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体育运动的论文k(模板15篇)

2023年体育运动的论文k(模板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1 05:33:12
2023年体育运动的论文k(模板15篇)
时间:2023-11-21 05:33:12     小编:梦幻泡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体育运动的论文k篇一

准备活动指较剧烈运动前所做的一系列身体练习。旨在使身体各器官系统预先得到适当活动,为逐步提高运动强度和做各种运动动作作准备,以预防伤害事故。内容有走跑练习、基本体操、韵律操、武术操、游戏以及各种专门性练习,准备活动的时间一般以5-10分钟为宜。

准备活动在体育运动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准备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使人体尽快地由相对安静状态逐渐过渡到紧张的运动状态,为基本部分做好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充分活动开各关节,避免受伤,动作幅度由小至大,为正式训练作好充分准备。

1.准备活动的主要作用及其生理学机理。

(1)提高肌肉温度,预防运动操作。体育锻炼前进行一定强度的准备活动,可使肌肉内的代谢过程加强,肌肉温度增高。一方面可使肌肉的粘滞性下隆,提高肌肉的收缩和舒张速度,增强肌力;另一方面还可以增加肌肉、韧带的弹性和伸展性,减少由于肌肉剧烈收缩造成的运动操作。

(2)提高内脏器官的机能水平。内脏器官的机能特点之一为生理惰性较大,即当活动开始,肌肉发挥最大功能水平时,内脏器官并不能立即进入“最佳”活动状态。在正式开始体育锻炼前进行适当的准备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先动员内脏器官的机能,使内脏器官的活动一开始就达到较高水平。另外,进行适当的准备活动还可以减轻开始运动时由于内脏器官的不适应所造成的不舒服感。

(3)调节心理状态。体育锻炼不仅是身体活动,而且也是心理活动,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心理活动在体育锻炼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体育锻炼前的准备活动即可以起到这种心理调节作用,接通各运动中枢间的神经联系,使大脑皮层处地最佳的兴奋状态投身于体育锻炼之中。

内容有走跑练习、基本体操、韵律操、武术操、游戏以及各种专门性练习,准备活动的时间一般以5-10分钟为宜。

2.热身运动。

热身运动内容有走跑练习、基本体操、韵律操、武术操、游戏以及各种专门性练习,准备活动的时间一般以5-10分钟为宜。热身运动最好从系统的.拉伸活动开始。拉伸时要缓慢,避免突然用力,被拉伸的那部分肌肉一定不要用力。拉伸之后,应该做一些一般性的准备活动,如轻微的原地跑跳等,既调动了内脏器官,又让全身的关节得到了预热。可能你会发现很多人不做热身就开始剧烈运动,但你不要那样做,因为你知道热身让你健康,让你取胜。

3.体育教学中做与不做准备活动对人体所产生的生理作用有显著差异。

要充分发挥人的潜在能力,就必须做好准备活动。在正式训练和比赛及教学开始之前所进行的各种身体练习叫做准备活动,其目的就是在开始教学前通过各种练习进一步为正式教学或训练比赛做好机能上的准备。为了使准备活动卓有成效,教师就必须选择最合适的运动,掌握恰当的时间,大约为10~5分钟为宜。其次量与强度要适量。一般来说,准备活动的量与强度应较正式运动小,以免由于疲劳影响运动和教学。根据对各种运动项目的准备活动的调查发现,项目和个体的差异都很大,教师应根据项目特点,季节气候等情况,编制适宜的准备活动。

4.在进行准备活动时应掌握以下几条原则。

(1)准备活动的强度必须是以提高体温并能出汗为准。

(2)准备活动应包括一些与强度较小的运动交替进行的伸展练习和放松练习。

(3)准备活动最好含有一些与主教内容相关的动作,如跑步就进行一些与跑有关的辅助练习,跨栏则应配些跨障碍物的练习,这些都有助于新学教内容的掌握。

在训练或比赛开始之前先做几分钟的热身运动对身体和注意力都是很好的准备过程合理的准备活动。其明显反应是出汗、体温适度升高等,这样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强神经系统的传导速度。热身给大脑以刺激,让你的身体为更强的运动做好准备。热身还可以避免运动中突然用力而拉伤肌肉。许多其他的损伤也可以通过正确的热身运动来防止。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体育运动的论文k篇二

目前在农村教育科目中,体育课在诸多科目中的地位低下,各农村学校为了保证学生的升学率及学校的名誉,大部分学校都将教学资金及精力投入到了文化课教学方面,体育课经常会被各文化课的老师抢占,导致一个学期学生上体育课的次数伴随着年级增长越来越少,对于阳光体育运动大多都是形式化,通知一下应付下检查就算了。体育课程地位的低下,也使得学校对体育器材以及教师愈加的轻视,受到教学资源的限制,多数农村体育课程的场所建设不足,器材也是明显缺少,虽然体育作为中学的必修课之一,但目前农村中学的期末体育考试都是应付了事,没有严格的成绩评定标准。

1.2教师比例失衡,教学内容缺失。

目前农村中学的教师男女比例明显失衡,体育运动也有刚柔之分,故而学校男女体育教师比例应该维持在一定比例上,才能够保证体育运动项目的教学全面展开。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由于环境及资源贫乏,多数都是男教师担任体育教师,教师也多数是非正规代课类的人员,教师的专业性不足及女教师的缺失,使得能够开展的体育项目教学不严谨,不深入,还有柔性类的体育教学例如健美操等等体育项目无法开展,这也就使得农村体育教学水平低下。加上,目前的农村体育课程都是直接从运动开始,并没有运用体育教学教材开展教学,所以也就使得体育教学课内容十分随意,多数都是由教师决定上什么就上什么,并没有按照中学体育教学要求完成体育教学计划。

2.1转变教学理念,加强体育环境建设。

从目前农村中学体育课堂现状来看,多数问题虽然是外界环境引起的,但其解决方式却需要从内部入手。体育课堂地位低下,是目前农村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低的根本原因,为了将阳光体育运动实施到农村体育课堂,就需要从转变体育教学理念及地位入手。首先农村中学的校长及高层领导应该重视体育教学,了解体育教学的意义,应该将体育课还给体育教师,而不是为了提高提升率而牺牲体育课。体育教师也要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应该将阳光体育运动的内涵展现给学生,虽然农村中学体育场所建设落后与城市,但多数农村中学基本都建设了体育运动场所,教师应该结合学校各类器材及教学场所,对适合开展的体育运动继续开发改进,设计出适合多数学生参与的运动模式,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

2.2改进教学内容,加强师资建设。

要提高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深度,需要加强教师的教学热情,所以解决体育教师的职称评价难问题很重要。改进教学内容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农村体育教学的系统性,让学生不仅仅停留在运动动作的学习,更多的在于对体育运动理论知识等的了解,从而为体育教师论文编写提供素材,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将日常的运动项目开展及设计,纳入体育教师业绩中,从而提高体育教师体育教学的热情。所以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特点及兴趣,设计出适合学生学习的运动项目,例如足球作为中学生热爱的`项目之一,针对那些田径差的学生,可以通过带球跑步的运动项目开展,一方面锻炼学生的田径运动能力,另一方面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创新的运动项目设计,更加符合阳光体育运动的理念。

3.结语。

综上所述,阳光体育运动的教育策略实施,是针对全国中小学开展的运动政策,并没有拉开农村与城市体育发展的差距,相反地是将农村与城市放在同一位置上,号召学生走出教室,在阳光下开展各项体育运动,考虑到各校体育建设特点及优势不同,所以对体育运动项目的开展并没有进行限制,相反地只是要求学生依据学校的资源,开展各类活动以强身健体。

参考文献:

[1]李晓滨.农村中学体育课堂深入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方法[j].《中学教学》,

[2]袁旭年.浅谈农村中学体育课开展的现状及对策[j].

体育运动的论文k篇三

内容提要20世纪90年代之后,自愿性劳工标准蓬勃发展,并逐渐取代传统劳工标准成为劳工标准的主要形式。本文通过对影响力最大的自愿性劳工标准sa8000实际应用情况的介绍,分析了其对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性和该标准使用的局限性,并对我国政府、企业合理使用该标准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自愿性劳工标准sa8000国际贸易。

关于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的关系之争自19国际劳工组织成立便已开始。从20世纪70年代起,部分国家便试图在单边、双边、区域性等各种层次的协议与规则中以劳工标准对国际贸易的发展做出限制。90年代之后,由于经济全球化加速,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再度进入高潮。12月在新加坡召开的wto首届部长会议上,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将劳工标准纳入了会议讨论议程。尽管会议没有达成实质性的结果,但毕竟在wto框架下已将劳工标准问题提到了重要地位。此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各自均提出各种观点和理论以证明或驳斥劳工标准和国际贸易间的相关性。但由于双方对这一问题的巨大分歧,该问题一直未在国际规则层面上获得广泛的共识和解决方式。与此同时,一种自下而上由消费者组织和跨国公司发起的自愿性的劳工标准对于国际贸易开始产生越来越大的作用。sa8000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一、自愿性劳工标准与sa8000。

(一)核心劳工标准与经济性劳工标准。

劳工标准是指在劳动关系中,劳动者所享有权利的具体原则与技术性的规定,它首先应该体现为各国具体立法所体现的劳动用工制度。因此在具体的标准上,各国可能存在差异。大致而言,各国具体的劳工标准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与劳动者的人格尊严相关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另一类是与劳动者的劳动力价值相关的经济类权利。对于涉及人权和人格尊严的的第一类权利的规定,大部分国家在本国法律中均有所体现,在此基础上也形成了经合组织(oecd)和国际劳工组织的(ilo)的核心劳动标准:(1)消除剥削性的童工;(2)禁止强迫劳动;(3)反对就业歧视;(4)结社与集体谈判自由。在此方面的标准各国已达成某种程度的共识,形成了国际劳工标准。截至底,ilo的181个成员对核心劳工标准总共批准了1293项次,平均批准率为89.3%。共有127个国家批准了全部核心标准,其中很多是发展中国家。而对于经济类的权利,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竞争优势的不同,劳工标准水平有较大的差异和不同,因此形成了许多对于劳工标准水平的争端和产生“社会倾销”的讨论,并形成“蓝色壁垒”,影响国际贸易发展。

(二)自愿劳工标准及其特点。

相对于传统的国家手段强制规定的劳工标准,自愿劳工标准表现为企业自觉地实现对劳工权益的保护,并要求供应链上的企业也要遵守对劳工权益的保护。它主要包括企业的生产守则,包括内部守则和外部守则,以及由发达国家民间组织推行的产品社会责任标签制度。社会责任标签是由发达国家的非政府组织所倡导的,其做法是在产品上写有“保证生产时未使用童工”或“该商品生产符合基本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等诸如此类的内容,目前的影响力还比较弱。内部生产守则一般是由公司自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声明及承诺,实施方式以自查自纠为主,因此难以获得广泛的认可,外部守则由此应运而生。它一般是由独立的第三方机构对企业的劳工水平做出的调查和评价,因此具有比较高的公信力。目前,外部机构主要包括有英国的道德贸易运动(eti)、荷兰的洁净成衣运动(ccc)、美国的公平劳工协会(fla)等等,其中以社会责任国际(sai)制定的sa8000标准认证最为著名。

(三)sa8000及其特点。

(一)获得sa8000认证的组织。

自sa8000制定并发布,截至9月30日,已经有68个国家67个产业的1835家组织通过了sa8000认证,覆盖了985847名劳工。在前五年中,sa8000主要处于初创期,获得认证组织和在各国各行业影响力绝对数不高但增长速度惊人,在大部分年份中各种指标保持了50%以上的增长率,而在至的五年中,sa8000认证已经进入了平稳的发展期,在部分国家和行业中保持了一定的影响力并保持了稳定的发展趋势。从获得认证的组织数来看,从开始,保持了每年300—400家组织的增长数。从代表国家和行业数来看,20以来,sa8000保持了在45个以上的国家50个以上行业的影响力。

由此可见,sa8000认证在此后年份影响力进一步增大的趋势是显而易见的。

(二)获得sa8000认证组织的国家分布。

由209月30日的数据计算,在获得sa8000认证的1835家组织中,发达国家组织所占数量超过了50%,这与我们传统观点中所认为的劳工标准主要是针对发展中国家的认识是不相符的。究其原因,在获得sa8000认证的国家中,意大利占到了45%的比例,因而大大提高了发达国家的比重。意大利有如此多的企业获得该认证与其政府的政策是分不开的。据了解,意大利四个省的地方政府鼓励企业开展认证,并对中小企业提供资助。而在意大利之后,获得sa8000认证较多的国家分别是“金砖四国”中的三国印度、中国和巴西以及一系列的东南亚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国家。目前,中国取得认证的组织数为218家,排名第三。这印证了以sa8000为代表的劳工标准对于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具有劳动力优势的国家的影响力,证明了其是跨国公司劳工标准所针对的主要对象。

(三)获得sa8000认证组织的行业分布。

获得sa8000认证的企业仍是以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其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服装业,占到了15%,如果加上纺织业则达到了所有认证企业的23%。这说明在所有行业中,服装与纺织业所面临的劳工标准问题是最为严重的。纺织业企业所覆盖的劳工数占到了总劳工数的26%,这说明纺织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具有成本价格弹性大的特点,因此部分纺织业企业劳工标准较低,工人生存状况恶劣,引起了广泛的国际关注。而同时,纺织业又是一个对于品牌极端敏感的行业。该行业的跨国公司面临着来自消费者巨大的劳工标准和道德压力,因此迫使发展中国家的纺织业工厂必须注重其由劳工标准所展现出的道德形象。我国人力成本低,是传统的纺织业出口大国,我国纺织业的出口达到了1470.22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但我国许多纺织企业为了压缩成本,在加班费和福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事业保险等方面难以达到sa8000的要求,因此在取得的sa8000认证数量上较低。到2008年,我国共有65家纺织类企业取得了sa8000认证,而纺织业出口额低于中国的印度则有112家企业取得。由此可见,中国的纺织业需要进一步关注取得sa8000的状况以解决面临的劳工标准的问题。

在认证组织数位居前列的行业里面,也出现了非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如咨询和商业服务,取得这些行业认证的大多是发达国家。在咨询行业取得sas000的61家企业中,有48家均来自于发达国家。这说明对于劳工标准问题的关注从发展中国家已经延伸至了发达国家,从第一、二产业已经向第三产业发展。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三产业取得sa8000的组织中均出现了印度和巴西的企业,而没有出现中国的企业。这说明了在这方面的发展中,其他与中国类似的国家已经走在前面,这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

(四)获得sa8000认证组织的规模分布。

在取得sa8000认证的企业中,低于50人的小企业占到了多数,为36%。这说明了sa8000在小企业中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小企业面临这比大型企业更为严重的劳工标准压力。我国取得sa8000的企业大多为分布在广东、福建、深圳、浙江等沿海地区的中小企业,多为外向出口型或oem企业。因此,我国需要加强对出口型中小企业劳工标准问题的关注,一方面保证其劳工的'基本权益,改善部分低劳工标准企业工人的生存状况,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企业应诉该指控的帮助,以避免企业面临劳工标准困境。

三、自愿劳工标准与sa8000作用的局限性。

尽管自愿劳工标准和sa8000在近年来有了较大发展,其影响力在不断增加,但由于兴起时间较短和其自身的局限性,我们仍不能在世界范围内过高地强调其作用和影响,而应辩证地看待,既不能忽视,也不能过于强调。

(一)自愿劳工标准与sa8000影响力的局限。

自愿劳工标准与其带动的生产守则运动是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劳工标准问题的兴起开始引起较大关注的,到现在为止只有不到二十年的时间。而其主要的代表sa8000从提出、制定至今也只有十年左右的时间,其平稳的发展期只有五年。在覆盖的劳工数量上,到2008年,sa8000所覆盖的劳工数只有不到100万人,而全球劳动力在2004年就达到29亿多,可见sa8000所能代表的劳工数量仍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而覆盖的组织数上sas000与iso证书更是不能相比,其尚未得到包括美国国家标准化组织(ansi)等一系列组织的承认。相比sas000来说,其他生产守则由于内容的专一性,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中所取得的影响则更加的低微。至今为止,并未出现一个能在全球获得统一认识和同意的劳工标准,目前离各国达成劳工标准方面的共识、形成真正的国际统一劳工标准还有较长的距离。

(二)自愿劳工标准与sa8000性质的局限。

如前所述,自愿性劳工标准是企业迫于各方压力而自发的一种提高劳工标准的行为。表现为企业内部生产守则的自愿劳工标准由于各个企业具体情况的不同,内容具有很大的差异性,适用性较窄。表现为企业外部生产守则的自愿劳工标准由于制定机构多行业、多地区、多国家的特点,所以内容规定也存在很大差异。而表现为社会责任标签的自愿劳工标准由于认证机构的关注点不同,所以内容也难以统一。如乐施会所颁发的“公平贸易标签”,是证明商品从国际认可的“公平源”得到的原料制成,并且是通过国际经济合作20第7期“公平贸易”到达消费者手中的;而德国外贸零售商协会的“地毯标签”则是用来证明生产地毯过程中不存在对童工的剥削。自愿性劳工标准的自发性决定了难以在短期内取得一个内容覆盖相对广泛,适用于各行业、各地区、各国家大多数行业的统一标准。

另外,由于自愿性劳工标准的主要特点——自发性,它与任何国家的劳工法均没有直接关系,所以也不具有国家强制力和法律约束力,也不可能依靠国家力量对于不遵守劳工标准的企业实施惩罚。它的实施程度主要是依靠各国消费者在道德上的考虑和由于企业成本上升而减少的消费者福利的考虑之间权衡的结果。其非强制性在保证它的推行不会受到各国政府阻拦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它所能发挥的作用和能达成的结果。

(三)自愿劳工标准与sa8000商业化的局限。

自愿性劳工标准的制定企业为各行业组织、非政府机构和各商业机构。各商业机构由于其商业性的限制,对于取得其认证的企业将收取一笔认证费用。如sas000,它实质上是一个总部设在美国的机构所制定的一个商业性标准,而非一个社会标准,取得sa8000认证的企业均需要向sai付一笔认证费和证书费。而且由于sa8000认证的程序复杂,认证要求较高,因此申请认证的企业(组织)通常会在申请前通过专业咨询机构进行认证咨询。取得sa8000等劳工标准认证的费用对于许多竞争优势微弱的中小企业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sa8000和部分自愿性劳工标准的商业性质也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和影响力的提高。

四、政策建议。

(一)政府应当积极参与国际劳工标准的制定,制定合理的劳工标准管理体系。

在面临劳工标准对于本国企业出口限制时,长期以来,发展中大多关注于多边贸易体系和各国际组织会议,而较少注意自愿性劳工标准对于出口的影响。而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自愿性劳工标准已经具有了较大的影响。各个组织的各种守则之间也已经出现了融合的倾向,更加具有影响力的劳工标准会在近几年出现。作为受到劳工标准影响的大国,我国应当积极参与国际劳工标准的制定。

同时,政府应该加大对于国内企业劳工标准的监督和管理。一方面,政府应该加强对于劳工标准问题的宣传力度,使企业认识到劳工标准认证的重要性,自觉提高劳工标准,避免遭遇贸易壁垒;另一方面,应该对国际劳工标准进行研究,为进行劳工标准认证的企业提供支持和帮助。同时,政府可以结合我国国情,建立完善符合我国现状的劳工标准以及社会责任体系并在国际上推广,从而降低我国企业的劳工标准认证成本。

(二)企业应当正确认识自愿性劳工标准,提升竞争力。

出口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容易因为劳工标准问题而遭遇贸易壁垒,因此企业应当从战略上重视sa8000等劳工标准认证,积极应对贸易方对于劳工标准的要求,严格按照进口商的要求生产产品。同时,企业应当合理利用政府和行业协会的各种资源,关注劳工标准认证要求,从而灵活应变,避免因劳工标准问题给企业造成损失。

在被动避免出口国将劳工标准作为贸易壁垒的同时,我国受到劳工标准影响较大的出口型劳动密集型企业也应当合理认识自愿性劳工标准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严格遵守我国《劳动法》的规定,保障企业劳工的合法权益。企业必须认识到,劳工权益的保护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部分,是不可逆转的国际趋势,因此应当从企业发展的战略角度规划这个问题,以sa8000等劳工标准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改变我国企业“劳工标准低,不注重工人福利和人权”的国际声誉,并提高企业的品牌形象,为企业创造自己的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打好基础。在我国劳动力工资水平上升的经济背景下,提高工人的福利待遇,改善劳工标准也成为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因此我国企业也可以充分地从sa8000等管理体系中学习国际社会责任管理理论和方法,以此为标准改善自己的管理和组织架构,从而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参考文献。

杨君茹、张新国:自愿劳工标准的发展及启示,《商业时代》,20第30期。

余云霞:谁需要sa8000,《工会理论与实践》,2004年第12期。

王茜:重视sa8000,提高我国出口企业竞争力,《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7期。

金雪军、王晓荣:自愿劳工标准的现状和发展:基于sas000认证的经验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第8期。

吴刚:贸易与劳工标准挂钩:新的贸易保护主义,《财经问题研究》,20第4期。

刘芳:国际劳工标准与我国相关立法比较研究,《科技促进发展》,年第9期。

杨君茹、张新国:国际贸易中劳工标准之争的新趋向及中国的应对之策,《国外理论动态》,2008年第1期。

刘庭、赵新奎:论wto制度内纳入劳工权利保护的空间,《国际经贸探索》,2008年第5期。

体育运动的论文k篇四

摘要:在体育课教学和体育训练过程中难免会发生运动损伤,运动损伤是困扰运动员训练成绩最关键的因素,也是直接影响训练效果最致命的因素。在十多年的体育教学和特长生训练过程中,从体育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体育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体育运动损伤的治疗方法和原则入手总结了点滴体会。

关键词:运动损伤;预防措施;治疗方法;治疗原则。

体育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是繁杂而又多方面的,通常与以下诸因素有关,望各位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引起高度重视,避免悲剧重演。

1.思想上不重视,忽视安全教育、缺乏安全措施;

2.准备活动不充分或不合理;

3.训练技术错误;

4.训练量的安排不科学;

5.训练内容不合理;

6.训练方法和组织不当;

7.身体功能和心理状态不良;

8.运动粗野或违反规则;

9.器材、场地的选择不合乎要求;

10.忽视训练后的肌肉放松。

1.加强思想教育,强化体育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遵守训练规则,减少学生在学习和训练中畏难、恐惧、过分紧张等情绪。

2.认真做好运动前的准备活动。使身体各组织、器官、系统都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从而防止肌肉和韧带的损伤。

3.严格按动作技术分步教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训练量,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训练水平和健康状况区别对待,坚持全面训练和循序渐进的原则。

4.严肃认真,组织严密。在练习时教师要注意秩序的维持,维持体育活动有序进行,是预防运动损伤的有效办法。

5.加强易受伤部位的训练。加强易受伤部位或相对较弱部位的训练,提高它们的功能,是预防运动损伤的一种积极手段。

6.加强保护和自我保护。保护在器械运动中十分重要,特别是学习新动作时,都应有人保护和帮助。每个参加体育锻炼的人都应该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

7.加强医务监督。体育教师应有计划地给学生讲解一些体育卫生知识,使他们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定期地给学生进行身体检查,并根据检查的情况进行分组教学或训练。

8.训练前仔细检查场地和器材,以确保安全,消除不安全隐患。

9.训练后进行合理的肌肉放松。

1.及时进行治疗。如发生运动损伤要及时进行治疗,不能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

2.使用支持带、保护带,其目的是加强受伤关节的稳定性,防止再度受伤。

3.局部治疗,如,利用按摩、理疗、外敷中药、局部封闭等方法,减轻病痛、改善血液循环、消除水肿、防止组织粘连。

4.注意全身治疗,运动损伤的发生与全身状态有关,治疗时应注意全身状态的改善。

5.合理安排伤后锻炼,其目的是保护学生已获得的技能,并通过肌肉力量练习防止伤部肌肉萎缩和组织粘连,加强关节稳定,改善局部伤情。

以上是本人在十多年的体育教学和体育特长生训练过程中的点滴体验和总结,不妥之处望各位同行提出宝贵意见。

体育运动的论文k篇五

现在的学校教育并没有从应试教育中走出来,依旧是起早贪黑地上课。学生不仅课业负担重,教师们更是不敢放松,有机会就抢占体育课时间,虽然学生的成绩有所提高,可是,学生的体质却越来越弱。我国几乎每年都有因为在体育锻炼中突发疾病而死亡的现象。这引起了国家教育部的高度重视。为此,国家教育部提出了在阳光体育锻炼活动中要以增强学生体质为目标。学校在体育教学中要合理安排学生的锻炼时间,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让每一名青少年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能够全面发展。

体育锻炼并不是人们所理解的简单的身体活动。它不仅可以改善骨的血液循环,加强骨的新陈代谢,使肌肉的弹性增加,儿童青少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还能促进呼吸系统的`发育。其实体育运动不仅使四肢得到锻炼,同时对激发头脑神经的的作用也是有很大帮助的。在体育锻炼和竞赛中,还能够提高自信,完善自我。

三、合理安排体育活动,以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

(一)体育活动的多样性。

现在,学校的体育教学设施比以前好了百倍,操场是塑胶的,篮球架是塑钢的,室内也有乒乓球台了。学生们不仅仅局限于跑步、跳绳等活动。学校可以充分发挥场地优势,组织一些安全、有效的体育活动。如广播操、跳绳、篮球、乒乓球、呼啦圈、羽毛球、仰卧起做、立定跳远等。还有棋类、智力游戏等活动。学校还可以调动一些音乐老师、体育老师、有一些有特长的任课教师,让他们把自身才干充分展示出来,多设定一些有创新的体育、舞蹈、游戏等多种项目。使阳光体育活动真正成为重要的教育活动形式,实现以体育为手段,磨炼学生意志品质,培养集体主义情感,提升学生耐力素质,促进少年儿童全面发展的活动目标。

(二)开展体育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荣誉感。

学校可以针对学生开展乒乓球比赛、篮球比赛、拔河比赛、踢毽子及跳绳比赛等,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从中找到自己所感兴趣的项目,让他们主动地走出教室,走向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和同学们沟通协作,充分展现自己的青春活力。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除了学习,他们还可以在体育活动中加强锻炼以及和同学们打成一片,不再是孤独的自我生活空间了。在比赛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体精神和集体主义荣誉感,让学生明白团体力量和健康都不容忽视。让“健康第一”“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深入到我们每个人心中,用实际行动踊跃参加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在运动中领略体育的魅力,感受体育的美,体会运动的快乐。

(三)让全体老师参与其中,成为学生的好伙伴。

如果学校再增设大课间活动,还需要体育老师全程看管,这简直是难上加难。所以就要求全校的教师参与其中。在体育活动中,教师不仅要成为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及参与者,还要成为学生活动的保护者。这不仅体现了国家所倡导的全面健身运动,同时也能更好地融洽我们现当代比较紧张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构建新型的和谐、平等师生关系。

体育运动的论文k篇六

在小学阶段,学生还处于心智发育不成熟、活泼浪漫的阶段。没有孩子能抗拒游戏。在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纵横学者桂古子曾说过:“无论有没有考验,它的现实,要看它的愿望,要看它的意志。”也就是说,要了解一个人的现实,首先要做的就是投资于他喜欢的东西,从中我们可以推断出这个人真正的需求,这样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在实现基本教学目标的同时兼顾学生的利益呢?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创设游戏情境,将教学与游戏相结合,是“投其所好”的最佳途径之一。教师需要充分考虑游戏设置的合理性和游戏设置操作的规范性。在选择的游戏场景中,需要满足学生的心理成熟度在小学阶段,选择的内容很容易被引入并理解,引用一些卡通人物'story场景,流行的互动游戏在目前的各种艺术形式,划分学习小组组织游戏,等等。此外,比赛规模不宜过大,场地要求不宜过高,避免学生运动损伤,避免教师在监督和保护上的疏漏和疏忽。在比赛游戏的设置中,可以给予一定的游戏奖励或免费游戏时间奖励。为了激发学生的互动积极性,有效地参与课堂互动,在体育课上获得自主的游戏时间,逐步适应和热爱体育锻炼。

2音乐艺术情境的创作。

将音乐艺术融入小学体育教学中,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在音乐艺术教学过程中的心理、情感和精神理解。例如,在课前的准备练习和课后的放松伸展运动中,可以插入柔和的音乐配合,让学生平静下来,享受运动的美感。同时,在进行室内教学时,更激烈的运动可以使用与背景音乐节奏相同的钢琴音乐;更轻松的团队运动可以使用流行音乐作为背景音乐,学生喜欢在小学阶段;也可以用音乐的节奏来玩游戏和完成规定的项目。眼球运动等。体育和音乐的形式可以有效地改善课堂气氛,迎合学生的体育情绪,调动学生的体育积极性。

3、创造真实生活场景。

任何脱离现实生活的纪律都是空中楼阁。小学生接受抽象学习和概念理论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这也需要一个复杂而漫长的渐进过程来建立他们对脱离生活现实的学习内容的理解。体育是一门放松大脑、愉悦身心、传递知识、引导学习与训练相配合的学科。它应该是一种更有利于学生理解的方式。教师应将体育教学与生活情境相结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现实进行实践,实现体育教学的实用性。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更多的生活场景词汇来完成生活情景的建构。在日常生活中表达从交际语言出发,摒弃专业术语的堆砌。这样的生活语言技能可以使学生更富有同情心,更容易被老师的语言所吸引,从而达到更高的课堂协调度。

4、创造提问和交流的情境。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为大家带来的7篇《关于体育运动的论文范文》,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体育运动的论文k篇七

在小学阶段,学生还处于心智发育不成熟、活泼浪漫的阶段。没有孩子能抗拒游戏。在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纵横学者桂古子曾说过:“无论有没有考验,它的现实,要看它的愿望,要看它的意志。”也就是说,要了解一个人的现实,首先要做的就是投资于他喜欢的东西,从中我们可以推断出这个人真正的需求,这样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在实现基本教学目标的同时兼顾学生的利益呢?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创设游戏情境,将教学与游戏相结合,是“投其所好”的最佳途径之一。教师需要充分考虑游戏设置的合理性和游戏设置操作的规范性。在选择的游戏场景中,需要满足学生的心理成熟度在小学阶段,选择的内容很容易被引入并理解,引用一些卡通人物story场景,流行的互动游戏在目前的各种艺术形式,划分学习小组组织游戏,等等。此外,比赛规模不宜过大,场地要求不宜过高,避免学生运动损伤,避免教师在监督和保护上的疏漏和疏忽。在比赛游戏的设置中,可以给予一定的游戏奖励或免费游戏时间奖励。为了激发学生的互动积极性,有效地参与课堂互动,在体育课上获得自主的游戏时间,逐步适应和热爱体育锻炼。

2音乐艺术情境的创作。

将音乐艺术融入小学体育教学中,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在音乐艺术教学过程中的心理、情感和精神理解。例如,在课前的准备练习和课后的放松伸展运动中,可以插入柔和的音乐配合,让学生平静下来,享受运动的美感。同时,在进行室内教学时,更激烈的运动可以使用与背景音乐节奏相同的钢琴音乐;更轻松的团队运动可以使用流行音乐作为背景音乐,学生喜欢在小学阶段;也可以用音乐的节奏来玩游戏和完成规定的项目。眼球运动等。体育和音乐的形式可以有效地改善课堂气氛,迎合学生的体育情绪,调动学生的体育积极性。

3、创造真实生活场景。

任何脱离现实生活的纪律都是空中楼阁。小学生接受抽象学习和概念理论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这也需要一个复杂而漫长的渐进过程来建立他们对脱离生活现实的学习内容的理解。体育是一门放松大脑、愉悦身心、传递知识、引导学习与训练相配合的学科。它应该是一种更有利于学生理解的方式。教师应将体育教学与生活情境相结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现实进行实践,实现体育教学的实用性。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更多的生活场景词汇来完成生活情景的建构。在日常生活中表达从交际语言出发,摒弃专业术语的堆砌。这样的生活语言技能可以使学生更富有同情心,更容易被老师的语言所吸引,从而达到更高的课堂协调度。

4、创造提问和交流的情境。

体育运动的论文k篇八

【内容】一、要健康,首先应知道健康运动处方的原理。所谓运动处方,就是针对个人身体状况而将锻炼方式、锻炼时间和强度等科学合理地编制起来,就如同医生给病人开的处方一样,用来指导人们通过运动改善体质,促进健康。运动处方由以下四大要素构成。

1、合理的运动项目:根据个人的身体条件、文化程度、经济状况选择最合适的运动项目。切忌盲从,无目的地效仿别人。

2、合理的运动强度:根据个人的身体条件,运动的激烈强度应该适度。切忌操之过急,超限运动,这样做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3、合理的运动时间:每次运动的时间不应太短,也不宜过长,应以适度为宜。

4、合理的运动频率:每星期运动次数要适当。

二、要健康,其次得有科学的方法。

其中最常见按照代谢方式划分,运动可分为有氧代谢运动与无氧代谢运动两大类。

有氧运动属于耐久性运动项目,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与需要的相等。低强度、有节奏、持续时间长的运动基本上都是有氧运动,比如走路、慢跑、长距离慢速游泳、骑自行车、跳舞等。有氧运动是保持身心健康最有效、最科学的运动方式。

步行:步行时人会挺胸收腹,增强腿部肌肉力量,使身体更灵活、更协调,身材更富美感!

跳舞:平素健身枯燥、单调,很难激发人们的兴趣。因而,持之以恒就更不容易了,相反有节奏的运动比随意的运动对身体更有益处,人们更容易接受并会乐此不疲。里伯尼斯说:“当我们的身体按照音乐节奏运动时,我们的心跳、呼吸也都能在优美的韵律中得到统一。”

跑步:根据跑的速度来分,大概可以分为慢跑,中速跑,快跑。慢跑,相当于走路,但不完全等同于走路,于中人的心率慢慢升高,这种锻炼主要运用与老年人,爷爷奶奶们行动不便,身体逐渐衰落,满跑可以使他们能抗击衰老,能抵抗疾病。若能长期坚持,定能永葆青春。

中速跑,介于慢跑和快速跑之间,主要使用于叔叔阿姨们。他们过了成长的时期,身体逐渐趋于平衡,不再“长大”,这种跑步方式对于他们来说是最好的。

快跑,速度非常快,主要适用于青少年,他们正处于“成长”状态,如此之跑可以使男的身躯更加健壮,女的身体更加丰满。当然不是绝对的。其方式当然也有多种,一种是专门的,比如100米赛跑;另外一种是业余的(姑且这么说),比如踢足球,看着足球,要准确定位,快速奔跑,驰骋于田径场。

无氧运动属于力量性运动项目。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人体吸入的氧气少于所需的氧气。它的特点是:运动强度较高、爆发力强、持续时间短等。举重、跳高、短跑以及投掷等都属于无氧运动。

三、要健康,其次就是掌握好运动量。

众所周知,运动能强身健体。但人们在参加体育锻炼时需要掌握两个点,即坚持和适量。可以用某些指标来控制运动量:

一是运动后即刻(10秒钟内)的脉搏或心率。在跑步和球类运动后,成年人以不超过140~150次/分为宜,老年人不超过120次/分为宜。

二是重量。如举重的最大重量以不超过本人能举起最大重量的70%~80%为宜。

三是时间。每天的运动时间以2~3小时为宜,其间还需穿插数次休息。

总之,解自己的身体基本素质,针对自身需求,适宜、适时、适度地进行健身运动,就会拥有健康。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为大家带来的3篇《体育运动与身体健康论文》,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体育运动的论文k篇九

在阳光体育运动的时代背景下,对当前各大高校体育教学提出了严格要求,为了响应阳光体育运动的号召以及积极贯彻我国相关方针政策,各大高校在严格遵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基础之上,对现阶段体育教学进行积极的探索与改革。各大高校从体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入手,积极贯彻阳光体育运动,针对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深入改革与创新,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以学生为本位,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体育课程是学生全面发展与培养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强健身体,也调动了学生对其他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直接关系着我国未来的整体发展趋势。因此,必须对现阶段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工作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这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以及模式构建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阳光体育运动的核心是运动,但不仅仅指表面意义上的运动,是由人脑支配的具有一定目的性、计划性的体育活动总和。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基础与前提,其根本目的在于强身健体,不断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以此使人们能够积极地开展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并在运功过程中,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开发自己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培养心理素质与增强身体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在正确意识的指导下,积极扩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任何一种体育活动都不能脱离运动而存在,运动是绝对的,也不存在不运动的物质,世上所有物质都是运动的,永恒发展的`。阳光体育运动的核心就是以锻炼为基础的一种运动形式,它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与培养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强健身体,也调动了学生对其他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系统来说,阳光体育运动包括两部分,一个是精神部分,另一个是物质部分。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不仅仅是我国相关政策的具体表现,也是一种体育思想、文化精神的体现。阳光体育运动就是以肢体运动为联系方式,以提升青少年身体素质与主要目的,促进青少年以及全国人们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

1.师资力量严重缺乏。

雄厚的师资力量是各大高校进行体育改革与教学的基础与前提,各大高校作为培养学生能力与综合素质的教育基地,师资力量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体育课程作为必须课程,是大学生必须完成的基础课程,它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与培养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强健身体,也调动了学生对其他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中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不仅如此,随着阳光体育运动的不断推进,体育课程教学形式与教学类型逐渐向多元化方法发展,涉及的领域与内容越来越复杂,覆盖面越来越广,因此需要的教师类型也越来越多,强大的师资力量是高校开展体育工作的必备条件,对于顺利进行体育教学工作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但是,由于我国教师岗位编制趋于饱和,教师岗位供不应求,尤其是体育教师编制,很多高校为了开展体育教育工作,不得不外聘教师,频繁更换教师,不仅严重影响教学质量,而且不利于学生学生的稳定性与积极性,影响学生情绪以及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心理素质得培养与发展。

2.教学评价体系不合理。

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思想的束缚与影响,无论是教师、学校还是家长一直都是将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只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忽视对学生其他能力与心理素质的培养与重视。成绩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可以反映出学生的情况与反应,但是却不能全面客观来评价学生的具体情况。随着教学体制的改革以及人们思想意识的不断提高,成绩决定一切的思想观念别逐渐弱化。当前大多数高校学生体育成绩评价体系都是由运动测试成绩决定的,也就说成绩是评价一个人的决定性因素,这种评价体系是不科学的,片面的,无法客观全面来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我们都知道体育运动成绩一半是靠后天的不断训练与锻炼获得的,还有一半因素就是先天条件决定的,因此,将体育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是不科学的,对学生将是不公平的。虽然,我国现阶段体育教学评价体制一直秉持着公平客观的原则,但是忽视了先天遗传因素与后天发展情况等差异,没有充分考虑到个体差异。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根本目的不是追求成绩的高低,是通过引导与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因此不断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与增强伸腿素质,当前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与阳光体育运动根本宗旨是不相符的。

3.教学设施落后。

随着体育教学课程类型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与教学内容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体育教学内容不再只是田径、球类以及健身操等项目,增加了武术、跆拳道、游泳与滑轮等新型项目,这些新型项目是体育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这些新型项目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但是在多元化课程教学背景下,需要的教学资源以及相关设施也越来越多,这些教学设施是需要足够资金来支持的,没有强大的资金支持就意味着体育教育无法与时俱进,达到高效率与高质量的教育目标。即使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对于学校是否可以建立各种场馆或者游泳馆等还存在很多现实问题。现阶段,高校内的体育教学器材耗损程度严重,许多教学器材失去了应有的功能,已经无法继续使用,而且教学设施供不应求,比如,许多大学生使用一个场地或者足球等,根本无法满足学生需求,严重影响教学质量与水平。此前,在教学工作中,很多先进的教学设施以及信息技术手段并没有得到应用,体育教师也缺乏相应的专业技能,思想守旧,不能接受新鲜事物,这些都是高校体育教学工作出现的问题。

1.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与其他学科相比,体育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科学,具有很强的操作性,理论知识的内容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也就是说体育的科学知识有一部分是来自于生活当中,在学好体育基础理论课程基础之上还要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否则就不会达到教育的目的。因此,当下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利用现在的多媒体技术通过设立问题的情境模式来讲述体育专业在社会中的地位与竞争优势知识点,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例和问题来创设问题情境,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学习动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强化抽象思维、概况思维能力。同时教师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为,墨守成规绝不是科学的教学态度,教师在学会创新改变的基础行引导学生们实践,鼓励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让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与归纳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教师在对教学方法中学会创新并且引导学生学会创新思维与更加有效地提高技能。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才会使教育工作发展得越来越好,才可以形成高质量的教学模式。

2.提高师资力量与教学水平。

教师是教育行业的领路人,他们的水平直接关系到体育教学质量与成果,在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对教师的专业要求与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以此,要不断提高师资力量与教学水平,以此来促进学业的专业成长,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教育行业。在这里我们要秉持“需要性、参与性、和谐性”的理念,并充分调动教师参与到实践教学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实践教学基础上通过对优秀教师的调查过程思路、过程流程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探究式、指导式以及自修式等适合于体育教师活动的基本方式。为教师提供公平公正的参与的机会,同时又要借鉴国外教师在职培养经验,创新教研活动方式。培养高质量的教师人才,提高教研队伍质量,加强对教师质量的监测与评估。另一方面,也要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与推进教师的内在动力,即让体育教师与优秀教师多接触交流,让体院系的教师认识到与优秀教师的差距并且积极正确改正自身的不足,树立要自主学习的意识,提升自身素质与修养,更好地完善体育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实践性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四、结语。

在阳光体育运动的时代背景下,对当前各大高校体育教学提出了严格要求,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直接影响着我国国民整体素质,在阳光体育运动的不断推进下,对现阶段体育教学进行积极的探索与改革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2]黄喜燕.从阳光体育运动视角下探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与教学模式的构建[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3):4+25.

[4]黄舒.吉林省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现状及创新模式研究[d].吉林体育学院,2016.

[6]黄伟明.“阳光体育”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5,3(26):1+3.

文档为doc格式。

体育运动的论文k篇十

[摘要]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学校开始致力于构建富有特色、实效性高、运行安全的阳光体育运动。厦门市园南小学真正把阳光体育运动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从主体活动内容到创生特色校本课程的整合模块内容,积极探索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途径,最终促进全员参与体育锻炼良好风气的形成。

[关键词]阳光体育;特色课程;策略。

自国家教育部和体育总局提出阳光体育运动的建议后,阳光体育运动就在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展开,但要真正落实却不容易。一方面,部分学校校园面积偏小,要想在校园内开展集体活动十分困难。另一方面,国家课程计划对学生的在校时间有明确规定,学校必须在保证文化课程的基础上开展体育方法,因此留给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相对有限。

(一)阳光体育的内涵。阳光体育运动中的“阳光”有三层含义:离开室内环境,享受“自然阳光”;关爱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政策阳光”;改变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人文社会环境,让青少年学生身心和谐的“身心阳光”。“体育”的本质就是学校体育,即学校以体育为载体,在指导思想上体现“阳光”,在组织策略上强调群众性,让全社会所有关心青少年学生成长的主体充分动员起来,最终形成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的良好风气。(二)对学校原有体育活动的重新审视。基于上述内涵,笔者所在学校对原有的体育运动安排进行了重新审视。大课间期间,学生将分为两批,轮流到操场做广播操,在第一批班级的学生做广播操时,第二批班级的学生在教室走廊做自编操;在第二批班级的学生做广播操时,第一批班级的学生在教室走廊做自编操。学生每天都能分批次下到操场,利用15分钟完成列队和广播操,以及另外的15分钟在室内练习自编操。

笔者结合学校的资源优势、传统项目,考量了校园空间等问题,同时基于阳光体育的内涵,将阳光体育运动分为以下三个模块。(一)主体活动内容模块。该模块包含了体育课和大课间两项内容。在体育课中,我们体现了一个坚持和一项特色。“一个坚持”指的是坚持在每节课前进行队列队形的训练。因为这既是对身体姿态和空间体位感觉的基本训练,也是一项集体活动,是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和整齐一致的重要手段。“一项特色”指的是学校开发的特色课程———快乐足球。该课程为全校学生都必须学习的校本通识课程,每周一节课,学校对该课程进行了大纲的制定、教学计划的安排以及教案的设计。这门课程的开设除了因为足球是学校的'传统项目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爱上足球,享受踢球的乐趣,在运动项目中拥有一技之长,而并非想要将学生培养成专业的足球运动员。这也是校园足球发展的趋势。主体活动内容的另一个部分是大课间活动,虽然学校的场地和空间有限,但学校在内容、形式和时间安排上进行了更为合理的调整,使得学生乐于参与且有效参与,以此达到课间休息放松身心、舒展身体、产生良好锻炼效果的目的。(二)补充及整合内容模块。学校基于“学生的素质结构取决于课程结构,学校的教育质量决定于课程水平”这一清晰的目标,将体育课程体系明确定位,从而更有效地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学校特色的形成。近几年来,学校基于自身文化,并遵循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初步构建了自己的课程体系,并积极地开展实施。我们认为,生命化教育理念下的课程应该是绿色的,它蕴含着四个关键词,即生命、生活、生态、生长。学校确立了体育课程的目标:“让生命更具智慧,让生命更添活力,让生命更加多彩(促进生命完整发展)。”并由该目标构想出特色课程的结构体系,形成了扎根型(向下打根基)、拔节型(向上生长)、伸展型(向外拓展延伸)三个课程系列,将常规课堂教学与各种教育活动整合,使之相互促进、融为一体,从而建构一个全校联动的学校课程体系。在扎根型课程中,学校开足开齐规定课程,制度化、深层次地进行学生学业、品德发展评价。拔节型课程属于学生的创生特色课程,除了国家课程校本化的“榕文化”校本课程外,还包括上述每周一节的足球校本课程。而选修类课程以社团为主要方式,包含人文、艺术、健体、科技课程等“补充与整合模块”课程。在“绿榕健体”课程中,包含地壶球、高尔夫球、篮球这三种球类的选择。上述几项课程纳入阳光体育活动的课程体系中,促进了学校在课程上的特色内容与自选内容的结合。学校针对不同年级所学习的特色项目,为师生提供训练所需的器材和资源。此外,在健体课程中,学校还走入社区、公园开展羽毛球社团课、轮滑、跆拳道、拉丁舞等课程,很好地充实了阳光体育的内容。最后一部分的伸展型课程则着眼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着眼于丰富学生的实践体验,该部分与阳光体育也息息相关。

主题活动课程“园南四节”的其中一节内容就与体育文化节有关,对于学生而言,运动会、体育节不仅仅是一场体育竞技活动,还是一次集体狂欢,更是与其他学生平等参与校园生活的重要形式。因此,学校在活动中践行了学校生命化教育“关注每一个”的理念,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在羊年学校举办的“羊洋运动会”和“我们的小世界杯”运动会上,一个班级模拟代表一个他们喜欢的球队,活动的开展不仅在于体育活动本身,更有利于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及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理解力。在实践活动课程部分,学校连续两年将开学前三天的全员军训纳入了“社会实践”的范畴,学生在军营里进行队列、队形的强化训练,锻炼了他们的意志,使学生学会了坚持与团结。此外,学校对学生的秋游活动也进行了改革,增加了“拓展训练”的体育类活动,也因此获得了学生的喜爱。

参考文献:。

体育运动的论文k篇十一

3.1大力宣传,加强阳光体育的文化建设活动。为了全面提升各大高校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就要使阳光体育运动的观念深入人心,加大阳光体育运动的宣传力度,让各大校园都了解和关注这个活动,从而更好地实施和开展。例如,在各大高校中开展关于阳光体育运动的活动讲座,讲述和宣传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意义,并让学生了解他们自己的健康状况,从而更好地关注健康运动,提升身体素质。引导更多的学生积极参加体育运动,让他们感受到运动的乐趣所在,不再做“低头族”。3.2加大经费投入,优化各项体育设施建设。建议各大高校,加大对于阳光体育运动这项教育经费的投入,教育部要完善和增加体育专项的支出,帮助各大高校建立完善的体育设施和健身器材。各大高校也应加大学校食堂伙食费的投入,健康的三餐是学生身体健康的根本保障,学校食堂要合理设计饮食,做好规划,饮食一定要荤素搭配,让学生吃出健康。只有吃健康的食物,才能更好地锻炼身体。3.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一方面提高教师的学历和职称,另一方面加大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同时多提供教师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全面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和专业技能,为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提供师资力量的保障。3.4逐步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完善激励机制。对学生在阳光体运动中的良好表现要客观、全面地评价,以便更好地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之星的评比,对表现突出的学生颁发“阳光体育运动”奖章,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阳光体育运动中来。

4结语。

职业院校的体育训练及教学,最终的目标,都是为让学生身心更健康地成长,对于教师来说亦是如此,而阳光体育理念也正是为促进人的身心同步成长而存在的理念。为了让学生有更好的发展,为了让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校方应当将这样的精神体现在规章及实际的规划当中,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阳光体育精神的精髓,打造更多身心健康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作者:赵军单位: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运动的论文k篇十二

摘要:俱乐部模式在篮球教学过程中,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这一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活跃课堂气氛,充分体现出篮球运动的实践性。在篮球教学过程中对俱乐部模式进行应用,主要是因为俱乐部模式更加适应篮球运动的发展,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兴趣,从而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其能够积极、自主地投入到篮球运动当中。就现阶段篮球运动发展情况来看,俱乐部模式在高校篮球教学中得到了较为广泛地应用,该文主要从这一角度分析了俱乐部模式如何进行应用。

关键词:俱乐部模式;高校篮球教学;运用;途径。

篮球教学对俱乐部模式的有效应用,能够对原有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进行改变,将篮球运动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更好地促进篮球运动的发展和进步。篮球教学的俱乐部模式在国外高校得到了较好的实践应用,通过俱乐部的组织形式,利用相应的篮球比赛,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篮球和参与篮球运动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促进篮球运动在各个高校的发展和进步。

1、篮球教学中俱乐部模式的重要作用及其教学价值分析。

俱乐部模式在高校篮球教学中的应用,注重突出“全员参与”这一发展模式,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性,通过指派专业化的教师对篮球俱乐部成员进行教学辅导,使之能够对篮球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动作要领进行学习和掌握,从而提升学生打篮球的技术和水平。篮球俱乐部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其教学价值主要体现在了以下几点。

1.1教学组织层次更加清晰。

通过利用俱乐部模式,能够保证组织结构更加清晰、明确,并能够对相关教学工作进行有效协调,从而保证篮球教学运动能够顺利开展。俱乐部模式在应用过程中,下设篮球教学、篮球活动等相关部门,这些部门能够更好地对篮球教学进行协调,从而保证教学工作更好地满足学生们的实际需要。通过俱乐部的组织模式,可以对篮球教学活动进行有效地管理,从而有针对性的相关工作进行考核,能够更好地促进篮球运动的专业化发展。

1.2运作模式灵活。

俱乐部模式在篮球教学应用中,能够以学生自由选课、自由参与教学的模式进行,并且配合俱乐部的相应活动,可以使篮球教学变得更加连贯和严谨。同时,学生在参与篮球俱乐部时,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一般来说,选择篮球俱乐部的学生会对篮球有着一定的兴趣,这种灵活自主的运作模式,能够充分把握学生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篮球的主观能动性,进而促进篮球运动的发展和进步。

1.3有效地进行教学评估。

篮球俱乐部的发展模式,具有较好的教学评估模式,与传统教学评估相比,篮球俱乐部的发展模式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在进行教学评估过程中,能够动态、全面地对学生的篮球技术进行评价,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自主参加篮球运动的积极性。结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俱乐部的发展模式更加有利于促进篮球运动的发展和进步。俱乐部的篮球教学模式,能够增强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并且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篮球训练当中。“课堂+课外”的篮球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沉浸到篮球运动当中,从而促进学生在篮球学习领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高校篮球运动应用俱乐部教学方法,要注重对俱乐部教学模式进行有效把握,能够从俱乐部教学方法的原则入手,争取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从而使俱乐部教学模式在高校篮球教学中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俱乐部教学模式在高校篮球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成为当下高校篮球教学改革的一种必然选择,在利用该教学方法过程中,要注重把握俱乐部教学的原则,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

2.1.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俱乐部模式的应用,要注重从高校学生角度出发,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发展目标,能够保证俱乐部模式更好地满足学生学习篮球运动的实际需要。俱乐部模式应用,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能够对学生的个性进行较好的把握,从而保证学生在俱乐部学习中,能够更好地提升篮球学习能力和水平[1]。

2.1.2坚持终身发展的原则终身发展的原则注重将篮球运动伴随学生的终身,使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对篮球知识进行掌握,并能够在课外更好地进行锻炼,从而提升篮球技巧和水平。终身发展的原则,对于提升学生篮球能力来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终身发展的原则,有利于强化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意识,使之能够坚持锻炼。

2.1.3把握兴趣爱好的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篮球运动的发展,采取俱乐部模式,可以更好地吸引具有兴趣的学生参与到篮球运动中,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能够积极、自主地进行篮球学习。把握兴趣爱好的原则,充分地把握了学生主体地位,能够坚持兴趣为前提,更好地促进篮球运动的发展和进步。俱乐部模式在篮球运动教学中的应用,要注重对以人为本、终身发展、兴趣爱好的原则进行较好把握,从这三个方面,强化学生学习篮球和参与篮球活动的意识,从而更好地促进篮球运动的发展和进步。

2.2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

俱乐部模式在高校篮球运动中的有效应用,也要注重对教师队伍进行建设,能够使教师在篮球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对相关知识进行较好的传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打篮球的技巧。这一过程中,要注重吸引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篮球教师,使之能够以专业化的教学提升学生的篮球技巧。同时,注重把握篮球教学规律,采取有效地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对篮球技巧更好地进行掌握。最后,篮球技术提升,要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锻炼进行结合,使学生能够将二者进行有效结合,从而提升学生的篮球水平[2]。

2.3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

高校内采取俱乐部的模式进行篮球教学,要注重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这样一来,才能够更好地促进高校篮球运动的发展和进步。首先,要注重对学分进行有效制定,使学生在参与篮球运动过程中,能够获得一定的学分,提升学生参与篮球俱乐部的兴趣;其次,俱乐部模式在高校篮球教学中的应用,要拥有一定的场地,能够为俱乐部发展创造空间;再次,注重将俱乐部发展与校园的文体活动进行结合,更好地推进这一运动的发展;最后,注重吸引发展资金,对资金进行合理、有效地利用。这一过程中,要注重争取企业对高校篮球运动的支持,能够获得更多的发展资金,促进高校篮球运动的发展。同时,要注重对资金进行合理、有效地应用,使之能够真正应用于高校篮球俱乐部的发展。

3、结语。

综合上述分析,不难看出,俱乐部模式在当下高校篮球教学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俱乐部模式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积极性,充分尊重了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有效发挥。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高校篮球运动的发展和进步,要注重推进俱乐部模式的应用,积极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为俱乐部模式发展提供相应的资金,更好地促进这一教学模式的应用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逄湛江.浅谈俱乐部模式在高校篮球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10):161—162。

[2]李园园,刘昌亭,翟恒佳,等。浅谈高校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构建[j]。运动,2011(14):106—107。

体育运动的论文k篇十三

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导下,我国各大高校展开了体育锻炼的热潮,坚持“健康第一”的原则,努力增强高校学生的体质。阳光体育运动作为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其应用范围日益扩大。在高校中建立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是对高校学生的健康发展进行统筹安排,促进高校学生健康水平的有效措施。本文对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展开构想,保证我国体育教学朝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阳光体育运动是一种特殊的体育教学理念,其针对高校学生的体质现状形成独特的体育教学形式,促进当前的高校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增强自身体质,进而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阳光体育运动不仅需要高校的积极响应,师生的密切配合,还需要国家给予大力的财政支持。通过实践证明,阳光体育运动的体育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高校学生体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在高校中建立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是素质教育的全面体现。基于我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重视开发人的'潜能,尊重人的主观能动性,将人的个性化发展作为教育特征。素质教育将提高国民素质作为发展目标,在高校中展开素质教育,以建立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为主要措施,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高校中建立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是发展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重要内容,受我国长期的体育事业影响,高校过于重视竞技体育的发展,导致群众体育发展不平衡,在高校中构建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将把提升学生体质健康作为首要任务,充分发挥高校的体育教学价值,进而促进国家体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在高校建立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也是展开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式,根据调查研究发现,当前高校学生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的体育锻炼有利于促进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合理的体育运动可以抑制抑郁等病症,开发大脑智力,提升人的感知能力。在高校学生群体中展开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保障高校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为保障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顺利开展,施行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是去重要举措。其中需求机制是构建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的基础。其主要解决学生在体育锻炼中的基本需求问题,构建需求机制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实地采访等方式对高校学生的体育需求情况做一个全面了解。结合高校学生的生活习惯和学习特点,制定出符合学生需求的阳光体育运动计划,并通过科学有效的交流平台实现对高校学生运动情况的监控,以便针对问题及时解决。决策机制是构建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的前提,为实现长效机制的高效性,需要确保决策机制的科学性。高校需要结合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实际需求,重视阳光体育运动的作用,通过开会研讨做出符合现实情况的策略,并通过机制的实际运用及时完善实施策略,保证高校阳光体育运用的长远发展。运行机制是构建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的核心,高校需要建立专门的阳光体育运动管理团队,保证机制各环节得以顺利开展。建立健全的高校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的责任制,明确其中成员的权责,保证各项工作内容的责任都细分到团队各人员中,通过责任制,约束管理者的行为,进而确保阳光体育长效机制的规范化。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严格把控运行环节,保证长效机制在运行过程中的实效性。评估机制在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中具有评价和反馈的作用,其工作模式在于通过完善的评估体系对学校和学生进行全面评估,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需要将学生和教师作为评估主体,对教师的工作目标、过程和学生的体质情况、运动意识等进行有效评估,通过收集整理各项评估指标,以保证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的科学性。在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中的激励机制是刺激体育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其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强化体育文明建设。激励机制的主要表现形式在于通过竞赛评比等活动,激发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集体荣誉感。通过物质奖励的措施提高师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的自信心。需求机制、决策机制、运行机制、评估机制、激励机制等都是高校建立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的主要内容,对推动高校阳光体育运行长效机制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四、结语。

高校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促进国家的发展。为提升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需要高校结合体育教学特点和学生的体育运动状况,将阳光体育运动作为主要的体育教学方式,通过构建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促进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社会的进步培育身心健康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体育运动的论文k篇十四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就要摒除形式主义,提升学生发展,切实推进素质教育,青少年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是他们的基本权利,活动时间是受到法律保护的。“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也应当受到相关规定的制约和保障,为了使其发展不偏离正确的轨道,就需要建立一整套缜密的组织管理机构。可以从加强体育师资素质建设入手,同时建立和强化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建设,以保障“阳光体育运动”的顺利进行,保证所有青少年学生得到“阳光普照”。

2.2扩大宣传力度,保障资金投入。

各级教育部门要充分认识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和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重要意义,切实把在全体学生中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当作一件大事来抓,认真组织,积极动员全体学生参与到“阳光体育运动”中来,逐步在全校形成人人参与锻炼的良好气氛。

首先,“阳光体育运动”持久的开展则需要有舆论的氛围,可以通过学校的有利条件,通过广播、墙报,学生等载体进行宣传,使广大师生及家长都能领会实施这一运动的深远意义,认可并支持这一活动,以达到较好的舆论环境。其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还要足够的场地和基础设施作为必要的物质保证。学校应该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同时各级主管部门要加大对学校基础体育设施的'投入,与此同时还要,学校应该积极利用现有的各项资源和条件,因陋就简的改善活动场所及活动设施,保证“阳光体育运动”顺利、健康的开展。

2.3动员社会力量,使“阳光”普照万里。

“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仅仅靠学校是不够的,要想使“阳光”万里普照,让千千万万的青少年学生受益,是离不开来自社会、家庭和学生群体的关注、支持和帮助。学生接受锻炼应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校和社会应该想尽一切办法,利用一切可能为学生创造活动时间,提供锻炼场所。社会应该动用各种新闻媒介宣传健康、科学的现代生活方式,既普及体育健康知识,加强宣传教育,又能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开展咨询活动,为学校体育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通过学校与社会、社会与家庭的联系,使社会的力量为“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社会力量的参与下,“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就打开了一点带面的新局面:家长和孩子共同参加体育锻炼。学校、社会和家庭加强沟通与合作,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青少年体育活动,社会新闻媒介加大对学校体育工作和学生赛事的报道力度,进一步引导和推动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蓬勃开展,使“阳光体育运动”真正普照万里。

2.4体育教学与课余活动相结合,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部分,也是顺利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关键所在,尤其是要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借以延伸学生体育锻炼的空间。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大纲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此外,丰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了解社会,了解生活,了解体育,增加对体育运动的理解,也可以借鉴一些激烈的对抗性比赛的形式,以激励学生的拼搏、奋斗精神。

3建议。

“阳光体育运动”只是一个常态化的样本,目的就是希望利用该项活动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热潮。此外,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提高学生体质,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因此,各级教育部门和基层学校为了确保“阳光体育运动”的持续性,需要探索并建立适合本地、本校的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机制。

体育运动的论文k篇十五

俱乐部教学模式能够很好发挥动作示范法、竞赛法等的作用,使体育教学活动具有直接、具体、准确的教学特点,能够向学生传递体育运动的相关动作技巧。学生能够对教师教授的动作展开自主学习,从而提高自我对动作的掌握情况。另外俱乐部教学能够有效对体育动作中的连续性动作、动作的结构、重难点动作等都具有强调说明,提高学生对整个体育运动的整体性掌握。例如:教师能够在排球运动中根据俱乐部轻松自在的教学方式,向学生展示排球运动的整体动作技能,然后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将传球动作、手臂击球点、迎球姿态等进行分解示范,另外在练习过程中展开个性化的重点示范,从而让学生在轻松自在的环境中发挥看、记、学的技能中强化对排球运动技巧的学习。另一方面,俱乐部教学模式还能够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对体育动作进行探索练习,这主要依靠于俱乐部教学模式竞赛式的教学方式。

1.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练习的主动性。

好奇、羡慕心理的学生展开学习活动的契机。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俱乐部教学模式是由学生自主选择的体育项目和教学方式,在俱乐部教学活动中,教师主要充当教练的作用,通过多种渠道的理论教学,如:通过视频示范向学生展示一个丰富多彩、优美诱人的运动世界,让学生感受到一项体育运动的魅力。从而使学生拥有开展体育运动的兴趣。另一方面,通过俱乐部教学模式,向学生采取一个循序渐进、不复杂的体育教学运动,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从而能够主动参与到体育运动中。例如:教师通过播放中国女排的比赛视频,激发学生对排球运动的热情,从而有效引导学生进行排球练习,最后采用组队比赛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1.3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创新思维。

俱乐部教学模式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选择不同的体育俱乐部,并且在俱乐部学习中学生能够自行对自己的体育运动产生一定的训练要求,如选择健美操运动,学生会要求自己能够放松身体,学会一套完整的健美操,在没有体育运动的时间展开自我联系,这对于学生的思维活动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能够使学生发现自身体育运动存在的问题并联系教师、同学解决问题。另外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个性发展,对俱乐部教学活动中所教授的运动动作进行再分解,使其成为更为简单更为直接的运动,从而展开自我指导运动的作用。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