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种特殊的文体,通过对影视对节目的观看得出总结后写出来。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读后感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了凡四训读后感精简篇篇一
近日,我浏览了《了凡四训》,如同凝听圣人教诲,收获甚大。
《了凡四训》这本书,是明代袁黄所撰写的一部教育儿子的四篇家训,分为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部份内容,集中概括总结了我国封建时代的道德伦理思想的精华,由于清代初年的高僧贤德们的推重、印行,在民间广泛流传,对我国民众的人生和道德实践发生了重要影响。
立命之学中提到了改造命运的原理有两个方面,即,极力行善和努力断恶。了凡先生由最初的宿命论转变成相信自己可以改变命运,即在生活中不断的行善,而不作恶事,他的这类转变也正是信仰的转变,从信仰宿命论而改成命由我造的人生观。
改过之法,就是不但要积极其善,而且还要知非改过。了凡先生将改过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从事上改、从理上改和从心上改,并且论述了各自的利弊得失。从心上改,意思是说由于人们有不正当的思想才会发展成千万种错误,一个人假如能净化自己的思想使自己的心灵不被腐朽思想玷污,自然就不会出错误。这是了凡先生论述改过的最高境地。
积善之方,即积善成德的方法,要改造命运不但要改过,而且还要积善。在积善方面了凡先生划分了十条标准,即与人为善;爱敬存心;成人之美;劝人为善;救人危急;兴修大利;舍财作福;护持正法;敬重尊长;爱惜物命。假如能做到这几点,我们就可以够具有这世间各种品德。
谦德之效讲的是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本篇首先从理论上论述了谦虚获益的普遍性,这个道理类似于我们平时所提倡的满招损,谦受益,谦虚使人进步,自豪使人落后。
一、命运是可以改变的。自己的命运完全把握在自己的手中,只要自己努力,布满信心,完全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人若能待人厚道,处处为他人着想,这人必有后福;而一个人若对人刻薄,心胸狭窄,起心动念都为自己的利益,势必遭致灾祸,即使眼前有福报,福也会折损灭亡。即空门讲求的因果报应。佛教以为,宇宙的万事万物的生起,都是业力感化而成。因此,人的善恶报应都是由自己的业力所感化。相由心生,境随心转,因此,要培养仁慈之心,多行善事,这类光明正大的心念就会主导人的身心。要经常检讨自己。当意想到不好的情况发生时,要立即觉察到自己的行为,反思自己的过去。
二、知非改过须具三心:一是知耻心,二是畏惧心,三是英勇心。
第一要发耻心。人能够知耻,就不会起妄心,动恶念。我们做人处事时刻要谨慎,要检讨是否是对得起父母的养育、组织的培养、亲人的期待。
第二要发畏心。要有畏敬之心。假如人没有畏心,又不知耻,甚么样的坏事都会做出来。平时我们在工作、生活、处事中要畏敬党纪、国法和规章制度,这是铁规,须深知触碰各项规章制度高压线的后果严重,教训惨痛。
第三要发勇心。有过当下就改,不必迟疑。发勇心改过就须痛下决心,决定没有犹豫,当机立断。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过能改,善莫大焉。
了凡四训读后感精简篇篇二
了凡认为凶吉的预兆都是从一个人的内心萌发,再通过肢体表现出来的。一般对人忠厚的人往往可以收到福泽,而那些对人刻薄的人往往比较偏向于受到祸害。这种事情吧,很难验证,一般怎么说都怎么对。
我的理解是,你人生的所有片段组成了完整的个人,少一丝一缕一分一秒都不是现在的你。比如你现在走的所有的路都能找到从前留下的种子,现状的果都是从之前的因中所结出,如果一时找不到,那可能是藏得太深。就像现代的心理学总是将很多问题去联系童年的经历一样,有些因果联系我们本人很难察觉。在做一个忠厚的人还是做一个刻薄的人来说,我认为正常人都会选择忠厚,因为我们都会约束自己内心那个黑暗的张三。至于福泽和祸害,可能比较主观,忠厚之人懂得感动而刻薄之人经常抱怨。
了凡认为他的过错即使隐藏不露,在细枝末节处,但还有天地鬼神不可欺骗。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欠了的债,总是要还的。
了凡认为改过的人,第一要有羞耻心,为什么人家可以名垂千古而我就落得身败名裂;第二要有敬畏之心,即使你的错误隐藏不露,在细枝末节处,也还有天地鬼神不可欺骗。并且,只要一息尚存,仍可悔改;第三要有改过的勇气,不能犹豫不决,让小错变成大错。
他还提到,不需要逐一去追求改正的途径,只需要一心向善,正义的念头就会出现,歪门邪念就会消失。就像太阳高挂时,妖魔鬼怪就会消退。
剩下内容就是佛教里的说教了。没有兴趣。
了凡四训读后感精简篇篇三
家里的长辈常常跟我说一句老话,叫“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学习了《了凡四训》之后,我想用读书后的心得体会解释下这句老话。
一命。我们经常听到的话是“命由天定”、“命中注定”。社会学和遗传学也告诉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可言,这就是所谓的“命运”。但了凡先生开篇就用自己的真实经历告诉我们,命运可以改变,我们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二运。我理解的运,即是机会。我们积极主动,努力求索,不为命运所束缚,才能牢牢的把握住机会。把握机会的前提就是,我们要有一颗”立命”的心。
三风水。风水,我理解的风水,是我们周围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同地域的人也常常有不同的性格。就像苏浙一带的人常常精明干练,湖广一带的人敢为人先,东北一带的人自由奔放。我们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要发挥自己的性格优势,避免地域带来的局限。
四积阴德。了凡先生不仅告诉了我们改变命运的态度,也给我们改变命运的方法论。那就是要积德行善,渡人即渡己。向内,我们要修心。培养内在美好品质,不贪心,不膨胀,没有私心恶念作祟,不嫉妒,不谄媚,不高傲。向外,我们要尽可能的去帮助别人,去传播美好的东西。
五读书。读书也是了凡先生告诉我们的方法论之一。读书即是学习,唯有学习才是改变命运的正途。回首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不管社会如何变迁,不管社会阶层是否固若金汤,读书和学习始终是普通人上升的一个渠道,是改变命运的跷跷板。
这就是我运用《了凡四训》的读书体会,对这句老话的解释。命运的大门就算关闭了,但总会给努力、善良的人开一扇窗。
了凡四训读后感精简篇篇四
一位家庭教育指导师告诉我,每年要读200本书来提升自己,我也在按照她说的话来做,她还说读完后要记得写读后感。
立命之学是了凡先生把他自己改造命运的经过,同他所看到的一些改造命运的人的种种效验,告诉他的儿子,要儿子明白不要被这个“命”字束缚住,要竭力去做种种善事,不可以做坏事,以此来创造命运,而得到一个快乐美满的人生。
书中具体内容表述,了凡原名袁学海,字袁黄,一次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孔先生,孔先生算出袁黄一生的命运,而后各种经历证实了孔先生说的句句真实,起初,他也曾与命运抗争,但是,每一次都逃不脱命运的安排,于是,袁黄失去了奋斗的信心,最终悟出:别跟命争,争也白争,从此,彻底认命。然而,一次机缘他认识了云谷禅师,禅师告诉他“命是什么?是心!心不变,命不变。心变,命亦变!”经过一番长谈,袁黄彻底改变了心境,大彻大悟,改名为了凡。
从此后,发誓要每日行善,自此,命运的轮盘彻底转变。
平常人才会被数所束缚住,若是一个极善的人,数就拘他不住了。因为极善的人,尽管本来他的命数里注定吃苦,但是他做了极大的善事,这大善事的力量,就可以使苦变成乐,贫贱短命变成富贵长寿。而极恶的人,数也拘他不住,因为极恶之人,尽管他本来命中注定要享福,但是他如果做了极大的恶事,这大恶事的力量,就可以使福变成祸,富贵长寿变为贫贱短命。
所有的福田,都决定在每人的心里,福离不开心,心外没有福田可寻,所以种福种祸,全在自己的内心,只要从心里去求福,没有感应不到的!
了凡先生一生做善事,给子孙后代永世造福。
了凡四训读后感精简篇篇五
三年前,朋友送给我一本《了凡四训》,当时读完后,我半信半疑,觉得内容迷信离奇,不足以信。后来,王小虎校长在大会上多次提及此书,让我再次有机会拿起它,这次再读后感受不太一样,结合自己我谈些自己的体会。
作为老师,首先要修改自己的言,解决口舌争端问题。不再随意评论攻击其他国学和玄学界的前辈和名人,如果有必要可以实事求是地做些中肯的点评。其次,对评论自己的人,善意的批评要接受,恶意的攻击要不放在心上。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于给自己褒扬的人要知道感恩。
阴阳五行的观点是,一个事物的发生和发展总是有两个方面,事物本身不具备善恶,善恶的评判取决于你的视角。这个视角往往又决定在时间和空间的位置。在适当的时间和合理的位置,人要口出恩言。
其次,要解决身体不佳的问题。由于想的多伤神,说的多伤精,运动少导致脾无法运化而肥胖。
解决的办法,我将学生以6人以小组,分成8组,每组选出一位负责任的组长,当我的教学任务偏重时,我可以吩咐组长去执行,如平时的听写默写,作业订正,都可以由组长去检查落实。每周至少四次的活动,比如游泳,打球,跑步等等活动。同时在课前也要进行一些唱歌练声练气放松心情的工作。
根据五行学的观点,人要得到一样东西,必然会失却一样东西。很多人明明知道是错,却无法改过,不是没有毅力,是害怕失去。改正缺点的同时会增加自己东西,但也会失去东西。因此在改过的时候,必须明白自己得到什么,失去什么。那种只有得到,没有失去的观点,不是阴阳五行学的理论,事实上也不存在。不过一般大众比较喜欢听。
再次,要修炼自己的心境。用境法,配合自己上面的行为,这是内修的方法。以准提境作为自己护身符。如唐太宗说的:以境照人,可以整衣冠。以史为境可以知兴衰,以人为境可以明得失。
在《了凡四训》中,有个功过格,写着他积善的过程记录。还有一个就是准提咒。很多人看了就过去了。其实这很重要,是他改命的三个方法之一。
镜子的功能是要求自己的心能像镜子一样,虽然印射出世界的万象,但本身还是一层不染。就像我们说的五行可以有万物类像,但五行本身的定义没有变化。在生活中,主要表现为你要交接好的人,高尚的人,心里要想好的事,这样你的心境就会美好。其次,就是如果镜子出现了不好的东西,镜子不会反对,它会接受。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看到了,遇到了不顺利的境况,首先不是拒绝,而是接受。所谓风风雨雨都接受。再次,就是不要去擦镜子,希望这个不好的像擦掉。要知道这个心像虽然在镜子中,但要改变,还是要自己去处理。也就是大家说的,先接受它,再处理它,这样才能放下它。
如果你的心真能到了最高境界,境子中的像就没有什么好和不好的区别,我们现在做不到,那么就多接触好的东西。其实世间一切的美好,都是要用不好的东西成就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有病方为贵,无伤不是奇,格中能去病,财禄两相随。最后,必须抛弃以自我为中心的认知世界的方法。这样才能根本方向上不犯大的错误,也才能灵活的处理各种关系,并知道自己的错误。如果以自我为中心,一切的决定以为是自己的,那么根本没有办法抵挡魔鬼的诱惑。如果生辰八字是你,那么大运流年都是你遇到的人和事,其中有好,有坏。大多数人到了这个时间段自然会认为要这样做,并认为这是自己的意志。其实很多时候,是一种选择。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不是为了成功,是为了成长。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使命。只要你能成长,那么奖品就是成功。我很欣赏日本超一流棋手武功宫正树,他说:我下棋不是为了胜负,而是为了追求棋道,因此总是认真的下每一盘棋。
好书不厌百回读,今后的工作中,我应把《了凡四训》作为教学、教育工作的指导,常读常悟,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了凡四训读后感精简篇篇六
《了凡四训》为明代袁了凡所著训子善书,阐明“命自我立,福自己求”的思想,指出一切祸福休咎皆自当人掌握,行善则积福,作恶则招祸;并现身说法,结合儒释道三家思想以自身经历体会阐明此理,鼓励向善立身,慎独立品,自求多福,远避祸殃。该书自明末以来流行甚广,影响较大,此白话绘图本的出版当有助于阅读了解,于个人品德修养与世道人心改善或许不无小补。《了凡四训》的四训分别为:《第一篇立命之学》、《第二篇改过之法》、《第三篇积善之方》《第四篇谦德之效》。
第一章立命之学:说的是命由天定,但可以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命运;
第二章改过之法:从心理,环境,方法三个方面讲述如何改过,心理上要有羞耻心、恐惧心和勇气;环境上要有身边好友亲人的时时提醒,以及鬼神的暗中监督;方法上改变动机最重要,改变信念次之,实在不行就强制改变行为。
第三章积善之方:首先通过十个小故事让我们理解善恶的特性,包括真假、端曲,半满,真假,大小是非等,然后提出实践性很强的十个行动建议:一、与人为善;二、爱敬存心;三、成人之美;四、劝人为善;五、救人危急;六、兴建大利;七、舍财作福;八、护持正法;九、敬重尊长;十、爱惜物命。
第四章谦德之效:说的是几个关于谦虚、谨慎、立志、分享的故事。
了凡四训读后感精简篇篇七
近日,我浏览了《了凡四训》,如同凝听圣人教诲,收获甚大。
《了凡四训》这本书,是明代袁黄(字坤仪,号了凡,江苏省吴江县人)所撰写的一部教育儿子的四篇家训,分为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四部份内容,集中概括总结了我国封建时代的道德伦理思想的精华,由于清代及***初年的高僧贤德们的推重、印行,在民间广泛流传,对我国民众的人生和道德实践发生了重要影响。
立命之学中提到了改造命运的原理有两个方面,即,极力行善和努力断恶。了凡先生由最初的宿命论转变成相信自己可以改变命运,即在生活中不断的行善,而不作恶事,他的这类转变也正是信仰的转变,从信仰宿命论而改成信仰福善祸***、命由我造的人生观。
改过之法,就是不但要积极其善,而且还要知非改过。了凡先生将改过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从事上改、从理上改和从心上改,并且论述了各自的利弊得失。从心上改,意思是说由于人们有不正当的思想才会发展成千万种错误,一个人假如能净化自己的思想使自己的心灵不被腐朽思想玷污,自然就不会出错误。这是了凡先生论述改过的最高境地。
积善之方,即积善成德的方法,要改造命运不但要改过,而且还要积善。在积善方面了凡先生划分了十条标准,即与人为善;爱敬存心;成人之美;劝人为善;救人危急;兴修大利;舍财作福;护持正法;敬重尊长;爱惜物命。假如能做到这几点,我们就可以够具有这世间各种品德。
谦德之效讲的是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本篇首先从理论上论述了谦虚获益的普遍性,这个道理类似于我们平时所提倡的满招损,谦受益,谦虚使人进步,自豪使人落后。
通过了凡先生的经历,有两点我感慨颇深:
自己的命运完全把握在自己的手中,只要自己努力,布满信心,完全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人若能待人厚道,处处为他人着想,这人必有后福;而一个人若对人刻薄,心胸狭窄,起心动念都为自己的利益,势必遭致灾祸,即使眼前有福报,福也会折损灭亡。即空门讲求的因果报应。佛教以为,宇宙的万事万物的生起,都是业力感化而成。因此,人的善恶报应都是由自己的业力所感化。相由心生,境随心转,因此,要培养仁慈之心,多行善事,这类光明正大的心念就会主导人的身心,***的动机就没法乘虚而入了。要经常检讨自己。当意想到不好的情况发生时,要立即觉察到自己的行为,反思自己的过去。
一是知耻心;
二是畏惧心;
三是英勇心。
第一要发耻心。人能够知耻,就不会起妄心,动恶念。我们做人处事时刻要谨慎,要检讨是否是对得起父母的养育、组织的培养、亲人的期待。
第二要发畏心。要有畏敬之心。假如人没有畏心,又不知耻,甚么样的坏事都会做出来。平时我们在工作、生活、处事中要畏敬党纪、国法和规章制度,这是铁规,须深知触碰各项规章制度高压线的后果严重,教训惨痛。
第三要发勇心。有过当下就改,不必迟疑。发勇心改过就须痛下决心,决定没有犹豫,当机立断。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过能改,善莫大焉。
了凡四训读后感精简篇篇八
相信有很多朋友都有算过命的经历,不管是自己去算,还是父辈拿着我们生辰八字替我们去算命,这种现象从古至今都十分的普遍。同时我们在生活中也常能见到很多人在感概自己的故事时都会补上一句台词:这就是命吧!
中国人的骨子里总有个观点“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然而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又积极地大喊口号“我命由我不由天,事在人为”.所以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样始终没弄清楚,命由天定跟自我改变的关系。命运是什么?人的命运真的已经注定了吗?可以改变吗?如果可以改,怎么改呢?直到我有幸读到《了凡四训》这本一书,才终于找到了答案。
《了凡四训》是我国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主要是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来教戒自己儿子袁天启,内容分为四个章节,于是叫《了凡四训》,也作为家训的方式一代一代传承下来。《了凡四训》不仅揭示了命运的真相,提出了明辨善恶的标准,也指明积善改过的具体方法及积善谦虚的种种效验,同时还包含了儒家、道家、佛学中伟大的智慧和人生感悟。
文档为doc格式。
了凡四训读后感精简篇篇九
读此书,从她说起,一位宛若仙子的女子,与我甚是要好,20xx机缘巧合结缘佛教,20xx暑假回家乡与她见面,言谈间对生的从容、对死的坦然让我刮目,临别送我几本书,其中一本---《了凡四训》,暑假期间得空细细品读,颇有些许沉淀,借此机以为记。
一、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也能够被创造。
了凡先生在少年时,遇到一位孔先生替他算命,算他一生的寿命到五十三岁,命中无子,当官的话可以做到县长。他每年拿国家多少待遇,考试第几名,都算得很准,了凡先生一对照,一点都没错,所以就深信不疑。既然一生的命都已定,所以心就定了,没有妄想。世间人追求功名、财富,而了凡先生没有这个念头,因为他晓得命里没有的,求也求不到,所以干脆就不想了。
后来,他和云谷禅师在禅堂里,坐了三天三夜,没有打一个妄想。禅师很佩服他,说道:“你的功夫了不起,一般人做不到。”他回答说:“我的命被人算定了,打妄想也没有用。”云谷禅师听了哈哈大笑说:“我以为你是圣人,原来你还是个凡夫。”随后,云谷禅师的一番教导,使得他顿悟。于是,他立志改变自己的命运,不但考取了进士,而且还有了两个儿子,活到了74岁。
这正是《了凡四训》所讲,“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
二、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发心去改,善莫大焉。
《了凡四训》与佛经有着相似之处,目的皆在“与人为善”、“护善念”。那么,又应如何“护善念”呢?这就需要平定你的心,去掉“贪嗔痴慢疑”这“五毒”,不被名利富贵等物欲所动心,将坚定的正念、正信坚持下去。
只要一心一意地发善心,做善事,正的念头出现在前,那么邪恶的念头,自然就污染不上我们的心灵。即便是有过错,有过失,只要发心发愿去用心改正,一样能回归自然,回归到我们最真实最善良的一面。
三、虚心使人进步,谦虚是成功的助力器。
“满招损,谦受益”,这句训诫一直成为世人的座右铭。在《了凡四训》一书中,同样阐释了“谦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须使我存心制行,毫不得罪于天地鬼神,而虚心屈己,使天地鬼神,时时怜我,方有受福之基。彼气盈者,必非远器,纵发亦无受用。稍有识见之士,必不忍自狭其量,而自拒其福也,况谦则受教有地,而取善无穷,尤修业者所必不可少者也。”这是说,人若谦虚,神明相佑,人若骄满,神明相拒。
路漫漫,把每一天当成修行。
了凡四训读后感精简篇篇十
明朝袁了凡是一个考功名后做了官的贤达,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很深研究并指导自己做人做事。在老年写下了四篇短文,当时叫“戒子文”,把自己一辈子做人做事的心得体会写下来,告诉自己儿子,训诫他儿子,也就是后来广行于世的.《了凡四训》。他可以忽悠别人,不可能忽悠自己儿子,可想而知,这是他一辈子做人做事的成功心得体会,我们也应该好好感悟并指导我们心灵修为和言行举止。历代很多贤达也非常推崇,也有很多诠释,如印光大师、净空法师都有讲记。
四训为:立命、改过、积善、谦德。
什么是立命?就是自己把握自己命运。你这一辈子过得怎么样?是幸福、安宁、踏实……都是你自己,外求永远求不到。就是面对这样的社会、单位、上司、下属、父母、子女、老婆、老公……不管是好坏,这些对于你来说都是外在因素,你很难把握和改变,你只能调整你自己,你怎么应对,怎么做人做事,怎么适应这些既定的外在因素,并尽力促进外在因素改进。我们人生观价值观首先得回到这个思维轨道。
了凡四训读后感精简篇篇十一
《了凡四训》深为曾国藩、稻盛和夫等东方哲学家的推崇厚爱,体现了古代中国为人入世最朴素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敬天畏人、积善修德!
书中讲了君子要立命、改过、积善、谦徳!
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求在我,不独得道德仁义,亦得功名富贵;内外双得,是求有益于得也。若不反躬内省;而徒向外驰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闻而不怒,虽谗焰熏天,如举火焚空,终将自息;闻谤而怒,虽巧心力辩,如春蚕作茧,自取缠绵;怒不惟无益,且有害也。过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斩毒树,直断其根,奚必枝枝而伐,叶叶而摘哉。
勿以己之长而盖人,勿以己之善而形人,勿以己之多能而困人。收敛才智,若无若虚,见人过失,且涵容而掩覆之。一则令其可改,一则令其有所顾忌而不敢纵。见人有微长可取,小善可录,幡然舍己而从之,且为艳称而广述之。惠不在大,赴人之急可也。
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举头三尺,决有神明;趋吉避凶,断然由我。
了凡四训读后感精简篇篇十二
《了凡四训》是明朝袁了凡先生在69岁时所著,以他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是如何多行善事,最终改造命运,心想事成。袁了凡先生在年轻时,曾有以为大师帮其算命,只能活到53岁,做官做到现在的县长级别,而且膝下无子女。随着袁了凡先生的人生轨迹,每一步都跟大师算的一模一样,袁了凡先生深信不疑,认为这就是自己的命运,认为他的一生就这样了。但后来他又遇一位大师的指点,从而明白了修善断恶,改变自己原定的命运,最后活到了74岁,官位也晋升到了进士,还得了两个儿子。这本书共分为四个部分: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
立命之学。即“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袁了凡先生刚开始觉得自己的人生命运和第一位大师算的一样,觉得命已天定,从此听天由命,然后到后来受到第二位大师的指点,在生活中多行善事,立断恶念,得到了不一样的命运。
改过之法。即先改过,再积善。改过的结果就是避灾避祸,不改过,修的善也会大打折扣,积的善和福也会漏掉。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做了错事要有羞耻心,对待任何事物都要有敬畏之心,要勇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积善之方。要做到与人为善、劝人为善、敬重尊长、爱惜生命等,多行善事,福泽绵延。《易经》也说过: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谦德之效。这就告诫我们要始终保持一个谦卑的心,遇人遇事都要谦卑,不可骄傲自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