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篇一
体育健康课程是中学阶段学生的必修课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运动习惯。在这学期的体育健康课程中,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运动知识和技能,更深刻地认识到了体育对于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在体育健康课程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体育健康课程让我认识到了运动对身体健康的益处。在课堂上,我们学习了身体各个部位的运动原理和运动技巧,通过实践掌握了各种运动项目的基本动作要领。通过这些学习,我发现身体在运动中会不断地被锻炼和强化,不仅可以提高体能、增强肌肉力量,还可以增加心肺功能,提高免疫力,预防很多慢性病的发生。从此,我下决心要坚持每天进行运动锻炼,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
其次,体育健康课程的教学方式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往的体育课上,老师常常只是教学生打篮球、踢足球等,而这次的体育健康课程中,老师不仅安排了各种体育活动,还通过课程设计,帮助我们了解运动的规律和原理。例如,老师为我们设计了一堂关于心肺有氧运动的课程,我们在课堂上学习了心肺有氧运动的好处和适宜运动的指标,通过实际操作了解了心率的变化规律。这种以实践为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运动的本质,并激发了我对体育健康的兴趣。
此外,体育健康课程还教会了我如何正确地进行身体训练。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静态和动态拉伸、腹肌训练、控制呼吸等一系列的训练方法。通过这些训练,不仅能够锻炼到各个身体部位的肌肉,还可以改善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提高运动技能水平。在我课余时间里,我会根据课堂上学到的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例如,利用动态拉伸来放松肌肉、增加柔韧性;通过腹肌训练来强化腹部肌肉,提高核心稳定性。长期坚持这些训练,不仅能够使我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还可以提高我的身体素质。
最后,体育健康课程给我带来了更大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在体育课上,我通过多次的体育活动和比赛,不断地挑战自己的极限,取得了一些进步。在这个过程中,我也逐渐培养了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积极态度与坚持精神。同时,在团队活动中,我学会了与队友密切合作,发挥个人的优势,共同达成目标。这些经历让我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让我明白了集体的力量和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总而言之,体育健康课程不仅让我学到了运动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让我认识到了体育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通过这门课程,我更加坚信运动是保持健康的重要途径,也进一步培养了我坚持锻炼的意识和习惯。我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不断地借鉴体育健康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努力实现自己的健康目标。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篇二
体育健康课程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传递的知识和技能,更是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作为一名体育健康课程的教师,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和独特之处。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不仅仅是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更是在为他们塑造健康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在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我也不断地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有关健康和运动的东西。
首先,体育健康课程作为课程的一部分,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在这门课程中,学生不仅仅是学会了一些体育技能,更是得到了身心健康的锻炼。通过体育健康课,学生能够培养良好的协调能力,提高体能水平,改善体质。同时,通过体育健康课,学生还能够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培养集体观念,学会尊重他人,友好合作。这些能力和品质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将来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次,体育健康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律性和自律能力。在体育健康课中,学生需要遵守一定的纪律,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方式进行锻炼。这就要求学生要具备自律性和自律能力。只有养成自律的习惯,才能够坚持锻炼,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我教学的过程中,我常常强调学生要按时参加课程,严守规定,这既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律性,也是为了加强他们的健康意识和行为改变。
再次,体育健康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在体育健康课中,很多活动需要学生进行团队合作,需要他们协调配合、相互支持、共同实现目标。这对学生而言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通过体育健康课,学生能够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学会尊重和倾听他人的意见,发挥个人的优势,实现集体的目标。这样的经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集体,还能够为他们今后的职业生涯和社会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础。
最后,体育健康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在体育健康课中,学生不仅仅是在练习技能,更是在展示自己,面对挑战。这样的过程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成长的满足感,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无论是比赛中的优异表现,还是课堂上的积极互动,学生都能够获得鼓励和认可,进一步激发他们对于体育和健康的热爱和热情。
综上所述,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体育健康课程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这门课程,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培养自律性和自律能力,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并且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作为一名体育健康课程的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我将以更高的热情和专业水平,继续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篇三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召开的关于规范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会议精神,深化新一轮的体育教学改革,秉承以学生发展为主,健康第一的新理念,向终生体育的大目标迈进,大力推进有效教育教学活动的目的。笔者结合我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实际情况,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和由毛振明教授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体育与健康》七年级教材。从课程标准的最基本的四个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
3、以学生发展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4、关注个体差异与共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和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最基本的五个设计思路:。
1、根据课程目标与内容划分学习领域。
2、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划分学习水平。
3、根据可操作性和可观察性的要求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
4、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加大课程内容的选择性。
5、根据课程发展性的要求,建立评价体系。经反复学习探究,特设计本教学工作计划。
学年教学计划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全年和两个学期的教学内容与课时比例的教学方案。
(一)设计的要求:。
1、贯彻课程标准,注重学生发展。
课程标准是构建课程学习目标体系和评价的原则,教材(教师用书和学生用书)是完成课程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的提供。因此,教师在制定学年教学计划时,不应以教师的个人兴趣、特长和竞技运动及中考体育考试项目为中心,而应以学校的教学实际出发,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中心,避免教师的随意性和自由性,认真的、系统的、科学的进行设计。这样才能全面贯彻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将科学规范办学,使《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深化在实处,真正为实施素质教育,将体育与健康课程先行起来,真正做到学生是大赢家,最终受益的还是学生。
2、实践性、灵活性与综合性由于课程标准没有具体规定七年级的具体教学内容,所以在设计全年教学工作计划时,可以根据实践性保证正常教学秩序的进行,同时做好六年级到七年级的衔接工作,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灵活性(根据教材的性质和学生达学习目标的状况等对教学内容和课时比例,及男女生教学的特点,适当进行调整)、综合性(不仅重视学生的运动技能和知识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和社会运动能力的提高)的原则,确定教学内容和课时比例。
3、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内容。
在认真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及教材的基础上,要对所任教的年级班级的学生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兴趣、特长、活动能力、技能基础、体能状况、心理水平、社会交往等情况,为学年教学计划的制定提供可行性的依据。另外,教学内容的选择,要适合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具有健身性、知识性和科学性为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有较强的实效性,与学校整体的课程改革紧紧地配套起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确保平常每一节课的有序进行。
1、全年教学计划设计的依据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结合学校现有的场地器材设施建设,及学生的兴趣爱好等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的。
2、本设计方案是按照全省规定的课时安排要求(每周三次课)来设计,每学期按十七周计算,一学期共五十一节课,一年为一百零二节课其中每周有一节是健康课来进行设计。
3、一节课时可以以一个教学内容或两个教学内容进行教学的。但教师必须根据课时的教学目标设计来进行教材的选择和搭配及具体课时的比例划分,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有效的实施有效教学,且上好平常每一节课。
学期教学计划又叫学期进度,是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把学年教学计划中所规定的每一学期的教学内容,合理分配到每一节课中去,并为制定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教案设计提供依据。
(一)设计要求。
1、学期教学计划是以学年教学计划为依据的,是以单元教学的形式来进行统筹安排,处理好"开放"和"放开"的关系,从学校的教学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其教学内容多样性,可行性、趣味性、地方性的特点和原则,搭配好具体的教学内容。
2、科学、合理地安排好学习内容的顺序。学期计划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到学习内容的特点和季节气候变化的自然条件及场地器材设施条件,采用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新旧教材合理搭配等方法,优先组合好学习内容顺序。
3、加强集体备课,积极实施有效教学。体育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体育教学的目标任务、内容要求,主要是靠学生自身练习来不断完成和巩固提高的。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能使全体教师较为科学的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合理安排好教学课时,掌握好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更加有利于教学方法的最佳选择。不断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协调、沟通、调整、积极实施有效教学,确保教学计划的完成。
健康课实践课健康课实践课。
111田径1足球。
21田径1足球。
231田径1足球。
41田径1体操。
351发展身体素质1体操。
61篮球1体操。
471篮球1体操。
81篮球1体操。
591篮球1乒乓球。
101发展身体素质1乒乓球。
6111体操1乒乓球。
121体操1乒乓球。
7131体操1田径。
141体操1田径。
8151游戏1田径161游戏1田径。
9171田径1排球。
181田径1排球。
10191田径1排球。
201田径1排球。
11211足球1排球。
221足球1排球。
12231篮球1排球。
241篮球1排球。
13251游戏1田径。
261游戏1田径。
14271足球1田径。
281足球1田径。
15291发展身体素质1篮球301武术1篮球。
16311武术1篮球。
321武术1篮球。
17331武术1篮球。
341发展身体素质1篮球。
备注:。
1、田径--短跑、耐久跑、跳远。
2、体操--技巧、支撑跳跃。
3、结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综合性评价(二)设计说明。
2、本计划主要是为了解决学习内容与课时数量之间的矛盾,协调学生发展的基础性和全面性,更好的贯彻落实好新课标,提高教材的使用率,实施有效教学,满足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同时达到终生体育意识培养的目的。
3、结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教学综合评价,建立和建全评价体系,不断完善教学。
三、
全年和学期教学计划设计的注意事项。
(一)七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全年和学期教学计划的设计要确保实施和完成。依据课程标准,遵循新课标"开放"和"放开"的精神,将教学内容全部实施并落实到每一节课中。
(二)七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全年和学期教学计划的设计要适合学生的发展,从"运动技术、技能为中心"向"以学生发展为主体转移"将教的内容转化为学的内容,强调设计内容的健身性、实用性、科学性,以培养学生为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和达到终生体育意识的目的。
(三)七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全年和学期教学计划的设计要注意课程资源的开发,为学生提供一个思辩和探究学习、练习、运用的平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七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全年和学期教学计划的设计要将评价体系真正建立起来,对教与学都有一个客观的综合性评价,尤其是要重视对学生发展体系特有功能的评价,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灵活运用评价体系。如由终结性评价发展到形成性评价;由相对评价发展到个人的差异评价;由绝对评价发展到差异性评价。同时,重视社会有关方面特别是家长的任何意见,发展评价的多元化.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篇四
拉班运动方式创始人鲁道夫拉班,这种运动理论是用来观察你的整个身体和有关系的各部分如何相互作用以及和周围环境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拉班和费登奎斯(进行这种运动时只要求你思考你的感觉)和亚力山大(这种运动要求你提高对日常运动的感知力)有些不同。拉班运动方式是非常特殊的练习,其目的是想象对于在不同条件下身体应该如何运动这个问题,自己感觉并具有更强的感受力。通过你想让身体怎么做,你的身体动作就配合起来达到运动的目的。
走是最基本的一项动作技能。为了满足孩子对各种“走”的好奇心与游戏欲望,我就有目的地组织了本次游戏。旨在引导幼儿运用拉班运动方式探索和尝试身体的各种移动方法,结合其他几个纬度的练习从而丰富对身体各部位功能的认识,激发他们对身体游戏的兴趣,最终达到身体运动健康锻炼的目的。
1、认识自己身体各部位的不同作用,尝试运用身体不同部位移动身体,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身体动作的表现力。
2、积极探索新的动作,独立或合作设计完成动作,发展创新技能。
3、在游戏中体验身体游戏的乐趣,培养互助合作的精神。
1、音乐磁带。
2、课件图片。
一、准备活动。
1、热身运动“健康快乐动起来”。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做运动吗?和我一起来做运动吧!”
幼儿随着音乐,在老师语言提示下,创编动作:
“游泳,跳绳,拍球,拳击,走路,举重,跳高,跑步,射击,艺术体操等动作。”
2、交流游戏“运动的累了吧,走成圆圈坐下来休息一下吧。”
问:“刚才我们都用了身体哪些部位,做了什么动作?”
幼儿个别交流并作示范。
二、探索游戏。
(一)自由探索移动方法。
1、“我们身体的各部位还可以做很多动作,你们平时走路是什么样的呢?”
2、“如果不用小脚走,你可以用其他部位的动作来代替小脚走吗?”请个别幼儿示范。
3、“现在请你们做一个和平时走路不同的动作在我数到3之前把你们的身体移到老师身边来,大家试试看,比比谁的办法多。”
鼓励幼儿独立尝试或自由选择同伴合作。
(二)相互学习移动方法。
1、幼儿之间相互学习“你是怎样移动身体的?”个别上台交流并演示自己的动作后,集体跟学,教师数数,控制时间。
2师幼之间相互学习“老师也想到了几种好办法,一起来看看吧!”教师示范。
“谁知道我是怎么做的?”
集体尝试,边看边模仿动作。
(三)游戏:奇妙的方法上小学。
1、以神秘的口吻激发兴趣:“今天我要用特别的走法带你们去一个地方,你们看,那是什么地方?”(看课件)“小学里要学很多知识想去看看吗?”
2、“可是去小学要经过草地、小桥、石子路。一路上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通过呢?”师幼讨论通过的方法,选择比较合适的动作。
3、幼儿自由尝试想象各种动作通过各个场地。然后在教师的带领下选择合适的动作经过各个道路。
4、用各种方法到达小学,欢呼胜利,并欣赏各类数字。“我们终于到小学了,看看里面有什么知识。”全体随机读数字。
三、放松活动。
1、放松游戏“数字造型”:“小学里有数学知识,那我们的身体能变成数字吗?”幼儿单独或相互合作,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数字造型。
2、请个别幼儿示范全体学习。
3、小结:“我们的身体真灵巧,会做那么多有趣的动作,还能脚不沾地做高难度动作走路,所以我们要爱护身体的每一部位,平时多锻炼,有了健康的身体你想变什么就有什么。我们的身体也累了,该休息了,现在回家吧。”
(在舒缓的音乐声中幼儿走回游戏室)。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篇五
13-14学年度第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已经结束,在过去的一个学期中,以"加强常规教学"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实施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帮助一年级孩子从幼儿园向小学阶段稳步过渡,以下是对本学期的体育教学工作简要总结:从第一次体育课到上学期最后一次体育课,我的体育与健康课发生的很大的变化,从一开始的站队,到基本的课堂常规,学生学习的很快,进步也很明显。
作为一名新分的教师,接手一年级的学生,我开始还有点担心,没有教学经验,没有吃透教材,种种困难和考验摆在了面前,该面对的始终要面对,真正的上下课来后发现,孩子也没那么调皮,没那么不可管教,相反我还莫搜到了少许的管教经验,再有一个就是小学生的接受能力超快,学习模仿能力超强。通过一个学期的锻炼和教学还有各任课教师的帮助,以及校领导的支持下,学生们正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通过不同的比赛,很多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已经脱颖而出。在过去的一个学期里,我始终本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抓好体育教学工作,我能认真研究贯彻执行新的《体育课程标准》,本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确立"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目标,结合德育、智育和美育,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为培养新型、现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准备,在教学中能以现代课堂理念规范自己,平时能认真加强体育新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实践,教科研意识强,教学水平有明显的提高。我能认真做到经常性地对教学工作进行反思、总结,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认识和掌握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学新的规律。根据所制定的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及教学进度,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上好每节课,认真写好教学反思。
沂源第二实验小学高凤太。
一、学情分析。
1、指导思想: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理念是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一位学生受益。
2、学情分析:一年级有四个教学班级,通过13-14年度第一个学期的体育与健康的学习,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对体育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每个本机内的学生身体素质不是很均匀,下面对四个班级的情况进行分析:
一班,男女分配差不多对等,大部分的男生素质稍好与女生,就课堂常规方面,女生要比男生好,技能的掌握情况,女生要好于男生。
二班,女生比例略高于男生,课堂上练习女生比男生主动,没有特别突出的学生,身体素质不等,有个别的学生不能参加强烈的运动。
三班,男女搭配均匀,身体素质比上学期有了很大的改观,课堂纪律很好,接受能力强。
四班,两级分化严重,素质强的学生有一部分,身体素质差的同学也不在少数,个别的学生属于不能参加运动类型,课堂纪律差。
四个班级的学生基础不同,身体素质也不同,通过上个学期的教学,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
要涉及的教学内容比较分散,队列、走、跑、跳、投、技巧、篮球、足球、羽毛球,体操、垫上运动等十几项都要涉及,涉及的内容较广泛,根据教材的特点,制定了九个单元教学计划,每个单元计划4周,16个学时。根据课时的情况,随机安排广播操的细节练习。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了解或初步接触一些运动项目。
难点:规划好各个环节,单元与单元的衔接,能够熟练的掌握运动技能。
四、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上好体育与健康课并且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达到该目标时,学生将能够积极愉快地上体育与健康课和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如不旷课,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等。
2、运动技能目标:获得运动的基本知识和体验。达到该目标时,学生能够知道所学运动项目或者体育游戏的名称或动作术语。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简单的技术动作,如:立正、稍息、三面转发等,并能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
3、身体健康目标:通过走、跑、跳、投球类等内容的教学,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通过走、跑、跳、投掷等游戏的教学,发展学生的体能;使学生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
4、心理健康目标:通过游戏与基本动作的教学,使学生能适应陌生的环境,并能说出自己参加体育活动的情绪表现。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自己的情绪。
5、社会适应目标: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
五、教学措施。
1、始终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进行教学。
2、备好每一节课,营造一个宽松生动的课堂气氛,利用学生好动模仿能力强的特点采用探究学习和分组教学的学习方式,课前课后进行及时的反思,并对教学方法进行及时的修改。
3、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将教学内容穿插于游戏当中,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
4、加强课堂常规的教育、落实,以防伤害事故的发生。
5、因材施教。因为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关注个别差异,保证每位学生都受益。
第一单元:队列队形。
第二单元:走、跑与游戏。
第三单元:跳跃与游戏。
第四单元:投掷、攀爬等垫上运动。
第五单元:技巧、跳绳。
第六单元:篮球。
第七单元:足球。
第八单元:体能练习。
第九单元:总复习、检测考核。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篇六
一是完善了培养目标。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结合义务教育性质及课程定位,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
二是优化了课程设置。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双减”政策要求,在保持义务教育阶段九年9522总课时数不变的基础上,调整优化课程设置。将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整合为“道德与法治”,进行一体化设计。改革艺术课程设置,一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八至九年级分项选择开设。将劳动、信息科技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
三是细化了实施要求。增加课程标准编制与教材编写基本要求;明确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课程实施职责、制度规范,以及教学改革方向和评价改革重点,对培训、教科研提出具体要求;健全实施机制,强化监测与督导要求。
(二)关于课程标准。
一是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各课程标准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
二是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基于核心素养发展要求,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设计课程内容,增强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联系,优化内容组织形式。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
三是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各课程标准根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特征,形成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和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
四是增强了指导性。各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一学一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
五是加强了学段衔接。注重幼小衔接,基于对学生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发展水平的评估,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依据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合理安排不同学段内容,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了解高中阶段学生特点和学科特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之际,实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对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勤勉认真、行而不辍,不断创新实践,把育人蓝图变为现实,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课程性质1。
二、课程理念2。
三、课程目标5。
(一)核心素养内涵5。
(二)总目标6。
(三)水平目标7。
四、课程内容10。
(一)基本运动技能11。
(二)体能13。
(三)健康教育19。
(四)专项运动技能26。
(五)跨学科主题学习101。
五、学业质量107。
(一)学业质量内涵107。
(二)学业质量描述107。
六、课程实施120。
(―)教学建议120。
(二)评价建议125。
(三)教材编写建议128。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130。
(五)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132。
附录跨学科主题学习案例134。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篇七
1、学生情况:七年级共四个班,每个班约三十五人左右,大多数学生身体健康,无运动技能障碍。
2,技能情况:七年级学生喜欢跑,跳,篮球、足球、游戏等活动,但动作不太协调。
根据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培养目标《中学体育教学课标》以及本校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传授基本的体育体育卫生保健和安全知识,培养认真锻炼身体的态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
1、使学生认识自己的身体和掌握锻炼身体的知识与方法。
2、学习田径、跳跃、力量、球类等项目的基本技术。
3、培养学生各项基本技术的兴趣,培养勇敢、顽强、自觉遵守规则、团结协作等优品质。
1、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充分贯彻课改精神,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提高课堂效率。
2、抓好学校田径队的建设训练工作,为本学年度举办各类比赛做好充分准备。
3、广泛开展学校群体活动,上好大课间活动。
1、抓好基本身体素质的提高。
2、抓好基本技术的练习。
3、结合大课间活动,认真抓好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
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校兴趣。进行分组活动、比赛。
5、学生练习一段时间进行测试,及时掌握学生的练习情况。
6、根据学生不同情况进行专项练习。
1、培养学生树立锻炼身体的主动性和关心自身健康的社会责任感。
2、运用体育队学生特有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美感和文明行为,逐步提高,培养遵守纪律,尊重他人,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等集体荣誉感和良好作风。
3、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勇气、顽强、朝气蓬勃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注意能力的培养,启迪思维,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篇八
一是完善了培养目标。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结合义务教育性质及课程定位,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
二是优化了课程设置。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双减”政策要求,在保持义务教育阶段九年9522总课时数不变的基础上,调整优化课程设置。将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整合为“道德与法治”,进行一体化设计。改革艺术课程设置,一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八至九年级分项选择开设。将劳动、信息科技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
三是细化了实施要求。增加课程标准编制与教材编写基本要求;明确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课程实施职责、制度规范,以及教学改革方向和评价改革重点,对培训、教科研提出具体要求;健全实施机制,强化监测与督导要求。
一是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各课程标准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
二是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基于核心素养发展要求,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设计课程内容,增强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联系,优化内容组织形式。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
三是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各课程标准根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特征,形成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和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
四是增强了指导性。各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一学一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
五是加强了学段衔接。注重幼小衔接,基于对学生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发展水平的评估,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依据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合理安排不同学段内容,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了解高中阶段学生特点和学科特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之际,实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对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勤勉认真、行而不辍,不断创新实践,把育人蓝图变为现实,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课程性质1。
二、课程理念2。
(一)核心素养内涵5。
(二)总目标6。
(三)水平目标7。
四、课程内容10。
(一)基本运动技能11。
(二)体能13。
(三)健康教育19。
(四)专项运动技能26。
(五)跨学科主题学习101。
五、学业质量107。
(一)学业质量内涵107。
(二)学业质量描述107。
六、课程实施120。
(―)教学建议120。
(二)评价建议125。
(三)教材编写建议128。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130。
(五)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132。
附录跨学科主题学习案例134。
因为正文内容过多,请大家通过网盘下载课程原件。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篇九
通过参加安徽省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平台的培训我对体育新的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体育健康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新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新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新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是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其次,体育健康新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新课程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自身特点以及国际课程发展的趋势,拓宽了课程学习的内容,将课程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并根据领域目标构建课程的内容体系。
新课程标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将中小学的学习划分为六级水平。
为了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和学习评价的可行性,学习目标必须是具体的、可观察的。在心理健康的社会适应两个学习领域,要求学生在掌握有关知识、技能的同时,强调学生应在运动实践中体验心理感受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使情感、意志方面的学习目标由隐性变为显性,由原则性的要求变为可以观测的行为特征。这既便于学生学习时自我认识和体验,也便于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情感、态度和行为习惯的观察,判断教学活动的成效,从而有效地保证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实现。
教师在制定具体课程实施方案时,可以根据课程的学习目标,从本地、本校实际情况出发,选用适当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学生可以根据学校确定的内容范围,选择一两个项目作为学习内容。
课程评价是促进课程目标实现和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新课程标准力求突破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的状况,强化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而淡化甄别、选拔功能,并根据这样的原则对教学评价提出相应的建议。新课程标准把学生的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纳入学习成绩评定的范围,并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篇十
摘要:体育与健康的教学是一项有组织、有系统的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目的的社会实践教学活动。随着高中各学科的课程标准的颁布和不断深入,教学指导思想和内容框架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下面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谈一些认识和思考。
1.新课标与体育与健康的教学理念是一致的且完善的。
首先,新课标的彻底摒弃了传统“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更为突出和重视学生这一教学主体的重要作用,和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求相一致;新课标中还着重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适应社会生活方面,和“人本主义”的教学理念高度一致。其次,新课标理念更加完善。它更加重视学生的体育健康课与学生身心发展,将体育与健康功能延伸到了社会生活。它顺应教育发展趋势,提出了坚持健康第一、激发体育兴趣、以学生为主体、重视个体差异四个基本理念。
2.新课标与体育与健康的教学领域目标是吻合的。
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只有发展身体、强健体质,掌握体育知识、技能三项教学任务。教师也单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机械备课,吃力教学,学生被动学习,费劲锻炼。期间,心血和汗水都没少付出,但却没能得到相应的受益。新课标的出现,拓展了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目标和领域,相对之前的任务,更完善,更具体,不仅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张扬个性,而且还有利于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
新课标下选择教学内容需要着重考虑以下关系:(1)考虑系统知识和系列活动的关系,将课程知识、原理和技能的教授转变成为直接的经验和实践体验,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2)考虑地域差异。根据自己地区的特色选择教材,大胆取材,大胆创新,突出自己的地区特色和教学特色。
(1)师生关系上的变化,从传统“一言堂”“满堂灌”转变成为重引导,重参与,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2)教学组织方法的变化。从精讲多练、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转变成为多样的教学手段和组织活动,多姿多彩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