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谈修养读后感(大全20篇)

谈修养读后感(大全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2 23:34:06
谈修养读后感(大全20篇)
时间:2023-11-22 23:34:06     小编:文锋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读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谈修养读后感篇一

无意间在网络上翻到了朱光潜先生的这本杂文小集,利用空余时间读完。文中句句是先生对广大青年的肺腑之言。虽然写作背景在上个世纪40年代,但其中的道义在今天仍有很深刻地教育意义。

翻开书本,是作者自序。便能从中深刻体会到朱先生谦虚的态度,这是我所仰慕和钦佩的。他对青年寄予的厚望是深沉的,对于青年人的积习看得明白瞧得仔细。

摘录几段:“今日有理想的青年到明日往往变成屈服于事实而抛弃理想的堕落着”,“如果你们没有彻底的觉悟,不拿出强毅的意志力,不下艰苦卓绝的功夫,不做脚踏实地的准备,你们是不成问题地仍走上这条路”,“本来是很容易的事而变成最难实现的,这全由于人的愚蠢、怯懦和懒惰”。

放眼我曾经的经历,总的概括而来时目标定的太高,又多出几分懒散,不愿从基础做起,于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自信心慢慢损毁殆尽。正如先生所说“要个人在社会中成为有用的份子,必须有德有学有才,而德行学问才具都须经过坚苦的努力才可以得到。”苏轼一代文豪,也是通过抄书熟读四书五经的枯燥方法打下坚实的文学基础。所以,作为青年的我更应该拿出勤奋的态度克服懒惰,且懒惰人人都有,不必自责,但一定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总结来,我对于治学的一点看法是:其一,勤奋,专注,不可偷懒;其二,多从自身找问题,不可推卸责任于人;其三,立志做一件事就应马上行动(“那件事的成功经管在很远的将来,而那件事的发动必须就在目前一顷刻。”三此主义:此身,此时,此地)。

读书不在多而在精,选书应从经典开始。系统学习,勤做笔记,读得彻底。

摘要:“我国古代学者因书籍难得,皓首穷年才能治一经,书虽读得少,读一部却就是一部,口诵心惟,咀嚼得烂熟,透入身心,变成一种精神的原动力,一生受用不尽。”而目前的状态是,书读得不多还蜻蜓点水,留于心的书籍寥寥无几。而读书也无从下手,随波逐流,喜欢哲学却没有读过柏拉图的《对话集》,研修经济学的却没读过亚当斯密的'《原富》,这样浪费时间和精力便成了消耗战,自己却无丝毫长进。

此外这句话我非常喜欢:“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多读而不求甚解,则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

因此,以后读书不能以数目取胜,而应关注书中对自己的点滴影响。这才是更为重要的议题,这也是我所认为的“言之有物”。现在的读书状态一一被先生点到,想要改还需刻苦努力的精神,这是场持久战。

于是乎“好书不厌百回读,书读深思子自知”应当是每个读书人的座右铭。

读书也需要方法和技巧,比如读文学作品以作家为中心,读史学作品以时代为中心,每次读书应带有目的有系统的阅读。例如,小说,第一次求故事结构,第二次注意人物描写,第三次人物与故事的穿插,以至于对话、辞藻、社会背景、人生态度等都可以如此逐次研求。读书避免囫囵吞枣,不可急功近利。阅读前学会提问,在思考中解决问题。

“人有肉体,有心灵。肉体有它的生活,心灵也应该有它的生活。”

人终有一天会老去,得独自面对寂寞的生活。青年时对任何事物都有好奇的心,都有一腔热血为之奋斗。作为青年,美育、体育与智育德育同等重要。只有强健的体魄才能支撑人的心灵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只有艺术才能给人生的空隙带来真正的乐趣。美感教育又能助人怡情养性,人生本就是场修行,有一天我终将孤老,应给予自己一份生活之外的慰藉。此刻,应当不晚。

借用书中的一句话:“每个人都应该会听音乐,不断地读文学作品,偶尔有欣赏图画雕刻的机会。”生活的理想便是如此。

谈修养读后感篇二

首先不得不说,这是本从未预料会走入我视线的书。作者朱老先生大名,耳熟能详,却又陌生遥远。偶然有幸拜读大作,幸甚!感慨良多,要记下些许。

我愿先从朱老先生谈起,北京大学已故教授朱光潜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他和宗白华先生被称为20世纪我国美学的双峰。朱先生以理智澄明、刚毅沉稳见称于世,学问人格并受推崇,从事美学研究60多年,著、译宏丰。研究朱先生的学术历程,可以写出很厚的专著。据说朱光潜先生不屈从任何政治偏见,忠于理论思想的撰文,陆续发表了各类说诗、论文、谈修养的文章,后来整理编辑,集成两本书《谈文学》、《谈修养》,这便是此书的由来。

朱老给我带来的第一点反思:当代青年的眼光该放在哪?我想,这是一个有关志向的问题。,"有志者事竟成",志气使人对自己应当做的事提起念头。不知是朱老料事如神,还是我们的道德进步步履维艰了,近百年前的社会现象如今仍在。许多以教育为事业的人根本提不起念头去研究,许多以政治为事业的人,根本提不起念头为国民谋幸福。我们文化的落后,社会某些紊乱,不就由于这个极简单的问题吗?所谓"无志者,事不成"!但完全不思量达到这种目的所必要的方法或步骤,更不抱定循这方法步骤去达到目的之决心,这只是狂妄,不能算是立志。许多烦闷,许多失败,都起于想做自己所不能做的事,或者是不能做自己所想做的事。我以为,想要能够做更多自己所想要做的事,前提是有更大的能力。我们的民族更如是,空谈中华之崛起,不如青年们奋起,但求有朝一日能做国家脊骨时,更坚挺些。另外,志气太大,理想过高,事实迎不上头来,结果自然是失望烦闷;志气太小因循苟且,麻木消沉,结果就必至于堕落。无论麻木还是消沉,绝非生来如此,大多是挫折所致。经不起挫折就是意志薄弱,这样的人往往有一套自宽自解的话,就是把所有的过错都推诿到环境。在理想与现实起冲突时,错处不在现实而在理想。我们必须接受事实,理想与现实背驰时,我们应该改变理想。倘若我们的青年将一切问题都推之外在了,就再无反思,进而再无进步,愈加消沉麻木。危矣。普通人毛病在责人太严,责己太宽,埋怨环境还由于缺乏自省自责的习惯。我们在谈青年的反思,现在就有如笑嘻嘻的转了个圈圈,又回到问题的本源。自责自省正是能够反思的基础。许多人拿立志远大做借口,把目前应做的事延宕贻误。尤其是青年们喜欢在遥远的未来摆一个黄金时代,把希望全寄托在那上面,终日沉醉在迷梦里。这样的行为无异于吸食精神的鸦片。青年蹉跎了,民族的发展难免蹉跎。不知"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啊。立志不仅要接受现在的事实,尤其要抓住现在的机会。如果立志要做一件事,那件事的成功尽管在很远的未来,而那件事的发动必须就在目前的一顷刻。由此我不禁想到朱光潜老先生的人生信条"三此主义",就是此身,此时,此地:

第一,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起,不推诿给旁人;

第二,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

第三,此地(我的地位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的另一地位去做。中华儿女当立鸿志,但是鸿志绝非空志。可以触及,并要不懈追赶。

谈修养读后感篇三

过去的年代,我们对读书通常有两种错误认识:一种认为读书无用论,一种认为读书有用论。读书无用论认为读书无法解决一日三餐,读之何用?有用论则认为读书能装饰自己,提升自己,能在人面前高人一等。这两种认识都会让我们陷入一种功利主义思想,这种功利的思想,严重剥夺了读书之乐趣。

当今世界,是知识爆炸的时代,读书成了热潮,读书成了必修课,读书可以让我们的思路豁然开朗,能让安定的生活锦上添花,在惶惑的时候雪中送炭,在遭遇困难的时候,让我们内心镇定而勇敢。读书能给我们精神生活上的储备,年轻时和有空时把不懂的或懂的,喜欢读的或不喜欢读的书都读一读,当自己遇到坎坷,真正想用时调出来,应用到我们生活中,这一份营养可以融入我们的生命。

读书是一种生活元素,能改变我们的生活态度,让我们从急功近利中摆脱出来,能让人们明白,读书不仅是孩子们为了升学而读书,还与人们的理想,以及获得幸福的能力和开朗的生命智力相关。读书能让我们在生命困顿的时候面无惧色,在生命从容的时候带来欢欣,一辈子都能得到更大的快乐.

读书是一门艺术,不要总想着实用才读,读书是一门必修课。有一种说法,叫人读书、读人、读物。意思大致是不仅读书,世上所有人、事、物,都是我们要去读的,去理解、去认识。读书难,读人更难,读物是最难的,所以我们只有在读书中去读懂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读书是修养,读书应该是“为己”而读,若这世界上人人都“为己”读书,就成为文明的读书在于修养了。

倘若不读书,社会发展不可想象,我们的生活便会过得无欢、无趣、无味、无乐,所以读书应该成为每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伴随着我们终生快乐,这就是读书的最大用途。朋友们,让我们珍惜时光读书吧,多读书、读好书。

2.在讲了庄子心得之后,有人问我,“我离婚了,日子困难,该读什么书”,“我要高考了,我应该看哪段话”。这个问题孔子和庄子都回答不了,他们那个时代不知道现在的生活。读书并不是像有一本《百科全书》放在那里,我们一查就豁然开朗了。

但读书可以使安定的生活锦上添花,可以是惶惑时候的雪中送炭,可以在遭遇困顿的时候,让我们的内心镇定而勇敢。当一个死刑犯人还在读书,那么他读书的用处肯定不是求职,可能就是为了带一份安定告别生命。

读书给了我们精神生活上的储备。我把自己读书的过程,称为老牛吃草。年轻或有空的时候,我把自己懂的、不懂的书全部吞进去。当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坎坷、真正想到用的时候,就调出来。这就像反刍。说起来,我读书,读的数量不是最多,读的质量也不是最精。我读书只有一个秘密,就是我有反刍的功夫,到用的时候可以调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咀嚼之后,这一部分营养可以融入我的生命。

一个人的阅读要达到什么样的境界?中国古人说起读书,按照孔子的说法,就是“汝为君子学,不要为小人学”。何谓君子学,就是让我们更超乎功利一点,让我们所学的一切,更多的不要想着实用,而要想着修养。因为一个人,只有内心修养真正有了一种从容淡定,了解自己在这个坐标系上的位置以后,你才不会有起起伏伏的欢喜或者沮丧。我觉得这句话今天仍然适用。今天的人们读书通常走向两个极端:一个认为读书太有用了,一个认为读书太没有用了。认为太有用就是读书能装饰、提升自己;读书无用论则认为读书无法解决一日三餐的生计,读之何用?其实这两种论调,都会让我们陷入一种功利。这种功利的心情,严重剥夺了读书之乐。

读书人里面我比较喜欢陶渊明。我大概从四五岁开始读书,家长通常说陶渊明是读书的反面教材,大意是,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小孩子读书万不能像他那样马马虎虎。可我从小学开始就是马虎,至今也没有改变过马虎的毛玻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愈发懂得了陶渊明的境界。其实这是大人们的断章取义,他们只理解了陶渊明读书观“好读书,不求甚解”前半部分的意思,却忽略了“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妙处。读书的境界是什么,是读到两个字叫“会意”,就是先有所会,懂的不是字面的意思。不是考据一个典故,而是一种悠然心会,就是那种无言之妙,可以读到忘了吃饭的那种欢心。他还说读书之后常自娱自乐写文章,读到最后是为了让自己快乐。所以什么叫君子学、什么叫小人学?其实这也应和了古人的另外一句话,叫做“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为己之学,就是说学了是自己的安身之本;为人之学,则是说学问这个东西是拿来送礼的。

读书前,如果我们换一个思路,先了解自己的迷惑,知道我们的生命需要什么,然后读书读到豁然开朗。这种阅读的境界,就太快乐了。最后可以带来一种状态,让我们在充满各种选择的时代,自己的心有一点定力。有定力之后,我们的选择就多一些依据。

在我看来,惑与不惑是外在与心理的制衡。阅读不仅是一种生活的元素,也会改变我们生活的态度,让我们从急功近利中摆脱出来。让孩子明白,读书不仅仅是为升学,还与一个人的理想、人格,以及获得幸福的能力和开朗的生命智力相关。

让我们在生命困顿的时候面无惧色,在生命从容的时候带有欢欣,一辈子能有更大的快乐,我觉得这就是读书的最大用途。

谈修养读后感篇四

一代学术宗师朱光潜先生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先生的《谈修养》阐发人生修养途径,半个世纪以来影响了许多青年读者。作者以其心理学的专长和思想文化的观察,把握个人心性与社群国族之间的互动,一一道破种种心性的困惑和社会的屏障,引导人生趋往康庄与丰盈。

其中的“谈读书”这一章节对我影响颇深。

文中说“读书并不在多,最重要的是选得精,读得彻底。与其读十部无关轻重的书,不如以读十部书的时间和精力去取一部书精读十遍。“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选为座右铭。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算是羞耻。少读如果彻底,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涵泳优游,以至于变化气质;多读而不求甚解,则如驰骋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心花意乱,空手而归。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如暴发户炫耀家私,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作为一名教师,在一定意义上说,读书就意味着教育。学校就是一个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读书的空间,而学生读书的兴趣与水平又直接受教师的读书兴趣与水平的影响。因此,教师的读书不仅是学生读书的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我们要把读书活动融入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促进教学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与反思,提高师德素质和自身修养。

在读到“谈冷静”这一章节时,我也有许多感触。

文中说“一件事常有许多错综复杂的关系,头脑不冷静的人处之,便如置身五里雾中,觉得需要处理的是一团乱丝,处处是纠纷困难。一个冷静的人常是立定脚跟,胸有成竹,所以临难遇险,能好整以暇,雍容部署,不至张皇失措。我们中国人对于这种风格向来当作一种美德来欣赏赞叹。”

作为一名班主任,一个班级由于学生众多,性格各异,在教学中,总会遇到个别学生行为怪异,言行让老师和学生无法接受,不时惹得我们勃然大怒,但我们回头想一下,我们发怒后,除了伤害了我们自己的身体,影响了教师形象之外,对学生有何教育意义呢?不仅没有,有时甚至因我们的发怒,反而伤害了学生的心,让我们陷入尴尬境地。不会控制自己情绪的老师,不会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更不容易在教育教学中取得优异的业绩,老师只有学会驾驭自己的情绪,成为情绪的主人,才会在教育教学中游刃有余。而有的老师就很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面对学生的错误,冷静的想一想,他们毕竟是孩子,犯错误是正常的,学生不犯错误,老师教书育人从何谈起,就因为学生容易犯错误,老师能有效的帮助他纠正错误,才体现出老师工作的重要性。从《谈修养》中我还读到一个看似简单的道理,那就是做人不一定要流传千古,轰轰烈烈,但一定要真诚,要有修养,有时候一件小小的事情就能体现一个人的品德。同样,在工作中,一个和谐的集体,不是仅仅只靠一个人就能创造的,而是靠大家的共同的努力才能成功的,人人都有优点、缺点,再聪明的人也有犯错的时候,关键是要相互学习,相互支持,相互关心,相互理解,只要人与人的关系调处得好,工作和生活都会很愉快的。

谈修养读后感篇五

窗边的小豆豆》是日本著名作家、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黑柳彻子的一部代表作,作品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描述了一所让人无限向往的理想乐园,一位让人无限崇拜的理想校长,一个宽厚仁慈的妈妈,当然,还有一个既淘气又可爱的小豆豆。

我想,小豆豆、高桥君、大荣君、阿泰等曾有幸在巴学园度过一段美好时光的孩子,当初如果没有在巴学园的求学经历,如果没有小林宗作校长的悉心教育,他们的命运又将会是怎样的呢?当他们长大后,理解了小林校长的良苦用心,心里一定会充满了惊讶、感动和庆幸吧。

谈修养读后感篇六

修养,离我们的生活不近也不远,平日里我们喜欢以“修养”为名去赞许、褒奖一个人,但仔细想想,其实我们更多的是以“这人真没修养”去埋怨他人,以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恨和不满。

不知道是社会浮夸之气的影响还是自己潜意识的作怪,每每听到他人提及“修养”二字,心里不免感到一种“远离或陌生感”,似乎觉得在当今浮躁、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如果听说某人很有修养,第一反应就是此人在往脸上涂粉施黛,有扮演“淑女”之嫌。曾经我也清清楚楚地听到众多人夸某老师极具修养,谦谦儒雅,如仙风鹤骨,似超尘脱俗,可私下接触后却感觉相差甚远,心里很是不舒服。所以我的真切感受是,当下我们需要的更多是“真实”,真实地面对自己后,才能与“修养”同行。

当然梁老处在不同的社会年代,其所指修养的内涵与深度则应不可同日而语。《谈修养》文中也提到“修养是对生命本身的认识。我们自己是活的人,是生命,要认识自己的生命,认识人类的生命,而使生命之力量增强”。此种“修养”乃是一种生命自我认识后的再次升华,而不是“作秀”,更不是“掩盖”与“包装”。“修”即修去人的各种邪念,“养”乃养出人的`一身正气。孟子曾道“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可见古人是很善于静心自养,修身向上的。

文中提到了“要思想上有出路”、“要发愿”、“要反省”、“要有规律的生活”的修养方法。虽简简单单几个字,却是需要人一辈子去修才能做到的。而只有修了后,我们才会明白我们放弃“我执”,生命中就会有一道曙光划过,照亮你前方的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走出自我的局限,懂得从另一次角度去看待世事,必然有豁然开朗之境的到来;只有修了之后,我们才明白“我”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能量的暗耗就会从此停止,原来我不仅可以让自己幸福,还可以让更多更多的人幸福;只有修了后,我们才明白作为“人”,其实我们很幸运,痛苦与机械开始逐渐被远离,理性被用在主动的、有意义的、创造性的生活中,美丽、温暖、幸福的世界也在“理性的卷轴”下慢慢展开;只有修了后,我们才明白我们的生活可不再混乱与纠结,即便没有那么多规章制度挟持着我们的生活,我们也能够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还不失规律。

真正的修养,总是在很轻很淡中给人一种很美很暖的味道。我很喜欢,我很向往,我也在进行。

谈修养读后感篇七

据资料介绍,1943年3月18日是周恩来45岁生日。当时,中共中央南方局机关的干部,正根据党中央的统一部署开展整风学习活动。这天,周恩来在南方局办事处机关作了一场自我反省报告。他简要回顾了自己参加革命的经历,剖析了自己的性格弱点,以反躬自省的精神为自己传奇的人生经历作了一个谦诚的总结,并检讨自己“理论修养不够,有些事务主义的作风”。这天,同志们并没有忘记周恩来的生日,特做了几道简单的菜准备晚上为他祝寿。周恩来知道后坚持不出席,只让厨房煮了碗面算是过了生日。就在这天的晚上,一代伟人周恩来在自己的办公室,以一个共产党人特有的襟怀剖析自己、反省自己、要求自己,写下了著名的《我的修养要则》:

一、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二、努力工作,要有计划,有重点,有条理;。

六、永远不与群众隔离,向群众学习,并帮助他们。过集体生活,

注意调研,遵守纪律;。

七、健全自己身体,保持合理的规律生活,这是自我修养的物质基础。

这份“要则”,是周恩来在总结自己参加革命20多年来的斗争历程的基础上,通过对自己严肃认真的检查,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形成的关于改进工作方法、加强党性修养的珍贵文献。

1943年11月,周恩来在延安连续作了五天回顾革命斗争历程的报告。在报告的结束语中,他总结自己在几个历史关键时期从事领导工作的经验教训,表示在今后“必须从专而精入手。宁可做一件事,不要包揽许多。宁可做完一件事,再做其他,不要浅尝辄止。宁有所舍,才能有所取。宁务其大,不务其小”。这段话可以看做是对上述“要则”第一条的深化和补充。

周恩来就是以这种他认为最有意义的方式,度过了自己的45岁生日。同时,他的《我的修养要则》,也为人们树立了一面镜子。今天,当我们再次品读《我的修养要则》,不无感受到其饰面与修心、外在美与内在美、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的和谐统一,无论哪一条,都蕴涵着极为丰富的人生哲理,令人感动,让人深思。然而,时下有些党员和领导干部已不那么重视修养了,甚至出现这样一种糊涂说法:“搞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还讲什么修养?”对外开放,会开阔我们的眼界,更多地吸收外来文明成果。但是,如果不设防,不加强修养,对于某些外来腐朽思想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就会失去必要的抵御能力。发展市场经济,给我们的事业带来生机和活力,但是,如果我们不强化客观驾驭能力,没有较高的个人素质,对个人行为没有一定的约束力,也很难抵御市场经济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还要看到,愈是改革开放,愈是发展市场经济,干部手中的权力招来的诱惑和腐蚀愈是突出和严重。一些党员干部经不住金钱物欲的诱惑和腐蚀,见利忘义,以权谋私,贪污受贿,成为阶下囚,给我们以重要的警示作用。

由此可见,实行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不仅不能放松修养,而且还应当在人品、道德、党性修养等方面要求更严,标准更高。但是,高尚的人品,良好的道德和坚强的党性不是自然形成的,需要经过长期的学习、修养和严格的锻炼。因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意识、有目的、自觉自愿地进行自省、自警、自励,自我约束、自我加压甚至是自讨苦吃,对于加强自身修养格外重要。这就需要我们从小处着眼,从点滴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像周恩来那样,在平凡中成就伟大,在积累中实现升华,把继承传统美德与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实践中,塑造完善的人格形象。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中,“修养”就已经成为了一个人的精神脊梁。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日,子贡面见孔子说:“师傅,好多人都提到修养,却不知道修养是什么,因此,我想知道准确的答案,请师傅赐教”。

孔子面带微笑,用手轻抚白髯,略加沉思,说道;“我暂不回答你这个问题,但我给你讲个故事,你就能找到答案”。

子贡一听先生要给自己开小灶,喜出望外,说了声:“多谢师傅恩典!”便洗耳恭听起来。

孔子和颜悦色的讲了这么个故事:“从前,有一个村庄,村子里居住着很多人家,奇怪的是,在通往村子的路上,有一只很凶猛的狗,如果有外人路过,不论是路过的行人还是来村里的客人,稍有不慎便会遭到它凶猛的攻击。

这天,来了两个身强力壮的汉子,他们一前一后,两人看上去就像年青的猎人一样,第一个汉子先走过去,被狗发现后,对着来者一阵狂吠,汉子本来可以制服它,却没动手,只顾左右躲闪,终于有一下没躲开,被咬伤了腿,鲜血直流,汉子一看,急了,一脚把狗踢开,狗被踢得老远,在地上翻滚了一下,惨叫着溜开了。

过了一会儿,第二个汉子来了,这只狗恰好溜了一圈,转回来。人与狗狭路相逢,这个汉子可不同第一个汉子,他老远就做好了决斗的准备,待那条狗扑咬上来,他就顺势双手紧紧抓住了狗的两只前脚,那狗汪!汪!直叫,身体却动弹不得,它凶猛地摇着脑袋竖起皮毛张开利齿朝他的胳膊咬了一口,汉子疼得直咧嘴,恼羞成怒的照着狗的头啃一口,那狗叫得更凶。。。。。。就这样,人与狗一替一口咬起来,如此这般,不一会儿,鲜血流了一地,后来,狗终于败下来,直声狂叫着落荒而逃。。。。。。

不一会儿,孔子的故事就讲完了。

子贡喃喃地说:“师傅,第二个汉子怎么跟狗一样呢?”。孔子不答,微笑着,走了。

修养是风,在潜移默化中轻轻植入人心;修养是小草,只要扎了根,就会强劲的发芽;修养是痛苦中的一剂良药,是沙漠中的一汪清泉,是阴云遮不住的一片清空!我们可以没有金钱,可以没有权利,但是不可以没有修养,因为我们是时代的开拓者,是未来的主宰者,我们因修养而完善,修养是你我的财富,我祝愿每一个心灵,都有一个容纳修养的空间,让这份馨香,这份精髓,撒满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谈修养读后感篇八

思维是唯一能从无形物质中创造巨大的力量,地球上每一种物质都是具有思维能力的宇宙原能所想出来的,它的外形也是宇宙原能的思考所得。

宇宙原能按照它思维的规律运动着,我们在地球上所看到的万事玩物和它们的运动过程都是宇宙原能的具体的象形表达。当这种无形的宇宙原能按一种外形像一种物质的时候,它就采取这种外形来表达这种事物,当它按一种运动的形式运动的时候,它就采取这种形式运动。按照这种方式、这种规律,它创造了万物。所以万物都活在宇宙原能的思考中,人类也不例外,都生活在宇宙原能有规律的思考中,这也是宇宙思维的一部分。并且这种宇宙思维延伸贯穿到了无形的物质当中。

宇宙原能的每一个事物外形的想法都能引起这种事物生长创造,但是这种生长一般来说总是按照这种事物既定的规律来运作的。

比如想到建一所房子,假如这种意念被加在宇宙原能上,房子也许不会立即形成,但是它会影响正打算谋划的工程师,通过这种途径加快房子建造的速度。假如不存在创造性思维工作的渠道,那么房子或许会直接由宇宙原能形成,而这样无机界和有机界合而为一的过程是需要漫长地等待。

人是思维的中心,自己能创造思维。由人创造的一切事物都必须首先经过大脑的考虑。凡是没有经过人类大脑的,人就不能把它创造出来。

可是人们常把他的能力局限在他的手上,他只把自己的劳动作用于现成的自然物上,只是或者修改已然存在的自然物,他从未想过要把他的思维同宇宙原能的思维结合起来,从而引起新事物自身的生长。

当人想到了一个事物的形状时,他就会从自然界取材然后按照他脑中的想象创造出这个事物来,这只是他同宇宙原能的很小的合作;但也被认为是神灵附身的作用,根本就没有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作用。他从来都不敢自己也能象神灵那样神奇。人不应该只对已然存在的自然物的修修补补感到满意,他应该把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同宇宙原能结合起来,一起创造出新事物来实现自己的。只要人敢想敢做,自己有这份能力,他就会得到他想要的一切。并且人人都可以这样做。在这章节里我们将会说明人为什么可以做以及如何去做。为此,我们应须明白以下三点认识:其次,人类的思维和人类的活动能够影响宇宙原能的运行。因而,人类可以和宇宙原能合作,共同创造出丰富的世界。

我们从思维的表象来推本溯源,就可以发现,原来这是来自有思考能力的宇宙原能,我们从思维物质向前推,我们可以看到,人类力量的加入影响他所想的事物的形成。通过实践,我发现这种推理是正确的,这也是我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假如一个人由于读我这本书而致富了,这就是我一个很好的证据,假如人人都由于读我这本书而致富了,那这就是我最大、最有说服力的证据了,因此,这个理论是正确的,除非这实践的过程了。如果每个人都能按照书中教的步骤精确地执行的话是不可能出现纰漏的。

人们思考的方式决定着人们做事的方式。由此,要做到这样,你必须有考虑如何去想的能力。这样,能否实现富裕关键就在于你怎样去想。

要做到思考的正确就要去深究真理,而不是只思考事物的表象,还要思考事物的本质,要善于从事物的表象中发现事物的本质。

每个人都天生具有思考的能力,思考事物的表面现象是很容易的,但透过表象去发现其中蕴涵的真理是比思考表象要难得多!其中要付出的要远远超出我们做其他的任何事情。

当我们看到疾病的表象时,你的内心也会有疾病的表象存在,最终会真的在你身体里产生疾病的细胞,除非你忘掉疾病的影子,想到自己是的。

当我们看到贫穷的表象时,我们的大脑中会相应地留下贫穷的印象。如果我们由此就世界都是贫穷的,我们很难逃离贫穷的包围。正确的是我们应该事物的本质,既世界上没有贫穷,贫穷只不过是世界的一个歪曲表现,正当的表象应该为我们都是一些即将富裕起来的人们。

要想获得这种力量唯一的是我们要透过事物各种表象,抓住隐藏在其后的本质;这个本质也就是一切事物皆由思维的宇宙原能产生,并且表现这种本质。

我们必须要抓住这样的真理:每个事物都来自宇宙原能的,人类可以影响宇宙原能,并且可以得到宇宙原能的响应,获得它的协助,以促成从到现实的转变。

当我们理解并坚信这些真理时,我们将无所畏惧。因为我们知道,我们可以创造自己想要创造的一切东西,可以得到我们想要得到的一切,可以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人。作为致富的第一步,我们必须坚信本章所讲的三条理论。为了加深印象,在这里我再重申一遍:其次,人类的思维和人类的活动能够影响宇宙原能的运行。因而,人类可以和宇宙原能合作,共同创造出丰富的世界。

最后,人是思维的中心,人类的思维是原创性的,人类对宇宙原能的思维影响越集中,越强烈,他就越能影响他所想的事物的自身生长。宇宙原能只要有人类创造性思维的加入,便是如虎添翼,就会源源不断地给世界带来丰富的。

你必须把其他的各种杂念统统弃置一边,把上述理论深深烙在心中,把它变成日常的思维习惯,不断重复它、思考它,把它的每个字都印入你的脑海中,直到对此深信不疑。当你对这些理论稍有疑惑时,你就把这种疑惑当作一种罪恶抛到九霄云外去;不要听那些对此持反对意见的评论;不要关注那些对你有所误导的和传道;也不要去阅读那些让你心智动摇的杂志或书籍,如果让这些乱七八糟的信息干扰你的信念的话,那么你为此付出的种种都将无所回报。

谈修养读后感篇九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人的修养》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最近因院长推荐,有幸拜读了蔡元培先生的大作《中国人的修养》一书,着实受益匪浅。虽然此书已完成百年,较于百年前的民国时代,我们新时代有着截然不同的风貌,然蔡元培先生把握住了历史的脉搏,这本书对我们中国人的要求不仅承袭了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更是连接了未来社会的'文明要求,依旧紧扼时代的脉搏。可以想象蔡元培先生对于时代的把握,对未来,对近现代文明的卓越贡献。正如杜威所说:“以一个校长身份而能领导那所大学,对一个民族,对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先生外,恐怕找不到第二个。”通过这本书,就能感受到蔡元培先生在那个黑暗与迷茫的时代,引领出新的潮流,使学术界,使整个社会拨开迷雾的伟大。

如今中国进入新时代,社会风貌焕然一新,但新时代的中国,对于每一个中国人修养的要求,从这本书中,依旧可以找到完美的答案,其内容并不过时,依旧站在时代前沿。读了这背书,我对学习,生活,修养都有了更深的体悟。

在学习方面,我对于自己的知识技能水平不能得到有效提升的疑惑在这里找到了答案。江河成于涓流,习惯成于细故。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在是学习生活中最重要一点,其在不知不觉间浸润我的精神,习惯真不可不慎。良好的习惯要想培养,则必须自制。爱快乐,忌苦痛,人之情也,我也不例外,从小就爱玩。儿时爱玩具动画,少时爱游戏电视,今有手机难以释手,然要想在学习上取得突破,这些欲望就需要遏制。蔡先生说:“自制之目有三:节体欲,一也;制欲望,二也;抑热情,三也。”正如流传的段子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卸其qq,封其微博,删其微信,去其贴吧,收其电脑,夺其手机,摔其ipad,断其wifi,剪其网线,使其百无聊赖,然后静坐、喝茶、思过、锻炼、读书、弹琴、练字、明智、开悟、精进,而后必成大器也。在新时代,学习依旧十分重要,如蔡先生所说:国家之贫富强弱,与其国民学问之深浅为比例。文明国所恃以竞争者,非武力而智力也。在国家的富强之际,我们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养成良好习惯,勤勉学习,提高自己,才能为国家贡献更多力量。

在修养方面,蔡元培先生告诫了我们许多,提醒了我们:要坚忍而不要顽固;要自由而不放纵;镇定而不是冷淡;要热心而不要有野心;要果敢而不鲁莽;要精细而不要多疑,要互助而不要依赖;要方正而不要拘泥,要谨慎而不要畏葸;要有恒而不要保守等等。这些我们可能都知道,但真正面对问题时,恐怕就想不起来了,而蔡先生为我们做到这些指明了方法,指出了其中的度,过犹不及,让我们懂得如何成为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

读了这本书,着实令人醍醐灌顶,对于修养问题茅塞顿开,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一个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一个矿大人,一个文法人,我必将努力做到这些,提升自我修养,并坚持一生。

谈修养读后感篇十

自觉加强党性修养锻炼才能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党员,而加强党性修养先要认识到党性修养的重要性,学习好理论修养,确立正确的三观,然后再加强作风修养和纪律修养的锻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党性修养要则。

读后感。

欢迎大家阅读。

周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得到了全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崇高敬意。1943年3月18日,周订了《我的修养要则》(《周恩来选集》上卷125页),内容如下:

一、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二、努力工作,要有计划,有重点,有条理。

三、习作合一,要注意时间、空间和条件,使之配合适当,要注意检讨和整理,要有发现和创造。

四、要与自己的他人的一切不正确的思想意识作原则上坚决的斗争。

五、适当的发扬自己的长处,具体的纠正自己的短处。

六、永远不与群众隔离,向群众学习,并帮助他们。过集体生活,注意调研,遵守纪律。

七、健全自己身体,保持合理的规律生活,这是自我修养的物质基矗。

伟大的人具有高尚的品格,高尚的品格离不开坚持不懈的自我修养。我们要以周为榜样,加强自我修养。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况,订出自己的修养要则。虽然我不能像他一样伟大,但起码我们要给自己定的目标,做到应该做到的,当然不能忘记:重要的是用行动来兑现!

2.1943年3月18日,周恩来在中共南方局办事处机关作了一场自我反省报告。这天晚上,他在自己的办公室,以一个共产党人特有的襟怀剖析自己、反省自己、要求自己,写下了著名的《我的修养要则》。全文如下:1.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2.努力工作,要有计划,有重点,有条理;3.习作合一,要注意时间、空间和条件,使之配合适当,要注意检讨和整理,要有发现和创造;4.要与自己和他人的一切不正确的思想意识作原则上坚决的斗争;5.适当地发扬自己的长处,具体地纠正自己的短处;6.永远不与群众隔离,向群众学习,并帮助他们。过集体生活,注意调研,遵守纪律;7.健全自己身体,保持合理的规律生活,这是自我修养的物质基矗七条标准,言简意赅,不做作,不虚夸,可以说是周恩来人格魅力的真实写照。凡是读过这篇《要则》的人,都会对它留下深刻印象,都会把它当作共产党人修养的名篇。

尽管时过境迁,但当我们再次品读此文时,仍有一种清心醒目之感,无论哪一条,都蕴涵着极为丰富的人生哲理,令人感动,让人深思。我们敬爱的周几十年如一日,按照自己的修养要则去培养高尚的人品、良好的道德、坚强的党性,赢得了人民的信任,为人民所敬仰。新时期的组工干部作为“管党员的党员、管干部的干部、管人才的人才”,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中,更应该把全面加强自己的修养视为立身之本。

做到“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必须加强理论修养。思想理论素质是组工干部素质的灵魂和基矗作为一名党的组工干部,工作性质和职责要求我们必须注意加强自身理论学习,既要知晓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又要掌握当代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的新理论、新观点,注重从源与流的结合上来领会和把握,通过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提高自身的理论思维能力,真正做到在处理矛盾和解决问题时善于抓本质、抓规律,从容驾驭和协调各种现实矛盾冲突。

做到“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必须加强政治修养。李源潮同志指出,组织部是党的重要机关,不讲党性就会失去原则性、失去方向性;党性不强的干部不能当组工干部。如果组工干部自身的党性不强,在选人育人、配班子、建队伍过程中就很难在政治上把好关。作为党的重要机关的工作人员,只有不断锤炼党性,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才能真正解决好进组织部门为了什么、在自己的岗位要干些什么和在干部群众中怎样树立公道正派形象的问题。只有牢记宗旨,坚持党性,心系群众,服务人民,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才能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组工干部。

做到“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必须加强道德修养。良好的品德是党员干部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是组工干部管好干部、用好干部的前提。一要有良好的个人品德。自觉做到对党忠诚,待人以诚,宽容大度,内不欺己,外不欺人,坚持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二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组织工作无小事的观念,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从平凡事做起,兢兢业业地工作,默默无闻地奉献;坚持公道正派,严格按照党的原则和政策办事,忠于职守,秉公办事,做到公正、公平、公开。三要有良好的家庭美德。在日常生活中成为和-谐勤俭、崇尚伦理的家庭美德的模范。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各种不良的行为影响自己的品行,时刻提高警惕,防微杜渐,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四要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从大处着眼,从细微入手,做到时时、事事、处处重品行,真正在广大干部和群众中树立起威信。总之,组工干部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都要德在心中,以德立身,以德示众,以德树威,以德服人。

做到“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必须加强纪律修养。律人先律己。组织部门是党委的重要职能部门,肩负着党的组织建设、党员教育、干部队伍和领导班子建设等重大使命。坚强的组织纪律性,是对组工干部的基本要求。组工干部要不断加强纪律修养,时刻树立带头遵守党纪党规的意识,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经济工作纪律和群众工作纪律,自觉做到自重、自盛自警、自励,真正把自己的言行置于组织纪律监督之下,始终保持纪律严明的政治本色。

做到“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必须加强作风修养。党的宗旨和作风是共产党员党性的集中体现。组工干部的作风如何,对组工干部的形象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自觉加强作风修养,要坚持求真务实、严谨细致、公开公平公正、廉洁自律的作风,努力做到执政为民有新举措、求真务实有新要求、廉洁从政有新成效。真正做到在名利待遇上不计较、不攀比、不失衡,在能力水平上不自满、不懈耽不停滞,倍加努力学习,倍加勤奋工作,倍加严于律己,不负党和人民重托。

据资料介绍,1943年3月18日是周恩来45岁生日。当时,中共中央南方局机关的干部,正根据党中央的统一部署开展整风学习活动。这天,周恩来在南方局办事处机关作了一场自我反省报告。他简要回顾了自己参加革命的经历,剖析了自己的性格弱点,以反躬自省的精神为自己传奇的人生经历作了一个谦诚的总结,并检讨自己“理论修养不够,有些事务主义的作风”。这天,同志们并没有忘记周恩来的生日,特做了几道简单的菜准备晚上为他祝寿。周恩来知道后坚持不出席,只让厨房煮了碗面算是过了生日。就在这天的晚上,一代伟人周恩来在自己的办公室,以一个共产党人特有的襟怀剖析自己、反省自己、要求自己,写下了著名的《我的修养要则》:

一、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二、努力工作,要有计划,有重点,有条理;。

六、永远不与群众隔离,向群众学习,并帮助他们。过集体生活,

注意调研,遵守纪律;。

七、健全自己身体,保持合理的规律生活,这是自我修养的物质基础。

这份“要则”,是周恩来在总结自己参加革命20多年来的斗争历程的基础上,通过对自己严肃认真的检查,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形成的关于改进工作方法、加强党性修养的珍贵文献。

1943年11月,周恩来在延安连续作了五天回顾革命斗争历程的报告。在报告的结束语中,他总结自己在几个历史关键时期从事领导工作的经验教训,表示在今后“必须从专而精入手。宁可做一件事,不要包揽许多。宁可做完一件事,再做其他,不要浅尝辄止。宁有所舍,才能有所取。宁务其大,不务其小”。这段话可以看做是对上述“要则”第一条的深化和补充。

周恩来就是以这种他认为最有意义的方式,度过了自己的45岁生日。同时,他的《我的修养要则》,也为人们树立了一面镜子。今天,当我们再次品读《我的修养要则》,不无感受到其饰面与修心、外在美与内在美、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的和谐统一,无论哪一条,都蕴涵着极为丰富的人生哲理,令人感动,让人深思。然而,时下有些党员和领导干部已不那么重视修养了,甚至出现这样一种糊涂说法:“搞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还讲什么修养?”对外开放,会开阔我们的眼界,更多地吸收外来文明成果。但是,如果不设防,不加强修养,对于某些外来腐朽思想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就会失去必要的抵御能力。发展市场经济,给我们的事业带来生机和活力,但是,如果我们不强化客观驾驭能力,没有较高的个人素质,对个人行为没有一定的约束力,也很难抵御市场经济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还要看到,愈是改革开放,愈是发展市场经济,干部手中的权力招来的诱惑和腐蚀愈是突出和严重。一些党员干部经不住金钱物欲的诱惑和腐蚀,见利忘义,以权谋私,贪污受贿,成为阶下囚,给我们以重要的警示作用。

由此可见,实行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不仅不能放松修养,而且还应当在人品、道德、党性修养等方面要求更严,标准更高。但是,高尚的人品,良好的道德和坚强的党性不是自然形成的,需要经过长期的学习、修养和严格的锻炼。因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意识、有目的、自觉自愿地进行自省、自警、自励,自我约束、自我加压甚至是自讨苦吃,对于加强自身修养格外重要。这就需要我们从小处着眼,从点滴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像周恩来那样,在平凡中成就伟大,在积累中实现升华,把继承传统美德与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实践中,塑造完善的人格形象。

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中,“修养”就已经成为了一个人的精神脊梁。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日,子贡面见孔子说:“师傅,好多人都提到修养,却不知道修养是什么,因此,我想知道准确的答案,请师傅赐教”。

孔子面带微笑,用手轻抚白髯,略加沉思,说道;“我暂不回答你这个问题,但我给你讲个故事,你就能找到答案”。

子贡一听先生要给自己开小灶,喜出望外,说了声:“多谢师傅恩典!”便洗耳恭听起来。

孔子和颜悦色的讲了这么个故事:“从前,有一个村庄,村子里居住着很多人家,奇怪的是,在通往村子的路上,有一只很凶猛的狗,如果有外人路过,不论是路过的行人还是来村里的客人,稍有不慎便会遭到它凶猛的攻击。

这天,来了两个身强力壮的汉子,他们一前一后,两人看上去就像年青的猎人一样,第一个汉子先走过去,被狗发现后,对着来者一阵狂吠,汉子本来可以制服它,却没动手,只顾左右躲闪,终于有一下没躲开,被咬伤了腿,鲜血直流,汉子一看,急了,一脚把狗踢开,狗被踢得老远,在地上翻滚了一下,惨叫着溜开了。

过了一会儿,第二个汉子来了,这只狗恰好溜了一圈,转回来。人与狗狭路相逢,这个汉子可不同第一个汉子,他老远就做好了决斗的准备,待那条狗扑咬上来,他就顺势双手紧紧抓住了狗的两只前脚,那狗汪!汪!直叫,身体却动弹不得,它凶猛地摇着脑袋竖起皮毛张开利齿朝他的胳膊咬了一口,汉子疼得直咧嘴,恼羞成怒的照着狗的头啃一口,那狗叫得更凶。。。。。。就这样,人与狗一替一口咬起来,如此这般,不一会儿,鲜血流了一地,后来,狗终于败下来,直声狂叫着落荒而逃。。。。。。

不一会儿,孔子的故事就讲完了。

子贡喃喃地说:“师傅,第二个汉子怎么跟狗一样呢?”。孔子不答,微笑着,走了。

修养是风,在潜移默化中轻轻植入人心;修养是小草,只要扎了根,就会强劲的发芽;修养是痛苦中的一剂良药,是沙漠中的一汪清泉,是阴云遮不住的一片清空!我们可以没有金钱,可以没有权利,但是不可以没有修养,因为我们是时代的开拓者,是未来的主宰者,我们因修养而完善,修养是你我的财富,我祝愿每一个心灵,都有一个容纳修养的空间,让这份馨香,这份精髓,撒满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坚持用党的思想、理论武装头脑。坚持党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共产党员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正确处理好党性原则与商品经济原则的关系,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无私奉献与有偿服务的关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是共产党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要坚持党的宗旨。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真正做好人民的公仆。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加强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修养。努力提高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提高执政水平是当代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我们要加强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修养,要站在时代的前列,学习新知识,增加新本领,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增强认真学习的自觉性和技术创新能力。加强党性修养是党员的终身必修课。要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真正坚持正确的立场、世界观,彻底地站在党性原则立场上,始终站在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就需要一辈子学习,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党性修养,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第一步:收集信息:别人的榜样、过去的碰壁、别人的批评。

对待党性修养中各种错误的正确态度:1、自觉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

2、从提高道德修养着手,努力提高政治修养和整个修养体系。(学会强迫自己牺牲一些个人利益)3、主动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培养。

做一名“学习型党员”,是全面提升人的素质,继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基石。

学习是知识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作为一名党员,应以党的基本理论为指导,不断地深入学习,不断地汲取新的知识,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把学习作为一种思想境界,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日常性工作,实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实现学习与工作的良性互动,双向强化。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使人的智力、体力、人格、情趣和社会性等诸方面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人的思想境界才能得以提高,工作水平才能在不断的创新中提高。

“学习型党员”,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测绘事业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我们的工作节奏和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读书、学习,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虽然我们每天忙于各项测绘工作,经常加班加点,可是现代测绘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认为学习几年就可以应付终生的历史早已成为昨日黄花。现在,学习是知识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这就要求我们勤奋学习不自满,认真钻研科学理论和现代科技知识,精通业务,为祖国测绘事业做出应有贡献。曾说:“当今时代,是要求人们必须终生学习的时代!”

“学习型党员”,要抛弃名缰利索,提高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能力。

单纯的学习是个苦差事,能坐下来学习也是个硬功夫,所以在学习时,要抛弃名利的束缚。通过学习、读书,读有益的书可以把我们由琐碎杂乱的现实提升到一个较为超然的境界,能以旁观者的眼光回顾自己的忙碌、沉迷,一切日常引为大事的焦虑、烦扰、气恼、悲愁,以及一切把自己牵扯在内的扰攘纷争,那时都不再那么值得认真了。同时,在学习时,关键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不断地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变枯燥乏味为学习乐趣和工作动力。在学习中自我约束、自我激励、按照自己的短、中、长期学习规划和目标,逐步实现。

一名“学习型党员”,要学习与工作相结合,随时更新储备知识。

采摘知识的花粉,酿出合时的蜂蜜。

第一是学科学理论。第二就是学本职业务。第三就是学习时代文化。要读健康向上的书,读知识含量高的书,读修身养性的书,读感兴趣的书,从宣传工作需要出发,大家要多读马列著作、宣传文化工作业务知识、以及有利于丰富和完善自己知识结构的各方面知识。

在科技与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知识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人类的知识面也在向更广泛的层次拓展。作为一个先进政党的其中一员,我们更需要不断学习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其他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知识,提高个人的思想觉悟、认识水平、道德素质以及思维能力,加强对所属政党的认识,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争做一名合格的学习型党员。

学习,不仅仅关系党员、干部自身的发展进步,而且关系国家、民族的兴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我们应当把学习作为身为共产党员的一个基本责任,作为第一需要。

在科技与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知识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人类的知识面也在向更广泛的层次拓展。作为一个先进政党的其中一员,我们更需要不断学习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其他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知识,提高个人的思想觉悟、认识水平、道德素质以及思维能力,加强对所属政党的认识,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争做一名合格的学习型党员。

学习,不仅仅关系党员、干部自身的发展进步,而且关系国家、民族的兴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我们应当把学习作为身为共产党员的一个基本责任,作为第一需要。

首先,我们要重视学习,养成学习和深入思考的习惯。时时饱含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进取精神,尽量多学一点、学深一点,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在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中走在前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全党全社会形成深厚学习风气。在当今这个高新技术时代,停止学习的步伐将会导致落后以及被淘汰,这正应了达尔文的“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这个自然以及社会生存规律,当我们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时,只能被社会抛弃。因此,只有不断粗放等问题,从更新城市管理理念入手,以应用和需求为导向,利用计算机、互联网、地理信息系统和无线通信等多种现代信息技术,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城市管理模式。新模式进一步确定了城市管理空间、管理对象、管理方式和管理主体,是管理思想、管理技术和管理体制的整合和创新。

第三,学习的成果最终要运用到实践工作中,并在实践中丰富和提高。一切工作都必须以实际为出发点。我们应该学会学以致用,把学到的科学理论和各种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转化为推动科学技术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能力。而反过来,我们在实践中遇到疑问或者难题,把此作为不懈努力学习的强有力的动力,通过各种方式各方面的学习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这样的学习更有针对性,更具有实际意义。总之,不论学什么、怎么学,都不能脱离实际工作,真正做到知行统一,做到学用结合,切实达到促进工作落实、推进科学发展的目的。

我们要转变学习观念:在目的上由“应付考试及考察”向“终身不间断学习”转变。在结果上由“学了什么”向“学会什么”转变。我们还要端正学习态度。第一,将学习看做一种生活习惯,把它作为我们生活与人生的一部分,坚持不懈。第二,将学习看做一种乐趣,在学习中找乐子,以一种积极乐观奋进的态度去学习。第三,将学习看做一种人生标尺,一种人生进步的衡量标准。然后,我们要讲究方法。第一,从书中学习。第二,从实践经验中学习。第三,在深入的思考中学习。只有通过不断的思考和总结才能把学到的东西转化为个人的素质与修养,成为个人的一部分。最后我们要提高学习能力。要提高探索知识获得知识的能力。要提高快速学习以及效率学习的能力。

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张,我们的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会碰到许多新问题,新矛盾,例如如何更好地发挥数字化城管平台效益,及时解决城市管理问题等。如果对相关部门的责任范围,处理问题的流程等了解不够,那么我们的许多工作是难以开展的。因此,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必须自觉地不断地更新知识,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相关部门的出台的各种文件,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管理水平和实践本领,并善于在工作中开拓创新,提出新的思想和见解,通过创新获得良好的效益。

数字城管是高科技现代信息技术的产物,在工作中,我们还要努力学习计算机知识,争取拓宽自己的专业知识面,学以致用,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工作相联系,不断探索研究,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当今时代,面对信息瞬息万变的发展形势,终身学习、终身教育已成为我们获取知识、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一个人今天获取的信息知识,也许明天就将过时、淘汰,这就需要我们通过不断学习来进行知识更新。共产党员要树立学习是生存和发展的理念,自我加压,自我超越,养成自觉学习、主动学习、不断学习的良好习惯,争做新代的学习型党员。

谈修养读后感篇十一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人的修养》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近因院长推荐,有幸拜读了蔡元培先生的大作《中国人的修养》一书,着实受益匪浅。虽然此书已完成百年,较于百年前的民国时代,我们新时代有着截然不同的风貌,然蔡元培先生把握住了历史的脉搏,这本书对我们中国人的要求不仅承袭了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更是连接了未来社会的文明要求,依旧紧扼时代的脉搏。可以想象蔡元培先生对于时代的把握,对未来,对近现代文明的卓越贡献。正如杜威所说:“以一个校长身份而能领导那所大学,对一个民族,对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先生外,恐怕找不到第二个。”通过这本书,就能感受到蔡元培先生在那个黑暗与迷茫的时代,引领出新的潮流,使学术界,使整个社会拨开迷雾的伟大。

如今中国进入新时代,社会风貌焕然一新,但新时代的中国,对于每一个中国人修养的要求,从这本书中,依旧可以找到完美的答案,其内容并不过时,依旧站在时代前沿。读了这背书,我对学习,生活,修养都有了更深的体悟。

在学习方面,我对于自己的知识技能水平不能得到有效提升的疑惑在这里找到了答案。江河成于涓流,习惯成于细故。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在是学习生活中最重要一点,其在不知不觉间浸润我的精神,习惯真不可不慎。良好的习惯要想培养,则必须自制。爱快乐,忌苦痛,人之情也,我也不例外,从小就爱玩。儿时爱玩具动画,少时爱游戏电视,今有手机难以释手,然要想在学习上取得突破,这些欲望就需要遏制。蔡先生说:“自制之目有三:节体欲,一也;制欲望,二也;抑热情,三也。”正如流传的段子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卸其qq,封其微博,删其微信,去其贴吧,收其电脑,夺其手机,摔其ipad,断其wifi,剪其网线,使其百无聊赖,然后静坐、喝茶、思过、锻炼、读书、弹琴、练字、明智、开悟、精进,而后必成大器也。在新时代,学习依旧十分重要,如蔡先生所说:国家之贫富强弱,与其国民学问之深浅为比例。文明国所恃以竞争者,非武力而智力也。在国家的富强之际,我们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养成良好习惯,勤勉学习,提高自己,才能为国家贡献更多力量。

在修养方面,蔡元培先生告诫了我们许多,提醒了我们:要坚忍而不要顽固;要自由而不放纵;镇定而不是冷淡;要热心而不要有野心;要果敢而不鲁莽;要精细而不要多疑,要互助而不要依赖;要方正而不要拘泥,要谨慎而不要畏葸;要有恒而不要保守等等。这些我们可能都知道,但真正面对问题时,恐怕就想不起来了,而蔡先生为我们做到这些指明了方法,指出了其中的度,过犹不及,让我们懂得如何成为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

读了这本书,着实令人醍醐灌顶,对于修养问题茅塞顿开,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一个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一个矿大人,一个文法人,我必将努力做到这些,提升自我修养,并坚持一生。蔡元培蔡先生之名,自是如雷贯耳。民国至今,凡提北大者,必提蔡元培。这不仅是因蔡元培对北大有着深不可没的贡献,更因北大之兴,既是蔡元培教学生涯中一颗明珠,又为中国教育界带来了无可比拟的深远影响。

我自小顽愚。东北气候寒冷,不能出去玩耍的冬日,只好将脚蜷缩在被子里,怀里搂着暖呼呼的热水袋,嘴里往手上呵着气读书,企图以获得知识的愉悦抵消无法外出的苦闷。家中毛钱不多,杂书不少,一来二去竟也读了些人物传记与小说、报刊。那时候看的最多的是《宋美龄传》,它被放在书架第一层,便于翻阅。也读过一点刘少奇、周恩来,看过母亲的中学课本,喜欢抗战期间牛骨头的故事。但对于蔡元培,始终闻其声不见其人。直到读了高中,老师推荐的第一本书便是人物传记《先生》,其中介绍的十位大师,首位便是蔡元培。彼时我因课业繁杂,已不大看书,惟有这本认真读完。每每掩卷,心中总有憧憬与向往交织而过,激荡得几欲下泪。

民国是一个美好而又悲怆的年代。人们在惶惑中前进,中国在阵痛中前行。1917年冬,教育界正处于混沌蒙昧的节点,而刚刚更名的北大,俨然是一座陈旧腐败的“官僚养成所”。旧历年还没过,那些随身带仆的学生与保守作态的老师们,便迎来了蔡元培。

这一迎可谓惊天动地,如一潭激起波澜的死水。我们无法亲历这场最盛大的改革,却可在史料中窥得些遗梦旧事。蔡元培对麻木鞠躬的教职工的深深一个回礼,是对过去的道别,更是对未来的致敬。一位前朝翰林,在一片反对之声里,在不稳定的时局中,取得这样大的成就与赞誉,不只因为他做了北大校长,更是因为他的思想,在当时乃至一百多年后的今天,都发人深省,可谓“故纸堆里听惊雷”。

在院长赠书以前,我也曾读过岳南的《南渡北归》,一部讲述民国大师群体命运“剧烈变迁”的“史诗巨著”(书评如此,引之)。与这部掺杂史料、点评与分析的书相比,收录原文的《中国人的修养》(下文一并称《中》)便显得相对晦涩枯燥。问我爱看吗?不爱看。尤其前几章,看得头晕,只好每一章都做些笔记以便资料查找。第一部分《中学修身教科书》(下文一并称《教科书》)看完了,b5的活页纸笔记,便唰唰写了近十页。

文白交杂,实属正常。毕竟蔡元培曾参与殿试,算得上满腹经纶。当时白话文运动还未大规模展开,《教科书》作为中学教材,自然满篇之乎者也,不难懂但难读。还好1916年的《华工学校讲义》,变得浅显易懂,相较于《教科书》更多些趣味。末尾的《散论》更像蔡对自己的剖析,对兄弟姊妹的劝诫,深入浅出,娓娓道来。读得多了,阅读之始的茫然厌烦自然也转变为喜爱与更深的敬意。

在《教科书》上篇第一章第二节“体育”的笔记中,我写下这样一段话:“何谓大师?抓握有度。从最洪荒处走过来,向最渺小处说开去。”这不仅是说我眼中的大师形象,更能展现我心中的大师风范。以我之见,大师之风,自有其独到之处,但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受众对象的不同而变化,将读者与听众作为倾心交流的对象,而非随意戏弄的玩物。

在《中》里,第一部分作为教科书,显得相对正式,而后面的讲义乃至散论,便相当通俗易懂了。我不喜花间词艳丽颓靡、堆砌辞藻之态(且不论内容如何,个别词语的用法可以拿来参考,但整体行文态势食之无味,令人生厌),也不喜当下许多青中年自诩“情感博主”“知名作家”,实则挂羊头卖狗肉,敲着键盘发表一段不知所云的段子、鸡汤,以达显耀或发泄等目的。我尊重他们的写作态度,会适当参考值得思考的段落,但这并不是我所喜爱的行文风格。我所喜爱的,像乐天,像老舍,像丰子恺,皆是些自然成趣,真情流露的大家。也有词语风格独特的,像张爱玲,拿捏人物把握情节,当时无可比;像简嫃,每一篇散文读来都好似一首饱满充沛的诗。她们的风格独树一帜,但也是真诚的。

真诚,不仅是做人要务,写作方面更是如此。因此,虽然《教科书》因时代原因,读来颇为艰深,但也是我本人文言修养问题,且内容并不难。好的文字,给人以联想与想象的空间。《中》我一边读,脑海中就一边浮现出蔡先生的'样子。我看过老照片,对他的矮小身材,温和神态印象颇深,总把他和胡适之先生联系到一起,觉得他们的这种谦恭有礼颇为相似。

《中》是文言文优势的集中体现。一篇《德论》,几百字便能准确概述作者希望的学生形象(行文至此,想起1934年黄侃与胡适的文言白话之争,不禁莞尔),但这种简洁却不失有序。以阅读较为细致的《教科书》为例,分为上下两篇:实践心理学与理论心理学,每篇又有有诸如修己、家族等章节。一字排开,从小到大,逻辑清晰,层次分明。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如果说整部《中》是一头牛,那么蔡元培一定希望当时的老师、学生们,如今的读者们做一名庖丁,按他的行文脉络(即这牛的骨架构造与肌肉纹理)去分析(肢解),才能最终悟得真意(将其拆解入腹)。因此,在看书前,尤其是工具书、教科书,抑或学术论文,首先看一遍目录是有必要的,它能最大限度地辅助理解且满足需要。

细读更能体会到蔡元培的伟大之处,这便是我前文所提及的,蔡的思想。生活学习中,偶有耳闻目睹身边人对于蔡等一干大师的不屑一顾,为此忧虑的同时,也不免有些宽慰。这种习以为常与不以为然,正是这种思想平民化乃至大众化的体现。倘若蔡的思想,今天仍然被视若神明一般小心供奉,那才是我们的愚昧与不幸。但我也忧虑,为他们无法体会的精神痛心惋惜。宽慰、忧虑得多了,了解得便也多了,正所谓久病成医。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重要一条便是“实践决定认识”;中国老话里,常讲一句“时势造英雄”。我们不否认时机对于一个人的重要作用,但进一步思考,原因在于此人本身便具有的英雄特质。蔡在前朝变法关口开始了解西学,同情维新,这为他此后独树一帜的教育理念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而在民国初年临危受命,真正显露了他非凡的才能。倘若蔡是一名旧式文人,学习研究都死板老套,对于黎民百姓、穷苦学生毫无同情,想必也不可能生出变革之心并付诸实践。《中》里不只一次提到的男女平等、夫妻相敬、主权独立等内容,早已成为我们今天恪守的不二法门。

从古至今,大师的思想都远高于他们所处的时代,蔡也是如此。《中》的一些话语平实而富哲理,如“例言”所提“立说务期可行,行文务期明亮”,“体育”所论“夫一人之身,本不容以自私”,诸如此类,引人沉思。而其他一些观点也有待思考,如“天职与本务”“自杀”等。做学问、搞研究,所有的科学都是一样,不推崇权威,而追求真理。我们敬重蔡元培,与我们对书中观点进行讨论是不矛盾的,甚至可以在这种思想碰撞里,加深对于蔡本人,甚至对于民国的认识。如开篇所提“孝为百行之本”,正是是国人重孝的真实反映。孝本无过,但以何等形式重孝,如何看待愚孝,便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了。读一本书,仿佛在与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谈话。呜呼!歌德诚不欺我。

高中时,老师经常劝勉我们,如今功利地读书是为了以后自由地读书。龙应台对安德烈说,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一百多年后,国庆长假的第二天,窗里窗外一片祥和静谧。我望着不知谁家飘荡在风中的五星红旗,如同望着1917年冬呼啸而过的风雪。那个寒冷的清晨,一位劳碌半生的中年人走下马车,向着俯首的校役们脱帽执意。是他给了我们选择的权利,而这一鞠躬,带着一身浩然正气,带着一首浩渺绝响,超越了一个时代。

谈修养读后感篇十二

我们为什么要注重修养?因为,修养是一种传统美德,修养是一种思想境界,修养是一种精神追求。因为修养,是我们摆脱低级庸俗,克服自私自利,追求建功立业,追求高尚人格,实现完美人生的唯一途径。因为任何为历史和社会为国家和民族做出杰出贡献的伟大人物,都是后世修养励志的典范。

人的道德既不是天赋的,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持之以恒的修养努力获得的。修养是每个人不可回避的人生重要问题。人从一出生开始,就生活在家庭、族群、团体、国家等各种社会关系之中,就面临着各种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的协调处理。所谓修养,就是要在家庭、国家和社会生活中,讲规则、守法度,讲诚信、守承诺,讲道德、守秩序,讲文明、守纪律,就是要协调处理好自己与内心、他人、社会、国家的关系。努力使自己的思想、道德、情操、行为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更高的水平。修养,要求对国家要忠,对父母要孝,对子女要慈,对亲人要恭,对朋友要诚,对他人要敬,对老人要尊,对小孩要爱。修养的过程是一个自我解剖不断进步的过程,修养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净化不断提高的过程,修养的过程是一个学习实践不断完善的过程。

人,一刻也不能停止修养。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实际上,也要修养到老。即修养应当贯穿于人的整个一生。修养不是盲目的闭门思过,不是胡乱的冥思苦想,修养需要理论指导,修养需要实践躬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近日有幸读到蔡元培先生的名著《中国人的修养》一书,该书被誉为“一部值得全体国人阅读的道德范本”。蔡先生认为,作为一个现代学生,至少应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狮子样的体力”。“今日的学生,便是明日的社会中坚,国家柱石”,强调“先有健全的身体,然后有健全的思想和事业”,“学生体力的增进,实在是今日办教育的生死关键”。二是“猴子样的敏捷”。欧美文化后来居上,西方学生行动态度总是敏捷异常,活泼得很,让吾人瞠乎其后。现在我们的青年,如要想对于求学、做事两方面,力振颓风,则非学“猴子样的敏捷”,急起直追不可。三是“骆驼样”的精神。青年学生承担着对于学术、对于国家、对于社会的重大责任,任重道远,必须具有“骆驼样的精神”。此外还要有“崇好美术的素养”和“自爱”、“爱人”的美德,才能无愧于现代学生的称号。

《中国人的修养》这本书由三部分构成:一为《中学修身教科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从实践方面论述了修己、家族、国家、职业等修养问题,下篇则讨论了良心论、理想论、本务论、德论等修养理论。二为《华工学校讲义》,包括德育三十篇和智育十篇。德育篇要求舍己为群,尽力于公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责己重而责人轻,勿畏强而侮弱;智育篇包括文字、图画、音乐、戏剧、诗歌、历史、地理、建筑、雕刻、装饰等内容。三为《散论》,主要收录了12篇关于道德修养的演说、论文、手稿等。本书采用文言文写作,需要精读细读,慢慢品味,才能悟透作者的高尚思想和伟大智慧。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非常有影响的革命家、教育家、伦理学家,曾两度游学欧洲,对中国社会弊端有透彻的认识,大力提倡民主、自由与人权思想,致力于改良社会风气,尤其重视公民道德教育。毛泽东称赞他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杜威指出:“以一个校长的身份,而能领导那所大学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了蔡元培,恐怕找不出第二个。”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修养,强化公民对于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凝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重温蔡元培的《中国人的修养》一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让我们从阅读先生的这一著作中汲取智慧和精神,自觉加强修养,推己及人,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

谈修养读后感篇十三

人类之所以高贵,乃在于有道德。

中国是一个人治传统悠久的国家,是一个崇尚贤人政治的国家,因而也是一个特别注重道德修养的国家。

我们为什么要注重修养?因为,修养是一种传统美德,修养是一种思想境界,修养是一种精神追求。

因为修养,是我们摆脱低级庸俗,克服自私自利,追求建功立业,追求高尚人格,实现完美人生的唯一途径。

因为任何为历史和社会为国家和民族做出杰出贡献的伟大人物,都是后世修养励志的典范。

人的道德既不是天赋的,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持之以恒的修养努力获得的。

修养是每个人不可回避的人生重要问题。

人从一出生开始,就生活在家庭、族群、团体、国家等各种社会关系之中,就面临着各种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的协调处理。

所谓修养,就是要在家庭、国家和社会生活中,讲规则、守法度,讲诚信、守承诺,讲道德、守秩序,讲文明、守纪律,就是要协调处理好自己与内心、他人、社会、国家的关系。

努力使自己的思想、道德、情操、行为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更高的水平。

修养,要求对国家要忠,对父母要孝,对子女要慈,对亲人要恭,对朋友要诚,对他人要敬,对老人要尊,对小孩要爱。

修养的过程是一个自我解剖不断进步的过程,修养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净化不断提高的过程,修养的过程是一个学习实践不断完善的过程。

人,一刻也不能停止修养。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实际上,也要修养到老。

即修养应当贯穿于人的整个一生。

修养不是盲目的闭门思过,不是胡乱的冥思苦想,修养需要理论指导,修养需要实践躬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近日有幸读到蔡元培先生的名著《中国人的修养》一书,该书被誉为“一部值得全体国人阅读的道德范本”。

蔡先生认为,作为一个现代学生,至少应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狮子样的体力”。

“今日的学生,便是明日的社会中坚,国家柱石”,强调“先有健全的身体,然后有健全的思想和事业”,“学生体力的增进,实在是今日办教育的生死关键”。

二是“猴子样的敏捷”。

欧美文化后来居上,西方学生行动态度总是敏捷异常,活泼得很,让吾人瞠乎其后。

现在我们的青年,如要想对于求学、做事两方面,力振颓风,则非学“猴子样的敏捷”,急起直追不可。

三是“骆驼样”的精神。

青年学生承担着对于学术、对于国家、对于社会的重大责任,任重道远,必须具有“骆驼样的精神”。

此外还要有“崇好美术的素养”和“自爱”、“爱人”的美德,才能无愧于现代学生的称号。

《中国人的修养》这本书由三部分构成:一为《中学修身教科书》,分为上下两篇。

上篇主要从实践方面论述了修己、家族、国家、职业等修养问题,下篇则讨论了良心论、理想论、本务论、德论等修养理论。

二为《华工学校讲义》,包括德育三十篇和智育十篇。

德育篇要求舍己为群,尽力于公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责己重而责人轻,勿畏强而侮弱;智育篇包括文字、图画、音乐、戏剧、诗歌、历史、地理、建筑、雕刻、装饰等内容。

本书采用文言文写作,需要精读细读,慢慢品味,才能悟透作者的高尚思想和伟大智慧。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非常有影响的革命家、教育家、伦理学家,曾两度游学欧洲,对中国社会弊端有透彻的认识,大力提倡民主、自由与人权思想,致力于改良社会风气,尤其重视公民道德教育。

毛泽东称赞他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杜威指出:“以一个校长的身份,而能领导那所大学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了蔡元培,恐怕找不出第二个。”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修养,强化公民对于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凝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重温蔡元培的《中国人的修养》一书,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让我们从阅读先生的这一著作中汲取智慧和精神,自觉加强修养,推己及人,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

蔡元培,字鹤卿,号孑民,近代教育家、革命家、伦理学家,被中国共产党誉为“现代知识界的卓越前驱”。

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他提倡“兼容并包”,给中国的学术带来突变。

他主张劳工神圣,积极推动旅法勤工俭学活动,造就了如周恩来、李富春、罗迈、王若飞、陈毅、赵世炎、陈延年、陈乔年、穆青等一大批杰出人才。

他在北京大学结识了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人,引入了西方革命思想,对中华民族的进步,对新中国的建立,功勋卓著。

美国的哲学家、教育学家杜威曾经说过:“以一个校长的身份,而能领导那所大学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了蔡元培,恐怕找不出第二个。”

蔡元培所处的时代已经离我们渐渐远去了,在历史的影片中所看到的.时代背影已经隔代又隔代,然而翻开一页页泛黄的故训,我们总能看到前辈人熠熠生辉的智慧。

《中国人的修养》这本书所要求我们的,就明显把握了历史的脉搏,早已知晓未来社会的文明要求。

这本书有三部分构成:专门给旅法华工学校教员编写的《华工学校讲义》和留德期间编写的《中学修身教程》以及《蔡元培国民修养散论》。

不管是哪一部分,其主要旨的都是希望通过中华传统修身与西方现代公民教育观念相结合,对青年学生和社会大众的道德观进行引导,促进社会和谐。

蔡元培先生认为,作为一个现代学生既要有狮子般的体力,猴子般敏捷的思维和行事方式以及饱含对国家、学术、社会责任的骆驼精神,又要“自爱”、“爱人”这种主张用朱永新先生的话说就是在当下的大众当中,有“补课”价值。

其中《中学修身教科书》一书从修己、民族、国家、职业、良心、理想、道德等方面阐述了个人在社会当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需要履行的义务,娓娓道来。

以我的理解,毋宁说是这七个方面,不如说是“理想中心论”。

蔡元培先生认为:“理想与实在,永无完全符合之时,如人之夜行欲塌己影而终不能也。”这并不等于说人生的理想是永远不能到达的,在人生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有太多的变数,没有什么是既定的。

最近备受热捧的电视剧《奋斗》里面有这样一段对白,“如果我一辈子穷困,你还会爱我吗?”陆涛问,夏琳回答“如果你一辈子努力,即使穷困我也还爱你。”所以我们所能把握的仅仅是一种趋势、一种信仰而已,而非想象中那样,成功是一种水到渠成的程序。

理想好比灯塔一样,让你在人生不致偏离航道太远,我们所做的也仅仅是为了让理想向现实无极限靠近而已,扩大而论,在理想社会建设上一个家庭、一个社会、一个国家都是如此。

小胜靠智,大胜靠德,《中国人的修养》这本书就是要告诉你如何在成功之前先成人,如何让一个群体在过渡、让一个社会在转型的时候不会迷失方向。

现代社会是一个成功学和交际学泛滥的社会。

走进书店,励志书籍和交际书籍铺天盖地、“汗牛充栋”。

他们能让你知道如何才能得到上司欣赏,叫你明白怎么样才能让同事喜欢你,甚至是脸皮厚、心肠黑,出卖自己的信仰,却对温良谦恭让只字不提,理由冠冕堂皇,其中一条就是:老实人吃亏。

记得成龙导演的电影《新宿事件》利有这样一句台词:“日本人自己不偷东西,就以为所有人都不偷东西。”这句话里的社会风气足以让日本人引以为豪了,因为他们有足够的底气相信自己国民的社会信用和道德素质,或许他们怎么想也想不明白,人为什么会偷东西呢?自己有欺负老实人的心理,所以才害怕自己老实被别人欺负,公众对现在的很多事件的焦虑,在一定程度上恰恰就暴露出了这种“强盗逻辑”。

这种担心,唯有一剂良药,那就是“合群”,“合群”一说主张崇尚群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群体的发展先于个体的发展;主张把个体放在社会当中来约束他的行为道德,这是中华民族的价值观。

蔡元培先生举例说:“古谚有云,‘千里不唾井’,言将有千里之行,虽不复汲此井水,而不敢唾之以妨人也。”蔡元培先生提到“孤立而自营则冻馁且或难免;合众人之力而营之,而幸福之生涯,文明之事业,始有可言。”“使合全世界之人以为群,而有无相通,休戚与共,则虽有地力较薄,天灾偶行之所,均不难于补救,而兵战、商战之惨祸,亦得绝迹于世界矣。”鄙人认为,若人人如此,则堪称“人民素质极大提高”,纵无“物质极大丰富”,亦可谓大同世界。

重视人的节操和修养,注重人之所以成为人的道德素质,进而追求人格的完美即道德意识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特点。

中国传统儒家思想认为“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中国人的修养》这本书所提倡的“崇德”思想可谓是现代社会的道德底线、作为一个合格社会公民的行为“宪法”。

很显然,个体作为社会的细胞,是社会文明的最终受益者更是社会文明的基石,美好和谐的社会,需要每个人的道德自觉和努力。

一点鄙薄之见,更多精华,请大家去读“被遗忘了60年的经典”———《中国人的修养》。

《中国人的修养》是蔡元培公民道德修养方面的代表作,主要收录他最为重要的道德思想代表作品《华工学校讲义》和《中学修身教科书》,并收录他其他几篇有关道德修养的文章,充分体现了蔡元培先生对于现代中国人应具有的道德素养的总体构想。

我读的是译文版,译文是帮助水平有限的读者理解看不懂的原文,而非更好地理解原文。

虽然文言文阅读是中学语文教育的一部分,但是我自从上大学之后,一方面是专业不相关,另一方面是自身长期不接触,早已日渐生疏。

及至读此书原文,时常为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拙计。

好在有译文,虽然不敢妄评其水准,至少作为参考是足够的。

以例服人,以理服人。

是全书行文的主要特点之一。

旁征博引,以中国史料与孔孟之说为主,辅以西方历史、科学史、进化论、宗教学等,足见蔡先生的学术功底之深、中西结合之精妙。

比如,“良心”产生的原因,蔡先生就倾向于达尔文的进化论解释(《中学修身教科书下篇第二章》《良心论第四节 良心的起源》),具体而形象。

《华工学校讲义 德育三十篇》中,私以为“文明与奢侈”到“精细与多疑”最是叹为观止。

这十几对概念容易混淆,或诘之,或以理与史例正之,释疑而明其别。

《中国的文艺中兴(节选)》一节,读起来颇有“和平崛起”的味道。

大概是因当时中国百废待兴,列强们虎视眈眈的原因。

当然,解释也同现今如出一辙:从历史上看,中国文化由发端至现今,“根本思想是如此的”。

甚至,某些近些年争论不休的话题,蔡先生早已有所诠释。

谈修养读后感篇十四

党性可以分两层来看,一个是政党的党性,另外一个是党员的党性。

党性是一个政党固有的本性,是阶级性和最集中的表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它所固有的明显区别于其他政党的特性,构成了我们党的党性。党员的党性是党的性质、目标、宗旨、作风、纪律、道德等各方面要素在党员思想、言论和行动的综合反映和具体体现。党性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他是千百万共产党员为了完成党在各个时期的任务,英勇奋斗,忘我牺牲,开拓进取实践的升华。

政党的党性归根到底要由党员的党性来保证,离开作为党的细胞的党员个体的党性,要保持政党的党性无异于说空话。修养则是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德行去追求完美,从中汲取有益的东西来充实自己。因此,作为一名党员,提高自身的党性修养是保持政党先进性的必然要求,也是个人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党性修养就是指,一个共产党员要按照党性原则办事,自觉地对照自己、检查自己、改造自己,这是共产党员一辈子在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中对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毕生追求的心理历程,即共产党人的心学。

谈修养读后感篇十五

看到这个题目,有人会认为是哗众取宠,社会上数量颇多的人,直觉得小学教师的学识,尚不能超过中学教师,更惶论超越一国之元首。

但这却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的教育思想,毛泽东曾赞他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这位伟大的民主革命家、思想家、成就显赫的国学大师,为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教育遗著《中国人的修养》。

作为教学从业者,我率先关注的是这位学界泰斗的教育思想。他对小学教师的极高评价,令人惊诧,他详尽地阐述了培育师范生的重要性。他认为,师范的性质与中学不同:中学各科有各科的教员,教师或只教一种科学,小学则不然。小学内常常以一人兼教各种科学,初等小学常以一人兼学校中一切科学,如手工、图画、音乐、体操,所以一个师范生可以办一个小学。师范生的程度,必须各科都好,才能担负这种责任。所以师范生须兼长并进,不能选此舍彼。怎么叫做师范?范就是模范,可为人的榜样。

他将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到了一个很高的起点上来。反观我们社会,什么样的人读师范?家贫的,负担不起大学学费的;资质平庸的,考不上好大学的,不得已从事这个职业的。真正热爱师范教育的人从事教师这个职业的能有多少人?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局面,盖因为教师无权无势,待遇又低,在社会上地位偏低,小学教师的境遇更是尤甚恶劣。不仅面临的是经济上的困窘,还有社会上的偏见。

世人认为小学知识浅显,教小学不需要有高深的学识,甚至当年我也曾一度有这样的错觉。我所就读的师范院校,面向的教育对象是中学生,当得知自己被分配到小学任教时,也颇有些大材小用之感。但这么多年教下来,我深刻的体会到,小学教师当真是全能人材,这个群体所教给学生的,绝非是学科知识这么简单。真正的小学教师,是做学问的人。放眼望向世界,小学教师出身的大学问家比比皆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就曾就读北京师范学校,并担任过方家胡同小学校长。

在我国近现代教育刚起步之时,蔡元培先生便充分肯定了小学教师的地位,足见小学教师在育人环节的重要性。

纵观全篇,蔡元培先生知识渊博,文章当中,论据信手拈来,《武训行乞办学》《陈太丘与友期》,这些现代学生教科书中的典故,书中常见。先生旁征博引,知识之渊博,读此书者,若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怕是很难理解书中的全部精髓。

蔡元培先生重视教育,一个国家要想进步,必要有有素质的国民。这本《中国人的修养》,讲述的是提升国民素质。许多思想观点,放在现代依然很有进步意义,堪称是育人的经典教科书。每位教育从业者,尤其是小学教师,都应人手一本彻读,将先生的思想普及给我国的国民。公民素质的进步,是一个民族富强与文明的必备条件。放眼我国当下倡导的新市民运动,就是提升公民素质的运动。蔡元培这本书,秉承中华修身传统,融汇西方的公民教育观念,可谓是一部百年罕见的公民道德实践之书,放在今天尤其意义非凡。今天的中国人,若想要从我做起,培养健全的人格、塑造合格的公民,本书实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所以,学习、传播这本书,对我国公民素质的提升大有裨益,包括人生的第一位导师,家长父母,也应通读本书,好好教育自己的子女。

先生的文笔流畅,可惜的是囿于那个年代,文章偏文言文,虽然有译文,但我还是喜欢直接读文言文原文,原汁原味的理解先生的思想观点。一边读,一边与当下流行的那些通俗小说相比较,自然还是读通俗小说省力轻松,每每读及先生的文言文,就会感念先生倡导的“白话文运动”,将阅读从阳春白雪的高雅爱好,普及为民众下里巴人的轻松欢愉。让各种思潮在民众中得以普及。

谈修养读后感篇十六

本人在这次省委党校的学习中,透过从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作风纪律等方面,不断进行了自我教育,自我磨练,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也使我充分认识到:坚强的党性,是成为高素质领导干部的首要条件。也深刻领会到胡_总书记在党的第十七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的“务必坚持不懈地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使各级领导干部始终持续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以优良作风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迎难而上、锐意改革、共克时艰”的深刻内涵。并透过这次学习,使本人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更加坚强。现将党性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作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共产党员务必加强理论信念的修养,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去。胡_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广大党员干部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每个共产党员个性是领导干部,都务必加强理论信念的修养,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用心投身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去,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奋斗终身。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指出:“党的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这就旗帜鲜明地亮明了党的政治方向和政治主张,展示了共产党人政治修养的境界。要实现党的纲领,坚定党的政治方向和政治主张不动摇,并率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党的纲领而斗争,这就要求共产党员个性是领导干部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坚定正确的政治理想信念,具有很强的政治职责感和政治领导潜力。这样,就需要我们的共产党员个性是领导干部务必加强政治修养,坚定理想信念。

谈修养读后感篇十七

《中国人的修养》是蔡元培公民道德修养方面的代表作,主要收录他最为重要的道德思想代表作品《华工学校讲义》和《中学修身教科书》,并收录他其他几篇有关道德修养的文章,充分体现了蔡元培先生对于现代中国人应具有的道德素养的总体构想。

从形式上看,《中国人的修养》原是普通学生所用的教科书,乃是通俗的指导实践之书,而非学术理论著作。它完美结合了中华传统修身与现代公民教育的观念,以具体的行为实践为出发点,用浅显的思想、易操作的方法来直接引导读者,是一部值得所有国人阅读体会的道德进修手册。

公民素质的进步,是一个民族富强与文明的必备条件。当下的我国社会,物质文明已经相当发达,但人们的精神道德体系却几尽崩溃。民众个人道德素养的普遍缺失,引起不少有识之士的极大担忧。面向大众的基础道德修养的有力引导,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

再结合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种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的普世价值观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与蔡元培先生提出来的公民道德素养的培育有着不约而同的思想契合。

由此看来,百年前与现今的大环境何其相似,至少在德育和智育两方面上来看,不得不感叹蔡先生的水平之高!

谈修养读后感篇十八

坚持用党的思想、理论武装头脑。坚持党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共产党员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正确处理好党性原则与商品经济原则的关系,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无私奉献与有偿服务的关系。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是共产党人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要坚持党的宗旨。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权力观,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真正做好人民的公仆。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加强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修养。努力提高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提高执政水平是当代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我们要加强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修养,要站在时代的前列,学习新知识,增加新本领,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增强认真学习的自觉性和技术创新能力。加强党性修养是党员的终身必修课。要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真正坚持正确的立场、世界观,彻底地站在党性原则立场上,始终站在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就需要一辈子学习,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党性修养,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第一步:收集信息:别人的榜样、过去的碰壁、别人的批评。

对待党性修养中各种错误的正确态度:1、自觉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

2、从提高道德修养着手,努力提高政治修养和整个修养体系。(学会强迫自己牺牲一些个人利益)3、主动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培养。

做一名“学习型党员”,是全面提升人的素质,继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基石。

学习是知识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作为一名党员,应以党的基本理论为指导,不断地深入学习,不断地汲取新的知识,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把学习作为一种思想境界,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日常性工作,实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实现学习与工作的良性互动,双向强化。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使人的智力、体力、人格、情趣和社会性等诸方面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人的思想境界才能得以提高,工作水平才能在不断的创新中提高。

“学习型党员”,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测绘事业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我们的工作节奏和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读书、学习,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虽然我们每天忙于各项测绘工作,经常加班加点,可是现代测绘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认为学习几年就可以应付终生的历史早已成为昨日黄花。现在,学习是知识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这就要求我们勤奋学习不自满,认真钻研科学理论和现代科技知识,精通业务,为祖国测绘事业做出应有贡献。曾说:“当今时代,是要求人们必须终生学习的时代!”

“学习型党员”,要抛弃名缰利索,提高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能力。

单纯的学习是个苦差事,能坐下来学习也是个硬功夫,所以在学习时,要抛弃名利的束缚。通过学习、读书,读有益的书可以把我们由琐碎杂乱的现实提升到一个较为超然的境界,能以旁观者的眼光回顾自己的忙碌、沉迷,一切日常引为大事的焦虑、烦扰、气恼、悲愁,以及一切把自己牵扯在内的扰攘纷争,那时都不再那么值得认真了。同时,在学习时,关键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不断地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变枯燥乏味为学习乐趣和工作动力。在学习中自我约束、自我激励、按照自己的短、中、长期学习规划和目标,逐步实现。

一名“学习型党员”,要学习与工作相结合,随时更新储备知识。

采摘知识的花粉,酿出合时的蜂蜜。

第一是学科学理论。第二就是学本职业务。第三就是学习时代文化。要读健康向上的书,读知识含量高的书,读修身养性的书,读感兴趣的书,从宣传工作需要出发,大家要多读马列著作、宣传文化工作业务知识、以及有利于丰富和完善自己知识结构的各方面知识。

在科技与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知识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人类的知识面也在向更广泛的层次拓展。作为一个先进政党的其中一员,我们更需要不断学习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其他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知识,提高个人的思想觉悟、认识水平、道德素质以及思维能力,加强对所属政党的认识,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争做一名合格的学习型党员。

学习,不仅仅关系党员、干部自身的发展进步,而且关系国家、民族的兴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我们应当把学习作为身为共产党员的一个基本责任,作为第一需要。

在科技与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知识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人类的知识面也在向更广泛的层次拓展。作为一个先进政党的其中一员,我们更需要不断学习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其他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知识,提高个人的思想觉悟、认识水平、道德素质以及思维能力,加强对所属政党的认识,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争做一名合格的学习型党员。

学习,不仅仅关系党员、干部自身的发展进步,而且关系国家、民族的兴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我们应当把学习作为身为共产党员的一个基本责任,作为第一需要。

首先,我们要重视学习,养成学习和深入思考的习惯。时时饱含强烈的求知欲和积极的进取精神,尽量多学一点、学深一点,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在建设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中走在前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全党全社会形成深厚学习风气。在当今这个高新技术时代,停止学习的步伐将会导致落后以及被淘汰,这正应了达尔文的“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这个自然以及社会生存规律,当我们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时,只能被社会抛弃。因此,只有不断粗放等问题,从更新城市管理理念入手,以应用和需求为导向,利用计算机、互联网、地理信息系统和无线通信等多种现代信息技术,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城市管理模式。新模式进一步确定了城市管理空间、管理对象、管理方式和管理主体,是管理思想、管理技术和管理体制的整合和创新。

第三,学习的成果最终要运用到实践工作中,并在实践中丰富和提高。一切工作都必须以实际为出发点。我们应该学会学以致用,把学到的科学理论和各种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转化为推动科学技术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能力。而反过来,我们在实践中遇到疑问或者难题,把此作为不懈努力学习的强有力的动力,通过各种方式各方面的学习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这样的学习更有针对性,更具有实际意义。总之,不论学什么、怎么学,都不能脱离实际工作,真正做到知行统一,做到学用结合,切实达到促进工作落实、推进科学发展的目的。

我们要转变学习观念:在目的上由“应付考试及考察”向“终身不间断学习”转变。在结果上由“学了什么”向“学会什么”转变。我们还要端正学习态度。第一,将学习看做一种生活习惯,把它作为我们生活与人生的一部分,坚持不懈。第二,将学习看做一种乐趣,在学习中找乐子,以一种积极乐观奋进的态度去学习。第三,将学习看做一种人生标尺,一种人生进步的衡量标准。然后,我们要讲究方法。第一,从书中学习。第二,从实践经验中学习。第三,在深入的思考中学习。只有通过不断的思考和总结才能把学到的东西转化为个人的素质与修养,成为个人的一部分。最后我们要提高学习能力。要提高探索知识获得知识的能力。要提高快速学习以及效率学习的能力。

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张,我们的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会碰到许多新问题,新矛盾,例如如何更好地发挥数字化城管平台效益,及时解决城市管理问题等。如果对相关部门的责任范围,处理问题的流程等了解不够,那么我们的许多工作是难以开展的。因此,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都必须自觉地不断地更新知识,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相关部门的出台的各种文件,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管理水平和实践本领,并善于在工作中开拓创新,提出新的思想和见解,通过创新获得良好的效益。

数字城管是高科技现代信息技术的产物,在工作中,我们还要努力学习计算机知识,争取拓宽自己的专业知识面,学以致用,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工作相联系,不断探索研究,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当今时代,面对信息瞬息万变的发展形势,终身学习、终身教育已成为我们获取知识、获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一个人今天获取的信息知识,也许明天就将过时、淘汰,这就需要我们通过不断学习来进行知识更新。共产党员要树立学习是生存和发展的理念,自我加压,自我超越,养成自觉学习、主动学习、不断学习的良好习惯,争做新代的学习型党员。

谈修养读后感篇十九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80多年前,在位于闽赣边界的瑞金、兴国、上杭等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带领红军和人民群众建立了瑞金革命根据地和中华苏维埃政府,粉碎了国民党_四次大规模围剿,以及由于左倾路线错误的严重干扰,第五次反围剿使红军遭受灭顶之灾,被迫撤离苏区进行战略转移过程中,无数革命先烈能够前仆后继、一往无前、不惜牺牲可贵的生命,就是他们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仰望鲜红的五星红旗,我们深知,中华民族真正站起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无数先辈用鲜血换来的,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和现代化建设之路,是烈士们用生命铺垫的。中国革命来之不易,传之亦难,我们都是党的一份子,从我们面对党旗庄严宣誓的那刻起,就已经把自己的一切与这个组织、与这个组织的奋斗目标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心中的信仰追求永远不能熄灭,共产党人的本色永远不能改变,并且要将这次受到的教育和体会化为自觉行动,要用理想信念之光,照亮自己前进之路。

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共产党员应具备的优秀品质。党的历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历史,我们党靠艰苦奋斗建党建军、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我们的幸福生活也靠艰苦奋斗去开创、去实现。按照党章要求,党员要做艰苦奋斗的模范,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先人后己,先公后私。在苏区那种物资极端贫乏、条件极为艰苦的情况下,不仅缺衣少食、缺医断药,而且还要受到国民党的不断封锁和围剿,面对艰苦险恶的战争环境,我们党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团结和率领广大军民,克服各种艰难险阻,使革命力量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最终战胜敌人,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面对长年战乱后的满目疮痍和帝国主义的重重封锁,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迅速医治了战争创伤,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历经艰难曲折,初步改变了我国一穷二白的面貌,开辟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局面。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阶段,要实现全面小康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坚定信念、求真务实、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的苏区精神,对党和党员具有永恒的价值。

谈修养读后感篇二十

有幸拜读了蔡元培先生的大作《中国人的修养》一书,着实受益匪浅。虽然此书已完成百年,较于百年前的民国时代,我们新时代有着截然不同的风貌,然蔡元培先生把握住了历史的脉搏,这本书对我们中国人的要求不仅承袭了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更是连接了未来社会的文明要求,依旧紧扼时代的脉搏。可以想象蔡元培先生对于时代的把握,对未来,对近现代文明的卓越贡献。正如杜威所说:“以一个校长身份而能领导那所大学,对一个民族,对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先生外,恐怕找不到第二个。”通过这本书,就能感受到蔡元培先生在那个黑暗与迷茫的时代,引领出新的潮流,使学术界,使整个社会拨开迷雾的伟大。

如今中国进入新时代,社会风貌焕然一新,但新时代的中国,对于每一个中国人修养的要求,从这本书中,依旧可以找到完美的,其内容并不过时,依旧站在时代前沿。读了这背书,我对学习,生活,修养都有了更深的体悟。

在学习方面,我对于自己的知识技能水平不能得到有效提升的疑惑在这里找到了答案。江河成于涓流,习惯成于细故。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在是学习生活中最重要一点,其在不知不觉间浸润我的精神,习惯真不可不慎。良好的习惯要想培养,则必须自制。爱快乐,忌苦痛,人之情也,我也不例外,从小就爱玩。儿时爱玩具动画,少时爱游戏电视,今有手机难以释手,然要想在学习上取得突破,这些欲望就需要遏制。蔡先生说:“自制之目有三:节体欲,一也;制欲望,二也;抑热情,三也。”正如流传的段子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卸其qq,封其微博,删其微信,去其贴吧,收其电脑,夺其手机,摔其ipad,断其wifi,剪其网线,使其百无聊赖,然后静坐、喝茶、思过、锻炼、读书、弹琴、练字、明智、开悟、精进,而后必成大器也。在新时代,学习依旧十分重要,如蔡先生所说:国家之贫富强弱,与其国民学问之深浅为比例。文明国所恃以竞争者,非武力而智力也。在国家的富强之际,我们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养成良好习惯,勤勉学习,提高自己,才能为国家贡献更多力量。

在修养方面,蔡元培先生告诫了我们许多,提醒了我们:要坚忍而不要顽固;要自由而不放纵;镇定而不是冷淡;要热心而不要有野心;要果敢而不鲁莽;要精细而不要多疑,要互助而不要依赖;要方正而不要拘泥,要谨慎而不要畏葸;要有恒而不要保守等等。这些我们可能都知道,但真正面对问题时,恐怕就想不起来了,而蔡先生为我们做到这些指明了方法,指出了其中的度,过犹不及,让我们懂得如何成为一个真正有修养的人。

读了这本书,着实令人醍醐灌顶,对于修养问题茅塞顿开,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一个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一个矿大人,一个文法人,我必将努力做到这些,提升自我修养,并坚持一生。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