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数学日记圆的认识(专业15篇)

数学日记圆的认识(专业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2 06:38:26
数学日记圆的认识(专业15篇)
时间:2023-12-02 06:38:26     小编:紫薇儿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总结经验,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果。还可以借鉴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学习其表达和思维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在这里列举了一些值得借鉴的总结示例,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

数学日记圆的认识篇一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29、30页。

教材分析:

教材是先通过三幅画展示一只可爱的小猴逐次把2个桃吃光的过程,来说明0可以表示没有的含义,再利用直尺图说明0的另一个含义——起点,然后教学0的写法,通过3只小鸟全飞走,两片荷叶上的青蛙图以及小朋友思考5-0=的图画讲述有关0的加、减法,让学生明白这些加、减法的含义。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知道“0”的含义,会读,会写数字“0”,初步学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2、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探索等学习活动,能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发现简单规律的能力。

3、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学生能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和兴趣。在认识“0”的情景中体验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探索研究“0”的活动中体会学习成功的喜悦。

教具、学具准备:0~5的`小动物头饰卡片,小盒与硬币,相应课件。

教学重、难点:感受0的含义,熟练掌握有关0的加减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师:(课件出示小猴吃桃)同学们,今天我们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瞧,它来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有什么变化。再把你们刚才看到的给小组的同学说一说。(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妈妈留给小猴2个桃,小猴先吃了一个,盘子里剩一个桃子;又吃了一个,盘子里没有桃子了。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汇报自己的发现。)。

师:盘子里有2个桃子,盘子里剩1个桃子和盘子里没有桃子都可以用哪些数来表示呢?(学生汇报后,教师归纳0和1、2、3一样,都是一个数,它表示一个也没有。)师:(用直观的手段观察粉笔)现在老师拿了四支不同颜色的粉笔,我一支一支发给同学们,我手里剩下的粉笔各用几来表示?(学生汇报,让学生再次感知0是一个数,表示一个也没有)。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一).猜数游戏,理解0的含义。

师:请同学们再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也可以用0来表示呢?

(二)揭示“0”的第二种含义:起点。

1、请同学们拿出你的直尺,认真地看一看,小组讨论,然后告诉老师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2、尺子的“0”在哪里?(课件出示直尺)(“0”在“1”的前面。)。

3、小结:尺子上从“0”开始越往后数就越大,数越大,离“0”就越远。用尺子量东西时,这个“0”就表示起点,用“0”对齐物体的一端,看另一端到数几,达到的数越大,东西就越长,以后的学习我们会进一步认识尺子的使用。

(三)、引导发现学习“0”的书写。

1、同学们,你觉得“0”像什么呀?(鸡蛋、圆圈、鸭蛋…)。

2、师边讲解边示范书写: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处和收笔处要相连,并且要写圆滑,不能有棱角。

3、学生先空中练习,然后在桌上描写,再独立写在田字格里,注意写字的姿势和0在田字格的书写位置,师巡回指导。

4、实物演示个别学生的书写,其他学生加以评价。

三、创设情景。

1、体会“0”的计算。

(1)动画演示——鸟窝里有4只小鸟,然后它们一只一只飞向蓝天,这时鸟窝里还有几只小鸟呢?你能列出几道减法算式吗?你是怎样想的?(鸟窝里有4只小鸟,当一只一只飞走,逐渐减1,当一下都飞走了,鸟窝里没有小鸟了,用“0”表示,可用4-4=0。)师根据生回答板书算式。(2)实物演示,手里有三支粉笔,全都放下,剩几支?怎样列算式呢?(3-3=0)。

(3)你还能说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吗?可以怎样列算式呢?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自由讨论交流。(妈妈买了4个苹果,全都吃了,一个苹果也没有。4-4=0,师板书算式。

树上有5只小鸟,5只都飞走了,树上没有小鸟了5-5=0,师板书算式。)。

(4)根据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吗?请小组讨论一下再汇报。

生自由发言。

(5)小结:两个相同的数相减,结果得数都得0。

2、同学们真聪明,发现了不少数学知识瞧!小青蛙都为你们高兴!

课件演示一张浮萍上有4只青蛙,再飘来一张空浮萍。你会列出一道加法算式吗?说说你的想法。(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0+2=2还可以2+0=2。)师板书2+0=2。

(3)你还能说出这样的一些例子并说出算式吗?同桌交流一下。(我左手有3支铅笔,我右手1支也没有,我一共有3支铅笔。3+0=3。爸爸有1个苹果,我没有,我们合起来有1个苹果。1+0=1......)。

(4)看到这些算式,你又有什么发现?生自由讲。

(5)小结:一个数和0相加,结果得数还得这个数。

3、请同学们动动脑,帮老师解决难题:5-0=___(板书算式)。

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5-0=5。

4小结:一个数减去0,结果得数还得这个数。

四、拓展应用:

活动一:排排对。

师:你们桌子上有一些小动物(0—5),想请你们帮它们按顺序排排队,你们愿意吗?(找两组到前面展示,并让学生说出排列的顺序。一组按从大到小排,另一组按从小到大排。)。

活动二:填填数。

师:瞧!鱼缸里的小金鱼多美呀!请大家认真数一数,金鱼的数量可以用几来表示呢?把数字填在括号里。活动三:你算算,我说说。

五、全课总结:

师:我们认识了0,知道0可以表示什么也没有,在尺子上还表示起点;我们不但掌握了0的书写,而且还学会了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其实0还有很多奥秘,只要你们细心观察,动脑思考,就会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

数学日记圆的认识篇二

我认为数学是神奇的,因为它能千变万化。虽然只有几个简单的阿拉伯数字,但是却能组成各种算术。

有一天,我问爸爸妈妈数学是什么,爸爸想了想:数学是科学之本,世界离不开数学。妈妈也说:数学是生活的一种知识,因为任何东西包括桥梁,建房,发射火箭都要经过精密的计算。哦!我知道了,数学是不可缺少的,从买菜的老奶奶到科学家都需要它。因为数学已经融入进我们的生活了。

数学日记圆的认识篇三

我国不断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所学知识,还要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创新。但在许多学校,数学教育仍旧运用题海战术,让学生进行机械练习。课堂上学生已经形成思维定势,总是按照教师设计的思路去学习,这样的传统教学方式虽然可以帮助学生在考试时取得好成绩,但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与素质教育的初衷是相违背的。先学后教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改革,无数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学生的学上,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更加乐学、会学、爱学。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推广和使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开发智力。下面是我对21世纪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改革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学会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先学后教的教育模式,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不断提升他们先学的能力。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在每次上课之前教师要针对不同的课型编制不同的导学提纲,并发放给学生。以便学生先学,同时应结合教学过程,请家长对他们的课前预习做好督促,必要时可以进行辅助。课堂上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提问、随堂测验等方法来督促学生自学。其次,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确定明确而又有效的教学目标,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出发点,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自学要求,传授给学生必要的自学方法。此外,在具体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研究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引导学生找到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

二、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收集并及时解决学生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是打造高效数学课堂的关键。首先,教师要及时收集学生遇到的问题。由于学生在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上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导致自学效果也会出现较大的差异,这时教师应该及时收集这些信息,整体把握学生的自学水平,进行科学合理地安排。课前要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备课,做好“多手”准备,在课堂上随机应变,以增强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通过提问、讨论、学生板演等形式,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暴露自学中遇到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判断和归类整理,为“后教”做好准备。

三、关注全体学生,一个不能少。

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的一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对待每一个同学,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对于学习有困难或是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绝对不能轻易放弃。成绩不好的学生由于没有掌握好基础知识,学习能力不足,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下,这些学生更加不占优势,如果对他们放任不管,必将影响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活。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给予这些学生更多的关注,在课堂上可以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专门设计一些教学环节,积极与他们沟通,全面了解这些学生对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的看法,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及时做出解答。当这些学生取得进步时,要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逐步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久而久之,他们的学习成绩也会逐步跟上。

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们的教育始终该以孩子为中心,注重孩子的兴趣,发展孩子的思维,培养孩子的能力。我们应学习国外的一些经验,它山之石亦可攻玉。像英国的开放式教育,俄国的实践性教育等都可以拿来借鉴,这一点,我国目前多数小学还没有做到,尤其是乡村小学更未做到,甚至根本未意识到。或者,一些学校即使是意识到也正在做,但也做得并不够好。

五、肩负重任刻不容缓。

我国小学数学教育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学生数学学习负担过重,现在虽提出了“减负”的要求,但课程设置及教材建设的步伐一时还难以跟上,现行教材内容太多,教与学的时间不够;二是小学数学教师能力不够,还达不到数学素质教育应有的要求;三是学校数学教学质量管理水平不高,“应试教育”的评价成分太重。我们的数学教育必须与世界数学教育接轨,形成新的数学教育思想和实践体系,根据社会对数学的不同需要,为全体学生规划、提供与之水平适当的数学教育,为社会提供各种层次、各类形式的工作者,以适应21世纪信息时代的需求。

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上,我国的小学数学教育要走一条以大众数学教育为目标的素质教育路线,要站在21世纪人的精神文化发展的高度,着眼于让每个学生在现有条件下掌握有用的数学。具体地说,就是要在小学数学中反映和渗透21世纪社会发展对公民提出的必备的数学知识;要以适应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大众化、生活化方式呈现数学内容;要让小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并通过现实活动学习数学;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只是现成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方法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的终身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数学日记圆的认识篇四

说起圆,你或许会问,这不是数学中要学到的问题吗?怎么写到日记本上了?对。今天写的日记就是数学中的问题,叫做“数学日记”,别急,快与我一起探究数学问题吧。

学好圆的知识,首先要先会画圆。画圆?圆那么圆,可怎么画呢?有的同学说:可以先画一个正方形,从里面画一个圆。还可以用杯子底部的圆形画圆。对,可以用这种方式,但怎样能自己控制圆的大小呢?可以这样做:用一条鞋带或绳子,两边各栓一根笔,其中一边用左手按住,按住的那边相当于圆心,它不能动,右手将拴着笔的另一端伸直,转一圈,就成了。另一种方法,我们可以用圆规来画圆:首先,拿住圆规手柄,把圆规两脚分开,定好距离,其次把带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个点,第三转动圆规开始画圆,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注意,画的时候带尖的那头不能动。

学会了画圆,还要知道关于圆的知识点,如:

1、d=2r。

2、直径与半径都有无数条。

3、圆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有无数条。

4、在同一个圆内,所有的直径、半径都相等。

5、圆的位置是由圆心决定的。

6、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7、圆心确定了,圆的中心位置就确定了。画圆时,要标清半径r,直径d,还要把圆心o标上。

说了这么多,想必你们应该认识圆,会画圆,知道圆的知识点了吧。圆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单元,所以答题时,我们一定要认真,不要马虎了。

数学日记圆的认识篇五

今天,我带了10元钱到好又多超市的3层楼去买书。

我找来找去找到了一本《神话传说》,一看封面就知道里面有许多精彩的故事。我决定买下它,可一看定价,我又愣住了,原来这本书是11元。我一边看着这本书,一边摸着口袋里的钱,可真叫我为难呀!

售货员阿姨看到我为难的样子,亲切地问:“怎么了,小朋友?”我腼腆地说:“我想买这本书,可是钱不够。”她又问:“你带了多少钱?”“只有10元。”我说。阿姨笑了笑说:“小朋友,你看定价牌上还写着‘优惠售书,一律九折’。”我问:“什么叫‘一律九折’呀?”阿姨说:“就是按定价的十分之九收款,比如10元的书,只收9元。”

我算了算,这本书只要9元9角。“对呀!”我连声向阿姨道谢。

今天,我既买到了满意的书,又学了知识,心里真高兴!

零的认识数学日记日记300字篇四。

20xx年6月21日星期三晴。

今天,我和爸爸去书店买书。

来到雪糕店,爸爸又问我:“我买2个1.5元的雪糕,付了16.6元,还剩多少钱?”我想:简单,16.6减1.5乘2,等于13.6元。我说:“还剩13.6元。”爸爸说:“不错嘛!还可以。”我生气地说:“你小看我啊,这可是二年极的题目。我要是连这些都不会,我还是五年级的学生吗?”

数学在生活中是离不开的。

数学日记圆的认识篇六

什么是数学?这是任何一个数学教育工作者都应认真思考的问题。只有对数学的本质特征有比较清晰的认识,才能在数学教育研究中把握正确的方向.

1数学,其英文是mathematics,这是一个复数名词,“数学曾经是四门学科:算术、几何、天文学和音乐,处于一种比语法、修辞和辩证法这三门学科更高的地位。”自古以来,多数人把数学看成是一种知识体系,是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而形成的系统化的理论知识总和,它既反映了人们对“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认识,又反映了人们对“可能的量的关系和形式”的认识。数学既可以来自现实世界的直接抽象,也可以来自人类思维的能动创造。

2从人类社会的发展史看,人们对数学本质特征的认识在不断变化和深化。“数学的根源在于普通的常识,最显著的例子是非负整数。"欧几里德的算术来源于普通常识中的非负整数,而且直到19世纪中叶,对于数的科学探索还停留在普通的常识,”另一个例子是几何中的相似性,“在个体发展中几何学甚至先于算术”,其“最早的征兆之一是相似性的知识,”相似性知识被发现得如此之早,“就象是大生的`。”因此,19世纪以前,人们普遍认为数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经验科学,因为那时的数学与现实之间的联系非常密切,随着数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从19世纪中叶以后,数学是一门演绎科学的观点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这种观点在布尔巴基学派的研究中得到发展,他们认为数学是研究结构的科学,一切数学都建立在代数结构、序结构和拓扑结构这三种母结构之上。与这种观点相对应,从古希腊的柏拉图开始,许多人认为数学是研究模式的学问,数学家怀特海(a.n.whiiehead,186----1947)在《数学与善》中说,“数学的本质特征就是:在从模式化的个体作抽象的过程中对模式进行研究,”数学对于理解模式和分析模式之间的关系,是最强有力的技术。”1931年,歌德尔(k,g0de1,1978)不完全性定理的证明,宣告了公理化逻辑演绎系统中存在的缺憾,这样,人们又想到了数学是经验科学的观点,著名数学家冯・诺伊曼就认为,数学兼有演绎科学和经验科学两种特性。

3对于上述关于数学本质特征的看法,我们应当以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实际上,对数本质特征的认识是随数学的发展而发展的。由于数学源于分配物品、计算时间、丈量土地和容积等实践,因而这时的数学对象(作为抽象思维的产物)与客观实在是非常接近的,人们能够很容易地找到数学概念的现实原型,这样,人们自然地认为数学是一种经验科学;随着数学研究的深入,非欧几何、抽象代数和集合论等的产生,特别是现代数学向抽象、多元、高维发展,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这些抽象对象上,数学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而且数学证明(作为一种演绎推理)在数学研究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因此,出现了认为数学是人类思维的自由创造物,是研究量的关系的科学,是研究抽象结构的理论,是关于模式的学问,等等观点。这些认识,既反映了人们对数学理解的深化,也是人们从不同侧面对数学进行认识的结果。正如有人所说的,“恩格斯的关于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提法与布尔巴基的结构观点是不矛盾的,前者反映了数学的来源,后者反映了现代数学的水平,现代数学是一座由一系列抽象结构建成的大厦。”而关于数学是研究模式的学问的说法,则是从数学的抽象过程和抽象水平的角度对数学本质特征的阐释,另外,从思想根源上来看,人们之所以把数学看成是演绎科学、研究结构的科学,是基于人类对数学推理的必然性、准确性的那种与生俱来的信念,是对人类自身理性的能力、根源和力量的信心的集中体现,因此人们认为,发展数学理论的这套方法,即从不证自明的公理出发进行演绎推理,是绝对可靠的,也即如果公理是真的,那么由它演绎出来的结论也一定是真的,通过应用这些看起来清晰、正确、完美的逻辑,数学家们得出的结论显然是毋庸置疑的、无可辩驳的。

[1][2][3]。

数学日记圆的认识篇七

教数学十余年,没有真正想过数学的本质是什么?近段时间在不断的研究课程改革,对自己课堂教学的反复审视,当然也在不断的思考改进,最好是课堂高效,学生和教师从繁重的学和教中解脱出来.突然在自己的头脑中闪现出一个念头:数学本质究竟是什么?通过阅读和思考,有了下面的一些思考,当然,不敢说是对的,仅是浅见,望各位看到我这篇日志的同志们提出修改的意见.

首先,从数学学科的外在显性来看,数学知识是一种社会性的.提出这一论点的依据是:一、数学知识的基础就是语言知识、约定俗成和一些规则,社会性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这些。数学的传递就是通过数学本身的语言方式,一些懂数学的人的约定,一些内在的规则。二、数学知识的发展,是通过某些人发现的主观的个人意见下的数学知识公诸于众,使得天下的人都认可和接受,成为一种客观的数学知识,在这样一个过程中,需要人与人的交往,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就又体现出数学是一种社会性。三、数学知识本身不是哪一个人,也不是哪一些人的,具有社会性的一面,只有某些人或某个人首先接受或使用。

其次,从数学的内在的知识本身的特点来看,数学是具有高度抽象和概括的特征决定了数学的发展是一个知识的框架的构建过程。任何一个最简单的数学问题,数学对象,都是通过同人类抽象思维,最后概括的结果。数学从开始的原始的概念,通过几个原始的概念在一次深化为抽象的另一个更具抽象的概念,数学的概念和逻辑关系,就是通过这样的不断地抽象和概括,就建立了数学的知识框架和网络。每一个人在学习数学的时候,主要是看对数学的理解是否知道知识内在的联系和抽象的关系,能否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自己建立的知识框架是否科学和合理,对每一个学习数学的人来说,是决定能否学好数学的关键。

其实,我们对数学本质的认识,有利于我们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我在这里试图间这一问题阐述清楚。对一个教师来说:当老师明白数学知识的内在的知识特点,教师就明白在自己的讲课过程中,哪儿是讲授之重点,才能够做到教师在课堂上点拨,敢于让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放手,相信学生。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让学生理解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让学生加深理解,更重要的是教师才能够讲清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使如何产生关联的,什么叫做知识的交叉点。在教师的课堂上才能够出现讲前面的知识会为后面的知识奠基,讲后面的知识与前面对的知识不断反思和温故。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当一个学生明白了数学的本质,才能够通过学习建立合理的知识框架,合理的知识脉络,在学生每学完一阶段知识的时候,学生才能够自觉地梳理知识,构建知识框架,如果要应对考试,那么学生才会自觉地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明白自己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应该从哪里开始下功夫,当发现自己的数学学习中出现问题的时候,直到问题在哪儿,从哪儿开始弥补。说实在的,无论是老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在数学活动中,每一个人的活动积极程度,与其对数学价值的认识的不同而不同的。这里可以就从个人的看法来谈一下。

不同的时代和社会,对数学教育的目的又不同的价值取向。有趣实用为数学教育目的的,有取思维训练为数学教育为目的的等等。其实,要分析道数学学科自身的价值;数学教育的社会性价值。对于数学教育的价值关键是取决于:个人想对社会的作用(个人的志向)、个人对数学学习的体验,数学、个人、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应当是多向的。但是,无论是什么情况下,就现在的教育观的影响下,教师在选择数学教育的目的的时候,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仅包括学生的认知能力,而且还包括非智力因素和对数学学习的体验的深化。

有了上面的认识,无论是在自己的数学教学生涯中,还是对自己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对他们的要求就会做到因材施教了,作为教育者的意愿不要对所有的人都进行一刀切的办法,一定要学会分层分段的要求。

数学日记圆的认识篇八

20xx年2月8日,我们一家去北京旅游,经过一天的准备,下午16:00我们从广州体育西路坐地铁三号线前往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经过45分钟的车程到达机场候机大厅,我们乘坐的hu7802次航班等候到20:20分才准登机,到达北京国际机场是23:50分,中徒飞行了3小时30分,共飞行了1900公里左右,最高高度为11800米左右,机外的温度为负50度。

为了有一个准确表达方式,聪明的祖先发明了数字,我们的生活中数字无处不在,如:车次、航班、计重、时间、高度、长度、宽度等等。这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更快键。

数学日记圆的认识篇九

1.认识生活中的圆,感知圆的共同特征。

2.通过画圆,认识圆心和半径。

3.能用圆规画圆,并能按指定的半径画圆。并能初步知道半径确定圆的大小,圆心确定圆的位置。

4.通过欣赏由圆组成的图案,感受几何的美,对几何产生兴趣。

为了帮助学生对圆概念的形成,整节课我主要强调了动手画圆。首先,在纸上直接画,让学生通过画一画发现其实画得不圆,从而激发他们去探究怎样画才能很圆,为什么要这样画才能很圆。接着,是用纸片画圆。这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学生在用纸片画圆的过程中,明确了圆的特点:固定的点,相等的长,也引出了对圆心和半径的认识。在这个环节中,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用纸片画圆的操作过程可能存在困难。

然后,是用圆规画圆,并会画指定半径的圆。通过几次画圆,学生认识了圆心和半径,也了解圆心和半径之间的关系: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在这节课里,我还设计了一些环节。如:关于圆的半径的辨析。我先在黑板上展示了4位学生画的圆心和半径,其实他们画的半径和我在黑板上画得其实是一个方向,但我在展示时把他们放置成不同的方向,让学生在老师这种无声的教学中感悟圆的半径其实有很多条。接着,我又出示了4个圆,继续辨析哪些半径是正确的,来加深对半径的认识。在教学中,我还设计了一个探究的环节,主动探究圆心和半径,把一些书本上没有提及的知识让学生自己把它挖掘出来。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觉得最难就是关于半径的教学。因为书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只是说从圆上任一点到圆心的这一段相等的距离,用r表示,而r就是半径。为此,这一环节我经过几次的修改。最先备课时,我并没有使用纸片画圆,而是直接用圆规画圆,从使用圆规中发现针尖固定的是圆心,而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就是半径。但实际教学中却发现学生连使用圆规都不是很熟练,更不用从画圆中认识圆心和半径了。然后,我又进行了改进,用纸片画圆,观察老师画的过程,再通过动手画,感知固定不动的那个点就是圆心,从圆心到圆上的着一段相等的距离就是半径。虽然这一过程学生较易接受,但反馈过程中又发现学生心里明白,但表述起来有困难。最后,我把这个过程改进成今天这节课,把画圆的过程概括成两点:固定的点,相等的长。从中直观而形象的引出半径就是从固定的点到圆上的这一段相等的长。

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肯定还存在一些问题,希望各位老师能够指正。

数学日记圆的认识篇十

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一)教师提问: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平面几何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

(二)谈话引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个新的几何图形。

(一)圆的形成过程。

2、教师提问。

(1)明明拉着绳子围着教师走动,他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但是有一点是没有变的,你知道吗?(明明和教师的距离没有变化)。

(2)老师的位置在哪里?(引出圆心)。

(二)联系实际。

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处处可见,你能举一些例子吗?

(三)画圆。

1、介绍圆规的历史。

2、教师介绍画圆步骤。

(1)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

(2)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定在一点上;这个点就是圆心,用字母o来表示。

(3)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

3、教师强调。

(1)圆规两脚距离不能变;

(2)重心放在针尖一脚上;

(3)起点和终点要重合。

4、学生练习。

(1)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画圆。

(2)学生自己练习画圆。

(3)学生按要求画圆(两脚间距离为3厘米)。

(四)认识半径、直径和两者间的关系。

1、认识半径:教师在圆内画一条线段,线段的一个端点在圆心,另一个端点在圆上。

(1)教师说明:这样的线段叫圆的'半径,用字母r表示。

(3)学生反馈:你画了几条?长度呢?如果还有时间你还能画多少条?

(4)教师小结并板书: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教师追问:你圆中的半径和老师黑板上画的圆的半径为什么不相等呢?

(5)补充板书:在同圆或等圆中,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2、认识直径:教师示范画直径。

(1)观察:什么叫直径?直径有多少条?长度呢?

(2)教师小结并板书:在同圆或等圆中,所有的直径都相等,直径用字母d表示。

3、用彩色笔标出下面各圆的半径和直径、(出示图片:练习)。

4、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教师提问:在同圆或等圆中,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

数学日记圆的认识篇十一

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等教学活动,认识圆并掌握圆的特征。

2、让学生理解在同一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学会用圆规画圆。

3、初步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方法和极限的数学思想。

:直观地认识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

“明确圆心与圆的位置之间的关系,半径与圆的大小关系。

(大屏幕出示主题图)请同学们观察主题图,去找一找那些物体是圆形的'。

提问:为什么车轮是圆形的?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好吗?

1、初步感知圆。

生:阅读课前查找有关圆的材料。

师:好,圆这样神奇,你能想办法在纸上画一个圆吗?

学生介绍自己画圆的方法。

提问:圆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自由发言,初步体会圆是平面上的曲线图形。

2、认识圆各部分名称。

(1)师:圆里究竟藏有什么秘密呢?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自学教材56页例2.

(2)小组合作交流并汇报。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

3、认识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出示问题:

(1)在同一个圆里,能画出多少条半径和直径?(无数条)。

(2)在同一个圆里,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相等)。

(3)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4、用圆规画圆。

学生自学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并尝试画圆。

师生共同总结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提问:用圆规画圆时,员的位置是有什么决定的?(圆心)。

圆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半径)。

数学日记圆的认识篇十二

今天是开学第一天,上数学课时,我们学了第一单元的内容负数,觉得十分简单。

回到家中,我拿起数学书预习后面的内容。忽然,从我的耳边传来一阵争吵声。

翻开一看,原来是正数和负数在吵架。我疑惑不解地问:“你们再吵什么啊?”正数说:“我们在说谁的用途最大!”“我也想知道!”我说。负数说:“你觉得呢?”我支支吾吾的,说:“其实我也不知道。要不我们来一次辩论赛,我当裁判!”正数和负数异口同声的答应了。

首先是正数,他说道:“生活中处处都有我,例如:超市,学校,商场······当然是我的用途最大喽!”“嗯,有道理。”我点点头。负数说:“那也不一定呀,例如:气温到0度以下就要用到我而不是你!”正数不高兴了,说:“哼!人们都不喜欢你,都喜欢我,你看,亏损的钱都用负数表示,而盈利用正数表示,人们最讨厌你了!”“你说什么!我是很有用的,人们是离不开我的!”它们吵得面红耳赤,谁也不让谁。

“你们别吵了!”这个当裁判的我说完后,他们安静了下来。我说:“经过我的仔细思考,决定今天赢的是正数和负数!”“你们两个都很有用,人们离开了谁都不行,没有正数就哪来的负数?没有负数也就没有正数,你们是紧密相连的,你们应该团结起来!”听了我的话后,他们感到惭愧,从此以后,他们在也不吵架了,一起为人类做奉献。

今天,我又学到了新的知识,我将继续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获得更多宝藏。

数学日记圆的认识篇十三

当有一名学生发现直径“都相交于一点”这一现象时,教师并没有急于作出评价,而是以此为契机,作出了一个漂亮的“助攻”提出问题“同学们手中的圆片大小不一,可折出来的最长的折痕线段都相交于一点,这是为什么呢?”由个别推及一般,由现象质疑,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将学生的思维活动引向纵深发展。它不仅仅是成功地解决了一个知识点的问题,而且让学生在经历从个别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的思考过程中,濡染了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更切身地体验到作为发现者的成功感、满足感与幸福感。尽管这样多花了一些时间,但其价值是直接“告诉”所远远无法企及的。

最近一两年,“小组合作”这一学习方式被大力宣扬,甚至成为“评优课”、“公开课”必须具备的硬性要求,以至于不少课堂上合作交流不断,不论问题难易、学生意愿,一律“小组合作”,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多是高耗低校。究其原因,主要还是没有处理好各种学习方式之间的关系。所谓“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各种学习方式各有自己的优势,只有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来选择适当的学习方式,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优势作用。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我们发现对同一难题,有的学生采用独立探索的方式,有的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最终都很好地解决了问题。可见,学生依据自身的能力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完全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在这一节课里,教师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没有要求或暗示学生用什么方式解决问题,而是满足学生的自主需求。这也是符合新课标关于“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的要求。

当然,学生能否真正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当的学习方式,还需要教师的精心引导和帮助。我想,这自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努力,落实到平常的“家常课”中。

数学日记圆的认识篇十四

张老师设置了符合学生实际和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的教学案例,教学设计从七个方面对对“圆的认识”这一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从中体现了注重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质疑,注重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制作了精美的课件(包括学具的准备)化抽象为具体,激发了兴趣。

从教学方式来看,张老师的课体现了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让学生学生活中的数学,构建了从“问题情境——数学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新型教学方式,使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又有用。

从激发学生思考来考虑,圆是平面图形,与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大不相同,区别较大,教师能引导学生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数学思考即数学思维,在三维目标中具有突出的地位,能思考就能学好数学。现代教育的首要目标的教导学生“如何学习”和“如何思考”。张老师的课,在发展学生数学思考这方面做到了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应用意识及推理能力。

动手就体验了吗?数学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强调体验过程,历经过程才能更深刻的领会。动手操作是体验的手段,但不是所有的动手都能得到体验。怎样的动手才能有所体验,需要我们去努力,去探索。

数学知识背景的了解度有多深?用不同的方法画圆这一环节,课堂上老师说有四种方法来画圆,其实剪刀和圆规来画圆是同出一辙,原理一样。画圆经历了借助实物磨印,到借助绳子或木棒来画圆,最后才到圆规,这些只是工具的演变过程,并不能说用什么工具来圆,就有几种方法。圆的大小由什么决定的?除了半径,还应有直径和周长,这三者都是决定圆的大小的因素,说法不同,性质相同。

总之,课堂上所有活动都是为“有效性”而展开,“是否有效”应作为每一节课前和课后询问自己的一个问题。

特级教师刘可钦提出课堂教学三境界:一是传授知识,二是启迪智慧,三是点化生命,愿老师们为第三种境界而努力!

数学日记圆的认识篇十五

学生在上册已经学习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这些都是本课新知的支撑。本课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的特征,这部分内容是以后高年级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特征的重要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我认为本课所要达到的目标是: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知道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经历描、找、说、围、画和玩的学习活动,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像能力。

情感目标: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的交往、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从立体图形中分离出面,再从立体图形的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能正确说出三种图形的名称。

教学难点是如何辨认和区别长方形和正方形。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魔术袋,你们猜老师带来了什么?

我从袋子里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猜一猜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然后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搭积木,使学生感到轻松有趣,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感受“面”从“体”得学生分小组活动。

小组汇报活动结果,教师根据汇报播放课件并板书名称。

(1)课件演示:从长方体分离出长方形的动态过程,然后把长方形贴在黑板上,并板书:长方形)。

(2)课件演示:从正方体分离出正方形的动态过程,然后把正方形贴在黑板上,并板书:正方形。

(3)课件演示:从圆柱体分离出圆的动态过程,然后把圆贴在黑板上,并板书:圆。

师:你们想和我们交朋友吗?生:想。

那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观察,我们和过去你们认识的物体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

小结:今天我们认识的图形都是平平的,它们都是物体的一个面。

2、用“体”描“形”

(2)学生动手操作画图形,电脑播放活泼轻快的音乐。

(3)小组交流,展示作品,学生互评。

3、分析与辨认。

(1)让学生说出各种图形的名称。

(2)找一找。

(3)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呢?请同组的小朋友相互说说。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利用课件揭示体和面的关系,同时设计了小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体和面的关系。学生在操作活动“用“体”描“形””、“找一找”的过程中,人人参与,亲身经历,从体上抽象出面,再把这些面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过程,体现了数学来自生活的思想。

三、实践应用,拓展创新。

1、围一围。

(1)小组合作,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并说说是怎样围的,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2)试着在钉子板上围一个圆。

反馈交流,使学生理解在钉子板不能围出圆,从而加深对圆的认识。

2、画一画。

(1)学生在格子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2)小组对组员作品进行评价。

(3)全班交流,展示作品。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在钉子板上围一围,再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一画,使学生在围和画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四、总结评价。

1、评价本节课自己以及其他同学的表现。

2、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下面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想今天认识的图形。(学生闭眼想图形)。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学生可以评价自己或他人一节课的表现,互动评价,学生既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又可以共同体验成功,促进发展。让学生闭目想象所学的图形,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发展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

五、课外延伸,继续探索。

2、用一个长方体能画出几种不同的长方形呢?这个问题留给同学们课后去探索。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运用开放性的教学策略,体现了从课内向课外的开放,从书本向生活的开放,密切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本堂课的三个环节的教学就介绍完了,纵观全课,我的设计意图是:

1、注重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在实际情景中丰富学生对图形认识。

3、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适当的评价。在设计时,注重设计开放式的学习环节,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注意师生、学生间的交流;组织适当的小组合作学习;注意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思考。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