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模板17篇)

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模板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0 17:22:07
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模板17篇)
时间:2023-11-10 17:22:07     小编:文轩

“方”即方子、方法。“方案”,即在案前得出的方法,将方法呈于案前,即为“方案”。通过制定方案,我们可以有计划地推进工作,逐步实现目标,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方案策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篇一

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日常评价和学生的成长记录为基础,力求内容全面、客观,程序科学、规范,关注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关注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建立科学的小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通过评价,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完善自我,实现教育教学预定目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1、发展性原则:

评价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成长,正确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2、全面性原则: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突出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与形成,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三)激励性原则:

评价要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肯定成绩,表彰先进,树立榜样,使学生发扬优点,改正缺点,让评价成为激励学生不断发展的动力。

(四)科学性原则:

评价要遵循教育规律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既反映学生学业成绩,又彰显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发展潜能。努力获取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素质的全面信息,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及特长发展,扩大评价的涵盖面。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包括操行表现评价、学业发展评价和个性特长评价等三项内容。

1、操行表现评价:

对照《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养成的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习惯与生活能力、个性品质与情感态度等个人操行表现。

2、个性特长评价:

通过开展书画赛、体育运动会、六·一、元旦、演讲比赛、手抄报比赛、英语竞赛、作文展评等各种活动,了解学生的参与情况,对有特殊表现的学生做出相应的评价记录。

3、学业成绩评价:

对照各学科课程标准中列出的学习目标和各个学段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学生学业达成与发展的状况,主要以期末考试试卷测评成绩呈现。

期末检测内容:

语文:

考试试卷和学生语文素养。

数学:

考试试卷和平时测验。

英语:

考试试卷、英语会话和课文诵读。

科学:

考试试卷、实验操作、小制作。

品德与生活:

考试试卷和社会调查。

音乐:

歌曲演唱。

美术:

作画、剪纸、手工制作等。

体育:

以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价手册得分为依据。

1、对学生综合素质实行等级评价,划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待合格四个等级。

2、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以班级为单位,要充分体现学生个体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整个评价重视过程。

3、各学校在组织实施综合评价的过程中,要本着为全体学生全面发展服务的教育宗旨,扎实做好考核工作。学期结束,学校要及时将评价结果告知学生及其家长。

xx年8月5日。

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篇二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推进中小学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建立具有我校特点的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指导中小学校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xx】8号)、《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xx】26号)、《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20xx】2号)和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全省中小学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规范办学行为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及天长市教育局关于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有关要求,结合我校教育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从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和水平,引导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反映中小学生的发展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小学生毕业标准要求的重要依据。综合素质评价应按照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道德品质、学习成绩与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个性特长六个维度,共十二个评价要素为基本内容,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依据,以学校评价为主体,以制度建设为保障,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力求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从而推动我市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和办学行为的进一步规范。

1.发展性原则。评价应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和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评价的制度、标准、内容、方法等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利于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利于激励学生发展。

2.激励性原则。评价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并及时给以鼓励和肯定,使之强化,重视培养学生自信心,注意激励学生。

3.差异性原则。评价既要体现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又要关注学生个体间差异和个性特长的发展需求,充分体现评价对象的个体差异。

4.科学性原则。积极探索科学的评价方法,注重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共性评价与个性评价相结合,力求评价结果的客观、公平、公正、公开,努力提高评价工作的专业化水平,保证评价工作的质量。

5.参与性原则。学生既是评价的对象,又是评价的主体,要尊重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将评价活动变成被评价者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

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篇三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课改进程,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发展和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根据根河市教育局《关于湟中县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实施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全面反映小学生的发展状况和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重要举措。按照素质教育与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以公民道德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运动与健体、特长与表现为基本内容。以学校评价为主体,因校制宜,充分发挥各学校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依据,关注学生的均衡发展和潜能发展。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力求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教师及学校进步与发展的过程。

评价方法包括日常性评价、阶段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评价时应把握“日常性评价是阶段性评价的基础、阶段性评价是终结性评价的基础”的操作原则。

1、日常性评价。

各学科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关注学生的表现,及时做出评价,并适时做好记录和资料收集工作。

(1)、即时评价。教师要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多样的、开放式的评价方法(如口头评价、成果评价、访谈交流、行为观察、问卷反馈、情景测验等)及时评价每个学生的优点、不足以及发展潜能,满足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

(2)、成长记录。成长记录应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发展提高的重要资料,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来自同学、教师、家长的评价信息,学生在文体活动中的突出表现,学科检测的阶段成绩,学生的最佳作品等。学生是成长记录的主要记录者和管理者,成长记录要始终体现诚信的原则,要有教师、同学、家长开放性的参与,使记录的情况典型、客观、真实,同时便于展示。

(3)、学业考试。考试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方式,要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内容和对象,选择相应的考试方法,促进每个学生的进步。对学生各学科知识的测试结果,每一阶段要记录在案,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依据。

(4)、实绩表现。通过演讲比赛、小制作、小发明、小竞赛及文体艺术等丰富多采的活动,展示学生的特长,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习兴趣,促进全面发展。

2、阶段性评价。

(1)、学校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委员会,其成员应有广泛的代表性。评定工作委员会负责制定本校评定工作的实施细则与具体程序,编印各种相关的评价子表,汇总、上报学生的评价结果;对校内各班级评定工作进行指导,监督评定过程,接受质询、投诉与举报,及时纠正评定中的错误。在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之前,学校要通过教师大会、班会、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广泛宣传和培训,争取各层面的知晓、理解与支持,为顺利开展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综合素质评定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工作。每个班级成立一个评定小组,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组成。各位成员为学生授课的时间原则上不能少于一年,且要对该班学生比较熟悉和了解,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诚信品质。

(3)、综合素质评定小组要以学生的日常表现为依据,每学期结束时要对每个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通过参考各种资料,经集体讨论,给予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教师要善于搜集和分析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有关数据和其它形式的行为表现,并利用这些数据和表现来描述学生的学习情况。阶段性评价的结果填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综合表现记录表》。

1、评价结果的呈现。

(1)、等级表达。分为a、b、c、d即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其中优秀比例不超过40%。对学生综合素质等级的确定应十分认真、慎重,评定为“不合格”的学生应经学校评定委员会审核,并报学校行政会研究决定。

(2)、质性评语。以综合素质评定的内容为主要依据,对学生给予一个综合性的评语,其中还可以包括等级评定中没有包括的内容,尤其应突出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潜能。评语应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客观描述学生的进步、潜能及不足。同时要制定明确简要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计划,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对低段学生的评价应浅显、生动。

2、评价结果的运用。

(1)、综合素质评定的`内容、方法及程序等,应向学生及家长明确告知。学生或家长对评价结果如有异议,由校评定委员会进行调查与处理。

(2)、学校综合素质评定委员会对评定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并负责,评定结果原则上不得更改,如果确实发现评定结果有误,应记载更改缘由及更改人,同时保存原评定记录以备审查。

1、成立组织机构:

(1)、校评定工作委员会。

组成人员: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家长代表。

职责:制定评定工作的实施细则与具体程序;认定评定小组成员;对校内各班级评定工作进行指导;认定评定结果;监控评定过程。

(2)、班级评定工作小组组成人员: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组成,评定人员给学生授课时间原则上不少于一年。

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篇四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59法》和国家、省、市有关部门关于加强学校59规范化工作的精神,进一步在校园内做好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工作,净化校园59环境,使全体师生能自觉讲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促进师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依据《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59法〉办法》,特制定本方案。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

业务指导:xx(安徽省普通话测评员)。

具体工作由团委书记陶有林分管主抓,校办组织实施,其它部门配合。

领导小组职责是:

(1)制定学校59规范化工作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2)制定学校59规范化工作达标评估规划,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和具体责任人;

(3)制定学校59达标评估奖惩办法,并负责考核、评估和兑现;

(4)协调教导处、教研组、学生会、总务处等部门,共同做好59达标工作;

(5)监督、检查、评估相关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

(6)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及时研究和解决59达标评估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业务指导人员职责:对学校59规范化工作实施方案提出意见、建议,承担校内师生普通话培训任务,对教职工普通话水平进行校内测评,负责校园广播站播音员普通话培训和播音指导,对学校59达标评估各项工作的准备情况进行指导,监督、检查校园内、各处室、各年级办公室、各班级使用规范汉字情况,对不规范用字进行及时纠正。

(一)大力推广普通话。“普通话是校园语言,教学语言。”学校教职工、全体学生在校园内、教学中、会议上、广播节目主持和各种教育活动中都应使用普通话。为此,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开展全员培训,努力提高教职工普通话使用水平。一是组织师生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59法》以及《教育法》《教师法》中有关内容,认真学习上级有关59工作的文件精神,大力宣传59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二是组织教师参加普通话升级培训测试。未参加过普通话培训测试、未取得普通话水平测试合格证书的教职工在2xxxx年底都要参加市级普通话培训和测试。测试取得合格等级证书的由学校承担培训基本费用;测试未取得合格等级证书的,由本人承担培训费用,下一年必须重新参加培训测试并取得合格证书,费用由个人承担;末参加培训测试的,当年考核不得评优,下一年必须参加培训测试并取得合格证书,费用由个人承担。

2、把普通话水平作为教师业务考核的基本标准之一。教师在课堂教学、教学研究交流活动和组织学生参加的师生活动中都应讲普通话。在校内组织的教学竞赛活动中未使用普通话的.教师,实行一票否决,不予评奖,不予推荐参加上一级组织的教学竞赛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未使用普通话的教师,年度考核不能评为优秀等次,不得参加各级评优评先;在教学研究交流活动和组织学生参加的师生活动中未使用普通话的教师,年度考核不能评为优秀等次,不得参加各级评优评先。学校对在推广普通话工作中做出显着成绩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在各级评优评先进中优先考虑。学校工勤人员在与学生交流和对外交流中应坚持讲普通话,未讲普通话者,参照教师考核执行。

3、教师要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普通话水平的培训。使用普通话、讲好普通话是对当代中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之一,任课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要注意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普通话水平的培训,应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发言、讨论、提问、回答问题时使用普通话,在校园内、在与老师和同学的交往中讲普通话。语文教师要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把提高学生普通话水平列入教学计划,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实际安排教学内容,一是对拼音基础不扎实的学生进行辅导,二是注意矫正学生不标准的地方发音,三是训练学生的朗读水平,四是营造讲普通话的环境和氛围,五是对学生普通话水平进行测试,把普通话水平列入语文学科学习成绩中。

4、学校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开展各种活动,为师生使用普通话创造良好环境。一是对教师定期举办讲座、培训、测试,组织教师参加朗诵、演讲、竞赛、师生联谊活动,不断提高教师普通话水平;二是发现和培养校园广播节目主持人,提高校园广播节目主持人使用普通话的水平,增强其示范性,把普通话训练列入校园广播内容,宣传讲普通话的目的意义,介绍推广普通话的法律法规和有关使用普通话的小常识、小资料,讲解普通话发音中的难点问题,进行普通话朗读示范;三是组织学生广泛开展朗读、演讲、竞赛、文艺等多种活动,在活动中训练学生使用普通话的能力。

(二)大力推行规范汉字。推行规范汉字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职责,对正确传承汉字文化和实现顺畅交流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全体师生在书面表达中都要使用规范汉字。

1、全体师生在教学、学习、生活中使用汉字、标点符号、汉语拼音等,都要执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简化字总表》、《标点符号用法》、《汉语拼音方案》和《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学生必须正确掌握3500个常用规范汉字,不写二简字和繁体字、异体字,减少错别字。

2、教师教案、板书、讲义、试卷、作业批改、评语书写等书面表达,都要使用规范汉字;学校名称牌、印章、公文、标语、指示牌、板报、校报、宣传材料、网站用字,都要使用规范汉字。

3、禁止使用下列不规范字:繁体字(教学需要除外);已经淘汰的异形字和旧字形;已经废止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中的简化字;生造的简体字;错别字。

4、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及时纠正学生不规范用字现象;语文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书信、作文、书法等竞赛活动,提高学生使用规范汉字的水平;班主任和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搞好班级文化建设,办好班级黑板报,充分发挥班级文化在推行规范汉字方面的作用;全体师生都要积极参与检查、纠正学校网站、黑板报、宣传栏、校园内、学校周边的不规范用字现象。

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篇五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贯彻落实“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促进学生自我认识,建立自信,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激发其内在的发展动力。

1、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关注学习的结果、又关注学习的过程。

2、评价内容的多维化,从学生学业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综合评价。

3、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师、学生、家长、社会评价相结合。

4、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书面检测与实践展示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更加重视过程评价。

1、建立学生成长记录档案。主要内容有:学生素质发展报告书,自己最满意的习作与书画作品、日记,最典型的活动杰作(参加实践活动作品等),检测卷及其他荣誉。

2、即时性评价。评价者(教师、学生、家长)对学生学习、活动中的表现进行即时评价。通过观察、访谈等形式,评价者在课堂上、活动时、生活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积极反馈,实施书面的或口头的评价,给学生以鼓舞、指导、调整。这一评价次数、时宜等因人而异,不求整齐划一。评价的内容包括:学习兴趣、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学习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与能力,思维的品质、创造性、独特性、灵活性,想象的丰富性,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良好的学习习惯等。

3、展示性评价。

展示性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又要关注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一般要求,又要关注个体差异。评价时机可以以各种板报、作品(业)展览、竞赛、评比等形式安排在学习的某一阶段,也可以以期末检测为形式安排在学期末进行。

4、水平性评价。

水平性评价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组织的学科水平性笔试。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既要进行书面检测,又要进行实践检测。每学期末接受市水平性评价检测,学校在每学期中途进行一次调研性水平检测。

技能学科的水平性评价学校只进行阶段性的(一般每学年一次)水平性调研检测。

(1)形成性评价结果以“综合性、激励性的评语+等级”的形式呈现。其中学生平时各学科的作业的评价采用“双等级”制(一方面评价作业的正确性,另一方面评价学生完成作业的态度,如书写等)+激励性批语进行,提倡教师多进行面批与个别性指导。

(2)展示性评价结果一般采用“等级制”(优、良、合格、待努力)。

(3)水平性评价结果采用等级的方法进行,不论是何性质的水平检测,均不要当众宣布学生考分,更不能排名次。

(4)学科学业水平综合等级采用定量与定性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即在学期末素质发展报告书中,以任课教师寄语性的激励评价语言(主要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知识技能、实践创新等方面进行)+学科的等级评价的形式呈现(素质报告书中不公布分数)。

总之坚持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团西镇中心小学。

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篇六

为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通过评价改革,贯彻新课改的育人理念,促进教育方针的全面落实,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1、发展性原则。

评价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成长,正确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2、全面性原则。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突出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与形成,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3、自主性原则。学生是评价的主体,要充分发挥评价的自我教育、自我调整的功能,使评价客观、全面,既得到同学、教师、家长等的认同,又能促进学生不断完善自我。

4、动态生成性原则。

评价活动本身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育过程本身具有生命性。因此评价可根据学生年龄、年段特点,根据校本实际及学期教育教学工作重点,实化过程,凸现行为习惯的培养与达成。

5、可操作性原则。

根据学校、班级实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方法力求灵活简便易行,避免繁琐和形式化,有利于教师将评价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使评价具有较强的实效性、针对性及可操作性。

1、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基础性发展目标包括品德行为、学习能力、合作交往、强身健体、审美表现等五个维度。各维度的基础性发展目标又分为要素、关键表现提示等。

一是等级评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五个维度分别用优秀、良好、一般三个等级呈现。

二是综合性评语。由自我描述、同伴赠言、教师寄语、家长心声四个内容组成。自我描述:记录一学年中自己最具代表性的成绩;同伴赠言:记录自己最信任的同学或同龄朋友的希望与祝愿;教师寄语:记录班主任或你最欣赏、信任的老师对自己一学年的评价;家长心声:记录家长的反馈意见。

1、本评价方案给每个学校以创造的空间,学校可以根据本评价标准制定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的评价细则,体现校本特色。

2、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以班级为单位,要充分体现学生个体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整个评价重视过程,通过学生综合素质每月评价记载表来呈现。

3、学生综合素质月评价要按照《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体系》,依据年段具体行为目标达成情况,在征求老师、同学、家长等意见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记载完成,但每次评价结果必须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签字认可。

4、学生学年综合素质评价由班主任依据月评情况,分析学生发展状况,给予客观评定。

5、学生综合性评语,在每学年即将结束时形成,其整理归纳活动,强调多元主体参与。评价表中的“自我描述”、“同伴赠言”、“教师寄语”和“家长心声”均按照前面所述的方式完成,并于下学年报到时反馈给班主任备案。

6、材料整理粘贴栏,可根据各学校的具体情况实施。主要粘贴学习过程的记录材料和关键表现的材料。

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篇七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按照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按照素质教育与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我校以品质与素养、学习与实践、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为基本内容,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依据,关注学生的均衡发展和潜能发展。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力求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教师及学校进步与发展的过程。

1、方向性原则:评价体现新的人才观、教育观和质量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健壮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

2、客观性原则:在评价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出合理的评价。评价坚持主体参与,以学生、家长、教师评价相结合。

3、全面性原则:评价体现全面性和综合性,从五个方面进行评价。关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对评价内容进行全面考核,有根据地作出判断。

4、科学性原则:遵循教育规律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围绕评价目的,建立简便易行、利于操作、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运用科学、多样、灵活的评价方法实施评价。

5、发展性原则:尊重人的发展性与特殊性,注重评价的内容多元、方法多样。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又要重视学生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6、参与性原则:要加强学生之间、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对话与交流,增进理解与沟通,开展有效的自评、互评,及时反馈,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形成和谐的学校文化。

1、基础性发展目标。

基础性发展目标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依据。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品德与素养、学习与实践、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五个方面。

2、学科性发展目标。

学科性发展目标在关注学生各学科学业成绩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品质。包括主动学习、快乐学习、学会学习、合作学习、乐于实践。

评价方法包括日常性评价、阶段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评价时应把握“日常性评价是阶段性评价的基础、阶段性评价是终结性评价的基础”的操作原则。

1、日常性评价。

各学科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关注学生的表现,及时做出评价,并适时做好记录和资料收集工作。

(1)、即时评价。教师要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多样的、开放式的评价方法,及时评价每个学生的优点、不足以及发展潜能,满足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

(2)、学业考试。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内容和对象,选择相应的考试方法,促进每个学生的进步。除传统的纸笔测试外,还可设展示性评价,允许学生进行二次考试。

(3)、实绩表现。通过演讲比赛、小制作、小发明、小竞赛及文体艺术等丰富多采的活动,展示学生的特长,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习兴趣,促进全面发展。

2、阶段性评价。

(1)、学校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委员会,其成员应有广泛的代表性。评定工作委员会负责制定本校评定工作的实施细则,编印各种相关的评价子表,广泛宣传和培训。

(2)、综合素质评定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工作。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组成评价小组,做好学生及家长的培训工作,统一思想,保证评价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3)、综合素质评定小组要以学生的日常表现为依据,每学期结束时要对每个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给予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将评价结果填入《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

3、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应由学校评定委员会组织进行,要在学生毕业离校前完成。评定时以学生阶段性的综合素质评定结果为依据,结合学科成绩确定学生的评价等级。

1、评价结果的呈现。

(1)、等级表达。分为a、b、c、d即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

(2)、质性评语。以综合素质评定的内容为主要依据,对学生给予一个综合性的评语。

2、评价结果的运用。

(1)、综合素质评定的内容、方法及程序等,应向学生及家长作出明确的解释并公示。评定结果只公示“优”等级,其余等级通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

(2)、学校综合素质评定委员会对评定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并负责,评定结果原则上不得更改。

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篇八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课改进程,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发展和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根据《湟中县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结合我校教育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和水平,引导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对小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反映小学生的发展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综合素质评价应按照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运动健康、审美表现、六个维度,共三十个评价要素为基本内容,以学校评价为主体,以制度建设为保障,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因校制宜,充分发挥各学校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依据,关注学生的均衡发展和潜能发展。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力求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教师及学校进步与发展的过程。

1、方向性原则:评价应体现新的人才观、教育观和质量观,体现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发展的要求,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的高尚道德品质、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健壮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

2、客观性原则:在评价过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出合理的、全面的评价。评价要多主体参与,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三年级以下的学生可不采用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同时,还要适当接受家长和社会的评价。

3、全面性原则:对评价内容进行全面考核,有根据地作出判断。学业考试的内容要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注重加强与社会实际、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科学性原则:遵循教育规律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围绕评价目的,针对不同学科、不同学段的具体情况,建立简便易行、利于操作、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运用科学、多样、灵活的评价方法实施评价。

5、发展性原则:充分尊重人的发展性与特殊性需要,注重评价的内容多元、方法多样。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又要重视学生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6、参与性原则:要加强学生之间、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对话与交流,增进理解与沟通,营造良好氛围,开展有效的自评、互评,及时反馈,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和民主、平等、理解、和谐的学校文化的形成。

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性发展目标两个方面的内容。

1、基础性发展目标。

基础性发展目标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依据。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道德品质(占15%)、公民素养(占10%)、学习能力(占35%)、交流与合作(占15%)、运动与健康(占15%)、审美与表现(占10%)等六个方面。

2、学科性发展目标。

学科性发展目标是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主要依据。其基本内容是各学科课程标准中列出的学习目标和各个学段学生应达到的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侧重于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评价、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评价,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提升。

评价方法包括日常性评价、阶段性评价(每周值周小组评价,每月学校小结评价、学期总结性评价)、终结性(完成在校学习阶段)评价。评价时应把握“日常性评价是阶段性评价的基储阶段性评价是终结性评价的基幢的操作原则。

1、日常性评价。

各学科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关注学生的表现,及时做出评价,并适时做好记录和资料收集工作。

(1)、即时评价。教师要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多样的、开放式的评价方法(如口头评价、成果评价、访谈交流、行为观察、问卷反愧情景测验等)及时评价每个学生的优点、不足以及发展潜能,满足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

信的原则,要有教师、同学、家长开放性的参与,使记录的情况典型、客观、真实,同时便于展示。

(3)、学业考试。考试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方式,要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内容和对象,选择相应的考试方法,促进每个学生的进步。除传统的纸笔测试外,还可设置口试、听力测试、成果展示、实验操作、上机操作等形式测试,允许学生进行二次考试。纸笔测验可采取闭卷考试、开卷考试或开闭卷结合考试等不同形式。

(4)、实绩表现。通过演讲比赛、小制作、小发明、小竞赛及文体艺术等丰富多采的活动,展示学生的特长,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习兴趣,促进全面发展。

2、阶段性评价。

(1)、学校要成立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领导小组,其成员应有广泛的代表性。评定工作小组负责制定本校评定工作的实施细则(可适当细化六项评价内容)与具体程序,编印各种相关的评价子表,汇总、上报学生的评价结果;对校内各班级评定工作进行指导,监督评定过程,接受质询、投诉与举报,及时纠正评定中的错误。在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之前,学校要通过教师会、班会、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广泛宣传和培训,争取各层面的知晓、理解与支持,为顺利开展此项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综合素质评定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工作。每个班级成立一个评定小组,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组成。各位小组成员个班授课教师,且要对该班学生比较熟悉和了解,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良好的诚信品质。班级评定小组由学校评定委员会提名成立,要提前向评定班级的学生公布。

(3)、综合素质评定小组要以学生的日常表现为依据,每学期结束时要对每个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通过参考各种资料,经集体讨论,给予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教师要善于搜集和分析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有关数据和其它形式的行为表现,并利用这些数据和表现来描述学生的学习情况。阶段性评价的结果填入《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

3、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应由学校评定小组组织进行,要在学生毕业离校前完成。评定时以学生阶段性的综合素质评定结果为依据,通过对相应等级赋分的办法进行换算,取所有阶段性评价的平均分值作为终结性评价结果。

1、评价结果的呈现。

(1)、等级表达。分为a、b、c、d即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其中优秀比例不超过40%。对学生综合素质等级的确定应十分认真、慎重。

(2)、质性评语。以综合素质评定的内容为主要依据,对学生给予一个综合性的评语,其中还可以包括等级评定中没有包括的内容,尤其应突出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潜能。评语应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客观描述学生的进步、潜能及不足。同时要制定明确简要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计划,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对低段学生的评价应浅显、生动。

2、评价结果的运用。

综合素质评定的结果既作为衡量学生是否达到结业标准的依据,同时也作为学校诊断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

1、成立组织机构:

组成人员:学校领导、教师代表、家长代表。

职责:制定评定工作的实施细则与具体程序;对校内各班级评定工作进行指导。

2、班级评定工作小组。

组成人员: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组成。

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篇九

将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两方面的内容评价用文明星来命名,包括:文明之星、礼貌之星、诚信之星、安全之星、责任之星、团结之星、环保之星。

星级评价,核算成优等数量。

文明之星:(红色星)。

1、热爱祖,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和现代化建设主要成就。

2、遵守校纪校规,熟知并履行《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3、课间在指定地点文明游戏,不随意跑跳、不乱攀爬。不打闹。

4、校园内外讲文明,注意语言文明,不说脏话,不恶意讽刺、侮辱人。

5、抵制不良诱惑,不涉足网吧等场所,不从事未成年人不宜的活动。

6、认真参加学校各项活动,有团队意识,听从指挥,服从安排。

礼仪之星:(紫色星)。

1、尊敬师长,礼貌待人,注重仪表,不说脏话。

2、见面行礼,主动问好,接受老师的教导,与老师交流。

3、尊老爱幼,平等待人。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4、尊重残疾人,不欺侮弱小,不讥笑、戏弄他人,尊重他人的民族习惯。

诚信之星(蓝色星)。

1、诚实守信,言行一致,不说谎话。

2、端正学习态度,不抄袭作业,考试不作弊,不弄虚作假。

3、为人正直,坚持正义,敢说真话,秉公办事,不徇私情。

安全之星:(黄色星)。

1、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时时处处谨记安全,不作危险的事;危机时刻安全自护。

2、留意安全隐患,具备基本的自我保护能力。

3、不藏匿、携带、使用危险物品。

责任之星:(橙色星)。

1、敬父母,主动为家庭做力所能及的事,听从父母和长辈的教导。

2、富有爱心,关心帮助老年人和有困难的人。

3、做好值周工作,履行职责,坚持原则,秉公办事。

环保之星:(绿色星)。

1、爱护生态环境,保护环境卫生,积极参加环保公益活动。

2、不随意扔垃圾,并能做到见到垃圾主动拾起。

团结之星:(粉色星)。

1、关心集体,响应号召,各极参加班级、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

2、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不做有损集体利益的事。

3、同学之间组织有意义的课间活动,合作完成,增进友谊。

说明:1、通过文明之星评选时间按标准进行评选,只要学生品行符合星的标准就可得哪种星,学生一个月可得多星。

2、学生品行评价表在班级网页中体现,每种星按规定的颜色体现在电子评价表中,学期末合算出星星总数,作为学生品行评价的成绩。

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篇十

仙槎桥镇第二完全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的精神,结合我校教育的实际,制定本意见。

实施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思想是:按照整体构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要求,以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合作交流与探索实践、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为基本内容,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依据,以学校评价为主体,以专业支撑与制度建设为保障,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力求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推进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在综合素质评价中要坚持如下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和导向功能,评价的内容、标准、方法、制度等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发现、发展潜能;有利于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和教育教学行为;有利于学校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有利于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二)发展性原则。

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既要看到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更要发现潜在的发展可能性;既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三)可行性原则。

制定的评价实施方案、实施方法力求灵活、简便易行,避免繁琐和形式化。

(四)客观性原则。

积极探索科学的方法,力求评价结果的客观、公平、公正。

(一)评价内容。

包括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态度与能力、合作交流与探索实践、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5个方面的内容。

(二)评价依据。

2.学生互评。

3.家长评价。

4.班级评价小组评价。

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应从学生的整体表现入手,将日常的片断事实和记录作为评价依据应慎重,避免以偏概全。

(四)评价次数。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分为即时评价、学期评价。即时评价一般随着学生的日常表现进行,评价结果记入成长档案袋;学期评价一般在学期末进行,每学期评价一次。

(五)评价结果。

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包括等级评价和综合评语两个部分。

1.等级评价。等级评价只对学生综合素质的五个维度进行评价,不再对各维度加权出总等级。

学期等级。每学年从5个评价维度所包含的要素及其关键表现入手,通过整体判断对各维度给出一个等级,以a(优秀)、b(良好)、c(合格)、d(不合格)呈现。

2、综合性评语。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整体描述,尤其突出学生的特点和发展潜能。

(一)学校成立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委员会,由校长、教师和家长代表组成,负责本校的评价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1.制定学校评价的实施细则,明确评价程序;

2.认定班级评价小组成员;

3.负责对班级评价小组的培训;

4.组织并监督评价工作,对评价结果进行确认,对评价中出现的分歧予以澄清和仲裁。

代表组成。评价小组成员不少于3人。其主要职责是:

1.负责组织实施对所分管班级学生的评价工作及评价结果的合成;

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篇十一

教育评价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学生评价是学校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的通知》的精神,制定本方案。

依据党的教育方针,贯彻素质教育思想,以全面衡量学生素质发展和反映学生个体差异为出发点,从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教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各门课程的有效实施,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推动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一)、评价内容多元化原则。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考查,不仅关注学习成绩,而且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给予积极评价,发挥学生多方面潜能,帮助学生悦纳自己、拥有自信。

(二)、评价过程动态化原则。不仅关注结果,更要注重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有机地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给予多次评价机会,促进评价对象的转变与发展;鼓励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行为中,使评价实施日常化、通俗化,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

(三)、评价主体互动化原则。强调评价过程中主体间的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关注评价结果的认同问题,即如何使评价对象最大限度地接受评价结果;改变单一评价现状,加强自评、互评,使评价成为教师、管理者、学生、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

(四)、期望性原则。充分体现教师对学生学业成绩和特长发展成功的期望,使教师有信心,学生有希望。教师的评语要注满“师情”,透出一个“爱”字,点燃学生的希望之火,重视“鼓励”的教育功能。

(五)、模糊性原则。运用模糊控制理论,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评价学生的素质发展情况。文化课考试,量化形式学生的学习成绩,改较精确的百分制为较模糊的等级制,对学生思想品德表现及兴趣、意志、个性、态度和习惯等智力因素不宜量化的项目,一律采用操行评语定性评价。

新课程中的学生评价强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且要关注学生多方面的表现,包括道德品质、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合作与交流、个性与情感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业水平的内容包括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两个方面。

(一)、基础性发展目标。

基础性发展目标由品德修养和行为习惯两部分组成。

品德修养:爱国、爱校、关心集体,遵守纪律、遵守公德,努力学习、勤思好问,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注意安全、讲究卫生,文明健康、勤俭朴素,关心他人、团结同学,诚实守信、知错就该,热爱自然、爱护环境,自尊自爱、自信自强。

行为习惯:在学校里说普通话,认真听讲,积极发言;按时完成作业,不拖拉作业;作业字迹工整,不马虎;自己机整理书包和书桌,不乱丢果皮纸屑等杂物,认真作好两操,能和别人合作,见了老师主动问好,按时起床睡觉,吃饭不挑食,喜欢读有益的课外书,不进网吧等少儿不宜场所,不乱用零花钱,爱护花草树木,饭前便后会洗手,进出家门主动和大人打招呼。

(二)、学科学习目标。

学科学习目标是指经过学科学习应达到的基本目标,每科学习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由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进行具体评价。

学生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基础性发展,也要观众学生的学业发展和个性特长。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不能截然分开,通常基础性发展目标蕴涵在学科学习目标中,和学习目标同步发展,在评价实施过程中应尽量作到两者的有机结合。体现国家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要根据教育部提出的基础性发展目标以及各学科国家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的要求,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分学科分阶段提出具体评价指标。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学习态度等方面,列出若干项行为表现作为评价指标。

目标体系要体现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注意对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基础性发展目标的评价,根据不同发评价内容和指标实施多元评价,还要渗透或包含在学科学习目标的评价中进行。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方面要重点结合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活学科教学以及班队活动、校本课程实施中进行评价;学习能力和交流与合作能力方面结合所有学科教学进行评价;运动与健康方面主要结合体育与健康学科进价;审美与表现方面重点结合音乐、美术学科教学进行评价。在学科教学或各种教育活动中分层实施评价。创设情景、机会,通过参与活动,日积月累,让学生感受、体会与内化。通过表现性任务、观察、记录、访谈、作品分析、个人自评、同学、教师、家长互评的方式进行评价。

(二)、学科发展的评价。

1、知识与技能的评价。

要遵循个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以及该学段、学年以及每个单元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为基准,通过作业、测验、栲栳市和完成一些开放性的表现性任务等形式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以等级的形式呈现。

(1)、练习、作业。

作业分析评价是教师了解、掌握学习效果、学习态度最常用、最有效的评价方式。学生的作业情况通过学生的认真程度,主动作业的情况;课外学习情况以及实验操作能力,小论文、小发明、小制作等成果进行综合评价。

(2)、平时学习:是指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的程度,包括各种测查如识字、背诵、朗读、默写、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单元测试,创造性作业的完成情况等。

口试、实际操作等性质评价形式。考试的内容应多元化,除关注知识与技能外,还应体现考查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内容;还要重视加强多方面潜能的发展,尤其是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反思能力的发展。

考查学科应通过平时观察、评语、记录、表现性作业、综合实践活动等方式,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学习习惯、兴趣、毅力、学习动机、学习技能、社会技能以及努力程度等形式学生表现的信息进行考查。

2、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

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必须与基础发展目标和学科教育目标相结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采用观察、记录、访谈、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等性质的评价方式对其进行评价。各学科根据本学科特点,结合基础性发展目标在学科中的体现,制定具体的评价内容以及指标体系。

(1)、日常观察。

课堂教学观察:学生课堂学习行为观察是评价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方法。学生的课堂表现要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频率,学生的思维品质,学生的探究行为,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积极性等因素来进行综合评价。可以在学生自评、互评的基础上进行综合。

活动观察:校内外活动观察,要通过学生参加的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包括学生参与各类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描述、活动成果、学生的感悟和反思等。

特长表现:包括学科获奖记录或证明、亲手制作的作品(如航模、车摸、陶艺、电脑制作等)或小发明成果、艺术性活动记录或奖励证书。

(2)、成长记录:

成长记录是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方式,建立每个学生的成长记录。成长记录要收集能够反映是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最佳作品、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教师、同学的观察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考试和测验信息等。

学生是成长记录的主要记录者,成长记录要始终体现诚信的原则,要有教师、同学、家长开放性的参与,使记录更典型、客观、真实,尽可能的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与进步历史。

期中期末组织成长记录的交流展示。并将成长记录纳入期末终结性评价内容。对成长记录的评定应注重学生的进步和所付出的努力可,明确改进的方向。通过对成长记录的回顾比较,使学生学会反思,了解自己的进步,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明确进一步发展的目标,逐步发展自省的意识和能力。

评价主体包括学生本人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四个方面。

学生自评和互评:一是由学生本人对自己的综合素质及行为写出自我评语;二是自己或同学综合素质的两个方面以及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一些方面分别评出分项等级。

教师评价:一是由班主任给每个学生综合素质的两个方面评出分项等级,并给每个学生写出综合性评语,重点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整体描述,突出学生的特点和发展潜能;二是各学科教师根据本学科所制定的基础性发展目标及学科发展目标评价体系,对每个学生基础性发展达成及学生学业水平进行评价,给出相应的等级,并对学生学科的发展态势进行描述,写出激励性的评语。

家长评价:一是对自己子女的综合素质写出鉴定性评语;二是对自己子女综合素质的两个方面以及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一些方面评出分项等级。

(四)、评价结果的呈现。

评价结果包括等级或评语。

评语包括:

1、家长评语。

2、教师、班主任评语。

等级包括:

1、分项等级。即根据评价内容所列的要素和关键表现,通过整体判断对两个方面以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一些方面分别给予一个等级。

2、综合等级。即把分项等级和分主体等级综合,作为综合素质或学业水平的最后等级。以上等级均为四等,以a(优秀)、b(良好)、c(及格)、d(待及)呈现。

学生综合素质与学业水平报告单由基础性发展目标评价表、学科学业水平评价表,包括多主体评价和教师综合评语构成。将期末考试与学生的日常评价有机结合起来,从几个方面来反映学生取得的进步和成就,报告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与学习习惯方面的情况。

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篇十二

以激励和引导为目标,加强评价的导向性,调节性和激励性,让学生在评价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汲取奋进的动力。通过评价的导向作用,在学生中形成一种文化氛围,引导学生积极进步,促使其自我意识的觉醒,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建立“学习型班集体”,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培养较强的生活和学习能力,形成强烈的自立、自律意识和进去精神,发展鲜明的个性。

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日常行为规范?》及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要求,确定涵盖学生生活、学习及成长过程中各项习惯及素质各方面要求的“十星”,即“三爱星”、“礼仪星”、“安全星”、“自理星”、“诚信星”、“卫生星”、“健康星”、“乐学星”、“守纪星”、“才艺星”。

1、发动宣传。学校班级要认真组织学习,使星级评价工作深入学生心中,成为全体学生人人向往的荣誉。

2、申报。班主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星名,提出申请。

3、授星。班级根据星级评价工作,确定授星日期并举行隆重的授星仪式。

4、公布。各班以全校公示的形式对评定结果进行公布,在学生中形成比学赶超的局面,促进学生各种良好行为习惯和优秀品质的养成。

5、归档。每个学生的评价表要装入学生的成长记录袋,作为学生的成长资料。

学校为了体现评价的时效性、科学性、呈递性以及影响力,采取以下几个环节和步骤:

1、班内日评价——日评星。每班按照课程表样式,每人发一张星卡。贴在相应位置,教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具体表现奖励一颗星。视情况每节课最多奖给5名学生。本班根据德育处设计的星级方案,及时做好记录。以备周评价工作的开展。

2、班内周评价----周冠军评选。每周一下午班会课时间,班主任在总结一周学生表现时推选出本班的星级学生。除课堂评价外,班主任也要参考学生在日常行为规范或其他方面的表现(每班最多推出5名,每名学生最多得三项,注明“某某星”。填写在《班会报告单》的“表扬角”)上报。自己也留存档案。(把学生得星情况及时统计到《学生星级评价记录表》)每班每周的周冠军有资格晋升当月月冠军,有资格参加学期末的年度总冠军评选。德育处根据星级评价工作,于周五上午将星星发给班主任,由班主任在学生放学前隆重颁发。

3、校内月评---月冠军评选:德育处每月将结合班级量化考核结果和各班级上报的学生名单,按一定比例分配各班星级学生名额。(一年级每班一等奖5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2名;二、三年级每班一等奖5名,二等奖3名)共选出18名星级学生。德育处根据星级评价工作,在学校升旗仪式上颁发星级荣誉奖章。

4、校内学年评价----年度总冠军评选----星光大道。

8名,二等奖4名)德育处根据星级评价工作,给获得年度总冠军的学生,颁发奖章及喜报。

年度总冠军评价步骤:

第一步:学生填写自我评价内容;

第二步:班主任根据学生的表现,汇总个人材料,给出评语;

第三步:由全班学生共评;

第四步: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由班干部全面综合,填写星级评价意见,确定是否合格。

年度总冠军照片及主要事迹公布在校园网上。

(一)三爱星:

1、爱祖国、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2、爱学校、爱集体、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公共财物,不在墙壁上乱写乱画。

3、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

(二)礼仪星:

1、积极参加升国旗仪式,行队礼或注目礼。

2、着装得体,坐正立直,行走稳健,谈吐举止文明。

3、尊重长辈、老师、家长、友人,见到老师要问好。

4、参加集体活动保持安静,该鼓掌时要鼓掌。

(三)安全星:

1、自身安全意识强,并能及时劝说、制止其他同学的不安全行为。

2、不发生任何安全事故(摔伤、骨折、撞车等)。

3、放学严格遵守交通规则靠右行,不在公路上玩耍。

4、不攀爬高物,不追逐打闹。

5、不准玩火,不准到河里洗澡。

(四)自理星:

1、穿戴整洁,经常洗澡,勤剪指甲勤洗头,早晚刷牙漱口,饭前便后洗手。

2、每周能主动帮助家长至少做一次以上家务活。

3、能自己叠被,打扫卫生,自己的衣物自己洗。

4、课桌内、桌面上物品摆放整齐。

(五)诚信星:

1、诚实,不说谎话,有错就改。

2、答应别人的事要努力做到。

3、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借别人的东西要还。

4、损坏公物要赔偿,拾到东西要归还失主或交公。

(六)卫生星:

1、讲究个人卫生,勤洗手脸,注意整洁。

2、在学校爱打扫卫生,爱护班级荣誉。

3、不随地乱扔杂物,不随地吐痰。

4、经常整理抽屉,勤换衣服。

(七)健康星:

1、坚持上早操,认真做课间操,坐、立、行姿势正确。

2、读书写字姿势要正确,做到“三个一”(眼距书一尺,胸离桌沿一拳,指距笔尖一寸)。

3、积极参加体育活动,活泼大方。

4、与同学友好相处,团结协作。

(八)乐学星:

1、上课专心听讲,主动合作探究,大胆发言。

2、勤于动脑,不懂多问。

3、课后认真复习,独立完成作业。

4、书写工整,卷面洁净。

5、课外能大量阅读有益图书,报刊杂志等读物。

(九)守纪星:

1、准时到校,不无故迟到、旷课,有事请假。

2、出入教师轻步走,不拥挤,不推搡,不大声喧哗。

3、上课专心听讲。

4、课间不追逐打闹,不准在楼道内跳绳、拍篮球等。

5、自习课认真学习,做到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

6、集合时队伍整齐,不交谈,不乱动等。

(十)才艺星:

1、具有基本的绘画能力,能画简单的画。

2、会唱一定的歌曲,并做到优美动听。

3、爱好体育活动,有一定的专长。

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篇十三

回想三年里有过多少酸甜苦辣,以往付出了多少辛勤的。汗水,但也得到了相应的汇报。在教师的启发教导下,我在德智体方面全面发展,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

我努力学习各门功课,顺利获得了毕业证书,没有任何挂科现象,并且曾获得全国高中生奥林匹克英语大赛三等奖。在高中期间我全面地掌握了科学基础理论,同时注意结合自身兴趣特点,结合动手实践,在高二暑假到广州某杂志社担任打字员,增加社会阅历。

经过三年学习,我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提高,但也清醒地认识到自我的不足之处,由于晚上学习较迟睡,早晨上课有时迟到。我将不断总经验教训,珍惜青春年华,努力学习,把自我培养成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自我的热血与青春!

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篇十四

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以日常评价和学生的成长记录为基础,力求内容全面、客观,程序科学、规范,关注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关注学生的特长和潜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建立科学的小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通过评价,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完善自我,实现教育教学预定目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1、发展性原则:

评价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成长,正确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2、全面性原则: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发展,突出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与形成,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三)激励性原则:

评价要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肯定成绩,表彰先进,树立榜样,使学生发扬优点,改正缺点,让评价成为激励学生不断发展的动力。

(四)科学性原则:

评价要遵循教育规律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既反映学生学业成绩,又彰显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发展潜能。努力获取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素质的全面信息,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及特长发展,扩大评价的涵盖面。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包括操行表现评价、学业发展评价和个性特长评价等三项内容。

1、操行表现评价:

对照《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生养成的道德品质与公民素养、学习习惯与生活能力、个性品质与情感态度等个人操行表现。

2、个性特长评价:

通过开展书画赛、体育运动会、六·一、元旦、演讲比赛、手抄报比赛、英语竞赛、作文展评等各种活动,了解学生的参与情况,对有特殊表现的学生做出相应的评价记录。

3、学业成绩评价:

对照各学科课程标准中列出的学习目标和各个学段学生应该达到的目标,学生学业达成与发展的状况,主要以期末考试试卷测评成绩呈现。

期末检测内容:

语文:

考试试卷和学生语文素养。

数学:

考试试卷和平时测验。

英语:

考试试卷、英语会话和课文诵读。

科学:

考试试卷、实验操作、小制作。

品德与生活:

考试试卷和社会调查。

音乐:

歌曲演唱。

美术:

作画、剪纸、手工制作等。

体育:

以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评价手册得分为依据。

1、对学生综合素质实行等级评价,划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待合格四个等级。

2、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以班级为单位,要充分体现学生个体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整个评价重视过程。

3、各学校在组织实施综合评价的过程中,要本着为全体学生全面发展服务的教育宗旨,扎实做好考核工作。学期结束,学校要及时将评价结果告知学生及其家长。

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篇十五

本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以自我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自豪,祖国的每一点变化,都牵动着我的心,香港回归的日子,申奥成功的日子,都是我最难忘,最让我激动的日子,我和每一位热爱祖国的中国人一样,为那一时刻的到来而欢呼雀跃。

我从小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当在电视里看到国旗升起的时候,就情不自禁地起立敬礼。以往当过学校护旗手,也一向是我自豪和荣耀的经历。当国旗升起,国歌奏响后,我的内心就充满了自豪感,每一天的新闻联播是我必看的资料。

学习之余,坐在车里,观看家乡的夜景,是让我最放松的一件事,这几年家乡的变化太大了,立交桥,景观大道,休闲广场,人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了,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必须努力学习,争取为祖国和家乡的发展多做一份贡献。

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篇十六

本人仪表大方,举止文明,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具有一定审美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能表现美能感受到生活中的美有一定的审美能力。

聪明伶俐用在我身上一点也不夸张,清纯活泼是我可爱的内在因素。我热爱学习,尊敬师长,劳动积极,对一切新事物充满了好奇,强烈的求知欲为我打开了广阔的知识世界,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我相信我会用理想为舵辛勤做桨,划向成功的彼岸。

学习目的明确,有理想,善于发现提出问题,努力尝试多种方式解决问题,学习态度端正,能主动学习,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能有目的的收集与整理使用信息,有独立学习与研究问题的潜力,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虚心请教。学习态度端正,认真完成作业,学习目的明确学习目标明确,有理想,与同学能够完美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方法恰当,会从失败中找经验。

有适合自己的科学的锻炼方法,有科学的保健意识,身体状况,卫生习惯良好,能够承受务必的压力。每一天坚持锻炼,正确应对挫折坎坷。热爱运动,身体健康有科学的锻炼方法和务必的运动技能。热爱运动,身体健康,心态用心向上。

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篇十七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准绳,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性评价理念,体现“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理念,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总目标,进一步突出评价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达到评价促进发展的根本目的。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此方案。

主要内容有: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实践技能素质、成功的足迹、教师评语、家长回音、评价方法八个方面。

1、思想品德素质—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基本能反映这方面素质的日常表现情况。

2、科学文化素质—和以往考试分数不同,我们评价孩子某一学科的情况,是把该学科要素尽量细分,如语文学科,评价项目就分解成听话、说话、朗读、作文、作业、单元练习、写字、学习态度与习惯等项,这样你会详细地了解孩子在某门学科的长处和不足,以便更好的进行教育和帮助。

3、身体心理素质---包括身体健康情况、心理健康情况和交流与合作情况三项,对学生身心健康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4、实践技能素质—考查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和自我服务劳动的情况,反映学生的劳动态度、习惯和实践能力。

5、成功的足迹—记录孩子一学期中所取得的各项成功,包括比赛获奖、作品发表、甚至学习上的点滴进步。

6、教师评语—重点评价孩子的个性心理特点,并提出殷切希望。

7、家长回音—请您对学校素质教育的意见和建议写在“家长回音”栏中,我们将认真对待每一份回复。

8、评价方法—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实践技能素质的发展情况,采用等级评价,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四个等级;对学生操行情况的评价采用定性语言表述的方式。

1.学生自评。自我评是促进学生自我表现发展的有效方式之一,学生应是主动的自我表现评价者。学生在自我表现评价中学会反思,了解自我表现发展的状况,通过反观自己的学习过程,比较自我前后学习情况的变化,了解自己本阶段掌握的知识技能情况,改进学习策略,从而明确自我发展的目标。学生根据本人平时表现,依据综合素质评价各个方面的要求,写出描述性评语,整理并提供相关证据,作为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的参考依据。

2.同学互评。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相互评议,以发展他们的合作精神与竞争意识。

3.教师评价。在学生自评与互评基础上,参照综合素质手册对各项内容的细化,教师从学生的整体表现入手,将日常的片断事实和记录作为评价依据,通过观察、访谈和调阅学生的成长记录袋等实证材料,参考学生自评与互评结果,依据评价标准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并确定相应等级。每个学期,填写综合素质手册对各项内容的细化,通过各个评价要素对各维度确定相应评价等级,以优秀、良好、合格、待合格方式呈现。记载学生在这个学期突出的特点和发展潜能,成功的事例等汇总填入《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中。“成功的足迹”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应慎重,避免以偏概全。

4、家长评价。以班为单位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每月向家长发送《学生学习情况反馈单》,相互了解学生的变化,以便参与对孩子做正确的评价。征求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及改进措施,每学期请家长填写《素质综合手册》中的“家长回音”。

(二)使用统一格式的`《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每个学生每学年一份。综合素质评价分为学期评价与毕业评价,学期评价一般在学期末进行,毕业评价在毕业前进行,由一至六年级评价结果汇总合成。

(三)学校在组织实施综合评价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采取学生自评、同伴互评、任课教师评价、班主任评价、学校评价等方式进行评定。通过评价激励学生成长。

(四)在学期末和毕业前,学校应以书面形式将评价表通知学生本人及家长。各评价内容得优秀等的学生在校园内公示15日以上。

若学生及其家长对评价结果有异议,应以书面形式公示期间向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提出申诉或复议,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应在收到申诉或复议之日起7日内给予书面答复。如学生及其家长对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领导小组的复议仍有异议,可以通过正常的途径和程序向教育主管部门反映。

(一)建立公示制度。

1.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方案,通过适当的方式向社会公布,学校要密切配合、广泛宣传,力争做到家喻户晓。

2.学校从本校实际出发,制定本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把评价的内容、方法、程序和结果进行公示,并通过宣传板、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向家长做出明确说明,求得所有家长和社会的理解与支持。

3.学校要公示评价委员会组成办法以及组成人员名单,公示各班评价小组的组成办法以及组成人员名单,以便学生、学生家长及社会进行监督。

4.评价等级结果为优秀级的学生名单要及时在学校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3天),接受监督。良好,合格,不合格等级的学生,由学校评价委员会和班级评价小组及时以通知单或其他形式告知学生本人和家长。学校公布评价结果要充分考虑并消除对部分学生可能造成的消极影响,及时召开学生家长会或家长座谈会,沟通信息。对家长的质疑,要拿出充分的、具有说服力的证据给予说明,化解矛盾,保持稳定。

(二)建立诚信制度。

1.学校评价委员会要与学校评价委员会组成人员、班级评价小组组成人员签订诚信协议,建立个人(包括学生)诚信记录档案。

2.学校要对教师进行诚信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对学生一视同仁,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依据,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学生。对评定的结论,如小组成员间存在分歧,根据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决定;对于重大原则性分歧,应提交学校评定工作委员会,经过更为广泛和深入的调研、讨论后作出决定。

3.学校要对学生、家长进行诚信教育。在同学之间的互评中,做到客观公正,在自评中做到实事求是。引导家长协助学校与学生做好评价工作,不为学生提供虚假证明,不影响学校的评价工作。

4.学校评价委员会要把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作为考评教师的一项内容,纳入年终考核。对评价工作成效突出的教师,要适时进行推广和表彰。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