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虞美人教学反思篇一
1. 了解词的基本知识及词作者的相关情况;
2. 理解词的基本意义和词思想内涵;
3. 体会词的艺术特点, 对李煜的词风有一定的了解。
1.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
2. 提高诗歌鉴能力。
合作式教学 师生相互质疑、讨论
教学时数,一课时。
1、 了解词的背景及词的相关知识;
2、 理解本词的内容,感知词的思想内涵,体会词的音韵美;
3、 当堂背诵本词。
一、导入新课
检查导学案赏析《玉楼春》
学生教师补充质疑:描绘了一个什么场面,想象一下,给你什么感觉?那些地方可以展现出来?
二、复习词的基本知识
1. 提问学生
2. 教师补充
“词”又称“诗余”、“曲子词”、“长短句”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一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一般分为两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词最为常见。
词按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则为长调。(多媒体显示词的相关知识)
三、播放虞美人
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和刚才那一首词一样吗?
四、朗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张一弛,一顿一挫,忧伤,入情入境、高质量的诵读。要朗读得好,必定要把握全词的情感核心。请问,文中哪个词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愁投影呈现:放大“愁”字,字色由黄变黑
李煜的愁有哪些。投影呈现问题:李煜的愁国家灭亡“国家灭亡”。离开君主宝座的失落。
对往事的怀念,或者说是那个岁月流逝,自己的命运越来越差。投影呈现:往事之叹亡国之恨“愁”离家之痛思家之苦投影呈现:投影呈现:如何正确评价李煜的“愁”?
无须责备他纵情声色以至丧失了南唐美丽的山河,我所感受的是他卸去帝王外衣后的平民式的抒情。“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种花帝王之愁为凡人之愁的做法,已经总艺术从审美的角度深深感染着古往今来的李煜的读者。再由审美的通道回过来看,我们又能看到李煜独有的天堂炼狱般的大绝望,苦难风流的大哀伤,那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如果说,我们要同情李煜的话,那只能是审美上的同情,而不是道德上的怜悯。
学生再次体味词的意境。
五、集体朗诵
根据学生朗读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指导。
六、学生借助手头资料及课本注解分组讨论词的字面意思,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质疑、答疑。(也可以由学生自己相互质疑解答)
七、简介作者品味诗歌
采用分组协作讨论的学习方式。
提问:1、“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
学生发言,各抒己见。
教师点评:李煜亡国后,过着囚徒般的生活,所以对生活感到绝望,从而对花谢花开、月圆月缺感到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
板书补充:一切景语皆情语 眼前景(实写)——心中情(虚写)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体指的是什么?
学生思考讨论,分小组发言。
教师点拨: 锦衣玉食、后宫佳丽、国君的尊荣富贵的生活
精神上的欢乐、尊严、自由及生存的安全感。
3. 前六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由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点拨: 宇宙之永恒不变 “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
对比手法
人生之短暂无常 “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
写出了词人作为一位亡国之君面对物是人非,复国之梦难圆的无限怅恨之情。
4. 品味欣赏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引导学生思考词句用了什么方法来写愁?抒发了词人的怎样的感情?还有哪些诗句中用了这种手法来写愁思?
激发学生思考,小组协作讨论,发言。启发学生体会抓住意象的特征来思考其所含的意味。
教师点评: 愁思恰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
以水喻愁
(比喻) 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作为一位亡国之君,李煜过着屈辱的生活,人生的愁思,故国灭亡之恨,让他心潮起伏,忧思难平。这种有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绵绵无尽。
5. 知识延伸 讨论:词中两次出现“月”这一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月”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固定的涵义吗?
启发学生思考,联系他们所学过的诗歌进行分析讨论。由“月”而“柳”、“长亭”。
八、播放歌曲《虞美人》
屏幕播放邓丽君演唱的mtv。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感受体会词的意境。
九、学生背诵全词。
加深体会词人的感情
十、延伸阅读浪淘沙、相见欢、乌夜啼
赏析内容思想感情意境意象
浪淘沙① 李煜 帘外雨潺潺,②春意阑珊。③罗衾不耐五更寒。④梦里不知身是客,⑤一晌贪欢。⑥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乌夜啼》
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
相留醉,
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十一、小结鉴赏诗歌的方法
十二、播放歌曲《虞美人》
学生学唱,体味词的意境。
虞美人教学反思篇二
1、 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2、 理解本文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和跌宕起伏的笔法。
这首词语言比较直白,感情比较激越,让学生根据课下的注释理解课文的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隔句相承和三度对比的手法,在理清本文思路的基础上背诵本文。
本文的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是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和起伏跌宕的手法,我们要重点赏析。本文通篇采用问答,以问起,以答结,以高亢快速的调子,刻绘了词人悲愤相续的心理活动。我们要调动我们的情感积累去仔细领会。
一课时
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
李煜的词上承花间词和南朝宫体词,下启北宋婉约词,其所创言怀述志的新诗体,直接倾泻自己的深哀巨痛,使词摆脱了花间词曼声吟唱的风格,并对北宋豪放词家在艺术手法上有较大影响。
这首词是李煜的绝笔词,是他后期代表作,学习本词要细心体会李词的特点,它所承载的感伤长愁,体悟“情景交融”这一创作手法的巧妙运用,体悟词这一体裁与诗相比的不同点,从而明白词的特点。
宋太祖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送到汴京,被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被封为违命侯。过了二年多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后主于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祖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可以说此词是他的绝命词。前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的确,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国事”的亡国之君没什么好说的,可是作为一代词人,他给后代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文字,千古传诵。这首《虞美人》就是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篇。
隔句相承,三度对比的特点,进行诵读。
“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是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也是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
头二句以春花秋月之无休无尽和人世间多少“往事”之短暂无常对比;“小楼昨夜又东风”的永恒和“故国不堪回首”的变化无常相对比;“雕栏玉砌应犹在”和“朱颜改相对比。
问答对
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永恒有常)
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短暂难测)
几多愁江水不言之言(永恒和短暂达到统一)
1、 提问:“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明确:它的确是美好的事物,然而随着词人身份地位的改变,这些美好的事物也将在词人的心里改变颜色。原来锦衣玉食,在如花宫女朝歌夜弦伴着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伤,这样美好的的事物不如结束才好。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什么呢?
明确:“往事”的内容很丰富,可以泛指他做帝王时的一切活动。如后宫佳丽的簇拥,高坐庙堂、万首称臣的尊严以及为所欲为的自由感等等。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表现用法?请同学们几个这方面的事例。
明确:运用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
用流水写愁的诗句: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厢愁
李煜的“自是人生长恨水东流。”
把愁绪具体化的诗词:
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
李煜的“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白的“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早如青丝暮成雪。”等等。
何处何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嗖嗖,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云,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秦观《浣溪沙》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商隐《代赠》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万俟咏《长相思》)
李煜创作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词各一首,与《虞美人》三词连贯在一起,全面体会李煜其词其人,深化迁移。
1.第一创作阶段:
一斛珠
晚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罗袖浥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2.第二创作阶段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院,锁清秋。
深入体会三个时期代表了李煜三种人生态度:第一时期“眷念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人生”,第二时期“感叹人生无常”,“愁肠入怀”,第三时期“厌倦”。如果作者对人生未感厌倦,是决写不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这样凄婉哀怨的词的。从而深入体悟李煜其人其词,明白他在词史上“遗世独立”的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1、表现手法灵活多样
(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2).虚实结合
(3).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
3、抒情方式:情真意切,洗尽脂粉,纯用白描,直抒胸臆。
4、语言特色:返朴归真
春花开落秋月圆缺年年岁岁,
往往复复到何时才算完呢?
人生短暂,转眼多少往事成空。
小楼昨夜又东风,
不忍回首啊,月下故国在我手中毁灭,
宫中亭台楼阁也许还在吧,
只是流连于那的人容貌已改,
人生就意味着无尽的悲愁,
若问你的愁苦有多少,
我知道,恰如一江春水不分昼夜,滚滚东流。
这首《虞美人》充满了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一个处在刀俎之上的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李煜这种纯真感情的全心倾注,大概就是王国维说的出于“赤子之心”的“天真之词”吧,以致他为此付出了生命。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这首词就是这样的不朽之作。
虞美人教学反思篇三
1、掌握有关词的文体知识。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3、学会选择恰当的意象来写愁。
4、学会用积极态度对待生活。
1、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2、如何通过词眼来分析课文。
3、通过对比,探讨积极的人生观。
(一)、“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代赵翼《论诗》)唐诗过后是宋词。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宋代文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趋于完善、臻于完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二)、以《相见欢》引出新课(全班同学一起背诵,并板书名句,然后板书新课题)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这首词是作者降宋后所写,通过描述秋夜冷落凄清之景,以及由此引起的无限愁思,借以表达他的亡国哀思。)
二、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如有人会唱就唱一遍),要注意节奏和情感。
朗读此诗,抓住一个“愁”字即可,要读出幽怨、悲伤、无奈、悔恨的味道。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词眼:愁
李煜,即李后主,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李煜的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成就很高。《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这是李煜的绝命词,表达了词人对故国的深切怀念。
李煜的“愁”:(学生讨论,然后请两位同学上来板书)
师:这些层层叠叠的“愁”铺天盖地而来,真的是“剪不断,理还乱”。我们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么,作者是借什么来把抽象的“愁情”写得如此生动呢?
1:选取典型的景物,如“春花秋月”“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两次出现了“月”,而“月”又常常表现怀念故乡,思念亲人等主题有关。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我寄愁心与明月”等名句。
2:结尾的名句用了比喻,把抽象的感情写得很形象。
3:虚实结合。对往事的回忆,引起现在的愁苦,前虚后实。
师:很好。我看除了对比(“雕栏玉砌”的“在”和“朱颜”的“改”作对比)、比喻、虚实的运用外,作者的发问也很有特色。
先问天:“春花秋月何时了?”
再问人:“往事知多少?”
最后问自己:“问君能有几多愁?”可以说是,问天天不应,问人人不知,问己泪满面。层层叠加,曲折回旋。
最后以“一江春水”作结,这哪是一江春水啊?简直就是一江愁水,一江苦水,使抒情达到了极至。
板书:①意境的创设上: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实写:物是(自然永恒)
虚写:人非(人生无常)
②比喻
③对比。(“宇宙的永恒不变”和“人生之短暂无常”作对比)
④发问
其实,全文除了“愁”字以外,还有一个关键的字眼,那就是“改”字。
明确:“只是朱颜改”的“改”字,改变的不仅仅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由国之君沦为阶下囚)、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
总结:这首词通过描述秋夜冷落凄清之景,以及由此引起的无限愁思,借以表达他的亡国哀思。
前六句的章法是三组对比,隔句相承,反复对比宇宙之永恒不变与人生短暂无常,富于哲理意味,感慨深沉。
这六句中哪些是写“宇宙的永恒不变”?哪些是写“人生之短暂无常”?
在这六句中,“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如此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唱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唱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
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这九个字,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并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具象。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愁苦吗?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这两句充满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诗人这种纯真深挚感情的全心倾注,让他为此付出了生命,但也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这样的不朽篇章。这是一种化帝王之愁为凡人之愁的做法,这是他卸去帝王外衣后的平民式的抒情,否则的话,它就无法深深感染着古往今来的他的读者。
尼采说:“在所有文学作品中,我尤其喜欢那些用血写出来的文字。”
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陈毅的《梅岭三章》也是在这种情况下写的)
的确,平庸的心灵只能有平庸的痛苦,平庸的痛苦只能产生平庸的艺术,而那些伟大的艺术只会在绝望的心灵里诞生。
我们可能不会绝望,我们可能不会写出惊人的篇章,但是,热爱生活比一切都显得重要。让我们热爱诗歌热爱生活吧!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愁的重量
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的长度
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辛弃疾《鹧鸪天》)——愁的动感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愁的无绪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愁的形状(或体积)
(一)从职业上看,他既是国主,又是词人
1、成功的词人(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
2、失败的政治家(生活奢侈豪华、沉浸于声色犬马、不务正业,从他作
品的内容可体现这一方面:他的作品前期主要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后期主要表现他的思乡之情、亡国之恨,而这种“情”,这种“恨”又主要体现在对过去生活的怀念)。
(二)勾践与李煜
同是亡国之君,他们两人的做法却大相径庭。
勾 践:反省自己,制定策略,卧薪尝胆,东山再起
李 煜:留念过去,纵情声色,胸无大志,被赐而死
就其根本原因,勾践还想当国王,李煜选错了职业。这是由人生观的不同造成的。如果是你,你将选择什么样的人生观?
⑴熟读、背诵。
⑵找一个你认为最能表现“愁”的意象,写一篇作文(课堂上如有时间就先谈谈自己的构思)
文学作品主要以写人为主,写人的作品又是以写情为主。李煜是一个情感丰富的词人,他的词主要体现了一个“情”字。这首词是以写“愁情”为主的成功之作,教学时,不仅要分析词人是怎样使抽象的“愁”形象化,还要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让学生知道对“愁”的描写是多样化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入手(如以上事例),选择的角度不同,“愁”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形象也就不同,学会借助自然景物表达自己的情感。
使用勾践的事例,主要是想教会学生对待生活须持的一种积极的态度。生活的无助,学习的艰难,事业的失败,病痛的折磨,这些都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生活的勇气。在困难面前,我们不能像李煜那样,只会借梧桐,借江水来抒发自己的无奈,而要学勾践,卧薪尝胆,打败吴国,夺回天下,永远把生活的主动权操纵在自己手上,做生活的强者。
虞美人教学反思篇四
感受李煜词中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鉴赏李煜词的深远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
理解李煜词“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
以诵读与欣赏为主,课件融合朗读、音乐、歌曲、图片,构成优美的课堂情境。
一课时
导入:背诵《相见欢》(2分钟)
读:让学生谈对这首词的感情基调,后听配乐朗读,是否合自己对词的欣赏,发表看法。(8分钟)
欣赏:歌曲 跟唱(10分钟)
积累:训练学生美读并背诵 (5分钟)
鉴赏:让学生选句欣赏 以“我认为这句美(或不美),在于……”(10分钟)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实虚结合,看到眼前景物,沉入对往事的回忆中,美好的时光匆匆而去,作者开篇奠定悲凉的基调,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作者登楼遥望,东风吹面,月明之夜,故国何在?两字“不堪“心中悲痛不言而喻,令人伤怀涕泣。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故国的景物依然还在吧,然而已是物是人非,不能不让人悲上心头,愁肠寸断,唏嘘不已。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此句为千古名句,以浩荡东流的长江比愁之深远,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以愁字点睛,反照全词,亡国之恨达到高潮。
选择喜欢的一首词,理解并积累(5分钟)
《浪淘沙》
《相见欢》
《乌夜啼》
迁移训练(5分钟)
古诗词中写“月”的语句:
写出蕴含愁绪的诗句: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自由花。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李白)
引申练习:用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这种手法写愁的名句再举几例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试问闲愁几许,梅子黄时雨。
虞美人教学反思篇五
1、了解词作者的相关情况;
2、以诵读为主来品读词;体会词的音韵美;
3、体会词的艺术特点,理解词的基本意义和词思想内涵,对李煜的词风有一定的了解。
1、如何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
2、提高诗歌鉴能力。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宝库中,有两颗璀璨的明珠,一颗是唐诗,另一颗就是宋词。词最初在唐、五代就已经出现了,至宋代达到全盛时期。五代时期最杰出的词人是李煜。今天我们来学习李煜的绝命词《虞美人》。
二、简介作者
李煜,世称南唐李后主,人多称之为李后主,他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李煜的前半生,是南唐的国君,过着奢华的生活。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者离愁别恨。亡国后,词多数是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虞美人》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首。
三、配乐朗诵:学生初步体味词的意境。
四、集体朗诵
五、品味诗歌
1、“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
春花秋月它的确是美好的事物,然而随着词人身份地位的改变,这些美好的事物也将在词人的心里改变颜色。原来锦衣玉食,在如花宫女朝歌夜弦伴着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伤,这样美好的的事物不如结束才好。
板书补充:一切景语皆情语眼前景(实写)——心中情(虚写)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体指的是什么?
教师点拨:锦衣玉食、后宫佳丽、国君的尊荣富贵的生活精神上的欢乐、尊严、自由及生存的安全感。
3、头六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头二句以春花秋月之无休无尽和人世间多少“往事”之短暂无常对比;“小楼昨夜又东风”的永恒和“故国不堪回首”的变化无常相对比;“雕栏玉砌应犹在”和“朱颜改相对比。
宇宙之永恒不变“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
对比手法
人生之短暂无常“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
几多愁江水不言之言(永恒和短暂达到统一)
写出了词人作为一位亡国之君面对物是人非,复国之梦难圆的无限怅恨之情。
4、品味欣赏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引导学生思考词句用了什么方法来写愁?抒发了词人的怎样的感情?还有哪些诗句中用了这种手法来写愁思?(启发学生体会抓住意象的特征来思考其所含的意味。)
教师点评:愁思恰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
以水喻愁(比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作为一位亡国之君,李煜过着屈辱的生活,人生的愁思,故国灭亡之恨,让他心潮起伏,忧思难平。这种有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绵绵无尽。
运用比喻写愁思的名句,可启发学生思考,然后列举一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5、知识延伸讨论:词中两次出现“月”这一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月”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固定的涵义吗?启发学生思考,联系他们所学过的诗歌进行分析讨论。由“月”而“柳”、“长亭”。
月:怀念亲人,怀念故乡之意。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秦时明月汉时关。
柳:同“留”,依依惜别之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长亭:送别之意。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六、总结全诗。
这首《虞美人》充满了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一个处在刀俎之上的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是史所罕见的。李煜这种纯真感情的全心倾注,大概就是王国维说的出于“赤子之心”的“天真之词”吧,以致他为此付出了生命。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这首词就是这样的不朽之作。
七、作业:背诵课文
虞美人教学反思篇六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诗歌,体会诗人作者的亡国之痛和浓如春水的愁绪。
2、理解本文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和跌宕起伏的笔法。
学习重点:
1、理解本文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和跌宕起伏的笔法。
2、体会词中三度对比、隔句相承的艺术手法。
学习过程:
导读
作者及背景简介
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宋太祖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送到汴京,被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被封为违命侯。过了二年多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后主于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祖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可以说此词是他的绝命词。前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导学、导思
诗歌鉴赏
1、文中哪个词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
2、为什么而愁?
3、“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4、“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
5、“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表现用法?
7、这无限的忧愁,虽然真实存在,但毕竟过于抽象,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么,作者是怎样来写“愁情”的呢?
①意境的创设上: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实写:
虚写:
实写:物是(自然永恒)
虚写:人非(人生无常)
作者运用了这么多的意象,创设了生动形象的一幅幅画境:春花秋月图,小楼东风图,故国月明图等,将自己深厚的思想感情寄寓在这些意象上,做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②比喻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比喻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显示出愁思就像那春水一样汪洋恣肆,奔放倾泻;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③三度对比,隔句相承
对比:
是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
是一脉相承,专说人生短暂无常。
如此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唱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唱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将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曲曲传出。
④发问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可以说是问天天不应,问人人不知,问己泪满面。一唱三叹,层层叠加,曲折回旋,最后以作结,这哪是一江春水,简直就是一江愁水,一江苦水,使抒情达到了极致。
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①
②
导练
1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月亮”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涵义吗?
2背诵这首词。
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
《虞美人》配餐作业(22)
组题康建英时间3月30日
一、基础知识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组是()
a、虞美人(yù)窈窕(yǎo)惊蛰(zhé)
b、漫溯(sù)庐冢(zhǒng)雕栏玉砌(qiè)
c、羯鼓(jié)青荇(xìng)愀然(qiǎo)
d、滂沱(pāng)瑰怪(guǐ)深思慎取(shè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辨别筹码颠簸雕阑玉砌
b、忽略题词肄业疼心疾首
c、联手召唤惆怅屈意逢迎
d、朱颜伏法寂寥对薄公堂
3、对下面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是()
a、春花秋月何时了了:了结,终止
b、雕栏玉砌应犹在雕栏玉砌:指所在的羁押处
c、只是朱颜改朱颜:指诗人自己的容颜
d、问君能有几多愁君:你
4、下面对《虞美人》表现手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b、这首词写景虚实结合,上阕两句都是由虚到实。
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是实写,用了对比手法。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是虚写,运用比喻把抽象的愁具体化。
二、课内阅读
阅读《虞美人》,完成下面1---2题。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分析“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中“只是”的表达作用
2、“小楼昨夜又东风”的“又”字在表达上有何作用?
三、课外阅读
阅读李煜的词,完成下列问题。
相见欢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大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1、下面对于词句比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比喻自己帝王生活结束之快。
b.以“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比喻国亡家破,是由于外力的打击。
c.以“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比喻帝王生活一去不复返,企其重来之不可再得。
d.以“水长东”比喻自己的愁苦将会像东流水一样滚滚而去,这样自己就能摆脱忧愁,自由生活了。
2、下列对于词作内容理解不够确切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描写在寒雨急风的摧残之下,林花凋谢,春去匆匆。字里行间,寄寓着词人因感到人生短促,好景不长而产生的极度哀伤。
b.词的下阕,抒写好景不再的哀愁和人生痛苦的怨恨。整首词的结句是主题特别深刻之处。
c.这是一首即景抒情的小词。词人通过描绘春残花谢的自然现象,抒写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它是李煜早期词作的代表作之一。
d.这首小词语言清新、情调哀怨、意味深长。词人把自己的主观感情灌注于自然景物之中,情景交融,物我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