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临各种变化和不确定性。计划可以帮助我们应对这些变化和不确定性,使我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和情况的变化。那关于计划格式是怎样的呢?而个人计划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计划书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苏教版篇一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生活中的数、 观察与测量、100以内的加与减和有趣的图形。
本册教材的编写特点是:
(一)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重视结合生活情境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注重通过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注重通过调查活动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四)在整理与复习中,注重发展学生回顾与反思的意识。
所教年级基本情况,本年级共有学生58名,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方面掌握较扎实,对学习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乐于参与学习活动中。特别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兴趣较大。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仍有畏难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学生的成绩都还不错,但是成绩并不能代表他们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地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们应更多地关注的是保持学生已有的学习兴趣,并逐步加以引导,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我班有学生53名。一年级学生由于进校时间短,且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学生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我将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七单元"加与减(三)"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会估算,初步学会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六单元《购物》。学生将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统计》。学生将通过简单的调查活动,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样进行交流。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即"我和小树一起长","小小运动员","今天我当家"。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安排了动手做,小调查等活动,旨在对知识进行实际应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一)教学重点:
1、 学会10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大小,学会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并能解决相关的应用题。
2、 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二) 教学难点:
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6、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7、继续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1、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学习,改变自己呆板的形象,使用儿童化语言,寻找适合低年级儿童的方法,使学生喜欢上我的课。发展学生能力,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2、重视培养习惯。好的习惯使学生学习数学事半功倍。在平时的教学中想方设法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快速口算,使用尺子,认真思考等良好习惯,形成自觉行为。
3、提高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效率,合理利用时间,在课堂上获取方法,解决问题,实现解决问题能力和基础知识同步发展。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数学实践活动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自主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形式上要活泼有趣,课内外结合,巩固所学知识,逐步提高数学能力。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一、位置(4课时)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2课时)
三、图形的拼组(2课时)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五、人民币的认识(4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5课时)
七、认识时间(3课时)
八、找规律(4课时)
九、统计(3课时)
十、总复习(5课时)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苏教版篇二
本册共安排7个单元。
1、数与代数领域:安排五个单元,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认数,一个单元,即第三单元认识100以内的数;第二部分是计算,三个单元,即第一单元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四、六单元教学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在这两个单元里还要学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第三部分是常见的量,一个单元,即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2、空间与图形领域:即第二单元认识图形,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在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之后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
最后一个单元安排期末复习。本册教材还安排了二次实践活动,分别是“我们认识的数”“小小商店”。主要是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培养应用意识、合作意识,获得数学活动的积极情感。
1、能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认识计数单位,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3、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5、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1、上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在日常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培养学生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让学生养成口头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5、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达到95%以上。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抓中间,带两头”养成学生之间互相帮扶的作用。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苏教版篇三
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6.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掌握算理和算法,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1.课前备课必须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设计当堂检测作业时必须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个别学困生当面辅导。2.重视课堂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3.结合教学具体的情境,灵活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4.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审题,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联系生活实际和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数学课堂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6.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并根据具体情况,自己创造一些教学效果更好的教具和学具。7.常到教室做课外辅导,为学生决绝疑难问题。
五、教学进度表(另表)
教研组意见:教研组长签名:xxxxx月xx日
教务处意见:教务主任签名:xxxxx月xx日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苏教版篇四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生活中的数、观察与测量、100以内的加与减和有趣的图形。
本册教材的编写特点是:
(一)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重视结合生活情境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注重通过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注重通过调查活动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四)在整理与复习中,注重发展学生回顾与反思的意识。
所教年级基本情况,本年级共有学生58名,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方面掌握较扎实,对学习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乐于参与学习活动中。特别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兴趣较大。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仍有畏难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学生的成绩都还不错,但是成绩并不能代表他们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地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们应更多地关注的是保持学生已有的学习兴趣,并逐步加以引导,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我班有学生53名。一年级学生由于进校时间短,且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学生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我将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七单元"加与减(三)"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会估算,初步学会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六单元《购物》。学生将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统计》。学生将通过简单的调查活动,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样进行交流。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即"我和小树一起长","小小运动员","今天我当家"。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安排了动手做,小调查等活动,旨在对知识进行实际应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一)教学重点:
1、学会10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大小,学会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并能解决相关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二)教学难点:
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6、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7、继续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1、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学习,改变自己呆板的形象,使用儿童化语言,寻找适合低年级儿童的方法,使学生喜欢上我的课。发展学生能力,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2、重视培养习惯。好的习惯使学生学习数学事半功倍。在平时的教学中想方设法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快速口算,使用尺子,认真思考等良好习惯,形成自觉行为。
3、提高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效率,合理利用时间,在课堂上获取方法,解决问题,实现解决问题能力和基础知识同步发展。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数学实践活动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自主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形式上要活泼有趣,课内外结合,巩固所学知识,逐步提高数学能力。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一、位置(4课时)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2课时)
三、图形的拼组(2课时)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五、人民币的认识(4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5课时)
七、认识时间(3课时)
八、找规律(4课时)
九、统计(3课时)
十、总复习(5课时)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苏教版篇五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生活中的数、观察与测量、100以内的加与减和有趣的图形。
本册教材的编写特点是:
(一)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重视结合生活情境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注重通过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注重通过调查活动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四)在整理与复习中,注重发展学生回顾与反思的意识。
所教年级基本情况,本年级共有学生58名,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方面掌握较扎实,对学习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乐于参与学习活动中。特别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兴趣较大。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仍有畏难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学生的成绩都还不错,但是成绩并不能代表他们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地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们应更多地关注的是保持学生已有的学习兴趣,并逐步加以引导,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我班有学生53名。一年级学生由于进校时间短,且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学生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我将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七单元"加与减(三)"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会估算,初步学会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六单元《购物》。学生将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统计》。学生将通过简单的调查活动,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样进行交流。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即"我和小树一起长","小小运动员","今天我当家"。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安排了动手做,小调查等活动,旨在对知识进行实际应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一)教学重点:
1、学会10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大小,学会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并能解决相关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二)教学难点:
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6、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7、继续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1、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学习,改变自己呆板的形象,使用儿童化语言,寻找适合低年级儿童的方法,使学生喜欢上我的课。发展学生能力,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2、重视培养习惯。好的习惯使学生学习数学事半功倍。在平时的教学中想方设法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快速口算,使用尺子,认真思考等良好习惯,形成自觉行为。
3、提高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效率,合理利用时间,在课堂上获取方法,解决问题,实现解决问题能力和基础知识同步发展。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数学实践活动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自主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形式上要活泼有趣,课内外结合,巩固所学知识,逐步提高数学能力。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一、位置(4课时)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2课时)
三、图形的拼组(2课时)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五、人民币的认识(4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5课时)
七、认识时间(3课时)
八、找规律(4课时)
九、统计(3课时)
十、总复习(5课时)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苏教版篇六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了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各种学习活动。但是一年级学生毕竟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在快乐学习中进一步体验思维的乐趣、成功的乐趣。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认识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找规律,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习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4、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1、认真钻研教材,真正做到备好课、备好学生,因材施教,教学中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放手多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
2、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敢想、敢说、敢做的习惯。
3、充分利用课外教辅材料,尽量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
4、上课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精彩的发言给予表扬,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5、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6、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对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7、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8、利用家长联系本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适当交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数学的方法。
1、坚持多表扬少批评,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帮助其树立信心;
2、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逐步培养他们的自觉性及上进心;
3、利用课余时间给予耐心辅导,安排成绩好的和他们坐一块,以便帮助他们学习,共同提高成绩。
4、与家长联系,使学校与家庭达成共识,共同培养好学生。
1、认识图形(二)(4课时)
2、20以内的退位减法(16课时)
3、分类与整理(2课时)
4、100以内数的认识(10课时)
数数数的组成...........................4课时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3课时
综合应用...........................1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1课时
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5、人民币的认识(4课时)
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5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2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4课时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6课时
7、找规律(4课时)
找规律.................................4课时
8、总复习(5课时)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苏教版篇七
通过学生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树立数学到处可见的观念。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20以内的数的认识与计算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是学习较大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基础。在小学数学中处于最基础的地位,是学生适应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本册教科书还安排了简单的分类、认识常见的物体和实践活动等内容。学生对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他们加深对20以内数的认识、计算的理解与掌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知识与技能领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解决问题领域
1。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开始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
2。学生初步了解到同意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学生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初步体验。
4。学生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领域
1。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
2。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学生可以用20以内的数和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形、球等几何体,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学生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我任教的一(1)、一(3)两个班的数学,他们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即将踏入正式的、正规的教育学习。我任教的这两个班,他们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他们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对学校的一切充满好奇,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但是他们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班上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学生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时间较短,孩子普遍好动,行为习惯还有待规范。针对以上情况,我本学期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喜欢上课,喜欢数学。在课堂上,教师应从课堂常规训练开始,因为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习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习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
重点:1。6—10的加减法。
2。20以内的进位加法。
难点:1。10以内数的组成
2。凑10法。
1。加强直观教学,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了解数的组成,以及20以内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3。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4。加强知识的迁移作用,降低难度,分散难点,减小教学步子。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苏教版篇八
这学期我继续任教一年级(3)和(4)的数学课。这两班的学生人数很平均,都是45人。学生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学期刚开始,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同时,还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的一些好的经验、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本册教材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丰富的知识。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习。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7.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及图形的拼组,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 想一想,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总复习等。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3.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苏教版篇九
(一)学生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的操作,需要合作怕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其实状况。因此对学生,我们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学会数学思考,学会解决问题。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减法、认识图形、100以内的数,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进行恰当的描述,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作业分层设计。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52课时
教学内容课时
一、减法8课时
二、认识图形3课时
三、认数10课时
我们认识的数1课时
四、加法和减法(一) 12课时
五、认识人民币2课时
小小商店1课时
六、加法和减法(二) 8课时
假日小队1课时
七、统计2课时
八、期末复习4课时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苏教版篇十
本学期我组教师将坚持学校的办学理念,团结互助、互帮互学,以新课程理念为先导,以课堂改革为重点,以竞赛课、研讨课、组内研究课、随堂听课为平台,以学校教学开放活动为窗口,组织本组内教师进一步学习新课程理念,认真扎实地开展好本学期的教学、教研工作,从而努力工作,愉快工作,享受工作。
1、认真准备并组织好四月份我组教师在学校数学大组的“校本培训”活动。
2、开展组内研究课并尝试“走班制”活动,努力做到推陈出新年、有容高效。
3、准备好学校组织的青蓝工程的汇报课和出师课。
1、坚持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制作并准备好下周上课使用的教学课件。
2、坚持每周一下午进行组内教研活动。
3、每周五下午,及时上传下周的教案。
三月:
1、开展本学期的收心考试,结合实际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教研组计划。
2、积极动员,配合学校完成业校招生工作。
3、两位年轻教师做好校内选拔课的准备。
4、选定组内研究课的课题及研讨方式。
四月:
1、组织并完成好学校数学大组的校本培训活动。
2、积极准备学校组织的青蓝工程徒弟汇报课。
五月:
1、举行年级组“一年级数学竞赛”的活动。
2、开展组内研究课并尝试“走班制”活动,进行互听、互评,共同研讨。
3、做好青蓝工程“出师课”的准备。
4、制定期末分项测试计划。
六月:
1、举行年级组“优秀作业展评“活动。
2、组织学生制作“数学小报”的实践活动并进行展示及评比。
3、进行期末达标测试(口算)。
4、做好期末复课计划及指导。
5、期末测试工作。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苏教版篇十一
本册教材以“课标”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设计了八个单元,按照课程标准设定的知识与技能的四个领域,构建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等内容。特点:
一是选取了贴近学生熟悉的、新颖的、感兴趣的内容为素材,引导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家庭,认识学校,认识自然界,使学生能观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初步体会学习数学的意义。
二是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构成情境串,引发出一系列的问题,进而形成问题串,使学生在解决一连串现实的、有挑战性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
三是从学生认知特点出发,优化单元认识结构。重视学生的认识发展特点,在认数与计算方面设置小单元,并重视各单元之间的联系。
四是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和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是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融为一个过程。
六是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个性发展。
学生对数学比较感兴趣,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会数20以内的数,具备了一定的数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1、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认识“”、“=”、“”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能认识个位和十位,识别十位和个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
3、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
4、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5、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6、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
7、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
8、加深对20以内的数有关知识的理解。
9、加深对分类与比较及统计方面知识的理解。
1、能用20以内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同伴交流。
2、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用2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交流汁算方法的过程中,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
3、在与同伴交流认数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合作意识。
4、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1、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真正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2、教学过程要体现开放性。
提倡算法多样化和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让学生在宽松开放的情境中,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实现既长知识又长智慧的目标。
3、教学过程要体现活动性。
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开发潜能、理解知识、发展技能,学习数学思想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4、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寻找策略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用数学眼光“看世界”的意识。
5、注意学习过程的构建性。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窗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在动手、动脑和相互交流的活动中,通过“做数学”获得再创造的机会,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6、注意评价的改革
对学生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评价的手段要多样化,应以鼓励为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周次 教学内容 备注
第1——2周 一、快乐的校园 10以内数的认识
第 3 周 二、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
第 4 周 三、走进花果山 10以内数的加减法
第 5 周 国庆放假
第6——8周 三、走进花果山 10以内数的加减法
第 9 周 四、有趣的游戏
第10——11周 五、海鸥回来了——11—20各数的认识
第 12 周 六、有趣的游戏——认识图形
第13——15周 七、小小运动会——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
第16——17周 八、雪山乐园——总复习
第18——19周 期末复习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苏教版篇十二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了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各种学习活动。但是一年级学生毕竟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在快乐学习中进一步体验思维的乐趣、成功的乐趣。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认识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找规律,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习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4、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1、认真钻研教材,真正做到备好课、备好学生,因材施教,教学中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放手多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
2、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敢想、敢说、敢做的习惯。
3、充分利用课外教辅材料,尽量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
4、上课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精彩的发言给予表扬,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5、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6、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对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7、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8、利用家长联系本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适当交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数学的方法。
1、坚持多表扬少批评,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帮助其树立信心;
2、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逐步培养他们的自觉性及上进心;
3、利用课余时间给予耐心辅导,安排成绩好的和他们坐一块,以便帮助他们学习,共同提高成绩。
4、与家长联系,使学校与家庭达成共识,共同培养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