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高三语文知识点总结(优质12篇)

高三语文知识点总结(优质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29 23:46:03
高三语文知识点总结(优质12篇)
时间:2023-10-29 23:46:03     小编:念青松

工作学习中一定要善始善终,只有总结才标志工作阶段性完成或者彻底的终止。通过总结对工作学习进行回顾和分析,从中找出经验和教训,引出规律性认识,以指导今后工作和实践活动。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总结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三语文知识点总结篇一

1.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2.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3.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4.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5.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6.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7.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滕王阁序》

1、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2、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

3、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4、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5、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6、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7、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8、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9、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逍遥游》

1.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

2.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5.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

6.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7.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8.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9.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高三语文知识点总结篇二

高三(1)班,是我校的重点班,但就语文这科而言,体现不了重点班的优势。高三(1)班自从第一任语文老师离开后,绝大部分学生不学语文,对语文没有兴趣,认为听不听课都是一样,学不学语文也都是-x十分的。样子。并且,大部分学生有将近一年没有认真听过语文课了,对老师的比较“挑剔”,这是我面对的最大难题,压力比较大。

1、走近学生。为了能够让学生接受,我主动走近学生,了解他们的想法,参加他们的活动,融入他们的生活,让他们先接受我这个人。

2、认识学语文的重要性。从生活、高考等方面和学生详细分析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是他们从思想意识上改变对语文的认识。

3、从基础抓起。因为学生将近一年没怎么学语文,所以他们的基础知识特别薄弱,我有计划的给学生补基础,每个星期安排一个单元的课本复习工作。

4、重点突破作文。每两周坚持讲练一次作文,将作文的专题复习提前到安排。在半期之后,每天要求学生积累一个作文素材,并取一个作文题目。

5、采取灵活的授课方式。课前精心备课,争取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他们学习的欲望。

6、合理的布置作业,并严格检查落实。布置适量的作业,并严格落实检查,坚持学生先做,老师后讲的原则。

一个学期下来,学生基本上接受了我这个老师,开始相信和喜欢我,对语文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改变,基本上认识到了语文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我能够按照复习计划来提高他们的成绩。本学期将高中语文课本复习了一遍,专题也复习了一半,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越来越浓,大部分学生都希望能在语文上拿高分,也非常乐意去做相应的作业,学生的成绩也在逐步提高。相信在下个学期,我们高三(1)班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在负责高三(1)班的教学工作的同时,还负责教务处的工作,时间有限,拖住了我的班级教学工作,对优生的单独辅导还不够。在下个学期,我会尽量克服这些问题,争取达到学生和自己的理想状态。

高三语文知识点总结篇三

1.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2.持千金之资币物

2.币:(古义)礼品;(今义)货币。

3.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3.穷困:(古义)走投无路;(今义)贫穷。

4.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4.偏袒:(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

5.诸郎中执兵

5.郎中:(古义)宫廷的侍卫;(今义)称中医医生。

6.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6.提:(古义)投击;(今义)拿着。

7.断其左股

7.股:(古义)大腿;(今义)量词(用于成条的东西)。

高三语文知识点总结篇四

1、无以,则王乎:以,通“已”,停止

2、然则废衅钟与(本文有多处):与,通“欤”,语气词,表疑问

3、王说:说,通“悦”,高兴

4、为长者折枝:枝,通“肢”,肢体(一说,折枝,就是折树枝)

5、刑于寡妻:刑,通“型”,作榜样

6、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已,通“矣”,语气词,相当于“了”

7、盖亦反其本矣:盖,通“盍”,何不;反,通“返”,回、归

8、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涂,通“途”,道路

9、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愬,通“诉”,控诉、控告

10、是罔民也:罔,通“网”,张开罗网捕捉,引申为陷害

1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头发花白,常比喻老人

二、古今异义

1、吾何爱一牛:爱,吝啬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以及,用来推及到

3、至于兄弟:至于,推广到

4、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妻子,妻子和儿女

5、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中国,指中原一带

6、然后从而刑之:从而,接着就

词类活用

1、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闻,使动,使……听到

2、危士臣:危:使动,使……受到危害

3、朝秦楚:朝,使动,使……来朝见

4、明足以察秋毫之末:明,形容词作名词,视力

5、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肥甘,形容词作名词,肥美的食物

6、轻暖不足于体与:轻暖,形容词作名词,轻暖的衣服

7、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国家;大,形容词作名词大的国家

9、弱固不可以敌强:弱,形容词作名词,弱小的国家;强,形容词作名词,强大的国家

10、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13、刑于寡妻:刑(通“型”),名词作动词,作榜样

14、然后从而刑之:刑,名词作动词,处罚

15、是罔民也:罔(通“网”),名词作动词,张开罗网捕捉,引申为陷害

四、特殊句式

判断句

1、是乃仁术也

2、夫子之谓也

3、是诚不能也

4、是折枝之类也

5、是罔民也

被动句

百姓之不见保:见,表示被动

省略句

1、臣闻之(于)胡龁曰

2、将以(之)衅钟

3、将以(之)求吾所大欲也

4、及(其)陷于罪

5、必使(之)仰足以事父母

宾语前置句

1、臣未之闻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臣未闻之也”,之,代词

2、莫之能御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莫能御之也”,之,代词

3、未之有也: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未有也”,之,起提宾作用

4、何由知吾可也: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由何知吾可也”

5、牛何之: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牛之何”,此处之是动词,去、往

6、何以异: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即“以何异”

7、夫子之谓也:即“谓夫子也”,之,起提宾作用

8、然则一羽之不举:即“不举一羽”,之,起提宾作用

9、舆薪之不见:即“不见舆薪”,之,起提宾作用

状语后置句

1、王坐于堂上:即“王于堂上坐”

2、构怨于诸侯:即“于诸侯构怨”

3、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即“皆欲于王之朝立”

4、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即“而以羊易之”

5、树之以桑:即“以桑树之”

主谓倒置句

1、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即“百姓之谓我爱也,宜乎”

2、若是其甚与

五、一词多义

1、道

(1)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讲述)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

(3)道芷阳间行(取道)

(4)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道理)

(5)策之不以其道(方法、规律、途径)

(6)会天大雨,道不通(道路)

2、诚

(1)诚有百姓者(的确)

(2)是诚何心也(真的)

(3)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真诚)

(4)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果真,如果)

3、闻

(1)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使……听到)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

(3)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到)

(4)闻其声,不忍食其肉(听到)

(5)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听到)

(6)闻鸡起舞闻风而动闻过则喜(听到)

(7)(廉颇)以勇气闻于诸侯(闻名)

(8)(诸葛亮)不求闻达于诸侯(闻名)

(9)网罗天下放失旧闻(文献)

(10)(屈原)博闻强识(见闻)

4、是

(1)是诚何心哉!(这)

(2)是乃仁术也!(这)

(3)是以后世无传焉(这)

(4)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这)

(5)是不为也,非不能也(这)

(6)是心足以王矣(这)

5、盖

(1)盖亦反其本矣!(同“盍”,何不,为什么不)

(2)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车盖,盖子)

(3)枝枝相覆盖(遮盖,掩盖)

(4)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胜过,超过)

(5)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大概)

(6)颜渊、子路侍。子曰:盖各言尔志?(同“盍”,何不,为什么不)

6、其

(1)其若是,孰能御之?(表假设,如果,连词)

(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表反问,难道)

(3)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表揣测,大概)

(4)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表祈使,还是)

(5)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表加强语气)

(6)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表选择,还是)

(7)天之苍苍,其正色耶?其远而无所至极耶?(表选择,还是)

(8)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表祈使语气,一定)

六、重要虚词

一、代词,根据上下文文意,指代有所不同

1、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代齐桓晋文之事

2、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代保民而王的人

3、故民之从之也轻:代保民而王的人

5、王曰:舍之!:代牛

6、以羊易之:代牛

7、以小易大,彼恶知之?:做这件事的原因

8、他人有心,予忖度之:代别人心思

9、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之,霸道,即指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10、我虽不敏,请尝试之:代王道

11、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代王道

12、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代一般人民

1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之,指五亩之宅。

高三语文知识点总结篇五

十大常犯语文差错分别是:

最容易被写错的成语是:美轮美奂。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美轮美奂”也成为新闻媒体在中使用频率的形容词,但其中的“轮”往往被写成了“仑”或“伦”。美轮美奂指建筑物高大美观,“轮”的意义是“高大”。

最常被写错的地名是:黄浦江。“黄浦”和“黄埔”音同形近,人们往往把黄浦江错写成“黄埔江”。

经常被混淆的词是:截止/截至。“截止”的意思是活动已经停止,一般用于某一时间之后;用于某一时间之前的应当是“截至”,如“截至昨日,已有上千人报名”。

体育报道中经常用错的词是:囊括。2010年广州亚运会举办期间,“囊括”一词频频见诸新闻,例如“中国军团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囊括金牌199枚,位居金牌榜首位。”语言文字专家指出,“囊括”的意思是无一遗漏,只要不是将所有的金牌都收入囊中,就不能用“囊括”。

新闻报道中容易用错的词是:侧目。如:“他的研究成果解决了十多亿人的吃饭问题,令世界为之侧目。”这里的“侧目”应改为“瞩目”。所谓“侧目”,是指斜目而视,形容愤恨或者畏惧的样子。

繁体字容易误认的是:晝。“晝”是“昼”的繁体字,常被误认作“書”(书)或“畫”(画)。2010年中央电视台元宵晚会便把古诗名句“花市灯如昼”误读为“花市灯如书”。选入某教材的古文名篇《昼锦堂记》,也被误作《画锦堂记》。

书名或栏目名称最常见的差错是:“精粹”误为“精萃”。不仅电视台、报纸的时事、文摘栏目喜欢用“精萃”为名称,连许多书名也跟着犯错。其实,“精”指经拣选的好米,“粹”指纯净而无杂质的米,两者并列,引申指提炼出的好东西。而“萃”常用义为集聚,是动词,如“荟萃”“集萃”等,没有精华的意思。

最容易被误读的古诗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们普遍认为它描写的是冬天的景色,梨花开放透露出春天的消息,央视“青歌赛”上就曾出现这样的理解。其实这两句诗出自唐朝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它们是千古咏雪名句,写的是“胡天八月即飞雪”,并非实写梨花,也不是形容冬景。

用汉字数字表示年份时常见的差错是:以阿拉伯数字“0”代替汉字数字“〇”。这一差错出现频率较高。

在否定句式中经常误用的词语是:无时无刻。常常被当成“每时每刻”使用。语言文字专家指出,“无时无刻”必须与“不”搭配才能表达肯定的意思。而“每时每刻”常与“都”搭配。

高三语文知识点总结篇六

1.关于课文中赵执信《谈龙录》中一段引文。

这段引文指出对诗歌艺术性的三种看法:洪要求完整,像画龙,要把整条龙画出来,连它的首尾鳞爪都不能忽略。王士反对这样求完整,要求精粹,认为神龙见首不见尾,有时只在云中露出一鳞一爪,就是只要把最精粹的部分写出来就行了,不必求完整。赵执信认为完整和精粹两者是不可分的,画出来的龙虽然见首不见尾,只有一鳞一爪,我们却可以从这里看到完整的龙。心目中有了完整的龙才可以画出一鳞一爪,才可以通过一鳞一爪来反映龙的全体,离开了完整的龙去画一鳞一爪是不成的。也就是精粹要从全体中来,离开了全体就谈不上精粹。这三种看法,赵执信的看法是最完整的。

作者从这段话里指出中国艺术传统中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就是从一鳞一爪里显示全体。也就是课文开头几段所说的“全”和“粹”的统一、结合,“虚”和“实”的相生、相成,这是艺术的成就。

2.关于课文中引用的笪重光《画筌》中的一段话。

这段引文指出了中国绘画和中国舞台艺术处理空间的方式。从舞台艺术说,演员结合剧情的发展,灵活地运用表演程式和手法,使得“真境逼而神境生”。演员集中精神用程式手法、舞蹈动作,“逼真地”表达出人物的内心情感和行动,就会使人忘掉对于剧中环境布景的要求,不需要环境布景阻碍表演的集中和灵活,“实景清而空景现”,留出空虚来让人物充分地表现剧情,剧中人和观众精神交流,深入艺术创作的最深意趣,这就是“真境逼而神境生”。从绘画艺术说,一些名画往往在一片空虚的背景上突出地集中地表现人物的行动姿态,删略了背景的刻画。比如齐白石的一幅画,画一枯枝横出,站立一鸟,别无所有,但令人感到环绕这鸟是一无垠的空间,和天际群星相接应,真是一片“神境”。有人把中国绘画和中国舞台艺术处理空间的方式概括为16个字:虚由实生,实仗虚行,以实为本,以虚为用。

3.关于中国绘画、戏剧、书法、建筑等艺术的共同特征:贯穿着舞蹈精神,由舞蹈动作显示虚灵的空间。举例来说,绘画:吴道子画壁请裴将军舞剑以助壮气;书法:张旭观看公孙大娘剑器舞而悟书法;建筑:《诗经·斯干》拿舞的姿势来形容周宣王的宫室;戏剧:演员能用一两个极洗炼而又极典型的姿势,把时间、地点和特定情景表现出来。

二、学习重点说明

1.融会贯通,把握全文精髓。

课文的标题指出了本文的论述重点: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这“中国艺术”,包括诗歌、戏曲、绘画、书法、建筑、印章、音乐、舞蹈等,主要论述了绘画和戏曲。“虚和实”,指中国艺术中表现空间上的虚实结合、虚实相生。实际上,课文重点论述的是:中国绘画、戏曲艺术空间表现方面的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全文内容的融会贯通,首先要理清全文的思路。第1至6段,主要是提出文章的观点,即:“全”和“粹”、“虚”和“实”辩证地统一、结合,是中国艺术传统中的重要表现手法。第7至12段,主要阐述中国绘画、戏曲空间表现方法: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第13段至结尾,主要说明中国绘画、书法、戏剧、建筑里的空间感和空间表现,都是由舞蹈动作延伸,展示出虚灵的空间。这是它们的共同特征。可以说,全文论述从抽象到具体,层层深入,最终使读者信服作者的观点。

其次要领悟课文中的材料与观点的关系。例如,课文阐述中国戏曲也是由舞蹈动作显示虚灵的空间时,先加以分析:“中国舞台动作在两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一种富有高度节奏感和舞蹈化的基本风格,这种风格既是美的,同时又能表现生活的真实,演员能用一两个极洗练而又极典型的姿势,把时间、地点和特定情景表现出来。”接着举“趟马”这个动作,说明“我们的舞台动作,确是能通过高度的艺术真实,表现出生活的真实的”。又如,课文在论述笪重光那一段话时,也是先略加分析,然后以川剧《刁窗》《秋江》和齐白石的画为例加以证明。阅读课文时,把观点和材料搞清楚了,有助于把握全文的精髓。

2.触类旁通,用课文观点阐明其他问题。

这个学习重点,要求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所扩展。例如,中国诗歌、音乐、印章等,课文中提到了,但没有展开。把握课文后,可以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去具体阐释中国诗歌、音乐、印章等。学生对中国诗歌比较熟悉,因此不妨在对诗歌的阐释上多花点工夫。比如,找出若干首诗歌,看它们如何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的。

高三语文知识点总结篇七

1.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2.参古义:检验。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加入。

3.假古义:凭借,借助。例:假舆马者。

今义:与“真”相对。

4.金古义:金属制的刀剑。例:金就砺则利。

今义:金子,黄金。

5.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例:蚓无爪牙之利。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6.用心古义:因为用心。例如:用心一也。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7.绳古义:墨线。例:木受绳则直

今义:绳子,绳索。

8.跪古义:腿脚。例:蟹六跪而二螯

今义:跪下

9.疾古义:疾劲,强,大,这里指声音宏大。例:声非加疾也

今义:疾病

10.致古义:达到(而致千里)

今义:赠送,给予

11.寄托古义:这里指藏身(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今义:大致指心灵、精神的某种依靠

高三语文知识点总结篇八

一、通假字

1.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弯曲,使……弯曲)

2.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智慧)

3.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晒)

二、古今异义

1.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2.参古义:验,检查。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参加,参考。

3.疾古义:强。例:声非加疾也(这里指声音宏大);疾风知劲草。

今义:疾病,快。

4.假古义:凭借,借助。例:假舆马者。

今义:与“真”相对。

5.金古义:金属制的刀剑。例:金就砺则利。

今义:金银。

6.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例:蚓无爪牙之利。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7.用心古义:思想意识活动。例如:用心一也。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8.用古义:因为;今义:使用。如:用心一也

9.跪古义:脚或腿;今义:跪下。如:蟹六跪而二螯

10.寄托古义:容身,托身;今义:把感情、理想、希望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如:非蛇鳝之无可寄托者。

高三语文知识点总结篇九

简介:

《报任安书》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司马迁以激愤的心情,陈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了内心的痛苦,说明因为《史记》未完,他决心放下个人得失,相比“死节”之士,体现出一种进步的生死观。行文大量运用典故,用排比的句式一气呵成,对偶、引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穿插其中,气势宏伟。这篇文章对后世了解司马迁的生活,理解他的思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背景:

关于写作时间,近代学者王国维、郑鹤声等人认为《报书》作于汉武帝太始四年(公元前93年)十一月。自王国维说法提出之后,司马迁的《年谱》信从这种说法,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文选》、刘盼遂等主编的《中国历代散文选》、山西大学等21所院校合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等也都采用王国维的《报书》作于太始四年说法。此外,张惟骧认为《报书》作于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二月。

字词:

通假字

其次诎体受辱。诎,通“屈”,弯曲。

其次剔毛发。剔,通“剃”,动词。

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关,同“贯”,套上。箠,同“棰”,杖。

见狱吏则头枪地。枪,通“抢”,撞击。

及以至是。以,通“已”

及罪至罔加。罔,通“网”,法网。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通“抵”,大抵,大都。

8思垂空文以自见。见,通“现”,表现。

9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失,通“佚”

放失旧闻。失,通“佚”,散乱的文献。

则仆偿前辱之责。责,通“债”,债务。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摩,通“磨”。

权倾五伯。伯,通“霸”。

具于五刑。具,通“俱”。

曷足贵乎。曷,通“何”。

幽于圜墙之中。圜,通“圆”。

稽其成败兴坏之纪。纪,通“记”,历史记录。

词类活用

孙子膑脚:名词作动词,古代剔去膝盖骨的酷刑

以污辱先人: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受辱

倡优所畜:名词作状语,像乐师、优伶一样

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名词作状语,用朱砂

故述往事,思来者:动词作使动用法,使.……思考

请略陈固陋:形容词作名词,固执鄙陋的意见

衣赭衣:名词作动词,穿上

流俗之所轻也:形容词作动词,轻视

幸勿为过:名词作动词,责怪,责备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言:名词作状语,像牛马一样

曩者辱赐书:使动用法,使……蒙受耻辱

百兽震恐:使动用法,使……害怕

高三语文知识点总结篇十

1、通假字

(1)輮以为轮(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

(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通“又”,再;通“曝”,晒)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

2、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以为,古义:把……做成;今义:认为)

(2)金就砺则利(金,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博学,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渊博)

(4)用心一也(用心:古:用,因为今:集中注意力;居心,存心)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古:验,检验今:参加,参见)

(6)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寄托:古:安置,安身今:托付;把理想等放在某人或某事物上)

3、词类活用

(1)动词使动用法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使……弯曲)

(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其曲中规(弯曲的弧度)

(3)名词作状语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日)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

(4)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水)

輮使之然也(“輮”这种方法)

不能十步(跨十步,至十步)

(5)数词作形容词:

用心一也(专一)

4、一词多义

(1)绝

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断)

以为妙绝(到了极点)

佛印绝类彌勒(非常)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终止)

(2)假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凭借,借助)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与真相对,不真,假装)

(3)闻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听见)

博闻强记(见闻、知识)

不能称前时之闻(声誉、名声)

(4)强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大,强健)

挽弓当挽强,用剑当用长(有力的弓)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

乃百强步,日三四里(竭力,勉强)

(5)望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向远处看)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希望)

先达德隆望尊(名望)

七月既望(月圆之时,农历每月十五日)

高三语文知识点总结篇十一

1、“以字行”,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古代男子20岁女子15岁,举办成年礼,弱冠和及笄,不然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后称字为表字,“以字行”是指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2、《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现实主义的源头。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有十五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歌;“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另有“赋比兴”三种手法。赋:直抒胸臆,比:比喻,兴:气氛渲染,先言他物,再引出所要歌咏之物。例如:孔雀东南飞这篇文章,本来是想讲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悲剧,但是先讲孔雀东南飞,为了引出下文。

3、四书五经,是儒家学派经典著作。四书指《大学》--曾子、《中庸》--子思、《论语》和《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5、五陵年少:指京城富贵人家的子弟。五陵,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在长安附近,富豪人家多聚居在这一带,因此后世诗文常以五陵为富豪人家聚居长安之地。唐·白居易《琵琶行》:“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6、六艺:多指礼(礼仪)、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识字)、数(计算)等六种科目。但在《师说》中的“六艺”指的是儒家经典《诗》《书》《礼》《易》《乐》《春秋》。

《诗经》的“六艺”指“风、雅、颂、赋、比、兴”,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赋:平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如今的排比。比:类比,比喻。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相当于如今的象征。

7、《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十五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8、《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西汉刘向汇编。这些作品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

9、博士: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如《送东阳马生序》中“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10、童生试,简称童试,亦称小考、小试。可分为县试、府试、院试(院试得到第一名的称为案首),是读书士子的进身之始。应考者称童生,亦作儒童、文童。合格后取得“秀才”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备注】进身:指被录用或提升。

11、会试,又称“春闱”或“春试”或“礼闱”,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在乡试次年三月举行,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会试发的榜称为“杏榜”,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由礼部主持,在京师贡院举行考试。会试的主考官称“总裁”。

12、殿试:是科举制级别的考试,又称“御试”、“廷试”、“廷对”。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明清开始录取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前三名分别为状元(鼎元)、榜眼、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14、二十四史: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被称为“正史”,清代乾隆年间编定。全书总计三千二百二十九卷,记载了从黄帝到明末共四千余年的史事,是史学研究的重要资料,也常以之代称中国历史。其中《史记》是通史,其余的都是断代史。

《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无韵—没有《离骚》拥有的韵律,因为《史记》是散文,不需要押韵。

高三语文知识点总结篇十二

2.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3.比喻三要素:本体、喻体、喻词

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何地、何人、何因、何过、何果

5.律诗四条件:八句四联、偶尾同韵、中联对偶、平声合调

6.五种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抒情、说明、描写

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

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总分总结构、总分结构、分总结构

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逻辑顺序

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举例法、对比法、喻证法、归谬法

12.八种主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

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15.六种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

16.十二词类:名动形、数量代、副介连、助叹拟

17.三种记叙方法:顺叙、倒叙、插叙

18.三种省略号作用:表引文内容省略、表列举事项省略、表说话中断延长

20.四种引号作用:表引用实际内容、表讽刺反语、表特定谓语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