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实用16篇)

202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实用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4 20:57:03
202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实用16篇)
时间:2023-11-14 20:57:03     小编:书香墨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篇一

【颁奖词】:父亲留恋那油菜花开的芬芳,儿子就把他葬在不远的山上。三十年花开花谢,两代人春来秋往,一家人不分昼夜,守护最微弱的希望。一粒种子,蕴含着世代相传的梦想。

【事迹介绍】:

沈克泉,男,享年74岁,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杨桥村村民。

沈昌健,男,46岁,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杨桥村村民。

1978年,养蜂人沈克泉在贵州山区发现了3株花期长,生长结构好的野生油菜,将其带回家乡播种,想为养蜂场提供新的蜜源。继而想到改良培育出产量高的油菜品种,为家乡解决吃油难的问题。

一开始,乡亲们嘲笑他“泥腿子想当科学家”.直到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沈克泉培育出了优质油菜种,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可。

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沈克泉的油菜品种未经国家审定,当地部门对沈克泉进行了罚款、拘留。但他仍刻苦自学有关油菜遗传育种和生产栽培的知识。在没有专业分析、没有专业仪器的情况下,父子俩用肉眼观察,凭记录总结规律。

1996年,家里为搞油菜研究欠债不少。沈昌健卖掉中巴,带着卖车款回家投入油菜研发。

2004年,沈克泉父子繁育的“贵野a”不育系获国家发明专利证书。2007年,沈克泉带着自己培育的巨型油菜“独闯”在武汉召开的第12届国际油菜大会,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2009年,沈克泉去世,沈昌健依然是坚持着油菜育种。家人将沈克泉葬在离试验地不远的山坡上。家人知道,这些油菜是老人最后的心愿和牵挂。

如今,沈昌健的“沈油杂”202、819已进入区域试验环节,五亩送检试验田里有300个单株样本,每个样本送检一次就是200元;300亩的示范片里还欠着两万多的工钱,马上要施肥又是两万的肥料钱。对于已经35年没有主业收入的沈昌健一家而言,“吃饭靠田,科研靠借”.几十年来,沈克泉、沈昌健父子自筹资金150多万元,这几年政府也常有资助,可沈家里欠下了不少债,“几乎所有亲戚都借遍了。”家里最值钱的是两台用来贮藏油菜种子的冰箱。

35年父子相继,只为一株油菜的梦想。沈昌健说等现在的种子通过审定了,会卖给种子公司,拿着资金去滚动开发下一代油菜杂交新组合。自己的油菜育种路也许得“慢慢走”,但怎么也会走下去。

6、格桑德吉:悬崖边上的护梦人。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篇二

6月17日18时48分,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亲眼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全网“沸”了。

6月17日,57岁的指令长聂海胜,和另两名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开始了我国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黝黑的皮肤是聂海胜一路携带的家乡印记。这个少言寡语的农村少年,用田野里生长出来的韧劲和生命力,一步步走向太空。

10多岁时,汤洪波已是家中插田扮禾的一把好手。当时,汤海秋承包了10多亩田,白天种水稻晚上烧砖,干活瞌睡了就吃个鸡蛋、喝几口补脑汁提神。

“双抢的时候,他跟在扮桶后面收谷子,满身都是禾灰,只看得清两个眼珠子。”在父亲汤海秋眼中,儿子从不叫苦叫累,小时候干得最调皮的事,就是偷偷躲在田地里看小说。

“天刚蒙蒙亮,他就起床烧柴火做饭,做完家务后才急急忙忙去上学。因为怕耽误上课,他就抄近路,骑得比其他孩子快。”汤海秋说。

高三那年,儿子第一次向父亲吐露了自己的理想:招飞入伍。汤海秋这才意识到孩子已经长大,该出去闯闯了。不久后,村里传来好消息:飞栏村出了个飞行员!

“洪波伢子为国出力,是我们的骄傲!”,汤洪波成为执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的三名航天员之一的消息传遍整个村子,许多村民聚集到汤洪波家。70岁的老母亲伍兰清忙着招呼邻里乡亲,家门口“光荣之家”的牌匾,在阳光下发出耀眼的光芒。

三位航天员的人生经历也有着惊人的相似:都从小在农村长大,青年时吃了很多生活的苦;克服重重困难坚持读书,靠努力读书走出家乡;靠着过硬的身体素质、顽强的意志力成为飞行员,最后成为一名航天员。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篇三

“生得再平凡,也是限量版。”张顺东说,身体残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直面生活、改变命运。所以,在自身奋力拼搏苦干的同时,他还担任残疾人联络员,为村里的87户97名残疾人提供联络服务。他坚信,一根草顶一颗露水珠,只要自立自强、奋发向上,每个人都会像小草一样活下来,残疾人一样能够脱贫奔小康,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党的政策好,我们很幸福”

白天忙着栽秧、薅谷子,晚上还要去放田水。张顺东被电击伤的双脚因经常泡在水里而发炎,加上没钱医治,20__年时右脚溃烂得厉害,晚上洗脚就是一盆红水,不得不截肢。幸运的是,国家给报销了2万多元医药费。

手术后,张顺东筹钱买了一辆三轮车作为代步和生产工具。20__年,政府补助他们家5.1万元盖新房,料子全是他一车一车拉的。工期紧张时,他白天拉、夜晚拉,一天拉20多趟,连续拉了1个多月,仅运输一项就为家里节省了1万多元。

新房盖好了,他也累垮了,左脚严重发炎,先后做了两次手术。

疾病无情人有情。东川区委、区政府确保各项政策逐一落实到位,还安排挂钩联系干部定期走访、帮扶,为他们解决思想上的问题和困惑,帮助他们坚定脱贫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乌龙镇党委、政府和坪子村党支部及相关帮扶单位,经常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去年6月,李国秀生病无法劳作时,村里便组织群众帮助他们把5亩红薯秧全部种了下去。

如今,在各方的关心帮助下,张顺东成功安上了假肢;女儿顺利大学毕业,成为一名教师;儿子初中毕业后参加技能培训,正在靠勤劳的双手实现务工增收。张顺东还买了一台电脑,积极参加残疾人电商培训,希望把更多特色农产品放到网上去销售,找到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篇四

颁奖辞:生命只有一次,滇池只有一个,他把生命和滇池紧紧地绑在了一起。他是一个战士,他的勇气让所有人胆寒,他是孤独的,是执拗的,是雪峰之巅的傲然寒松。因为有这样的人,人类的风骨得以传承挺立。

事迹:张正祥今年61岁。30多年来,他把心血都花在了滇池保护上。最多一周,他就会绕滇池一圈,检查滇池的污染情况。绕滇池一周的长度是126公里。至今,张正祥已经绕滇池走了1000多圈。这12万多公里的行走都是为了阻止对滇池的污染和破坏。

在过去的30多年里,张正祥花光了所有积蓄,卖了家里的养猪场。妻子无法忍受,离他而去。他的子女也经常受到不明身份人的恐吓,小儿子因此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张正祥自己更是经常遭到毒打。2002年深秋,当张正祥去一家私挖私采的矿场拍照取证时,矿主的保镖开着车就向他直冲过来,张正祥当即晕倒在地。两个小时后,一场大雨把他浇醒。这次挨打,使其右眼失明,右眼眶骨折。

不理解的人称他为“张疯子”。张正祥说:“不是我疯了,是那些人疯了。是那些人不知天高地厚了,疯得只知道钱了。”

他用牺牲整个家庭的惨重代价,换来了滇池自然保护区内33个大、中型矿、采石场和所有采砂、取土点的封停。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篇五

2017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他们分别是吴锦泉、张宝艳、秦艳友、郎平、屠呦呦、阎肃、徐立平、莫振高、官东、买买提江·吾买尔、王宽等。

最让我感动的是徐立平。

徐立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高级技师。自1987年入厂以来,一直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在火药上动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燃烧爆炸。目前,火药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无法完全用机器代替。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断,药面精度是否合格,直接决定导弹的精准射程。0.5毫米是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而经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药药面误差不超过0.2毫米,堪称完美。为了杜绝安全隐患,徐立平还自己设计发明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有两种获得国家专利,一种还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由于长年一个姿势雕刻火药,以及火药中毒后遗症,徐立平的身体变得向一边倾斜,头发也掉了大半。28年来,他冒着巨大的危险雕刻火药,被人们誉为“大国工匠”。

感动中国让我们明白,自己的路该怎么走;感动中国让我们清楚,人的梦想该如何做。

感动中国让我们知道人应该懂得关爱和感恩,懂得坚强和坚持;感动中国激励我们年轻人前行和进步;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感动就在我们身边,感动一直在传递着和发扬着,相信和期待更多的爱和梦想被点亮,愿好人一生平安,愿善良的人,收获福报,祝福您们健康长寿。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篇六

20多年前去下庄,走了整整两天。第一天大清早从重庆城区出发,傍晚到巫山县城;第二天大清早从巫山县城出发,坐面的到镇上,在镇里等顺风车到最接近下庄的一条“车路”的路口,沿着一条接一条的田埂和山径转几个小时,傍晚时分到了下庄的“庄口”。站在山崖边往下看,下庄的房屋隐隐可见。再看去下庄必经的“挂壁路”,还没进去就开始担心自己怎么出得来。

下庄人凿山开路的故事,那时已在全市引发巨大反响,但那条下庄人拿生命拼出来的碎石路,一下雨就会被洪水和落石砸毁。在下庄的3天,看到毛相林和下庄人仍旧信心十足,干劲十足,只是信誓旦旦之间不免流露出一些悲壮。离开下庄时,被冲毁的通村公路还没有抢通,但毛相林和下庄人坚持要从那条通村公路上送客人。

那次用麻绳捆得严严实实,被几个人沿着陡峭的崖壁“提”出下庄的经历,20多年来不时在脑海中重现,但下庄和下庄的路与当年相比已有天壤之别。脱贫攻坚精准施策的持续发力,催生了毛相林和下庄人当年“想都不敢想”的巨变。

仍然大山环峙地处偏僻的下庄,以一个山区小村庄的独特气质,映射出朝气蓬勃的时代精神和发展道路。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篇七

今年55岁的陈玉蓉,是湖北武汉一位平凡的母亲,她的儿子叶海滨13岁那年被确诊为一种先天性疾病——肝豆状核病变,这种肝病无法医治,最终可能导致死亡。前不久,叶海滨的病情恶化住进医院,生命危在旦夕。为了挽救儿子的生命,陈玉蓉请求医生手术将自己的肝移植给儿子。

然而,就在手术前常规检查中,叶海斌被查出丙肝,必须全部切除,需要母亲切1/2甚至更多的肝脏给儿子。可是,母亲患有重度脂肪肝,1/2的肝脏不足以支撑其自身的代谢。无奈,捐肝救子的手术被取消。

陈玉蓉从医院出院后,当天晚上就开始了自己的减肥计划——每天走十公里。在随后的7个多月里,她每餐只吃半个拳头大的饭团,有时夹块肉送到嘴边,又塞回碗里去。

陈玉蓉说自己有时太饿了,控制不住吃两块饼干,吃完了就会很自责。7个多月来,她的鞋子走破了四双,脚上的老茧长了就刮,刮了又长,而几条裤子的腰围紧了又紧。

当她再次去医院检查时,奇迹出现了。脂肪肝细胞所占小于1%,脂肪肝没有了。就连医生都感叹:从医几十年,还没有见过一个病人能在短短7个月内消除脂肪肝,更何况还是重度。医生说“没有坚定的信念和非凡的毅力,肯定做不到!”2015年11月3日这对母-子在武汉同济医院顺利地进行了肝脏移植手术。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篇八

河南南阳市38岁的青年王锋,为救人三入火海叩门,烧伤面积达到惊人的98%。由于他的施救,全楼二十多人无一伤亡。王锋用生命书写的人间大爱,感天动地,温暖人心。

烈焰翻腾中,王锋让我们看见普通人的善良勇敢。他最先发现火情,离出口最近,然而却烧得最重。常人很难想象,在肉体被炙烤、剧痛难忍的情况下,一个人得有怎样奋不顾身的勇气,才能三次冲进火海救人。

王锋的事迹告诉我们,真实世界的英雄,就存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像泥土一样朴实。他们或许就是那些与你擦肩而过,却不一定注意到的陌生人;或许就是日常生活里辛勤劳作的亲人邻居。他们和我们一样,没有坚不可摧的身躯,甚至和普通人一样脆弱,然而,一旦危险发生时却能毅然挺身而出,迸发出耀眼的人性光辉。

致敬王锋,就是为无数平凡中国人的真善美敬礼。平凡的生活一样能磨练出非凡的品格,正是这种用生命释放出的品格力量,给我们的社会带来持久的温暖,激励人们不断前行。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篇九

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宝贝回家,路有多长?茫茫暗夜,你们用父母之爱,把灯火点亮。三千个日夜奔忙,一千个家庭团聚。你们连缀起星星点点的爱,织起一张网。网住希望,网住善良。

1992年,儿子的一次意外走失,让张宝艳、秦艳友夫妇体会到了走失孩子后的焦急,此后他们开始关注寻亲信息,并尝试为丢失孩子的父母提供帮助。2007年,夫妇二人建起“宝贝回家寻子网”,帮助家长们寻找孩子。为了运营好网站,张宝艳辞去工作成了一名全职志愿者。2009年,张宝艳提出的“关于建立打击拐卖儿童dna数据库的建议”得到公安部采纳,dna数据库为侦破案件、帮被拐儿童准确找到亲人,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成立8年来,“宝贝回家寻子网”不断壮大,志愿者发展到15万多人,遍布全国各地,成为照亮宝贝回家路的.一支中坚力量。目前,“宝贝回家”寻子网是唯一与公安部打拐办合作的全国性寻子网站,截至2015年11月,“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帮助超过1200个被拐及走失的孩子寻找到亲人。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篇十

【颁奖词】:时代到处是惊叹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事迹介绍】:

黄旭华,男,87岁,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那时中苏关系尚处于蜜月期,依靠苏联提供部分技术资料,是当初考虑的措施之一。1959年,苏联提出中断对中国若干重要项目的援助,对中国施加压力。毛泽东听后发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

30多年中,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

核潜艇是集核电站、导弹发射场和海底城市于一体的尖端工程。中国的核潜艇研制工作是从一个核潜艇玩具模型一步一步开始的。

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为了艇上千万台设备,上百公里长的电缆、管道,他要联络全国24个省市的2019多家科研单位,工程复杂。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

1964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1988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黄旭华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为国防事业、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颁奖词】: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苍老的手,在人间写下大爱。病弱的身躯,高贵的心灵,他在九旬的高龄俯视生命。一叠叠汇款,是寄给我们的问卷,所有人都应该思考答案。

【事迹介绍】:

刘盛兰,男,91岁,山东省烟台市蚕庄镇柳杭村村民,“五保”老人。

刘盛兰是位普通村民,年轻时在外打工,后来在一家企业作保管员。73岁的时候,老伴去世,他成了孤寡老人。为了让自己老了无力行动时,身边会有一个照顾他的人,他开始了助学。这是老人的初衷。但后来,他助学的规模远远的超出了自己的想像。

1998年,刘盛兰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救助报道,从那时起,73岁的他就将自己微薄的工资捐出去。而受捐助的学生,也逐渐从周边几个地市“扩张”到全国各地。最多的时候,他同时资助着50多名学生。

每天清早,刘盛兰起来弄点简单的饭菜,就骑着自行车走村串巷去了,直到捡回一大堆破烂。他2019年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吝啬”的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可捐资助学总计7万多元,资助了100多个学生。刘盛兰一直没进养老院,这样能拿到每年4000元的生活补贴。这些钱他全部捐给了贫困学生。

刘盛兰唯一珍藏的是一个深蓝色布袋,里面装满了汇款单和回信。这么多年过去了,老人也不记得汇出去多少钱、收了多少封信。2019年8月,因为肾病,刘盛兰住进了医院,但他仍然惦记着捐资助学,担心汇款中断和没到位会断了孩子们的希望。得知老人住院,很多受资助的孩子回来看望他,照顾他。

【颁奖词】:只为风雪之夜一次生死相托,你守住誓言,为我们守住心灵的最后阵地。洒一碗酒,那碗里是岁月峥嵘;敬一个礼,那是士兵最真的情义。雪下了又融,草黄了又青,你种在山顶的松,岿然不动。

【事迹介绍】:

陈俊贵,男,汉族,55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尼勒克县乔尔玛筑路解放军指战员烈士陵园管理员。

1979年,陈俊贵随所在部队到新疆参加修筑天山深处独库公路的大会战。1980年4月6日,部队被暴风雪围困在天山深处,面临断炊的危险。四名战士奉命带着最后的干粮出门求援,在风雪弥漫的生死关头,班长把最后一个馒头给了年龄最小的陈俊贵。

班长和战友陆续牺牲了,陈俊贵终于找到了人群,部队得救了。接受4年冻伤治疗后,他复员回到辽宁老家,始终没有忘记班长的临终嘱托:希望陈俊贵可以去他的老家看望一下自己的父母。陈俊贵不知道战友的家庭地址和父母姓名,多方打听无果,1985年冬天,陈俊贵作决定,带着妻子和刚刚出生的儿子,来到班长和战友牺牲的新疆天山脚下,为战友守墓。

20多年里,他从未停止对班长父母的寻找。终于,他从一名扫墓的老战友口中得到班长在湖北省罗田县白莲乡的地址。2019年10月,陈俊贵赶赴罗田县,得知班长父亲母亲都已去世。陈俊贵跪在班长父母坟前说:“对不起,我来晚了,你们不要牵挂,今生今世我都将守在郑林书坟前,让他永不寂寞!”

目前,陈俊贵已将班长和副班长的遗骨,从新源县移到新扩建的尼勒克县乔尔玛筑路解放军烈士陵园安葬,还担任了这里的管理员。陈俊贵说:“我不仅可以和班长在一起,还可以守护为修筑天山独库公路牺牲的战友们了!”

【颁奖词】:山梁挡住了阳光,你用肩膀刚起乡亲的盼望。村庄在渐渐丰满,你的身体却慢慢柔弱。庄稼,总要把一切还给泥土。你贴工,贴钱,贴命,你还贴近百姓的心。

【事迹介绍】:

段爱平,女,57岁,山西长治市襄垣县王桥镇返底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1998年,段爱平嫁进了返底村。为改善生活,她借钱做起了焦炭生意,两年下来赚了几十万元。当时的返底村是个名副其实的穷村,村小学的教室是危房,孩子们没有教师上课。没上过学的段爱平决定出资为村里建一所新小学。

1999年,段爱平在没有参加候选的情况下,高票当选为返底村委主任。

上任后,段爱平先后给村里盖了学校,建了养老院。为了建养老院,她没时间陪肝癌晚期的老伴,为了使村民发家致富,她带领村民种植药材,改造全村电网,投资园林建设,栽植树木,而这些项目中段爱平自己就贴了十几万。

去年,段爱平被诊断为淋巴癌,经过化疗、电烤,她的脖子已经看不到完整的肌肤,每天就靠葡萄糖和止疼药度日,身体已经到严重透支的地步。就是这样,她也没有离开工作岗位,每天想着的是要尽力再为村民做更多的事。

【颁奖词】:父亲留恋那油菜花开的芬芳,儿子就把他葬在不远的山上。三十年花开花谢,两代人春来秋往,一家人不分昼夜,守护最微弱的希望。一粒种子,蕴含着世代相传的梦想。

【事迹介绍】:

沈克泉,男,享年74岁,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杨桥村村民。

沈昌健,男,46岁,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杨桥村村民。

1978年,养蜂人沈克泉在贵州山区发现了3株花期长,生长结构好的野生油菜,将其带回家乡播种,想为养蜂场提供新的蜜源。继而想到改良培育出产量高的油菜品种,为家乡解决吃油难的问题。

一开始,乡亲们嘲笑他“泥腿子想当科学家”.直到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沈克泉培育出了优质油菜种,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可。

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沈克泉的油菜品种未经国家审定,当地部门对沈克泉进行了罚款、拘留。但他仍刻苦自学有关油菜遗传育种和生产栽培的知识。在没有专业分析、没有专业仪器的情况下,父子俩用肉眼观察,凭记录总结规律。

1996年,家里为搞油菜研究欠债不少。沈昌健卖掉中巴,带着卖车款回家投入油菜研发。

2019年,沈克泉父子繁育的“贵野a”不育系获国家发明专利证书。2019年,沈克泉带着自己培育的巨型油菜“独闯”在武汉召开的第12届国际油菜大会,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2019年,沈克泉去世,沈昌健依然是坚持着油菜育种。家人将沈克泉葬在离试验地不远的山坡上。家人知道,这些油菜是老人最后的心愿和牵挂。

如今,沈昌健的“沈油杂”202、819已进入区域试验环节,五亩送检试验田里有300个单株样本,每个样本送检一次就是200元;300亩的示范片里还欠着两万多的工钱,马上要施肥又是两万的肥料钱。对于已经35年没有主业收入的沈昌健一家而言,“吃饭靠田,科研靠借”.几十年来,沈克泉、沈昌健父子自筹资金150多万元,这几年政府也常有资助,可沈家里欠下了不少债,“几乎所有亲戚都借遍了。”家里最值钱的是两台用来贮藏油菜种子的冰箱。

35年父子相继,只为一株油菜的梦想。沈昌健说等现在的种子通过审定了,会卖给种子公司,拿着资金去滚动开发下一代油菜杂交新组合。自己的油菜育种路也许得“慢慢走”,但怎么也会走下去。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篇十一

【颁奖词】她背起药箱,他再背起她。他心里装的全是她,而她的心里还装着整个村庄。一条路,两个人,二十年。大山巍峨,溪水蜿蜒,月华皎洁,爱正漫漫的升起。

【事迹】周月华,女,43岁,重庆市北碚区柳荫镇西河村乡村医生,艾起是她的丈夫。

周月华出生后8个月被诊断为先天性小儿麻痹症,左腿残疾,这一切并没有摧垮她生活的意志。凭着自己的执着,周月华完成了中学学业并成功从卫校毕业。

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周月华因身体残疾而四处碰壁。后来,看到乡亲们每次都要步行几个小时才能到镇上医院看病,她就动了行医的心思。

周月华将平时省吃俭用下来的200元加上家中仅有的600元储蓄作为开诊所的启动资金,又把家里堂屋修整了出来做场地,药品采购则靠两个弟弟用小竹筐一筐筐往回背,1990年11月,周月华的“柳荫镇西河村卫生室”终于正式挂牌营业了。

“我喜欢我的工作,喜欢我现在所做的一切。”周月华说道,“住在偏远地方,农民看病要走上好几小时。所以我现在做多一点,让乡亲们少跑一点,少花一点,自己会感到很开心。”

最开始行医时,周月华右肩挎的是药箱,左肩杵着拐杖在山间艰难行走,这种行医方式直到她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二条左腿――她的丈夫,艾起。

周月华和艾起结婚之后,无论上山涉水,刮风下雨,只要有出诊,艾起便会揽起周月华的手,用宽阔的后背将她背到病人家里。“背你一辈子,我无怨无悔!”这个男人用20年的行动,默默支持着妻子的事业。

二十多年来,她硬是靠着拐杖和丈夫的后背,“爬”遍了方圆13平方公里的大小山岭,为辖区近5000村民带去了医疗服务。

“没有他,这么多年,我做不到的。”周月华说道,“他是我这辈子的第二条左腿。”“我背着她走了18年。我说过要背她一辈子,就要实现这个诺言,永远都不放弃。”周月华的丈夫艾起说。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篇十二

虽然每年只有十个人,有真正打动我的,也有让我无感的,但是今年的张丽莉--一个危急关头舍身而救下了学生的老师。这个看似普通的人却让我潸然泪下。

在一辆客车突然失控并冲向学生的危急关头,张丽莉不用后退一步,哪怕是站在原地不动,她都没有生命危险。可她毅然选择了飞身向前,将即将被车撞到的两名学生奋力推开,而自己却被无情的车轮重重碾过,造成双腿高位截肢。她今年刚满29岁,这个不平凡的瞬间感动了所有人,她的病情更牵动了人心,张丽莉老师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关注,她被大家亲切的称为“最美女教师”。她在学生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舍己救人,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柔弱的身躯支起一片生命的天空,用行动谱写一曲感天动地的大爱赞歌。她践行了中华民族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彰显了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这位年轻的女教师,用行动谱写着最伟大的赞歌。他是当之无愧的“最美女教师”。

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近几年来,我们听到和看到的那些不愿听到和看到的丑恶事情,曾经让我们甚是困惑迷茫。当两岁女童小悦悦被车轧过,而身旁18人路过竟视而不见,被车二次碾轧致死;当地震来临第一个跑出教室的老师“范跑跑”还在振振有词;当“彭宇案”一度让人不相信这世上还有好人在;当老人摔倒无人敢扶怕遭反诬……一件件冲击这做人的道德底线,人们不禁叹息当今社会的浮躁不堪、人情的冷漠和道德沦丧。连温总理也曾在一次紫藤花上感叹:“如今社会诚信的缺失和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人间正道是沧桑。正当我们这有着几千年文明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一次次遭受挑战与冲击时,我们的身边也在不断涌现出人间大美大爱的感动事迹和感动人物。像奋不顾身用手臂借助此时楼坠落的两岁女童而受伤的杭州“最美妈妈吴菊萍”,像深圳打工的19岁女孩不惧危险用“天使之吻”救下轻生男孩的“最美少女刘文秀”,像发生在生死关头奋不顾身救学生的“最美女教师张在丽莉”……正是他们的大美大爱,犹如一根擎天柱,撑起了我们整个社会的天,让我们在灰暗的感叹中惊喜的看到一道道人性光辉的闪耀。也正是他们一次次善良和美丽的义举,在一次次激发我们整个社会一种向善的力量。这种力量就像一块块铺路基石,当这样的基石一天天多起来时,我们前行的路就会越发的平坦,我们的内心就会生发更多的希望和鼓舞,我们的生活才会拥有温暖和感动,我们头顶的道德天空也就会更加蔚蓝,我们这个社会也就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我相信,每一个平凡的中国人都付出一点点,定能凝具一股强大的力量,这样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篇十三

20__年,西藏自治区墨脱公路通车的次年,当地群众听闻县上请来一位医术高超的“门巴族老大夫”,十里八乡的人们慕名求诊,甚至有骑马骑驴赶来的。

这位“门巴族老大夫”就是吴天一。墨脱通车后,他赴实地开展高原病调查,还很快学会用门巴语交流,以至被群众误以为是门巴族的大夫。

了解吴天一的人,都惊叹于他的语言才华:出生在塔吉克族家庭,读书时说得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大学修过俄语,到青海工作后自学成为“藏语通”,如今英语也不在话下。

上世纪80年代,吴天一曾主持一场大型田野调查,历时数年,到过青海、西藏、四川、甘肃等地的大部分高海拔乡镇牧村,收集到大量的临床资料,最终提出藏族已获得“最佳高原适应性”的论点,对发生在青藏高原的各型急、慢性高原病作出了科学系统研究,影响深远。

田野调查时,与跋山涉水、风餐露宿的艰辛相比,吴天一更关注工作怎样得到藏族群众的认可和支持。过去由于文化差异,牧民们忌讳抽血化验,可吴天一有办法:穿戴上毡帽、皮袄、马靴,地道的藏语一出口,牧民就亲热地拉他坐进了帐篷。

能用娴熟的藏语沟通,得益于吴天一日积月累打下的底子。早在1958年,中国医科大学毕业的他就响应党的号召,毅然奔赴青海支援西北建设,初到高原就开始自学藏语,后又长期坚持练习。

为牧民罗松杂巴治病的事,时隔30多年,吴天一仍记忆犹新。

罗松杂巴的家在海拔4700米的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秋智乡布甫村。当时已年过花甲的他,因患腿疾连帐篷门都迈不出。一番检查下来,吴天一确诊罗松杂巴患有关节炎,给他开了抗风湿药,还定下热敷、活动韧带等全套治疗方案。1个多月后,当田野调查团队再次途经此地,罗松杂巴站在帐篷外,带上儿子、孙子一同手捧哈达,等着献给“马背上的好曼巴(曼巴,藏语意为‘医生’)”。

田野调查也是大型义诊,具体惠及人数,吴天一没有特意统计过,“应该有上万名群众”。“那次,我和同事们骑马已走出很远,一回头,罗松杂巴家的大人小孩还在朝我们挥手……”回忆至此,吴天一掏出裤兜里的手帕,擦拭着湿润的眼眶。

“我们没有辜负这身白大褂,换来了藏族群众对科研的理解支持。”吴天一的论文,写在雪山草原上。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篇十四

空山花落,月影徘徊,淡淡的日子羡煞了湖光的潋滟,荡出一句“我们要真诚”。微微清风,拂绿青荷,浅浅的流年洗涤岁月的繁杂,留下一句“我们需要真诚”。

真诚是纽带,维系在人与人之间,缀成一个美好的和谐的社会;真诚是基石,一块块筑在国家的大厦之下。没有它,大厦将倾。

当每个人都做到真诚之时,纽带将会更加柔韧,基石将更加坚固。真诚的阳光从海上升起,照亮每一个人的心房。

真诚其实很简单。真诚实人与人之间的一份信赖。真诚是哥哥去世,弟弟代哥哥还完30万农民工巨款的一诺千金;真诚是有人摔倒上前扶一把的小小善举,真诚是童叟无欺的商业道德,真诚是生活的一捧清泉,洗涤我们心灵的污垢。所以,我们需要真诚。

真诚是阳光,人与人只有真诚,才能让幸福的阳光普照。真诚是雨露,人与人只有真诚,才能让甘露滋润干涸的心灵。真诚是花香,人与人之间只有真诚,才能让世界弥漫出芳香,所以,我们需要真诚。

说的好远没有做得好重要,漂亮话谁都会说,但真的做却未必人人可以。我们需要鄙弃那丑陋虚伪的一面,用真诚的行动赶写内心的问卷。修心重于饰面,让我们携手并进。

“人待我以真诚,我回报以微笑”,泰戈尔如是说。我们需要真诚。朋友,让我们真诚以待,让真诚的温情弥漫历史竹简的沧桑;让我们真诚以待,让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洒满阳光!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篇十五

段爱平,女,57岁,山西长治市襄垣县王桥镇返底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1998年,段爱平嫁进了返底村。为改善生活,她借钱做起了焦炭生意,两年下来赚了几十万元。当时的返底村是个名副其实的穷村,村小学的教室是危房,孩子们没有教师上课。没上过学的段爱平决定出资为村里建一所新小学。

1999年,段爱平在没有参加候选的情况下,高票当选为返底村委主任。

上任后,段爱平先后给村里盖了学校,建了养老院。为了建养老院,她没时间陪肝癌晚期的老伴,为了使村民发家致富,她带领村民种植药材,改造全村电网,投资园林建设,栽植树木,而这些项目中段爱平自己就贴了十几万。

去年,段爱平经过化疗、电烤,她的脖子已经看不到完整的肌肤,每天就靠葡萄糖和止疼药度日,身体已经到严重透支的地步。就是这样,她也没有离开工作岗位,每天想着的是要尽力再为村民做更多的事。

杨振宁对物理学的贡献包括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等。除了同李政道一起发现宇称不守恒之外,杨振宁还率先与米尔斯(s)提出了"杨—米尔斯方程",与巴克斯特(er)创立了"杨振宁—巴克斯特方程"。

宇称不守恒理论。

他与李政道提出基础粒子间的弱核力并没有镜像对称的特性,违反了当时物理家的认知。该理论后得吴健雄的实验验证。

杨—米尔斯方程。

他与罗拔米尔斯(robertmills)提出的理论,是粒子物理学的标准模型的基础理论。

对理论结构和唯象分析他都有多方面的贡献。他的工作有特殊的风格:独立性与创建性强,眼光深远。

美国鲍尔奖授予杨振宁时的颁奖词说杨—米尔斯方程和牛顿、麦克斯韦及爱因斯坦的工作相提并论,必将对未来有着足堪比拟的影响。

杨—巴克斯特方程具有基本的数学结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进也慢慢在物理方面显示出深层的意义。1990年菲尔兹奖颁给四位数学家,其中就有三位和杨—巴克斯特方程有关。

毛相林11月初接到去北京的通知时,他正牵头实施村里的污水处理项目,在柑橘园里打了40个粪坑,将全村的'人畜粪水全引到果园。这样,既灌溉了果树,又避免了河水污染。

“粪坑一定要保证不漏水!”出发前,毛相林召开了班子会议,除了污水处理项目的事情,他还安排村里柑橘园最后一次喷药,以及核桃树修枝、刷白,庭院花台美化等工作,“这几天天气好,抓紧办,每样工作都要有人监督落实。”

10日上午,毛相林出发前又去了柑橘园、污水处理施工现场、人居环境整治庭院等地检查了一遍,并一一做了交代。中午12点,他才出发赶往万州五桥机场,乘坐下午4点30分的飞机前往北京。

在央视演播厅,毛相林聆听了“全国脱贫攻坚模范”、湖南省株洲市政协副主席、炎陵县委书记黄诗燕9年多时间扎根脱贫一线,带领干部群众脱贫的事迹;随后,他与下庄村民彭仁松、杨亨双、彭淦、毛连长,驻村干部陈天艳一起讲述了在下庄修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故事。

“相比黄诗燕书记,我还做得不够。”毛相林说,“为老百姓谋幸福就是我的梦想,在下庄干出个样子来,才对得起跟我一起修路的群众和6位献出生命的英雄。”

“马导,你这节目还是帮忙宣传推广下我们下庄的柑橘嘛。”人在北京,毛相林心头挂念的还是下庄的事儿。憋了一晚上,他觉得要是央视能让下庄柑橘露个脸,村里柑橘销售的事儿,就能成了。12日一早,毛相林找现场负责的马导说了这事,“得到答复,我心头轻松了很多。”

12日下午,参加完发布仪式,毛相林直奔机场回到了重庆主城。13日一早,他赶回下庄。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篇十六

20__年,王娅偶然看到清华大学教授赵家和成立基金会,捐助甘肃贫苦学子的报道,深受感动。随后,王娅很快将6000元助学金打入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会账户。这样的举动让基金会理事长陈章武记住了这位普通的天津电力退休女工。

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一中的高一学生白云成为王娅的捐助对象。20__年3月,央视《朗读者》节目纪念赵家和教授的录制现场,陈章武第一次见到了王娅,王娅也第一次见到她资助的学生白云。

陈章武回忆说:“那天在拍摄现场,我想请王娅女士作为爱心人士的代表上台出镜,可她坚决不同意。王娅女士跟我讲,见到那些孩子她就心满意足了,不要让孩子们有什么精神负担。”

20__年初,王娅计划着再拿出一笔钱,多捐助几个孩子。然而20__年3月份,王娅被查出患有胰腺癌。病魔来势汹汹,当年6月,王娅又萌生捐出唯一一套房产、资助更多西部贫困学子的想法,来帮助更多的孩子。忍受着癌症的病痛折磨,王娅跟随基金会踏上了甘肃家访之路,只有她自己深知,对于她来说那也是最后一次出远门了。当时他们去了学校和学生家里家访,看到了受捐助学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学习劲头特别足,王娅特别高兴,浑然忘记了自己的病痛。

20__年2月18日下午,西青区华亭丽园居委会的同志和王娅生前两位好友来到王娅家,开门进屋,屋里和以前一样,用梯子做成的输液架、许久没骑的自行车、墙角还堆着准备给贫困学生寄去的衣物……一切都像在等待着王娅的归来。书柜里摆着两张打开的荣誉证书,分别是市文明办授予的“天津好人”荣誉称号和市妇联授予的天津市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在王娅挚友陈海兰收拾遗物的时候,发现客厅茶几上放着一个没有拆开的大信封,上面印着“甘肃省灵台县第一中学”的字样。在大家同意后,拆开了这个信封,里面是7封来自受王娅资助学生的信件。7名孩子在信里写了各自的近况,诉说着对王娅的感谢、思念和祝福之情。“亲爱的王奶奶,您是无私的人,是太阳、是雨露,光芒照耀着大地,滋润着我的心田,您用您的毕生心血来资助中国的贫困学生,这份恩情我此生难忘。此后,我定将用您资助的钱,好好努力学习,回报祖国、回报社会,决不辜负您的善心,我也会将您高尚的品质发扬光大!”一位名叫冯亚娟的同学在信中动情地写道。“亲爱的王奶奶,我一直记得您的话,要努力使自己活得有意义,在生活中也尽可能帮助别人。”信的落款是“您远在西宁的孩子白云”。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