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对一段经历、学习或思考的总结和感悟。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朱治国事迹心得体会教师篇一
日前,中共中央组织部作出决定,追授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省委两新工委原书记朱治国同志“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干部”称号,并在组织系统广泛开展向朱治国同志学习活动。
甘为人梯是组工干部党性的具体体现,是组工干部特有的一种内在品质。从事组织工作近20年,朱治国用生命在青藏高原上搭建起一架“人梯”。新时代新征程,广大组工干部,要以朱治国同志为榜样,涵养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扛起改革发展的责任担当,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以一个让国家放心、让群众信赖的“人梯”形象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致敬他以“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甘为人梯”,从“党让干啥就干啥,接过来就必须干好”中砥砺忠诚品格。
组工干部当“人梯”,坚守的是理想信念,淬炼的是党性修养,彰显的是政治品格,容不得半点淡漠动摇。朱治国18岁入党,党龄比工龄更长。他用日复一日的行动,诠释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在他生前最后两个月,为筹备青海省第十四次党代会,连续30多天吃住在单位,每天工作到深夜一点;率队到平均海拔超过4200米的玉树藏族自治州调研,忍受着高海拔缺氧带来的头痛、失眠,每天马不停蹄地调研、座谈……出差完,他没有一次直接回家,在办公室睡坏了4张行军床。每天准时上班,从不准时回家,当别人问他“你天天没日没夜干,图个啥?”他严肃地说:“党让干啥就干啥,接过来就必须干好!”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新时代组工干部,要以朱治国同志为榜样,学习他信念如磐、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保持对党绝对忠诚、对事业绝对热忱,以坚定的信仰、如磐的信念走稳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致敬他以“舍我其谁挑重担”的决心“甘为人梯”,从“少说‘干不了’,多想‘怎么干’”中练就“铁的肩膀”。
组工干部当“人梯”,肩扛的是时代重担,担当的是历史使命,彰显的是实干精神,容不得半点敷衍懈怠。从柴达木盆地东南角的小城都兰,到荒漠戈壁上拔地而起的新城格尔木,再到世界高海拔省会西宁,从事组织工作近20年,朱治国始终勤勉敬业、恪尽职守。为解决好村“两委”班子成员学历偏低、能力不足问题,创新实施青海“党支部书记能力提升工程”“村(社区)干部学历素质提升工程”让3200余名村干部走进校园,提升文化素质和履职能力,为乡村振兴打下了良好基础。面对青海省近80%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问题,牵头制定出台《关于实施全省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的指导意见》,提出了集体股份分红型、盘活集体资产型等7种发展模式。2020年底,青海省行政村村集体经济全部实现“破零”。新时代组工干部要以朱治国同志为榜样,面对困难挑战,切实做到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在摸爬滚打中练就过硬本领,在抵御重大风险、应对重大挑战中磨炼出“铁的肩膀”,不仅让人民群众“踩”得放心,更让自己在“甘为人梯、勇于担当”的实践之中成为可堪大用、能担大任的栋梁之才。
致敬他以“只留清白在人间”的淡然“甘为人梯”,从“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田’,不是‘自留地’”中读懂廉洁本色。
组工干部当“人梯”,支撑的是党的事业,承载的是组织重托,彰显的是清廉本色,容不得半点私心杂念。朱治国在组织部门工作多年,手中的权力,一尘不染。他与妻子异地分居两年,却没为妻子调动找过一个人;他与厅级干部的表哥约定“在家称兄弟,外面称职务”;他下乡返程前,上车前都要检查,有东西就当面退回去。他常告诫下属,“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田’,不是‘自留地’。从事组织工作近20年来,朱治国始终奉行“勤勤恳恳做事、清清白白做人”的信条,一生坚守为官从政的底线,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自己水杯刻着的“以正治国”四个大字。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以朱治国同志为镜,怀德修身、严以律己,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以不卑不亢、淡泊名利的优良品质涵养一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淡然初心,化身成为“愈长愈稳、愈久愈坚”的时代“人梯”,书写无愧于党和人民的精彩人生。
朱治国事迹心得体会教师篇二
2022年6月11日,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朱治国同志与世长辞。在短短的43年生命历程中,朱治国始终坚持以勤勉浇灌信念,用担当书写忠诚,交出了一份无愧于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自己的答卷。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朱治国同志的先进事迹是有形的正能量、鲜活的价值观,是看得见的标杆、触得到的力量。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朱治国同志为标杆,追寻榜样奋斗足迹、凝聚奋进磅礴力量,以“愿得此身长报国”的韧劲儿、“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亲劲儿、“不用扬鞭自奋蹄”的拼劲儿一抓到底,共同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篇章。
以榜样为标杆,汲取“愿得此身长报国”的忠诚“韧劲儿”。“要毫不犹豫服从组织安排,尽心竭力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不跟组织谈条件、讨价钱。”这是朱治国生前常说的话。作为爱党爱国、敬业奉献的典范,从事组织工作20余年来,任时光变幻流转,朱治国始终坚守初心、牢记使命,对党的忠诚始终如一。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名共产党人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强烈的责任心。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党员干部必须发自内心、坚定不移、不讲条件地对党忠诚,要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和热爱牢记在心目中、落实在行动上,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砥砺对党的赤诚忠心,始终忠于党,忠于人民,以人民利益为重,不为风险所惧、不为干扰所惑,使对党绝对忠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坚如磐石、不可动摇。
以榜样为标杆,汲取“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为民“亲劲儿”。“对领导干部来说,无功就是过,不干事是最大的错误。”朱治国的读书笔记的一句话,道出了共产党人应有的价值追求。青海省有4149个村庄,朱治国同志却早已走完一大半。他始终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穷极一生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至死不渝。只有心中有民,倾注真情,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群众的信任,让组织放心,让人民满意。广大党员学习和弘扬朱治国无私奉献的态度,就要像他那样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坚持做到扑下身子、放下架子、丢下面子、干出样子,问一问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听一听群众的所需、所盼、所愿、所想,切实用“奉献指数”“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的“幸福指数”。
以榜样为标杆,汲取“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实干“拼劲儿”。大学毕业后,21岁的朱治国通过考录后服从组织分配,驻扎戈壁乡镇工作,事无巨细,毫无怨言,他用艰苦奋斗填满一场青春,塑造了一个共产党员“鞠躬尽瘁、矢志拼搏”的光辉形象,深深地铭刻在人民心中。干事担事,是党员干部的职责所在、价值所在,也是青年干部成长成才的关键。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我们还会遇到各种风险挑战,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朱治国同志艰苦奋斗精神,特别是在应对急难险重工作、复杂艰巨挑战中,要主动作为、敢于担当、尽心尽责,敢于啃硬骨头、接烫手山芋,不怕当“热锅上的蚂蚁”,勇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的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
朱治国事迹心得体会教师篇三
朔风凛冽,寒气袭人,漫天雪花,纷纷扬扬向大地飘洒。起伏的山峦、无边的荒原……青藏高原不少地方,改换银装,尽显苍茫。在青海这片土地上,青海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朱治国将自己的毕生的心血浇灌在这片热爱的土地上。22年工龄,25年党龄,朱治国同志的去世,是党和人民群众的损失。但他那以生命为“墨”,让初心走“实”的精神,向我们展示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应有的光辉,为更多党员立起了价值标杆,指引我们奋发有为向前进。
以生命为笔,书写“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精神,画实忠诚的初心“图鉴”。人生的选择有很多,有人选择追求名利,有人选择潇洒人生,但他朱治国却选择了无怨无悔地扎根基层。21岁的优秀大学毕业后,没有留恋城市,通过考录后服从组织分配,到距离西宁市800公里以外的戈壁乡镇工作。风沙大,交通不便,吃住条件艰苦,对城里来的大学生是不小的考验。但对于干组织工作的朱治国来说,却毫无怨言,入户填表、农田调研、写简报、接待群众,每天“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从基层党建考核到干部考察,从村“两委”报酬调整调研到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从基层换届选举到党员教育培训,只要下乡,他都翻出地图“勾画标记”。每一次走访,都见证了他无悔的选择,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优秀党员,帮助老百姓解决切实的问题,才能拉近人民群众和党的距离。广大党员干部,应赓续这股奉献精神,秉持“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情怀,主动投身基层一线,把为民初心融入实践点滴、落于实际行动,并始终如一、无私无悔地践行初心使命。
以生命为笔,书写“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情怀,画实实干的初心“图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如何改变基层治理困境,提升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活力,为人民群众谋幸福,没有什么可以照搬的经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关。不管是为鼓励报名,青海规定村和社区干部接受教育的5000元学费由州市县区组织部承担80%,学员个人承担20%,毕业后颁发国家开放大学毕业证,还是牵头写报告、拟方案,经部里上报,再到省财政厅、发改委等部门沟通,仅仅两个多月,青海省村干部报酬调整方案出炉并实施。这些具体措施,都极大提升了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活力,也正是因为朱治国踏实肯干、不务虚功,才彻底释放了“一池春水”,让更多干部乐于投身其中。广大党员干部,应赓续这股实干精神,坚持实字当头、干字为先,以愿干肯干的冲劲、苦干实干的韧劲、能干会干的闯劲,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做默默耕耘的“小镇实干家”。
以生命为笔,书写“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担当,画实担当初心“图鉴”。敢担当,是党员最重要的品质之一。遇到事情,不想着后退,想着如何担当,这样的精神品质,朱治国用一件件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我们展示出党员应该如何做到。朱治国办公室的灯总是亮到半夜甚至通宵,思辨性的报告、系统性的规划、综合性强的文稿,有他兜底,大家都能把心放下来;朱治国把知人识人的点滴随时记录,他推荐干部,除了现实评价,还会以“如果”开头将优缺点放在岗位需求中做客观长期的考量,每次考察,全组都信服他的意见;近几年青海省党内集中教育工作,朱治国都参与谋划把关,经他亲手编发的重头文件多达上百个,编发的简报五百多期,审核修改各部门单位、干部对照检查材料数千份……一件件事情串联起来,让我们看到在岗位上,他主动承担相应的责任,丝毫不退避。广大党员干部,应赓续这股担当精神,勇当开路先锋、争当事业闯将,把责任扛在肩上,把困难踩在脚下,把梦想化作风帆,把“效果图”变成“施工图”,带领群众“涉险滩”“破坚冰”,以实际行动“直挂云帆济沧海”。
斯人已逝去,吾辈当自强。做党和人民的好儿女,就需要这样的好干部,在朱治国一个个突出事迹中,我们更应该汲取他的精神,不断对标自己,才能在新征程上,更好发挥出党员带头的模范作用,为人民群众做出更多的成绩。
朱治国事迹心得体会教师篇四
近日,《新闻联播》以《朱治国: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担当》为题,报道了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朱治国同志的先进事迹,朱志国同志从事组织工作22年,始终兢兢业业、为民服务,大力推进党建和扶贫攻坚,推动青海省4100多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43岁的朱治国用至死不渝的信念、忠诚、勤奋、担当刻画了优秀的共产党人形象。广大组工干部应向朱治国同志对标看齐,让榜样的力量充盈心灵,化作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
理想信念是立党兴党之基,也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之本。自21岁大学毕业之后,朱治国同志工作22年一直毫不犹豫服从组织安排,尽心竭力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不跟组织谈条件、讨价钱,以实际行动书写了对党忠诚,对事业赤诚,对人民真诚的最美华章。作为组工干部,当以朱治国同志为“旗帜”,看一看彼此的差距,仔细反思有没有坚定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有没有把组织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扛在肩上,落实到行动上,体现在成效上。
以榜样为“光”,锻炼本领,厚植“坚实底气”。“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作金。”朱治国同志用实干不断增强自身底气,全省启动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后,他迎难而上,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积极统筹各类资源,调动各方力量,让4149个行政村最终实现村集体经济“破零”;主动提出并大力实施村干部学历素质提升工程,让3200余名村干部走进校园。无数个多个日日夜夜里,青海大地上布满了他走过的痕迹,办公室时常彻夜长明的灯盏和工整清晰的四五十本笔记就是他一心为民、苦干实干最好的证明。作为组工干部,当以朱治国同志为“灯塔”,在实干中充实自己,在思考中塑造自己,在行动中提升自己。
以榜样为“镜”,磨炼品性,凝聚“浩然正气”。朱治国曾说,只有为人干净,做事才能坦荡。尽管身居重要职位,但他始终把权力用到该用的地方,他与妻子异地生活2年,他没因妻子调动找过一个人;身边其他的亲戚朋友也都知道朱治国的“油盐不进”,没沾上他一点“光”。他用一言一行诠释了党员干部的“清心寡欲”,坚守住了手中权力的“一尘不染”。作为一名组工干部,也必须做到公私分明、作风清正,不该说的坚决不说,不该做的坚决不做。要坚持“三省吾身”,掸除思想上的灰尘,擦亮初心、激扬动力,做底色干净、风清气正的组工干部和新时代青年。
朱治国事迹心得体会教师篇五
一切,竟是这么突然!
朱治国走了,年仅43岁。
如果说,20余年的组织工作是一种历练,他在这历练中锻铸了两个字——。
忠诚。
对党忠诚,是对组工干部第一位的政治要求,而且是惟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必须一心一意、一以贯之,用一生乃至生命坚守、捍卫的忠诚。
朱治国常说,做党的干部,从事组织工作,必须讲党性、讲政治,懂规矩、讲规矩,按规矩办事;要毫不犹豫服从组织安排,尽心竭力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不跟组织谈条件、讨价钱。
这是朱治国生命中最后的几个月——。
为了筹备好省第十四次党代会,4月以来,朱治国和同事们投入了紧张有序的筹备工作。赶上疫情,吃住在单位,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十几个小时。会议期间,带着组织组成员一遍一遍审核选举程序、核对人选名单,一次次组织演练、打磨细节,有时加班到凌晨三四时。“100多份材料都得从我们这儿过,来不得半点马虎。”
这项重要工作结束了。紧接着,又马不停蹄地到西宁、玉树开展领导班子调研,他总是把自己的日程安排得满满的。
省委“两新”工委专职副书记刘志德清晰地记得他和朱治国的最后一次对话:
“6月9号下午开部务会,朱治国和我一起进会议室,他拍了拍我的肩膀,我看他脸色发黑、嘴唇发紫,说话声音略带沙哑。”
“不知道咋回事,这趟去玉树睡不着觉!”
“前段时间太累了,你得好好休息休息!”
“一堆事儿呢!下周还得去趟黄南……”
让朱治国一刻不敢耽搁的,何止是这一次。
村(社区)“两委”换届选举是全省基层民主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组织部门的一项重点工作,政治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为了组织实施好2021年村(社区)“两委”换届,朱治国带领分管处室提前半年开始谋划,搞调研、定思路、拿方案,仅一个《换届工作指导意见》前前后后改了十几稿……细细推敲、字斟句酌。
时时放心不下、事事放心不下,是朱治国一贯的作风。
2021年1月1日至3日,是全省村(社区)党组织集中换届选举的日子,也是朱治国最牵挂的日子。“志德,元旦放假咱们别休息啦,到海东(省委组织部里联系海东市)看看村党支部换届吧,咱俩各包3个县。”
“3天下来朱治国和我跑了50多个村。按照约定,每天晚上朱治国都要和我通个电话,互相通报一下当天各自观摩的情况。针对发现的问题,他会及时编发信息,在全省村级换届微信群中提醒各地。”刘志德回忆着去年元旦和朱治国在海东的3天。
最终,全省4149个村和515个社区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了换届工作。
严慎细实优的作风不是一日之功,靠的是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强烈的责任心,在每一件事情上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才能百炼成钢。
实干。
如何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就是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
熟悉朱治国的同事都说,对于工作,他从来没有得过且过的想法,更不存在差不多,在他看来,“无功就是过,平庸就是错”。
这种近乎苛刻的要求和严谨细致的作风,在朱治国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注重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听取各方意见。“搞基层党建的同志,不能老坐到办公室,要迈开步子、沉下身子,多到基层听听党员群众的呼声。”到省委组织部工作以来,全省366个乡镇,都留下朱治国的足迹;4149个村子,他走过一半以上,他对很多村子的情况了如指掌;他谋划工作注重底线思维、闭环思路,推动工作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搞基层党建不可能‘吹糠见米’,看准了的事情不要经常换频道,坚持做下去,一定能够见成效。”正是靠着这股韧劲,全省基层党建工作取得了一项又一项骄人的成绩;他对工作高度负责,对经手的文稿材料极端认真,以“文过我手无差错,事经我办请放心”的高标准要求自己和同事。他写过的材料、修改过的文稿,很多都成为同事和基层组织部门同行学习借鉴的范本。
在中央党校学习时,朱治国作了一次题为《自觉把实事求是作为人生信条》的发言,给班上的同学留下了深刻印象。文章中谈到:“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是工作方法,也是党性问题。做人要实,干工作更要务实。”
党中央部署实施脱贫攻坚以来,按照部务会的要求,朱治国带领处室同志调查研究、谋划思路、研究政策、制定措施、沟通协调,省委组织部从全省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先后选派1.49万名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下沉1622个贫困村。带领同志们创造性地出台了一系列务实管用的管理服务保障措施,为推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做出了积极努力。他大力选树、宣传驻村干部典型经验,主持拍摄了《我叫第一书记》《他叫第一书记》纪实宣传片,真实反映了驻村干部投身脱贫攻坚的感人事迹,受到广大驻村干部的一致称赞。
“很多事在我这可能是一件小事,但对一名干部、对事业来说都是大事。”翻开朱治国的读书笔记,有这样一段话:对领导干部来说,无功就是过,不干事是最大的错误。
凡事精益求精,需要大把的时间。朱治国把自己当成了海绵,挤了又挤。当了副部长后,朱治国更忙了,每天像个陀螺一样连轴转,几乎没有一个周末是完整休息的。一本又一本的工作日志里面,详细记录着一个时期需要重点推动的工作和解决的问题。
也有同事问他:“天天没日没夜干工作图个啥?”
朱治国回答很简单:“在组织部,只有苦干、实干才能对得起组织。”
在最吃紧最吃劲的时候,最能考验人;在最困难最危险的时刻,最能看出一名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面对工作中的难题,朱治国没有丝毫畏惧和退缩,而是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敢做“热锅上的蚂蚁”,敢接“烫手的山芋”,敢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朱治国事迹心得体会教师篇六
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作出决定,追授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省委两新工委原书记朱治国同志“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干部”称号,并在组织系统广泛开展向朱治国同志学习活动。
再次研读《一名组织部长的生命答卷——追记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朱治国》长篇通讯,眼眶湿润,朱治国同志工作二十余年来,以忠诚干净担当的人民公仆标准要求自己,交上了不负党和人民的组工答卷。润物而细无声,“意”往而情深,基层选调生一定要以朱治国同志为镜,深刻体会其生命答卷的深“情”,一往无前、一以贯之,涵养出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基层之意,创造出“强国圆梦、功成有我”的青春佳话。
“倾泻向人怀抱尽,忠诚为国始终忧”,致敬朱治国“毫不犹豫服从组织安排”的忠诚情,涵养一心向党的绝对忠诚之意。
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就是中国红,这一抹红色是永不褪色的赤诚,“用生命书写忠诚”“时时放心不下”“事事放心不下”……20余年的组织工作,朱治国锻铸了忠诚二字,他常说:“做党的干部,从事组织工作,必须讲党性、讲政治,懂规矩、讲规矩,按规矩办事;要毫不犹豫服从组织安排,尽心竭力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不跟组织谈条件、讨价钱。”作为基层选调生,要将对党忠诚放在第一位,做到在政治尚不掺任何杂质、没有任何水分,一心一意、一以贯之,用一生去坚守、用生命去捍卫;在基层服务当中,时刻不忘初心跟党走,用无限的为民服务践行初心与使命,在不断的学习与实践中磨练自身的意志品质,让青春之花成长得更加艳丽、与美好,对党的绝对忠诚是绽放美好青春的关键,要努力做新时代不愧于时代嘱托、忠诚有为的中国青年。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致敬朱治国“为人干净,做事才能坦荡”的廉洁情,涵养一心为公的绝对纯洁之意。
朱治国在组织部门工作多年,手中的权力,一尘不染,干净就是纯洁、廉洁,只有干净的干部才能在为人民服务当中行得正、坐得直,让自己的职责最大程度上转化为群众满意度。朱治国在干部工作中的“零污染”,成就了朱治国和他分管工作的清风正气,他带出来的干部,都敢说真话,知道劲儿往哪儿使。作为基层选调生,一定要在态度上“亮出刃”,牢牢把住底线、守住底线,在思想上自觉接受组织的管理监督,慎重对待“第一次”,在基层服务当中扣好选调生的“第一颗扣子”,要将自己的工作在基层中“透明化”,扎紧不敢腐、不能腐的“笼子”,接受群众监督,才能让自己的工作方式更加适合基层的方向,让“学生气”沾上干净的“泥土香”,才能让青春的花开的更艳、更茁壮。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致敬朱治国“思路清晰敢拍板,让人踏实”的担当情,涵养一心为民的绝对可靠之意。
朱治国事迹心得体会教师篇七
日前,中共中央组织部作出决定,追授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省委两新工委原书记朱治国同志“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干部”称号。
在青海西宁最好的季节,43岁的朱治国因长期的一线奔波和超负荷的工作,身体严重透支,突发心源性猝死,永远离开了这片他深爱的青藏高原。党的事业永远在路上,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我们要以朱治国同志为榜样,以坚定如山信仰、坚守如磐初心、坚持如水情怀,用忠诚、担当、干净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锚定“坐标系”,将履职为民的答卷写在群众心底。
厚植“人民至上、枝叶关情”的为民情怀,立起人民满意“时代标杆”。
“党让干啥就干啥,接过来就必须干好!”他时刻做到在党为党、在党爱党、在党忧党,心系民生冷暖、情牵万家灯火,这是他立志要让大家过上更好生活的行动指南,生动诠释共产党人不变的价值追求,是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坚守,更体现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他走遍全省362个乡镇,一次次上高原、进牧区、走村舍,推动解决村(社区)干部报酬偏低、干部素质提升、牧民安居等实际问题,是基层干部心中的“知心大哥”、同事眼中的“拼命三郎”、群众口中的“好尕娃”。人民公仆怎么样,群众口碑有画像。工龄22年、党龄25年的朱治国同志用生命刻画出党的为民情怀,为此,作为党员干部要坚持“哪里有群众的需求,工作的着力点就放在哪里”,竭诚履职为民向前跑,把人民的每一件事办到实处,赢得“好评”和“点赞”,让“人民满意”辉映新的赶考之路。
磨砺“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时代担当,锚定干事创业的“坐标系”。
从“半条被子”的温暖故事到疫情防控的“逆行身影”,从改革开放的春风洗礼到彪炳史册的全面脱贫……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担当,这一点在朱治国的身上也得以验证,他凡事保持“时时放心不下、事事放心不下”的态度,让人民群众有了一座坚实的“靠山”。无论是积极开展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还是村级集体经济“破零”工程抑或是“组织体系建设三年行动”工作,同事们对他的评价都是“心里有本账”“干事有章有法”。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员干部要自觉把“国之大者”作为“责之重者”,把“民之关切”作为“行之所向”,情牵“柴米油盐”。党员干部应苦练内功强本领,下足“绣花功夫”,将民生“微小”融入数十年如一日的“厚度”,践行于实践,“心”近基层、“身”入基层,将共产党人“愿得此身长报国”的忠诚烙印于骨髓,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人”。
赓续“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奋斗姿态,托举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朱治国同志曾写下这样一句话:“实事求是,是党性问题。做人要实,干工作更要务实。”他用日复一日的行动,用实干耕耘“希望的田野”,诠释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事业的无限热爱。朱治国的辛勤耕耘,再一次告诉我们,践行为民初心从不是靠嘴说来的,而是要实实在在付诸行动,坚持与群众“同频共振”,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新的赶考之路上,广大党员干部要见贤思齐、对标先进,像朱治国那样在自己的岗位上,以“事事关己”的责任感和“造福一方”的使命感去践行铿锵誓言,积极穿梭田间地头、游走阡陌巷道、投身车间企业,把能力展现在“会干事”上,目标落实到“干成事”上,真心实意去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将群众的“糟心事”变为“省心事”,“烦心事”变为“暖心事”,交出一份新时代党员干部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赶考”答卷。
正如朱治国写道:“组工人的眼里是有光的,这道光指引我们前行,让我们保持昂扬斗志和澎湃激情。”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全体党员干部当如朱治国同志,成为光、与光同行,不断延伸人生“坐标系”,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社会治理现代化、服务群众等不同领域奋力奔跑,做植根基层大地的新时代实干者,做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践行者,书写出让人民满意的“答卷”。
朱治国事迹心得体会教师篇八
踏遍青山,用勤恳书写使命。
从柴达木盆地东南隅的小城都兰,到省城西宁;从怀抱一腔热血扎根基层的大学生干部,到青海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在朱治国同志的人生经历中,他用日复一日的勤恳,担当起为人民服务的使命与初心。他曾连续30多天吃住在单位,每天工作到深夜一点;也曾率队到平均海拔超过4200米的玉树藏族自治州调研;还曾3天时间,行程1500公里,走了近50个村……朱治国同志的一生,始终恪守着“党让干啥就干啥,接过来就必须干好”的信念,把这份精神力量融汇入工作的每一点一滴中,数十年如一日,不知疲倦、不辞辛劳。在如今的新时代里,党的事业和国家的未来,寄托在每一位奋斗的干部肩上。党员干部要始终以勤恳奋斗自我砥砺,学习朱治国同志的奋斗精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新时代建设付出心血与汗水,以实际行动展现党务工作者的优秀品质和时代风貌。
甘为孺牛,在基层服务人民。
培训3200余名村干部,走访326个村镇,朱治国同志的眼里,是始终难以忘怀的基层群众与干部。他深刻地认识到,群众工作与其他工作不同,没有可量化的详细指标,讲了再多的话、发了再多的文件都不如群众的一个笑脸、一句肯定来的实在。人民公仆的初心,要在换位思考、全情投入的为民考虑,在软语慰藉、周到细致的服务中予以体现和诠释,用切切实实的工作,润泽基层群众的心灵。脚底沾泥,奔走一线,调查研究,体察实情,朱治国同志带着为群众服务的真情实感、为群众解决困难的坚定决心,实施了青海省村干部报酬调整方案,领导村(社区)换届选举工作启动。桩桩件件,背后都是俯首为民的担当。党的工作重心在基层,执政基础在基层,活力源泉在基层。作为党的干部,我们要以朱治国同志为榜样,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真正了解到群众的所需所盼、所忧所愁,面对困难不回避、敢克服,把青春与热血挥洒在基层的热土中。
躬行践履,以实干不渝初心。
心怀信念,笃志前行。二十余年的组织工作里,朱治国同志始终忠诚履职、勤奋敬业、担当作为,为人民群众解决一个又一个切身难题。《关于实施全省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的指导意见》的出台落实,让两年内六成村集体经济收益达到10万元以上;研究制定《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若干意见》等多个高质量指导性文件,高效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谋划推动青海省“组织体系建设三年行动”和“党员教育工作体系化建设”,为青海输送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人才……许多工作的背后,都有朱治国同志兢兢业业、笃行不辍的身影。他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干精神,在广阔的青海大地上锤炼出一片为民服务的丹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干奋斗,是党的优良传统,更是与人民血脉相连的精神底色。正如朱治国同志所说:“少说‘干不了’,多想‘怎么干’。”在新时代道路上,党员要始终用实干精神担当起时代重任,精益求精、艰苦奋斗、不计得失、迎难而上,将初心使命镌刻在祖国的大地山水间。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党的队伍里,像朱治国同志这样的好榜样还有许多。他们或躬耕在基层一线的田间地头,或奋斗在楼宇林立的行色匆匆,从无垠的瀚海到巍峨的群山,处处是他们的身影,处处有他们的故事。正是这样无数的奋斗者,汇聚起中国建设者不竭的精神动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建设者继往开来,勤勉不息,肩挑重担,不负人民。
朱治国事迹心得体会教师篇九
日前,中共中央组织部作出决定,追授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省委两新工委原书记朱治国同志“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干部”称号,并在组织系统广泛开展向朱治国同志学习活动。
没留下一句遗言,朱治国永远离开了这片他深爱的青藏高原。22年工龄,25年党龄,朱治国的足迹遍布青海各地。从广袤的柴达木盆地到荒漠的戈壁滩,从壮阔的大湖之滨到富饶的河湟谷地,他以勤勉浇灌信念,用担当书写忠诚,以清廉恪守初心,在气候寒旱的青藏高原上交出了一名组织部长的“生命答卷”。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用忠诚可靠,写下了“愿得此身长报国”的政治答卷。“党让干啥就干啥,接过来就必须干好!”这是朱治国同志对党忠诚、听党指挥、为党尽责的真实写照。本是43岁干事创业的大好年龄,朱治国却将生命永远定格在了青藏高原那片他挚爱的热土之中。正是这份对党无限的忠诚担当,让我们看到了那个与“休息”无缘的组工干部,看到了“小身板”里饱含满满“大能量”的人民公仆,他用日复一日的行动,将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事业的无限热爱洒落在青藏高原,向党和人民递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作为新时代的组工干部要筑牢“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学习朱治国唯一的、彻底的、无条件的、不掺任何杂质的、没有任何水分的忠诚。继续朝着党的__指引的方向阔步前行,以一名共产党员的实际行动认真践行对党绝对忠诚的无悔誓言。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他用务实担当,写下了“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民生答卷。“做人要实,干工作更要务实。”朱治国始终把基层需求放在首位,把群众要求记在心间。面对气候恶劣、严寒缺氧、条件简陋等恶劣的艰苦环境,朱治国没有抱怨,更没有退缩,而是克服困难主动到基层“安营扎寨”,把根深深扎在人民群众的心坎里。面对玉树雪灾,朱治国赶赴灾情最严重的地区,看望抗灾一线的党员干部职工,了解受灾情况,毫不顾忌高原缺氧,连夜起草灾情考察报告,为老百姓做实实在在的事,在雪域高原无怨无悔地付出。组工干部当以朱治国为榜样,树立深入百姓、体察民情的责任意识,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刻冲得出来、顶得上去,勇于挑最重的担子,敢于啃最硬的骨头,善于接最烫的山芋,在服务人民中强化责任担当,永远保持同群众的血肉联系。
“为政之要,曰公与清”,他用清正廉洁,书写下了“要留清白在人间”的纪律答卷。“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田’,不是‘自留地’。”朱治国在组织部门工作多年,手中的权力,一尘不染。面对患癌妻子的沉重医药费,情愿卖房为妻子治病,也不为组织增添任何负担;某次办公室人员替他垫付加班餐费,他出差回来后立即送还;基层同志汇报工作,偶尔给他带点土特产,他当即回绝。不仅是同事,家人和朋友也从未从他身上获得一丁点的“好处”。朱治国自戴“紧箍咒”,自设“高压线”,自始至终对权力保持敬畏。新时代的组工干部要以朱治国为榜样,不断增强思想上的“免疫力”,把清正廉洁刻进骨子里,不越“雷池”,不乱“章法”,以铁的“内核”奋力谱写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篇章。
朱治国事迹心得体会教师篇十
朱治国同志从事组织工作20余年来,始终坚守初心、牢记使命,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过硬的政治素养尽心尽力完成组织交办的各项任务,用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年华书写了对党的无限忠诚。他勇挑重担、真抓实干,坚持“实”字为先、“干”字当头,认真组织开展党支部“堡垒指数”和共产党员“先锋指数”考评,创新开展党员教育体系化建设,大力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扎实推动实施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协调建立村(社区)干部报酬体系,深入推进“组织体系建设三年行动”等重点难点工作,为全省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发展付出了心血与汗水;他勤勉敬业、精益求精,对党务工作满腔热忱、兢兢业业,高度负责、一丝不苟,高标准、高质量完成负责的每一项工作、经手的每一份材料。全程参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精心谋划活动载体,指导推动工作落实;他牢记宗旨、心系基层,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真情关心基层党员干部,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全面向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考录乡镇公务员和考核聘用乡镇事业编制人员工作机制,推动实施“村(社区)干部学历素质提升工程”有效激发了村(社区)干部干事创业热情;他清正廉洁,严于律己,模范遵守党章党规党纪,把铁的纪律和严的要求落实到干事创业全过程各方面,始终慎独、慎微、慎言、慎行,注重加强道德修养,自觉净化生活圈和社交圈,以实际行动展现了党务工作者的优秀品质和时代风貌。
朱治国同志的先进事迹,生动诠释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好干部标准,是新时代党务工作者的优秀代表,是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青海篇章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感人至深,催人奋进。为表彰先进、学习典型,激励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以崭新的姿态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省委决定,追授朱治国同志”全省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