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作文 >> 读论语心得体会(汇总9篇)

读论语心得体会(汇总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25 02:55:03
读论语心得体会(汇总9篇)
时间:2023-10-25 02:55:03     小编:梦幻泡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自己、他人、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和感悟。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心得体会,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读论语心得体会篇一

作为中国古代经典之一,《论语》是我国古代先贤的智慧结晶,也是一本有着广泛影响力的经典著作。读《论语》,不仅能够感受到先贤们的思想智慧,也能够受益于其中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和处世哲学。通过读这本书,我深有体会到了读书的重要性,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修养品质、处世态度,并且也有了对社会和世界的更深入的理解。

首先,《论语》给了我对读书的新认识。在这本书的引领下,我领略到了读书的重要性。孔子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告诉我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每一本书也能够让我们得到新的启发。读书不仅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拓宽我们的思维,而且还能够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和思辨能力。通过读《论语》,我明白了读书的真正目的不在于堆积知识,而是要通过读书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引导自己成为更好的人。

其次,读《论语》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论语》中的孔子一生坚持着“立志贯彻,自强不息”的人生信念,不断追求成为完人的目标。他不仅注重品德修养,更注重实践与实用。通过对孔子的学习,我也明白了,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无论遇到多少困难和挫折,都要坚持自己的理想,并付诸行动。只有不断成长、不断进取,才能够逐渐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第三,《论语》教会了我正确的处世态度。在《论语》中,孔子不断强调道德修养、人际交往和社会责任。他主张五常,提倡中庸之道。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明白了道德的重要性,懂得了如何与他人相处,学会了忍耐和宽容。同时,我也认识到自己作为一个个体,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四,读《论语》也使我对自己的修养品质有了新的要求。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需要持之以恒的态度,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才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品质。通过读《论语》,我认识到自己在修养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需要从身边的事情中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个人修养。

最后,读《论语》也使我对社会和世界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我通过《论语》了解了古代中国的社会风貌,明白了古人的思考方式和生活哲学。这些思想与观念在今天的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读《论语》也让我对世界有了更广泛的视野。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从先贤们的智慧中发现一些普遍的道理和原则,让我们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现实时,能够更加深思熟虑地处理问题。

总之,《论语》是一本深具智慧的著作,读后让我有了许多新的体会和感悟。通过读《论语》,我明白了读书的重要性,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修养品质和处世态度,并且对社会和世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我相信,《论语》这本古代经典会继续对我产生影响,塑造我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我将继续努力读书,不断追求自己的理想,为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发展做出贡献。

读论语心得体会篇二

论语心得——“礼”

说到“礼”字,很自然我们会想到“礼貌”、“礼节”等词语。“礼”的本义是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在儒家看来,礼是个体生存的根本,正如孔子所说,“不学礼,无以立。”礼,是一切的根本,我们万事都要以礼为先。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圣明的君主治理国家,他们的大事小事都做得恰当。如果有行不通的地方变为恰当而求恰当,用规矩制度来加以节制。如果一个君主以礼治国,大到国家政治格局不会动荡,小到百姓生活不会出现偷盗之事。正所谓“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

君子使用臣子,臣子服侍君主。君主应该以礼来使用臣子,臣子应该忠心的服侍君主。君主应当知人善任,虚心纳谏。臣子应当尽心尽力,忠心爱国,为国家大业出谋划策。臣子上朝时,君主没有到来,同下大夫说话时应呈现温和而快乐的样子。同上大夫说话,因呈现出正直而恭敬的样子。等到君主来的时候,因呈现出恭敬而心中不安的样子,行步安详的样子。这便是君臣之礼,臣对君恭敬,君对臣赏识。共同为国家大业付出,使得天下百姓安居乐业。

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

行乡饮酒礼后,要等老年人都出去之后,自己这才出去。这是对长者的尊敬以及对自己行为的约束。不与长者计较,对长者保持尊敬,虚心向长者学习,让自己品格得以升华。这便是礼。

虽然我们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不再是君主制国家。但在那个时代,礼制非常重要。君与民之间的礼,使得百姓安居乐业。君与臣之间的礼,促进国家兴旺发达。民与民之间的礼,增进人们之间的感情。然而在这个浮躁的世界,礼已经逐渐淡化,邻里之间没有往来,对待亲人态度冷漠,对待老者态度敷衍。这都是我们应该修正的行为。我们应该懂礼,用礼,以友好的方式待人,以奉献的精神报效国家!

读论语心得体会篇三

《论语》作为中国古代经典之一,流传至今,对后世影响深远。近期我参加了一门关于《论语》的课程,以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部经典著作。通过学习,我深感《论语》的思想智慧、道德伦理等方面对我们现代人的启示和触动,我将在本文中从三个方面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段二:学习《论语》的启示

学习《论语》给我带来了许多启示。首先,《论语》中一系列有关道德的故事深深触动了我,使我认识到做一个优秀的人,需要培养品德和道德观念,注重修养与自律。《论语》中记载着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他们始终秉持着高尚的品德和崇高的行为规范,他们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品德和道德观念是其最重要的财富。此外,学习《论语》也教导我们要遵守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社会期待,更是为了自身内心的平静和满足。这些启示让我明白,要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需要不断学习且坚守道德观念。

段三:学习《论语》的智慧

《论语》中智慧的言论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最有影响的莫过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的名言。这句话告诉我们,我们要学会倾听和学习他人的长处。在现今社会,人们往往太过自以为是,不肯听从他人意见。然而,通过学习《论语》,我明白到互相尊重和学习他人的智慧可以帮助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获得更多的成功。除此之外,《论语》中关于待人处事的智慧也具有重要意义。孔子注重礼仪和仁爱,不仅为我指明了人际交往的正确方式,也让我了解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对社会的重要意义,同时也提醒了我要正视自己待人接物的态度和方法。

段四:学习《论语》的个人体会

通过学习《论语》,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总结了一些自己的体会。首先,我看到了自己在处事圆融方面的不足,孔子提倡仁爱和礼仪,而在现实生活中,我却往往显得过于唐突和缺乏耐心。因此,我努力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学会更加仔细聆听他人的想法,为他人着想,以此增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友好。此外,《论语》中提及的诚信、谦逊、勤奋等品质也让我明白,作为一个现代人,要抛弃浮躁和虚伪,要以真诚的态度对待他人,要持之以恒地奋斗。这些体会让我从个人层面深刻地认识到了《论语》的智慧和价值。

段五:《论语》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论语》不仅是古代文化遗产,也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学习《论语》,我清晰地领悟到,《论语》中倡导的一些核心价值观,如仁爱、礼仪、忠诚、正直等依然对现代社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当今社会,道德和伦理问题日益凸显,如果每个人都能融入《论语》中倡导的正道与德行,我们的社会将会更加和谐与进步。因此,我坚信,《论语》的价值不仅仅存在于历史中,更值得我们将其思想予以继承与发扬。

总结:

通过参加关于《论语》的课程,我受益匪浅。学习《论语》使我深取了其中启示和智慧,同时也引发了个人的深刻思考。最重要的是,《论语》中的思想及价值观对现代社会仍有着重要影响。我将继续尊重、理解和借鉴《论语》中的智慧,将其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逐步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人。

读论语心得体会篇四

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的思想言论的集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这部经典流传至今,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都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现代人,我们不妨从论语中寻找一些智慧,来指导我们的生活。最近,我也开始读论语,通过阅读和思考,我对于论语中的某些观点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段落二:修身篇

论语中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观点,深深地启示了我。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常常忽略了对自己内在精神的修养,追求物质上的满足而忽略了心灵的满足。而论语中的教导,提醒我们要注重自己修身养性,培养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只有通过修身,我们才能够自觉地成为一个好人,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使我们的行为符合公认的道德准则。

段落三:处世篇

论语中的一些格言和故事也给了我很多关于处世的启示。其中,“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句话给我印象深刻。从这句话中,我明白了做人要有胸怀,要待人平等宽容,不计较小人之间的利益得失。另外,“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句话也给予我很大的启示。做一个明理的人,首先需要了解自己,对于自己的特点、优点、缺点都要有深刻的认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准确判断他人的优点和缺点,才能在人际交往中更加圆满地相处。

段落四:治国篇

论语中对于治国的观点也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孔子所谈论的治国理念是以仁为核心,倡导仁者爱人,治理国家要求有大爱、大同的理念。在当今社会,我们常常看到种种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如果每个人都能够秉持仁爱之心,友善待人,尊重他人的权益,那么社会就会更加和谐。而作为一名公民,我们也不应该只关注个人利益,而是要积极地参与社会治理,发挥自己的力量,共同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段落五:人生篇

最后,论语中也给了我很多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启发。论语中提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教导我们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锻炼自己。无论是在学业上还是生活中,我们都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能力,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够变得更加优秀,更加成功。而对于人生的幸福,论语中告诉我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不应该追求只有享乐,而是要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克服困难和挑战。只有面对困难,我们才能够成长,才能够发现真正的价值和意义。

总结:

通过阅读论语,我不仅学到了孔子的智慧,也对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修身、处世、治国和人生,这些论语中的观点都是我们每个人需要深思熟虑的题目。只有将孔子的智慧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才能够更加健康、和谐和成功地生活。读论语,我收获了心灵的洗礼,也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读论语心得体会篇五

《论语》论理,理论人生,理论孔子儒家思想,理论人生沧桑百态。自古文学家孔子,受万民敬仰,成立儒家思想,得意门生队排长龙。作为一部先圣的经典,《论语》给后人的启迪和价值是说不尽的。

《论语》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在初中、师范的课本里读过,在参加自学考试时,大学语文我也自认为对有关《论语》的内容有所了解。最近看了于丹教授《论语》,才发现自己所理解的浅薄。

于丹教授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把孔子的《论语》诠释给世人,使我们能够领悟到《论语》传递的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真是一本难得的好书!她从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这七个方面分别阐述,用很多生动的耐人寻味的例子来诠释了《论语》的真谛,那就是怎么样才能过上心灵所需的那种快乐生活!

于丹教授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翻译《论语》,并在其中穿插了很多能够吸引人也能震撼人心灵的小故事,去注解去阐明去领会《论语》,《论语》不再高深莫测,不再那么令人难以领会。

毋庸置疑,“孔夫子”在中国有着接近“神”的地位。我国近现代著名史学家柳诒征曾直言不讳地赞颂说:“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也。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孔子的特点不是探求天地万物的具体性理,而是探求社会与人生的具体性情。因为世间万物的客观规律也许是有限的,但是人的具体感情是无限的。作为有限的“人”,探究的是无限的“人”,这也正是让孔子感到学无止境的原因。人的性情举止,是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的,每探究出新的内容,就打破了原来的旧的规律。“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把话已经说得很明白,去了解人性,才是最困难的。而孔子最精辟的论述,也自然而然体现他对人性的入木三分的见解。

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我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这里讲了什么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发点。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孔子主张勤俭而爱人。勤俭爱人体现出孔子思想具有人民性的一面,孔子主张轻徭薄税,弟子冉求帮助季氏聚敛财富,他愤然宣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孔子一向崇尚节俭,即使“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也“乐在其中矣”(《论语·述而》)。他主张治理国家“导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孔子的这些思想,为后世所继承,在中国封建社会为保证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孔子坚持谦虚、严谨的治学态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都体现了其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孔子一直活到了七十二岁,五十七年的经历使他仁德兼备,学问渊博,成为冠绝一时的大学问家,大思想家,可谓是震古烁今。以如此身份,当他的高足问他时,他的回答竟然是“朝闻道夕死可矣”,多么令人不可思议!治学的方法他讲究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觉得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同时孔子认为“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可见学习的重要性,治学是仁信的基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至大。我不如老农,我不如老圃,这是实事求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是一种乐观。孔子会以最博大的胸怀,去接容包纳世间万物,这就是我们所不及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

两千年前的孔子,就是这样一位具备着各种谋生技能、又具备着对于生命意义有深隧洞见的哲学家及教育家。他一方面具备着各种礼、乐、射、御、书、数的专业知识,又具备着经营管理政治的理念,又对教育的目标有着明确的方向指引,因着他的众多的知能,他成为中国文明史中最重要的教育家,他的许多谋生技能的知能细节固然没有保存下来,但是他的人生智能的谈话却成了绵延两千年的中国知识分子立身处世的智能宝典,当我们阅读吟咏他的话语之时,每一句话都发每一个人都可以从他的智能中找到自己生命的目标。

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掩卷长思时,才意识到《论语》里满是人的七情六欲和喜乐哀愁,被历史神话的“圣人”原来离我们并不遥远,完全可以用自己的行动去追寻。

不得不说《论语》是本韵味无穷、值得用一生细细咀嚼的语录集,孔子是值得有志者用一生去努力复制的榜样。咿呀学语时,半懂不懂地喊“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其乐无穷;青葱年少时,装腔作势地笑谈“唯小人与女子难为养也”,乐在其中;风华正茂时,抛出一句“道不同,不相为谋”,掷地有声;如今,在网络文化“神马都是浮云”的感染下,也加些调侃的语气把“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变成了口头禅。或许有一天,我们也会对着苍茫河水轻声感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理解他对生命价值的体悟;我们也会侃侃而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他的思想化为自己的实践;我们也能体味为什么北宋名臣赵普会说“半部《论语》治天下”??那时,我们或许会觉得,与其说自己是炎黄子孙,不如说我们是孔子的后人。《论语》里面所教给我们的这种仁爱之心是从一开始就去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尊重每一个人,稍微留一点分寸,有一点余地,这一点非常像禅宗里面所说的一个境界,禅宗说这个人间最好的境界是花未全开月未圆,是这样七个字。也就是说花一旦全开马上就要凋谢了,月一旦全圆,马上就要缺损了,而未全开未全圆,就是你内心有所期待,朋友之道,亲人之道,皆是如此。稍微留一点分寸,海阔天空。

这就是孔子!也许我们这些凡人是永远无法领会万世师表的学习的内涵,但每一个人也许都可以从中找到一个新的自我。

读论语心得体会篇六

孔子是非常重视友情的,朋友在他心目中占据着很高的地位。他关于“友情”、“朋友”的言论,在我们今天,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孔子认为,“道不同,不相为谋”,如果不是志同道合,根本就不会在一起策划,就更谈不上交友了。因此,有着相同的追求,共同的爱好、志趣,才有可能成为朋友。曾子是孔子的学生,继承了孔子的思想,他曾经说过,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他认为,朋友之间交往,还应当有利于培养提高彼此的道德素质。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静下心来思索的机会越来越少,从而带来情绪上的浮躁,情感上的淡漠。真正的友情、朋友,才显得如此珍贵。我非常赞赏刘心武先生的说法:友不过三。他认为,在人的一生中,真正的朋友不会超过三位。检视自己,在芸芸众生中走过了几十年,其实真正能够称得上“朋友”二字的尚不足三位,人来人往,常不过是泛泛之交,过眼烟云。正因如此,我们更要学会珍惜,好好把握。在生活中一旦遇到志同道合的人,实属不易,一定要认真交往,用心呵护这份友情。如果缺少机缘,无缘相逢,也不必过于急躁,拥有一份宁静的心情不被打扰,也是一件美丽的事情。世间事大多是不能够强求的。

其实,只要我们用心感悟,用心寻觅,真正的友情一定在不远处微笑着等待我们。

以上是《教师学习《论语》心得》的详细内容,主要描述朋友、我们、友情、真正、孔子、认为、用心、交友,看完如果觉得有用请记得收藏。

读论语心得体会篇七

第一段:对《论语》的整体认识(200字)

《论语》是黄老之学的经典之作,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篇章。它是孔子学说的主要内容的集结,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后学者的笔录整理而成。《论语》通过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传达了伦理道德、政治治理和个人修养等方面的思想,成为中国文化的宝贵遗产。在读《论语》的过程中,我深感其内容丰富、智慧独特,对于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第二段: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200字)

《论语》凭借其悦目的风格和恰如其分的叙事方式,生动地展现了孔子及其弟子对于思想道德修养的追求,并呈现了一系列至今常用的格言和哲理。在当代社会中,人们更多地关注物质财富的追求,而往往忽视了内心的修养。然而,《论语》通过讲述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提醒我们应该注重礼仪、慎独、谦逊、勤学的品质;使我们认识到,只有通过修养自己的心灵,才能真正的培养出一颗纯洁的心,更好地和他人相处。

第三段:政治治理的指导思想(200字)

《论语》中孔子对于政治治理的思考和倡导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启示。《论语》提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秩序;强调“以德治国”,主张君王以身作则,使民众自愿遵守道德规范。他的治国思想告诉我们,领导者应该认真履行职责,反思自己的行为对于他人的影响,增强至诚之心与民众共享荣辱。此外,孔子在谈到政治时也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通过教育人们可以成为有德有才的人,进而造福国家。这一思想仍然对于我们构建和谐国家、培养优秀人才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四段:对学习的鼓舞与启示(200字)

《论语》中孔子的“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的名句表达了对于学习的热爱与鼓励,他认为学习是一个持续且乐在其中的过程。这一观点对于现代人也同样适用,我们应该不断地学习并将所学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读《论语》,我深刻理解到要取得真正的成就,必须有毅力和恒心,时时刻刻都要保持学习的态度。另外,孔子还倡导遵循天道,推崇德行,他的这些思想给予了我极大的启示:做一个善良的人,并将善良传递给他人才能赢得真正的尊重和成功。

第五段:《论语》对于社会的启示(200字)

《论语》是中国文化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和思想具有很强的社会价值。在当代社会中,人们之间的相互尊重、团结合作等价值观正面临挑战。《论语》中的思想对于改善社会关系、提升整体素质具有积极的影响。其强调了务实、实事求是的原则,提倡了诚信、友善与谦虚的品德,对于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共同发展的意识,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当通过学习《论语》中的智慧,去引导我们的生活,并将这些智慧转化为实际行动,为社会进步和共同发展做出贡献。

总结:在读完《论语》后,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其对于个人修养、政治治理、学习模式和社会进步等方面的重要意义。《论语》中蕴含的智慧和价值观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应当通过认真学习和理解《论语》中的精神,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以建设更加和谐、进步的社会。

读论语心得体会篇八

近期,我读了学校推荐的书《论语》。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尤其一些古文,还没读懂的感觉。读第一遍,虽然有些不流利,但还是深深地吸引了我,于是,我又读了一遍,随着阅读的深入吸取着更多的心灵鸡汤。我觉得读了这本书,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的感悟,激动时,我把其中一些感动的句子画了下来。

书的封面上有一段话:《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温暖。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论语》难懂,给人一种枯燥的感觉。而于丹老师却用通俗的语言将这种朴素的哲学以生活的事例展现给观众。这样纷繁的喧嚣世界,有多少人还有心中的净土,有多少人懂得“爱人”和“礼遇”?于丹老师用《论语》来感受、解读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让每一个读者看了之后,如沐春风,心灵获得了一次清洗,有一种心灵的触动,对人生的态度上得到了很大的启示。

在“天地人之道”中有这么几句话感受深刻:“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是啊,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一个人能不被富足的生活蛊惑,又能在贫贱中保持着做人的尊严和内心的快乐,让每个人的心里开出一片乐土,这是一种多么清亮的欢乐!“孔子一辈子学问的精华,就是‘忠恕’,要做好自己,同时要想到别人。”“你宽容别人,其实是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的确,在竞争激烈的现在,需要调整心态,调整与他人的关系。不仅遇事要拿的起放下,还要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就是眼下需要你帮助的人,最重要的事就是马上去做,最重要的时间就是当下,一点不能拖延。”在很多时候,很多事,自己想到了,却想等一会儿再做,“明日复明日”到头来着急、后悔。

“君子之道”这一讲对我也感触颇深。现代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可以说更近了,也可说更远了,但无论如何,人际关系是每一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论语》告诫我们,无论对朋友还是对领导,都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掌握好亲疏的分寸。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就是说君子胸怀平坦开阔,但是小人却经常忧愁恐惧。即便是今天,人们还是希望自己能做君子而不做小人。 交友之道, 《论语》中对交友有非常明确的标准,说人的朋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也有三种。什么叫益友呢?叫友直,友谅,友多闻。直是直率坦率,谅是宽容原谅,多闻是博学多才,这三种是好朋友。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人的社会环境中朋友是相当重要的。我们都知道这样一句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朋友是我们最好的环境,你从他的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也就是说交什么样的朋友,你也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虽然只写了自己感悟深刻的两方面,但是,自己的感悟远远不只这些。很多感动是心灵的触动,用语言不能表达得很清楚。的确,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时常的反思、多一点静静的倾听,少一点抱怨的声音,多用明亮的双眸的去世界万物的变迁,多想想生活的快乐与感动,少一点不实际的言论。也许,人生的道理人人都懂,许多人还可以说的头头是道,只是在付诸于行动的时候好像很难把握,有计划、有责任、有理想的人先将自己的人生座标定位好,然后按照座标一步步的付诸于行动,只可惜有时候付出的努力还是会或多或少的偏离理想的轨迹,需要调整心态,把握好自己前进的方向。

读了这本书,自己感觉有很多收获。但是真正对论语的了解以及它与现代人的联系,还得通过自己的不断学习和不断感受真正的化为己有,寻找到活的真谛与快乐!

读论语心得体会篇九

以前总说门当户对是封建毒害的残余,但真的没有更现实的意义吗?就我看来,它是为婚姻做一些必要的、经常被忽略的、精神层次上的铺垫。当然,我并不是说要把其当成一种铁定律例来执行,而是认为应该作为必要的参考来对待。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好的朋友是良师,他潜移默化地影响你的思想、行动,令你觉得快乐幸福,生活处处充满阳光;好的朋友不见得时时刻刻陪伴在身边,却可以在你需要的时候默默地站在你身边,也许仅仅是一个眼神、一句话语、一种态度、一份默契。

但是再好的朋友,也是需要距离的。否则就是非爱行为,就是事君数,思辱矣;朋友数,思疏矣。

那么如何可以结交到好的朋友?最根本的,让自己成为善良的、乐观的、幸福的人,使自己与这些美好的品德相贴近,那么至少可以在与这样美好的人相遇时共品一杯茶。

我们学校是一个经典古诗文学校,我们从一年级开始就读了:《三字经·弟子规》····我们现在上了四年级就开始读了《论语》,这本书写了许多篇值得我们学习的话,其中我最喜欢:《巧言令色,鲜矣仁》,这句话。

这句话的意思你知道么?我告诉你吧!这句话是说:花言巧语,一副伪善面目,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我在给你讲一个小故事吧!:唐玄宗时李林浦任兵部尚书兼中书令,这个人品德败坏,凡是才能比她好,声望比他高的人,他都不折手段的打击。对唐玄宗他又开始讨好卖乖。有一次,他对李适之说:“华山有大量黄金,如果能够开采出来,那就可以为国家增加财富。”(李听了,赶快向皇帝报告,建议开采。唐玄宗听了,找李林莆商量。可李林莆却说:“这件事我早就知道,可华山是帝王风水集中的地方,还是不要开采了。”唐玄宗听了他的话,以为他是个忠君爱国的好臣子,对李适之却疏远了。

听了这个故事,我又联想到了了我自己,不禁脸红了。因为在上一次,妈妈给弟弟买了一盒糖果。我花言巧语的对弟弟说:“今天你让我吃一个糖,明天我给你买一个汉堡包,你让我吃个糖呗!”,弟弟听了,把糖给了我好几颗。到了第二天,弟弟早把这件事忘了个一干二净。所以我什么也没有给弟弟买,我本以为这只是一个好玩的游戏。但这一次读了“巧言令色,鲜矣仁。”我就再也不这样做了,每次弟弟买糖,我不再花言巧语了!

我一定坚持把论语读完,在把我的坏毛病改掉!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a.付费复制
付费获得该文章复制权限
特价:5.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b.包月复制
付费后30天内不限量复制
特价:9.99元 10元
微信扫码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 联系客服