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海伦凯勒教案第二课时篇一
《海伦·凯勒》这篇课文写的海伦在一岁半时失明失聪后,由沙利文老师教她学盲文,萨勒老师教她学说话,克服常人所无法想像的困难,最终考上大学,为残疾事业做出了许多贡献。为了让学生走近海伦,了解海伦一生的苦难,在开学初就推荐给学生《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名著。教学过程如下:
在初读课文,大概了解了课文之后,让学生拿出提前准备的“红布条”蒙上双眼,亲自感受一下海伦在生活上面对的黑暗与孤寂。在体验中,虽然有保护的学生,讲清了路程,但还是有一个学生把鼻子碰流血了,一个学生的头碰到了墙,而其他学生一蒙上双眼之后,觉得路都走不成了,觉得眼前一片黑暗,无法判断方向……之后让学生谈自己要体验中的感受:
谢龙龙:在黑暗中我走着走着就不知不觉碰到了墙,鼻子也流血了,我想海伦在生活中经常会发生这样的事,但是她没有放弃,而是坚强地练习下去,由于自己的努力,终于可以和正常的人一样生活了,我……我应该向海伦学习。
王尚:老师,我一蒙上双眼,就觉得眼前的一片光明没了,好像进入了一个黑暗的社会,还不小心碰到头,不知她的一生是怎么过的'?(王尚说着说着还双眼满含眼泪)
……
现在的孩子真是太幸福了,让孩子畅所欲言说说自己每天所见到的美好事物,五彩的世界,并让他们说说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的真实感受。
课文在讲海伦的不幸时,花费的笔墨不多,主要让学生在文中找出她的不幸,从多种形式的读中让学生体会到她的不幸。
本文一个重要的写法就是采用总分的结构来写,围绕“一岁半的小海伦双耳失聪,双目失明,她就这样平凡地过了一生吗?是什么改变了她的命运,让学生默读课文第二三段,从文中找出来,读一读,并一点一点地展开来谈海伦在学盲文,学说话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班上有一个比海伦幸运的孩子——王亚飞(他小时候也是因为一场病而使听力下降,但是妈妈也为了他的成长,想了很多办法,让他学说话,后来让他带上了助听器,但是说话和平常人还是有区别的,有时候听得不太清楚)让他亲自来谈谈自己的感受,自己学习的过程,当这个和海伦有相似命运,比海伦幸运的孩子说自己在克服困难时,他流泪了,他流下了伤心的泪水,流下了委屈的泪水……教室里没有了声响,都睁大双眼聆听一个孩子,一个残疾孩子的心里话。在学生深切感悟之后,再次来读课文时,学生就有了不同的领悟。
反思:身边有一个和海伦一样有残疾的孩子,说出了自己在学说话时所付出的努力,道出了世人对残疾人的歧视,倾诉了自己潜藏已久的话语,学生也被感动着……但是在学的过程中读课文的时间不足。
海伦凯勒教案第二课时篇二
今天,我教完了《海伦·凯勒》这课。海伦凯勒坚忍不拔的赞美和她对生活的热爱深深打动了我和同学们。这课的教学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特别多,必须力透文字张力,引导学生领悟文字内涵,读懂悟透文本,把学生置身于浓浓的情感氛围之中,营造烈烈的语文味道。“从此,小海伦与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了。她面对着的是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她不能喊一声‘妈妈’,也不能倾诉心中的希望和要求。”让学生说说读了这段话,此刻你心中产生了怎样的情感?为什么?通过两个问题,让学生整体感悟,引导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想象并走近海伦的内心世界,获得真真切切的情感体验。从而让学生步入一个学习语文的状态中。
充分利用文字空间,拓展文字的张力。让学生紧密结合文本,展开丰富的想象,走近海伦的内心世界。“海伦猛然醒悟,原来‘水’就是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啊!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引导思考海伦此刻心中会想些什么?文中这样的空间还有好多。
文中写海伦学盲文“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她是这样的如饥似渴,以至小手指都摸出了血。”写海伦学说话“为使我的伙伴——即使是最亲密的伙伴——能听懂我的话,我夜以继日地努力,反复高声朗读某些词语获句子,有时甚至要读几个小时,直到自己觉得读对了为止。我每天坚持练习,练习,练习……”这两个重点段落先采用整体感悟,给了你什么感受?为什么?然后把你的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反复读,读中悟,悟中读,能读好,就说明读懂了。
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走出文本,阅读与之相关的背景材料,把积极的学习状态,渴求知识的心境带到课外,拓展学生的视眼,明亮学生的心灵。这是语文教学的一个要务。向学生介绍《海伦凯勒自传》,开展“走近海伦”的读书活动。
海伦凯勒教案第二课时篇三
穿过时空隧道,我们觅见十九世纪大洋彼岸美国的一位残疾女意,正以坚忍不拔的精神,孜孜不倦的态度,触摸盲文,敲击情感之弦。她,就是后来被大学破格录取的海伦·凯勒。从此,海伦的名字就与战胜自我连在一起,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每每执教这篇课文的时候,孩子们的脸上总是流露出惊讶的神情。海伦,不仅成了美国人心中的一座强者女性的丰碑,而且成为中国人心中的战胜自我的楷模。当今,在新的课程标准的感召下,执教《海伦·凯勒》,更令人反思多多。
《海伦·凯勒》讲的是一位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美国残疾儿童战胜自我、刻苦攻读的故事。在老师悉心指导下,海伦凭着顽强的毅力,如饥似渴学习盲文。居然考上了大学,创造了动人的奇迹。学习本文,无论是对学生品格的砥砺,还是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海伦的事迹昭示人们:对自己有信心,是所有“信心”中最重要的部分。缺少了它,精神生活就会颓废,生命就会瘫痪。因此,本文的情感目标应定位于战胜自我和刻苦攻读方面。
海伦战胜自我,百折不挠,刻苦学习的精神源于对生活的酷爱,对生命的珍视,对目标的执著追求。这里,有家庭对孩子的厚爱,有家教沙利文不倦的教诲,有学校老师萨勒的科学导引。
海伦凯勒教案第二课时篇四
《海伦·凯勒》这篇文章篇幅比较长,在一课时内精讲完这篇课文,必须要长文短教,就这篇课文而言我认为在教学时抓住三个要点:1、海伦·凯勒的不幸,2、海伦·凯勒的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精神,3、海伦·凯勒学成后为残疾人事业服务,来组织教学。
组织第一部分教学时,要让学生体会小海伦的双耳失聪、双眼失明,人所未有的不幸遭遇。单从文章的语言中学生是无法体验到的,为了突破教学的难点,我在上课的时候请四位同学用红领巾蒙住眼睛由别人拉着在教室里走两圈,让同学们体验一下双目失明的感受。可惜同学们把它当作是游戏,嘻嘻哈哈的,效果不是太好。过后请他们谈感受,有的说:“好害怕,好象要掉到万丈深渊。”还有的说;“恨不得马上把红领巾拿掉。”……然后再请同学读书上的语句,相信体会更深刻些。学生对海伦·凯勒不幸遭遇的深切体会其实也是为下文学习海伦·凯勒摸盲文、学说话时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作铺垫。
接着学习第二部分,这是文章的重点部分,要抓住重点语句来体会海伦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我在教学时主要抓住两段话:一段是海伦·凯勒如何摸盲文,拼单词?另一段是海伦·凯勒如何学说话的?如教学第一段话:“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以至小手指都摸出了血。”先请学生自由读一下,读后请他们谈谈读后的感受,有的说:“海伦·凯勒在摸盲文时是如饥似渴的。”还有的说:“海伦·凯勒不分昼夜地拼命摸盲文,体现她的不屈不挠的精神。”然后请同学们把感受到的分层次地有感情地读出来。可能我班学生的朗读能力比较差,朗读的层次性体现不出来。为了节约时间,其它段落教师引读一下,学生读一遍就可以了。
最后一段是海伦·凯勒学成后投身到残疾人的教育事业中去,学生理解上没有问题。主要是课内要向课外延伸,如:请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关于海伦·凯勒的补充资料,还可以向学生介绍海伦·凯勒写的著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兴趣的课后去阅读,将会使你受益匪浅。
文档为doc格式
海伦凯勒教案第二课时篇五
《海伦·凯勒》是典型的写人的文章。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凭借文本语言来感悟人物品质,领悟语言的表现手法。处于取舍的考虑,我舍去了老师教海伦学习、说话的故事,而集中精力品味表现海伦“不屈不挠”的段落。因为我觉得:文中教师教海伦学习、说话的故事虽然感人,也有助于理解人物品质,但这样的故事学生一读就懂,没有必要过多地纠缠,而要把时间花在重点段落上精品细读,做足文章。
一、从学生学习的原点出发,设计自主学习的活动。
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能认识到海伦的精神品质,但对于文章怎样表现海伦品质和海伦奋斗的艰辛历程没有更深刻的体验。于是,根据文本内容,我设计了以“不屈不挠”这个点来辐射全文,带动深入理解的教学策略。学生拥有了自主阅读、批注的空间,教师所要做的就是激发、引导和组织交流,形成对于海伦品质进行研讨的教学场。当然,海伦的品质不难理解,关键是文章语言的表达,比如关注重点词语、重点句子,透过语言想象画面,反复有感情地诵读。通过设计这样的学习活动,学生的思想形成了碰撞,进而提升对于语言本身和人物形象的认识。
二、从班级实际出发,创设展示才华的平台。
孩子的认识需要表达,而展示需要教师精心搭建平台。在表达的过程中,学生会整合自己原有结构中的认识,进行创造性的描述,给更多的伙伴以启发。课上,我让学生把想对海伦说的'话写在书中的空白处,学生有了与文本、与主人公的深入对话,有了对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深刻体验,在表达时也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了。
三、注重激发学习的情趣,让学习语言和体验情感水乳交融。
细读文本,我们不难发现,字里行间充盈着深沉的情感。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努力把这样的情感变成课堂的氛围,形成一种情境,使学生浸润其中,带动他们的朗读、理解,强化情感体验,语言学习达到高效内化的目标。当学生想象海伦学习盲文、学习说话的情境时,教师适当拓展诸如盲文的知识、殷殷鲜血滴下的场面、成千上万次练习使喉咙出现血泡等,以此来感染学生,激发学习的情感,引入文字所创设的情境中。当海伦学会说话高声喊父母的时候,泪水真的会湿润眼眶,教师告诉学生真实的感受,以情牵情,在充满情感的声声呼唤中,课堂上洋溢的真情令人动容。注重情感的激发,以情激趣,学生会徜徉在语言艺术和人文精神的世界里,流连忘返。在课堂实施的过程中,本人感觉还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怎样让学生准确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如何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表达?”,这都是今后教学中应该思考的。
海伦凯勒教案第二课时篇六
学习《海伦·凯勒》,不仅满足于讨论海伦·凯勒不向命运屈服的奋斗精神,更要深入研读文本,走进文本,真正成为文本的知音。为了更好达成这一教学目标,所以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贯穿教学始终的说话训练。
在体会海伦不幸遭遇时,我引导学生说好:海伦在这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之中,她不能……也不能……。在充分说话的基础上,学生的心灵之弦深受触动与震撼,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有了这部分情感的积淀,在体会海伦的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时更加的水到渠成了。并且我创造性地改编了刚刚的说话练习:
海伦在这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之中,她能……也能……
海伦在这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之中,她又能……又能……
这样步步为营式的教学,学生的生命被唤醒,被激活,敞开心扉,放飞思想。为海伦没有向命运低头及惊人的爆发力,顽强的.精神所惊叹。这时我再让学生说说此时海伦面对的还是这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吗?而是……此时此刻学生的回答精彩纷呈,成为文本的知音自然“雁去无痕”。
海伦凯勒教案第二课时篇七
由于事先自己认真研读了《海伦凯勒》一文,并且做了精心的备课,所以今天我是带着一身轻松和十足把握走进教室,准备教学《海伦凯勒》一课的。
课的一开始,我按部就班地实施着我教学“预设”,学生也顺理成章地进入角色,课堂在平静中慢慢地消磨着时间。然而,我到底还是不能忍受这种平静——因为这不是我的追求。更重要的是像这样教下去的话,我即使领着孩子们学完《海伦凯勒》,又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呢?他们能从这篇课文中、从海伦凯勒身上收获什么呢?我在头脑中极力地搜寻着答案。
课文已经带领学生初步读了一遍,生字词学习了,文章的段落结构也理清了,难道下面就这样开始学习课文内容吗?这种学习实在不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我知道在这样一中状态中,学生们根本不能积极主动地去和文本对话、去和主人公(海伦凯勒)对话。
忽地,我的目光落在了我刚从图书室借来的那本书上——《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迅速地拿起那本书,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课文学习到现在,我们对海伦凯勒已经有一些了解了。想不想更深入地了解她?”“想——”学生们不约而同地答道。“好,那就让我给大家介绍她写的一本书吧,”我举起书,指了指书名,继续说,“这就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我的身体虽然不自由,但我的心是自由的。
——身体上的不自由终究是一种缺憾。我不敢说从没有怨天尤人或沮丧的时候,但我更明白这样根本于事无补,因此我总是极力控制自己,使自己的脑子不要去钻这种牛角尖。
——“忘我就是快乐”。因而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作我的太阳,别人耳朵所听见的音乐当作我的乐曲,别人嘴角的微笑当作我的快乐。
读完这些,我发现全班学生都静静地端坐在那里,仿佛在思索着什么。我肯定此时此刻,所有的孩子心中都有一种情感在涌动——这股情感源自每个人的心灵深处,启于他们对海伦凯勒不平凡的生命的敬重。孩子们还小,他们也许还无法用语言来表述他们此刻心中的感受,但他们的眼中所闪烁的一些晶亮的东西已经让我一览无遗了。
我接着又读了马克吐温和罗斯福夫人对海伦凯勒的评价。当我读到马克吐温说“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伦,一个是海伦凯勒”时,学生当中有人不禁发出了赞叹声。
下课铃声突然响起,但奇怪的是所有的学生竟没有往常的躁动。我想:对学生而言,这节课纵然没有使学生们得到多少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训练,但这节课一定会成为许多学生一生中难以忘怀的语文课之一。对我而言,这节课虽然没能继续按我的“预设”进行下去,但它却使我懂得了一条真理,那就是——情感永远是语文课堂的生命。
海伦凯勒教案第二课时篇八
《海伦·凯勒》这篇文章篇幅比较长,在一课时内精讲完这篇课文,必须要长文短教,就这篇课文而言我认为在教学时抓住三个要点:1、海伦·凯勒的不幸,2、海伦·凯勒的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精神,3、海伦·凯勒学成后为残疾人事业服务,来组织教学。
组织第一部分教学时,要让学生体会小海伦的双耳失聪、双眼失明,人所未有的不幸遭遇。单从文章的语言中学生是无法体验到的,为了突破教学的难点,我在上课的时候请四位同学用红领巾蒙住眼睛由别人拉着在教室里走两圈,让同学们体验一下双目失明的感受。可惜同学们把它当作是游戏,嘻嘻哈哈的,效果不是太好。过后请他们谈感受,有的说:“好害怕,好象要掉到万丈深渊。”还有的说;“恨不得马上把红领巾拿掉。”……然后再请同学读书上的语句,相信体会更深刻些。学生对海伦·凯勒不幸遭遇的深切体会其实也是为下文学习海伦·凯勒摸盲文、学说话时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作铺垫。
接着学习第二部分,这是文章的重点部分,要抓住重点语句来体会海伦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我在教学时主要抓住两段话:一段是海伦·凯勒如何摸盲文,拼单词?另一段是海伦·凯勒如何学说话的?如教学第一段话:“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以至小手指都摸出了血。”先请学生自由读一下,读后请他们谈谈读后的`感受,有的说:“海伦·凯勒在摸盲文时是如饥似渴的。”还有的说:“海伦·凯勒不分昼夜地拼命摸盲文,体现她的不屈不挠的精神。”然后请同学们把感受到的分层次地有感情地读出来。可能我班学生的朗读能力比较差,朗读的层次性体现不出来。为了节约时间,其它段落教师引读一下,学生读一遍就可以了。
最后一段是海伦·凯勒学成后投身到残疾人的教育事业中去,学生理解上没有问题。主要是课内要向课外延伸,如:请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关于海伦·凯勒的补充资料,还可以向学生介绍海伦·凯勒写的著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兴趣的课后去阅读,将会使你受益匪浅。
海伦凯勒教案第二课时篇九
按既定计划,今天教学了《海伦·凯勒》一课,效果应该说还行。课堂上孩子们理解到位,说得精彩,读得入情,基本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不过反思这两课时的教学,有这样几点值得推敲、思考。
一、作为老师,是否明白通过初读课文,孩子到底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获取哪些知识?
以前的课堂教学,大家基本上都沿着这样的思路进行:细读课文,看看他或她是个什么样的人?也或说说这儿描写的东西怎么样,美不美,好看不好看?明白什么样的道理……说白了,就是用文字来推断人物的特点和文章表达的道理,而且这些大多都是放在第二课时进行教学。
至此,我想作为一名老师,首先要搞清楚孩子们初读课文后到底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获取哪些东西,这样才能决定第二课时要教学哪些东西。
二、教语言转变到教言语。
既然学生们一读都能知道海伦不怕困难,具有不屈不挠的精神,那么如果课堂上老师再让学生只为推断海伦所具有的品质而去读语言,关注语言,就是多余的。这时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获得的初步知识,再去细读课文,关注课文是如何言语的,也就是课文是如何写的。这样教学起来,感觉效果不错。
三、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至关重要。
创设情境是一种方法,但那不是根本。根本的方法是教师能巧妙利用课文中的语言文字,让学生进入情境。跟着文字的转换,哭,则哭;笑,则笑。
但如何利用好文本文字?怎样寻找引导孩子们入情入境的切入点,关键点。这,是我进行本课教学后想探究的问题之一。感觉课堂上在这方面处理得还不是很自信。
海伦凯勒教案第二课时篇十
游戏:蒙上学生眼睛,听清任务,老师把学生带到指定的位置,让他根据其他学生的指令回到刚才坐过的位置。
师采访游戏同学:刚才有什么感受?
生:很难回到自己的座位,看不见感觉自己是盲人。
师:我们再提高难度让他听不见,怎样才能让他听不见?
生:我们不说话。(再次进行游戏。)
师:听不见又看不见,是什么感受?他现在不能说(指游戏学生),你把他的感受说出来。
生:很难受,他的行动很困难。生:做一个盲人哑人非常不好!
师:是啊,眼睛看不见就很难了,耳朵听不到就(更难了),再加上不能表达,那就是(难上加难)。可是,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个人,看看她是怎样创造生命的奇迹。
师:(出示幻灯片)首先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这样两段文字,第一段文字,老师来读一读,第二段由你们来读。(师生分别朗读。)
生:我仿佛看到了一座很大很大的玫瑰园,有玫瑰的花瓣。
师:还看到了什么?生:一只小船在大海上行驶。
生:海伦.凯勒89岁去世。
生:海伦.凯勒出生于1880年6月27日,去世于1968年6月1日。
生:她还是美国盲人女作家和残障教育家。
师:对,海伦.凯勒凭着她的毅力完成了哈佛大学的学业,她一生完成了14部著作,成为了享誉世界的作家、教育家和慈善家。下面,我们一同来走近这个了不起的人物。
[简评]导入环节精心设计,从身体力行的游戏到精美的语言文字,让学生从不同层面走近海伦凯勒,为接下来的“感受不幸”和“体验不屈”作铺垫。
二、感受不幸
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手,和老师一起写下这个曾经感动世界的名字。(师板书:海伦.凯勒)
师:让我们怀着尊敬,读读这个名字。(海伦.凯勒)
师:再让我们揣着一份怀念,轻轻地念念这个名字。(海伦.凯勒)
师:走近这个人物,首先我们要一起去感受她不幸的命运。咱们把课文拿出来,谁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死一般的这个词后面是什么?生:沉jing
师正音:沉寂。从他略带忧伤的朗读中,你听出了什么?
生:我知道小海伦在一岁半的时候,双目失明,双耳失聪。
生:我知道了不幸的小海伦在生了一场重病之后,双目失明,双耳失聪。
师:嗯,你对刚才同学的话进行了强调,还有不同的吗?
生:小海伦在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后,脾气变得暴躁起来。
生:我还知道小海伦面对的是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
师:是啊!死一般的沉寂,也就是说,她和这个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了),有声有色的世界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世界了,来,孩子们你们看,在这个世界中你们看到什么了?(课件展示)
生:小鸟的叫声。
师:是看到的吗?生:听到的。
生:蓝天、白云、大树
师:那是大自然最朴实的颜色。
生:还能看到爸爸妈妈。
师:对呀!爸爸妈妈,我们最亲近的人,能看到自己最亲最亲的人再幸福不过了。
生:五颜六色的花朵。
生:我还能看到最美丽的婺源。
师:我们婺源是山美水美人更美啊。老师看到你们个个都是美丽的小人儿。
生:还能看见伙伴们在玩耍唱歌嬉戏。
生:小鸟的叫声生:大家的讲话声生:大街上的叫卖声生:妈妈的呼唤声
师:这一切,海伦能听见吗?生:不能!
师:她面对着的只能是?生: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
师生合作读:是啊,天哪天哪,当时她才是一个(一岁半的娃娃!),从此,小海伦与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了),她面对的只能是是(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她不能(喊一声妈妈),也不能(倾诉心中的希望和忧愁)。
[简评]立足文本,充分咀嚼“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结合生活,切身体验“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以读促悟,让学生在声音的起伏跌宕中深深感受海伦的不幸。
三、领悟不屈
师:孩子们动情的朗读,我已经知道了你们对海伦凯勒产生了深深的同情,是的,语言就是这样有温度的,当我们触摸到这些有温度的文字的时候,我们也就触及到人物的内心。还愿意接着往下读吗?我们接着读读下面的文字,读着读着,我们对海伦凯勒产生的就不仅仅是同情了。(同学们大声自由读。师鼓励最后一名同学读完课文: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师:现在你们对海伦凯勒产生的仅仅是同情吗?
生:敬佩!敬佩她不屈不挠的精神。生:敬佩!敬佩她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生:敬佩!敬佩她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
师:三位同学都说了敬佩她的精神,是啊,坚持不懈也好,勇敢也好,其实都在那四个字当中——生:不屈不挠!
师:(板书:不屈不挠)注意这个“挠”字,右边最容易出什么错?提醒学生不要多加点。
师:我们来读读这个词。生:不屈不挠!
师:我听出你们对海伦凯勒的敬佩了!再读读。生:不屈不挠!
师:我听出了你们在这个词中还汲取到了力量!把这股力量传递到我们的笔尖,把这个词正正地写在“海伦凯勒”的上方。(师巡视写字,提醒同学注意写字坐姿。)
师:这不屈不挠究竟指什么?什么样的精神才能称之为不屈不挠呢?咱们带着这个问题,再次走进课文,用默读的方式,寻找问题的答案,并把它画出来。(生默读课文。)
师:谁来说说你找到的答案?
生:她是这样如饥似渴,以致小小的手指头都摸出了血。
生: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她拼命地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她是这样如饥似渴,以致小小的手指头都摸出了血。从这些句子可以看出小海伦坚持不懈地学习。
师:谢谢你们找到了这一处,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段文字。这段文字中有哪些词打动了你,也温暖了你。圈出这样的词,并且在你感受最深最深的词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
生阅读、圈画、写体会。
生:不分昼夜。从这个词中看出小海伦不管白天还是黑夜,严寒还是酷暑都在拼命地学习。
生:不分昼夜可以看出小海伦不管严寒酷暑,春夏秋冬,都在坚持不懈地学习,拼写单词和句子。
师:不分昼夜就是你看见白天在学习,晚上还在(学习);冬日里寒风凛冽中,海伦在(学习);夏天烈日炎炎下,海伦还在(学习);这就叫——不分昼夜。
师:孩子们,读读这句话。生读。
师:你刚才已经从不分昼夜这个词中感受到的那份艰辛,带着这份感情再读读这句话。
生有感情地再读。
师:听出来了,进步了!还有谁来说一说?
生:拼命。拼命是用于打仗的,拼命才能打败敌人。这就说明了小海伦学习的刻苦努力。
师:刚才这位学生说了,拼命这个词用在什么地方啊?(打仗)可是,小海伦是为了什么而拼命?(学习盲文)
师:盲文是靠着凸起的点数和点位来辨别的,当时小海伦学习盲文的时候,你知道她几岁吗?六岁半。六岁半对于你们而言是美好的童年,而她,却要“拼命”地学习!
生有感情朗读这句话。
师:除此之外,还画了别的词吗?
生:不停。我体会到了小海伦不管什么时候都不停止拼写单词和句子。
生:如饥似渴。我体会到她读书就像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一样。
师:是啊,小海伦是要用知识来照亮她心中五彩的世界啊!
生:摸出血。我体会到小海伦不停地拼写单词,哪怕手受伤了也不可停下来。
师:孩子,摸出了血,疼吗?生:疼!
师:疼在海伦的手上,更疼在我们的心上!来,你再读读。(生读。音调较高。)
师:再沉重一些,再缓慢一些。(生再读,指导效果明显。)
生1读,错读吮(yun)吸,师及时纠正。
师:我听出她艰辛背后的一份酸楚了。(生2、3读。)
师:我听出来了,她艰辛背后还透着一份刚毅呢!我们一起把这种刚毅、这份艰辛融入到这段文字中,齐声朗读。(生齐读。)
师:终于,苦尽甘来了,海伦学会了?生:算术、用手指说话。
师:她满足了吗?生:没有。
师:她还想干什么?生:说话,开口说话。
师:她还想开口说话,而在这个部分中,我们再次见证了什么叫做“不屈不挠”,请找到。
生:为使我的伙伴,即使是最亲密的伙伴能听懂我的话,我愿意。。。。。反复高声朗读某些词语或句子,有时甚至要几个小时,直到自己觉得会了为止。我每天坚持地练习,练习,练习……(三个练习逐次加重)
师:听出来了吗?听着他的读,我已经发现他注意到了一些词,你们觉得这段文字在读的时候是否和刚才这段文字一样,也有些词语闪现出来?圈画出来,和同桌一起交流。
生:努力。生:反复。生:夜以继日
师:我们看到了另一个不分昼夜。
生:坚持。生:练习,练习,练习……
师:为什么要连用三个练习啊?
生:因为她是坚持每天练习,有时甚至要读几个小时,直到自己觉得读对了为止。
师:透过刚才这些词,你们都体会到什么?
生:我觉得小海伦每天坚持地努力拼写单词,还有反复地高声朗读词语或句子,每天坚持练习,知道自己觉得会了为止。
生:我体会到小海伦每天练习的时间是漫长的,因为这里有三个练习。
师:一个练习不够,两个练习不够。生:是三个练习。
师:三个练习够吗?生:不够,后面还有省略号。
师:老师很高兴,在刚才学习中,你们不知不觉已经拥有一种能力了。
生:理解能力。生:联系上下文的能力。生:理解重要词句的意思。
师:抓住这些关键的词句,我们就走进人物的内心,也就感受到了文章的情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语感。有时语感还会藏在一些标点符号当中。
生:本段中的省略号。
师:你不用说,用读来表现你已经读懂了这个省略号的含义。生1读,声音较低沉。
师:好像有一种无法言语的痛,深深地压在心底。生2读,声音较响亮。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因为小海伦每天练习得很漫长,所以她必须要坚持。
生3读。声音高昂,三个联系逐次加重。
师:为什么要这样读呢?生:可以突出小海伦的坚持精神。
师:有困难得要克服啊,得努力啊,愈加努力,也就愈加大声,你是这样想的吗?
生:是的。
师:除了这个省略号之外,还有什么标点引起你的注意?生:练习之间的逗号。
师:逗号怎么了?不是很正常吗?
生:用顿号的话间隔的时间就很短,用逗号的话长一点,能表现出海伦练习时坚持的时间很漫长。
师:不简单啊。按照常理来说,三个练习之间应该是用顿号,可是这里是用逗号。请你把这种漫长读出来。(生朗读,注意了停顿。)
师:咱们一块来读读。(生齐读。)
师:是啊,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也是一个充满期待的幸福的过程啊。你们看,当夏天来临的时候,海伦回到家里,她大声地喊道——(指名读)
生1:爸爸,妈妈,我回来了!
师:她大声地喊道——(指名读)生2:爸爸,妈妈,我回来了!
师:她大声地喊道——(示意齐读)生齐:爸爸,妈妈,我回来了!
生:感动的泪水。
师:这是感动的泪水,这还是——
生:激动的泪水。生:快乐的泪水。生:难忘的泪水。
师:多少次,多少次的想念与祈祷,多少次的模仿与坚持啊,此时此刻,这短短的八个字,竟变得如此的震撼人心!生命里,幸福的花朵就在这一刻绚丽地开放,我们为此感到无比高兴。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这两段文字,这两段饱含着艰辛却象征着不屈的文字。(师播放配乐视频)让我们静静地体会属于海伦的这份幸福是多么来之不易啊!(师巡视,看见有同学哭了:孩子,为什么哭了,别哭,我们可以像海伦一样坚强点!)
师:两段文字,让我们看到一个不屈不挠的海伦,现在我请同学们把目光聚焦在第3、5、8自然段,读这些段落,你又会发现一个全新的海伦了。孩子,你一定不会再哭了,来,我们读读第三自然段。
生默读课文。
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海伦啊?我们可以用刚才的学习方法找到重点的词句来理解课文。
生:她是一个有信心的孩子,因为她在学习“水”时,老师带她到井边触摸水,她一下子就醒悟过来,原来水就是这样的东西,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觉得自己有了新的开始。
生:因为海伦以后还会学习比水更深奥的单词和句子。
生:海伦觉得自己还会认识其他的单词句子,会对社会有所作为。
师:是啊,海伦今天可以认识“水”,明天可以认识——生:种子
师:后天——生:泥土。师:大后天——生:树。
生:勇敢的海伦。生:热爱生命的海伦。
师:热爱生命,不再自暴自弃,是什么让她改变了?生:水。
师:不普通的水啊,不普通的水啊!这水成什么了?咱们试着来完成这首小诗好不好?(课件出示练笔:这水是——这水是——这水更是——)拿起你们的笔写一写。
师:写一句你就是海伦的知己了,写两句你就有当诗人的潜质了,三句你就是个小诗人啦。
生:这水是摇起海伦自信的风帆!这水是滋润海伦心田的甘露!这水更是叩响生命大门的风铃!(掌声)
师:叩响生命大门的风铃啊!你是一个诗人。
生:这水是打开海伦大门的钥匙!这水是引起海伦自信的动力!
师:你写两句很不错了,请坐。
生:这水是生命的开始!这水是奇迹的开始,这水更是奇迹的源泉!(掌声)
生:这水是开启海伦黑暗之门的钥匙!这水是点燃海伦心灵之光的火把!这水更是照亮海伦辉煌人生的明灯!这水是让海伦重新站起来的棍子!这水是海伦走向成功之路的地毯!(掌声)
师:掌声送给你,真好!你不仅读懂了海伦,更成为了诗人。
生:这水是赋予海伦新生的生命之水!这水是鼓动海伦生活勇气的动力源泉!这水更是照亮海伦黑暗世界的明灯!(掌声)
[简评]紧扣“不屈不挠”这个文眼,引领学生与文本深入对话,挖掘“不屈不挠”内涵,于细微处见真情。用情感体验滋润朗读,用朗读升华情感体验。小练笔的适时拓展,让学生有更充分的渠道表达阅读体验,堪称亮点。
四、赞美升华
指名朗读。
师:现在读和刚上课时读肯定感受不一样,说说你看到什么样的海伦?
生:是一个想象力很强的海伦。生:是一个对生活充满勇气和信心的人。
师,是啊,对生活充满勇气和信心,充满了向往。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看看这一段中你看出什么样的海伦?
生默读。
生:她富有同情心,去帮助和她一样残疾的人。生:是一个有爱心的人。
生:沙利文老师。因为是沙利文老师最初教海伦知识。
师:沙利文老师,最初的导师啊,一个充满爱心的老师。沙利文老师她的爱温暖了海伦,这份爱转化成了海伦身上不屈不挠的精神!是她成为凌驾于世界,凌驾于生命之上的海伦。人们永远记住了海伦,记住了她的这种精神。来,齐读课文最后一句。生有感情地齐读。
师播放配乐朗读。
师:人们就这样记住了海伦,也记住了她留给后人的感动的文字。课件出示海伦名言,生读。
师:文章学到这,你们心中一定也有很多感慨,想想现在你最想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伴着轻音乐,学生表达感受。
生:海伦凯勒,你是我学习的榜样,我会永远地记住你!
师:不光是你的榜样,也是我们大家的榜样!
生:我发现生活是令人激动的事情,尤其是为别人活着时。
师:这是用海伦凯勒的话在勉励自己啊!
生:海伦凯勒我要向你学习,学习你的不屈不挠的精神!生:应该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生:只要努力就能成功!
师:这是说给谁听的?生:在场的所有人。
师:让我们带着这份温暖去读读她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再带着这份温暖去温暖我们身边所有的人吧!下课!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