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新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优质16篇)

2023年新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优质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4 00:52:08
2023年新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优质16篇)
时间:2023-12-14 00:52:08     小编:XY字客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新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熟悉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公式的推导过程,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掌握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公式,能用公式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难点。

熟练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公式的正用、逆用和变用技巧。

教学过程。

复习。

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用-b代替b看看有什么结果?

新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篇二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指数函数的定义,初步掌握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2、能力目标:通过定义的引入,图像特征的观察、发现过程使学生懂得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适时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学生的参与过程,培养他们手脑并用、多思勤练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治学精神。

新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篇三

掌握三角函数模型应用基本步骤:

(1)根据图象建立解析式;

(2)根据解析式作出图象;

(3)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与三角函数有关的简单函数模型·。

·利用收集到的数据作出散点图,并根据散点图进行函数拟合,从而得到函数模型·。

一、练习讲解:《习案》作业十三的第3、4题。

(精确到0·001)·。

米的速度减少,那么该船在什么时间必须停止卸货,将船驶向较深的水域?

本题的解答中,给出货船的`进、出港时间,一方面要注意利用周期性以及问题的条件,另一方面还要注意考虑实际意义。关于课本第64页的“思考”问题,实际上,在货船的安全水深正好与港口水深相等时停止卸货将船驶向较深的水域是不行的,因为这样不能保证船有足够的时间发动螺旋桨。

练习:教材p65面3题。

三、小结:1、三角函数模型应用基本步骤:

(1)根据图象建立解析式;

(2)根据解析式作出图象;

(3)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与三角函数有关的简单函数模型·。

2、利用收集到的数据作出散点图,并根据散点图进行函数拟合,从而得到函数模型·。

四、作业《习案》作业十四及十五。

新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篇四

1、教材(教学内容)。

2、设计理念。

3、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数学教材,学会发现和欣赏数学的理性之美、

4、重点难点。

重点: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难点:任意角三角函数这一概念的理解(函数模型的建立)、类比与化归思想的渗透、

5、学情分析。

6、教法分析。

7、学法分析。

本课时先通过“阅读”学习法,引导学生改造已有的认知结构,再通过类比学习法引导学生形成“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最后引导学生运用类比学习法,来研究三角函数一些基本性质和符号问题,从而使学生形成新的认识结构,达成教学目标。

新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篇五

一、教学目标:

1、识记消费的不同类型,消费结构的含义以及恩格尔系数的含义。

2、理解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最主要的是收入水平和物价水平;理解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以及租赁消费时商品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恩格尔系数的变化的含义。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一)情景导入:

学生活动:就日常生活的体验得出相应的回应,例如:买文具、食堂吃饭、买零食、买衣服、电话费等日常消费活动。

教师活动:多媒体课件展示丰富多彩的消费活动,其中主要集中于学生可能并有实际经验的消费内容。

所以我们这节课就影响消费的因素及消费的类型相关讨论。

(二)情景分析:

探究活动一:如何安排生活费?

学生活动:互相安排并讨论各自的消费活动或消费内容,发现其中的区别。

(1)收入。

教师活动:设问解疑。

同学们是否发现各自的消费有什么不同?而造成这个区别的原因在此主要是什么?

教师讲解:收入是消费的前提与基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消费量就越大。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消费增长也较快;反之,当收入增长速度下降时,消费增幅也下降。当前收入直接影响消费,预期消费则影响消费信心,当预期消费乐观时,消费信心就强;预期消费较低时,消费信心就弱。所以,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2)物价水平。

教师活动:影响消费的因素除了收入水平还有没有其他了呢?

学生活动:就材料进行相应的讨论,得出初步的结论,消费活动还受到物价水平的影响。

教师讲解:消费品价格的变化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人们在一定时期的总收入是有限的,如果消费品价格上涨,会引起购买力下降,因而消费需求就降低。反之,则购买力提高,消费需求就增加。因此,物价的稳定对保持人们的消费水平,安定生活和稳定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稳定物价才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

教师:虽然我们是用同学们的消费活动做的说明,但要明白家庭消费的影响因素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在考察了总体消费状况的前提下,接着来讨论一个具体的消费案例:

探究活动二:小君的苦恼。

(1)按交易方式不同,可分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教师活动:按交易方式不同,可分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租赁消费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消费方式,我们可以通过租赁的方式使商品的所有权不发生变更,而获得该商品在一定期限的使用权。

贷款消费是一种新兴的消费方式,主要用于购买大宗耐用消费品及服务。因为这些消费品超出消费者当前的支付能力,因而预支自己未来的收入,来满足当前的需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花明天的钱,园今天的梦”。贷款消费的交易方式,其消费品的所有权与使用权没有完全转移。在消费者按照约定按时还贷的前提下,消费品的所有权与使用权逐渐发生转移,直至还完贷款为止,其所有权与使用权才彻底转移到消费者手里。

贷款消费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生活需要,提高了消费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买方市场后,贷款消费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的增长起来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转变传统的消费观念,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贷款消费,通过贷款消费满足来满足当前的需要,通过生活质量。当然,在贷款消费是也要考虑自己的偿还能力,还要讲究信用,按时还贷。

学生活动:就相关情境进行讨论,做出自己的选择并给出相应的解释理由。

(2)按消费对象分,消费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教师活动:按消费对象分,消费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有形商品消费消费的是有形的商品,而劳务消费消费的是无形的服务。

万事大吉了!大家知道小君已经达到哪种消费层次了吗?

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

学生活动:讨论并回答相应问题,得出享受资料消费的结论。

(3)按消费的目的不同,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教师活动:按消费的目的不同,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其中生存资料消费是最基本的消费,满足较低层次的衣食住用行的需要;发展资料消费主要指满足人们发展德育、智育等方面需要的消费;享受资料消费满足人们享受的需要。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消费将逐渐增加。

探究活动三:考查自己家里的消费结构。

学生活动:认真阅读并讨论得出结论家庭消费的不同内容体现了不同的消费水平。

(1)消费结构。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近几年社会的消费现状,例:假日旅游、电子产品、汽车等。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层面的直观感受来了解消费结构的变化。

要了解家庭消费水平先要知道一个概念就是消费结构,是指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消费结构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变化的方向遵循由生存需要到发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的顺序。

(2)恩格尔系数。

教师活动:恩格尔系数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用公式表示: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费用/各项消费总支出费用×100%。一般恩格尔系数越大,越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因此生活水平就越低,相反恩格尔系数减小,生活水平就提高,消费结构会逐步改善。恩格尔系数是消费结构研究中的重要概念,在国际上受到普遍承认和重视。

国际上甚至用它作为区分国际间消费结构层次高低的最一般标准。联合国粮农组织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提出划分穷国富国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为绝对贫困国家;50%~59%的国家为勉强度日(我们称之为温饱型);在40%~49%为小康水平;在20%~39%为富裕水平;20%以下为极富裕国家。

我国这几年经济结构有了很大改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三)情景回归: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了解教学反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新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落实情况.

解 绝对值不等式注意不要丢掉 这部分解集.。

五、作业。

1.阅读课本 含绝对值不等式解法.。

2.习题 2、3、4。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1.抓住解型绝对值不等式的关键是绝对值的意义,为此首先通过复习让学生掌握好绝对值的意义,为解绝对值不等式打下牢固的基础.

2.在解与绝对值不等式中的关键处设问、质疑、点拨,让学生融会贯通的掌握它们解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目的.

3.针对学生解()绝对值不等式容易出现丢掉这部分解集的错误,在教学中应根据绝对值的意义从数轴进行突破,并在练习中纠正这个错误,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新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篇七

1、了解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的概念,把握有关证实和判定的基本方法。

(1)了解并区分增函数,减函数,单调性,单调区间,奇函数,偶函数等概念。

(2)能从数和形两个角度熟悉单调性和奇偶性。

(3)能借助图象判定一些函数的单调性,能利用定义证实某些函数的单调性;能用定义判定某些函数的奇偶性,并能利用奇偶性简化一些函数图象的绘制过程。

2、通过函数单调性的证实,提高学生在代数方面的推理论证能力;通过函数奇偶性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抽象的能力,同时渗透数形结合,从非凡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3、通过对函数单调性和奇偶性的理论研究,增学生对数学美的体验,培养乐于求索的精神,形成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

一、知识结构。

(1)函数单调性的概念。包括增函数。减函数的定义,单调区间的概念函数的单调性的判定方法,函数单调性与函数图像的关系。

(2)函数奇偶性的概念。包括奇函数。偶函数的定义,函数奇偶性的判定方法,奇函数。偶函数的图像。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概念的形成与熟悉。教学的难点是领悟函数单调性,奇偶性的本质,把握单调性的证实。

(2)函数的单调性这一性质学生在初中所学函数中曾经了解过,但只是从图象上直观观察图象的上升与下降,而现在要求把它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用准确的数学语言去刻画它。这种由形到数的翻译,从直观到抽象的转变对高一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此要在概念的形成上重点下功夫。单调性的证实是学生在函数内容中首次接触到的代数论证内容,学生在代数论证推理方面的能力是比较弱的,许多学生甚至还搞不清什么是代数证实,也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所以单调性的证实自然就是教学中的难点。

三、教法建议。

(1)函数单调性概念引入时,可以先从学生熟悉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图象出发,回忆图象的增减性,从这点感性熟悉出发,通过问题逐步向抽象的定义靠拢。如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图象怎么就升上去了?可以从点的坐标的角度,也可以从自变量与函数值的关系的角度来解释,引导学生发现自变量与函数值的的变化规律,再把这种规律用数学语言表示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对一些关键的词语(某个区间,任意,都有)的理解与必要性的熟悉就可以融入其中,将概念的形成与熟悉结合起来。

(2)函数单调性证实的步骤是严格规定的,要让学生按照步骤去做,就必须让他们明确每一步的必要性,每一步的目的,非凡是在第三步变形时,让学生明确变换的目标,到什么程度就可以断号,在例题的选择上应有不同的变换目标为选题的标准,以便帮助学生总结规律。函数的奇偶性概念引入时,可设计一个课件,以的图象为例,让自变量互为相反数,观察对应的函数值的变化规律,先从具体数值开始,逐渐让在数轴上动起来,观察任意性,再让学生把看到的用数学表达式写出来。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再得到等式时,就比较轻易体会它代表的是无数多个等式,是个恒等式。关于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的问题,也可借助课件将函数图象进行多次改动,帮助学生发现定义域的对称性,同时还可以借助图象(如)说明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只是函数具备奇偶性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新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篇八

一、除了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等极少数细胞外,真核细胞都有细胞核。植物的导管细胞是死细胞(主要运输水分、无机盐),筛管主要运输有机物。

二、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三、细胞核的结构。

2.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4.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核孔有选择透过性,上面有载体,大分子物质(蛋白质和mrna)出入细胞需要能量和载体,细胞代谢越旺盛,核孔越多,核仁体积越大。

四、细胞分裂时,细胞核解体,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成为光学显微镜下清晰可见的圆柱状或杆状的染色体。分裂结束时,染色体解螺旋,重新成为细丝状的染色质。染色质(分裂间期)和染色体(分裂时)是同样的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五、细胞既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又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

新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篇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推广角的概念、引入大于角和负角;(2)理解并掌握正角、负角、零角的定义;(3)理解任意角以及象限角的概念;(4)掌握所有与角终边相同的角(包括角)的表示方法;(5)树立运动变化观点,深刻理解推广后的角的概念;(6)揭示知识背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7)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分析、探求的学习态度,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转体,逆(顺)时针旋转”,角有大于角、零角和旋转方向不同所形成的角等,引入正角、负角和零角的概念;角的概念得到推广以后,将角放入平面直角坐标系,引入象限角、非象限角的概念及象限角的判定方法;列出几个终边相同的角,画出终边所在的位置,找出它们的关系,探索具有相同终边的角的表示;讲解例题,总结方法,巩固练习。

3、情态与价值。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同学们对角的概念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即有正角、负角和零角之分。角的概念推广以后,知道角之间的关系。理解掌握终边相同角的表示方法,学会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正角、负角和零角的定义,掌握终边相同角的表示法。

难点: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

教学工具。

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思考:你的手表慢了5分钟,你是怎样将它校准的?假如你的手表快了1.25。

小时,你应当如何将它校准?当时间校准以后,分针转了多少度?

[取出一个钟表,实际操作]我们发现,校正过程中分针需要正向或反向旋转,有时转不到一周,有时转一周以上,这就是说角已不仅仅局限于之间,这正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主要内容——任意角。

【探究新知】。

1.初中时,我们已学习了角的概念,它是如何定义的呢?

[展示投影]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如图1.1-1,一条射线由原来的位置,绕着它的端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终止位置ob,就形成角a.旋转开始时的射线叫做角的始边,ob叫终边,射线的端点o叫做叫a的顶点。

[展示课件]如自行车车轮、螺丝扳手等按不同方向旋转时成不同的角,这些都说明了我们研究推广角概念的必要性。为了区别起见,我们规定: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所形成的角叫正角(positiveangle),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所形成的角叫负角(negativeangle).如果一条射线没有做任何旋转,我们称它形成了一个零角(zeroangle).

8.学习小结。

(1)你知道角是如何推广的吗?

(2)象限角是如何定义的呢?

(3)你熟练掌握具有相同终边角的表示了吗?会写终边落在x轴、y轴、直。

线上的角的集合。

五、评价设计。

1.作业:习题1.1a组第1,2,3题。

2.多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大于的角和负角”的例子,熟练掌握他们的表示,

进一步理解具有相同终边的角的特点。

课后小结。

(1)你知道角是如何推广的吗?

(2)象限角是如何定义的呢?

(3)你熟练掌握具有相同终边角的表示了吗?会写终边落在x轴、y轴、直。

线上的角的集合。

课后习题。

作业:

1、习题1.1a组第1,2,3题。

2.多举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大于的角和负角”的例子,熟练掌握他们的表示,

进一步理解具有相同终边的角的特点。

板书。

新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篇十

忙碌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转眼间期中考试的时间又到了,我们高一数学必修四的教学也进入了最后的复习冲刺阶段。回顾半学期以来,我对前面的教学感受颇深。

必修四由三角函数、平面向量、和三角恒等变换三章构成,三角函数与三角恒等变换是高中数学课程的传统内容,平面向量基本上也是,因此,本模块的内容属于“传统内容”。与以往的教科书相比较,本书在内容、要求以及章节安排、处理方法上都有新的变化。

在内容安排上,第一章三角函数的学习为第二章平面向量作了必要的准备,同时应用第二章平面向量的知识推导两角差的余弦公式,使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可以独立成章。学习完后,心中有几点体会如下:

新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篇十一

设计思路:通过一系列的猜想得出德。摩根律,但是这个结论仅仅是猜想,数学是一门科学,所以需要论证它的正确性,因此本节通过剖析维恩图的四部分来验证猜想的正确性,并对德摩根律进行简单的应用,因此我们制作了本微课。

教学过程:

一、片头。

(20秒以内)。

内容:你好,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集合的运算——自己探索也能发现的数学规律(第二讲)》。

第1张ppt。

12秒以内。

二、正文讲解。

(4分20秒左右)。

1、引入:牛顿曾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

那么,这个规律是偶然的,还是一个恒等式呢?

第2张ppt。

28秒以内。

2、规律的验证:。

第3张ppt。

2分10秒以内。

3、抽象概括:通过我们的观察和验证,我们发现这个规律是一个恒等式。

而这个规律就是180年前著名的英国数学家德摩根发现的。

为了纪念他,我们将它称为德摩根律。

原来我们通过自己的探索也能发现这么伟大的数学规律。

第4张ppt。

30秒以内。

第5张ppt。

1分20秒以内。

三、结尾。

(20秒以内)。

通过这在道题的解答,我们发现德摩根律为解答集合运算问题提供了更为简便的方法。

希望你在今后的学习中,勇于探索,发现更多有趣的规律。

第6张ppt。

10秒以内。

教学反思(自我评价)。

学生在学习集合时会接触到很多的集合运算,往往学生觉得这是集合中的难点,因此本节课通过一系列的猜想,以精彩的动画展示,让学生在直观的环境下轻松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通过层层深入的讲解,让学生进一步加强对集合运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效果非常好。

新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篇十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物操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2)能根据几何结构特征对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3)会用语言概述棱柱、棱锥、圆柱、圆锥、棱台、圆台、球的结构特征。

(4)会表示有关于几何体以及柱、锥、台的分类。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空间物体,从实物中概括出柱、锥、台、球的几何结构特征。

(2)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概括所学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感受空间几何体存在于现实生活周围,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感受大量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难点: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概括。

三、教学用具。

(1)学法:观察、思考、交流、讨论、概括。

(2)实物模型、投影仪。

四、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教师提出问题:在我们生活周围中有不少有特色的建筑物,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这些建筑的几何结构特征如何?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相互交流。教师对学生的活动及时给予评价。

2.所举的建筑物基本上都是由这些几何体组合而成的,(展示具有柱、锥、台、球结构特征的空间物体),你能通过观察。根据某种标准对这些空间物体进行分类吗?这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思考、交流、讨论,对物体进行分类,分辩棱柱、圆柱、棱锥。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小组选出一名同学发表本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得出棱柱的主要结构特征。(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2)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3)每相邻两上四边形的公共边互相平行。概括出棱柱的概念。

4.教师与学生结合图形共同得出棱柱相关概念以及棱柱的表示。

5.提出问题:各种这样的棱柱,主要有什么不同?可不可以根据不同对棱柱分类?

6.以类似的方法,让学生思考、讨论、概括出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并得出相关的概念,分类以及表示。

7.让学生观察圆柱,并实物模型演示,如何得到圆柱,从而概括出圆标的概念以及相关的概念及圆柱的表示。

8.引导学生以类似的方法思考圆锥、圆台、球的结构特征,以及相关概念和表示,借助实物模型演示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概括。

9.教师指出圆柱和棱柱统称为柱体,棱台与圆台统称为台体,圆锥与棱锥统称为锥体。

(三)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后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是不是棱柱(举反例说明,如图)。

2.棱柱的何两个平面都可以作为棱柱的底面吗?

3.课本p8,习题1.1a组第1题。

5.棱台与棱柱、棱锥有什么关系?圆台与圆柱、圆锥呢?

四、巩固深化。

练习:课本p7练习1、2(1)(2)。

课本p8习题1.1第2、3、4题。

五、归纳整理。

由学生整理学习了哪些内容。

六、布置作业。

课本p8练习题1.1b组第1题。

课外练习课本p8习题1.1b组第2题。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画三视图的基本技能。

(2)丰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过程与方法。

主要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实践,动手作图,体会三视图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力。

(2)体会三视图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画出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难点:识别三视图所表示的空间几何体。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1.学法:观察、动手实践、讨论、类比。

2.教学用具:实物模型、三角板。

四、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开课题。

“横看成岭侧看成峰”,这说明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物体视觉的效果可能不同,要比较真实反映出物体,我们可从多角度观看物体,这堂课我们主要学习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二)实践动手作图。

2.教师引导学生用类比方法画出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1)画出球放在长方体上的三视图。

(2)画出矿泉水瓶(实物放在桌面上)的三视图。

学生画完后,可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并与同学交流,总结自己的作图心得。

作三视图之前应当细心观察,认识了它的基本结构特征后,再动手作图。

3.三视图与几何体之间的相互转化。

(1)投影出示图片(课本p10,图1.2-3)。

请同学们思考图中的三视图表示的几何体是什么?

(2)你能画出圆台的三视图吗?

(3)三视图对于认识空间几何体有何作用?你有何体会?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然后让学生发表对上述问题的看法。

4.请同学们画出1.2-4中其他物体表示的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并与其他同学交流。

(三)巩固练习。

课本p12练习1、2p18习题1.2a组1。

(四)归纳整理。

请学生回顾发表如何作好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五)课外练习。

1.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底面是正方形,侧面是全等的三角形的棱锥模型,并画出它的三视图。

2.自己制作一个上、下底面都是相似的正三角形,侧面是全等的等腰梯形的棱台模型,并画出它的三视图。

1.2.2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斜二测画法画水平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

(2)采用对比的方法了解在平行投影下画空间图形与在中心投影下画空间图形两种方法的各自特点。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和类比,利用斜二测画法画出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空间想象力与直观感受。

(2)体会对比在学习中的作用。

(3)感受几何作图在生产活动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用斜二测画法画空间几何值的直观图。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1.学法:学生通过作图感受图形直观感,并自然采用斜二测画法画空间几何体的过程。

2.教学用具:三角板、圆规。

练习反馈。

根据斜二测画法,画出水平放置的正五边形的直观图,让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检查。

2.例2,用斜二测画法画水平放置的圆的直观图。

教师引导学生与例1进行比较,与画水平放置的多边形的直观图一样,画水平放置的圆的直观图,也是要先画出一些有代表性的点,由于不能像多边那样直接以顶点为代表点,因此需要自己构造出一些点。

教师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如何构造出需要的一些点,与学生共同完成例2并详细板书画法。

3.探求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的画法。

(1)例3,用斜二测画法画长、宽、高分别是4cm、3cm、2cm的长方体abcd-a’b’c’d’的直观图。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要注意对每一步骤提出严格要求,让学生按部就班地画好每一步,不能敷衍了事。

(2)投影出示几何体的三视图、课本p15图1.2-9,请说出三视图表示的几何体?并用斜二测画法画出它的直观图。教师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完成,教师巡视帮不懂的同学解疑,引导学生正确把握图形尺寸大小之间的关系。

4.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

投影出示课本p17图1.2-12,让学生观察比较概括在平行投影下画空间图形与在中心投影下画空间图形的各自特点。

5.巩固练习,课本p16练习1(1),2,3,4。

三、归纳整理。

学生回顾斜二测画法的关键与步骤。

四、作业。

1.书画作业,课本p17练习第5题。

2.课外思考课本p16,探究(1)(2)。

1.3.1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柱、锥、台体的研究,掌握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求法。

(2)能运用公式求解,柱体、锥体和台全的全积,并且熟悉台体与术体和锥体之间的转换关系。

(3)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新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篇十三

了解数列的概念和几种简单的表示方法(列表、图象、通项公式).

了解数列是自变量为正整数的一类函数。

(2)等差数列、等比数列。

理解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

掌握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项和公式。

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识别数列的等差关系或等比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

了解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等比数列与指数函数的关系。

新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篇十四

掌握用向量方法建立两角差的余弦公式。通过简单运用,使学生初步理解公式的结构及其功能,为建立其它和(差)公式打好基础。

1.教学重点:通过探索得到两角差的余弦公式;

2.教学难点:探索过程的组织和适当引导,这里不仅有学习积极性的问题,还有探索过程必用的基础知识是否已经具备的问题,运用已学知识和方法的能力问题,等等。

1.学法:启发式教学。

2.教学用具:多媒体。

(一)导入:我们在初中时就知道?,,由此我们能否得到大家可以猜想,是不是等于呢?

(二)探讨过程:

在第一章三角函数的学习当中我们知道,在设角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为,等于角与单位圆交点的横坐标,也可以用角的余弦线来表示,大家思考:怎样构造角和角?(注意:要与它们的正弦线、余弦线联系起来。)。

展示多媒体动画课件,通过正、余弦线及它们之间的几何关系探索与xx之间的关系,由此得到,认识两角差余弦公式的结构。

提示:

1、结合图形,明确应该选择哪几个向量,它们是怎样表示的?

2、怎样利用向量的数量积的概念的计算公式得到探索结果?

展示多媒体课件。

比较用几何知识和向量知识解决问题的不同之处,体会向量方法的作用与便利之处。

思考:再利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得出。

(三)例题讲解。

例1、利用和、差角余弦公式求、的值。

解:分析:把、构造成两个特殊角的和、差。

点评:把一个具体角构造成两个角的和、差形式,有很多种构造方法,例如:,要学会灵活运用。

例2、已知,是第三象限角,求的值。

解:因为,由此得。

又因为是第三象限角,所以。

所以。

点评:注意角、的象限,也就是符号问题。

(四)小结:本节我们学习了两角差的余弦公式,首先要认识公式结构的特征,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熟知由此衍变的两角和的余弦公式。在解题过程中注意角、的象限,也就是符号问题,学会灵活运用。

新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篇十五

一、课前准备。

问题3: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四边形的内角和是,五边形的内角和是。

……所以n边形的内角和是。

新知1:从以上事例可一发现:

叫做合情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是数学中常用的合情推理。

新知2:类比推理就是根据两类不同事物之间具有。

推测其中一类事物具有与另一类事物的性质的推理、

简言之,类比推理是由的推理、

新知3归纳推理就是根据一些事物的',推出该类事物的。

的推理、归纳是的过程。

例子:哥德巴赫猜想:

观察6=3+3,8=5+3,10=5+5,12=5+7,14=7+7,。

16=13+3,18=11+7,20=13+7,……,

50=13+37,……,100=3+97,

猜想:

归纳推理的一般步骤。

1通过观察个别情况发现某些相同的性质。

2从已知的相同性质中推出一个明确表达的一般性命题(猜想)。

※典型例题。

例1用推理的形式表示等差数列1,3,5,7……2n-1,……的前n项和sn的归纳过程。

变式1观察下列等式:1+3=4=,

1+3+5=9=,

1+3+5+7=16=,

1+3+5+7+9=25=,

……。

你能猜想到一个怎样的结论?

变式2观察下列等式:1=1。

1+8=9,

1+8+27=36,

1+8+27+64=100,

……。

你能猜想到一个怎样的结论?

例2设计算的值,同时作出归纳推理,并用n=40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变式:(1)已知数列的第一项,且,试归纳出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例3:找出圆与球的相似之处,并用圆的性质类比球的有关性质、

圆的概念和性质球的类似概念和性质。

圆的周长。

圆的面积。

圆心与弦(非直径)中点的连线垂直于弦。

与圆心距离相等的弦长相等,

※动手试试。

2如果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相交,则必和另一条相交。

3如果两条直线同时垂直于第三条直线,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三、总结提升。

※学习小结。

1、归纳推理的定义、

新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教案篇十六

教学目标。

掌握三角函数模型应用基本步骤:

(1)根据图象建立解析式;

(2)根据解析式作出图象;

(3)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与三角函数有关的简单函数模型。

教学重难点。

利用收集到的数据作出散点图,并根据散点图进行函数拟合,从而得到函数模型。

教学过程。

一、练习讲解:《习案》作业十三的第3、4题。

(精确到0.001).

米的速度减少,那么该船在什么时间必须停止卸货,将船驶向较深的水域。

本题的解答中,给出货船的进、出港时间,一方面要注意利用周期性以及问题的条件,另一方面还要注意考虑实际意义。关于课本第64页的“思考”问题,实际上,在货船的安全水深正好与港口水深相等时停止卸货将船驶向较深的水域是不行的,因为这样不能保证船有足够的时间发动螺旋桨。

练习:教材p65面3题。

三、小结:1、三角函数模型应用基本步骤:

(1)根据图象建立解析式;

(2)根据解析式作出图象;

(3)将实际问题抽象为与三角函数有关的简单函数模型。

2、利用收集到的数据作出散点图,并根据散点图进行函数拟合,从而得到函数模型。

四、作业《习案》作业十四及十五。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