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最新坚持人民至上心得体会(优质17篇)

最新坚持人民至上心得体会(优质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8-05 16:07:18
最新坚持人民至上心得体会(优质17篇)
时间:2024-08-05 16:07:18     小编:碧墨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坚持人民至上心得体会篇一

“作风坚持人民至上”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优良传统。作为一名党员,我深刻体会到在工作和生活中坚持人民至上的重要性。下面我将从坚持为人民谋幸福、真心为人民办事、密切联系群众、倾听人民声音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五个方面总结我对“作风坚持人民至上”的心得体会。

首先,坚持为人民谋幸福。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伟大事业的主体,为人民谋幸福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根本宗旨。作为一名党员,我常常想到的是如何为人民解决实际问题,如何让人民生活更美好。在服务群众中,我会用心倾听他们的需求和诉求,积极采取措施解决他们的困难和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人民享受到更多的实惠和便利。

其次,真心为人民办事。作风坚持人民至上的核心就是真心实意为人民办事,做到事事为民、想民所想、急民所急。在处理各种事务中,我始终以人民的利益为重,根据实际情况积极提出解决方案,并尽力保证方案的可行性和效果。我也积极参与一线工作,深入了解人民真正需要的东西,并努力提供最好的服务和帮助,让人民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第三,密切联系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是作风坚持人民至上的重要途径。作为党员,我时刻保持和群众沟通的渠道,倾听他们的声音和意见。无论是一些小事还是大事,我都乐于与他们交流和探讨,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我也在平时尽量多参加群众的大型活动,走进农村和城市社区,与群众共同交流和互动,感受他们的生活状态,及时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

第四,倾听人民声音。作风坚持人民至上必须时刻倾听人民的声音。我会在工作中广泛收集和汇总人民的想法和意见,通过与他们交流和问询,了解他们对于工作的期望和建议。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也会积极搜集人民的意见,充分听取各方面的声音,确保决策更为科学、合理,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的需要。

最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党员,我们要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人民至上的作风必须从内心深处产生,而不仅仅是一种表面上的形式。我会时刻提醒自己,我们党的初心就是为人民谋幸福,我们的使命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会勇于担当、不断进取,时刻保持对党和人民的忠诚,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实现人民的期望和要求。

总之,“作风坚持人民至上”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我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真心为人民办事,密切联系群众,倾听人民声音,并时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希望通过我自己的努力,能够更好地为人民谋幸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多的贡献。

坚持人民至上心得体会篇二

2021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闭幕,宣告今年的全国两会落下了帷幕。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引起现场代表们的热烈反响,“人民至上”也成为了2020年两会的“热门词汇”。

“人民至上”是我们党永恒不变的执政理念,也是广大党员干部的忠实信仰。广大基层党员干部要积极响应时代召唤,把人民至上理念融于血脉、植入心田,以最大勇气、最强底气,奋力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坚守初心,把准人民至上的时代要求。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今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在这特殊背景下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习近平总书记这番情真意切的话语,暖人心扉、贴近民心。“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这样的成效来之不易。我国继续稳步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实行“两手抓、两不误”,捍卫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保障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特别是《政府工作报告》全文18次提到“民生”,明确提出“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事业改革发展”,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就业、卫生、医疗、养老、文化、社会保障等不同领域民生问题,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实事求是是我党坚定的思想路线。今年的全国两会有2个“亮点”。一是“云会议”模式。通过电视直播、网络图文直播,向全国人民实时传递两会讯息,新闻发布会、记者会、“代表通道”“委员通道”“部长通道”等采访活动都通过视频方式进行。二是最短政府工作报告。以往《政府工作报告》用一半篇幅总结过往成绩,但今年只有4000多字,大量的篇幅用于阐述面临新形势要采取的新措施。以往政府工作报告要包括经济社会各方面工作,但今年只突出重点工作。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广大干部应临难不避、实干为要,凝心聚力抓发展、保民生。这在提醒我们,越是吃劲时刻,越要担当作为。我们要始终践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奋力前行,继续埋头苦干,务实重干,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题,以真心实干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终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面临风险挑战前所未有。“我们也付出巨大代价,一季度经济出现负增长,生产生活秩序受到冲击,但生命至上,这是必须承受也是值得付出的代价。”一方面,国际社会重点关注中国如何克服困难再上台阶;另一方面,我们经济发展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党和国家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今年除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还有促进就业、脱贫攻坚、治理污染、疫情防控常态化等一系列重点支出需要保障,兜牢民生底线是关键。这就要求各级政府要发扬好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开源节流、增收节支、精打细算,执守简朴、力戒浮华。特别是基层一线党员干部,更要发挥好“排头兵”作用,做到临难不避、实干为先。

坚持人民至上心得体会篇三

“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强化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重视化解可能出现的‘疫后综合症’”……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总书记与代表委员共商国是、共谋良策,心系民生冷暖、胸怀万家忧乐,“人民”…小编为您整理了《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供您学习参考使用。

“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强化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重视化解可能出现的‘疫后综合症’”……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总书记与代表委员共商国是、共谋良策,心系民生冷暖、胸怀万家忧乐,“人民”是一个念兹在兹的主题。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着重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落实到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去”。***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彰显了人民领袖坚定的人民立场、真挚的为民情怀,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凝聚起亿万人民同心同德、奋勇前行的强大力量。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彰显政党性质,也体现在重大关头的价值追求上。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总书记一开始就明确要求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党中央采取的所有防控措施都首先考虑尽最大努力防止更多群众被感染,尽最大可能挽救更多患者生命。上至108岁的老人,下至出生仅30小时的婴儿,我们全力以赴投入救治,在全国范围调集最优秀的医生、最先进的设备、最急需的资源,救治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正如***总书记指出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抗疫斗争的“中国答卷”,充分展示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充分彰显了我们党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

为什么我们党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那是因为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者,除了人民利益,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这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从根本上说,党的理论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的理论,党的路线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的路线,党的事业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的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的全面深化改革,“不让一个人掉队”的精准扶贫,“向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亮剑”的反腐败斗争,“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的生态文明建设……始终强调“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坚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才能在960多万平方公里大地上,书写下温暖人心的中国故事。

人民至上不是一句空洞口号,必须落实到具体行动中。今天,我们正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战决胜阶段。正如***总书记强调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一个“数字游戏”或“速度游戏”,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目标。怎样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推进各项工作?怎样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怎样攻克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啃下最难啃的硬骨头?说到底,就是要心里装着人民,始终做到民有所呼、政有所应,用心用情用力做好为民服务的工作,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实际问题。这样,才能真正把人民至上刻写在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之中,让全面小康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今年全国两会上,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动:人民大会堂里,全体与会人员肃立默哀,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表示深切哀悼。“与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谋之。”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践行服务人民的铮铮誓言,就一定能与亿万人民一起,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奔向更美好的明天。

坚持人民至上心得体会篇四

作为一名教师,授课是每一天的工作重点。怎样才能在授课中让学生理解、接受知识呢?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我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以人民为中心,关注学生的物质与精神需求,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总结我的心得体会。

一、了解学生需求,满足学生需要。

授课的核心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而建立良好的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首先要了解学生的需求。学生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对于国家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真正关注学生的需求,顺应学生的思维方式,才能让他们从心底接受你的教育。例如我在授课中,常常会调查学生本次授课的前置知识与学习需求,针对不同学生的知识实际水平和需求程度进行“量身定制”的知识,这样能够让学生快速理解课程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以人为本,传授知识。

学生不是机器,我们需要传达给学生的不仅是死板的知识,更是希望学生成为有能力、有思想、有道德的真正有用的人。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是作为一名教师所应该倡导的。例如,在我的课堂上常常会引入实际生活案例,进行互动交流。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知识,也能够让学生反思和思考自己的生活状态。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的价值,激励他们吸收更多的知识,是我的教学核心。

三、尊重学生价值,传递正能量。

教育的核心是为学生引领未来,而无论学生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需要给予最大的帮助。教师应该关注学生,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和生活经验,更应该认同学生的个性和知识特点,发挥学生的优势。例如,我在授课中常常激励学生勇敢、乐观、坚强,传递正能量,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到快乐与幸福。因为学生是教育事业的未来,只有发挥他们的潜力和特长,才能使得教育的效果得到更好的体现。

四、引导协作,培养合作意识。

学生需要在协作教育中学习如何与人良好的沟通、协商、建立信任关系。在授课中,我常常引导学生相互合作、相互支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更好的锻炼自己的合作能力,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同时也能够使得学生更加善于与他人合作,在实际社交和合作当中能够更胜一筹。

五、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最后,对于一个教师来说,他要有足够的教学经验、教育理念和人生感悟,才能传达给学生更多的知识。每一次的讲解与口头表达,每一个细节都应该被教师重视,因此需要强化自己的自我储备和素质提升,增强教育事业的核心竞争力。例如,我在授课中总是以身作则,表现出自己对老师的尊重和学习的认真态度,让学生从自己身上体会教育的重要性。我深深相信,教师的身体力行是最本质的教育形式,只有让自己的言传身教与学生的成长相结合,教育教学效果才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

总之,授课不仅仅是一种单一的知识传授,还应该考虑深层次的教育哲学和理念。坚持“人民至上”的教育理念,在授课中注重关爱学生、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健康成长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顺利走向心中所想的未来。

坚持人民至上心得体会篇五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高校在承担社会责任、服务人民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高校的使命便是为人民服务,以人民至上的理念来引领教育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高校如何实现人民至上,如何做到真正的为人民服务,是每个高校都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本文将对高校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进行探讨和分析,并分享我在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第一段,阐述高校坚持人民至上的理念的背景和意义。高校不仅仅是培养优秀人才的机构,更重要的是承担着为国家发展服务、为人民解决问题的使命。人民至上的理念是高校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对高校社会责任的全面体现。这一理念体现出高校的人文关怀,体现出高校对社会、对国家对人民的深切关注和承担。同时,秉持“人民至上”理念的高校,也能够促进高校文化建设,打造积极向上、具有人文关怀的高校形象,传递积极向上的社会价值观。

第二段,阐述高校坚持人民至上的具体措施。高校一方面要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也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高校不乏帮助学生学习的资源和扶持项目,通过这些资源和项目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实现自我价值,增强学生就业能力,为社会发展和家庭生活创造价值。此外,也有许多高校更注重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培养学生的公民责任和社会责任感,倡导人文关怀和多元文化,传递健康、积极的价值观。

第三段,分享我在实践中的一些体会。在我的大学里,我们积极主动地参加学术每日报,每周的志愿活动,我们在行动中践行和坚守着“人民至上”的理念,让自己身体力行地去实现高校为人民服务的使命。在学生中,我们不断讨论和交流一些我们感兴趣关注的社会问题,通过主动关注社会、思考未来,引导我们从自身做起,从百忙中挤出时间去表达自己的态度、为社会发声呼吁改变。

第四段,从学术层面解读人民至上的理念。高校是一个自由学术的殿堂,而自由则是一个必须在民主和责任的两个平衡点上建立起来的权利。高校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显然不只是在提供知识技能等方面,更是从整体上关乎社会、关乎国家。人民至上的理念,也就是在提高我们个体素质和社会素质的前提下,引导我们不断推进社会的公正、公平和平等。

第五段,总结。高校是为人民服务的机构,这个理念在高校的实践中得以体现。人民至上,代表着高校要以人民的需求、人民的利益为本,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去发展自己,这是高校服务人民的初心和使命,也是高校未来不断发展的根本要素。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相信,未来的高校定会越来越好。

坚持人民至上心得体会篇六

韩文秀同志做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辅导报告很好,听了让人入耳、入脑,收益良多。这里只谈谈对“人民至上”这一提法的感想。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这些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推动下,“人民至上”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弘扬发展,并体现在党和国家的各个方面。

面对年初汹汹而来的疫情,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健康放在第一位,并迅即决定武汉封城,急令军队和各地医护人员紧急驰援。不论贫富贵贱,感染者检查和治疗费用全由国家负担。于是,我们看到那么多从八九十岁的老者到几个月的婴儿,经过救治转危为安的感人事迹;由记者拍下的体现“人民至上”思想的诸多镜头,让人倍感温暖。这与美国当前有1000多万染病者、20多万人病亡,以及其他西方国家警察街头追赶患病老人的情景,形成强烈对照。

“人民至上”思想还突出体现在脱贫伟业上。且不说旧中国一穷二白,到了改革开放前还有7.8亿贫困人口。改革开放以来,一年又一年的扶贫,使绝对贫困者人数大大减少。但在“难啃”的200多个县,仍有数千万人未脱贫。为此,这两年来,一批批干部下乡,和贫困村民一起,因地制宜,发展各种种植、养殖、旅游、民宿等产业扶贫。至于一方水土无法养活一方人的,则盖好新房,实行整体搬迁,同时还安排好今后生计、孩子上学等等。经过不懈努力,这200多贫困县终于全部脱贫了。能让数亿人告别贫困,这是中国为人类发展史册写下的最灿烂辉煌的一页!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里,“以人民为中心”是要义之一。各地区各行业都推出各项造福人民的举措:从扩大就业,逐步提升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从连续十几二十年给退休职工涨养老金,到全国将统筹养老金,以免得有些省份无法按时发放;从各地进行中的老旧社区改造,到建设预防内涝的“海绵城市”等等,无不彰显国家时时牵挂百姓冷暖,处处为人民谋福利,这真是“人民政府为人民”!

作为一个退休党员,虽然不能再做什么工作了,但面对当前国内外风云变化、艰难复杂的环境,我不忘初心,在政治思想上,要坚定理想信念,纯洁党性,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并在需要的时候为国家人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实现党指引的宏伟目标发挥一份余热。

坚持人民至上心得体会篇七

5月27日和28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和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相继闭幕,全国两会圆满完成各项议程。而“人民至上”的理念在全国两会中贯彻始终,成为最大亮点。无论是一年来发展的成就,还是代表委员们的真知灼见,以及各种民生大礼包、各项决策部署等等,都体现着“人民至上”的深刻内涵。随着全国两会圆满完成各项议程,一艘承载14亿中国人民幸福的“人民至上号”巨轮即将再次起航,乘风破浪。

坚定信心,鼓舞干劲,“人民至上号”动力满满、蓄势待发。在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战决胜阶段的重要时刻,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为亿万人民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增强了信心、凝聚了共识、鼓舞了干劲。从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到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从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制,到完善传染病直报和预警系统,从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到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政府工作报告中一揽子的“硬核”举措,无不彰显了中国战胜困难、提振经济、脱贫攻坚、保障民生的实招,而这背后正是承载了14亿中国人幸福的“人民至上号”巨轮的蓄势待发,彰显出中国前行的坚定信心和无穷力量。

攻坚克难,全面决胜,“人民至上号”目标明确、直航小康。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政协经济界委员联组会指出:“我们要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我们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在脱贫攻坚战场上,越来越多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无私奉献。决心大,干劲足,胜利已然在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接续推进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让脱贫群众迈向富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掷地有声,这也展现了我们党兑现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一庄严承诺的决心。从两会出发,汇聚起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磅礴之力,这艘“人民至上号”巨轮,必然劈波斩浪,带领全国人民,直航小康。

以保促稳,稳中求进,“人民至上号”乘风破浪、行稳致远。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强调,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至关重要。连日来,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围绕“六稳”“六保”谈认识、明方向、析路径——兜住民生底线,稳住经济基本盘,积聚未来发展势能,就能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并强调加大“六稳”工作力度,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我们要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才能确保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才能不断推动“人民至上号”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天地之间,人为大。人类社会一切活动的根本目的,首先是为了人类自身过得更美好。但人是分阶级、阶层的,不同社会、不同国家、不同政党在发展“为了谁”的问题上是不同的。为了谁、由谁享有的问题,是发展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执政理念。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我国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比如,强调“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就是回应人民群众对环境污染、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的关切。

不断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马克思说过:“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从一定意义上讲,人民群众对我们党的支持程度,根本上取决于人民群众利益的实现程度。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赢得广大人民的衷心支持和拥护,就是因为人民群众从经济社会发展中得到了切实利益。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以实现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为目标,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就是要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价值追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就要始终坚持把推动发展的目的放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着眼于人民生活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努力扫除影响人的全面发展的体制机制,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纵观历史,华夏文明灿烂辉煌无一不是由人民创造的,整个新中国史,也是一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追逐中国梦的探索史、奋斗史和创业史,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书写了传奇,实现了经济腾飞。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讲话,是遵循历史的客观总结,也是指明党和人民鱼水之情的肺腑之言,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伟大情怀。人民至上就是要凝聚人民群体智慧,迎战历史磨难。人民是历史车轮的推动者,也是历史的缔造者,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战场上,人民是真正的主力军。医护人员、公安干警、社区工作者、志愿者、海外华人……人民的伟大力量汇聚成全民抗疫的中流砥柱,而人民的智慧在这场战疫中也被展现得淋漓尽致。网格化管理、无人机喊话、村村响喇叭、一户一人出行制度……各出奇思,各用奇招。这场全民战疫中,闪烁着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展现出人民群众的强大力量,在人民的“英雄光辉”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在中国正一步步取得积极成效。人民至上就是要密切党群血肉联系,牢牢扎根人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民是水,我们是舟,如果为官不为民,舟就会沉没。党员干部要带领好、引领好、服务好人民,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既考验领导魅力,更体现人格素养。疫情这块“验金石”,更让许多党员干部经受住了考验,锤炼了党性,提升了为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密切了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人民至上就是要牢记初心践行使命,为人民谋幸福。孟子云:“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一旦脱离人民,背道而驰,我们什么都不是。党员干部必须牢记与人民的“鱼水”关系,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人民群众缔造了历史,创造了财富,就应共享发展红利。当前,中国人民向党之心空前凝聚,爱国之情空前高涨,奋进之力空前强劲。疫情过后,广阔天地必将大有作为!

一、“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人民至上。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特别是儒家文化当中,一直强调“仁”这个字。“仁”是儒家最基本的社会伦理范畴,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其他的礼、义、廉、耻、孝、悌、忠、信等无不围绕仁展开,三纲五常是儒家倡导的基本社会伦理准则,而“仁”是五常之首的地位。“仁”的本意是亲和的意思,指人和人之间互相亲爱,由此推导出为政者对于百姓的关切,进而再推导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当中建立起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这样一种关切。所以千百年来,儒家文化当中的这种仁的思想、仁政的思想,成为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当中的优秀基因。

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会见平民教育会诸述周时说:“政治问题,主要是对人民的态度,看你是想和老百姓做朋友,还是站在老百姓的头上压迫他们,只要和他们接近,和他们打成一片,他们自然相信你,随你要他们的钱,要他们的命都可以办到。只要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何愁没有人上前线,何愁没有人抗战?”毛泽东同志将党群关系比喻成鱼水关系,他说“共产党是鱼,老百姓是水;水里可以没有鱼,鱼可是永远离不开水啊!”

1981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主持起草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新时期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和基本内涵作出了新的概括:“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邓小平同志有一句名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句朴实的话语,明白无误地道出了邓小平群众观的思想情感来源。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探索和设计每一个步骤,每一项决策的可行性,邓小平同志都始终坚守一条准则:看“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主张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提到“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习近平引述的这句古语,充分体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观念。人民至上,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底色。

习近平总书记表达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样的宏愿,也说过“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这样的为政哲理。从2014年的“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到2017年的“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习近平关心的民生领域涉及方方面面,包括医疗、教育、就业、住房、扶贫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风雨兼程、访贫问苦,模范践行了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

2019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他指出,面向未来,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种种风险挑战,顺利实现中共十九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正所谓“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中国要飞得高、跑得快,就得汇集和激发近14亿人民的磅礴力量。

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要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2018年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人民实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智慧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离开了人民,我们就会一事无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从根本上说是广大人民群众自己的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正是把人民群众的实践作为源头活水,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战略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和战略定力,及时发现、总结、概括人民群众创造出来的新鲜经验,并上升为党的创新理论,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实现共同富裕,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目标,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构想,共产主义社会将彻底消除阶级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真正实现社会共享、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2015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鲜明特征。

如何完成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的关键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紧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自觉用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着力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大力弘扬“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理念,鼓励人民群众艰苦奋斗、勤劳致富、守法经营,通过自身努力创造美好幸福生活。

四结语。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都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干部培训教育的一名工作者,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理念贯穿在我负责的每一期培训中,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我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用细心对待我负责的每一个培训班课程计划,我用耐心对待学员的每一次询问,我用恒心服务于公路行业培训,我用忠心对待我的信仰。不忘交通人的初心,为为人民群众提供满意交通贡献智慧。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新诠释,也是我们冲刺全面小康征程的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以人民为中心”是一以贯之的红线,始终体现着亲民、爱民、忧民、为民的人民立场,始终饱含着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家国情怀。

“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强化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重视化解可能出现的‘疫后综合症’”……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与代表委员共商国是、共谋良策,心系民生冷暖、胸怀万家忧乐,“人民”…小编为您整理了《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供您学习参考使用。

“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强化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重视化解可能出现的‘疫后综合症’”……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与代表委员共商国是、共谋良策,心系民生冷暖、胸怀万家忧乐,“人民”是一个念兹在兹的主题。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着重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落实到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彰显了人民领袖坚定的人民立场、真挚的为民情怀,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凝聚起亿万人民同心同德、奋勇前行的强大力量。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彰显政党性质,也体现在重大关头的价值追求上。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习近平总书记一开始就明确要求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党中央采取的所有防控措施都首先考虑尽最大努力防止更多群众被感染,尽最大可能挽救更多患者生命。上至108岁的老人,下至出生仅30小时的婴儿,我们全力以赴投入救治,在全国范围调集最优秀的医生、最先进的设备、最急需的资源,救治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抗疫斗争的“中国答卷”,充分展示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充分彰显了我们党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

为什么我们党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那是因为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者,除了人民利益,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这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从根本上说,党的理论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的理论,党的路线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的路线,党的事业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的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的全面深化改革,“不让一个人掉队”的精准扶贫,“向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亮剑”的反腐败斗争,“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的生态文明建设……始终强调“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坚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才能在960多万平方公里大地上,书写下温暖人心的中国故事。

人民至上不是一句空洞口号,必须落实到具体行动中。今天,我们正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战决胜阶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一个“数字游戏”或“速度游戏”,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目标。怎样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推进各项工作?怎样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怎样攻克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啃下最难啃的硬骨头?说到底,就是要心里装着人民,始终做到民有所呼、政有所应,用心用情用力做好为民服务的工作,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实际问题。这样,才能真正把人民至上刻写在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之中,让全面小康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今年全国两会上,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动:人民大会堂里,全体与会人员肃立默哀,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表示深切哀悼。“与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谋之。”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践行服务人民的铮铮誓言,就一定能与亿万人民一起,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奔向更美好的明天。

坚持人民至上心得体会篇八

天地之间,人为大。人类社会一切活动的根本目的,首先是为了人类自身过得更美好。但人是分阶级、阶层的,不同社会、不同国家、不同政党在发展“为了谁”的问题上是不同的。为了谁、由谁享有的问题,是发展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执政理念。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我国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比如,强调“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就是回应人民群众对环境污染、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的关切。

不断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马克思说过:“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从一定意义上讲,人民群众对我们党的支持程度,根本上取决于人民群众利益的实现程度。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赢得广大人民的衷心支持和拥护,就是因为人民群众从经济社会发展中得到了切实利益。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以实现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为目标,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就是要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价值追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就要始终坚持把推动发展的目的放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着眼于人民生活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努力扫除影响人的全面发展的体制机制,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坚持人民至上心得体会篇九

挑战,是一种意志锻炼,是一种生活的喜悦。在生活中,处处都是挑战,如果你不去接受,那你将永远停留在原地,只有挑战了,才能突破自己。

放假的.时候,我和家人一起去金山公园里的游乐园玩。当时我还小,大多刺激的项目都不适合我。我在游乐园里跑来跑去,看到了一个巨大无比的“海盗船”,我迫不及待地想上去玩,可是爸爸说:“这个海盗船可是很恐怖的哟,我们换一个玩,好不好?”尽管爸爸三番五次地劝我,可我还是执意要玩,爸爸拿我没办法了,也只好陪我玩,我们坐好后,船就开始摇摆了,到船摇摇晃晃到最厉害的时候,我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可旁边的人都在尖叫。

我们下了船后,我有一点头晕,就到椅子上休息了一会儿,不一会儿,我看到了鬼屋,刚开始我以为鬼屋也没什么可怕的,直到进去之后,我就后悔了。我一听到鬼叫声就吓得腿软了,忽然,一个装鬼的工作人员跳出来,我吓得赶紧闭上了眼睛,拉着爸爸的手小心翼翼地走了出去。出去之后,我不知道为什么还想再进去看看,可是爸爸死活不肯,所以我只好以失望告终。

一个星期后,我们又来到了游乐园,我第一个玩的就是鬼屋,这次我没有像上次那样胆怯了。那个装鬼的工作人员又想跳出来吓我,可是我却把他给吓了一跳,最后,我就这样走了出去。我顿时很开心,可能这就是成功的感觉吧!

当挑战来临时,我们一定要坦然面对,我相信暴风雨过后,总会有一道绚丽的彩虹。

 

坚持人民至上心得体会篇十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特别是儒家文化当中,一直强调“仁”这个字。“仁”是儒家最基本的社会伦理范畴,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其他的礼、义、廉、耻、孝、悌、忠、信等无不围绕仁展开,三纲五常是儒家倡导的基本社会伦理准则,而“仁”是五常之首的地位。“仁”的本意是亲和的意思,指人和人之间互相亲爱,由此推导出为政者对于百姓的关切,进而再推导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当中建立起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这样一种关切。所以千百年来,儒家文化当中的这种仁的思想、仁政的思想,成为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当中的优秀基因。

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会见平民教育会诸述周时说:“政治问题,主要是对人民的态度,看你是想和老百姓做朋友,还是站在老百姓的头上压迫他们,只要和他们接近,和他们打成一片,他们自然相信你,随你要他们的钱,要他们的命都可以办到。只要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何愁没有人上前线,何愁没有人抗战?”毛泽东同志将党群关系比喻成鱼水关系,他说“共产党是鱼,老百姓是水;水里可以没有鱼,鱼可是永远离不开水啊!”

1981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主持起草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新时期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和基本内涵作出了新的概括:“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邓小平同志有一句名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句朴实的话语,明白无误地道出了邓小平群众观的思想情感来源。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探索和设计每一个步骤,每一项决策的可行性,邓小平同志都始终坚守一条准则:看“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主张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提到“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习近平引述的这句古语,充分体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观念。人民至上,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底色。

习近平总书记表达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样的宏愿,也说过“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这样的为政哲理。从2014年的“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到2017年的“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习近平关心的民生领域涉及方方面面,包括医疗、教育、就业、住房、扶贫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风雨兼程、访贫问苦,模范践行了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

二、“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依靠人民。

20xx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他指出,面向未来,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种种风险挑战,顺利实现中共十九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正所谓“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中国要飞得高、跑得快,就得汇集和激发近14亿人民的磅礴力量。

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要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2018年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人民实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智慧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离开了人民,我们就会一事无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从根本上说是广大人民群众自己的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正是把人民群众的实践作为源头活水,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战略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和战略定力,及时发现、总结、概括人民群众创造出来的新鲜经验,并上升为党的创新理论,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目标。

实现共同富裕,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目标,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构想,共产主义社会将彻底消除阶级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真正实现社会共享、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2015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鲜明特征。

如何完成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的关键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紧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自觉用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着力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大力弘扬“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理念,鼓励人民群众艰苦奋斗、勤劳致富、守法经营,通过自身努力创造美好幸福生活。

四结语。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都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干部培训教育的一名工作者,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理念贯穿在我负责的每一期培训中,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我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用细心对待我负责的每一个培训班课程计划,我用耐心对待学员的每一次询问,我用恒心服务于公路行业培训,我用忠心对待我的信仰。不忘交通人的初心,为为人民群众提供满意交通贡献智慧。

坚持人民至上心得体会篇十一

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坚持人民至上集合9篇,欢迎品鉴!

5月27日和28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和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相继闭幕,全国两会圆满完成各项议程。而“人民至上”的理念在全国两会中贯彻始终,成为最大亮点。无论是一年来发展的成就,还是代表委员们的真知灼见,以及各种民生大礼包、各项决策部署等等,都体现着“人民至上”的深刻内涵。随着全国两会圆满完成各项议程,一艘承载14亿中国人民幸福的“人民至上号”巨轮即将再次起航,乘风破浪。

坚定信心,鼓舞干劲,“人民至上号”动力满满、蓄势待发。在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战决胜阶段的重要时刻,全国两会的胜利召开,为亿万人民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增强了信心、凝聚了共识、鼓舞了干劲。从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到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从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制,到完善传染病直报和预警系统,从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到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政府工作报告中一揽子的“硬核”举措,无不彰显了中国战胜困难、提振经济、脱贫攻坚、保障民生的实招,而这背后正是承载了14亿中国人幸福的“人民至上号”巨轮的蓄势待发,彰显出中国前行的坚定信心和无穷力量。

攻坚克难,全面决胜,“人民至上号”目标明确、直航小康。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政协经济界委员联组会指出:“我们要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为我们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在脱贫攻坚战场上,越来越多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无私奉献。决心大,干劲足,胜利已然在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接续推进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力让脱贫群众迈向富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掷地有声,这也展现了我们党兑现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一庄严承诺的决心。从两会出发,汇聚起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磅礴之力,这艘“人民至上号”巨轮,必然劈波斩浪,带领全国人民,直航小康。

以保促稳,稳中求进,“人民至上号”乘风破浪、行稳致远。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强调,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至关重要。连日来,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围绕“六稳”“六保”谈认识、明方向、析路径——兜住民生底线,稳住经济基本盘,积聚未来发展势能,就能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并强调加大“六稳”工作力度,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我们要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才能确保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才能不断推动“人民至上号”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近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出版发行,在第四个专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总书记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出了重要论述。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出发点在“人民”,落脚点也在“人民”,习近平总书记的庄严承诺,言简意赅地道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世界的辩证法,提纲挈领地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不忘初心,是共产党人许党许国、报党报国雄伟气魄的真理写照。

发乎于“心”,以“无我”之境,勇毅奉献。何为“无我”?道家、佛家经典中常用“无我”来表现悲天悯人的情怀,倾向强调超脱于凡人的存在。清代的国学大师王国维也曾用“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来区分中国古诗词的美学境界。习近平总书记讲的“无我”则是指以国家前途为念,以民族未来为己任,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宝贵精神。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所在。党员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人民公仆,肩负着为中华民族谋幸福的崇高使命,只有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不计个人利益得失,时时以党和国家的利益为先,事事以群众利益为重,把群众装在心里,把责任扛在肩上,方能锻造出心系人民、行为人民的博大胸怀,培育出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

见乎于“行”,以“有我”之境,担当作为。认真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让我对“人民至上”有了更深的体会,更能深刻领悟到我们党近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人民服务”,不能仅停留在喊口号层面,更要体现在勇于担当、勤于奋斗的点滴行动中。“有我”,是党员干部对自我角色身份的认知,亦是对恪尽职守奋发有为的新时代干部担当精神的深刻领会。“责任面前应有我,干事面前该有我,发展面前当有我”,简单的“有我”二字,体现了“功成不必在我,成功必定有我”的豁达胸怀,凝聚着“奋楫笃行,臻于至善”的刚毅品格,蕴含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坚毅勇气。“我是党员,冲锋必有我!”疫情席卷,卡口值守、入户测温,党员干部遇险不避挺身而出,展现硬核担当;洪峰过境,沿河值守、彻夜清淤,党员干部遇难不惧而奋勇向前,彰显为民情怀。一名党员一面旗,一句“有我”践初心,只要国家召唤、人民需要,共产党人永远冲锋在前!

显乎于“范”,以“忘我”之境,勇立潮头。谈到“忘我”,似乎都会联想到“忘我工作”这个成语,而此处“忘我”之境的“忘我”却是指忘记本我,以职责身份来引导自己的言行。共产党员是政治身份,也必然是第一身份,不只是个人的身份标识,更是对与其相关的价值观、理想信念、行为规范的认知。在这重身份的背后不仅有荣光,还有责任和使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无比壮丽的崇高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接续奋斗。国家和民族赋予新一代共产党人以时代重任,就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团结一心发扬勇立潮头精神,主动迎难而上,全力攻坚克难。越是关键时期、任务艰巨,越需要党员干部时时牢记“第一身份”、恪守“第一职责”,以共产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从思想上抵制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等错误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无私奉献中成就人生境界,在为民造福中实现自我价值。

一、“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人民至上。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特别是儒家文化当中,一直强调“仁”这个字。“仁”是儒家最基本的社会伦理范畴,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其他的礼、义、廉、耻、孝、悌、忠、信等无不围绕仁展开,三纲五常是儒家倡导的基本社会伦理准则,而“仁”是五常之首的地位。“仁”的本意是亲和的意思,指人和人之间互相亲爱,由此推导出为政者对于百姓的关切,进而再推导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当中建立起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的这样一种关切。所以千百年来,儒家文化当中的这种仁的思想、仁政的思想,成为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当中的优秀基因。

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会见平民教育会诸述周时说:“政治问题,主要是对人民的态度,看你是想和老百姓做朋友,还是站在老百姓的头上压迫他们,只要和他们接近,和他们打成一片,他们自然相信你,随你要他们的钱,要他们的命都可以办到。只要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何愁没有人上前线,何愁没有人抗战?”毛泽东同志将党群关系比喻成鱼水关系,他说“共产党是鱼,老百姓是水;水里可以没有鱼,鱼可是永远离不开水啊!”

1981年,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主持起草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新时期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和基本内涵作出了新的概括:“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邓小平同志有一句名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句朴实的话语,明白无误地道出了邓小平群众观的思想情感来源。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探索和设计每一个步骤,每一项决策的可行性,邓小平同志都始终坚守一条准则:看“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主张以人为本,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提到“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习近平引述的这句古语,充分体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观念。人民至上,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底色。

习近平总书记表达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样的宏愿,也说过“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这样的为政哲理。从2014年的“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到2017年的“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习近平关心的民生领域涉及方方面面,包括医疗、教育、就业、住房、扶贫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风雨兼程、访贫问苦,模范践行了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

2019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他指出,面向未来,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种种风险挑战,顺利实现中共十九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正所谓“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中国要飞得高、跑得快,就得汇集和激发近14亿人民的磅礴力量。

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要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2018年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人民实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智慧源泉。

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离开了人民,我们就会一事无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从根本上说是广大人民群众自己的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正是把人民群众的实践作为源头活水,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战略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和战略定力,及时发现、总结、概括人民群众创造出来的新鲜经验,并上升为党的创新理论,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实现共同富裕,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目标,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构想,共产主义社会将彻底消除阶级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真正实现社会共享、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2015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鲜明特征。

如何完成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的关键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紧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自觉用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着力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大力弘扬“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理念,鼓励人民群众艰苦奋斗、勤劳致富、守法经营,通过自身努力创造美好幸福生活。

四结语。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中国共产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都要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干部培训教育的一名工作者,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理念贯穿在我负责的每一期培训中,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我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用细心对待我负责的每一个培训班课程计划,我用耐心对待学员的每一次询问,我用恒心服务于公路行业培训,我用忠心对待我的信仰。不忘交通人的初心,为为人民群众提供满意交通贡献智慧。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新诠释,也是我们冲刺全面小康征程的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以人民为中心”是一以贯之的红线,始终体现着亲民、爱民、忧民、为民的人民立场,始终饱含着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家国情怀。

根据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第二次学习要求,我个人结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学习主题,认真开展了自学,有了些许心得体会,分享如下。

发展究竟为了谁、依靠谁,发展成果究竟由谁共享?对这一重大问题的回答,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党的一切工作的根本原则,也是党员干部的一种必备情怀;如何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内化为以人民为中心的情怀,是每一个党员干部的时代课题。

我们党自成立以来一直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根本遵循。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站在人民立场,团结和带领人民反对军阀割据,抵抗外敌入侵、解放劳苦大众、建立新中国。无数革命先烈浴血奋战、前赴后继。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着力解决人民温饱问题,改变国家的落后面貌,努力改善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党确立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带领人民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党的十九大强调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党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我们党一直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原则。土地革命满足了人民拥有土地的愿望,让人民分享革命胜利成果。群众路线的确立使人民主体思想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思路,凝聚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经济生活中的创造性,使农村经济得以蓬勃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得以提高。从“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两个务必”,到“八项规定”“三严三实”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始终同人民站在一起、坚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一系列惠民举措落地实施,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教育、就业、医疗等人民群众关心的事业不断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我们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多年来一直奉行人民利益至上的理念,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致力于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把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作为衡量是不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准则,使人民的价值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维护和高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我们党的一切工作都着眼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始终坚持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总之一句话,中国共产党就是为了中华民族、为了中国人民的幸福奋斗的党。

既然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原则,那么,所有党员干部就应当具备以人民为中心的情怀。

情怀是一个人的心境或心情,体现和表达着人的情感。以人民为中心是党员干部的必备情怀,是应当始终葆有的对人民的纯洁而炽热的感情。只有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才能把为人民服务不仅仅看作是工作责任,而且看作是热爱人民、牵挂人民、奉献人民的崇高境界。革命战争时代,毛泽东强调,“我们有困难,人民更困难,我们任何时候都首先要想到人民,我们宁可自己吃苦菜,也要把粮食分给群众,宁可自己盖稻草,也要把衣被分给人民”。正是具备以人民为中心的情怀,党员干部才能永远坚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才能始终坚持“以百姓心为心”的亲民意识,才能自觉葆有“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的为民思想,才能真正践行“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惠民举措。

情怀是一个人的精神底色,是人的精神力量的内在源头。以人民为中心之所以是党员干部的必备情怀,是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出于精神的追求、心灵的向往而去努力为人民服务。拥有以人民为中心的情怀就拥有了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这是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赴汤蹈火在所不惜的强大精神动力;这是党员干部“五加二、白加黑”忘我工作的内在自觉、坚持为人民担当、让人民幸福的价值取向。

情怀关系到一个人的初心以及对初心的坚守。以人民为中心之所以是党员干部的必备情怀,是因为只有养成这种情怀,才能不忘初心,一心为民,始终与人民同心同德,在各种诱惑面前岿然不动,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中保持定力。党员干部手握权力,极易受歪风邪气的浸染、灯红酒绿的腐蚀和金钱欲望的引诱,容易出现思想滑坡、信念丧失、宗旨淡薄等问题,政治生态也容易暗涌着物欲、权欲和贪欲的浊流,如果不具备以人民为中心的情怀,将逐渐背离人民,酿成大错。如果人民情怀扎根内心、永不动摇,则能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面对挑战勇于迎难而上,始终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第一位,始终坚守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一矢志不渝的初心。可以说,坚定和深厚的人民情怀是党员干部抵御诱惑、经受考验、迎接挑战、坚守初心的定海神针。

以上是我个人的学习心得体会,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按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求,学习了习近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后,结合人社工作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人社领域有着直接体现:劳动者主体意识、平等意识、权利意识不断增强,劳动权益诉求更加多元,在就业、工资、社保、维权等方面的需求发生重大变化,人们不仅希望有稳定的就业岗位,而且希望有更公平的就业环境、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不仅要求按时足额支付工资待遇,而且追求更体面的工资收入,希望共享社会发展成果;虽然已基本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但人民对保障水平有着更高的期待;高层次人才在数量质量上不断提升,但制约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因素仍然存在,人才队伍建设与社会建设现代化的战略要求还有差距。做好新时代人社工作,要全面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对人社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准确把握人民群众需要的时代特点和客观规律,科学研判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从新的历史方位、新的时代坐标来思考和谋划人社工作。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人社工作涉及民生,实质是服务“人”的工作。应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和第一位的工作,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就业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多渠道就业,让广大劳动者拥有更加稳定、更高质量的工作。加强和改进工资收入分配宏观调节,建立健全工资增长机制,进一步规范工资收入分配秩序,形成合理有序的工资收入分配格局,使广大劳动者拥有更加满意的工资收入。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加大劳动权益保障力度,从保障基本权益做起,聚焦主要民生诉求,筑牢民生底线。让劳动者实现更体面的劳动。同时,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从实际出发,做到民生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坚持共建共享共治,建立公平的制度体系,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不断推进人社事业的新发展,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人社工作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人社部门要主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切实履行职责。要贯彻落实“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要求,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面对新时代,我们要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至高追求,着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拿出新举措,展现新作为。一要聚焦稳增长,在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上下功夫。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摆在工作首位,大力实施就业创业。鼓励企业内部挖掘潜力,促进稳岗转岗再就业。开展多渠道帮扶措施,促进更多贫困劳动者就业增收。二要聚焦调结构,在建设创新创业人才高地上下功夫。不断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深化“高层次人才服务专窗”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加强人才创业孵化基地、高技能人才培训实训基地、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基地建设,努力为人才提供优质服务,打造宜人的人才发展环境。三要聚焦惠民生,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建设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社保领域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政策制度全覆盖向人员全覆盖转变,织密扎牢民生安全网。发挥就业扶贫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确保小康路上不落下一人。四要聚焦促改革,在提升干部人事管理水平上下功夫。完善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激励政策,深化绩效评估改革,强化结果运用,充分发挥绩效评估激励约束作用。五要聚焦防风险,在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上下功夫。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加强风险防控和源头治理,让劳动者实现更体面的劳动。以解决工程建设领域尤其是政府投资工程项目欠薪为重点,严厉打击恶意欠薪行为。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人民群众是我们人社工作的最高裁决最终评判者。新时代人社部门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成为实施人才战略的重要推动者、改善民生的重要承担者、社会保障的重要建设者、社会稳定的重要守护者,确保为xx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答卷。

纵观历史,华夏文明灿烂辉煌无一不是由人民创造的,整个新中国史,也是一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追逐中国梦的探索史、奋斗史和创业史,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书写了传奇,实现了经济腾飞。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讲话,是遵循历史的客观总结,也是指明党和人民鱼水之情的肺腑之言,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伟大情怀。人民至上就是要凝聚人民群体智慧,迎战历史磨难。人民是历史车轮的推动者,也是历史的缔造者,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战场上,人民是真正的主力军。医护人员、公安干警、社区工作者、志愿者、海外华人……人民的伟大力量汇聚成全民抗疫的中流砥柱,而人民的智慧在这场战疫中也被展现得淋漓尽致。网格化管理、无人机喊话、村村响喇叭、一户一人出行制度……各出奇思,各用奇招。这场全民战疫中,闪烁着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展现出人民群众的强大力量,在人民的“英雄光辉”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在中国正一步步取得积极成效。人民至上就是要密切党群血肉联系,牢牢扎根人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民是水,我们是舟,如果为官不为民,舟就会沉没。党员干部要带领好、引领好、服务好人民,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既考验领导魅力,更体现人格素养。疫情这块“验金石”,更让许多党员干部经受住了考验,锤炼了党性,提升了为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密切了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人民至上就是要牢记初心践行使命,为人民谋幸福。孟子云:“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一旦脱离人民,背道而驰,我们什么都不是。党员干部必须牢记与人民的“鱼水”关系,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人民群众缔造了历史,创造了财富,就应共享发展红利。当前,中国人民向党之心空前凝聚,爱国之情空前高涨,奋进之力空前强劲。疫情过后,广阔天地必将大有作为!

“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强化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重视化解可能出现的‘疫后综合症’”……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与代表委员共商国是、共谋良策,心系民生冷暖、胸怀万家忧乐,“人民”是一个念兹在兹的主题。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着重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落实到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彰显了人民领袖坚定的人民立场、真挚的为民情怀,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凝聚起亿万人民同心同德、奋勇前行的强大力量。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彰显政党性质,也体现在重大关头的价值追求上。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习近平总书记一开始就明确要求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党中央采取的所有防控措施都首先考虑尽最大努力防止更多群众被感染,尽最大可能挽救更多患者生命。上至108岁的老人,下至出生仅30小时的婴儿,我们全力以赴投入救治,在全国范围调集最优秀的医生、最先进的设备、最急需的资源,救治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抗疫斗争的“中国答卷”,充分展示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充分彰显了我们党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

为什么我们党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那是因为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者,除了人民利益,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这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从根本上说,党的理论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的理论,党的路线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的路线,党的事业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的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的全面深化改革,“不让一个人掉队”的精准扶贫,“向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亮剑”的反腐败斗争,“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的生态文明建设……始终强调“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坚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才能在960多万平方公里大地上,书写下温暖人心的中国故事。

人民至上不是一句空洞口号,必须落实到具体行动中。今天,我们正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战决胜阶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一个“数字游戏”或“速度游戏”,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目标。怎样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推进各项工作?怎样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怎样攻克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啃下最难啃的硬骨头?说到底,就是要心里装着人民,始终做到民有所呼、政有所应,用心用情用力做好为民服务的工作,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实际问题。这样,才能真正把人民至上刻写在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之中,让全面小康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今年全国两会上,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动:人民大会堂里,全体与会人员肃立默哀,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表示深切哀悼。“与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谋之。”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践行服务人民的铮铮誓言,就一定能与亿万人民一起,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奔向更美好的明天。

“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强化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重视化解可能出现的‘疫后综合症’”……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与代表委员共商国是、共谋良策,心系民生冷暖、胸怀万家忧乐,“人民”…小编为您整理了《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心得体会》,供您学习参考使用。

“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强化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重视化解可能出现的‘疫后综合症’”……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与代表委员共商国是、共谋良策,心系民生冷暖、胸怀万家忧乐,“人民”是一个念兹在兹的主题。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着重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落实到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彰显了人民领袖坚定的人民立场、真挚的为民情怀,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凝聚起亿万人民同心同德、奋勇前行的强大力量。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彰显政党性质,也体现在重大关头的价值追求上。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习近平总书记一开始就明确要求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党中央采取的所有防控措施都首先考虑尽最大努力防止更多群众被感染,尽最大可能挽救更多患者生命。上至108岁的老人,下至出生仅30小时的婴儿,我们全力以赴投入救治,在全国范围调集最优秀的医生、最先进的设备、最急需的资源,救治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抗疫斗争的“中国答卷”,充分展示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充分彰显了我们党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

为什么我们党能始终坚持人民至上?那是因为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者,除了人民利益,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这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从根本上说,党的理论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的理论,党的路线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的路线,党的事业就是一切为了人民的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的全面深化改革,“不让一个人掉队”的精准扶贫,“向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亮剑”的反腐败斗争,“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的生态文明建设……始终强调“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坚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才能在960多万平方公里大地上,书写下温暖人心的中国故事。

人民至上不是一句空洞口号,必须落实到具体行动中。今天,我们正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战决胜阶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一个“数字游戏”或“速度游戏”,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目标。怎样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前提下推进各项工作?怎样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怎样攻克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啃下最难啃的硬骨头?说到底,就是要心里装着人民,始终做到民有所呼、政有所应,用心用情用力做好为民服务的工作,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实际问题。这样,才能真正把人民至上刻写在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之中,让全面小康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今年全国两会上,这样的场景让人感动:人民大会堂里,全体与会人员肃立默哀,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表示深切哀悼。“与天下同利者,天下持之;擅天下之利者,天下谋之。”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践行服务人民的铮铮誓言,就一定能与亿万人民一起,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奔向更美好的明天。

天地之间,人为大。人类社会一切活动的根本目的,首先是为了人类自身过得更美好。但人是分阶级、阶层的,不同社会、不同国家、不同政党在发展“为了谁”的问题上是不同的。为了谁、由谁享有的问题,是发展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执政理念。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我国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比如,强调“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就是回应人民群众对环境污染、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的关切。

不断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马克思说过:“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从一定意义上讲,人民群众对我们党的支持程度,根本上取决于人民群众利益的实现程度。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赢得广大人民的衷心支持和拥护,就是因为人民群众从经济社会发展中得到了切实利益。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以实现最大多数人的利益为目标,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就是要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价值追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就要始终坚持把推动发展的目的放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着眼于人民生活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努力扫除影响人的全面发展的体制机制,为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坚持人民至上心得体会篇十二

古人云,开卷有益,果然诚不我欺,读一本好书,确实让人收获良多。

今天,我读了《加油,你不可以输给自己》这本书。书中的主人公张博爱由于父亲入狱的缘故,经常受到周围人的嘲笑和指责,渐渐的他也以坏孩子自居,常做坏事。后来他在校园明星胡小闹及其舅舅——一位心理学专家的帮助下,挑战自己,改正缺点,走出心理阴影,成为了阳光男孩。

读完这本书,我的体会是: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一个人如果没有自信心,不去努力就认定自己不行,会失败,又怎么去超越别人,怎么去搏击人生呢?俗话说得好,勤能补拙,笨鸟先飞。面对困难,我们要做的是更加努力去克服,而不是自暴自弃!做一件事,成不成功,不仅在于你能不能,更在于你敢不敢。只要你充满自信,勇于挑战自己,世界上就没有什么是不可战胜的!

一直以来,虽然我是长辈口中听话的好孩子,但也有很多缺点。就拿拖拉来说吧,往往是别人吃完饭很久了,我还在漫不经心、一粒一粒地数,等到吃完,黄花菜都凉了。做作业也不性急,有时会拖到晚上七八点多。妈妈常叹着气说:“你这磨蹭的毛病是改不掉了。”

读了张博爱的故事后,我下决心要挑战自己,改掉坏习惯。于是,每当我做事拖拉时,我就会提醒自己:专注一些,提高效率。加油,别输给自己!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较量,现在,我终于告别了磨蹭的习惯。

面对自己的缺点,我有勇气去挑战,加以改正。亲爱的同学,你呢?

坚持人民至上心得体会篇十三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各位同事,大家晚上好!我是xx,今天我代表行政后勤组参加比赛,我演讲的题目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2020年的春节注定是不平凡的一个春节,1月24日,大年除夕晚上医院紧急通知“因疫情影响,取消春节休假”,“为战胜疫情而努力”、“召必回,战必胜”的回复纷至沓来,一场全民抗击疫情的阻击战就此拉开序幕。

这场全民抗疫、赢战疫情的背后,诚如总书记所言,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是舍“小家”为“大家”,坚守“国家至上”的家国情怀。

国家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在全国范围调集最优秀的医生、最急需的资源、最先进的设备,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为生命接力,诠释了“生命至上”的誓言。来自四面八方的人力驰援、物资支援,十天建成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人民“封闭一座城,守护一国人”的牺牲奉献让世人看到“国家至上”的精诚团结。

我们用实际行动书写“大家”与“小家”之间的抗疫答卷,用“四海为家共饮和”的初心辉映为国为民、尽心尽责共筑的安全防线,用“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再逆行”为全球治理提供坚实保障。

我们深刻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时刻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

无论是在重疫区的武汉,还是在预检分诊第一道防线的我院急诊科、感染科,又或是观察隔离点;从最初的取消假期、坚守岗位,到单独开辟石亭隔离观察治疗点,再到四名护士挺身而出驰援武汉;从紧抓疫情防控工作,到坚守疫情防控不放松,再到医院作为新冠疫苗接种点及疫苗接种保障医院;一份份制度不断出台,一套套方案接连规范;无论是普通员工,还是党员干部,每个人都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默默付出,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特大历史事件中个人的力量虽然是渺小的,但是却能够看到被放大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性格画像,是体面、是坚忍、是勇敢、是奉献、是永不放弃!

忘不了武昌医院因疫情殉职的院长刘智明,灵车经过医院门口时,他的遗孀,武汉市第三医院的护士长蔡利萍追着车痛哭;忘不了肖贤友,在弥留之际写下“我的遗体捐国家”之后歪歪扭扭的四个字:“我老婆呢”;忘不了李文亮,无论他的身份被官方和民间,不同观点和立场的人以不同的方式怎样定义,他都是个好人,一个像我们一样过着平凡生活,却因为这次疫情展现出平凡人的伟大的好人;忘不了追着灵车喊妈妈的人;忘不了在阳台上敲盆求助的人,忘不了患脑瘫被父亲照顾16年,父亲隔离6天后死在家中的人。

我们中华民族,是因为始终记得来时的路,才能数次在风雨飘摇中挺过来,磕磕绊绊地走过了五千年,才能把祖先的火种送到此时此刻。

我们没有理由忘记苦难,忘记那些逝去的人。他们有的伟大,有的平凡,但相同的是:两个月、三个月之前他们还是在为暗恋的对象、为孩子的婚事、为公积金和商贷而苦恼的人,如今却都成了墓碑上的名字。

身体健康是人民幸福最基础的保障。没有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甚至就是一句空话,只有将生命至上落到实处,人民至上才有抓手,经济社会发展才有意义。在一定意义上,人民至上就是生命至上,生命至上就是人民至上。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党的价值取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组成部分。在党的领导下,我相信明天会更好!

谢谢大家!

坚持人民至上心得体会篇十四

防汛抗洪的每一天都异常艰难,防汛干部的每一天都坚守鏖战。

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江埠乡陈坪村村支委张有亮就是一名普通的防汛干部,加入防汛抗洪以来,从来就没有一天不是与处理险情打交道。水火无情,分秒必争。于张有亮而言,防汛每一天的“十二时辰”都在挑战中进行,从巡查排险、到预警防范、再到驻守值班,无时无刻不在诠释一名党员干部的党性本色。

“脑头张家组,是吗?好的,马上赶到”。7月10日上午8时,刚同党建文化法制宣传员江志武处理完阮家组的管涌后,接到电话的张有亮,便立马简单收拾一下工具,赶往责任段脑头张家组。招呼巡逻人员,分成两组分别在堤上和堤脚进行巡逻排险。

9点30分,经过一个半小时的紧张排查,张有亮和他的“战友”发现了2处管涌、6处渗水,立即示意所有人员分头行动通知在村在家农户集结,一起处置险情。并同该乡赶到现场的副乡长吴标第一时间上报到乡防汛指挥部,得到了组织上的及时指导。

约莫10点左右,陈坪村阮家段、施家红卫电排站等地又出现了险情。乡分指挥部先行安排了一辆挖掘机赶到脑头张家,协助开展险情处置。

脑头张家组总人口130余人,因近期中洲圩堤多次发生险情,不少农户搬至到乡镇和县城亲戚家居住,在家在村仅有16人。之前,张有亮的女儿多次劝其搬到县城居住,均被其拒绝。

10点30分左右,张有亮把仅剩的7户农户组织起来,对管涌处、渗水口进行抢救与处理。

中午12点,又是艰难的一个半小时过去了。由于高度紧张和疲劳,加上严重缺乏睡眠,处理完险情后,张有亮突发心绞痛,坐在草堆上站不起来,村支部书记施学摸不得已下令要求张有亮下堤休息。但他还是选择了“不听话”、继续战斗。

12时30分,张有亮又一次踏上了防汛抢险的“征程”,来到了阮家组支援。

下午1时20分,近一个小时的忙碌与奋战。张有亮终于有了片刻的休息时间,他立马在微信群里给亲戚好友报了平安。

未料,前一脚报了平安,下一秒就同江志武上堤一起巡逻并做好标记。

下午2时左右,张有亮在巡逻过程中发现了一处长达20公分的异常旋涡,水泥护坡出现2米长的裂缝。很快,张有亮叫上堤脚3名巡逻人员,并立即联系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安排江志武到村里挨家挨户收集棉花被和衣物。

下午2时35分,村支书施学模和村主任张维锦找到旋涡原因,圩堤外有一个直径3米长的漏洞。江志武跳下水把收集到的棉花被塞进漏洞。由于旋涡吸力很大,8条棉被都被吸进去,依然没有堵住漏洞。

张有亮连忙跑到家中,把家中约20件的棉衣棉裤全部拿到了圩堤上,都塞进了漏洞。此举感染了周边群众,阮家、脑头张家等村民自告奋勇从家里把棉被送到圩堤,用了60多条棉被才堵住了漏洞。

下午3时,县乡两级领导紧急调度鹅卵石26车、5000多个蛇皮袋、1台挖掘机赶到现场,并组织在家13名党员、50多名村民进行反滤围井。张有亮顾不得休息和劝阻,带领党员干部和村民群众对堤脚管涌逐一攻坚。

一小时后,县预备役炮兵营应急突击队、乡应急队60余人赶赴现场助攻,县水利局专家也赶到现场进行指导,张有亮的干劲更足了、信心更强了。

晚上11点左右,经过7个小时的连续奋斗,在党员干部和群众村民的共同努力下,险情才得以控制。

这就是张有亮的防汛“十二时辰”,一名平凡的防汛干部,不平凡的一天。全县各地正是有无数名如张有亮一样的防汛干部,为全县百万群众铸就了坚不可摧的“堤坝”。

坚持人民至上心得体会篇十五

人民一词自古有之,指百姓类的有:先秦《孟子·尽心下》中“孟子曰,‘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诗·大雅·抑》中“质尔人民,谨尔侯度,用戒不虞。”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闻义里》中“人民服饰,唯有毡衣。”明宋濂《洪武圣政记》中“维我中国人民之君……”在古希腊、古罗马的一些著作里也使用过人民的概念。还有指人类的古籍有:《神异经·西南荒经》中“知天下鸟兽言语,土地上人民所道……”唐李亢《独异志》卷下中“昔宇宙初开之时,只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五代《五公经》中“天下慌乱,人民饥馑,十日无食。”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人民”这一重要命题的丰富内涵作了深入的阐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5月22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并发表讲话: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党团结带领人民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从去年年底开始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进行着一场有效的阻击战,到目前为止,我国患病率、病亡率都是全世界最低的。生命至上,不惜代价做好疫情防控,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这是向全世界发出最响亮的回答。今年是脱贫攻坚战的决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经过多年的努力,脱贫攻坚创造了历史上最好的减贫成绩,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有望得到历史性的解决。20是充满希望的一年,我们满怀信心拥抱!

坚持人民至上心得体会篇十六

近期,南方连降大雨,防汛抗洪形势严峻,多地汛情牵动人心,做好防汛救灾工作,刻不容缓。习近平同志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做好洪涝地质灾害防御和应急抢险救援,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切实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落到实处。各地应该进一步落实防汛抗洪责任,保障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守护住群众美好家园,筑牢抗洪防汛的“铜墙铁壁”。

保障人民群众“手有粮”。灾难无情人有情,要全力做好受灾群众安置工作,保障人民群众“手有粮”,第一时间让受灾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与温暖。派驻工作专组,深入灾区一线,做好受灾群众安置转移、抢险救援、物质调配等救助工作。要根据受灾情况,科学设置安置点,紧急调拨发放救灾资金和物资,切实解决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证他们有房住、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了解群众生活所需,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统筹协调各救灾成员单位按照分工密切合作、协同应对,确保自然灾害救助工作落细落实,维护好灾区生产生活秩序的稳定。

保障人民群众“心不慌”。洪水侵袭,房屋被毁、财产受损、人员被困、家人失联等由洪灾带来的问题始终让受灾群众心“悬着”。要做好受灾群众救助后的心理安抚,保障人民群众“心不慌”。要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及时回应社会和人民关切,及时发布防汛预警信息,提高预报精准度,保障群众通信畅通、供电安全。对投亲靠友、临时安置的群众,要加强联系,做到有效沟通,做好受灾群众心理疏导和死亡失踪人员家属安抚。加强社会治安工作,确保灾区生产生活秩序的稳定。做好灾后重建政策宣传,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让受灾群众放心、安心,坚定群众战胜困难的信心、鼓励群众重建家园。

保障人民群众“病能医”。严峻汛情又遇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防汛减灾难度更大、压力更重。全力保障灾区群众有病能及时就医,保障医疗救治卫生安全,要切实加强临时安置点的服务和管理,调集优质医疗资源,保障急救、抢救绿色安全通道,全力做好受伤人员救治和老人、儿童等重点人群健康保障,最大限度确保因灾受伤人员能及时得到医疗救治,切实维护受灾群众医疗保障权益。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及时组织开展卫生消杀和防疫工作,确保灾后卫生防疫到位,防止出现疫情风险。保障受灾群众安全卫生的生活环境,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确保受灾群众的身心安全。

保障汛情预警“有防范”。当前防汛进入关键期,各地各部门应以更强的责任感,绷紧弦、全力冲,严阵以待,全力做好防汛抗洪和抢险救援各项工作。要瞄准防汛风险点,下足救灾“绣花功”。各地区要根据江河湖库地理环境、水文监测和降水情况,精准施策,做好防御预案,克服侥幸心理,增加实地演练,做到心中有数。特别要在防汛准备、监测预报、水工程调度等方面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重点堤段应加强巡查防守,预报预警应及时发布。压实防汛责任人制度,确保预警到位,转移不落一人,确保险情抢早、抢小。细化工作、做足准备,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党和政府秉持对人民群众的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力做好“四保障”筑牢防汛救灾的“铜墙铁壁”,一定能维护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守护好群众的美好家园。

坚持人民至上心得体会篇十七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根植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中去,落实到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去,为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点出了发展的理念思维,找到了依靠的力量源泉,指明了接续奋斗目标。组织部门作为抓党建、选干部、聚人才的重要职能部门,思想上要先人一步,行动上要快人一拍,成果上要胜人一筹,将人民至上发展理念贯穿到组织工作全过程、各环节、各细节,让组织工作打下深深的人民烙印。

坚持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抓党建聚合力。以人民为中心,加强党的建设是一个永恒课题。抓牢抓实党建工作为发展聚合力要坚决站稳人民立场,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疫情防控最前线、脱贫攻坚第一线、经济发展最前沿让党旗飘起来、党组织牌子挂起来、党员站出来。打造有“人民温度”的党建品牌。坚决抵制和反对“脱离群众、飘在空中”“好看不好用”“干部叫好,群众不买账”的党建“盆景”和“花架子”;始终围绕让人民利益最大化,建强支部战斗堡垒,选优配强支部“领头羊”,打造过硬党员队伍;坚决铲除威胁基层政权、侵害人民利益、影响人民正常生活的宗族和黑恶势力,让人民力量助推党建发展、人民利益指引党建方向。

坚持以人民意愿为着力点,选干部配班子。选人用人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严格好干部标准,注重公道正派、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归根结底要以人民意愿为标尺,主要看所选之人利不利于人民事业发展、得不得到群众认可、能不能让人民信服。疫情期间,火线提拔了一批干部,正是他们的大公无私赢得群众点赞,他们的舍己为人赢得群众口碑,他们的不辞辛劳赢得群众支持。考核考察时,要多到现场走走“土路”,才能踩准踩实人民的期盼点和痛恨点,才能挤掉“表来表去”“会来会去”的水分;要多到群众中去听听“土话”,才能了解群众所想、人民所盼。监督干部时,要接受人民监督,畅通来信来访渠道,扩大到“八小时”以外的朋友圈、生活圈。要将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作为评判选干部配班子的重要标准,让民意所向、人心所指的干部能够脱颖而出。

坚持以人民需求为落脚点,聚人才促发展。人才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和人民的事业要不断发展,就要把各方面人才更好地用起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也恰恰因为重要,导致在引才用才上急功冒进、出了偏差。有的骑驴找马,有的但求所有,有的引用失调,究其原因都是没有正确把握引才聚才的契合点、基准线。不以人民需要为目的的引才都是无水之源,不以事业为上的聚才都是无本之木。组织部门要走好引才“先行棋”,通过察地方需求、明产业需求、访人民需求,有的放矢,以实际需要配人才,以人民所需引人才,实现招引一个人才、带来一个团队、落地一批项目、造福一方百姓。要将地方发展所需、人民生活所要作为招才引智、育才用才的基准线,让人才与人民深度融合。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