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教师读书随笔(汇总10篇)

2023年教师读书随笔(汇总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2 05:18:12
2023年教师读书随笔(汇总10篇)
时间:2023-12-02 05:18:12     小编:琉璃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教师读书随笔篇一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我受到了深深感触。的`确,这些建议使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了更明确的方向,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它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一样。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制作教具、上课、写反思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是事。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许多伟大的真理,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丝毫不显过时。我想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今天,我浅谈了读《给教师的建议》后的一些感想,其实它里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去一一聆听与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将享用不尽的财富!

教师读书随笔篇二

《爱的教育》——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爱的教育》在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爱的`一些思索。

首先《爱的教育》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他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就如父母的爱,恩里科有本与父母共同读写的日记,而现在很多学生的日记上还挂着一把小锁.最简单的东西却最容易忽略,正如这博大的爱中深沉的亲子之爱,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爱的教育》一书中描写了一群充满活力,积极要求上进,如阳光般灿烂的少年。

他们有的家庭贫困,有的身有残疾,当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们从出身到性格都有迥异之外,但他们身上却都有着一种共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祖国意大利的深深的爱,对亲友的真挚之情。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爱的教育》中,把爱比成很多东西,确是这样又不仅仅是这些。我想,"爱是什么"不会有明确的答案,但我知道"爱"是没有限制的,小到同学之间的友好交谈,老师对学生的鼓励,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的一个微笑……大到捐献骨髓,献血,帮助希望工程……虽然如同空气般的爱有时会被“污染”、“稀释”、甚至“消失”,所以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朴实语言中深厚的爱,我想这部好小说将会把这种美好的感受带给更多。

教师读书随笔篇三

读书活动已经开始一周多了,一直不断地想办法,如何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同时教给孩子读书方法。

家长和老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双翼,缺一不可。为了更好地开展读书活动,谈谈读书对孩子的好处。

读书的好处众所周知,读书不仅丰富人的精神生活,而且能提升自身素质或整个民族的素质;提高学习成绩的例子也比比皆是。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读书可以让人摆脱愚昧,使人明智、聪慧。所以古人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

我们或多或少都听说过因为读书而走向成功的事例。那么,如何引导孩子读书,提高阅读兴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要掌握必要的读书常识。

首先,选择合适孩子的书。买什么书,应尊重孩子的意见,一定要买名著,包括为孩子改写的古典名著以及外国文学名著,也要买科技方面的书,买工具书。如《少儿百科全书》和词典等。建议不买教辅书。

有了“武器”--书,如何有效使用--读,就摆在我们面前。每天在家至少高声朗读20分钟(包括课文)。遇到不认识字,要记下来,查字典或请教,并注上拼音;抄写积累文中的词语。读书要慢,要字字入目,边读边想;不要走马观花,一目十行;如果是自己的书可以做记号,画画圈圈。

善于鼓励。孩子刚刚读书,首要任务是保护积极性,多鼓励、表扬,少挑刺,少说这不行,那不行的。无论是记生字,还是抄词语,开始慢一些,等孩子熟练了,习惯了,自然就好了。

提倡学以致用。上学期,我们开展过,取得了不错了成效。这学期要继续下去。夏美琳在日记中就“学以致用”了,她在写等老师发书时:“大家早早地来到教室,左等右等,一个个像‘热锅上的蚂蚁’。”今天,我在班上郑重地表扬道:“会引用名人名言、古诗文中的句子或俗话等,这叫有学问!有文化!一句顶十句!”孩子们听了,一个个睁着大眼睛,发出:“啊?”的惊讶声和羡慕声。相信下次肯定会有孩子在写话中引用。夏美琳听后,胖嘟嘟的脸上像花儿,在今后日记中她也一定会更加注意引用的。

教师读书随笔篇四

陶行知老先生让中国教育事业向前迈了一大步,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他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办中国人民所需要的教育。这本《陶行知教育名篇》汇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的精髓,文章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从“教学合一”、“学生自治”、“平民教育”、“学校观”、“创造的儿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个方面集中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经过八十多年的考验,不仅仍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今天的中国教育改革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通过阅读《陶行知教育名篇》,让我感受到了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是那么的贫泛,感受到自己需要不断的学习和积累。下面我对读书的几点体会如下: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论,让我感受到了在教育教学中让学生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例如有一则漫画这么形容的。一幅图:学校开学了,学生带着长方形,正方形,六边形等等各种形状的脑袋进入学校。另一幅图:他们毕业后,一个个带着圆形的脑袋从学校走出来。这个漫画形象的表现了传统教育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以传受知识为已任,学生以接受知识,应付考试为追求的目标。生活教育他则教人做人,他要教人生活。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他第一就注重健康,他反对杀人的各种考试。

这是我们现在所追求的教育,新课标中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活起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自主。他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现代学习方式,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多么的重要。现代的教育必须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上取得和蔼发展。

“教得法子必须根据学得法子”,学生怎样学就怎样教。这里所指的实际出发,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学生的知识程度和接受水平;二是指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由于学生各人的文化水平、道德修养、天赋才能和各年龄段的心理水平各不相同,教师必须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补偏救弊。长善救失,这是素质教育的的根本要求。陶行知指出:“怎样学就怎样教,学得多也就教得快。学得少就教得少,学得快就教得快,学得慢就教得慢。”由此得知,陶行知把教和学的关系翻过来,不是传统的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而是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教学内容的'选择安排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来确定;教学过程不取决于教师的主观意图和外界加的压力,而应该取决于学生的快慢程度。同时,他还特别重视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为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当今教学理论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根据学生得可接受水平和最近发展区来促进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发展,不可操之过急,拔苗助长。同时,现代教育理论还注重非智力因素如性格、意志、兴趣等对学习的影响。综上所述,因材施教是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深入研究陶行知的这一思想,有利于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的个性。

总之,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是丰富多彩的,同时我们教师所学习所要作的也是丰富多彩的。我作为一个教师,更要向陶行知学习,向前辈们学习,多积累知识,多和孩子们相处,和他们做好朋友,而不再只是他们的老师。我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祖国的明天会更美好!

教师读书随笔篇五

在学校发布的《暑假教师道德课堂读书活动图书推荐》的目录中,我一眼便选中了《寻找不一样的教育:我的教育叙事》这本书,从书名我推断,这应该是一本贴近一线教师教学实践的书籍,里面有很多的具体事例,我觉得这类书籍对我们的帮助往往要大于那些纯理论性的书籍,所以就毫不犹豫地买下了它。

在序言中,我对作者王维审有了简单的认识:草根出身,经历坎坷,善于在教育中思考,不断地反思、成长……读着这本书,我又对王维审老师充满了敬佩之情:敬佩他的工作能力,敬佩他的流畅文笔,敬佩他的善学善思……他用自己的经历、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困境,如何克服;面对烦恼,如何消融:面对“瓶颈”,如何成长;面对问题学生,如何关爱……更巧妙的是,他在娓娓道来的故事中,不仅教我们怎么做老师、做教育,还教我们怎么写叙事、写反思。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这真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籍,我为自己的选择沾沾自喜。

王老师在一线工作多年,对于我们的现状了解深入,他理解我们老师所有的烦恼、苦楚,但却诚恳地告诉我们,所有的困难都不能成为自己不成长的理由。我们面对问题时,总是抱怨自己的不如意,其实很多时候是自己能力有限,知识有限,没有很好地解决问题。要有能力去解决问题,就要善于学习,不断研究,不断成长,只靠怨天尤人和自甘平庸是没有丝毫用处的。

记得我教过的最“无可救药”的一个学生就是森。他是四年级时转到我们学校的。刚转来不到一个学期,就经常听闻他的“英雄事迹”,办公室的常客更是非他莫属。他长得白白净净,相貌端正,衣着得体,单从外貌你绝不会相信他是爱捣乱的学生。而且他极聪明,四年级时语数英三科都名列前茅。五年级时,我成为了他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可以想象,我对他的印象已经糟糕透顶。所以,从一开始,我对他的所作所为都是带着感情色彩去看待的。

每天进入教室,总是能接收到关于他的形形色色的报告:写纸条骂人,吐别人口水,在前面同学的衣服上写字,把鼻涕抹在别人身上……这些事情让我觉得,这个孩子不仅是调皮,更是道德有问题,他所做的这些事情,都是性质极恶劣的,而且无论你怎么跟他交流,给他讲道理,他从来就不觉得自己有一点错,总是别人招惹了他。他很自私,不允许自己的利益有一丁点受损,吃一点亏马上就要还回来。

两年时间,我被他弄得焦头烂额,在他面前,我真是“黔驴技穷”,怎么都激发不了他的上进心。学习方面也是,这个时候单靠聪明的脑子已经不行了,他各科成绩都在走下坡路。你想,上课扰乱课堂,作业胡写乱画,他成绩还能好吗?语数课堂上还好一些,他有所顾忌,不敢过分,但英语老师几乎上不成课。两年的时间,都是在“报告”“批评”“思想教育”“家校沟通”中度过的。偶尔他心血来潮,表现好些,让我看到一丝曙光,但表扬和激励过后,也很难维持两天。他,给了我严重的挫败感。

我想,如果是现在,是我读过王老师的故事之后,再让我遇见这个孩子,我的心态会不同。如果我能再用心一些,走近他的心,真正地接纳他,或许这个孩子的今天也会有不同。

我认同王老师的观点:真正的教育需要我们用心去做。

教师读书随笔篇六

本书是美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的成名之作,,首次以其“大历史观”分析明代政治制度的症结,并探究现代中国之来路。主要分为七章,从几个很有代表性的主要人物:万历,申时行,张居正,海瑞,戚继光,李贽,展开探究全面的政治制度问题。虽然取名《万历十五年》,但在时间和空间上并不局限,并称为“大历史观”,对于政治、历史、社会都有较深入的分析。在这本书中,也能看出一些英文翻译的痕迹,也可以看做一本外国人对于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的看法的书。

这是一本影响比较大的书,写法在上个世纪80年代是十分新颖的,并且于史学研究方法和思路上也有所突破,不仅对于学术有重要影响,对于其他方面也有很深的影响,很多人都读过这本书。更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出版之后面向大众的历史写作层出不穷,比如易中天等人,与这本书开创的写作方法不无关系。

《宋代文官选任制度诸层面》邓小南。

本书学术性较强,所及史料非常详实,论述范围也十分专门。但宋朝是一个在人事和科举制度比较有特点的朝代,研究其制度的成因与利弊,总结经验教训,对当今社会也十分有意义。我只大体上阐述一下自己对于宋代官制的看法,并不详究书中繁杂的各种“叠床架屋”似的官制。

书中主要围绕宋代文官选任制度中的各种问题的矛盾冲突与折衷论述。“宋代的官职特点在于官、职、差遣分离。对寄禄官秩的磨勘叙迁、对差遣职任的委派除授,构成宋代铨选的主要任务。”宋代科举最盛,这是统治者拉拢士人阶层的一种手段,并有较成熟的荐举制作为补充,这样的官僚系统是有经验的,但是我认为宋代的官僚机构的繁复是一大弊端,冗员的现象便体现在官、职、差遣的分离,也体现在“员”与“阙”的矛盾之中,这与当今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有两分相似,很多大学生好似候“阙”的“员”,这应当让我们思考制度问题。

宋代官制与当今相似的另一个问题是“官场文化问题”。磨勘法固有它存在的积极原因,比如书中所述“防止攀援朋比”,“加强集权的政治”,(p117)但是不可否认的产生了人浮于事,“不求奋励事功,但务墨守成规以保无过”的消极官场文化。这与当今时代的有些现象十分相似,官员但求无事,不求上进,这是有历史因素的,也有政治制度因素。当今对于基层的官吏的“考课”竟与古代惊人的相似,首先是税收,其次是稳定发展,即“无事”,当然今天的监察制度可能更加严格,但依然没有改变官员文化中消极的一面。中国就缺乏一种忙碌于政事的官场氛围,官的文化需要改进,但中国来自人民的压力不像西方那样大,缺乏改变的动力。所以我认为当今对于官员选任仍缺乏沙汰机制。

教师读书随笔篇七

多年前的一个午后,看电影频道播放《草房子》,那种氤氲着青春成长时淡淡的忧伤与苦涩,那种在贫穷苦难面前少年们所展现出的坚强与人性美,成为我心中挥之不去的萦绕。那时不知曹文轩,那时的自己手握遥控器漫无目的的找台,最终总是定格于电影频道,那里,总有连续不断的电影满足我的观看欲望。

大半天的时间,一口气读完了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十年典藏”《草房子》,看得浑然不知时间的流逝,以至于时空颠倒。时至今日,我自以为被世俗磨砺地冷漠麻木的心灵,仍一会儿忍俊不禁,一会儿湿润了眼眶。故事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江南水乡,是中国历史上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此时期,在作家余华的笔下,人们贫困艰难的活着,这种活着总是伴随着接二连三、悄无声息地死亡,眼泪再宽广也无法澄澈那些容不得喘息的沉重,而在曹文轩的笔下,也有贫苦,但没有满目的荒凉,没有揪心的苦痛与辛酸,他的贫穷与苦难总是荡漾着温暖的忧伤,他的笔下是一个个在苦难中洋溢着优美人性的孩子。

我想起了沈从文,想起了边城,想起了他那温柔淡远的牧歌情调,想起了他那充满着人性皆真善美的湘西世界。小女孩纸月似一幅淡远清新的画,似一枝中通外直的莲。

冬季的夜晚,无一丝风,只有一弯清秀的月牙斜挂在冬季青蓝的天上,学校排练文艺节目,三十个女孩,每人辫子上一律扎了鲜亮的红头绳,插上一朵白绒花,拿一个小碟子,一支筷子,轻轻敲打着唱起歌来,最后,纸月独自敲着碟走上台来,桑乔说:这小姑娘其实不用演,只要往哪儿一站就行。是的,这个女孩什么都不用做,只要往那儿一站,就是一种清冷、哀伤、不肯屈服的情绪,就是一幅淡远清新的画。

从小无父无母与外婆相依为命地纸月,文弱恬静,清纯柔和,总是带着会说话的眼睛,默默注视这身边的一切,再远的上学路,孤寂的身影,她没有屈服过,还背诵了很多古诗词,写出的毛笔字不骄不躁,有着同龄人不可能有的灵气与书卷气。对于美好的事物,她有着一种天赋的感受力。虽然她已经过早的感受到了世态炎凉,世事的艰难,但她仍怀着一颗真诚的心对待身边每一个人。她没有用眼泪换取别人廉价的同情,而是用自己的品行获得了我们的发自内心的钦佩,她就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的一枝红莲花。杜小康似一首跌宕起伏的诗。曾经蒸蒸日上红门中的杜小康,油麻地家境最厚实,总能做成许多孩子想做但做不成的事情,甚至是老师也不能做到的事情。小小的少年满心都是小小的骄傲,满满的幸福和优越感。但生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袭击了他,一夜之间他一贫如洗,苦难将他推进了残酷的大人世界。

教师读书随笔篇八

“文人语文”重功底,其实是对当代语文教师一个最基本的要求而已。

纵观千百年来,名著成为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之所以历经磨难而不衰,其重要的一点,源于由名著而产生的民族向心力和人文精神。可以说,名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我们试想一下:中学生都要求阅读名著,我们做老师的不读一点名著,增加一点文学功底能行吗?勤于读书,充实自己,这是成长为一名优秀语文教师的必要基础。读书是教师自身修养和完善自己的一把“金钥匙”,是教师走向专业化发展之路,也是走向“能师”、“人师”的唯一途径。“欲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就是“腹有诗书课自雅”。

手不释卷,身上就有了书卷之气,心中就有了书生意气,语文课堂也就充满了文学豪气。”正所谓,“吾善养我浩然之气”。教师读书,本身对学生就是一种引领、一种示范。陶行知先生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我非常赞同程先生的文人语文,因为我深知:阅读与写作是成长为一名优秀语文教师的必由之路。“文人语文”始终是凸显教师功底的教学。

是的,只有不断获取新信息,补充新知识,吸收新理念,才能“与时俱进”,才能及时把握教学的最新动态,及时掌握一些新方法,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激活教学活动。阅读生成智慧,智慧的教师才能有智慧的课堂。

教师读书随笔篇九

假期漫长,但过得极为充实,因为有书香相伴。在骄阳中,在音乐的伴奏中我读完了《发现教师成长密码》。这本书围绕教师成长的关键词进行展开,分享如何促进教师成长,发现教师成长的密码,读后,它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和启迪。

于春祥老师所著的《发现教师成长密码》一共有一个代序和十一个章节,其中代序介绍了人生金字塔,前三个章节是总的来介绍教师这个职业如何一步步成长以及如何在教师成长的道路上树立怎样的目标即“新教育”;第四章到第八章是阐述促进教师成长的密码,必须通过学习,写教育反思、教育随笔,要学会思考,在实际中怎么用,以及坚持做下去;后面的是作者举得一些案例、故事和总结。

通读整本书,给我影响最为深刻的是代序和第四、五、六章。在代序一开始于老师问了三个问题:“你喜欢你的职业吗?”、“你热爱你的学生吗?”“你痴迷你的学科吗?”看完这三个问题我问了自己,当时我回答不上来,于老师说如果是三个no,那么,你应该感谢这本书,因为它会告诉你从no向yes转型的密码。是的,读完这本书,我不敢说我的回答是三个yes,但是至少我可以告诉你我一定开始有信心让三个no变成三个yes。接下来在代序中于老师介绍了人生的金字塔,其中影响我最深的是:日常习惯“金三角”即:每天读一点,每天思一点,每天写一点。而在后面的第四、五、六章中于老师也分别进行了阐述。

生命因学习而精彩。生命要想精彩就要学习,学习最好的途径就是读书。新课程改革,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教学不能再跟以前那样照本宣科,一味地讲解教材,而是要师生互动,要联系实际生发,扩展。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贮备,更要有很好的悟性,今天的读书体验就是明天的课堂实践。只有教师书读多了,知识面广了,领悟能力强了,在课堂上才会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课堂才能高潮迭起,精彩纷呈。这样,学生就会在享受中快乐学习,教师就会在享受中轻松施教。因此做为教师要有坚持读书的习惯,一个有读书习惯的教师,经过书籍日积月累的浸润,气质就会逐渐变得高贵而不媚俗,性情逐渐变得细腻而平静,内心逐渐变得博爱而不自私,一句话,读书可以使教师的灵魂变得高尚而伟大起来,这样的教师,自然就会赢得别人的尊重。

“读”如果“不思”“不写”又如何成长呢?卓越的密码是“写”,写是自我与心灵的对话;写是大脑智慧的外化;写是人生从此岸向彼岸的泅渡;写是生活晶体的析出。教师的写就是写随笔,写反思。写随笔不仅仅是练笔,也不仅仅是“心灵的对话”,随笔还是启智的功能。关于随笔,钱理群先生是这样说的“随笔是从心底里涌出来的。它所要述说的,是刻骨铭心的个体生存体验,是只属于自己的个人话语”只要坚持写下去笔下一定可以生花。

台湾诗人商禽说过:“我们用手行走,用脚思考。”作为基层的教师让我们具有教育家的理性的确并非易事,但是,我们却拥有教育家难以拥有的一线教学实践。对于教育的理解和领悟,更多的来自身体立行,来自于实践。对于我们来说,切身的经历,体验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要找到自己的优势,在实践的基础上学会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促成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提升。

以上就是我读《发现教师成长密码》发现的促进我自己专业发展与成长的密码:每天读一点,每天思一点,每天写一点,加上一直所坚信的理念:“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要坚持,就有精彩。”我想我一定可以成长起来的。

教师读书随笔篇十

读《列子》杨朱篇,眼前仿佛站着一位仙风道骨的老人,目光澄澈,气定神闲,看透人世间的生死力命,顺应自然的规律,逍遥存于世间,何等的潇洒与自在!

读杨朱篇的文章,有一种拨云见日的感觉,关于名与实,关于生与死,皆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故事,将其观点娓娓道来。

关于生死,杨朱曰:“万物所异者生,所同者死。生死有贤愚、贵贱,是所异也;死则有臭腐、消灭,是所同也。生非所生,死非所死,贤非所贤,愚非所愚,贱非所贱。然而万物齐生齐死,齐贤齐愚,齐贵齐贱。十年亦死,百年亦死。仁圣亦死,凶愚亦死。生则尧舜,死则腐骨;生则桀纣,死则腐骨。腐骨一矣,孰知其弃?且趣当生,奚遑死后?”

关于名与实,杨朱也有精辟的阐述。杨朱举虞、舜、周武王、孔子的例子,四位圣人,劳苦一生,活着没有一天的.欢乐,死后却又万世名声,而夏桀、殷纣两个凶徒,活着有纵欲的欢娱,死后背上愚暴的名声。杨朱说,所谓名声,本来就不是实在所要取的;所谓实在的东西,本来就不是名声所能赋予的。那四位圣人虽然天下人人赞颂,辛苦一生,直到终老,最后都归于死亡。那两个凶徒,虽然天下人人痛恨,却欢乐一世直到命终,最后也不过同样归于死亡而已。于是杨朱发出了这样的质问:“矜一时之毁誉,以焦苦其神行,要死后数百年中馀名,岂足r润枯骨?何生之乐哉?”

生与死,名与实,从先人的论述中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生命才会放下负累,轻松前行!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