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模板13篇)

最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模板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6 09:36:07
最新课程改革心得体会(模板13篇)
时间:2023-11-16 09:36:07     小编:HT书生

在撰写心得体会时,个人需要真实客观地反映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具体详细地描述所经历的事物,结合自身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分析和评价,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我们应该重视心得体会,将其作为一种宝贵的财富,不断积累和分享。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程改革心得体会篇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与创新。作为教育改革的关键一环,课程改革是当今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在这次课程改革中,我也有幸亲身经历和参与其中,通过这次经历,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

首先,这次课程改革让我重新认识到课程的本质。课程不仅仅是一堂堂无趣的知识点和考试内容的组合,而是应该更加多元化、开放性和综合性的学习过程。在课程改革中,我们学生不再仅限于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参与其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可以选择学习的方式和方法,可以通过讨论、实践、探究等形式来展开学习过程,让课程更加贴近现实生活。

其次,课程改革让我深刻认识到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综合性知识的重要性。在传统的课程体系中,学科之间常常是孤立存在的,我们只专注于某一门学科的学习,而忽视了学科之间的联系。而在课程改革中,学科之间的融合成为了必然的趋势。我们要懂得将各门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和综合,形成全新的学科体系。这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综合能力,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现实问题。

再次,课程改革让我意识到教育的价值观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在过去的教育模式中,注重的是对学生知识的灌输和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格和价值观的培养。而在课程改革中,人才培养被放在了更为重要的位置。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合作精神、品德修养等方面,使他们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最后,课程改革让我看到了教育的希望和未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我们的教育将更加人性化和全面发展。学生将不再是一个被动的学习者,而是一个有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参与者。教师将不再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而是一个启发思考、引导发现的引路人。课堂将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知识圈,而是一个开放的探索空间。我相信,通过课程改革的努力,我们的教育将焕发出更加迷人的光芒。

综上所述,课程改革让我重新认识到课程的本质,让我深刻认识到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综合性知识的重要性,让我意识到教育的价值观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让我看到了教育的希望和未来。这次课程改革给予了我很大的启迪和触动,让我明白了教育的本质,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我将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和更加扎实的行动去践行课程改革的理念,为构建更好的教育体系贡献自己的力量。

课程改革心得体会篇二

引言:

双减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在过去,学生因为过多的作业和繁重的学业压力常常感到挤压和焦虑,而这一改革旨在减少学生的学业负担,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发展个人才能。作为一名学生,我也有过参与双减课程改革的经历,下面我将就这一主题分享一些个人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针对过度侧重应试的制度改革。

在过去的教育中,应试成为了唯一的标准,学生们为了追求高分,不得不进行频繁的背诵和死记硬背。双减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之一就是改变这种应试导向的评价体系。学校开始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思考和探索问题。我发现,在这种新的教育模式下,学生们更愿意去思考问题的本质,从而能够更好的掌握知识,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二段:减少学生学业负担。

以前,每天堆积如山的作业令我们感到压力倍增,有时甚至忙到深夜。但自从双减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每天的作业负担明显减轻了。学生们有更多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一些课外活动,提高综合素养。在我的体验中,减负并不代表减少学习的时间,我们可以更加高效地利用时间,不再被一些不必要的任务所拖累,从而更好地学习知识。

第三段:注重培养学科交叉能力。

双减课程改革鼓励学科之间的交叉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前,我们只需要死记硬背各个学科的知识点就可以应对考试,没有太多的机会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现在,学校鼓励我们参加一些跨学科的活动,如科技创新大赛、文学创作等,这些活动不仅使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了各个学科的知识,还培养了我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第四段: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特长培养。

双减课程改革也注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长培养。以前,学校的教学内容大多是一刀切的,不能满足每个学生的个性需求。而现在,教育部门提倡因材施教,支持学校开办一些特色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个性化的学习机会。这不仅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培养出更多具有特长的人才。

结论:

总体来说,双减课程改革为我们提供了更宽广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学习机会。它使我们能够更好地发展个人潜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然而,改革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考试评价体系的完善、师资队伍的培养等。我相信,在改革的进程中,相关教育部门会逐渐解决这些难题,使教育更加贴近学生的需求,更好地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课程改革心得体会篇三

课现在小学生接触新事物越来越多元化,在这个教育极速变革的时代,知识的吸收,应该有更合理科学的引导,大胆的尝试,而不是固守原有的模式,裹足不前。无论对与错,不尝识永远是错,是对现代教育的一种犯罪。我们肯定一切变革的勇气和胆识。

通过一段时间的课改,我的感触颇深,下面谈一下自己的几点想法:

新课改课上,有时候一节课下来老师说不了几句话,有时候也就是一两句,与以前的课堂相比老师的教学任务轻了,但是老师们真的轻松了吗?不是的。因为“功夫在课外”,老师的.任务更重了。只有充分预习,才会有丰富多彩的课堂展示。要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有意义,一定要加强预习。学生的预习实际上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帮助学生明确目标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式方法,学生用双色笔作预习笔记,在规定的课堂时间内完成。预习提纲包括:预习目标、预习重点难点、预习过程、预习方法、拓展提升等由于教师备课充分自觉地把学生带入了一种想学、能学、抢着学的氛围之中,使学生们不但能积极参与课堂并且能有效地参与课堂。

新课改课上的学生们再也不是安分守己、各就各位的小绵羊,他们有的或者站着,或者斜靠在桌子上,有的干脆直接走到黑板前手舞足蹈,滔滔不绝说个不停,这样的课堂难道不是学生“疯”了?不是的。学生们上课形态各异,干什么的都有,好像很散乱,但他们都围绕着学习目标而动,精力集中,所以神并不散。相信学生,相信我们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让学生去亲自经历知识,获取知识,而不要我们教师再一味的去灌输给孩子们知识。当然这还要先从思想上让学生认识到,全员充分发动学生,让学生们先“动”起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积极参与每个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力争我们的课堂教学达到“动中学”、“容量大”、“落到实”、“高效率”、“快节奏”、“收获多”。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展示课上不论是语文课堂上学生自创的诗歌,小品的表演,还是数学课上体现出来的积极的思维,敏捷的答辩,都离不开扎实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因此夯实基础是课堂教学的基础,课堂任何地方都是学习的天地,我们可以利用黑板、地板、墙壁等等让学生写、算。有布置就一定要有检查,有反馈,可以发动学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人力来帮助老师检查,让学生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学会合作,学会生存。教师不要再只靠自己单干,要相信并培养班干部、课代表和小组长,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特别是小组长的带动和管理作用。落实"兵练兵,兵强兵",使更多学生有提高的机会。

1、每一个小组中,都有好学生也都有许多较差的学生。其中还有这样许多学生,他们对知识的掌握没问题但是就是不敢或者是不愿意在班内表现自己。针对这种情况可由组长选出最活跃的和最不活跃的学生各一个。几天下来,效果不错。因为他们也都意识到,这样的确能让自己的精力更加集中,思维更加活跃。

2、善于激励学生,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出色表现及时的肯定是让他们动起来的一个最有效的办法。最可怕的是讽刺挖苦。如果一位同学的发言与教师的想法不一致,教师当堂予以明确的否定,并表示出对该生的不满,甚至让他难堪,那么这位同学将永远不会在你的课堂上主动提出或回答问题,也就是说因为你的一句话或一种态度或者是一个表情,都能影响该生的这一节课或者这一门学科。

3、要有耐心。

没有比学生更坚强的意志,是不能让他们动起来的。关键时刻必须挺得住。当学生不想开口或不习惯开口的时候,当学生停停顿顿、结结巴巴地读句子和课文时,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之后剩下的就是启发和等待了。只要问题适当、时间充分、善于启发,学生很快就会奋起而参与。这时候教学就开始轻松愉快了。

课改的大潮涌动着,我们也努力去做一个好的弄潮儿吧!尽管比较艰难,我们也要勇往直前。

课程改革心得体会篇四

近年来,教育领域持续推进课程改革,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我参与其中,并深受启发与感动。本文将从个人体验出发,分享我对深化课程改革的心得与体会。

首先,深化课程改革使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过去,课程设置较为简单,关注的主要是知识传授。然而,现在,课程改革使课程设计更加贴近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例如,在数学课上,老师引入问题解决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培养了我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改革让我明白,教育不仅仅是传递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成长,激发他们的潜能。

其次,深化课程改革促进了学习方法的改变。以往,我们的学习方式主要是“灌输式”教育,老师讲,学生记。然而,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开始走向主动学习的方式。老师不再是简单的传递者,而是引导者和指导者。我们有机会通过小组合作、实践活动等方式,积极参与自主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让我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再次,深化课程改革使教育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过去,学校教育主要注重学科知识的培养,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然而,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学校逐渐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使学生能够在不同领域中发展自己的特长。作为学生,这样的改革让我更加全面地成长。例如,在语文课上,我们进行了大量的阅读和写作训练,不仅增强了我们的语言能力,还培养了我们的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这样的改革让我明白学校教育的意义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是培养个性、发展潜能。

此外,深化课程改革提倡全员参与,教育资源变得更加丰富多样。过去,学校教育主要依赖教师的讲授和教材的指导,学生的参与度较低。然而,现在,课程改革鼓励学生参与课程设计、资源利用等,使学习更加有趣和充实。例如,在英语课上,我们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了许多实践活动,如演讲比赛、角色扮演等,让我们更好地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并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参与课程设计和活动实施,不仅让学生感到更加负责任和关注自己的学习,同时也让学习变得更加丰富多样。

综上所述,深化课程改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体会。它使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让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充实。这样的改革让我们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去发展自身的潜能和特长,培养了我们的综合素质并激发了我们的创新能力。我相信,在深化课程改革的推进下,我们会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课程改革心得体会篇五

自2020年起,中国教育系统开始了一项重要的改革,即“双减课程”改革。这一变革旨在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从而改善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效果。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参与了这项改革,并深深感受到了其带来的巨大变化。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以及对双减课程改革的认识和思考。

首先,我认为双减课程改革给学生减负的意义非凡。在过去,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他们几乎没有时间和空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人发展。现在,双减课程改革的推行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空闲时间,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我看到很多学生接触了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和社团活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了。一位曾经很内向的学生告诉我,他通过参加艺术社团活动,不仅培养了自己的艺术追求,还发展了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才能。这些经历和收获无疑是他一生宝贵的财富,而双减课程改革正是给予了他这样的机会。

另外,双减课程改革带来了教学模式的创新。过去,大部分教学是传统的内容教学模式,缺乏足够的互动和实践环节。而现在,双减课程改革鼓励教师采用更多的项目、探究和实践性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理解和运用知识。我在自己的课堂上尝试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例如小组合作学习和实地考察,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度明显增加。他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同时,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并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使学习更加有趣和实用。这些创新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然而,双减课程改革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惑。一些学生和家长习惯了过去繁重的课业负担,他们认为减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时候,我会遇到一些家长来信或来访,反映他们的担忧和不满。对于这些困惑,我认为我们应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向他们解释减负的意义和目的,帮助他们理解并支持双减课程改革。另外,一些学校的教师还没有完全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和方式,他们需要更多的培训和支持,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密切关注教师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培训和指导,共同努力提升教学水平。

最后,双减课程改革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教育部门应该加大对双减课程改革的宣传力度,向公众说明减负的意义和目的,并鼓励学校和教师积极参与改革实践。同时,家长和学生也应该重视减负改革的效果,并积极配合学校和教师的工作,共同营造一个轻松、健康和高效的学习环境。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减负目标,让学生在快节奏的学习生活中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和成长。

总结起来,双减课程改革给学生减负、教学模式创新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变化。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些改革带来的好处和挑战。我们应该坚信双减课程改革是正确的方向,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创新,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发展机会。让我们共同努力,推动双减课程改革取得更大的成果。

课程改革心得体会篇六

20xx年9月13--15日,我们洛阳市教育系统一行四十多人在教研室李仲冬主任、贾大庆老师的带领下对山西省太古县的课程改革进行了观摩学习,先后听取了明星中学、利民学校、太谷二中等学校安排的观摩课,深入到课堂中去亲身经历太谷真实的课堂教学。我们此行的目的,就是要从实际出发,实地的去感受他们的日常教学。我们得到的答案是,太谷人没有任何豪言壮语,他们做的只是普普通通的工作,干的都是平平常常、实实在在的事,课堂上,教师看似讲的很少,主要是学生在活动,而课前他们付出的劳动是巨大的。

在13号晚上我们认真听取了太谷县教育局教研室张四宝主任的讲座,他重点讲解了太谷推行的是24字教学模式――“导入目标,自学质疑,合作交流,展示点评,训练拓展、反思小结”。教师课上讲得越多,学生学的东西越少;教师备课的时间越多,课下辅导、批改用的时间越少;教师选得题越精,学生得到的思路、方法越多。14日上午,我们开始走进太谷各所中学,实地的去感受他们的日常教学。从听到的每一节公开课,就完全能领略到太谷人锐意进取而又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一堂堂堪称真实而又具体的公开课,没有任何作秀的痕迹,无论是教师,无论是学生,完全沉浸在自己营造的学习氛围当中,似乎对出出进进的参观者以及身后听课老师们发出的声音毫无感觉。学生只是在老师的引领下合作、探究或交流。身处这样的环境,自己便不知不觉地进入了角色,成为了上课的老师,或者听课的学生。

一、教师的大胆放手,学生习惯的养成。

14日上午我们去明星中学,一走进校园,耳畔边听到的全是的朗朗地读书声。一个个教室前后门打开,教室里没有老师,每个讲台上站着班长,在领读学生读书。孩子们读得是那样专注,丝毫没有领会外人的进入。我们走进所要听课的教室,这里的学生依然在大声朗读,准备讲课的老师热情地招呼我们。我悄悄问了一下身边的一个女同学,从她的嘴里我得知:每天到校上课前这段时间,他们有半小时读书的时间。这个活动是在班长的组织下有序进行,老师是不过问的。我不禁惊叹于教师的大胆放手,也惊叹于学生习惯的养成。

二、教师对学生的尊重。

比如教师说:“我能打断你一下吗?”这样的谈话无一不在我们耳边回响,我们感受并感动着。“就这一部分给提点建议”“我特别欣赏xxx写xx的过程”这样的评价是高水平的,既让学生明确了优点与不足,又提出了改进的方向。

三、预习环节做得很扎实,为上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课堂平实,没有大盖帽似的导入,没有华丽的形式。有的只是教师的引,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目标的严格落实。无论是第一环节的温故互查,还是以后环节的.设问导读、应用实践、拓展延伸,一直是学生在动,是学生在二人合作小组中完成。这样的小组合作是真真正正的在合作,或校对答案,或交流方法,或帮助后进生,学生的汇报语言流利,声音响亮,归纳总结条理清楚,叙述完整。

教师学生角色定位准确,主体和主导恰到好处。教师从从容容,没有一句废话多余的话。一直穿行于学生课桌间,巡视检查学生的情况。学生紧跟学案上的过程,积极探究,或练习,或思考,或动手操作,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动的状态中。最终,学生获得的是实实在在的能力。以前,我们也总是在说“教师是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还有什么“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之类的句子,但背会了都不一定清楚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回才真正恍然大悟,原来,这些并不是用来说的,是用来做的。

四、大容量的课堂训练,巩固所学知识。

从太谷的课堂上,看到的是教师为学生准备的导学案,学生一节课,把新知识的学习融合在习题中,把新知识的巩固体现在练习中,实现知识习题化,学生在整堂课中,是在练习中学习新知识,在练习中巩固新知识,使得学习具体化。

五、学生主动参与,教师精讲精练。

参观太谷的课堂教学,我们可以看到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特别是在基础知识环节,学生能很快的完成任务,教师只是起到巡查发现问题,尤其是发现共性问题,然后让会做的学生先讲,如果都不会,教师抓住重点、难点、易错点做出点拔。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了“知识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理念。无论哪个年级段在课堂教学中都能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打破陈规,敢于异想天开,向书本挑战,向教师挑战,向权威挑战,真正让课堂成为学堂。

六、小组合作,人人参与。

课堂上,温故互查环节,小组长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帮助组员完成了任务,同时也提高和巩固了自己所学的知识,遇到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大组长或者班级里的其他小组帮助解决,这样,讲解问题的组长既锻炼了自己的思维和口才,又巩固和理清了自己所学的知识,组员也学会了知识,实现了双赢。在课堂上学生能学会的,老师一概不讲。学生小组能解决的,老师一概不讲。小组不能解决的,老师要起到恰到好处的引导。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将整个班级分成多个合作学习小组二人一小组四人一大组,实行小组学导式教学。小组成员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各自担任不同学科的学科长,负责该学科的工作,承担相应职责。所有的课堂全部以小组形式出现。这种新的学习形式一下子吸引了我,学生激烈争论,有时甚至为了某个问题吵的面红耳赤。课堂充满了活力。

总之,这次赴太谷学习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导学案规范了课堂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有利于因材施教,对于自主学习能力差的学生有一定帮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是非常值得而推广的。但也给我们提出了挑战:要不断的学习才能适应新的教学方法,才能驾驭新的课堂。深入课堂之后,我才更加理解了太谷教研室张四宝主任提出的多与少的关系:教师课上讲得越多,学生学的东西越少;教师备课的时间越多,课下辅导、批改用的时间越少;教师选得题越精,学生得到的思路、方法越多。

课程改革心得体会篇七

听了这么优秀的课、收获很多。现将我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教师要转变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教师要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知识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同时缩短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有助于互相交流。教师要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师生平等、才能调动起师生合作的积极性、才有利于师生的交流。

二、新课改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合作性。以往教学中、通常重结论、轻过程、一切由教师安排好。学生通常被动接受、缺少参与;教师几乎把所有的原理、概念都当作定论呈现给学生、没有给学生留下发展的空间;教师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而开放式教学可以改变、过去学生“等、靠、要”的被动形势、学生在这种学习氛围中自己探索、辨析思考、自己去体验、为其终身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现使用的新教材中设置了很多活动性栏目、为我们使用开放式教学模式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三、实现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以往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重点、难点上挖得过深导致一部分学生负担过重、跟不上、这样就导致一部分学生厌学、造成差生或优生弱科、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新课程标准是一个最低标准、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材施教。通过师生合作、很多问题在分组讨论中得以解决、使问题深化不留死角。即解放了老师、又能把大部分同学调动起来、使优生更优、差生不落后、实现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

课程改革心得体会篇八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我国的教育体制也在不断改革与完善。其中,深化课程改革是一个重要方向。我有幸参与了课程改革的实践,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体会与心得。

首先,我认识到了课程改革的重要性。过去的教育体制主要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然而,在现代社会,这些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人素质的重要指标。因此,深化课程改革非常必要,它通过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教育更贴近生活、更贴近实际。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实用知识,并培养出更多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其次,课程改革让我明白了教师的重要性。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师主要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而在课程改革中,教师的作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向和方法。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具备更多的教学技能和知识储备,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适应新的教学模式。

第三,课程改革帮助我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过去的教育体制中,学生主要扮演被动接受者的角色,缺乏主动参与和创造的能力。而在深化课程改革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提升。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等方式,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这种学生主体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创新能力。

第四,课程改革让我明白了跨学科的重要性。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下,学科之间的界限明确,学生只需要专注于某个学科的学习。然而,在现代社会,知识的发展已经越来越趋向于跨学科的融合。因此,深化课程改革提出了跨学科的教学模式。通过将不同学科的内容和方法结合起来,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形成更全面的知识结构和综合应用能力。

最后,课程改革让我明白了课程评价的重要性。在以传统教育为主导的体制下,课程评价主要以考试分数为标准,重视学生的记忆能力而忽略了其他能力的培养。然而,在课程改革中,课程评价也面临着巨大的改革。课程评价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发展多元智能和创新精神。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

通过参与课程改革的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意义。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教育体制的改革,更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和培养,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总之,心得体会深化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等方面有了很多新的认识和体会。这些体会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让我更加明确了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和目标。相信在各方的努力下,我国的课程改革会越来越深入,我们的教育体制会越来越完善。

课程改革心得体会篇九

近年来,随着教育领域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我国的课程改革也逐渐深入到各个层级中。通过参与课程改革活动,我深刻感受到这一改革对学生、教师以及整个教育系统的重要意义。在这一过程中,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和收获。

首先,课程改革使教育更为关注学生。传统教育模式往往将学生塑造为知识的被动接收者,而课程改革则着重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引入启发式教学、任务型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课程改革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进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动力。我在实践中发现,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知识,还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这是传统教学方法所不能替代的。

其次,课程改革谋求实用性和综合性的发展。传统教育模式往往注重知识的填鸭式灌输,忽视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而课程改革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了解和运用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例如,在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参与社区服务、创业实践等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培养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此外,课程改革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传统教育模式要求教师单一传授知识,而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具备更多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通过参与课程改革,教师们不仅可以学习到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还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技能和能力。例如,在课程改革中,我学习到了许多与学生关系建立、学习评价等方面的知识,使我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最后,课程改革推动了教育的全面发展。传统教育模式往往只关注学生的学科成绩,而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通过扩展课程设置、增加选修课程等方式,课程改革使学生能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学科,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此外,课程改革还鼓励学校与社会、企业等合作,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这种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有助于培养出更多具有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总之,参与课程改革活动使我深刻体会到这一改革对学生、教师以及整个教育系统的重要意义。我通过课程改革,获得了更多的心得体会和收获。首先,课程改革使教育更为关注学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其次,课程改革谋求实用性和综合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此外,课程改革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了他们的教学技能和能力。最后,课程改革推动了教育的全面发展,培养了更多具有创造力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我将继续积极参与课程改革,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做出更多的贡献。

课程改革心得体会篇十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回顾十年来课程改革的历程,我认为,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我就谈谈课改十年来我的一点体会。

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数学教学采取了提出题目——实验探索——引导观察——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实验教学法。教师的关注由单一的学习效果转为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具体做法是:

1、确立一个思想,即“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做预备”的思想。

学生的发展,我们主要夸大应该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应该是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重智力轻其他;应该是个性发展而不是同一模式,应该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限于当前的发展,教师的每节施教必须从这点做起,这是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2、落实两个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课改中我们要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往想,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往做。

3、进行三个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

(2)学生地位的转变;。

(3)教学手段的转变;。

4、采取四种方法。

(1)激发学习爱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性。

(3)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4)面向全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1、教师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变化,教师熟悉到教材只是教学的载体,教师不再是只受教材的框框限制,而是千方百计地利用教材启发拓展。课堂教学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能把平时积累的知识有机地融进课堂,重视研究性学习。

2、课堂教学氛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注重师生的交流、互动。教师从重知识的把握转变到更注重学习方法、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

3、夸大在课堂教学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同时,不能忽视教师在系统教材体系着落实“双基”的主导性作用。

在新课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新课程已不仅仅是新课标、新理念,它已经与协作、创新、探究、与这些滚烫的字眼牢牢联系在一起,让我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为孩子们每一天的成长而快乐着,愿我们的课堂呈现思想生命火花的碰撞与展现,成为不由自主的从心灵深处,淌出不断滋润精神之园的丝丝甘泉。

课程改革心得体会篇十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课程改革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体制不可回避的话题。当前我国教育体制正处于深度转型期,课程改革也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作为一名教师深切感受到了其中的变革和成长,从中得到了很多宝贵的体会和收获。

在以往的传统教育中,老师通常是知识的主导者,学生则是被动接受者。而在课程改革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大大提升,他们的参与度也得到了提高。这使得我逐渐从“灌输式”教学模式中抽离出来,开始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自主掌握知识的能力是课程改革最重要的体现,也是我个人收获最大的地方。

课程改革不仅仅在于内容的调整,更重要的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逐渐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通过小组讨论、案例研究等活动,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现出了极大的潜力和创造力。我深刻感受到,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发展。

与此同时,课程改革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应试为目的,培养出来的学生更注重应试技巧,却缺乏创新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而通过课程改革,学生逐渐开始主动探索和认识自己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出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在课堂上,我开始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和实践,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习变得富有趣味性和实用性。学生们的学习动力明显提高,积极性也得到了极大的调动。

课程改革还推动了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在传统教育体制中,教师通常是独立工作,彼此之间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很难得以分享和交流。而在课程改革中,我开始与其他教师进行合作,共同探索和实践更好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学团队的协作,我深刻认识到合作对于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性。课程改革不仅要求我们改变教学方法,也必须注重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教育的发展。

通过课程改革,我深切感受到了学生的变化,体会到了教师的成长与进步。改革的脚步虽然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但我坚信,只要我们持续探索和实践,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课程改革一定会为我们的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培养出更加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课程改革心得体会篇十二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师的培训、学习、提高,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如何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是当前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现实要求,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如何把学校建构成一个学习型、科研型的组织,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市教育局“关于建立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的意见”明确提出:各级各类学校要确立“学校是教研基地、教室是教研室、教师是教研员”的新理念,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办学发展意识,确立“教师发展学校”的观念,不断引领教师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促进学校办出典型、办出特色、创出品牌。

面对新课程,我们碰到了原先估计不到或估计不足的困难和困惑。如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三维目标的关系?如何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开展有意义的探究活动?我们面对的大班教学,如何针对个体的差异进行教学?课堂教学中即时性评价如何进行等等,这些操作层面上的问题,向我们提出挑战,我们的教师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惑。

面对困惑,西华中学的园丁们紧紧依靠“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和专业人员的专业引领”这三种力量。努力学习课程理念,刻苦钻研课标教材,认真进行教学反思,积极开展集体备课,在课改的征途上留下了一串串扎实的脚印,收到了一份份丰熟的硕果。

课改的实施是一个痛苦而漫长的过程。为了加强教师之间交往、互动、合作和专业切磋,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西华中学教科研》应运而生。《教科研》立足于素质教育,坚持“解读课标、探讨理论、交流经验、指导实践”的原则,致力于课改的理论与实践探索,服务于全校教师和学生,为我校教研教改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为大面积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新课程的启动,呼唤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教研教改,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理念决定意识,理念决定行动。“教是为了不教”、“爱是最好的教育”,《西华中学教科研》问世了,让我们呵护她、培育她,让她陪伴我们转变观念、更新理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去战胜课改征途上一个又一个险阻,去夺取教育教学中一次又一次胜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课程改革心得体会篇十三

新一轮教学大纲的出台,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我们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听取专家对大纲的剖析和解读,更加明白了职业教育的目标。就参加“专业基础课课程改革培训”浅谈心得体会,并将所得运用于平常教学中,以抓好课堂教学,促进课改实施。

:思维;观念;创新模式。

本人很荣幸参加了由四川省教厅在省教育宾馆举办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基础课课程改革省级培训班”。

电类基础课教学改革”为题目对新一轮教学大纲制订的背景、基本情况、特点及指导思想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培训会后,省教厅还组织我们前往双流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省级重点、成都市电类实训基地)进行了观摩、交流。

这次培训时间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天,但是对我来说收获特别大,心里一下子觉得豁然开朗了,它对我们的教育教学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同时,我也感觉到需要我们学习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希望今后还能有机会走出去见见世面、开开眼界。下面我就将这次培训做简单的汇报,不妥之处,恳请指教。

通过专家讲座打开了我的思维,注入了新的活力,对搞好和提升职业技术教育更加充满信心。

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但是,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对社会、对家长的吸引力却越来越小了,全靠政府补贴来维持,职业学校的生存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所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改革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这次新一轮教学大纲的出台,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我们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通过专家对《大纲》的剖析和解读,我更加明白了职业教育的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实践为中心、以获得职业资格为标志、以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对我们战斗在第一线的教师和学校领导来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是“突出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的改革”。首先,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创新教学模式“做中学、做中教”,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是双师型教师。其次,学校应该逐步改善办学条件和教学环境,把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落实到实处,千万不能让课程改革“穿新鞋走老路”。

本次课程改革培训会上专家和学者提到最多的就是:“以就业为导向”“做中学,做中教”。

“就业质量”是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存之本。新大纲的制订和新教材的编写都是围绕它们进行的。近年来,生源质量越来越差,面对这些学生要把教材讲浅讲懂实不容易。所以,新课改对教材及教学模式进行了大胆创新,降低了教学难度和要求;大幅度地删减了繁琐性理论知识和验证性实验内容;创新教材呈现形式和教学模式(多媒体、资源库、学科网站、仿真技术、模拟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等),突出“以就业为导向”“做中学、做中教”的全新职业教学特色。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它的基本途径就是课堂教学。面对新课程,我们每位教师的思想观念应有新的转变,在实践中,每位的思想观念应由重“教”不重“学”中解脱出来。新课程《纲要》明确要求,教师应充当帮助学生制订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和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教师角色的改变,需要教师的胆量和勇气,只有这样,新课程改革才能顺利进行,取得实效。

同时,还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紧跟时代的步伐,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发挥电视录像,甚至网上教学的优势。制作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教学课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这次培训我也明白了“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职业教育”是综合性的,它具有两种教育功能:一是高中学历(转岗时很重要、为今后继续学习服务),二是职业技能。“职业培训”是单一的纯粹的技能培训,企业需要什么培训什么。同时,我还明白了教师在课堂上不是需要教会学生什么知识以及这些知识是怎么来的。而是应该教会学生知道这些知识有什么用途、怎么用这些知识,还要让学生明白自己能做什么、会做什么。这为我们今后的课堂上到底要讲些什么理清了思路。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