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虞美人教案设计(优秀9篇)

虞美人教案设计(优秀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6-11 19:27:13
虞美人教案设计(优秀9篇)
时间:2024-06-11 19:27:13     小编:笔舞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虞美人教案设计篇一

1、知其人、论其事、诵其诗。

2、评鉴名句,把握诗人的感情。

3、自主阅读,提高审美情绪,培养鉴赏能力。

1、评鉴名句,把握诗人的感情。

2、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

一、导入:

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一首最美丽也是最绝望的词——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板课题)

二、简介词人——李煜

(多媒体呈现李煜头像及相关档案)

姓名:李煜

别名:重光

生辰:937年七月初七

祭日:978年七月初七

国家:南唐

职业:国主词人

信仰:佛教

三、听、读:

1、听:

现在让我们随着《虞美人》一词,一起走进这位南唐末代帝王的内心世界。请大家认真听录音朗读,用心感受词人通过词传达出来的情感。(放录音朗读)

2、问:同学们通过听了诵读能不能体会到作者写这首词时的心情?

(幽怨、悲伤、无奈、悔恨)

(学生听、评,教师巡视指点)

3、刚才同学们都很认真,现在哪一位同学能为我们诵读这首词?(由一位学生读)

四、感:

(由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老师归纳。多媒体显示板书)

往事之叹

亡国之恨愁

离家之痛

思家之苦

(1)“春花秋月”本来是非常美好的事物,词人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

(由学生讨论后发言,教师点评)

教师点评:李煜亡国后,过着囚徒般的生活,名虽是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所以对生活感到绝望,在绝望之时,“春花秋月”对他是一种讽刺,从而对花开花谢、月圆月缺感到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词人用眼前的景写出了他心中的情。

(2)“小楼昨夜又东风”“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东风自故国吹来,春水向故乡流去)

(3)“往事知多少”(锦衣玉食的生活、后宫如云的佳丽、尊严、自由、生存的安全感)

(4)“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春花秋月何时了?(列举写月的诗词,领悟月的意象“思乡怀人”的沉淀意义)

问:对于李煜的“往事”同学们又知多呢?(学生发言,教师补充)

五、品

比喻1、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肆,奔放倾泻

2、愁思如春水般不舍昼夜,无穷无尽

作为一位亡国之君,李煜过着屈辱的生活,人生的愁思,故国灭亡之恨,让他心潮起伏,忧思难平。这种有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绵绵无尽。

六、读

通过对词的分析我们对作者的情感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现在哪一位同学能通过朗读把你对《虞美人》一词的理解表现出来。(学生读、评,老师点评)

七、听:这一次比我们第一次读进步不小,但在语调的升降、语速的快慢还不够完美,让我们再一起来听一听范读,感受李煜愁。

八、拓

九、小结及作业:

“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可以说是后人对他的一生最好的评价。是的作为君主,他很失败,如果在他亡国之前听到同学们的这些话,或许他不会亡国,但我们今天也就读不到他作为绝代才子,为后人留下的30多首精美的词。学习了《虞美人》我们更进一步地认识了李煜,但他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值得我们深思的东西,请同学们回去把你们学习这首词的感想写在周记本上。

虞美人教案设计篇二

这是一篇伤时感事的词,针对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教学的重点设计为借助各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宋词”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朗读是把握文本、体会情感的有效方法,在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会圈划,抓住关键字词品读、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

虞美人教案设计篇三

教学设想:

两词选自苏教版“笔落惊风雨词别是一家”板块,《虞美人》属于教学课文范畴,《蝶恋花》属于自读课文。可以合并两词一块进行教学。“词别是一家”板块选有宋词四首,萃集了宋词精品,意在通过文本研习指导学生体验它们不同的风格,从中把握词人感叹怅恨的人生情怀。学习本文,主要是理解两首词风格,继续学习诗歌的鉴赏。

目标与要求:

1、了解有关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2、品味诗句语言,体会诗作风格;

3、学习对诗歌的赏析评价。

4、背诵名句。

教时设置:

1教时。

第一教时。

要点:了解词的有关文学常识,赏析,积累字词,背诵。

过程:

一、导入(学习要求)。

二、了解词的有关常识:

词的形式有小令(58字以下),中调(59——90字),长调(90字以上)。词的结构:词牌——标题——填词,词牌也叫曲牌,是歌或调的名称,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句数,有不同的平仄要求,有不同的押韵要求,写词当然就叫填词了。

宋代词的创作有一个发展变化过程。北宋初年,词人不多,所作仅是小令和中调;到柳永、苏轼,词才发展到全盛时期。柳永被认为是婉约派的创新者。婉约派的代表作家除柳永外,还有秦观、李清照等。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抒写的情感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离愁别绪,或深沉幽怨、刻功精细,题材较狭窄,多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或写山水融情于景。苏轼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开宋代豪放词的先河。

三、赏析第1首《虞美人》。

1、简介作者与写作背景。

李煜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国的第三代国君。“好声色,不恤政事”,被宋朝灭国;人称李后主。相传后主被俘后,于七夕(他的生日,阴历七月初七)在寓所命歌伎作乐唱《虞美人》,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毒酒将他毒死。所以这首词也是他的绝命词。他最为传诵的名作《虞美人》、《相间欢》、浪淘沙》等几乎人人能上口,后人亦称他为“词帝”。

2、听配乐朗读。

3、自读。

4、赏析。

(1)这首词里有一个字是思想情感的眼,试找出来加以品味。(愁,亡国之愁。)。

(2)这首词怎样抒发自己的亡国之愁?有什么艺术特色?(学生自己回答,答案不要求一致)。

(3)本词如何通过时空对比来酝酿并抒发情感的?

(虚实结合,情景交融。既写眼前之景,又写想像之景;寄情于景,情景交融,愁思贯穿始终。

语言明净、凝练、优美、清新,运用比喻、象征、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

对比衬托,铺垫积蓄。将“春花秋月”“小楼东风”“雕栏玉砌”的美景与“往事知多少”“故国不堪回首”“朱颜改”的悲情,作三次对比。极好地为抒发故国凄凉、物是人非的愁情作铺垫,推涌出结尾两句的千古绝唱。)。

5、背诵。

四、赏析第2首《蝶恋花》。

1、简介作者与写作背景。

晏殊,字同叔,北宋临川县文港乡(今属进贤县)人,著名词人。晏殊自幼聪明,七岁能文,被称为“神童”,十四岁中进士,历任太常寺奉礼郎、光禄寺丞、集贤校理、太常寺丞、户部员外郎、翰林侍读学士、三司使、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职。五十三岁时,任枢密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官居宰相位。第二年罢相,被贬为工部尚书,接着又出任颖州(今安徽阜阳)、陈州(今河南淮阳)、许州(今河南许昌)等地的地方长官,后升任兵部尚书。六十四岁病逝,宋仁宗亲临丧事,死后赠司空兼侍中,谥号元献。

晏殊知人善任,当世名人范仲淹、孔道辅都出其门下,韩琦、富弼、欧阳修、宋祁等人均被重用,他庭前“门前桃李重欧苏,堂上葭莩推富范”的对联,是他选贤任能的真实写照。

晏殊善长诗词尤工小令,他的词,承袭南唐风格,以情致胜。文词典丽,雍容华贵,妙语天成,韵味独特,又不失清新雅淡,含蓄委婉,温润圆融,意趣横生的艺术风格。有“导宋词之先路”,“为北宋倚声家之初祖”的美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和“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等佳句,为千古传颂。作品有《珠玉词》、《晏元献遗文》传世。

2、听配乐朗读。

3、自读。

4、看注解,解释每句的意思。

槛菊愁烟兰泣露。

(栏杆旁菊花笼着一层轻烟薄雾似脉脉含愁,兰花上的露珠像泣出的眼泪。)。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帘幕轻轻卷起,侵入一股寒意,梁上的燕子双双离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月亮啊,你不懂人离别的痛苦,斜照进来的光一夜到晓穿过窗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

(经过昨天一夜的西风,庭院里的绿树也显得凋零了。)。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独自登上高楼,看到了所有的路,也没有发现心上人回来的踪影。)。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我要把一封封信寄给他,可山长水阔,不知寄往何处。)。

5、赏析。

(1)沉浸在相思之苦的主人,觉得外在的景物也和自己同病相怜,请就此谈谈该词的艺术手法。

(上阕之中,“槛菊愁烟兰泣露’’,此皆以悲景写愁,与词中人物同病相怜。“燕子双飞”、“明月穿户”,皆是令人悲愁恨恼之物,皆以乐景写悲,以无情反衬有情。前者在艺术上可称作烘托、共鸣的手法,后者在艺术中可称作反衬、对比的手法。)。

(2)“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本词中流传千古的佳句,请赏析其意境;清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把“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说成是“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的第一种学习境界,请指出比喻的含义。

(“独上”应是“离恨”,反照“双飞”,而“望尽天涯”正从一夜无眠生出,脉理细密。“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显著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景既萧索,人又孤独,在几乎言尽的情况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这是从“望尽”一词中可以体味出来的。这三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洗净铅华,纯用白描。)。

(以此作比喻,对做学习、做成事业,必须要有象姑娘“望尽天涯路”那样意志坚定、百折不挠、顽强追求的精神。)。

(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描述了人生的三种境界:第一种“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第二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后人归之为:知、行、得三境界。)。

6、背诵。

五、作业。

虞美人教案设计篇四

教学目标:

1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2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3体悟本词的意境和语言。

教学重点:

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体悟本词的意境和语言。

教学步骤: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后代文人便另辟蹊径,将诗与北方的燕乐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弃,极易写景抒情的新的韵文文体——词。晚唐温庭筠、五代的李煜等一批词人的出现,使词在文坛上的地位逐步确立。而李煜的词在思想上,艺术上都超越了其他词人的,成为唐、五代词的颠峰。王国维说:“词至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作为南唐后主,并没有致力于国事,而是纵情于声色,奢靡荒淫,耽于享乐。974年十一月,宋兵南下攻金陵,南唐灭亡,李后主投降,被俘到汴京,辱封违命侯,过着“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活。978年七月七日,在他四十二岁生日之夜被宋太宗赐毒酒毒死。

在政治上,他是颓唐的,是无能的,以致国破家亡。但他在文艺上,却是经史诗文样样精通,擅长书画,对音律有着独特的感悟,尤其善于填词和作曲。现存词四十四首,以降宋被遣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香艳缠绵,后期词充满亡国之恨。他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前人评价:“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

1听录音,正字正音。

2指名朗读,注意字音、停顿。

3再听朗读。思考:这首词抒发什么情感?请用文中的词语句子回答。

4品味语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比喻、夸张。

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具象。

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

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实写。“春花秋月”这些最容易勾起人们美好联想的事物却使李煜倍添烦恼,他劈头怨问苍天:年年春花开,岁岁秋月圆,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然而,从后主处境设身处地去想,他对人生已经绝望,遂不觉厌春花秋月之无尽无休,其感情之极端悲苦可见。对“春花秋月”的吟咏歌唱,在古典文学中屡见不鲜,但论起悲凉深沉,则莫过于李煜。

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一“又”字包含了多少无奈、哀痛的感情!东风又入,可见春花秋月没有了结,还要继续;而自己仍须苟延残喘,历尽苦痛折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是“月明中不堪回首故国”的倒装。

“月”在古诗词中的涵义是什么?——怀念故乡、怀念亲人。

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故国”指什么?——已亡之国。

苏轼: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花发。“故国”——旧地。

3“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不堪回首”,但毕竟回首了。遥望金陵的想象与慨叹。想象中,故国的江山、旧日的宫殿都还在吧,只是当年在阑边砌下流连欢乐的有情之人,已不复当年的神韵风采了。怀想时,多少悲恨在其中。“只是”二字以叹惋的口气,传达出无限怅恨之感。

4小结。

解说一:以上六句在结构上是颇具匠心的。几度运用两相对比和隔句相承,反复强调自然界的轮回更替和人生的短暂易逝,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一二两句春花秋月的无休无止和人间事的一去难返对比;三四两句“又东风”和“故国不堪回首”对比;五六两句“应犹在”和“改”对比。“又东风”、“应犹在”又呼应“何时了”;“不堪回首”、“朱颜改”又呼应“往事”。如此对比和回环,形象逼真地传达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

解说二:在这六句中,“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如此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唱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唱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

5“愁”的内容:

亡国之恨(自我悲情)——物是人非的慨叹(人类悲情)。

1再次听读。

2总结:

这首词,围绕一个“愁”字,在时间上与空间上,将故国的衰亡与天地的变化,将人事的无常与天地的运行联系在一起,运用反衬的方法,以宇宙时空的永恒与无情,衬托出家国人生的短暂与可悲,最终将一个亡国之君的自我悲情酝酿成人类悲情。

u了解诗人(生平、风格等)。

u掌握常识(典故、修辞、表现手法等)。

u鉴赏内容(词句、主题、情感、技巧等。)。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就这首词的词句、主题、情感、技巧等方面选择一点进行赏析。字数不少于100字。

这首词写于降宋以后。

无言内心的情绪,他的痛苦无人与说,也不愿与人说,说了何用?又有谁理解自己?

向深院望去,冷月的晴光照着梧桐的疏影,寂寞庭院,重门深锁,多么清冷的环境啊!

“锁”字表明自己的身份。

剪不断,理还乱的千丝万缕,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以解开,仿佛使人看到离愁就像一团转动的乱丝,紧紧盘绕纠缠着人而无法摆脱。这实际上写词人此时愁情万端,有对过去的种种回忆,有对现状的种种伤感,有对未来的种种忧愁,千千万万无形的感情丝缕,缠绕着他,理也理不清,剪也剪不断。

虞美人。

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亡国之恨(自我悲情)。

又东风不堪回首愁。

应犹在朱颜改物是人非的慨叹(人类悲情)。

虞美人教案设计篇五

2、体验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快乐。

3、大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4、感受作品的美感。

1、一条用不同颜色和图案装饰鳞片的大鱼(鳞片可取下)、一幅背景图;

2、每人有一份绘画材料(绘画本、画纸、铅笔、水粉颜料、水粉笔、水桶、油性笔)。

(一)情景导入

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听说过美人鱼呀?小朋友回答。好,我现在给大家讲一个与美人鱼有关的故事。看谁听的最认真,老师就奖给他一朵小红花。

有一条小河里住着许多小鱼,有什么颜色的小鱼呢?(出示背景图、答对奖小红花)河里的小鱼这几天不高兴,因为它们发现另一条小河里的鱼有彩色的鳞片,会闪闪发光,可它们身上却没有彩色的鳞片。

6月1日到了,美人鱼送礼物来了,问小鱼要什么礼物,小鱼看到美人鱼身上也有漂亮的鱼鳞,在太阳光下面闪闪发光。一条小鱼说:“美人鱼,你真漂亮!要是我身上也有你一样美的鱼鳞那该多好呀!”美人鱼就取下身上的鳞片送给它,小鱼高兴的说:“谢谢你。”

(二)欣赏讨论(答对奖小红花)

1、出示鳞片讨论:鳞片上有哪些颜色呀?它们是怎样排队的?小鱼穿上新衣高兴的笑了。

3、第三条鱼也想要,但不好意思向美人鱼要。但美人鱼还是取下一片鳞片送给它。

讨论:找找看,这片鱼鳞上的颜色又是怎样排队的?(红、黄、蓝)

除了颜色排队还有什么也是排队的?(花、园点……)

(三)鼓励独创、指导要点

美人鱼游呀游,把身上的鳞片全送给了小鱼,美人鱼身上没有鳞片。小鱼想:美人鱼把鳞片全送给我们,我们应该做一个有爱心的小鱼,让美人鱼再穿上漂亮的衣服。

1、复习水粉画的画法

2、老师先示范,在引导幼儿自己在绘画本上构图绘画

3、再把画扩大画在画纸上,并鼓励幼儿大胆尝试用图案装饰

展示作品、

将幼儿做好的作品贴在墙上,比比谁的美人鱼最漂亮。

折纸

讨论引入,老师先出示成品,然后边示范边讲解,幼儿跟着折。

首先,活动一开始,教师就创设了优美动人的故事情境,符合幼儿爱想像的心理特点。接着,教师在组织幼儿观察、讨论范例的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故事情节引导幼儿观察颜色和图案间隔排列的变化,使幼儿自始至终处于美丽动人的故事情景之中,并把帮助美人鱼穿上新衣这一美好的愿望自觉地、持久地倾注于创作之中。最后,当幼儿将作品全部组合起来,使美人鱼穿上五彩夺目的新装时,幼儿的情绪达到了高潮,体验到了助人为乐的美好情感,顺利实现了教育目标。

虞美人教案设计篇六

1、了解大鱼的外形特征,用流畅的线条和简单的图案大胆的装饰。

2、有序的在鱼头、身体、鱼鳍、鱼尾巴上进行装饰。

3、喜欢黑白线描画,能表现出自己的特点。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5、感受作品的美感。

画好的大鱼操作纸,黑色记号笔粗细各一枝人手一份。装饰画范例一份。

一、采用看图猜谜的形式,引出主题。

先出示一条大鱼的轮廓,用纸把他盖住。依次出现大鱼的尾巴:

提问: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呢?大家来猜一猜。(扇子、小鸟的尾巴,鱼的尾巴)

师:好,老师在给你们看看它的身体,你们猜猜看,这到底是什么?(这是鱼的身体、这是三角形)

师:下面我们再看看它的头,猜猜看他是什么?(有点像小鸟的头、是鱼的头)

师:那到底是什么呢?老师把大鱼的外轮廓全部呈现出来,原来是什么呀?(一条大鱼)。呀,小朋友都猜对了,真聪明。大家看一看,这条大鱼今天没穿衣服,它想请我们中(2)班的小朋友来帮它穿一件衣服。不过大鱼说,它今天要穿的衣服必须是黑白色,而且要用不同的线条,图案来装饰它,这样大鱼才会开心满意。你想让大鱼开心吗?(想)那你就要给它做一件漂亮的黑白衣服。现在老师也给大鱼穿了一件漂亮的衣服,你们看,老师给它做的衣服上有什么线条,有什么图案呢?(有直线、有波浪线、有牙齿线、有花形,有太阳形、有三角形、有半圆形等等)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今天我们大家也要用这些线条这些图案来给大鱼穿衣服。

二、提出装饰的要求。

师:今天我们在装饰时要注意,给大鱼穿衣服时要细心,画线时不要超过边框。有的图案还可把它涂满,还可用粗细不同的笔进行装饰。大鱼衣服穿好了,我们还可给它用油画棒添上水草、泡泡、波浪等。

三、幼儿进行装饰大鱼的创作活动。

老师给每位幼儿都准备了一条没穿衣服的大鱼,现在就请小朋友去帮它们穿上衣服好吗?(好)

在幼儿绘画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与适当的引导。对绘画能力弱的幼儿教师就给与适当的帮助,提醒他可画一些简单的图案。

四、展示并评价幼儿的作品。

把幼儿作品展示在黑板上,让幼儿欣赏,并说出这些画什么地方好,什么地方还需改进。对于他们好的地方,我们要学习,让我们画出更美丽的大鱼。

活动反思:

当幼儿将作品全部组合起来,使美人鱼穿上五彩夺目的新装时,幼儿的情绪达到了高潮,体验到了助人为乐的美好情感,顺利实现了教育目标。

虞美人教案设计篇七

这是一首咏七夕的节序词,起句展示七夕独有的抒情氛围,“巧”与“恨”,则将七夕人间“乞巧”的主题及“牛郎、织女”故事的悲剧性特征点明,练达而凄美。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故事,歌颂坚贞诚挚的爱情。结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最有境界,这两句既指牛郎、织女的爱情模式的特点,又表述了作者的爱情观,是高度凝练的名言佳句。这首词因而也就具有了跨时代、跨国度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品位。

此词熔写景、抒情与议论于一炉,叙写牵牛、织女二星相爱的神话故事,赋予这对仙侣浓郁的人情味,讴歌了真挚、细腻、纯洁、坚贞的爱情。词中明写天上双星,暗写人间情侣;其抒情,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读来荡气回肠,感人肺腑。

词一开始即写“纤云弄巧”,轻柔多姿的云彩,变化出许多优美巧妙的图案,显示出织女的手艺何其精巧绝伦。可是,这样美好的'人儿,却不能与自己心爱的人共同过美好的生活。“飞星传恨”,那些闪亮的星星仿佛都传递着他们的离愁别恨,正飞驰长空。

关于银河,《古诗十九首》云:“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盈盈一水间”,近咫尺,似乎连对方的神情语态都宛然目。这里,秦观却写道:“银汉迢迢暗渡”,以“迢迢”二字形容银河的辽阔,牛女相距之遥远。这样一改,感情深沉了,突出了相思之苦。迢迢银河水,把两个相爱的人隔开,相见多么不容易!“暗渡”二字既点“七夕”题意,同时紧扣一个“恨”字,他们踽踽宵行,千里迢迢来相会。

接下来词人宕开笔墨,以富有感情色彩的议论赞叹道:“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一对久别的情侣金风玉露之夜,碧落银河之畔相会了,这美好的一刻,就抵得上人间千遍万遍的相会。词人热情歌颂了一种理想的圣洁而永恒的爱情。“金风玉露”用李商隐《辛未七夕》诗:“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用以描写七夕相会的时节风光,同时还另有深意,词人把这次珍贵的相会,映衬于金风玉露、冰清玉洁的背景之下,显示出这种爱情的高尚纯洁和超凡脱俗。

“柔情似水”,那两情相会的情意啊,就象悠悠无声的流水,是那样的温柔缠绵。“柔情似水”,“似水”照应“银汉迢迢”,即景设喻,十分自然。一夕佳期竟然象梦幻一般倏然而逝,才相见又分离,怎不令人心碎!“佳期如梦”,除言相会时间之短,还写出爱侣相会时的复杂心情。“忍顾鹊桥归路”,转写分离,刚刚借以相会的鹊桥,转瞬间又成了和爱人分别的归路。不说不忍离去,却说怎忍看鹊桥归路,婉转语意中,含有无限惜别之情,含有无限辛酸眼泪。

回顾佳期幽会,疑真疑假,似梦似幻,及至鹊桥言别,恋恋之情,已至于极。词笔至此忽又空际转身,爆发出高亢的音响:“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朝朝暮暮!”秦观这两句词揭示了爱情的真谛:爱情要经得起长久分离的考验,只要能彼此真诚相爱,即使终年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伴的庸俗情趣可贵得多。这两句感情色彩很浓的议论,与上片的议论遥相呼应,这样上、下片同样结构,叙事和议论相间,从而形成全篇连绵起伏的情致。这种正确的恋爱观,这种高尚的精神境界,远远超过了古代同类作品,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这首词的议论,自由流畅,通俗易懂,却又显得婉约蕴藉,余味无穷。作者将画龙点睛的议论与散文句法与优美的形象、深沉的情感结合起来,起伏跃宕地讴歌了人间美好的爱情,取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此词的结尾两句,是爱情颂歌当中的千古绝唱。

就全篇而言,这首写神话故事的词,句句是天上,句句写双星,而又句句写人间,句句写人情,天人合一,成为千古抒情绝唱。其抒情,悲哀中有欢乐,欢乐中有悲哀,悲欢离合,起伏跌宕。词中有写景,有抒情,有议论,虚实兼顾,融情、景、理于一炉。有趣的是,婉约词家在写作上常以议论为病,而今作为婉约派大师的秦少游,直接在这篇名作中抒发了议论:“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些自由流畅的句子,近于散文,却更显得婉约蕴藉,余味盎然。这说明议论运用得好,也能赢得极好的艺术效果的。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虞美人教案设计篇八

1、欣赏盛开的虞美人花,感受花朵颜色的鲜艳,尝试用水粉湿画法表现虞美人花。

2、学习用点画的方法表现花朵,感受湿画法产生的特殊变化。

3、喜欢用水粉笔作画,体验成功感。

1、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一些春天的花,有使用水粉笔作画的经验。

2、物质准备:ppt,实物投影、湿画纸,托盘、红、黄、绿水粉颜料,大号、中号水粉笔、美劳杯、棉签、抹布等。

1、谈话导入。

——师:春天来了,许多花儿都开了,你喜欢什么花呢?

2、欣赏虞美人,感受其颜色、外形独特的美。

(1)出示ppt图片1,引导幼儿远观虞美人,感受大片花丛的视觉震撼。

——师:草地上开了一大片特别的花儿,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师:漂亮吗?看到这么一大片花儿你有什么感觉?

(2)出示ppt图片2,引导幼儿近观虞美人,感受花朵的.造型细节。

——师:你能发现这花儿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花瓣是什么样的?像什么?花茎呢?(细细长长)

(3)出示ppt图片3,引导幼儿感受一簇花的颜色、疏密、高低的变化。

——师:这片花丛里的花儿是怎么排队的?有的...有的...(有的红有的黄,有的高有的矮,有的靠得近,有的离得远......)

(4)了解虞美人花朵的名称。

——师:这么好看的花儿,有个好听的名字叫虞美人。

3、欣赏爱米尔的作品,感受湿画法表现的花朵。

(1)出示ppt图片4,引导幼儿欣赏作品,简单介绍画家爱米尔。

——师:有个画家叫爱米尔,他也很喜欢虞美人,还把它们画下来了呢!看!

(2)介绍并示范湿画法,提出绘画要求。

介绍打湿的画纸,观察水粉笔画上去后发生的变化。

——师:爱米尔画画用的纸和我们的平时可不一样,他先用水打湿画纸,花朵怎么画?谁来试一试?(引导幼儿观察方法与变化)

鼓励个别幼儿尝试示范用大号水粉笔点画出花朵,棉签画花茎和叶子。

提出绘画要求:用完什么颜色的笔还要放回相同颜色的美劳杯里。

4、幼儿自由创作表现,教师巡回指导。

(1)鼓励幼儿大胆绘画,给与个别有困难的幼儿适当帮助。

(2)重点观察幼儿水粉笔的运用,以及运用水粉的习惯。

5、展览幼儿作品,共同欣赏。

虞美人教案设计篇九

教学目的:

了解宋词的基础知识及作家经历。

领悟词中深远而优美的意境,并背诵诗词。

教学重点和难点:

词的意境的领悟和词的背诵。

教学方法:

讲读与背诵结合。

所需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鹊桥仙。

秦观。

一、关于宋词:

词产生于唐代,兴盛于宋代。词是一种配乐的诗歌。唐代传入了大量的西域音乐,称为胡乐。胡乐和民间音乐结合,称“胡夷里巷之曲”。这种音乐在宴会上演奏,称“燕(宴)乐”。词是配合燕乐的歌。这种配合燕乐的歌,字句有长短,故又叫长短句。晚唐时期,中国文学史上词独立成为一体,与诗并行发展。

词从产生直到北宋初期,都是风格柔婉,表现细致缠绵的感情,称为婉约派。到了苏轼,用词来抒写自己的抱负,创造了一种豪迈的风格,称为豪放派。到了辛弃疾,这种豪迈的词风进一步宏扬。

北宋:晏殊、晏几道父子、柳永、苏轼、李清照。

南宋:陆游、辛弃疾、陈亮、岳飞等。

二、作者简介:

秦观: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北宋词人。元丰进士,曾受学于苏轼门下,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后被苏轼荐于朝,历任太学博士等官职,后被贬,又徙郴州、雷州。以词著称于世,其作多写男女恋情,或感叹身世,风格轻柔,词情俱佳,尤能创造性的刻画人物形象,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代表作有《鹊桥仙》(纤云弄巧)、《踏沙行》(雾失楼台)等。

三、词欣赏。

(一)注释:

鹊桥仙:此调专咏牛郎织女七夕相会事。始见欧阳修词,中有“鹊迎桥路接天津”句,故名。又名《金风玉露相逢曲》、《广寒秋》等。双调,五十六字,仄韵。

纤云弄巧:是说纤薄的云彩,变化多端,呈现出许多细巧的花样。

飞星:流星。一说指牵牛、织女二星。

银汉:银河。迢迢:遥远的.样子。暗度:悄悄渡过。

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李商隐《辛未七夕》:“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金风:秋风,秋天在五行中属金。玉露:秋露。这句是说他们七夕相会。

忍顾:怎忍回视。

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语出宋玉《高唐赋》。

(二)评解:

《鹊桥仙》原是为咏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而创作的乐曲。本词的内容也正是咏此神话。

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古已有之,如《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曹丕的《燕歌行》,李商隐的《辛未七夕》等等。宋代的欧阳修、柳永、苏轼、张先等人也曾吟咏这一题材,虽然遣辞造句各异,却都因袭了“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格调哀婉、凄楚。相形之下,秦观此词堪称独出机杼,立意高远。

下片则是写依依惜别之情。“柔情似水”,就眼前取景,形容牛郎织女缠绵此情,犹如天河中的悠悠流水。“佳期如梦”,既点出了欢会的短暂,又真实地揭示了他们久别重逢后那种如梦似幻的心境。“忍顾鹊桥归路”,写牛郎织女临别前的依恋与怅惘。不说“忍踏”而说“忍顾”,意思更为深曲:看犹未忍,遑论其他?“两情若是”二句对牛郎织女致以深情的慰勉: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这一惊世骇俗、震聋发聩之笔,使全词升华到新的思想高度。

显然,作者否定的是朝欢暮乐的庸俗生活,歌颂的是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在他的精心提炼和巧妙构思下,古老的题材化为闪光的笔墨,迸发出耀眼的思想火花,从而使所有平庸的言情之作黯然失色。

这首词将抒情、写景、议论融为一体。意境新颖,设想奇巧,独辟蹊径。写得自然流畅而又婉约蕴藉,余味隽永。

(三)集评:

张燕瑾《唐宋词选析》:秦观的这首《鹊桥仙》独具丰彩,是富有创造精神的好作品。它既没有慨叹会少离多,也没有抒发脉脉的相思。却自出机抒,歌颂坚贞不渝、诚挚不欺的爱情。

沈祖《宋词赏析》:这首词上、下片的结句,都表现了词人对于爱情的不同一般的看法。他否定了朝欢暮乐的庸俗生活,歌颂了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文史知识》(1982.12):秦观的这首《鹊桥仙》上片以“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发抒感慨,下片词人将意思翻进一层,道出了“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爱情真谛。这字字珠玑、落地若金石声的警策之语,正是这首词流传久远,历久而不衰的关键所在。

[知识拓展]。

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注释:

鹊桥仙:此调专咏牛郎织女七夕相会事。始见欧阳修词,中有“鹊迎桥路接天津”句,故名。又名《金风玉露相逢曲》、《广寒秋》等。双调,五十六字,仄韵。

纤云弄巧:是说纤薄的云彩,变化多端,呈现出许多细巧的花样。

飞星:流星。一说指牵牛、织女二星。

银汉:银河。迢迢:遥远的样子。暗度:悄悄渡过。

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李商隐《辛未七夕》:“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金风:秋风,秋天在五行中属金。玉露:秋露。这句是说他们七夕相会。

忍顾:怎忍回视。

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语出宋玉《高唐赋》。

评解:

《鹊桥仙》原是为咏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而创作的乐曲。本词的内容也正是咏此神话。

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古已有之,如《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曹丕的《燕歌行》,李商隐的《辛未七夕》等等。宋代的欧阳修、柳永、苏轼、张先等人也曾吟咏这一题材,虽然遣辞造句各异,却都因袭了“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格调哀婉、凄楚。相形之下,秦观此词堪称独出机杼,立意高远。

下片则是写依依惜别之情。“柔情似水”,就眼前取景,形容牛郎织女缠绵此情,犹如天河中的悠悠流水。“佳期如梦”,既点出了欢会的短暂,又真实地揭示了他们久别重逢后那种如梦似幻的心境。“忍顾鹊桥归路”,写牛郎织女临别前的依恋与怅惘。不说“忍踏”而说“忍顾”,意思更为深曲:看犹未忍,遑论其他?“两情若是”二句对牛郎织女致以深情的慰勉: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这一惊世骇俗、震聋发聩之笔,使全词升华到新的思想高度。

显然,作者否定的是朝欢暮乐的庸俗生活,歌颂的是天长地久的忠贞爱情。在他的精心提炼和巧妙构思下,古老的题材化为闪光的笔墨,迸发出耀眼的思想火花,从而使所有平庸的言情之作黯然失色。

这首词将抒情、写景、议论融为一体。意境新颖,设想奇巧,独辟蹊径。写得自然流畅而又婉约蕴藉,余味隽永。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