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读国学心得体会(优秀15篇)

2023年读国学心得体会(优秀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2 00:54:03
2023年读国学心得体会(优秀15篇)
时间:2023-11-22 00:54:03     小编:薇儿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国学心得体会篇一

作为一门强调传统文化和人文思想的学问,国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一度被忽视。然而,随着对中华文化的重新认识和对传统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和学习国学。在我开始了解国学并投身于其学习之中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国学的价值和魅力。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享我对国学的理解和感受。

第一段:国学与我。

我是一名学生,对于国学的接触并不多。然而,在了解了国学的基础知识之后,我认识到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诸多学科和思想,如文学、历史、经典、诗词、礼仪、哲学等。学习国学不仅可以增加个人的文化底蕴和自信,而且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使自己更好地理解和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内涵。

第二段:经典与我。

在国学中,经典是研究的重点和基础。从《尚书》、《周易》到《诗经》、《论语》,每一个经典都蕴含着中国古代文化的智慧和思想。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我体会到古人的思想和情感,感受到文字的力量。同时,我也发现,这些经典不仅是古代的宝库,更是当今社会的财富,它们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也为现代人提供了很多启示和指导。

第三段:诗词与我。

诗词是国学中的重要分支之一。在学习诗词的过程中,我深刻领悟到古代诗人的情感和自然之美,这些诗词是自然、人文和思想的完美融合。同时,学习诗词还可以提高自己的感性认识和高雅气质,这对个人修养和人际交往都有着很大的帮助。

第四段:修身与我。

国学不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修养。在学习国学的过程中,我不仅可以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还可以提高自己的修养,如为人处事的态度、人格魅力和精神境界等。同时,国学的学习也可以给生活带来更多的乐趣和感悟,让人生更有意义。

第五段:国学与未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国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国学的学习将为个人提供更多的思想启示和文化支持,让个人更具有竞争力和广阔的视野。同时,国学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传承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成为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总之,国学的学习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古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也让我更加自信地面对现实的挑战和问题。我相信,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国学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成为让我们更加骄傲和自信的文化符号。

读国学心得体会篇二

20xx年我校开展了学习《国学经典与教育》这门课。原先我对国学仅仅是明白而已,经过此次的学习,让我对国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感受到国学中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细细的反省一下,我感觉确实受益匪浅。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完美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务必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样了解自己,明白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说:"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透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就应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就应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就应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留意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能够说,国学知识里应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简单而洒脱。作为中国人,我们就应以此为傲,也期望大家能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

读国学心得体会篇三

国学课是我在大学期间选修的一门课程,通过学习,我对中华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这门课上,我学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体验到了中华传统智慧的博大精深。以下是我对国学课的一些个人体会。

首先,国学课让我更加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在这门课上,我们学习了诸多经典著作,如《论语》、《大学》、《中庸》等。这些著作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理解中国传统社会、价值观念等有着巨大的影响。通过学习这些经典,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先贤的思想,也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应用到现代生活中。

其次,国学课培养了我对传统智慧的兴趣。中国传统文化积淀了数千年的智慧结晶,它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等。在国学课上,我们学习了诸多古代文人的作品,如儒家经典、道家经典以及一些经典诗词等。这些作品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思考,让我对传统智慧充满了好奇和渴望。我开始主动去了解一些古代文人的生平及其思想,这让我对中国传统思想产生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并且激发了我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再次,国学课让我更加珍惜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是我们民族骨髓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在国学课上,我们不仅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还切身体会到了这种文化的独特魅力。中国古代文人的作品涉及了诗词、曲艺、书画等诸多艺术形式,它们不仅美丽动人,并且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通过学习这些作品,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更加珍爱和重视,也更加愿意为传承和发扬这种文化而努力。

最后,国学课还启发了我对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结合的思考。在当今社会,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有时存在冲突,这让很多人对传统文化产生了疏离或者难以理解的情绪。然而,在国学课上,我们学习到了许多古代智者的言行,他们的智慧仍然对我们产生启示和指导作用。这让我认识到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有责任将传统智慧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为社会发展带来更多益处。

综上所述,通过国学课的学习,我更加了解了中国古代文化,对传统智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加珍惜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思考着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国学课让我看到了传统文化的宝藏,也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关怀。我相信,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我们可以在新时代秉持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推动社会进步作出更多贡献。

读国学心得体会篇四

国学社向我约稿,我诚惶诚恐。因为无论是文化修养、阅历感悟还是身体力行等方面,自己都很浅薄。可再一想,不妨说说自己学习国学的一点个人心得,抛砖引玉,引起大家更多的参与,共筑我们的精神家园,把研讨共修扩大化,想到这些,也就心安了。

自20xx年2月第一次上课以来,至今已有四个月了,自己感到收获不少。实际上,在进明德天下国学社之前,我就一直对中华传统文化特别爱好,可只是零散的学习其中的只言片语。这种情况自从参加国学社以后有了改变,有了外力的促使,倒也使我开始去学着坚持。回想四个月来,收获很大。

大概有三方面的收获:

第一方面,在国学领域似乎有了一种要入门的感觉。

从文字关到义理关以及研讨,上课所带来的是古今的一种贯通感,似乎有了一种豁然开朗、不断更新自我的感觉。有什么疑惑,请教老师和同学,大家都是那么无私、友爱的答疑释惑。学的很过瘾、很畅快,原有的学习兴趣越来越强。也许国学就像月光宝盒,里面看似朴素,实则蕴含着大道。而打开盒子很容易,可是想要开启里面的大道,是需要钥匙来解开其中的密码和玄机的。原来自学国学容易陷入文字层面,义理层面和人生层面很少引发,有了明师启发引导、同学共修就是最好了。而这使我开始发酵,这也会使我在人生大道上愈行愈远。

第二方面,是心态和情绪方面好了。

原来的我是个急性子的人,有着很多的迷惑,心态不定。而现在心静了,情绪平了。很享用现在这种心静如水的感觉,似乎冥冥之中到达了一种早就期待的境界和感觉。还记得《大学》中的那句话“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说的太好了,自己似乎对这句话有了一种感性的领悟。学《大学》使得我对自己的“止于至善”、“至于何方”有了更长远的思考,这样在面对外界的各种纷纷攘攘时,能够做到心静而自有方寸。心中能够有所静,源自每次不同课程中的收获,有些来的直接,有些潜移默化。

比方说,当我听到“退一退海阔天空不如停一停海阔天空”时,心头一震。实际上“退一退”更多的是讲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而“停一停”讲述的更多倾向于人面对自我的一种心态和方法。因为只有“停一停”,才会有时间选择自己的情绪。也似乎懂得了历史上许多大家能够面对小人时,心有城府含而不露又能合作的原因,至少有一条那就是达到了运用情绪的高境界那就是选择自己的情绪。

比方说,当我得知“所谓卦象无所谓好坏,它只是告诉人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并且应该注意什么”、“唯有一谦而四益”时,似乎豁然开朗。

每每回忆起课上的妙语连珠,心中非常愉悦。

“学问忘了就是会了”、“解决化解内心的所有对话”、“找到内心多个自我中的那个主我”、“完成内心纷杂世界的统一大业”、“不给钱还是愿意干的事就是最想干的事”、“遇境炼心”、“国学有如人生旅途中的明灯”、“面对世路更要学会走心路”等等,总之要在关注世事的同时,别忘了反观自我,挖掘自我,认识我是谁,明白自己这辈子要干什么。走世路的同时也要走心路。

类似情况,举不胜举。

第三方面,那就是促进了专业领域水平的提高。

我做的是新闻影视工作,含有两方面功能:一个是记者功能,一个是编导功能。铁肩担道义,妙手驻文章。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得我选择了这样一种生产精神文化产品行业,从事了纪录片的编导工作。越做越发现,自己所做的意义也许是一种历史的记载、时代的引领。司马迁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而写《史记》。当代电视电视剧电影工作者也应该给自己定位是文艺工作者,这样至少能够保证文以载道、艺术为人民服务对历史负责,引导人们的高级趣味、承上启下、传承传统和历史、引领时代。而这正是我乐于学习国学的重要原因,我学的影视更多的是一种表现手段和方法,我学国学更重要的是学到中华文化的“核”,这也是所要表达的,从而活在当下、引领当下。通过学国学使得自己对纪录片工作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探究,这样也许就增加了更多的深刻和高度。

当然,如果抽离出自己,或者跳出以上这个所谓立场,也许这种所谓的“精英”意识“精英”文化和“草根”意识“平民”文化是有着矛盾的,这也是自己一直在考虑在矛盾的一个问题。这次就在这个平台上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我也真诚的希望能听到更多的声音,希望大家能帮我解疑释惑,共同来思考这样问题。

总之,明德天下国学社,对于我的成长意义非凡,也注定了成为我成长成熟成业中的重要丰碑。

在这里发自内心的说说心中的感谢,感谢王鹏老师的引见和指导,感谢明德天下国学社的氛围和平台,感谢三位高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和对中华文明承下启下的使命感责任感以及生命的激情,感谢各位同学的良师益友式的各种贡献和一心向善,感谢所有学社工作人员以及所有发起人默默奉献勤勤恳恳和多方奔走,感谢汤传忠社长倡起组建和全心付出,感谢济南体恒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这样一份天空和氛围,感谢历代先贤圣者、志士仁人为我们书写和践行的伟大的中华文明!

读国学心得体会篇五

在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的迅猛发展,文化交流变得日益频繁。然而,我们是否真正关注并学习自己文化中的精髓呢?国学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近年来,国学研究热潮逐渐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国学的价值,我也深有感触。通过阅读国学经典,我收获良多,不仅能够获取知识,更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首先,通过读国学,我更加了解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国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以孔子为代表的国学大师们以其卓越才能和深刻见解,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他们所著的《论语》、《孟子》等经典,是我们了解中国古代社会风俗、道德伦理的重要资料。通过阅读这些经典著作,我仿佛穿越到了古代的社会中,亲身领略到了古人的智慧和胸襟。这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其次,国学读书不仅让我受益于文化的传承,更让我沉浸在文学的艺术中。中国传统文学自古以来就以其深厚的底蕴和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读者。而国学经典中的文学作品更是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例如,《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通过对贾、史、王、陈四大家族的描写,展现了封建社会的兴衰变迁。通过阅读这部作品,在欣赏文学艺术的同时,我也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变革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此外,国学读书也让我受益匪浅的是其对个人修养的提升。国学作为一门学科,强调了人的自修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在阅读国学经典的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更得到了一些待人处世的智慧。例如,孟子的“万物皆备于我而后能修人”、“养心莫善于寡欲”等言论,让我意识到一个人能否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并不在于他身上拥有多少财富,而在于他的品德和修养。通过阅读国学经典,我不断纠正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更加注重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和素养。

最后,读国学也为我提供了更多的人生智慧和人生哲理。国学经典以其丰富的内容和深邃的思想,为我提供了许多人生的指导与启示。例如,孔子所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赋予了现代人更深层次的意义,使我们明白,只有在个人修养得到提升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家庭幸福和社会责任。另外,国学经典中的哲理故事和寓言也给我带来了许多思考,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通过这些智慧和哲理的启示,我更加理解了一些人生的本质和真谛。

总之,读国学对我来说是一次极富收获的心灵之旅。通过这一旅程,我更加了解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的卓越魅力。我沉浸于国学经典中的文学艺术,体会到了文化的独特之处。同时,国学读书也让我提升了个人修养,获得了更多人生智慧和哲理。国学的魅力无穷,读国学的路程也将在我未来的人生中持续前行。

读国学心得体会篇六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快,自己以前学到的知识太有限,根本赶不上时代的变化。要做好新时代的公务人员,能适应时代的需求,就务必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而学习,就应海纳百川,就应博而精。新时代的知识技能固然要学。而我国古文化博大精深,更就应是学习的宝库,知识的海洋。结合以前利用业余时间粗略地看了《论语》,《论语》中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能够为师矣。”国学经典里的知识也一样,就像陈年佳酿,越品越有味道。而且也只有国学经典才经得起推敲,经得起品味。历久弥新。《论语述而》中还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对本人影响也很深。

在为人处世上,也从国学经典中学到不少。曾学到过孟子的这样一句话:“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更就应以此做为自身的行事标准。人能够穷,但是要有骨气,要有奋斗的决心,此刻这个时代,只要勤劳,就能创造财富。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财富。让我成为一个正直,勤劳的'人。现代社会机遇很多,造就了很多骤富的人,但是,由于来得太容易,所以一切都显得那么不塌实。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才过上好日子没几年,不能满足。我想不只是那些富二代,处在这个太平盛世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就应以“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来要求自己。

在对待工作的理念上,透过国学经典阐述的经久不衰的真理。认为做到了人人平等。其实这样的中庸却是违背事物发展规律的。从《古典诗词的品格与修养》的学习中,认识事物观察事物都具有各个不同角度,就像描述一类有不同形式和方法。古代禅学更是讲人生的冰、水、云三个层析淋漓尽致。心灵境界不可一世,“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的超然气魄。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引起了众多外国学者的关注。沈立岩教授说的好多西方国家的留学生都对中国传统文化很执着,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是不是就应把自己的经典都拿出来品好了,再去学其他的好东西,我们有很多好的东西,很多值得学的东西,个人认为把我们的根本学好了,才不愧为一个中国人。

读国学心得体会篇七

《论语》是一份弥足珍贵的教育遗产,使我们的心灵有所启迪,有所收益。只有用心去读,认真品味,才能洗净内心的污垢,净化我们的心灵,提升我们的道德水准,做一个实实在在的好人。

子曰: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在学业上陷入困境。学习就要掌握技巧,也不是死学要与世界上的万物联系在一起,古人说的好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无止境的。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学识是不断深化人的精神。三经里说到: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我国在很久前就十分注意教育,人在失败中长大,每个名人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故事,《陈平忍辱苦读书》、《陆羽弃佛从文》、《少年包拯学断案》、《万斯同闭门苦读》这些伟大人物都经历了艰辛、寒窗苦读圣贤书、辛勤学习才得到这番作为。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意思是说,广泛地熟读典籍,复习所学的知识,进而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又能努力吸收新知识以求融会贯穿。是呀,也许我们买来的书,有些人只看一遍,就把它丢弃在一旁了。其实,书中的奥秘之处不是一遍就能看出来的,你得看五遍、六遍,甚至一百遍,每一边吸收的知识都是不同的,个人简历俗话说的好: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以诚待人,以信取人,是我们中华民族最为优秀的传统之一。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一种人人必备的优良品格,一个人讲信用,就代表他讲文明,讲诚信,处处受欢送;不讲信用的人,人们会把他当成空气,忽略他的存在。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讲诚信。如果人不讲信用,在这社会上就不会有他的任何一处立足之地,什么事都做不成。讲诚信,不是说说这么简单,很多人都是说得容易做起来难,如果讲诚信,在商场上的`竞争也就都不会存在了。在生活中,我们并不缺什么,就缺了人心、诚信。我们要讲诚信,因为这是做人的最根本的道理。

学了《国学》,我懂得了许多,体会到了无穷的知识。人的财富不是金钱,而是知识与诚信。古人为我们创造了无止境的知识,我们应该继承并发扬下去,让这笔财富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国学》是世界的瑰宝,他教会了我们一切,它是历史的领袖,是中国历史上的骄傲。

读国学心得体会篇八

作为一名祖国的儿女,我们应该学习国学,了解我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国学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涵盖了诗、书、礼、乐、易、春秋、兵、法等方面。在学习国学的过程中,我不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第一段:学习国学的初衷。

国学的教育是培养我们的素养和修为的重要手段。在学习国学之前,我的文化背景比较单一,一直沉浸在西方文化中。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明白了要想有一个丰富的思想和知识体系,必须要涉猎更广泛的文化,其中包括传统文化。国学就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代表之一,是了解中华文化的必修课。

第二段:学习国学的过程。

学习国学的道路并不容易,需要习惯古文的阅读方式和思考方式。为了更好地学习,我参加了一些国学课堂,并在书香门第中,开展了读书会和讲座。这些活动为我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让我能够与一些有相同爱好和兴趣的人交流。这些人的思想能力和见解对我启迪很大。

第三段:学习国学的启示。

学习国学不仅仅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次认识,也是对我们思想和人生道路的启发。国学里有很多思想和道德观点值得我们去深入理解和思考,如“仁义礼智信”、“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等。这些思想理念不仅适用于古代社会,对今天的我们也有指导意义。学习国学,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人生的本质和真谛。

第四段:学习国学的收获。

在学习国学的过程中,我发现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更加强烈。通过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底蕴和精髓,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文化根基并肯定其价值。同时,我也感到自己对古代文化的兴趣越来越浓厚,继续学习研究古代文化成为我未来努力的方向之一。

第五段:学习国学的必要性。

中国是一个拥有源远流长历史文化的国家,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国学不仅是了解民族文化、文化传承,也是强化身份意识的过程,是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信心的重要途径。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学习传统文化也是我们适应变化的必要手段。因此,学习国学的必要性是显然的。

总结:

学习国学培养我们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增强了我们对自己民族文化的了解。国学方寸之间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内涵,吸收国学古训、古诗、古乐等各个方面知识,能够令我们更好地面对现实生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学习国学的热潮会继续升温,这也将为传承发展中华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

读国学心得体会篇九

国学营是一个让我们接触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通过学习书法、古诗、古文等,让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会。这次国学营的收获是如此之大,让我认识到了传统文化的瑰宝和宝藏。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国学营中的体会和心得,希望能让更多的人重视和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

首先,在国学营中学习书法是我最喜欢的一部分。以前,我对书法只是了解一些皮毛,但在国学营中,我学习到了很多经典的书法作品和技巧。我们学习了《颜真卿祭侄文稿》的行书、《鲁迅手迹》的小楷等,每一幅作品都展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的魅力。通过练习,我逐渐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笔画和笔法,能够用毛笔书写一些简单的汉字。这让我对书法产生了更深的兴趣,我决定要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实践书法艺术。

另外,国学营也让我对古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国学营中,我们学习了很多经典的古诗,如《登鹳雀楼》、《静夜思》等。通过分析、背诵和欣赏这些古诗,我体会到了古人的智慧和才情。古诗通常以简洁、精练的文字表达了深邃的思想和情感,这使我深深地被其吸引。我也开始写一些自己的古诗,虽然还没有完全掌握古诗的技巧,但我相信只要坚持努力,我一定能够成为一名出色的古诗诗人。

除了书法和古诗,国学营还让我对古文和古代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们读了《孟子》、《论语》等经典的古代文献,通过研读这些文献,我了解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人文精神。他们提出了许多关于人生、道德、政治等方面的思考和观点,这些思想至今依然具有深远的影响。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古代礼仪和传统节日,在实践中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丰富多彩的内容。

最后,国学营还让我认识到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基和灵魂,它包含了我们民族的智慧和精神,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和支撑。然而,在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受到了很多冲击和威胁,不少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也不够。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以保护和传承我们的文化遗产。

总之,国学营是一个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通过学习书法、古诗、古文等,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会。我学习到了书法的技巧,爱上了古诗的韵味,认识到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我会继续努力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认识和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读国学心得体会篇十

近年来,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国学课成为学校课程中备受关注的一门课程。在过去的一学期里,我有幸参加了学校为期一个学期的国学课学习。这门课程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对这门课的心得体会。

首先,国学课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国学课上,我们学习了经典的诗词、文章及传统文化的知识。这些经典蕴含了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通过学习这些经典,我对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而且,我也从中体会到,在我们追求现代化的同时,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国学课促进了我的思维发展,培养了我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国学课上,我们不仅学习了经典的内容,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老师引导我们思考经典的内涵和现实意义,激发我们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通过分析和讨论,我逐渐锻炼了我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文章表达能力。这不仅有助于我在学业上的提高,也对我的终身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另外,国学课提高了我对文化自信的认识,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这门课上,我们学习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作品,如《论语》、《孙子兵法》等,这些作品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学习这些经典,我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有着丰富的内涵,而且对全人类文明进步也做出了巨大贡献。我由衷地为自己生活在中华民族这样一个源远流长的文化圣地而自豪。

最后,国学课意识到了我人生价值的追求。在国学课上,我们不仅学习了古人的思想和智慧,还深入了解了他们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他们追求的并不只是物质的满足,而是心灵的自由和升华。他们着力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和修养,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和宁静。通过学习古人的思想和追求,我深刻地认识到,在现代社会的洪流中,我们应该追求的并不只是功名利禄,而是内心的真实和价值的实现。

总之,国学课是我成长道路上的一次重要经历。通过学习国学,我开拓了视野、提升了思维能力、增强了文化自信,并得到了人生价值追求的思考。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这些收获将会对我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也期待着,能够继续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读国学心得体会篇十一

国学博大精深,自问知之甚少,原本以为“国学”只是年老学者们钻在故纸堆里埋首做的文章。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才明白国学几千年来一直是我们中国人安居乐业,安身立命之文化根基,也一直是我们中国文人的精神脊梁。我们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也是因为有了如此深厚的国学文化做支柱。这种文化一直贯穿中国的历史发展,也一直贯穿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历程。通过这次在线学习,让我对国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感受到国学中的不可言传只可意会的经典理论,细细的反省一下,我感觉确实受益匪浅。

一、学习国学,可以提高素养。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要做到慎言、慎行,就要常常自省,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当今社会物欲横流,诱惑颇多,如何克制贪欲,就要靠平常多学、多思,以史为鉴,以人为镜,虽不一定能达到“贫而乐,富而好礼”的最高境界,但也一定能做到“穷则独善其身,富则接济天下”。“书中自有黄金屋”这不是玩笑话,是一个我们忽视了很久的很重要的问题。我们身为中国人最幸运的不过拥有祖辈圣贤们留给我们的金玉良言。这些经过千百年的印证的人生的体会,为人处事的道理,学习知识的方法甚至是细致入微的生活感悟,我们的祖先从不吝于赐教,早就倾囊相授了。

二、学习国学,必须取其精华。

现代人学国学最重要的是明白为什么而学?有人学《周易》是为了看风水,学道家是为了练气功,中国自古以来兴盛的是术,寂寞的是道。四书五经在古代是历朝君王假以利用统治臣民的工具,有许多观点论述不附合现代社会的需要,甚至是糟粕。所以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多思考,以社会发展进步的眼光取其精华,古为今用。例如: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统治者借此标榜自己是道德教化的化身,神化个人威信,以愚弄百姓,达到“君教臣死,臣不得不死”统治效果。现今社会虽也应“以德为政”,但我认为这“德”应是“良法”,“法制”才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才是真正的“北辰”,才能“众民拥之”。

三、学习国学,结合中西方文化对照借鉴。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传诵着中华文化的观念文明。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使中华民族以特有品质和风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纵观世界文明史,我们同样也可有所领悟。例如,数千年前古希腊文明已把智力健康和肢体健康相融合,形成了人类千古永恒的目标—“奥林匹亚”精神。公元前600—320xx年是“人类文明轴心时代”,中国产生了老子、孔子、孟子等思想家,他们正为“儒学治国”“政道治术”时,印度有了释迦牟尼,创立的佛教流传至今;西方有了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伟大的哲学家。

因此,我们学习国学更应跳出关系圈,以国学的精华养成处世为人之道,以宽阔的胸襟,求实的态度,树立自己人生的信仰,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繁荣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动力,是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华永远值得我们发扬。“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精神,“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忧国忧民的情怀等等,这些凝结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国学,只有接续国学薪火,才能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这是一件大好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都要从做人开始。如果没有做人的基础,那就既不会有民族精神,更不会有革命精神。做人从哪里开始?从洒扫庭除,应对进退开始;从国学启蒙的“三百千”开始。这种学习不光是识字和道德思想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文化的传承来对待。

孔子的精神和文化正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把它称之为“国学”。以国学启蒙的范本“三百千弟”为例。《三字经》最重要的特点是条理清楚、文理明畅、概括精辟地传授历史文化知识,伦理道德知识,团结友爱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应当刻苦等等,被誉为“袖里通鉴”。且反复劝勉学童勤学,敦促家长、老师认真对待对子弟、学生的教育。诵《百家姓》使我了解了中华民族姓氏的渊源。《千字文》是世界上流行年代最久远,使用人数最多的儿童国学启蒙读本,在中国教育史、文化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国文化的小百科全书。《弟子规》是关于品德修养、行为规范的国学启蒙读本,将中华文化所倡导的忠、孝、仁、义、礼、智、信等理念用通俗的语言,浅近的历史典故讲述清楚。所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扬和光大革命精神,不可不从国学启蒙开始。回溯源头,传承命脉,“国学”是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

中华文化综罗百代,广博精微,国学经典中蕴藏着中国五千年历史中的智慧精髓。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明证,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传统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传承数千年的重要载体,内容博大精深,流传的经典浩如烟海。

经典”是一个民族博大智慧和美好情感的结晶,所载为至理常道,透射着人文的光芒,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的经典作为源头。罗曼?罗兰曾说过:“一个民族的政治生活只是它生命的浮面;为了探索它内在的生命——它的各种行动的源泉——我们必须通过它的文学、哲学和艺术而深入它的灵魂,因为这里反映了它人民的种种思想、热情和理想。”这个暑假我认真诵读国学经典,感悟古典魅力,感受颇深。

一提到“国学经典”四个字,大家的第一反应一定会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

两千多年来,中国的文化教育一直都是以圣贤的经典为基准,就是在元朝与清朝时,外族入主中原时,这种教育方法也不曾被改变。这种以国学为基础的教育,为中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化巨人与治国能臣。然而现代的教育,只是对人的智力与技能方面的开发加大重视,对于人的德育与做人做事方面却不管不顾。其实一个再有才能的人,如果没有德行,也会在社会上处处碰壁,不会得到幸福的人生。

我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可以在经典国学的长河里凌波;可以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心中最美好的教育诗篇;可以用心中的最美的画笔描绘一幅幅山青水绿欢声笑语的画卷;可以用凝重的深情,唱出我心中最优美的教育赞歌——“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文化历史的民族。古典文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是几千年来积累下来的文化经典,是我国辉煌灿烂的文化典籍的核心部分,对我国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是中华文化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横贯五千年的光辉灿烂的古典文学,铸就了华夏民族赡厚的文化史。古典文学兼跨德育、智育、美育三大范畴,闪烁着中华民族的特有精神基因,它孕育出无数中华英才,千古风流人物,他们使中华文化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至今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道德情操和中国人的人格智慧。古典文学,是中华文化中的精华,它能穿透深邃的历史时空,和我们的心灵相遇,相励、相慰,犹如世代相传的火种,点亮近代相承的人们的智慧和情感之灯。

打开古典文学,你就犹如进入了知识的宝店,让你大开眼界,让你如饥似渴,让你得到一把把开启智慧的钥匙,空虚、无聊、浮浅、骄躁将远你而去,你的精神将得到大的升华。从国学中你可知道如何励志、励炼、学习、生活、审美、健身、医疗等。古典文学不仅在历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国学,受益仍是匪浅。老子的道德经能够培养我们的哲学思想,增强自身的修养。孔子的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导着我们的学习、生活,是做为人的道德准则。而孙子兵法又是一部充满传奇色彩,深得中外军事、经济、史学家的青睐。司马迁《史记》不仅记叙了中华文明史,而且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

我认真看了《国学经典与教育》的视频和读本,其中《弟子规》这本书让我懂得了做人的最基本的道理,人要爱国首先要孝敬父母,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当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父母就为这个新的生命而忙碌,不管爸爸妈妈工作多么辛苦,回到家后,为我洗衣做饭,辅导我功课。现在我们已经是成家立业了,也为人父母了,我经常教育我的孩子,做人要有爱心,要学会体贴父母,关心别人,也可以为父母分担一些家务,减轻父母的负担。长大后会更加孝顺父母,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要他们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一代一代传下去。

人与人之间都要和睦相处,互相关爱,别人做错了,就要以理服人,尽量与品德高尚的人在一起,学习他们的优点,帮助自己改正坏习惯。学习要用功,只要功夫到了,不懂得地方自然就明白了。遇见不明白的事情一定要问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些人生中最基本的事情,也最需要努力。只要明白了这些,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完美。

再如读《论语》时,我对《论语》及其作者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现实生活中,也慢慢知道我们的很多风俗习惯、礼貌用语原来都来自于《论语》,《论语》在2500多年后仍能拥有如此深的影响,而且在世界很多地方也广为流传。《论语》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一句话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的确,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它教人学习要动脑子,不要一味地去搞题海战术,要学会思考和总结。只有在努力的基础上,学会思考,自己的学习成绩才能更上一层楼。如果仅仅思考而不学习,那就像种庄稼想不劳而获一样。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提醒着自己,工作也要讲究方法,不要一股劲走到头,才发现是个死胡同,要经常反思自己的工作,从反思中提高自己。而且时刻提醒着自己,只有亲身付出,才有可能有回报,不要有等着天上掉馅饼的想法。只要有可行的想法,自己就要去尝试,去付诸行动。《论语》不仅教会了我学会工作,还教会了我做人。所以,我坚信,只要大家能够理解《论语》的真谛,你的人生一定不会遗憾。

通过这一段时间网上视频和读本的学习以及对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经典的涉猎,感觉国学不仅在庙堂上生辉,在民间照样闪光。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五千年而没有中断的国家,也是因为国学文化一直贯穿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历程。阅读和学习国学经典,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健康成长,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这使我受益匪浅,我学到了许多,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取其精华,融入其中,让学生们用心去感受我国古代文化的灿烂。

读国学心得体会篇十二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库,包括了诸多方面的知识,如经典、史书、文学艺术、礼仪等等。在中国历史上,国学一直被视为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不仅被广泛传承于中华儿女之间,而且也对其它国家及其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对于现代人来说,学习国学已然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文化认同和个人修养的方式,可以说,理解和实践国学的精髓,成为我们重建文化自信和塑造独特个性的重要一步。

第二段:分享学习国学的过程和鲜明感受。

学习国学需要抱有一颗敬畏心和求知心,在传统文化的总领下,探索、学习古人的理论和实践,探寻着我们自己的文化认同。学习国学是有阶梯性的,需要在前人的基础上逐步研究领悟。在学习国学的过程中,我不仅认识到了历史和传统文化,更重要的是,它让我更加深入理解了人生的真谛,明白了人自身与天地之间的联系。通过学习桃花源记等经典文化书籍,我懂得了保持初心、追求内心平和,珍惜自己身处的环境和时间。虽然只是一角一端,但这些感受却已让我产生了不少深远的思考与启示。

第三段:分享国学教育对个人成长的帮助。

学习国学,既有自我文化沉淀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形成,也有对生活和社会的洞察力的提升以及至人至善的情感修养的培养。一方面,通过学习国学,不断地反思自己的处事态度和生活方式,不断地强化自己的心性沉淀。另一方面,在学习诗词歌赋、书画艺术、文化经典等等方面,让我们真正触摸到了文化底蕴所带来的美好情感和思考方式,鼓励我们在工作生活中更加真挚地与他人互动,更加勇敢地去追寻梦想和真理。

第四段:阐述国学教育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国学教育不仅可以令我们自身个性更加丰盈,更重要的是,它也能够建立起社会的共识和文化认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很多人都感到焦虑和迷惘,甚至因此而失去了自己作为一个文化个体的重要性。因此,国学教育的开展不仅能够激发更多人的求知欲和文化兴趣,更能够拉近不同国家、民族、文化的差异,把人们关注的焦点重新聚焦到了各类文化中心的共性上,并为“和平与发展”挖掘新的文化资源。

第五段:总结并强调国学在教育中的作用。

总的来说,国学是我们身为中国人所应该信奉的一种文化生活方式,它不仅帮助我们凝聚了文化认同,开拓了精神世界,也为我们提供了完善的精神养分,指引了实现人类精神诉求和人类价值观的方向。同时,它也是一个越来越受到欢迎的教育方向,以其丰富多样的内涵和照顾到人们内心需求的教育方式,为更多的人带来更加有意义的成长机会。我们要牢记其重要性和独特的价值,让国学成为我们生命中的一个重要支点,让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读国学心得体会篇十三

很喜欢看“平衡木”比赛,因为在如此狭窄的木板上运动员不但能稳如泰山,而且还能做出优美高难的体操动作,用人体线条勾勒出一副副动感的艺术画面。她们的每一跳,每一次转身,所使用的力量真可谓恰到好处。因为无论是力量偏大还是不足,都会从平衡木上掉下来。所以平衡木的魅力充分体现了“恰到好处才是真!”

读过《中庸》一书,对于恰到好处的真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子曰“过犹不及。”就是无论是“过分”还是“不足”都是错误的。仔细观察,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无论是人生轨迹还是心灵的成长历程,无一例外地都围绕着中庸之道在运行。

就拿香港回归来说,中央政府并没有强硬地要求香港必须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而是采用了“一国两制”。这一举措,举世无双,因而香港回归顺利,发展平稳。“一国两制”符合中庸之道,充分展示了中国领导人的政治远见和智慧。

我再举一个反面例子,现在正在肆虐的“金融危机”,究其原因第一是美国的超前消费方式实在过头;其二是美国的金融界和房地产商人的过分贪婪;其三是美国的监管力度不够。既有过分也有不足,总之离中道太远,所以金融危机的爆发,简单地说就是偏离了中道。

我再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凡是做的好的地方都是符合中道,凡是不好的地方都是偏离了中道。比如有时候扩展量偏多,难度偏大,这都会影响教学效果,使学生产生畏难情语》先后购买了3个版本,《中庸》记忆中购买了至少5次,先后阅读了不下10次,都没有什么感觉,也没有触动我的心灵。前天,在机场又购买了一本海潮出版社出版的《中庸》,在一个非常安静的地方,认真的进行了阅读,边读边对照自己的生活,认真的进行了思考。

什么叫中庸?要给其下个定义太难,但很多人还是愿意接受朱熹的定义:“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者,平常也。”《中庸》作为平民的哲学,其核心是中庸之道。所谓的中庸之道,就是忠恕之道。在行为准则上:“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夫义妇顺”、“兄友弟恭”、“朋友有信”。从而达到和谐的境界,这种境界来自于内心的“诚”,怀着“诚敬之心”、“敬畏之心”,不懈的进行主观心性的修养。在修养方法上,强调“择善而固执之心”的勤奋精神,以达到“至诚”的境界。

第一章《天命》,在本章中天命指的是个人的禀赋。任何一个人的禀赋是自然形成的,那么明白此道理便知道当做什么,不当做什么,这就是道。在修行道时,强调“教化”。在教化过程中,强调“慎独”,谨慎的修养自己,并强调“中和”。什么叫“中”,就是不偏不倚。人都有喜怒哀乐,但发出来要有节制。在天命之节,作者开宗明义,“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展示了人生的三重境界:基于我们天生善性,通过修养达成我们高尚的道德,以我们的德行影响、感化、劝化周围的人们,抵达教化的至高境界。作者在文中认为,人生命的`本意是善的,生命的本真之义:纯净、透明、和谐。当我们了解了生命的本性后,家庭的熏陶与教养以及社会的影响,确定了我们的言行,形成了人格。在生活的实践中,随着人的成长,人要懂人情世故、学会待人处世、与人为善,并且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找到适合自己的处世方法。当我们行走在命运之路上时,面对人生的得失,一路上有痛苦和快乐,当痛苦时,要学会节制自己的哀伤,做到“哀而不伤,乐而不淫”快乐时,也不能过度。为人处世时,要控制自己的欲望与自私。做事要遵从规律,用道来规范自己,正如老子的《道德经》中所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是什么呢?“道也者,不可须臾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在此句中,非常强调慎独,严格要求自己。专注于内心的修养,凝神静修,心存对天地神明的敬畏。正所谓:“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慎独者,自知也”。在强调慎独时,作者也强调在人际交往中,说话要慎重,三思而后说,说话办事时,一定要看场合,区分对象,要说不同的话语。

天命、本性、修道、教化,是人与社会发展进化的哲学。上天之大德,在于宽厚,在于包容。中庸便是博大与包容。中,“把东西放在中”“中是一种胸怀,是一种境界;不苛求、在厌弃、不厚此、不薄彼”、“庸就是自在、认同、接受”,智者中庸,恰如其分,恰到好处的中庸之道也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和最大学问。

这是我读完前三章,《天命》、《时中》、《鲜能》中的一小点感悟。但是越读越感觉自己无知,有很多东西还没有参透。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读国学心得体会篇十四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沃土灿若晨星的瑰宝。亘古历今,经典名句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华人的心灵,炎黄子孙在“经典”的摇篮里孕育,华夏儿女在“名句”的吟诵中成长。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像一根坚韧的纽带,将形形色色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到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之中,成为了传之千古、放之四海的人类共有的文明与智慧的结晶。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傲,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更好地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国学文化。

经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启迪思想,开阔文化视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自己知道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论语》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生活,找到个人坐标。因此,它可以作为我们个人尤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指南。《论语》里许多关于修身养性的言论,简洁明了,教人自我警醒,让人持守美德或教人弃去偏执。作为教师,为人师表,更是要牢记自己的责任,约束自己的行为,真正做到身正为范。在当今这个花花世界,许多人过分地强调物质利益的追求,因为种种原因而使得人们的价值观发生变化,功利性比较强,而作为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肩上的担子千斤重,一头挑着学生的现在,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必须给予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引导,教育学生为民族的复兴而不懈努力并成为国家的栋梁。而要达到此目的,教师自己首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因此,教师必须修身养性,经得起各种不良现象的诱惑。

《国学》里的内容极其丰富,其中包含的思想有些也比较深奥,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只需要知其言,而并非一定要知其意。就像陈建先老师说的那样,“我们老师只需要给他把那扇‘国学’的门推开,里面丰富的内涵要待他们将来自己慢慢领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应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诵读、游戏、体验、角色扮演、量化训练、竞争比赛、动手操作、家庭巩固等,多种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方法和手段混合使用,还利用多媒体动画、视频、软件、电脑、液晶电视,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国学。

国学经典,不仅语言精炼优美,而且意蕴深刻。是对小学生进行教育的好材料。首先,国学诵读对幼儿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高尚情趣的起到了积极健康的作用。其次,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对经典一遍遍地诵读,每一遍都是一个感知过程。在反复诵读中,诵读的水平在步步提高,诵读者的理解、体会也在层层加深。“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学生在朗读水平大面积提高的同时,形成了良好的语感,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也大大提高。然后,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不但提高文学修养,而且开阔了视野,知识面不断扩大。最后,促进了幼儿表达能力的提高。俗语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薄发”。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诵读可以使孩子积累大量的妙词佳句,他们的语言“材料库”在诵读中不断地丰富,而在诵读中也学习到一些表达方法。在日常交流中,我可以看到孩子们每天的进步。

在教学中,我深深感到我作为教师国学功底还不够深厚,急需提高。国学经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明的沉淀,历尽岁月河流的淘洗,依旧光彩夺目,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而我们教师有必定的教学任务,我们应该利用有限的时间来提高自己的阅读量、阅读水平,通过相互学习交流,培训等手段来提高我们教学水平。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习是永无止境的,我们应怀着谦虚谨慎的态度向他人学习。“师者,善于传道,授业解惑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也矣。”老师要善于传授道理教授学业和解答疑惑,不懂道理,学业不精湛,学生有疑惑却不能解答,这算不上老师。所以,老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参加学习和培训。要想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要满斛水。

通过学习,让我深刻领略到国学的魅力,《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老师是很好的传承者,我们应当做学生的导航者,为他们打开这扇门,让他们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采撷精美的词句,构筑自己人生美好的诗篇。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我国人民从来就有知书达礼的传统美德。虚席以待程门立雪三顾茅庐等等以礼相待的成语和典故,在历广为传诵。知礼,讲礼,对人彬彬有礼,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是持续人们正常关系的准则。知礼讲礼的人大多以他人为重,以社会为重。能真诚待人也正是一个人高尚情操的表现。试问那些对长辈出言不逊,对朋友态度粗暴,公共场所横冲直撞的人,能体现出是一位有文化,有教养,懂礼貌,讲礼貌的人吗当今社会,礼貌礼貌、文化素养对一个人一个民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物质礼貌上去了,精神礼貌却衰退,与一个有礼仪之邦之称的民族,与一个进行现代化建设的民族相容吗对学生进行礼貌礼貌教育,是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质的关键在于一个国家务必要有自己的国魂,一个民族务必要有自己的精神,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来,构成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几千年延续下来的爱国、气节,奋发、立志,改革、创新,勤学、好问,勤俭、廉正,敬长、知礼等传统美德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国魂和精神。

国学的东西,太多太多,慢慢品味,其乐无穷。学生们诵读,能够从中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使学生更加懂礼貌,更加爱学习国学经典在诵的过程中深入了学生们的心灵,为学生们储存了文化的养料,等他长大的时候慢慢吸收。

国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典的底蕴厚重。走近国学经典,我认为它的特点就是:宁静、潜心。只有静得下来的人、潜得下来的人,才有可能从内心中容下国学经典。当我们被现代社会许多时尚的、流行的、快餐的文化捆住自己的手脚以至心灵的时候,当我们内心深处的小农意识、急功近利的心态没有消除的时候,我们不可能在自己的心中留住国学经典的脚步,更不可能在自己的生命中延续国学经典的精髓。

我校用心倡导读诵国学经典在我看来是一件十分好的事情,让学生们了解中国的过去,了解中国的文化,了解中国的思想。在读诵中,强化记忆力,在学生记忆的黄金时期,为他们补充超多有益的让他们受益终生的东西。最为重要的是:让学生们汲取千年文化中的营养,让他们在今后的成长中不断体会、反刍,用正确的思想指引他们的生活,带他们找到幸福生活的真谛!

朋友们,潜下心来,静下气来,与学生们一道走近国学经典,和学生们一齐体会和感悟!用经典指导自己的言行举止,在与学生们一齐学习的过程中一同快乐收获与成长。

读国学心得体会篇十五

在学习第三模块的过程中,我接触到了《孔子与儒家思想》《老子与道德经》《唐宋诗词》《红楼梦与红学》等七部国学经典,虽然学习时间不长、断断续续,但觉着收获很多。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悠久传统文化的证明,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立身处世之本,更是我们园长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现根据个人学习情况谈两点体会:

经典的力量能震撼人心,它能启迪思想,开阔文化视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

知识能够让自己知道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作为园长,我们除了在能力、知识方面外,还应注重自己的表率作用。一个园长的权威,说到底就是"权力+人格"。尽管园长不是官,是教育家,是学者,但是园长要想管理好幼儿园,就要真正地为教职工办实事,善于听取来自各方面的不同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

“入则孝,出则弟”。孝敬父母,尊重兄长对幼儿园的孩子来说是首先应该具备的品质。为此,我镇组织了对幼儿进行爱心、孝心教育的活动。包括听父母的话,尊敬父母和其他长辈,关心体贴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劳动,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热爱学习,与家人共同创造和谐快乐的生活。

首先制定了幼儿文明礼貌、爱心、孝心细则,并发放到家长手中,让孩子在园在家对照执行。其次充分利用本土文化,营造“孝”的文化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与教育相适应的,具有“孝”文化特色的、富有童趣的室内外环境,形成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氛围。三是围绕“孝心献给父母”进行了一系列德育活动。

(1)利用重大节日、生日音乐会等举行各种形式的亲子活动,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

(2)要求幼儿在一周内听一个“孝”的故事、“爱”的歌曲、“为父母做一项洗刷家务”、“帮父母做一种农活”、“给父母做一回健康服务”等。使幼儿学有榜样,爱有行动,真实的感受父母养育之恩,有效的培养孩子关爱家庭、孝敬父母的优良品质。

(3)做小小“孝子”。组织幼儿开展“我自己进教室”、“我是妈妈的小乖乖”等幼儿活动,让幼儿通过演一演、做一做、说一说等形式,学会孝敬爸爸妈妈,养成良好的习惯。

(4)评“孝”星。通过一定阶段的活动后,组织幼儿及家长召开家园联谊会,由教师、家长、幼儿沟通参与为每个幼儿以打星的方式评出最佳“孝”星,进行表彰奖励。让每个孩子都享受到成长的快乐。

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第三,是要专心致志,知难而进。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意思是读书的人要立志于追求道义、真理,要专心致志,不要为世俗所累。第四,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说明学无常师,作为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在教学中,我们更要鼓励学生树立远大志向,但学生树立志向后,又为这个志向做出了什么呢?我们是否只是鼓励学生凭空说出的一种空想呢?这个恐怕有人很少考虑。远大的志向谁都能说出很多,也能说得很大、很远,但关键是要看看是否能付诸实际行动!

但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对“远大”的理想大加赞扬,对现实的理想“哂之”又“哂之”,认为这是学生胸无大志的表现,没有出息的`表现。好象他做的都是小事,没有什么舍己为人的大理想。但是他的内心是充盈的,他的理想是现实的,可行的,不是空洞的,不着边际的。

比如:我们教育学生爱国,怎样做才是爱国?什么样的行为是不爱国?学生心目中有没有一个完整的定位?有的教育专家提出:学生能主动捡起一片纸,这就是爱国!所以我们教育学生励志,不妨把眼光收回来,放在眼下能付诸行动的,哪怕为了理想只迈出一小步。“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年代已经过去,励志要切合我们的实际,不能盲目地做“假大空”的文章。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