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镜花缘读书心得(优秀15篇)

镜花缘读书心得(优秀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1 10:50:05
镜花缘读书心得(优秀15篇)
时间:2023-12-11 10:50:05     小编:QJ墨客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镜花缘读书心得篇一

本书以女皇帝武则天诏令百花齐放,众神被迫从命,被嫡入凡间变为100位才女为中心,写下了一篇篇赞美女子才华的优美文章。

这本书告诉所有人,女子也是可以很有才华,很有地位的。机会是自己争取的,而不是自己去等待的。书中说得好:做人要以忠,孝,顺,信仁德为本,如果我们连这几个字都做不到,怎么生存下去呢?在女儿国,是女人当政,当宰相,当大臣的,为什么呢?因为这是女子自己争取的。

这本书不仅要告诉我们要争取机会,还告诉我们要孝敬父母长辈;忠诚;善良;宽宏仁慈;不斤斤计较;做事一步一步来;最重要的是要自信。这就是100为才女身上的优点。

这是一本在中国历史上小有名气的小说《镜花缘》,希望大家喜欢。

镜花缘读书心得篇二

享受读书,岁月静好。书籍是人类数百年来无数聪明才智的载体,它记录着人类的知识教训。我们应该善于读书,更要善于读好书。从书中汲取营养。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静镜花缘读书心得”,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镜花缘》是继《红楼梦》之后比较优秀的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是清代作家李汝珍晚年的一部作品,共一百回。《镜花缘》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写武则天称帝,打败了唐室旧臣徐敬业、骆宾王的反叛。有一天醉后观花,令白花严冬齐放。众花神不敢违背圣旨,就齐聚皇家花园喷蕊吐艳。哪知违背了天规,被玉帝贬下凡尘成了一百个才女。众花领袖白花仙子被贬到岭南,托生为唐敖的女儿小山。唐敖殿试落第,心情沉闷,就随妹夫林之洋泛海出游,经舵工多九公导游,观览了海外异国风情,看到许多奇人异事。后来进入小蓬莱,求仙弃世,一去不返。小山思亲心切,让舅父林之洋带她出海,寻父回家,历经磨难后终于找到小蓬莱,却意外地在泣红亭中录下一卷“天书”,上面有一百名女子的事迹。并遵照父亲的意思改名为唐闺臣。

第二部分写武则天开科考试才女,录取了一百人,名次和泣红亭天书上载得分毫不差。这些才女及第后,拜见宗师,连日饮宴,赋诗游戏,表演了书、画、棋、医、卜、星相、音韵、算术等,以及灯谜、酒令、斗草、投壶等,尽欢而散,唐闺臣也重返仙山。这时,徐敬业、骆宾王等人的儿子联合剑南节度使文芸,起兵反对武则天,一些才女也因姻亲关系加入军中,不少人殉难,终于打破了“武家军”的酒、色、财、气四座大阵,武则天失败。后来唐中宗复辟,仍尊则天为“大圣皇帝”,则天又下新诏,宣布明年重开女试,并命前科录取的才女重赴“红文宴”。

我的书架上有好多书,它们整齐的放在书架上,一天放学,我发现书架上又多了一本,原来是妈妈给我买的,名字叫《镜花缘》,我很高兴。

《镜花缘》是清代神魔小说,鲁迅爷爷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之为能“与万宝全书相邻比”的奇书。国外学者也致力于此书的研究,苏联女汉学家费施曼说该书是“熔幻想小说、历史小说、讽刺小说和游记小说于一炉的杰作。”《镜花缘》已被译成英、俄、德、日等文字。

它讲述了千奇百怪的奇幻国度和形形色色的风土人情,幻想,历史,讽刺,游记于一身,被当代学者称为“杂家小说”。!

通过阅读《镜花缘》一书,我认识了很多有特色的国家和英雄人物,并跟随着主人公唐敖旅行经过了焰火国,游过了君子国,还有小人国、黑齿国等等许许多多不同的带有神奇色彩的国家。

他们最先去了一个叫“君子国”的国家,他们发现这里的人很奇怪,总是讨价还价,但是,讨价还价的人不是买家而是卖家。如:一个小军官买东西,他跟卖主吵了半天才用一些钱买了一些差的东西,可卖主死活不让走,让小军官用一半的钱买了一半好的一半差的,这才算交易完毕。又去了一个叫“大人国”的国家,这里的人一出生脚下就踩着一朵云,走起来好像飘一样。如果这个人脚下的云是彩色,是指心眼好。如果云是黑色的,就指心眼坏。又去了不少国家,如“劳民国”“聂耳国”“无肠国”“犬封国”等其他国家。

这本书里的故事让我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就看完了,总是还想看,连吃饭睡觉都想着它,太吸引人了。

如果现代社会的人都像君子国一样讲诚信,像大人国一样一看就知道谁好谁坏,社会就不会很乱。,人民就会更幸福,我们也会更快乐。

今天晚上,我终于把《镜花缘》这本书读完,它不仅给予了我快乐,还给予了我人生的道理。

《镜花缘》这本书主要讲了王母娘娘的生日宴会——蟠桃会。白鸟大仙和百兽大仙都把鸟兽叫来给王母娘娘助兴。可是只有百花仙子没有把百花——荷花、枫叶、樱女、芙蓉、兰草……在同一时间开放,于是,月神嫦娥仙子与她打了个赌:“如果有一天地上的皇帝让你开花,你开了,就下凡去。”

几百年后,地上的女皇帝——武则天十分的不近人情,她让花园里一百种花一齐开放,不然就把全天下的'花都拔了。百花仙子因为不在,其他九十九个花仙子不知如何是好,最后只好照办了,终于百花仙子知道了,自动飞下了人间,还有九十九个花仙子也一齐下凡了。

百花仙子下凡后转世在唐敖家,在唐敖一次漫长的国外旅程中他找回了九十九个花仙子,从此她们过上了比神仙还快乐幸福的生活。

这本书告诉了我许多道理,如:“人不要重视外表,要重视学习。”“不要被对方外表所迷惑……”所以,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终身难忘。

李汝珍,是清的一位男小说家,他生性耿直,对八股文允满了不满,于是在作官的道路上尽遇坎坷,一直没有名气,只能做县官。他终于明白自己不属于这条路,用自己的才华和渊博的知识,花了20年的时间写完了《镜花缘》。

《镜花缘》这本书主要讲述林之洋、唐敖与多九公三位好友一齐出海游历,他们一共游历了三十二个国家,结识了不下十位的花仙。

在这三十二个国家中,最吸引我的就属“大人国”了。唐敖早就听闻大人国只能乘云能在地下行走,十分感兴趣,便在“大人国”中畅心游玩。在去往“大人国”的途中,唐敖和多九公遇到一位并不削发的僧,老僧告诉他们,“大人国”中的人有云雾护足并非自幼生的,是按人心决定的。云雾是五彩的,此人最为善良,黄色的仅次于五彩的,而黑色最为卑贱人心恶毒。在市内,唐敖和林之洋看见一位乞丐和酒肉和尚脚登彩云,心生疑惑。多九公告诉他们,脚登云之颜色在行为恶善,不在于富贵贫贱。心角宽广,光明正大的,脚登彩云;心胸狭隘,满腔奸私暗昧的,脚便登黑云。云由足生,色随心变。如果恶心痛改前非,一心向善,云也会随之改变。

林之洋听了,只骂道老天不公,云只生在“大人国”,不生在其他国和自己的国家。如果有了云,每人都可以轻易分辨此人的善恶,善于辨别,还让人自我监督,告诫自己心生善良。

李汝珍的耿直与对当时黑暗、不公社会的批判,难道不值得我们敬佩吗?

作者在书中运用了夸张的写作手法,利用讽刺的语气突出自己对社会的厌恶,也让语言变得更幽默风趣。使我们本应为他感到不公而又微微上场了嘴。

镜花缘读书心得篇三

《镜花缘》描写女性,既有其成功之处,也有失败之笔。书中形象最丰满的是唐小山,为百花仙子托生,通文墨,学问好,能使羞辱了多九公的两位黑齿国姐妹拜服,能在短时间里写出《天女散花赋》那样的文字。由于书整体的价值观是儒家的,这位主角因此是一位不远千里寻找父亲的孝女形象。在人群里,我们也能时常发现她的稳重、识大体等的优点。其他几位,像骆红蕖、阴若花、颜紫绡等人,或者有一些武功、神勇,或者明道理,讲事非,都是各有其经历与个性。然而总体观之,这一百位女子,其美貌、聪明,大体都很相似,甚至有些人本身就是某家的五姐妹、六姐妹,除了名字以外几乎分辨不出来,简直就是同一张脸孔。这样的描写多少给人乏味之感。正如一般的观点认为《水浒》前半比后半好,因为前面写的都是个人事迹,像鲁智深、武松等人的形象能写得那样的生动鲜明;而后面写宋江大军东征西讨,笔墨主要花费在写主将如何英明、布阵如何巧妙,先前的那些好汉似乎都没了什么个性,不能不算作一种遗憾。

前面说过,整本《镜花缘》的价值观是儒家式的,它歌颂父慈子孝,君明臣忠,让有学问的读书人都在故事中得到尊敬。同时,它也描写了一群同样具有那些良好品质的少女,通过她们在才女考试中的表现说明女子也能承担像男子那样的任务。就作者的时代来看,这样的观点无疑是进步的。然而少女也像老学究那样谈《礼》、谈历史,终究是缺少了一些年轻人的灵性。除此以外,作者借书中人之口,对通俗化的儒家提出质疑,像奢侈的婚葬礼仪、讲究排场的宴会、是非不明的诉讼等。质疑之余,作者又树立起那些海外的"理想国":君子国、轩辕国。这种思考和探索的精神,是值得称赞的`。

总的说来,《镜花缘》还是给了我很多有益的启示,发展了我的想象的空间。这本书能够流传至今,自有其不可磨灭的价值所在,就不用我多作评论了。

镜花缘读书心得篇四

三月初三那天,各路神仙都去昆仑为王母祝寿,百兽、百鸟跳、唱了一阵,嫦娥对百花仙子说:“今天是王母圣诞,你应令百花齐放,既可增加气氛,又可以助长酒兴。”众仙听了,连声称“妙”。百花仙子却以“花开有序”为由拒绝了。于是,百花与嫦娥在众人面前打下一赌:“如果下届有一位帝王能够使百花齐放,那百花仙子就被贬下凡间。”正巧心月狐要托生为帝王,嫦娥就对心月狐说:“你若能使百花齐放,那天下万紫千红岂不更加好看?”心月狐想了想,答应了。心月狐托生在武家,取名武则天,后来当上了不可一世的女帝王。

一日,天空忽降鹅毛大雪,武则天赏雪饮酒,乘酒醉之际,下召令百花齐放。偏偏这时百花仙子在与麻姑下棋,众花无从请示,又不敢抗旨不尊,只好乖乖开花。玉帝知道后,龙颜大怒,把百花仙子与其他九十九位仙子一同贬下凡间。百花仙子托生在唐敖家,取名唐小山。因遭奸臣陷害,唐敖被革去功名,与他妻子的弟弟林之洋与舵工多九工一同出海经商,临行时神仙托梦,要他去海外寻找失落的十二位花仙,从此,他们开始了在海外的冒险与寻觅。

作者沿用了《山海经》中国度的名称:“大人国”国民脚下的彩云、“君子国”国民的君子风度、“两面国”国民天生的两面脸、“翼民国”国民长五尺的头、“犬封国”国民的狗头、“深目国”国民长在手心之中的眼睛、“劳民国”国民终日摇摆、劳碌不停的生活、“豕喙国”国民只会说谎话的嘴、“无肠国”国民吃饭的传说、“女儿国”国民女子当政、男子为妇的传统……无一例外的反射出作者生活的那个年代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如:自私、虚骄、奢靡、吝啬、作伪、狡诈。同时也显示出作者对生活在一个完美的世界里的渴望。

《镜花缘》这部优秀的书籍犹如一面心灵的明镜,不但可以照人,也可以照己。

镜花缘读书心得篇五

《镜花缘》是清代著名作家李汝珍历时近20xx年所写的小说,题材涵盖了社会现状、世俗人情以及当时的进步思潮,为后世学者提供了许多研究与借鉴的地方。近来,通过对《镜花缘》的反复品咂,笔者认为,其中描写的主人公在女儿国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为全书的精华之处,既体现了作者对男女平等、尊重女权思想的高度崇尚,又对当时宫廷争斗、封建陋习给予了有力的批判。

在以往侧重于描写才子佳人爱情的戏曲和小说中,我们不难发现,它们所刻画的女子虽然也代表了一定的女性觉醒思想: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勇于与家庭中的顽固势力做对抗,即使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就是其中的真实写照,然而,在这些作品中,女性的觉醒意识是被动的,仅限于当自身利益受到严重威胁之时,反抗的空间亦局限在门第等级观念之中。《镜花缘》则恰恰相反,女儿国的每一位女性俨然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她们不必再遵从封建礼教的束缚,去恪尽职守的扮演大家闺秀、小家碧玉的角色,反而可以率性的不饰脂粉,"反穿靴帽,作为男人,主管外事",此外,他们的行动也不单单禁锢于四尺见方的闺阁、庭院与花园之中,"农士工商皆女辈,渔樵耕牧尽红妆",在这个国度里,女性可走出深宅后院,串街走巷,凭借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学习、掌握适应社会的技艺,当国家遭遇水患侵扰,需要人才储备资源的时候,她们表现出胜于男性的灵巧与聪颖。故事的最后,在女儿国国王即将去世,王位无人的情况下,世子阴若花继接宗支,其好姐妹枝兰音、黎红薇、卢紫萱不愿"庸庸碌碌,虚度一生",三人立下宏远,"我们同心协力,各矢忠诚,或定礼制乐,或兴利剔弊,或除暴安良,或举贤去侫,或敬慎邢名,或留心案牍,辅佐她为一国贤君,自己也落个女名臣的美号,日后史册流芳"。在这里,女性不再仅仅被认定为是传宗接代的机器,亦或是家庭政治联姻的工具,她们的自我意识被无限放大,在这一契机之下,她们与男子一样竭尽所能的去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渴望着创立一份属于自己的功业,从而得到社会的肯定,实现人格的独立。

"粉面郎缠足受困,长须女玩股垂情"一回可谓是令人可笑又可叹啊。进宫卖货的林之洋"有幸"被女儿国国王阴奇看中,封为"王妃",而在这"有幸"中却也藏着深深的"不幸"。按照女儿国的习俗,男子要穿耳、缠足,这当然在林之洋身上也是不可避免的。被穿耳时,"那白须宫娥上前,先把右耳用指在那穿针之处碾了几碾,登时一针穿过。林之洋大叫一声‘痛杀俺了’······又把左耳用手碾了几碾,也是一针直过,林之洋只疼的喊叫连声"。而后缠足更是使他放声大哭,他的两只金莲"被众宫人今日也缠,明日也缠,并用药水熏洗,未及半月,已将脚面弯曲,折成凹段,十指俱已腐烂,日日鲜血淋漓"。作者将高大直率的林之洋作为切入点,通过一个男性的亲身感受,对压迫女性的封建礼教、封建制度提出了深切的控诉,更加的铿锵有力,义正言辞。回顾中国历史,女子缠足最早出现在五代十国,南唐后主李煜为求女子亭亭玉立,婀娜多姿,推崇女子缠足,明代的唐寅亦写过一首《咏纤足俳歌》:"第一娇娃,金莲最佳,看凤头以阵堪夸。新荷脱瓣月生芽,尖瘦帮柔绣满花。从别后,不见他,双凫何日再交加。腰边搂,肩上架,背儿擎住手儿拿"。到了清代,脚的形状、大小成了评判女子的重要标准,一个女人是否缠足,缠的如何,将直接影响她的终身大事。"三寸金莲"成为妇女的美态标准,以至于有些女子因脚太小而行动不便,成为进进出出都需要别人抱的"抱美人"。不得不说,这是一种畸形的审美意识,以其残忍的方式摧残着妇女的生理及心理健康。然而就是以缠足为代表的封建礼教却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中经久不衰,着实该引发人们的反思与检讨。历史是进步的,李汝珍在漫漫历史之河中,通过塑造这些自由不仿古的女性,开先人之智慧,对这一问题给予重视,加以批评,其给当时社会所产生的时代效应也是值得可定和赞扬的。

在女儿国的世界中,除却对女性自由、平等、独立之思想进行表彰,对封建陋习之陈腐、残酷进行鞭笞,其中夹杂着的就是对宫廷斗争的描述。清中后期时,统治日趋腐朽,人民怨声载道,可是在统治势力严密监视的淫威之下,广大百姓只能忍气吞声,敢怒不敢言,然而作为拥有独立思想的读书人,往往能够在他们的作品中巧妙的反映当时的社会现状,表达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在这书中主要表现在阴若花身上。阴若花八岁被立储,至今六载,不幸前岁嫡母去世,西宫阿母专宠,意欲其子继立,屡次陷害她。其父又因听信谗言而痛恨她,在此境况之下,年纪既幼,素日只知闭门读书,又无心腹的阴若花安能处处防备?一经疏虞,性命难保。所幸中途有贵人相助,脱离灾祸,尔后,在国家需要她挺身而出的时候,她对那个复杂的政治官场有了深刻的认识,"第此时臣国西宫之患虽除,无如族人甚众,良莠不齐,每每心怀异志,祸起萧墙,若稍不留难,唯有不遭其害。此国中历来风气如此"。而这又岂非是封建时代的真实写照?在我国古代,皇储作为国家未来的君主,皇权的继承人,它的确立对于维持江山社稷的延续以及国家稳定有着巨大的影响。然而,事物的发展总有其两面性。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权"的皇权引诱下,为夺皇储之位,不惜手足相残,泯灭人性的事件时有发生,唐太宗的"玄武"成为其一生遭人诟病的耻辱,康熙时的太子之争愈演愈烈,介于八王子和十四王子的雍正的争斗则更残酷,尤其是雍正当政以后对其他王子的迫害则更为惨烈。所以,为了治国安邦的需要,历代思想家和有作为的统治者大都提倡加强自身修养,倡导任贤选能,让贤者在位,能者在职。有才干的阴若花和她的三姐妹最终回国也是作者这一思想的体现。

镜花缘读书心得篇六

苏联女汉学家费施曼曾称赞《镜花缘》为“熔幻想小说、历史小说、讽刺小说和游记小说于一炉的杰作。”这个寒假,我亲自感受了这部文学巨著,感受颇多。

《镜花缘》是清代小说家李汝珍著名的长篇小说。前五十回苗写了秀才唐敖与林之洋等人在海外游离后,抛弃妻子于蓬莱山隐遁,其女唐小山(百花仙子被贬人间托生为唐敖之女)寻父,遵父命改名为唐闺臣回国应考的故事。后五十回描写了武则天科举选才女,唐闺臣和其他被贬的花仙子托生为一百位才女考中后,在庆贺宴会上展现书、画、琴、棋、音韵、医卜等诸多才干,后唐闺臣再次寻父未回。小说末尾,侧中描写了徐敬业、骆宾王等人的儿子起兵讨伐武则天,在仙人的帮助下,破了武家军队的酒色财气四大迷魂阵,拥戴中宗继位的故事。

在这本书中,有许多神奇国度,有趣极了!比如人们都以自己吃亏为乐事,在集市上互让互利的君子国;装腔作势,虚伪狡诈,讨好有钱人,歧视穷人的双面国;有云雾护足,不用车马,坏人脚下架黑云,好人脚下架彩云的大人国;好学上进、孜孜不倦的黑齿邦;终日忙忙碌碌,停下来就不习惯的劳民国……不同风俗的国家,各式各样的人物,让人兴味盎然。

但我最忘不了的还是女儿国。我觉得女儿国应该是作者极力批判封建社会的不平等而创作出来的这样一个国家。

封建社会时都是“男尊女卑”,而让人耳目一新的是女儿国的制度则是“女尊男卑””。在这里“男子反穿衣裙,作为妇人,以治内事,女子反穿靴帽,作为男人,以治外事”。有趣的是林之洋到国王那里取货物,竟被国王一眼相中,封了王妃,择吉日入宫。随后便命几个男人做的“宫娥”带到一楼上,吃完饭,便将他的衣履脱净,穿裙戴簪,涂粉梳发,还穿了耳洞,弄得他大叫:“痛死了!”之后,便又给他缠足,缠完如炭火烧一般,便放声大哭道:“坑死俺了!”未及半月,林之洋的双脚已被弯曲折成两半,十指俱已腐烂,日日鲜血淋漓,忍受疼痛。

读到这里,虽为林之洋的遭遇悲伤,但是古时封建生活中的女子不也是这样吗?从很小便要缠足,不知忍受了多少次钻心的疼痛,难道女子生来就要这样吗?有谁去同情她们过吗?而作者李汝珍就是在文中让男性从女性的立场去体会缠足等种.种陋习的丑恶和非人性的封建。

全书在展现这些的同时,重点刻画了一百个才女的才华,说明作者对当时“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否决以及着力颂扬女性才华,尊重女权的思想,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恶劣风气。以幽默的笔调嘲讽和批判了那些道德败坏,品行恶劣,行为不端的人,同时也寄予了自己的希望中的理想社会。

镜花缘读书心得篇七

暑假里,我看了一本名著《镜花缘》。这是一部清代长篇小说,是一部与《西游记》、《封神榜》、《聊斋志异》同样带有浓厚神话色彩的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李汝珍,他奇妙地勾画出一幅绚丽斑烂的天轮彩图。

这本书里有三位主人公,唐敖、林之洋和多九公。他们来到了大人国,看见人们脚下都踏着彩云。一打听,原来胸襟光明正大的人脚下踩的是美丽的彩云,可奸诈狡猾的踩着的都是黑云。这就告诉我们要做善良之人,不能做为非作歹的事情。

他们还来到了黑齿国,在女学塾里,多九公卖弄学问,自夸自大被女子们好生羞辱了一番,我明白了骄傲的人是会吃亏的,我们每个人都要多读书、多思考而不是多炫耀。

还有很多有趣的事情,我就不一一列举了,闭上眼睛,各种奇妙的国家及其风土人情,如同一幅精美的画卷,在我面前缓缓展开……君子国的谦让,礼貌,祥和,让我读心头一暖;劳民国的长寿,让我懂得了健康的重要;黑齿国的文采让我赞叹;白民国的徒有其表让我叹息;淑士国的“酸”让我感慨;厌火国的野蛮让我惊恐;大耳朵国的过犹不及让我深思;女儿国的阴阳颠倒让我刮目相看......书的世界真是太神奇了......

本书作者李汝珍,清代小说家。中年以后谋官无望,潜心学问,自1795年起到18,用二十年时间写成了这部可与《封神榜》媲美的《镜花缘》。

“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武则天霸气的告示命令百花在冬季齐放。这违背自然规律的事情若要发生,百花仙子将违背誓言被贬凡间,不巧的是,在仙子不知情的情况下,百花不敢违背武后,竟在冬天群芳争艳,但是百花仙子没有辩解和抱怨,勇于承担,甘愿被贬,转世为人。此时故事正式揭开序幕。

唐敖本是探花郎,因政治斗争被降为秀才,已年过半百,遂看破红尘,开始寻仙问道,经梦神点化,海外出游救助散落在外的各位仙子。书中着重描写了唐敖与多九公一行人乘船在君子国、女儿国、淑士国、两面国等地的奇妙经历,君子国的人谦让不争,每个人都老实厚道,国家一片祥和;女儿国女尊男卑,与我们当时的社会制度正好相反,男人需要裹小脚打耳洞,被女王封妃;淑士国人人举止斯文,满口“之乎者也”,行事却斤斤计较,十分吝啬,假斯文的酸腐气暴露无遗;两面国就顾名思义了,他们都戴着浩然巾,然而将浩然巾揭开却看到一张鼠眼鹰鼻,极为凶狠的脸。他们巡游海外各国,各种奇花异草,各种奇装异服,各种奇风异俗,有值得赞赏的,也有需要讽刺的。更重要的是,唐敖不惜代价,救助了很多名字带“花”的女子,而这些女子正是随百花仙子下凡的小仙们。唐敖一番游历,所见所闻,无奇不有,自己也抱着一颗向善之心,终于功德圆满,抛却俗念,修道成仙,留在了“小蓬莱”仙山。

在这个寒假里,我看了《镜花缘》这本书,我在寒假的一天里基本都在晚上7点到9点之间花上1至2个小时来看这本《镜花缘》,我看的这本《镜花缘》是由清代小说家李汝珍所作一部长篇神魔小说。在《镜花缘》这部作品中,李汝珍在表现特定的讽刺内容时,也使用了这种手法。他将某种需要表现的性格或现象有意放大,让作品中喜剧人物主观上的假定逻辑与现实生活中的正常逻辑相错位,从而产生与众不同的效果,深化了李汝珍想要表达的讽刺性内容,在书中对夸张手法的运用恰到好处。

该书前半部分描写了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游历的故事,包括他们在女儿国、君子国、无肠国等国的经历。后半部写了武则天科举选才女,由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考中,并在朝中有所作为的故事。其神幻诙谐的创作手法数经据典,奇妙地勾画出一幅绚丽斑斓的天轮彩图。

“人与禽兽之别,全在顶上灵光。人之天良不眛,顶上必有灵光,虎豹看见,即远远回避。倘天良丧尽,消尽灵光,虎豹看见与禽兽无异”此话说的虽极不科学,虽然也许的确有我们今人已无法了解的某种玄妙的地方,野兽却不会因为这个而不伤害人的,有他的时代局限性,但其有道理的地方在于,人也许会因为善良而散发的人性的光辉,整个人的磁场,气质,气场这种东西,今人,究竟是离真正的人更近了还是更远了。

他们对待那种猪头怪鸟,以其是因为不孝顺遭报应为由,给自己行恶,杀死这种鸟,给自己得到利益,这是极大的不善,大约便是鲁迅说的封建旧书满纸不过人吃人罢,大约类似此类的古典书籍的确不应该早读,应该有了一定分辨是非的能力之后,便可以有所取舍与承担了。

《镜花缘》作为我国一部经典的古典佳作,从小就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从最开始的小人书,到随后的动画片,还有改编的电视剧,一个个奇人异事,一段段冒险之旅,真的是眼花缭乱、精彩纷呈。这次有机会重温这部作品,着实让人欣喜。

精美的插画、厚实的文字、丰富的注释,原汁原味地呈现出原著的精彩,让人爱不释手。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精彩绝伦的海外冒险,一个个形色各异的国家都带给读者阅读的享受。

还记得君子国、两面国的故事么?或善良、或狡黠,或温文尔雅,或两面三刀,诙谐幽默的文字再带来欢笑的同时,也体味到人性的真谛。还有女儿国的经历,让人感受到作者对男女地位的思考和解读。

从百花下凡到百花相聚,琴棋书画,医卜音算,灯谜酒令,无不展示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让我们叹服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支神幻曲,奏响百花盛放;一幅百花图,尽显古典文化的魅力,还等什么,一起来分享经典著作的精彩吧。

《镜花缘》是清代著名的神魔小说,自嘉庆二十三年出版问世以来,一直备受到各方的关注。鲁迅、郑振铎、胡适、林语堂等大家都给予了它很高的评价。国外一些学者也致力于此书的研究工作,苏联女汉学家费施曼说该书是“熔幻想小说、历史小说、讽刺小说和游记小说于一炉的杰作。”目前《镜花缘》已经被译成英、俄、德、日等多国文字。

《镜花缘》是作者在海属地区采拾地方风物、乡土俚语及古迹史乘,“消磨三十多年层层心血”而写成的,是古海州地区直接产生的一部古典名著。该书征引浩博,学问涉及琴、棋、书、画、医、卜、星相、灯谜等多个方面。

《镜花缘》共计一百回,故事以百花仙子为首的一百位花神因奉武则天诏令在寒冬使百花开放,违犯天条,被贬下尘世为开端。其中百花仙子托生为秀才唐敖之女唐小山。小说前半部分主要写唐敖、林之洋、多九公三人游历海外三十余国的奇异经历,后半部分主要写由诸花神所托生的一百名才女参加武则天所设的女试,及考取后在一起饮酒游戏、赋诗谈笑的情景。同时,又自始至终贯穿着维护李氏正统、反对武则天篡政的线索。《镜花缘》由于包含了新颖的思想和新奇的想象,带有较多的社会批判意识,有时且不乏深刻之处,所以尽管成就有限,但在小说史上占据一定的地位。

《镜花缘》一书的命名取意于“镜花水月”一词,蕴涵着对于人生空幻和哀悼女子不幸命运的意识。作者用漫画式的笔调,通过夸大和变形的手法写出了社会的丑恶和可笑,也写出他心中的理想社会。但是由于故事发生的场所都是虚无缥缈之地而情节又是及其荒诞离奇的,所以作者借此来揭示的当时的现实生活,给读者的感受主要是滑稽可笑而不是严峻和可悲。在艺术风格上,作品的奇思异想体现了作者的丰富想象力,以及思想机的警和语言的幽默风趣。但是另一方面该作品其幻想性的虚构情节有些分散,人物形象显得单薄无力;后半部分大谈学问,比较累赘。但是这部作品从整体上来说,在我国文学史上还是有着重要的意义。

千奇百怪的国家,千奇百怪的风土人情,千奇百怪的事情,都如一场梦一般。故事中的语言诙谐幽默,妙趣横生,时而语调激昂,似作者对未来的美好想象,时而语调低沉,似作者对人情世故的反思。作者独具匠心的通过对虚幻世界的描写,无情的讽刺的现实社会的黑暗虚伪,寄寓了作者的社会理想。

镜花缘读书心得篇八

《镜花缘》,人物描绘不比“红楼”,场面铺叙不及“三国”,光怪陆离与“西游”还有距离,唯人物语言叙述见长,古往今来,天文地理,俱在其中,可谓口若悬河,天马行空。

文中巧用荒诞不经之事例讽古喻今,用虚无缥缈之人物指桑骂槐。成语及四字词语也用得不温不火,恰到好处,言简意赅,点石成金。作者运用材料,组织文字的能力也由此可见一斑。书中众多古典的引用虽使作者有偷巧剽窃之嫌,但也足见其博览群书,纵观古今,腹中有墨,胸有成竹。

全书似乎有两条线索,一是灭周复唐,二是众仙子的聚聚散散,荣辱成殁。作者对社会中许多丑恶现象作了尖酸刻薄的讽刺,可见其对诸如此类的强烈不满,但总的看来,我怀疑作者有天朝自大,唯我独尊,地大物博,敢问谁何的思想。不过从“问道于盲”的事件看却也不一定恰当。纵观全书,好像很难找到一个反映全文的观点,或者说是主题,但也许这就是长篇小说的特点之一吧——让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书中笑料甚多,但不是每一个人都会忍俊不禁,开怀大笑的,这些笑料也分着层次。书前部分游记中多数还能看懂,而后半部分众才女相会后的琴棋书画,谈笑风雅,其纷繁冗长,则使现代人不敢恭维了。

书中将女子作为小说的主要人物,在古代一般小说中并不少见,但其却另有特色,那就是人物众多,行色各异,但缺乏变化,刻画得有血有肉的屈指可数,多数是清香沁人,玲珑可爱,可谓镜中月水中花,但终虚所望了。将每一个女子赋花一朵,也是作者独具匠心之处,令读者睹花思人,流连忘返,只怕到愁容满面、茶饭不想的地步,便非红颜薄命不可救了。各女名为花,而此书中之各花只讲义气,无儿女情长,不是指腹为婚,就是为感恩戴德而奉以其终,此大憾也!

镜花缘读书心得篇九

清代章回体小说,作者李汝珍。开头交代了因果(百花因武后命令违时开放,贬谪人间),前半部分讲了唐敖诸人游历海外,后半部分是武后开女科,百花托生的百位才女齐聚,最后几回写了起兵举事,诸英诸芳或战或殉,中宗复位,红文宴重开,匆匆收尾(具体故事情节可百度)。简单查了下相关,前苏联女汉学家费施曼说它是“熔幻想小说、历史小说、讽刺小说和游记小说于一炉的杰作”,也有说它是反映妇女问题的一部小说,都很切中了。

对内容而言,我自己偏爱前半部分,写游历海外诸国的见闻,有各种大胆出奇的想象,好让不争的君子国,劳力不劳心而长寿的劳民国,一毛不拔吝啬的毛民国,无后代、死后百年可复活的无继国,人前人后不一的两面国,女外男内的女儿国等等等等,夹杂了很多作者的个人主张观点和对时事世风的讥讽,比如信风水,崇佛,缠足,奢糜等等,精彩得很。后半部分大部分是各佳人的才华展示,很多讲韵联对和诗的情节,特别是红文宴上的,我很多看不懂只能看热闹,有对这方面感兴趣的倒是可以欣赏一下。然后到了近收尾时道姑的谶言诗一出,渐起悲声,各才女回海外,赴仙山,奔战场,直至落幕,更是难熬。

据说这书是打算写二百回的,从行文能看得出来,九十多回红文宴才结束,正常的起兵举事恐怕打算详细写的……我都不知道该惋惜还是庆幸了,真是有点不想看悲剧的细节啊。

以及查过了,这书成书比红楼梦晚,受红楼影响还蛮明显的,不过人物性格完成度很明显不如红楼,多而欠精,百位才女有印象的除了近乎主角的唐闺臣,就只有女儿国储君阴若花了,阴若花结局还被一笔带过了,好恨啊,捶地。

整体还是推荐下,太敢写了,现在经常看到嘲笑一些陈旧观念会说“大清朝都亡了”,看过这书就会知道大清朝的人很多想法比一些现代人还要前卫。不由得感叹,有的人在古代,思想却能超越时代,有的人在现代,却能活成一个古董。思想开明与否,与时代实在不是完全相关啊。

镜花缘读书心得篇十

《镜花缘》是清代文人李汝珍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前半部分描写了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游历的故事,包括他们在女儿国、君子国、无肠国等国的经历史。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几篇关于镜花缘读书心得的范文!

在《镜花缘》文本的表层展示的是虚幻浪漫静谧的万般世相,而其深处却一度奔突、冲撞着由生命的热爱、执着与死亡的敬畏、疑惑的巨大张力支撑起的深沉悲痛的宇宙意识,这种对人类生存根本性问题的追问才是小说最具魅力的部分,但在理性思维下这部分内容不仅不能闪烁出本该有的金属般的光泽,反而成为“封建糟粕”,并且由于其他各方面艺术成就的折扣更遭株连,最终沦落得少有人问津的地步。小说为什么会有对死亡的深刻思考?这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剖析这个问题必须先明白何谓诗性智慧与中国语境下的诗性智慧,因为正是中国的诗性智慧的根本特征才导致了《镜花缘》造就出上述的深刻命题。

所谓的诗性智慧,简单地说就是一种原始思维,根据维柯在他著名的《新科学》中的解释来看,原始人认识世界的方式是本能的、独特的,并不是如我们理性智慧下人类所想象的那样幼稚无知野蛮愚昧,是“富有诗意的”。它有两个鲜明的特征可以描述,即一个是想象性的“类概念”,一个是拟人化的“隐喻”。诗性智慧的产生显然是那个财产公有制时代的必然产物,在人类自我意识完全独立出来以前,原始人类的思维方式必然是集体表象,同时是一种“身体语言”或“动作思维”。维柯关于诗性智慧的经典论述至少告诉我们生活在理性智慧下的人类两点注意事项:一、先于理性智慧的形态是诗性智慧,并且诗性智慧是人类文化的第一个形态;二、既然人类在早期都共同拥有过诗性智慧,那么,不同民族、国度、地域的人具有共通性,虽然由于地域的差别、民族的特性而导致共通性越来越少,但是至少在某些方面仍然遗留着相同以及相似的地方。由此我们可以进入第二个命题的讨论,就是虽然人类都拥有着几乎完全相同的心理起点,但是,中国的诗性智慧与西方的诗性智慧又有着显著的不同,对于生命本体精神的继承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一个。

中国的诗性智慧为什么会与西方的诗性智慧有着如此巨大的差异?本文不准备在此赘述,需要强调的是,中国古代文明由于直接继承了诗性智慧的生命本体精神,因而在本质上呈现出与西方不同的形态,即刘士林先生所说的“中国的诗性智慧在本质上是一种不死的智慧。”他对此曾有过精辟而详细的论述,“与古希腊的哲学方式不同,它不是采用理性思维的反思方式,而是以一种诗性智慧的直觉方式把死亡融为生命的一部分;与古印度的宗教实践不同,它不是采取非理性的宗教迷狂来超越感性之躯的畏死情结,而是以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以人伦义务为人生意义来贬低个体生死的重要性;与古埃及的死亡伦理学更是截然相反,它以群体的延续为第一义,从而把个人的生死消解在族类生生不息的历史绵延之中,从而使生命获得精神上的不朽。”

鉴于中国诗性智慧非主体化与非对象化的两大根本特征,中国诗性文化在文化底蕴上就显示出了“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氤氲境界,以及“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的生命活动节奏。作者在叙述方式上普遍地表现出重直观性而轻逻辑推理的童话式表达,围绕一种由诗性智慧澄明的、超生死的情感本体是如何可能的,包括《红楼梦》、《镜花缘》、《西游记》等伟大作品,无不表现着顽石、花木等因其灵性和对生命的热爱而从无限宇宙洪荒中突出出来的诗意题旨。

《镜花缘》中鲜明地张扬了这种不死的智慧精神。小说第六回即进入轮回转世的永生世界,“仙姑此去,小仙等无以奉饯,特赠灵芝一枝。此芝产于天皇盛世,至今二百余万年,因得先天正气,日月精华,故先凡服食,莫不寿与天齐。”“我等偶于海岛深山觅得回生仙草一枝,特来面呈,以为临别之赠。此草生于开辟之初,历年既深,故功有九转之妙,洵为希世珍奇。无论仙凡,一经服食,不惟起死回生,且能同天共老。”第九回《服肉芝延年益寿食朱草入圣超凡》中更是赤裸裸地渲染一个长生不老的世界:“此果名叫刀味核,其味全无定准,随刀而变,所以叫作刀味核。有人吃了,可成地仙。我们今日如得此核,即不能成仙,也可延年益寿。”“只见路旁石缝内生出一枝红草,……随即放入口内,只觉芳馨透脑。方才吃完,陡然精神百倍,……只见路旁有一残碑倒在地下,约有五七百斤。随即走近,弯下腰去,毫不费力,轻轻用手捧起,……”在这个世外桃源,不仅处处仙草可以吃了长生,就连吃了鱼儿也可以成仙。如第十五回记载,“当日黄帝时,仙人宁封吃了飞鱼,死了二百年,复又重生。岂但医痔,还能成仙哩!”在无继国里,人虽不能生育,但死后尸体不朽,过了一百二十年仍旧活转。在玄远国里,“国王业已千岁”。在所有长生不老、轮回转世的描述中,最具有核心位置的是“不死国”、“不死树”的出现:“不死国”中“有座员丘山,山上有棵不死树,食之可以长生,国中又有赤泉,其水甚红,饮之亦可不老。”

《镜花缘》的作者是清代的李汝珍,鲁迅先生评价他“于社会制度,亦有不平,每设事端,以寓理想”,作者在这本书中把“提倡男女平等,讽刺科举制度,揭露社会丑态”等社会理想发挥得淋漓尽致。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看看吧!

提到封建社会,人们大都会提起一个关键词——“重男轻女”。“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描述的不平等思想禁锢着古代的人们,怪不得古代学堂里没有女子的身影。但在《镜花缘》这本书中,歧视女子的说法早已被人们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书中有一个神奇的国家叫做“女儿国”。但《镜花缘》中的女儿国与《西游记》中的女儿国有着很大的差别。《西游记》中的女儿国内无一男子,而《镜花缘》中的女儿国内本有男子,只是女性当道,男子反穿衣裙,作为妇人。文中,林之洋因卖货给国舅府误被选为王妃。这王妃可不好当,首先得缠足,所谓“缠足”,就是裹小脚,当时的人以“三寸金莲”为美;可怜的林之洋裹得十脚趾都烂了,化为脓水。这虽是夸张,但他所受的痛苦难道古代妇女没有受到过吗?但又有谁可怜过她们呢?作者通过描写林之洋的痛苦,让读者从古时候女性的立场去体会缠足等种种陋习的残酷和丑恶,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男女不平等现象的讽刺与悲愤。

除了女儿国,文中还提到了许多神奇的国度,其中,有一个国家让我印象很深。那里居住着许多“笑面虎”,个个虚伪狡诈,有两副面孔。这个国家叫做“双面国”,唐敖一行人来到了双面国,当国的人面对儒巾绸衫的唐敖和颜悦色、满面恭谦,却对旧帽破衣的林之洋无情无绪、十分冷淡。唐、林二人很疑惑,便交换了衣服,再次上前询问;结果当国的人对身穿绸衫的林之洋变得亲切,对唐敖则冷眼相看。看到这里,我感到十分的“悲愤”;现在的生活中,也有不少像这样的人,他们面对人的态度仅仅取决于他人的富贵程度,这样的虚荣难道不是很可悲吗?前段时间,有个国外的网友做了一个实验:一个漂亮的小女孩上街求助,许多人都给予了她帮助;但当这个小女孩变得灰头土脸时,人们却视而不见。这样的虚伪,和“双面国”中的人有什么区别呢?作者通过描写当国人们的态度转变之大,深刻地讽刺了当时人们的虚伪和虚荣。现在的生话中,我们也应当放下虚荣心,这样社会才会变得更真诚、更友善!

通过阅读《镜花缘》,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在生活中,我们应学习黑齿国人民的好学上进,学习君子国的谦让;同时也要杜绝像淑士国的酸腐吝啬,像无肠国的贪婪刻薄。愿我们的社会越来越和平、越来越向上!

凌淑华的小说式自传《古韵》,讲述了主人翁上层社会的童年生活,使读者对大宅院中一夫多妻的内部生活有了粗略的了解。小说竭力描写了少女在山水画、哲学、文学等方面的天赋和虚荣心,并以主人翁青少年时期就作为一个刚出现的作家和画家为结尾。虽然文章的最后几个章节映射了作者成名之后作为现在女性作家和五四运动的领导者,但是几乎没有提及文学团体以及男性知识分子对其作品的促进作用。

正如马丁森表明的女性自传的方面,“把小说和自传融为一体的自我意想角度”。意想是女性自传作家通过对假定的读者的感知来改变和构成的。各种各样的自传作品并不一定是真实的,虽然如此,当把他们原文的翻译作品与其他的文学作品放在一起比较时,总是能了解到作者的生活和写作环境。《古韵》是凌淑华婚前生活的编年史书,她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美感,主题性以及哲学意义一直持续在她早期的写作中。这些作品均完成较早,受到一些男性作家的重要影响,收录在《花之寺》中。

《古韵》充满着作者对古典文学的热爱。突出表现在叙述者对传统女性作品的喜爱,以及当她还是个小孩时对传统民谣、弹词的背诵和取得的成就。且看如下:

有时,五妈会让妈读用口语写成的广东民谣,即使不识字的人也能听懂,还能跟着唱。妈妈的声音非常好听。当她一遍一遍地用简单的曲调重复着七言律诗的时候,对我来说,唱起来好像清晨流动的小溪。她一遍一遍地唱,使人如痴如醉。

在凌淑华早期的作品中,年长者诸如叙述者的叔祖和父亲,在权利主义的宗主教上相去甚远。父亲鼓励并培养凌叔华在绘画和诗歌上的天赋。大伯则是唐朝武则天的崇拜者,武则天是早期的女权主义者,他向凌叔华详述了《镜花缘》中女性的独立并诠释了女性事迹,以及叙述者在流行的其母亲弹唱的弹词中反串男性角色。如作者回忆的那样:每天晚上,我们小孩围坐在客厅的火炉边,听妈讲故事。五妈、六妈和佣人也来听。火苗映照者妈红润的脸颊和天蓝的裙子上。她的声音就像是百灵鸟在唱歌般欢快,虽然每行唱的调都一样,可我们都爱听。这里,传统的女性作品的音乐类型对他们的内容和艺术性质的欣赏是通过取舍性别名词、女性信息来达到的。弹词这种表现形式已经是女性一种交流方式。弹词带着说唱者的韵文和艺术特质,为演出者和她的观众带来了审美的享受。

周认为,“凌淑华的语言能够让人想起纯美的古典艺术或诗歌的评论,她对平淡的家庭生活的执着描摹是其引人注目的地方。”这句对凌淑华引人注目的使用“令人赞许的语言形式”到描述“微不足道的女性内容”的赞许,但是忽视了从明清以来长期的传统观念对女性写作的影响。她对传统的关注脱离了五四的主流话语,与同时代的作家有很大的不同。并且在批判传统的主题上,凌叔华对传统女性的写作也不能跟上现代评论的步伐。威德默认为“描述20世纪传统女性写作的的问题不能依赖于描述她们的经历”。在中国过去的文学作品,女性特质或是其中较突出的问题似乎并没有对五四运动的过程以及女性运动产生影响。《古韵》中凌叔华准确地描述了女性特质对女性的文化和传统中的影响。

在一段关于刺绣的章节中,作者表达了孩提时候对传统文学、艺术以及手工艺品的深深喜爱。在其中女性章节中有一段描述:在晴朗的天气中看母亲静静地做刺绣一直留在我记忆中。她熟练地将刺针上上下下,刺进被紧紧固定在刺架上的绣品中。我能听见刺绣时发出的轻微的声音,这声音当时的情景那样的谐调。一次,母亲要绣朵花在我的鞋上,问我喜欢什么颜色,突然见我的眼里满是泪水。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

在《绣枕》里绣花并不仅仅是在衣物上绣上华丽的装饰,而且是一种感官的审美享受。一双绣花鞋既有实用的价值,也是审美的物品。同时也是母亲和孩子情感交流的纽带。女性在刺绣、绘画、阅读民谣的表现被描述成自然、审美行为的一部分,而这些自然审美行为都来源于女性的生活,并参与其中,产生交流、意义和欢乐。

在传统的家庭中,女性是养在深闺的。在这方面的写作带有积极意义的怀旧色彩。关于对传统家庭的女性描写,大部分是与《花之寺》不同的,这也与一些人支持新文化运动的步调不一致。作为一个新兴的带着反传统观点的现代女性作家,已经见证了对传统文化的体验。当凌淑华写到对父亲的感情时,坦诚他支持女儿出入公共场所、帮助培养她的天赋以及对传统的审美能力。这些使她一直关注给她自由空间和文学生活的公共父权制。

我认为,凌叔华用英语写作是其借传统文化来提升自身价值的有效手段。凌叔华对传统文化有很深的感情,毕竟,生活在父亲的权利之下的故事在她的早期的作品里表现明显。她也更不会想到她的英文自传会用陈凌叔华的名义在英国出版,并且给中国读者阅读。在写作上,凌叔华无惧谴责用外国语言写成女性文集和传统。事实上,这正是日常生活和西方评论家赞赏的“被遗忘的世界”精确的细节。

在明代李汝珍写成的小说《镜花缘》里,不仅有天马行空的想象,镜花水月般的情节,还有蕴含了对社会的讽刺。

三月初三那天,各路神仙都去昆仑为王母祝寿,百兽、百鸟跳、唱了一阵,嫦娥对百花仙子说:“今天是王母圣诞,你应令百花齐放,既可增加气氛,又可以助长酒兴。”众仙听了,连声称“妙”。百花仙子却以“花开有序”为由拒绝了。于是,百花与嫦娥在众人面前打下一赌:“如果下届有一位帝王能够使百花齐放,那百花仙子就被贬下凡间。”正巧心月狐要托生为帝王,嫦娥就对心月狐说:“你若能使百花齐放,那天下万紫千红岂不更加好看?”心月狐想了想,答应了。心月狐托生在武家,取名武则天,后来当上了不可一世的女帝王。

一日,天空忽降鹅毛大雪,武则天赏雪饮酒,乘酒醉之际,下召令百花齐放。偏偏这时百花仙子在与麻姑下棋,众花无从请示,又不敢抗旨不尊,只好乖乖开花。玉帝知道后,龙颜大怒,把百花仙子与其他九十九位仙子一同贬下凡间。百花仙子托生在唐敖家,取名唐小山。因遭奸臣陷害,唐敖被革去功名,与他妻子的弟弟林之洋与舵工多九工一同出海经商,临行时神仙托梦,要他去海外寻找失落的十二位花仙,从此,他们开始了在海外的冒险与寻觅。

作者沿用了《山海经》中国度的名称:“大人国”国民脚下的彩云、“君子国”国民的君子风度、“两面国”国民天生的两面脸、“翼民国”国民长五尺的头、“犬封国”国民的狗头、“深目国”国民长在手心之中的眼睛、“劳民国”国民终日摇摆、劳碌不停的生活、“豕喙国”国民只会说谎话的嘴、“无肠国”国民吃饭的传说、“女儿国”国民女子当政、男子为妇的传统……无一例外的反射出作者生活的那个年代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如:自私、虚骄、奢靡、吝啬、作伪、狡诈。同时也显示出作者对生活在一个完美的世界里的渴望。

《镜花缘》这部优秀的书籍犹如一面心灵的明镜,不但可以照人,也可以照己。

对《镜花缘》最早的印象来自童年的一本小人书《百花仙子》,当时小小年纪的我便为那精湛的画风,更为那一段段紧扣着充满宿命论和神秘主义象征的情节而着迷。时过境迁,成年后只记得书里嫦娥的百般刁钻和百花仙子的无畏磐心,心月狐下凡化身作武则天,醉酒后在隆冬时节对百花仙行令令百花盛开,却让众花仙下凡受罚的情节,其他章节早已湮没在记忆深处,直到翻看新版的《镜花缘》之时,才又将儿时的记忆逐渐唤了回来。

上有百花仙子落入奸人口角后遭陷害,下有唐敖结拜叛丞不得志而周游列国。文人,手握最有利的武器便是笔杆子,对于深爱的人和事他们会竭尽所能去赞美,而对于深恶痛绝的不堪世俗也会用尽暗喻去批判。对景物细致入微的勾画,对人物深刻极致的描写,谈笑间穿插着古代传统风俗,深思中映射出进步思维,二十几年成就这一部啼血之作。

书本里描绘的三十多个异国他乡最为让人惊奇,后人总取其类似与《山海经》做比较,其中不乏有取经之处,也有对当时真实存在的异邦的写实速写。世上有多少种人性,在《镜花缘》中就有多少个国:礼乐之邦,惟善为宝的君子国;耳垂至腰,无享寿缘的聂耳国;只知吃喝,人身狗头的犬封国;参透生死名利,转世而生以土为食的无继国;一毛不拔,长毛加身的毛民国;面部无物,手生双目的深目国;通身如墨,崇尚文墨的黑齿国;行善积德,嫉恶如仇的大人国;阴阳颠倒,黑夜为昼的鬼国;心术不正,心离本位的穿胸国;善恶双性,善颜恶面的两面国;男子皆为妇人,朴素勤劳的女儿国…任思绪穿行在这一个个奇异的国,仿佛亲身经历着李汝珍那离奇的一生。

镜中之花,水月之缘,悲喜相随,虚实为伴。一切虽终为幻境,人人却终得其解。知识分子在现实末路间无法超脱,内在便映射出这如梦如幻般的一段漫长心灵苦旅。当故事终了,当落入凡间的百花仙子们历尽苦难齐聚一堂为国效力时,那积压于作者内心的不平得以释放,一切惆怅皆有所偿。《镜花缘》虽带有很强的女权主义色彩,但在武则天这位女皇的身份认同问题上,书中暗藏的意志却也带有几分强烈的男权思维,但能从女性视角着眼看待当时的社会问题在清朝来说却也显得十分珍贵。

镜花缘读书心得篇十一

享受读书,岁月静好。读书心得是表达个人对作品的理解能力,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融合在一起,悲伤和幸福的文字产生更加激烈的碰撞,读书心得思想和文学在对著作进行一个美好的文化传达的同时,也表达着个人内心的呼吁。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镜花缘130回读书心得”,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镜花缘》是继《红楼梦》之后比较优秀的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是清代作家李汝珍晚年的一部作品,共一百回。《镜花缘》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写武则天称帝,打败了唐室旧臣徐敬业、骆宾王的反叛。有一天醉后观花,令白花严冬齐放。众花神不敢违背圣旨,就齐聚皇家花园喷蕊吐艳。哪知违背了天规,被玉帝贬下凡尘成了一百个才女。众花领袖白花仙子被贬到岭南,托生为唐敖的女儿小山。唐敖殿试落第,心情沉闷,就随妹夫林之洋泛海出游,经舵工多九公导游,观览了海外异国风情,看到许多奇人异事。后来进入小蓬莱,求仙弃世,一去不返。小山思亲心切,让舅父林之洋带她出海,寻父回家,历经磨难后终于找到小蓬莱,却意外地在泣红亭中录下一卷“天书”,上面有一百名女子的事迹。并遵照父亲的意思改名为唐闺臣。

第二部分写武则天开科考试才女,录取了一百人,名次和泣红亭天书上载得分毫不差。这些才女及第后,拜见宗师,连日饮宴,赋诗游戏,表演了书、画、棋、医、卜、星相、音韵、算术等,以及灯谜、酒令、斗草、投壶等,尽欢而散,唐闺臣也重返仙山。这时,徐敬业、骆宾王等人的儿子联合剑南节度使文芸,起兵反对武则天,一些才女也因姻亲关系加入军中,不少人殉难,终于打破了“武家军”的酒、色、财、气四座大阵,武则天失败。后来唐中宗复辟,仍尊则天为“大圣皇帝”,则天又下新诏,宣布明年重开女试,并命前科录取的才女重赴“红文宴”。

三月初三那天,各路神仙都去昆仑为王母祝寿,百兽、百鸟跳、唱了一阵,嫦娥对百花仙子说:“今天是王母圣诞,你应令百花齐放,既可增加气氛,又可以助长酒兴。”众仙听了,连声称“妙”。百花仙子却以“花开有序”为由拒绝了。于是,百花与嫦娥在众人面前打下一赌:“如果下届有一位帝王能够使百花齐放,那百花仙子就被贬下凡间。”正巧心月狐要托生为帝王,嫦娥就对心月狐说:“你若能使百花齐放,那天下万紫千红岂不更加好看?”心月狐想了想,答应了。心月狐托生在武家,取名武则天,后来当上了不可一世的女帝王。

一日,天空忽降鹅毛大雪,武则天赏雪饮酒,乘酒醉之际,下召令百花齐放。偏偏这时百花仙子在与麻姑下棋,众花无从请示,又不敢抗旨不尊,只好乖乖开花。玉帝知道后,龙颜大怒,把百花仙子与其他九十九位仙子一同贬下凡间。百花仙子托生在唐敖家,取名唐小山。因遭奸臣陷害,唐敖被革去功名,与他妻子的弟弟林之洋与舵工多九工一同出海经商,临行时神仙托梦,要他去海外寻找失落的十二位花仙,从此,他们开始了在海外的冒险与寻觅。

作者沿用了《山海经》中国度的名称:“大人国”国民脚下的彩云、“君子国”国民的君子风度、“两面国”国民天生的两面脸、“翼民国”国民长五尺的头、“犬封国”国民的狗头、“深目国”国民长在手心之中的眼睛、“劳民国”国民终日摇摆、劳碌不停的生活、“豕喙国”国民只会说谎话的嘴、“无肠国”国民吃饭的传说、“女儿国”国民女子当政、男子为妇的传统……无一例外的反射出作者生活的那个年代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如:自私、虚骄、奢靡、吝啬、作伪、狡诈。同时也显示出作者对生活在一个完美的世界里的渴望。

《镜花缘》这部优秀的书籍犹如一面心灵的明镜,不但可以照人,也可以照己。

在这个寒假里,我看了《镜花缘》这本书,我在寒假的一天里基本都在晚上7点到9点之间花上1至2个小时来看这本《镜花缘》,我看的这本《镜花缘》是由清代小说家李汝珍所作一部长篇神魔小说。在《镜花缘》这部作品中,李汝珍在表现特定的讽刺内容时,也使用了这种手法。他将某种需要表现的性格或现象有意放大,让作品中喜剧人物主观上的假定逻辑与现实生活中的正常逻辑相错位,从而产生与众不同的效果,深化了李汝珍想要表达的讽刺性内容,在书中对夸张手法的运用恰到好处。

该书前半部分描写了唐敖、多九公等人乘船在海外游历的故事,包括他们在女儿国、君子国、无肠国等国的经历。后半部写了武则天科举选才女,由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考中,并在朝中有所作为的故事。其神幻诙谐的创作手法数经据典,奇妙地勾画出一幅绚丽斑斓的天轮彩图。

“人与禽兽之别,全在顶上灵光。人之天良不眛,顶上必有灵光,虎豹看见,即远远回避。倘天良丧尽,消尽灵光,虎豹看见与禽兽无异”此话说的虽极不科学,虽然也许的确有我们今人已无法了解的某种玄妙的地方,野兽却不会因为这个而不伤害人的,有他的时代局限性,但其有道理的地方在于,人也许会因为善良而散发的人性的光辉,整个人的磁场,气质,气场这种东西,今人,究竟是离真正的人更近了还是更远了。

他们对待那种猪头怪鸟,以其是因为不孝顺遭报应为由,给自己行恶,杀死这种鸟,给自己得到利益,这是极大的不善,大约便是鲁迅说的封建旧书满纸不过人吃人罢,大约类似此类的古典书籍的确不应该早读,应该有了一定分辨是非的能力之后,便可以有所取舍与承担了。

苏联女汉学家费施曼曾称赞《镜花缘》为“熔幻想小说、历史小说、讽刺小说和游记小说于一炉的杰作。”这个寒假,我亲自感受了这部文学巨著,感受颇多。

《镜花缘》是清代小说家李汝珍著名的长篇小说。前五十回苗写了秀才唐敖与林之洋等人在海外游离后,抛弃妻子于蓬莱山隐遁,其女唐小山(百花仙子被贬人间托生为唐敖之女)寻父,遵父命改名为唐闺臣回国应考的故事。后五十回描写了武则天科举选才女,唐闺臣和其他被贬的花仙子托生为一百位才女考中后,在庆贺宴会上展现书、画、琴、棋、音韵、医卜等诸多才干,后唐闺臣再次寻父未回。小说末尾,侧中描写了徐敬业、骆宾王等人的儿子起兵讨伐武则天,在仙人的帮助下,破了武家军队的酒色财气四大迷魂阵,拥戴中宗继位的故事。

在这本书中,有许多神奇国度,有趣极了!比如人们都以自己吃亏为乐事,在集市上互让互利的君子国;装腔作势,虚伪狡诈,讨好有钱人,歧视穷人的双面国;有云雾护足,不用车马,坏人脚下架黑云,好人脚下架彩云的大人国;好学上进、孜孜不倦的黑齿邦;终日忙忙碌碌,停下来就不习惯的劳民国……不同风俗的国家,各式各样的人物,让人兴味盎然。

但我最忘不了的还是女儿国。我觉得女儿国应该是作者极力批判封建社会的不平等而创作出来的这样一个国家。

封建社会时都是“男尊女卑”,而让人耳目一新的是女儿国的制度则是“女尊男卑””。在这里“男子反穿衣裙,作为妇人,以治内事,女子反穿靴帽,作为男人,以治外事”。有趣的是林之洋到国王那里取货物,竟被国王一眼相中,封了王妃,择吉日入宫。随后便命几个男人做的“宫娥”带到一楼上,吃完饭,便将他的衣履脱净,穿裙戴簪,涂粉梳发,还穿了耳洞,弄得他大叫:“痛死了!”之后,便又给他缠足,缠完如炭火烧一般,便放声大哭道:“坑死俺了!”未及半月,林之洋的双脚已被弯曲折成两半,十指俱已腐烂,日日鲜血淋漓,忍受疼痛。

读到这里,虽为林之洋的遭遇悲伤,但是古时封建生活中的女子不也是这样吗?从很小便要缠足,不知忍受了多少次钻心的疼痛,难道女子生来就要这样吗?有谁去同情她们过吗?而作者李汝珍就是在文中让男性从女性的立场去体会缠足等种.种陋习的丑恶和非人性的封建。

全书在展现这些的同时,重点刻画了一百个才女的才华,说明作者对当时“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否决以及着力颂扬女性才华,尊重女权的思想,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恶劣风气。以幽默的笔调嘲讽和批判了那些道德败坏,品行恶劣,行为不端的人,同时也寄予了自己的希望中的理想社会。

李汝珍,是清的一位男小说家,他生性耿直,对八股文允满了不满,于是在作官的道路上尽遇坎坷,一直没有名气,只能做县官。他终于明白自己不属于这条路,用自己的才华和渊博的知识,花了20年的时间写完了《镜花缘》。

《镜花缘》这本书主要讲述林之洋、唐敖与多九公三位好友一齐出海游历,他们一共游历了三十二个国家,结识了不下十位的花仙。

在这三十二个国家中,最吸引我的就属“大人国”了。唐敖早就听闻大人国只能乘云能在地下行走,十分感兴趣,便在“大人国”中畅心游玩。在去往“大人国”的途中,唐敖和多九公遇到一位并不削发的僧,老僧告诉他们,“大人国”中的人有云雾护足并非自幼生的,是按人心决定的。云雾是五彩的,此人最为善良,黄色的仅次于五彩的,而黑色最为卑贱人心恶毒。在市内,唐敖和林之洋看见一位乞丐和酒肉和尚脚登彩云,心生疑惑。多九公告诉他们,脚登云之颜色在行为恶善,不在于富贵贫贱。心角宽广,光明正大的,脚登彩云;心胸狭隘,满腔奸私暗昧的,脚便登黑云。云由足生,色随心变。如果恶心痛改前非,一心向善,云也会随之改变。

林之洋听了,只骂道老天不公,云只生在“大人国”,不生在其他国和自己的国家。如果有了云,每人都可以轻易分辨此人的善恶,善于辨别,还让人自我监督,告诫自己心生善良。

李汝珍的耿直与对当时黑暗、不公社会的批判,难道不值得我们敬佩吗?

作者在书中运用了夸张的写作手法,利用讽刺的语气突出自己对社会的厌恶,也让语言变得更幽默风趣。使我们本应为他感到不公而又微微上场了嘴。

镜花缘读书心得篇十二

说起李汝珍,大家都不陌生,众所周知,李汝珍是中国小说名著?镜花缘?的作者,李汝珍19岁时跟随当官的哥哥一起来到沧州,在那里“消磨了三十多年层层心血”三易其稿,终于写出了《镜花缘》这篇小说。小说内容独特,雅俗共赏。熔幻想小说、讽刺小说和游记小说于一炉,大家都知道在?西游记?中有个女儿国,举国上下没有一个男子,而在古典长篇小说《镜花缘》中的女儿国就是另一翻景象了。

《镜花缘》颂扬女性的才能,充分肯定女子的社会地位,剑侠颜绡能飞檐走壁,林婉如精通音韵,米兰芬俨然是位数学家,上官婉儿“学问不凡”才情敏捷,作诗又好又快,朝臣无不拜服。

在《镜花缘》所描绘的女儿国中“男子反穿衣裙,作为妇人,以治内事,女子反穿靴帽,作为男人,以治外事。”女子的智慧,才能都不弱于男子,从皇帝到辅臣都是女人。小说反映出作者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观念的不满。

我由《镜花缘》想到了一个故事,故事是这样的,在新中国还没有成立前,在一个小村子里,里面的男人都娶三、四个老婆,每当老婆生女孩子时,便把女孩子抱去卖给别人家。那个时候,人们都重男轻女,女的每天都要犁地、做饭、洗衣服,而男的却坐在一旁看着她们工作,有的人手里还会拿一根树条,只要女的一停下来,便会拿树条去抽,所有的女人像奴隶一样供男人们驱使。

这个现象,不仅说明过去人的封建和男尊女卑的观念,更说明过去的清政府腐败无能,孙中山因为妈妈给姐姐缠足,而要把封建迷信的缠足给废除了。

我关心我的祖国。我爱我的祖国。赶紧把封建迷信抛弃吧!只有那样我们的祖国才能进步,才能变得更强大。

镜花缘读书心得篇十三

第一部份是第一至六回,写《镜花缘》故事由来,铺垫出谪凡神话的框架。这样的构思在传统小说里颇为常见。最闻名的当属《红楼梦》的前五回,《水浒传》的开篇也有这样的色调。这一部分写王母做寿,各路神仙齐聚庆贺。神仙世界也不清静,尤其是女仙们聚在一起时,那言语行动中的种种算计和交锋,也比得上时下流行的后宫戏了。邀宠献媚的嫦娥,煽风点火的风姨,清高自傲的百花仙子,息事宁人的元女,宽和风趣的麻姑,了如指掌的王母,笔墨不多,塑造的形象却特性显明。嫦娥究竟是偷吃灵药而飞仙的,仙家修养很是不足,一个争吵让她记着多少年,最终她抓住天星“心月狐”下凡为武则天的机会,让其称帝之后,于寒冬下令“百花齐放”,让百花仙子违反天条,最终使得百花仙子同九十九位花仙谪降凡尘,需遍历海外,遭险逢难,方可完劫。

其次部份是第七至五十回。百花仙子托生岭南文士唐敖家,名唐小山。唐敖科名蹭蹬,心灰意冷,遂生出世之念,乃随妻兄林之洋与舵工多九公出洋贸易,三人游海外诸国,览异闻奇景。途中经验了“君子国”、“大人国”、“淑士国”、“白民国”、“黑齿国”、“不死国”、“穿胸国”、“无肠国”、“豕喙国”、“长人国”、“伯虑国”、“劳民国”、“女儿国”、“轩辕国”等地,也遇见鲛人、蚕女、当康、果真、麟凤、狻猊等奇异生物,并见识很多奇风异俗。

旅行中见闻多出自《山海经》、《博物志》等古代地理博物小说,其中也发挥了作者奇异的想象,最大的亮点在于作者运用了夸张、对比、漫画式勾画等手法,寄予了辛辣的讽刺与深刻的批判。

在讽刺的同时,作者也在一些章节中呈现了某种乌托邦的志向。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文中写到的君子国。君子国是个“好让不争”“惟善为宝”的”礼乐之邦”,从君王丞相至贩夫士卒,莫不具谦谦君子之风;小说以此来否定专横跋扈、贪赃枉法的封建官场和勾心斗角现实社会。另外如大人国的人脚下有云彩,好人脚下是彩云,坏人脚下是黑云,大官因脚下的云见不得人而以红绫遮住。黑齿国人虽面貌丑陋但个个追求学问,谈吐不俗。作者对其所赞扬的风气习俗,也用了夸张的笔墨,让人读来捧腹。

对女儿国的描写更具匠心。作者设计出了与现实世界完全相反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女儿国中男女的角色与传统的观念完全相反。这个构思有对《西游记》情节的借鉴,但作者的突破在于,他不仅通过这个情节表现对女子的政治才能的充分确定,而且通过率直豪爽的林之洋被果王选入后宫,承受缠足、穿耳、责罚等种种磨难和苦痛的荒诞情节,对现实中女性的`地位和遭受赐予了深刻怜悯。

第三部份从后五十回起先,唐小山改名唐闺臣回国应试,武则天开科考试才女,录用百人,一如泣红亭石碑名序。才女们相聚“红文宴”,各显其才,琴棋书画,医卜音算,灯谜酒令,人人论学说艺,尽欢而散。这部分文字以才学为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塑造缺乏艺术价值。这一百个才女都是特性模糊的,百人一面。作者塑造她们一为称许女子才华,一则为逞自己的才学,嬉戏笔墨以自娱。鲁迅说其“论学说艺,数典谈经,连篇累牍而不能自已矣”。这一评价颇为恰当。其实这种倾向在黑齿国多九公和才女的谈话中就可见此端倪。

小说最终写唐功臣后代举义兵勤王反周,攻克酒色财气四关,斩张昌宗、张易之兄弟于城下,天下复归李唐,中宗继位。攻克四关的文字写的很有想象力,将抽象的说教形象化为详细的情节和形象,读来颇好玩味。

最终,关于这本书所体现出的女性意识,我认为其中不乏冲突之处。女儿国的情节和对一百个才女的刻画很是旗帜显明地表明白对女性才华和实力的确定与赞扬。唐小山寻父那段文字中有个好玩的情节:惧内的强盗被山寨夫人设计暴露出了想纳妾的想法,结果被夫人痛斥、暴打。夫人更是提出强盗日后若要纳妾必得先让自己纳男宠。作者借此对道德体系中的双重标准做出了尖锐的嘲讽。可是,全文到处又维护班昭《女诫》的教条;对三寸金莲多有赞美;唐小山等几位才女被强盗抓去后,想到的是自刎还是投井;最终多位才女随夫殉节。总体来说,作者的思想还是受制于他所处的时代。

镜花缘读书心得篇十四

话说,这宝玉结束了人间一游之后,百花仙子似乎也按耐不住了。于是以百花仙子为首的一百位花神,因奉武则天诏令,在寒冬时百花开放,触犯了天条,被贬下尘世,然后就进入了“镜花世界”。

作者李汝珍,清代小说家。说实话,刚听到这个名字时,还以为是位才女,结果恰好相反。可能这就导致作者在当时那个腐朽而愚昧的社会中,对女子有了不一样的认识。“女子无才便是德。”当时女子普遍的社会地位正如此言所说。但在《镜花缘》中才女可数不胜数啊。

冥冥之中,缘由天定,石碑为引,镜花水月,皆由人心。

镜花缘读书心得篇十五

《镜花缘》是清代著名作家李汝珍历时近20年所写的小说,题材涵盖了社会现状、世俗人情以及当时的进步思潮,为后世学者提供了许多研究与借鉴的地方。近来,通过对《镜花缘》的反复品咂,笔者认为,其中描写的主人公在女儿国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为全书的精华之处,既体现了作者对男女平等、尊重女权思想的高度崇尚,又对当时宫廷争斗、封建陋习给予了有力的批判。

在以往侧重于描写才子佳人爱情的戏曲和小说中,我们不难发现,它们所刻画的女子虽然也代表了一定的女性觉醒思想: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勇于与家庭中的顽固势力做对抗,即使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就是其中的真实写照,然而,在这些作品中,女性的觉醒意识是被动的,仅限于当自身利益受到严重威胁之时,反抗的空间亦局限在门第等级观念之中。《镜花缘》则恰恰相反,女儿国的每一位女性俨然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她们不必再遵从封建礼教的束缚,去恪尽职守的扮演大家闺秀、小家碧玉的角色,反而可以率性的不饰脂粉,“反穿靴帽,作为男人,主管外事”,此外,他们的行动也不单单禁锢于四尺见方的闺阁、庭院与花园之中,“农士工商皆女辈,渔樵耕牧尽红妆”,在这个国度里,女性可走出深宅后院,串街走巷,凭借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学习、掌握适应社会的技艺,当国家遭遇水患侵扰,需要人才储备资源的时候,她们表现出胜于男性的灵巧与聪颖。故事的最后,在女儿国国王即将去世,王位无人的.情况下,世子阴若花继接宗支,其好姐妹枝兰音、黎红薇、卢紫萱不愿“庸庸碌碌,虚度一生”,三人立下宏远,“我们同心协力,各矢忠诚,或定礼制乐,或兴利剔弊,或除暴安良,或举贤去侫,或敬慎邢名,或留心案牍,辅佐她为一国贤君,自己也落个女名臣的美号,日后史册流芳”。在这里,女性不再仅仅被认定为是传宗接代的机器,亦或是家庭政治联姻的工具,她们的自我意识被无限放大,在这一契机之下,她们与男子一样竭尽所能的去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渴望着创立一份属于自己的功业,从而得到社会的肯定,实现人格的独立。

“粉面郎缠足受困,长须女玩股垂情”一回可谓是令人可笑又可叹啊。进宫卖货的林之洋“有幸”被女儿国国王阴奇看中,封为“王妃”,而在这“有幸”中却也藏着深深的“不幸”。按照女儿国的习俗,男子要穿耳、缠足,这当然在林之洋身上也是不可避免的。被穿耳时,“那白须宫娥上前,先把右耳用指在那穿针之处碾了几碾,登时一针穿过。林之洋大叫一声‘痛杀俺了’······又把左耳用手碾了几碾,也是一针直过,林之洋只疼的喊叫连声”。而后缠足更是使他放声大哭,他的两只金莲“被众宫人今日也缠,明日也缠,并用药水熏洗,未及半月,已将脚面弯曲,折成凹段,十指俱已腐烂,日日鲜血淋漓”。作者将高大直率的林之洋作为切入点,通过一个男性的亲身感受,对压迫女性的封建礼教、封建制度提出了深切的控诉,更加的铿锵有力,义正言辞。回顾中国历史,女子缠足最早出现在五代十国,南唐后主李煜为求女子亭亭玉立,婀娜多姿,推崇女子缠足,明代的唐寅亦写过一首《咏纤足俳歌》:“第一娇娃,金莲最佳,看凤头以阵堪夸。新荷脱瓣月生芽,尖瘦帮柔绣满花。从别后,不见他,双凫何日再交加。腰边搂,肩上架,背儿擎住手儿拿”。到了清代,脚的形状、大小成了评判女子的重要标准,一个女人是否缠足,缠的如何,将直接影响她的终身大事。“三寸金莲”成为妇女的美态标准,以至于有些女子因脚太小而行动不便,成为进进出出都需要别人抱的“抱美人”。不得不说,这是一种畸形的审美意识,以其残忍的方式摧残着妇女的生理及心理健康。然而就是以缠足为代表的封建礼教却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中经久不衰,着实该引发人们的反思与检讨。历史是进步的,李汝珍在漫漫历史之河中,通过塑造这些自由不仿古的女性,开先人之智慧,对这一问题给予重视,加以批评,其给当时社会所产生的时代效应也是值得可定和赞扬的。

在女儿国的世界中,除却对女性自由、平等、独立之思想进行表彰,对封建陋习之陈腐、残酷进行鞭笞,其中夹杂着的就是对宫廷斗争的描述。清中后期时,统治日趋腐朽,人民怨声载道,可是在统治势力严密监视的淫威之下,广大百姓只能忍气吞声,敢怒不敢言,然而作为拥有独立思想的读书人,往往能够在他们的作品中巧妙的反映当时的社会现状,表达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在这书中主要表现在阴若花身上。阴若花八岁被立储,至今六载,不幸前岁嫡母去世,西宫阿母专宠,意欲其子继立,屡次陷害她。其父又因听信谗言而痛恨她,在此境况之下,年纪既幼,素日只知闭门读书,又无心腹的阴若花安能处处防备?一经疏虞,性命难保。所幸中途有贵人相助,脱离灾祸,尔后,在国家需要她挺身而出的时候,她对那个复杂的政治官场有了深刻的认识,“第此时臣国西宫之患虽除,无如族人甚众,良莠不齐,每每心怀异志,祸起萧墙,若稍不留难,唯有不遭其害。此国中历来风气如此”。而这又岂非是封建时代的真实写照?在我国古代,皇储作为国家未来的君主,皇权的继承人,它的确立对于维持江山社稷的延续以及国家稳定有着巨大的影响。然而,事物的发展总有其两面性。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权”的皇权引诱下,为夺皇储之位,不惜手足相残,泯灭人性的事件时有发生,唐太宗的“玄武”成为其一生遭人诟病的耻辱,康熙时的太子之争愈演愈烈,介于八王子和十四王子的雍正的争斗则更残酷,尤其是雍正当政以后对其他王子的迫害则更为惨烈。所以,为了治国安邦的需要,历代思想家和有作为的统治者大都提倡加强自身修养,倡导任贤选能,让贤者在位,能者在职。有才干的阴若花和她的三姐妹最终回国也是作者这一思想的体现。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