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首先要了解听众,注意听众的组成,了解他们的性格、年龄、受教育程度、出生地,分析他们的观点、态度、希望和要求。掌握这些以后,就可以决定采取什么方式来吸引听众,说服听众,取得好的效果。那么我们写演讲稿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演讲稿模板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清廉家风故事演讲稿篇一
鲁迅和许广平仅有一子,即周海婴。儿子出生时,许广平出现难产迹象,当医生向鲁迅征求意见是留大人还是留孩子时,他果断回答:“留大人。”结果母子平安。
在儿子成长过程中,鲁迅基本按照《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的思想来实行,让他“完全的解放”,其中又说:“我现在心以为然的,便只是爱。”据周海婴所著《鲁迅与我七十年》介绍,鲁迅的教育方式是“顺其自然,极力不多给他打击,甚或不愿拂逆他的喜爱,除非在极不能容忍,极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内”。有一天,周海婴死活不肯去上学,鲁迅用报纸打他屁股。后来,鲁迅向母亲写信解释道:“打起来,声音虽然响,却不痛的。”
钱基博乃一代国学大师,是学者、作家钱钟书的父亲。
钱基博对儿子管教极严,钱钟书十六岁时,还痛打一顿。1926年秋至次年夏天,钱基博北上清华任教,寒假没回无锡。此时的钱钟书正读中学,没有温习课本,而是一头扎进了小说的世界。等父亲回来考问功课,钱钟书过不了关,于是挨了打。
1929年,钱钟书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后,钱基博还时常写信给他。一封信中说:“做一仁人君子,比做一名士尤切要。”随后一封信则表示:“现在外间物论,谓汝文章胜我,学问过我,我固心喜;然不如人称汝笃实过我,力行过我,我尤心慰。”希望钱钟书能“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我望汝为诸葛公、陶渊明;不喜汝为胡适之、徐志摩”。
钱基博对当时的新文化运动保持距离,埋首国学,他这样告诫钱钟书,不过出于一个儒者的文化立场。
梁启超有九个子女,在他的教育、引导下,个个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甚至还产生了“一门三院士”的佳话。这“三院士”是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另外,四儿子梁思达是经济学家,次女梁思庄是图书馆学家,三女儿梁思懿是社会活动家。
梁启超对于子女的爱,是全方位的,不仅在求学,而且在为人处世,甚至理财、时政等诸多方面,皆以平和、平等的态度展开。阅读《梁启超家书》,就会了解在写给孩子们的信中梁启超教育子女的表现堪称典范。
写信时,梁启超毫不掩饰自己的爱。1927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写道:“你们须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感情的人,对于你们的爱情,十二分热烈。你们无论功课若何忙迫,最少隔个把月总要来一封信,便几个字报报平安也好。”
在求学这一方面,梁启超根本不看重文凭,而是强调打好基础,掌握好“火候”。他对梁思庄说:“未能立进大学,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越筑得厚越好。”并教孩子们求学问、做学问的方法――“总要‘猛火炖’和‘慢火炖’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用去”。
同时,梁启超强调责任的重要。1923年,他写给长女梁思顺的信中说:“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只要在自己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当然,写信教导自己的孩子之余,梁任公没忘了夸一夸女婿、儿媳。
1918年11月7日,自杀前三天,梁济问儿子梁漱溟:“这个世界会好吗?”时在北京大学任哲学讲师的梁漱溟回答:“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能好就好啊!”说罢,梁济离开了家。
梁漱溟亦两度欲自杀,但最终,现实中国的问题和人生问题萦绕着他,他不停思考,积极奔走。梁漱溟育有二子梁培宽、梁培恕,对于他们,给予最大自由空间。接受采访时,梁培恕说:“我们受到的可能是最自由的教育,拥有了别人没有的最大的自主权。”这种教育,也与梁漱溟受到梁济的影响有关,梁济对他就是“信任且放任”的。可以说,这也是一种“中国式传家”。
梁培宽追忆梁漱溟时,时常会提到一次考试。当时,梁培宽考了59分,内心忐忑地拿着学校要求补考的通知给父亲看。“他只看了一眼,就又还给了我。”梁培宽说,他后来明白父亲的用意,“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
相比于课堂成绩,梁漱溟更在意教人过社会生活,“生活本身的教育”。
胡适和妻子江冬秀育有三个子女,女儿五岁时夭折,长子胡祖望、小儿子胡思杜围绕在江冬秀身边,胡适忙于公务,无暇顾及。江冬秀虽然出身官宦之家,但仅读了几年私塾,又酷爱打牌,对于孩子的管教,少投入精力,多有责怪,不甚得法。
在家庭教育中,胡适虽然倡导“独立、合群、重学”,但自身也有不懂得如何爱孩子的嫌疑。1929年,胡适给胡祖望写信,希望锻炼他过独立、合群、用功读书的生活,其中说:“功课及格,那算什么?在一班要赶在一班最高一排,在一校要赶在一校最高一排。功课要考最优等,品行要列最优等,做人要做最上等的人,这才是有志气的孩子。”这时,胡祖望十岁,离开父母,独自在外上学,父亲如此高的期望,恐怕只会感到“压力山大”。次年,胡适即大失所望,接到学校发来的“成绩欠佳”的报告单,怒道:“你的成绩有八个‘4’,这是最坏的成绩。你不觉得可耻吗?你自己看看这表。”
最终,胡祖望虽然上过大学,但远未达到胡适对他的期望;胡思杜读了两所大学都未能毕业,却染上了不少坏习气。晚年,胡适对秘书说:“娶太太,一定要受过高等教育的;受了高等教育的太太,就是别的方面有缺点,但对子女一定会好好管理教养的。母亲有耐心,孩子没有教不好的;孩子教不好,那是做母亲的没有耐心的关系。”可谓沉痛之语,意味深长。
在给江冬秀的信中,胡适亦自我反省道:“我真有点不配做老子。平时不同他们亲热,只晓得责怪他们功课不好,习气不好。祖望你交给我,不要骂他,要同他做朋友。”
丰子恺育有七个子女,他认为童年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极力反对把孩子培养成“小大人”。
在生活中,丰子恺称外出做事为“无聊”,和孩子们在一起则内心充满欢喜,抱孩子,喂孩子吃饭,唱小曲逗孩子,画画引孩子笑,和孩子们特别亲近。有一次,长子瞻瞻要丰子恺抱他到车站去买香蕉,“满满地擒了两手回来”,到家时,却熟睡在父亲肩头,手里的香蕉早已不知去向。丰子恺在《给我的孩子们》一文中感叹:“这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自然与热情!大人间的所谓‘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来,全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
除了让孩子在爱的空气中自由成长,丰子恺还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1947年,他步入知天命之年,与子女“约法”,强调最多的便是“独立”,其中一条写道:“大学毕业后,子女各自独立生活,并无供养父母之义务,父母亦更无供给子女之义务。”同时,子女独立后,要与父母分居,“双方同意而同居者,皆属邻谊性质,绝非义务”。
清廉家风故事演讲稿篇二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准则》,8条,281字,为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看得见、够得着的“道德高线”。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新修订后的《准则》首次将“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列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的首要内容之一。“齐家”首次被列入党的规章中,给出了一个重要的信号――领导干部家风受到空前关注。早在今年2月份,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就强调,各级党委(党组)要重视领导干部家风建设,把它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定期检查有关情况。
所谓“良好家风”,应该是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家风。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良好家风既是家庭文化的体现,也是政治生态环境健康的标志。正如总书记强调的那样:“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良好家风和家庭美德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直观体现。”如若每一位党员都积极行动起来共育良好家风,那么8700万党员的辐射作用必会加速推动全社会良好风气向善、向好、向上的步伐。
良好家风是中华传统文化构成的基本成分。重视人伦情感是中华文化的突出特点,也是中国人对人类文明最突出的贡献之一。良好家风浓缩了中华民族的美德,是延续良好文化传统的好方式。千百年来,正是以家族血脉为纽带的中国社会,家风、家规融入社会道德之中,成为日常生活行为规范的有机组成部分,影响着人们的辨别是非能力,最终沉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成分。
良好的家风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从个人到国家、到天下,“家”是最重要的纽带,家庭和睦了,社会自然和谐。江总曾说过,一个好的家风,不论是对子女的教育和发展来说,还是对整个社会风气的改善来说,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能够影响人的内心和价值判断,约束人的行为,对个人修身、齐家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良好家风通过言传身教的影响力和感染力,潜移默化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一步滋养好的作风、党风、政风建设。
良好的家风是筑牢反腐的一道屏障。家庭是反贪腐的重要土壤,好的家风引人向上,能为廉洁奉公提供精神支撑,就像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火墙,帮助你守住纪律这条底线、筑牢理想信念这条高线。同志指出,很多贪腐之祸的起因“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纵观党的十八大以来查处的大案要案,不难发现,很多都与治家不严有关,几乎每个贪腐分子背后都有一个比较复杂的以领导干部为中心构筑起来的家庭、亲情和人情圈子,有的是夫妻帮、有的是父子兵,更有甚者是全家“总动员”,贪腐的壁垒就从领导干部的身边人、家人中攻破。可见,良好的家风是领导干部为人做官的“保险栓”,抵御歪风邪气的“防火墙”。
良好家风是领导干部必备的政治修养。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的好坏,关系到国家、社会肌体的好坏。领导干部的家风好坏,其配偶、子女在社会上的言行举止如何,群众是十分关注的。如果领导干部连自己的家属子女都不能管住管好,又何谈治党治国的历史使命。正如王岐山在署名文章中提到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只有从严要求自己,才能肩负起历史使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信心,战胜13亿人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经营好家庭,滋养好家风、执行好家教,是每一位领导干部必备的政治修养。这一点,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在我们的老一辈革命家的家风中处处可见。如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国藩,即使常年在外,也用家书的方式将其淡泊名利、只求儿孙读书明事理的观点传达给后辈;再如我们的老一辈革命家,始终不准子女经商;在毛岸英留苏回国后直接把他送到农村和工厂接地气;生前为其亲属制定了“十条家规”。
以身作则,做好遵纪守法的表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领导干部在家庭乃至家族中往往都是核心人物,其一言一行都是家风的旗帜。所以,家风好不好,领导干部正己身是关键。领导干部只有以身作则,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始终做到慎权、慎微、慎言、慎行,克己奉公、严于律己,廉洁从政、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其言行才能对家庭成员起到示范带动作用。要言传身教,引导家庭成员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帮助家庭成员树立倡廉助廉意识。要知行合一、言行一致,做到家里和家外一个样、台上和台下一个样,八小时外和八小时内一个样,始终保持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
从严治家,把好家庭观和亲情关。“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领导干部对家庭有爱也是无可厚非。但要清醒地认识到“严是爱,松是害”。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关系到作风能否端正、廉洁能否守住。古人说:“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也就是说领导干部只有先把家人管好了,才能谈治党治国。领导干部齐家要凸显“严”和“实”的本色,不可失之于宽。要自觉摆正党性与亲情、家风与党风的关系,正确对待亲情,做到“发乎情,止乎礼”,管好自己不出事,管好家人不添乱,管好下属不掉队。要在生活上严格要求家人立家规、树家风,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真正肩负起从严管家、从严治家的责任,形成守德、守纪、守法的家庭风气。
监督有力,以良好家风促党风政风。内因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但也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建设良好家风,除了领导干部自身的自觉,同时也要有外部的约束和监督机制,双管齐下,共建良好的家风、社风。《准则》和《条例》的出台为党员领导干部建设良好家风立了规矩、划了界线。此外,还要完善举报监督机制,强化“八小时之外”的监督管理;完善执法制度,切实加大对领导干部家属违法违纪的查办力度。
清廉家风故事演讲稿篇三
亲爱的女儿:
最近在写完教育无痕后,继而研究家风对孩子的影响,进而深知家风是最无痕的教育。
美国的爱德华和珠克两个家庭,家风传至八代。爱德华是博学多才的哲学家,勤奋好学,为人严谨,为子女树立了良好的风范。他的子孙中有13位当过大学校长,100多位教授,80多位文学家,60多位是医生,还有1人当过副总统,1人当过大使,20多人当过议员。而珠克是远近闻名的酒鬼和赌徒,毕生玩世不恭,浑浑噩噩,无所事事。他的子孙有300多人当过乞丐和流浪者,400多人酗酒致残或夭亡,60多人犯过诈骗和盗窃罪,7个人是杀人犯,总之没有一个是有出息的。两个家庭的家风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后代,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相濡染,相延续,在社会的大舞台上向两极发展着。所以说,家风的好坏直接决定子女的成才与否,而且不仅是一代。
这正如苏霍姆林斯基一句教育名言:“父亲和母亲们,你们在孩子身上延续着自己!”
所以,家风是一种综合的教育力量,是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相互濡染的家庭氛围,是通过日常生活影响家庭成员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的一种无形的力量。对孩子们则是一种无言的教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生活中,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事等,无不烙上家风的印记。
家风虽是一家之风范,却是铸造子女成才的熔炉。家风就像一棵树,一棵枝叶如盖的百年大树,子子孙孙都在它的荫蔽之下。
上面爱德华和珠克两个家庭是极端的例子,但无不说明家风的重要性。而更多的体现在百姓家庭中的家风是最值得玩味的。
一般来说,“家风”是一种由父母(或祖辈)所提倡并能身体力行和言传身教、用以约束和规范家庭成员的一种风尚和作风。
清廉家风故事演讲稿篇四
“清白家风不染尘,冰霜气骨玉精神。”家风是一个家庭的道德标准,也是一种文化传承。近年来,海拉尔区涌现出许多有着良好家风的家庭,海拉尔区靠山街道芳园社区党委副书记、共产党员孙丽霞的家庭就是其中之一。他们爱国守法、廉洁奉公、勤俭持家、自尊自律、尊老爱幼、教子有方。他们的小家积极向上、快乐和谐。
孝老爱亲。
廉洁自律做表率。
作为芳园社区党委副书记,孙丽霞一直用实际行动传递着廉洁自律的正能量和良好风气。由于公公去世早,婆婆便和孙丽霞生活在一起。在生活中,孙丽霞悉心照料婆婆,婆婆也把她当作亲女儿一样,一家人过得温馨和谐、其乐融融。
转眼间,婆婆年纪大了,又缺乏法律意识,总认为公家的东西不拿白不拿。孙丽霞多次为婆婆“耐心说法”,帮助她树立廉洁自律的意识。孙丽霞对婆婆说:“公家的东西再小也是国家的。”在孙丽霞的耐心引导下,婆婆也逐渐改正了思想。
警钟长鸣。
廉洁自律不松懈。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处于法制社会中,人人都要知法守法、学法懂法,以法律作为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孙丽霞始终秉持着廉洁自律的原则,不是自己劳动所得,绝不眼红、伸手。此外,她还经常带领社区干部学习与廉洁自律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她还结合实际,总结出“遵纪守法,摒弃特权”“勇于监督,严把家门”“勤俭节约,移风易俗”3条原则,使社区干部受益匪浅。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孙丽霞首先想到的是将急需物资留给一线排查入户人员,因为这是他们最需要的。面对社区居民捐赠的爱心物品,孙丽霞没有留下一分一毫,全部分发给了小区站岗值守人员。
孙丽霞的丈夫在沈阳安腾物业上班,负责维修居民的家电用电。在生活中,孙丽霞是丈夫的“贤内助”,还充分发挥了“监督员”的作用。她常鼓励、支持家人廉洁奉公、服务群众,做“为民、务实、清廉”的党员干部,还常对丈夫大吹“廉洁风”,使其能够自觉抵御各种诱惑,严格自律,不吃、不拿居民家中任何物品,不故意拖延维修时间和进度,及时完成工作任务,得到了领导和居民的一致肯定。
教子有方。
廉洁自律创幸福。
深知廉洁是家庭幸福快乐之源,身为母亲的孙丽霞非常重视子女的廉洁教育,常从生活细节上着手,告诉孩子清廉乃立身之本。在生活中,她教育孩子要戒骄戒躁、戒奢戒贪戒惰,要节约用水、用电、用纸,选择实用、耐用的学习用品,穿大方简洁的衣服,不乱用零花钱,不和别人比吃穿,不拿分毫不义之财。此外,她还教育孩子勤能补拙,一定要靠自己的劳动创造成绩,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
贪廉一念间,荣辱两世界。始终坚守廉洁风范、践行清廉家风的孙丽霞家庭是一个平凡的家庭,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他们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廉洁持家的光荣美德。他们始终相信好的家风会潜移默化影响他人,是一笔享之不尽的财富。
清廉家风故事演讲稿篇五
在今年的廉洁家风建设活动期间,四公司纪委向全体党员干部家属寄送了廉洁家书,动员家属们常吹“廉洁风”、争当“廉内助”。近几日,我也陆续收到了部分家属向四公司纪委反馈的家书感言。当我阅读着一份份党员干部家属的廉洁亲情寄语时,不由得想到了母亲的那句“是咱的,咱们可以拿,不是咱的,一点都不要动”。
我出生在农村,那时家里条件不好,妹妹刚出生那会,家里又刚盖了房子,窗户玻璃是赊来的,唯一一张父母结婚时的双人床也因为还债被别人拉走了。母亲文化水平不高,但也是个要强的人,硬是跟着父亲一起种地、打零工、做小生意,还清了所有债务,还供着我和妹妹上学读书。
我记得小时候一到别人家,就喜欢翻抽屉,总觉得抽屉里藏着许多我没有见过的东西。有一次,母亲带我去串门,蠢蠢欲动的我又悄悄打开了邻居家的抽屉,发现一只按动的圆珠笔,一按就能写字,觉得特别高级,顺手就揣进了袖子里。
回到家后,母亲看我在拿着笔写写画画,一把夺过,正以为要挨揍的时候,她却对我说“是咱的,咱们可以拿,不是咱的,一点都不要动”,然后让我自己去还了回去,到了邻居家,我红着脸放下笔撒腿就跑。自此以后,我再也没有翻过别人家的抽屉。
2018年7月毕业后,我开始在京雄铁路项目部综合办公室工作,只身在外工作难免想家,空闲时都会给母亲打个电话,聊聊工作、生活,母亲了解我的工作内容后,还是会多次提醒道“虽然咱只是个小职员,但是还是会经手一些钱和物,是咱的,咱们可以拿,不是咱的,一点都不要动”。在项目部的工作中,我也是这么严格要求自己的,实事求是、坚持原则,不多报每一分钱、不少算每一笔账。
2020年10月,我被调回到四公司监督部工作。随着工作的一步步深入,我发现母亲的那句话朴素,但依然是我坚持的准则。因为:执纪者必先守纪,律人者必先律己,必须做到打铁自身硬,工作起来才能更有底气、更加硬气。
清廉家风故事演讲稿篇六
我的爷爷有一口视为宝贝的老式摇摆钟,从我记事起,就在家里墙上挂着。
钟身是红木色,上半部表盘有两个小孔,下半部挂着一个扁圆的摇摆,正面是刻印着漂亮花纹的玻璃门。每当摆钟走时不准或者报时声音不响亮了,爷爷就会从钟肚里拿出钥匙给它上弦。我很好奇,为什么每次上完弦后古钟又能准时响亮了呢?后来参加工作回家,爷爷让我给摆钟上弦,我用钥匙一圈一圈地拧动发条,不觉感叹爷爷年纪大了,连弦都上不了。这时爷爷提醒我:“做人就像这钟一样,要时常上紧钟弦,校准指向。你工作也一样,要严于律己、脚踏实地。”这时我才醒觉,我不在家的时候,摆钟可从来没停过。
清廉家风故事演讲稿篇七
自古忠贤传家久,从来家风似清风。在中华民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中,家风,不仅承载了一代代中国人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翼和劝勉,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一个温暖的词语,一句真情的话语,一个宗族的励志故事都凝结在了家风传承的点点滴滴中。
我的爷爷是一位离休干部,建国前老党员,曾经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挥洒过青春和热血,93岁的时候,两袖清风的老人离开了我们。
清正廉洁、敬业奉献是我们这个大家庭以爷爷为参照系一以贯之的家风要求。在爷爷根深蒂固的思想深处,公权是绝对不能私用的,所以虽然爷爷在县城是德高望重的领导,但是我的三个姑姑都是农民,二姑想走出农村,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请求自己的父亲在县城给她找个工作,结果爷爷把她安排在了煤厂拉煤,每天灰头土脸,比种地还要辛劳。我的父亲退休前是水泥厂的工人,爷爷挂在嘴边的话是,领导的儿子就是要比别人觉悟高,所以父亲被分配到了水泥厂最脏最累的生产车间,经常昼夜加班,终因劳累过度在一个加班的夜晚发生了意外,疲惫的身躯在机器的剧烈撞击下,瞬间扭曲变形,经过医生的全力抢救,虽然保住了性命,却落下终身残疾,那一年我父亲十八岁。以后的岁月里,爷爷每谈及此事说到伤心处也会流泪,但这泪水里只有对儿子的心疼和亏欠却没有丝毫后悔当初的决定。我的叔叔中专毕业后,走上了从政的道路,扎根基层30年,在乡镇党委书记的位置上一干就是十年,一直克勤克俭,为人称赞。逢年过节别人想尽各种办法送给他的红包,他一一装进信封寄给送礼者。妹妹大学毕业想找个好工作,叔叔语气坚定地说凭自己的本事,走后门,我无能为力。
很多人不能理解爷爷和叔叔的做法,但作为后辈的我非常理解和认同。都说我的爷爷会过日子,一分钱恨不得掰成两半花,可是为什么村里修路,爷爷拿出了10万元的毕生积蓄;都说我的父亲憨直,可为什么小学都没毕业的他,却能把厂里的账目记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都说我的叔叔不近人情,可为什么他退休多年,老百姓还能如数家珍般地记着他的好。那是因为良好的家风传承从未间断,理想信念的开关从未松懈。
每年的清明在我们家都会有一项非常庄重的活动,那就是一家人陪着我爷爷去华东革命烈士陵园拜谒革命烈士,为烈士扫墓,这样固定的程序年年如此,一直到他住进医院。革命烈士纪念塔的联名碑上有爷爷生死与共的战友的名字。多少次面对那密密麻麻62576位烈士的英明,爷爷老泪纵横,那段历史和岁月已深深印刻在他老人家思想和记忆深处。从革命烈士纪念堂出来,爷爷总会教导我们牢记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常怀感恩之心,常念律己之道,常思岗位之责。
清正廉洁、敬业奉献的家风也促使我们这一辈人,不敢有任何的懈怠,凭借自身的努力有了体面的工作,成为科级干部的我更是牢记爷爷和父辈的谆谆教导。如今我也会给我的孩子们讲我爷爷的故事。清正廉洁、敬业奉献的家风薪火相传,如灯塔永不熄灭。
清廉家风故事演讲稿篇八
有关清廉家风故事征文范文有关清廉家风故事征文范文家风是一种家庭标准,也是一个家庭内部的文化滋养,同时家风也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种有形的传承。今天就来分享有关清廉家风故事征文范文,请各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家风是一种家庭标准,也是一个家庭内部的文化滋养,同时家风也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种有形的传承。今天就来分享有关清廉家风故事征文范文,请各位读者好好欣赏和借鉴。
“孝悌、诚信、礼让、节省、崇学、敬业、友善、上进……”我校三至六年级学生家庭“家训家风”调查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展中,上述词语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也完全吻合“务实、守信、崇学、向善”为内涵的当代浙江共同价值观。
303班李添煜同学说:“正直做人,认真做事,勇于担责,勤奋上进,是我家的家训。爸爸妈妈希望我的意志像磐石一样坚决,胸怀像大海一样宽广,做一个快乐、阳光、自信的男子汉!”他的同学蔡祉瑶那么说:“我家的家风是:孝为先,和为贵,勤为本。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兢兢业业工作,勤勤恳恳治家。”401班周亦含同学家的家训是“诚信做人”;409班李嘉乐同学家的家训是“孝顺、平静、老实、豁达。”
501班陈嘉毅同学家的家训是“孝顺为先,尊老爱幼;老实守信,言行一致;有礼有节,无私奉献;勤学好问,强健体魄。”家长陈慧良认为:家风要真正落实到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当中,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如此我们一定能受益终生,拥有一个幸福、安康、和谐、美满的家庭。504班沈阳同学和大家交流了“沈氏家训”:“沈氏子孙,谨记家训:老实做人,勤奋好学;乐观向上、积极向善;勤简朴实,忠孝仁义;邻里和睦,兄弟团结;人均有错,知错就改;富不忘本,穷不言弃;一生谨记,家和事兴。”“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每家每户都该有家训家规,不仅要让孩子去遵守执行,作为家长更应做好典范。”家长包月红如是说。
601班柳一祎同学家的家训是“尊老爱幼、团结互助、老实守信、精益求精、节省节约。”602班华耘昊同学家的家训是“学问浩如沧海,人生渺如沙粟,求知明理冶性情,贵在持之以恒。”孔杨鑫家的家训是“仁爱、诚信、担当”;家长认为:百善孝为先,老实做人,言而有信,敢于承担责任,这些都是做人之根本。
在这次家训家风调查活动中,祖辈们也不甘,纷纷参与讨论。303班沈灿雨的外婆说:“做人一要老实,二要仁慈和勤劳。先成人后成才。做人最重要的莫过于养成‘节省、诚信和积极向上’的品质,这是我家的家训。正确的家训能形成良好的家风,有助于培养和教育好子女。”蔡祉瑶的爷爷那么认为:“家长的责任不在于给孩子铺路,而在于为其指明方向。家训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刻苦学习,安康、快乐、幸福地生活。”
校长许百明认为:家庭教育其实是一种家风熏陶,只有家庭具有良好的家风,才能给子女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而家训正是家庭成员修身持家、自省自励的重要载体;培育好家风、好家训是弘扬优秀传统美德、凝聚正能量、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因为家训家风,不仅仅是道德教化的口号,还是家族精神的表达,通过代代家族成员详细的行为而践行和传承。学校倡导家风家训,努力使传承好家训、培育好家风转化为每个家庭的内在需求,充分发挥广阔学生家庭理论“中国梦”的作用和力量。
习懈怠时,警示自己“业精于勤荒于嬉”;铺张浪费时,提醒自己“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忠厚传家远,诗书济世长。”浩然家风,伴我成长。
一个词,一句话,一个家里的故事,一段家庭的记忆,都是家风的载体。今天,板报跟大家分享·:廉政家风故事。让我从这些人身上,汲取到传统家风映射出的正能量。
唐家正在副局长位置上一干就是十年,论资历、论才能他早该扶正了,和他一起提拔的大多早已做了局长。一些朋友也劝他“跑一跑”,可他仅是笑呵呵地容许着,没有任何行动。这次调整干部,他凭借过硬的工作才能,终于被提拔为局长。
趁着星期天,两个月没回老家的唐家正决定带着妻子和儿子回去一趟。为了表示孝心,他还特意买了一条软云烟和两瓶汾酒。
唐家正的老家在农村,是个离县城较远的小山村。唐家正每次回家,看着有些破旧但干净整洁的小院,都会有一股暖流从心底油然而生。长时间的别离,一家人见面格外亲近。唐家正看着父母脸上的笑容和他们还算安康的身子骨,感觉心安了好多。
不知不觉到了中午,妻子起身进了厨房,帮母亲做饭。儿子专心地看起了电视。光他们爷儿俩的时候,唐家正注意到父亲的神色渐渐地凝重起来,手里捻着他刚刚递的香烟久久没有点燃。看到父亲这个样子,唐家正的心骤然紧张起来,他从小就怵父亲,这种心结一直延续到如今。父亲虽是一个农民,但身上与生俱来一种刚正之气。父亲的为人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他刚正不阿的工作特性与父亲的这种秉性有很大关系。
过了一会儿,父亲开口说话了:“家正,你如今当局长了,按老话说是掌了印把子了。我和你妈都为你快乐,可今天爹要给你泼点冷水,咱可千万不能干违法乱纪的事啊!”
父亲的话让唐家正一头雾水,他本能地反问了一句:“爹,我怎么违法乱纪了?”
父亲举起手中的香烟,说:“你如今都抽上这么好的烟了?你一个月多少工资,抽得起这样的烟吗?要是公务应酬,那是工作需要,爹不反对。要是公私不分,那不是违法乱纪又是什么?你给我带的好烟好酒表示的是儿子对老子的一片心意。要是你自己花钱买的,爹承受。要是占公家廉价,爹还能心安理得地吃喝下去吗?还有,你在门口停放的小汽车,今天你回来看我和你妈,肯定不是办公务,这不是**谋私又是什么?”
父亲的话像鞭子一样猛烈地抽打着唐家正的心,他对父亲说:“烟和酒是我买来孝敬您的。用单位的车不算什么,如今大家都这样……”
“人家行,你不行,这是家风!”没等他把话说完,父亲就打断了他的话,“别人怎么做爹管不了,可咱们老唐家这样做绝对不行!咱们老唐家祖祖辈辈靠节省过日子,对别人宽,对自己严,识大体,讲正理,从没出过一个让人戳脊梁骨的子弟。咱家虽没出过什么大官,可活得本分、实在。你爹我在村上管了一辈子事,别的衰败下就落了个好名声……”
你妈都老了,没有什么大的期盼,就盼着你们平平安安,希望你把咱们老唐家的良好家风传下去……”
私下里,我就问我们家的老先生,“你说咱家的家风是什呢?”。老先生想了半天,仅仅说出一条极其普通的“老实做人,实在干事”。是的,我们家确实没有明文的规定“家风”条例,但是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都是很严格地要求自己,多做好事,不做坏事。不招灾不惹祸,认认真真地把党交给的唯一一件事做好,平平静静地吟唱着自己锅碗瓢盆交响曲。我可以骄傲的大声说,我们一生中从来没有犯过错误,更没有埃过批评。回过头来想想,虽然没有波澜壮阔,没有大红大紫,但是默默无闻也是一种人生格局吧,不是很好嘛!
可是,在教育孩子方面我们可没模糊。用孩子自己的话说,他们能有今日,都是爸妈严格要求的结果。我们对孩子们常说的就是“别人不能做的事,你一定能做;别人吃不了的苦,你一定要吃”。所以我的孩子的性格都很坚强,越是挑战越是兴奋。这不是家风,充其量也就算是“家教”吧。
看到有人把“吃饭不要吧嗒嘴,坐下不要二郎腿”也放在家训里,觉得很有点意思。要是这样说来,我们家也有很多用“三字经”来要求的做法呢,只不过那都是“随时随地”“信手拈来”的东西。比方尊老爱幼。我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知道,有了好吃的东西首先给长辈,然后他们才可以分享。至于家训,我们更没有明文规定。我觉得“潜移默化”浸透得更深,“随时随地”更容易承受。
说到这里突然想以几十年前的一个小事。有一次我坐火车出门,在餐车上遇到了我的一个学生。闲聊几句有关孩子教育的话题。我这个老师一张嘴就是跟人家说“要好好教育孩子,让孩子好好读书”之类。那个学生一句话就把我噎住了。她说:老师,你看我不是很好么?虽然只有初中文化,在餐车上工作,不比别人挣得少啊!当时我就无语了。是啊,说什么呢?一人有一人的想法,一家有一家的活法。我活该被噎。回来后自己解嘲,“龙生龙,凤生凤”吧!都去做官,谁当老百姓?都挤进城去做城市人,谁来种地?所以有五光十色的人,就有五光十色的景;有五光十色的景,世界才更美丽!
廉洁是一种幸福,不贪不占,遍体轻松,心地坦然,办事踏实。本意是教诲各级指导干部要始终严于律己,廉洁从政,用优良作风和实际成绩取信于民。而这也可以提醒我们要时刻做一个廉洁的好公民,其实我们身边也有不少这样的廉洁故事,往往会给人以启迪,发人深思。
那是去年暑假的事了,我因为粗心大意,把随身携带的小包弄丢了。
新买的手机,还有现金,人家捡到了一定不想还呢。”听到这里,我非常绝望,更害怕回去会被父母责骂。
回家后,我不肯放弃,又一直打,可还是无人接听。就在晚上,我进入梦乡时,突然,响了,一接,原来是捡到手机的人。原来,捡到手机的是和我同一楼学绘画的小女孩,一开始是她奶奶接的,但是她奶奶不会使用手机,不知道如何接听,后来小女孩的母亲知道后打了过来,并跟我们约好见面的时间,以便将丧失的物品当面还给我们。我真是很快乐,丧失的东西失而复得,我暗暗告诉自己,自己也要向他们学习,洁身自好。
那是去年暑假的事了,我因为粗心大意,把随身携带的小包弄丢了。
过去,不就能要回来了吗?说着,我急忙借同学的打了过去。可听到的是:“对不起,您所拨打的号码暂时无人接听,请稍后再拨。”这可把我急坏了,同学说:“你这是新买的手机,还有现金,人家捡到了一定不想还呢。”听到这里,我非常绝望,更害怕回去会被父母责骂。
女孩的母亲知道后打了过来,并跟我们约好见面的时间,以便将丧失的物品当面还给我们。我真是很快乐,丧失的东西失而复得,我暗暗告诉自己,自己也要向他们学习,洁身自好。
记得两年前,奶奶生病了,需要住院治疗,经诊断需要立即施行外科手术。考虑到社会上传言给主治医师送红包可以让医生更尽责地为病人做手术,大伯特地精心准备了一个红包给主治医师送去,然而没想到却被奶奶的主治医师严辞回绝了:“你为什么送红包给我?是不信任我吗?假设收下了你的红包,我怎么能静下心来好好做手术?假设你信任我,就把红包拿走!”听到这番话,大伯惊呆了,只得暂时放弃了送红包的念头。结果是,奶奶的手术做得非常成功,出院后身体复原的很快,全家人都打心里非常感谢这位医生,给他送去了锦旗。同时我们也打心眼里敬仰这位廉洁的医生,有着非常优秀的职业操守。
其实发生在我们周围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它像一面镜子一样照亮了人们的心灵,使我们生活的坏境更美丽、社会更和谐。
的红包,我怎么能静下心来好好做手术?假设你信任我,就把红包拿走!”听到这番话,大伯惊呆了,只得暂时放弃了送红包的念头。结果是,奶奶的手术做得非常成功,出院后身体复原的很快,全家人都打心里非常感谢这位医生,给他送去了锦旗。同时我们也打心眼里敬仰这位廉洁的医生,有着非常优秀的职业操守。
其实发生在我们周围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它像一面镜子一样照亮了人们的心灵,使我们生活的坏境更美丽、社会更和谐。
清廉家风故事演讲稿篇九
我从小跟着姥爷姥姥长大,从记事起,姥爷家就是现如今的模样:黑漆大门的门楣上用瓷砖拼了四个大字――耕读传家。这四个字也伴随着我的成长过程,在心里形成深深的烙印。
姥爷的农活做得是极好的,从耕地、播种、除草到收割,整套流程都堪称是村里的典范,从小在他身边长大的我,自然耳濡目染接触了不少。记忆中最深的一项农活就是给谷子间苗和除草,这是一项极其需要耐心又极其琐碎的工作:全程需要蹲在地上,拿一把二三十公分长的铁质小锄,在一排谷子苗中挑选出长得茁壮的几颗,按照一定间距留好,其余全部拔掉,再拿小锄翻松谷子苗旁边的地,过程中不可把留好的谷子苗锄掉,而且往往一个人要照顾三垄。通常才干一会儿,腿就蹲得麻了,而且速度很慢。往往觉得自己干了不少活儿,但一眼向后望去,发现其实没有前进多少步,沮丧和失落感就会纷至而来。
每到此时,姥爷总会说:“干这种精细活儿要有耐心和韧劲,脚踏实地,不必总抬头,干着干着自然就向前去了。”当时听的时候并没在意,可是每次遇到事情,总是会想起他讲的这句话,暗暗告诉自己每临大事要有静气,沉稳耐心不焦躁。伺候庄稼是这样,待人接物更是这样。
除了干农活,读书就是这个家庭的另一件大事了。我妈是老大,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为了让两个舅舅上学,小学毕业后就开始在村里干活领工分了。妈妈辍学的时候,姥姥和姥爷是有愧疚的,姥姥不止一次地说过,妈妈天资是不错的,而且很要强,如果家里条件好,完全可以读出来。也正因为此,两个舅舅的求学之路比较顺利。
当时村里的普遍情况是,每个家庭都做两手准备,如果学习好就让上学,能考得上大学是造化,考不上就回来种地或找个工作;如果学习不好就完全看孩子,混个初中或高中文凭了事。大舅第一次高考失利了,是选择复读一年还是直接工作成为他人生关口的一次抉择。虽然姥爷姥姥极力支持他去复读,可懂事的大舅一直也没有提出要求,只是每天默不作声地干着活儿。
大舅最终放下了包袱,如愿考上了大学。在大舅的榜样引领下,二舅也一路读书读了出来,我们家成为村里为数不多的“读书之家”“上学之家”。这在现在看来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之处,只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家庭执着、坚韧地践行着内心的“耕读之道”。
去年春节,大家团聚在一起谈起“家风”这个话题时,二舅深情地说:“我们家的家风,就是耕读传家。”耕读传家的第一层意思就是要教人向善,要引导人走向正途,干活的人要认真工作、踏实上班,读书的人要勤勤恳恳,脚踏实地;第二层意思是每个人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不虚此生,不虚此行;第三层意思是要把良好的传统传承、发扬下去,每一代人都有新的进步、新的发展。
现在,我已走上工作岗位7年有余,也已有了下一代,耕读传家这四个字,在我心中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现在早已不需要面朝黄土背朝天,每天躬耕于黄土地上了,但是我们今天所处的境况何尝不是另一种耕作:对待工作,保持耐心、细致,富有韧性、脚踏实地,牢记忠诚、干净,不好高骛远,认真走好每一步;对待家庭,切实担起儿子、丈夫和父亲责任,发挥中流砥柱作用,全力维持家庭和睦,携手向前;对待自己,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提升解决问题和干事创业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