揭示了地球远古的奥秘,被誉为“地质百科全书”据地质专家评定,这里的地层保存完整,丰富多样,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峡江两岸,风景如画,船行江上,两岸陡峭的山峰远望如同画家挥毫泼墨绘出来的山水画,登临细看,那片片泥质岩和碳酸岩又恰似万卷经书,耐人品读,让地质学家魂牵梦萦,令无数游人叹为观止。

穿过“八面来风”,眼前的孤峰上一座亭子突兀而立,耸入云端,这便是“邀月亭”。请大家依次而上,不要拥挤,一定要注意安全。登上明月台,站在邀月亭上,俯望长江:它就象一条银色巨龙,奔腾而来,在此向左急转110度改向东去,形成一个巨大的月牙形,状如一湾明月,东流而去。长江在三峡地段193公里的流程中左弯右拐,迂回曲折,但变化最大的却在石牌,因而这里被称为“长江三峡第一湾”。两岸峰奇峦秀,绝壁高耸,瀑飞泉涌,林木葱葱,山水泉林相映成趣,相得益彰。游船在湾中行驶,仿佛徜徉在山水画廊之中,时而绝壁阻塞,时而峰回水转,当年郭沫若先生游三峡经过此湾时不由发出“山塞疑无路,湾回别有天”的感叹。

而邀月亭是如何得名的呢?愿来它是由李白诗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诗意而命名的。站在邀月亭上,举目四周:白云奔涌绵绵无际,莽莽青山龙腾蛇舞,脚下涛声阵阵,大江奔流,一股豪迈不屈的激情在心中奇峰突起,耳边山风呼啸,我们的意志和灵魂也好象融入了这洒脱无露的白云,融入了这坚韧挺拔的高山,融入了这奔涌不息的江水之中。此时此刻,此景此情,只想让人仰天长啸,对酒当歌,而人生多少荣辱得失,忧愁烦恼都已在这壮阔的美景中消失殆尽。每当明月当空之时,山川河流都在月色朦胧之中,两岸青山如黛,千里长波生辉,灯影明月,舟舸归人,若是在此与两三知己把酒临风,举杯邀月,该是多么的豪迈与洒脱,或着象苏轼一样“把酒问青天”,大发人生感慨了。

在邀月亭上,远眺明月湾,这里是最佳观赏点,大家不妨在此尽情拍照,但要注意安全。

石令牌与石牌要塞保卫战。

三峡人家导游词篇四

各位朋友,大家好!

欢迎你们到三峡人家来做客,我叫___,十分荣幸,能担任大家本次行程的导游,同时我将全程陪伴你们,为你们的游览带给热诚的服务,有服务不到之处尽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我们此刻所处的位置就是胡金滩码头,是景区始发站,我们将乘坐渡船到达对岸的三峡人家风景区。

三峡人家风景区位于长江三峡西陵峡南岸,一肩挑两坝(一个是世界第一大坝的三峡大坝,另一个是亚洲第一大坝的葛洲坝),一江携两溪(分别是能够体验军事漂流的杨家溪和秀丽胜景龙进溪),保留着三峡工程蓄水后长江三峡唯一的三峡原始风貌和自然生态环境。石(灯影石、石令牌)、瀑(黄龙瀑、琴鹰瀑)、洞(灯影洞)、泉(天下第四泉)等多种自然元素在四平方公里内完美组合;山的伟岸,水的柔媚,洞的神奇,瀑的壮丽,石的气质,极致大自然之天工造化,那里有洪荒之美、那里有苍凉之美、那里有阴柔之美、那里更有雄浑之美。

欣赏完水上人家,前面的吊脚楼里已飘出了清爽怡人的茶香,就让我们去品味溪边人家颇具特色的“一匹罐”大叶茶吧!走进吊脚楼的茶室,一种农家淳朴的气息扑面而来,茶室内摆放着八仙桌,木椅子,桌上放着大碗,碗里的茶色金黄,清香四溢,让人飘飘欲仙。这种大叶茶茶色颇似红茶,但与红茶迥然不同。它是由三峡地区著名的“一匹罐”泡制而成。为什么叫“一匹罐”呢它采自峡江的高山半高山地带,叶片肥大,泡茶时,往往一个茶罐里只需放一匹茶叶,浸泡出来的茶汁也十分浓烈,还可反复加水3至4次。且这种茶叶只有用土罐浸泡出来的茶叶味道才更醇厚,故名“一匹罐”。“一匹罐”茶香气浓烈,清心润肺,是炎炎夏日解渴止暑的上优茶叶,茶汁过夜不馊,味道却愈加纯正,故颇受人们的欢迎。

三峡人家风景区又是大型三峡文化主题公园,古老的地质文化、巴人文化、楚国文化、土家文化、码头文化、军事文化构成三峡的历史人文景观;走进三峡人家您将经受一次烟雨迷濛的文化梦幻洗礼。三峡人家融合三峡文化之精髓,巴风楚韵,峡江今昔,一览无余。壮伟的长江哺育了三峡文化,它是巴楚民族传统艺术的精华,巴楚文化在那里交融、繁衍、发展。当博大与神秘结缘,辉煌与厚重联姻,三峡人家就注定是新三峡旅游的古老传奇。

白墙青瓦石板路,小桥流水吊脚楼,枯藤老树喜鹊窝,机枪碉堡旧战壕,奇石溶洞古城堡,当您进入景区的一刹那,您的心注定将永久留在那里,徜徉在仙境般的梦幻景致,那里的美让你心悸,那里的美更让人窒息。

常言说,百闻不如一见,让我带领大家一齐去体验一场充满梦幻色彩的大型生态文化之旅吧!

三峡人家导游词篇五

各位朋友:

我叫xxx,是各位的导游,很高兴与大家相遇相识。在此我衷心祝愿峡江的青山绿水能带给大家一份好心情,也希望三峡人家能给大家一种别样的风情体验!

各位朋友,我们的游船现在是航行在灯影峡中,正在驶向龙进溪码头。借此时间,我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三峡人家的自然风光和淳朴风情。

三峡人家风景区位于长江三峡中最为奇幻壮丽的西陵峡境内,三峡大坝和葛洲坝之间,跨越秀丽的灯影峡两岸,面积14平方公里。三峡人家石牌之美,美在“湾急、石奇、谷幽、洞绝、泉甘”,它包括龙进溪、天下第四泉、野坡岭、灯影洞、抗战纪念馆、石牌古镇、杨家溪漂流等景区,其旅游内涵可以用“一二三四”来概括,即:一个馆(石牌抗战纪念馆),两个特别项目(三峡人家风情项目和杨家溪军事漂流项目),三个第一(三峡第一湾——明月湾、中华第一神牌——石令牌、长江第一石——灯影石),天下第四泉——蛤蟆泉。其中三峡人家风情项目又分为水上人家、溪边人家、山上人家、今日人家。古往今来,历代文人骚客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文,如唐代李白,北宋欧阳修、苏辙、黄庭坚,南宋陆游,清代张之洞,还有现代大诗人郭沫若等等。诗人们用他们的灵性之笔,或写三峡人家,或写橹声帆影,或写蛤蟆甘泉,或写青山飞瀑,或写秀峰奇石……读了这些诗篇,恍若身临其境,饱览了三峡人家石牌的神奇景色和浓郁风情。

传统的峡江吊脚楼点缀于青山绿水之间,久违的古帆船、乌蓬船静泊于碧波清溪之中,江面上悠然的渔家在撒网打鱼,溪边少女挥着棒槌在清洗衣服……水上人家、溪边人家、山上人家,今日人家,一幕幕景致如画,千百年流传不衰的习俗风情更是体现着峡江人民的质朴好客。

三峡宜昌第一漂——杨家溪漂流。

杨家溪因宋朝杨家将的后裔曾移居于此而得名。神秘的杨家溪漂流以军事漂流为主题,充满了浓厚的军训色彩,它分为动水漂流和静水漂流。在这里漂流,游人坐军车,穿军服,唱军歌,划皮艇,仿佛水上军训,一路搏激流,过险滩,既可领略冲浪闯滩的刺激,又可感受平湖荡舟的悠闲。

中华第一神牌——石令牌。

据《东湖县志》载:江南芯奘?崃?呤?桑?缗品ぃ?拭??钆疲??频孛?从纱硕?础j?钆聘?2米,顶部宽12米,底部宽13米,厚约4米,重达4300余吨,远观之雄伟壮观,气势非凡。五代后周时期,峡州州治一度设于石牌,南宋建炎(公元1127-1130年)年间,峡州夷陵郡“移治石鼻山,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复旧”,在石牌设治六、七年。

长江第一石——灯影石。

四块兀立山巅的奇石,酷似《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形象,每当夕阳西照,晚霞映衬峰顶时,远远望去,它们仿佛灯影戏幕上的人物造型,惟妙惟肖,“灯影石”即由此得名。当年郭沫若先生游历灯影峡时,曾题诗赞叹:“唐僧师弟立山头,灯影联翩猪与猴”。

灯影石中最负盛名的是沙僧石,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石”。它矗立在悬崖绝壁之巅,呈蘑菇状,重达100余吨,底部的承重截面仅200余平方厘米,平均每平方厘米承载近半吨的重量,堪称世界奇观。

三峡第一湾——明月湾。

浩浩长江奔涌至石牌河段时,在这里向左急转弯110度,改向东去,形成一个巨大的月牙形,这就是“长江三峡第一湾”。

船过明月湾,置身于游船之上,眺望远方江面,便会发现两岸连绵不绝的山峦仿佛阻塞了滚滚长江,但船进山退,路转峰回,旋即又豁然开朗。故而当年郭沫若先生在过石牌远眺第一湾时,发出了“山塞疑无路,湾回别有天”的感叹。

西陵第一洞——灯影洞。

灯影洞幽深狭长,长约1500米,洞内岩溶地貌景观奇特,洞道地形多变。洞内的“五色奇音石”是灯影洞最绝妙的景观,它色彩丰富,呈黑、白、黄、灰、绿五色交织,明晰,用手敲击,可闻鸣锣击鼓之声,令人叹为观止,洞内一条落差达30米的地下河,水流或缓缓无声,或状如洪钟,或潺潺悦耳,或悠如琴鸣,行走在这梦幻般的地下世界,令人心醉神迷。

三峡人家导游词篇六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您走进三峡人家风景区,

我叫xxx,是各位的导游,很高兴与大家相遇相识。在此我衷心祝愿峡江的青山绿水能带给大家一份好心情,也希望三峡人家能给大家一种别样的风情体验!

各位朋友,我们的游船现在是航行在灯影峡中,正在驶向龙进溪码头。借此时间,我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三峡人家的自然风光和淳朴风情。

三峡人家风景区位于长江三峡中最为奇幻壮丽的西陵峡境内,三峡大坝和葛洲坝之间,跨越秀丽的灯影峡两岸,面积14平方公里。三峡人家石牌之美,美在“湾急、石奇、谷幽、洞绝、泉甘”,它包括龙进溪、天下第四泉、野坡岭、灯影洞、抗战纪念馆、石牌古镇、杨家溪漂流等景区,其旅游内涵可以用“一二三四”来概括,即:一个馆(石牌抗战纪念馆),两个特别项目(三峡人家风情项目和杨家溪军事漂流项目),三个第一(三峡第一湾——明月湾、中华第一神牌——石令牌、长江第一石——灯影石),天下第四泉——蛤蟆泉。其中三峡人家风情项目又分为水上人家、溪边人家、山上人家、今日人家。古往今来,历代文人骚客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文,如唐代李白,北宋欧阳修、苏辙、黄庭坚,南宋陆游,清代张之洞,还有现代大诗人郭沫若等等。诗人们用他们的灵性之笔,或写三峡人家,或写橹声帆影,或写蛤蟆甘泉,或写青山飞瀑,或写秀峰奇石……读了这些诗篇,恍若身临其境,饱览了三峡人家石牌的神奇景色和浓郁风情。

各位朋友,我们眼前的这条清溪叫龙进溪,她是三峡人家风景区最具风情的景区之一。溪口一座青瓦长廊石桥,掩映在摇曳的。枝叶中,衬托出一种古朴幽深的意境。桥下一湾清水,清澈见底,波平纹静,目之所视,温顺如处。正对溪口的江北山崖上,一条带状石岭从山顶蜿蜒而下,快临江时向上高高翘起,活象一条巨龙,而看那龙头所向,似要跳进南岸的清溪,回巢歇息去了。龙进溪因此而得名。

龙进溪里,溪水碧绿,波光粼粼,林木苍翠,枝繁叶茂。小路纵横交错,鸡鸣狗叫相闻;古帆船静泊水中,吊脚楼掩映竹林,水车“咿咿呀呀”在水中转动,山民们怡然自得,自由自在,与世无争,过着原始古朴的生活,唱着心中想唱的情歌,吹一段古朴的下里巴人曲,喊一支高亢的峡江号子。舞蹈还是那么野性,菜肴还是那么地道,山民的热情还是那么如酒般浓烈醇厚。走进这条清幽的溪谷,真有一种“步入桃源不知归”的醉意。

三峡人家导游词篇七

三峡人家,依山傍水,风情如画:传统的三峡吊脚楼点缀于山水之间,久违的古帆船、乌篷船安静地泊在三峡人家门前,溪边少女挥着棒槌在清洗衣服,江面上悠然的渔家在撒网打鱼……千百年来流传不衰的各种习俗风情体现着峡江人民的质朴好客。走进峡江吊脚楼,峡江妹子载歌载舞,手中的红绣球飘飘欲落,这时清秀的三峡少女为您捧上一杯峡州清茶,您会觉得如梦似幻、亲切怡然。三峡人家石牌之美,美在“湾急、石奇、谷幽、洞绝、泉甘”。它包括龙进溪、天下第四泉、野坡岭、灯影洞、抗战纪念馆、石牌古镇、杨家溪军事漂流等景区,其旅游内涵可以用“一二三四”来概括,即:一个馆(石牌抗战纪念馆),两个特别项目(三峡人家风情项目和杨家溪军事漂流项目),三个第一(三峡第一湾--明月湾、中华第一神牌--石令牌、长江第一石--灯影石),天下第四泉--蛤蟆泉。

其中三峡人家风情项目又分为水上人家、溪边人家、山上人家和今日人家。古往今来,历代文人骚客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文,如,唐代李白,北宋欧阳修、苏辙、黄庭坚,南宋陆游,清代张之洞,还有现代大诗人郭沫若等等。诗人们用他们的灵性之笔,或写三峡人家,或写橹声帆影,或写蛤蟆甘泉,或写青山飞瀑,或写秀峰奇石……读了这些诗篇,恍若身临其境,饱览了三峡人家石牌的神奇景色和浓郁风情。三峡人家融合三峡文化之精髓,巴风楚韵,峡江今昔,一览无余。

壮伟的长江哺育了三峡文化,它是巴楚民族传统艺术的精华,巴楚文化在这里交融、繁衍、发展。当博大与神秘结缘,辉煌与厚重联姻,三峡人家就注定是三峡旅游的传奇。水上人家在龙进溪水与长江的交汇处,几只古帆船迎风而立,小渔船撒开了渔网,初峡亭精巧别致。在近溪的一边,一道水坝已筑起,截住了清幽的龙溪水,使溪水抬高了1-2米,溪水碧绿,林木苍翠,斑驳沧桑的龙溪桥横跨其上,几只小渔船静静地泊在桥下,“龙溪桥下春波绿,惊鸿照影来”,如梦似幻,令人如痴如醉。世世代代生息于峡江的人们,以一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执着,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生存方式和劳动习惯,这其中最具特色的便是渔民的家了。许多三峡人祖祖辈辈生活在船上,常年以打鱼为生,在水上流动,和风浪搏击,与渔船为伴,形成了“水上人家”。如今渔民生活虽然改善了,但这种古老的习俗却长久地保存了下来,年轻一代仍然撒网捕鱼,风里来雨里去,延续着这种古老的渔文化。

三峡人家导游词篇八

朋友们,我们的游船靠岸了,咚咚的鼓声敲响了三峡人家的热情和豪放,清幽的溪谷向我们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请大家先按捺一下自己急切的心情,注意下船安全。

各位朋友,我们眼前的这条清溪叫龙进溪,她是三峡人家风景区最具风情的景区之一。溪口一座青瓦长廊石桥,掩映在摇曳的枝叶中,衬托出一种古朴幽深的意境。桥下一湾清水,清澈见底,波平纹静,目之所视,温顺如处。正对溪口的江北山崖上,一条带状石岭从山顶蜿蜒而下,快临江时向上高高翘起,活象一条巨龙,而看那龙头所向,似要跳进南岸的清溪,回巢歇息去了。龙进溪因此而得名。

龙进溪里,溪水碧绿,波光粼粼,林木苍翠,枝繁叶茂。小路纵横交错,鸡鸣狗叫相闻;古帆船静泊水中,吊脚楼掩映竹林,水车“咿咿呀呀”在水中转动,山民们怡然自得,自由自在,与世无争,过着原始古朴的生活,唱着心中想唱的情歌,吹一段古朴的下里巴人曲,喊一支高亢的峡江号子。舞蹈还是那么野性,菜肴还是那么地道,山民的热情还是那么如酒般浓烈醇厚。走进这条清幽的溪谷,真有一种“步入桃源不知归”的醉意。

三峡人家导游词篇九

三峡人家位于长江三峡中最为奇幻壮丽的西陵峡境内,三峡大坝和葛洲坝之间,跨越秀丽的灯影峡两岸,面积14平方公里。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湖北三峡人家。

导游词。

五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三峡人家风景区,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西陵峡内,位于长江三峡中最为秀美壮丽的西陵峡境内,三峡大坝和葛洲坝之间,跨越秀丽的灯影峡两岸,面积14平方公里。三峡人家石牌之美,美在"湾急、石奇、谷幽、洞绝、泉甘"。景区包括灯影石、明月湾、灯影洞、石牌抗战纪念馆、石令牌、杨家溪、蛤蟆泉等景点。

三峡人家风景区还获得了"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旅游目的地"称号,湖北省首批"文明风景旅游区"、"湖北省十佳景区"、"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基地"、"湖北省对外开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吸引着中外各地的朋友前来观光。

历代文人骚客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文,如李白的"春水月峡来",欧阳修的"江上挂帆明月峡",陆游的"巴东峡里最初峡,天下泉中第四泉",还有现代大诗人郭沫若的"唐僧师弟立山头,灯影联翩猪与猴",陈毅元帅的"三峡天下壮,请君乘船游,西陵甲三峡,忘返兴犹稠"等等,读了这些诗篇,恍若身临其境,饱览了灯影峡的景点。三峡人家融合三峡文化之精髓,巴风楚韵,峡江今昔。

三峡人家,依山傍水,风情如画:传统的三峡吊脚楼点缀于山水之间,久违的古帆船、乌篷船安静地泊在三峡人家门前,溪边少女挥着棒槌在清洗衣服,江面上悠然的渔家在撒网打鱼……千百年来流传不衰的各种习俗风情体现着峡江人民的质朴好客。走进峡江吊脚楼,峡江妹子载歌载舞,手中的红绣球飘飘欲落,这时清秀的三峡少女为您捧上一杯峡州清茶,您会觉得如梦似幻、亲切怡然。三峡人家石牌之美,美在"湾急、石奇、谷幽、洞绝、泉甘"。它包括龙进溪、天下第四泉、野坡岭、灯影洞、抗战纪念馆、石牌古镇、杨家溪军事漂流等景区,其旅游内涵可以用"一二三四"来概括,即:一个馆(石牌抗战纪念馆),两个特别项目(三峡人家风情项目和杨家溪军事漂流项目),三个第一(三峡第一湾--明月湾、中华第一神牌--石令牌、长江第一石--灯影石),天下第四泉--蛤蟆泉。

其中三峡人家风情项目又分为水上人家、溪边人家、山上人家和今日人家。古往今来,历代文人骚客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文,如,唐代李白,北宋欧阳修、苏辙、黄庭坚,南宋陆游,清代张之洞,还有现代大诗人郭沫若等等。诗人们用他们的灵性之笔,或写三峡人家,或写橹声帆影,或写蛤蟆甘泉,或写青山飞瀑,或写秀峰奇石……读了这些诗篇,恍若身临其境,饱览了三峡人家石牌的神奇景色和浓郁风情。三峡人家融合三峡文化之精髓,巴风楚韵,峡江今昔,一览无余。

壮伟的长江哺育了三峡文化,它是巴楚民族传统艺术的精华,巴楚文化在这里交融、繁衍、发展。当博大与神秘结缘,辉煌与厚重联姻,三峡人家就注定是三峡旅游的传奇。水上人家在龙进溪水与长江的交汇处,几只古帆船迎风而立,小渔船撒开了渔网,初峡亭精巧别致。在近溪的一边,一道水坝已筑起,截住了清幽的龙溪水,使溪水抬高了1-2米,溪水碧绿,林木苍翠,斑驳沧桑的龙溪桥横跨其上,几只小渔船静静地泊在桥下,"龙溪桥下春波绿,惊鸿照影来",如梦似幻,令人如痴如醉。世世代代生息于峡江的人们,以一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执着,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生存方式和劳动习惯,这其中最具特色的便是渔民的家了。许多三峡人祖祖辈辈生活在船上,常年以打鱼为生,在水上流动,和风浪搏击,与渔船为伴,形成了"水上人家"。如今渔民生活虽然改善了,但这种古老的习俗却长久地保存了下来,年轻一代仍然撒网捕鱼,风里来雨里去,延续着这种古老的渔文化。

三峡人家"一肩挑两坝,一江携两溪",这里石、瀑、洞、泉……多种景观元素巧妙组合,山有山的伟岸,水有水的柔媚,洞有洞的神奇,瀑有瀑的壮丽,石有石的气质。极致大自然之天工造化,这里有洪荒之美、这里有苍凉之美、这里有阴柔之美、这里更有雄浑之美。白墙青瓦石板路,小桥流水吊脚楼,枯藤老树喜鹊窝,机枪碉堡旧战壕,奇石溶洞古城堡,在您进入景区的一刹那,您的心将注定要长留此地,整个景区弥漫如仙境般的梦幻景致,这里的美让人心悸,这里的美让人窒息!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美丽的三峡人家游览参观,我是大家此行的导游员,我姓熊,大家可以叫我小熊。有句古话说得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那么今天就由小熊和这位驾驶技术高超、经验丰富的司机师傅一起带领大家畅游三峡人家,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将向您展示三峡的美,三峡的独特和三峡人的热情,所以各位朋友一路上有什么问题请尽管提出来,我会尽我所能为您解答,也预祝您能有一段愉快的旅途。

三峡人家风景区位于长江三峡中最为奇幻壮丽的西陵峡境内,三峡大坝和葛洲坝之间,跨越秀丽的灯影峡两岸,面积14平方公里。三峡人家石牌之美,美在“湾急、石奇、谷幽、洞绝、泉甘”,它包括龙进溪、天下第四泉、野坡岭、灯影洞、抗战纪念馆、石牌古镇、杨家溪漂流等景区。传统的峡江吊脚楼点缀于青山绿水之间,久违的古帆船、乌蓬船静泊于碧波清溪之中,江面上悠然的渔家在撒网打鱼,溪边少女挥着棒槌在清洗衣服„„水上人家、溪边人家、山上人家,今日人家,一幕幕景致如画,千百年流传不衰的习俗风情更是体现着峡江人民的质朴好客。

欣赏完水上人家,前面的吊脚楼里已飘出了清爽怡人的茶香,就让我们去品味溪边人家颇具特色的“一匹罐”大叶茶吧!走进吊脚楼的茶室,一种农家淳朴的气息扑面而来,茶室内摆放着八仙桌,木椅子,桌上放着大碗,碗里的茶色金黄,清香四溢,让人飘飘欲仙。这种大叶茶茶色颇似红茶,但与红茶迥然不同。它是由三峡地区著名的“一匹罐”泡制而成。为什么叫“一匹罐”呢?它采自峡江的高山半高山地带,叶片肥大,泡茶时,往往一个茶罐里只需放一匹茶叶,浸泡出来的茶汁也非常浓烈,还可反复加水3至4次。且这种茶叶只有用土罐浸泡出来的茶叶味道才更醇厚,故名“一匹罐”。“一匹罐”茶香气浓烈,清心润肺,是炎炎夏日解渴止暑的上优茶叶,茶汁过夜不馊,味道却愈加纯正,故颇受人们的欢迎。

各位朋友,溪边人家正在举行“娶亲”仪式,我们也去凑凑热闹吧!这是土家人独特的婚俗仪式。姑娘出嫁前,一般要“哭嫁”,“哭嫁”是一门传统的技艺,哭的越悲惨越感人。姑娘一般要从十二、三岁开始学“哭嫁”,还要专人进行教哭,教的人大多是哭嫁优秀者。在漫长的岁月中,哭嫁是一种美,一种智慧,哭得动听、哭得悲戚、哭得感人,其形式又多种多样,新娘一般在婚前一个月开始哭嫁,内容为对骨肉分离的眷念,悲中有喜,喜中有悲,亦悲亦喜,爱恨交织,是丰富的人情美和人性美,是一种特有的审美方式和价值取向。哭嫁”、“娶亲”是三峡人家繁衍生命的仪式,是对生命的向往、对生命的重视、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告别溪边人家,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山上人家,去体验一次山里人的真实生活。沿着台阶蜿蜒而上,看着路两边的花草树木,听着清脆的鸣叫声,相信各位朋友会有“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的真切感觉。如今,住在深山里面的人家陆续搬迁到峡江边上,这里成了上山劳作的必经之路,走的人多了,也不再是荒郊野外了,但这一带却保留了“野性”十足的劳作和生活习俗。来到山上人家,大家不仅可以登临吊脚楼,感受优雅的飞檐和廊道的曲折,更可以走进各种作坊,亲眼见识,黄豆成豆腐、大米熬成糖,苞谷变米花的全过程,更可以亲手爆一回米花,炒一回瓜子,炕几个红苕,或者喝一碗豆花,吃一块麻糖。当您品尝着三峡风味特产,体验着农家劳作之美的时候,无尽的乡土气息,新奇的劳作过程或许会让您跨越时空,回到那逝去的年代。

你听,耳边传来了声声韵味无穷的土家山歌。土家人“不唱山歌喉咙痒,嘴巴一张象河淌”。多如牛毛的土家山歌,主要有劳动歌、情歌等。小小的五句子,是土家儿女创造的以歌代话的“第二语言”。喊起五句子山歌,隔山隔岭也可表情达意,交流思想感情。当你学会用五句子山歌应和,你就能尽情领略土家山寨那五彩缤纷,目不暇接的大千世界。

土家族还有一种有名的的织锦,叫西兰卡普,汉语译为“土花铺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至少可以上溯到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古代巴人时期。西兰卡普作为土家历史文化的沉淀物,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及鲜明的民族特色。图案题材广泛,装饰纹样风格多样,色彩运用古艳厚重。华而不俗,素而不单,给人以明快、活泼和生机。每当农闲时节,土家妇女坐在织机前,用五色丝线,编织由上辈传下来的手艺,编织着她们美好的生活。

好了,各位游客朋友,到这里呢我们的三峡人家之行就接近了尾声了,非常感谢大家今天对小熊工作的支持与配合,如果有什么不足之处,也请您提出来,以便于我改正,以后为大家提供更好的服务。最后祝大家一路顺风!再见!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你们到三峡人家来做客,我叫×××,非常荣幸,能担任大家本次行程的导游,同时我将全程陪伴你们,为你们的游览提供热诚的服务,有服务不到之处尽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就是胡金滩码头,是我们景区的始发站,我们将乘坐渡船到达对岸的三峡人家风景区。

三峡人家风景区位于长江三峡的西陵峡南岸,是长江三峡最美丽的景区,也是环坝集团历经十多年精心打造的创新型景区。

三峡人家一肩挑两坝(一个是世界第一大坝的三峡大坝,另一个是亚洲第一大坝的葛洲坝),一江携两溪(分别是可以体验军事漂流的杨家溪和美丽胜景龙进溪),保留着三峡工程蓄水后长江三峡唯一的三峡原始风貌和自然生态环境。石(灯影石、石令牌)、瀑(黄龙瀑、琴鹰瀑)、洞(灯影洞)、泉(天下第四泉)等多种自然元素在四平方公里内完美组合;山有山的伟岸,水有水的柔媚,洞有洞的神奇,瀑有瀑的壮丽,石有石的气质。极致大自然之天工造化,这里有洪荒之美、这里有苍凉之美、这里有阴柔之美、这里更有雄浑之美。

它又是大型三峡文化主题公园,古老的地质文化、巴人文化、楚国文化、土家文化、码头文化、军事文化构成三峡的历史人文景观;走进三峡人家您将经受一次烟雨迷蒙的文化梦幻洗礼。三峡人家融合三峡文化之精髓,巴风楚韵,峡江今昔,一览无余。壮伟的长江哺育了三峡文化,它是巴楚民族传统艺术的精华,巴楚文化在这里交融、繁衍、发展。当博大与神秘结缘,辉煌与厚重联姻,三峡人家就注定是新三峡旅游的古老传奇。

白墙青瓦石板路,小桥流水吊脚楼,枯藤老树喜鹊窝,机枪碉堡旧战壕,奇石溶洞古城堡,当您进入景区的一刹那,您的心注定将永远留在这里,徜徉在仙境般的梦幻景致,这里的美让你心悸,这里的美更让人窒息。

三峡人家,一网打尽三峡的自然元素和文化旧梦。

常言说,百闻不如一见,让我带领大家一起去体验一场充满梦幻色彩的大型生态文化之旅吧!

二、长江三峡与灯影峡简介。

(胡金滩候船或上船时讲解)。

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就是长江三峡的灯影峡,长江三峡东起湖北宜昌南津关,西至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全长193公里。它是长江风光的精华,神州山水中的瑰宝,古往今来,闪耀着迷人的光彩,无数中外游客为之倾倒。

过南津关西行约17公里,就到了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灯影峡。灯影峡又名明月峡,峡虽不长,但景致不凡,可谓“无峰非峭壁,有水尽飞泉”。峡壁明净可人,纯无杂色,如天工细心打磨而出。当这明净的峡壁被明净的天空映衬着时,酷似一幅水墨国画,崖壁映入江水中,静影澄碧;江水瑟瑟,更添明丽之趣。如夜间经过时,月悬西山,月光之下的山光水色形成的那种“净界”,难以言喻,所谓“明月峡”,由此得名。灯影峡得以以形取景,船左方(南岸)的马牙山上有四块奇石,酷似《西游记》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高兴归来的生动形象:手搭凉棚、前行探路的孙悟空;捧着肚皮、一步三晃的猪八戒;肩落重担、紧步相随的沙和尚;安然坐骑,合掌缓行的唐僧。形象逼真、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妙不可言。每当夕霞晚照,从峡中远望,极似皮影戏,当地人称皮影戏为灯影戏,所以这里得名灯影峡。在灯影峡下便是5a级景区“三峡人家风景区”,在这里除了可以领略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外,还可以感受土家风情给你带来的无限乐趣。

三峡人家如人间仙境。暑假里我和妈妈就来到了人间仙境——三峡人家。

顺着山路往前走,路边江水清澈见底,游鱼水藻都可以看到,江面上有一艘艘乌篷船。江边还有人边洗衣服边对山歌,那歌声美极了。令人心旷神怡!

再向纵深前进,这时被群山包围了。山峰上形成了一层层千姿百态、变化多端的云雾,这些云雾像小狗,像小猫,像小兔……真是可爱极了。不仅样子不同连姿态也不同呢!有的躺着,有的站着,有的坐着……真是奇妙。山上长着许多树木,有松树、杉树、橡树……绿油油的一片。

登上楼梯向北看,一条巨大的瀑布飞流直下,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正像诗句中所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瀑布两旁是野花野草,春天,它们争奇斗艳,秋天它们一同凋谢,不同的季节,这些花草也给瀑布装饰不同的背景。

大家好!欢迎您走进三峡人家风景区。我叫xxx,是各位的导游,很高兴与大家相遇相识。在此我衷心祝愿峡江的青山绿水能带给大家一份好心情,也希望三峡人家能给大家一种别样的风情体验!

各位朋友,我们的游船现在是航行在灯影峡中,正在驶向龙进溪码头。借此时间,我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三峡人家的自然风光和淳朴风情。

三峡人家风景区位于长江三峡中最为奇幻壮丽的西陵峡境内,三峡大坝和葛洲坝之间,跨越秀丽的灯影峡两岸,面积14平方公里。三峡人家石牌之美,美在“湾急、石奇、谷幽、洞绝、泉甘”,它包括龙进溪、天下第四泉、野坡岭、灯影洞、抗战纪念馆、石牌古镇、杨家溪漂流等景区,其旅游内涵可以用“一二三四”来概括,即:一个馆(石牌抗战纪念馆),两个特别项目(三峡人家风情项目和杨家溪军事漂流项目),三个第一(三峡第一湾——明月湾、中华第一神牌——石令牌、长江第一石——灯影石),天下第四泉——蛤蟆泉。其中三峡人家风情项目又分为水上人家、溪边人家、山上人家、今日人家。古往今来,历代文人骚客写下了许多优美的诗文,如唐代李白,北宋欧阳修、苏辙、黄庭坚,南宋陆游,清代张之洞,还有现代大诗人郭沫若等等。诗人们用他们的灵性之笔,或写三峡人家,或写橹声帆影,或写蛤蟆甘泉,或写青山飞瀑,或写秀峰奇石……读了这些诗篇,恍若身临其境,饱览了三峡人家石牌的神奇景色和浓郁风情。

绝版峡江风情——三峡人家。

传统的峡江吊脚楼点缀于青山绿水之间,久违的古帆船、乌蓬船静泊于碧波清溪之中,江面上悠然的渔家在撒网打鱼,溪边少女挥着棒槌在清洗衣服……水上人家、溪边人家、山上人家,今日人家,一幕幕景致如画,千百年流传不衰的习俗风情更是体现着峡江人民的质朴好客。

三峡宜昌第一漂——杨家溪漂流。

杨家溪因宋朝杨家将的后裔曾移居于此而得名。神秘的杨家溪漂流以军事漂流为主题,充满了浓厚的。

军训。

色彩,它分为动水漂流和静水漂流。在这里漂流,游人坐军车,穿军服,唱军歌,划皮艇,仿佛水上军训,一路搏激流,过险滩,既可领略冲浪闯滩的刺激,又可感受平湖荡舟的悠闲。

中华第一神牌——石令牌。

据《东湖县志》载:江南有巨石横六七十丈,如牌筏,故名石令牌,石牌地名即由此而来。石令牌高32米,顶部宽12米,底部宽13米,厚约4米,重达4300余吨,远观之雄伟壮观,气势非凡。五代后周时期,峡州州治一度设于石牌,南宋建炎(公元1127-1130年)年间,峡州夷陵郡“移治石鼻山,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复旧”,在石牌设治六、七年。

长江第一石——灯影石。

四块兀立山巅的奇石,酷似《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形象,每当夕阳西照,晚霞映衬峰顶时,远远望去,它们仿佛灯影戏幕上的人物造型,惟妙惟肖,“灯影石”即由此得名。当年郭沫若先生游历灯影峡时,曾题诗赞叹:“唐僧师弟立山头,灯影联翩猪与猴”。

灯影石中最负盛名的是沙僧石,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石”。它矗立在悬崖绝壁之巅,呈蘑菇状,重达100余吨,底部的承重截面仅200余平方厘米,平均每平方厘米承载近半吨的重量,堪称世界奇观。

三峡第一湾——明月湾。

浩浩长江奔涌至石牌河段时,在这里向左急转弯110度,改向东去,形成一个巨大的月牙形,这就是“长江三峡第一湾”。

船过明月湾,置身于游船之上,眺望远方江面,便会发现两岸连绵不绝的山峦仿佛阻塞了滚滚长江,但船进山退,路转峰回,旋即又豁然开朗。故而当年郭沫若先生在过石牌远眺第一湾时,发出了“山塞疑无路,湾回别有天”的感叹。

西陵第一洞——灯影洞。

灯影洞幽深狭长,长约1500米,洞内岩溶地貌景观奇特,洞道地形多变。洞内的“五色奇音石”是灯影洞最绝妙的景观,它色彩丰富,呈黑、白、黄、灰、绿五色交织,明晰,用手敲击,可闻鸣锣击鼓之声,令人叹为观止,洞内一条落差达30米的地下河,水流或缓缓无声,或状如洪钟,或潺潺悦耳,或悠如琴鸣,行走在这梦幻般的地下世界,令人心醉神迷。

抗战第一馆——石牌抗战纪念馆。

公元1943年5月,为保卫陪都重庆,15万中国军队围绕石牌与10万日寇展开了殊死拼杀,取得了被誉为“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辉煌胜利,粉碎了日寇觊觎重庆的美梦,成功地阻截了日寇进犯大西南的铁蹄。此战是二战期间中国抗日战场以弱胜强的一次著名战役。

石牌抗战纪念馆是三峡地区第一个综合性抗战纪念馆,修建在当年抗战的军事遗址之上,馆舍面积440平方米,由凭吊缅怀大厅、多媒体展览厅、图文展览厅、实物展览厅四部分组成,收藏珍贵实物200余件,珍贵图片近100幅。公元20xx年3月,宜昌市人民政府将石牌抗战纪念馆命名为首批国防教育基地。

天下第四泉——蛤蟆泉。

灯影峡南岸扇子山下,原有一大石豁然挺立,好似一只张口吐舌、睁眼鼓腮的蛤蟆,其背后的一股泉水四季长流不息,水清味甘,是烹茶、酿酒的上好水源,这就是著名的蛤蟆泉。“茶圣”唐代陆羽品尽天下名泉后,誉之为“天下第四”,陆游亦有诗赞其为“天下泉中第四泉”。除二陆之外,苏辙、黄庭坚、王士祯、张之洞等都曾在此留下咏泉诗文。

神奇的石牌是长江三峡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一幅精彩的画卷,是两坝之间风景最为奇秀、风情最为淳朴的地方。20xx年6月三峡大坝下闸蓄水,石牌所在的西陵画廊保留了唯一一段原汁原味的三峡风光,这颗明珠放射出更加夺目的光彩。今天,各位朋友离开城市的喧嚣,忘却工作的烦恼,一头扎进三峡石牌的神奇山水之间,到天然氧吧里作一次绿色深呼吸,去三峡人家里感受一段厚重的峡江风情,您会真切地感受生命与自然贴近的意义,体味感悟自然、关爱生命的无穷乐趣。

各位朋友,我们航行的这段峡谷叫灯影峡,又叫明月峡,北宋时期称作石牌峡。船行江中,两岸的岩石色彩斑斓,黄、灰、褚等颜色兼有,不少地方呈银白色,明净可人,如天工细心打磨而出,这明净的峡壁被明净的天宇映射,酷似一幅水墨国画,崖壁映入江水之中,静影澄碧,江水瑟瑟,更添明丽之趣。若晚间过此,月落西山,月光之下的山光水色形成的那种“净界”,难以言喻。唐宋以来的诗人,对此多有吟咏,李白的“春水月峡来”,欧阳修的“江上挂帆明月峡”等,都是对它极为生动而特有的描绘。

各位朋友,我们的游船已到龙进溪码头了,请大家带好自己的行李,准备下船。

〔龙进溪景区〕。

朋友们,我们的游船靠岸了,咚咚的鼓声敲响了三峡人家的热情和豪放,清幽的溪谷向我们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请大家先按捺一下自己急切的心情,注意下船安全。

各位朋友,我们眼前的这条清溪叫龙进溪,她是三峡人家风景区最具风情的景区之一。溪口一座青瓦长廊石桥,掩映在摇曳的枝叶中,衬托出一种古朴幽深的意境。桥下一湾清水,清澈见底,波平纹静,目之所视,温顺如处。正对溪口的江北山崖上,一条带状石岭从山顶蜿蜒而下,快临江时向上高高翘起,活象一条巨龙,而看那龙头所向,似要跳进南岸的清溪,回巢歇息去了。龙进溪因此而得名。

龙进溪里,溪水碧绿,波光粼粼,林木苍翠,枝繁叶茂。小路纵横交错,鸡鸣狗叫相闻;古帆船静泊水中,吊脚楼掩映竹林,水车“咿咿呀呀”在水中转动,山民们怡然自得,自由自在,与世无争,过着原始古朴的生活,唱着心中想唱的情歌,吹一段古朴的下里巴人曲,喊一支高亢的峡江号子。舞蹈还是那么野性,菜肴还是那么地道,山民的热情还是那么如酒般浓烈醇厚。走进这条清幽的溪谷,真有一种“步入桃源不知归”的醉意。

水上人家。

在龙进溪水与长江的交汇处,几只古帆船迎风而立,小渔船撒开了渔网,初峡亭精巧别致,在近溪的一边,一道水坝已筑起,截住了清幽的龙溪水,使溪水抬高了1-2米,溪水碧绿,林木苍翠,斑驳沧桑的龙溪桥横跨其上,几只小渔船静静地泊在桥下,“龙溪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如梦似幻,令人如痴如醉。世世代代生息于峡江的人们,以一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执着,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生存方式和劳动习惯,这其中最具特色的便是渔民的家了。许多三峡人祖祖辈辈生活在船上,常年以打鱼为生,在水上流动,和风浪搏击,与渔船为伴,形成了“水上人家”。现在渔民生活虽然改善了,但这种古老的习俗却长久地保存了下来,年轻一代仍然撒网捕鱼,风里来雨里去,延续着这种古老的渔文化。

成语。

“一帆风顺”即由此而来;逆水行船时则要降下风帆,利用人力拉动船只前进。一边用人在船上推桡,一边用人在江边拉纤,两方齐心协力,才能让船只前进。由此船工拉纤便应运而生,成为三峡地区独具特色的风景线。留意一下峡江两岸的峭壁,和江滩的礁石,你就会发现那上面一道道深邃而光滑的石糟,那是纤夫们拉纤时的纤索勒刻下来的,那是一代一代峡江人留下来的生活的痕迹。“可怜牵船人,水湿半头裤,一步千滴汗,双手攀石路。”“三尺白布四两麻,脚蹬石头手扒沙。一步一滴辛酸泪,恨得要把天地砸。”这是流传在三峡地区的歌谣,是峡江纤夫自己的呐喊。长长的纤绳勒在纤夫赤裸的背,拉动着飘摇在波涛中的木船,江帆拉断了桅杆,船工手中的橹也折断了,船却依旧在滩前的急流中徘徊,有时乘船的旅人不得不舍舟登岸,踏上遥远而坎坷的纤道,伸出手去拉一把纤绳……没有人考究这历史有多长,有了长江,有了舟楫,拉纤也许就相伴而生了,这劳动的习俗就沿袭下来。峡江人那执着顽强的抗争精神足可与高山峡谷媲美。

船工们在拉纤时,为协调用力和减轻疲劳,便喊起了船工号子,高亢激昂的峡江号子,回荡在高山峡谷之间,时而雄浑高昂,时而苍凉悲壮,仿佛生命的呐喊,显示了船工与大自然抗争的伟力,更是船工悲苦生活的真实写照。船工们在拉纤时,凄苦而悲凉,偏偏两岸又时时传来啾啾不住,哀啭不绝的青猿啼叫,犹如重伤口上撒把盐,越发激起纤夫们的无限凄苦哀愁,使纤夫们禁不住摧肝裂胆,泪湿衣襟。北魏郦道元《巴东渔者歌》写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宋代欧阳修任夷陵县令时也留下:“万树苍烟山峡暗,满江明月一猿哀”的诗句,表达了同样的感受。

三峡人家导游词篇十

在三峡人家,猴子是游客最为喜爱的动物。那些活泼可爱的猴哥猴妹们,让中外游人津津乐道,并留下了许多美妙的回忆,许多人“千里奔波只为猴”。是猴年,猴年说猴,大家观猴戏猴的同时,我给大家介绍一点猴知识。

俗话说,“深山无老虎,猴子称霸王。”以前,三峡人家的猴子占山为王,以凶狠、刁蛮而出名。自从这里成为旅游胜地之后,它们习性大为改变,成为“猴居士”。它们对于来这里旅游的游客非常友善,从不主动攻击游人,从未捕食过鸟类等动物。

在三峡人家,猴子栖息于山地阔叶林区有岩石的生境中,喜欢在地面活动,在崖壁缝隙、陡崖或大树上过夜。以多种植物的叶、芽、果、枝及竹笋为食。寿命一般在30岁左右,5岁性成熟,发情期多在秋季,孕期半年,春末夏初产仔,一般每2年1胎,每胎1仔。

在争夺猴王的过程中,往往是通过残酷的拼搏、打斗,只有胜者才能成为猴王。猴王统一指挥社群所有活动,成员之间分工明确,互相协作、保护,内部不准以强凌弱,不准擅自离群活动。

猴王任期一般为4-5年。猴王在位期间很是威风,众猴必须绝对服从猴王的调派。猴王不仅多吃多占,不可一世,而且享有“一夫多妻”制的特权,所有成年的母猴都是它的“王妃”,所以猴王都是“妻妾成群”。但猴群内部除猴王外,绝不允许偷情,更是明令禁止“”现象发生。猴王从不主动退位,当其年老体衰、不能胜任繁衍和管理猴群的任务时,就会在新一轮猴王争夺占中被打败而被迫“退居二线”。猴王退位后的命运往往很凄惨,新猴王总是要把它们逐出部落,令其“孤家寡人”,独自流落他乡,客死异地。

三峡人家的猴子具有猴群多不怕人的优点。它们与人相亲,和谐相处,成为景区独具一格的活风景。它们居住在溪谷两岸,在蓝天、白云、溪涧、森林中悠然地生活着。渴了喝山泉水、热了到潭中洗澡、饿了吃树叶。在懒散的阳光下,常见母猴抱着小猴嬉戏,在宛若沙发的卵石上,躺着进行阳光浴,互相享受着清理毛皮和按摩的美好时光。

现在,三峡人家的猴子见多识广,一眼就能分辨出哪些是游客,哪些是本地人,对于携带吃食的游客,总能抢先一步迎上前去,索讨食物。当管理人员发放猴粮时,猴子们排列得整整齐齐,像幼儿园的小朋友一样乖巧。猴子在吃食上是很挑剔的。它们最喜爱的食物是香蕉、黄瓜、花生、夹心饼干等,一般的干粮是不受猴们欢迎的。猴子习惯于“有奶便是娘”的思维,只要您给食物吃,它们就会积极主动配合,竭力好好表现一番。猴子还能区分矿泉水和果汁饮料,特别喜欢喝可口可乐、鲜橙多等饮料,一些聪颖的猴子已能像小孩子一样,将瓶扭开后,把瓶口放着嘴里喝水了。猴子也是十分爱美的哟。猴妃猴妹常对着水面照镜子,看仪容。猴哥们则很喜欢穿裙子的女性,特别是红裙子,总爱凑上去亲热、撒娇,更有甚者,要撩起裙子看个究竟。

三峡人家导游词篇十一

各位游客,告别奔放缠绵的情侣瀑,前面的吊脚楼里已飘出了清爽怡人的茶香,就让我们去品味溪边人家颇具特色的“一匹罐”大叶茶吧!走进吊脚楼的茶室,一种农家淳朴的气息扑面而来,茶室内摆放着八仙桌,木椅子,桌上放着大碗,碗里的茶色金黄,清香四溢,让人飘飘欲仙。这种大叶茶茶色颇似红茶,但与红茶迥然不同。它是由三峡地区著名的“一匹罐”泡制而成。为什么叫“一匹罐”呢?它采自峡江的高山半高山地带,叶片肥大,泡茶时,往往一个茶罐里只需放一匹茶叶,浸泡出来的茶汁也非常浓烈,还可反复加水3至4次。且这种茶叶只有用土罐浸泡出来的茶叶味道才更醇厚,故名“一匹罐”。“一匹罐”茶香气浓烈,清心润肺,是炎炎夏日解渴止暑的上优茶叶,茶汁过夜不馊,味道却愈加纯正,故颇受人们的欢迎。说起它,还有一个传说:传说南海观世音助唐僧师徒四人到西天取经路过西陵峡时,见峡江两岸山青水茂,可是百姓都异常穷苦,于是大发慈悲之心,从空中撒下了一些仙界的大叶茶种,大叶茶从此遍布峡州。这个故事称大叶茶是“神来之物”,足见它是历代推崇的上乘之茶。

各位朋友,品尝了“一匹罐”,听了传说故事,大家感觉如何呢?如果大家想买一点带给家人的话,楼下的摊点上有卖的,非常便宜,大家可去选择购买。

朋友们,在竹林掩映之中,一排吊脚楼沿溪而建,这就是“溪边人家”了。它们依山傍水,一半着陆,一半入水,在群山的环绕下,伴着青山绿水、斜阳草树、雾霭烟雨,如诗如画。吊脚楼上吊着大蒜、包谷、红辣椒、蓑衣、斗笠。屋顶飘出袅袅炊烟,门前的溪水里,鸭鹅嬉戏,吊脚楼下小狗“汪汪”的叫着,好像在说“欢迎欢迎”。吊脚楼前的大石头上,几位山里妹子在捶洗衣服,唱起了热烈缠绵的情歌,棒棰捶在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响声,似在演奏一曲深情的恋歌。

各位朋友,溪边人家正在举行“娶亲”仪式,我们也去凑凑热闹吧!

吊楼上,姑娘正在哭嫁,依依不舍家中亲人,一时半刻还不能出来。借此机会,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三峡人家的婚俗仪式。姑娘出嫁前,一般要“哭嫁”,“哭嫁”是一门传统的技艺,哭的越悲惨越感人。姑娘一般要从十二、三岁开始学“哭嫁”,还要专人进行教哭,教的人大多是哭嫁优秀者。在漫长的岁月中,哭嫁是一种美,一种智慧,哭得动听、哭得悲戚、哭得感人,其形式又多种多样,新娘一般在婚前一个月开始哭嫁,内容为对骨肉分离的眷念,悲中有喜,喜中有悲,亦悲亦喜,爱恨交织,是丰富的人情美和人性美,是一种特有的审美方式和价值取向。

三峡人家“娶亲”别具一格。新郎迎亲,媒人在前,一队人鸣锣,一队人执铳,先向舅家送上厚礼一份,名曰“代还骨种”,拦门礼独有特色,男女双方各请一位能说会道的人当总管,男方总管(也称路督管)率领迎亲队伍到女方门口,女方则在大门时摆放一张桌子,双方总管对歌,(三峡人家爱歌舞,刚学会说话就能唱歌,刚学会走路就能跳舞,歌舞凝聚着三峡人家的生活),若男方总管赢,便可进门迎亲,若女方总管赢,则从桌子下面爬过去。

新娘出嫁时,凤冠霞帔,缨络垂旒,云带蟒袍,下面百花裥裙,大红绣鞋,由娘家的兄长用七尺红棱作“背亲带”,拦腰将新娘背起,嫂嫂打开新郎送来的红伞,将新娘遮住送上花轿,这叫“遮露水”,亲兄弟要站在轿子两旁,意为“守护”,娘家总管提两壶美酒,在周围洒酒,意为“辞行酒”。这时新娘要唱“哭上轿”。上路后,围鼓响手双吹双打,轿前轿后,前护后拥,陪嫁随之,如遇到迎亲队伍,两位新娘互换一只露水鞋,以示姊妹友谊,新娘进新房要猛踩一下门槛,拜天地后要抢坐新床,俗称“守床”,其坐床习惯是男左女右,以床的中线为界,有心计的新娘常抢坐在床的中线上,以象征日后的地位,新郎也不甘示弱,彼此互不相让,直到揭盖头,新娘嫣然一笑,闹新房对歌欢声,直至深夜。

婚后三天回门,一切如常,恰如三春花事过,随来的四月五月天气,仍是新竹新荷,只觉人世水远山长。哭嫁”、“娶亲”是三峡人家繁衍生命的仪式,是对生命的向往、对生命的重视、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各位朋友,锣鼓已经敲响,娶亲仪式即将开始了,新娘有许多嫁妆,需要人手去挑去扛,让我们也过一把瘾,去扛嫁妆,加入到娶亲队伍中去吧!

作别溪边人家,魂儿却丢在了吊楼里。置身这一方弥漫着风情的山水间,无须说话,就象溪谷里点缀的一条渔船,一个棒棰,甚或一只鸭,那种融合,只须用心体会。

返回龙溪桥,依依不舍的感觉逐渐浸染了整个身心,潜意识里的那种骚动与渴望,在这条风情的溪谷里得到满足,那段渐已逝去的岁月,在这里重被拾起。

漫步溪边人家,既是心灵的放松,更是风情的体验,是令人魂牵梦绕的生命灵魂之旅。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要告别龙进溪了,请大家把笑声留在这里就行了,心和魂可一定要带走哟。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