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2年家长公开课(6篇)

2022年家长公开课(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6-18 01:59:05
2022年家长公开课(6篇)
时间:2024-06-18 01:59:05     小编:zdfb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家长公开课篇一

长征,是一部中国工农红军艰苦卓绝的战争史书!长征,更是一座中国革命的不朽丰碑!

1933年,红军在反击国民党第五“围剿”时失利,1934年10月,红军被迫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这便是长征的开始。在经历了两年的艰苦路途后,1936年10月,进行战略转移的红军二、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宣告了长征的胜利。

单从时间表上看,长征但是如此,但只要细细的了解,便会发现,这是人类战争的奇迹。红军一共转战十四个省,历经风吹雨打,全程两万五千里,那时环境相当艰苦,红军没有充足的军需供应,没有充饥的食物,陷入了枪林弹雨与人饥马困交织的境地,他们以草充饥,煮地而食,又要披星戴月,披荆斩棘,经历了千百次的战斗,最终才获得了胜利。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巍迤腾细浪,乌蒙滂沱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秋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主席向我们展示了一副激昂雄浑的画卷。在长征的途中,红军战士浴血奋战,突破了敌人一道道实枪重荷的关口,用行动不知写下多少可歌可泣事,用生命留下不知多少惊心动魄魂。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数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就拿飞夺泸定桥来说,22名红军突击战士,早将生命置之度外,他们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艰难地在只剩光溜溜的铁索的泸定桥上行进,最终消灭了对岸的守敌,夺取泸定桥。当时,他们命悬一线,桥下是奔腾呼啸的大渡河,稍有不慎就会坠入滔滔河流,但英勇的红军战士为了长征的胜利,没有丝毫的犹豫和惧怕,勇往直前,正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红军不愧为胜利之师。红军骁勇善战,但又不失人性关怀。在穿越一望无际的草地时,到处是能够吞噬生命的沼泽泥潭,危机四伏,红军战士们表现出了可贵的团结互助精神,他们相扶相携,共度难关。记得在小学语文课本中的《金色的鱼钩》、《永远的丰碑》、《倔强的小红军》等描述红军翻雪山过草地的课文,都记录了红军让出食粮,扶老弱的生动事例。《永远的丰碑》描述的是一位老军需处长将棉衣分发给每一个战士,自己却被冻死行军路上,与大山融成一座不朽的丰碑的感人故事。

【二】

这天,中小学生结束假期,开学回归学校课堂。今年秋季的《开学第一课》观后感作文,主题是“父母教会了我什么”。“童话大王”讲家风说“孝”,黑豹乐队原主唱秦勇谈“爱”,青年歌手容祖儿言“礼”……主题高大且鲜明。这般主题,深以为,并非给孩子上“开学第一课”,而是开学前给家长补上一课。作为父母,你教会了孩子什么是讨论,更是拷问。

关于亲子*,网络上有个经典的段子:在父母的眼中,总有个完美的小孩,他的名字叫做“别人家的孩子”。逆向推断,每个孩子眼中是否也有一双完美的父母,而他们的名字,叫做“别人家的父母”呢

作为孩子天然的人生导师,如何指导自己的孩子唱出命运的好声音没有的答案。可知的答案是,等到孩子长大成人,质问在成长的关键阶段“爸妈去哪儿了”的时候,作为父母,恐怕都会有极大的挫败感。而这种挫败感的来源,往往来自爱与教育的欠缺。几年前,豆瓣上有个小组,名曰“父母皆祸害”,鲜明地扯起了反对父母的大旗,引发了广泛的关注而讨论。这个小组聚集着一帮在亲子关系中受挫的年轻人,他们在小组里宣言,“反对不是目的,而是一种用心手段,在孝敬的前提下,抵御腐朽、无知、无理取闹父母的束缚。”

按照*纲常,如此杯葛父母,似乎有些“大逆不道”。但这个“大逆不道”的小组讨论的话题,与这天《开学第一课》的主题,倒是相得益彰—为人父母,你到底教会了孩子什么是孝、爱、礼,还是腐朽、无知明白孩子们反对什么,才能明白就应教会孩子什么。

校园里的礼崩乐坏,孩子价值观的扭曲异变,与家长的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可否认的是,这是个粗鄙的时代。品行和节操、原则和底线,成了被遗落的珍珠。殊不知,这对于孩子甚至未来而言,才是最珍贵的财富。

家长们在传输什么样的价值观呢给老师送礼、教孩子怎样讨巧获得虚荣、教孩子灵活运用潜规则……职场的生存伎俩,演绎成了童话世界里的攻心计。而传输这种价值观,则是来自灵魂深处的自卑:当下的恶劣不堪环境,必然成为孩子们未来要应对的野蛮丛林。“狼爸”、“鹰妈”的野蛮和粗暴,竟然能够受到推崇和抬举,不得不说,这是人类礼貌所不能解读,也是不可理喻的返祖反智现象。

父母教会了我们什么借孩子之口来问这个问题,能否引发父母们的深思和反省呢这“开学第一课”能受到父母们的重视吗还是继续刚愎和自负下去

是要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还是成为“父母皆祸患”里的受批判者;是要立起写着光荣和梦想的父辈旗帜,还是罗织埋葬理性与个性的腐朽裹尸布。父母们上好这《开学第一课》,回答好“父母教会了我们什么”这个问题,无论对孩子的成长还是对时代的变迁,都很重要。父母教给孩子什么,决定着礼貌的躯体里,奔流着怎样的血液。

【三】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围绕着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而展开,围绕着孝,爱,礼,强四个方面给孩子们构建了一个生动而充满趣味的课堂。不管是*所讲述的身教胜过言传,或是秦勇用爱陪伴孩子度过疾病的艰难岁月,又或者是容祖儿受到的家风教育,我们都不难看出,在孩子的成长中,家长始终是最重要的一环。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他们的一切行为都是从家长身上学习而来。就像*所说,他将新买的电视机送给了爸爸,孩子便也学着将舍不得吃的大虾孝敬给他。作为家长,我们有义务也有职责为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这一切都是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透过我们的身体力行去向孩子传达正面的信息,教会孩子如何孝顺老人,如何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行善戒》里曾说到,爱其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这也同时告诉我们,对待孩子,仅仅有爱并不够。盲目的溺爱对孩子来说是一种伤害,从秦勇的故事里我们能看到,真正的父爱,是为了孩子健康的成长,哪怕再难,也要进行魔鬼训练;不论吃多少苦,也不能放下对孩子的培养和教育。孩子患上了感统失调症,秦勇本能够选取让孩子平稳的长大,也许只要好好活着,也许只是能开口说话。但他并没有放下对孩子的教育,花费了多于常人百倍的时间和精力,也要教会孩子骑自行车。哪怕孩子和自己每一天都经历着失望与痛苦,也一向坚持着。所以我们才能看到大珍珠慢慢的长大,与正常孩子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爱不仅仅仅是包容,更是在经历了种种痛苦和失望之后,也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坚持。

家长公开课篇二

家长的开学第一课模板

家长的开学第一课,为孩子开启初中学习的大门

第一,鼓励为主

孩子即将升入初中,家长最好在开学的前两个晚上,好好的和孩子交谈,打开孩子的心扉。据编辑了解,某家长和即将升初一的女儿谈心到半夜。家长可以给孩子解压,让孩子不要有压力,教会孩子自我解压,引导孩子有正确的思想意识。初中学习生活虽然会比小学难,但是家长要让孩子明白,爸爸妈妈们不会因为你成绩下滑了就不爱你了。家长鼓励孩子在初中阶段发挥出自己的最好水平,给孩子鼓励,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物质奖励,比如期中考试后去某某地方游玩等,让孩子满怀信心的.迎接初一生活。

第二,教导孩子正确的学习生活方式

家长们必须让孩子了解,初中孩子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会发生一些变化,孩子处于变化期、叛逆期,家长要给予合理引导。首先是交朋友这一方面。教育孩子,初中学生交朋友要谨慎,要有选择的交朋友,朋友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说话做事都要三思而后行。其次是学习方面。初中学习成绩孩子次要的,主要的是孩子人格的培养,告诉孩子,成绩不是唯一的,只要是自己努力了,全力以赴了就可以了。第三,对于学习方法和态度方面,鼓励孩子多问老师,善于思考,不怕做错,勇于探索。

第三,开学前提前进入状态

督促孩子提前预习初一的教材,进入学习的状态,先热身,等正式开学就全身心的投入学习中。家长们也可以通览孩子的教材,心里有个底,孩子们初一课程的难度,课前给孩子们一定的辅导和帮助。

家长公开课篇三

【一】

这天,中小学生结束假期,开学回归学校课堂。今年秋季的《开学第一课》观后感作文,主题是“父母教会了我什么”。“童话大王”讲家风说“孝”,黑豹乐队原主唱秦勇谈“爱”,青年歌手容祖儿言“礼”……主题高大且鲜明。这般主题,深以为,并非给孩子上“开学第一课”,而是开学前给家长补上一课。作为父母,你教会了孩子什么是讨论,更是拷问。

关于亲子*,网络上有个经典的段子:在父母的眼中,总有个完美的小孩,他的名字叫做“别人家的孩子”。逆向推断,每个孩子眼中是否也有一双完美的父母,而他们的名字,叫做“别人家的父母”呢

作为孩子天然的人生导师,如何指导自己的孩子唱出命运的好声音没有的答案。可知的答案是,等到孩子长大成人,质问在成长的关键阶段“爸妈去哪儿了”的时候,作为父母,恐怕都会有极大的挫败感。而这种挫败感的来源,往往来自爱与教育的欠缺。几年前,豆瓣上有个小组,名曰“父母皆祸害”,鲜明地扯起了反对父母的大旗,引发了广泛的关注而讨论。这个小组聚集着一帮在亲子关系中受挫的年轻人,他们在小组里宣言,“反对不是目的,而是一种用心手段,在孝敬的前提下,抵御腐朽、无知、无理取闹父母的束缚。”

按照*纲常,如此杯葛父母,似乎有些“大逆不道”。但这个“大逆不道”的小组讨论的话题,与这天《开学第一课》的主题,倒是相得益彰—为人父母,你到底教会了孩子什么是孝、爱、礼,还是腐朽、无知明白孩子们反对什么,才能明白就应教会孩子什么。

校园里的礼崩乐坏,孩子价值观的扭曲异变,与家长的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不可否认的是,这是个粗鄙的时代。品行和节操、原则和底线,成了被遗落的珍珠。殊不知,这对于孩子甚至未来而言,才是最珍贵的财富。

家长们在传输什么样的价值观呢给老师送礼、教孩子怎样讨巧获得虚荣、教孩子灵活运用潜规则……职场的生存伎俩,演绎成了童话世界里的攻心计。而传输这种价值观,则是来自灵魂深处的自卑:当下的恶劣不堪环境,必然成为孩子们未来要应对的野蛮丛林。“狼爸”、“鹰妈”的野蛮和粗暴,竟然能够受到推崇和抬举,不得不说,这是人类礼貌所不能解读,也是不可理喻的返祖反智现象。

父母教会了我们什么借孩子之口来问这个问题,能否引发父母们的深思和反省呢这“开学第一课”能受到父母们的重视吗还是继续刚愎和自负下去

是要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还是成为“父母皆祸患”里的受批判者;是要立起写着光荣和梦想的父辈旗帜,还是罗织埋葬理性与个性的腐朽裹尸布。父母们上好这《开学第一课》,回答好“父母教会了我们什么”这个问题,无论对孩子的成长还是对时代的变迁,都很重要。父母教给孩子什么,决定着礼貌的躯体里,奔流着怎样的血液。

【二】

昨晚与儿子观看了央视一套综合频道的《开学第一课》节目。节目分为“孝”“礼”“爱”三个篇章,以“强”作为尾声,以嘉宾演讲、人物故事、文艺表演和互动游戏等贯穿融入了整个节目。

“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这句话,让我们明白了家庭教育及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很重要的。就如“童话大王”刘渊洁讲述他与儿子的故事一样,比如把好吃的先让给父母,尽量陪伴父母,为父母洗一次脚,你做到了,孩子的在旁边也就看到了,以后他也会这样孝顺你,所以一些事情务必从此刻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其中最令我们感动的就是“摇滚爸爸”秦勇十年前,毅然退出舞台,只为陪伴患有重度感统失调症的儿子大珍珠,他们携手克服困难,相互陪伴,一齐长大的故事,给我们都上了一堂充满“爱”的课,不仅仅仅只是表达了父母之爱,更是教会孩子爱自己、爱生活、爱生命。个性是他儿子竟然与他哥们之称,关系是如此融洽,可想想我们和孩子之间简直像玩“猫和老鼠”的游戏,值行我们学习啊……

透过观看《开学第一课》,我觉得我们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则,做一名有职责与使命感、传播爱的使者,做孩子的指南针和好榜样。

【三】

9月1日,全国各地中小学开学的日子,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了《开学第一课》的大型节目。晚上,我和女儿早早地守在电视机旁等等节目的开始。

今年节目的主题是“父母教会我”,强调的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孝道,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如何把这个美德继承发扬光大呢我想首先我们作为父母要给孩子做好榜样,上所施下所效。只有我们对自己的长辈尽孝,孩子才可能对我们孝顺。

秦勇用他和儿子的故事很好地诠释了爱的真正含义。爱是包容,爱是坚持,爱是不放下。爱他就是因为他是你的孩子,不为其它。我们只要做到信任孩子,欣赏孩子,悦纳孩子,在困难时帮忙孩子,孩子就必须会越来越优秀的。

我们中国号称礼仪之邦,但是此刻社会上多如牛毛的负面新闻让我们不仅仅对此产生了怀疑:我们真的是礼仪之邦吗我们作为父母又能为此做些什么呢我想作为父母,我们以身作则,做到不伤害、不妨碍自己、别人、社会,做个有德行的人。那么我们的孩子也会效仿,那样我们的社会也将会是完美的社会。

家长公开课篇四

又到一年开学季。中小学陆续开学,如何教育子女是热议话题。其实,作为家长更应上好“开学第一课”。

20xx年初,即将卸任的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接受采访,说他卸任的主要原因是考虑到大女儿的学业。他说:“我们相信她在美国完成余下的两年高中学业很重要,经过多次讨论,决定妻子和孩子先在夏天回到西雅图,以便让女儿念完高中的最后两年,儿子也在那儿上高中。”

看罢这条新闻,我们或许会感到不可思议:为了孩子的学业,就辞去这一位高权重的职务?因为在我们的潜意识里,美国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放任自流式的。

不久,我读到了《非同寻常—赖斯成长回忆录》。赖斯回忆了从小父母每天把时间安排满满的,让她接受各种学习培训,她几乎没有一点空余时间。但赖斯成长得却很快乐,因为父母笃信情感的力量。

书中有这样一个细节:一次,7岁的赖斯和父母一起玩一个大力鼠的游戏,其间保险代理人宾厄姆先生到访,此时她的父母并没有停下来,而是让宾厄姆在客厅里等一会儿,继续完成和孩子的游戏。

赖斯由此感到:“父母把我们在一起的时间,看得比任何业务都重要,这让我感到非常自豪。”正是父母这份悉心投入的情感和爱,让赖斯一步步地成长,直至担任国务卿,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位居此要职的黑人女性。

其实,我国许多名人教子的故事同样让我们启迪颇多。傅雷主张孩子先做人后成“家”,他对儿子的教育非常严格。

从一个错别字到日常说话,都一丝不苟;吃饭不许发出很大的声响,用匙舀汤时不许滴在桌面上等等;李嘉诚坦言:“教育子女,百分之九十九应该教做人的道理,百分之一才是教他们如何做生意。”

再看我们身边,确实有不少家长教子是失败的。有的认为只要学习好就行,忽视了心智的教育;有的以工作、生意忙为由,疏于和孩子交流;有的用物质的给予替代对孩子的关爱;更有甚者百般纵容,没有给孩子积极的规则教育。

凡此种种,导致孩子问题频出,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不得不让我们深思。

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静心想来,教育子女应该充满情感、智慧、理性,只有这样,孩子才能走得远、行得正、赢得多。

上好“开学第一课”,我们每一名家长都要回望和反思自己。

家长公开课篇五

这几天,不断和碰面的同事、朋友互聊开学这个话题。9月1日马上就到,传统意义上的秋季入学的大日子就要来了。

早在半个月前,大学同学就请了年假,陪着儿子去美国入学,身高一米八的儿子怕同学瞧不起,力劝妈妈毕业典礼再去,同学义正词严:开学要去,毕业肯定也要去。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妈妈。

一个星期前,刚上高一的女儿拖着箱子去学校军训一星期,高中生活正式开始。她在每天傍晚的短信中,频繁汇报她的列队练习、联谊活动,外带各种明星学生的八卦……一句话,这次的军训与以往去部队不同,实质就是让你迅速熟悉校园,熟悉舍友。一天的友情可以发展到借用浴巾的程度,着实让人感叹青春的火热。

小朋友则更加热切盼望开学,整整一个暑假除了外出旅游一两周,剩下的时间都被迫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腻歪在一起。小伙伴们咋样了?老师有什么变化吗?虽然上学的日子有时候真的很累,但还是比无聊的暑假好玩吧。

我们这期约请了多位名家给我们写《开学第一课》,其实就是想借开学这个日子,让名家们对孩子们说点祝福、经验、寄语,作为慢读“暑期特供”的结尾。

我个人特别喜欢陈诗哥写的一段话:

在以色列,人们刚开始教孩子读书时,会在旁边放一罐蜂蜜,每读一句书,就让孩子舔一口蜜,意思是让他们明白读书是一件甜美和快乐的事。

这不仅是孩子们的开学第一课,也是老师和家长的开学第一课。

我准备也开一罐蜂蜜,把这段话说给我女儿听。

家长公开课篇六

昨天和孩子一起看了中央电视台为全国少年儿童举办的“开学第一课”节目,很受感动和鼓舞。看着身边的孩子,感受着自己的少年时期,在梦想这个话题上我想法颇多。

我的青少年成长时期是80-90年代,那个时期,父母的时间几乎都是忙碌,每周只有一个周末用来休息。孩子们的时间相对很是宽裕,下午很早就下了课,作业也在半个小时内就可以做完,其余的时间就是我们的了。除了晚饭,可以一直在居住的大院里玩到晚上10点,直到父母扯着嗓子喊我们回家,也许还要挨训。

那个时期,社会环境非常好,但物质很匮乏,信息和知识仅停留在学校和广播,或者连环画小人书的范围,电视对于家庭来说还是很遥远的事情。因此我们的课余兴趣和活动,多集中在由孩子们自发组织的娱乐活动上,通常都是男孩子一堆、女孩子一堆,各玩各的,当然也不排除假小子或小尾巴的混入。整个青少年时期是愉快而充满回忆的,当然这是国家上几代人的奋斗所赐予我们的幸福的一部分。

这个时期,我们的梦想就是天天快乐,很少有个体发现新的兴趣,需要单独深入追寻。个人的简单创造和开发也与集体活动牢牢关联,比如开发一种新的集体游戏,或动手能力强的为大家提供制作诸如弹弓、火柴链子枪、捕鱼网、捕蝉等工具的开发和制作。

打架是比我们大一些的孩子们事情,那个时候,有个高自己几年级的亲哥或表哥的,别管给不给自己撑腰,在同龄孩子里是很牛的事情,因为感觉腰杆可以硬一些。对于打架,我们这个阶段的孩子既惧怕又无奈,每天有这么多快乐,去打架是不是有些犯傻,这就是我那个时期的想法。

当然,那个时期的朋友圈里也有一些异类,并且是我很敬重和诧异的异类。在我们都在上小学的时期,满院子玩和跑的时候,他竟然可以和另一个同龄小伙伴,跨出大院子的活动范围(我们的大院子在河北),结伴去青岛旅游,而且不需要父母陪同。同样是他,可以从订阅的天文杂志提供的信息上,自己邮购玻璃镜片和牛皮纸,自己动手做出了天文望远镜,让我看到了院子上方天空的另一番景象。这个哥们甚至还有自己制作土火箭的历史。在他高中时期,迷上了电子和武侠,结果耽误了高考,成了职高生,之后谋于生计,当了一名工人,现在则是一名高级技师,在企业深受重视。我对他的敬重和崇拜,在于他高于同龄人的视野和敢于自学、敢于追寻的精神。他的快乐一定是我们中最多的,并且他的快乐可以延续至今,仍然滋润着他的业余生活。而我们的快乐,则随着青少年时期的离去,更换了若干种载体,成为了被社会公众娱乐形式牵着跑的一份子。

随着懵懵懂懂的择校和专业学习,我的人生也进入了成人的阶段。在择业这点上,文化程度不高的父母和我一样茫然,择业只是根据当地就业状况来选择的。限于时代的特征和地域信息,我和我身边的人,脑袋里不可能对物质世界的发展有清晰的理解,因此,梦想成分多是集体性的和大众化的。个人的能动性在择业这个事关梦想方向的关键环节上并没有被发掘出来,这是时代特征。

随着就业和有了家庭、孩子,注意力被一层层分离出去,时间也被一块块割离开来,忙碌也成了我生活的主调。但随着对职业、对生活、对世界认识的加深,以及个人经济能力的提高,我发觉自由度获得了伸展,隐约可以去做一些青少年时期想做而没有能力去做的事情了,但身体健康状况和曾经阻断的追寻和学习,以及对社会服务供给能力的怀疑让我觉得个人梦想过于脱离现实。即使这样,追逐快乐,追逐兴趣,追逐真知、依然不会停止,因为生活中的一部分乐趣肯定在那里,这是我们这代人的一个特征。

前面这些都是铺垫,说的是我们那个时期的孩子的成长特征。70年代出生的孩子,和现在以及今后出生的孩子有不同,也有很多根本的相同。相同的是我们都很快乐,对70年代中期以前事情很少给予关注,成长期是国家稳定发展,国力高速提升的时期,我们基本都接受了现代科技教育,最重要的是我们都很快乐。但我希望我的后代和我应该有不同,我希望我的后代像我前面崇拜的那个儿时伙伴一样,及早发现身边的世界是如此乐趣,及早参与自己的人生旅程,及早体现出开发创造力,及早从中获得升华的乐趣。可别像我们这代人,到了择业时,还不知道什么是择业,未来的规划是张白纸,成年了,还在等快乐找自己。

国家的梦想和个人的梦想能合在一起,对国家和个人来说都是幸事。这点应该学习西方强国,在机械时代和电子时代,西方强国的国民参与度必然是超过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国家资金主持的尖端项目和企业资金关注的商业项目只是高端体现、极端发展,百姓自筹资金玩的兴趣科技才是基础,正是这个基础提供了环境引导和源源不断的潜力人才。

我在想,那些个国家怎么会有那么多人参与进来,老百姓敢玩飞机、玩轮船、玩火箭,玩汽车,玩的是五花八门,什么科技含量的都敢参与,甚至有的玩的很专业,而西方科技似乎就是建立在这些兴趣科技的基础之上的,不断有人提出新的指标,不断有人参与解决问题。他们这些专业知识都是从哪里得来的呢,他们怎么就敢想敢干呢?我的理解是,除了民众生活富足,有充裕的资金搞这些,更可能是他们的书店里专业的书籍要丰富的多吧,社会力量参与的也到位吧,也许在那些个国家一个普通劳动者或者一个少年,在看到一些东西,有了一些想法后,首先在书店应该能找到自己想了解和可操作实施的数据,在市场产品上也应该能得到部分支持,甚至其基础教育可以保证其设计出草图,再通过社会服务力量辅助制出成品来实现自己的想法。

如果千万个脑袋都能这样获得快乐,这样的国家怎么能不强大呢。我觉得,外部科技强国的强,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主要是其国民参与程度决定的,这个指标绝对和国家对各领域专业知识的群众普及深度和市场的开放程度是有关的。一个择业后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成人和一个青少年时期就能参与世界生产发展史的人的创造力肯定是不一样的。

一个在青少年时期就能引导孩子们关注世界,提供条件让青少年参与世界科技发展的民族比一个中青年时期才开始反省生活,重视科技的民族在时间反映上至少要提前10-,而且青少年时期的科技兴趣与薪酬绝对无关,纯兴趣和纯精力投入,干净无杂,直抵目的。哪像中青年,琐事一大堆,精力先被分走大半。单就兴趣科技投入时间的累加上,3代人累计起来差距就拉的远远的了。

这还没有提到群体共鸣效应,青少年时期的孩子们都是扎堆的,参与的人多了,旧的新的知识和经验就有能力在青少年群体中扩大、传播和不断延续,而这种在群体参与里的共鸣和碰撞,则是兴趣科技存在的条件之一,也有可能成为青少年择业的方向和梦想的起点。中青年都是家务独处,兴趣科技很难有肥沃的土壤。

我们的生活也在逐渐富足,资金肯定不是问题,生产应该也不是问题,怎么把闲余的资金和人力、物力引导到这上面来是个事。

西方人所说的未来是中国在刷新世界发展史,应该指的就是这个,他们是在按西方国民参与现代科技程度来看中国之未来,毕竟中国人的基数放在那里。因此,国之梦,必然是国民参与度这个先行指标要调动起来,国民参与度的核心必然是青少年的参与深度和广度。让创新走出深宅大院,引导青少年真实接触现代科技,让青少年在书店就能实实在在的了解科学和生产,有想法就能走近开发创新,这才强国的未来。

看看我们身边,我的孩子和你们的孩子,业余时间不是在学英语,就是在学钢琴,统统熟练工和拿来主义,对科技生产一问不知,书店里给青少年的科普读物仅停留在宣传层面,给青少年自学自造而量身定制的专业书籍几乎没有,事关科技兴趣的社会服务力量还没有形成或还没有关注这一块,这种情况下是不是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呢。

什么飞机发动机?什么航母?你让让全民参与试试,根本不是个问题,西方现代科技不就是这么一步步在民众兴趣科技的探讨和碰撞中走出来的吗。问问你上中学的孩子:飞机发动机和航母是怎么回事?他有多少相关资料?怎么造的?哪种结构和原理最好?他有什么探讨思路和想法?他能找谁进一步探讨?如果他能尝试回答这些问题,未来就不是问题。

如果问我对身边的什么实用科技感触最深,我想想,首先绝对是电蚊拍,发明这个东西的脑袋绝对是够聪明。太实用了,既能消灭蚊子,又能锻炼身体,还不受蚊香之毒。啪啪声中,绝对有成就感。再一个是豆浆机,太伟大了。早上一杯混合豆浆,营养充分,头晚泡好豆,其余让它搞定,喝完出门,该忙啥忙啥。

另外还要对学校说一些。如果老师像外星人一样,只是把一些枯燥、没有来源的符号硬塞进孩子们的头脑里,那么学校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每一点知识与这个世界都是相关的、有来龙去脉的,是这个世界有血有肉的一部分,有着因果关系。希望你们能把这些讲清楚,并且能赋予这些知识活力和动力。因为这事关乎我们孩子的梦想。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