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知道读后感怎么写才比较好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弟子规读后感篇一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国家也有梦想,“中国梦”就代表了一个国家美好的未来。随着年代的发展,梦想或许会成为现实,或许会永远是个泡影。我觉得“中国梦”不应该只是空洞的豪言壮语,它需要我们亿万人民群众脚踏实地的努力,也需要规矩方圆。《弟子规》虽然只有区区一千字,但却概括出了我们在待人接物、自我管理、求学交友、理想情操等各方面应有的礼仪规范和道德要求。现在,大家都在提倡“遵循弟子规,共圆中国梦”,任何好的习惯都要从小做起,我们学生也不例外。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想有大的作为,先以身作则,从小事做起。比如一些行为举止――“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初读这里,我十分不屑。人的洗漱更衣、坐立躺卧如此简单的事竟然会出现在一本经典著作中。但合上书思索片刻,当年中国人在外国店摇摇晃晃地坐着,遭到外国人颇有微词地评论之事从我脑里划过。同时,我陷入了深深的自责,我一回到家总是一屁股歪在沙发上半靠半倚,只想着舒服了,从来没有想过这是不合礼仪规范的。去春游时,我和小伙伴把展览馆的门槛当体育场的跳高垫不断跳跃,“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虽是简单的道理,可哪一样我又做到了呢!如果人人都没有这样一点规矩的话,我们这个国家还怎么称得上是礼仪之邦呢!
没有一个人能遗世而独立的,交友处事也是人生的要事――“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这教导我们不为一时的名誉而乐,是要担心能够称得上,积极地完善自己向这个荣誉靠拢。听到自己的过错,要带着乐观的心态去改正,才能有益友亲近。而我平时最怕、最憎恨的是别人发现我的短处,又常常为一个荣誉乐个不停,这样,怎么能交到良友呢!
再看看我们的社会,新闻中总是曝光一些公民的不文明,骄傲自大的行为:公交车上占三个座位睡觉的人,炫耀自己官位、家产的人百出。“公民素质”大合唱已经开展了许多年,都快唱得人心烦意乱,但问题依然严重。“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如果人人都能讲诚信,又哪来那么多的“假冒伪劣、坑蒙拐骗”呢?究其根源,我们的“规”基本上还停留在纸上,在一遍一遍的背诵中。现在,为了我们的“中国梦”,我们要让“规”种植进人们的心里,播撒在日常生活中,直至让它成为一盏指引我们共筑中国梦的明灯。
弟子规读后感篇二
明明,别玩了,去写作业吧。
知道了!知道了!我马上去。
你今天在学校吃了什么菜,吃饱了吗?
吃饱了,吃饱了,别总问我。
明天星期一去学校别忘了系红领巾。
“我知道了...
妈妈,你真啰嗦,我的耳朵要长茧了。
父母的千言万语在我们心中是啰嗦烦人;我们误解父母的良苦用心是多管闲事。父母教书,一定要听,父母责,一定要顺从这句话让我觉得很惭愧。
兄弟道友,兄弟道恭。兄弟和睦,孝顺。兄弟应该爱他们的兄弟,兄弟应该尊重他们的兄弟。只有这样,兄弟们才能和睦相处。每次我有美味有趣的东西,我都会记得给我哥哥留一份。当我哥哥不讲理时,我不会像以前那样对他凶猛。在与哥哥相处时,我学会了分享和谦虚。
记得放学后和几个同学一起回家好几次,没有提前给父母打电话。同学家玩的时候忘了给爸爸妈妈打电话。结果妈妈担心到处打电话,最后决定在同学家放心。
还有一次,我妈妈和我聊天:她说我从一年级开始就学到了很多兴趣班。不幸的是,没有人能长期坚持下去。我对兴趣班没有热情,热情也不高。我回来后没有练习。结果,我半途而废。这件事感动了我。
出必告,回必面,居无常,行业不变。出门要告诉父母,回来要通知父母,避免父母关心。平时住的地方要固定,选择的职业或志向要努力完成,不要轻易改变。自从知道了这句话,我就决定摆脱这些坏习惯,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不要轻易放弃!做一个让父母放心的好孩子。
《弟子规》是我的一面镜子,展现了我无法发现的许多缺点。通过努力,我想我会成为一个懂事孝顺的好孩子。
弟子规读后感篇三
《弟子规》是中国传统国学的瑰宝文化之一,它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成的,它告诉学生我们在生活中,要孝顺自己父母,友爱兄弟之间姐妹,其次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言语进行行为要诚实勤奋,小心使用谨慎。
我读弟子规读得很深,尤其这些话让我很深“家长叫,不该慢下来,家长点,不能偷懒。父母教,必须听,父母负责,必须服从。”意思是父母打电话,应该及时接听,不允许长时间;父母有事要解释,要马上做,不要拖延和懒惰;父母教我们做人的道理,我们要恭敬倾听;做错事,父母责备接受不能让父母生气,难过。
有一次,妈妈让我去给老师留书法作业写,我没写,去做别的事情,结果上课的时候我突然疯了,写得不好,被老师骂了。当我今天在弟子桂里读到这些话的时候,我禁不住想起来了。“父母命令,行不懒”只是和这件事情应该的,而我没有做父母的事情马上,马上去做。
我们的学生要听父母的,父母应该听批评,不理性,不在于他们的父母面前,父母生气伤心。让你的父母的孩子从一开始听父母的话。
像《弟子规》这样一个博大文化精深的国学教育还有我们很多,我以后要多读、多记、多实践。
弟子规读后感篇四
盼望着,盼望着,我们学校的读书室终于开放了。我怀着高兴的心情走进读书室借书。借什么书呀,我望见书架上有一本《弟子规》我就把它借回来读。
《弟子规》是一门国学,我读了它后有了很多的体会,然而,在众多的体会中最大的就是我变了。
我是独生子女,父母把我当成宝贝。小时侯的我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知道关心别人,体谅别人,不理解父母,不知道父母吃了多少的苦。“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句话让我感到十分惭愧。以前我不懂得孝敬父母,常常惹父母生气。有一次,妈妈把饭做好以后放到桌子上,喊我吃饭,我被精彩的电视剧迷住了,没有答应。
妈妈一而再再而三的喊我吃饭,我不耐烦的回答:“你们去吃嘛,我一会再来,喊我干什么嘛。”妈妈说:“饭快凉了,快点来吃吧!”我还是等电视剧完了之后才到饭桌上去吃饭。还有一次,妈妈正在厨房里干活,叫我帮她把地扫一扫。我根本就没有理她,只是在电脑上尽情的打游戏。妈妈过了一会又喊了:“你把地扫了没有啊?”我还是没有听见。妈妈生气的说:“你这孩子,没有听见我叫你吗!”
今天,我读了《弟子规》的入则孝,我很后悔。尤其是有看见后面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意思是说“父母叫我们,应该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者推辞偷懒。”反思我自己的行为,羞愧之心悠然而生。勇于承认错误是一种美德,现在,我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缺点。
读了《弟子规》后,我最大的变化就是言行举止和我那臭臭的牛脾气。现在的我非常的有礼貌,在学校遇到老师就问"老师好!"并深鞠躬,遇到客人也热情问候,在家中我不再那么刁蛮了,懂得了关心父母,不再和父母发脾气了。妈妈他们都说我长大了,懂事了。在外边我讲礼貌了。串门时受到亲人们的赞赏,在路上时也会受到路人的好评,此时此刻我真的觉得自己长大了。《弟子规》使我彻彻底底地变了,变的成熟了,变的懂事了,变的越来越好了!相信我以后会继续的变,变的更好.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做人要讲求信用,说话办事不能花言巧语,要实事求是,为人真诚,这才是立身之本。“言必行,行必果。”这是诚信的基础,我也做到了。从现在起我要懂得这些道理,认真做事,真诚待人,将来长大了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
《弟子规》改变了我。它是一面镜子,我要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弟子规读后感篇五
尽管爸爸妈妈屡次指着鼻子警告我 “不要乱藏东西”,我也狠下决心要痛改前非,可一次又一次,我的意志在喜欢的东西面前败下阵来。没想到,《弟子规》上竟说“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啊,亲心伤?我这猪脑袋咋就没想到自己的行为多让父母伤心呢!当我再见到好东西要伸手时,那些规劝便在耳边响起。
我幡然醒悟,感谢 《弟子规》和妈妈,是她们拉我迷途知返。
我爱玩游戏,一玩起来就没完没了,这时,《弟子规》就成了妈妈的尚方宝剑:“庞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赶快关机,否则,我就违背了先哲圣贤的训诫!
《弟子规》真是让我受益匪浅!“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我将背诵着 《弟子规》,在人生路上勇往直前。相信,她会给我更丰富的营养。
弟子规读后感篇六
略显粗略的品读完这本书,感受颇多。
《弟子规》是根据《三字经》编写的。其中的礼仪规范是做人的根本。就像大树,只有根扎得牢,树才会长得茂盛。做人,只有将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来,一个拥有谦虚恭敬仁慈博爱的心的人,才会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像画画,让没有绘画基础的孩子发挥想象创作是不会创作出一幅优秀的作品的。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凭着自己的意愿任意胡为,那他不会被别人接受,他的人生不会快乐。我也没有接受过正规传统文化教育,在学习了弟子规后,我就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在正确理解古老地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将这块文化瑰宝传承下去。真心希望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从我们班级教育的一点一滴做起,帮助每一位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
算起来,真正意义上接触传统文化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其实,这么算也不见得正确,因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每一个人都随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毕竟,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就好比我的一位语文老师讲的“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现儒家文化的教养”。这句话,我是感受越来越深。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千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虽然传统文化在近代屡遭浩劫,她还是在中国大地上有很强的生命力。
在我看来,《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思想,特别是在行动方面做了规范。所谓弟子规的规,也就是规范的意思。本来这本书是作为儿童启蒙读物的,大约和《三字经》的效用差不多。可是,我们现在的人,普遍缺乏这种教育,所以现在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当今,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本思想,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了《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弟子规》全书以《论语·学而》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开篇,以三字韵语的文字形式,教人应该怎样待人处世。
看《弟子规》,就是学习对人之道,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现在的教育形式有点僵化过于学教,学生大多是被动式接受知识,重智力轻道德教化。教育不仅仅是文化知识,还应当包括礼仪道德。学习《弟子规》,能够使人明理,守信、泛爱,必定对人的成长有十分重要的帮助。下面仅就孝、弟两点简要说明。
入则孝母亲履行的责任像多情的细雨,润物细无声;父亲实践的责任,像冬天狂舞的白雪,寒面净心田。不管怎样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父母,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毕竟是他们创造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这就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为先。
出则弟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相处。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我们操心,和睦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这样他们就会从心里为我们感到高兴。
细读《弟子规》,发现其中的道理看似小,却是我们最无知和薄弱的地方,无论世家子弟还是山野村夫,无论是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示儒家文化的教养。可是我们这一代,普遍缺乏这种教养,学习这本经典特别是现在,社会伦理失纲,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文关怀,创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学习《弟子规》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古人训诫做人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翔朋友,都因为感恩,所以对人对物多了虔诚的敬仰之心。尊敬发至内心,而后谦虚谨慎地做人,乃至认真做事。八零、九零后的孩子,不少都是独生子女,生活无忧无虑,受尽百般宠爱,自我意识强。强势的自我,对人对物都少了一份感恩之心,目空一切而后标新立异,自由散漫而后无法无天。
由上可见,《弟子规》对我们生活以及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它会让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教我们做一个品行端正的人,也会使我们内审自我价值观,真正理解幸福是什么,不为外物所困,不为世事所累。
弟子规读后感篇七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弟子规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毓秀的《弟子规》是仿《三字经》体例,三言成语,名句叠韵的形式为古代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敬师规范,由《论语》《孟子》《礼记》《孝经》和朱熹语录编纂而成,今天读来仍然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当今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和古代的社会环境不能同日而语,我想在现实和传统之间有没有一个承继关系?中国有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讲得最多是一个“育人”的问题,所谓至乐莫如育人,怎样教育人,怎样增加修养,做一个完善的人?这是我们应从传统中继承和发扬的。
在物质丰富、科技发展的现实环境下,很多人在精神上已没有依托,往往在纷繁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失去了指导原则,而在《弟子规》中所提到的做人的总纲“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教诲,以此成为做人的原则,那么我们在工作和学习时,就能加深自己的修养,在物质社会的时代不迷失,不动摇,时时保持清醒,和谐和同事之间、领导之间、亲人之间、朋友之间以及陌生人之间的关系,进而和谐整个社会成员的关系,那么共建和谐社会就不会是一句空话。
《弟子规》中讲到日常起居、待人接物、外出求学等方方面面的行为标准和作人准则,提倡正人先正心。我从中深刻领悟,明白很多做人的道理,从而反省自己的不足之处,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严以对已,宽以待人,积极融入到团队当中,要尊重领导,认真完成领导所交待的各项任务,忠于职守,互相帮助,协作共事,作为服务窗口工作,要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礼貌待人,微笑服务,做到百问不厌,应保持坦诚、公正、客观的态度对人对事,并且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积极参加培训和学习,提高工作效率。
《弟子规》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教材,我们要从中领悟其精华,发扬中华美德,做一个完善的知礼仪、知廉耻、知谦虚、知恭敬、知忠厚的人。这样,在我们继承传统,发扬传统中,才能体现其价值。
弟子规读后感篇八
上幼儿园的时候,我就开始诵读国学经典《弟子规》了。《弟子规》的每句话都很短,只有十二个字,但里面的含义非常丰富。我的这本《弟子规》读本中还附带有很多流传已久的小故事,我非常喜欢这本书。
《弟子规》是教我们小孩子在家孝敬父母,外出和别人友好相处,在学校尊敬师长的行为规范,原名《训蒙文》,是根据古代名人孔子的教导编写的。从古代到现在,小朋友们都在学习这本书。
《弟子规》一开头就教我们首孝悌,次谨信,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要谨慎、讲信用。接着就教我们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我和姐姐平时基本上都做到了,除了有时我看书入迷了听不到妈妈叫我的声音。
父母养大了我们,我们该怎样孝敬他们呢?《弟子规》是这样教我们的: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这句话的意思是:子女侍奉父母冬天要让他们感到暖和;夏天要让他们感到凉爽。早晨起床,要先向他们请安问好;傍晚回来了,要向父母报平安。这里还有一个黄香温床的故事呢。
黄香是东汉时的一个小孩子,他对父母十分孝顺。黄香九岁时,母亲去世了,他和父亲相依为命,对父亲非常体贴。
夏天,黄香每天都熬一锅清凉降火的青草茶让父亲喝,让父亲消去暑气。晚上,黄香用蒲扇扇父亲的床铺,直到枕头、竹席都没有热气了,才让父亲上床睡觉。
冬天,黄香每晚都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直到把被褥暖热了,才请父亲上床睡觉。
《弟子规》中的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这段话我不太理解,读了更让我感动的故事卧冰求鲤,我知道了如果父母疼爱我,我孝顺父母,并不是一件难事;如果父母讨厌我,我却还能用心尽孝,那才算得上难能可贵。
王祥是西晋时临沂人,他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他的父亲给他娶了后妈朱氏。朱氏经常虐待他,可是王祥觉得她是长辈,一直都很孝顺她。
一年冬天,朱氏想吃鲜鱼,可到处都买不到。王祥只好跑到河边,准备把冰凿开来打鱼。冰太厚,很难敲碎,他就用自己的体温融化坚冰。后来,终于在冰上凿开一个大窟窿,有两条受到感动的大鲤鱼从水里跳出来。王祥带着鱼回到了家,继母朱氏被王祥的孝心感动了。
黄香和王祥都是一个孝顺的好孩子!我也要做一个孝顺父母的好孩子,爸爸妈妈累了,我就给他们捶捶背捏捏肩;妈妈胳膊疼了,我就给她揉一揉;我有好吃的东西就先让爸爸妈妈尝一尝。
当爸爸妈妈老了的时候,我也要天天给他们讲故事,陪他们做游戏;他们提出的任何问题我都会认真地回答;如果我不知道怎么回答,我就上网查资料,找到正确的答案。
《弟子规》教会了我怎样去孝敬父母,还有很多很多的道理。
弟子规读后感篇九
在学校举办的读书节活动中,我从同学手中交换了一本《弟子规》。从这本书的总叙中我知道了《弟子规》是一本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学生的生活规范,它规定了主修的六门课和辅修的一门课。
第一门课是入则孝,讲的是在家要孝敬父母,要多帮助爸爸妈妈干自己力所能及的活,听爸爸妈妈的话,不惹他们生气。
第二门课是出则悌,讲的是出了家门在外面要与别人和睦相处。要尊老爱幼,讲文明,懂礼貌。遇到同学、邻里,长辈主动打招呼。主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第三门课是谨,是指在行为上要谨慎,生活上要有规律。早睡早起,搞好个人卫生,收拾好自己的东西。
第四门课是信,讲的是说话办事要言而有信,对别人做出的承诺要兑现,不能讲大话,不能明明做不到,还告诉别人自己能够做到。
第五门课是泛爱众,讲的是与朋友在一起,要相互友爱,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第六门课是亲仁,讲的事要多向品德好,学问好的人多学习,学习他人的长处,改正自己的缺点。
辅修的课是余力学文,讲的是除了以上的六门主修的课以外,还要多学习其它的知识,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从这本书中我学到了很多,我一定努力按照书中所写的规范自己。
弟子规读后感篇十
今年寒假,我被一本薄薄的《弟子规另解》所吸引,这册小小的书引起了我极大的好奇。我急忙查了《弟子规另解》的原著:《弟子规》的作者李毓秀的资料,翻开他的的创作目录,竟有数十册之多,什么《学庸发明》,《四书正伪》,《水仙百咏》等,可是其中流传最广,名声最大的就是 《弟子规》。
《弟子规》全文仅仅1080个字。为什么它能使我百读不厌呢?是它,教会我如何尊重别人———要孝悌;是它,帮我找到了正确的学习方法———要信;是它,让我学会了生活方方面面注意的问题———要谨。
继续往后翻,“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现在大多数家庭和我一样只有一个孩子,平常自己总是独霸一方。一旦放假,问题就来了,我和表哥无论大小事务互不相让,吵架、打架变成了家常便饭,妈妈、姥姥对此头痛不已,读了这句话我才懂得我们两人“兄道敌,妹道凶,兄妹争”就是不孝的表现埃是啊,我俩吵架、打架的时候,妈妈、姥姥都不得不停下手上的活来劝架,这不是给大人添麻烦吗?从此我就尽量克制自己了。比如前几天哥哥骂我很难听的话,我本来准备马上回击,可还是忍住了。事后我跟哥哥讲他说的不对,他也向我道了歉,避免了一次吵架。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这条读书学习的方法正切中我的要害,我读书时眼在书上,嘴也在念,可心经常飞到九霄云外。自从读了这句话,我就开始在学习时尽量不左顾右盼,心不在焉,而是专心致志地学习,读书,写字。说来也奇怪,我的学习效率竟然大大提高,以前做作业总是需要半天甚至还得熬夜,现在只要不到半个小时就够了,剩余的.时间我就可以快乐地玩了。
《弟子规》教会我的东西太多了,每当我读起它,就会想起卫老师课堂上讲过的话“现在很多家长望子成龙,结果孩子们成了龙也成了凤,却没有成人。”既不孝顺,也不与他人好好相处。我相信,我读了《弟子规》,肯定在成人成才的过程中找到了一条捷径。我同样相信,每个读《弟子规》的孩子,都能成人成才。
弟子规读后感篇十一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将随着郎朗的读书声,迎来了第一节国学课。
课堂上,使我了解了许多事。
入则孝。《弟子规》让我知道父母的呼唤,需立刻回应父母。让我们做的事,必须尽力去完成。小时候不听话,总认为父母的日常关心,就是啰嗦。吩咐的事情也没有完成,与他们反着来。每次一让我干家务,我就会锁起房间,不出来,和父母总是吵架生气。后来学习《弟子规》的第一句,便忽然醒悟自己的大逆不道。我相信,之后会百般孝顺父母。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古时条件艰苦,冬天冷,小孩子为了让在外干活的父母,有良好的休息环境,会早早的在床上给父母捂热,。而我们则要,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出则悌。过年时,一家人会坐在一起吃团圆饭。但总是长辈还未坐下,一些小孩子,已早早坐在餐桌前就餐。之前还未感觉有什么不合理。后来学到“长者立幼儿坐长者坐命乃坐”“人不齐不动筷”才意识到不学知识,连基本的教养都不懂。
信。答应别人的事,就不能反悔,尽力去做到。而不能前一秒刚答应,后一秒就忘了。如今诚信在社会中,算是一个“通行证”做人先讲信。还有知错就改,善莫大焉,不能知错不改,才是大错特错。若是能被身边的人夸一声:“你很好,值得信任”。我认为这是任何一张奖状都不能等价换得的。
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
《弟子规》让我明白了做人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原本第一印象枯燥乏味的国学课,在不知不觉中影响我这么多,让我了解许多礼仪,感谢《弟子规》。
弟子规读后感篇十二
我读过《弟子规》这本书,里面的内容不仅精彩,还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使我明白,什么是孝敬父母;什么是勤俭节约,什么是宽宏大量……。
当我读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的时候,我想到以前妈妈叫我帮她晾衣服。我说了声“啊”,等一等,又认真地看电视,妈妈说了好多遍,我才懒洋洋的站起来,现在想起来,我那时候是我不应该呀!
我又看到了一句“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的时候,我想到以前我经常因为一点点小事情,就跟妹妹吵嘴,想到这我的脸一下子就变红了,爸爸和妈妈经常说“当姐姐的就应该让着妹妹”,那时候我硬说爸爸和妈妈偏爱妹妹。现在想起来是多么不应该啊!
还有一句“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我就想起以前有的人说我的短处,我就觉得他是针对我,我心里就感到生气,然后也针对他,现在想起来真是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啊!
总之,这本书让我学会了许许多多做人的道理,它处我学会了怎样和别人相处。
弟子规读后感篇十三
最近,我阅读了中华传统诵读经典《弟子规》,获益良多。这本书里面有一句话:“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凡是开口说话,诚信要占第一位,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想办法做到;没有能力做到的事情不能随便答应。至于花言巧语的方法和欺骗手段,就更不能使用。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凡事要实实在在,不要说些不着边际的没有事实根据的话。这句话让我明白了“诚信”的重要,这也让我想起了自己做过的一件错事。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我刚刚起床,朋友们就一起过来找我,我惊讶地问道:“你们今天为什么这么早来找我了,往日你们都是中午才有空来找我玩的呀?”小洁说:“我们今天想找你一起去种黄豆。因为我们几个家里都没有黄豆了,想看看你家有没有。”我恍然大悟,赶紧进厨房去找,发现家里有些黄豆,便拿了出来给大家分。小静说:“我们只要六颗就够了,每人种两颗。你一定要记得用清水泡一下黄豆,我们下午四点半再过来找你一起种,好吗?”我开心地说:“好啊!”
送走了她们,我刚想找杯子泡黄豆,家里的电话响了,原来是妈妈打电话回来说,让我送点水到田里给她喝。我赶紧盛好水送去后,回来就打开电视看喜欢的节目,把泡黄豆的事情忘到九霄云外了。
时间不知不觉到了下午四点,当小洁、小静她们来找我的时候,我才想起来黄豆还没有泡。小洁生气地说:“我们不是约定好了的吗?你怎么能不守信用,不讲诚信呢?你让我们怎么跟你做朋友?我们不喜欢跟不讲信用的人做朋友”我羞愧地说:“对不起,我没有用心记住这件事,我以后一定好好改正,不会出现不讲诚信的事了。请大家原谅我!”
经过我的真诚道歉,朋友们虽然原谅了我,但是这件事却像警钟一样长鸣在我的心里。读了《弟子规》后,我更明白了“诚信”的重要,懂得了诚信是人与人之间基本的交往原则,懂得了“人无信而不立”的道理,它会一直成为我人生的信条和座右铭,鞭策我前行!
弟子规读后感篇十四
还有许多同学遇到困难就“不假思索”地去问别人,这也是不好的习惯,应该“遇惑而思,不得则问”。文学是要靠聚沙成塔般积累的,如果你想一步登天,那只是沙上建塔,徒劳无功。“百善孝为先。”一个对父母都不孝顺的人,如果说他能够干成大事业,那也许是一种巧合;一个不懂得礼节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跌跌撞撞行走,最后付出的代价也是很大的。
几个月前,我和爸爸、妈妈和弟弟一起去老家看爷爷,中午吃饭的时候,满桌都是丰盛的菜,我举起筷子正要吃,忽然想起了《弟子规》中的教导“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我立即放下筷子,去厨房拿来碗盛满饭、菜,先端给爷爷,又给弟弟倒了饮料,最后自己才开始吃饭,大家都夸我是个懂事的孩子,其实,他们还不知道,我是受了《弟子规》的启发。是啊!现在我们多幸福!吃穿不用愁,父母、长辈对我们倍加关爱、呵护,生活上照顾得无微不至,可有些孩子连基本的自理能力都没有,整天只知道读书,成了高分低能的人。父母过分的溺爱孩子,把孩子培养成温室的花朵,他们往往经不住风吹雨打;还有些孩子不尊敬父母、长辈,认为父母、长辈所做的一切是理所当然的,他们体会不到父母、长辈的良苦用心,这都是不可取的。尊老爱幼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作为新时代的我们也应该具备这种美德。
《弟子规》还有许多做人的行为规范,我要用实际行动来努力,做一个新时期的四好少年!
弟子规读后感篇十五
读了《弟子规》这本书,有一则故事让我久久不忘。故事讲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有个孝子叫孟宗。他非常孝顺父母,他的母亲得了重病,一病就是三年,这可急坏了孟宗。
为了满足母亲的愿望,孟宗跋山涉水,可是连一个笋芽的影都没有看见。于是孟宗抱着竹子大哭起来:“老天爷,帮帮我吧,帮我实现母亲的心愿吧!”也许是孝心感动了天地,此时,突然从地下猛地钻出竹笋,而且有好几株。
孟宗顿时心花怒发,扛着一袋竹笋兴致勃勃地回家去。说来也怪,母亲一喝竹笋汤,病就很快好了。
孟宗纯纯的孝心,感动了天地,也深深感动了我。我要为妈妈做几件实实在在的事,让妈妈开心,我也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