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一等奖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优秀10篇)

最新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一等奖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优秀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5 07:27:02
最新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一等奖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优秀10篇)
时间:2023-11-15 07:27:02     小编:文轩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一等奖篇一

《有趣的绘画工具》是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下)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它是教材关于金山画王画图知识的初步认识,并且贯穿着以后整个的画图知识教学,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操作使用画图的基础之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基本技能——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教材目的是让学生学会金山画王中一些基本操作工具的运用,重点是掌握利用金山画王画板下的9种工具的基础操作及利用工具画图。新的工具的学习与使用,对学生充满着挑战,能够让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产生一种求知与创作的冲动。正是这种冲动,也导致了学生内心理想与实际技能的不平衡。因此,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习和创作的欲望极其强烈。学生的需要与兴趣就是学生探究的动力和起点。基于此点,从信息课本身的学科特点出发,结合学科课程整合理念,我设计了这一课时,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各种工具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思维能力,自我创新能力,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拓展信息技术课,只教电脑操作狭隘的课程局面。争取把更多的信息纳入到我们信息课程体系中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使学生发现美,感觉美,创造美。让他们在无数的失败中寻找成功,感受成功的快乐。

从内容层面出发,对具备一定抽象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四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难,而且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东西,因此在课堂上只需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重难点知识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等主要学习方式完成,同时结束教师适当个别指导。

认知目标:让学生熟悉和掌握画板下工具的操作。掌握对工具的综合运用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如何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我创新、团体协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在无数的失败中,寻找并且体验成功。

重点:熟悉和掌握画板下9种工具的操作。

难点:对油漆桶的正确用法。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等。

信息技术课程本身的特点,要求我们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因此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通过学生已经受过的美术教育和信息技术教育,利用创设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设置一个任务,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动手,有机结合画图的各种工具,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发展能力。使教学内容合理流动,水到渠成。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创造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平台,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提高课堂40分钟的战斗力与生命力。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分析体验---接受任务——合作探究——综合运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故此本课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发展能力,训练思维。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情。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三)归纳总结,体验成功。

具体阐述。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情。

首先展示一个美丽的电子画展情境,展示的是一幅颜色多彩较为简易的作品小胖熊。让学生通过已有生活体验发表自己的评价,认识到电子画展中的作品,美丽而不复杂,让他们感到有成功的希望。这时教师抓住时机提出任务:画一幅同样的画。紧接着教师问:画这样的一幅图,你要用金山画王里的什么去画呢?学生会说:用笔。教师:到底用哪些工具呢?都是我们今天探索的内容。

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提出明确的任务,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乐学。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本环节分两个层次展开:

第一层次:选择画板下面,多种不同的工具,不同的颜色去画小胖熊。

1、同桌学生合作,共同完成。有问题一起讨论,或问老师。

2、交流评价学生作品,教师肯定学生的成绩。着重汇报学生对工具的选择使用,如铅笔、喷枪、麦克笔、刷子、橡皮等。针对学生的汇报,教师则加以适当引导,并提出问题。比如:用刷子画小熊的身体,一不小心刷得太多了,怎么办?如何去克服?这样就顺其自然带出了,对笔头粗细的用法和橡皮的用法了。

3、克服难点,在学生汇报到如何画背景时,教师的引导作用尤其显得重要。可让学生体会到背景很大,一笔一笔地画,太麻烦。在选用了油漆桶时,则注意让学生观察界面的变化,有出现了三个椭圆形按钮和正方形按钮。这时,让同学们再动手试试这四个按钮的作用。再汇报结果。特别强调,用油漆桶也可以用各种图案作为背景。

4、查漏补缺。在画小熊的过程中,哪些工具还没用到的?同桌合作试试看,会用吗?

5、汇报这些工具的`用法。

这一环节是课堂重点部分,因此,我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来整合美术、信息技术两大学科。任务是课堂的"导火索",教师通过课程整合后的优点,抛出一个个任务,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从而促使学生去自我探索、自主学习和团体协作、在不断的失败中寻找和体验成功,达到掌握操作和使用的目的。同时使用优越有效的也是信息技术学科所特有的激励制度,为任务驱动法注入又一推动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作积极性。

第二层次:

1、教师指出学生画面内容的不协调性,结合学生已受过的美术教育,展开想象。画出更加美丽可爱的小熊,特别是背景。

2、学生自我创作,教师巡回指导。(为照顾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采用分层教学:操作技能比较熟练者为a等,操作基础薄弱者为b等,a等学生可让其充分自主学习,b等学生教师可适当进行个别指导。)。

3、集体讨论交流、评价,优胜者发放奖品。

分层教学的运用,使得全体学生得到发展,提高自身操作水平。(即分层教学的策略和效果)。

(三)归纳总结,体验成功。

(1)学生交流学习心得,各自选择几种自己喜欢的工具说说其中的用途。

(2)教师帮助学生输理知识,归纳总结。

为了检验和促进每个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

七、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重体现以下几个思想:

1、学科整合的问题。本课整合了美术、信息技术两大学科,同时注意了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的学科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教师的讲授作用与引导、启发作用。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自我创新、利用网络学习等),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3、情景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在每一个任务抛出的时候,都创设了适当的情景,以此让学生在不知不觉在情景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

4、在体验感受中学习。这节课中很“放”地让学生探究工具的用法,在探究中,学生肯定会有许多失败。正是在失败中,找到成功,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5、分层教学的实施。怎样照顾到学生个体差异性,使得每一位学生在教学活动都获得个体的发展。(不同对象分别对待)。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一等奖篇二

本课内容选自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第课《我来出谋划策》。本单元重点介绍如何(单元目标)运用电子邮箱、网络论坛、即时通讯工具以及博客,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操作习惯,树立正确的网络意识。等,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收发电子邮件,使用即时通讯工具等技能之后,开设的更高层次的任务,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学会如何正确面对网络,如何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意识,正确看待网络游戏的利与弊。了解计算机的其他功能。熟练掌握网络通讯工具的使用技能。该年龄学生计算机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对信息技术课非常感兴趣,乐于探究利用计算机做自己想做的事,但我也应该看到小学生比较好玩、好问、好奇,对理论性强的知识点不易理解,对具体的操作较容易接受。他们开始从被动的学习主体向主动的学习主体转变,应多培养他们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制订了以下相应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利用多种手段进行成果的交流与共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意识,以正确的态度面对网络游戏。

本课主要围绕学生就网络游戏的利与弊以及应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网络进行讨论展开,所以我把本课的重点定为: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多种网络通讯工具进行交流与讨论。难点定为:如何让学生树立健康的上网习惯,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意识。

新课改下的信息技术教学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要以学生为主心。使学生处于主动的地位。因此,我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和讨论协作学习相结合的学法来引导学生来完成学习任务。

硬件准备:带多媒体教学系统网络教室。

软件准备:windows操作系统,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

素材准备:课件、视频等素材。

在这节课当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分四部分来完成本次教学:

首先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接着是任务驱动自主探究,第三是巩固知识课堂练习,最后是归纳总结,布置作业。

第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兴趣是学习的力量源泉,是学生能力培养与提高的。

第二.任务驱动自主探究:要善于发现,并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找出。

解决问题的方法。任务驱动自主探究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锻炼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首先我会向同学们出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第一个:网络游戏的利与弊。第二个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网络游戏:第三个怎样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意识。任务提出之后,同学们探究思考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看看谁最先得出结论。这样意在培养学生自动探究的学生习惯。在操作过程当中,学生的水平不一,这时候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解决,适时加以点拨。这种“信息交流”,不仅扩展了学生的视野,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既延伸了课堂教学内容,又增加了学生的信息知识。

第三.巩固知识课堂练习: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工具课程。

而其中的技能又是最重要的,理论知识是技能的基础,技能是理论知识的目的。只掌握知识没有技能就如同纸上谈兵。要真正把所学习溶入到自身,还必须亲身实践,动手操作。学生通过以上知识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如何运用网络交流讨论。他们在任务的驱动下,自主探究、动手实践,解决了问题。学生的角色从“让我学”转变成“我要学”,学习的兴趣也在不断的提高,好奇也随之得到满足。

第四.归纳总结,布置作业:在结束本节课的同时我会让同学们谈一谈这节课。

自己的收获,不仅能让同学会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对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加深对本节课重难点的理解。接着布置作业。

评价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不仅能检验学生一节课学习的效果,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一种鼓励,激发学生创新动机,发挥他们的创造力。首先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并对学生的总体情况进行评价分析。重点从“行为养成”、“学习内容”、“学习兴趣”三个方面进行评价,要积极体现评价是鼓励、评价是指导。在评价的最后,指出不足之处,以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提高。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注意了情景(设计)与任务驱动的融合;将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放在首位。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我创新,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学习。既提升了学生的知识技能,又陶冶了情操。

我的说课完毕。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指导。谢谢!(鞠躬)。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一等奖篇三

《聪明的机器人卫士——避障传感器》是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第9课第二课时的内容,在前几课时中,学生已经认识了避障传感器,掌握了避障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仿真环境的设置等基础知识,本课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编写避障程序的方法,同时为后续学习其它传感器打下良好的编程基础,因此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课的学生是五年级学生,学生有一定的logo语言学习基础,素质较好,有较强的动手动脑能力。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永久循环模块、条件判断模块、避障传感器模块、高速电机模块的使用方法与作用。结合不同任务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模块进行编程。

2、能够结合仿真环境中机器人运行的情况,分析解决遇到的问题,对程序进行调试。

过程与方法:

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灵活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探究中,形成科学思维的方式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良好品质及抗挫折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编写程序。

教学难点:条件判断模块、高速电机模块的使用方法,程序的修改调试。

教师准备:学生自学任务提示课件。

学生方面:要求学生对先前的知识掌握比较好,能熟练使用诺宝编程平台。

设备方面包括:多媒体教学软件、投影仪等。

机器人课的教学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本课的教学设计是以任务驱动为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置身于自主探究、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动态氛围中,注重对学生学习经验的培养,注重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以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出现,通过从简单到复杂任务设置,使学生感悟更多,收获更多。

我设计的教学过程有这样五个环节。

1、谈话导入,揭示主题。

上课伊始,我是这样说的,博物馆里有一件镇馆之宝,需要找一名最聪明的机器人卫士来看守,想不想让你们的机器人成为最聪明的卫士?在学生情绪高涨的时候,我又提出这样的思考问题,能完成这样任务的机器人应该先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引出本课的学习重点避障传感器的使用。

设计意图:使用这样的谈话法导入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很近,让学生认识到机器人是为人类生活服务的,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及学习的热情。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布置任务:永久循环等四个模块的使用方法。(课件)。

组织分组:生自由分组。

(2)执行任务:

生:利用教材及实践操作,合作讨论等方式。

师:巡视指导,参与。

(3)汇报交流:

生:汇报、质疑、补充、解答。

师:引导、点拨、释疑。

设计意图:

(1)采用小组探究学习法,意在让学生在和谐合作的氛围中主动学习。

(2)分组汇报交流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意在让学生学会聆听,学会思考,取长补短,也为下面的学习扫清障碍。

(3)让学生在黑板上排列四个模块的顺序,同样检验学生学习成果,而且渗透编程方法,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3、上机编程,仿真运行。

(1)布置任务:编写机器人躲避前方障碍物的程序,并仿真运行成功。

(2)执行任务:

生:尝试编程并试运行。

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修正程序:

生:演示操作并解读程序,其他同学观察、质疑、补充、解答。

师:引导、答疑、补充。

(4)检验黑板上同学们板书是否正确。

设计意图:

(1)上机编程,锻炼学生动手、动脑、逻辑思维的能力。

(2)汇报交流:让学生通过程序展示,既检验学习成果,而且同学们也将本课的难点一一摆出,集大家的智慧,分散了难点,使难点逐一击破。

(3)检验板书:通过编写出的正确的程序流程图验证板书的正确性,加强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巩固提高、拓展应用。

(1)布置任务:导入时提出的任务,保护镇馆之宝。(围绕圆形障碍物走)。

生:个体或以组为单位自主尝试编写程序及仿真运行。

师:监督、巡视、记时。

(2)成果展示:

生:展示成功同学的程序,并介绍编写意途和构思,其它同学聆听,汲取经验,互相学习。

师:鼓励,赞扬,聆听。

设计意图:这个练习既有巩固,更有提高的作用,此部分的设计完全考验学生对四个模块的灵活运用水平,对知识的触类旁通及逻辑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编程态度。并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5、经验总结、课后思考:

生:总结本课学习收获。

师:总结本课知识点,提出希望。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来,也能带着问题走,为下节课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为了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学习,我在组织教学、把握学生回答的正确性,以及没有被学生关注的问题上稍加提示,都意在起抛砖引玉之功效,极大限度的留给学生去思考、去发挥、去创新的空间。在任何一个环节都尽量避免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

课后反思:

这节课一节机器人课,“避障传感器”的相关知识是比较枯燥、抽象的机器人语言,通过这节课学生的行为,已将知识诠释的通俗易懂。本课主要体现了三大特点是“新、实、活”。

一、“新”。本节课教学结构的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都体现了一个“新”字。

教学结构上,一改传统讲授为主的特点,只发挥了“引”的作用,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自主创新的学习中,克服传统教学主动接受知识的毛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手段上教师熟练运用多媒体广播、示范、监控,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教学方法上,学生互相质疑,转换教师、学生角色,让学生在互相合作中,自主探究,既培养了合作精神,也提高了操作能力。

二、“实”。本课没有“蜻蜓点水”的现象,处处体现了一个“实”字。

1、选题真实。选择的活动主题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从生活实际出发创设学习的主题。也就是为我们阿城博物馆挑选一位看守镇馆之宝的卫士。

2、知识点落实的扎实。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是学生提出来的,老师又归纳总结分类形成四个组,每个组研究一部分知识,学生采用分组合作的方法进行探究、实践、讨论、互相学习的方式将知识重难点分教研,化整为零,逐个击破。而且在学习高速电机模块、永久循环模块他采用了知识牵移的方法来完成的。编程时为降低难度,他采用充分发挥流程图的优势,让学生上黑板上贴流程图。

3、课前准备的充实。

在学习避障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这一部分,教师自制了一个小的演示课件,直观生动的课件将抽象的知识一下变的直观了。

学生在自学、小作合作及汇报几个环节,教师都有学生的学习提示,汇报要求等文字材料。给学生的学习指明了方法。

4、展现出来的是朴实。

为什么朴实,因为这就是我们平时教学中的一节课,没做任何修饰的一节实实在在的课。

三、“活”。在本节课上的鲜活是最明鲜的特征。每个细节似乎都是在动态的氛围中完成的。

1、任务的布置是动态的。想让你的机器人成为博物馆的卫士吗?——机器人卫士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怎么样赋予机器人卫士智慧——让机器人在仿真环境中执行任务。

2、学生要学习的知识是活的,教师没定性要求,那些同学学什么,而且根据同学自己的特长和爱好,选择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然后到对应的研究小组,而且是可以自学,也可以和旁边同学一起研究学习。

3、任务的完成的过程是动态的。学生从选择任务——分析任务——解决任务过程——初步完成任务——展示汇报——评价交流——再修改完成任务。

4、任务的设定是动态的。由易到难,先学习前避障传感器来躲避前方障碍,再学习左避障传感器或右避障传感器沿着障碍物行走。

5、知识的迁移是动态的。从过去的直行模块迁移到高速电机模块。从过去的重复循环模块迁移到永久循环模块。

6、课堂一个个闪亮、鲜活的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学生的思维也活了起来。(如在展示并解读编写思路时,冯志达说我在程序中放了一个发光模块,因为晚上巡逻,发光模块做为机器人的照明灯,还加了一个风扇模块,做为打击敌人的有利武器。)(李行说我给程序中加上了画笔模块,他说是为了留下巡逻的轨迹,表面看像机器人跳舞一样非常的美观,实际为调试程序提供方便)这些都超出本节课的研究范围,全部都是学生的想像。

当然本节课的优点背后,还有许多的不足。第一、时间把握的不太准确。2、本节任务量有点大,因为这个班级的同学基础很好,学校机器人小组的同学比较多,所以完成的很圆满,如果不是这样的基础的同学,他们完成这节课的任务会有一些吃力。第三,就是评价,我认为也是本节课最大的问题。教师的评价语言单一,学生之间互评不到位。而且缺少准备性评价和过程性的评价。所以课后,我重新设计了以下评价表。

课堂自检表。

学生姓名:————。

项目123说明。

上课是否认真(听讲、讨论、交流)1=认真2=一般3=不认真。

是否积极(发言、提问、询问、讨论、交流)1=积极2=一般3=不积极。

是否自信(与别人不同意见时、尝试性操作时、表达想法时)1=经常2=一般3=很少。

是否善于合作(听别人意见、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1=能2=一般3=很少。

思维条理性(能有条理表达意见、解决问题清楚、做事有计划)1=强2=一般3=不足。

思维创造性(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独立思考)1=能2=一般3=很少。

总评: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一等奖篇四

本课选自顺德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第三单元第五课《wimdows画笔》。主要是面向小学四年级和初学画图软件的学生。《wimdows画笔》在第三单元“电脑小画家”中占一个很重要的地位。在本单元的第一到第四课,学生学了用“金山画王”进行绘画,初步领略了电脑绘画的神奇,对学习用电脑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本课是学习画图软件的第一课,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画图软件的操作简单易用,非常适合初学电脑绘画创作,学好画图软件的使用,可以为学生将来学习专业绘画软件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包括六个内容:1.启动“画图”软件;2.认识“画图”软件的窗口;3.用“铅笔”画山景;4.用“颜色填充”工具着色;5.用椭圆工具画圆;6.画直线。教学内容由浅入深,让学生更容易地掌握画图软件的使用。本课的教学目的是:1.掌握画图软件的启动和退出,并熟悉画图软件的窗口;2.熟练掌握窗口中各部分的操作方法;3.能用“铅笔”、“椭圆”、“直线”和“用颜色填充”工具画出山景和太阳;4.通过进行模仿作品和图画创作,激发学生对学习电脑绘画的兴趣。根据以上的教学目的,把熟练掌握窗口中各部分的操作方法作为重点,难点是用“铅笔”、“椭圆”、“直线”和“用颜色填充”工具画出山景和太阳,而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引导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掌握。

二、说教法。

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又因为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如果用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方法,效果肯定不佳,我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任务驱动法”,应用webquest教学模式给予学生自学自练的时间和空间,锻炼学生信息处理的思维和习惯,这一种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自学,协作学习和发展学生的创作能力,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先让学生明确任务,再采用“试一试——说一说——练一练”的方法,让学生在自学、质疑中学习使用画图软件,整个过程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三、说学法。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活动的主人,如果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知识,创造更美的东西,那将是我们信息技术课教学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也是我们开展素质教育的最迫切要求。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得好“一切真理都要让学生自己去获得,由他重新发明,而不是草率地传递给他”。因此,我在教学中让学生用“问一问,说一说,做一做”的方法来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问”自己不懂的地方;“说”自己理解的内容;“做”自己喜欢的图画。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其中还安排了质疑、互帮、讨论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欲望。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处理。

设计意图。

营造氛围。

复习导入。

复习启动记事本的方法。

进行作品欣赏。

揭示新课:前面我们学了用金山画王绘画,初步领略了电脑绘画的神奇。从现在起,我们要用windows附件中的“画图”程序来绘画,用它创作可以更加随心所欲。

画图软件的启动方法与记事本的方法是一样的,复习启动记事本的方法,就为下面的学习作好了铺垫,做到“温故而知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作品欣赏,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操作感知。

探究新知。

一、明确本课的几个学习任务。

二、通过webquest下的引言,简单介绍画图软件。

三、试一试启动“画图”软件。

1.先让学生试一试。

2.共同总结方法(电脑显示步骤)。

3.小比赛,看谁最快能启动画图程序。

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让他们在学习中有方向性,更易掌握。

四、认识“画图”软件的窗口。

1.利用webquest的帮助,先让学生自学。

2.及时反馈,显示“画图”软件窗口,让学生说出各个部分名称。

3.“找朋友”游戏:把各部分名称发给学生,让学生把黑板上的窗口贴好。

4.质疑:工具箱、颜色盒不见了,怎么办?

5.学生练一练:显示及隐藏工具箱、颜料盒、状态栏。

通过游戏,使课堂气氛活跃,又能让学生投入到教学中,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五、用“铅笔”画山景。

1.先把任务交给学生:使用铅笔工具,画一幅山景。

有学生可能会问:怎么选择了铅笔工具在画纸上却画不出线条来;画错了怎么办(这时我让其他同学帮助他解决问题,或者在软件的电子书中找答案)。

通过学生问一问,说一说,做一做,变被动为主动学习,能形成一个协作学习的氛围,使学生投入到学习中。

六、用颜色填充工具着色。

引导学生如果涂上颜色,山景就更美丽了,激发学习兴趣。

1.让学生试一试,给山景填色。

2.质疑:为什么我的整张画红都会变色的呢?

3.教师点拨:只能在封闭的区域内填充颜色,否则,颜料桶内的颜料就会“流”出来。

七、用椭圆工具画圆。

1.先让学生试一试画圆,他们画的圆大部分是椭圆。

2.师显示一个圆,问学生你想画这么一个圆吗?师介绍方法。

3.试一试给圆涂色。

八、画直线。

放手让学生完成,看谁画得最好。

创作性练习,巩固新知。

比一比,看谁是“电脑小画家”

1.作品模仿练习,培养观察力和巩固新知。

2.让学生发挥个人或小组的才华进行创作。

3.显示一些优秀作品,让学生自己评出“电脑小画家”

4.把优秀作品打印出来奖给“电脑小画家”

总结全文。

1.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让学生说一说感受。

引导学生说,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较系统的认识,通过说感受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一等奖篇五

初次拿到教材,我分析后认为教材重点在于:

a、搜索引擎技巧的进一步提高;

b、下载网页到指定目录;

c、分类整理归类文件。

在备课与试教过程中,我发现这样设计,课堂容量非常大,每一块知识都只能是蜻蜓点水,没落到实处。

因此对重点的把握还需进一步分析、筛选。本册教材中“文件分类、整理”这部分知识已经多次出现,可以一笔带过。“保存网页”虽然是新知识,但对本册教材后面几课内容及本课后面环节的学习帮助不大,因此我把这部分内容改为“将网址添加到收藏夹”,这将对学生后面内容的学习有实际帮助,而且对学生今后养成良好的ie使用习惯也很有意义。

从教材1-9课可以看出,学生已经有较为丰富的上网查找资料的经验,但教材中并不曾涉及“关键词”提炼的要求与方法。教材11课已经出现了标点符号如“+”在关键词间的运用。

而关键词的准确提练更是利用搜索引擎快速找到信息的关键,因此根据教材前后知识及学生实际情况,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会准确提练关键词。

2.分步引领,自主探究。

最初的教学设计是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操作探索、对比,由学生体验、发现、总结提练关键词的技巧。

结果学生间的差距越来越大,除个别自学、总结能力强的学生外,大部分学生不能通过自己的对比操作体验到关键词的提炼要求。

多次试教后改为教师分步引领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这一说法,对学生来说可能曾经有所耳闻,但具体内涵不清楚。

学生如果连什么是“关键词”都不知道,怎么能明确掌握有效提炼关键词的方法呢!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中教学过找“重点词”,而抓“重点”正是我们关键词提炼的关键之所在。

由语文课知识“重点词”引入,旧知顺利迁移,解决“关键词”概念问题。

接着让学生分步体验关键词数量与准确率间的关系,从而明确提炼关键的要求,顺利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教学目标:

1.通过提炼关键词技巧的学习提高搜索速度。

2.学会将网址添加到收藏夹。

3.增加对民族传统节日的了解。

教学重点、难点:

会准确提练关键词,即关键词的选择能抓住重点。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以任务驱动为主;教学过程中教师分步引领、学生自主探索。

教学过程:

一、任务导入。

出示:待完成的信息卡。揭题:丰富多彩的节日。

通过下例,激起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例:在2009年6月25日中国邮政发行《端午节》特种邮票1套3枚,依次名为()、()、()。”

二、解决任务。

(一)关键词技巧:提练关键词。

1.关键词即重点词。

(1)用“邮票”作关键词进行搜索,观察,体验查找到的信息准确率高低。

(2)反馈:查找到的信息准确率不高,有很多无关信息。

(3)渗透筛选信息的办法。

2.增加关键词。

(1)怎样才能提高信息的准确率?(增加关键词)。

(2)多个关键词中间用空格隔开。

(3)学生尝试探索。

(4)反馈:关键词的要求:反映信息重点、简练。

(二)添加网址到收藏夹。

1.学生尝试。

2.反馈巩固。

三、竞赛巩固。

1.揭题,布置任务。

出示:[竞赛评分表]。

[竞赛规则]。

1.第一个大声答对题,奖一颗星。

2.小组每人都找到答案并将答案所在网页添加到收藏夹的前3个小组,可获得2颗星。

注:先完成的同学可以教组里其它同学,要求动嘴不动手。

[竞赛题]。

1.我国的第一套民俗传统节日邮票是由国家邮政局2000年发行的――《》。

2.宋朝诗人王禹写了一首名为《清明》的诗,最后一句是什么?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_____________。

3.哈节是京族唯一的本民族传统节日,京族三岛庆祝哈节的时间各不相同,但是他们庆祝哈节的场所却是固定的,在。

4.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____一书中。

5.打开d:文件,将信息卡制作完成。

四、总结。

(一)总结竞赛经验。

1.优胜组总结:关键词的选择,小组互助。

2.失败同学:遇到困难,大家给建议。

(二)拓展:打开搜索引擎自带的“帮助系统”;直接在搜索框里输入“搜索技巧”查找。

板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一等奖篇六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中心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很荣幸与大家共同交流使用新教材的思路和具体做法。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美化计划文字》。下面我将围绕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和说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美化计划文字》是省《信息技术》教材小学版第三册的第4课。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本课内容是文档处理知识铺垫的延伸,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如何改变字体、字号、颜色、字符等使得文章更加层次分明、重点突出。丰富的文字变化既可以美化画面,还可以让人感受理性美的熏陶,尤其是学生在学习了新的一种文字修饰的基本操作要领之后,学习兴趣更是被大大激发,学习热情也空前高涨,表现欲望极其强烈。在此过程中,还可结合美育进行教育。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学生的需要就是我们教学的动力。基于此,我设计了这一课时,进一步让学生掌握wps的使用,同时培养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并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因此这节课是整合美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文档处理知识的教学综合课。

单就内容而言,对已掌握了一定的wps操作技能的四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难,而且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东西,因此在课堂上只需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重难点知识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自主实践或通过互相协作或教师作适当个别指导帮助解决。

本课采用的主要教法有任务驱动法、示范操作法、创设情境法等。

信息技术教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通过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其他的帮助,利用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从而表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获得的方法是学生去发现,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知识的获得创设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意义建构获得知识,让学生在意义建构的过程中进行创造。因此,本课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教学中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的地学习,让课堂洋溢着人文气息。

在学习方法上,本课主要让学生运用尝试法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对于出现的问题,同桌之间相互讨论,集思广益,互相启发,实现信息与思想的交换,以求得问题的解决和认识的深入,并能锻炼学生归纳、分析和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敢说、敢探索的优良品质。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四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情感,设计本教学流程。

(一)设计理念。

为您服务!

为您服务!

1.注重学生兴趣的引导,实现教学目标。在本节课中,我注重“因势利导”,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学科整合。更新观念,践行新课程,依据大教育观。本课我整合了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同时注意了信息技术知识内部的有机整合。

3.讲练结合。单就内容而言,对已掌握了一定wps操作技能的四年级学生来说并不难,而且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中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精讲重难点,挤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上机操作,提高技能。

4.改变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愉快学习,并且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自我创新等),获取信息,掌握操作。

5.分层教学的实施。学生不仅有鲜明的个性,而且有差异。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因此分层教学,照顾学生个体差异,使得每一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都能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

6.调动积极因素,促进学生学习。现在的学生一般都有很强的表现欲,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在实践中的成就感,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1.掌握修饰文字的字号、字体、字形、颜色以及字符间距离等其他格式的操作方法。

2.通过教师的演示和学生的练习,在掌握文字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能够使颜色搭配合理、字号大小搭配适当,编排美观,进而得到美的教育。

3.注重对学生审美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个性的发展;继续培养学生“先选定,后操作”的操作习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文字字体、字号的设置方法;字号的表示方法及大小比较。

2.文字颜色的设置方法。

难点。

字符间距的设置方法;通过字体对话框美化文字的方法。

(四)说教学流程。

1.放大冲突,生成问题。

首先展示一个未经过文字修饰的排版不合理的文档,而后以变魔术的方式把这个文档变成文字修饰过的文档作品,让学生评判。学生通过已有生活体验肯定会发表自己的评价,认识到未经过文字修饰的文档作品由于缺乏变化而显得单调、不“美”。最后教师抓住时机提出教学内容:你们想学会让文章变得漂亮起来的本领吗?那好这节课我们大家一起来研究、学习如何美化计划文字。

此环节的设计目的是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巧妙设计了一个显而易见的缺憾,利用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景中主动、积极地接受任务,从而乐学。同时也为后面的教学打下铺垫。

为您服务!

为您服务!

2.策略导航,自主建构。

本环节分三个层次展开:

第一层次:点击工具,认识菜单。

我们要想把《课余计划》也变得那么漂亮,就得先认识格式工具栏的各种菜单,尤其是字号、字体、字形、颜色等工具栏的使用。教师一一介绍菜单的作用,介绍时边演示边介绍。

本环节我先让学生熟悉各种文字修饰的方法,积蓄经验,为培育学生的成功学习奠定基础。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重视双基的教学理念。

第二层次:尝试操作,合作交流。

教师选定一个文件,根据文件的特征,让学生提出文字修饰方法,而后学生尝试自主操作。学生操作完成后,小组合作交流,修改修饰。

教师通过示范性的操作、教学媒体的演示使学生了解计算机操作的过程,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为创新动机的形成奠定物化的基础。特别是为学生形成操作策略提供帮助。

第三层次:分步跟练,尝试使用。

推选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点,各自修改。

1.美化标题:选中标题文字,设置其字号为“一号”。字体为“华文彩云”还有颜色设置为“绿色”。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观进行文字修饰。

2.正文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

集体探究,提出修饰的最佳方案。教师组织学生操作。学生操作中教师巡视,并进行个别辅导。

实践操作是信息技术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在整个课堂结构中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进行上机操作,提高操作能力。同时,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在以学生为中心思想指导下,我的设计侧重学习的设计,让学生有更多的主动与自由。

3.提升技能,合作探究。

选定一篇未修饰、编排的文章,让学生尝试解决。遇到问题,学生自主探索,合作解决。

(根据电脑教学的实际情况,一般都是学生几人一组,合用一台电脑,这就要求学生自觉地学会与人合作。在与同伴合作的过程中,及时发现别人的优点,同时鼓励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多向其它同学去学习。让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来解决新问题。)。

4.梳理经验,达成自构。

帮助学生输理知识,归纳总结。

让学生互相说说是怎样给《课余计划》“化装”的。

5.课外延伸,整合学习。

选定自己的一篇作文,进行文字修饰,文章编排,然后打印,交给家长评价。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一等奖篇七

在教师打开自己保存的网页与让学生自己下载网页之间,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并突出总结先下载然后在本地机上浏览资料与上网浏览网页的优势之所在。

“刚才大家练习了下载网页,可是有时我们并不需要整个网页,而是需要网页中的部分文字或网页上的图片。”这一点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自己总结出来,并且可以让已经掌握下载网页中图片(或动画)、文字材料方法的学生介绍做法,然后再让学生借助学习课件系统学习。

“把你搜索到的`介绍鸡西的漂亮图片和介绍鸡西的文字资料下载到自己的d盘上,由组长汇总。一会以小组为单位介绍给在座的全省各地的教育专家们。”这个任务基本属于为了下载而下载的任务,与真正意义上的任务驱动中的任务还是有差距。为了进一步体现任务的现实性、趣味性和实践性,结合上面的建议,可以把任务改为“根据本组确定的专题,进一步收集鸡西在自然景观、人文特点、经济、气候等的方面资料,然后制作成一个介绍鸡西的演示文稿(学生之前应该学过了吧)“。由于下载整个网页不适合制作演示文稿,学生就会对只下载网页中某个图片的必要性体会的更深刻,而且利用下载的图片制作成ppt不但实践性更强,还可以加强新旧知识技能间的联系。

文档为doc格式。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一等奖篇八

《制作“电子相册”》是省编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七册第5课的内容。通过前面4课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学会了利用文字、图片、艺术字、表格来制作简单网页。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利用frontpage中的图片库功能,来制作自己的“电子相册”,更方便有效地在网页中管理图片,通过网页共同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同时,通过学生对网页的完善与美化,在操作中去体会网页中的色彩搭配。

本课的教学对象为六年级学生,他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接触过powerpoint、word软件,对同属于office系列的frontpage比较容易接受,具有一定的操作基础。学生们在三年的信息技术学习过程中,协作学习习惯,自主探究能力已基本形成。学生对本课的内容很感兴趣,学习积极性较高。

根据以上对教材及学生的分析,将本课安排为一课时完成。本课内容较多,在教学中宜精讲多练,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去练习。

教师用:已制作好的带有“电子相册”的精美网页。

学生用:准备一些与学生较为熟悉的,感兴趣的图片素材,如我的校园、家乡风景、卡通世界等等,分别放置在相应文件夹里,供学生自主选择。

根据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和教材编写安排,学生的现有的认知能力,特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性目标

(1)、了解图片库及水平线的应用意义;

(2)、了解网页中色彩搭配的简单知识;

2、技能性目标

(1)、学会在网页中插入图片库,并会设置图片库属性;

(2)、学会在网页中插入水平线,并会设置水平线属性;

(3)、能合理地用背景图片来美化网页;

3、情感目标

(1)、通过建立图片库,培养学生在信息社会中的共享、分享意识。

(2)、培养学生合理地美化网页,提高欣赏、制作网页的能力,激发学生页制作的兴趣。

重点:在网页中插入和设置图片库,插入水平线。图片库和水平线是本课中的两个新知识点,也是网页制作中的两个重要元素。

难点:设置图片库属性。在插入图片库的基础上,对图片库的图片进行编辑,更有效地管理图片,美化网页,是学生们学习中的一个难点。

1、任务驱动法:通过创设情境,设置一个大任务,即制作网页“电子相册”,再通过师生共同分析任务,将大任务分解为若干个小任务,逐个完成,,最终完成总任务。

2、演示讲解法:演示法是信息技术教学中使用最多的手段之一。它通过教师向学生作示范性操作,同时伴以精炼的讲解,帮助同学们快速理解和掌握操作步骤,教学重、难点。使得教学更加有效,使得课堂信息容量更大。

3、自主探究:鼓励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自主探究,在不断尝试中激发求知欲,在不断探索中陶冶情操,在不断探索中学会学习。

4、协作学习:在目前大班化的教学环境下,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之间的差异,采取协作学习,互帮互助,互评互助的方式,充分利用学生资源,使教学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实际认知水平,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1、创设情境,提出任务

在课前,通过与学生交流谈话,引导学生是否愿意将一张张记录儿时成长历程的照片,一个个精彩瞬间,通过网页与大家共享呢?激起学生的创作意愿;再通过欣赏老师已经制作成功的精美网页,再次激发学生的创作意愿,提出本课的任务:根据老师提供的图片素材,任选一个主题来完成,在任务的选择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与爱好。

2、分析作品,分解任务

在这一环节中,师生共同就某一主题作品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清创作思路,分解任务为:制作网页标题、插入图片库、插入水平线、插入制作者信息、设置网页背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分析,学会思考,培养“先规划,后制作”的创作习惯,而不是机械地按照课本依葫芦画瓢。同时在分析任务的过程中,找出本课需要解决的问题,如图片库、水平线,设置网页背景图片,让学生明白这些要素的加入能给网页带来什么?使其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也为后期作品评价提出评价依据。

3、突破重点,实现目标

(1)、插入图片库

本课的重难点任务在插入图片库及设置图片库属性,对此知识点采取的方法是:

演示讲解

尝试操作

对比设疑

探究交流

在这一环节中,首先通

教师的演示讲解,直观地、快速地将插入图片库的操作过程传递给学生,再由学生尝试完成图片库的插入。在讲解中引导学生根据窗口提示,大胆尝试不同的图片布局,鼓励学生作品具有自己的个性,而不是一味地复制老师的操作。在学生掌握插入图片库这一知识点后,教师通过对比展示提出疑问,如怎样删除多余的图片、怎样修改图片、怎样添加提示文字等。启发学生带着疑问,自学课本“知识窗”,自主探究,进一步挖掘图片库属性的设置,更好地管理图片。鼓励学生在探究中自主交流,互相协作,共同进步,体验探究和交流的乐趣,不断激发求知欲。

(2)、插入水平线

“插入水平线”内容难度不是太大,考虑到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故本环节的教学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个别指导为辅,学生互助的方式来完成本环节的教学内容。

4、完善网页、美化网页

至此,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均已突破,接下来的任务主要是完善网页,美化网页。“网页标题”、“制作者信息”这两个环节没有涉及新的知识点,学生完全可用自己所学知识来完成。对于网页背景图片的设置,提醒学生尝试用前几课所学过的,为网页设置背景色的方法来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在学生制作时,可将注意事项一一呈现出来,让学生明确制作要求,有效地完成任务,实现目标。如在添加网页标题时,要选择与自己所选主题相符的图片;在为网页添加背景图片时,要注意网页的色彩搭配,要柔和、赏心悦目。

5、交流欣赏,自评互评

为了检验和促进每个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是必须的,也是有效的。要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本课采取了学生自评,互评的方式进行。互评:邻近或小组内同学互相欣赏,指出优缺点,加以改正。将发言权交给学生,通过学生的评议,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评价能力,加深他们对知识的记忆,理解,更好地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自评:设计自评表,根据本节课的学习情况,为表中的人脸添加表情。这种趣味性的评价更贴进学生心理,使学生心情愉悦,更好地了解自己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情况,发现知识掌握的薄弱环节,及时补缺补差。

6、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师生共同回顾本节内容,通过总结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完成教学。信息技术源于生活,更服务于生活。鼓励学生课后试着去了解一些图片的获取和处理方面的知识,如数码相机、扫描仪的使用,图片的调整等,试着将记录自己家庭,自己成长历程的精彩瞬间制作成“电子相册”,和家人共同分享。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一等奖篇九

一、 说教材: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信息传输交流的主要方式,并培养学生有效利用网络免费资源与他人进行远距离友好交流的兴趣和意识,教育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传递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部分家中有电脑的学生可能已经拥有免费电子邮箱,并已经有过收发电子邮件及贺卡的经验。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而对于基础校差的学生,可能连注册资料的填写都有困难的。在教学中要注意分层教学,采用协作学习使这部分学生也能完成任务。结合教材的分析理解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进一步掌握使用浏览器浏览网页的基本操作。

(2)学会利用网上免费资源获取免费的电子邮箱。

2、能力目标:

通过自我探索,协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我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体协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和使用网络与他人进行交流的兴趣和意识,体验交流的愉悦。

(2)教育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与他人交流。

本课主要围绕申请免费电子邮箱展开,所以本课的重点就是利用网络免费资源获取免费电子邮箱。但是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在填写注册资料时往往会出现许多错误导致申请不成功,所以我将本课的难点设置为注册资料的填写。

二、 说教法学法:

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立足基本操作,渗透基础知识”。 本课的教法和学法是这样设计的:

1、任务驱动法。根据学科特点,我将以“任务驱动法”将教学内容设置成一个个具体的教学任务贯穿本课,在任务驱动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学会去发现、去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将一个个任务击破的同时也就掌握了本课的学习内容,体验成功的快乐。

2、直观演示法。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独立完成一项任务有一定的困难。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直观演示法组织教学,可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启发性,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操作技能。当然,直观教学不仅仅是教师演示,根据实际让有经验的学生进行演示,充分调动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

3、主动探索自主学习法。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由此产生的效果必然是事半功倍。任务的完成就标志着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同时学生也能体验到完成任务后的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说教学过程:

为实现本课目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将本课教学过程设置为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主动探索,获取新知。

第一步,首先组织学生讨论:哪里可以申请到免费的电子邮箱?肯定有许多学生会说出几个大型门户网站。然后我告诉学生,我国许多大型的门户网站都提供免费的电子邮件服务,如新浪、搜狐、163等,并以在126网上申请免费的电子邮箱为例,明确本课的第一个具体任务。并指导学生打开浏览器登陆126网站,根据学生实际,提示学生在输入126网址后不要忘记按回车键确认,巩固上网浏览网页的操作。

第二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填写注册信息的操作。

说课吧 http:// 的同时,我提问:(1)为什么注册条款必须选择同意?然后请学生仔细阅读注册条款,说说通过注册条款你知道了什么?使学生知道注册条款其实就是126网对注册用户正确使用电子邮箱签订的协议,必须遵守,所以,在注册条款下必须选择“我同意”选项,否则不能申请。教育学生要健康使用网络资源与他人友好交流。(2)用怎样的用户名和密码又好记又安全?提示学生在填写会员名和密码时要仔细阅读填写要求,用户名和密码要便于记忆。注册资料填写完整后,按提交,当出现注册成功的页面后,根据页面提示记下自己的邮箱地址。学生演示完后,请不成功的学生说说自己在注册时存在的问题,网站会提示注册不成功的原因,然后鼓励学生修改注册信息,直到成功注册。

第三部分,根据以往教学经验,许多学生会将网址地电子邮箱地址混淆。因此,我通过比较法让学生了解电子邮箱地址的基本格式。首先请愿意公布自己的邮箱地址与大家交流的同学,将电子邮箱地址写在纸条上,通过实物展示台播放到大屏幕上。请学生观察这些邮箱址址有什么异同?学生很快会发现,这些邮箱地址都有http://,而@前面的一串字符都不一样。我请学生讨论为什么会这样?然后得出结论,学生的电子邮箱都是在126上申请的,所以提供邮箱服务的服务器都是126,而@前面的表示注册的用户,所以不可以有重复的用户名。这样,一个正确的电子邮箱的地址由用户名和提供邮件服务的服务器名组成,中间用@隔开。接着,我选择几个学生的邮箱地址,并故意将一个网址夹在其中,在大屏幕上展示,然后请学生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想给这上面的邮箱发邮件,都能收到吗?为什么?组织学生小组交流电子邮箱地址,看看每个人的邮箱地址是否正确,不正确的赶快改正。

二、自主学习,巩固新知。

你想不想到其他网站上申请一个电子邮箱?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主动学习。老师及时为学生提供几个大型网站的网址,要求学生组成小组互相合作,利用网络免费资源获取免费电子邮箱,交流注册心得,体验成功的快乐。

最后我进行本课总结:在因特网上,申请免费的电子邮箱的方法基本相同,不同之处主要有:输入的用户名的具体要求不同,服务条款的内容有多有少,个人资料的填写栏目要求不同,只要同学们在填写注册信息时仔细阅读注册要求,将信息填写完整,你一定会成功注册拥有一个免费信箱的。

四、课外延伸,拓展知识。

拥有了电子邮箱,就可以通过网络与远距离的朋友进行通信,交流。为了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探索如何通过电子邮箱来给他人发送邮件,我为学生提供了我的电子邮箱,鼓励学生课后自已尝试:(1)如何登陆自己的邮箱?(2)如何给我发邮件,与我交流他们的学习生活和美好愿望?本课的教学设计,我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情境,以任务驱动法贯穿本课,始终渗透 “自主—尝试”的教学思想,让学生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分层教学、实际操作、合作学习等方式逐步完成的,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申请免费电子邮箱》评课稿

评目标制定:

三维目标准确可行,符合学生实际,教学理念新。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情况分析,我再具体的从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上谈谈自己的课程设想:首先,现代的教育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教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即“学会不如会学”。由此我将通过比较设疑和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发挥大胆的猜想,凭借网站上的提示一步一步完成申请邮箱的过程。由于学生知识层次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差异,在实践操作部分采用有层次性的任务驱动更能让所有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申请免费电子信箱》一课,教师组织课堂教学难度较大,主要是在internet网上申请信箱和使用信箱不好控制。针对这一情况,我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了校园网内部的电子邮局,组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实践操作活动中,感受了电子信箱的使用过程和作用,课上大多数学生能够初步运用电子信箱与他人进行交流。能够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教学公平,体现教学民主。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效果好,从课的整体效果来看,是一节成功的课。但也有不足之处:

三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语言,还有再准确、精练一些。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我对信息技术课又有了新的认识,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学科的存在,不仅仅是传授一些技术,就教材而教教材,而是充分考虑到本校的学生特点,合理运用校本教材,在当前形势下,注重与其他课程整合的研究,既传授了应用技术,同时也努力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的精神。

声明:

本站是一个免费为教师提供教育资源交流的互动平台,资源来自互联网及全站自创部分,有关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站存在您的资源,而您不同意在本站刊出或希望我们加注相关说明,我们都会按您的要求来处理!并代表所有教师感谢您的辛勤劳动,祝天下教师健康幸福,桃李满天下。

听了两位信息技术教师的观摩课,总的感觉上得不错,很值得我学习。他们的教学设计各有优点,教学策略各有不同。

哈玉芳老师的这节课,教师能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通过比较、鉴别、自主练习、展示交流等环节,培养提高学生观察、回忆、比较、评价、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的内容难度不大,教师在教学结构的设计中主要以学生的兴趣为主,层次清晰。先是让学生播放自己的幻灯片,再来观察教师播放的幻灯片,让学生观察、比较引入主题,然后进行具体的操作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变化,安排学生自主实践,最后由学生进行交流评价。感到有些遗憾的是教师在整节课上始终没有提醒让学生看教材,我们应该利用好我们的课本,让学生学会看信息技术书,从书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赵志新老师的这节课是一节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在探讨、交流、鉴赏中学习提高。首先,在导入课程的设计上,教师通过播放奥运会的宣传动画片,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又播放教师自己制作幻灯片,又一次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回答问题:“谁来说一说教师的演示文稿都用了哪些制作方法?”,让学生总结出制作一个好的演示文稿需要注意哪几个方面,学生参与主动,积极性高。就是感觉学生操作时间太少,大部分学生都只完成了一到两张,课堂效果不明显。如果把这节课设计成两课时的话,效果肯定会更好。(市三小 万隽 徐燕)

夏丏尊小学朱斌老师上的是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第四课《搜索引擎》。听了这次课,参看了朱老师的教案后,我谈一下对这节课的个人看法。朱老师上课严谨,一丝不苟,讲授简明扼要,学生互动到位,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思想。课堂上和谐、探究、活泼、创新的学习情境和气氛令人印象深刻,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下面,我将简单的展开做一些阐述。

一、 教师的主导,清晰的过程

在整个教案设计中,思路连贯,任务案例典型新颖,体现了一个信息技术老师的无穷智慧。教案条理清晰,阅读完教案,上课已经成功了一半。对于课本的内容处理和挖掘非常到位。这节课主要是搜索引擎,那么搜索引擎肯定有不同种类和特点,那么展开的有关相同点不同点的思考油然而生。对于这些不同点相同点教师始终是“引路”的过程,学生在摸搜中体验搜索带来的便捷。

在任务设置过程中,朱老师共设计了三个任务。第一个“搜索‘夏丏尊’的事迹”,主要是用单个关键词搜索。搜索的结果大部分同学肯定都一样,这时候用不同的搜索引擎看看结果是不是不同,探索的感觉由此而产生。这时候,先前介绍的搜索引擎就可以体验了。第二个任务,用“王楠”和“隐形的翅膀”做关键词,这也是设计的最巧妙的任务。两个关键词缺一不可,都是真正做到了“关键”,并且不同顺序的关键词也会导致不同的搜索结果。第三个任务使用了不同类型的搜索——图片搜索,增加了任务的多样性。三个任务平衡而又相互制约,层层递进,将搜索内容统统一网打尽。学生在完成三个任务的时候,能很好的完成本节课对搜索引擎的认识,顺利的达到了本节课教学目的。学生们在相互讨论交流的过程中纠正错误,做到了自主学习,这让老师轻松的不少。合理设置的任务是信息课的关键,任务驱动效果非常显著。

统观整节课,朱老师使用了多种教授手段,因为信息课的缘故,采用更多的教具反而影响学生注意力,适当的反而更好。本节课提问和任务的配合相辅相成,引导学生,给学生自由时间操作,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交流。

二、 学生的主体,轻松的探究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生的.学习特别是自主的学习显得比其他教学方式更为重要。学习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所获得知识和本领比任何方法记忆更持久。在朱老师的课上,一些关键问题的设置,例如在不使用搜索的情况下回答“夏丏尊生平”永远是有限的,这时候要用到搜索,这就是本节课的引入,说明了搜索的必要性。接下来任务的设计也恰好的反应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有时候一堂课上,可能不是公开课上,学生的素质和环境总是不同。不同的问题不同的回答,不同的任务不同的结果。这些结果的多样性也是正常的,也恰恰反应了这个任务的目的性。朱老师在上课中也发现了学生上课产生不同结果的情况,处理的还是比较及时到位。

在课堂的最后小结部分,学生能准确的总结本次课上的几个要点,教学三目标基本达成,回答流利清晰。小学信息技术课就是要对创新能力进行挖掘,少一点讲解,多一点探索,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们的信息技术课上就是要教会学生怎样学习。

三、 瑕不掩瑜,本节课的改进之处

听完整节课,教学过程脉络清晰,步骤到位,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氛围浓厚,是一堂比较好的公开课。但是在某些环节处理上还有不少改进之处。让学生讨论操作的过程中,能提示注意事项,并要求以小组合作。虽然有小组的分配,但是作用不明显。第二,对学生的点评内容可以更加丰富。学生的回答说明了他发现了什么,摸索到什么,但是这往往带有错误性,这时候教师的讲解显得尤为重要。最后,学生的总结,老师还得概括,或者通过演示文稿,这样让没有回答的同学进一步了解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以上仅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自己的想法,初入教育行列,看法学识短浅,有不当之处,请多多包涵并不吝指出。

于德旺老师:老师们好,今天听了刘老师的一节信息技术课总体上来说,体现了信息技术学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基本达成了教学目标。整个教学过程非常清晰,主要内容层层递进,亦步亦趋,表现出了较强的逻辑上的严密性,教学基本功扎实,这一点值得肯定。下面我主要来说一下课堂教学中的不足之处:1、在课堂纪律上,我觉得不太理想,有些时候是老师在前面讲自己的,而学生们在下面操作自己的,不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做,这样就失去的老师教学的意义;2、在最后的学生发挥创意完成作品环节,本应是本堂课的亮点,但我发现基本上没有学生能认真动脑思考,并大胆创作的。只有极少数同学能完成一定的作品,这一点同样也是不足之处。针对以上两点,我觉得在以后的教学当中,刘老师应该进一步提高课堂驾驭学生的能力。

觉得如果在本节课的最后再次提及祖国60华诞,同祝祖国繁荣富强,使本节课首尾呼应,效果会更好一点。

授课内容:文件的选定、复制、剪切、粘贴、删除以及屏幕保护程序的设置

小学信息技术说课稿一等奖篇十

从心理特征来讲,xx年级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开始具有必须地探索潜力。从认知特征来讲,大家在生活中对计算机已经有了必须的了解,并且充满了对新学科的好奇。

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课本x级上册第xx课的资料。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xxxx_之后,开设的更高层次的任务,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学会xxxx。本课资料操作性强,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用心性,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根据本课的知识结构和在整个课程中的地位,我将教学目标设计为:

3、认知目标:了解xx,掌握xx的基本操作;

本课学习的难点是:能灵活运用xxxx,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学生透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xx的用法/操作;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采用了“创设情景——探究讨论—任务驱动”等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制造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

1、讲解演示法

根据信息技术学科操作性强的特点,教师要边讲边操作,使学生边听边动手。

2、创设情境法

在课堂上透过有目的地引入生动的场景,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忙他们更好地理解教材。

3、任务驱动法

透过为学生设置具体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4、分组教学法

使学生在分组讨论、合作交流、评比竞赛中共同进步。

5、辅助教学法

利用指法练习软件cal进行指法教学与指法训练。

6、游戏教学法

透过引进一些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7、竞赛活动法

透过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比赛,检测并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

在学法上,该年龄段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十分感兴趣,乐于探究利用计算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且已经初步构成了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任务透过小组合作、实际操作、探究学习等方式,逐步完成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根据本课教学资料和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先给大家展示一份作品,让大家进行评价,然后我提出:这样的视频(动画、画面)我们也能制作,大家想不想也来动手制作一件这样的作品呢那就让我们立刻开始吧。透过这样的设计,建立了简单愉悦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用心性,利用学生好奇好动和对完美事物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用心参与活动,主动的理解学习任务,从而乐学。

2、提出任务,探索新知

任务一:

如果xxx,我们接下来该如何操作呢

在这一环节里我设计让学生透过自己的理解,同桌交流以及我及时必要的补充,完成设定的任务。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以启迪学生思维为核心,以学生参与为标志,不能将结果简单地塞给学生,而应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然后互相讨论补充,教师总结。

任务二:

由我来透过屏幕广播方式演示示范操作过程,让学生们观看我我操作过程中作品的变化是什么(这样设计是为了勾起学生的好奇心,训练学生的观察力)。给学生xx分钟,在学生完成任务后,对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加以强调、说明,同时肯定学生的努力。

任务三:xxx,这是与x学科有关的问题,这个任务我设计让学生透过认真研读操作流程后,与同桌交流讨论,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制作演示,适时请几名同学谈一下自己的操作过程,及在操作过程中村中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如果问题还没用解决能够请其他的小组帮忙解决,最后由教师总结,使学生在交流中弥补自己的不足。

3、实践操作,评价提高

以小组讨论竞赛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创作或者演示,巩固练习,培养学生创新潜力。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然后教师对本课资料进行梳理归纳,并对学生的总体状况进行评价分析。重点从“行为养成”、“学习资料”、“学习兴趣”三个方面进行评价,要用心体现评价是鼓励、评价是指导、评价是教学相长。在评价的最后,指出不足之处,以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提高。

4、回顾总结,布置作业

在这一个环节,我会让同学们一齐进行总结,我最后做一个补充,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最后,我会布置这样一个作业,透过这样的作业给同学们多一些学习的兴趣,多一份创造的信心,也多一份成功的体验。

本节课的板书我采用的形式更清晰直观地向学生展示所学知识。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