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湖北省导游词哪 湖北省旅游导游词(汇总10篇)

湖北省导游词哪 湖北省旅游导游词(汇总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2 05:20:08
湖北省导游词哪 湖北省旅游导游词(汇总10篇)
时间:2023-12-02 05:20:08     小编:LZ文人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湖北省导游词哪篇一

各位朋友:

大家好,我是旅行社的导游员xx,在这里我对大家光临武汉市表示热烈的欢迎,在接下去的时间里将由我为各位提供导游讲解服务,我一定会尽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使大家在这次旅游活动中感到开心愉快。

好,下面请大家随我一起去坐游船游览武汉的夜景。

在上船之前呢,我还是为大家简要的介绍一下武汉市的情况。武汉市是湖北省的省会,面积8467平方公里,人口831万,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城市,也是全国的特大城市之一,来到我们武汉,您一定会听到武汉三镇的说法,的确,武汉市被长江和汉水分为武昌、汉口、汉阳三镇,所以人们就习惯于这样说了。还有一句话说一勺舀起两江水,一杯清茶三镇香,说的也正是武汉这一独特的地理格局,由于得两江之便,又地处华中腹地,所以自古以来武汉就得了九省通衢的美誉。

如果您以前来过武汉市,我想今晚的游程一定会让您和我一样想起过去的武汉,如果您是第一次来,那么您看到的将是武汉真实的现在和蒸蒸日上的未来。

好了,现在我们已经到达了今天我们上船的地方武汉港,它是交通部和武汉市七五重点建设项目,1992年初开始运营,是我国内陆及长江上最大的客运港。现在在武汉港里,我们也许只能感受到它的雄伟,不过我现在要提醒大家,待会儿从江面上回过头来再看它时,您定会有一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慨了,我们现在登船。

我们游船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在长江和汉水的交汇之处,浑黄的长江水和碧绿的汉江水构成了一个大大的人字,把武汉分为三镇。这里也是一个风云际会的好地方,山与山相望,水与水相亲。长江和汉水的交汇处便是南岸嘴,我们现在看到的南岸嘴是长堤和碧水相依,绿草与华灯相映,成为江城游人的好去处,南岸嘴的地理位置与被称为德国角的莫塞河莱茵河交汇处极为相似,但规模更大,气势更恢弘,所以武汉市政府决定对南岸嘴进行进一步的建设,并在全球范围内展开设计方案招标工作。

看过南岸嘴以后,再请大家和我一起来看看龙王庙景点,由于龙王庙地段河面非常狭窄,水急浪高,素以险要著称,故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在此修建了一座龙王庙,祈求龙王爷保佑平安,现在虽然看不见这座庙了,但龙王庙这个名字却一直被沿用下来。

同时,龙王庙这一段一直是武汉防洪的心腹之患,曾经发生过多次不同类型的险情。(,这里就发生了溃堤事故,给武汉市造成了重大的损失),在1998年武汉军民战胜了特大洪水以后,中央领导指示要抓紧对龙王庙险段的整治工作,整治工程历时半年多,于1999年夏天完工,使龙王庙这一险点变成了景点。

随着我们游船的行进,我们看到的前面这座宛如长虹卧江的桥梁就是去年元旦期间通车的晴穿桥,它连接着汉阳的晴川阁和著名的汉正街小商品批发市场,主跨度达280米。晴川桥气势雄伟,线条流畅,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充分表现了现代桥梁的艺术魅力。

(晴川桥和龟山、龙王庙、南岸嘴等景点连成一体,形成了一道两江汇流,极目楚天的江城景观。)。

在我们欣赏过晴川桥的夜景以后,游船也该要调头往长江大桥方向去了。

出了汉江口以后逆流而上,我们最先看到的是汉阳的晴川阁,它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其名取自唐朝诗人崔颢的名句晴川历历汉阳树中的晴川二字,由于晴川阁的位置独特,造型美观,以及诸多文人墨客的赞咏,使得它赢得了重要的历史地位,故有楚国晴川第一楼的称号,在晴川阁附近有禹稷行宫,原为禹王庙,相传为大禹治水成功之所。

我想大家可能早已注意到晴川阁后面龟山顶上那座高大的电视塔了,那就是曾有亚洲桅杆之称的武汉龟山广播电视塔,,是我国第一座具有综合旅游功能的电视塔。

好,现在请大家把目光移向前方,我们看到正前方这座雄伟壮观的大桥就是我国的万里长江第一桥,大桥于1955年国庆动工兴建,1957年10月15日建成通车,全长1670米,高80米,是一座公路铁路两用桥,著名的京广铁路线就从桥上通过。

1956年毛主席在武汉畅游长江时,看到正在长江中崛起的大桥,一时兴起,留下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名句。通车后,举国欢庆,大桥成为新中国的一大骄傲,当年出生的武汉人取桥字为名的.比比皆是,而以大桥牌为商标的产品更是数不胜数。

各位朋友,现在请往这边看,在大桥武昌桥头处的蛇山上,屹立着一幢雄伟的楼阁,在灯光的掩映下显得格外的光彩夺目,那便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武汉之所以又被称为白云黄鹤的故乡也是与此楼有着很大的关联。这座以高大雄伟著称的黄鹤楼和今天的高楼大厦相比起来也许要显得逊色许多,但在古时候,它却是文人墨客登高远眺、赋诗谴兴的必到之处。

蛇山脚下,大桥头边这一带就是汉阳门,1956年毛主席视察武汉时,就是在这里下水,第一次横渡长江,此后的十年里,毛主席在武汉共横渡长江十八次,为了纪念毛主席横渡长江,武汉市经常举办横渡长江活动。

随着游船缓缓下行,我们又可以看见我们上船的地方----武汉港了,各位记得上船以前我说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吗相信大家现在都已明白了我的意思,从江面上看,武汉港的整个建筑其实就是一艘巨轮的形态,寓意武汉市正在努力向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方向迈进。

我们游船现在所处的位置也是观赏武汉江滩的最佳地点,大家看武汉港左侧的这座钟楼,它就是江汉关大楼,位于当年的江汉路英租界,整个建筑除了大门上的江汉关三个字以外,其它的设备物件全是当年由国外运来的,江汉关大楼顶部的大钟直径达4米,每15分钟奏乐一次,钟声响彻三镇。

从江汉关往下,沿长江边上有一百多幢西洋式建筑,这就是当年帝国主义列强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汉口强开的租界,依次为英、俄、法、德、日五国租界地。

好了,各位游客朋友,我们的游船又回到了武汉港,那么咱们今天的夜游长江活动到此也就结束了。希望我的讲解能给大家留下一点印象,不详尽的地方也请大家多多海涵。

湖北省导游词哪篇二

各位朋友:

大家好,我是“痛并快乐着旅行社”的导游员机器猫,在这里我对大家光临武汉市表示热烈的欢迎,在接下去的时间里将由我为各位提供导游讲解服务,我一定会尽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使大家在这次旅游活动中感到开心愉快。

好,下面请大家随我一起去参观湖北省博物馆。

(如大家所想的一样,)湖北省博物馆是湖北省收藏、研究、展览历史和革命文物的中心,共收藏文物约70万件,其中有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等举世瞩目的珍品。当然,在这些文物里面,就其发掘的意义和价值而言,恐怕得首推目前展出的曾侯乙墓出土文物。

所谓曾,就是曾国,侯,就是诸侯国的国君,乙是他的名字,连起来讲,就是曾国国君乙的坟墓,其间出土的不仅有被世界第一小提琴手梅柳英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曾侯乙编钟,还有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漆棺、漆器、精美绝伦的青铜器、种类繁多的兵器、车马器、乐器以及玉器、金器和许多日常用品等。在我国古代史上,一次性出土文物数量之多,种类之齐全为国内所罕见。众多的出土文物反映了从墓葬制度到祭祀、宗教礼制、战争、科学技术以及日常生活等社会的各个方面。它实际上反映的是当时的文化。因此,我们到湖北省博物馆,不仅仅是去参观几件出土文物,而更重要的是去追忆古老的中华文化。那么,曾侯乙墓反映的是一种什么文化呢?在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中国古代区域文化问题。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长江是中华民族的第二摇篮,它孕育了长江流域的巴蜀文化、楚文化和吴越文化,三种区域的文化中,以楚文化至为重要,而那时的楚文化只是综合了中原文化的末流和楚蛮文化的余绪,特色还不多,水平也不高,几乎是不足称道,一直到了春秋中期,才有了发展。我们知道,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大动荡、大转变时期,不仅学术上百家争鸣,而且战争频繁,群雄割据,诸侯争霸。楚国正是在这样一种时候不断扩张。与此同时,楚文化在不断的交流、吸收、融合之中,逐步形成了有异于中原周文化而具有自己特色的一种区域文化。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谈一谈曾侯乙墓和曾国。曾侯乙墓的发掘地点是在今湖北随州,距武汉市约165公里,从曾侯乙墓的出土文物来看,在礼制上它沿用了周的一套东西,但在许多器物上反映了强烈的楚文化特色,有的则是周、楚文化艺术特色的综合。因此,很难单纯的把曾侯乙墓归于楚文化还是周文化的范畴。学术界一般单称其为曾侯乙墓,而不称其为“周墓”或“楚墓”,有人干脆提出了曾文化的概念。既然曾侯乙墓既不属于周,又不属于楚,而又同时具有两者的特色,我们可否说它反映的是中国上古时期文化的主流--中原周文化和南方楚文化呢?从这一点上看,曾侯乙墓发掘的意义不亚于甚至超过秦始皇陵的发掘,事实是不是这样的呢?常言道“眼见为实、耳听为虚”,那么还是让我们一起到里面去看看吧。

曾侯乙墓共出土文物一万余件,许多都是前所未见的珍品,它是我国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和学术研究价值,这在同时代的墓中规模是较大的。

现在请大家看一看椁(guo)室模型,它是根据1:10的比例制作的,其中,整个墓室分为兵室、礼室、和乐室三大厅,下面就请大家随我一起参观。

前面我们说过,曾侯乙墓共出土文物一万余件,要想在有限的空间全部展出是不可能的,这里展出的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大家请看,这件鹿角立鹤是这个古墓中造型艺术和铸造工艺都比较高的一件杰作,它由鹿的角,鹤的身子、鸟的翅膀组合而成,当然自然界中是不存在这种动物的,它是人们想象出的一种仙鸟,放在墓穴中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守护死者灵魂,防止鬼怪侵袭,再就是护送死者灵魂升天。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他的铸造工艺也是比较讲究的,这反映了当时的青铜铸造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在礼器展厅中,共展出了礼器用品38种134件,是我国历年出土青铜器数量最多,种类较全的一次,所以,大家在余下的时间里可以慢慢的欣赏,领略我国悠远的古文化。

现在请大家和我一起到楼上继续参观。

最后大家将要看到的便是世界闻名的曾侯乙编钟,编钟源于我国原始社会,乐宫中最为显赫的属编钟,巨大的钟架为铜木结构,呈曲尺形,全套编钟总重为2500公斤,它至今保留着优美迷人的音色,有深沉浑厚的低音、铿锵圆润的中音、清脆响亮的高音,整套编钟铸造十分复杂,要经过设计、制模、合金、浇铸、铸后加工等多道工序,编钟的装配、布局从力学、美学、实际操作上都处理得十分恰当。

这套编钟以其造型美观、铸造精美、保存完好、配备齐全、音域宽广、音色优美、音频准确而成为我国古代编钟之最。

为了满足各种中外游人的需要,湖北省博物馆在每天都要安排大型编钟演奏,让您徜徉于那悠悠的历史长河之畔,聆听这人间仙乐,所以,此行绝对会给您留下深刻的印象。

那么,现在就请大家随我一起去聆听这个时间长廊传来的音乐。

好了各位朋友,关于湖北省博物馆我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我的讲解能给大家留下一点印象,不详尽的地方也请大家多多海涵。

(剩下的时间大家可以自由的参观一下,半小时后在大门口集合上车。)

湖北省导游词哪篇三

神农溪是巴东县长江北岸的一条常流性溪流,发源于神农架南坡,故名神农溪。

神农溪全长60公里,相对高差2900余米,两岸绝壁夹峙,窄处不及5米,山岩多成80至90度的壁堑,日均流量20立方米/秒,于巫峡口东20__米处的西壤口汇入长江。

神农溪旅游风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景观独具特色,集长江三峡雄、秀、险于一体。现辟旅游景区32公里,有神农峡、绵竹峡(支流)、鹦鹉峡、龙昌峡四个各具特色的自然峡段,面积57.5平方公里,灌木植被葱茏,山花馨香四溢,猴群嬉戏,黄羊獐麂出没,山水蓝天一色,一派山野情趣。有溶洞60余处,险滩、长滩、湾滩、浅滩30余处,历有"一里三湾,湾湾见滩"之说。溪水深潭碧绿,飞瀑遍布,悬棺、栈道、原始扁舟、古老村落、土家风情构成了原始、古朴、自然、野趣,乘"豌豆舟"木扁舟漂流和乘环保船观光游览独具特色的旅游胜地,成为三峡线上的一颗明珠。

神农溪延伸开发溯溪而上16.8公里的罗坪复建了游客接待中心,较原来的接待中心功能更加齐全,设备更加完善,接待量成倍增加,是游客休息、就餐、观赏土家歌舞表演的理想场所。过去游人罕至的神农峡的奇异风景--神农温泉、神农洞、神农峰等,也呈现在游人面前。

135水位定型,神农溪又增添了峡谷平湖的美景。现在神农溪景区线路延长,进入条例改善,安全系数增大,区位优势明显,游览方式多样,转型升级后的神农溪旅游,在规模上更加大气,形式上更加多样,内容上更加丰富。

巫峡口。

巫峡,位于重庆市巫山县与湖北省巴东县之间,全长42公里,山高入云,有巫山十二峰擅奇天下。巴东段24公里,西起边域溪,东至县境官渡口镇,古又称巴峡。

边域溪,又名鳊鱼溪。为渝鄂两省市界河,它不仅是地理上的"鸿沟",历史上巫巴两县百姓,为争夺田土薪柴,曾发生过无数次械斗,造成了不少伤亡,1949年后,两县青年在这一带营造了"青年友谊林",它不仅美化了环境,也密合了历史上留下的"楚蜀鸿沟"。

边域溪东为"铁棺峡",有悬棺,色如铁,故名。全长2.7公里,一线多景,连线三峡,上称"布条峡",中为"铁棺峡",下流百米有石垒的"石棺峡"。江面迂回曲折,山岩高差300至500米之间,窄处不足70米,南宋诗人范大成有"束江岩欲合,中间一罅天"之说。

门扇峡,位于楠木园,巫峡口之间,长2.5公里,大面山、尖子山南北对峙,象两扇大门扼住东去的江水,故而得名。峡内绝壁夹峙,有板壁岩,链子溪古栈道之险;蛮洞桥小石干垒、古工艺之奇,江南褐红色的岩石,在阳光照射下,象似火焰伸向江心,故名火焰石。两岩岩壁上有石刻(我示行舟等),是珍贵的三峡水文记实资料。出峡后,大江两岸山峰一片葱茏,万亩柑桔园花果飘香。

湖北省导游词哪篇四

卿大夫用七鼎六簋,诸侯用九鼎八簋等。曾候乙墓出土的九件正鼎八件铜簋正好与他身份相符。这套九鼎八簋已被定为国宝级文物。

大家都知道青铜冶炼技术是我过先秦文明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商代就已经成熟,周朝继续发展,在公元前5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曾候乙墓出土的青铜器群正是这个巅峰时期的代表。

6

下面我们将要去的地方就是大家期待已久的编钟陈列处了,编钟是我们的镇馆之宝。大家看,这个庞然大物就是编钟了,它是整个墓里最为壮观惊人的,这个巨大的钟架是铜木结构,呈曲尺形,长7.48米,宽3.35米,高2.73米,蔚为壮观。六个青铜佩剑武士和八根圆柱承托者七根彩绘木梁构成曲尺型钟架。架及钟钩共246个构件,钟架分为三层八组悬挂有65件青铜件。上层是三组纽钟,共19件,中层为三组镛钟,共33件,下层为大型镛钟两组,共12件。大家数一数,下层是不是多了一口钟,而且它还与其他的钟不同?那是楚王博钟,为了纪念他们的情谊,便那走了原来悬挂在那里的辎钟,而把它悬挂在下层居中的位置。编钟是音乐史上的一个奇迹。首先它是一钟双音,按照钟体上的标音铭文所示,分别敲击钟的正鼓部和侧鼓部,一口钟能发出相差三度的两个音。例如敲击钟的正鼓部是哆音那么敲击它的侧鼓部就是发音了,那么一钟双音的奥秘在那里呢?大家请看编钟的两侧有棱,发音时,棱和对钟起到不同的阻尼作用,所以就出现了一钟双音的现象。另外角钟还有一个优于普通圆口中的地方,那就是尾音不长这样才能奏出旋律优美的音乐。全套编钟有深沉浑厚的低音,铿锵圆润的中音,清脆响亮的高音。其音域跨5个八度音程,它把宫商角紫羽五音发展成1234567七个音阶,比西方早了1000多年。

现在大家是比是特别想听一听这天外来音呢?我们在旁厅设有编钟演奏厅,现在大家可以去领略一下了。到这里我的讲解就结束了,现在是10;30大家可以先听一下编钟演奏,然后再自由参观,湖北省博物馆除《曾侯乙墓》、目前还举办有《楚文化展》、《郧县人》、《屈家岭》、《盘龙城》、《曾侯乙墓》、《九连墩纪事》、《书写历史》、《秦汉漆器艺术》、《梁庄王墓》、《古代瓷器专题展》、《荆楚百年英杰》等十多个展览,大家可以随意参观。12点我们在省博的大门口集合,祝大家玩得尽兴游的顺心。欢送词略。

根据鎛种上面的记载,我们知道了,当时吴国大军攻进楚国郢都,楚惠王的父亲楚昭王逃到随国也就是曾国,吴军随即赶到,要求随君交出昭王,作为交换条件,吴国答应把汉水以东的土地划归随国。但随君不顾吴国威胁利诱,拒绝交出楚王,因此赢得了时间,楚国在秦国的帮助下,打退了吴国军队。随国在吴国大军压境的情境下保护楚昭王的故事,是历史上一个不背盟誓的佳话。所以楚惠王为代父亲向随君的子孙表示不忘救难的恩情,送给了曾侯乙这个镈钟。

文档为doc格式。

湖北省导游词哪篇五

各位游客:

我是大家此行的导游王承松,大家可以叫我王导或是干脆叫我的名字,首先欢迎大家来到武汉,武汉是湖北省的省会,华中重镇,素有“九省通衢”之称,长江和汉江交汇于此,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鼎立的格局。唐朝诗人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汉又称“江城”,而梅花也是武汉的市花。接下来我带大家阅读的是坐落在东湖之滨的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是一家国家级博物馆,馆藏文物20余万件,接下来大家就凭手上的门票跟随我进馆去参观吧,现在我们正前方的是博物馆的三座主要建筑,假如从高空俯瞰,他们呈现一个品字形的格局,一主两翼,中轴对称,具有浓郁的楚文化建筑风格。位于我们左手边的是楚文化馆,中间的是综合陈设馆,右边的是编钟演奏馆,下面请大家跟随我进入楚文化馆参观。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了楚文化馆,馆内的这面墙展示的是楚国特色的漆器文化,大家看到了中间的那个符号了么?可以猜一下它是什么字,它是一个“水”字,四周的是四个字是“太一生水”,出自荆州出土的两千多年前的郭店楚简上,其大意讲解并描述的是宇宙生成的先秦道家理论。首先我们参观的是越王勾践剑,越王勾践剑是在荆州出土的春秋晚期越国青铜器,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越国的国王佩剑为什么会在楚国呢?目前历史学家有两种观点,一说是作为楚越两国连姻的嫁妆带到楚国来的,另一说是楚国发兵攻打越国时作为战利品带到楚国来的,这把剑因为剑身上被镀上了一层含铬的金属而千年不锈,充分向世人展示了春秋时期越国超群的铸剑技术。

接下来我们参观的是其次件镇馆之宝,位于综合陈设馆的曾侯乙编钟,出土的文字材料说明曾侯乙是一位名乙的曾国诸侯王,编钟是1978年于随州出土的,随州在古文献记载中属随国,为什么在这里会有一位曾国国君的`墓出现呢?历史学家们考证出曾国和随国的姓氏、疆域、年头等均相吻合,所以得出了曾和随为“一国两名”的推断,但是因为没有干脆证据而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曾侯乙编钟已经被列为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全套编钟共65件,分三层,每件铜钟敲打正面和侧面能发出两个不同的乐音,被称为“一钟双音”,或许是铸造过于困难的原因,汉代以后编钟的制造技艺就失传了。

接下来我们参观的是第三件镇馆之宝元青花四爱图梅瓶。“四爱图”,即王羲之爱兰,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林和靖爱梅鹤。大家可以先看一下这个梅瓶的形态,肚子很大口很小,这就好比我们做人要想胜利,第一肚量要大,就是我们常说的宰相肚里能撑船;其次守口如瓶,俗话说祸从口出言多必失,这是一件在湖北钟祥明代郢靖王墓出土的元青花精品,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梅瓶,梅瓶早期是用来装酒的容器,后来因为体形似“窈窕淑女”的身姿,而慢慢转变为陈设欣赏用的艺术瓷。

现在在我们面前的是第四件镇馆之宝郧县人头骨化石,郧县人的年头特别古老,地质年头早于北京人,与蓝田人的年头相当,但郧县人化石在体质上却显示出很多早期智人的特征,这一发觉,变更了人类起源非洲的传闻,也是湖北首次发觉的古人类头骨化石。

各位游客,今日下午的参观就到此结束了,感谢大家在参观阅读过程中赐予我的支持和协作,也欢迎大家对我的导游服务提出珍贵的看法和建议,希望以后能有缘和大家再次相逢。最终,我祝大家一路平安,感谢!

湖北省导游词哪篇六

下面我们将要去的地方就是大家期盼已久的编钟陈设处了,编钟是我们的镇馆之宝。大家看,这个硕大无朋就是编钟了,它是整个墓里最为壮丽惊人的,这个巨大的钟架是铜木结构,呈曲尺形,长7.48米,宽3.35米,高2.73米,蔚为壮丽。六个青铜佩剑武士和八根圆柱承托者七根彩绘木梁构成曲尺型钟架。架及钟钩共246个构件,钟架分为三层八组悬挂有65件青铜件。上层是三组纽钟,共19件,中层为三组镛钟,共33件,下层为大型镛钟两组,共12件。大家数一数,下层是不是多了一口钟,而且它还与其他的钟不同?那是楚王博钟,为了纪念他们的情意,便那走了原来悬挂在那里的辎钟,而把它悬挂在下层居中的位置。编钟是音乐史上的一个奇迹。首先它是一钟双音,根据钟体上的标音铭文所示,分别敲击钟的正鼓部和侧鼓部,一口钟能发出相差三度的两个音。例如敲击钟的正鼓部是哆音那么敲击它的侧鼓部就是发音了,那么一钟双音的奇妙在那里呢?大家请看编钟的两侧有棱,发音时,棱和对钟起到不同的阻尼作用,所以就出现了一钟双音的现象。另外角钟还有一个优于一般圆口中的地方,那就是尾音不长这样才能奏出旋律美丽的音乐。全套编钟有深厚浑厚的`低音,铿锵圆润的中音,嘹亮洪亮的高音。其音域跨5个八度音程,它把宫商角紫羽五音发展成1234567七个音阶,比西方早了1000多年。现在大家是比是特殊想听一听这天外来音呢?我们在旁厅设有编钟演奏厅,现在大家可以去领会一下了。到这里我的讲解就结束了,现在是10;30大家可以先听一下编钟演奏,然后再自由参观,湖北省博物馆除《曾侯乙墓》、目前还举办有《楚文化展》、《郧县人》、《屈家岭》、《盘龙城》、《曾侯乙墓》、《九连墩纪事》、《书写历史》、《秦汉漆器艺术》、《梁庄王墓》、《古代瓷器专题展》、《荆楚百年英杰》等十多个展览,大家可以随意参观。12点我们在省博的大门口集合,祝大家玩得尽兴游的顺心。欢送词略。

依据鎛种上面的记载,我们知道了,当时吴国大军攻进楚国郢都,楚惠王的父亲楚昭王逃到随国也就是曾国,吴军随即赶到,要求随君交出昭王,作为交换条件,吴国答应把汉水以东的土地划归随国。但随君不顾吴国威逼利诱,拒绝交出楚王,因此赢得了时间,楚国在秦国的帮助下,打退了吴国军队。随国在吴国大军压境的情境下爱护楚昭王的故事,是历史上一个不背盟誓的佳话。所以楚惠王为代父亲向随君的子孙表示不忘救难的恩情,送给了曾侯乙这个镈钟。

湖北省导游词哪篇七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xxx旅行社”的导游员xxx,在这里我对大家光临武汉市表示热烈的欢迎,在接下去的时间里将由我为各位提供导游讲解服务,我一定会尽力安排好各位的行程,使大家在这次旅游活动中感到开心愉快。

好,下面请大家随我一起去参观湖北省博物馆。

湖北省博物馆是湖北省收藏、研究、展览历史和革命文物的中心,共收藏文物约70万件,其中有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等举世瞩目的珍品。当然,在这些文物里面,就其发掘的意义和价值而言,恐怕得首推目前展出的曾侯乙墓出土文物。

所谓曾,就是曾国,侯,就是诸侯国的国君,乙是他的名字,连起来讲,就是曾国国君乙的坟墓,其间出土的不仅有被世界第一小提琴手梅柳英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曾侯乙编钟,还有具有高度审美价值的漆棺、漆器、精美绝伦的青铜器、种类繁多的兵器、车马器、乐器以及玉器、金器和许多日常用品等。在我国古代史上,一次性出土文物数量之多,种类之齐全为国内所罕见。众多的出土文物反映了从墓葬制度到祭祀、宗教礼制、战争、科学技术以及日常生活等社会的各个方面。它实际上反映的是当时的文化。因此,我们到湖北省博物馆,不仅仅是去参观几件出土文物,而更重要的是去追忆古老的中华文化。那么,曾侯乙墓反映的是一种什么文化呢?在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中国古代区域文化问题。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长江是中华民族的第二摇篮,它孕育了长江流域的巴蜀文化、楚文化和吴越文化,三种区域的文化中,以楚文化至为重要,而那时的楚文化只是综合了中原文化的末流和楚蛮文化的余绪,特色还不多,水平也不高,几乎是不足称道,一直到了春秋中期,才有了发展。我们知道,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大动荡、大转变时期,不仅学术上百家争鸣,而且战争频繁,群雄割据,诸侯争霸。楚国正是在这样一种时候不断扩张。与此同时,楚文化在不断的交流、吸收、融合之中,逐步形成了有异于中原周文化而具有自己特色的一种区域文化。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谈一谈曾侯乙墓和曾国。曾侯乙墓的发掘地点是在今湖北随州,距武汉市约165公里,从曾侯乙墓的出土文物来看,在礼制上它沿用了周的一套东西,但在许多器物上反映了强烈的楚文化特色,有的则是周、楚文化艺术特色的综合。因此,很难单纯的把曾侯乙墓归于楚文化还是周文化的范畴。学术界一般单称其为曾侯乙墓,而不称其为“周墓”或“楚墓”,有人干脆提出了曾文化的概念。既然曾侯乙墓既不属于周,又不属于楚,而又同时具有两者的特色,我们可否说它反映的是中国上古时期文化的主流——中原周文化和南方楚文化呢?从这一点上看,曾侯乙墓发掘的意义不亚于甚至超过秦始皇陵的发掘,事实是不是这样的呢?常言道“眼见为实、耳听为虚”,那么还是让我们一起到里面去看看吧。

曾侯乙墓共出土文物一万余件,许多都是前所未见的珍品,它是我国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和学术研究价值,这在同时代的墓中规模是较大的。

现在请大家看一看椁室模型,它是根据1:10的比例制作的,其中,整个墓室分为兵室、礼室、和乐室三大厅,下面就请大家随我一起参观。

前面我们说过,曾侯乙墓共出土文物一万余件,要想在有限的空间全部展出是不可能的,这里展出的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大家请看,这件鹿角立鹤是这个古墓中造型艺术和铸造工艺都比较高的一件杰作,它由鹿的角,鹤的身子、鸟的翅膀组合而成,当然自然界中是不存在这种动物的,它是人们想象出的一种仙鸟,放在墓穴中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守护死者灵魂,防止鬼怪侵袭,再就是护送死者灵魂升天。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他的铸造工艺也是比较讲究的,这反映了当时的青铜铸造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在礼器展厅中,共展出了礼器用品38种134件,是我国历年出土青铜器数量最多,种类较全的一次,所以,大家在余下的时间里可以慢慢的欣赏,领略我国悠远的古文化。

现在请大家和我一起到楼上继续参观。

最后大家将要看到的便是世界闻名的曾侯乙编钟,编钟源于我国原始社会,乐宫中最为显赫的属编钟,巨大的钟架为铜木结构,呈曲尺形,全套编钟总重为2500公斤,它至今保留着优美迷人的音色,有深沉浑厚的低音、铿锵圆润的中音、清脆响亮的高音,整套编钟铸造十分复杂,要经过设计、制模、合金、浇铸、铸后加工等多道工序,编钟的装配、布局从力学、美学、实际操作上都处理得十分恰当。

这套编钟以其造型美观、铸造精美、保存完好、配备齐全、音域宽广、音色优美、音频准确而成为我国古代编钟之最。

为了满足各种中外游人的需要,湖北省博物馆在每天都要安排大型编钟演奏,让您徜徉于那悠悠的历史长河之畔,聆听这人间仙乐,所以,此行绝对会给您留下深刻的印象。

那么,现在就请大家随我一起去聆听这个时间长廊传来的音乐。

好了各位朋友,关于湖北省博物馆我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我的讲解能给大家留下一点印象,不详尽的地方也请大家多多海涵。

湖北省导游词哪篇八

翻开史册,汉正街历尽沧桑。历史悠久的汉正街是汉口最古老的一条街道之一,据《夏口县志》等书记载,这条街迄今为止已有500年的历史。早在明朝万历年间,汉正街就已形成市镇,这里沿江从西至东,出现了宗三庙、杨家河、武圣庙、老官庙和集家嘴等众多的码头,为商埠吞吐,集散物资。由于水上交通便利,沿街店铺行栈日益增多,贸易往来频繁。

到清代康熙、乾隆的经济发展鼎盛时期,汉正街已成为“汉口之正街”。乾隆四年(1739年),汉正街修起条石路面。同治三年(1844年)郡守钟谦钧在此主持修建了万安巷等新码头。从此,汉正街更是商贾去集,交易兴盛,市场繁荣。被称为“江湖连接,无地不通,一舟出门,万里唯意”,吸引了四方商旅,八方游客,热闹繁华,盛极一时。

于是,本省荆州、孝感各县,外地山西、陕西、四川、湖南、江西、安徽、浙江等省人口纷纷迁入。正如清代汉阳人徐远志的《汉口竹枝词》所云:“石镇街道土镇坡,八码头临一带河;瓦屋竹楼千万户,本乡人少异乡多。”

近百年来,汉正街一直是旧汉口镇的商业精华之所在。旧汉口镇之商业有所谓上八行(商业行栈),下八坊(为手工业作坊)。据《汉口小志》称:最著名者俗称八大行,即盐行、茶行、药材行、什货行、油行、粮行、棉花行、牛皮行。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国营经济主导地位的确立,以及后来“”的影响,汉正街小商品市场曾一度停歇。那些年,小商品几乎无人经营,盛极一时的“三镇市场”门庭冷落,市场萧条,私人经营一度中断,整个市场处于封闭状态。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汉正街小商品市场又获得了新生。1979年9月,武汉市人民政府批准,重新恢复、开放汉正街小商品市场。当年就有100多待业青年、社会闲散人员在此经营小商品。至1982年,汉正街小商品个体户猛增到458户。至目前,汉正街个体经营户已达到13200户,日均吞吐货物400余吨,市场日均人流量16万人次,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新面貌。

地理交通。

具有500多年历史的汉正街坐落在白云黄鹤的故乡、长江和汉水交汇处,是镶嵌在华中腹地上的一颗璀璨的市场明珠。

汉正街市场东起三民路、民族路,西到桥口路,南临汉口沿河大道,北至中山大道,由汉正街、大夹街、长堤街、宝庆街、三曙街、永宁巷、万安巷等78条街巷组成,占地2.56平方公里,含有6个街道办事处的行政区划。市场内已建成服装、皮具箱包、家用电器、鞋类、陶瓷、布匹、小百货、塑料、工艺品、副食品等10大专业市场,营业面积共计60多万平方米,经营商品6万作余种,市场从业人员10万余人,客货运输站22个,拥有276条线路,对开500多班次,日均吞吐货物400余吨,个体经营户13200户,市场日均人流量16万人次,旺委可达20万人次。

具有经营特色的汉正街老店。

一.谦祥益绸布店。

谦祥益(衡记)绸布店开业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所经营的宝蓝布、宝蓝细布、宝蓝竹布(俗称“三宝”或“三蓝”布)畅销武汉三镇、江汉平原诸城乡吁因这三种蓝布均由该店自设染坊染整,必过三道缸,色正而深,质量始终如一而享有盛誉,是与当时舶来品“阴丹士林”布竞争的唯一对手。谦样益绸布店以谦和致祥,诚信待客树立店风,与买主建立相互信任关系。外地熟客到店,将购货单交柜即去办理另外事务。

到时再来,照单付款取货,无须讨价还价,从无差池。店堂内悬挂有黑漆牌困,上书“一言堂”三个斗大金字,经历半个多世纪,成为汉口人的口头禅:“谦样益的招牌枣一言堂”。据估计,辛亥革命(1911年)前后,其日均销售额约5000银元,最高时曾达1.6万银元;年销售额在150万一180万银元之间。新中国建立初期,该店仍以经营绸布为主。1966年公私合营改建为谦祥益百货商店,自此经营方向发生变化。

二.苏恒泰伞店。

苏恒泰伞店该店是汉正街的百年老店,其制造的伞是畅销省内外的名品。苏恒泰伞店的创业人苏文受是湖南长沙石门坎的伞匠。清同治元年(1862年)举家迁汉,住汉正街关帝庙茅屋。他起初挑修伞担游街串巷,随担少量兜售自制的雨伞。三年后,苏文受积累了白银30两,在关帝庙魁北巷口开设苏恒泰伞店,弃修伞而专制湖南油纸伞。从此,由月产伞100余把发展到6000余把,供不应求。

苏恒泰的油纸伞能占领市场百年不衰,其秘诀就是质量过硬,同业难有匹敌。苏家制伞,讲究原材料必须采之道地。油纸伞的骨架材料采自湖南益阳、茶陵的毛竹,以其“肉厚质硬”不易弯曲变形;伞面蒙覆的皮纸采自湖北郧阳,以其经纬有力;伞面刷涂桐油采自湖南常德,以其纯度光泽俱佳。偶然原材料供应不及,宁可减产少销,也不以次充优、降低质量,如此数十年如一日。

旧时,江汉平原一带,女儿出嫁时一般均要购买苏恒泰伞店的伞。以致顾客口铸“苏恒泰的伞”,远近闻名,有口皆碑。在经营管理上,该店力求改进,以达增产增收的目的。开始制伞是作坊制,一工到底。为了增产,改一工制为分工流水作业制,以7人为一组,4人做伞架(其中再按长达骨、短撑骨、装葫芦和伞把分工),3人格伞衣(2人裕纸、1人刷油)。

同时改计时工资为计件工资。经此改进,工效提高30%。进入本世纪30年代,苏家第三代传人为了加强市场竞争,潜心研究提高产品质量,推行伞面纸浸油工艺。伞的品种增加到花纸、改良蓝面、蓝面勾柄和红面大柄4大类、21个规格,伞的抗湿性和耐用度更加提高。为争取顾客,苏恒泰伞店在售伞时,还当着顾客面加刷一层油,并可根据顾客要求在伞面上为顾客题名或作画。新中国建立后,汉口苏恒泰伞店为湘潭制伞总厂的第一经营部。公私合营后,又由门市经营转向生产,月产油纸伞2000把、油布伞5000把。60年代以后,塑料伞、花布伞普及,油纸伞受自然淘汰,退出市场。但讲求质量、价廉耐用的苏恒泰伞的盛誉,仍在市场流传。

三.汪玉霞食品店。

该店于清乾隆四年(1739年)在汉正街灯笼巷口创业,是有两百多年历史的老牌名店。310附录汪玉霞食品店初期以经销安徽茶叶为主。当时全国茶叶以徽茶最好,因而得名“汪玉霞的茶叶”。清末民初,汪玉霞食品店转以产糕点食品为主,如春节的酥糖、京果,端午节的芝麻糕、绿豆糕,中秋节的月饼,都受到城乡居民喜爱。特别是汪玉霞食品店的喜饼,成为一般家庭婚娶聘礼、喜庆请客的必备之品。

这些产品历经几代人,质量始终如一。直至现在,汪玉霞食品厂的酥糖、京果、绿豆糕,仍是武汉食品市场的首选产品之一。其关键在于这些产品有一套严格的配方和严格的操作规程,以确保产品甜、酥、香、脆,适合顾客口味。凡是产品推出,店东和掌作师傅必要先尝,经检验合格,方才批量应市。在经营管理上,尽管其产品已是“皇帝女儿不愁嫁”,但仍注重促销活动。比如,以副产品碱酥饼薄利销售招袜顾客(利润率为5%,是其他主要产品利润率的l/7),带动其他高利产品占领市场。在服务质量上,讲求信誉,建立尊重顾客的良好店风。

四.叶开泰药店。

该店开业于明崇帧十年(1637年)。新中国建立以前已经叶家十余代传人,成为有三百多年历史的老店。创始人叶文机初在汉正街鲍家巷口设叶开泰药室,行医制药,以医荐药。清乾隆年问,其孙叶宏良拓展业务,更名叶开泰药铺。光绪年间,叶开泰营业额占三镇同业总额的13%左右。辛亥革命后,传人叶风池于大夹街陶家巷本家宅基兴建店堂,重振家业,进入鼎盛。叶开泰药店精制的膏丹丸散,质量好,疗效高,行销海内外。店内东家员工以“修合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为信条,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例如,生产“大活络丸”即选用白花蛇,必须除掉蛇头、蛇尾、蛇骨、蛇皮,再烘干研末配药。驴皮阿胶、龟板阿胶取材只准选用黑驴皮、龟底板。汉正街老店311门市草药配方,自有一套严格操作程序。病家置药方于柜台,专人照方抓药。每味药几钱几分以戮秤称好,倒在小包纸上,按方顺序排列。全方抓毕,另有专人按方逐味检查。检查无误后,再由原抓药人逐味包成小包,然后合成大包。药包整整齐齐,有棱有角。然后店员交药收钱。武汉人曾流传一句歇后语:“叶开泰的药枣吃死了人都是好的”,‘其声誉由此可见一斑。

五.黄志成拆货店。

该店曾为远近闻名的杂货海味批发店,鼎盛时期每天营业额达两万两白银。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黄渤亟继承伯父店业开办黄志成拆货店,借欧美诸国在汉口推销海味、白砂糖之机,着手海味杂货二道批发业务。该店以放秤让价,品种齐全和代为包装托运等服务手段,以省内及沿江乡镇码头的中小客户为对象开拓市场,压倒同业,业务遍及省内乡镇,声誉远达湘、赣、川数省。

据传,省内外一些乡镇杂货店每每于店堂张贴在黄志成拆货店进货的,以示其货真价实。1900年,黄志成拆货店员工发展到180余人,日营业额白银万两,每年利润常在7万一8万两白银,经营规模高速增长。其后,即在武昌、汉阳新办杂货店5家,碾米厂l家。黄渤亟因此任汉口咸宁同乡会会长,一度购买两艘火轮经营汉口至咸宁间客货运输业务。辛亥革命时清军火烧汉口镇,黄志成拆货店堆栈存货全遭焚毁,元气大伤。后虽赊筹款货复业,一度有所起色,终因店内高级职员各立门户,难改每况愈下之势。1927年,盛极一时的黄志成拆货店终于无法维持,从汉正街市场正式消失。

汉正街小商品市场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是开放、搞活的窗口和风向标。它的成功不仅受到全社会的瞩目,而且也引起了国际舆论和外国友人的广泛关注。英、美、法、苏、日、德、荷、古巴、加拿大、罗马尼亚、乌拉圭等十几个国家的外宾先后来市场参观、访问,对汉正街小商品市场的繁荣和发展以及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1985年9月8日,法国《生活周刊》驻京记者艾梅•萨瓦尔、雅克•乌泽尔斯坦参观、采访汉正街小商品市场后提笔留言:商业街生机勃勃的经济活动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88年11月15日,以多布若德为团长的罗马尼亚代表团“高兴地参观了汉正街小商品市场。丰富的商品,给我们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1986年3月12日,世界银行代表团一行4人参观了汉正街小商品市场。“对武汉市汉正街小商品市场的管理工作及管理官员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给我们提供信息的商贩。希望你们管理的市场生意兴旺”。

1990年11月12日,美国国会议员鲍勃•布朗先生代表美国国会考察团的全体成员祝愿汉正街小商品市场“生意兴隆,一切顺利“改革开放的缩影”1991年4月23日,英、美、法、德、荷5国10家新闻机构的驻京记者参观了汉正街小商品市场。他们对小商品市场面向农村、物美价廉、丰富多样的经营特色表示浓厚兴趣。一1986年8月7/8,英国伦敦《金融时报》记者罗森先生考察了汉正街小商品市场形成的全过程,对市场的发展表示赞誉,并祝“政府继续为中国的发展而实事求是”‘1985年lo月13日,日本新闻代表团参观、采访了汉正街小商品市场。汉正街市场的繁荣景象,富有特色的经营方式,以及政府部门在此实施的有效管理,引起他们的极大兴趣。代表团团长、日本《朝日新闻》东京本社社长梅本洋一先生动情地说:“从闻名的汉正街小商品市场的经营活动中,我们对中国政府提出的开放、搞活政策,有了实质性理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1985年6月,《加拿大周刊》记者南希”:德海姆女士参观、采访汉正街小商品市场,从市场的繁荣景象看到了中国改革开放必定成功的希望:“因为邓小平的政治影响还在不断地向地方各级政府扩展,所以他的改革政策的命运是可以确定的”。

湖北省导游词哪篇九

和大家一起度过这段美妙的时间,我感到特别的荣幸。这位是我们的司机王师傅,今日就由我俩为大家服务,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尽量提出来,我们将尽力帮您解决。希望能用我们的热心、耐性和细心换来您的放心、快乐。今日我将陪伴大家参观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是武汉市建筑规模最大,馆藏最多的博物馆.是我国十大博物馆之一,也是我国首家向公众免费开放的博物馆.它位于武昌东胡之摈.馆内藏有历史文物20多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600余件,国家级文物16件.陈设展出的有商周青铜器,盛楚时的漆木器具,大批秦始皇时竹简,历史名人字画,陨县猿人,长阳人齿化石,尤以曾侯乙青铜编钟,越王勾践青铜剑,吴王夫差矛,二十八宿天文图等珍品举世瞩目.这些藏品绝大多数来自考古发掘和各地征集,既具有浓郁,显明的地方色调,又具有时代特征,基本反映着湖北地区古代文化的面貌,湖北省博物馆是武汉市建筑规模最大,馆藏最多的博物馆.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省博的入口处,湖北省博物馆这几个馏金大字是董必武同志于1960年题写的大家请看那边那幢建筑是于1999年才竣工的编钟陈设馆,它是我国迄今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功能最完备的古乐器陈设馆.另外两座建筑分别是楚文化馆和综合馆,均为'高台基,宽屋檐,大坡面'仿楚式建筑,三个馆整体形成一主两翼的格局,如同一个硕大无比的'品'字.展区总体布局亦突出了'中轴对称,一台一殿,多台组成,多组一群'的楚国宫殿建筑的格局和风格.湖北省博物馆内,绿树成阴,与小桥流水,雕塑小品.休息庭院相映成趣,完善的餐饮,购物等配套设施,给游客供应了幽雅,舒适的参观环境和休闲场所.

湖北省导游词哪篇十

20世纪初,随着汉口开埠,租界设立与铁路的开通,汉口商业中心逐渐下移至长江岸边。汉正街则演变成小商品市场。1979年,汉正街恢复小商品批发市场,首批摆摊经营的待业青年和社会无业人员100余名,年起,汉正街市场销售额突破7亿元,1990年起,国家、个体共同筹资数千万元,兴建与改建数处交易大楼,使汉正街的交通和环境大为改观。汉正街市场西段以粮、油、棉、什业居多,东段以药材、参燕、金银、票号、典当为主,中段最为繁荣,密布百货、布匹、山珍、海味、纸张等大小商铺。

清同治三年(1864年),汉阳郡守钟谦钧等修筑汉口堡,沿堡辟出玉带、居仁、由义、循礼、大智、通济等八座堡门,外有深壕环绕,桥梁相连,既便于布防守卫,又可抵御洪水。清道光修建的保寿石乔现仍存原处,它是石乔口之为“石乔口”,而非“桥口”的唯一历史见证。

17世纪初,汉正街不过几百米长,商业的复兴与繁荣推动了市场与街道的拓展。其时,汉正街杨家河至五彩巷之间有河街,大通巷以下有后街,升基巷以下有夹街,夹街以下至集家嘴之间又有小夹街。众多小街小巷以汉正街为主脉,纵横连接,组成了新兴的汉口沿河商业区。据清道光年间统计,这片形如卧帚的商业闹市,称之为街的有32条,巷有64条。汉水码头水运的繁荣带动了武昌、汉阳港埠随之兴旺,汉正街的商贸市场由码头发展到河街,又由河街发展到正街,推动武汉市场向纵深发展。

一幅描绘北宋时期汴河边万头攒动赶大集的《清明上河图》,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殊不知,今日汉正街景象天天如此,面积达1.67平方公里的汉正街市场,密密麻麻地纵横着上河街、下河街、大夹街、小夹街等近百条街巷。街巷两旁,每天10余万操不同方言的打货人在其间自由流动,他们在横街纵巷间来往穿梭,交织出一幅五彩缤纷的上河图。

操各种方言的不独打货人。汉正街上活跃着一批浙商:卖针织制品的温州人,卖塑料制品的台州人,卖服装辅料的义乌人;卖鞋帽市场的福建人、箱包市场的湖南人、布匹市场的河南人也把生意做得红红火火。除此之外,武汉城市圈中的大冶、鄂州、应城、大悟、潜江等市县的生意人也操着各个不同的方言在市场上买进卖出,迎进送出。

在汉正街,粤语、闽声、湘音、川韵随处可听,而越剧、秦腔、黄梅戏、河南梆子的唱段也没准什么时候就从哪个人的口中哼出。这些商户除了在生意上暗暗较劲,还尽情展示各自方言和地域文化的魅力。

8月15日汉正街周边地区正式实行交通管制。汉正街也将全面整治,整体搬迁,彻底改造,照初步规划,汉正街地区完成搬迁改造后,改变“现场、现货、现金”的传统交易模式,提升商业业态,建设集休闲旅游、电子商务、贸易流通、文化会展等功能于一体的世界级滨水商贸旅游区(tbd)。重建后的汉正街将不再具备批发市场的流通模式,而是一种电子交易高端的零售业态。而汉正街中原有商铺,将搬迁至汉口北。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