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秒的认识教案篇一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日历,学会看日历。
2、了解日历在生活中的运用及作用。
活动准备:
多种不同的日历
活动过程:
一、出示日历,引起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好多东西,我们来看看是什么?(日历)
1、和幼儿一起说说日历的样子
2、引导幼儿观察日历师:日历里面有什么?(数字、文字等)
二、深入认知老师这里有一本日历,我们一起来看看它有什么秘密?
1、认识年份。
师:这是哪一年的日历?(20xx年)
2、认识月份。
(1)一年的第一个月是几月?最后一个月是几月?12月过完后就表示一年结束了,新的一年开始了。
(2)那一个月有多少天呢?这些小数字会告诉你。
一年有12个月,有的一个月31天,有的30天,二月有28天。
3、学习
秒的认识教案篇二
?认识人民币》这一单元是让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学习解决一些和购物有关的实际问题。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能正确、熟练地辨认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在取币、换币、付币、找币等活动中,进行合理、灵活地思考;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正确地收集、整理和加工相关信息;能正确地解决购物时常见的问题。
秒的认识教案篇三
1、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
2、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认识人民币之间的关系,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3、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4、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培养学生节约用钱,知道如何爱护人民币的良好习惯。
秒的认识教案篇四
本节“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为起始课。教学内容是认识1元、1角、1分、2角、2分、5角、5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对教材进行分析,有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依据这一理念,结合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已有的基础,对教材的呈现可做如下调整:把1元、1角、1分、和5角、2分的认识融合在一起,以购物活动为主线,寓教学于游戏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秒的认识教案篇五
1、教学例1,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
(1)、出示我国发行的小面额的人民币的品种,使学生对我国各种小面额的人
民币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2)、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么多种小面额的人民币的。
学生自由发言。(如:颜色、大小、图案、图案中的数字等)
(3)、教师参与把人民币进行分类的活动,认识人民币的单位。
每个学生先将课前准备好的学具(模拟人民币)进行分类,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各自的分类方法。
提问: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1、有的把纸币分为一类,把硬币分为另一类。
2、有的把分币分为一类,角币分为一类,元币分为一类。
老师利用课件并配以音乐展示第2种分类的过程与结果。
a、先展示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1元)
b、再展示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1角、5角)
c、最后展示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1分、2分、5分)
师:各类面值的人民币一共有多少个?
观察上面的人民币,同学们还发现了什么?(每一张人民币上都有国徽,国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标志,代表了我们祖国的尊严!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不能在人民币上乱写乱画,更不能侮辱人民币。)
3、学生通过给人民币分类观察总结出: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板书:元角分)。
秒的认识教案篇六
《小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第7单元的教学内容,孩子们在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这个单元中已经见过了表示价格的一位小数,再加上孩子们平时逛超市的购物经验,所以孩子们对小数尤其是表示价格的小数并不陌生。下面是我对《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反思。
在教学《小数的初步认识》中我讲授了小数的认识和比较小数的大小两个知识点,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其中有得也有失。小数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即便是儿童,也经常会接触到一些小数,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初次接触的,所以在教学上也体现了一个难点。
在初步认识小数前,我估计到了有个别学生可能会在小数的读法上出现跟整数一样的读法这种错误。在课堂上果真有几个学生把小数点后面的数字读成几十几,比如:有的学生把18.46读成十八点四十六。针对这种情况,我让读错的学生多读几次,直到他读对为止。课后还叫成绩好的学生在黑板上写几个小数考考,以使他们达到学会的目的,这样一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教学比较小数的大小时,我用课件演示购物情境,让学生独立思考“去哪个商店买铅笔盒”这个问题应如何解决。引导学生说出用比较大小的方法来解决,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研究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出现了两种方法,其一是把小数变成以“角”为单位的整数来比较;例如:比较4.90元和5.10元的大小,有的学生把4.90元变成4元9角0分,把5.10元变成5元1角0分,然后进行比较,因为4元小于5元,所以4.90元小于5.10元。其二是先比较整数部分,然后再比较小数部分。例如:比较2.55和2.62的大小,学生先比较整数部分,2与2相等,然后再比较小数点后面第一位5小于6,所以2.55小于2.62。再如比较4.56和3.83的大小时,先比较整数部分4大于3,所以4.56大于3.83。第二种方法是本课时教学的重点,因此我让学生根据具体的情境多说,以达到学会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在巩固这一环节,我让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而且还采用了一生提出问题,请另一生帮助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在练习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基础上,引出比较几个小数的大小,让学生通过独立试算、讨论,从而掌握比较几个小数大小的方法和步骤。
存在的不足之处:
1、鼓励性语言不够丰富,没有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
2、有的地方老师讲得太多,还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秒的认识教案篇七
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认识年历、日历,了解它们的用途并学会使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及时间观念。以下是认识日历大班教案及反思,欢迎阅读。
木偶老人,12个月份娃娃(头戴绿色帽子,身穿1~31 数字衣服的为大月份娃娃;头戴红色帽子,身穿1~30数字衣服的为小月份娃娃;头戴粉红色帽子,身穿1~28或者1~29数字衣服的为二月份娃娃,突出二月份的特殊性),人手一本日历,另准备录音机、《生日快乐》磁带等。
教师:这是年历老爷爷,他有12个调皮的孩子,现在不知躲到哪里去了,请小朋友帮老爷爷找一找。
幼儿帮年历老爷爷找月份娃娃,找到后按从小到大顺序进行排列。
1、认识月份。
教师:老爷爷告诉我一个秘密,他的12个孩子都有一个名字。教师按顺序介绍12个月份。
引导幼儿把月份娃娃按颜色分成两队,排出大的月份、小的月份。教师指导幼儿看相同颜色的月份娃娃身上的衣服,看看各是几天,从中知道大的月份每月有31天,小的月份每月有30天,二月份有29天或28天。
2、认识星期。
幼儿分小组集体操作。
教师小结:一般来说,每个月份中的红色数字代表星期六、星期日,也就是我们的双休日。一个月中有4个星期,每一个星期有7天。此外,国家法定的节日如国庆节、儿童节等也用红色数字表示。
3、引导幼儿感知日历与年历的不同处。
教师:老爷爷把他的12个月份娃娃编在一本厚厚的书里,现在请小朋友打开它,看看老爷爷的孩子是不是都躲在里面。
幼儿翻看,知道日历中有12个月份。教师指导幼儿翻看每一页,知道每一页上的数字代表一天。
教师小结:印有一年的月份、星期、日期、节气等的印刷品称为年历。把一年中的每一天都用一页纸来表示,上面印有年、月、日、星期、节气、纪念日等的本子称为日历。
请幼儿找出自己的生日在日历中是哪一个月的哪一天,谁找得最快就和这个月的月份娃娃交朋友。
教师播放乐曲《生日快乐》,请在某一月份出生的幼儿到该月份的月份娃娃那儿去过生日。
请幼儿回家后在日历或年历中找一找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的生日。
《纲要》指出幼儿数学活动的内容应从幼儿身边取材,以幼儿身边的日历说起让幼儿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有利于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和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初步认识日历,在操作中了解一年有12个月,不同月份有不同的天数。对日历感兴趣,初步感知时间概念,懂得珍惜时间。发展推理能力。
这对于我们班孩子来说是一个还没有接触过的新知识,为了能让幼儿的还子们学的开心有趣于是我以今天是什么年的问题引出主题。果然还子们的积极性一下了高起来了 。接着我以小兔子不明白的问题让孩子们的帮助解决。你带的日历是那一年的?2010年、2009年、2011年、虎年、兔年的孩子们争先恐后回答着。你是怎么知道的?孩子的小眼睛可亮了:我的日历最上面有数字2010的就是2010年。我的日历上有好多小兔子的我就知道是兔子年。一年有12个月这一点大多数小朋友知道,可是对于每个月有不同的天数、认识几月几日他们还从来没有学习过。
在接下来的“找节日”环节中,当我说出节日后,小朋友首先要反应是几月几日,接着在年历中找出来。在找的过程中,孩子们找得都对的,而且迅速还很快!可是我发现这样能力弱的小朋友得不到锻炼了,于是我说:请几个孩子到老师的日历上来找。这下,孩子们更积极了。
整个活动下来,给我感触最深的是,要想小朋友学得开心,首先老师必须带动学习气氛,让每个小朋友都在不自主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只有大家都参与了,老师教得开心,小朋友学得也开心。
秒的认识教案篇八
“认识小数”是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虽然学生第一次学习小数,但是在他们的实际生活中却已经不止一次的接触过小数,所以说,学生对小数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它的表示形式,陌生的是它的含义,因此,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一、课前调查――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小数
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小数的存在,超市里,商场里,饮料瓶,书,自动笔的铅,身高,体重……等等。因此,我设计了一份调查表,主要是调查超市里的商品价格,并记录下来,希望让学生体会到小数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如实调查并认真记录,为课上的知识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导入环节――创设情景引入小数
三、学习过程――联系实际认识小数
1、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本节课在教学中,充分地展示生活中的数学。从新课引入到新课的展开,再到练习巩固,无不结合生活实际,从学生自己“看到过”、“用到过”、“听到过”、“查到过”的经历中,唤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使学生初步感悟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比如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超市中的商品,介绍自己收集的商品价格,介绍自己的身高等,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承载着小数,现实中孕育着小数,体现了新课程重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理念。
2、还学生课堂的主动权。
1)先认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含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最多的`小数就是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理解起来就相对容易一些。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理解情境中的三个小数的含义,再独立完成课本88页的题目,然后说一说自己调查的商品表示的是几元几角几分,学生理解的就比较扎实了。在了解了小数的含义之后,我让学生找了找身边还有什么地方出现过小数,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小数无处不在,作用重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小数的兴趣。
本课在教学中,充分的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让学生通过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00份,自主地建构起小数与分数的联系,进而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认识了小数,明白了小数的含义。通过读、想、议、说等活动,使学生在动口、动脑中参与了学习过程,为学生营造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对于难点知识,有效地引导学生去完成,不仅把学习的时间、空间留给了学生,而且教学内容得到了多次的反馈强化,拓展了知识的宽度,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课,却有不断进步的课。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不断反思,不断提高,让自己的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秒的认识教案篇九
1、区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根据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过程中主要包含3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通过学生摸一摸立体图形并找到上面有哪些平面图形让学生初步体会面在体上,同时认识平面图形。
第二个活动:分分家利用教具让学生两人一组对大量的平面图形进行分类,分类的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第三个活动是搬搬家,请学生利用各种学具把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搬下来,进一步深化对面在体上的认识。教学中根据学生情况和本课的教学内容,我充分的利用学具、ppt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意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探索。
在教学过程中我存在很多问题,如在活动二分一分的过程中,学生利用学具进行分类后我让学生进行板演分类过程,然后说出为什么这样分。第一个学生按照图形分为五类并说明了理由。然后又有不同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分类方法,包括:按大小分、按角的数量分。这一活动我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不同平面图形的特点进行区分,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缺乏了对学生分类方法进行整理。应该将学生不同的分类方法以板书的的形式整理出来进行总结,强化按角数量分和按图形分的理由,弱化按其他标准分的方法从而帮助学生梳理这些平面图形之间的不同。在学生发言时也要注意教师要起到引导帮助的作用。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要注意:
1、注重板书的重要性,起到帮助学生梳理、总结知识的作用,将抽象的知识内容在学生头脑中形象化。
2、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还要继续加强学生语言训练和学生小组合作的训练。
秒的认识教案篇十
从新课引入到新课的展开,再到练习巩固,无不结合生活实际,从学生自己“看到过”、“用到过”、“听到过”、“查到过”的经历中,唤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使学生初步感悟小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比如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超市中的商品,介绍自己收集的商品价格,介绍自己的身高等,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承载着小数,现实中孕育着小数,体现了新课程重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理念。
2、还学生课堂的主动权。
1)先认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含义。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最多的小数就是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理解起来就相对容易一些。教学时,我先让学生理解情境中的三个小数的含义,再独立完成课本88页的题目,然后说一说自己调查的商品表示的是几元几角几分,学生理解的就比较扎实了。在了解了小数的含义之后,我让学生找了找身边还有什么地方出现过小数,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小数无处不在,作用重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小数的兴趣。
本课在教学中,充分的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通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让学生通过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00份,自主地建构起小数与分数的联系,进而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认识了小数,明白了小数的含义。通过读、想、议、说等活动,使学生在动口、动脑中参与了学习过程,为学生营造了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对于难点知识,有效地引导学生去完成,不仅把学习的时间、空间留给了学生,而且教学内容得到了多次的反馈强化,拓展了知识的宽度,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教学效果。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课,却有不断进步的课。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不断反思,不断提高,让自己的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秒的认识教案篇十一
认知里外是在智障生学习了方位概念上、下之后的又一个延伸。通过对本内容的学习既能发展学生的空间关系,又可以促进学生基本思维能力的发展,更为今后方位概念的学习奠定了基础。“里和外”经常出现在智障生的生活中,为了让学生对“里和外”有更深入的认识,我设计了本活动《里外》。
一、教学实录
1、片断一:活动中,认里外
师:你坐在哪里上课?
生:教室里。(让学生用手指向教室地面,加强“里”的概念)
师:学校每年举行的特奥运动会,是在教室里举行的还是教室外的操场上举行的?(出示图片帮助区分)
生:教室外。(让学生用手指向教室外面,加强“外”的概念)
师:今天我们就在教室里进行一场小型的运动会吧!首先看老师示范,我站到圈外边,跳入呼啦圈里边,把沙包投入筐里边,不要落到筐外边,再跳到呼啦圈外边,跑回队伍。谁愿意来试一试?(老师说“外边”“里边”时要加重语气)
生:我、我!(大家踊跃举手,指导学生说过程)
生:哇!有两个沙包。(学生看到沙包觉得很神奇)
师:请拿着沙包,两组分别到刘老师和张老师那集合排队,哪一队先完成并且投进筐内的沙包多哪一队获胜。
师:预备――开始!
游戏活动在培智学校数学课上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通过游戏活动不但能让智障生获得感性经验,唤起其学习兴趣,而且对他们的思维发展和身心康复都是非常有益的。学生看到自己沙包后都急于参与到比赛中来,从实际活动看,游戏难度不大,人人参与,兴趣高涨,课堂气氛进入高潮。
2、片断二:喝牛奶,认里外
师:现在我们喝点牛奶补充能量。请第一组的梦梦和第二组的恒恒去张老师那的箱子里各拿出一盒牛奶,第一组的涵涵和第二组的珂珂从袋子里面拿出杯子分给组内同学。
师:牛奶要倒进自己的杯子里面,不要撒到杯子外面哦。
生:(开心地自己倒牛奶喝)
让学生动手去拿牛奶、发杯子、倒牛奶、喝牛奶,结束部分也巧妙的结合了知识点,充分挖掘智障生的学习潜能,拿牛奶和杯子这样的活动尽量让不太会表达的孩子做,倒牛奶需要自己独立完成,促使每一位学生参与活动,将学到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践中去。
二、教学反思
(一)创设生动情境,调动数学学习兴趣
抽象的方位关系让智障生学习时茫然不知所措,而且他们集中注意的时间大约只有五分钟左右,那么只有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游戏来吸引智障学生的注意了。为了培养学生的方位关系和空间感,让他们对“里和外”有更深入的认识,我创设了“运动会”这样一个情境:了解比赛规则---裁判员就位---运动员入场---比赛---颁奖---赛后休息,这一整套流程让智障生感觉真的是在进行一场激烈的运动会,在课堂上创设这样一个贴近智障生生活的教学情境,不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知识的传递,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方位感,同时又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边玩边学,做到学以致用。
(二)运用游戏活动,营造轻松愉悦氛围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是锻炼器官,获取知识,懂得规范和适应社会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在游戏活动中进行实践操作对智障生的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智障生爱玩爱动,尤其是自闭症孩子,对自己的行为约束性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课堂上经常会做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东西。故我在教学中设计多种游戏因势利导,尽量利用学生好动、好玩的性格设计实践操作活动。
游戏一:跳圈投沙包。呼啦圈和沙包对学生来说很熟悉,也深受孩子喜欢,因此,我设计了“跳呼啦圈投沙包”的游戏活动,让学生通过跳、投的实践活动,在头脑中建立里外方向的框架。通过活动,学生基本达到教学目标,理解了里外的概念,能区分里外,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述,课堂气氛轻松活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游戏二:运动过后发放奖品铅笔和橡皮,我让学生听指令把奖品放到笔袋里,再把笔袋放进书包里,比一比谁听得清、做得快。每个孩子都想争第一,所以都听得很认真,做得又快又好,智障生对自己动手操作获得的知识印象最为深刻,记忆也最牢固,通过这个游戏不仅提高了注意力也巩固了知识点。
教学中,我通过创设操作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张口表达、用耳倾听、动脑思考这一过程获取知识,那么他们获得的知识一定记忆深刻。
(三)渗透生活常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智障生的判断能力比较差,他们往往不能正确地判断是非对错,所以不宜将各种学科分割开进行教育,而应该进行整合教育,要在所教内容的基础上巧妙地渗透一些与之相关连的其它的内容,可以是思想道德方面的,可以是爱国主义方面的等。我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就贯穿了以下几点:
4.爱护环境:把牛奶喝完不浪费,喝完牛奶要把杯子和空奶盒放进袋子里,垃圾不落地,校园更美丽。
秒的认识教案篇十二
中班教案《中秋节》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中秋节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在集体前大胆表述,乐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知道中秋节的来历,对中秋节的活动产生兴趣,通过参加中秋节环境创设,感受参与中秋节庆祝活动的乐趣,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中秋节》含反思教案吧。
教育价值分析:
通过对故事的欣赏和理解,了解中秋节的来历,获知一些中秋相关的知识
活动目标:
1.知道中秋节的来历,对中秋节的活动产生兴趣。
2.在集体前大胆表述,乐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
3.通过参加中秋节环境创设,感受参与中秋节庆祝活动的乐趣。
4.知道中秋节是八月十五号。
活动难点:
中秋节的传说和民俗
难点剖析:
中班第一学期幼儿,刚刚摆脱稚嫩的小班弟弟妹妹角色,对于社会传统节日关注不多,缺乏相关经验,对于中秋节的传说和民俗认知少。
幼儿预期表现:
1、活动前先由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中秋节相关的信息,幼儿有了经验铺垫,活动就更有参与性。
2、自主阅读,提供阅读空间。
活动过程:
一、关于中秋传说的交流和分享
幼儿自由讲述自己所了解到的中秋节相关信息。
二、教师讲述《嫦娥奔月》
提问:
1、嫦娥怎么会飞到月亮上去的?这是哪一天?
2、后羿听到这个消息后,做了什么?
3、从这以后,后羿是怎么寄托对嫦娥的思念的?
4、中秋节是怎么来的?
四、边听故事录音,边阅读完整故事。
活动反思:
?中秋节的来历》是一个语言和社会领域的的故事活动。在课后我觉得我们学到的知识还是在社会领域的内容比较多,整体感觉幼儿对故事的内容并不是很感兴趣,但还是算接近目标了吧。
在上课时我借助了多媒体以及挂图等教具来帮助幼儿了解故事内容,其实对于中班小朋友的知识面来说大家都知道中秋节,但不知道中秋节的时期是八月十五,经过这次的学习,很多小朋友都认知了这一知识点,中秋节要吃月饼等。但关于中秋节的传说《嫦娥奔月》,幼儿却还是没怎么搞懂,我先请小朋友们欣赏一遍,来听出里面的人物,接着我指着挂图讲了第二遍故事。最后,我又讲了第三遍故事。
最后,在时间的紧迫下我结束了这节课,总体来说幼儿对中秋节还是有点了解的但幼儿对这个故事的内容还不是很了解,所以我会利用平时的时间多讲两遍这个故事来提问幼儿使幼儿加深对这个故事的了解。
小百科:中秋,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等。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是上古秋收祭月的遗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