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校本课程教学设计教案教版 校本课程教学设计(实用8篇)

校本课程教学设计教案教版 校本课程教学设计(实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4 02:48:05
校本课程教学设计教案教版 校本课程教学设计(实用8篇)
时间:2023-12-14 02:48:05     小编:琉璃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校本课程教学设计教案教版篇一

波尔多液的配制及作用机理。

波尔多液是一种广谱无机杀菌剂,用硫酸铜、生石灰和水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

分为生石灰少量式、半量式、等量式、多量式、倍量式、三倍式。

它是一种非内吸型保护性无机杀菌剂,,喷洒药液后在植物体和病菌表面形成一层很薄的药膜,该膜不溶于水,但在二氧化碳、氨、树体及病菌分泌物的作用下,使可溶性铜离子逐渐增加而起杀菌作用,可有效地阻止孢子发芽,防止病菌侵染,并能促使叶色浓绿、生长健壮,提高树体抗病能力。

该制剂具有杀菌谱广、持效期长、病菌不会产生抗性、对人和畜低毒等特点。

一般情况下,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喷雾效果最好,连续喷洒2~4次即可控制病害。发病时间越长,施用效果也越差。作物的花期、早晨露水未干、天气阴湿、多雾天喷施后易产生药害,喷施后遇大雨,应在天晴后补喷。在温度超过30℃的晴天中午也应避免施用。喷波尔多液15天后才能喷石硫合剂,并且不能与其它农药混用,在果实采收前20天停止使用,以免污染果面造成果锈。

1、组织学生参观果园,指导学生配制波尔多液并给果树施药。

2、写出硫酸铜与熟石灰反应生成碱式硫酸铜的化学方程式。

3、通过波尔多液的发现教育学生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校本课程教学设计教案教版篇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我校开发的乡土校本活动教材涵盖环境资源、乡土风情、历史传说三个部分。包括初步认识、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搜集、分析家乡的乡土风情、历史发展、趣事趣话;完善、设计家乡的历史传说、硕果累累和美好未来。《走进走近吴宓》是我校乡土校本课程中的一个活动主题。、吴宓(1894—1978),陕西省泾阳县人。字雨僧、玉衡,笔名余生。中国现代著名西洋文学家、国学大师、诗人。国立东南大学(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1926-1928)、,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教授,1941年当选教育部部聘教授。1950年起任西南师范学院(现西南大学)历史系(后到中文系)教授。清华大学国学院创办人之一,学贯中西,融通古今,被称为中国比较文学之父。与陈寅恪、汤用彤并称“哈佛三杰”。著作有《吴宓诗集》、《文学与人生》、《吴宓日记》等。

乡土人文类主题探究活动课。

1、大事年表。

2、人物生平。

3、爱情故事。

4、人物轶事。

5、主要贡献。

(一)总体目标。

通过各种教育手段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的吴宓激发学生的爱国爱乡之情。在活动中指导学生综合运用各种技能(如参观、访问、上网查资料等方法)查找资料、获取信息,逐步提高学生收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并且在探究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吸取民族文化的营养,在继承民族精神的同时,培养其时代责任感、使命感。

(二)具体目标。

1、学会一点知识。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活动也是一种学习方法,是一种改变学生以单纯被动接受知识为主的学习方法。为学生构建了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了获得知识的机会,使学生获得多渠道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广泛有效。

2、获得一点体验。

课标中明确提出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性体验。由于探究性学习活动是一种类似学术(或科学)研究情景的学习活动,因为学习方式的改变,学生在知识学习方面可能收效甚微,但是他们每经历过一次探究过程,就将获取一种体验。这种体验包括: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体验;分享合作成果的体验;用科学道德和科学态度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体验。这些体验对学生的成长,对他们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

3、得到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学习,了解了吴宓的事迹和爱国精神,得到了精神、文化的熏陶。

重点:

1、在具体活动中体会成功精神,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2、促进对家乡文化的了解,树立爱家乡、建家乡的情感。

难点: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能力的培养。

力求体现课程活动化,活动课程化的原则,以五年级为单位,打破班级界、限,形成活动探究小组展开活动,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一)具体活动课时安排:

课前准备1星期、课堂活动2课时、课后延伸1课时。

(二)活动实施过程。

1、课前准备活动——收集、整理资料。

指导学生围绕《走进吴宓》这一主题,开展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交流活动。分组收集有关郑成功的图片、故事、文字资料、录像等,做好活动记录,资料收集突出资料来源的多渠道和资料形式的多样性。在教师指导下对资料进行整理分类,确定交流、表达形式。

2、课堂组织活动。

组织学生交流课前的活动成果。

a、学生根据自己课前收集到的材料分组进行全班交流、讨论。b、教师展示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与学生分享。c、谈谈自已的一些体会和感受。d、教师进行评价与小结。

3、活动延伸。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参观吴宓纪念馆。

1、树立课程成本的观念。学校提供或帮助解决活动所需要的器材、资料、场地以及人员的联络。

2、学校将请本校有特长的老师及班主任组成教师小队作为指导小组,并根据活动的需要聘请有关部门专家、学生家长等作为校外辅导员。

3、要给学生创造一种灵活的、有利于探索研究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不同的组合形式(个人、结对、小组、全班),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使用信息。

4、学生的`校外活动要在指导教师参与的情况下展开,并争取社会有关部门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参与。

5、指导学生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评价的目的在于通过评价激励学生的发展,不断强化学生的正确行为观念。本课程目标设置重在学生的探究过程,重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的情感体验、情感的陶冶,重在学生的全员合作参与。因此在评价时应注重引导学生对自己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

1、整体评价学生:将学生在课程中的各种表现作为评价他们学习情况的依据,使其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

2、多元化评价学生:强调评价的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化标准。评价主体要多元化,实现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教师评四结合的方式。

3、过程性地评价学生: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重视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式,即使最后结果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也应从学生获得宝贵经验的角度视之为重要成果,肯定其活动价值,使其获得成功的体验。

文档为doc格式。

校本课程教学设计教案教版篇三

这首诗歌是一首充满童趣的诗歌,描绘了一些小动物在遇到下雨天时,开动脑筋想出了各种躲雨的办法。这些小动物恰似一群天真、活泼、好动的孩子。充满了无限的快乐和生机,这样的内容无疑是幼儿熟悉和喜爱的。

1.在看看、想想、说说、做做的过程中,理解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有趣的情感,并启发结合生活经验大胆想象。

2.激发热爱大自然,加深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培养遇到问题勇于创新的精神。

大森林背景图,蚂蚁,青蛙,小兔,蝴蝶,红花,荷叶,树叶,蘑菇,的单个图片各一。图画纸上画上各种小动物,勾线笔,油画棒。

1.引入主题。

(边出示图片边放下雨的声音)。

讲故事“有一天,在美丽的森林里,蝴蝶,蚂蚁,青蛙,小兔子几个好朋友在草地上做游戏,可可心了!忽然,打雷了,哗啦啦下起了大雨,小动物们都没带伞,急得跑来跑去,怎么办呢?”

“我们班的小朋友最会帮助别人了,你们帮小朋友想想有什么办法躲雨,好吗?

提问:小蝴蝶躲到哪里最好了?为什么?然后逐个提问蚂蚁,青蛙,小兔子。

小结:小朋友真聪明,老师把刚才小朋友说的故事变成一首诗歌。

2.感受理解。

(1)欣赏诗歌,提问:谁撑开了美丽的伞?它们用什么做自己的伞?

(2)理解重点再次朗诵诗歌,喜欢的.幼儿可跟念,出示文字结合的诗歌。

附:

小花伞。

下雨了,下雨了。

快快打开漂亮的伞。

红红的花儿是蝴蝶的伞,]。

黄黄的叶子是蚂蚁的伞,

白白的蘑菇是兔子的伞,

下雨了,下雨了,

大家都有一把伞。

提问:——的——?是——的伞?

(3)师生共同看了诗歌练习朗诵诗歌。

3.仿编诗歌。

(1)出示小熊,谁来了?它也没有带伞,会淋湿的。请小朋友帮小熊找把伞。

小结:我们把小熊的故事编到儿歌里。该什么说的好听呢?

“下雨了,还有许多的小动物也没带伞,快为它们想办法。

(2)自由选择一种动物图片,为小动物添画一把伞。

(3)将画放到黑板上,请说说自己编的。“你为谁找了一把伞?它是一把怎样的伞?”

结束:对合理的想象,大胆创编的给予鼓励。

校本课程教学设计教案教版篇四

世界是美的,有些美是大地的恩赐,还有些需要人类创造。我们身边就有许多平凡的东西,只要人们发现,再创造,也能成为生活中美的一部分。本课内容是让学生在欣赏丰富多采的拼贴画作品中感受不同质感的材料产生的美。

这些拼贴画作品的内容丰富:有用牙签、火柴贴成的房子、竹子、树干等,有用色纸剪贴成的各种生动的形象,也有用树叶组合成的有趣的'动物形象。在学习中,通过多媒体展示优秀拼贴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在探索实践中掌握拼贴画的表现方法,从而达到能利用多种材料自如地在作品中进行表现与创作。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拼贴方法,只是缺乏对许多材料性质的认识和利用,所以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发现新知识、新技能,培养学生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能力。

1、通过对美术课程的学习,熟悉美术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使学生共同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

2、注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他们自己发现并初步掌握新知识和技能,在创作完成中运用新知识,培养创新能力。

1、通过欣赏作品,认识材料的质感和效果,培养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2、亲自体验美术表现的多样性,激发出学习美术的热情。

3、使学生懂得欣赏美、表达美。

本课教学通过多媒体把拼贴画作品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在近距离的接触中认识拼贴画的材料、性质。同时教师还利用投影仪讲解、示范拼贴画制作步骤,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拼贴画制作方法的认识,并在动手实践中掌握拼贴的表现方法。

教师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碎布、色纸。

3、胶水、铅笔、剪刀。

学生准备:各种拼贴画材料、色笔、剪刀、胶水等。

一、变一变、做一做。

游戏场景1。

师:同学们喜欢边魔术吗?你们会变魔术吗??今天我们一起玩变魔术的游戏,好吗?

板书课题。

校本课程教学设计教案教版篇五

为了顺应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了满足全体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我承担着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我始终以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态度来对待我的工作,以"师德"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当一名好老师"作为自己工作的座右铭。为了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推进下步工作,现将本学期校本课程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精心编制教材内容,提高教学水平。

为了有效促进校本课程有序运行,健康发展,在学期初依据新课改有关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相关理论,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了校本课程实验教材的内容。

二、在教育教学上,探究方法,严谨执教。

把学生教好,让学生成功,是每位教师最大的心愿、最高的荣誉。作为一名校本课程教师,最紧迫的问题是具有新的教学理念,立足课堂,加强校本课程教法研究。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更快地掌握礼仪的基本内容,就不能使用单一的说教法,教者不但要探索教法,还要注重方法的总结和积累。在备课中,力图体现校本课程的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体验性,把语文、数学、科学、美术课、音乐等整合进校本课程,围绕“影视文化、礼仪文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教学目标,有的课堂让学生观察写话,品析优美的文章,有的课堂让学生想象绘画,有的课堂让学生歌唱,欣赏名曲。在二年级尝试让学生通过观察、调查等开展探究性学习。

(二)注重学习,严谨执教。

对于课程改革环境下的教师,光有一桶水是不够的,应该不断补充,成为拥有“自来水”的新型教师。在工作中,我深知学习的重要性,抓住一切机会认真学习,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在校内,虚心、主动地学习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抓住学校安排外出听课的机会,虚心学习,不耻下问,及时消化,吸取别人的精华,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平时向书本学习、向身边有经验的老师学习,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总之,在这一学年中,我不仅在业务能力上,还是在教育教学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总之,在这个学期的工作当中,有收获也有不足。影视和礼仪作为一个新开发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存在很多困难。但我会不断探索、研究,并大胆创新,使这一课程更加完善,在下学期再上一个新台阶。

大长田中心校。

本学年,我校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各项要求,认真开展地方课程的教学和管理,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变了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认真落实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全面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和教学质量,形成基础教育课程的地方特色,推动课程研究、管理和开发队伍的建设,提高地方管理与开发课程的能力。

二、地方课程体现了地域性特征、针对性特征、现时代性和现实性特征和体现探究性和实践性特征。

地方课程是不同地方根据特定地域或社区社会发展及其对学生发展的特殊要求,以及特定的课程资源设计的课程,因而,在适用范围上具有鲜明的地方性或区域性。地方课程设计要充分研究地方社会的历史和现状,挖掘地方资源,体现地域特色。从课程目标上看,地方课程是针对实际设计的,它的基本目的是满足地方或社区发展的实际需要,加强学生与社会现实和社区发展的联系,使学生了解社区,接触社会,关注社会,学会对社会负责,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地方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有利于克服课程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要充分反映社会发展的现实和要求。从课程内容上看,地方课程不同于国家课程中的学科课程,它不刻意追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和深刻性及其对学生智力发展的认知功能,但特别强调内容的时代性和现实性。地方课程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适应地方或社区发展需要的基本素质。因而,在地方课程实施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不应是接受式,而应是探究式、实践式的。

三、实施内容及要求:

1、课时安排:根据上级课时计划安排,地方课程每周1课时,学校在进行教学时,地方课程课时不得随意挪用或挤占。

2、教学内容设置:

(1)1-2年级《传统文化》。

(2)3-6年级《传统文化》、《安全教育》、《环境教育》。具体作法。

1、严格按新课程计划开课设节,不占用及挪用地方课程的时间,保证开足课时。

2、地方课程科任教师应加强学习、刻苦钻研、勇于探索,尽心尽力搞好地方课程的教育工作。地方课程教研组及时对科任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进行检查督促,保证地方课程教学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3、地方课程教研组按时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不断探索开发地方课程规律,努力提高地方课程科任教师的理论与教学水平,在搞好教研活动的同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学习、外出参观考察等活动,下大力气创建一支素质高、信心足、热心参与地方课程的教师队伍。

4、搞好地方课程的评估工作,地方课程的教学应讲求实效,不流于形式,搞好评估工作是地方课程的重要一环。为此,拟在本学期内完善好评估细则,每学期末认真进行评估、奖优罚劣,并将评估结果进入教师年终目标管理评估中。

5、在实施地方课程活动中,及时进行总结,不断吸取经验教训,在总结中不断开拓、提高、更新。一是地方课程教研组每期进行一次全面的总结,总结前段取得的成绩,改进工作中不完善的地方,提出今后的工作任务;二是科任教师进行总结、反思,改进教学中的失误,充实地方课程内容。每学期末,无论是教研组,还是教师个人,都要认真收集好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归档。

6、遵循地方课程适应学生兴趣、爱好和社会需求的原则,在地方课程活动中,及时组织教师进行社会调查,广泛征求学生、家长及社区团体的意见,结合学地方身的实际,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不断改进充实与完善地方课程内容,使我校地方课程内容真正成为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特色课程。

四、取得的成绩:

1、本学期通过开展安全教育,家校联系,配合教育,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注意挖掘其他学科教材的安全内容,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将安全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2、达到了如期目标: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安全责任感,使学生逐步形成了安全意识,掌握了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了解到相关的法律法规常识,养成了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保障了学生安全健康的成长。

3、提高了有效预防自身安全事故的发生,具备应对安全事故的自救、自护能力。

4、让学生能够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正确的辨别和判断,学会恰当避险。初步认识社会生活的复杂性,能够做出有利于个人安全和社会安全的行为选择。

5.着眼创新。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综价值与目标最本质的体现。与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创新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具备初步的怀神,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不足之处:

(1)地方课程资源体系不够充足。应根据课程的不同类别,建立以书籍、实物、影像、软件、网络等为载体的地方课程资源体系。(2)在地方课程的实施中,组织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较少。应处理好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学校课程的关系、课程内容与地方资源的关系、课程学习活动方式中接受与探究的关系以及学生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等,优化课程结构,切实发挥地方课程的育人功能。

(3)教学措施有待进一步改善。地方课程是课改以来开设的一门新学科,它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践,体现对知识程。在校本课程的实施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的情况,点拨与督促;要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探讨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步提高学习积极性。指导的内容不是将学生的研究引向一个已有的结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指导得多了,成了包办代替;和探讨又不到位。可见学生的自主性在课题的研究中尤其重要。

六、今后努力方向。

今后我们将采用年级打乱混合形式开展活动,这样动;一方面,以教师学习型小组为单位给予学生作指导。从而使学展地方课程,得到更加丰富的智慧资源。由于课堂上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由“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变为平等的合作型”。教师的切入及时、准确,启发得力,确实调动己见,兴趣一旦被激发,思维就更加活跃。如果教师只是按图索骥,思维就要被限制,就不能充分体现双方面的互动性。

今后在地方课程中还要培养孩子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了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孩子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大长田中心校。

2013.7。

校本课程教学设计教案教版篇六

1.初步建立保护环境的意识,爱护公共设施。

2.发展小组合作能力,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动准备〗。

(一)学情分析。

我校地处福州市区,本班60%的学生来自学校周边社区,多是干部和职工的子女,环保意识较好;40%的学生来自郊县,多属进城经商子女,家长忙于做生意,忽视对子女进行习惯养成的教育,学生环保意识较弱。因此,有必要通过活动和学生之间的互相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养成良好的保护环境的习惯。

(二)物质资料准备。

课前教师收集有关周围的优美环境和受损公共设施的音像资料,制作课件;提供制作环境保护公约的底板和辨析图,评价激励学生所需的红花。

〖活动时间〗。

1课时。

〖活动过程〗。

播放本班学生在公园、社区游玩的录像资料,让学生欣赏美的环境。

(一)导入。

1.赞美生活的地方。

师:同学们在公园、社区游玩的过程中,肯定有许多感受,谁来说说?

生:我们生活的地方山清水秀。

生:我所居住的地方是最美的地方。

生:我所住的社区非常方便,非常温暖。

……。

2.看损坏环境的图片,谈体会,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情感。

师:可是这么美好的家园里却出现了一些不美的现象。

(课件出示环境被损坏的图片。)。

生:哇!

师:你们看了有什么感想?

生:我看了,心里觉得很不舒服。

生:我想,是谁把这弄成这样,多么不爱护环境呀!

生:这么美的地方出现了这些脏东西,就变得不美了。

3.小结。

师:是呀,大家都想把自己生活的地方保持得既干净又舒适。那么要怎样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让它美如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

教师板书课题: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

(二)出示图例,进行辨析。

1.课件出示“环保卫士”丁丁、当当两位卡通人物,激发学生兴趣。

师:这节课,我还请来了“环保卫士”丁丁和当当,参加我们的学习活动。

丁丁、当当:我们是“环保卫士”。

丁丁:我叫“丁丁”。

当当:我叫“当当”。

丁丁:我们交朋友吧!

2.对文中图例进行辨析,联系生活实际,明确保护生活环境该怎么做。

丁丁:听说福州是个美丽的城市,我们来了一看,果真如此。我们还在福州的街头、小区里、公园中、校园里看到了许多爱护环境的好孩子,我们要送给他们“环保卫士花”。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图片。)。

当当:咦,这位小朋友为什么要把痰吐到纸上?

丁丁:同学们,你们能回答当当的这个问题吗?

师:那我们应该送他“环保卫士花”。

(课件中送出“环保卫士花”。)。

教师板书:1.不随地吐痰。

丁丁:我们还看到了许多现象。

(课件出示教材中其他图片,请学生评一评。)。

师:你们手中也有同样的图,请同学们看懂图的意思,同桌交流,谁做得对,谁不对,为什么?对的,给他画朵环保花。

(用幻灯展示学生的辨析图,学生汇报。)。

生:我给一、二、三幅图上的小朋友画上了环保花,因为第一幅图的小朋友擦掉了墙上乱涂乱画的东西。第二幅图的小朋友没有乱扔包装袋和香蕉皮,而是扔进了果皮箱。而第三幅图的小朋友不乱泼脏水。

师:同学们,你们赞成他说的吗?

生:赞同。

教师板书:2.不在墙上乱画。3.不乱扔垃圾。4.不乱泼脏水。

生:我觉得第六幅图中的小男孩做得不对,他翻过栏杆走进草地玩,把小草踩坏了,还把栏杆弄坏了。旁边的小女孩是“环保小卫士”,因为她在批评、制止小男孩的行为。

师:你说得真好。(送红花)是呀,我们要爱护环境,就要爱护公共设施。

教师板书:5.要爱护公共设施。

师:公共设施还包括哪些?

生:还有电线杆和公交站牌……。

生:还有第三幅图里的ic电话亭。那个小男孩也不爱护公共设施,他打完电话没把听筒挂在机子上。

师:对,第三幅图和第六幅图里的小女孩都敢于制止破坏环境的行为,她们都是“环保卫士”。

教师板书:6.敢于制止损坏环境的不良行为。

生:第四幅图的小女孩和第五幅图的小男孩都是敢于制止破坏环境的行为的“环保小卫士”,也同样能得到“环保卫士花”。

师:他们还制止了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

生:第六幅图的小男孩制止了一位小女孩把跳绳绑在小树上。

生:第四幅图的小女孩敢于制止两个小男孩在美丽的草地上做游戏。

教师板书:7.要爱护花草树木。

师:你们要像图上的小朋友那样,从不同的方面来爱护美好的生活环境。想想自己平时已经做到了哪几点,哪些地方自己还需要学习。

生:我平时经常把纸团扔在抽屉里,以后要把纸团扔进果皮箱。

生:我有时用铅笔和小刀在桌面划刻,我一定会改掉。

……。

师:你们通过学习,知道要改正错误,也能成为保护环境的新朋友。我建议大家也给这几位同学鼓掌。那么我们来立个“环境保护小公约”,共同遵守吧!

教师在刚才板书的内容上加上标题――“环境保护公约”,并加上边框。

(三)教材内容延伸到课外,再回到生活。

丁丁:同学们,你们做得真不错。可是除了这些,为保护生活环境,你还能做些什么呢?

教师在板书“环境保护公约”后加上“……”

师:请同学们组成四人小组进行交流,并把交流好的结果用彩笔写在发给你们小组的“环境保护公约”的底板上。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或图画代替。完成后贴在教室的墙壁上,大家一起交流。

学生组成四人小组活动。

师:哪个小组愿意派代表把自己小组的“环境保护公约”向大家宣读。

生:这是我们小组订的“环境保护公约”――经常打扫卫生、不随地大小便、不乱涂乱刻。

……。

生(七嘴八舌):贴在家里、贴在小区门口、贴在教室里……。

师:好的,放学后就按你们说的去做吧。

(四)动手实践,保护环境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

师:爱护环境不仅要认识到,更要会动手做。

师:看看教室的环境,找找现在有哪些是我们可以做到的?

生:哦,我发现教室的卫生角有点乱了,我想把它整理好。

生:还有三角柜、玻璃橱等。

生:我想给教室洗个澡(生齐笑),就是把教室打扫干净。

师:就请你来当组长吧,哪些同学愿意和他一组?

……。

生分好小组后,领好工具,分组行动,教师指导并教育学生在劳动时注意安全。

(五)活动结束,谈谈体会。

师:刚才同学们干得真起劲呀!不过由于时间关系,没做完的可以在下课后接着干。现在你们一定有许多感受吧,来说一说。

生:我们是“清除墙渍小分队”,我们发现教室的墙壁上有些小污渍,我们齐心协力把这些污渍清除了,现在教室的墙壁干净多了,我们看了觉得很高兴,今后,我们还会这么做。

……。

教师设置一个插曲,检测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师随意地往地上扔废纸。

生(七嘴八舌):老师,不能往地上乱扔纸屑。

师(马上拣起纸屑):真好,同学们不但环保意识强,还勇于制止破坏环境的行为。这个小测试,你们都合格了,你们都是“环保小卫士”了。

(六)。

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活动,你学会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怎样爱护自己生活的地方。

生:我知道要用双手来保持我们美好的生活环境。

生:通过今天的活动,我知道了保护环境要做到敢于制止破坏环境的行为。

……。

(七)布置下次活动的任务。

师:单靠我们来爱护环境,够吗?还要怎样?

生:还要叫爸爸、妈妈也来爱护环境。

师:说得真好。

生:还可以让叔叔、阿姨们加入“环保卫士”的队伍。

师:对,我们要向全社会宣传,动员所有的人都来爱护我们生活的环境。那我们该怎样在社会开展宣传活动和环保活动?下次活动我们来交流、讨论。

师:丁丁和当当看到同学们的进步,一定会很高兴的。

(出示课件。)。

丁丁:你们刚才说得、做得都很棒,欢迎你们加入“环保卫士”的队伍。不过,要持之以恒哦!

当当:我们这些“环保卫士”一起来唱一首环保三字歌吧。

师生齐唱环保三字歌:

同学们应记牢好环境大家造。

不乱丢不乱吐齐爱护花木草。

学校里防纸屑降噪音常打扫。

各用品摆放好整整齐心情妙。

生活中讲卫生病菌少健康保。

节资源最重要水和电离不了。

勤关水走关灯虽点滴意义高。

倒垃圾要分类回收后都是宝。

好环境好人生我辈乐万代笑。

〖教学反思〗。

教师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能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经验进行教学,尊重学生情感,进行引导,较好地调动了学生活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学活动开展得较为成功。

1.体现生活性。

能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制作课件,寻找资料。还引导学生在自己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体现活动性。

教学设置了几个活动环节,如创设教学情景,制作课件,“环境保护公约”、动手打扫卫生、唱环保歌。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寓教于乐,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去获得知识。

3.体现学生主体性。

教师利用课件、活动等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地活动、观察、交流、思考、操作,使学生自然地生成环保意识,而不是依赖教师的讲解。

4.不足之处。

分组打扫卫生显得时间不足。还有些学生想发言,而没得到机会。另外,学生所立的“公约”中,有的语句不通的,还没有得到指正。

校本课程教学设计教案教版篇七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进行开发的课程,它是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兴趣,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自主开发的课程,它的开发主体是教师。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以学生的发展为指导思想,主要进行了习惯养成教育和成语积累,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结合学生实际开发课程: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一到三年级又是最佳期。中国教育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也作了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曾说过,成功教育从习惯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一个人养成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养成一种坏习惯,一辈子都偿还不清它的债务。所以我针对1-3年级学生开发了以《好习惯伴我成长》为主题的校本课程,从细节抓起,扎实有效地进行习惯养成教育。而成语与我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凝聚着先贤的哲思,透视出历史的光华,是我们的朋友和师长,更是中华文化传统中的一块瑰宝。新课改课程目标中指出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而成语恰恰是中华文明5000年的积累,具有高度的概括性,相当凝练,所表达的内涵又极其丰富。认识成语、运用成语语则是同学们从另一方面对民族文化的认识。所以,针对4-6年级学生我开发了以《成语乐园》为主题的校本课程,帮助学生学生积累、运用成语,既体会到了成语的魅力,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自身文化素养。

二、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首先旬在教学中采用精彩而丰富的语言来进行教学,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是教学中以学生为主,学生在课上多采用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尤其是习惯养成教育方面,每当讲到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时,我会让学生按小组进行模拟演练,学生通过此类活动,加深了对知识的认识又提高了应用的能力;再次是在活动中教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及时的给予指导和鼓励,使学生能始终保持对学习的激情,从而全身心的投入进去。

三、在教学中尽量多设计趣味性的活动内容,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活动一直是在兴趣盎然中和欢声笑语中进行着,深刻体现了校本课程是给学生带来快乐的课堂。如《成语乐园》这一主题就意味着是充满快乐的,在教学内容上我都是选取了具有不同方面的趣味性的成语。在活动的开始就以猜谜的形式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处于兴奋之中,紧接着从“故事里的事”、“风景这边独好”、“超级人物秀”“看我七十二变”四个方面进行成语的学习与积累,不同的角度、不一样的词语又吸引了学生的眼球,而这些成语又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使学生感到非常的亲切。进而又以成语之最、成语歇后语、成语中的地名、成语的四则运算等,唤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在学生兴趣浓厚的时机,又以成语迷阵再一次引起学生的思考,激起学生想大显身手的欲望,紧接着又开展新颖独特的主题活动,使学生的兴趣高涨,又积极地投入到了热烈的研究之中。学生的兴趣被真正地激发了出来,学习的兴趣异常浓厚。真正体现了教师的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的作用,牢牢把握了课程的理念和独特的课程价值。我相信,这样的趣味教学能给学生带来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产生兴趣,在快乐中积累更多的知识,在快乐中思想上得到感悟和升华。

四、通过主题活动培养学生优秀品质:本学期开展了“我眼中的美”“行为习惯调查问卷”等实践体验活动,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养成专心听讲、勤于动手、诚实守信、讲究卫生等良好习惯。着力开展了三大活动――开展“我身边的不文明行为”调查活动;开展“文明礼仪我知道”知识竞赛活动;开展“好习惯伴我行”主题教育召开“成语故事会”、制作“名言录”等,引导学生观察校园生活中同学们的一言一行,学会辨别日常行为是否符合基本礼仪的要求,提高自身的文明礼仪素养,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五、注重“知”和“行”的统一:学生知道了要做什么,也知道了为什么要这样做,但做起来时往往会因为主观的或者客观的原因而不能顺利地进行,这时就很有必要对“知”与“行”进行协调,注意调查、了解情况,及时给予指导,或与学生一道寻求方法解决问题。如有些学生总是忘记带文具盒,了解情况后得知,学生多数是因为做完家庭作业不收拾就睡觉,第二天上学匆忙就把此事忘了。针对情况建议他们做完作业一定要把东西全部收拾好放书包里,这样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常言道,三岁定八十。大教育家孔子云:“少年居性,习惯之为常。”而培根在《论人生》中便明确指出:“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年就应通过教育,去建立一种良好的习惯。”可见,幼年养成习惯的好坏对人的一生有直接影响。“学校无小事,件件需认真。”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更是没有小事可言。习惯的养成正是一件件小事中情绪体验的积累。正因为如此,我十分注重学校规章制度的执行,学校的规定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具有促进的作用,我们要坚持不懈去做。譬如,下课时关电灯,可以使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放学排队,可以使学生养成按时离校,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当然,再教学中我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预设学生不够、备学生不够充分等,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提高自身灵活应变能力,及时总结、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机智。成功与失败并不重要,我觉得在活动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这才是我最大的收获。

校本课程教学设计教案教版篇八

1.了解自己生活的环境,熟悉社区中常见的服务机构和公用设施。

2.培养收集资料、交流信息的能力,参与探究的兴趣和能力,增强合作意识。

3.通过了解社区的活动,爱社区,美化社区,提高环保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

〖活动准备〗。

(一)学情分析。

我选择了位于学校附近的社区。这里环境优美,公共设施齐全,周边的部队给学生们起到了很好的榜样作用,可利用资源较多,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有利于他们观察发现,收集资料。

本主题活动针对的是活泼好动的低年级学生,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感兴趣的事物有较强的探索欲望,教师有必要为学生设计一些开放式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采访、实地考察、调查研究等收集信息的基本方法,从中提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料,进行交流汇报,从而达到了解社区、关注社区、关爱社区的目的。

(二)物质资料准备。

1.与社区中的相关场所和人员取得联系。

2.调查访问所需的相关学习卡片和用品。

〖活动时间〗。

4课时(课内课外灵活安排)。

〖活动过程〗。

(一)录像导入,激发热情。

1.教师先播放一段反映长春市优美风貌的录像资料片,让学生初步感受自己生活城市的整洁环境、优美建筑、繁荣街道和著名景点,了解长春市的整体概况,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

2.继续播放录像,镜头集中到学生生活的社区。此时,学生热情高涨,气氛热烈,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这就是我们生活的地方,唤起学生走出校园,亲自去参观了解社区的欲望。

(二)自由分组,制定计划。

1.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分成四个小组,选出组长。每个小组确定出参观的目标和游览的路线,制作记录卡。做好出行前的准备。

2.教师提出参观游览的目的和要求,让学生将看到的和了解到的社区环境、服务机构、公用设施及周边单位的情况记录下来。

(三)快乐出发,实地体验。

1.教师和家长带领学生到预定的地点进行了解和参观。教师巡回观察指导,记录学生的行为。

2.具体活动情况:

镜头一:这一组学生有的用照相机给花草树木、凉亭、宽阔整洁的马路和优美建筑拍照;有的将看到的景物惟妙惟肖地画在了纸上。

镜头二:这组学生来到了超市,看到了超市中琳琅满目的商品,品种繁多,购物的人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在和收银员简单的交谈之后,他们把这些情况记录在卡上。

镜头三:部队院内,一组学生正在与一位解放军叔叔交谈,他们有的提问,有的记录。之后,解放军叔叔带领学生参观了部队的寝室、食堂、课堂和运动场等场所,学生将看到的用照相机拍了下来。

镜头四:社区娱乐场中正有几位老人在健身器械上锻炼身体,这组学生一边观看一边向他们了解这些公用设施的使用方法,以及它们带给人们的方便。

(四)展示资料,巧口介绍。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理组内收集到的资料,讨论如何介绍本组的收获,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帮助。

2.教师出示社区图。请小组派代表将整理后的资料贴在相应位置,并加以说明。同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体会我们生活的地方环境美、设施齐全、交通便利及周边部队的榜样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自己生活地方的情感。

(五)表达情感,爱的升华。

1.学生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表达对自己生活地方的热爱,如唱歌、剪纸、演一演、讲故事等形式。

2.邀请邻近部队的解放军战士与学生们座谈,增强爱家、爱社区,以至爱国的意识,感受到社区生活的温暖。

(六)活动延伸――我为社区添新绿。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社区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同时想出对策,提出建议,完善社区,为社区的建设出谋划策,使社区的明天更加美好。如:针对环境污染问题,学生可以组成“环保督察队”,呼吁大家爱护生活环境,还可以组成“废品回收分类站”,将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提高废物的可利用率;针对提高人们健康意识这一问题,鼓励学生组成“健康快车活动组”,定时向社区里的人们宣传身体保健知识,使生活在社区里的人们形成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生活态度。

〖教学反思〗。

“我爱我生活的地方”是本次活动的主题,如何让学生了解社区,激发学生爱社区的思想感情,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采用说教方式已经显得苍白无力了。只有通过正确的引导,组织一系列学生感兴趣的活动,给学生创造广阔的空间去自由发现,自由探索,才能使学生得到锻炼,发展能力。

我在本次活动中正是贯彻了这一思想,把活动落到实处,唤起了学生潜在的求知欲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社会生活融入课堂之中。在学生收集资料的过程中,我及时地监督、检查、反馈,以确保学生活动能顺利进行,有利于学生的体验更深刻,认识更丰富,行为落实得更实在。资料的展示与交流中,不但增强了学生爱社区的情感,还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此外,社区周边部队的解放军战士给学生起到了很大的教育作用,有利于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