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创设教学情景的原则篇一
第一段:引言(100字)。
情景创设教学是现代教育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真实的情景,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在我教学生物课程的过程中,我也尝试了一些情景创设教学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下我对情景创设教学的体会和心得。
情景创设教学是通过将学习内容与真实生活场景相结合,为学生创造出一种模拟的真实体验,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情景创设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例如,在教学生物的过程中,我曾经为学生们创设了一个自然观察的情景,让他们亲身体验到了动植物的生长变化,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植物的生理过程。
情景创设教学具有许多优势。首先,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通过情景创设,学生们会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因为他们能够亲身体验到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其次,情景创设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在模拟的情景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这样能够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最后,情景创设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力。通过亲身体验和模拟操作,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理解也更加透彻。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经常运用情景创设教学的方法。例如,在教学关于人体呼吸系统的内容时,我为学生设计了一个模拟呼吸活动的情景。我将教室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一个肺泡。我在每个肺泡里放入了一些棉花,然后要求学生用吸管代表呼吸道将肺泡里的空气吸出,再用力吹入,看看棉花是否被吹动。通过这个实践活动,学生们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呼吸活动的实际过程,更好地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第五段:总结(200字)。
情景创设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模拟真实的场景,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并且能够更好地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情景创设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了他们的记忆力和理解力。因此,我将继续在教学中运用情景创设教学的方法,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创设教学情景的原则篇二
在新课标理念下,数学课堂的一般模式是”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一归纳探索,形成概念一概念应用,巩固延伸一归纳小结,升华认识“.创设好问题情境是课堂成功的第一步,”情景教学“是一种十分特殊且有效的.教学手段.身临其境的教学情景能使原本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趣味,使学生为之感动,产生共鸣,尽快进入问题的情境的角色之中.创设情境,是开展有效教学的第一步,在此我结合自己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谈一些体会.
作者:王梅作者单位:新沂市第三中学,江苏,新沂,221400刊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23)分类号:g63关键词:
创设教学情景的原则篇三
随着素质教育的普遍开展,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成为了教育新的核心。在高中化学的课堂上,注意知识与情景的结合,通过化学试验和生活实例创建情景,用多媒体来展现或再现情景,是实施情境教学的主要措施。
1高中化学教学的现状。
教育的主体是人,在高中化学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但是两者之间存在一个侧重。据实际情况而言,当前高中学生大部分对化学这门学科是充满了求知欲和好奇心的。但应试教育的学习动机和“死记硬背”的枯燥内容,往往让学生们兴趣缺失。大多数学生认为化学的实用性不强,毫无趣味可言,只是为了提高“高考成绩”而学习。进而表现出对化学的课堂教学不够重视,不独立思考,不主动提问,也不积极发言。
知识具有情境性。情境教学在各个学科的教学活动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情景教学加强了化学知识应用的实践。创立情景是指将知识放到社会情境、生活情境或者问题情境之中,让学生进入现实生活的知识应用领域。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情景教学正是符合此观念的一种高效教学模式,在课堂上营造出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来感染学生,有利于发展学生认知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能力,并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
创设教学情景的原则篇四
“数学课程标准标准”明确强调了数学教学不能再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要转变过去的封闭、被动、接受性的学习方式,提倡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而且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能够鼓励学生进行评价思维,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要靠学生自觉、自主地去完成学习目的。一堂数学课要以情为主、以景为实、以生为需,应该是一堂实实在在的情景课,不是为教学目标而创情景,应是为了学生自身的学习需要而创设。
1尝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景。
数学的教学内容比较为抽象,再加上有些内容的传统教学手段不得力,所以某些内容对于学生而言比较难掌握,这就形成了教学的难点。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进入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尤其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这个特点可处理其它教学方法难以处理的问题,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增强他们的直观印象,这就为教师解决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教学“加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根据农村学校的特点,设计了这样一个媒体情景;先出示一个花草绚丽的小山坡,有小鸟唧唧喳喳地叫着说:“瞧!一群活泼可爱的小鸡宝宝正在欢快的找蚯蚓吃呢!”同时配上了轻快的音乐,边演示、边提问;“小山坡上来了几只小鸡”?“先来了2只”,“又来了几只”?“又来了3只”?“现在有几只”?“5只”。就用数字2+3=5表示!这样由静到动、形象逼真地直观演示,使学生对这加法的理性认识水到渠成。结果学生的思维活了、兴趣浓了、学习乐了。
2尝试利用活动来创设情景。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课堂上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以认知主体的身份亲自参加丰富生动的活动,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过程,获得对数学知识和经验的理性认识和情感体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一定的进步和发展。如教学“连乘应用题”时,教师创设去“超市”购物的情境:三(1)班有4个小组,每组10人,“六一”节那天,学校给这个班200元为每个学生买礼物,圆珠笔每支1元,旺旺雪饼每包2元,溜溜球每个3元,根据这些条件你们打算怎么买?学生们在轻松的“购物”情境中,对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理解得更加透彻、学得更加轻松。
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将教学置于一定的生活情境之中,利用儿童天生的好奇心,使其自主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来,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从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教学“确定位置”时,在学生已经了解掌握几和第几这一知识点后,教师出示火车票、飞机票,提出问题:“老师这儿有一张火车票,车票上写着04号车012号下铺。根据这些信息,你怎么确定位置?”学生答:“只要到4号车厢里去找,第12号的下铺就行了。”“我这儿就有一张登飞机的号码牌,上面写着5d,那你知道该怎样找到座位呢?”又有学生站起:“肯定是飞机上第五排的第四个座位。”“上面并没有写‘4’呀!那你又怎么知道的呢?”学生骄傲地说:“上面的5,肯定就是第五排,那个d,就是a、b、c、d的d,第四个的意思呀!”问题情境为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供了可能,为学生认真观察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了示范。
4尝试利用优美、富有感染力课堂语言创设情景。
教师用优美、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进行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的语言要昂扬顿挫,字正腔圆,根据所讲内容用词、语句的规律道出轻重缓急,有快、有慢、富有节奏感,特别是音量、音速、音调的变化!如在授课时,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可以突然把话讲高些。有疑惑、有矛盾、有争论时语气可以放轻一些!学生的学习气氛较高、氛围较浓时可以快一些、轻一些。回答问题有不同的结果时可以是喜悦的、深沉的、悲伤的、快乐而激动、欢乐而克制地说。
如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师先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我的小孩特别喜欢喝牛奶,于是我订了一年的牛奶。一年大约需要多少钱?这时,教师轻声、凝惑地问:“你们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片刻学生有了很多种估计结果,此时教师惊讶地自言自语说:“嗨!有那么多答案,我也不知道哪个是正确的、哪个是错误的'”……当学生出现有用乘法竖式时,教师又假装不懂、语气低沉地说“老师可不明白!为什么这个数要写在那一个数的下面?这个数是怎么来的”?当学生回答正确时,教师高声地说“啊!原来是那么回事,谢谢你,我明白了”。此时课堂是掌声和欢语一片。在这种情景语言的课堂中,学生会像从一种清幽境界中呼吸到一阵清风,从而学习乐了,思维活了,给其创造了学习数学的良好环境。
根据小学生爱听故事的年龄特征,将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创设故事情景,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兴趣、优化数学教学的目的。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教师根据《西游记》的故事创设了教学情景:“唐僧师徒在取经途中,由于天气炎热,大家都感到口渴。师傅叫孙悟空去摘一些野果来解渴。第一次,孙悟空摘了8个桃子,让猪八戒分,他很快就分好了。第二次,孙悟空摘到一个西瓜,让猪八戒分,他不知道该怎么分了。同学们,你们替他想一想该怎样分呢?”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教师继续这个故事:一个西瓜,师徒四人分,孙悟空说:“为了公平起见,我们应该一人1/4”。结果猪八戒以自己胃口大为由说:“我要多吃些,我要吃1/6,最少也要吃1/5”。孙悟空听了连说:“好!好!”马上切了1/6给猪八戒,大家高兴地吃起来。孙悟空指着猪八戒说:“傻瓜!傻瓜!”这是为什么?一段生动的故事,创设最佳数学情境,使得学生对分数的大小比较有了形象的认识。
所谓利用游戏创设情景,就是指以某个数学知识为主题,用游戏化的形式展现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方式。游戏情景具有活动性、趣味性、知识性等特点,对好动好玩的学生来说。这是他们最喜欢的一种教学方法,如教学“认识方向”时,教师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游戏情景,把全班分成九个小组,每个小组学生都戴有不同动物头饰,出示相应的位置图,然后,做找家家的游戏,让学生自由自在地做着小动物的动作,在欢快的音乐下找回自己的家,并让他们都说一说是如何找到自己家的。这样使其在身临其境的毫无束缚的课堂中自由地放飞自己数学思维能力。这样使学生的生活的数学概念在游戏活动中得到升华,数学的价值得到他们的认可,激发他们终身学习数学的欲望。培养其良好的数学学习的行为。
总之,只要你有心的把切实有效的情景合理地带进数学课堂,你的课堂教学的天空将是的一片五彩斑斓的最美丽的画面。
创设教学情景的原则篇五
摘要(详见正文)。
关键词。
二、问题情景教学在数学概念教学中的意义。
参考文献。
以下是正文。
摘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课程标准》把创设“问题情境”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课程改革纲要和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善于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的思维总处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积极状态,始终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
关键词:问题情景;意义;创设;原则;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生活与数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使学生感到数学与生活很贴近,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对数学的亲切感,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如在教学“物体分类”一课时,可创设情景:课前在学生课桌上杂乱无章地堆放着许多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用途不同的纸张。上课伊始,问:“同学们,课桌上这些纸片影响了我们上课,请你们想想办法该怎么办?”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把它们扔到垃圾桶里。”“不行,如果以后还要用怎么办。”“我们可以一类一类的把它们分开。”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都同意这种做法。教师不失时机地引导“:如果要你们整理课桌上的纸片,你们打算怎样整理?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试一试。”这样,“分类”就不再是教师的主观要求,而是学生的实际需要。不仅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心理,而且生活化的问题情景为学生调动已有经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可能,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
人的思维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创设问题情景,目的是让学生产生惊、奇、疑的状态,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这里的“问题”不同于“问题解决”中的“问题”,前者包括后者;除此之外,还包括数学概念、数学规律(甚至自然界的规律)以及学生头脑中出现的各种疑问等等,“问题情景”包括以下两层含义:
1、“问题情景”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由地去想象、思考、探索,去解决问题或发现规律,并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诸如对于知识的渴求,对于客观世界的探索欲望和激情,发现规律的兴奋以及对教师的热受,等等。我们应该把“情感——能力——知识”模式,即把“情感”作为首要的教育目标.这看似偏激,但确是有感而发:当一名学生从学校毕业后,他所获得的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第一,正确的人生观;第二,终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第三,自学的能力.前两条的培养都要涉及到情感问题;培养情感要靠各种“情景”的设置.这也正是近年来人们关注“情景教学”的原因。
2、“问题情景”是数学概念赖以产生的现实背景,是产生某一数学概念的源头。陈重穆先生在《淡化形式,注重实质》一文中提出,不要把概念放在最前面,这不符合认识规律;要把问题背景放在前面,即在呈现概念之前,首先应呈现与之相关的足够的材料,使数学概念以及数学思想方法从其中自然地产生出来,而不是教师和课本强加给学生的。
二、问题情景教学在数学概念教学中的意义。
(一)问题情景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情景教学一开始就提出了起关键作用的、学生自己能够解决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并以积极的态度去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二)问题情景教学促进了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是思维的出发点,有了问题才会去思考,对学生来说提出一些他们想解决而未解决的、富有挑战性、趣味性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向心力,促使他们积极思考。问题情景教学强调概念的形成过程、解题的分析思考过程和规律的揭示过程,把学生的思维集中到问题的探索研究上来,使学生容易想进去,学进去,从中尝到思考的乐趣。真正做到把兴趣还给学生,把魅力还给数学。
(三)问题情景教学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得到了很好的贯彻。教师积极鼓励学生独立提出问题、独立分析、解决问题,鼓励学生之间互相研讨问题,大胆向教师提问题或提出创见性的观点,根据学生出现的一些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讨论、辨析,并在关键处予以点拨。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互作用,实现教学相长。
产生一种愉悦的心境,享受成功带来的快乐,这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1、语言明确具体:设计的问题要具体,避免空洞,语言要准确,不能含糊不清。2、针对性强:问题情境应根据教学内容,紧扣教材中心及重点、难点。3、启发性:应联系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提出问题应达到诱导思维的目的。4、新颖有趣:奇特而有趣的问题易引起学生注意。5、富有挑战性:提出的问题要难度适中,在“最近发展区”内。如在学习直线与平面平行时,我设置这样的问题:现在假如你是一名高级技工,需要在教室安装电棒,请问,你怎样安装才能使悬在半空中的电棒与天花板平行?学生凭观察、猜测回答:“只要悬挂电棒的两根线一样长,电棒与天花板就会平行”。老师接着问:为什么?学生确实感到问题的存在,此时老师引入正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学习如何判定直线与平面平行”。这个问题紧扣教材中心及重点、难点设疑,又结合实际,集启发性、挑战性、明确性、趣味性为一体,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
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可用下列几种方法来创设数学概念形成的问题情景。
(一)利用学生熟悉的已有相似概念,创设类比发现的问题情景。
数学中有许多概念具有相似的属性,对于这些概念的教学,先引导学生研究已学过的概念属性,然后创设类比发现的问题情景,这样新的概念容易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得以同化与构建。
(二)利用已有相关概念的比较,创设归纳发现的问题情景。
有些数学概念是旧有概念的扩充,若能在教学过程中,揭示概念的扩充规律,就可以很自然地引入新概念。这类数学概念形成的问题情景创设,其关键是揭示出相关概念的扩充发展的背景及其规律,从而引出新的数学概念。
(三)利用相关数学概念,创设引发猜想的问题情景。
许多数学概念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建立起新旧概念间的联系,从而引发猜想并验证,使学生较容易地掌握新的概念。用猜想和验证来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提供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的条件,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的猜想与验证中得到促进和发展。
(四)利用所知的感性材料,创设抽象与概括的问题情景。
有些数学概念源于现实生活,是从生产、生活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对于这些概念的教学要通过一些感性材料,创设抽象与概括的情景,引导学生提炼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
(五)通过学生实验,创设观察、发现的问题情景。
有些数学概念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亲自实验或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演示及自己操作去领悟数学概念的形成,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探索反思中掌握数学概念。
总之,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的生动、有趣并富有现实意义的特点,了解数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人类理性精神的作用,使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发展,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生创新素质的目的。这正如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所说:”教育的目的是造就能创造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的事的人,这样的人才能有创造、发明和发现。”
参考文献:。
[1]郑毓信.数学教育哲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3]戴黎军.关于数学课程改革实践中的问题探析[j].数学教育学报,2003,(4).
创设教学情景的原则篇六
师:春天到了,春姑娘带来了春风,也送来了春雨。滴答,滴答,雨点落下来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雨点》。
(板书课题“雨点”并读题。)。
师:同学们,雨点在不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表现呢?
二、层层递进,引导初读。
l.自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
师:课文一共有四句话,配有四幅图,请同学们按顺序,看图读和图有关的一句话,再想想它的意思。
3.检查初读效果。
(1)师:通过读课文,你知道雨点到过哪些地方?
(引导学生用“雨点落进”说话,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上池塘图、小溪图、江河图、海洋图。)。
(2)师:谁能把刚才四位同学说的四句话连成一句话说出来呢?
(引导用“雨点落进”“和”说话。)。
师:雨点来到不同的地方,它们的表现究竟有什么不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吗?
三、创设情境,读好课文。
1.指导读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并出示池塘图。
(2)感悟句子意境:雨点落进池塘里……。
(板书:睡觉。)。
师:呀,小雨点怎么落进池塘就睡起觉了呢?
生:因为池塘里的水静静的,没有大的响声,小雨点就睡着了。
生:池塘里的水很平,一动不动,小雨点在里面很舒服。
生:老师,我要是一个人在没有响声的地方,也会很快睡着的。
…………。
师:是呀,在一个很安静很安静的地方,我也会慢慢地睡着。谁能把小雨点感受到的朗读出来呢?(3)生自由读。
2.指导读第二句。(板书:散步。)。
师:小雨点怎么会在小溪里散步呢?(出示课件:雨点在小溪里散步的图。)。
3.指导读第三句。(板书:奔跑。让学生感悟“奔跑”的情景,并说出“奔跑”的感受。)。
生:老师,我在奔跑的时候,张着嘴出气。
生:我奔跑的时候,大腿有点酸。
…………。
4.指导读第四句。(1)一边想象,一边自由读句子。(2)指名读句子。(3)评读。5.齐读课文。
四、凭借板书,复述课文。
师:谁能看着板书和图给大家介绍一下雨点落在哪些地方?各是什么样子?
五、创设情境,进行语言拓展训练。
师:同学们,春天的雨点还会落在哪些地方呢?
生:雨点还会落在雨伞上。
生:雨点还会落在学校的操场上。
生:雨点还会落在小草上。
(板书:雨伞、操场、小草……)。
师:它又是什么样子呢?
生:雨点落在雨伞上会跳舞。
生:雨点落在操场上,把操场洗得干干净净。
生:雨点落在小草上,在小草上滚来滚去。
(板书:跳舞、洗操场、滚来滚去。)。
师:同学们,谁能把看到的情景作成一首诗呢?
《雨点》是一首诗歌,全诗四句,句式整齐,韵律感强,分别写了雨点落进池塘、小溪、江河、海洋里的不同姿态,并用四个拟人化的词语将其生动地描绘出来。在课文的插图还形象地再现了雨点不同的样子。
教学目标。
l.让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让学生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并通过雨点的动态变化认识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
教学反思。
一、唤醒“读”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简洁而明快的导入能激起学生们“想读书,要读书”的欲望。因此,我在引导学生读书时,会给他们暗示和鼓励的语言。例如,用“认真读课文,你们就会明白的”这样的话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在教学中,我不但注意对学生读书的训练,而且还引导学生把几句话合并成一句来说,这样可促进学生对句子的进一步认识。
二、用心去“体验”
“体验,是开启文本的金钥匙。”我引导学生深入课文,带着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感悟诗歌内涵。如在引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我抓住“睡觉”“散步”“奔跑”“跳跃”这几个关键词让学生亲自摆一摆姿势,说说自己的体会。这样,学生朗读起来才会动情。
三、放飞想象的翅膀。
创造是一种最高的境界,“也来当回小诗人”使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使课堂再次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创设教学情景的原则篇七
“创设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数学情境”是含有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情境,同时也是数学知识产生的背景,它不仅能激发数学问题的提出,也能为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提供相应的信息和依据。
为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许多老师把创设情境当作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重要手段,“创设情境”成为小学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么如何创设生动活泼、新颖有趣且富有思考价值的教学情境呢?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借助生动故事创设情景。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心灵。在数学教学中,适时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探索新知。如为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首先让学生讲“曹冲称象‘的故事,使学生懂得要用转化的思想来解决问题。然后,想到要想求圆柱的体积,要先把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从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这样,从熟悉的故事入手,有利于学生在情景中发现问题,学习新知。
二、激发学习欲望创设情景。
良好的情境创设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创设情境时,我在注重生动有趣的同时,更紧扣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思考,并对以后课程的展开起到导向作用。例如:我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激情导入“:”一只羊被它的主人用一根长5米的绳子栓在草地上,问小羊能够活动的.范围有多大?小羊能够活动的最大面积是一个什么图形?如何求这个圆的面积呢?这个时候学生对我提出的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的这种强烈的认知冲突触发了他们想弄懂问题的决心。接下来,他们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研究探讨,明白了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捕捉生活资源创设情景。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孩子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我们农村小学没有繁华的街市,没有琳琅的商品,课堂上没有精美的教具,但我们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我们农村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将这些“乡土”资源开发出来,为学生创设熟悉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在逼真的情景中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同时感受数学的无处不在。例如,在教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时,根据教科书中情景的意义选择一个农村孩子熟悉的替代情景来进行教学。秋天到了,苞米成熟了。昨天老师回到家里,蒸熟了20个苞米(出示早已画好的20个苞米示意图),今天早上又蒸熟了5个苞米(再在黑板上画5个苞米),根据这些条件,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我想,创设这样一个学生熟悉的问题情景,远比教师将情景图改变成应用题,更能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
四、实物直观演示创设情景。
最直观的教学手段莫过于实物模型,它能体现教学原则中的直观性原则。对于抽象理论,通过实物演示,可以使学生一目了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实物演示情景在小学数学中体现的尤为突出。数学较之其他学科有着严密的逻辑性,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在活动中操作、探索、发现、解决问题,从而不断积累学习经验,掌握学习方法。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我安排学生动手切萝卜,让学生动手动脑解决“怎样使圆柱体转化成了长方体”这个问题,从而理解和掌握了圆柱体的体积公式。这种利用实物演示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学在生活中”,“在生活中学”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聪明才智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五、在“多变”中创设情景。
情景创设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多变”就是在教学中对典型的问题进行有目的、多角度、多层次的演变,使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此类数学问题的一般规律和本质属性,也使学生对学习始终感到“新”、“奇”,由此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例如:学习百分数应用题后,出示下列变式练习:根据所给条件,列出算式:图书角有文艺书48本,(),科技书有多少本?条件:(1)文艺书比科技书多20%,(2)科技书比文艺书多20%,(3)文艺书比科技书少20%,(4)科技书比文艺书少20%,(5)科技书是文艺书多20%,(6)文艺书是科技书的20%.这样的变换使学生再度陷入问题的探索之中,而且这种“多变”中,将会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为学生思维潜力的发挥起到一个创景设情的作用。
情境的创设贯穿于一堂课的始终,其方法和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还有利用游戏创设情境、利用问题创设情景、通过设立疑点创设情景、角色扮演创设情景、电脑模拟创设情景、图画再现创设情景等等,创设情境虽不是目的,但没有情境的创设,就很难激活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必须精心创设问题情景,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润滑油、催化剂。
创设教学情景的原则篇八
摘要:立足当前实际情况,分析了当前初中英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利用好牛津初中英语教材,运用全方位的教学方式来训练学生的听和说的能力,英语不单是能看懂和写出来,最重要的是能说出来,在新课标的理念下,要让学生把英语从口中说出来,而不再是哑巴英语。
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一般是以讲授语法知识、单词记忆以及读写训练为主,这样做的主要效果就是,训练了学生的记忆和读写能力,对真正的口语化英语却毫无用处。其实我们普及英语教育就是因为英语作为当前世界上最通用的语言,我们要懂得与其进行口头交流,大家都知道,日常生活中的交谈,绝不会去特别注意语法的应用,所以,口语化的英语教学方式,应该重视起来,不再注重读写,而应从听和说上下功夫。
一、新课改下的初中英语教材。
目前,在江苏等地已推广使用新版本的教材,随着牛津英语教材的全面推广使用,暴露出许多问题,学生两极分化严重,同伴学生之间英语基础的不同给英语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难度。新版本教材是建立在已有小学四年的英语学习基础上的,进入初中阶段,教材内容基本以对话形式出现,知识面广容量大,对英语基础要求较高。但实际情况是由于地域性差异等诸多因素,许多学生在小学并没有英语学习的经历,有也是只在5、6年级才开始的英语学习,而且由于师资力量不够,教学质量无法保证,因此进入初中学习后英语基础参差不齐。
目前,译林版的牛津初中英语教材注重的是对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训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一学科感兴趣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材使用彩印版漫画式结构,通过漫画卡通人物对话不知不觉进入课堂主题,这样衔接比较自然,不会像传统教材那样在英语课堂上直接进入主题,这样对学生来说显得突然,一时间不容易接受,教师也上课也有生搬硬套之嫌。
同样,新版教材也存在着诸多的争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首先,广大教师认为,对初中年级的学生来说,此教材的词汇量偏大。牛津初中英语的编写主要是根据当前多是发达城市的教学水准来编写的,目前城市小学英语课程的开设往往是从3年级就开始,到了初中就已经有了4年的英语基础,其词汇量肯定是符合新教材的标准,但是这只限于发达城镇的水平,而还有多数的中小城市以及广大的乡镇小学往往到6年级甚至还没有开设英语课程的,这是不利于此教材普及的一个方面;其次,语法比较复杂,初中阶段对语法的理解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牛津英语教材中的语法不但项目多,而且程度深,需要较强的理解能力才能掌握,因此,这也是导致上述班级间英语水平两极分化的因素之一。
二、课堂教学的运用。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教材方面已经吸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但是再有趣的课本也不能让学生保持长时间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没有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吸引起学生在课堂上的兴趣,那么很可能学生就会感觉到英语难学,因此,教师基于牛津初中英语教材下的教学方式还要有相关的`改变和研究。
1.重视对学生实用技能的培训。
首先,新教材的编排目的便是为了提高学生在英语实际应用方面的技能。对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就是口头的表达能力,学英语的目的不仅是能写能读,最关键是能说出口。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口语的练习,课前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几分钟简短的口语对话练习,练习完后,在课堂上检查课前练习效果,可以抽点或者让学生自动到讲台进行对话练习,每段对话不宜超过10句,这样既可保证口语练习的效果又不会耽误正常的课堂时间。
2.把课堂交给学生。
牛津初中英语中每个单元都会有个中心任务,教师在教学中心任务这一环节时,可将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领一个单元的中心任务,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到中心任务这一个,课堂的授课就由小组来完成,这样将课堂交给学生,学生参与教学,既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又能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与知识水平的不同,鼓励学生积极选择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锻炼学生思维,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动力。
牛津初中英语在新课标下得到推广普及,但限于当前实际情况,还有待修订完善,这就需要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工作中去发现其中的问题,这有利于我国初中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端仙。论学习策略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有效性[j]。新课程,2011(05)。
[2]汤玉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教与学的策略研究:浅谈初中英语词汇教学[j]。新课程:上,2011(06)。
[3]张娟。新课标理念下的牛津初中英语教材分析[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3)。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实验中学)。
创设教学情景的原则篇九
对外汉语教学是对母语不是汉语的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它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口语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占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初级阶段的口语教学是口语教学的基础阶段,也是最难的阶段,此时的学生刚刚接触汉语,汉语水平为零起点,要让他们从对汉语一无所知到具有基本的汉语口语交际能力,要让他们不仅能够说出标准、流利的汉语,还要注重语言的规范,这着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对于如何提高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教学效率,如何提高学生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对外汉语工作者们做了很多的探讨和研究,也提出了很多的方法,情境创设就是其中卓有成效的一种方法。
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的交际活动总是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的,因此,情境对语言起着一定的限制和解释作用。情境即情况、环境,是由外界、景物、事物和人物关系等因素构成的某种具体的境地。它是人们的言语活动赖以存在的一定的`交际环境和语言环境。
所谓情境创设,就是“从情与境、情与辞、情与理、情与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出发,创设典型的场景,激起学生热烈的情绪,把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它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断创造条件或机会,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身临其境。创设情境,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这对于刚刚接触汉语的学生来说更为重要。利用情境创设,使他们在快乐中学习汉语,可以消除他们觉得“汉语难学”的障碍心里,提高他们学习汉语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他们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二、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方法
教学是一种艺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通过综合利用语言、姿势、音乐、图片、板书、实物等教学手段,努力去营造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创设教学情境,以“物”激“情”,以“情”发“辞”,以“辞”促“思”,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得知识或技能。
在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在整堂课中都能保持极高的学习热情,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人们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都是从感知开始的, 感知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感知阶段对于初级阶段的汉语学习者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是提高汉语水平的基础。因此,在初级汉语口语课上,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实物或者图片来进行直观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说话篇》第29课《点主食》,课文里出现了很多食物的名称如炒河粉、云南米线、扬州炒饭、奶黄包等等,此时教师在课堂上如果只是通过单纯的语言讲解或翻译,并不能让学生很容易地把这些食物和名称对上号。如果此时教师将这些食物的图片贴在黑板上,下面注上它们的名称,这样学生就会很直观而且很容易地就明白原来炒河粉就是这个,云南米线就是那个。
其实不光是教表示人物或事物的名词时,我们可以利用直观的教具,教其他很多内容我们都可以通过这种直观的演示法。如教行为动词时,我们可以通过做一连串的动作、表情或姿态来教;教数词时,我们可以通过点数课堂里的人数或物品数目来教。实践证明,实物的展示和图片的演示是一种及其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对外汉语口语课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利用汉语进行交际会话的能力,这种交际能力最终是要应用于现实生活的,因此在对外汉语初级口语课上,教师应该经常把教材上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创设情境沟通起来,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说话篇》第27课《周末的生活》是讲业余生活的,课文中讲的是下象棋,我们首先可以联系下象棋跟学生谈谈其他棋类,问问学生们都喜欢下什么棋。然后可以让学生们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自己周末都做些什么。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对于学习者来说,读过的东西能记住10%,听到的东西能记住20%,看到的东西能记住30%,既听又看到的能记住50%,而对亲身体验的东西却能记住80%以上。因此,在对外汉语初级口语课上,教师可以根据课本中的对话设计,在划分角色的基础上,在课堂上直接进行模仿训练。《说话篇》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由对话组成的,这些对话有的是两人对话,有的是多人对话,我们都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对话中的角色,在表演中将课文的内容演绎出来。另外,我们也可以根据课文中的内容另外创设相关的情境,把课文变成情境话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在表演的过程中提高其汉语交际能力。如《说话篇》第18课《买电脑》,在这篇课文中,有两个角色——李佳和售货员。学习课文之后我们可以先让学生两两一对分别扮演李佳和售货员,将课文内容重新演绎出来。然后我们可以模拟一个商场的情境,让两个学生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演绎售货员和顾客之间的谈话。在交谈的过程中,学生不光可以交谈关于售后服务的内容,也可以回顾以前学过的询问商品价格、质量、上门送货情况,以及讨价还价等等,用这种联想性的思维演绎出相关情境下的交际行为。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多媒体等现代化的工具越来越多地运用于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手段可以使教师摆脱繁琐的教学卡片、道具、图形、实物以及模型等工具,以形象化的教学开拓教学的新天地。现在利用虚拟的现实技术甚至可以让学生足不出户,身临其境。当然,我们说,语言课是技能课,我们学语言是学交际,外国学生学习汉语是学来用汉语进行交际的,所以作为学语言的人,最重要的是融入人群中进行交际,在交际中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所以这种足不出户的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并不完全被提倡,但是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一种辅助的工具,通过运用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创设情境,从而更好地让学生在课堂中身临其境,更好地体会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交际会话。下如《说话篇》第31课《你想去哪旅游》,这篇课文是关于旅游的。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大家展示课文中出现的地方以及那里的特色。另外我们还可以向他们展示其他地方,给他们讲解其他一些地方的气候以及特色,然后询问他们想去哪旅游以及想去那里旅游的原因。这样学生可以从教师在多媒体中展示的地方中选择自己想去的地方回答教师的问题,从而完成会话联系。
另外,音乐、电影等多媒体手段有时也会在对外汉语课堂上用到。我们可以通过播放音乐渲染生动情景,通过电影再现真实情境。但是总体而言,这种手段在对外汉语初级口语课上用的很少,所以这里就暂不举例说明。
情境创设贯穿在对外汉语初级口语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创设情境,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汉语的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热情,如果我们能很好地对其加以利用,则可以大大提高口语课堂教学的效率。
创设教学情景的原则篇十
《雨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课。这是一首诗歌,全诗8行、4句,分别写雨点落进池塘、小溪、江河、海洋里的不同动态。第一句抓住“池塘”水波不兴的特点,写雨点在那里“睡觉”;第二句抓住“小溪”流水潺潺的特点,写雨点在那里“散步”;第三句抓住“江河”奔腾不息的特点,写雨点在那里“奔跑”;第四句抓住“海洋”巨浪翻滚的特点,写雨点在那里“跳跃”。课文表述由静到动,由小到大,不仅内容丰富,且构成了审美的多样性,读来颇有趣味。
教学设想。
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基础。
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是我们在新课程实验中致力寻求的新理念,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至高追求。通过对话,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让他们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我想,“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首先要唤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努力创设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在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和感受语文的魅力;更需要教师创造一个师生、生生与文本互相对话的交互情境,让学生走进文本,让文本进入学生心里,从而进行直接的语言交流、情感交流、思想交流,让阅读教学变成一个双向的对话交互过程。
教学《雨点》这篇课文时,我将课文以一次有趣的旅行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雨点”成为一个有灵性的、会说话的、能与小朋友交流的对象,让小朋友和“雨点”一同旅行。在旅途中,他们共同活动,一起谈旅行感受,一起互相倾听心声……语文学习不再是枯燥的上课,而是一次有趣的活动,在愉悦的活动中文本内容也就悄无声息地走入了学生的心里。
二、感悟品味,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关键。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学习语言习惯直觉体验、整体接收、综合感受,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这一思维特点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在直接、整体触摸语言现象中,有所感悟,并在“悟”中自得。同时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反复品味,体会表达的精妙及语言的内在情感,以激发学生的内心感受,从而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入境”,用“心理视线”去读书、去领悟语言文字,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
《雨点》这篇课文描写了雨点在池塘里睡觉,在小溪里散步,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跃的情景。我在教学时让学生边看图、边读课文、边与同桌说说。由此让学生体会到水池的平静、溪流的缓慢、江水的奔腾不息、大海的波涛汹涌,在此基础上感悟“睡觉、散步、奔跑、跳跃”这四个饱含意蕴的词,并适时引导学生把这种独特的旅行感受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我认为,这一过程实质是学生由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品味到对内在情感的真切流露,更是学生内心与文本产生共鸣的过程。这也就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与文本对话。
三、提炼生活,丰富想像,是实现学生与文本对话的保证。
在教学《雨点》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当一回“小小研究员”,通过电脑、电视、画报、儿歌等多种途径去了解池塘、小溪、江河、海洋的特点,让他们在学习课文之前就对课文中的某些必须理解的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巧妙地架设起文本与生活的桥梁。
在教学《雨点》时,教师可以安排一个迁移练习,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想像小雨点还会落到哪里?它在这些地方又是什么样儿的?学生在这方面有较多的生活积累,通过教师启发,生活中的许多场景很快在学生脑中再现,并能以课文为例,说出雨点落到不同地方的不同形态或带来的变化。教师在学生表述时适当点拨,帮助学生恰当运用语言,使语言更加规范,学生通过不断的语言实践,逐步内化语言,丰富语言,进而正确、熟练、灵活地运用语言文字。我想这样灵活地处理教材,能较好地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有利于让学生在广阔的生活中学语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在努力实践着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也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
(生与雨点自由打招呼)屏幕上出示一幅下雨图,伴随着轻微的下雨声,教师说:“小朋友,昨天我们又结识了一个新伙伴,它叫‘雨点’。”媒体中的雨点说话:“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
师:今天,我们就和小雨点作一次有趣的旅行。(听课文录音,屏幕上像放电影一样同步展示画面。)。
师:小朋友,请大家闭上眼睛,想一想刚才我们和小雨点去了哪些地方?
(师板书:池塘、小溪、江河、海洋)。
二、细细体会,美读欣赏。
1.学生同桌边读边讨论。
2.交流讨论:你和小雨点最喜欢去哪个地方?为什么?
(交流时屏幕上随机出示相应的画面内容。)。
(1)屏幕显示:小池塘——睡觉。
引导学生体会到池塘水的平静,从而指导读好“睡觉”一词。
师述:平静的池水,看上去一动也不动,像在睡觉。池塘在睡觉,小雨点也在里头睡觉。(美读第一句。)。
(2)屏幕显示:小溪——散步。
引导学生体会到小溪水在缓缓地流着,指导读好“散步”。
师:是呀,小溪的水缓缓地流着,我们和小雨点也跟着慢慢地走,就好像是在散步,多么自由自在,多么舒服啊!(美读第二句。)。
(3)屏幕显示:江河——奔跑。
指名读第三句。请其他同学评议他有没有读好这句,并谈谈听了朗读后的感受,在评议中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想像江河水奔腾向前的景象,并指导读好“奔跑”。(美读句子。)。
(4)屏幕显示:海洋——跳跃。
引导体会海洋巨浪翻滚的气势,指导读好“跳跃”。
师:你们看,小雨点随着海浪跳跃,多高兴呀!(美读句子。)。
3.师:这样有趣的旅行,想再感受一次吗?让我们跟着小雨点动起来!配乐朗读课文。
(屏幕上同时展示四幅画面。)。
音乐欣赏:小朋友,和小雨点一起旅行多有意思呀,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歌曲——《小雨沙沙》。
三、启发想像,练习表达。
过渡:小朋友,小雨点可爱旅行啦,想想看它还去了哪些地方?(同步展示的画面是:雨点从空中落下,落进水里不见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停留在屏幕上。)。
1.学生自由说。
2.提供一组画面:小朋友,你能说说小雨点来到这些地方时,它又是什么样儿的?(小组学习讨论。)。
3.交流说,相机指导学生把句子说正确。
四、课后作业 。
师:把刚才说的话写下来,可以写一句,也可以写几句,爱画画的小朋友还可以为自己写的句子配上美妙的插图。
创设教学情景的原则篇十一
好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以境生情”,使学生更好地体验知识内容中的情感,使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哪些呢?下面就近年来的探索与积累谈谈情境创设的方法。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特点,配合教学手段而设计的,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需要。有效的教学情境,一方面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另一方面,把教学内容融入到情境中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面对一些知识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摒弃了一些教学以外的不必要的东西,对学生而言,目标明确,思维集中,学习效果也非常好。由此,我觉得创设情境是我们上好课的一种手段,其出发点是营造有利于教师展开教学、有利于学生有效学习的氛围,其效果应该是贴切、自然的,而不是刻意、牵强的。
有的教师抱怨学生上课“死气沉沉”,学生在上课时对老师的提问经常是一问三不知。其实,学生之所以对老师的提问不屑一顾,往往是因为教师的提问缺乏趣味,学生感到厌倦,即使知道答案也不主动举手回答。“如果照着教学法的指示办事,做得冷冰冰的、干巴巴的,缺乏激昂的热情,那是未必会有什么效果的”(赞科夫语)。这是因为“未经人的积极情感强化和加温的知识,将使人变得冷漠”。在教学中,教师无激情讲课,学生必然无激情听课;教师无真情讲课,学生必然无真情听课。没有激情,课堂教学就像一潭死水;没有真情,师生即使面对面,也犹如背对背。
余文森教授在论述教学情境要基于生活时这样写道:“强调情境创设的生活性,其实质是要解决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关系。”生活也是一本活生生的教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常要借助于在生活中认识。
教师要注重创造一种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民主的、和谐的、平等的情感化学习氛围中进行探究性学习。只有把学生探索的欲望激发出来,才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教学情境,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具体的现实环境。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实物演示、图文结合、角色扮演、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创设出有情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有情有趣的情境中学习语文。这样学生就会入情入境,内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与课文产生共鸣,从而理解、感悟语言文字,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综上所述,适当的情境创设能激起儿童的情趣,使儿童纯真的情感参与学习活动,学得轻松、愉快,让学生学习语文感到“易”、“趣”、“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地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