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综合实践培训心得体会(优秀8篇)

综合实践培训心得体会(优秀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2 03:14:07
综合实践培训心得体会(优秀8篇)
时间:2023-12-12 03:14:07     小编:文轩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不断提升自己。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综合实践培训心得体会篇一

近年来,综合实践双减培训在我校上演了一幕又一幕精彩的活动。参与其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综合实践教育的独特魅力,下面我将围绕这一主题,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学以致用,将理论变为实践的力量。

综合实践双减培训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是我最为欣赏的一点。在培训过程中,我既能够通过理论课程学习到了丰富的知识,又能够将这些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操作中。通过习得这样的能力,我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工作和生活中,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在实践中,我不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还能够培养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的能力,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第二段: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实现团队目标。

在综合实践双减培训中,我们通常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实践活动。这样的组织形式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并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一个团队中,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通过合理分工和紧密配合,我们可以将个人的能力最大化发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相互协作、互相帮助,共同追求团队目标。只有团队的整体实力更加强大,我们可以在实践中取得更好的成果,也更能够应对困难和挑战。

第三段:开拓视野,锻炼独立思考能力与创新能力。

综合实践双减培训丰富了我们的经历,开拓了我们的视野。在实践项目中,我们往往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需要自己思考、解决问题。这培养了我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当遇到问题时,我们不再只是照本宣科地解决,而是能够追求更优解决方案,提出创新的思路和方法。这种能力的培养对于我们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都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

第四段:培养坚韧不拔的品质,助力成长之路。

综合实践双减培训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项任务。这其中既有理论的学习任务,也有实际操作的任务。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困难和挑战。然而,正是这些困难和挑战,培养了我们坚韧不拔的品质。我们必须面对问题,乐于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从中得到成长。这种坚韧不拔的品质对于我们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们需要在困难和挑战面前不言放弃,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综合实践双减培训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模式,它综合了理论与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坚韧不拔的品质,帮助我们成长为更好的自己。在未来,我希望能够将综合实践双减培训所学到的经验与知识应用于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同时,我也期待学校能够继续改进和完善综合实践双减培训的教育模式,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综合实践双减培训的经历让我深感受益匪浅。通过实践,我学会了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让自己的学习更富有生命力;通过合作,我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团结协作助我克服困难;通过创新,我探索了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勇于尝试带给我更多的成长和收获。未来,我将持续努力,将所学所得转化为个人能力和价值,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努力奋斗!

综合实践培训心得体会篇二

20xx年10月30日,我有幸参加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大家学堂》为期一天的培训,主讲人是苏州市综合实践教研员徐燕萍老师和区教研室史银根老师,主要是关于综合实践学科的相关理论及如何在校园内开展好综合实践学科。内容主要有两部分:上午是由徐燕萍老师讲的综合实践课程的理念和操作;下午是由史银根老师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质及实施。

通过一天的培训活动,让我对综合实践学科有了新的认识,知道了它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经验性很强的学科,所包含的内容也很广泛,并不是仅仅局限于课堂的单一学科,而是一门新的学科,它包含了很多学科的内容,其内容包括:研究型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以及社会实践四个方面。更主要的是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实践中去,关注我们身边的人和事,用自己的亲身体验去获得我们书本中所没有的知识。综合实践课程基于学生的世界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很多学者认为:“没有设置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的改革不能称之为课程改革。”这一切都指出了综合实践学科的重要性,徐老师用她绘声绘色的演讲及综合一些在这方面做得非常突出的学校(星海中学,立达中学等)的实例进行了分析和指导,在整个综合实践活动中,老师仍然是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而学生依然是活动的参与者,形式不局限于课堂,可以走出校园,深入社会,根据确立的研究主题,去综合所有同学的想法,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最佳方案,然后去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调查,最后进行集体展示和交流,它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每个学生都会为自己的成功感到骄傲,同时获取了经验,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徐老师在培训过程中,剖析了目前综合实践课程中存在的弊端,并列举了一些综合实践课程实施较好的学校的实例,让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下午,看了黄桥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成果展示,让我们所在场的培训老师大开眼界,体会到了真正的综合实践该如何去上,怎么样才能上好,取得的成果是如何的惊人等等。

总之,培训实践虽然短短一天,但让我收获颇丰,也感受到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综合实践课程的设置在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中是多么的重要。就让我们走出课堂,走进实际,让我们的学生学会如何生活,如何获取更重要的信息及如何关爱和适应这个社会。通过这种培训也让我懂得了:综合实践活动教育资源的应用不仅是服务教学,而且是服务自身,有利于自身进步。同时也让我们教师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让我们有时间、有精力真正用心去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提高自身水平。此外,通过培训让我知道了:学校是在一个大的层面上确立一个方向性的主题,下边的各个年级各个班级都可以在这个大的主题下,根据学生的愿望和兴趣再确立自己的研究专题。这样就可以把综合实践活动做成一个系列活动,既有学校的特色,又有各个班级的特点。这对于我们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真是一个特别好的启发。

综合实践培训心得体会篇三

xxxx年3月27日,我有幸参加了由鞋蒲市集团举办的新课标理念下的综合实践培训会,真是受益匪浅。

会上,听了陈怡老师执教《擦亮心灵之窗》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展示课。在这节课中,老师的话语不多,却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整个课堂充满了欢声笑语、兴趣盎然。我耳畔回响的不是老师富有激情、高亢的声音,而是孩子们欢乐的话语,真正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虽然是小学生,可他们在汇报的时候,可真是有板有眼,有条有理。当一个小组汇报完活动方案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评价、交流、讨论,真正体现了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真正可以看出综合实践的实效性。从这节课中我们很清晰地看到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在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天空中得到的各种能力的提升: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仔细观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汇报展示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等等。开展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真好。

不仅可以让学生得到多种能力的提升,还可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让孩子在实践中学到一些书本上没有的东西。同时我也陷入了深思:要上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不是那么简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很重要,从主题的确立,到方案、分组以及查找资料,及至最后的成果展示,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教师看似没有做什么,但实际上,每一个环节的顺利进行都有着教师的参与和指导。因此教师的自身专业素养很重要,是啊,“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看来,培训之后,我得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让我的学生们也能享受这样的“知识大餐”。

这次培训的内容应该是我渴求的,是我在教学工作中迫切需要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得努力用学习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实际教学。

综合实践培训心得体会篇四

5月20日,这天我们考察了xx县于城小学。在这里举行了于城小学第五届小学生综合理论成果现场展示评比活动,集中展示了假设干个活动课题。一样的舞台、一样的学生、不一样的表演和充满睿智的现场辩论,课题研究对象五花八门、题材广泛,有讲理财的,有探究包装物二次利用的,有研究低碳绿色的,还有指出网瘾的危害……课题展示由的危害……课题展示由负责施行的学生在10分钟内组团汇报,汇报的形式亦多样:有讲解、演唱、演示、朗读、快板、小品等艺术形式来增强汇报的感染力。整个展示过程精彩纷呈,给我们留下了深化印象。课题展示后现场解答无疑是整个活动的亮点,教师、学生在台上台下进展真诚的互动交流,学生、师生间的精彩对答博得了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现场展示实现了“学校小研究、社会大舞台”的综合理论活动课程目的.的达成。展示之后,我们跟随陆校长来到了“甲鱼养殖基地”和“葡萄种植基地”,校外辅导员给我们讲解了学生在基地的学习情况。于城小学,作为一个农村小学,这一切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综合理论活动是新课程的核心课程,这门课程既不是课外活动,也不是活动课程,而是通过教育交往为中心的活动,其强调的是学生的参与,重视的是学生的体验、感受,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根底,以主动探究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才能综合开展为目的。《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理论,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开展综合运用知识的才能,增进学校与社会的亲密联络,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教师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利用各种,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资源,拓展综合理论活动的施行空间。

(一)依托校内外基地的理论,产生理论主题。

我校本身就是综合理论活动课程的宏大资源。我校校园内花木成荫,品类众多,还建有一个红领巾劳动基地,很适宜作为课程资源让学生进展研究。学校曾在劳动基地上尝试种植了很多植物,包括各种花卉、蔬菜。我觉得这正好给学生提供了理论的时机。

另外,我校地处永昌堡之内,永昌堡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正处于开发阶段,是一个非常珍贵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正是综合理论活动好好利用的主题。

(二)走进社区,丰富理论内容。

现代教育理念倡导我们将社区环境作为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社区资源是离我们最近的、最便于利用的课程资源,是使学生走出教室,参与社会理论活动,以获得直接经历、开展理论才能、增强社会责任感的最正确学习领域。我们要努力挖掘社区中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物质环境等,使其最大限度地得以开发利用,开展综合理论活动。

其实,周边的生活设施都是我们可利用的,都能成为我们开展主题活动的活教材。我们校和居民住宅区毗邻而居,交通方便;街道上更是集合了银行、商店、超市、邮局、农贸市场等,可以说我们社区的环境充满活力和活力。这些社区资源潜藏着许多有价值的,充分利用能大大丰富我们综合理论课程的内容。

(三)寻求家庭配合,拓宽理论渠道。

学校举办集创造性、兴趣性、知识性、参与性为一体的综合理论活动,对家长理解和参与学校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渠道。许多家长与孩子一起探究、尝试、考虑,可以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家庭亲情。同时学校教育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家庭的生活方式,在教师、其他家长的教育经历影响之下,对于每个家长的家教理念都会起到更新作用。

开展综合理论活动课程是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从做中学”等教育理论在根底教育中的应用,它表达了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是我国根底教育课程体系的构造性打破。通过几天的学习,我充分地感受了xx市综合理论活动课程研究的成果,充分地认识了综合理论活动对培养学生自主才能的积极作用,也深化体会到我校综合理论活动全面铺开的意义和承当的责任。

最后,我想借用专家的话——“再好的课程,假设不去理论,那么,你永远走不进这门课程。再难的课程,只要我们热情地参与进去,就会有丰厚的回报!”我相信只要我们积极参与到综合理论活动课程,我们也能创造出属于我们的辉煌!

综合实践培训心得体会篇五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挥咱价值的实践性课程。下面是本站带来的综合实践培训心得,欢迎查看。

20xx年8月24---27日,我非常有幸参加了由河南省教育厅在郑州组织的高中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培训班。本次培训,分别邀请了河南省教育厅田少辉,省基础教研室主任邵水潮,省基础教研室综合实践室主任岳宇巅,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项目部负责人、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郭元祥,郑州七中教科室主任赵丽霞等各市地综合实践指导专家和一线教师。本次培训活动,有讲座,示范课,现场交流会等多种方式方法,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是我培训后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些肤浅的认识。

首先,教学理论的提升。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挥咱价值的实践性课程。就其构成来讲,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四大领域。是《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新设置的一门必修课程,它同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一起构成新课程的八个学习领域。

这次培训,我认为这门课最突出的优点就是:

(一)贴近学生生活,能激发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欲望。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永远胜过责任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从学生熟悉、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来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查阅资料,研究探索。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愿望,而且还激发了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欲望。课后,在学生经过初步的研究活动后,又回到学生生活实际,解决学生的实际生活问题。

(二)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为学生个体充分发展创造空间。

倡导学生对课题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充分地尊重学生,“学什么”由同学们自己选择,“怎么学”由学生自己设计,“学到什么程度”由学生自己做出预测和规定。从确定课题,到实施方案,到最后成果展现,整个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分享,学会合作。乐于发现,善于沟通,勇于表达。用心理解,真诚接纳,热情相助。这些可贵的体验将为他们今后的人生旅途蓄满动力。学生自己搜集信息、整理信息、交流信息,培养了学生运用和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从而发展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其次,教学现状的反思。

就像宜阳七中综合实践指导教师梁敬涛所说,综合实践课,听了让人心动,看了让人感动,想要付诸行动,确实不太好弄。很形象的概括了这门课的尴尬处境。目前,大部分学校已把综合实践活动课列入课程计划表,但将之落到实处的却是寥寥无几。对课程认识不到位,不统一;管理制度不完善;有效的政策支持缺失;没有课标,没有教材,没有经验;外出安全保障,硬件设施跟不上以;教师能力;家长、社会支持不够;教师培训欠缺,指导不力等等,原因颇多。

近年各校生源普遍不好,学生基础差,面对更加枯燥和繁重的高中课业负担,往往感到力不从心,想退缩,想放弃,所以每年都会有好多学生退学。另外,社会浮躁,学生在浮躁中发展也就从没有踏实过。“当今的学生怕苦却不怕死”真是残酷又真实的描绘。

综合实践课程作为一种载体,应运而生。通过系列实践活动,挖掘了学生的内在潜能,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在开放的社会大课堂中,他们在实践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锻炼了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还有团队合作能力。他们的胆子变的大了,责任感增强了,信心也提高了。让学生在生活中,社会中体验,真正有做人的感觉。借综合实践的踏实,系住学生悬在半空的心灵,慢慢等待尘埃落定,真的不失为一种值得探索的教育良策。

最后,教学实践的建议。

在实践活动课的探索方面,走在前面,做得比较更好的学校很多,郑州七中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该校已经制定了三年实践活动实施规划与方案,研究性学习在七中已经进入常态化开展阶段。他们的教科主任赵丽霞向我们展示了实践活动成果图片,教学楼两旁前后的空地,花坛两旁,有学生种的玉米地,蔬菜地,每班都有一块责任田。这让自小生活在城里的五谷不分的学生,从中不仅收获了劳动的喜悦,也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课后,老师们中间流行的,不再是去网上偷谁家的菜,而是去摘哪班的菜。放学后,学生们也会送给老师一把自种的纯天然的绿色蔬菜,师生关系也是相当融洽。

七中的学生实地调查大石河水质污染情况,并向市政府提出整改建议。还对地铁、公交路线的合理性进行调查论证,向市政府提出意见,均被采纳,正在修建的郑州地铁,因他们的合理建议,而改线。她还特别提到了他们的动漫社,学生自己购买纯色的体恤,鞋子,自己设计个性动漫图案,印制上去,在淘宝网上买,汶川地震,甘肃舟曲泥石流灾难时,他们把卖得的钱捐给了灾区。另外,还有街舞社、影评社、话剧社、广播社。

课下,和一个同行聊,他提到这样一个案例,安阳一个小学,老师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任务,让小学生站在马路上,半个小时之内,借用陌生人手机,给老师打通电话。

作为一所普通高中,面对高考的指挥棒,学习时间紧,任务重等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我校很难搞那些比较复杂、费时费力的项目。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本思想,我有一个不太成熟的想法:针对学生外出上网、早恋、学习不刻苦、缺少感恩思想等问题,不妨搞一下基本的综合实践活动,一来,可以解决现实存在的制约学生学习、成长的问题,帮助学生打开心结,让他们更加轻松的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来。二来,也可以丰富调动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特别是一些学困生,在活动中体会到到乐趣,获得成就感,重树战胜学习、生活上各种困难的信心。

具体操作时,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各班分若干小组,各一名设小组长,让学生自主选择课题,课下调查研究,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方案。由小组负责人推荐优秀稿件,在班会上分专题讨论,人人参与。最后在全校范围内进行评比,并举行或成果展示交流或不同主题演讲比赛。相信对存在某方面问题的同学,在思想上会有较大触动,对不存在某些心理问题的同学,也是一种警策。因为在老师的指导、参与和组织下,学生自主查找资料,组内合作交流,设计方案并展现实施,自主找到的解决方式和途径,会更加切合学生实际,也能尽量减少其抵触情绪,易于为学生所接受。学生在与他人联系、交往中,学会了合作、分享,懂得了感恩、奉献,形成了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和情感,养成了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增强了对自我、对家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学习态度、学习风貌会有大的改观,学习成绩自然也会随之提高。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国家规定的一门必修课程,不同于学科课程,它作为新生儿虽然刚刚发展几年,但是却能感受到它的存在必然性,虽然常态化发展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作为教师更有义务去实施,去不断探究,相信探索之路没有尽头,愿我们携起手来,共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下濮阳县一中的美好明天!

以上,是我这次参加实践活动课程培训班的所感、所悟、所思,井中观天,必有偏颇,不当之处,恳请领导给予批评指正。

说实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之初,作为一名教师,我感觉也很茫然,不知如何运作,既没有可供学习的资料,又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通过学习《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行动手册》这本书,以及综合实践校本培训的学习,使我不仅从理念上对综合实践活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而且借鉴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一些可贵的经验。

1、课程内容的开发。经过这次的培训学习,使我感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要依据以下几条原则:

(1)重视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三条逻辑线索。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要以学生实践经验发展为核心,围绕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三条逻辑线索进行。

a亲近与探索自然。自然维度的课程内容包括各学校结合周围的自然环境状况开展的对自然的体验、欣赏、学习、探索与行动等一系列实践活动,这些活动旨在使小学生发展探究的兴趣,了解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关系,养成对自然负责任的态度和行为。比如,我们可以根据实际开展有关垃圾等环保方面的主题,也可开展有关爱护大自然等方面的主题活动。比如我们可开展“每人认养一棵树,小树和我共成长”的大型综合实践活动,于3月份启动,引领学生走入社区,搜集有关植树、护树、养树的有关知识,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课题参与实践,打算通过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环保意识,力争通过一个学生的行动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

b体验与融入社会。通过参观、访问、实际参与、探究等活动,了解社会现象,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与定位,体会自己与社会、与他人的关系,养成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培养服务社会的能力。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敬老院去参观、访问、了解老人的情况及政府对他们的关心,开展慰问演出活动,这既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又是一种社区性服务活动。

c认识与完善自我。通过畅想、感悟、交流、体验、行动等活动,了解自己的能力,兴趣、情绪、价值观等个性品质,学习生活技能,养成自理、自律、自省的习惯。

(2)努力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四种课程资源。

a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b从教师对活动提供指导的实际出发,发展教师的爱好和特长,开发教师的教学潜能。

c从学校对活动提供帮助的可能性的实际出发,重视利用学校的资源,通过实践活动提升学校的办学特色。

d从社区和当地社会环境支持的可能性的实际出发,利用社会性资源和网络资源。如地处沙那水库附近的学校,可开发以沙那水库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活动;地处农村的要考虑农村的实际,地处城镇的要考虑城市的实际。

(3)充分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六个特点。

第一、强调综合性,着眼学生整体发展。综合性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特征,它是由学生所面对的完整的生活世界所决定的。这里的综合性包括目标的综合、内容的综合和方法的综合。综合实践活动超越严密的知识体系、分门别类的学科的界限,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

第二、注重实践性,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是让学生去做、去探索、去经历、去感受。在实践过程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得到增强,认识水平得到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从而促进其发展。

第三、展示生成性,重视学生可持续发展。综合实践活动是师生双方在其活动展开过程中逐步建构生成的课程,而非根据预定目标预先设计的课程,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展开,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不断深化,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新的活动目标和活动主题将不断生成。

第四、体现开放性,引导学生融入生活。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开放的课程领域,它具有开放性,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活动方式等方面都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在课程内容上,尽管规定了四大指定领域,但对不同地区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班级和不同的学生而言,其具体的活动内容是多种多样的,活动的具体主题是开放的,它由学生所处的社区背景、自然资源以及学生的现实生活的需要和问题的不同而不同,只要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关联,只要是学生自主地提出或自主选择的活动主题均可作为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第五、强调自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的自主性的充分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他们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和指导教师,自己决定。

活动方案。

和活动结果呈现的方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

(4)从学科课程的学习内容中选择主题,这也是一条很有效的渠道。

新课改以来,各学科都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每个科目都安排有学科综合性学习内容,这些均可以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出现。另外各科的学习内容中有很多需要学生经过长时间的调查、访问、观察的内容,我们要有发现课题的慧眼,注重学科之间的整合。比如,科学课本中有植物的一生、饲养小动物、品德教材中“父母恩情深似海”等都可以做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

2、对综合实践活动课型、教学模式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通过培训我进一步了解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型很多,比如选题指导型、方案设计型、专题研讨型、设计制作型、家庭体验型、社区实践型、成果交流型等等。综合实践活动虽然没有固定的上课地点,没有统一的教学内容,没有专门的指导教师,就实施而言,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它需要广大教师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创造性的劳动,但综合实践活动一般还是要按以下步骤实施: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阶段。这一阶段的基本任务是:提出问题,确定活动主题;构成活动小组;制定活动方案以及准备必要的工具和条件。(活动方案包括的内容主要有:活动的主题或课题、活动的内容、活动的具体目的和任务、方法、活动的具体过程、任务分工、保证条件等)。

第二阶段:活动的实施阶段。这一阶段的基本任务:按着制定好的活动方案,运用一定的方法(调查、考察、收集资料、讨论、服务、宣传、公益活动、生活实践、劳动、技术设计、制作),搜集文献资料和第一手资料,进入实际的活动场景,进行具体的活动操作,获得实际的实践体验。这是整个课程实施中最核心、最活跃、同时也是最艰难的阶段。

第三阶段:总结交流阶段。这一阶段的基本任务:整理活动过程中获得的资料、经验、结果和感受,形成对问题的基本看法、问题解决的基本经验,发展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总结交流的内容有:活动的过程与方法、结论、收获、经验等。成果的表达方式有:口头材料、实物、图片、音像制品、简单的书面材料。交流的方式应多样化:如辩论、研讨、展览、墙报、刊物、网页、小报等。

第四阶段:拓展提升阶段。提出一些课后进一步思索探索或需要延伸训练的问题,以激发学生探索和求知的欲望,引导活动向纵深发展。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会在自我分析、

自我总结。

的基础上扬长避短,继续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校本培训。

20xx年10月30日,我有幸参加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大家学堂》为期一天的培训,主讲人是苏州市综合实践教研员徐燕萍老师和区教研室史银根老师,主要是关于综合实践学科的相关理论及如何在校园内开展好综合实践学科。内容主要有两部分:上午是由徐燕萍老师讲的综合实践课程的理念和操作;下午是由史银根老师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质及实施。

通过一天的培训活动,让我对综合实践学科有了新的认识,知道了它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经验性很强的学科,所包含的内容也很广泛,并不是仅仅局限于课堂的单一学科,而是一门新的学科,它包含了很多学科的内容,其内容包括:研究型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以及社会实践四个方面。更主要的是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实践中去,关注我们身边的人和事,用自己的亲身体验去获得我们书本中所没有的知识。综合实践课程基于学生的世界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很多学者认为:“没有设置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的改革不能称之为课程改革。”这一切都指出了综合实践学科的重要性,徐老师用她绘声绘色的演讲及综合一些在这方面做得非常突出的学校(星海中学,立达中学等)的实例进行了分析和指导,在整个综合实践活动中,老师仍然是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而学生依然是活动的参与者,形式不局限于课堂,可以走出校园,深入社会,根据确立的研究主题,去综合所有同学的想法,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最佳方案,然后去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调查,最后进行集体展示和交流,它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每个学生都会为自己的成功感到骄傲,同时获取了经验,更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徐老师在培训过程中,剖析了目前综合实践课程中存在的弊端,并列举了一些综合实践课程实施较好的学校的实例,让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下午,看了黄桥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成果展示,让我们所在场的培训老师大开眼界,体会到了真正的综合实践该如何去上,怎么样才能上好,取得的成果是如何的惊人等等。

总之,培训实践虽然短短一天,但让我收获颇丰,也感受到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综合实践课程的设置在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中是多么的重要。就让我们走出课堂,走进实际,让我们的学生学会如何生活,如何获取更重要的信息及如何关爱和适应这个社会。通过这种培训也让我懂得了:综合实践活动教育资源的应用不仅是服务教学,而且是服务自身,有利于自身进步。同时也让我们教师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让我们有时间、有精力真正用心去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提高自身水平。此外,通过培训让我知道了:学校是在一个大的层面上确立一个方向性的主题,下边的各个年级各个班级都可以在这个大的主题下,根据学生的愿望和兴趣再确立自己的研究专题。这样就可以把综合实践活动做成一个系列活动,既有学校的特色,又有各个班级的特点。这对于我们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真是一个特别好的启发。

2

页,当前第。

1

1

2

综合实践培训心得体会篇六

新课程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荼,随着新课改实施的逐步深入,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有着很多丰硕的成果。然而,却大都是语文数学耀眼的光环,综合实践活动成了被人遗忘的角落。由于认识上的不到位,以为综合实践活动只不过是一个可上可不上的副科,又不考试,不用特别重视。对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知之甚少,拿到这门课甚至不知道该怎样来上,更不能做到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灵活地运用教材进行课堂教学,教学方法落后单一。各位教授专家的讲座,从理论视角切入,结合具体课例,深入浅出地解读纲要的内容,拨开了我心头的迷雾,了解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理念,使我更清楚地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意义及必要性。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综合实践活动对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起的重要作用。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吴雨、王欢、李炜等老师的课例,让我明白了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到底该怎样上,我发现原来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上得这样有声有色,让学生如此兴趣盎然。

我初次接触这门课程,以后我将边教边学,尽量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我将尽量帮助学生选择适宜的活动目标,活动对象,活动方法,活动条件和环境,让学生作为主体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完成学习对象与自我的双向构建,从而实现全面发展。同时也会不断充实自己,做好学生的引导者。

综合实践培训心得体会篇七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要符合其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和综合性等基本特点。

(1)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而非在学科知识的逻辑序列中构建课程和实施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体现学生活动的自主性、实践性,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实践,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自觉地把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学习相结合。

与综合实践活动相适应的基本学习方式是实践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社会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操作性学习等多种实践性学习活动,对课堂教学空间和教材加以拓展,改变学生在教育中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把学生的探究发现、大胆质疑、调查研究、实验论证、合作交流、社会参与、社区服务以及劳动和技术实践等作为重要的发展性教育活动。

与各门学科课程相比较,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学习活动方式不是以掌握系统化的书本知识为主要目的,而是以发展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在学科课程中,练习、操作,甚至实践,都难以真正超越特定的学科固有的知识体系,都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学科课程的知识,形成基本技能。但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学习是为了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本身。

(2)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开放的课程领域,它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活动方式等方面都具有开放性特点。

综合实践活动考虑中小学生的现实生活的需要和社会需要,立足于时代对中小学生素质发展的挑战和需要,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总的目的。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它针对于学生的现实生活需要,针对于中小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他们融入整个社会生活领域的综合实践能力需要。

在内容上,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它随着学生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尽管新课程标准规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三大领域,但对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和不同的学生而言,其具体的活动内容是多种多样的,活动的具体主题是开放的,它因中小学生所处的社区背景、自然资源,以及学生现实生活的需要和问题的不同而不同。只要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关联,只要是学生自主地提出或自主选择的活动主题,都可以作为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这种在内容上的开放性特点,是其它任何课程的内容所不具备的。

综合实践活动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活动过程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在学习活动方式和活动过程上,学生可以根据现有的课程资源、自身已有的经验,采取不同的方式。课题研究性学习、社会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等都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学习方式,而调查、访问、考察、实验、制作、劳动、服务等都是综合实践活动中基本的活动。这些活动方式和活动过程也是因人而异,因情境而异,因任务而异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并不强求学生固定地采取哪种活动方式和活动过程。通过这种开放的活动过程,鼓励学生亲身体验,发展创新精神。

(3)生成性。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生成性。这是由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取向和该课程的开发所决定的。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并获得实际的发展性的体验,因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就是在该课程的实施过程之中。学生参与了活动过程本身,也就在过程中获得逐步的发展,并且学生通过对过程中的体验进行反思,有利于觉醒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能力。如果学生游离于活动过程,那么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究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综合实践能力是难以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发展起来的。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就在于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地形成良好的行为意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不断地建构自我的整个精神世界,发展实践能力;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就是学生自我生成的过程,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动态体现的过程。如果说在学科课程中某些知识与技能、情感和态度,以及价值观还可以通过告诉的方式传递给学生,那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则是不能以“告诉”的方式来传递的,它必须要求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亲历和体验,才能不断地生成。重视实际的过程,也就是重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可的自我生成和建构。这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所发挥的独特价值。

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来看,综合实践活动成为一种对学生发展具有价值的课程,本身就是不断生成的,是教师和学生一道创生的课程。该课程的形成过程是动态生成的。每一个班级、每一所学校都有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每一个活动开始之前都有对活动的周密设计,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性的一面。但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性却是生成性,这意味着每一个活动都是一个有机整体,而非根据预定模式的机械装配过程。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活动方式、活动过程,都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他们的现实生活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活动的主题,从而自主确定或选择的。在活动的展开过程中,学生又从他所能接触的情境和资源中收集解决问题的资料,并自主地制定活动方案或活动计划。正是在自主制定活动方案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实际的体验和发展。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兴趣盎然的过程,学生在其中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认识不断深化,体验不断丰富,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生成性的集中表现。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和周密设计不是限制其生成性,而是为了使其生成性发挥得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因而,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和教师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动态生成和发展。

(4)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的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他们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及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方案和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开放的活动领域或活动内容、开放的活动方式和活动过程,为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了条件。

(5)综合性。

校本课程的开设目标及内容和形式之间应有机结合,以求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因此将学生臵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调动学生多种器官协同参与,促进各种素质的和谐发展。首先活动目标的综合,不仅有社会意识、科学精神等情感目标,也有搜集信息、处理问题等能力目标,还有各种知识性目标;其次,活动内容综合,围绕活动主题,包含社会、环境、自然、农业、科技等各种知识;再次,活动方式也是综合的。根据主题需要,采用参观、调查、讨论、设计等多种活动形式,自主探究,积极建构。

(1)跨领域的综合主题,全员参与教师可引导全班学生提出并设计跨领域的综合活动主题,全班学生共同参与该活动主题的学习。要求学生把该活动主题分解为研究性学习环节、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环节、劳动与技术实践环节,并将信息技术贯穿全过程。这种多领域的综合主题的实施,要求教师和学生一起,对活动方式进行合理设计,分布实施,有序展开。

3、教师的指导任务。

教师有效的指导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是此次校本科成建构与实践的保证。我校主要采取“教师小队”的形式构成教师指导组,即所谓的“t-t(teacher-team)”制。“t-t”制要求学校不同学科背景或课程背景的教师组建成若干个教师指导小组,以教师指导小组面对各自班级的学生。

教师的指导任务贯穿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对学生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确定的指导、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总结和交流阶段的指导。

(1)在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的确定阶段,教师应针对中小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基础及其兴趣和爱好、学生所处的特定社区背景和自然条件,引导学生确定合理的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

在学生初次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况下,教师可提供若干有益的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供学生选择。随着学生能力的不断发展,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主确定活动项目、活动主题或课题。在学生初步选择或自主提出活动项目、主题或课题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进行论证,以便确定合理可行的活动项目、主题或课题。

当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确定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制定合理可行的活动方案,培养学生的规划能力。规划和设计活动方案,也是学生发展的过程。

(2)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针对学生的实际和相关的课程资源,在活动开始阶段,可以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如索引、文摘、百科全书等)、使用视听媒体、做笔记、进行访谈,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实材料,指导学生运用调查、观察、访问、测量等方法;要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引导学生形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要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对有特殊困难的小组要进行个别辅导,或创设必要条件,或帮助调整研究计划。教师要在实施过程中实现从知识传授者到学生学习的组织、指导、参与者的角色转换。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开发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有价值的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还应指导学生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防止意外的安全事故发生。

(3)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撰写活动报告,并进行不同方式的表达和交流。在总结时,要引导学生着重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

路漫漫兮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中,我们将以此自勉。

综合实践培训心得体会篇八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要符合其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和综合性等基本特点。

(1)实践性。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而非在学科知识的逻辑序列中构建课程和实施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体现学生活动的自主性、实践性,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实践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实践,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自觉地把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学习相结合。

与综合实践活动相适应的基本学习方式是实践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社会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操作性学习等多种实践性学习活动,对课堂教学空间和教材加以拓展,改变学生在教育中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把学生的探究发现、大胆质疑、调查研究、实验论证、合作交流、社会参与、社区服务以及劳动和技术实践等作为重要的发展性教育活动。

与各门学科课程相比较,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学习活动方式不是以掌握系统化的书本知识为主要目的,而是以发展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在学科课程中,练习、操作,甚至实践,都难以真正超越特定的学科固有的知识体系,都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学科课程的知识,形成基本技能。但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学习是为了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本身。

(2)开放性。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开放的课程领域,它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活动方式等方面都具有开放性特点。

综合实践活动考虑中小学生的现实生活的需要和社会需要,立足于时代对中小学生素质发展的挑战和需要,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总的目的。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它针对于学生的现实生活需要,针对于中小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他们融入整个社会生活领域的综合实践能力需要。

在内容上,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它随着学生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尽管新课程标准规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三大领域,但对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学校、不同的班级和不同的学生而言,其具体的活动内容是多种多样的,活动的具体主题是开放的,它因中小学生所处的社区背景、自然资源,以及学生现实生活的需要和问题的不同而不同。只要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关联,只要是学生自主地提出或自主选择的活动主题,都可以作为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这种在内容上的开放性特点,是其它任何课程的内容所不具备的。

综合实践活动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活动过程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在学习活动方式和活动过程上,学生可以根据现有的课程资源、自身已有的经验,采取不同的方式。课题研究性学习、社会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等都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学习方式,而调查、访问、考察、实验、制作、劳动、服务等都是综合实践活动中基本的活动。这些活动方式和活动过程也是因人而异,因情境而异,因任务而异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并不强求学生固定地采取哪种活动方式和活动过程。通过这种开放的活动过程,鼓励学生亲身体验,发展创新精神。

(3)生成性。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生成性。这是由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取向和该课程的开发所决定的。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强调学生亲身经历,并获得实际的发展性的体验,因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就是在该课程的实施过程之中。学生参与了活动过程本身,也就在过程中获得逐步的发展,并且学生通过对过程中的体验进行反思,有利于觉醒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能力。如果学生游离于活动过程,那么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究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综合实践能力是难以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发展起来的。因此,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就在于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不断地形成良好的行为意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不断地建构自我的整个精神世界,发展实践能力;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就是学生自我生成的过程,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价值动态体现的过程。如果说在学科课程中某些知识与技能、情感和态度,以及价值观还可以通过告诉的方式传递给学生,那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则是不能以“告诉”的方式来传递的,它必须要求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亲历和体验,才能不断地生成。重视实际的过程,也就是重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可的自我生成和建构。这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所发挥的独特价值。

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来看,综合实践活动成为一种对学生发展具有价值的课程,本身就是不断生成的,是教师和学生一道创生的课程。该课程的形成过程是动态生成的。每一个班级、每一所学校都有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每一个活动开始之前都有对活动的周密设计,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性的一面。但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性却是生成性,这意味着每一个活动都是一个有机整体,而非根据预定模式的机械装配过程。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活动方式、活动过程,都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他们的现实生活情景中发现问题,提出活动的主题,从而自主确定或选择的。在活动的展开过程中,学生又从他所能接触的情境和资源中收集解决问题的资料,并自主地制定活动方案或活动计划。正是在自主制定活动方案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实际的体验和发展。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兴趣盎然的过程,学生在其中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认识不断深化,体验不断丰富,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生成性的集中表现。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和周密设计不是限制其生成性,而是为了使其生成性发挥得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因而,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和教师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动态生成和发展。

(4)自主性。

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学生的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他们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及方式及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方案和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指导教师只对其进行必要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开放的活动领域或活动内容、开放的活动方式和活动过程,为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创造了条件。

(5)综合性。

校本课程的开设目标及内容和形式之间应有机结合,以求最大限度的开发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因此将学生臵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调动学生多种器官协同参与,促进各种素质的和谐发展。首先活动目标的综合,不仅有社会意识、科学精神等情感目标,也有搜集信息、处理问题等能力目标,还有各种知识性目标;其次,活动内容综合,围绕活动主题,包含社会、环境、自然、农业、科技等各种知识;再次,活动方式也是综合的。根据主题需要,采用参观、调查、讨论、设计等多种活动形式,自主探究,积极建构。

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内容整合的方式是多样的。大致可采取下列几种基本方式:

(1)跨领域的综合主题,全员参与教师可引导全班学生提出并设计跨领域的综合活动主题,全班学生共同参与该活动主题的学习。要求学生把该活动主题分解为研究性学习环节、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环节、劳动与技术实践环节,并将信息技术贯穿全过程。这种多领域的综合主题的实施,要求教师和学生一起,对活动方式进行合理设计,分布实施,有序展开。

3、教师的指导任务。

教师有效的指导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是此次校本科成建构与实践的保证。我校主要采取“教师小队”的形式构成教师指导组,即所谓的“t—t(teacher—team)”制。“t—t”制要求学校不同学科背景或课程背景的教师组建成若干个教师指导小组,以教师指导小组面对各自班级的学生。

教师的指导任务贯穿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包括对学生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确定的指导、活动过程中的指导、总结和交流阶段的指导。

(1)在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的确定阶段,教师应针对中小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基础及其兴趣和爱好、学生所处的特定社区背景和自然条件,引导学生确定合理的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

在学生初次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况下,教师可提供若干有益的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供学生选择。随着学生能力的不断发展,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主确定活动项目、活动主题或课题。在学生初步选择或自主提出活动项目、主题或课题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进行论证,以便确定合理可行的活动项目、主题或课题。

当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确定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制定合理可行的活动方案,培养学生的规划能力。规划和设计活动方案,也是学生发展的过程。

(2)在活动实施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资料的搜集。针对学生的实际和相关的课程资源,在活动开始阶段,可以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如索引、文摘、百科全书等)、使用视听媒体、做笔记、进行访谈,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实材料,指导学生运用调查、观察、访问、测量等方法;要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引导学生形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要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对有特殊困难的小组要进行个别辅导,或创设必要条件,或帮助调整研究计划。教师要在实施过程中实现从知识传授者到学生学习的组织、指导、参与者的角色转换。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开发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有价值的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还应指导学生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防止意外的安全事故发生。

(3)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撰写活动报告,并进行不同方式的表达和交流。在总结时,要引导学生着重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

路漫漫兮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中,我们将以此自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