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2023年数学课学生反思 学生数学教学反思(实用18篇)

2023年数学课学生反思 学生数学教学反思(实用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03:27:05
2023年数学课学生反思 学生数学教学反思(实用18篇)
时间:2023-11-11 03:27:05     小编:LZ文人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数学课学生反思篇一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必须经过多次反复思考、深入研究、自我调整,才能全面、准确地完成数学学习过程。

在初中阶段究竟能培养学生的哪些反思活动能力,以及如何培养学生反思能力,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性的课题,需要数学教育工作者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进行切实的研究。既不可错过提高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反思能力的机会,也不可进行拔苗助长式的训练和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

预习是深入学习的基础,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而且引导学生在预习后,再回顾一下预习的内容和过程,多问几个为什么,如:本节主要研究了什么,重点、难点和疑点是什么;有哪些概念、公式、定理,自己理解了多少,书中是怎样解释的,定理、公式的证明有没有用到过去学过的知识,如果有,是哪些;自己能不能独立把例题做一遍,例题考查了哪些知识点:对预习中不明白的地方认真推敲了吗;本节课有哪些解题方法和技巧等等。通过这样的反思训练,逐渐培养学生对预习的反思习惯,促进学生学会预习,学会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比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第一课时,可以列出如下预习提纲、提出预习问题,以培养学生在预习中的反思习惯。

1.设置问题。

2.课前探究。

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对学生进行这样的预习反思的培养,效果良好,课后学生反映多数预习的积极性高了,主动性强了,而且能够有针对性地对自己的预习情况迸行反思和反复推敲、自我评价:从课上的学习情况也能感觉到,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基本上能全部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主动探究和深入探讨的状况有了明显提高。

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成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人。”所谓问题情境,是指数学教学应为学生准备必要的数学知识和经验,使新知识和新问题这一外部刺激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这一内部条件形成的恰当的差距,使其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愤悱”之感,它是由学生的内部认知系统和外部知识系统相互作用而共同组成的一种问题意识系统,也是由若干问题构成的心理需求动力系统。

老师不再机械地按照《数学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而应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特点,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为出发点,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突破口,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新现象产生矛盾和冲突、激发学生的反思意识和探索兴趣,为新知识构建良好的基础。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经过回顾学习过程,检查学习策略,检验学习结果等学习活动,进行反思、归纳检验,去探索和发现,可以确保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

例如,“矩形的识别方法”情境的创设,老师提出问题:平行四边形经过怎样的变化得到矩形?并出示并演示教具引导学生观察,将思维迁移到平行四边形的识别方法可以从边、角、对角线三个方面入手,积极引导学生探索、归纳矩形识别方法,这一过程促进了知识的同化和迁移,深化了学生的知识建构,使学生重视相似概念间的不同结构和本质区别,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新课程倡导探究式学习,我们教学中应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设探究活动的机会,哪怕在探究过程中出现错误,可以利用学习错误,及时引发冲突,能促使学生对已完成的思维过程进行周密而且有批判性地再思考,自觉探究,对已形成的认识从另一个角度、以另一种方式进行再思考,以求得新的深入认识,这既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又培养了学生的反思能力。

例如,平面上有四个点,过其中每两个点画一条直线,问一共可以画多少条直线?

经初步探究,有的学生得出“6条”的答案。这个结论是否可信,提醒学生再分析、再尝试,把自己的发现交付小组讨论,学生反思中发现理解的不足:题目中只给出了四个点,并没有给出这四个点的位置,在不能确定为某种位置关系时,需要用分类的方法,对这四个点分几种情况加以讨论。由此,学生将四个点分为三类:

四点都在一条直线上,如图(1),四点有三个点在一条直线上,如图(2),四点中没有任何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如图(3),从而得到全面准确的答案。而图3中画直线的条数较多,学生很难做到不重不漏,教师要求学生继续分析、概括,寻找规律。进而学生观察到图(3)中,过a点可以画出三条通过其它三点的直线,同样,过b、c、d点都如此。这样,一共得到12条直线,但其中每条直线都重复过一次,所以图(3)中一共有6条直线。在小组的探究活动中,引导学生不断反思,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总之,培养学生的数学反思能力不仅是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更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提高数学科学素养的要求。这不仅是数学学习活动的深化,更是数学活动的升华。

[1]林婷.培养学生数学反思能力的教学实践[j].数学通报.20xx年第7期。

[2]黄尉.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实践与认识[j].数学通报.20xx年第11期。

数学课学生反思篇二

敬爱的老师:

本来上课应该注意听讲,下课钻研问题的勤奋精神。而我却上课说话惹老师生气真是让我感到惭愧!我对学习觉悟不深。在写检讨书的同时,我真正意识到了我的缺点、错误。

这次,我这种行为还在学校同学间造成了及其坏的影响,破坏了学校的形象。同学之间本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而我这种表现,给同学们带了一个坏头老师是非常的关心我们,爱护我们,所以我今后要听老师的话,充分领会理解老师对我们的要求,并保证不会在有类似的事情发生。

希望老师给我改过自新的机会。好吗?

老师是希望我们成为社会的栋梁,通过这件事情我深刻的感受到老师对我们那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情,使我心理感到非常的愧疚,我太感谢老师对我的这次深刻的教育。

我真诚地接受批评。对于这一切我还将进一步深入总结,深刻反省,我保证以后认真学习,天天向上!恳请老师相信我能够记取教训、改正错误。

检讨人:

数学课学生反思篇三

《铺地砖》是一堂数学实践活动课。在调查了解学生的经验之后,我发现,学生对于装修、铺地砖这样的事情是有感性认识的。为此,我在教学时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进行教学,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课始时,引导学生观察有关家装的效果照片,通过对家装中美的欣赏,并让学生帮老师设计新房,以鲜活的事例催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研究的兴趣,从而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提出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数学是对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尽可能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在生活中找到原形;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并能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如:在课后,我让学生将本堂课掌握的方法为实际生活设计铺地砖的方案,从而让学生在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知识实践化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很有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给我们带来快乐。

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色子是学生熟悉的玩具之一,用它作为锻炼学生自觉估计可能性的意识的活动,让学生在立体图形中感受等可能性的问题。同时,让学生根据新学的知识,提出有关的问题,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又加深了他们对新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教师的追问是本节课知识的拓展,开拓了学生的思路,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课学生反思篇四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学生刚刚入学,学习习惯还未养成,学生家庭及学生智力存在差异,为此,在教学工作中,我努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对教材的钻研深度还不是很透彻,对数学教学工作还缺乏经验,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掌握规律还不是很明了,对学生的要求还不是很到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不够理想。因此,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将努力逐步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去实施,以期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要做到:

一、积极落实素质教育。

要坚持正确的教育思想,树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学观念,改变“以知识为本”的传统认识,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观念,紧紧围绕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活动展开,呈现出“乐、实、活、新”的教学情境。例如:找规律;动物拼图;我当小医生等活动,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解放学生的眼睛、嘴巴和手,创造让学生操作、实验的机会。

二、以课堂教学为核心:

1、备课。要认真钻研《数学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对学期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学期中,着重进行单元备课,掌握每一部分知识在单元中、在整册书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学生怎样学,学生将会产生什么疑难,该怎样解决。在备课本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

2、上课。

(1)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接着,学生练习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最后,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提高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积极参与,对学生的回答采取“扬弃”的态度,从而打破了上课发言死气沉沉的局面,使学生敢于回答问题,乐于思考。为学好数学迈出坚实的一步。

(2)及时复习。根据爱宾浩斯遗忘规律,新知识的遗忘随时间的延长而减慢。因此,要做到:新授知识基本是当天复习或第二天复习,以后再逐渐延长复习时间。这样就能改变低年级学生遗忘快、不会复习的短处。

(3)努力构建知识网络。要做到一小节一整理,形成每节知识串;每单元整理复习形成知识链,一学期对整册书进行整理复习。使学生经历了教材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过程,这样既形成了知识网,又学到了方法,使学生产生学习迁移,给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可能。

3、批改作业。

要针对不同的练习错误,进行面批,指出个性问题,集体订正共性问题。批改作业时,要点出错题,不指明错处,让学生自己查找错误,增强学生的分析能力。学生订正之后,可给满分,要养成鼓励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要分析练习产生错误的原因,改进教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4、注理对后进生的辅导。

对后进生,在教学中注意降低难度、放缓坡度,允许他们采用自己的方法慢速度学习。注重他们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5、做好测试评估工作。

评估不只是看学生学习成绩如何,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学习的心理,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在测度卷中,要增加体现学生思维过程的试题。测试的结果不再作为评价学生唯一依据,而是看重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的努力程度。在评讲试卷时,要打破按顺序逐题讲解的模式,尝试采用按类讲解。如:将试卷中错误较多的类型依法进行讲解。希望通过这一改变,以期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掌握、运用知识。

三、参加教育教研活动:

1、改变教育观念。明确教育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的。阅读教育期刊,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2、“走出去,请进来”。到其他学校听课,自己上公开课,大家交流、讨论: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如何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创造各种适宜的、开放的情境,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明确方向,促进教学。

数学课学生反思篇五

《认识时分》是在一年级认识钟表,会看几时、几时半、大约几时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很不容易被理解,在教学这节课时,我很好地利用了课件,让学生在实际观察中掌握概念和知识。

一、利用课件激发兴趣,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课一开始就出示课件观察钟面,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钟面,特别是认识了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间又有5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还通过课件一一让学生去数一数。使学生通过具体的观察、操作,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更全面地认识了钟面,并且也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然后再引导学生认识时分,使学生知道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随后通过让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的走动,得出结论:1时=60分。在这个环节中,利用课件的演示,让学生去观察,在观察、思考中理解。同时在最后的。练习中设计的“拼图游戏”,也激发了学生很大的兴趣,这道题不但进行了认识时分的练习,也起到了教育学生珍惜时间的作用。

二、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渗透德育思想。

这节课有的放矢地向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德育教育。在教学中,我向学生发出邀请,让他们来体会“1分钟有多长”和“1分钟内你能做哪些事情”,然后教师又展示收集到的资料“一分钟的价值”等等,这些都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了一分钟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却能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所以一定要珍惜时间。

存在问题。

1、引入时分时不够巧妙,如果能利用生活中的一些事例让学生认识到精确到时分的重要性就更好了。

2、整堂课中,老师讲得太多,没有让教具、学具、媒体结合起来,应该让学生动手拨一拨钟,亲身体验一下时间的变化。

3、课堂中让学生体验一分钟,举例一分钟可以干什么,老师出示搜集的一分钟的价值,还有时间名言,情感目标太多,这样显得主次不分了。

4、教师语言缺乏激情,评价性的语言也不够,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数学课学生反思篇六

儿童如何建构自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儿童之间理解上的差异是如何产生的?如何促进学生早期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引入一个新的概念――“数学化”。

研究儿童的“数学化”,我们要追溯到儿童在学校的最早几年。从数学问题在课堂中出现开始,儿童就开始了数学化的过程。下面,我们从教师的解释、学生的表征和早期的算式三个方面来分析儿童的数学化。

1.教师的解释。

黑板上画了四只站在电线上的鸟,旁边有三只正飞的鸟。教师的任务是让孩子们把这样一幅图画理解为像7-3=4这样的“算式”。这是一个最初步的数学化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常常把这些复杂的关系分解为一系列的程序或更小的步骤,花费大量的时间解说、指导和纠误,直到全班大多数学生理解了这些关系。下面的教学录像片段典型地反映了这一过程。

师:在这个式子里,数字”4“的含义是什么?(手指数字”4“)。

生:是不是因为有四只鸟?(提高声音问)。

师:这儿有许多鸟(多于四只),但这四只鸟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生:(几个学生立即讨论起来)它们站着。它们先来。它们个头比较小。它们睡着了。

师:那么,式子中数字”3“的含义是什么呢?(指着”3“)。

生:(几个学生)三只鸟在飞。它们刚到这儿。它们去回家。不是,它们飞走了!

师:好,它们飞走了。那么,我们为什么又在这里写一个减号呢?(指着减号)。

生:因为它们飞走了。

师:那么等号的意思是……?

生:(几个学生一起说)它们一共剩多少只?结果……总共剩下多少只?

师:对。结果总共剩下四只鸟。

很明显,通过如此的反复问答能够促进学生把图形表达和数式表达联系起来,形成解释规则的能力,在一些学生的思维中完成了最为初步的数学化。为此,教材的编写者也进行了很多努力。他们通常用简洁易读的方式组织图片,把要数的物体排列好,避免干扰项,用最简单的和最显眼的特征区别它们,并把相同任务的内容分组。

实际上,师生的反复问答常常只能使那些与教师思维方式相近的学生较好地完成数学化,最根本的原因是学生对图片的不同表征。研究表明,学生实现图片到算式的'转化是一个解释的推理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经常要对图画中的数学关系进行推断,然后与教师及其它同学的判断进行比较性反思,最终形成自己的数学模式。比如,”1+1=2“表示一只鸟停留,一只鸟飞来。”4-3=1“表示留下的鸟比飞走的鸟少3只。“7×2=14”表示7只鸟共有14条腿。飞走的鸟(离开一个群体)可以形成减的模式,这些鸟加入另一个群体又形成了加的模式等。

[1][2][3][4]。

数学课学生反思篇七

一年级学生的学习都是在具体情景中进行教学的,特别是认识人民币,更不能脱离真实的生活情境,他们需要在活动中体验、认识、了解人民币,学会使用人民币,所以本节课就通过创设生活中购买杂志这个情境引入。

人民币中的解决问题主要使学生理解,并初步学会使用尝试调整策略和罗列策略。尝试调整策略主要是:先随便选两本算一算,再根据结果调换调整。罗列策略主要是:先任选一本,再有顺序的试算。

例题设计了四种杂志,单价分别是:5元一本、6元一本、8元一本、7元一本。用13元钱正好可以买下面哪两种杂志?学生对“正好”是什么意思,说的很明白,正好就是买了两种杂志后,钱没有多余,全部用完。但由于课本中的四个数字都非常小,数量关系简单,学生一眼就能看出6+7=13,8+5=13,知道选那两种合适。

这样一下就拉近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并调动了学生想表现,想帮助他人的的积极性。这样他们就不再认为下面教的两种策略多此一举了,就会认真的跟老师的思路走了。

先教尝试调整策略,明明先任选两本,选单价是6和8的两种杂志,一算,14元,比13多了,怎么办?学生很快知道,得把其中的一本换成便宜的。究竟换哪种呢,学生说先定一本,把另一本换成便宜的。通过学生的帮助,明明调换好杂志,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知道,当总数大于13时,这两个数都选大,了,肯定得把其中一个数换成一个小一点的数。尝试调整策略不仅使学生学会了灵活的解决问题,并且间接的巩固了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罗列策略在这里主要是有序的“试算”,体现的思想主要是有序的思考。教学罗列策略时,我说:兰兰也想去帮助明明,她对明明说:可以先选定一本,然后按顺序一本一本试。随后学生和兰兰一起感受罗列策略的运用。

学生经过这两种策略的学习,对于难于解决的问题就可以用尝试调整和有序思考的思维方法。这两种方法,在当数据较大时会非常有效。

数学课学生反思篇八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与其他经验丰富的教师相比有着一定的差距,虽然这差距不一定体现在教学成绩上,但我知道无论是对教材的理解,知识的衔接,教法的钻研以及对学生的把握等方面都还不能同日而语。在我校构建生命化课堂的课题研究下,我与学校同事们一起学习,在不断的努力、改进和反思中,我收获很多,感触颇深。

我们采用的基本模式是1/3教学模式,在课堂师生活动设计中重点突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能够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路。不过这个主导与主体在实施的过程中却不是那么的轻松。

教为主导。

在网上看到一篇“勤娘懒子女有感”,我的.感触也是很深很深,怕学生不会思考,我们代劳了;怕学生不会做题,我们把正确答案直接告诉了;怕学生读不明白题意,我们不辞辛劳,不畏嗓子沙哑带来的疼痛,我们边读边分析题意了。这的确是过去我们老师常干的,在课堂上,我们像妈妈,勤劳,利落。可我们却让学生吃了“等食“,学生不会思考、不会分析、不会合作、不会交流、不会做题、什么也不会。关于他将妈妈与我们老师相比的感慨,真可谓说到点子上了,不过在现在生命化课堂之下,我确实感受到了自己以及其他老师的改变。教为主导,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一个导字才是关键,一节课一个问题一个操作,如果只是放手给学生,一节课我们可以得到很多非常好的回答,但这也许并不是我们所要的,学生无法在未知的情况下就能归纳出这节课的问题,条件限制少,范围自然就广,所以我们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的向我们所期望的方向前进,使学生不走弯路又能独立攀登。在听课中,林老师杜老师的课堂语言将导字发挥的非常巧妙,这是我学习的榜样。

学为主体。

我们采用的1/3教学模式,就是开展好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质疑探究,学生成为课堂上的关键,容易的问题一定要自己完成,学困生可以请其他同学帮忙;独立完成有困难的就交给有能力的同学,在小组讨论中完成问题;只有小部分同学理解的就请这部分同学为班级同学讲解。然而在实践操作中从学生身上反馈很多问题,刚开始学生的讲解根本不是讲解,只是在黑板上将自己的答案一步一步的念出来,慢慢的有的学生才学会将思路整理出来,不过让大多数学生都有这样的能力,还需要相当的时间,因为这不但要有清晰地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事学生要有自信,在课堂的参与中很多同学都有着这样的热情,可一到讲台之后说起话来都结结巴巴,那怎么能将思路表达清晰。面朝黑板,眼睛朝下等等的问题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解决。不过好在学生已经迈出第一步了,学为主体不是一句空话。

生命化课堂不论对老师还是对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看到课堂上学生的参与,我深深地感受到“活”的课堂,每一堂课后我都在反思,我引导的如何,学生们有没有新的收获;听到学生说“我喜欢这样的方式”,想到学生表达自己意见的劲头,我都告诉自己一定要不断摸索,不断改进,不断努力,不断提高。

数学课学生反思篇九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学生数学潜力的培养,强调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发展数学应用意识,而高中学数学最常见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探究法,这与数学建模有很多相同点,本文主要讲解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建模有机整合,实现有效教学。

一、数学建模定义。

所谓数学建模就是建立一个数学模型的全过程,即当需要从定量的角度分析和研究一个实际问题时,人们就要在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对象信息、作出简化假设、分析内在规律等工作的基础上,用数学的语言、符号及方法去近似地刻画该实际问题,也就是建立数学模型,然后用透过计算得到的结果来解释实际问题,并理解实际的检验。在数学建模中,很多资料与运动变化有关,传统教学方式缺乏有效的手段处理这类问题,而信息技术的利用,为解决这一难题带给了有力的工具。

excel软件是常用的办公软件,操作简单,易于高中教师掌握的一种理财、数学分析软件,它在高中数学建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单变量求解、回归分析、线性规划、十分规方程求解等。

几何画板是一个适用于数学教学的软件平台,为教师和学生带给了一个探索几何图形内在关系的环境。它以点、线、圆为基本元素,透过对这些基本元素的变换、构造、测算、计算、动画和跟踪轨迹等方式,能显示或构造出较为复杂的图形。数学问题的本质往往是十分抽象的,怎样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使以前认为模棱两可的结论更为直观化呢这就是高中数学教师要探究和摸索的问题。往往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能够利用几何画板来让学生自己研究一些简单而搞笑的问题,使概念形象化,数形结合,让结论更直观化,也激发学生学习用心性,收获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的潜力。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应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资料,在保证笔算训练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各种数学教育技术平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行探索和发现。信息技术与数学建模和数学探究有机结合的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信息技术在数学建模思想意识培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带给了有力工具和技术支持,它是更好更快进行建模的基础。

文档为doc格式。

数学课学生反思篇十

数学。。。。。分的成绩确实不能让自己满意。数学是开学以来主攻的科目,时间精力的投入收到了一定效果,但是细节与知识的结合还有漏洞,在以前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概念的模糊,都在这份数学试卷中暴露了。压轴题上不去,细节还扣分,这样高不成低不就的学习是必须要摒弃的。学习知识就要新旧结合,同时还要锻炼思维的严谨性,把知识点学透不能摸棱两个。只有把只是学透了,思维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散。还有一些完全是粗心造成的,使那本该属于我的分数离我而去。

学习必须循序渐进。只有地基打牢固了,高楼大厦才不会倾斜;只有走稳了,才会轻松地跑。学习任何知识,必须注重基本训练,要一步一个脚印,由易到难,扎扎实实地练好基本功,不要前面的内容没有学懂,就急着去学习后面的知识;更不能基本的习题没有做好,就一味去钻偏题、难题。这是十分有害的。

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仍然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成功的保障。我的目标就是在所有考试中不丢让自己觉得遗憾的分。学习而不思考,等于吃饭不消化,我相信对于学习中的问题,有了好的学习态度,在经过自己的思考和总结一定会提升自己的'学习质量。

数学课学生反思篇十一

学生不是学习机器,教师应合理科学安排.改变超强度、大题量、机械训练,用时间加汗水提高成绩的陈旧做法,要提倡精讲精练.只讲思路、讲方法、引导自己去发现、去探索,把学生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把思维过程还给学生,培养激励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如教学“一个钝角中去掉一个锐角,剩下的是什么角”就不能固定一个答案.再如估算“390×15”答案可以是7800,也可以是8000.凡事不可一概而论,要学生灵活掌握及运用.而实际生活中如“四年级同学去秋游.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大约准备多少钱?”算式49×104这里49看作50,但104则看作110不能看作100,这样才合理更实际.

面对应用题不得死板硬套,应掌握方法,有些题有多种解法.有的题可从问题着手,有的题则从已知条件着手.只有掌握了方法,举一反三,就可做到轻轻松松学好数学.

2.幽默课堂,充满活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数学课学生反思篇十二

系中引入竞争性游戏、不一样形式的分组练习等,提高学生兴趣。结束部分,学生情绪极易松懈,此时教师的组织教学更不能忽视,后采用一些调解情绪和恢复体力的放松性练习,持续学生兴趣,如舞蹈放松,同时做好利用结束部分对课堂进行小结。

二、根据教材特点组织教学。

同一教材的组织教学。在体育课中,同一教材在不一样课时重点练习的难道要求是不一致的。如初二年级的实心球投掷的教学,第一次课的要求是教会学生投掷方法。第二次则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投掷方法,透过多次重复练习,让学生找到掌握正确技术动作的感觉,才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投掷方法等,每一次重复练习的难度都有所提高,最终到达合格标准。对此,教师在同一教材的重复练习,如果每次都采用同样的组织教学方法,学生自然会感到枯燥无味而分散注意力。不一样教材的组织教学有其不一样的特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与教材特点有机结合,改变传统中单一的千篇一律的组织教学形式,变学生被动的理解为主动的学习,从而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效果。如田径教材的“跑”,教师能够充分利用跑的特点,运用竞赛、奔跑游戏等增加教材的趣味性。

三、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组织教学。

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有意注意时光短、兴奋过程和无意注意占优势,好奇、好动、好模仿、好竞争等。同时,一节课中,学生的注意力、意志和情绪等心理活动的.变化也是不一样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初一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组织教学。合理安排教学资料。由于学生注意力在课的前半部到达高峰,意志力在课的中后部到达高峰,情绪则在课的后半部到达高峰。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应把新教材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有利于学生对新教材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在课的后半部分则应安排一些游戏性较强的资料,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要做主教材和辅助教材的搭配,尤其抓住主教材的内在联系进行组织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灵活动用组织方法,针对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教师的组织教学要尽量体此刻“新奇、活”的原则,采用多种多样的,生动活泼的,使学生能够产生强烈兴趣和新鲜感的组织形式,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如一节课中,教材之间的衔接,传统的调队方法显得机械、死板、单一,且容易出现散乱的状况,而此是教师采用游戏或舞蹈等教法进行衔接,即会使学生感到新奇,又会使教学活而不乱,顺利过渡。

数学课学生反思篇十三

数学的成绩确实不能让自己满意。数学是开学以来主攻的.科目,时间精力的投入收到了一定效果,但是细节与知识的结合还有漏洞,在以前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概念的模糊,都在这份数学试卷中暴露了。压轴题上不去,细节还扣分,这样高不成低不就的学习是必须要摒弃的。学习知识就要新旧结合,同时还要锻炼思维的严谨性,把知识点学透不能摸棱两个。只有把只是学透了,思维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散。还有一些完全是粗心造成的,使那本该属于我的分数离我而去。

学习必须循序渐进。只有地基打牢固了,高楼大厦才不会倾斜;只有走稳了,才会轻松地跑。学习任何知识,必须注重基本训练,要一步一个脚印,由易到难,扎扎实实地练好基本功,不要前面的内容没有学懂,就急着去学习后面的知识;更不能基本的习题没有做好,就一味去钻偏题、难题。这是十分有害的。

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仍然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成功的保障。我的目标就是在所有考试中不丢让自己觉得遗憾的分。学习而不思考,等于吃饭不消化,我相信对于学习中的问题,有了好的学习态度,在经过自己的思考和总结一定会提升自己的学习质量。

数学课学生反思篇十四

数学游戏对培养幼儿动手动口动脑能力、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身心潜能、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是本站小编整理的一些幼儿园学生数学教学反思,希望大家喜欢!

《有趣的图形》是我们中班教研组的一次数学研课活动,教学目标是通过对比,让幼儿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能够区分三种几何图形。活动前我们对活动的内容进行了讨论,在确定这一内容时,教研组的老师们都觉得这一内容很简单,但经过对中班幼儿认知特点的分析发现,中班的幼儿已有了粗浅的几何概念,这一阶段的幼儿虽然能正确地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但他们不是从这些形状的特征来认识,而是将其和自己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体相对照。因此,我们最终确定了《有趣的图形》这一活动,让孩子在游戏探索中对图形产生兴趣,并通过观察、比较、想象、动手等,感知不同图形的不同特征。

本次活动,除了让幼儿感知图形特征外,还有一个活动目的是探索两种不同导入方式在同一教学内容中的课堂运用实效。因此,执教的两位老师在基本确定了活动过程后,对导入环节进行了重点的设计。两个活动,我们分别运用了两种导入方式:一种是实物直接导入,教师出示魔术袋引起幼儿兴趣,然后通过让幼儿摸一摸,通过对摸出的实物形状的区别来初步感知三种图形的基本特征。另一种是手指游戏变魔术导入,教师通过魔术变出三种图形,然后通过与实物的对比感知三种图形的基本特征。在执教过程中我们发现,两种不同导入方式,都能激起幼儿的活动兴趣,只是游戏的方法具有神秘感,并与下面环节有较好的衔接,因此能更快地调动幼儿的情绪,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两次活动,幼儿参与性都较高,但同时活动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虽然我们在活动前对这一内容的目标定位进行了仔细的考虑斟酌,但在活动后发现,我们设置的其它几个环节还是过于简单,没有将活动目标真正的达成,在最后环节中,孩子们在找找身边的三种形状时,对于正方形的认知出现了偏差。教研组老师们听课后向我们执教老师也反映了这个问题,争对这一问题,我对自己的活动进行了反思。

根据活动目标,教师除了运用游戏让幼儿感知图形特征外,还必须在认识时让幼儿用语言来描述图形特征,通过多次的描述巩固幼儿对图形基本特征的认识。如:三角形:三个角三条边;圆形:没有角,圆溜溜;正方形:四边一样长,四角一样大:教师在向幼儿正确描述图形特征时,让幼儿也来描述,通过多次寻找图形,描述图形来认知图形特征。这样在最后环节时或许就不会出现图形区别时的偏差,而活动目标也会达成的更好。

一次教研组的研课活动,从内容的选择确定到执教,从活动后的研课到反思,都给了老师很大的启发,及时地反思,总结会让你收获更多。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坚持师生间、生生间双主体多边互动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信任他们的创造潜能,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

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说一说一个苹果可用几表示,一枝铅笔用几表示,一筐苹果又用几表示?让学生知道了“1”可以表示生活中许多不同的事物;“1”它可以表示单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个整体,有时它还不是表示数量的多少。如运动服上的数并不表示运动员的人数,而是表示运动员顺序的序号或代号。

通过这课的教学,使我认识到虽然学生的年龄较小,但他们的生活经验是非常丰富的,当我让学生举例说出生活中的单个“1”和整体“1”时,他们都非常踊跃地抢着回答。数学来源于生活,学习的是生活中的数,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幼儿园数学教学的开展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一个有益的延伸和补充。它以小组活动的形式,针对一定的数学教育目标为幼儿提供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等大量活动机会,让幼儿在活动区内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自己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得到发展。那么,幼儿园数学活动区应如何开展呢?笔者根据几年来的工作实践,在这里谈谈个人的看法和体会:

教师对本学期的数学活动目标要做到心中有数,有什么样的目标就要考虑设计达到某个目标的数学活动区。把教育意图贯穿到数学活动区内容,创设一个与数学目标相一致的良好环境。比如,本周小班数学活动的目标是“按物体的颜色分类,能从多种颜色的物体中找出同一颜色的物体”。那么,小班教师在当周设置计算活动区时,就应围绕着这个目标来提供材料。

数学活动区操作材料的投放是非常关键的。操作材料是教育的媒体,是帮助幼儿系统地建构数学知识及诱发幼儿主动探索学习的工具,是施于操作动作,使外部物质动作,逐步进化到内部概念化动作的物质支柱,提供材料不单是活动前的准备,还是引导幼儿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思维能力整个教育过程所需的重要手段。因此,提供操作材料要充分考虑到幼儿各年龄段的认知特点。例如,小班幼儿在认知过程中好模仿,学习目的性差,任务意识淡薄。他们对活动的工具和使用工具感兴趣。而到了大班,他们的学习目的性能增强了,能为完成学习任务做出努力,重视学习结果和评价。小班和大班认知特点不同,同样的材料其效果是完全不同,一次大班教师利用印章、实物练习数的组成,效果很好。因此,要把学习任务融入材料之中,如增加些作业单之类的材料,幼儿按作业单的要求,配合实物进行操作他们会感兴趣,活动中不仅能得到有关知识的练习,还能培养任务意识,使它们从中获得成功的满足,增强自信心。因此,在投放材料时要注重幼儿各阶段的认知特点。

在以中班数学《排一排》活动为例来说明一下,《排一排》活动是在幼儿已认识、熟悉的基础上进行活动的。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让幼儿学会多个物体进行比较的方法,在第一个活动中,利用多媒体。

课件。

出示五个大小不同的西瓜图片,首先让幼儿知道这些西瓜是大小不同的。让幼儿想办法,如果要把西瓜从小到大排一排,怎么办?在孩子想办法的基础上教给孩子学会多个物体进行排序的办法。

2.能按要求进行比较物体并排序。例如:我为宝宝们准备了大树的图片,目的是引起幼儿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也是对幼儿学会多个物体进行比较的一个升华。

3.培养幼儿的目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一目标主要体现在第三个活动中,幼儿用目测的方法比较盒子的薄厚,这也是我运用的教学方法之一。

在活动中,我还运用了游戏法、寻找法,通过游戏活动,能促进幼儿对物体空间形式的正确认识。如:分给幼儿不同粗细的树木图片,引导幼儿由粗到细排列,引导幼儿每次从中取出最粗的,一直到取完为止。然后,再按由细到粗的顺序把树木一棵棵收起来,放回原处,无形中培养了孩子整理玩具的好习惯。总之,本节课完成了我预设的教学目标。

上述方法在教学活动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对于本节课,虽然从整体上看完成了教学目标,但我觉得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

1.整节活动,孩子都在围绕老师设计的思路走,没有自由探索的空间,我想这是我设计活动的一个误区。

2.活动中,孩子的兴致不高,游戏活动不能吸引孩子的兴趣,课堂气氛不活跃,感觉到不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有待改进教学方法。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学要依靠一定的教育目标和内容,要依据各年龄段幼儿的认知特点;要根据各个幼儿的实际水平;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提供有利于幼儿主动活动的材料,使其在操作中学习粗浅的数学知识,培养学习兴趣、发展智力。并且,养成喜欢动手操作、爱动脑思考,具有求知欲望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入小学学习做好准备。

幼儿园数学教育是幼儿课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新的课程观和知识观也告诉我们:“幼儿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建构和发现知识,不是知识的旁观者,而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和创造者,而且幼儿的这种角色不是教师仁慈地赐予的,而是他们作为学习者天然具有的。”在幼儿数学教育领域中,让幼儿真正做到“学会应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去解决身边生动的实际问题,而不是把他们作为一种知识储备或是教条。”需要我们从观念到行为做一次深刻的反思,要使幼儿园的数学教育真正做到有效甚至高效,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让我们共同努力做到:

给幼儿一个空间,让他们永远向前;给幼儿一个条件,让他们有自己的一片蓝天。

幼儿园数学教学是“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大小、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立初步的数概念”。但数学所特有的抽象性、精确性和广泛应用性这三个特点,对幼儿来说是相对难理解的活动过程。教学内容是“找相同物体的匹配”,属传统的教学内容,但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体现出课标的精神,还是值得探索的。于是,我在原有教材上反复推敲每个环节,改变了一些教学结构,以师生互动的流程图为主,适度地运用一些辅助教学,提高了教学的灵活性、趣味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比较活跃,一些能力弱的孩子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操作内容。

为了能更加引起孩子的注意力,在教具的制作方面,用了小鸡、青蛙、老鼠一些孩子喜欢的动物,在讲述中也用了动物的语言来吸引孩子。开始以春天谈话导入,一些小动物秋游了,引出教学第一目标:手口一致的数出各种动物的数量。用“几只老鼠和我们做游戏”“三只小鸡叫几声呢?一起学学看”“哪个小朋友想用好方法上来告诉青蛙一家有多”

“小朋友真能干,还有一些小动物也来了,他们都是谁呀?都多少呢?大家帮他们数数,可以在心里数,也可以和边上的小朋友小声的说说,数完后,请举手告诉大家。”等不同形式的游戏玩法,积极的启发幼儿主动的去学习,掌握目测两只、数出三只,点数出四--6只的物体数量。游戏结束了小动物也累了,它们要我们会动脑子有爱心的小朋友送它们去休息,请把我们数量一样多的动物放在一起休息,小朋友很轻松的完成了第二教学目标:相同数量的实物图片进行归类。在小朋友的操作中,“楼上的小动物和楼下的小动物的数量有没有一样多的?请小朋友找出来,用连线的好办法告诉大家。”做对了,请奖励一个红苹果。整个活动孩子们能积极主动参与。

反思:能引起孩子的喜爱、认同的教学具是吸引孩子的基本,以可爱鲜艳、夸张的小动物作为教学具,是符合中班孩子的心理需求。把枯燥、抽象、严谨的数学让孩子掌握,还要有新颖有趣的环节和语言来引起孩子的注意,并让孩子们积极的去想、说、做。本活动以小动物找春天和小朋友游戏——休息——回家的故事情节串联起了三个学习目标。

数学课学生反思篇十五

在月考的时候,我看了旁边的同学的答案,而这道题我又确实不会做,而且我们平时关系也比较好,又是月考,觉得也没什么,所以就看了他的试卷。通过事后老师的教育,我自己的反思,我现在认识到这个行为是非常错误的。

这样做破坏了考场的纪律,现在我认识到,无论是怎样,只要是作弊,就都违反了考场纪律,考试无论大小,都应该是严肃的,只要是违纪,都是不应该的。

其次,这样做不仅自己没有进步,还会让自己以后产生依赖性,现在我认识到,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如果我真的想要获得好成绩,应该是在考试之外的时候认真刻苦的学习,而不是去看被人的答案,考场上的这种行为,一方面是一次性的,并不能让我真正学会,而且还有可能使我养成不良的考试习惯。

所以,这样做真的很不应该。我觉得这件事暴露了我在思想上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现在我真的很庆幸老师能及时地发现我的问题,给与我警醒和教育,如果我不是在现在,而是在真正的大考中出了事,就会真正影响我一生了。

数学课学生反思篇十六

在学习过程中,错误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对错误进行系统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教师可以通过错误来发现学生的不足,从而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其次,错误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揭示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最后,错误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不断尝试的结果。

一、对待初中学生解题错误的态度。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害怕学生出现解题错误,对错误采取严厉禁止的态度是司空见惯的。在这种惧怕心理支配下,教师只注重教给学生正确的结论,而不注重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害怕启发学生进行讨论会得出错误的结论。长此以往,学生只接受了正确的知识,但对错误的出现缺乏心理准备,看不出错误或看出错误但改不对。持这种态度的教师只关心学生用对知识而忽视学生会用知识。例如,在讲有理数运算时,由于只注重得出正确的结果,强调运算法则、运算顺序,而对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注意不够,但后者对发展学生运算能力却更为重要。总之,这种对待错误的态度会对教学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

二、初中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

学生顺利正确地完成解题,表明其在分析问题,提取、运用相应知识的'环节上没有受到干扰或者说克服了干扰。在上述环节上不能排除干扰,就会出现解题错误。就初中学生解题错误而言,造成错误的干扰来自以下两方面:一是小学数学的干扰,二是初中数学前后知识的干扰。

三、减少初中学生解题错误的方法。

由上所述,学生不能顺利正确地完成解题,产生解题错误,表明其在解题过程中受到干扰。因此,减少初中解题错误的方法是预防和排除干扰。为此,要抓好课前、课内、课后三个环节。

(一)课前准备要有预见性;(二)课内讲解要有针对性;(三)课后讲评要有总结性。

综上所述,学生的学习过程经历了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其间正确与错误交织,对错误正确对待、认真分析、有效控制,就能够使学生的学习顺利进行,能力逐渐提高。

数学课学生反思篇十七

数学日记其实和平常写日记是一样的,只不过记录的是和数学有关的事情,可以记录身边的数学小故事;可以写在生活中用到数学的情况;可以写你看到的数学现象,想到的数学问题;可以编写与数学有关的故事;可以介绍在书上看到的数学知识,包括趣味数学,数学故事、数学笑话、数学家的介绍,数学游戏的玩法等等;可以写出自己对一道数学题的解答思路;也可以写你对学习数学的心得以及学习方法等等。

“数学日记”是让学生以日记的形式评价记录自己的学习情况。它不仅可用于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可用于评价学生的思维方式;不仅可以对他所学的数学内容进行总结,而且可以像和自己谈心一样写出他们自己的情感态度、困难之处和感兴趣之处。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数学日记来获得学生有关学习数学的一些信息,便于及时评价学生和调整教学策略。

数学日记所包含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可以说只要是有关数学的知识、技能、意志、情感、活动、经验、实践都是数学日记所要写的内容。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日记。

主要是学生对自己课堂学习情况的记录。通常会记录下学生在上课时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听讲情况、合作情况、思维情况、创新情况、应用情况。

例如:今天我们学习了“三角形”,知道了什么叫三角形,三角形的特征,三角形的分类和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践中的广泛应用等。这节课,我学得最好的地方是三角形的特征,还有一个地方我还不理解:为什么钝角三角形中只能有一个钝角,不能三个角都是钝角呢?我问了其他几个同学,他们也不会,明天我得再请老师给我讲一讲。你看,有问题就是好,它能让我想得多,把所学知识理解得透彻。

2、思维日记。

要记录学生上课、作业、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

3、合作日记。

主要记录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与同学互相帮助、互相促进、互相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况。

例如:今天,我又没有认真听讲,所以上交作业做得那么慢。不会的题,我就去问同位同学,他有点不想讲,这我知道,是因为这几天我一个劲的问他题,把他问烦的缘故,我不怨他。唉!今后一定得认真听讲。于是我就去问刘晓萍,她给我讲得非常细。交上作业,老师夸我做得好,我非常高兴。其实,老师应该夸那位同学,至于是哪一位同学,我想大家已经知道了。

4、生活日记。

主要用来记录孩子们在生活中遇到的感兴趣、并有亲身体验的有关数学的情景,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例如:今天中午,妈妈让我买1元5角钱的白糖和打2千克酱油,给了我一张10元的钱。我买了之后,售货员找给我6元3角钱。回家的路上,我算了算:1千克酱油1元6角钱,2千克就是3元2角钱,再加上买白糖的1元5角钱,一共花了4元7角钱,10元-4元7角:5元3角,应该找给我5元3角钱,他多找给我1元钱。我又回去找售货员,他边把多找的钱收回去边说:“你真诚实,是个好学生!”啊!我用数学啦,数学的作用好大呀!

5、情感日记。

主要记录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发展变化的情况。

6、考试日记。

主要记录学生在数学考试前的应试情况,考试中的做题情况和考试后的经验总结情况。

例如:今天,我们考试完了,成绩也下来了,我估计能考90分以上,谁知才考了87分。我都是马虎做错的。如:“一个整数的末尾添上两个0,原来的数就扩大100倍。”这个判断题是错的,因为在0的末尾添上两个0就不成数了,我疏忽了这一点。以后一定要仔细分析,全面考虑问题。

7、探索日记。

主要记录学生有关数学的自主探究、主动发现、实践创新的过程。例如:我在玩计算器时发现了一种现象:21—12=9,43—34=9,65—56=9,76—67=9,87—78=9……32l一123=198,432—234=198,543—345=198,654—456=198,765—567=198……4321—1234=3087,5432—2345=3087,6543—3456=3087,7654—4567=3087……54321—12345=41976,65432—23456=41976,76543—34567=41976……通过观察发现:几个连续的自然数组成一个整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组成的数减去这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组成的数,如果组数的数字的个数一定,所得到的差就相等。你说数学奇妙不奇妙?通过研究,我知道了:只要你乐于探索,你就会有很多奇妙的发现,这时,你也就会发现数学是多么的有趣!

8、故事日记。

主要记录学生身边发生的或听到的一些数学小故事。

例如:今天我在家里,给爸爸出了一道题:10+10等于多少?爸爸说:“20”,我说:“错!”爸爸说:“得多少?”我说:“得18,10和10垒起来,不就是18吗?”说完,我们都笑了。

9、老师日记。

主要记录学生对老师的态度、情感、建议等内容。

例如:老师这节课表扬了我三次。一次是孙佩同学不会移动小数点,我站起来对他说:“只要扩大就向右移,只要缩小就向左移。这样对应起来就好记了。”老师夸我总结得好。第二次是做既扩大又缩小的题,我有我的好方法:是先综合,确定是最后扩大了还是缩小了,再移动小数点。老师夸我方法新颖、有特色。第三次是我一直积极回答问题。老师夸我学习劲头足。我这节课上得可高兴了。老师,我想对你说:“以后上课,您就多表扬表扬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要表扬,这样,我敢保证我们班上每一节课都会乐开了花。

数学课学生反思篇十八

一:沟通。

随着现在年龄的增长,家长与子女的沟通、交流越来越少,误解越来越多。

有位母亲,在孩子念一年级的时候,老师告诉她,你的孩子头脑不太聪明,反应比较慢,要注意。

她就怀疑孩子是不是弱智,后来竟送到弱智学校。

孩子读到六年级,参加全地区弱智学生统一考试,得了第一名。

但经过医生检查,这孩子不是弱智,智力正常,成绩作废。

这是一个多么糊涂的家长!但类似的例子还少吗?有的家长怀疑孩子有不当行为,就盯梢,偷看孩子日记,不允许孩子和别人接触,甚至怕孩子出事星期天就把孩子关在家里学习。

你理解孩子的感受没有?我们都知道关起来养的东西都不好吃,孩子是活生生的人,是正在成长的人,需要接触自然,需要接触社会。

有个女孩从小很争气,成绩一直优秀,最后居然通过了托福考试,成功的出国留学。

出国前的晚上妈妈抛开一切事务准备和女儿好好谈谈,但女儿说的话令她大吃一惊。

女儿泪流满面把十几年来的所有委屈全部倾诉出来,什么时候妈妈冤枉了她,什么时候伤害了她的心,什么时候妈妈做得不对,女儿都记得清清楚楚。

谁能想到一向乖巧听话的的女儿心中居然有这么大的委屈?

父母和孩子必须沟通。有的家长说,我们沟通的时候也不少呀,每天回家就教育他,吃饭时也教育他。

沟通不是父母讲孩子听,沟通是双向的。

父母说的多了,孩子说得就少了。高明的家长应该引导孩子说,让孩子说,不是让自己说。少用陈述句,多用疑问句。

用提问的方法引起孩子思考,让孩子回答。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而不是告诉他应该怎么办。

比如这次考差了。

有的家长一看到分数不高,就大发脾气,甚至打骂孩子。

有的成年人工作不如意,就情绪低落,每个孩子都希望有个好成绩,孩子没有考好心里已经够痛苦的了,这时候最需要的是安慰,不是责骂。

高明的家长会亲切地和孩子交流,微笑地鼓励,考不好不要紧,关键是要总结经验。

语文哪些题目做得好,哪些答错了,为什么错,下次怎么办,让孩子自己说出来。通过总结,孩子得到了教育,学习也有了希望。

孩子犯了错,心里肯定很内疚,如果父母粗暴地痛斥,孩子就不再内疚,由内疚变为愤怒,由愤怒变为叛逆。

犯错的孩子回家,没有一个准备与家长吵架。但由于家长怒骂和痛打,孩子负气出走,再也不回来了。

家里读初二的女儿晚上十一点才回家,家长怎么办?孩子敲门的时候不要立即开门,等一会再开。

女儿回来了,什么也不说,让她看看表是几点钟,让她赶快休息。

第二天父亲让她跟母亲说,母亲为你担心一夜没睡好。

母亲让她跟父亲说,父亲为你找遍了大街小巷,急得高血压又犯了。

女儿心里很内疚,到父母跟前痛哭流涕,下定决心按时回家。

父亲说这不大好改吧?你能改得了吗?女儿立刻说,我改给你看,一定不让父母担心。

家庭是讲感情的地方,用人间最温暖的亲情感化孩子,让孩子内心主动改变。如果家长没有一套方法,很难教育好孩子。

二:闭嘴。

为什么孩子一到家就躲进房间?孩子怕什么?怕家长的唠叨。

有一位母亲咽喉长了结节,手术后,医生告诉她必须噤声一个月。孩子考试没考好,回来告诉妈妈,如果是以前,她一定会大声批评孩子,并唠叨不休。

但这一次她不能说话,只好搂住孩子,用手抚摸着孩子。孩子第一次发现妈妈没有唠叨,而且还很亲切,一下子觉得非常幸福。

就这样过了一个月,妈妈没有抱怨孩子一句,孩子成绩居然直线上升。所以有人说一个家庭如果妈妈闭嘴的话,家里将有两个人得到解脱:一个是父亲,一个是孩子。

三:赏识。

这是一个万能的教育方法。有人采访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问他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原因到底是什么。他说我要感谢我的母亲,然后讲了发生在童年时的一件小事。

他说,有一次他不小心打翻了牛奶瓶,牛奶洒了一地。

妈妈走过来,蹲下身子抚摸他的头对他说,孩子你能帮妈妈做事了,你长大了,马上要变成一个男子汉了。

为了奖励你,我们一起来叠纸船玩,精致的纸船在洁白的牛奶上飘来飘去,玩得很开心。然后妈妈教我怎样擦干地板,怎样拿牛奶瓶。

他说从此我学会了两点经验:把没有用的东西变为有价值的;不要害怕失败。这两点对我从事科学事业有着巨大的帮助。

孩子为什么成绩差,归根到底是因为信心不够。

面对剧烈的学习竞争,孩子需要身后有人无条件地爱他支持他鼓励他。

为了推动孩子学习,每个家长可以不顾一切,但是方法错了,方向错了,效果往往是适得其反。找到孩子的闪光点,给孩子真诚的鼓励,让孩子看到希望,拥有信心,这才是家长要做的。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