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是一种常见的书面形式,用于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学术研究、商业管理、政府机构等。通过报告,人们可以获取最新的信息,深入分析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行动。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篇一
1、尽快实行综合学分制度,使德育工作成为人人的工作,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增加过程性评价。
2、加强队伍建设,尤其是要加强德育工作者队伍建设。没有一支好的德育工作队伍,德育工作上台阶是十分困难的。
3、加强内容针对性较强的班主任培训工作,如人文素养、班主任工作技能等。注意培训方法灵活多样,增强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4、改变教育环境,加大校园环境的整治力度,增强德育工作的氛围,提高德育工作的可行性。
5、改善学生评价标准,发掘学生的闪光点,改变教育的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6、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增加和挖掘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使文化活动更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社会,把学生的活动引入正道,要在润物细无声之中教育感化学生。
7、实行德育教育全员化,实现专职与兼职并举,加强指导,完善机制和制度保证。
总之,使我校德育工作有效性和实效性增强,我们还有很多的路要走。文化管理是德育工作最好的方法,只有重视并审视轻校的文化,加强和改善德育工作,我们才能真正的走出经验管理的泥潭,迈上科学管理的台阶,步入文化管理的殿堂。也只有加强德育工作的有效性,使得全校达成了全员育人的根本,文化建设的归宿,才能使学生乐于学,教师乐于教,社会乐于用,才能建成和谐、平安、文明的校园。
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篇二
尊敬的党组织:
科学发展观我理解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性的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和世界观。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局面,就必须抓好“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而“发展”这一第一要务,必须是科学的。正如胡锦涛指出的那样,经验证明,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不一样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一样的发展结果,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之所以重要,之所以我认为它将在不久的将来或十七大、或十八大会写进修改后的新党章,是因为它应当成为我们执政党带领全国人民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列主义的历史唯物论、辩证论,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思想,体现了邓小平理论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要求,同时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试想发展继承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不用科学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去做行吗?不行,那只能是教条主义。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不用科学的观点、发展的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中国怎样能强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如何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会取得怎样的预想效果?不进则退,随着社会的提高,人们对价值观、文化的渴求越来越高,精神礼貌建设发展和社会的提高,不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不能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如果不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人民对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作为执政党应如何去满足。从这一点看,“科学发展观”就应当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
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无时不在求发展,但曾有过求发展不科学的功过教训。回顾一下,从理论上的拨乱反正,解放思想,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的大讨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无不证明了我们成熟了。从经济建设目标的确定,也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观点,从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二番到翻三番,就贴合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由于经济发展观的科学,这个目标实现了。政治上的科学发展体现的也十分明显,从反对不正之风,不正视党内存在腐败到开展反腐败斗争,从我国出台的法律、法规,看得出我国正在向法制化国家迈进,而出台这些法律并不是在一夜之间,而是成熟一个出台一个,出台一个落实一个,这就是科学的发展观。从民主化进程上看,老百姓敢说话了,敢发表不一样意见了。文化上的百家争鸣、百花争艳,从科学意义上讲,也是礼貌提高的表现。胡锦涛和党中央正是总结了这些成功的经验,才提出了具有历史性指导意义的科学发展观。因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是阶段性的,既指导了改革开放的20年,也必将指导我党我国的各项事业,还将指导奔小康的全征程。
首先,必须全面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那里要把握四条:一是以人为本,二是全面发展,三是协调发展,四是坚持发展。
其实是注意把握如下几个问题:一是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二是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的全面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礼貌、政治礼貌、精神礼貌的协调发展。三是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和效益相统一,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和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第四,必须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各个方面之中。第五,要树立“四个观念”,也就是以人为本的观念,节俭资源的观念,保护环境的观念和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观念。
总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我们党、对我们每个党员都十分重要,对我们国家也十分重要,我要树立和落实好,我也十分自信,我的预言——把科学发展观写进下一次修改的。.。.。章程中不是有可能,而是必须。这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过后,将来还会进行科学发展观的学教活动。我之所以这样预言,除了这一理论的重要外,我还总结了我党建党以来指导思想的发展、变化过程。毛泽东等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创造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创造了邓小平理论;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每一代中央领导都应当有自我的理论建树,要不就不称其领导人物。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会创造新的指导思想,在事实上有重大理论建树,这就是“科学发展观”。如果我到那时已经告老还乡了,等到那时我再拿出这篇学习心得,我会为我这个有4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感到欣慰的,我能够为新党员讲述这段故事。
此致
敬礼!
汇报人:xxx。
日期:20xx年x月x日
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篇三
近期,按照学校要求,我院(交通与机械工程学院)党总支针对“加强专业建设,坚持科学发展”的问题进行了分组研讨会,围绕学院提出的需要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建设、优化课程体系和加强实践教学条件建设等问题展开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建议。会上同志们各抒己见,对学院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当前的就业大环境下的专业建设进行了讨论。大家普遍表示,带着问题去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提高了自己的积极主动性,增强了学习效果。
调研重点:如何发展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的科学体制
会上,大多数同志都提到了当前的金融危机,现目前全球的经济正处于自上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以来最艰难的时期,各项经济指标严重下滑。虽然我国的发展速度仍居于世界前列,但各行各业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出现了许多的中小型企业倒闭现象,失业的人数也达到了近年来的一个顶峰,大学生的就业更是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今年,。在这样的就业环境下,各个大学就业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怎样进行自我调整以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成了各个大学的当务之急。
我院现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交通运输以及物流工程3个本科专业;其中,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被评为建设部重点学科,机械电子工程实验室先后被评为建设部重点实验室、xx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被xx市确定为“xx市重点项目研发基地”,成为机械工程和交通工程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地。
作为一所以建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在建筑方面我们拥有无可替代的优势,我们应该以此为依托,建设有自己特色的专业,树立自身的竞争优势,培养出有竞争力的符合市场需要的优秀大学生。现在社会上最需要的是动手能力强、能够很好的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的实用型人才。
我校是以培养教学型人才为目的的院校,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实践动手机会,比如素质拓展、开放实验、金工实习等,但在这一环节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譬如,素质拓展是一个打基础、培养想象力的大好机会,但却没有引起同学们的足够重视,在学生的眼中也越来越流于形式;开放实验是学院为学生提供的一个非常好的锻炼机会,但却没有学生去做,真的很可惜。在这两方面学院还应该加大宣传,让更多的同学重视并参与进来,以达到真正的锻炼能力的目的。金工实习是在校期间大学生最接近真实工作环境的一次锻炼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把平时的理论知识真正应用起来,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得到很大的提升,但如此宝贵的机会却不多,一共才四周,希望学校能给学生多一点这样的实习时间以学到更多的实践经验。
我们应本着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明确专业方向,打造自身优势,实事求是,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
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篇四
尊敬的党组织:
我们明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在落实。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要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要求,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我们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着力转变不适应不贴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把全社会的发展进取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真正做到凡是贴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就要全力以赴地去做,不贴合的就要毫不含糊地去改,努力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成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从多方面作出不懈努力。一是要始终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深刻认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为科学发展供给坚强政治保证。二是要进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努力构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科学发展创造良好社会环境。三是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各个环节,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既要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步伐,又要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为科学发展供给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四是要切实加强和改善党的建设。把提高党的执政本事、坚持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社会发展提高、更好地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使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更加贴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科学发展供给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高度重视理论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是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基本经验。“党的理论创新每推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科学发展观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构成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对于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来说,当前和今后很长时期内最关键的是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仅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解决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才能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坚持科学发展观,符民意、顺民心,必将引领中国这辆和谐号列车又好又快地昂首前行,造福华夏世世代代。我经过学习深信,在科学发展观的明白下,我国的发展必须会迎来又一个明媚的春天。
此致
敬礼!
汇报人:xxx。
日期:20xx年x月x日
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篇五
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是我们最近生活的主题,在这样的学习热潮中,每一个人都能够有所收获。我们应该仅仅投身其中,认真学习,勤于思考。今天我通过思考总结发现:科学发展观是坚持正确三观的重要前提和思想基础。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是对事业、工作和政绩的总的看法,包括对什么是事业、为谁工作、如何创造政绩和怎样衡量政绩等的认识和态度。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是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的根本要求,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就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就要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尤其要深入到困难多、群众意见多、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同当地干部群众一道分析矛盾、解决问题。
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就要实现全面协调。各级领导干部要追求实实在在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要经得起群众、实践的检验,我们的发展不能为了眼前而忽视长远,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就需要统筹兼顾。领导干部要干出有利于人民福祉的政绩,就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只有这样才能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广大的党员领导干部在日常工作中做到因时制宜,正确处理发展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做到统筹兼顾。
我认为学习是永远没有止境的,任何时候我们都要抓紧学习不放松,在党组织的教育下,我在学习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想今后我还是会继续努力,争取不辜负党组织对我的培养和期望。
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篇六
**林场始建于1958年,现经营面积2.6万亩,现有职工140人,实行一级核算,二级管理,为自收自支的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场内主要收入来源于木材,年木材采伐限额4000m3,职工人均年收入1.5万元。
经过50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实现了2.6万亩经营面积内全部绿化,森林覆盖率达92%,森林蓄积量达16万m3,根据分类经营的要求,已区划国家和省级公益林1.6万亩,约占林地面积的60%,商品林面积近万亩,林分多数为块状单层同龄纯林,造林树种为杉木、马尾松、阔叶树(栓皮栎、枫香、香樟)、毛竹,主要树种杉、松阔的比例为4:3:3,现有林分中成、过熟林所占比重小,中幼林所占比重大,现有竹林成林面积400亩,新造竹林近千亩。
二、森林经营工作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森林经营工作现状。近年来,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我场森林经营工作基本上是采伐利用主导型的经营。即围绕木材采伐利用,进行迹地更新,维持着简单的生产循环,更新的林分质量不高,效益不好。而针对促进林木生长,提升森林质量,提高林地生产率的经营措施运用的较少,森林经营工作弱化的局面正在形成。
2、森林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1)迹地更新中主导目的树种不明确。目前我场以杉木采伐利用为主,在杉木采伐迹地的更新中,目前多采用补栽阔叶树形成针阔混交林,现补栽的树种主要为枫香、香樟、马褂木、木荷、毛竹等,树种多且杂,主导目的树种不明确,从而影响今后的经营及经济效益的充分发挥。(2)中幼林抚育管理工作薄弱。目前,我场有近3500亩杉木中幼林需进行抚育间伐,3000亩杉阔混交林需进行透光伐。近年来新造的近千亩竹林,由于缺乏管理,成效不佳,严重影响着经济效益的发挥,这些林分是林场重要后备资源,适时间伐管理十分必要。同时还有4000余亩松杉公益林需间伐。(3)树种结构仍需进一步调整。经过多年的采伐利用,目前树种结构得到了一定的调整,但由于松林线虫病的不断蔓延,本场的松树资源面临威胁,应不断予以调整。(4)疏林地、低产林地未及时改造,造成地力浪费。由于雪灾及人为原因,近几年我场部分山场形成了新的疏林地、低产林地,林地利用率低,亟需改造更新,以提高林地生产率。(5)部分公益林生态功能有待改造提升。在公益林划分时,根据标准国、省道可视范围内一般都应划入公益林,因此现有公益林中有大面积的杉、松人工同龄纯林,甚至有部分杉木近成熟林也划入其中,杉松纯林其抗逆性差,杉木随着树龄增大,存在衰退死亡现象,因此现有公益林功能不佳,需改造更新。
三、今后森林经营工作的对策及措施
**林场地处县城周边,国、省道及高速、铁路贯穿其中,生态区位十分重要。由于现行的采伐管理规定,使得现有林分的调整改造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从而增加了工作的难度,加之目前林场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使得一些森林经营措施难以实施,如何从技术、经济和社会三方面相统一,采取恰当的森林经营措施,来加强森林经营,提升森林质量及效益显得尤为迫切及重要。针对上述情况,我们认为**林场森林经营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明晰森林经营工作思路。目前林场自身的经济实力较弱,难以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森林经营工作,因此我们应区分轻重缓急来实施森林经营工作,应将交通便利、立地条件好的商品林山场优先安排,并采取集约经营的措施,达到提高林地产出率,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其它山场逐步创造条件分步采取适当的经营措施进行。尤其要抓住国家及安徽省加强森林经营,提升森林质量行动的机遇,超前做好规划设计,把我场的森林经营工作融入国家和省实施项目,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投入,促进和加快我场森林经营工作推进的步伐。
2、加强中幼林抚育管理,促进林木生长,加快后备资源培育。
对现有亟待间伐管理的中幼林林分应做出总体安排,力争用3-5年时间完成对其的抚育间伐工作。在实施抚育管理过程中,要运用现代林业经营理念,严格按照有关技术规程施工,特别是近年来造林树种多且杂,在间伐时应确定好主要目的树种,通过间伐后,形成由常绿和落叶、针叶和阔叶组成的稳定的林分结构以促进林木生长,提升林分质量,加快后备资源的培育。
3、选准主导目的树种,做好迹地更新工作。通过近十多年迹地更新实践,我们已逐步摸索总结出适应本场实际的主要更新树种。我们认为:在松阔采伐迹地上应发展杉木,杉木采伐迹地在交通相对方便的山场,应以毛竹为主,在其它山场的杉木采伐迹地,拟以香樟、枫香为主,并应将香樟作为杉木迹地更新的主要要种,以切合国家林业局珍稀树种用材林基地建设项目,使我场逐渐形成珍贵树种用材林基地,这样就可形成树种(针、阔、竹)和林种(用材林、防护林)结构较合理的林分结构。
4、加强竹林管理,努力扩大竹林面积。竹林由于其生产周期短、产出高、经济效益好、一次投入、长期受益,同时又兼具生态防护功能等特点,正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前些年,我场已新造近千亩竹林,由于经营管理不善,成效不佳,多年都未满园,对这些竹林的当务之急应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应根据不同林分状况采取砍草扩盘、除杂透光等措施促进其发笋满园。对现有竹林应采用劈山垦复,标号钩梢等措施提高竹林产量。要大力发展毛竹,逐渐扩大竹林面积。在交通方便的山场应以营造竹林为主,要采取多种形式栽竹,可在林缘带状栽植或选择林中空地小块状栽植,然后逐步扩边延伸的方式进行,此举能较好地解决生态需求与树种、林种结构调整的矛盾,应大力尝试推广。要把既经济又有效的竹林扩边和新造竹林并举,以加快竹林面积的扩大,力争通过5-10年的努力,使我场竹林面积达到4000亩左右。实现了这一目标,我场的树种、林种结构将更趋合理,同时又使我场经济有了新的增长点,从而较好地改善我场目前以木材收入为主的收入结构。
5、重视雪灾山场的植被恢复及低产林改造。08年春季百年不遇的雪灾给我场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据统计,因灾造成荒山、疏林地的山场面积有近千亩,这些山场地处山高路远地段,施工难度大,我们要因地制宜做好这些山场植被恢复。可采取造林、封育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方式进行,尽快恢复其生态功能。对部分低产林也应抓紧进行改造,做到适地适树,以便充分发挥林地生产率。
6、加强公益林的改造,提升其生态功能。我场现有公益林绝大部分为人工杉松纯林,树种单一,年龄一致的单层林致其抗逆性差,如杉木的衰老,松材线虫病的威胁等问题,因此需对现有公益林分逐步实施改造。可通过择伐或疏伐,辅之以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方式,保留和培育林中阔叶乔灌木,逐渐增加林分中乡土乔木阔叶树的比例,进而促进形成针阔混交的多层异令林林分,提高林分的生物多样性,使其向着健康稳定的林分结构演替,从而使其生态功能得以更好的发挥。
我们相信,通过上述几项措施的运用,**林场的森林结构和质量将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其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将能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林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将更加稳固。
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篇七
9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从2008年9月开始,用一年半左右时间,在全党分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9月19日,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在中央党校举行。这标志着全党范围的一场自上而下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面启动。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当前和今后更长时期党内的重要政治任务。为了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到新的水平,实现更长时间、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必须在“新”字上下功夫。
一要使思想认识有新提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是前进的动力。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但是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首先必须解决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问题。对于科学发展观这一名词,应该说大家并不陌生,但是对于其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基本要求、根本方法,很多人包括领导干部,却并不一定熟悉乃至精通。曾经在一项面向基层干部开展的调查中,能够全面准确地说出科学发展观内涵的,不到被调查人员的70%。甚至相当一部分干部还是把科学发展观理解为盲目地追求发展,盲目地追求发展速度。这种现象的存在,与领导干部的不学习、学而不深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转变干部学风,提高思想认识,迫在眉睫。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深入学习,全面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基本要求、根本方法,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要使干部作风有新转变。应该说,通过开展“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和先进性教育活动,各级领导干部的作风有了很大改进和加强。但在新形势新任务面前,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与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一些干部官僚主义、本本主义等还比较严重。一些干部缺乏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作风飘浮、管理松弛、工作不扎实,有的甚至对群众呼声和疾苦置若罔闻,对关系群众生命安全这样的重大问题麻木不仁。究其原因,一方面,我们许多好的优良作风,在一些领导干部的思想意识中淡薄了,甚至可有可无了;另一方面,许多在新的实践中形成的好作风,又没能发扬光大。可以说,现在群众对干部的反应,很大一部分是集中在干部的作风问题上的。而现实中,那么腐败分子之所以走了犯罪道路,主要的原因就是从作风上的腐化开始的。因此,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必须围绕领导干部的作风建设,查原因、想办法、着力解决好干部作风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使干部作风有根本性的改变,自觉融入群众之中,甘做小学生和勤务员。
三要使制度建设有新突破。胡锦涛总书记在动员会上说,当前,党的执政能力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不完全符合,一些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能力素质与党的先进性要求还不完全适应、不完全符合,一些基层党组织的管理手段和创新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任务还不完全适应、不完全符合,一些地方的党组织、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现象和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我们的制度体系不健全,制度管人、制度管事,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建立和落实。因此,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必须在探索建立管根本、管长远的制度建设上实现突破。现实社会生活中,各种形势、情况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如果我们的政策措施,思路对策跟不上变化的要求,就做不好工作,满足不了群众的期待。在制度建设上,一方面,要重新清理以往的各项制度,另一方面,要在活动中探索建立新的机制制度。当然,制度不是为了汇编成册,而是为了在实际中发挥作用,要能对实践起到指导推动作用,就一定要立足于可行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切不可搞形式主义和花架子,使制度成为束之高阁、中看不中用的盆景和花篮。
四要使人民生活有新起色。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始终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人民生活水平有一个新的提高。胡锦涛总书记在动员会上强调,要进一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着力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兴办人民群众希望办的实事好事,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成为不断为民造福的过程,成为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的过程,成为不断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过程,成为不断保障人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的过程,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日上午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作了“关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若干重大问题”的专题报告。他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把科学发展的成果体现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体现在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求上,体现在人的全面发展上。其实,科学发展观好不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有没有实效,不要看别的,关键要看老百姓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
当前,全党范围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号角已经吹响,任务已经明确,要求也很具体,接下来就是落实、落实、再落实,从而实现新突破,取得新跨越,带来新气象。
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篇八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其核心是以人为本,而所谓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城市管理过程中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把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结合起来,走依法管理与和谐管理相互结合的新路子。
一、确立科学的城市管理思想。
科学的城市管理思想,就是围绕建设美好万源的总目标,适应城市前进发展的步伐,时刻更新观念,革除因循守旧的陈腐意识,结合万源实际,有所超前,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作为城市管理部门,必须要紧紧围绕经济发展这个长远战略目标,牢固树立“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观念,立足增加城市亮点、提升城市品位,优化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区域环境的“强磁场”效应,凸现地方投资新优势,进而汇聚人力、物力、智力和财力,助推地方经济发展。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所在,也是城市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以贯彻以人为本的城管理念,就是要在坚持以人为主体、以人为前提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城市居民的衣食住行等问题,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就业、谋生等问题。作为扎根本土的“弱势经济”,其在活跃地方经济的同时,也是城市居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必须要考虑其存在的合理性,决不能一味强调取缔、清理,要进行规范管理,做到市容与繁荣的协调统一。
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人口集聚城区,随之带来的人流物流量也集聚增大,不可避免给城市管理提出了新要求,这就迫切需要适时适地的在管理体制、机制、方式方法以及人员配置上进行调整,做到与时俱进、同步发展,决不能脱离地区实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搞“效仿管理”和“超前管理”。
二、建立科学的城市管理体制。
城市管理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的社会任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想真正实现“全面覆盖、长效管理”这个目标,必须在治标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城市管理运行机制、管理方式的创新,实现标本兼治。
因城市管理工作的广泛性、经常性、长期性、动态性、复杂性等特点,城市管理工作不是哪一级政府、哪一个部门能够独立完成的所以城市管理工作必须从现实和科学的角度出发,坚持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前提下,建立有效的联合执法机制,做到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互相理解、齐心协力、多管齐下打好总体战首先是作为地方政府要将行政处罚权进行集中,明确城市管理部门的“带头”地位,赋予其市容管理的指导权和监督权,避免“看得见的管不着”情况的发生和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其次是各单位、部门要明确专人负责,抽调人员全面参与城管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便于统一指挥调度;三是要联合各单位、部门,经常性开展各类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形成市容常抓不懈、环境居高不下的良性管理局面
首先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为原则,在管理过程中要树立管理就是服务、执法就是帮助的思想,要通过柔性的执法方式将问题解决。但是在进行人性化管理的同时,我们必须要保障在坚持法制的前提下维护社会和谐,绝不能降低管理标准、淡化法律的严肃性,更不能让少部分善于“钻空子”、只图私利、明知故犯、屡教不改、经常与城管执法人员“打游击”的不法分子逃避法律的惩处,尤其是对肆无忌惮而又无视城管法规的个别人员,绝不能讲情面,必须要严惩重处
否则就等于姑息、放纵。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主线,也是城市管理的主要内容。所以,城市管理必须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相一致,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相协调。一是要处理好点面、内外之间的关系。在管理过程中既要提高主次干道、繁华地段等窗口区域的城市品位,同时也要兼顾背街后巷、城郊结合部以及农村环境卫生的改善。二是要处理好市容与繁荣之间的关系。繁荣与市容相互促进、和谐统一,对占道经营、设置门头广告这些有利于繁荣市场、促进经济发展,但又或多或少会对市容造成影响的行为,既不能“一棒子打死”,也不能放任自流,要结合实际情况分类管理、区别对待。三是要处理好短期行为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对符合部分人眼前利益、能带来短期效益,但影响城市长效管理的短期行为,要正确分析、坚决制止,使城管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减少城市管理的成本,实现城市的和谐发展。
三、提高科学的城市管理水平。
一是要讲究语言执法艺术语言接触是执法活动的第一接触,更是同当事人进行沟通、取得当事人理解配合和获得周围市民支持的一种有效手段,恰当的文明用语,不但是个人素质与修养的集中体现,而且可以增进与相对人之间的距离,所以要切忌使用有伤当事人自尊和感情的语言,要和风细雨、有理有节的进行教育引导,化解执法矛盾二是要讲究行为执法艺术冷静的态度、耐心的听讲、细致的分析,是避免矛盾激化、保证执法活动有序进行的重要方法,要善于从当事人的争辩、陈述中分析当事人的心理想法,进而根据不同情况做出不同处理,或者情感感化,或者说理教育,或者依法强制处理三是要公平公正办案在执法活动中,执法人员对各类各种违法行为的处理处罚结果要把握适当,既要严格依法办事,又要注意尺度的把握,要牢牢掌握当事人的违法行为必须得到改正这一原则,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果断作出处理,以保证执法效果的实现,在执法活动中忌滥用权力,忌处罚随意性
人是城市活动的主体,也是城市管理的主体,市民素质(卫生习惯、文明意识、法制观念)的高低直接决定城市管理方式、水平和成效,所以必须在提高市民法治观念和城管意识上狠下力气。一是要在教育中提高。要建立经常化、制度化的学习和培训制度,有步骤地对内部工作人员进行深入广泛的社会公德教育,提高市民文明素质;二是要在环境中陶冶。要通过加强城市管理,营造优美的生活环境和文明氛围,使人们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春风化雨,点滴入土,逐步告别不文明行为和习惯;三是要在参与中养成。要广泛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活动,使人们在参与中逐渐形成新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增强公德意识、责任意识;四是要在约束中强化。要通过加大各种法规的执法力度,查处不文明行为和违章行为,使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的良好习惯和行为,通过管理和约束得以规范、巩固和强化。
宣传是增进理解、加强沟通的最佳途经,耳闻目染的宣传势必会起到潜移默化效果。所以必须充分利用媒体和多种宣传形式,构建立体化宣传格局,利用图像、声音、文字宣传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规、典型经验以及先进人物和先进单位的先进事迹,将城管工作社会化、公众化,增进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消除隔阂与误解。同时要开辟电视、报纸、网络曝光专栏,对违规违章行为进行公开曝光,根据相关条例指出存在问题,尤其是对恶性的违规违章案件和屡教不改的违规者,要狠抓狠管,加以惩戒,增强城管法规的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