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优秀13篇)

最新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优秀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9 11:24:04
最新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优秀13篇)
时间:2023-12-09 11:24:04     小编:紫薇儿

读后感是种特殊的文体,通过对影视对节目的观看得出总结后写出来。读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读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篇一

第一次看到《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这本书的时候,我在脑海中闪过的第一句话是:真的能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吗?因为我们已经在生活中见到太多的“差不多”的例子了,就像书中举的例子,默认产品合格率达到98%就达标,2%的不合格率挺低的。在我们几乎大部分人的心里,似乎已经默许了这样“差不多”的例子。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想,生产一个符合标准的产品是应当做到的事,当需要的产品基数增大,那么就意味着,我们如果默许这2%的不合格率,那么我们生产出来的成品将会有很多是不合格的,那这样就意味着我们花费了极大的无用成本,耗费了太多的时间、金钱和原材料。

人们能否做对,并不取决于自身的行为能力,而是取决于支配行为能力的思想观念!我们能做到合格率为98%的产品,但是我们很难做到100%的合格,因为我们从内心就默认了这个可以有一定的误差。

但是在平日生活中我们有时也在追求100%的成功率,开车时我们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安全驾驶,遵守交通规则,安全到达目的地;走秀时,一位位身材高挑的模特在经历台下成千上万次的训练,每一步的距离,每一步的节奏都把握得分毫不差;医生进行手术时,每一针,每一线都严格按照要求,每一步都仔细认真,环环相扣成功地完成手术。很多时候100%更多取决于我们是否想做到。

也许有的人会认为,生活中事事都要求100%的正确率,正在抹杀我们的激情,人们永远生活在一个精神紧绷,战战兢兢的世界中,每走一步都是如履薄冰。

生活没有了激情,也就失去了乐趣。像医生在做手术时是不容许出现一点失误的,一旦失误就会造成一起医疗事故,航海的船员在辨认方向时容不得一点差错,一不小心这都会造成“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结果。凡此种种,需要我们在当时的环境中处于绝对的冷静,客观地分析情况。

“零缺陷”并不是一个无法企及的目标,只是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默许了“差不多”的出现。“零缺陷”更表现为我们工作的一种决心和态度。当你确定“零缺陷”的工作准则后,你就会有意识地去确定要求,有意识地拒绝“差不多”,你就会预防第二次重复去做。

总而言之,要想治理我们工作上的缺陷,先要治理我们态度上的缺陷;要治理我们态度上的缺陷,就先要治理我们头脑里的缺陷;只有解决了头脑里的缺陷,我们才能真正地实现“零缺陷”!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篇二

咸宁筹备处质保部组织质量月读一本好书活动,要求全体员工读《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并完成一篇读后感。本人利用业余时间把此书通读了后,感觉受益非浅。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在阐述观点时,都是引用发生的实例,例子虽然简单但是寓意深刻,发人深省。我觉得这本书众多的观点中如“协作,增加成功的几率”、“让零缺陷成为每个人的习惯”、“态度决定一切”、“即要过程要有结果”等。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态度决定一切”,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其实就是一种态度,“品质之神”戴明和ibn公司就是对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态度不一样,所以注定结果也不一样。

“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的意思应该不算复杂,分析起来有两层意思:一是有好的态度才能有好的结果,再就是没有好的态度就不会有好的结果。

态度决定一切,更重要的体现在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每个人每个企业多会有面对逆境和困难的时候,人际交往、患病丧亲、希望梦想破灭等等,有的是因为客观,有的纯属人为,其带来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如何面对,怎么摆脱,关键在于自身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有了好的态度,才能有好的结果,这样我们才能以全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卓有成效和积极主动的人总是在工作中付出双倍甚至更多的智慧、热情、信仰、想象和创造力,而失败者和消极者只是逃避、指责和抱怨。工作就是付出努力以达到目的。

工作需要热情和行动,更需要努力和勤奋,工作需要一种积极主动、自动自发的精神,工作中的乐趣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工作无小事,如果有一项工作没有做到位,就有可能满盘皆输。工作还是一种责任,我们没有任何借口不承担自己的责任。借口是拖延的温床,借口的实质是推卸责任,不管再什么条件下,对待工作都要无条件执行。工作中无小事,小事累计就会成为大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件事,无论工作多么艰苦,都要时刻铭记“这是你的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是处理一切事务的基础,当我们服从,接受一个任务时;如果我们没有责任心,不认真做事,不可能将事情做好;如果老是不能做好事情,就不能为公司创造价值,那么我们在公司的存在就有问题。因此,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勇于承担责任做起。

不正确面对问题的态度只能将问题复杂化,耽搁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助长相互推诿、逃避责任的不良风气。当企业没有提供做事情所需要的条件时,十有八九是因为企业不具备这些条件,而希望请你来另辟蹊径,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当然,干工作、做事情肯定会有苦、有累、有困难,如何在工作中找到快乐,体验人生的价值和生存的妙处。

总之,通过通读本书,了解到“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实质就是人对待工作的一种态度,犹如书中提到工作要象跳芭蕾舞一样,既标准又完美。也促使我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坚持“质疑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方法、良好的沟通习惯”,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使自己各方面的素养得到更深层次的提高。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篇三

有时候,真的,当你遇见一个陌生人的时候,你想不想主动与他交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颜值。其实读一本书,有的时候也始于他的颜值。

当看到这本书时,首先吸引到我的是封面上大大的文字――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不得不说这个书名很吸引人。

简约的封面设计,黑红白三色为主调给人一种认真可靠的感觉,而事实上这本书就是一本可靠的书。

全书多是以故事来说理,更显得生动形象真实可感;章节内容也是层层推进,层次分明;在每一个主人公的故事里,作者都悉心的提炼出一些新的思想;全书还为读者展示了许多成功人士的观后心得体会使读者备受鼓舞。

全文引入了一个“零缺陷”的概念,那什么叫做“零缺陷”呢?作者给出的答复是这样的:“零缺陷”的思想最初由美国菲利浦·克劳士比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提出。它的核心理念就是“第一次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要求产品和服务是“有用的和可信赖的”,注重满足客户的需求,员工的需求和供应商的需求。

“零缺陷”质量管理与其他质量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对比,它的特点就是强调质量是“符合要求”,而不是单纯的“好”,强调保障质量的系统是预防,而不是检验;强调工作标准必须是“零缺陷”,而不是“差不多就好”,强调质量是用“不符合要求的代价”,而不是简单的用“指数”来衡量。“零缺陷”质量管理还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流程,主要包括确定状况、临时措施、确认根本原因、采取改正行动评估与跟踪检查。

而本书的“零缺陷”并不是说绝对没有缺点,或者缺点绝对要等于零,而是指“要以缺点等于零为最终目标,每个人都要在自己工作职责范围内努力做到无缺点”,即通过“零”的努力,达到“一”的实现。

通过作者对“零缺陷”这一概念的细致入微的分析,可见全书很严谨思想也足够深邃。

全书的知识量还是挺大的,只是我个人不非常喜欢全部用故事来贯穿着整本书以明事理。

虽然说每一个故事的好处就在于,无论你从哪个故事开始,都可以或多或少有一些新的收获。但是繁多的故事也容易使人产生一定的,阅读疲劳。

此外,我觉得这本书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在于阅读它的人,每个人的想法或者是说每个人从这本书里所学的都不会一样。为什么这么说呢?是因为我觉得第一点,它是故事的形式,故事本来就是可以给人许多遐想的空间任其发挥。第二点,每个人的经历都各不想同,而书中这些故事又大多来源于一些真实的案例,我想当独特的个人经历与特定的案例进行碰撞的时候,读者们产生的思想火花肯定是不一样的。

所以总体觉得这本书不但是一本值得阅读的好书,而且也是具有收藏价值的好书,当你拿到它看见它精致的外观以及书面设计时,我想你就会懂了。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篇四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向我们讲述了“零缺陷”的观点理念,首先要确定标准,然后预防,因为这样最省时间,最节约成本。

在现实工作中,很多人不能给自己一个良好的定位,比如:在日常工作中,很多人在自己的思想意识里认为我就是一个员工,我的任务就是为企业服务,然后拿到我该得到的薪酬,企业让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或者觉得拿多少钱就干多少活,做的差不多就可以了。

我开始读的时候也和大多数人一样,认为做事情不可能永远不会出差错,做到“零缺陷”是不是有点太苛刻了?但读了一段时间,感觉做到“零缺陷”是可以实现的。

就信息化管理工作而言,如何一次把事情做对,怎样有效的保证信息化各项工作顺利稳定的进行,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定位决定结果。因此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根据岗位职责,我的目标就是信息化硬件、软件都符合规范,安全稳定运行。在明确了目标之后,如何通过工作达成这个目标,则必须要高度重视日常信息化工作维护保养。通过扎实做好机房网络设备例行巡检,及时发现并解决导致偏离目标的问题,从而保证了设备正常工作,网络安全可控,信息化软件符合规定。回想这个过程的收获与成长,我感觉自己深深受益于《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这本书。

在书中,有一段话足以警示我们:“零缺陷管理”不仅是优化工作、生活的需要,更是企业者对社会的一种责任。一个企业必须把社会道德责任作为自己的第一目标,其次才是利润最大化,一个没有道德责任的企业是一定会被社会抛弃的。追求质量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很重要的因为它是企业的生命,如果我们能执行有效的质量管理,就能预防质量事故的产生,使工作发挥出高效的生产力,不会整天为层出不穷的质量问题头痛不已。在企业日常的生产中,要树立零缺陷的理念,“零缺陷”这种理念表达了人们对“追求完美”的一种欲望,争取不犯错误。“零缺陷”不是批评错误者,而是表彰无缺点者,这种理念不是指出人们有多少缺点,而是告诉人们应该向着无缺点的目标奋进,这样就增强了员工消除缺点的信心和责任感。

我相信在读完此书后,很多人会对自己今后在工作和生活之中有一个更高的要求与目标,说到不如做到,让我们“第一次把事情做对”。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篇五

马丁·路德·金的箴言:”如果一个人扫马路,他应该像米开朗基罗作画、贝多芬作曲、莎士比亚写剧本一样对待工作。他应该干得如此之好,以致天上的神灵、地上的人们都驻足称赞:“这儿有一个伟大的清洁工,他干得多么的出色啊!”一个人的人格决定了他做事的高度、广度和深度。所以,态度决定成败,做事先做人。

《第一次把事情做好》给我们分享了华人的“经营之神”王永庆的故事。王永庆总是在卖米之前仔细地将里面的秕糠、沙粒等杂物统统清理干净。这让他店里的米的质量比别的店要好得多。同时他还想到了为顾客提供“送米到家”的配送、为顾客刷洗米缸等服务。卖的不只是产品,把配套的服务做到了极致。王永庆追求品质、力争卓越的心把他推向了成功。

近半年,我们财务部同事在白经理的带领下对历史的账务进行清理工作。白经理的一丝不苟、认真仔细、刻苦钻研的工作态度深深打动了我们。我们在做账务清理时发现,虽然以前我们每月按实际情况计提费用,但并没有及时对预提费用和实际支付的差异调整,数据有些含糊不清。在白经理的带领下,我们对账务进行为期半年的清理和调整。整理后的余额调节表,每一笔计提的费用都一目了然地看到:计提了多少、是否按时做预提、费用支付与否等。把账务往细致的方向重新清理了好几遍。五月份连续两个晚上为了解开固定资产账册与清单的历史性差异的谜团,我们加班到凌晨2点才回家。只为了把账务理清楚,为领导层的经营管理和决策提供更有效的数据支持。践行“零缺陷”并不仅仅只是追求工作业绩,也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标准,它更是一种身心愉悦的生存状态。

世界上的每一项工作都是神圣的,不要轻视他人的工作,他人的岗位多么的不起眼,多么的无关紧要,只要是身在岗位,就应该认真对待。人对待工作的态度侧面展示人对待生活和生命的态度。一次就把工作做到最好,要有心。或经历、或借鉴、或传授,在岁月长河中,有心人会不断累积做事经验、方法;无心人则被动应付,推一下动一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的钟,有一件决不做两样,做完就了事,不善总结得失,只有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与生活的过程中,才能找到更多的快乐!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篇六

从源头把控,实现“零缺陷”

近期,在阅读《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自觉的会反观自己以往的做法,发现自己离“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标准和要求有着不小的差距。

很多时候,我们沉迷于习惯性思考,习惯于用模棱两可的语言和差不多的态度处理工作或生活上的事情,渐渐的不相信自己不仅可以把事情做对,而且还可以第一次把事情做对。

在《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这本书中,有一个案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有一个案例讲得是,工厂的产品总是会被返工,返工的结果就是工厂不能按期完成生产计划,那这样对于客户来说是不能接受的,而且工厂的工人由于返工,总要加班,从而没有自己的时间,有抱怨,并且还不能完成客户需要的量,老板只能又再招几百人来解决问题。因为成本居高不下,老板可以说是寝食难安。

后来经过高人指点发现,其实最主要的问题是:领导者没有对一线工人进行培训,他们的观念是“一切都需要返工”;另外专门设立的返工区,更是加深了他们的观念印象。最后通过建立零缺陷的工作执行标准从生产线上就开始执行,问题就全部迎刃而解。

另外一个是案例中传达出的一些观念。即s制冷公司的3n目标,也就是3个no.s制冷公司严格执行这个目标,所以公司发展得特别好,《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其实和零缺陷传递的价值观是一样的。零缺陷的概念对于产品来说,注重源头的缺陷预防系统,强化生产过程中对质量的宏观控制。

工作中要做到零缺陷,就要有零缺陷的意识,才能第一次将工作做对。每个人都应该追求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第一次做对了,才能保证以后的每一步走得扎实。任何一个人,只要在工作上倾注了心血,肯定能使自己的每一个“第一次”都近乎完美。

要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对,首先要明确做对的定义,就是在目标明确的前提下,根据明确的判决标准做出合格的工作结果。要保证目标明确,态度明确。其次,要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深信自己能够,也下定决心,让自己第一次就成功,只有相信自己,并由此产生强大的决心和勇气,才能保证在遇到困难和不解时,使自己坚持下来,就可以保证第一次把事情做对。

工作中有很多人不屑于做具体的事,觉得所做的工作过于简单和基础。却没有想到,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其实并不简单,复杂的事情都是由许许多多简单的事情组合而成的。要在工作中成长,就要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不要小看这个要求,大部人都是栽在了工作中不起眼的小事上,从而打破了零缺陷的要求。

努力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这样的人必须乐其业,对工作富有激情,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把承受挫折、克服困难当作是对自己人生的挑战和考验。生活中的很多事情,看起来都是小事,但有些时候却往往做不到。其中原因就在于:我们都把这些简单的小事看得很容易,漫不经心,在生活中不当一回事,当然也就无从改变。其实,简单不等于容易,只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才能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结果。凡事无小事,只有花大力气,把小事做细,才能把事情做好。

作为一名生产调度,大多数的日子里,都在做一些小事。怕只怕小事也做不好,小事也做不到位。当重视小事,成为一种习惯,才能把安全抓牢,抓好生产衔接,提高工作效率,吸取《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这本书的精华,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把零缺陷作为工作标准,摒弃差不多思想,让自己成为真正的匠人,是我今后的目标与方向。

海湾港务贾方振。

我们应该培养自己“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工作方式,因为它可以带来代价最小、成本最低、时间最少、效率最高的效果。“零缺陷”更表现为我们工作和生活的一种决心和态度。通过细读这本书,我感悟了许多,也掌握了许多。

首先是从内心开始,我有强烈的意愿做这件事,才会更加用心;接着是做对,保证做事质量,符合要求;最后是“第一次”,而这里边最难的就是最后一个“第一次”,这需要事前充分的准备,技能水平,责任心,以及对细节的把握。

注重细节,追求完美,我们要把自己所做的工作看成一件艺术品,对自己的工作精雕细刻。只有这样,你的工作才是一件优秀的艺术品,也才能经得起人们细心地观赏和品味。注重细节,追求完美,细节体现艺术,也只有细节的表现力最强。

不找任何借口,不管遭遇什么样的环境,都必须学会对自己的一切行为负责!属于自己的事情就应该千方百计地把它做好。只要你还是企业里的一员,就应该不找任何借口,我们还应投入自己的忠诚和责任心,全身心融入企业,尽职尽责,处处为自己所在的企业着想,并做到精益求精,掌握岗位操作规程、安全规程、现场管理制度,严格按照规程操作,并认真做好操作记录;认真执行现场管理制度,整理并保持好现场环境。

这些事情看似很基础,但是对企业而言却非常重要,是对的事情。而我们的任务就是把对的事情做对。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篇七

读书时要用心的,也是要怀疑的。抱着批判的态度来读一本书,也许会比你抱着崇拜的心情来读一本书,体会会深刻得多。《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我一直在怀疑这本书的真实意义。首先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说,这本书的标题是有歧义的:到底作者是想说,一次性就把事情做对呢,还是想说,今天终于第一次做对了事情,以前做的都是错误的。其次,翻开书本,我还真搞不清楚是一本文学小说呢,还是一本企业管理知识读本。于是,我抱着这一系列的疑问,用批判的态度,翻开了这本书的第一页!

当我利用周六周日,花了两天三夜的时间(除开吃饭和睡觉的时间)读完这本书之后,有觉得我有点崩溃了。原来这本书的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中国零缺陷管理首席专家、北京大学质量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副主任的杨刚教授!o,mygod!可是我以前怎么也没有听说过呢?可见隔行如隔山啊,还真得感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郑龙干先生,为我们推荐了这么好的一本书,让我得以学习进步的机会!

首先,这本书里,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精确二字。比如书中很多例子,提到的数据,是相当精确的:麦当劳规定,面包厚度17厘米;牛肉饼一律重47.32克(这牛肉饼敢情比千足金还珍贵?居然精细到0.01克?),直径9.85厘米,厚6.65厘米(下次去吃麦当劳,得带游标卡尺去量一下);烤面包55秒;煎肉饼1分45秒;可乐和芬达的温度为4所有的柜台都是92厘米(不知道指的是长宽还是高,书中没有说清楚);炸薯条超过7分钟、汉堡包超过10分钟便毫不犹豫的扔掉;顾客从点膳到取走食品的标准时间为32秒;工作人员用清洁消毒剂洗手,双手揉搓时间最少20秒。这么一连串的数据,都是那么那么那么的精确,怪不得麦当劳是那么那么那么的好吃(好像肯德基更好吃,难道他们更加精确?)!这也是我们常常提到的一个词语:精细化!

精细化这个词,对于我们财务人员来说,是很熟悉的。高效优质,精益求精,不正是挂在我们公司办公大楼三楼财务部墙上的标语吗?我们对待财务工作,就是要精细化管理。特别是在费用管理这一块,我们做到的是相当精细的。比如在车辆管理方面,每一次加油,我们要精细到哪一部车用多少油,用多少钱,走多少路,比如汽车修理费,我们要精细到一年下来,有多少车换了轮胎,花了多少钱,也要算一下一部车这一年里一共花了多少维修费,都维修些什么,明细是多少钱。我想我们这样下去,也跟麦当劳差不多了吧。

差不多?杨刚教授最讨厌人家说差不多三字。差不多是差多少?航天飞船、摩天大楼的设计即使有0.001的误差(0.001的具体单位没有说明),都可能造成灾难性的悲剧!所以,劝君不要做这样的差不多先生,该多少就是多少,该什么就是什么,没有差不多!只有精细!只有精确!

给我第二个深刻印象的词语,就是书中反复提到的零缺陷(如果这本书删除掉所有零缺陷的字眼,估计这本书的厚度得薄个三分之一啊)。我这一下子就明白为什么郑总要推荐这本书给我们读了。什么是零缺陷?他的核心理念就是第一次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这是一个比较完美主义的想法,而正好,我们的郑总,正是一位典型的完美主义者。在他的完美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公司的人和事,也逐渐往完美主义方向发展,这也是我们公司能在竞争酷烈的再生资源经济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原因!书中序言指出:这里的零缺陷并不是说绝对没有缺点,或缺点绝对要等于零,而是指要以缺陷等于零为最终目标,每个人都要在自己工作职责范围内努力做到无缺点。即通过零的努力,达到一的实现。这最后一句话很有哲学意味吧?所以要多读书,才能明白人家在讲什么啊!

其实,零缺陷一向来也是我们公司,特别是财务部的工作标准。用最低的成本赚取最大的利润,这是每个企业家都想做到的,但是,如果抛开了零缺陷,又哪里来的最低的成本呢?作为财务部的一名员工,我时时刻刻牢记在工作的时候,要用零缺陷作为我的工作原则,因为只有零缺陷,才能更好地节约成本,也只有零缺陷,才能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同样,只有零缺陷,才能让我们自己的工作更加顺畅!沟通更加顺畅!只要我们的工作顺利了,心情自然就开朗了。工作起来就会更加有激情了!

再次说明,公司财务部是零缺陷的标兵!你想啊,我们跟客户对账,跟银行对账,给客户汇款,给工人工资,制作凭证,统计数据,等等等等,哪一个工作不是零缺陷?真希望郑总能在2013年度颁奖晚会上,给财务部颁发一个年度最佳零缺陷奖!

写到这里,觉得有些罗嗦了。读的人可能都想打瞌睡了(也不知道有没有人读)。不过经过这么一啰嗦,我自己也就明白了一些问题,比如文章开头讲的两个问题,这本书其实就是企业节约成本、提升效率、提高员工素质、打造卓越企业文化和提升企业和生产能力的最佳读本!当然,读完这本书,我觉得我真的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了,那就是读完这本书!如果你还没读这本书的话,那你估计都永远做不对事情!亲们,赶快赶快去找这本书来读吧!记住:作者是零缺陷专家杨刚博士!再次衷心感谢郑总为我们推荐的这本管理名著《第一次把事情做对》。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篇八

收到《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读书推荐,刚开始还不以为然,内心暗自发问“能是什么宝典?”。于是,在家躺平后翻阅了起来。粗略阅读后,只有一个感觉:震撼!为何震撼呢?因为心虚。当你阅读此书时,浑然感觉自身像是正对着一面镜子,更像是置身于x光下,它会把你的缺点暴露地光澈透明,丝毫不留情面。没有任何人能在这种赤裸裸的缺点暴露之下还能心如止水,内心不翻滚几下才怪呢。

全文以斯芬克斯岛的石像之谜作为开篇,戏剧性地描述了三类人的三类处事风格,并生动的呈现了与之对应的三类结果。后面的四章以这个故事为核心进行了系统剖析。剖析过程多结合实际案例,并配以严谨的逻辑推理与哲学辩证,一反简单教唆的老调,颇具说服力与震撼力。

阅读此书,不禁向自己发问:“我到底属于哪一类人呢?”。抱着一种“我的缺点尽可能少的”侥幸心理,再次返回开篇部分,开始精准的“对号入座”。反复几次,结果让人细思极恐:这三类人的优点我好像都不具备,确是集成了他们的缺点于一身啊?顿时,脸红了,心虚了,惊恐不安。

做对即“满足要求”。很多时候,我们做一件事情,即使重复开展多次,仍未能得到对的结果。难道真的是事情本身太难吗?原因恐怕还是没有坚定“零缺陷”的工作信念,坚持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接下来,以当前极度不让人满意的工作结果来反推下自己的工作态度、工作方式吧:

从态度上,自己对工作任务是否有足够的思想重视,下定决心要高质量完成?

从执行上,自己是否能否严格按照规划及节点要求,做每一件事做得“既标准又完美”?

从心态上,自己遇到困难时是否习惯性的给目标打折扣,以降低执行方面的难度?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告诉我们:做一项具体的工作不仅要讲究逻辑顺序,更得建立起过程结构。这个过程结构可形象的描述为一个锥形隧道,我们的工作要从宽口进、窄口出。宽口进是因为,在前期,我们有目标但可能不会特别清晰,需要逐步聚焦;在前期,我们的执行方案可能不止一种,需要在前进中优化筛选;在前期,我们需要对多种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判并制定不同的方案,在前进中逐个消灭出现的问题;在前期,我们需要整合尽可能多的资源,在过程中使得力量越来越集中。在整个过程中,随着我们不断优化方案,目标越来越清晰,发力点越来越集中,可避免的低级错误越来越少,最终直奔窄口处,一次性地把事情做对。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也告诉我们,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做一件事情,第一次就把它做对,既是结果要求,也是过程要求。要想获得一次就做对的结果,我们务必在前期进行充分的论证、充分的准备,还要系统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制定应对措施。在这个方面我们往往不够重视,最终可能导致劳而无功。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还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务必要坚定信念,下定决心一干到底,不达目标不罢休。要让自己沉浸式的开展所有的工作,正如稻盛和夫所讲的“成功的人士都是自燃型的”。

最后,作为理工科出身的研发人员,如果一定要本能地对文学作品的精彩内容进行量化的话。对于《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这本书,那么下面这个励志公式最合适不过了。

指数365我们可以抽象成365个工作步骤,如果执行第一个步骤或者做第一件事情,我们主动提高标准、提高要求,努力实现,把事情做对,我们就多得了1%的进步。相反,每做一件事情都给自己打个折扣,那么每一步都将造成1%的差距。久而久之,坚持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且一直以这种高标准要求自己的,其最终收获会远大于预期;每做一件事情都喜欢打折扣的,最终不会得到一个对的结果。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篇九

最近看了《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这本书,感到受益匪浅,《第一次把事情做对》首先给了我一个启发:“思想态度决定了是否能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生活中我们通常都会认为工作中难免出错,怎么可能一次做对呢?还有许多人会说“差不多就行了”“已经差不多了”。但是如果一个人在做事的时候,总是认为把事情做得差不多就行,在这种思想主导下,可以肯定地说,他绝对不能把工作一次做好,做对。

所以我们只有先改变观念、改变态度,将“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观念深深植入脑海之中,最终改变我们的行为习惯,我们才能实现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才能离成功越来越近。

我们经常还会存在着这样一个误区,就是“把事情做好就是把事情做对”。直到看了文章里孔子和他的弟子子贡的故事我才明白,两者之间有着巨大的区别。把一件事情做好,只是自己主观认为的好,而把事情做对则是要符合要求,并不是好或最好。任何工作只有符合客观要求,才能进入可执行的过程,从而达到预期的效率和效果。

我从文中三只狗狗找宝藏的故事中得到了答案。聪聪,明明和慧慧是狗狗家族中最聪明的三只狗,他们为了拯救整个家族担起了寻宝的重任。其中的聪聪狗习惯于“正确的做事”,比较注重方法,但是从来不注重效率。他总是认为只要方向和方法都对了,一切就对了。明明狗虽然很忠诚,为了任务可以不顾一切,但是却缺乏方法,做事没有章法,只解决了“脑袋”问题,没有解决工具和方法问题。而慧慧狗却在任务之前思考:“我为什么不可以把错误减少到最少呢?既然可以避免少失误,为什么不可以不失误呢?如果没有失误,我就可以一次做对。”最终,慧慧狗花费了最少的时间,付出最少的代价,却找到了价值最大的宝藏。这个寓言故事之后克劳士比博士总结了慧慧狗寻宝过程的几点:确定目标,控制过程,预防错误,建立标准,寻求帮助,要求结果,一次做对,这也就是如何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方法。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篇十

现在的人过的都比较浮躁,追求名利、尽享歌舞升平,很少再有一点平静,也很少能够心平气和的读一点以前我们期盼、向往的书。《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让我感觉到了:人在世上所追求的实现完美的结果应该掌握的方式和方法;让我们体验了在繁杂的社会生活中应该增长的知识、能力,在管理企业应该具备的水平。《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确实是一本通俗易懂的书,在潜移默化中指导人们改变世界观,用正确的方法处理繁杂的事物。我们应该培养自己“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工作方式,因为它可以带来代价最小、成本最低、时间最少、效率最高的效果。“零缺陷”更表现为我们工作和生活的一种决心和态度。通过细读这本书,我感悟了许多,也掌握了许多。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核心就是做事情保持零缺陷,“零缺陷”的核心就是“第一次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这一思想是质量管理乃至企业管理中最节约成本、最减少重复劳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精髓。“零缺陷”质量管理与其他质量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对比,它的特点就是强调质量是“符合要求”而不是单纯的“好”;强调保证质量的系统是预防而不是检验;强调工作标准必须是“零缺陷”而不是差不多就好。

结合我们的检验工作,“零缺陷”也应该是我们试验工作中不断追求的目标。“零缺陷”并不是绝对没有缺点,或缺点绝对等于零,而是指“要以缺陷等于零为最终目标,每个人都要在自己工作职责范围内努力做到无缺点”。如果我们时时刻刻警醒自己,在接受一个试验工作时,都抱定:严格合同评定流程、做好试验前的试验大纲、标准的、仪器准备,做好试验工作的计划和整体策划、保证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发挥质量监督员、安全员的作用、提高主检报告的编写能力和水平、把好审核关和报告审批关。并在整个流程中的每道工序中都设定“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目标和要求,就会对从事的每一项工作有充分的准备,把错误消灭在过程开始之前,养成“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习惯,那么,我们的检验工作就可以充分发挥组织的效率、效能,并激发每位员工的潜能,逐步形成“一次成功,预防为主”的工作态度,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体现“零缺陷”管理的生命力。

为什么能够“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在做任何事情之前,必须要做到“确定目标、控制过程、系统预防、建立标准、团队协作、达到结果呢、一次做对”。为实现“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我们应该首先确定工作目标:为满足客户的要求而工作而不是自己的主观意愿;其次是建立一次做对的基本准则;第三是消除达成这一准则的障碍;最后是努力工作。

企业是由一个个员工组成的,什么样的员工造就什么样的企业,因此,企业的未来是由企业员工决定的。在我们企业中,检测服务质量重要,每个员工的素质同样重要。有许多人做事时常有得过且过的心态,对领导或者企业的要求,即使是合理的,也觉得吹毛求疵而心生不满,不认为事情的结果与自己有什么关系。而国际知名的一些企业的员工对待工作却非常认真,几乎完美。因此,“一流的公司,必须拥有一流的员工”。基于此,场组织《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这本书,我理解,不但要学习做工作的方式方法,而且要领会书中员工素质培养的重要性,即:如果员工不是在满意状态下进行工作,那我们的检测服务也就不能达到客户的满意。

产品即人品、质量乃品行,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产品的竞争最终也是人品的竞争,企业拥有一流的员工更应具备一流的人品,只有这样,企业才具备创造一流产品的独到优势,才可能创造出一流的品牌。因此,“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是对企业“人”的要求,产品是人做出来的,结合到我们检测服务,检测工作也是人做出来的,质检中心的优秀的服务品牌也是人打出来的,我们提倡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这是对员工品质的基本要求,它是人品、素质和能力的综合反映。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这本书,我读过了两遍,今后还会继续读下去,不但字面上了解“零缺陷”工作的内容、方式和方法,还要更深层次理解“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工作准则,即: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认证仔细制定要求;加强与他人的协作;避免双重标准;高度注重预防。

通过《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这本书的阅读,我还掌握了:我们将恪守自己的工作准则;我们清楚的知道,互相协作是达到目的地最有效的方法;我们将做我们所承诺的,说到做到;我们不去抱怨,也不去辩解或寻找借口,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思考自己的前半生,有太多的事情没有“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重复了太多的工作。

总结起来,主要是目的不明确、方法不得当,也就是,没有做好自己人生的规划,也没有鲜明的目标和正确的方法。读了这本书对自己确有莫大的触动。此外,加强个人的修养和工作能力的提升是一生一世的事情,不应该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而减弱。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是一本非常好的读本,我还将继续读下去,不断领会其中的精髓和内涵,指导今后的生活和工作。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篇十一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是杨钢老师老师的作品,去年有幸误打误撞接触到了克劳士比中国学院,才晓得了国内质量界大神级的人物。

杨钢(freemanyoung),中国“零缺陷之父”,中国十大质量人物(国家质检总局),克劳士比中国学院总裁。

再来说说读这本书的感受,书一开始就采用故事导入,采用了培训场景,通过老师启发,学生讨论的形式,运动生动有趣案例,深入浅出分析了“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工作理念和价值。

书中一开篇就讲了一个斯芬克斯岛的石像之谜来吸引了我,设置了三个人:克鲁斯、德普、李,他们误打误撞进入了斯芬克斯岛,然后进入一段奇幻之旅,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每个人的理念不同,最后收获了不同的结局,通过科幻故事引出了本书的理念:第一次把事情做对。

就如作者所说:什么是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就是第一次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做正确的事是战略和方向,正确地做事是动作与执行,第一次是效率和结果,而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则是管理效能与竞争力---这就是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完事意义。

刚开始听到“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理念,觉得这怎么可能?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正是这种想法,才会让缺陷得以存在,因为从意识上就允许存在缺陷,我们不难发现,人们能否做对,并不取决于自身的行为能力,而是取决于支配于行为能力的思想观念,而改变人的观念并不是一朝一夕的。最重要的是改变心智模式,建立第二天性。

额,也是,可以想象当时的场面有多尴尬。他的一句反问也刷新了我的认知,从源头上保证质量是明智之举,不浪费不符合要求的成本。

在工作中,会有意识的考虑问自己:我可以第一次把正确的事情做正确吗?为什么不能?哪里还有改进的空间?最近在写云市场退订的文案的时候,可能因为我自己对业务不了解,也没有相关的参考资料,只能凭借业务系统去体验、去尝试,当时为了尽快完成,第一稿写出来的时候思路乱,别人说看不懂,说实话,我自己都没理清,当被人否定的时候,我没有辩解,我接纳,我再来修改,堪称是改动次数最多的文案。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不仅仅适应于工作中,也适合在生活中。我经常跟孩子说:如果作业、考试都能第一次就做对,那你肯定能取得好成绩。孩子似懂非懂。希望他能渐渐地明白这一非常有用的哲学理念。

所以“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是做人做事的最高哲学,是实现事业成功和人生幸福的第一法则”。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篇十二

昨天,你兴奋地对我说:“爸爸,吃完饭,带我去充气乐园玩,行吗?”

“可以啊,但你必须把晚饭吃完!”面对期待的眼神,我说道。

“好的,我一定吃完。”你承诺。

后来,爸爸妈妈都吃完了,你一如既往地慢慢地说着,嬉着,吃着。

我知道你是就着一份期待的喜悦和一点不安(要知道,你说了n次“爸爸吃完饭,带我去充气乐园玩哦”,信任危机啊!),在做“把饭吃完”这件事。但是,我们发现情况在发生变化。

―――你把自己碗里的饭,倒出差不多一半在妈妈的空碗里。

―――趁妈妈不注意,将自己碗里的饭倒进垃圾桶。

―――妈妈生气说,因为你不乖,不准爸爸带你出去玩,你竟然嘀咕:不听妈妈话了,以后听爸爸话。

于是,这出由你主演的.闹剧开始上演,你哭闹着,愤怒着,委屈着;爸爸妈妈则立场坚定的用语言和行动表达着,你错了,错在哪儿,如何改正,接受惩罚。

关于错误主要集中两点,一是不珍惜粮食,二是不诚实。

说实话,看着4岁多的你泪流满面,楚楚可怜样,我既心疼你,又为你高兴。

吃不完饭,没有问题啊!那怎么办呢?

诚实说明情况,寻求支持与帮助。向妈妈说清楚,你真的吃不完,或玩回家再吃,寻求妈妈的理解和支持。坚决不撒谎,不欺瞒。

知道错了,改正啊,而不是你说的那样“不听妈妈话,听爸爸话”,希望拉拢爸爸(牺牲亲情,成就自己,恐惧啊!),要知道,爸爸妈妈在爱你这一点上,永远没有分歧的。

爸爸妈妈爱聪明的孩子,更希望你是个诚实的孩子。

聪明可以让你把事情做好,而诚实可以让你把事情做对。比较来说,我们更希望你是个把事情做对的孩子。

文档为doc格式。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篇十三

马丁.路德.金的箴言:”如果一个人扫马路,他应该像米开朗基罗作画、贝多芬作曲、莎士比亚写剧本一样对待工作。他应该干得如此之好,以致天上的神灵、地上的人们都驻足称赞:“这儿有一个伟大的清洁工,他干得多么的出色啊!”一个人的人格决定了他做事的高度、广度和深度。所以,态度决定成败,做事先做人。

《第一次把事情做好》给我们分享了华人的“经营之神”王永庆的故事。王永庆总是在卖米之前仔细地将里面的秕糠、沙粒等杂物统统清理干净。这让他店里的米的质量比别的'店要好得多。同时他还想到了为顾客提供“送米到家”的配送、为顾客刷洗米缸等服务。卖的不只是产品,把配套的服务做到了极致。王永庆追求品质、力争卓越的心把他推向了成功。

近半年,我们财务部同事在白经理的带领下对历史的账务进行清理工作。白经理的一丝不苟、认真仔细、刻苦钻研的工作态度深深打动了我们。我们在做账务清理时发现,虽然以前我们每月按实际情况计提费用,但并没有及时对预提费用和实际支付的差异调整,数据有些含糊不清。在白经理的带领下,我们对账务进行为期半年的清理和调整。整理后的余额调节表,每一笔计提的费用都一目了然地看到:计提了多少、是否按时做预提、费用支付与否等。把账务往细致的方向重新清理了好几遍。五月份连续两个晚上为了解开固定资产账册与清单的历史性差异的谜团,我们加班到凌晨2点才回家。只为了把账务理清楚,为领导层的经营管理和决策提供更有效的数据支持。践行“零缺陷”并不仅仅只是追求工作业绩,也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标准,它更是一种身心愉悦的生存状态。

世界上的每一项工作都是神圣的,不要轻视他人的工作,他人的岗位多么的不起眼,多么的无关紧要,只要是身在岗位,就应该认真对待。人对待工作的态度侧面展示人对待生活和生命的态度。一次就把工作做到最好,要有心。或经历、或借鉴、或传授,在岁月长河中,有心人会不断累积做事经验、方法;无心人则被动应付,推一下动一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的钟,有一件决不做两样,做完就了事,不善总结得失,只有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与生活的过程中,才能找到更多的快乐!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